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WYG)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七
 樂三
  十二律
宋陳祥道禮書太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陽聲
黄鍾太蔟姑洗㽔賔夷則無射隂聲大吕應鍾南吕函
鍾小吕夾鍾葢日月所㑹在天而右轉斗柄所建在地
而左旋轉旋雖殊而交錯互見如表裏然故子合於丑
[087-1b]
寅合於亥辰合於酉午合於未申合於己戍合於夘故
大司樂奏黄鍾歌大吕以祀天神奏太蔟歌應鍾以祭
地祇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奏㽔賔歌函鍾以祭山
川奏夷則歌小吕以享先妣奏無射歌夾鍾以享先祖
皆即其所合者用之也唐之祭社下歌太蔟上歌黄鍾
趙慎言曰太蔟陽也位在寅應鍾隂也位在亥故斗建
亥則日月㑹於寅斗建寅則日月會於亥是知聖人之
制取合於隂陽歌奏之儀用符於交㑹陳𤾉樂書陽六
[087-2a]
為律隂六為吕律與吕異合而言之吕亦謂之律此禮
運所以有五聲六律十二管之説也蔡元定律吕新書
律吕本原黄鍾篇曰長九寸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
按天地之數始於一終於十其一三五七九為陽九者
陽之成也其二四六八十為隂十者隂之成也黄鍾者
陽聲之始陽氣之動也故其數九分寸之數具於聲氣
之元不可得而見及斷竹為管吹之而聲和候之而氣
應而後數始形焉均其長得九寸審其圍得九分積其
[087-2b]
實得八百一十分長九寸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是為
律本度量衡權於是而受法十一律由是而損益焉其/證
辨曰律長則聲濁而氣先至律短則聲濁而氣後至極/長極短則不成聲而氣不應今欲求聲氣之中而莫適
為準莫若且多截竹以擬黄鍾之管或極其短或極其/長長短之内每差一分而為一管皆即以其長權為九
寸而度其圍徑如黄鍾之法焉更迭以吹則中聲可得/淺深以列則中氣可驗茍聲和氣應則黄鍾之為黄鍾
者信矣黄鍾者信則十一律與度量權衡者得矣後世/不知出此而惟尺之求晉氏而下多求之金石梁隋以
來又㕘之秬黍至王朴専恃累黍金石亦不復考夫金/石真偽固難盡信而秬黍長短大小不同尤不可恃古
人謂子穀秬黍中者實其龠是先得黄鍾而後度之以/黍以見周徑之度以生度量權衡之數而已非律生於
[087-3a]
黍也百世之下欲求百世之前之律者亦求/之聲氣之元而毋必之於秬黍斯得之矣理宗紹定
間姜䕫言登歌當與奏樂相合周官歌奏取隂陽相合
之義歌者登歌徹歌是也奏者金奏下管是也奏六律
主乎陽歌六吕主乎隂聲不同而徳相合也自唐以來
始失之故趙慎言曰祭祀有下奏太蔟上歌黄鍾俱是
陽律既違禮經抑乖㑹合今太常樂曲奏夾鍾者奏陽
歌隂其合宜歌無射乃或歌大吕奏函鍾者奏隂歌陽
其合宜歌㽔賔乃或歌應鍾奏黄鍾者奏陽歌隂其合
[087-3b]
宜歌大吕乃雜歌夷則夾鍾仲吕無射矣茍欲合天人
之和此所當改
  五聲八音名義
宋陳祥道禮書萬物盈於天地之間而若堅若脆若勁
若靭若實若虛若沉若浮莫過於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而天下之音具存矣可以和神人可以作動物非深於
樂者其能究此乎葢樂器重者從細輕者從大大不踰
宫細不踰羽大細之中則角而已金重者也故尚羽瓦
[087-4a]
絲輕者也故尚宫石輕於金而重於瓦絲故尚角匏竹
無細大之從故尚議革木無清濁之變故一聲此八音
之所以直八卦而遂八風也葢主朔易者坎也故其音
革而風廣莫為果蓏者艮也故其音匏而風融震為竹
故其音竹而風明庶㢲為木故其音木而風清明兑為
金故其音金而風閶闔乾為玉故其音石而風不周瓦
土器也故坤音瓦而風凉蠶火精也故離音絲而風景
以方言之金石則土類也西凝之方也故三者在西匏
[087-4b]
竹則木類也東生之方也故三者在東絲成於夏故在
南革成於冬故在北小胥之序八音先之以金石土中
之以革絲後之以匏竹木葢西者聲之方虛者聲之本
故音始於西而終於東西則先金石而後土者隂逆推
其所始也東則先匏竹而後木者陽順序其所生也革
絲居南北之正而先革而後絲亦先虛之意與理宗紹
定三年姜䕫進大樂議於朝言紹興大樂多用大晟所
造有編鐘鎛鐘景鐘有特磬玉磬編磬三鐘三磬未必
[087-5a]
相應壎有大小簫箎笛有長短笙竽之簧有厚薄未必
能合度琴瑟絃有緩急燥濕軫有旋復柱有進退未必
能合調總衆音而言之金欲應石石欲應絲絲欲應竹
竹欲應匏匏欲應土而四金之音又欲應黄鍾不知其
果應否樂曲知以七律為一調而未知合度之義知以
一律配一字而未知永言之旨黄鍾奏而聲或林鍾林
鍾奏而聲或太蔟七音之協四聲各有自然之理今以
平入配重濁以上去配輕清奏之多不諧協八音之中
[087-5b]
琴瑟尤難琴必每調而改絃瑟必每調而退柱上下相
生其理至妙知之者鮮又琴瑟聲微每見蔽於鐘磬鼓
蕭之聲匏竹土聲長而金石常不能以相待往往考撃
失宜消息未盡至於歌詩則一句而鐘四撃一字而竽
一吹未協古人槁木貫珠之意况樂工茍焉占籍撃鐘
磬者不知聲吹匏竹者不知穴操琴瑟者不知絃同奏
則動手不均迭奏則發聲不屬比年人事不和天時多
忒由大樂未有以格神人召和氣也宋史音樂志宫聲
[087-6a]
沉粗大而下為君聲合口通音謂之宫其聲雄洪商聲
勁凝明達上而下歸於中為臣聲開口吐聲謂之商將
將倉倉然角聲長而通徹中平而正為民聲聲出齒間
謂之角喔喔確確然徵聲抑揚流利從下而上歸於中
為事聲齒合而唇啟謂之徵倚倚嚱嚱然羽聲喓喓而
逺徹細小而髙為物聲齒開唇聚謂之羽詡雨酗芋然
明世宗嘉靖間廖道南奏禮曰五聲六律十二管旋相
為宫孟子亦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五音也者天地
[087-6b]
自然之聲也在天為五星之精在地為五行之氣在人
為五臟之聲出於脾合口而通之謂之宫出於肺閉口
而吐之謂之商出於肝而張口湧吻謂之角出於心而
齒合吻開謂之徵出於胃而齒開吻聚謂之羽宫土行
也君象也其性信其味甘其色黄其事思其位戊巳其
數八十有一其聲重以舒猶夫牛之鳴&KR1038也而主合也
商金行也臣象也其性義其味辛其色白其事言其位
庚辛其數七十有二其聲明以敏猶夫羊之離羣也而
[087-7a]
主張也角木行也民象也其性仁其味酸其色青其事
貎其位甲乙其數六十有四其聲防以約猶夫雉之登
木也而主湧也徵火行也事象也其性禮其味苦其色
赤其事視其位丙丁其數五十有四其聲泛以疾猶夫
豕之負駭也而主分也羽水行也物象也其性智其味
鹹其色黑其事聴其位壬癸其數四十有八其聲散以
虛猶夫馬之鳴野也而主吐也宫數八十有一下生為
徵徵數五十有四上生為商商數七十有二下生為羽
[087-7b]
羽數四十有八上生為角角數六十有四五色成文而
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史記曰宫動
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
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聞宫音使人温舒而廣
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
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聲
音之道與政通矣伏願勅下所司延訪通樂之儒遴選
典樂之官務重其任而不泛視以為常務乆其任而不
[087-8a]
更易以為數凡協律郎必擇其行誼端謹音律閑熟者
不許虚應故事而卑汚冗濫得以列其間凡樂舞生必
擇其年貎精壯禮節閑熟者不許濫收庸品而𤨏屑齷
齪得以容其迹庶乎教之豫而有本習之乆而自化而
古樂可復矣
  五聲十二律旋相為宫
周世宗顯徳六年正月樞密使王朴上疏云黄帝吹九
寸之管得黄鍾之聲為樂之端也半之清聲也倍之緩
[087-8b]
聲也三分其一次損益之相生之聲也十二變而復黄
鐘聲之總數也乃命之曰十二律旋迭為均均有七調
合八十四調播之於八音著之於歌頌宗周而上率繇
斯道自秦而下旋宫聲廢洎東漢雖有太子丞鮑鄴興
之亦人亡而息無嗣續之者漢至隋垂十代凡數百年
所存者黄鍾之宫一調而已十二律中惟用七聲其餘
五律謂啞鐘葢不用故也唐太宗用祖孝孫張文收考
正雅樂而旋宫八十四調復見於時在懸之器方無啞
[087-9a]
者安史之亂京都為墟器之與工十不存一所用歌奏
漸多紕繆逮乎黄巢之餘工器都盡購募不獲文記亦
亡集官酌詳終不知其制度時有太常博士殷盈孫按
周官考工記之文鑄鏄鐘十二編鐘二百四十處士蕭
承訓較定石磬今之在懸者是也雖有樂器之狀殊無
相應之和逮乎偽梁後唐厯晉與漢皆享國不逺未暇
及於禮樂至於十二鏄鐘不問聲律宫商但循環而擊
編鐘編磬徒懸而已絲竹匏土僅有七聲作黄鍾之宫
[087-9b]
一調亦不和備其餘八十三調於是乎冺絶樂之缺壊
無甚於今陛下命中書舍人竇儼㕘詳太常樂事不踰
月調品八音粗加和㑹以臣曾學律厯宣示古今樂録
令臣討論臣雖不敏敢不奉詔遂依唐法以秬黍較定
尺度長九寸虛徑三分為黄鍾之管與見在黄鍾之聲
相應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十二律管以為衆管互
吹用聲不便乃作律準十三絃宣聲長九尺張絃各如
黄鍾之聲以第八絃六尺設柱為林鍾第三絃八尺設
[087-10a]
柱為太蔟第十絃五尺三寸四分設柱為南吕第五絃
七尺一寸三分設柱為姑洗第十二絃四尺七寸五分
設柱為應鍾第七絃六尺三寸三分設柱為㽔賔第二
絃八尺四寸四分設柱為大吕第九絃五尺六寸三分
設柱為夷則第四絃七尺五寸一分設柱為夾鍾第十
一絃五尺一分設柱為無射第六絃六尺六寸八分設
柱為中吕第十三絃四尺五寸設柱為黄鍾之清聲十
二聲中旋用七聲為均均之主者宫也徵商羽角變宫
[087-10b]
變徵次焉發其均主之聲歸乎本音之律七聲迭應而
不亂乃成其調均有七調聲有十二均有八十四調歌
奏之曲繇之出焉旋宫之聲乆絶一日而補出臣獨見
恐未詳悉望下中書門下集百官及内外知音者較其
得失然後依調制曲八十四調曲有數百今見存者九
曲而已皆謂之黄鍾之宫聲其餘六曲錯雜諸調葢𫝊
習之誤也唐初雖有旋宫之樂至於用曲多與禮文相
違既不敢用唐為則臣又懵學獨力未能備究古今亦
[087-11a]
望集多聞知禮樂者上本古典下順常道定其義理於
何月行何禮合用何調何曲聲數長短㡬變成議定而
制曲方可乆長行用所補雅樂旋宫八十四調並所定
尺所吹黄鍾管所作律準謹並上進疏奏帝稱善因命
百官議而行之宋神宗元豐五年開封布衣葉防上書
論樂器律曲不應古法范鎮言國朝三大祀樂譜並依
周禮然其説有黄鍾為角黄鍾之角黄鍾為角者夷則
為宫黄鍾之角者姑洗為角十二律之於五聲皆如此
[087-11b]
率而世俗之説乃去之字謂太蔟曰黄鍾商姑洗曰黄
鍾角林鍾曰黄鍾徵南吕曰黄鍾羽今葉防但通世俗
之説而不見周禮正文所以稱均有差也蔡元定律吕
新書變律篇曰黄鍾十七萬四千七百六十二小分四/百八十
六/全八寸七分八釐一毫六絲二忽不用半四寸三分
八釐五毫三絲一忽林鍾十一萬六千五百○○八小/分
三百二/十四全五寸八分二釐四毫一絲一忽三初半二寸
八分五釐六毫五絲六初太蔟十五萬五千三百四十
[087-12a]
小分四百/三十二全七寸八分二毫四絲四忽七初不用半
三寸八分四釐五毫六絲六忽八初南吕十○萬三千
五百六十三小分四/十五全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絲一初
六秒半二寸五分六釐七絲四忽五初三秒姑洗十三
萬八千○○八十四小分/六十全七寸一釐二毫二絲二初
二秒不用半三寸四分五釐一毫一絲一初一秒應鍾
九萬二千○○五十六小分/四十全四寸六分七毫四絲三
忽一初四秒餘/算 半二寸三分三毫六絲六忽六秒彊
[087-12b]
不用按十二律各自為宫以生五聲二變其黄鍾林鍾
太蔟南吕姑洗應鍾六律則能具足至㽔賔大吕夷則
夾鍾無射中吕六律則取黄鍾林鍾太蔟南吕姑洗應
鍾六律之聲少下不和故有變律變律者其聲近正而
少髙於正律也然仲吕之實一十三萬一千○○七十
二以三分之不盡二算既不可行當有以通之律當變
者有六故置一而六三之得七百二十九以七百二十
九因仲吕之實十三萬一千○○七十二為九千五百
[087-13a]
五十五萬一千四百八十八三分益一再生黄鍾林鍾
太蔟南吕姑洗應鍾六律又以七百二十九歸之以從
十二律之數紀其餘分以為忽秒然後洪纎髙下不相
奪倫至應鍾之實六千七百一十○萬八千八百六十
四以三分之又不盡一算數又不可行此變律之所以
止於六也變律非正律故不為宫也其證辨曰宫羽之/間有變宫角徵之
間有變徵此亦出於自然左氏所謂七音漢前志所謂/七始是也然五聲正聲聲故以起調畢曲為諸聲之綱
至二變聲則不比於正音但可濟其不及而/已然冇五聲而無二變亦不可以成樂也八十四聲
[087-13b]
篇曰黄鍾不為他律役所用七聲皆正律無空積忽微
自林鍾而下則有半聲大吕太蔟一半聲夾鍾姑洗二
半聲㽔賓林鍾四半聲夷則南吕五半聲無射應鍾為
六半聲中吕為十二律之窮三半聲也自㽔賔而下則
有變律㽔賔一變律大吕二變律夷則三變律夾鍾四
變律無射五變律仲吕六變律也皆有空積忽微不得
其正故黄鍾獨為聲氣之元雖十二律八十四聲皆黄
鍾所生然黄鍾一均所謂純粹中之純粹者也八十四
[087-14a]
聲正律六十三變律二十一六十三者九七之數也二
十一者三七之數也其證辨曰漢前志黄鍾為宫則太/蔟姑洗林鍾南吕皆以正聲應無
有忽㣲不復與他律為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非黄鍾/而他律雖當其月自宫者則其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
不得其正此黄鍾至尊無與並也按黄鍾為十二律之/首他律無大於黄鍾故其正聲不為他律役其半聲當
為四寸五分而前乃云無者以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數不可分又三分損益上下相生之所不及故亦
無所用也至於大吕之變宫夾鍾之羽仲吕之徵㽔賔/之變徴夷則之角無射之商自用變律半聲非復黄鍾
矣此其所以最尊而為君之象然亦非人之所能為乃/數之自然他律雖欲役之而不可得也此一節最為律
吕旋宫用聲之綱領古人言之已詳惟杜佑通/典再生黄鍾之法為得之而他人皆不及也六十調
[087-14b]
篇曰十二律旋相為宫各有七聲合八十四聲宫聲十
二商聲十二角聲十二徵聲十二羽聲十二凡六十聲
為六十調其變宫十二在羽聲之後宫聲之前變徵十
二在角聲之後徵聲之前宫徵皆不成凡二十四聲不
可為調黄鍾宫至夾鍾羽並用黄鍾起調黄鍾畢曲大
吕宫至姑洗羽並用大吕起調大吕畢曲太蔟宫至仲
吕羽並用太蔟起調太蔟畢曲夾鍾宫至㽔賔羽並用
夾鍾起調夾鍾畢曲姑洗宫至林鍾羽並用姑洗起調
[087-15a]
姑洗畢曲仲吕宫至夷則羽並用仲吕起調仲吕畢曲
蕤賔宫至南吕羽並用蕤賔起調蕤賔畢曲林鍾宫至
無射羽並用林鍾起調林鍾畢曲夷則宫至應鍾羽並
用夷則起調夷則畢曲南吕宫至黄鍾羽並用南吕起
調南吕畢曲無射宫至大吕羽並用無射起調無射畢
曲應鍾宫至太蔟羽並用應鍾起調應鍾畢曲是為六
十調六十調即十二律也十二律即一黄鍾也黄鍾生
十二律十二律生五聲二變五聲各有紀綱以成六十
[087-15b]
調六十調皆黄鍾損益之變也宫商角三十六調老陽
也其徵羽二十四調老隂也調成而隂陽備也或曰日
辰之數由天五地六錯綜而生律吕之數由黄鍾九寸
損益而生二者不同至數之成則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為六十日律吕有六律五聲為六十調若合符節何也
曰即所謂調成而隂陽備也夫理必有對待數之自然
也以天五地六合隂與陽言之則六甲五子究於六十
其三十六為陽二十四為隂以黄鍾九寸紀陽不紀隂
[087-16a]
言之則六律五聲究於六十亦三十六為陽二十四為
隂葢一陽之中又自有隂陽也非知天地之化育者不
能與於此其證辨曰禮運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孔氏疏曰黄鍾為第一宫至仲吕為第十二
宫各有七聲凡六十聲按聲者所以起調畢曲為諸聲/之綱領禮運所謂還相為宫所以始於黄鍾終於南吕
也後世以變宫變徴㕘而/為八十四調其亦不考矣理宗紹定間姜䕫言古樂祇
用十二宫周六樂奏六律歌六吕惟十二宫也王大食
三侑注云朔日月半隨月用律亦十二宫也十二管各
備五聲合六十聲五聲成一調故十二調古人於十二
[087-16b]
宫又特重黄鍾一宫而已齊景公作徵招角招之樂師
涓師曠有清商清角清徴之操漢魏以來燕樂或用之
雅樂未聞有以商角徵羽為調者惟迎氣有五引而已
隋書云梁陳雅樂並用宫聲是也若鄭譯之八十四調
出於蘇祇婆之琵琶大食小食般渉者胡語伊州石州
甘州婆羅門者胡曲緑腰誕黄龍新水調者華聲而用
胡樂之節奏惟瀛府獻仙音謂之法曲即唐之法部也
凡有催衮者皆胡曲耳法曲無是也且其名八十四調
[087-17a]
者其實則有黄鍾太蔟夾鍾仲吕林鍾夷則無射七律
之宫商羽而已於其中又缺太蔟之宫商羽焉國朝大
樂諸曲多襲唐舊竊謂以十二宫為雅樂周制可舉以
八十四調為宴樂胡部不可雜郊廟用樂咸當以宫為曲
  五聲十二律相生法
宋陳祥道禮書曰先王因天地隂陽之氣而辨十有二
辰因十有二辰而生十有二律統之以三故黄鍾統天
林鍾統地太蔟統人所以象三才生之以八故黄鍾生
[087-17b]
林鍾林鍾生太蔟太蔟生南吕之類所以象八風律生
吕為同位所以象夫婦吕生律為異位所以象子母六
上所以象天地之六氣五下所以象天地之五行其長
短有度其多寡有數其損益有宜始於黄鍾終於仲吕
黄鍾太蔟姑洗損陽以生隂林鍾南吕應鍾益隂以生
陽㽔賔夷則無射又益陽以生隂大吕夾鍾仲吕又損
隂以生陽何則黄鍾太蔟姑洗陽之陽也林鍾南吕應
鍾隂之隂也陽之陽隂之隂則陽息隂消之時故陽常
[087-18a]
下生而有餘隂常上生而不足㽔賔夷則無射隂之陽
也大吕夾鍾仲吕陽之隂也隂之陽陽之隂則陽消隂
息之時故陽常上生而不足隂常下生而有餘然則子
午以左皆上生子午以右皆下生矣鄭康成以黄鍾三
律為下生㽔賔三律為上生其説是也班固則類以律
為下生吕為上生誤矣朱子答廖子晦書凡十二律各
以本律為宫而生四律如黄鍾為宫則太蔟為商姑洗
為羽林鍾為徵南吕為角是黄鍾一均之聲也若林鍾
[087-18b]
為宫則南吕為商應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是林
鍾一均之聲也各就其宫以起四聲而後六十律之聲
備非以黄鍾定為宫太蔟定為商姑洗定為羽林鍾定
為徵南吕定為角也但黄大太夾姑中㽔林夷南無應
為十二律長短之次宫商角徵羽為五聲長短之次黄
鍾一均上生下生長短皆順故得各用其全律之正聲
自林鍾之宫而生太蔟之徵則林鍾六寸而太蔟八寸
徵反長於宫而聲失其序矣故以十二律而言雖當為
[087-19a]
林鍾上生太蔟而以五聲而言則當為宫下生徵而得
太蔟半律四寸之管其聲方順又自太蔟半律四寸之
徵而生南吕五寸有竒之商則於律雖本為下生而於
聲反為上生矣自南吕五寸有竒之商而生姑洗七寸
有竒之羽則於律雖本為上生而於聲則又當用其半
而為下生矣自姑洗半律三寸有竒之羽而生應鍾四
寸有竒之角則於律雖為下生而於聲反為上生矣其
餘十律皆然孔疏葢知此法但言之不詳耳半律杜佑
[087-19b]
通典謂之子聲者是也此是古法但後人失之而惟存
黄鍾大吕太蔟夾鍾四律有四清聲即此半聲是也變
宫變徵始見於國語註中及後漢樂志乃十二律之本
聲自宫而下六變七變而得之者非清聲也如黄鍾為
宫則第六變得應鍾為變宫第七變得㽔賔為變徵如
林鍾為宫則第六變得㽔賔為變宫第七變得大吕為
變徵是也十二律皆有二變一律之内通前五聲合為
七均祖孝孫王朴之樂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調者葢毎
[087-20a]
律各添此二聲而得之也蔡元定律吕新書律生五聲
篇曰宫聲八十一商聲七十二角聲六十四徵聲五十
四羽聲四十八按黄鍾之數九九八十一是為五聲之
本三分損一以下生徵徵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商三分
損一以下生羽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至角聲之數六
十四以三分之不盡一算數不可行此聲之數所以止
於五也或曰此黄鍾一均五聲之數他律不然曰置本
律之實以九九因之三分損益以為五聲再以本律之
[087-20b]
實約之則宫固八十一商亦七十二角亦六十四徵亦
五十四羽亦四十八矣其證辨曰漢志易曰㕘天兩地/而倚數天之數止於一終於二
十五其義紀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終天之數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
十者乗之為八百一十分應厯一統千五百三十九嵗/之章數黄鍾之實也繇此之義起十二律之周徑地之
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其義紀之以兩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終地之數得六十以地中六數乘之為三百六十
分當期之日林鍾之實也人者繼天順地序氣成物統/八卦調八風理八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風監八方被
八荒以終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義極天地之變/以天地五位之合終於十者乗之為六百四十分以應
六十四卦太蔟之實也按漢志以黄鍾林鍾太蔟三律/之長自相乘又因之以十也黄鍾長九寸九九八十一
[087-21a]
又以十因之為八百一十林鍾長六寸六六三十六又/以十因之為三百六十太蔟長八寸八八六十四又以
十因之為六百四十黄鍾應厯一統林鍾當期之日太/蔟應六十四卦皆倚數配合為説而已獨黄鍾云繇此
之義起十二律之周徑葢黄鍾十其廣之分以為長十/一其長之分以為廣故空圍九分積八百一十分其數
與此相合長九寸積八百一十分則其周徑可以數起/矣即胡安定所謂徑三分四釐六毫圍十分二釐八毫
者是也孟康不察乃謂凡律圍徑不同/各以圍乗長而得此數者葢未之考也黄鍾之實篇曰
子一黄鍾之律丑三為絲法寅九為寸數夘二十七為
毫法辰八十一為分數已二百四十三為釐法午七百
二十九為釐數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法申六千五
[087-21b]
百六十一為毫數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法戌
五萬九千○○四十九為絲數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
四十七黄鍾之實按黄鍾九寸以二分為損益故以三
厯十二辰得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黄鍾之實
其十二辰所得之數在子寅辰午申戌六陽辰為黄鍾
寸分釐毫絲之數在亥酉未巳夘丑六隂辰為黄鍾寸
分釐毫絲之法其寸分釐毫絲之法皆用九數故九絲
為毫九毫為釐九釐為分九分為寸為黄鍾葢黄鍾之
[087-22a]
實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數以三約之為絲者
五萬九千四十九以二十七約之為毫者六千五百六
十一以二百四十三約之為釐者七百二十九以二千
一百八十七約之為分者八十一以一萬九千六百八
十三約之為寸者九由是三分損益以生十一律焉或
曰徑圍之分以十為法而相生之分釐毫絲以九為法
何也曰以十為法者天地之全數也以九為法者因三
分損益而立也全數者即十而取九相生者約十而為
[087-22b]
九即十而取九者體之所以立約十而為九者用之所
以行體者所以定中聲用者所以生十一律也其證辨/曰程子
曰黄鍾之聲亦不難定自世有知音者將上下聲考之/既得正便將黍以實其管㸔管實得㡬粒然後推而定
法可也古法律管當實千二百粒黍今羊頭黍不相應/則將數等驗之㸔如何大小者方應其數然後為正昔
胡先生定樂取羊頭山黍用三等篩子篩之取中等者/特未定也又曰以律管定尺乃是以天地之氣為準非
秬黍之比也秬黍積數在先王時惟/此適與度量合故可用今時則不同黄鍾生十一律篇
曰子一分一為九寸丑三分二一為三寸寅九分八一
為一寸夘二十七分十六三為一寸一為三分辰八十
[087-23a]
一分六十四九為一寸一為一分已二百四十三分一
百二十八二十七為一寸三為一分一為三釐午七百
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八十一為一寸九為一分一為
一釐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二百四十三
為一寸二十七為一分三為一釐一為三毫申六千五
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七百二十九為一寸八十一
為一分九為一釐一為一毫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
分八千一百九十二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寸二百四
[087-23b]
十三為一分二十七為一釐三為一毫一為三絲戌五
萬九千四十九分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六千五百六
十一為一寸七百二十九為一分八十一為一釐九為
一毫一為一絲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萬
五千五百三十六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二千
一百八十七為一分二百四十三為一釐二十七為一
毫三為一絲一為三忽按黄鍾生十一律子寅辰午申
戌六陽辰皆下生丑夘巳未酉亥六隂辰皆上生其上
[087-24a]
以三厯十二辰者皆黄鍾之全數其下隂數以倍者三
分本律而損其一也陽數以四者三分本律而增其一
也六陽辰當位自得六隂辰則居其衝其林鍾南吕應
鍾三吕在隂無所增損其大吕夾鍾仲吕三吕在陽則
用倍數方與十二月之氣相應葢隂之從陽自然之理
其證辨曰按吕氏淮南子與司馬氏律書漢前志不/同雖大吕夾鍾仲吕用倍數則一然吕氏淮南不過
以數之多寡為生之上下律吕/隂陽錯亂而無倫非其本法也元熊朋來律論黄鍾流
行諸律本無間斷也算法之起殆因管音有短長此算
[087-24b]
家因律以命術非强律以命算也猶之方田焉田生五
榖豈知我為圭箕弧環律置五聲豈知我為正變倍半
皆算家命之耳故古之言鐘律者以耳齊其聲後人不
能假數以正其度所以古樂之不可復與
  厯代製造
唐文宗太和八年十月宣太常寺準雲韶樂舊用人數
令於本寺閲習進來者至開成元年十月教成三年武
徳司奉宣索雲韶樂縣圖二軸進之昭宗以文徳元年
[087-25a]
即位將親謁郊廟先是廣明初黄巢干紀樂工淪散金
奏㡬亡至是有司請造樂懸詢於舊工莫知制度時太
常博士殷盈孫按周官考工記究其欒銑于鼔鉦舞甬
之法用算法乗除鏄鐘之輕重髙徑乃定懸下編鐘正
黄鍾九寸五分下至登歌倍應鍾三寸三分半凡四十
八等口項之量徑衡之圍悉為圖進遣金工依法鑄之
凡二百四十口修奉使宰臣張濬求知聲者處士蕭承
訓樂工陳敬言太樂令李從周令先較定石磬合而撃
[087-25b]
拊之八音克諧觀者聳聴宋仁宗景祐元年八月判太
常寺燕肅等上言大樂制器嵗乆金石不調願以周王
朴所造律準考按修治并閲樂工罷其不能者乃命直
史館宋祁内侍李隨同肅等典其事又命集賢校理李
照預焉於是帝御觀文殿取律準閲視親篆之以屬太
常明年二月肅等上考定樂器并見工人帝御延福宫
臨閲奏郊廟五十一曲因問照樂音髙命詳陳之照言
朴準視古樂髙五律視教坊樂髙二律葢五代之亂雅
[087-26a]
樂廢壊朴創意造準不合古法又編鐘鏄磬無大小輕
重厚薄長短之差銅錫不精聲韻失美大者陵小者抑
非中度之器也昔軒轅氏命伶倫截竹為律後令神瞽
協其中聲然後聲應鳳鳴而管之參差亦如鳳翅其樂
𫝊之亘古不刋之法也願聴臣依神瞽律法試鑄編鐘
一虡可使度量權衡協和乃詔於錫慶院鑄之既成奏
御照遂建議請改制大樂取京縣秬黍累尺成律鑄鐘
審之其聲猶髙更用太府布帛尺為法乃下太常制四
[087-26b]
律别詔潞州取羊頭山秬黍上送於官照乃自為律管
之法并引集賢校理聶冠卿為檢討雅樂制度故實官
凡所改制皆關中書門下詳定以聞别詔翰林侍讀學
士馮元同祁冠卿照討論樂理為一代之典五月照鑄
銅為龠合升斗四物以興鐘鎛聲量之法龠之率六百
三十黍為黄鍾之容合三倍於龠升十二倍於合斗十
倍於升乃改造諸器以定其法俄又以鎛之容受差大
更増六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銘曰樂斗數月潞
[087-27a]
州上秬黍照等擇大黍縱累之檢考長短尺成與大府
尺合法乃定初照等改造金石所用負程凡七百十四
攻金之工百五十三攻木之工二百十六攻皮之工四
十九刮摩之工九十一摶埴之工十六設色之工百八
十九起五月止九月成金石具七縣至於鼓吹及十二
案悉修飭之令冠卿等纂景祐大樂圖二十篇以載鎔
金鑢石之法厯世八音諸器異同之狀新舊律管之差
是月與新樂并獻於崇政殿詔中書門下樞密院大臣
[087-27b]
預觀焉自董監而下至工徒凡七百餘人進秩賞賜各
有差其年十一月有事南郊悉以新樂并聖製及諸臣
樂章用之先是左司諌姚仲孫言照所製樂多詭異至
如煉白石以為磬範中金以作鐘又欲以三辰五靈為
樂器之飾臣愚竊有所疑自祖宗考正大樂薦之郊廟
垂七十年一旦黜廢而用新器臣竊以為不可御史曹
修睦亦為言帝既許照制器且欲究其術之是非故不
聴焉景祐三年馮元等上新修景祐廣樂記八十一卷
[087-28a]
詔翰林學士丁度知制誥胥偃直史館髙若訥直集賢
院韓琦取鄧保信阮逸胡瑗等鍾律詳定得失可否以
聞九月阮逸言臣等所造鐘磬皆本於馮元宋祁其分
方定律又出於胡瑗算術而臣獨執周禮嘉量聲中黄
鍾之法及國語鈞鐘絃準之制皆抑而不用臣前䝉召
對言王朴律髙而李照鐘下竊覩御製樂髓新經厯代
度量衡篇言隋書依漢志黍尺制管或不容千二百或
不啻九寸之長此則明班志以後厯代無有符合者惟
[087-28b]
蔡邕銅龠本得於周禮遺範邕自知音所以只𫝊銅龠
積成嘉量則是聲中黄鍾而律本定矣謂管有大小長
短者葢嘉量既成即以量聲定尺明矣今議者但爭漢
志黍尺無準之法殊不知鐘有鈞石量衡之制况周禮
國語姬代聖經飜謂無憑孰為稽古有唐張文収定樂
亦鑄銅甌此足驗周之嘉量以聲定律明矣臣所以獨
執周禮鑄嘉量者以其方尺深尺則度可見也其容一
鬴則量可見也其重鈞則衡可見也聲中黄鍾之宫則
[087-29a]
律可見也既律度量衡如此符合則制管歌聲其中必
矣臣昧死欲乞將臣見鑄成銅甌再限半月内更鑄嘉
量以其聲中黄鍾之宫乃取李照新鐘就加修整務合
周制鐘量法度文字已編寫次未敢具進詔送度等并
定以聞十月度等言據鄧保信黍尺二其一稱用上黨
秬黍圓者一黍之長累百成尺與蔡邕合臣等檢詳前
代造尺皆以一黍之廣為分惟後魏公孫崇以一黍之
長為寸法太常劉芳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即為一分
[087-29b]
中尉元正以一黍之廣度黍二縫以取一分三家競不
能决而蔡邕銅龠本志中亦不明言用黍長廣累尺合
鄧保信黄鍾管内秬黍二百粒以黍長為分再累至尺
二條比保信元尺一長五黍一長七黍又律管黄鍾龠
一枚容秬黍千二百粒以元尺比量分寸畧同復將實
龠秬黍再累者校之即又不同其龠合升斗亦皆類此
又阮逸胡瑗鍾律法黍尺其一稱用上黨羊頭山秬黍
中者累廣求尺制黄鍾之聲臣等以其大黍百粒累廣
[087-30a]
成尺復將管内二百粒以黍廣為分再累至二尺比逸
等元尺一短七黍一短三黍葢逸等元尺並用一等大
黍其實管之黍大小不均遂致差異又其銅律管十二
枚臣等據楚衍等圍九方分之法與逸等元尺及所實
龠秬黍再累成尺者校之又各不同又所製銅稱二量
亦皆類此臣等看詳其鐘磬各一架雖合典故而黍尺
一差難以定奪又言太祖皇帝嘗詔和峴等用景表尺
典修金石七十年間薦之郊廟稽合唐制以示貽謀則
[087-30b]
可且依景表舊尺俟天下有妙達鍾律之學者俾考正
之以從周漢之制其阮逸胡瑗鄧保信并李照所用太
府寺等尺及阮逸狀進周禮度量法其説疎舛不可依
用五年五月右司諌韓琦言臣前奉詔詳定鍾律嘗覽
景祐廣樂記覩照所造樂不依古法皆率己意别為律
度朝廷因而施用識者非之今將親祀南郊不可重以
違古之樂上薦天地宗廟竊聞太常舊樂見有存者郊
廟大禮請復用之詔資政殿大學士宋綬三司使晏殊
[087-31a]
同兩制官詳定以聞七月綬等言李照新樂比舊樂下
三律衆論以為無所考據願如琦請郊廟復用和峴所
定舊樂鐘磬不經鑴磨者猶存三縣竒七虡郊廟殿廷
可以更用皇祐三年十二月召兩府及侍臣觀新樂於
紫宸殿凡鏄鐘十二黄鍾髙二尺二寸半廣一尺二寸
鼓六鉦四舞六甬衡并旋蟲髙八寸四分遂徑一寸二
分深一寸一釐篆帶每面縱者四横者四枚景挾鼔與
舞四處各有九每面共三十六兩欒間一尺四寸容九
[087-31b]
斗九升五合重一百六斤大吕以下十一鐘並與黄鍾
同制而兩欒間遞减至應鍾容九斗三升五合而其重
加至應鍾重一百四十八斤並中新律本律特磬十二
黄鍾大吕股長二尺博一尺股三尺博六寸九分寸之
六絃三尺七寸五分太蔟以下股長尺八寸博九寸鼓
二尺七寸博六寸絃三尺三寸七分半其聲各中本律
黄鍾厚二寸一分大吕以下遞加其厚至應鍾厚三寸
五分詔以其圖送中書議者以為周禮大鐘十分其鼓
[087-32a]
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則
是大鐘宜厚小鐘宜薄今大鐘重一百六斤小鐘乃重
一百四十八斤則小鐘厚非也又磬氏為磬倨句一矩
有半博為一股為二鼔為三三分其股博去其一以為
股博三分其股博以其一為之厚今磬無博厚無長短
亦非也五年四月知制誥王洙奏黄鍾為宫最尊者但
聲有尊卑耳不必在其形體也言鐘磬依律數為大小
之制者經典無正文惟鄭康成立意言之亦自云假設
[087-32b]
之法孔穎達作疏因而述之據厯代史籍亦無鐘磬依
數大小之説其康成穎達等即非身曾制作樂器至如
言磬前長三律二尺七寸後長二律一尺八寸是磬有
大小者據此以黄鍾為律臣曾依此法造黄鍾特磬者
止得林鍾律聲若隨律長短為鐘大小之制則黄鍾長
二尺二寸半減至應鍾則形制大少比黄鍾才四分之
一又九月十月以無射應鍾為宫即黄鍾大吕反為商
聲宫小而商大是君弱臣强之象今㕘酌其鏄鐘特磬
[087-33a]
制度欲且各依律數算定長短大小容受之數仍以皇
祐中黍尺為法鑄大吕應鍾磬各一即見形制聲韻所
歸奏可五月翰林學士承㫖王拱辰言奉詔詳定大樂
比臣至局鐘磬已成竊縁律有長短磬有大小黄鍾九
寸最長其氣陽其象土其正聲為宫為諸律之首葢君
徳之象不可並也今十二鐘磬一以黄鍾為率與古為
異臣等亦嘗詢逸瑗等皆言依律大小則聲不能諧故
臣竊有疑請下詳定大樂所更稽古義㕘定之是月知
[087-33b]
諌院李兑言曩者紫宸殿閲太常新樂議者以鐘之形
制未中律度遂斥而不用復詔近臣詳定竊聞崇文院
聚議而王拱辰欲更前史之義王洙不從議論喧嘖夫
樂之道廣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豈可輕議西漢去聖尚
近有制氏世典大樂但能紀其鏗鏘而不能言其義况
今又千餘年而欲求三代之音不亦難乎且阮逸罪廢
之人安能通神明述作之義務為異説欲規恩賞朝廷
制樂數年當國財匱乏之時煩費甚廣器既成矣又欲
[087-34a]
改為雖命兩府大臣監議然未能裁定其當請以新成
鐘磬與祖宗舊樂㕘校其聲但取諧和近雅者合用之
六月帝御紫宸殿奏太常新定大安之樂召輔臣至省
府館閣預觀焉賜詳定官器幣有差八月詔南郊姑用
舊樂其新定大安之樂常祀及朝㑹用之翰林學士胡
宿上言曰自古無並用二樂之理今舊樂髙新樂下相
去一律難並用且新樂未施郊廟先用之朝㑹非先王
薦上帝配祖考之意帝以為然九月御崇政殿召近臣
[087-34b]
宗室臺諌省府推判官觀新樂并新作晉鼔乃以瑗為
大理寺丞逸復尚書屯田員外郎保信領榮州防禦使
入内東頭供奉官賈宣吉為内殿承制並以制鍾律成
特遷之至和二年潭州上瀏陽縣所得古鐘送太常初
李照斥王朴樂音髙乃作新樂下其聲太常歌工病其
太濁歌不成聲私賂鑄工使減銅齊而聲稍清歌乃協
然照卒莫之辨又朴所制編鐘皆側垂照瑗皆非之及
照將鑄鐘給銅於鑄瀉務得古編鐘一工人不敢毀乃
[087-35a]
藏於太常鐘不知何代所作其銘云粤朕皇祖寳龢鐘
粤斯萬年子子孫孫永寳用叩其聲與朴鐘夷則清聲合
而其形側垂瑗後改鑄正其鈕使下垂叩之弇鬱而不
揚無射鐘又長甬而震掉聲不和哲宗元祐三年范鎮
樂成上其所製樂章三鑄律十二編鐘十二鎛鐘衡
一尺一斛一響石為編磬十二特磬一簫笛塤箎巢笙
和笙各二并書及圖法帝與太皇太后御延和殿詔執
政侍從臺閣講讀官皆往觀焉賜鎮詔曰朕惟春秋之
[087-35b]
後禮樂先亡秦漢以來韶武僅在散樂工於河海之上
往而不還聘先生於齊魯之間有莫能致魏晉以下曹
鄶無譏間有作者猶存典型然銖黍之一差或工商之
易位惟我四朝之老獨知五降之非審聲知音以律生
尺覽詩書之來上閲簨簴之在廷君臣同觀父老太息
方詔學士大夫論其法工師有司考其聲上追先帝移
風易俗之心下慰老臣愛君憂國之志究觀所作嘉歎
不忘髙宗紹興十六年命禮局造鏄鐘四十有八編磬
[087-36a]
一百八十七特磬四十八及添製編鐘等命軍器所造
建鼔八雷鼓二晉鼓一雷鼗二柷敔各四尋製金鐘玉
磬二架初元豐本虞廷鳴球及晉賀循采玉造磬之義
命榮咨道肇造玉磬元祐親祠明堂一用之乆藏樂府
至政和加以磨礲俾協音律并造金鐘專用於明堂葢
堂上之樂歌鐘居左歌磬居右金玉禀氣於乾純精至
貴故鐘必以金磬必以玉始備金聲玉振之全此中興
所以繼作也於是帝諭輔臣以鐘磬音律其餘皆和惟
[087-36b]
黄鍾大吕猶未應律宜熟加考究詔禮官以鑄造鏄鐘
更須詳審令聲和而律應乃可奉祀命太常先期按閲
仍用皇祐進呈雅樂禮例皇帝御射殿召宰執侍從臺
諌寺監館閣及武臣刺史以上閲視新造景鐘及禮器
皇帝即御座撞景鐘用正旦朝㑹三曲奏宫架之樂其
製造官推恩有差添置景鐘樂正一鏄鐘樂工十有二
特磬樂工亦如之次降下古制銅錞一増造其二古銅
鐃一增造其六改造登歌夷則律玉磬降到長篴二十
[087-37a]
有四並付太常寺掌之専俟大禮施用明太祖初克金
陵置太常司掌祭祀禮樂之事凡樂四等曰九奏曰八
奏曰七奏曰六奏舞二曰文舞曰武舞樂器不徙陵園
之祭無樂又置教坊司掌宴㑹大樂設大使副使和聲
郎左右韶舞左右司樂皆以樂工為之後改和聲郎為
奉鑾孝宗𢎞治十四年九月重鑄朝鐘時内官監太監
李興工部尚書曾鑑奉命改鑄既成計費白金十餘萬
兩興鑑皆受賞匠官傅玖等各升職加俸有差未三月
[087-37b]
而鐘璺工科都給事中馬子聰等劾之命興鑑等罰俸
一月傅玖等所升職事俸糧冠帶俱奪之明吕懐劉濂/韓邦竒黄佐
王邦直之徒著書甚備職不與典樂託之空言而已張/鶚雖因知樂得官候氣終屬渺茫不能準以定律𢎞治
中莆人李教授文利著律吕元聲獨宗吕覽黄鍾三寸/九分之説世宗初年御史范永鑾上其書其説與古背
馳不可用嘉靖十七年遼州同知李文察進所著樂書/四種禮官謂於樂理樂書多前人所未發者乃授文察
為太常典□以奬勸之而其所云按人聲以考定五音/者不能行也神宗時鄭世子載堉著律吕精義律學新
説樂舞全譜共若干卷不宗黄鍾九寸不用三分損益/不拘隔八相生不取圍徑皆同具表進獻未及施行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