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十八
歸安沈炳巽撰
渭水中
又東逕武功縣北武功今屬西安府故/城在郿縣東四十里
渭水於縣斜水自南注之水出縣西南衙嶺山北歴
斜谷逕五丈原東在今郿縣/西三十里諸葛亮與步隲書曰僕
前軍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餘水出武功縣故
[018-1b]
亦謂之武功水也是以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監孟
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長攻琰營臣作竹橋越
水射之橋成馳去其水北流注於渭地理志曰斜水
出衙嶺北至郿注渭水又東逕馬冢北諸葛亮與步
隲書曰馬冢在武功東十餘里有髙勢攻之不便是
以留耳渭水又逕武功縣故城北王莽之新光也地
理志曰縣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杜預以為中南
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縣南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
[018-2a]
髙幾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軍行不得鼔
角鼔角則疾風雨至杜彦達曰太白山南連武功山
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山上有谷春
祠春櫟陽人成帝時病死而尸不寒後忽出櫟南門
及光門上而入太白山民為立祠於山嶺春秋来祠
中山宋本/作止宿焉山下有太白祠民所祀也劉曜之世
是山崩長安人劉終於崩此處有脫譌今附錄劉終/得玉事 十六國春秋前
趙錄劉曜光初四年終南山崩長安人劉終於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字曰皇亡皇亡敗趙昌井水竭
[018-2b]
構五梁咢酉小衰困囂䘮嗚呼嗚呼赤牛/奮靷其盡乎羣臣咸賀以為勒滅之徵而左㑹左
陽水世名西水北出左陽溪南流逕岐州城西魏置
岐州刺史治左陽水又南流注於雍水雍水又與東
水合俗名也北出河宋本作俗名/之北水出河桃谷南流右㑹南
源世謂之返眼泉亂流南逕岐州城東而南合雍水
州居二水之中南則兩川之交㑹也世亦名之為淬
空水東流鄧公泉注之水出鄧艾祠北故名曰鄧公
泉數源俱發於雍縣城南雍縣今為/鳯翔府冶縣故秦德公所
[018-3a]
居也晉書地道記以為西虢地也漢書地理志以為
西虢縣太康記曰虢叔之國矣有虢宮平王東遷叔
自此之上陽為南虢矣雍有五畤祠以上祠五帝昔
秦文公田於汧渭之間史記秦本紀秦之先非子居/犬丘周孝王召使主馬於汧
渭之間馬大蕃息汧又封禪書/文公十六年東獵 渭之間夢黄蛇自天屬地其
口止於鄜衍以為上帝之神於是作鄜畤祠白帝秦
宣公作宻畤於陳倉北坂祀青帝焉靈公又於吳陽
作上畤祀炎帝焉獻公作畦畤祀赤帝焉漢髙帝問
[018-3b]
曰天有五帝今何四也博士莫知其故帝曰我知之
矣待我而五遂立北畤祀黒帝焉史記封禪書秦文/公夢黄蛇自天下
屬地其口止於鄜衍又獲陳寳於陳倉北坂城作鄜/畤祭白帝焉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秦靈公
作吳陽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秦獻公時櫟陽/雨金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而祀白帝漢二年髙
祖立黒帝祠/命曰北畤應劭曰四面積髙曰雍闞駰曰宜為神
明之隩故立羣祠焉又曰鳯臺鳯女祠秦穆公時有
簫史者善吹簫能致白鵠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
為作鳯臺以居之積數十年一旦隨鳯去云雍宮世
[018-4a]
有簫管之聲焉今臺傾祠毁不復然矣列仙傳蕭史/者秦穆公時
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口教弄玉作鳯鳴居數年吹似
鳯聲鳯凰来止其屋公為作鳯臺夫婦止其上居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鳯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鳯女祠於
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鄧泉東流注於雍自下雖㑹他津猶得
通稱故禹貢有雍沮㑹同之文矣雍水又東逕邵邵/朱
本俱/俱邰亭南世謂之樹亭川盖邵樹聲相近誤耳亭故
邵公之菜邑也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後漢
郡國志曰郡當作郿今/屬鳯翔府縣有邵亭謂此也雍水又東
[018-4b]
南流與杜水合水出杜陽山其水南流謂之杜陽川
東南流左㑹漆水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故
徐廣曰漆水出杜陽之岐山者是也漆渠水南流大
欒水注之出西北大道川東南流入漆即故岐水也
淮南子曰岐水出石橋山東南流相如封禪書曰牧
龜於岐史記相如傳作獲周餘珍收龜於岐漢書作/獲周放龜於岐文頴注曰周放畜餘龜於池
沼之中至漢得之於岐/山之旁此云牧龜誤漢書音義曰岐水名也謂斯
水矣二川洋逝俱為一水南與杜水合俗謂之小黄
[018-5a]
水朱云當作/小横水亦或名之米流水逕岐山而又屈逕周
城南城在岐山之陽而近西所謂居岐之陽也非直
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稱矣又歴周原下北則中水鄉
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昔秦盜食穆公
馬處也呂氏春秋秦穆公失其乗馬見野人方將食/於岐山之陽公曰食驂馬之肉而不還飲酒
者恐傷女也於/是徧飲而去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
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氏姜母安登謝/云
姜母安登宋本作母曰姜姒朱謀㙔云謝引/宋本亦誤據世紀當作神農氏姜姓母安登遊華陽
[018-5b]
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水合而東逕美陽縣之中
亭川水也今西安府武功縣西北二十五里有美/陽故城今鳯翔府扶風縣是其地也水
發杜陽縣大嶺側世謂之赤泥峴㳂波歴澗俗名大
横水也疑即杜水矣其水東南流東逕杜陽故城今/鳯
翔府麟縣乃/漢杜陽縣地東西三百步南北二百步世謂之故縣
川又故縣有杜陽山山北有杜陽谷有地穴北入亦
不知所極在大柱山南故縣取名焉亦指是水而攝
目矣即王莽之通杜也故地理志曰縣自杜水東二
[018-6a]
坑水注之水有二源一水出西北瀆魋水二合而東
此句疑/有譌脫歴五將山又合鄉谷水水出鄉溪東南流入
杜謂之鄉谷川又南莢水注之水出好畤縣梁山大
嶺泉南逕梁山宮西故地理志曰好畤有梁山宮秦
始皇起水東有好畤縣故城王莽之好邑也世祖建
武二年封建威大將軍耿弇為侯國又南逕美陽縣
之中亭川注雍水謂之中亭水又南逕美陽縣西永
元二年更封鄣雍侯耿秉為侯國後漢書耿弇傳耿/秉於章帝章和二
[018-6b]
年封美陽侯今云和帝永元二年誤且秉亦無鄣/雍之封而云更封鄣雍侯者不知何據所未詳也其
水又南流注於渭渭水又東逕郿塢南在今郿縣東/北十五里
漢獻帝傳曰董卓發卒築郿塢髙與長安城等積穀
為三十年儲自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
老其愚如此渭水之東洛谷之水出其南山洛谷北
流逕長城西魏甘露三年蜀遣姜維出洛谷圍長城
即斯地也
又東水從南来流注之朱本據宋本補注八十五字/今從之
水在今盩厔縣
[018-7a]
東/南
芒水出南芒谷北流逕玉女房水際山側有石室世
謂之玉女房芒水又北逕盩厔縣之竹圃中分為二
水漢冲帝詔曰翟義作亂於東霍鴻負倚盩厔芒竹
即此也其水分為二流一水之東北為枝流一水北
流注於渭也
[018-7b]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