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3 廣東通志-清-郝玉麟 (WYG)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廣東通志卷四十三
  謫宦志流寓附/
  仕宦謫籍嶺南尤衆豈非以古荒服地而蠻烟瘴
  雨之鄉歟夫君子之事君也賞罰予奪君所命也
  東西南北君所使也君有用不用之異而臣無忠
  不忠之分所以竄逐之餘鞠躬盡瘁績有不朽仍
  歸名宦若乃樹品雖髙宿勲亦爛而放廢閒曹徜
[043-1b]
  徉詩酒賦小雅之巷伯吟屈子之江潭哀而不傷
  怨而不怒則編之日謫宦抑亦寓公之類也故以
  流寓附焉志謫宦
 漢毋將隆字君房蘭陵人累官冀州牧哀帝初以髙
 第入為京兆尹遷執金吾後帝命中黄門發武庫兵
 送董賢等隆執奏収還之帝不悦左遷沛郡都尉遷
 南郡太守王莽少時慕與隆交隆不阿附及莽秉政
 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中山馮太后獄
[043-2a]
 陷無辜免官徙合浦
 隂軼新野人曽祖姑麗華為光武皇后縁戚屬世為
 卿校恩寵無比軼有女弟和帝時為貴人已立為后
 軼常以盛滿為憂十四年后廢徙軼合浦比至郡益
 自畏慎常周卹貧乏閉户涉獵經史恂恂如儒生永
 初四年賜歸
 呉虞翻字仲翔餘姚人少好學有髙氣年十二客有
 候其兄者不過翻翻追與書曰僕聞琥珀不取腐芥
[043-2b]
 磁石不受曲鍼過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書竒之由
 是見稱為孫䇿功曹待以交友之禮嘗以所著易注
 示孔融答書曰聞延陵之理樂觀吾子之治易乃知
 東南之美者不獨㑹稽之竹箭也孫權時為騎都尉
 翻屢犯顔諫諍權不悦翻性疎直數有酒失權積怒
 遂徙翻南海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嘗數百人
 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註皆傳於世翻既放棄嘗曰
 自恨疎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没海隅生無可
[043-3a]
 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巳者足以不
 恨初山隂丁覽太末徐陵或在縣吏之中或衆所未
 識翻一見之便與交善終成顯名在南十餘年年七
 十卒歸塟舊墓妻子得還翻子十一人氾最知名嘗
 為監軍使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封餘姚侯
 樓元字承先沛郡人孫皓時為大司農禁中主者舊
 用親近人充之皓因人言令有司求俊良以應其選
 元従九卿持刀侍衞正身率衆奉法而行每對切直
[043-3b]
 數忤皓意徙廣州東官令華覈上疏救之皓不聴元
 既至廣州訪虞翻舊宅徘徊躑躅哀咽悽愴不能自
 勝皓忌元名復徙元及子據付交阯將張奕使以戰
 自効隂敕奕殺之據到交阯病卒元孤身隨奕討賊
 持刀步涉見奕輒拜奕未忍殺㑹奕暴卒元殯殮奕
 於器中見敕書還便自殺
 齊劉祥字顯㣲莒人仕宋為員外郎自少好文學性
 韻剛疎司徒褚淵尚宋公主復為齊佐命功臣入朝
[043-4a]
 以腰扇障日祥従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見人淵
 曰寒士不遜祥曰不能殺袁劉安得免寒士永明初
 遷長沙王諮議參軍以罪當誅武帝别遣敕祥曰我
 當原卿性命令卿萬里思愆卿若能改革當令卿得
 還乃徙廣州亡何病卒
 張融字思光呉郡人弱冠解褐為宋新安王子鸞行
 參軍出為封溪令路經嶂嶮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
 神色不動方作洛生咏賊異之而不害也浮海至交
[043-4b]
 州於海中遇風終無懼色鎮軍將軍顧覬之與融兄
 有恩好覬之卒融身負墳土在南與交阯太守卞展
 善展於嶺南為人所殺融挺身奔赴往還南海竟返
 其喪嘗登越王城别友賦詩而歸後舉秀才對䇿中
 第為殿中郎不就融為人風止詭越坐則危膝行則
 曳步翹身仰首見者驚異齊髙帝曰此人不可無一
 不可有二
 范縝字子真舞隂人齊永明中與魏和親簡才士為
[043-5a]
 行人而縝應選以此知名歴宜都太守後仕梁武帝
 而中書令王亮與縝相友善縝嘗譽亮而鄙謝朏忤
 㫖下廷尉治之免死徙廣州初縝侍竟陵王子良子
 良精信釋教而縝盛稱無佛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
 世間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譬如樹花同發隨
 風而墮有墜茵席者殿下是也有墜溷厠者下官是
 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不能屈縝在
 南海累年徵還拜中書郎國子博士
[043-5b]
 隋房恭懿字慎言洛陽人性深沈有局量達於従政
 隋開皇初為徳州司馬政為天下最文帝曰恭懿所
 在百姓親之不可不賞下詔拜海州刺史博士何安
 言恭懿乃尉遲迥黨不當仕進遂配防嶺南未㡬徵
 還遇患卒洪州
 唐崔仁師安喜人貞觀中為侍御史治獄仁恕遷給
 事中左遷鴻臚少卿征遼東時以事除名起為中書
 舍人檢校刑部侍郎幸翠㣲宫上清暑賦以諷帝稱
[043-6a]
 善賜帛五十段二十二年遷中書侍郎參知機務被
 遇尤渥㑹有伏閣訴者仁師不時啟帝大怒流連州
 永徽初授簡州刺史卒
 張説字道濟洛陽人武后時任鳯閣舍人初魏元忠
 為洛州長史張易之奴横暴元忠杖殺之及元忠為
 相易之為其弟昌期求雍州刺史復不與因譖元忠
 引説為助后親臨問説言臣實未聞俱易之所授耳
 后怒流説欽州中宗立乃召還後累官中書令封燕
[043-6b]
 國公
 杜審言字必簡襄陽人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髙以
 傲世見疾遷洛陽丞貶吉州司户坐事免官還東都
 則天召為著作郎神龍初流峯州嘗寓南海遊白雲
 至亂石山賦詩往來交廣乆之入為修文館學士卒
 贈著作郎審言生子閑閑生甫檢校工部員外郎與
 李白齊名時號李杜
 沈佺期字雲卿内黄人進士及第由協律郎累除給
[043-7a]
 事中坐張易之長流驩州後稍遷台州録事叅軍歴
 中書舍人卒自魏建安後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
 庾信以音韻相諧附屬對精宻及宋之問與佺期又
 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
 號為沈宋
 王無競字仲烈東萊人少有文學初應舉下筆成章
 及第解褐授趙州欒城縣尉歴監察御史轉殿中丞
 舊例每日更直於殿前正班時宰相宗楚客楊再思
[043-7b]
 離班偶語無競前曰朝禮至敬公等大臣不宜輕易
 以慢恒典楚客等大怒轉無競為太子舍人神龍初
 坐詆訶權倖出為蘇州司馬再貶嶺外卒於廣州
 韋方質萬年人雲起之孫中宗朝為地官尚書嗣聖
 七年武承嗣等用事宰相皆下之方質獨不為禮尋
 為周興所搆流死儋州
 劉幽求冀人為朝邑尉桓彦範等誅張易之昌宗而
 不殺武三思幽求謂彦範曰公等無塟地矣既五王
[043-8a]
 皆為三思搆死臨淄王入誅韋庶人幽求預叅大䇿
 太平公主將為逆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暐謀使言
 於上圖之暐洩其謀流幽求於封州崔湜諷廣州都
 督周利正殺之王晙時為桂州都督道出其所遂留
 幽求不遣得免未㡬湜誅幽求復執政利正貶邕州
 賜死時論快之
 郭元振名震以字著魏州人少有大志十六為太學
 生十八舉進士累官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睿
[043-8b]
 宗御承天門諸宰相走伏外省獨元振總兵扈帝封
 代國公俄兼御史大夫復為朔方總管未行㑹明皇
 講武驪山既三令帝親鼓之元振遽奏乃止帝怒軍
 容不整引坐纛下將斬之劉幽求張説叩馬諫曰元
 振有大功雖得罪當宥乃赦死流新州開元元年帝
 思舊功起為饒州司馬道病卒贈太子少保
 韋子春京兆人以文學為著作郎李白嘗贈之詩有
 披雲覩青天捫虱話良圖之句李林甫久柄國咸寧
[043-9a]
 太守趙奉璋得其𨼆惡二十事將上之林甫諷御史
 捕繋奉璋劾其妖言抵死子春坐與奉璋善貶端州
 尉
 劉長卿字文房河間人以詩名世開元間第進士為
 監察御史歴淮西觀察使被呉仲儒誣奏貶潘州南
 邑尉㑹有為之辨者除睦州司馬
 王琇貞元中為户部侍郎判諸道鹽鐵𣙜酒不事横
 斂而軍旅獲濟名亞劉晏為韓滉所銜誣其餽米淄
[043-9b]
 青河中坐貶雷州司户參軍既至㑹計倉糧賑救荒
 歉民甚徳之
 凌準字宗一富春人以文學知名順宗朝為翰林學
 士尚書都官員外郎坐王伾王叔文黨降連州司馬
 元和三年卒於桂陽佛寺
 林藴字復夢莆田人通經史嘗就四川節度使辟及
 劉闢有異志藴曉以順逆闢礪劍加藴頸不能脅及
 闢敗藴名重京師嘗以六事諷宰相李吉甫皆切中
[043-10a]
 當時極弊元和間為郴州刺史坐罪流儋州卒
 鄭餘慶字居業滎陽人擢進士第貞元中拜同平章
 事每奏對多傅經義貞元末貶為潮州司馬無逺謫
 意尋遷尚書左僕射
 柳公權字誠懸華原人博學多才工詩尤擅𨽻草穆
 宗朝嘗以筆諫太和間以翰林學士謫辯州刺史既
 至興利除害大有功於民後召還累官學士承㫖以
 太子太保致仕
[043-10b]
 栢耆魏州人有従横學急於立功王承宗叛耆以左
 拾遺往使動以大義斂手削地聲振一時太和中李
 同捷請降耆馳入滄州誅之為諸將所嫉貶循州司
 户參軍
 李甘字和鼎隴西人長慶末進士累擢侍御史時鄭注
 方嚮用甘曰若白麻出我必裂之坐輕肆貶封州司馬
 李徳裕字文饒賛皇人為翰林學士詔令典冊多出
 其手敬宗時為浙西觀察使獻丹扆六箴文宗徵為
[043-11a]
 兵部侍郎轉四川節度使至鎮作籌邊樓圖蜀地形
 留心邊事蜀人倚以為安吐蕃維州副使悉怛謀來
 降徳裕遣兵入據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沮之召為
 兵部尚書進同平章事時朋黨相傾邪正混淆未㡬
 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自陳願留又為兵部尚書尋
 復為鎮海節度使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武宗朝徳
 裕請討澤潞算無遺䇿功成加太尉賜爵衞國公宣
 宗即位以同平章事充荆南節度使執政白敏中乗
[043-11b]
 上下之怒竭力排之以為太子少保分司尋貶潮州
 司馬再貶崖州司户次年卒懿宗朝拾遺劉業言徳
 裕父子為相有聲迹功效竄逐以來血屬將盡宜賜
 哀憫詔追復官爵贈左僕射
 鄭亞字子佐滎陽人元和十五年擢進士第連中三
 科聰悟絶倫文章秀發李徳裕在翰林深知之出鎮
 浙西辟為従事五年徳裕罷相鎮渚宫授亞諌議大
 夫出為桂管都防禦經畧使大中二年徳裕再貶潮
[043-12a]
 州刺史亞亦貶循州刺史卒於官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人幼孤好學工屬文第進士元
 和初以賢良方正對䇿與李宗閔皇甫湜俱第一條
 指失政其言骾訐不避當路宰相李吉甫怒泣訴于
 帝帝罪有司牛李之仇葢自此始穆宗長慶初以庫
 部郎中知制誥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肅賜
 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㑹昌中罷
 相留守東都武宗時累貶循州長史寛和得衆心宣
[043-12b]
 宗立徙衡汝二州遷為太子少師卒贈太尉諡文簡
 李宗閔字損之宗室孫也擢進士大中元年拜同平
 章事封㐮武縣侯以朋黨事為李訓等所劾貶潮州
 司户
 宋姚鉉字寳臣合肥人太平興國中進士文辭敏麗
 尤工書札淳化中直史館應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
 嘉賞賜白金襃奨之歴右司諫兩浙轉運使采唐世
 文章分門編類選為百卷名曰文粹鉉雋爽尚氣薛
[043-13a]
 暎知杭州與之不協宻摭其短以聞於上除名貶連
 州文學所著文粹慕者建樓貯之卒後其子以書進
 詔蔵内府命以一官
 王履元符末坐上書貶斥新州後以修武郎副李若
 水使金抗節不屈與若水俱死
 洪湛昇州上元人咸平中同王欽若知貢舉欽若通
 闗節于臨津尉任懿後事露帝命邢昺等别鞫之懿
 更指湛湛適使陜西還而獄已具削籍流儋州收贓
[043-13b]
 無有也乃假梁灝金銀器皿輸官竟死貶所人稱其
 寃
 寇準字平仲下邽人為宋名宰相澶淵之役有大功
 王欽若譖之罷知陜州後再入相復為丁謂所阻貶
 相州再貶道州司馬居無公署百姓争荷瓦木趨之
 不督而成謂又誣準朋黨再貶雷州司户㕘軍始入
 雷境吏以圖獻準愕然曰吾少時有詩云到海只十
 里過山㡬萬重乃今日事耳人生得喪豈偶然耶及
[043-14a]
 丁謂貶崖州道經雷家人欲報讎乃杜門縦酒俟謂
 行逺而止仁宗元年九月準卒歸塟西京道出公安
 人皆設祭於路折竹植地掛紙錢焚之踰月枯竹盡
 生笋衆為立廟後追贈中書令萊國公諡曰忠愍
 鄭俠字介夫福清人擢進士髙第調光州司法㕘軍
 入監安上門貽書王安石請罷新法不報適大旱九
 月遂繪流民圖以上神宗觀圖長嗟翼日詔罷青苗
 等法十八事越三日大雨遐邇大悦安石上章求去
[043-14b]
 吕恵卿鄧綰泣言於帝於是新法一切如故及恵卿
 執政俠復論之編管汀州恵卿中以事議致之死帝
 曰俠所言非為身謀豈宜深罪惟徙英州英人無貴
 賤皆加敬禮争遣子弟従學哲宗立始得歸蘇軾孫
 覺奏授泉州教授元符七年再竄於英徽宗立赦還
 故官復為蔡京所奪自是不復出宣和初卒
 劉安世字器之大名人従學司馬光諮盡心行已之
 要光教以立誠且令自不妄語始元祐初為諫議大
[043-15a]
 夫抗論章惇等數十疏元符元年蔡京治同文館獄
 惇因諷之以併陷安世貶少府少監新州别駕安置
 英州詔徙梅州惇與蔡卞必欲置之死因使者入海
 島殺陳衍諷令過安世脅使自裁使者不忍又擢土
 豪為轉運判官令殺之判官承意疾馳將至梅郡守
 遣客勸自為計安世色不動對客飲酒談笑自若徐
 書數紙付其僕皆經紀同貶當死者之家事也後判
 官未至二十里嘔血而斃安世得免亦無喜色投荒
[043-15b]
 六年累涉瘴鄉氣不少挫蘇軾以為鐵漢宣和六年
 復待制卒諡忠定
 蘇軾字子瞻眉州人累官禮部尚書兼端明殿翰林
 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紹聖中忤章惇蔡卞御史論
 軾制詞譏斥落職知英州未至貶寧逺軍節度副使
 恵州安置初至寓合江樓繼遷嘉祐寺後乃卜築于
 白鶴峯居恵㡬四年泊然無所芥蔕人無賢愚皆得
 其歡心疾病者畀之藥殞斃者納之竁又率衆為東
[043-16a]
 新西新二橋以濟病涉者恵人愛敬之連貶瓊州别
 駕昌化軍安置僦官舍有司不可乃寓城東天慶觀
 結桄榔菴以居儋人争運甓畚土助之嘗與幼子過
 著書及従父老遊將終身焉凡三載徽宗立始移亷
 州後召還卒諡文忠
 蘇轍字子由軾弟也累官門下侍郎紹聖初李清臣
 鄧潤甫等復用言熙豐事轍上疏論諫哲宗不悦落
 職知汝州累謫化州别駕雷州安置移循州嘗著龍
[043-16b]
 川畧志龍川别志徽宗即位徙永州卒諡文定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髙郵人少豪雋慷慨溢於文
 詞舉進士不第見蘇軾於徐為賦黄樓軾以為屈宋
 才又薦之於王安石勉以應舉為親養始登第調定
 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軾以賢良方正薦觀於朝
 累官國史院編修官紹興初坐軾黨貶雷州徽宗立
 復宣徳郎召還後卒於途
 劉摯字莘老東光人擢甲科髙等校勘館閣哲宗即
[043-17a]
 位擢侍御史正色彈劾多所貶黜百僚敬憚時人以
 比包拯累遷尚書右僕射摯峭直有氣節通達明鋭
 觸機輒發不為威怵利誘故與邢恕善又間與章惇
 接由是言官交章劾之以觀文殿學士罷知軍州紹
 聖初再貶光禄卿蘄州居住四年陷邢恕之謗貶鼎
 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惟一子従家人泣涕願侍不
 聽至新州數月以疾卒紹興初贈少師諡忠肅
 梁燾字況之須城人舉進士元豐時久旱燾因上書
[043-17b]
 言新法大為民害元祐中為尚書左丞極言蔡京不
 可用改知潁昌府後以司馬光黨黜知鄂州三貶雷
 州别駕化州安置徙其子於昭州元符三年竟卒於
 化州徽宗即位詔許歸塟録其子孫
 范祖禹成都人忠正無黨紹聖初以龍圖學士知陜
 州言者文致其罪連貶永賀賔三州安置化州竟卒
 公論惜之
 唐坰錢塘人熙寧中為監察御史四年疏論時事章
[043-18a]
 二十上皆留中坰因百官起居叩陛請對遂宣讀六
 十條大要言王安石曽布表裏擅權帝屢目止之坰
 辭色自若讀已下殿再拜而退安石諷閣門糾其瀆
 亂朝儀貶潮州司馬
 鄒浩字志完晉陵人第進士哲宗親擢為右正言有
 請以王安石三經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時章
 惇用事已廢孟后遂立劉后浩上疏諫坐除名新州
 羈管徽宗即位以舊官召浩還朝後又竄昭州髙宗
[043-18b]
 即位贈寳文閣直學士諡曰忠
 陳次升字當時僊遊人徽宗時為侍御史極言章惇
 曽布蔡京蔡卞之奸崇寧中京卞復用陷以黨事落
 職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
 唐庚字子西丹稜人善屬文紹聖中舉進士遂入為
 博士以張商英薦提舉常平大觀四年商英罷相庚
 亦坐貶安置恵州嘗遊羅浮有佛跡湯泉卓錫泉諸
 篇後乙卯㑹赦復官歸蜀道卒
[043-19a]
 李璆字西美汴人登政和進士除國子博士出知房
 州宣和三年廷議取燕璆上疏切諌謫監英州清溪
 鎮明年赦還為郎試中書舍人建言忤大臣罷紹興
 中累遷徽猷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所著有清
 溪集嶺南衞生歌
 陳瓘字瑩中南劍州人初授浙東越州判官為守蔡
 卞所知瓘察卞心術常不欲近章惇入相引與同載
 首言欲斥司馬光奸邪瓘曰果爾當失天下之望惇
[043-19b]
 不悦徽宗初立以韓忠彦薦為左正言論罷蔡京章
 惇擢瓘給事中後投書曽布辨論不合布惡之出知
 泰州崇寧元年與龔夬等俱貶袁州又移亷州瓘在
 貶所自署其齋曰了齋杜門謝客觀經史百家之書
 善者必録於壁既而合為一冊名曰壁記又著尊堯
 集五年遇赦自亷移柳稍復宣徳郎京憾未解連嵗
 貶斥竟卒於楚髙宗時追諡忠肅
 龔夬瀛州人徽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極論章惇蔡京
[043-20a]
 大罪又上疏乞正元祐后冊位號遂削籍編管房州
 後徙化州以赦得歸
 任伯雨字徳翁眉山人徽宗初立伯雨為右正言首
 擊章惇繼論蔡卞且將劾曽布布覺之徙度支員外
 郎崇寧二年黨事作削籍編管通州尋徙昌化軍安
 置時宰猶未厭心用匿名書復逮其子而妻又適死
 於淮報至伯雨處之如平時居三年乃釋歸後贈諫
 議大夫諡忠敏
[043-20b]
 李綱字伯紀邵武人徙居無錫政和二年進士累官
 太常少卿徽宗時率師勤王髙宗即位拜尚書右僕
 射兼中書侍郎上十事擬姚崇要説力諍張邦昌僭
 逆當誅而贈恤死義諸臣帝従之尋為黄潛善汪伯
 彦所沮張浚遂劾綱買馬招軍之罪落綱職居鄂州
 復徙萬安軍至瓊浹旬詔移雷州後卒於福州諡忠
 定
 趙鼎字元鎮聞喜人髙宗朝為名宰相因秦檜所構
[043-21a]
 陷貶清逺軍節度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門謝時
 事有問者但引咎而已檜黨詹大方復誣訐之安置
 吉陽軍門人故吏不敢通問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饋
 醪米檜聞之令本軍月具存亡状鼎疾遣人語其子
 汾曰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矣自書銘旌云身
 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遂不食死天下聞
 而悲之明年詔許歸塟孝宗朝贈太傅追封豐國公
 諡忠烈
[043-21b]
 張浚綿竹人唐丞相九齡弟九臯之後徙蜀紹興乙
 丑上疏極論時事秦檜大怒令中丞何若論之以特
 進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連州居住浚在連館濯纓
 堂嘗登列秀亭眺覽自適構書院於嘉魚坊後徙永
 州尋拜相兼樞宻使封魏國公
 李光上虞人髙宗朝㕘知政事紹興間秦檜定和議
 光斥檜懐奸悞國連謫瓊州安置居八年屢被謠諑
 移昌化軍怡然自適年踰八十精力不衰亭臺扁詠
[043-22a]
 多出其手後三年以郊恩復左朝奉大夫至江州卒
 孝宗朝復資政殿學士諡莊簡
 楊煒越州人同郡李光執政而金人議和煒移書責
 光後為黄巖令詆秦檜悞國除名萬安軍編管同時
 有于鵬者岳飛部下㕘議官秦檜惡之亦除名編管
 萬安軍
 胡銓字邦衡盧陵人髙宗朝樞宻院編修疏言和議
 之非請斬秦檜王倫孫近遂編管新州紹興十八年
[043-22b]
 新守張𨽻訐銓與客唱酬謗訕怨望再謫吉陽軍日
 以訓傳經書為事二十五年檜死量移衡州乾道中
 為資政殿學士卒諡忠簡
 胡寅字明仲登進士秘書省校書郎楊時為祭酒寅
 従學焉遷司門員外郎金人議立異姓寅與張浚趙
 鼎逃太學中不書名張邦昌僭位棄官歸起為駕部
 郎累官禮部侍郎兼侍講嘗草詔追廢王安石配享
 行遣章惇蔡卞人皆快之尋引去復上書言天下事
[043-23a]
 秦檜忌寅坐與李光書落職責授果州團練副使新
 州安置尋復其官在謫所著讀史管見十萬言及論
 語詳説皆行於世
 折彦質字仲古紹興六年趙鼎為相屢薦彦質僉書
 樞宻院事忤秦檜為所排謫昌化軍至廣州寓開元
 萬夀寺鑿井得泉甚美人號折公井至儋與寓士許
 廷恵輩效司馬光真率㑹為鄉約五日一集太守李
 行中與焉後移郴二十五年詔復官
[043-23b]
 曲端字正甫鎮戎人初以父戰没授三班借職歴都
 綂制知渭州建炎四年秋兀术窺江淮宣撫張浚議
 出師而端欲待訓兵秣馬浚不悦㑹金人焚邠州遂
 罷端兵柄與祠再責海州團練使萬州安置
 朱翼字仲新安慶人弱冠入太學三舍登科歴官中
 書舍人秦檜惡其不附和議諷言者論其黨趙鼎謫
 居韶州十四年始寓延祥寺後於城西南隅得黄氏
 廢圃居之名山勝境題詠殆遍所著有湘江集後遷
[043-24a]
 秘閣修撰
 洪皓字光弼樂平人慷慨有經畧四方志登政和進
 士第為秀州司録建炎初擢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
 書使金通問金令事劉豫皓峻拒之因流之冷山拘
 留十五年不為屈先後使者十三人惟皓與張邵朱
 弁生還而皓節尤顯歸除徽猷閣學士提舉萬夀觀
 兼權直學士尋忤秦檜出知饒州諫官詹大方李勤
 等阿檜意累劾皓責授濠州團練副使安置英州居
[043-24b]
 九年始復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卒後一日檜亦死
 帝聞皓卒嗟惜之久之復徽猷閣學士諡忠宣
 陳鵬飛字小南永嘉人紹興中進士邃於經學秦檜
 子熺常従之遊在禮部時熺為侍郎文書不應令鵬
 飛輒批還之熺寖不平鵬飛為崇政殿説書因講春
 秋母以子貴言公羊説非是檜怒謫恵州築室於舍
 人巷以居吟詠自適卒於恵有羅浮集行於世
 韓紃紹興中任澧州推官上書諫和議知州李紹祖
[043-25a]
 得其副本獻於秦檜以為動搖國是編管循州
 鄭剛中字亨仲金華人登進士累遷侍御史使金還
 除禮部侍郎出為四川宣撫使治有方畧秦檜怒其
 専擅遂謫桂陽軍再貶濠州團練使復州安置再徙
 封州卒
 莫汲湖州人自號月河紹興間為國子監正秦檜惡
 其主張善類謫化州郡士之秀多従其學
 呉元美福州永福人宣和進士紹興中為福建安撫
[043-25b]
 司機宜嘗作夏二子傳託蚊蠅以示疾惡世傳誦之
 其家有潛光亭商隠堂為奸人鄭偉構害秦檜深惡
 之編管容州尋謫南雄而卒
 魏安行樂平人大觀中為京西轉運副使梓行程瑀
 論語解秦檜疑其議已因編管於欽州
 吕祖儉字子約婺州人祖謙之弟受業祖謙寧宗時
 以太府丞判台州趙汝愚罷相祖儉上書訴汝愚之
 忠并論朱熹彭龜年李祥不當罷斥韓侂胄怒誣其
[043-26a]
 朋比罔上安置韶州祖儉在謫所讀書窮理賣藥自
 給未嘗有愠色尋改吉州遇赦量移髙安卒諡曰忠
 吕祖泰字泰然祖儉之弟嘉泰元年禁偽學逐趙汝
 愚之黨祖泰以布衣上書論汝愚有大勲不當以黨
 錮論請亟誅韓侂胄等以防禍患書出中外大駭杖
 配欽州編管祖泰自分必死冀以身悟朝廷了無恐
 懼既至府尹為好語以誘之曰此舉當有導汝者幸
 試言之吾且署汝祖泰笑曰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
[043-26b]
 於人且與人議之乎尹曰汝病風喪心耶祖泰曰今
 之附韓氏得美官者乃病風喪心耳後侂胄誅特授
 迪功郎監南岳廟卒
 張震發呉人嘉定間謫南雄寓光孝寺見三松蒼翠
 偃蹇遂作臺登眺以舒憤鬱未㡬以寛恩内徙去
 呉潛字毅夫宣州寧國人理宗開慶初拜左丞相賈
 似道銜之令侍御史沈炎劾奏遂罷相謫建昌軍徙
 潮州尋謫授化州團練使循州安置似道使武人劉
[043-27a]
 宗申守循移庖饗潜中毒得疾曰吾将逝矣夜必風雷
 大作已而果然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
 何興道州人理宗朝為朝議大夫直言敢諫遷政府與丁
 大全有隙大全譛之謫瓊州
 何時撫州樂安人寳祐丙辰文天祥同榜進士以朝奉郎謫
 呉州司户在硇州與元将劉深酣戰海上人皆羨其忠義云
 元王仕熈字繼學東平人晉王朝參政雅克特穆爾謀逆
 執下獄流吉陽軍郡守聞之先為營居城中及至惡其
[043-27b]
 完美乃居於城西茅屋曰水北新居㫄西南數十步築
 江亭以遊息時事未嘗出諸口深居簡出書詠為娯
 恬然不見去國之逺逺近得其文字珍藏之有崖州
 八景諸詩後居瓊州冬初許歸田里明年有㫖録用
 黄憲昭筠州人至順中累官西臺侍御史以直諫馳
 聲朝著後至元三年禁南人不得蓄兵器犯者論死
 乃上疏言天生五材誰能去兵茍以南北異視人人
 疑懼為變非小忤㫖安置廣州行至南雄卒子従簡
[043-28a]
 入廣留家南海以保障功官至宣慰副使
 明薛顯沛縣人始自盱眙來歸洪武撫之甚厚従破
 慶陽追王保保戰賀哲宗勇畧意氣出諸將上然性
 剛忍好殺洪武三年謫居海南仍論功封永成侯第
 弗與券分其禄為三一贍富家一贍馬軍一以養其
 老母妻子四年冬復召用
 世家寳字觀益北庭人洪武初以元賢良官為大理
 寺卿讞獄詳明每稱奨之改刑部尚書尋以詿誤發
[043-28b]
 儋州安置後召還復其官未至卒
 趙起潛字淵叔黄巖人洪武初中鄉貢第一人拜監
 察御史按部嶺海有聲尋以累謫儋州矢節不改讀
 書學古無故不入城中儋人敬之
 桑慎字仲修世居常州遷嘉興洪武初任監察御史
 稱賢能苦行力學逼近古人廷諍有折檻之風行部
 海南奏誅衞使張榮坐不避八議安置瓊州後召還
 許元字存仁以字行金華人父謙學於金履祥得朱
[043-29a]
 子之傳學者稱為白雲先生明洪武至金華訪求其
 後召存仁馳驛赴京師一見與語大悦曰何相見之
 晚也拜國子學博士晉祭酒啟沃論思最見禮遇自
 稽古禮文之事至於人才進退時政弛張無不預議
 及修舉廢墜更規設法以教國子條例數十事皆見
 施行後以過安置韶州既至韶即張文獻公祠以居
 好事者繪為南華謫居圖後遇赦還卒
 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戊辰進士選庶吉士上封
[043-29b]
 事論時政侃侃萬言以年少受知沈潛詹徽袁泰等
 皆忌之改御史復時進直言竟坐深文得罪帝憐其
 才召對便殿賜鏹慰之曰汝歸讀書十年復來尋命
 縉修正元史踵成宋書刪定禮經凡例皆留中家居
 八年以奔髙帝喪為有司所論謫河州衞吏建文元
 年召入翰林待詔永樂初召縉備顧問累遷侍講學
 士與胡儼楊榮等並直文淵閣預機務寵信賞賚有
 加進翰林學士兼春坊大學士未㡬交阯用兵縉疏
[043-30a]
 諫成祖不悦遂疎之出為廣西參議經廣東遍遊名
 山淹留浹旬嘗至西樵題廖謹讀書處李至剛劾其
 怨望恣遊改交阯八年入奏事南都值北征漢庶人
 髙煦素怨之誣奏下獄卒洪熙元年官其子中書舍
 人
 黄諫字廷臣蘭州人博學多藝工𨽻篆行草而尤長
 於八分書正綂壬戌進士及第第三人授編修天順
 初改尚寳司卿兼侍講出使安南詰迂路定禮儀辨
[043-30b]
 坐席辭餽□諭請正朔凡為書十一通悉按經史其
 王皆不敢違風節凛然交人至今稱之還遷翰林院
 學士嘗作金城黄河二賦李賢劉定之輩皆稱羨焉
 好品泉自郊畿論之玉泉為第一自京城論之文華
 殿東大庖厨井為第一作京師水記每進講退食内
 府必多啜厨井水所烹茶忠國公石亨事敗以鄉人
 出入其門被劾謫廣州通判至廣每遨遊白雲蒲澗
 諸山水亦評廣州泉水以雞爬井為第一更名學士
[043-31a]
 泉鐫題名勝多作八分書廣人多従之遊後召還卒
 於南雄
 江朝宗字東之巴縣人景泰辛未進士累官至侍讀
 學士與副都御史牟俸連姻俸巡撫遼東太監汪直
 以贓罪逮俸因及朝宗朝宗不敢辨竟調廣東鹽課
 提舉以文名於一時後入覲遂乞歸
 戴冠字仲鶡信陽州人正徳戊辰進士初任户部主
 事以國用弗充奏裁冗濫僥倖者怒謫増城縣烏石
[043-31b]
 驛丞清修自勵簡静以居修葺菊坡祠宇嘗遇滯雨
 作詩有鷓鴣聲㫁雲猶濕薜荔牆低霧未開之句人
 皆憐其苦節知府魏廷楫舊同僚也故抑挫之冠無
 違命後起知延平以才堪治繁改蘇州擢山東提學
 副使卒
 王思字宜學江西泰和人少傅吏部尚書直之曽孫
 也正徳辛未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改編修未㡬武宗
 西幸思請還蹕深宫以懲往轍防外患疏上忤㫖謫
[043-32a]
 三河驛丞奉檄往來潮海所至輒以闡明正學汲引
 後進為己任一時善類多従之遊嘉靖改元召復翰
 林尋坐議大禮辭過切直下外庭責問而卒
 艾璞字徳潤南昌人以都御史巡撫蘇松連盛永年
 人兩淮運使張瓉北直𨽻人兩淮運同正徳初俱以
 忤權璫劉瑾徙瓊州安置
 張文明太原人正徳辛未進士為御史剛直因江彬
 事貶電白縣典史未㡬召還為山東道御史
[043-32b]
 黄國用字子思吉水人由進士任監察御史嘉靖三
 年議禮謫蓮塘驛丞僑居髙要諸生従之遊執經講
 學六年陞州判至按察司僉事
 李璋字徳芳順天府通州人由進士歴官巡撫都御
 史嘉靖初大獄起命張孚敬桂萼方獻夫為三法司
 鞫五臺縣納粟指揮張寅非妖人李福達逮原問御
 史馬録及都御史李璋等謫戍而李璋戍雷州過髙
 要遂寓焉尋於包孝肅祠傍搆小亭吟咏其間又於
[043-33a]
 城西北隅搆一壺亭環植花草以自娯所著有南戍
 稿居十餘年竟卒於端子錞隨侍後舉進士為都察
 院都事陳情代戍朝論韙之歴官按察使每遇端人
 若鄉曲然
 余寛字約中臨海人由進士歴官吏部文選郎中嘉
 靖初議禮謫戍僑寓髙要有才名學者皆請業焉後
 宥歸
 王杲汶上人由進士歴官户部尚書謫戍於雷寓居
[043-33b]
 髙要之崧臺書院子世雍為按察使棄官來省無何
 遣歸世雍已束装戀戀未行一夕杲與客奕夜五鼓
 遽卒遂扶櫬歸
 馮恩江南華亭人進士任監察御史嘉靖壬辰年彗
 星見東井恩疏論閣部諸臣而尤指斥右都御史汪
 鋐詔下錦衣獄搒掠數千百屢痛而殞都督陸松灌
 以良藥乃甦獄上坐恩大辟癸巳秋㑹審闕下鋐操
 筆東南面坐諸囚西面跪恩獨北面列校牽使西恩
[043-34a]
 厲聲曰吾此膝跪朝廷耳豈為鋐屈邪鋐怒必欲殺
 之恩嚢三木挺身出長安門士民聚觀者如堵稱鐵
 御史㑹世宗詔免行刑得不死繫獄三年長子行可
 年十四矣屢疏乞以身代母呉氏匍匐擊登聞鼓訟
 寃皆不報行可刺臂血書自縛詣闕乞死通政陳經
 引以上請世宗憐之命法曹再議刑部尚書聶賢左
 都御史王廷相謂恩罪狂妄無死法詔免死戍雷州
 士大夫聞者咸舉手相慶太史鄒守益羅洪先程文
[043-34b]
 徳題四徳流芳卷贈焉謂君仁臣直母慈子孝也恩
 寓髙要諸生多従之遊丁酉釋歸穆宗即位奉遺詔
 録忠賢恩年已踰七十即其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卒
 張&KR1606泰興人進士嘉靖間以兵部郎中謫饒平尉怡
 然自適吟咏不輟且日引諸生講習經史絶無遷謫
 意
 程文徳永康縣人由翰林院編修謫信宜典史至曰
 余謫吏也然世讀書興起斯文與有責焉遂遷學宫
[043-35a]
 建書院凡有益於四境者皆培築焉復以經術誘進
 諸生為時所宗慕
 沈思孝字純甫嘉興人隆慶戊辰進士為刑部主事
 萬厯初思孝與員外郎艾穆争張居正起復觸怒命
 杖配穆於潯州思孝於髙州迨居正卒始召思孝還
 拜尚寳丞晉太常少卿
 戴士衡字鎮菴莆田人萬歴己丑進士官吏科給事
 中神宗時上疏請建儲忤㫖謫亷州既至杜門讀書
[043-35b]
 布衣蔬食諸士従之談經課藝後赦還卒於家泰昌
 立贈光禄少卿
 孫如法餘姚人進士萬歴間以刑部主事建言國本
 謫尉潮陽家世清華矜尚名節在任恬澹自安後有
 羅大綋建昌人亦以國本疏論首揆由禮科給事中
 謫尉俱以亷節著聲
   流寓附/
 漢胡綱南郡人清髙有志節平帝時大司馬辟之值
[043-36a]
 王莽居攝綱解其衣冠懸府門而去遂亡命交阯隠
 於屠肆之間後莽敗乃歸鄉里
 袁忠字正甫陳國人曽大父安安子敞孫逢逢弟隗
 皆至三公忠性髙潔與同郡范滂為友黨錮禍起就
 格争受楚毒初平中為沛相乗葦車到官以清亮稱
 及天下雲擾忠棄官客㑹稽上虞一見太守王朗徒
 従整飾心嫌之遂稱病自絶董卓既誅李傕郭汜逆
 亂忠乃與徐州刺史陶謙糾合豪傑共推車騎將軍
[043-36b]
 朱儁討賊雖不果行聞者義之後孫䇿破㑹稽忠浮
 海入粤獻帝都許徵為衞尉未至卒其子孫有居連
 州髙良者服勤稼穡闢龍腹陂開渠引水灌田五千
 餘頃民立廣利廟祀之
 桓華字文林沛國人五世祖榮為明帝師封闗内侯
 父鸞操行有名徵拜議郎華尤好修仕為郡功曹舉
 孝亷有道方正茂才三公並辟皆不應初平中更名
 嚴避地呉郡久之浮海客交阯往來南海越人化其
[043-37a]
 節至閭里不争訟後被誣死於合浦
 袁徽字慎卿陳郡人父滂純行寡欲不談人短官至
 司徒當權寵盛時或以同異致禍滂獨免焉徽少以
 徳行聞漢末兄渙與徽圖安身之䇿徽曰古人有言
 知㡬其神乎見㡬而作君子所以元吉也徽將逺迹
 山海以求免身建安中徽避難交州司徒辟不至居
 蒼梧往來南海與士燮兄弟相善清髙儒雅為時所
 重
[043-37b]
 劉熙字成國北海人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建安中薦
 辟不就避地交州往來蒼梧南海間授生徒數百人
 作釋名二十七篇
 三國許靖字文休汝南人與従弟邵俱知名郡察孝
 亷除尚書郎典選舉董卓秉政以周瑟為吏部尚書
 與靖協議謀進退天下士拜韓馥等為牧守而選靖
 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舉兵誅卓卓怒殺毖靖懼誅
 出奔流蕩豫揚呉㑹間㑹孫策東渡江復走交州避
[043-38a]
 之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靖寓南海頗久後劉璋
 招之入蜀拜廣漢太守建安十六年轉任蜀郡昭烈
 即位䇿靖為司徒雖年踰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
 清談不倦丞相諸葛亮皆為之拜章武二年卒
 程秉字徳樞汝南人少明周易詩書復逮事鄭𤣥避
 亂南粤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夑命為長
 史孫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至拜太子太傅著周
 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凡三萬餘言傳於世
[043-38b]
 晉俞益期豫章人性氣剛直不下曲俗客身無所逺
 適在南與韓康伯書曰南遊惟㯽榔樹最為可觀但
 性不耐霜不得北植不遇長者之目令人恨深嘗對
 飛鳥戀土増思寄意謂此鳥其背青其腸赤丹心外
 露鳴情未達終日歸飛飛不十千路猶萬里何由歸
 哉葢寓意也益期又嘗記南中品物箋曰交阯稻再
 熟而草深故耕種穀薄珠厓則有椰樹子有清漿數
 斗懸於長木之端終嵗不乾故曰小異又曰馬文淵
[043-39a]
 立兩銅柱於林邑岸北有遺兵十餘家不反居夀泠
 岸南面對銅柱人悉姓馬自相婚姻今有二百户交
 州以其流寓號曰馬流言語飲食尚與華同山川移
 易銅柱今復在海中正賴此民以識故處也乃著交
 州箋傳於世云
 六朝王叔之瑯琊人王鎮之為廣州刺史吏治政譽
 著於南土晉宋之際王室多艱叔之與兄伯之共將
 家口踰嶺相依及至廣州愛羅浮邱壑之勝嘗登山
[043-39b]
 賦咏築室於鳯凰洞之南攜子弟讀書其中自稱處
 士示無宦情庭植蘭菊作銘曰蘭既春敷菊又秋榮
 芳薫百草色艶羣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朝斯夕斯
 願言永貞其志尚類此世遂傳王生得仙至今王子
 洞猶存所著集十卷莊子義疏二卷
 庾道愍鄢陵人晉司空氷𤣥孫有孝行頗能屬文少
 出孤倅其所生母漂流交州道愍尚在襁褓及長知
 之求為廣州綏寧縣佐而南去交州尚逺乃自負擔
[043-40a]
 冒嶮僅得自達及至交州經年日夜悲泣嘗入村日
 暮雨驟乃寄止一家見一嫗負薪外還道愍心動因
 訪之乃其母也於是俯伏號泣逺近赴之莫不揮淚
 道愍精相手紋知人休咎後仕齊至射聲校尉
 謝貞字元正陳郡人幼聰敏絶倫有至性祖母阮氏
 先苦風眩每發輒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嵗祖
 母不食貞亦不食往往如此母王氏授以論語孝經
 讀訖便誦八嵗嘗為春日閑居詩従舅王筠竒之年
[043-40b]
 十三善左氏春秋工草𨽻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於
 地絶而復甦初貞父藺以憂毁卒家人賓客復憂貞
 従父洽族兄暠乃共請華嚴寺長爪禪師為貞説法
 仍譬以母當侍養不宜毁滅乃少進饘粥及魏克江
 陵及長安貞隨暠避難番禺貞母出家於宣明寺及
 陳受禪暠還鄉供養貞母將二十年後為平南王友
 掌記室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
 譲表後主覽而竒之及問知貞所作因敇舍人施文
[043-41a]
 慶曰謝貞在王家未有禄秩可賜米百石以母憂去
 職頃之敕起還府累啟固辭敕不許貞哀毁羸瘠終
 不能之官舍尋卒遺囑薄板固身覆以草席埋於親
 墓之次始終篤孝廣人聞而哀之
 袁敬字子恭陳郡人天性純素有風格幼篤學好問
 老而無倦仕梁至太子中舍人魏克江陵流寓嶺表
 陳武帝受禪敬在廣州依歐陽頠頠卒其子紇據州
 將有異志敬累諫不従宣帝即位遣章昭達討紇紇
[043-41b]
 將敗恨不納敬言朝廷義之徵為太子中庶子厯左
 户都官二尚書太常卿散騎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加
 特進至徳三年卒諡靖徳
 章華字仲宗呉興人家本農夫至華獨好學與士君
 子遊處頗通經史善屬文侯景之亂游嶺南居羅浮
 山寺専精習業歐陽頠為廣州刺史署為南海太守
 頠子紇敗乃還都除大市令禎明初土書極諌後主
 大怒即日斬之
[043-42a]
 謝嘏字含茂陳郡人風神清雅頗善屬文工書起家
 梁秘書郎稍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建安太守侯景之
 亂嘏往廣州依蕭勃勃敗仕陳為中書令
 蕭引字叔休南蘭陵人齊廣州刺史恵休族子方正
 有器度善屬文梁武帝末侯景構亂引曰吾家兩世
 守始興遺愛在人此托身處也乃挈宗親奔嶺表時
 長沙歐陽頠為東衡州刺史往依焉陳受禪後引始
 北還性抗直不事權貴宣帝欲遷用輙為用事者所
[043-42b]
 裁歴中書侍郎後主即位遷中庶子建康令近幸多
 所請屬一切不許従子宻為黄門郎勸引少自為計
 引曰君子立身自有法度安能為此輩屈就令不平
 不過解職耳竟為飛語中傷免官
 唐房融河南人聰慧好佛唐武后時以正諌大夫同
 平章事長安末嘗主南銓在廣州時值天竺僧般刺
 宻諦三蔵持楞嚴經梵本浮南海而至融就光孝寺
 譯出而筆授之今寺中有筆授軒云神龍元年五月
[043-43a]
 經成入奏適武后崩融長流欽州徙髙州死後僧神
 秀入内道場見所奏經本録傳於世由是楞嚴大顯
 遂為佛學之宗
 韋月將雍州人神龍初以布衣上書告武三思不臣
 之跡反為三思所陷中宗命即加戮時方盛夏給事
 中徐堅上表救之謂朱夏在辰天道生長非時行戮
 恐傷和氣乃配流嶺表
 劉昇彭城人曽祖徳威為刑部尚書祖審禮事祖母
[043-43b]
 及繼母以孝聞仕至工部尚書禦吐蕃於青海敗没
 諸子詣闕請入吐蕃贖父次子岐州司兵易従奉詔
 而往則昇之父也比至審禮已卒易従晝夜泣血吐
 蕃哀之還其屍易従跣足萬里䕶尸歸塟朝廷嘉之
 贈審禮兵部尚書諡曰僖易従後為彭州長史為酷
 吏周興所陷將刑百姓荷其仁恩競解衣投地曰為
 長史祈福有司平准直十餘萬易従一門仁孝而横
 遭寃酷海内痛之昇時年十餘嵗配流嶺表後六道
[043-44a]
 使誅流人昇以言行忠信為南蠻首領所保持僅而
 獲免復起為中書舍人弟晸與昇同流亦得不死後
 仕至給事中
 孟雲卿平昌人家於樊口少好學工於詩髙古奥逸
 不作常語第進士擢校書郎與杜甫元結最相友善
 甫服其稽古南海督府招之雲卿遄行元結作詩送
 之以謂赴魑魅鄉必不可往雲卿堅於行至南海従
 事軍幕更能諳練久之賦苦雨詩有句云安知浮雲
[043-44b]
 外日月不運行遂謝事而去
 賈直言河朔人代宗時父道冲坐洩禁中事帝怒賜
 鴆酒至門直言白中使請自執器以飲父且紿其父
 曰當謝四方神祗父方拜伏中使少怠因取鴆代飲
 之立死昏迷而踣明日毒潰自左足洞出久之乃蘇
 中使具奏帝憐之減父死併直言俱流南海後遇赦
 還初直言南行時以妻董氏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
 吾去汝可亟嫁董氏不答引繩束髮封以帛使直言
[043-45a]
 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居南海二十年乃還署帛宛
 然及湯沐髮墮無餘太和初授綘郡太守自言始飲
 鴆酒志在必死岑岑然覺毒沿五内流至肢節其痛
 踰於鑚灼摩頂放踵不可名狀既蘇每遇天隂則又
 甚焉診其脞及足脛色皆如墨其傍攻出六孔膿液
 紫瘀臭敗逆搶人鼻達數十步外唯食啖無減平昔
 故僅不死爾
 竇存亮長安人為秀才時聞昌黎韓愈心切慕之貞
[043-45b]
 元十九年愈以言事黜為陽山令存亮裹糧數千里
 往従之遊抵陽山事愈甚謹愈罄竭底裹與存亮談
 其後存亮亦有文名
 梁悦富平人以復父仇殺人韓愈議不許殺人則傷
 孝子之心許則人將倚法顓殺乃流悦循州
 元集虛河南人少好羣籍仕為協律郎博通三教之
 説南遊愛廬山之勝結亭五老峯下攜三子往居焉
 自稱山人不復出仕白居易結廬其北旦夕往還甚
[043-46a]
 愛敬之後従嶺南帥府辟召南遊抵廣州周覽嶺海
 名勝韓愈贈之詩柳宗元作序送之
 劉言史真定趙州人與李賀同時所作有詩歌十首
 嘗遊燕薊王武俊方節制冀方言史造之武俊聞其
 詩名頗加敬禮嘗與言史獵於郊野武俊先騎雙鴨
 起於蒲稗間一發聫中武俊歡甚言史馬上草射鴨
 歌以獻武俊大悦奏請官之詔授棗彊令辭疾不就
 世重其髙稱為劉棗彊葢比諸范萊蕪云後辟為司
[043-46b]
 功掾非其好也乃依遊南海怡情山水有贈北中親
 友及王園寺避暑諸詩廣人争傳誦之
 楊衡字仲師呉興人初隠廬山工於詩文與符載宋
 濟李象齊名有盜其文登第者衡因詣闕亦登第見
 其人謝過笑而恕之嘗作詩送孔周之南海謁王尚
 書因先容得㕘幕府久寓嶺南為節度使李復所重
 後官至大理評事竟以事忤後帥而去卒於家
 李商隠字義山河内人開成二年進士調𢎞農尉後
[043-47a]
 遊京師久不調依桂管觀察使鄭亞為判官亞謫循
 州刺史商隠従之凡三年亞卒於官乃歸商隠文瑰
 邁竒古尤工章奏與温廷筠段成式齊名而商隠尤
 著
 李羣玉字文山澧州人好學善書工於詩律裴休觀
 察湖南厚延致之大中間詣闕上表語頗訐直宰相
 崔鉉進其詩三百篇聲譽大著㑹休入相首薦之云
 羣玉放懐幽壑吟詠性情比妍詞於麗則動清律於
[043-47b]
 風騷㝠鴻不歸羽翰自逸霧豹逺跡文采愈竒詔以
 處士授𢎞文館校書郎羣玉東歸遂遊嶺外入廣州
 訪五仙遺跡往遊蒲澗復登羅浮皆有題詠
 許渾字用晦睦州人以詩名大中三年任監察御史
 嘗祗命南海在廣州多所題詠
 陳陶字嵩伯劍浦人隠居南昌之西山學通佛老天
 文武宣時以歌詩名嚴宇牧豫章以其操行髙潔宇
 欲貶之百端進以蠱惑計陶殊不動嘗遊廣州得柑
[043-48a]
 橙歸種即多實令山童賣之没後二種皆不實宋開
 寳中人有見之者世傳其得仙云
 曹松字夢徵舒州人奉賈島為師累試不偶南遊廣
 州山水勝處必流連累日嘗至西樵棲遲久之教其
 民焙茶復至盧堠石咨問處士陳陶舊跡人因改石
 為南箕臺云松後北還舉進士年七十餘
 李郢字楚望長安人博學能詩大中進士屢為藩鎮
 従事終於御史唐末避亂嶺表家廣州以詩自適子
[043-48b]
 興生於南海亦能詩後登甲科唐詩之興始自杜審
 言與沈宋倡為律詩而審言之孫甫稱大家其衰也
 元白以淺易之辭倡為俗體而郢及許渾李商隠輩
 雖欲精琢翻成晚唐至於咸通以後其衰極矣一代
 名家始終寓跡多在五嶺三江間他邦所無也
 宋張愈字少愚益州人少俊偉有大志遊學四方屢
 舉不第寳元初上書言邊事請外使其論甚壯用使
 者薦除試秘書省校書郎願以授父忠顯而隠於家
[043-49a]
 丁内艱鹽酪不入口再朞植所持柳杖於墓忽生枝
 葉後合抱六召不應喜奕棋樂山水遇有興雖數千
 里輒盡室往遂浮湘沅入九疑觀浙江升羅浮至廣
 州登城樓題詩見人至拂其姓名而去
 巢谷字元修眉山人舉進士不第去遊秦鳯涇原間
 所至友其秀傑蘇軾兄弟在朝貴顯谷浮沈里中未
 嘗一見及謫徙士大夫皆諱與之遊平生親友無復
 相問者谷獨慨然自眉山欲徒步訪之聞者皆笑其
[043-49b]
 狂元符元年正月自梅州遺轍書曰我萬里步行見
 公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轍驚喜曰此非今
 世人古之人也既見握手相泣道平生逾月不厭時
 谷年七十有三痩瘠多病將復見軾於海南轍憫其
 老止之曰君意則善自此至儋數千里復當渡海非
 老人事也谷曰谷自眎未即死公無止我閱其槖中
 無數十錢轍資遣之行至新州遂病卒轍聞哭之失
 聲歸其喪
[043-50a]
 呉大初字象先單父人嘗至廣州求父喪而死曽鞏
 為作哀詞
 陳顯字徳明初為固始人元豐中進士歴户部尚書
 政和二年因召對力言再用蔡京士民失望帝怒貶
 知越州遂隠於四明五年召起為宣和殿學士辭不
 就靖康之亂避地南海因家焉
 陳與義字去非洛陽人政和中登進士累遷符寳郎
 謫監陳留酒税金人入汴髙宗南遷遂避亂㐮漢轉
[043-50b]
 湖州踰嶺嶠寓廣州登海山樓題咏而去紹興元年
 艤舟過康州與學士耿伯順賦詩先是有龍圖學士
 梁端者靖康間亦避地康州遊憩山水亦多賦詩然
 不及與義也陳獻章酷好其詩
 周勣閩人張浚帥福建辟勣幕官時趙鼎貶潮州道
 遇人莫敢相顧勣獨沿徼往明州為挈家寓居福之
 外邑其仗義如此坐貶封州
 陳好初名豪晉江人曽受學於楊時後在太學與陳
[043-51a]
 東上書留李綱及東被誅遂變名遊瓊州家於蒼原
 子孫今繁盛
 留正字仲至永春人清逺節度使従効逺孫也少遊
 恵歸善徐敦實以女妻之因家焉應恵州舉登紹興
 庚辰進士為南恩州陽江尉淳熙中拜相封魏國公
 卒贈太師諡忠宣
 陳知柔字體仁永春人紹興十二年進士授台州判
 官歴知賀州初與秦檜子熺同榜者多攀援致通顯
[043-51b]
 知柔獨不附雅好山水有歸志罷賀州歸留恵三年
 暇日泛豐湖登白鶴峯追和東坡詩陶寫羅浮風物
 殆盡
 張栻字敬夫浚之子浚以抗疏貶連州栻従之暇日
 登眺有湟州八詠栻穎悟夙成以古聖賢自期仕直
 秘閣浚開府治戎栻間以軍事奏孝宗異其對擢左
 司員外郎兼侍講召對每以修身務學畏天恤民為
 言宰相近習皆憚之遷吏部侍郎知江陵府終右文
[043-52a]
 殿修撰病且死猶手疏勸帝親君子逺小人信任防
 一己之偏好惡公天下之理帝嗟悼不已朱子謂黄
 幹曰吾道益孤矣所著論語孟子説太極圖説洙泗
 言仁録諸葛武侯傳經世紀年行於世學者稱為南
 軒先生後追封華陽伯従祀孔子廟廷
 朱熹字仲晦婺源人稱晦菴先生嘗遊揭陽飛泉嶺
 寓鄭進士家覽勝亭書落漢鳴泉四大字揭諸亭復
 留詩曰梯雲石磴羊腸遶轉壑飛泉碧玉斜一路風
[043-52b]
 烟春淡薄數聲雞犬野人家
 杜純字孝錫甄城人少有成人之操伯父没官南海
 時其孤弱柩不能還純白父請往如期而喪至鄉黨
 義之以䕃至權兵部侍郎
 秦綱建康人性武健有膽畧所為詩文多悲壯慷慨
 嘗出邊徼與諸将校遊習知塞上險要復挾輿圖志
 遊京都以䇿干當事無所遇獨與寳謨閣學士劉克
 荘善時莆田方信孺使北議和克荘薦綱與俱凡三
[043-53a]
 至後嘉定中信孺守韶郡綱亦従焉赤水洞賊為亂
 信孺募土兵命綱將而討之深入谿峒士卒多亡去
 乃揮戈奮前與賊格鬭而死郡人哀之祀於韶之光
 孝寺
 鄧光薦字中甫廬陵人舉進士宋末攜家避地于閩
 景炎元年閫帥趙總卿辟幹官除宣教郎宗正寺簿
 與文天祥同勤王賛其計畫元師至自圍中度嶺入
 廣廣州陷避地香山縣之黄梅山與其友龔竹卿俱
[043-53b]
 挈家寓焉是冬遇土賊一家妻子十二口皆焚死光
 薦脱夫従至崖山除秘書丞權直學士宋亡投海者
 再不得死擒致張𢎞範前令復衣冠為揖客與文天
 祥同舟唱和隨𢎞範至北館于趙冰壺家教其次子
 累乞為黄冠不許後得放還廬陵大徳初卒
 文應麟吉州人丞相文天祥従孫倜儻尚志節景定
 中丞相弟璧守恵州應麟與之偕屢勸璧修城堞建
 樓櫓積芻茭糧儲以嚴守備璧易其言及元兵至竟
[043-54a]
 以城降應麟恥之攜二子起南遯於東莞之東渚遂
 家焉今其子孫日蕃為名族
 元張景仁寧鄉人世業儒性敏好學日記萬言經史
 百家無不闗覽元時隠居不仕郡守以文教廢弛士
 不知學特聘為諸生師三十餘年多所造就郡使者
 檄進之固辭不赴嘗行市上見遺鈔一嚢守之不去
 失鈔者至詢其實還之竟不受謝其亷介如此
 明康鑑蘄州人父茂才元末結義旅以捍蔽本州官
[043-54b]
 宣慰使都元帥洪武克金陵解甲歸附累功追封蘄
 國公子鐸襲封蘄春侯卒鑑以庶子襲任指揮使十
 九年坐事發充雲南金齒衞軍明年召還以風顛廢
 職給冠帶起送全家於海南衞今𨽻籍瓊山之官隆
 焉
 危止字公定江右人讀書好義明洪武遣常遇春帥
 師徇江右止獻䇿得𨽻麾下時陳友諒将熊天瑞以
 贑兵破韶州遂兼綂之引兵五萬攻廣州未下回贑
[043-55a]
 止従遇春帥師攻贑五閱月瑞糧盡援絶出降遂進
 兵南安遣止踰嶺招諭韶州守將張秉彛南雄守將
 孫榮祖各以所部降遇春令指揮王璵守南雄秉彛
 仍守韶州止勞來安集士民感悦後授烏程知縣
 徐益字咨益豐城人洪武間従父戍瓊博通經史尤
 長詩賦為鄉校師尚書薛逺輩皆出其門與王霜筠
 楊行素朱四吟等相友善王霜筠有詠史詩行世益
 嘗為之校正云
[043-55b]
 呉均字平仲臨川人朱繼字伯紹莆田人鄭觀字尚
 賔三山人俱洪武末寓瓊州従學於趙考古俱擢髙
 第
 楊升字起宗永嘉人洪武間寓瓊三十餘年通春秋
 善屬文當路撰述多出其手舉臨髙校官後以老謝
 政與郡守王伯正善嘗改瓊海方輿志文行冠於一
 時年八十八卒
 崔永海鹽人母韓氏隨繼父謫海南永徒步求其母
[043-56a]
 時繼父已没有司以配屬不許歸永號泣請於朝許
 之遇風舟覆永入水負母因感疾卒江西省臣以聞
 詔賜祭塟給驛舟歸其母永數往返廣海間人皆以
 孝子稱之
 瞿宏合肥人南京中軍左都督能之孫永樂九年調
 發海南衞崖州千户所安置
 莫蓁呉川人少通經傳工詩律賦性耿介永樂初寓
 崖之水南村占籍南廂居焉郡守姚瑾酷愛其詩特
[043-56b]
 見親重下榻禮之
 趙貴副千户其先灤州人永樂十四年調韶州宣徳
 元年提兵従征倭寇七年従征贑州長河峝正綂八
 年哨守鬱林州興業縣歴十有五月民不知有兵迨
 歸民遮道泣送貴在營與士卒同甘苦未嘗妄撻一
 卒子雄襲天順六年征連州蠻寇獲功陞本所正千
 户因寄籍
 張翊指揮同知其先濟寧州人正徳元年襲兄張羽
[043-57a]
 副千户職二年領哨軍門三年奉征河源有功陞正
 千户六年調征程鄉陞指揮僉事十二年従征廣西
 賀縣深入破寨因染瘴疾十三年陞指揮同知命下
 而殁逾年矣翊為人善騎射慷慨有膽氣尤能與士
 卒分甘苦遇賊輒單騎馳突出入賊陣斬獲居多前
 後功次皆所自致惜其不夀且無後云
 趙寧指揮同知其先深州人襲父副千户宣徳間内
 使取黒虎寧奏罷之又奏准藩府下人奪民屋縦馬
[043-57b]
 蹂民苗稼長史以下皆獲罪正綂十四年征大庾嶺
 寇景泰元年従董都督征黄蕭養於海上擒之陞正
 千户四年征剿新㑹縣大□鼈塘諸寇有功陞指揮
 僉事天順元年查明功次陞指揮同知遂提督南韶
 二府後守備陽山四㑹靈山諸處成化五年引例致
 仕子鼐授廣州左衞指揮同知
 汪浩指揮同知其先安慶人襲父正千户景泰中従
 征瀧水倒籬坡諸寨又破坎底寇有功陞指揮僉事
[043-58a]
 天順五年督兵陽山縣白芒峝進剿連州三江石田
 諸寇六月復駐陽山教民開築城池以為保障是冬
 寇來圍城率其子弟開城與戰俘獲頗多城賴以完
 陞指揮同知卒其子寧襲職
 李承箕字世卿嘉魚人成化乙酉舉於鄉𢎞治元年
 至新㑹従陳獻章獻章築楚雲臺居之時與投壺雅
 歌甚懽也所為詩文尤清拔呉廷舉延之修順徳志
 後歸卜築黄公山遂不復出兄大理寺評事承芳亦
[043-58b]
 謝政同隠弟承勛為吏部尚書有時名
 
 
 
 
 
 
 廣東通志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