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八
田賦二/
奉天各屬官莊官園官泡附/
吉林各屬官莊
黑龍江各屬官莊
奉天各屬旗地
吉林各屬旗地
[042-1b]
黑龍江各屬旗地
各屬税課
各項雜税
[042-2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八
田賦二/
奉天屬官莊
盛京附本城居住官莊一處
膠泥河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二十五里
四臺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
翟家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五里
[042-2b]
竹山堡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十里
王網堡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十里
潘家臺居住官莊三處離城六十里
章義站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七十里俱在城西/鑲黄旗界
才羅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五里在城北正/黄旗界
大楊家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六十里
新臺子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八十里俱在城北/鑲白旗界
鐵匠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在城南正/紅旗界
[042-3a]
馬鬃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火石橋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
各珍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
韓城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俱在城南/鑲紅旗界
張官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在城南正/藍旗界
熊家岡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二十里
李官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二十五里
沙嶺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俱在城西/鑲藍旗界
[042-3b]
興京附城居住官莊四處俱在鑲/藍旗界
和木哩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三十里
木竒哩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四十里
古魯居住官莊三處離城一百里
營盤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一百二十五里俱在鑲/白旗界
達嚕里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
斡琿鄂謨居住官莊四處離城一百三十里俱在/鑲紅
旗/界
[042-4a]
興京屬撫順城歐家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五里在/鑲
紅旗/界
二臺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
魚鱗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俱在鑲/藍旗界
遼陽州大堡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十里俱在鑲/黄旗界
大東山堡居住官莊四處離城五十里
廣山屯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十里
小東山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五十里
[042-4b]
大于仲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六十里
楊家灣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六十里
十里河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六十里
四方臺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八十里
古城子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八十里
三臺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九十里
張家庄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九十里俱在正/黄旗界
迎水寺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十里
[042-5a]
施官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俱在正/白旗界
徐工堡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四十里
夾河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十里俱在鑲/白旗界
營盤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十五里
小營盤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野老鸛灘居住官莊二處離城十五里
岳家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小紙房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042-5b]
大紙房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髙雁牆居住官莊三處離城十五里
河工堡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三十里
康家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五里
夏家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俱在正/紅旗界
平州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在鑲紅/旗界
小屯子居住官莊三處離城三十里俱在正/藍旗
小糯米庄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
[042-6a]
梨花峪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俱在鑲/藍旗界
牛莊城二臺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
三臺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五里
鵪鶉堡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俱在正/黄旗界
海城縣北闗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四十里
王七官屯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
散水坨居住官莊四處離城三十里俱在鑲/白旗界
大甘歌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
[042-6b]
沙河沿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十里俱在正/紅旗界
盖平縣沙河子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里
莫羅里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五里
齊家務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五里
茶棚菴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五里俱在正/黄旗界
鐡嶺縣黄貝堡居住官莊三處離城八十里俱在/鑲黄
旗/界
城南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三十里
[042-7a]
徐家湖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五十里
八里庄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六十里俱在鑲/白旗界
馮備禦堡居住官莊七處離城七十里
孤家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八十里俱在正/藍旗界
廣寧縣東髙臺子居住官莊二處離城二百一十
里俱在正/黄旗界
舊養息牧門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二百二十里
陳檀木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二百八十里俱在正/白旗界
[042-7b]
阿拉河古城子居住官莊一處離城一百八十里
在白旗/堡界
以上官莊共一百一十六處俱𨽻
盛京户部管理原額設官莊領催六名乾隆十二年
侍郎藴著奏准添設拜唐阿領催一名専管拜
唐阿鹽丁
盛京户部原額設莊頭一百二十六名雍正八年奏
准名數並分别等第頭等報糧莊頭十二名每名
[042-8a]
報糧三百八十二石二等報糧莊頭二十名每名
報糧三百五十二石三等報糧莊頭三十七名每
名報糧三百零七石四等報糧莊頭四十九名每
名報糧一百九十二石共報糧莊頭一百十八名
報糧三萬二千三百九十一石内除現在折交解
運通州豆四千八百八十五石二斗又除人夫柴
薪蓆片木炭箕箒木掀等項共折糧一萬零一百
三十七石八斗通計折價銀二千二百三十兩零
[042-8b]
二錢一分六釐按年交庫仍存留糧五十石以備
折給供應
太廟
三陵嵗時祭祀及過往差役需用鷄鵝鴨蛋紫花檾麻綿
麻羊草青草蘇麥油柴燒酒豆石各項匠役口糧
等用每年實應交倉糧一萬二千零六十八石
盛京户部所屬棉花莊五處頭等報棉花莊頭五名
每名報棉花七百觔共報棉花三千五百觔按年
[042-9a]
全數交庫
盛京户部所屬鹽莊三處頭等報鹽莊頭三名每名
報鹽一萬二千觔共鹽三萬六千觔拜唐阿鹽丁
等共交鹽一萬四千觔二共額交鹽五萬觔存留
鹽一千七百七十一觔以備
三陵嵗祭及長白山北海祭祀熬白鹽之用每年實應交
倉鹽四萬八千觔零
壯丁二千二百五十一名拜唐阿鹽丁五百零二
[042-9b]
名莊頭壯丁等共承領官地四萬八千三百三十
日零五分應徴米石草豆于乾隆四十二年侍郎
喀爾崇義奏准改行折徴銀四百五十二兩一錢
零五釐按年徴收交庫
莊頭壯丁承領乾隆二十七年丈出納租地一千
二百五十三日四畆一分二釐每年應徴租銀四
百三十八兩一錢八分三釐
拜唐阿鹽丁等承領乾隆二十七年丈出納租餘
[042-10a]
地七百二十六日三畆三分每年應徴租銀二百
四十九兩八錢七分九釐二共餘地一千九百八
十日零一畆四分二釐共徴銀六百八十八兩零
六分二釐按年交庫
盛京内務府㑹計司額設領催九名所屬官莊八十
處現存莊頭八十名壯丁三千八百三十四名自
乾隆元年編定等第每年頭等莊頭每名報糧三
百八十二石二等莊頭每名報糧三百五十二石
[042-10b]
三等莊頭每名報糧三百零七石四等莊頭每名
報糧一百九十二石每嵗共應報糧二萬三千九
百二十二石莊頭等承種官地除水沖沙壓外現
有官地七十二萬一千一百六十一畆七分又廣
儲司所屬三旗織造庫棉花莊頭十五處莊頭四
十五名内遼陽界四處海城界七處盖平界十三
處熊岳界一處靛莊六處莊頭十一名内承徳界
三處遼陽界三處鹽莊三處莊頭三名内海城界
[042-11a]
二處盖平界一處城莊一處在熊岳界莊頭一名
額共莊頭六十名壯丁三千三百三十三名染機
各匠役一百三十八名嵗徴棉花二萬六千二百
餘觔靛二萬二千二百觔鹽三萬二千一百餘觔
堿一千五百觔除每年應用外所剩棉花鹽靛俱
照例折銀交該衙門貯庫入於四柱清册年終報
銷所有匠役人等嵗織家機粗細布紡線等項除
應用外俱送在京内務府又都虞司額設採領
[042-11b]
催三名丁一千六百五十四名每嵗交
一萬
七千九百五十觔併交蒥蒿銼草詳見職/官卷
奉天屬官園
盛京三塊石菓園一處離城七十里額採李子/櫻桃等菓
遼陽州城内菓園一處額採李杏/葡萄等菓
遼陽州城外菓園一處額採李杏香/水梨等菓
遼陽界繁盛堡菓園一處離城五十五里額採花/紅等菓
邢鎮撫屯菓園一處離城六十里額採桃杏櫻桃/香水梨等菓
[042-12a]
安平菓園一處離城六十里額採栗/子等菓
石橋子菓園一處離城六十里額採花/紅等菓
千山菓園一處離城六十里額採花紅/雪梨等菓
火連寨菓園一處離城一百里内有採山菓山塲/額採香梨山裏紅
榛子葡/萄等菓
岫巖城界羊拉峪菓園一處離城六十里額採雪/梨等菓
又大家子峪亦/有菓園一塊
以上官園十處俱𨽻
[042-12b]
盛京禮部管理分設六七品官司其事隨時採取
以備供獻
又奉天正紅旗鑲紅旗官園各一處各給官地二
十日牛二頭額交瓜菜等項又奉天正白旗界官
地一處給地一百六十七日牛三頭撫西鑲紅旗
界官地一處給地一百九十六日三畆牛三頭每
嵗專交蘇子又
興京界採取松子山塲一處遼陽界黄泥窪採取櫻
[042-13a]
核林子一處嵗採蜂松子櫻核等項皆有定額
又
盛京内務府掌儀司所屬舊有遼河東菓園五十六
處菓子山塲三十四處遼河西菓園七十五處乾
隆十年因清釐各處菓園山塲現有
盛京遼陽開原鐵嶺廣寧義州牛莊等七界菓園一
百零五處遼陽界櫻核林子五十五處遼陽岫巖
牛莊等三界山塲七十一處每嵗應交櫻核梨皮
[042-13b]
榛子花紅山裏紅香水梨雪梨紅肖梨等項俱有
定額
奉天屬官泡
盛京墩子泡官泡一處離城五里
漾珠屯官泡一處離城十五里
郎家堡官泡一處離城三十里
荷花池官泡一處離城三十里額採蓮藕等菓又/蒲河有荷花池一
處八圖營子有/荷花泡一處
[042-14a]
遼陽界噶喇河官泡一處離城六十里
檾蔴泡官泡一處離城六十里
唐牛兒背河官泡一處離城七十里
灣泉系河官泡一處離城七十里
帶通泡官泡一處離城八十里
蓮花泡官泡一處離城九十里
新北河官泡一處離城一百二十里
牛心泡官泡一處離城一百三十里
[042-14b]
轉尚湖官泡一處離城一百三十里
廣寧界灰山泡官泡一處離城一百二十里
大河泡官泡一處離城二百八十里
以上官泡十五處亦𨽻
盛京禮部管理額設六七品官員掌之打取鮮鯽鯉
魚等項交官
奉天屬旗地
順治初年
[042-15a]
興京旗地二千四百四十一日定例無丁給地五/日一日約六畆餘
奉天附近旗地二十五萬八千九百三十七日
開原旗地一萬一千六百六十七日
盖平旗地一萬六千二百七十四日
金州旗地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五日
牛莊旗地二萬八千一百一十四日
鳳凰城旗地七千五百九十日
錦縣旗地二萬九千九百三十八日
[042-15b]
廣寧旗地二萬二千零七十八日
義州旗地三萬三千零五十二日
山海闗旗地二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日
以上八旗田畆共四十四萬二千零九十七畆
康熙三十二年丈量奉天所屬旗地共地一百一
十六萬七千五百四十四日零五畆每日徴豆一
升草一束
雍正五年丈量奉天所屬旗地一百三十六萬七
[042-16a]
千八百零四日零四畆六年盖平牛莊熊岳寧海/復州沿海旗地改徵米
嗣後陸續開墾并鈎鎖水沖沙壓各項地畆外至
乾隆四十五年實在應徴地分列於後
盛京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三十七萬一千一百
六十一日二畆七分一釐每日徵豆一升七/合七勺草一束應徴
豆六千五百六十九石五斗五升七合七勺應徴
草三十七萬一千一百六十一束半
興京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十一萬五千六百零
[042-16b]
一日五畆内應徴草豆地六萬六千六百七十二
日四畆六分應徴豆一千一百八十石零一斗八
合應徴草六萬六千六百七十二束半應徴米地
四萬八千九百二十九日零四分毎日徵米二升/六合五勺五抄
應徴米一千二百九十九石零六升六合七勺
遼陽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徵地三十四萬一千九百
三十二日五畆五分五釐應徴米九千零七十八
石三斗一升九合二勺
[042-17a]
盖平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七萬四千二百八
十日零五畆六分應徴米一千九百七十二石一
斗五升八合八勺
開原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二十一萬一千六
百五十三日四畆八分五釐五毫内應徴草豆地
四百八十八日五畆應徴豆八石六斗五升二合
四勺草四百八十九束應徴米地二十一萬一千
一百六十四日五畆八分五釐五毫應徴米五千
[042-17b]
六百零六石四斗三升零一勺
復州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三萬五千五百二
十七日三畆五分四釐應徴米九百四十三石二
斗五升七合五勺
寧海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七萬零五百八十
一日五畆七分應徴米一千八百七十三石九斗
五升零八勺
熊岳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五萬七千四百八
[042-18a]
十二日五畆九分三釐應徴米一千五百二十六
石一斗七升三合三勺
牛莊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十四萬六千零八
十八石六斗二升七合
岫巖城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五萬七千零三
十二日一畆六分應徴米一千五百一十四石二
斗零六合七勺
鳳凰城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四萬五千四百
[042-18b]
八十九日四畆一分應徴米一千二百零七石七
斗五升一合一勺
錦縣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十七萬零八百二
十六日二畆零六釐六毫應徴米四千五百三十
五石四斗三升九合四勺
寧逺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七萬九千四百四
十五日一畆六分一釐應徴地二千一百零九石
二斗七升一合九勺
[042-19a]
廣寧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三十八萬九千九
百三十五日五畆八分應徴米一萬零三百五十
二石七斗九升九合九勺
義州界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十一萬八千六百
七十五日五畆六分一釐應徴米三千一百五十
石零八斗四升六合一勺
以上十五城界現在原額新増實在應徴地二
百二十八萬五千七百一十六日三畆五分五
[042-19b]
釐一毫内應徴草豆地四十三萬八千三百二
十三日零五分一釐應徴豆七千七百三十八
石三斗一升八合應徴草四十三萬八千三百
二十三束應徴米地一百八十四萬七千三百
九十三日三畆二分四釐一毫應徴米四萬九
千零四十八石二斗九升八合五勺
奉天屬旗人餘地
雍正五年丈地以後乾隆二十七年丈過一次共
[042-20a]
丈出
盛京等處餘地三十五萬一千八百三十五日零並
厯年自行首出經官查出及裁汰馬兵隨缺地畆
作為餘地自乾隆三十一年起徴除撥補水沖沙
壓官兵隨缺以及民員催徴民典旗人餘地外所
有現在
盛京城三則共地二千五百五十二日五畆零五釐
應徴租税九百一十九兩零二分三釐
[042-20b]
盛京内務府官莊三則共地六千九百四十六日三
畆七分應徴租銀二千三百九十九兩九錢七分
四釐
盛京户部官莊三則共地一千九百八十日零一畆
四分二釐應徴租銀六百八十八兩零六分二釐
二毫
興京城所屬撫西界三則共地一百八十九日一畆
九分應徴租銀五十六兩七錢九分五釐
[042-21a]
遼陽城三則共地一萬五千七百九十七日一畆
六分六釐應徴租銀五千六百七十七兩七錢二
分五釐六毫
盖平城三則共地三千一百六十五日一畆八分
應徴租銀一千三百三十六兩九錢三分九釐
開原城並所屬鐵嶺等處三則共地八千一百五
十九日二畆五分五釐應徴租銀二千四百四十
七兩八錢二分八釐
[042-21b]
復州城三則共地八千八百七十四日二畆一分
應徴租銀三千七百二十七兩二錢二分七釐
寧海城三則共地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七日一畆
零八釐應徴租銀四千八百五十八兩二錢一分
五釐六毫
熊岳城三則共地九千五百四十一日五畆零九
釐應徴租銀四千零七兩五錢七分六釐三毫
牛莊城三則共地二萬四千二百四十一日二畆
[042-22a]
八分六釐應徴租銀八千七百二十六兩六錢六
分四釐六毫
岫巖城三則共地一萬三千六百一十九日三畆
二分三釐應徴租銀四千零八十五兩八錢六分
一釐五毫
鳳凰城三則共地一萬四千六百零九日五畆九
分二釐應徴租銀四千三百八十二兩九錢九分
六釐
[042-22b]
錦州城官莊三則共地二萬零九百二十八日零
一分八釐一毫應徴租銀八千六百一十三兩零
一分三釐
錦州城並所屬寧逺等處三則共地一萬零八百
一十一日零八分七釐應徴租銀四千五百四十
兩零四錢三分九釐九毫
廣寧城並所屬小黑山等處三則共地四萬五千
二百八十六日三畆八分九釐應徴租銀一萬六
[042-23a]
千三百零三兩四錢二分七釐四毫
義州城三則共地二萬五千二百九十六日一畆
七分一釐應徴租銀一萬零六百二十二兩二錢
二分九釐七毫
以上各城徴收餘地二十二萬三千五百五十
七日零二畆四分二釐一毫共徴租銀八萬三
千三百九十三兩九錢九分七釐八毫
盛京内務府所屬莊頭等折銀地畆
[042-23b]
興京界折銀草豆地一千三百零七日一畆六分
盛京界折銀草豆地四千一百零七日二畆
遼陽界折銀米地二萬零一百一十九日四畆四
分
盖平界折銀米地一千四百七十七日四畆三分
鐵嶺界折銀米地二萬一千五百四十四日二畆
寧海界折銀米地一百零八日
熊岳界折銀米地一千八百三十二日三畆
[042-24a]
牛莊界折銀米地一萬四千零二十二日零三分
岫巖城界折銀米地五百零五日五畆八分
鳳凰城界折銀米地十四日二畆
廣寧界折銀米地五萬五千零五十六日二畆三
分
以上額徴折銀草豆米地共十一萬九千七百
零一日内應折銀一千二百五十四兩零
吉林屬官莊
[042-24b]
吉林官莊五十處壯丁五百名乾隆元年原額地
六千日每嵗共交穀一萬五千石
寧古塔官莊一十三處壯丁一百三十名乾隆元
年原額地一千五百六十日每嵗共交穀三千九
百石
白都訥官莊六處壯丁六十名乾隆元年原額地
七百二十日每嵗共交穀一千八百石
三姓官莊十處壯丁一百名乾隆元年原額地一
[042-25a]
千二百日每嵗共交穀三千石
阿勒楚喀拉林官莊共六處壯丁六十名乾隆二
十一年原額地七百二十日每嵗共交穀一千八
百石
打牲烏拉官地莊頭五名壯丁一百四十名乾隆
元年原額地五千四百零四日未徴穀
以上共原額地一萬五千六百零四日共徴穀
二萬五千五百石
[042-25b]
吉林及鳥鎗營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
額新増共地九萬五千一百三十四日
吉林水師營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
新増共地二千二百二十六日
吉林各驛站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
新増共地四萬九千九百九十七日
吉林各邊門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
新増共地二萬六千六百五十二日
[042-26a]
寧古塔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新増
共地六萬五千二百九十日
白都訥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新増
共地六萬九千零十一日
三姓旗地自乾隆元年原額地八千一百十六日
以後未増
阿拉楚喀拉林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
額新増共地三萬六千二百七十八日
[042-26b]
琿春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新増共
地一萬二千零五十日
打牲烏拉旗地自乾隆元年至四十五年原額新
増共地四萬零三百三十八日
以上原額新増旗地共三十六萬五千零九十
二日並無賦額
黒龍江屬官莊
齊齊哈爾官莊三十處壯丁三百名屯長三十名
[042-27a]
每莊給/牛六頭每嵗交納糧七千五百石
墨爾根官莊十五處壯丁一百五十名屯長十五
名 每莊給/牛六頭每嵗交納糧三千七百五十石
黑龍江官莊四十處壯丁四百名屯長四十名每/莊
給牛/六頭每嵗交納糧一萬石
呼蘭官莊五十一處壯丁五百十名屯長五十一
名每嵗交納糧一萬二千七百五十石
以上官莊一百三十六處額丁一千三百六十
[042-27b]
名每嵗共交納糧三萬四千石
齊齊哈爾實在旗地七萬二千三百七十一日
墨爾根實在旗地二萬零六百零二日
黑龍江實在旗地三萬六千九百六十一日
呼蘭實在旗地二萬零六百八十五日
布特哈實在旗地二萬二千一百日
以上共實在旗地一十七萬二千七百一十九
日並無賦額
[042-28a]
奉天各稅課
順治元年凡貿易牛馬驢騾猪羊等額税課司每
兩税銀三分無定額十七年奉天遼陽海城二縣
牲畜牙行等税每兩三分徴收無定額嗣後續設/州縣俱照
例/行
康熙四年奉天府牙帖税銀責成通判將州縣收
過税銀察核造册報部惟錦縣寧逺廣寧縣自行
徴收解奉天府轉送
[042-28b]
盛京户部牙帖多寡無定數州縣每年每張徴銀一/兩二錢其通判衙門分上中下三則每年
每張一兩至一兩/五錢二兩者不等九年増牙行等税十六年増舖
户行户經紀等税十九年税額以三千兩為定各
城雜税歸駐防城守徴收承徳遼陽鐵嶺無駐防
城守歸奉天府通判督徴各城守每年兩次解送
將軍衙門惟寧海所收存貯為修理城池之用厯
年當税俱係
盛京户部徴收
[042-29a]
雍正十一年
盛京城牛馬税銀四千餘兩當舖税銀三百四十二
兩五錢旗員/徴收房號税銀一千九百四十五兩經紀
雜税銀六百八十六兩奉天府通/判徴收奉天府屬田房
税契雍正六年為始儘收儘解無定額又鐵嶺縣
雜税五六十兩不等
乾隆四十五年
盛京城牛馬税正額四千兩盈餘銀一千餘兩内除
[042-29b]
税務監督一年盤費銀二百六十兩其餘盈餘銀
兩作為奉天民員養亷之用
房號税上行房上舖户徴銀三兩中行房中舖户
徴銀二兩五錢每年共徴税銀一千八百一十二
兩五錢
經紀牙行税上經紀四十六名每名額徴税銀二
兩中經紀一百九十八名每名額徴税銀一兩五
錢下經紀二百九十九名每名額徴税銀一兩每
[042-30a]
年共額徴税銀六百八十八兩
盛京本城當舖一百三十座每年額征税銀三百二
十五兩
八旗城守税額
錦州府城初收税銀六百七十餘兩康熙四十七
年税銀一千六百餘兩交與城守尉徴收續増至
一千九百餘兩當舖税銀二百八十五兩五十四
年九官臺清河松子嶺等處交與山海闗巡收増
[042-30b]
課銀三十兩又海上船税向係錦州城守徴收
雍正三年熊岳等十一城所收雜税銀兩定為額
數共二千八百四十兩零四錢二分四釐當舖税
銀六百七十七兩五錢交與城守尉等徴收嗣後
有増無減
乾隆八年侍郎雙喜奏准各城定額雜税銀五千
一百零四兩零五分十二年鳳凰城岫巖城共裁
除魚票税銀二百零一兩五錢金州城開除魚票
[042-31a]
税銀八十六兩應徴定額税銀四千八百一十六
兩五錢五分乾隆三十五年新添牛莊等處斗秤
帖張税銀三百九十二兩零二分二共定額税銀
五千二百零八兩五錢七分又各城當舖八百三
十一座定額徴銀一千三百七十兩交各城守尉
等徴收
興京城一年定額税銀四十八兩零八分厯年所交
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四十兩
[042-31b]
遼陽城一年定額税銀二百七十二兩六錢七分
厯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三百一十兩
盖平城一年定額税銀二百二十九兩四錢六分
厯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一百零七兩
五錢
開原城一年定額税銀一百四十八兩七錢九分
厯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二百八十兩
復州城一年定額税銀九十七兩六錢六分厯年
[042-32a]
所交税銀俱有增無減當税銀十五兩
寧海城一年定額税銀二百二十八兩六錢厯年
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三十七兩五錢
熊岳城一年定額税銀一百零七兩八錢厯年所
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二十五兩
牛莊城一年定額税銀三百三十兩九錢八分厯
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一百八十二兩
五錢
[042-32b]
岫巖城一年定額税銀三十五兩二錢二分厯年
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十七兩五錢
鳳凰城一年定額税銀二十七兩七錢五分厯年
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二十二兩五錢
錦州城並所屬寧逺中後所三處一年定額税銀
二千零四十四兩一錢四分厯年所交税銀俱有
増無減當税銀四百三十七兩五錢
廣寧城一年定額税銀三百三十二兩三錢二分
[042-33a]
厯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三百七十五
兩
義州城一年定額税銀一千三百二十八兩八錢
八分厯年所交税銀俱有増無減當税銀二百二
十七兩五錢
以上各城俱有銀錢兼收夏冬二季解交唯
興京開原二城専收銀兩所有中江牛馬二税並
各城徴收雜税當税銀兩錢文俱有貯銀庫作
[042-33b]
正開銷
鳳凰城中江税額設監督/一員徵收
初收一千二百兩雍正七年税額四千八百零六
兩其税羡二千五百兩于雍正十一年准作民員
養亷之用乾隆十二年户部議准以正税銀二千
七百四十五兩耗銀五百四十九兩二項共銀三
千二百九十四兩作為每年定額該監督一年經
費銀二百兩即于耗銀項下動支
[042-34a]
其餘羡耗銀兩作為奉省民員養亷
木税
舊例呼訥赫河清河遼河太子河愛哈河哈魯河
大凌河小凌河六州河各項木植每十五抽一折
銀交部原無定額雍正元年呼訥赫河木税交旗
官協領一員㑹奉天府治中徴收每十五抽一備
盛京工部之用其十四根照例税銀每兩三分其清
河等處交各地方城守尉㑹同民員徴收每十五
[042-34b]
抽一折銀並所徴之税俱解交呼訥赫河税官八
年新添各河口税徴收儘解無定額凡英訥河老
虎峪三處砍木有工部官票厯年所發二十張至
三四十張不等乾隆三十年渾河柴河等口旗民
木税監督抽分渾河口各商運到大小木植仍十
五抽一以備需用其陸運零木照外河口例俱係
折抽錦州小凌河遼陽太子河鳳凰城愛哈河岫
巖城英訥河鐵嶺遼河開原清河等口俱歸商折
[042-35a]
抽銀兩解交
盛京木税監督轉解之部共額徴税銀二千五百九
十餘兩嗣後徴收有増無減
葦税
牛莊所屬三道潮溝等四十一處葦塘五十三段
自雍正五年定額割葦一百五十五萬四千八百
二十束十分抽二除與工部編蓆外餘葦每束價
銀二釐共徴銀一千四百兩零六錢二分
[042-35b]
吉林各屬税務
吉林雜税舊志原係寧古塔旗員徴收雍正五年
設永吉州交知州管理儘收儘解每年徴收牛馬
牙當税銀一千二三百兩不等木税銀三百二十
餘兩不等乾隆十二年裁永吉州改歸理事同知
徴收十六年准將軍卓奈奏每年雜税以一千六
百五十兩木税銀以三百七十兩為定額三十年
將軍恒魯奏定每年雜税徴銀一千七百八十兩
[042-36a]
木税額徴銀三百七十兩田房税契無定額儘徴
儘解四十四年將軍福康安奏吉林加増斗秤又
吉林黄昏燒酒至百斛以上運往他處售者令其
納税未有定額寧古塔雜税有參票之年徴收四
百兩無參票之年徴收二百一二十兩不等乾隆十
六年准將軍卓奈覆奏有票之年以四百五十兩
為定額無票之年以二百八十兩為定額二十八
年將軍恒魯奏増斗秤當店牙行木植等税三十
[042-36b]
年奏定牲畜牙當雜税有參票之年額徴銀九百
十二兩無參票之年儘收儘解額徴銀一百五十
八兩
白都訥乾隆元年裁汰長寧縣將牛馬税務改歸
副都統衙門徴收每年一百二三十兩不等十六
年准將軍卓奈覆奏雜税以二百零七兩為定額
若遇多徴儘收儘解
阿勒楚喀拉林乾隆二十八年設税務三十年將
[042-37a]
軍恒魯奏准額徴牛馬税銀二百一十兩四十四
年將軍福康安奏添設斗秤當店税銀未有定額
赫哲骨雅喀乾隆四十四年將軍和隆武奏進過
餘剰貂皮在
京城銷售者照例由崇文門收税其携往
盛京售賣者即在本地令其納税所收税銀俱歸入
雜税項下報部俟試徴一二年再行定額
黒龍江各屬税務
[042-37b]
齊齊哈爾黑龍江墨爾根雍正十二年騾馬等税
銀每兩三分無定額乾隆二年將軍額爾圖奏准
于呼蘭城設税務二十六年將軍綽爾多奏准于
呼倫布雨爾設税務二十九年將軍富僧阿奏准
齊齊哈爾等五處増納牛羊税自乾隆元年至
四十五年所徴税銀皆無定額分列于後
齊齊哈爾乾隆元年徴税銀五百六十一兩九錢
五分八釐至四十七年徴税銀一千零九兩三錢
[042-38a]
五分
墨爾根乾隆元年徴税銀二百四十五兩三錢至
四十七年徴税銀二百十三兩八錢二分零
黑龍江乾隆元年徴税銀二百五十兩零四錢三
分八釐至四十七年徴税銀一百八十五兩六錢
六分零
呼倫布雨爾乾隆二十六年徴税銀三十七兩零
二分至四十七年徴税銀三百八十四兩一錢二
[042-38b]
分零
呼蘭乾隆二年徴税銀一十八兩四錢八分六釐
至四十七年徴税銀四十六兩六錢七分零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