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1a]
縂輿圖記
貴州雖列職方其先固西南徼也荘蹻之畧地有同假
道唐蒙之持莭大𩔖 空即其役或兼𨽻或分𨽻享
王日至名位漸加要亦覊縻勿絶而己至于明而符竹
始分迨我朝而規制乃俻自貴陽而上若安順若威寕
為府者三自貴陽而下若平越若都勻若鎮逺若思
南若石阡若思州若銅仁若黎平為府者八𫠦轄州属
十有二縣二十有六褎然与十五國同封而並治遂為
西南一都㑹焉于稽其地銅岩舞溪阻其東赤虺蠎山
控其西盤江関嶺扼其南西望烏江限其北懸車束馬
[046-1b]
碎踝穿締一以爲太行一以爲孟門行路之難称天險
矣然險可用不可恃可用者一夫守之千人自廢也不
可恃者廪無隔岁之儲帑無宿貯之金也幅非不寥
廓要皆割截凑而後成崇岡沓嶂蟠互而争雄卉服
椎髻偪處而肆暴非無水也舟楫魚塩之利不聞非無
土也金錫然枲之饒不與田多石而草易宅民屡屠而
户乆凋城郭雖在百堵猶未盡興學校雖修誦猶未
盡溥俻多則兵防難撤道衝則驛逓难施喜則人而怒
則獸官司之法有時不得行春苦旱而秋苦霖助之
術有𫠦不及濟是以延袤雖千百餘里寔不及中州一
[046-2a]
大縣鎦銖粟曽無禆于工供岁糜金錢数十万亦何
頼此黔哉然而地方有𫠦必争昔人棄之而不可則
以其肘腋喉乎四省也議者
東割沅靖西割思田
北割遵義以益之究亦同于𦘕餅比者裁術併府又取
偏鎮二術帰于黔事权一而統制披图啟籙漸有可
矣
[046-2b]
[046-2b]
疆域
州有九而犍為越隽牂牁盖自漢武犍為蜀越隽𨽻
滇黔僅得牂牁地明割粤椘蜀之地以益之四履𫠦至
不下千有餘里地非狭也而土田确磽户口寥落故不
免同于甌脱焉惟生聚講于十年逰曠儆于旦暮則地
不待闢而自足民不待招而日衆有黔雖小亦可以國
矣
貴州布政使司
貴州疆域居天下之西南省城東至湖廣辰州府界五
百四十里西至雲南由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廣西泗
[046-3a]
城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遵義府累一百五十里
廣一千九十里袤三百七十里由省城七千六百七十
里逹于 京師
貴陽府
即省城東一百一十里至平越府界西一百三十里至安順
府清鎮縣界南二百二十里至廣西泗城州界北一百
五十里至四川遵義府界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
三百七十里由府治七千六百七十里逹于 京師
新貴縣附郭東至貴筑县界十五里西至清鎮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貴筑県界三十里北至開州界
一百/十里
[046-3b]
貴筑縣附郭東至龍里県界八十里西至廣順州界四/十里南至龍里県界九十里北至開州界八十
里
定畨州在府南一百里東至貴定県界七十里西至鎮/寕州界二百里南至泗城州界一百二十里北
至廣順州/界十五里
廣順州在府西南一百一十里東至普定県界十里西/至安順府界二十里南至定畨州界四十里北
至鎮寕州/界五里
開州在府東一百二十里東至新貴県界八十里西至/修文県界三十里南至貴筑県界四十里北至遵
義府界/五十里
龍里縣在府東五十里東至貴定県界三十里西至貴/筑県界三十里南至新貴県界二十里北至新
貴県界/三十里
[046-4a]
貴定縣在府東一百一十里東至都匀府界二十里西/至龍里県界三十里南至都勻府界九十里北
至平越府/界三十里
修文縣在府北五十里東至州界六十里南至貴筑/県界二十里西至黔西州界五十里北至黔西
州界/十里
安順府
在省城西一百八十里東一百四十里至貴陽府界西
四百里至雲南南寕縣界南一百里至廣西泗城州界
北五十里至平逺州界東西廣五百四十里南北袤一
百五十里由府治七千八百一十五里逹于 京師
普定縣附郭東至安平県界六十里西至鎮寕州界四/十五里南至鎮寕州界六十里北至平逺州界
[046-4b]
五十/里
鎮寕州在府西五十五里東至廣順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普定県界三十里南至永寕州界二十里
北至修文県/界七十五里
永寕州在府西一百四十五里東至鎮寕州界五十里/西至安南県界四十里南至廣西圡司界七十
五里北至普安/県界二十五里
普安州在府西三百二十五里東至羅平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霑孟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安籠界
二百里北至普/安県界五十里
安南縣在府西二百里東至永寕州界三十里西至普/安県界三十里南至廣西泗城州界一百五十
里北至永寕/州界三十里
普安縣在府西二百六十里東至安南県界三十里西/至普安州界二十里南至普安州界三十里北
[046-5a]
至平逺州/界五十里
安平縣在府東六十里東至清鎮県界四十五里西至/普定県界三十里南至廣順州界四十里北至
清鎮県界/四十里
淸鎮縣在府東一百二十里東至貴筑県界二十里西/至黔西州界九十里南至安平県界三十五里
北至貴筑県/界二十里
平越府
在省城東一百七十里東一百五十里至鎮逺府施秉
縣界西一百六十里至貴陽府開州界南六十里至都
勻府都勻縣界北三百六十里至思南府川縣界東
西廣三百一十里南北袤四百二十里由府治七千五
[046-5b]
百里逹于 京師
平越縣附郭東至清平県界四十里西至貴定県界四/十里南至都匀県界六十里北至甕安県界四
十/里
黄平州在府東一百二十里東至施秉県界二十五里/西至湄潭県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清平県界三
十五里北至施秉/県界二十八里
甕安縣在府北六十里東至黄平州界四十里西至開/州界六十里南至平越県界三十里北至黄平
州界三/十里
餘縣在府東北一百四十里東至施秉県界一百里/西至瓮安県界七十里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
北至石阡府界/一百三十里
湄潭縣在府北二百二十里東至余慶県界四十里西/至遵義府界一百里南至甕安県界一百三十
[046-6a]
里北至龍泉/県界六十里
都匀府
在省城東南三百里東七十里至生苗大肚坡界西一
百二十里至貴陽府貴定縣界南三百五十里至廣西
南丹州界北一百里至平越府平越縣界東西廣一百
九十里南北袤四百五十里由府治七千五百六十里
逹于 京師
都勻縣附郭東至清平県界六十里西至貴定県界五/十里南至獨山州界五十里北至平越県界十
五/里
麻哈州在府北五十里東至大肚坡界七十里西至貴/定県里六十里南至都勻県界三十里北至平
[046-6b]
越県界/三十里
獨山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至平府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都勻県界三十里南至南丹州界一
百三十里北至都/匀県界五十里
清平縣在府東北一百一十里東至大肚坡界七十里/西至平越県界二十里南至平越県界二十里
北至黄平州/界二十里
鎮逺府
在省城東四百一十里東八十里至湖廣清浪衛界西
九十里至平越府黄平州治界南六十里至生苗三
木孔界北一百八十里至銅仁府界東西廣一百七十
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由府治七千三百六十里逹于
[046-7a]
京師
鎮逺縣附郭東至清浪衛界八十里西至施秉県界六/十里南至邛水司界七十里北至石阡府界二
百/里
施秉縣在府西南六十里東至卭水司界九十里西至/餘慶県界三十里南至黄平州界三十里北至
鎮逺県界/六十里
思南府
在省城東北六百里東一百里銅仁府界至西一百里
至四川遵義府界南四十里至石阡府界北五百里至
四川彭水縣界東西廣五百里南北袤五百四十里由
府治七千三百九十五里逹于 京師
[046-7b]
安化縣附郭東至印江県界二十里西至龍泉県界六/十里南至石阡府界六十里北至川県界一
百二/十里
川縣在府西四百里東至四川彭水県界四百里西/至湄潭県界二百里南至安化県界七十里北
至四川遵義/府界五百里
印江縣在府南四十里東至浪溪司界十里西至安化/県界二十里南至銅仁府界一百里北至沿河
司界一百/二十里
石阡府
在省城東北四百八十里東八十里至銅仁府界西三
百六十里至四川遵義府界南十五里至鎮逺府界北
五十里至思南府界東西廣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六十
[046-8a]
五里由府治七千三百八十里逹于 京師
龍泉縣在府西二百五十里東至安化県界三十里西/至湄潭県界三十里南至餘県界五十里北
至川縣/界五十里
思州府
在省城東五百一十里東九十里至湖廣沅州界西一
百里至鎮逺府界南三百里至平府界北一百二十
里至銅仁府界東西廣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袤二百六
十里由府治七千三百八十里逹于 京師
銅仁府
在省城東五百二十里東二十里至思州府界西一百
[046-8b]
二十里至四川酉陽司界南一百二十里至思州府界
北二百里至湖廣辰州府界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
袤三百二十里自府治七千二百里逹于 京師
銅仁縣附郭東至思州府界二十里西至酉陽司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思州府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湖
廣界二/百里
平府
在省城東南一千里東二百一十里至湖廣靖州界西
一百八十里至古舟司界南三百里至湖廣通道縣界
北一百五十里至湖廣銅鼓衛界東西廣三百九十里
南北袤四百五十里由府治七千里逹于 京師
[046-9a]
永從縣在府南六十里東至洪州司界二十里西至八/舟司界二十里南至生苗界八十里北至洪州
司界/十里
威寕府
在省城西北五百三十里東三百七十里至四川界西
二百一十五里至四川東川土府界南二百八十里至
貴陽府新貴縣界北一百九十里至四川鎮雄土府界
東西廣五百八十五里南北袤四百七十里由府治八
千二百里逹于 京師
大定州在府南三百五十里東至黔西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威寕府界二百九十里南至平越州界
八十里北至畢/莭県界六十里
[046-9b]
黔西丹在府東南四百四十里東至修文県界六十里/西至大定州界三十里南至平逺州界五十里
北至四川遵義府/界一百五十里
平逺州在府東南四百九十里東至新貴県界一百里/西至安順府鎮寕州界九十里南至普安安南
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大/定州六歸河界六十里
畢莭縣在府東二百六十五里東至永寕県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威寕府界九十五里南至大定州界
二十里北至鎮雄/土府界九十里
永寕縣在府東三百七十里東至畢<折 t="33"/>莭県界一百里西/至四川興文長寕縣界俱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
叙永𠫊界五十里北至/四川叙永𠫊界二十里
形𫝑
貴州布政司
[046-10a]
居天下之西南東阻五溪西控六詔南連百粤北距三
巴綏服要區坤維重鎮舊/志山水緯内藩楚蜀外控蛮
謝東/山志上則
江旋繞下則㵲溪阻深層峦叠嶂巨鎮
雄藩沈思/充志窮地之險極天之峻一人荷㦸萬夫趦趄周/廷
用/記関雄虎踞路繞羊腸天府金城可𢧐可守固滇楚之
鎖鑰亦蜀粤之藩屏
貴陽府
富水遶前貴山擁後複嶺四塞西南都會舊/志㨿荆楚之
上游為滇南之門户一統/志筆峰㧞地天馬騰空西関雄
峙五行得令
[046-10b]
新貴縣附/郭
貴筑縣附/郭
定畨州四水交流/八番拱衛
廣順州山連普里/壌接洄城
開州㨿清江之險/以控蛮夷
貴定縣四山排戟/一水拖藍
龍里縣負山阻溪/入省喉
修文縣𢃄山阻河/西土要衝
安順府
西南衝劇彛漢喉舊/志土厚水
川瀠峰列一統/志輻輳
[046-11a]
逶迤扼塞强固邉鄙都會滇黔要區舊/志
普安縣附/郭
鎮寕州岡嶺崔嵬/河溪環遶
永寕州江
𢃄金城獨鎮/百蛮天塹足雄諸部
普安州㨿險立城外控六/詔内制諸蛮部
普安縣萬山中間/車馬爭途
安南縣江劃地/峻嶺刺天
安平縣崇岡沃壤地當衝要/山擁村墟水環郊郭
清鎮縣逖澄西扼/爐嶺此燔
平越府
[046-11b]
邉方衝要之地苗蛮叢聚之墟一統/志北距三百澇東枕
七盤坡舊/志馬鬃嶺扼其要害羊腸河設其險阻舊/志南
天馬北群峰東起叠翠西湧仙泉
平越縣附/郭
黄平州重岡叠湧二水環流/東峙飛雲西雄鼓角
甕平縣西連甕水南逹黄平/東峙飛雲西雄鼓角
餘慶縣上連草塘下接偏橋鎮/逺𢃄其左黄平列其右
湄潭縣西扼湄潭北抵龍泉/上逹烏江下至岑黄
都匀府
控扼要壤僻而險一統/志㨿桂象之喉引川播之腋横
[046-12a]
岡虎伏小澗龍迴四面環苗孤城自衛粤以西之唇齒
黔以南之籓籬舊/志
都匀縣附/郭
麻哈州玉屏當其北/天馬聳其南
獨山州四際平曠/孤峯屹立
清平縣秀峰列㦸/平疇交風
鎮逺府
溪河旋繞山岩森列一統/志白崖東枕碧峰西峙舊/志崇岡
嶺城堡羅環長江大河舟楫通利長沅上㳺滇黔門
戸
[046-12b]
鎮逺縣附/郭
施秉縣途起羊腸地隣苗穴/山水清曠黔楚喉
思南府
牂牁要路唐/書控洛咽喉之墟郡/志山川險阻文献/通考上接
烏江下通蜀楚舟楫徃来啇賈鱗集夲/志嶺嶠綿亘溪澗
濚紆田秋/記秀聳三山洲分二水夲/志
安化縣附/郭
印江縣聖登聳北筆架揖西/南水遶村東岡叠秀
川縣江城因比金城豊楽險如/天塹蜀楚交會牂牁要衝
石阡府
[046-13a]
負山枕江黔中要地廣輿/記林峦環抱水石清幽舊/志南通
鎮逺北距思南一統/志與黔思犬牙相錯方輿/勝覧
龍泉縣東逹石阡西向湄潭/北接遵義南枕川
思州府
重山環抱西溪交縈舊/志城郭再闢保障足恃廵按毛/在記東
連沅靖西抵涪渝扼槃之
喉作湖湘之犄角舊/志
銅仁府
九龍分秀三江𤁋流天馬䨇貴峙其陽翀鳯半月亘其
隂風氣會萃府/志山接蚕叢江通雲夢舊/志東聨錦水西接
牂牁控扼苗蛮黔中要郡一統/志
[046-13b]
黎平府
五龍蜒蜿二澗盤紆藏百蛮之窟穴通一線之羊腸
𢃄靖沅屏障楚粤一統/志山谿險峻黔東奥區廣輿/記
永從縣蒼嶺峙前赤溪遶後/屹立一城控扼諸泪
威寕府
前可渡後𠋣烏門岡阜
旋山崖險扼
𢃄二湖平
連海甸羊腸小逕十倍蜀道一統/志控引滇蜀統制羅施
雖在西隅寔當要害
黔西州河県鴨池山鬼箐據新/疆之要害為貴筑之屏藩
大定州東接巴蜀西接滇雲/高山大川險阻扼塞
[046-14a]
平逺州鳳凰山亘其南墨續山峙其/北東遶簸朶河西堕極水
畢莭縣東峙木稀西𢃄七星/控制羅滇岷通道
永寕縣西引三渝南控六詔/関塞𫿞宻水陸交通
[046-14b]
牂牁江觧 提學鄭旻
牂牁江跡始見唐蒙漢武因通道夜置郡近羅念菴作廣輿圖謂烏
撒七星關水即牂牁江源折流為盤江經泗城州稱右江逹泗㑹番禺
入海圖觧有齟齬處然大要卓然得之顧質之鮮有能識者余弭節盖
度江江廣僅百歩自貴竹入滇路未有不濟
江行者沿江上下絶
撃汰之跡水𫝑批巖滵汨土人谓水漲時漂 撞舟峭壁箐嵐人跡罕
入下流至打罕聮泗城界舟船始通焉比余歷普安斜出霑益趨烏撒
衞校士抵烏撒普徳歸驛驛門對可渡河牱可聲/相近河之南霑益境也
河之北烏撒境也驛抵衞城八十里詢之候吏云河水在西百里注壑
而岀從此而東江乃比水之注也越衞城北二百餘里有七星關河
[046-15a]
本城李守備者頗老練詢之云七星𨵿水源出芒部界濵城海子有一
股通之縈漩水西境㑹可度水為江苐山水峭險狨猱叢居以是人
無因而至摠前二説固未晢知牂牁江所在而牂牁江為江則躍然
無可疑者按遷史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荘蹻將兵循江上畧巴蜀黔中
以西蹻至滇地肥饒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歸報㑹秦撃奪巴黔中
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衆王滇牂牁江者蹻兵㓕夜椓船處也髙戎
本古夜國今自瀘戎入滇路未有不由七星可渡行者當唐䝉風喻
南越也越人食蒙蜀枸醤蒙因蹤跡知夜臨牂牁江南越以財物役
属之以彊漢巴蜀之饒固可賂誘夜為置吏浮師牂牁江岀越之不
意制㓕之竒也武帝由是拜䝉為中將將千人食重萬餘人從巴蜀
[046-15b]
筰関入遂見夜侯多同蒙厚賜喻以威徳約為置吏夜
旁小邑皆
貪漠繒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乃且聽䝉約束還報以為犍為郡𤼵巴
蜀卒治道自道指牂牁江是時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饟数
道不通
西南夷又數反𤼵兵興撃費耗於是罷西夷獨置南夷夜兩縣稍令
犍為自葆就至唐時因以播州之珍州為夜後人止知珍州之為夜
不知古夜
從高戎直通既駱地方數千里也䝉
至夜
多同問
蒙曰漢孰與我廣大以道不通故各自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今人
區區之珍州為漢夜又窘歩旁蹊谷疑指牂牁江其亦昧荘生秋水
之見矣然當漢四道伐南越也使馳義侯因巴蜀罪人發夜兵下牂
牁江咸㑹番禺乃今江灘瀬獰惡虗無人行豈古今時異勢殊
抑
[046-16a]
當治道時二嵗費剷夷之力師過不無筏
剥之苦至打罕乃得沛
乘舟檝故兵遲至而南越巳平載考八校回軍時即擊滅曽反殺漢
使者頭蘭遂平南夷置牂牁郡則自烏撒逶迤而南皆其地舊載雲南
廣西府亦牂牁覊縻属也泗城以北如都匀等處皆牂牁界内矣是時
卭筰冉駹君長聞南夷得漢賜過厚皆求置吏比南夷乃使司馬相如
往賔之於足關隘斥南至牂牁為徼則越嶲等郡界接芒部也然則牂
牁江之源委其亦昭然矣夫山川經絡化工神運余嘗因是而求之自
岷山之陽至於衝山蜿灗虬嵸從衡迆南五嶺皆嵂崒東蟠五嶺者漢
入南越有五道衡西北山峻矗然非無可梯正以夷荒非通道之所耳
以此見牂牁膠戾之山巋然為神州之拱臂也荒徼山磎以地圖察其
[046-16b]
阨要不𬨨數寸而間相去數百千里生長其地者尚未能習其險昜也
唐蒙浮舟牂牁之䇿誠為鑿空時臣民驚疑蠻夷煽動然勞帥殫貨
卒置郡如堵雖來喜功之譏自是華夷一統亦足徴武帝善任成功矣
按正義曰今瀘江南岸恊州曲州木國廣西府乃牂牁覊縻属也/有水入泗城稱南
江却踵訛指為牂牁江厥舛
甚
[046-17a]
[046-18a]
沿革觧 沈思𠑽
黔于古始非異域也入我版圖所從來矣鴻濛不可得考帝髙陽氏化
至交趾流沙逺跨黔西南之外唐虞命官勑治時厪有苗有苗氏者縉
雲氏之後也時則有三危之戮徂征之命禹貢所紀尤大彰明雍梁之
境西南皆據黒水黒水之流導自三危入于南海漢武開滇嶲其地即
有古黒水祠而滇之蘭蒼江流入南海黔之牂牁江通粤番禺亦入南
海天下諸水多歸二界入東海滇黔獨有别流其单言南海以此非神
禹足跡遍歷胸中具一堪輿何能揭若指掌哉黔愽靈之山有古象祠
夷人世祀之莫知其始斯亦有虞格苗之一徴也湯代夏而氐羗来
享來王其中衰也方再梗故髙宗伐之周興越雉旅
獻自西南重
[046-18b]
譯安在區區靡莫内地哉迨其季秦楚之強也迭據而役属之埀数百
年荘蹻之入滇也畧地黔中直畧之耳秦遂置郡焉彼其時黔之人第
知有秦楚也而漢髙起豊沛誅秦艾楚其竊據而未入漢也固宜惟時
與中國絶者垂百年而武帝復通夜是恢復非鑿空也武帝好大故
侈其説西南夷皆置郡名益州以為九州之外復益一州而不知即禹
貢雍梁境内地也黔於禹貢為梁州之境為
方周為髳㣲羗巢之
𩔗漢為牂牁郡而迤西稍入犍為迤南稍入益州迤東稍入武陵自漢
以來代多覊縻未有若我
國家收之幅之内一視之而樹之屏者此我
太祖再造區宇紹綂古先帝王而非求多也今日之黔東則楚西則滇北
[046-19a]
則川南則粤是腹心而㗋也或者不深惟 祖宗用變之
意猥以
其地之瘠道之險而蠻夷視之過矣
[046-19b]
[046-19b]
升菴集漢有牂牁郡字一作㢥㢦具字從弋弋杙也
繫船不也說文与漢書注舊解如此牂牁今貴州地也
其江水迅疾難于濟渡立兩杙扵兩岸中以䋲絙之舟人
循䋲而渡予過其地見盤江与崇安江皆然因悟古人
制字之義郭忠恕佩觿集云戕㢦從戈謬之甚矣
[046-20a]
[046-21a]
康熈四年五月平西王呉三桂奏水西已平擬將隴胯的都朶你阿
架四則溪設爲一府建府治于比喇將法戈火著木胯架勒四則溪
設爲一府建府治于大方將以著則窩川所三則溪設為一府建府
治于水西城各領以流官知府悉𨽻貴州布政使司儻後地廣人多
三府難治或再爲添設其
設官貟除原設分廵畢節遒原以控
制土司今水西己平將該道改為整飭三府分廵貴寜道兼
永
寜赤畢等衛駐劄比喇外其三府臣謹擬府各設知府一貟通判一
員經歷一員司獄一員儒學教授乙員内喇比一府再設推官一員
承理三府刑名今臣暫委總兵官劉之復駐劄大方總兵官李如碧
駐劄水西併委安順鎮標中軍游擊劉學正原任元江府知府劉勇
駐劄比喇令各招撫土人及早還家理業
[046-21b]
十一月以比喇爲平遠府大方爲大定府水西為黔西府
六年三月改烏撒土府為威寜府又于雲南設開化府
十年十二月貴州廵撫曹申吉奏龍里一衛舊設貴陽府𠫊官一員分理民事後裁
𠫊歸府而驛逓全責衞官今宜改衞為縣而以龍里𠫊舊管之民賦与該衛見任之地丁
悉歸管理又清平原係衛縣並設後裁縣留衛而縣之丁賦則歸併麻哈州管理今議
裁衛設縣而以清平縣原管之民賦与該衛見在之地又悉歸管理又平越衛与平越府
同城普定衛与安順府同城都勻衛与都勻府同城今宜裁去三衛改設三縣即將該衞之
屯地屯丁編為三縣土民為三府附郭之邑又安荘衞与鎮寧州同城黄平所与黄平州同城
新城所与普安縣同城皆屯賦無多軍丁亦少今宜竟裁三衞所歸併鎮寜黄平普安三州
縣從之設龍里清平平越普定都匀五縣
[046-22a]
議處銅苗䟽畧 少卿周弘祖 自有苗患以來其譚制馭良䇿
者不過曰撫曰剿曰𢧐此皆似是而實未中事機者何也嘉靖二
十四年賊𫝑猖獗在政使石簡親詣銅仁招撫給以魚塩犒以花
紅牛酒渠魁龍許保給以冠𢃄㓜苗選充生員賊所需索無不
付如奉驕子粮犒入手即出虜刦未及一年𫝑愈驕蹇動言得粮
未肯聽招此則撫之未可之明驗也二十七年撤兵之後調圡漢
兵五千五百名守銅仁又調酉陽圡兵一千守小橋平茶長官司
圡兵一千守毛口凱里司圡兵龍必昇等一千守地架甫及数月
道路險逺粮運不給圡兵擅自撤散龍必昇亦為賊所衝潰小橋
毛口相継䧟没夫兵多則苦于乏粮兵少又不足分布控扼賊路
[046-22b]
則賊所必攻聚于府城則緩急難此則守之無益之明驗也張
制亦嘗鋭意用師矣其後印江石阡相継破滅我聚而入彼散
而迯我撤而囬彼衝而出彼守其逸我當其勞彼之乗我有餘我
之備彼不足况山箐險阻賊𫝑悍勁今之將帥有能隻身深入如
韓王之擒方臘者乎此又用兵之未可也愚意謂此苗與廣西猺
獞不同原有圡官管轄原有印信文册原有舊額錢粮先年之禍
起于圡官其後湖廣鎮筸二司聽撫之苗俱各認其圡官求為之
主免於誅殺如筸子坪之苗亦請其圡官田興爵至寨刲牛灑酒
妻子羅拜情願起立衙門復還舊治盖田興爵者徃以事繋辰州
獄此時苗尚未叛也相語曰吾父母官乆禁當救之鳩銀入城
[046-23a]
買嘱吏禁以大食噐舁之岀獄後興爵求索無厭苗妻子群苗
方怒而叛之及後聽撫又㝷其故主則苗豈無統而不可約束者
哉至於銅仁事𫝑頗異於是該府原是改圡為流無属縣以長官
司為属禍雖由於長官衰弱不能鈐束各苗亦從前有司不能撫
綏所致然二司苗不盡叛也且如錢粮一事叛苗不納以逋欠責
之見户迯亡責之土官平頭長官至掣印以迯而二司迯民散在
清浪平溪思州馬口黄道施溪等處無慮数千傭賃饑殍願歸本
土若蠲其逋于中選強壯者為兵量給之食聚為屯堡舊村舊
田漸次經理其利倍于客兵而各叛苗亦可馴服矣兹非處苗之
正法乎嘗聞楊僉憲云苗地縱横不過百五十里苗不及数千而
[046-23b]
敢屡拒官軍荼毒生民数年無如之何者奸民投住圡官交通盡
之矣有奸民為之耳目故出則必有所𫉬有圡官為之窩容故敗
則必有所歸知乎此則可以論苗矣
[046-24a]
𠫵處安酋䟽 廵撫江東之 為土司納賄樞要遂至蔑法無
君懇乞 聖明查究長𢙣原由以清治本以消亂萌事臣奉 勅
廵撫貴州未任之先己識貴州漢少夷多餉寡兵微圡酋 鷔憲
法陵夷其來乆矣及臣到任宣慰安疆臣宋承㤙來見臣詰問兩
人向所奏事情其一係宋承㤙與教官熊夣祥争禮曽經提學道
僉事沈思𠑽處分己心平無異説矣因安疆臣聽奸撥置欲騗其
洪邉庄田及巴香馬頭地故代為申奏其一辯復貴竹司臣詰之
曰貴竹司改新貴縣隆二年初議陸年屬貴陽府徃牒俱在
會典可證汝父安國亨不言於查議之汝乃言於三十年 制
定之後何也安疆臣曰疆臣年㓜未知諸宗目知之明日帯宗目
[046-24b]
百人跪於庭臣諭之曰汝軰敢謂貴竹司之改縣為 皇上變亂
祖制也洪武年間止壹宣慰司有布政使司自永一一年始汝
將謂 成祖皇帝為變亂 祖制乎程番十七長官司之改府自
成化七年始都勻水長官司之改府自弘治十七年始凱里安
撫司之改屬衞自嘉靖九年始汝又將謂 累朝皇帝皆變亂
祖制乎貴省府衞并州縣俱係圡司改置其子孫為流官各奉法
無越志汝欲廢新貴縣將舉貴州而胥為夷也我 皇上聖徳當
陽 國家氣運方盛安得妄興此念諸宗目曰不敢惟稱安國貞
當令上班臣曰此爾夷家事湏静聴處分無擅興兵甲諸宗目唯
唯而退當初 奏之時兵部尚書石星有敬 君之心體國之念
[046-25a]
當折之曰前王所制即為律後王所行即為令新貴縣名今 皇
上所命貴州縣治不獨改一貴竹司 明㫖一日之未下則新貴
縣治一日之猶存新貴縣之人户錢粮歸 天子之版圖誰敢得
而覇徴之新貴縣之縣丞主簿為 天子之命官誰敢得而更置
之即可以落奸人之膽而其邪謀矣柰何石星之言曰該属貴
陽府者方属貴陽府該還圡司者還歸圡司又曰考其創設之規
及今日削弱之状復䟽止於陸語無一字非為安疆臣計也是以
諸宗目心服臣之言實則𠋣石星之𫝑 陛下未嘗有棄新貴縣
之心安疆臣已成其奪新貴縣之謀撐殺其人丁覇徴其差銀縣
丞宋𩔰印隨居大方安疆臣喜而藏之雖拜 牌拜表而不出主
[046-25b]
簿寗國梁願效忠 天朝安疆臣以為恨伏兵二千於省城之外
欲伺其岀而殺之舊年誘致司而挾之以兵遂揑向承祖等申
文以欺侮 天聴且謂 髙皇帝為之震怒天地為之昏文移
肆無忌惮不知有法不知有 君近日㨿威清道副使林喬楠畢
節道僉事方萬䇿報稱安疆臣興兵数萬砍折安父屍掘其居
地三尺大掠一百五十餘寨流毒安順鎮寕二州殺傷良民焚燬
官俱有實証臣遣官禁諭依前對臣之言曰疆臣年㓜不知且
身覊採木其狡猾閃爍如此非安疆臣之能皆陳㤙教之也安疆
臣所居横亘数百里玀兵数拾萬其祖宗自漢唐宋元以至今日
所遺金銀堆積如山岳 國家所未有之富闔省圡司所未有之
[046-26a]
強海内皆知之石星憐其削弱臣不知其何心矣陳㤙王嘉猷等
初謀以為㓜主安静則彼享其富吾軰何利於是倡恢復之言以
順適其欲彼將不惜結納之費而可以坐分其有如先時安國亨
結首相張居正得其𦘕容供奉撫按莫不凛凛今石尚書有路可
通因而得復拾司從此可圖伯業安疆臣遂遣走 京㨗士多齎
金銀未必盡輸石星之家所求於石星之復䟽者已大慊安疆臣
之願陳㤙因此稱首相拜軍師石星遂䝉不韙之名夫砥礪名行
者不以利汙義如圡司楊燧賄僉事梁銓則揭之臣所以明不汚
安疆臣賄副使林喬楠則揭於通衢以拒之石星曾二臣之不若
乎臣之所不敢信也三年以前安疆臣猶知敬慎自石星復本之
[046-26b]
後遂謂石尚書許我恢復大張惡㷔是以貴州萬口莫不指石星
之復䟽而唾罵之臣不能為石星觧也安疆臣欲復貴竹司也便
欲棄新貴縣以徇之使鎮逺思南等司皆欲復其故也將盡棄一
省以徇之乎陳㤙不過假虎之狐狸安疆臣一當塲之傀儡石星
負節氣登樞筦乃陳㤙之不若陳㤙欲為安疆臣闢圡地石星則
欲 陛下蹙圡地矣陳㤙欲為安疆臣増户口石星欲為 陛下
損户口矣陳㤙欲用夷變夏而改流為土石星不能用夏變夷而
改圡為流石星納安疆臣之賄欲改易 㑹典以増其拾司之全
不念 皇朝一統之盛而自削版圖忍使有無縣之省由其謀不
足以尊 君而毎至於辱 君才不能以禦亂而常至於醸亂西
[046-27a]
南之夷從此多事臣不曰陳思王嘉猷而曰石星也大抵夷司之
於流官有二端非納賄以結其則以激變挾之若臣彼不敢以
賄至恐以為激臣謂馭安疆臣無難事有三䇿焉不法則念安
疆臣之年㓜許其自新即陳㤙王嘉猷不加誅苟能改行從善
則録其輔導之功而宥其撥置之罪可也再不法則照先年處安
國亨故事革其冠帯責令縛獻奸徒不得以死屍抵塞俟其懲創
而後復之可也三不法則撫按亷其𢙣状開具奏 聞率三省之
兵以攻其外調各土司忠義之兵以攻其内裂其圡地而分之絶
其世爵可也今安疆臣未奉 明㫖覇新貴縣臣欲審安疆臣
又稱年㓜不知取其囬文徒増陳㤙一畨誰訕行布按二司拘陳
[046-27b]
㤙王嘉猷面審建縣始末以便 題復以完考成安疆臣藏匿不
𤼵先按臣及𤓰安疆臣不服考察今不服臣查勘皆恃石星而為
之石星之誤 國家豈鮮𦕈哉臣與石星素厚今日之事寕負石
星不敢 陛下故㨿實陳之伏乞 勅下兵部令石星有則痛
加省改無則益篤忠貞察夷情之二端採愚臣之三䇿安疆臣雖
係初犯惡異常當酌議停妥上請 聖裁勿文前䟽之過以長
圡酋之惡從此 天子之餘威逺振疆臣之亂萌濳消庻㡬哉石
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再照 藩封為 天潢之𣲖來 京之
使尚不敢頻安疆臣恃其冨強選一畨㨗士無月不走 輦轂之
下志將何為更 勅下五城御史并錦衣衞官校𫿞行緝拏是亦
[046-28a]
塞官邪之竇示簾逺之尊矣萬曆二十五年五月内該 都察院
題覆奉 聖㫖是着廵按御史審究其奏欽此
[046-28b]
[046-28b]
議處烏撒䟽 廵撫江東之 為逆犯投降 國體既正懇乞
聖明㫁立後以靖夷方專責成以杜後患事臣聞無所觧於心者
父子之親無所逃於天地者 君臣之義臣請以 君臣之義責
阿備之要 君以正今日之罪以父子之親責安紹之庇子以
杜後日之亂願 陛下俯垂察焉夫安雲龍為烏撒土知府禄墨
之子安紹其親弟也安效良其親姪也倫序甚明詳見川雲撫
臣䟽中無俟臣贅咀舊一名安雲翺為安雲龍堂弟名位素卑諸
目不服其父且自言之是咀舊之不能立也明矣安國正謀殺安
雲龍其妻隴氏遂與安國正為夫婦𫝑必殺親子以媚姦夫真夷
狄而大也使隴氏尚在國正有子難免簒逆之誅况遺腹未必
[046-29a]
真乎是官保之不當立也又明矣咀舊不能立官保不可立継雲
龍而為之後者舎安效良將奚之為阿備者指隴氏之苟合𤼵其
以妻謀夫之罪舉安雲龍之親𣲖正其以侄継伯之倫眀白申訴
豈非義舉乃聯結霑益州而擅興兵甲抱擁安效良而坐㨿塩倉
以防求為可倣以 君命為可挾是臣之所不也人孰不欲其
子之冨貴謂安紹慶獨無非人情矣乃謹然諾於雲南謀干戈於
貴筑隂與阿備為一陽與父子為三陸嬰孩非安紹
託之於
阿備抑阿備之而逃乎是臣之所不觧也臣於
任之初即行
畢節道僉事方萬䇿檄諭安紹縳獻阿備不蚤自為計阿備所
犯之罪異日皆安效良之罪奈何以身犯叛逆而欲要 君命之
[046-29b]
榮也不数日四川撫臣譚希思移咨到臣亦責安紹獻阿備
與臣不約而同矣臣檄行貴寕道叅議來經濟威清道副使林喬
楠畢節道僉事方萬䇿同四川都司淡章徃烏撒地方查勘阿備
等夷情今㨿三道囬申十二月初十日安效良率阿備并海濟等
百餘人投見北面望 闕行五叩頭禮畢叄道責之以両圍鎮城
屢刦官道阿備以為讐口妝誣責以初簸箕夾殺死隴胤等而遍
地横屍烏撒額粮升合不納而一軍枵腹阿備俛首無辭但稱從
今洗心投降願完納錢粮輸辦舘馬其雲翺與效良為叔侄撫院
請立為荅知府衆夷己立為𦒿老管事男婦数百名口隨雲翺
官屋居住效良不敢加害等語在卷據其投降情状其心尚雄其
[046-30a]
言頗遜若重處阿備殺降為不祥舎安效良而議國正之後長
簒之風為不義是以川雲撫臣請定效艮之立致有今日阿備之
降不動聲色而潜消亂萌二臣之有功於 國家大矣臣因阿備
之降而後議效良之継僅能為 朝廷存體面非因二臣於先臣
將無以成之於後是則臣之罪也臣猶有懼心焉安紹有霑益
矣有塩倉矣又有烏撒府矣圡地日廣兵甲日多圡夷之賄交𫝑
合者日益盛使阿備暫歛戢於效良未継之先益猖狂於效良既
継之後不但鎮雄之舊人無噍𩔗且烏之軍民無寕期四川逺在
二千里外誰能挽西江之水以救涸轍之魚雲南惟見安紹之
㳟順不見貴州之蹂躝將談𥬇視之不震於躬遑恤震於其隣哉
[046-30b]
[046-30b]
長敢有效或以忿兵或以貪兵侵优蒼赤者不得援例治以不
赦之罪容臣等分别輕重奏 請降削如以其祖功不可冺選其
族之賢者而更置之庻㡬 國有天威人無越志雖夷方共知有
君臣之義不敢一逞以試法雖安紹亦得以全父子之親不
致両敗以傷㤙軍民幸甚地方幸甚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該 兵部題覆奉 聖㫖是
[046-31a]
屯田議 提學謝東山 貴州各衞旗軍上粮屯田俱各八畆會
計口食則總旗十六畆小旗十四畆軍人一十畆皆得計其子粒
之輸以𠑽月粮之入故旗軍缺一名則一名之分田有在屯田遺
一分則一分之花利猶存徃以迯亡者雖缺而觧𤼵者當故遂
忽而置之及今迯亡益多觧𤼵益寡而遺田益衆管屯人等遂有
收常貨以致家成鉅積者矣侵占田圡律有明禁侵漁之盗可
不亟懲合無通將貴州合属迯故屯粮旗軍遺下無粮口食分田
悉数清查果有山水湮塞無慿開墾量行减免餘皆召佃于人
收其入貯該衞倉厫以備荒歉處濟聼令于内照数支給而無田
窮丁分毫不許浪𣲖新軍觧伍倘有派撥隨扣減其見剰之数立
[046-31b]
為定䂓登之册籍責令布政司隨時稽考如有占恡不𤼵侵玩如
故者即行從重叅䆒庻㡬人知遵守弊可永清而邉屯軍伍有一
舉両濟之利矣
[046-32a]
議處五開䟽畧 湖廣廵撫陳省 一議兼郡轄以馭軍民查得
楚中各府衞同城者凡衞官賢否官舎襲替官軍俸粮屯粮完欠
皆聼有官填勘覈催以故事體維繋惟黎平府與五開衞同城則
不然盖府属貴州衞属湖廣不相干渉以故欵頭人等毎相犯侮
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夫以両省府衞同處一城本以防範合無俯
照臣領 勅諭統轄該府事例亦聼辰沅兵備道統轄五開衞官
員賢否官舎襲替官軍俸粮俱經該府填註勘結查覈督催呈詳
該道轉詳方准施行辰州府不得干與凡事干軍民者仍與叅將
恊心秉公查處不許自分彼此如此庻府衞聨属文武並飭
一議移叅將以便弹壓查淂守備之駐五開品秩未崇人心玩視
[046-32b]
叅將則體貎稍隆威自振合無行令本𠫵聴其𢃄領募兵移駐
五開衞凡各邉衞一事宜悉聴料理俾彼宣布威令以輯衆心
威武以懾衆志事干軍民者與
平府掌印官恊心計議共
圖保障之方永消 鷔之釁庻地方可𫉬敉寕矣一議改通判
以司粮餉夫粮餉乃官軍所資以為命者必支放以時斯軍士得
霑實恵今查五開等衞邉餉皆觧沅州專令辰州府邉粮通判駐
劄該州管理支放各衞請給則自衞歷靖而抵沅該道給發則自
沅歷靖而抵衞山関險峻道理迢逓合無將通判移駐靖州而以
五開銅鼔等衞之近靖州者支粮餉改貯該州專聼本官催督
給散每䨇月各衞請發格眼簿照武開填明白送道轉𤼵本官查
[046-33a]
覈見在官軍的数呈詳批允行州支岀餉銀鑿分零碎包封夲官
親詣各衞會同掌印官唱名給散其五開一衞仍要會同平府
掌印官查覈公同支放永為定䂓如此庻官軍俸粮常充永免䟦
渉之勞可戢侵漁之弊矣一議重事以便制馭照得黎平府
與五開衞同城事體関渉合無將平改為軍民府换給印信以
五開衞所軍舎聽其專制俾有司軍衞咸為一體地方庻永輯寕
𠕅照楚省湖北及郴桂地方属之貴州南贛兼制該道府州縣官
員賢否同聽甄别舉刺今平府既属辰沅兵備道統轄而五開
衞又属該府專制多相関渉似比照前例將該府属官員賢否
亦聼臣等一體甄别舉劾懲庻邉方之臣賢者知所
勵而不
[046-33b]
肖者亦知警畏矣一議酌調遣以免騒优照得永順保靖二司
先年浙直倭㓂优攘當事議調其兵征剿継此一遇有急動思
調二司圡兵即臣向未親臨其地亦以二司謂足恃力乃今則見
有大謬不然者縁二司徒有虗名原無實兵如遇奉文調取則於
鎮溪等司轉募每兵一名給與二錢銀簮一枝取数以出門即
有行粮沿途又有犒賞官府之費既已不貲乃苗民之性 鷔難
馴沿途刦掠生事莫敢誰何且俾苗夷深入腹裏習見舉措虗實
致萌輕視之心起垂涎之念此則决不容復踵徃轍者也合無今
後各省凡有宼攘不許議調二司圡兵如貴苗煽亂𫝑至猖獗聼
該省撫臣會臣衙門題報聴臣調𤼵見募精兵䇿再不足用則
[046-34a]
調取鎮溪等所勇悍慣𢧐之兵互相夾剿其永保之兵亦不輕擅
調取致滋优害
[046-34b]
[046-34b]
募勇守城議 思州知府蔡懋昭 本府設在萬山之中溪洞深
阻南與卭水天柱相接北與烏羅提省相聯中多谿徑皆係生苗
出沒其間自正統十四年奸紏引苗賊入䧟以後爲苗所窺間
嘗竊發受害頻仍良由武備弛而兵力寡也查得洪武二十五年
設有思州守禦千户所而千户以圡人爲之至洪熈元年革去千
百户改爲正副長官守禦遂廢後因殘破又議調平清偏鎮四衞
官軍共一百六十九員名赴府防守至萬曆元年復又撤去今雖
召募 兵一百二十名每名月給銀一錢八分米三斗把守関隘
然亦生苗䓁耳非乆安長治之術也舊額圡兵一百二十名每名
月給銀四錢五分以充守禦然皆柔懦不堪惟供看門提鈴更夫
[046-35a]
吹手等役而無衣甲武勇之具以此因循怠玩屢遭失事合無比
照各府事規量募壮勇藝能之兵五六十名月給工食銀錢專
令習熟鳥鋴快鎗弩長技以壮武備庻平居有足制勝聞警不
致張皇城社人心均有利頼矣
[046-35b]
烏撒衛志
嘉靖十三年廵按御史王杏條陳丨軍民利病一欵𫿞替襲以杜
亂階貴州各府司圡官不由出身正路亦無考校功能但以先人
舊勞世授其官得之亦甚易矣惟於承襲之際有司查勘其宗枝
來歷保稱無礙然後取具供結申之藩省轉行各該守道就近查
勘無礙然後呈請撫按查實行令起送赴部覆查審勘相同然後
題授官職仍令親自叩頭謝 㤙若是則圡官各知感激皆曰是
官實 朝廷親授我必將思前日之難而且戒且阻其於子孫亦
勤世教以期不累於保送於綏徳之中寓以懐威之意此良法也
嘉靖六年廵撫熊一英奏開納粟冠帶辦事之例累累虗䘖襲行
[046-36a]
真偽莫辨豈知官職所以取信於夷民者以有該部慿劄也不給
慿劄而可以授官是銓註之不由部司而襲授之徴止慿冠𢃄
凌僣之端自此始矣近如圡舎宋亶于駐石𩔰荣䓁潜據囤寨冠
裳峩博盖其始也援例冠帯其中也自冠帯其究也僣據地方
皆自納粟之例啓之耳今後不許再開此例庻 國法昭明舊典
復而圡官自潜消其不之心矣
洪武十五年征南將軍頴川侯𫝊友徳以烏撒烏蒙芒部東川四
府地近四川奏改𨽻四川布政使司從之
嘉靖七年兵部尚書伍文定以四川宣慰司嫡子楊友楊爱互争
地方歷三十餘年訟牘未絶奏將爱見地方分置凱里安撫司
[046-36b]
改属貴州從之 劾聞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乃若渙其群断其臂
而少其力又馭夷之㣲也本衞地方接連雲南通省皆古西南
夷地今中國所以能通雲南享彼貢賦之利者以有貴州東西両
路耳洪武間以西路烏撒烏䝉東川芒部四軍民府及東路普安
州俱属雲南盖未之深思耳何也東路普安州之盤江西路烏撒
府之七星関河皆入滇門户洪流巨浸誠一夫當関萬夫莫開之
險萬一雲南有變㨿此二險是無雲南矣傅頴川有見於此奏以
四府改𨽻四川永樂間又以普安州改𨽻貴州是撤雲南之藩籬
啓其門户以延中國使節冠盖矣此守在四夷之一大端也原其
為謨豈直一世二世之計哉弘治正徳間四川播州圡酋楊友楊
[046-37a]
爱兄弟因争圡搆兵歷三十餘年奏牘未結至嘉靖間兵部尚書
伍文定奏將楊爱分地方凱里等處増置凱里安撫司改𨽻貴
州是又渙其群断其臂而少其力之意也此其為謨將不在傅頴
川伯仲間此
經畧者之所當知也
[046-37b]
永樂五年六月改交阯龍興府為鎮蠻府建興府為建平府天長
府為奉化府新興府為新安府國威州為威蠻州宣光州為宣化
州上福州為福安州安州為靖安州日南州為南靖州布政州
為政平州明州為南
州龍眼縣為清遠縣安世縣為清安縣
天縣為
平縣山明縣為山定縣上福縣為保福縣龍潭縣為
清潭縣丹鳯縣為丹山縣龍㧞縣為隴㧞縣天施縣為施化縣古
𢧐縣為古平縣統兵縣為統寕縣佛誓縣為善誓縣天本縣為安
本縣獨立縣為平立縣家縣為
平縣御天縣為新化縣費家
縣為古費縣安縣為同安縣安興縣為安和縣茶龍縣為茶清
縣杜家縣為古杜縣上路縣為路平縣上福縣為福康縣布政縣
[046-38a]
為政和縣鄧家縣為古鄧縣左布縣為左平縣世榮縣為士榮縣
餘仍其舊 定交沚𫠦𨽻州縣交州北江諒江三江建平新安建
昌奉化清化鎮蠻諒山新平演州乂安順化總十五府以威蠻福
安三𢃄慈廉利仁五州𨽻交州府本府親領東關慈廉二縣威蠻
州領山定清威平犬堂四縣福安州領保福芙蒥清潭三縣三
𢃄州領扶隆安朗扶寕安樂立石元郎六縣慈廉州領丹山石室
二縣利仁州領清廉平陸古榜古者古禮利仁六縣以嘉林武寕
北江三州𨽻北江府本府親領超𩔗嘉林二縣嘉林州領安定細
江善才三縣武寕州領仙逰武寕東岸慈山安豊五縣北江州領
新福善誓安越三縣以諒江南䇿上洪三州𨽻諒江府本府親領
[046-38b]
清逺古勇鳯山那岸陸那五縣諒江州領清安安寕古隴保禄四
縣南䇿州領青林至平河三縣上洪州領唐安多錦三縣以洮
江宣江沲江三州𨽻三江府洮江州領山圍麻溪清詖夏華四縣
宣江州領東欄西欄虎巖三縣沱江州領隴㧞古農二縣以長安
州𨽻建平府本府親領懿安安本平立大灣望瀛五縣長安州領
威逺安謨安寕平四縣以東潮靖安下洪三州𨽻新安府本府
親領峽山太平多翼阿瑰西闋五縣東潮州領東潮古費安老水
棠四縣靖安州領同安支封安立安和新安大瀆萬寕雲屯八縣
下洪州領長津四歧同利清[沔-丏+丐]四縣以快州𨽻建昌府本府親領
俸田建昌布真利四縣快州領仙吕施化東結芙蓉永涸五縣以
[046-39a]
羙祿膠水西真順為四縣𨽻奉化府以清化愛九真三州𨽻清化
府本府親領古滕古弘東山古雷永寕安定梁江七縣清化州領
俄樂細江安樂磊江四縣愛州領河中統寕宋江支俄四縣九真
州領古平結悅縁覺農貢四縣以新化廷河古蘭神溪四縣𨽻鎮
蠻府七源上文下文萬崖廣源上思朗七州𨽻諒山府本府親領
新安如敖丹巴丘温鎮夷淵董七縣七源州領水浪琴脫容披平
六縣上文州領杯蘭逺庫三縣以政平南
二州𨽻新平府本
府親領福康衙儀知見三縣政平州領政和古鄧從質三縣南
州領丹裔左平夜度三縣以演州𨽻演州府演州領千冬芙蓉芙
蒥瓊林四縣以南靖驩二州𨽻乂安府本府親領衙儀丕祿古杜
[046-39b]
攴羅真福土油偈江土黃八縣南靖州領河黃磐石河華竒羅四
縣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以順化二州𨽻順化府順州
領州領巴閬利調安仁三縣化州領利蓬士榮乍令茶偈思容蒲
苔蒲浪七縣改太原等五鎮為太原宣化嘉興歸化廣威五州直
𨽻布政司太原州領富良司農武禮洞喜永通宣化㺯石大慈安
定感化太原十一縣宣化州領曠當道文安平原底江收物大蠻
楊乙九縣嘉興州領籠蒙四忙三縣歸化州領安立文盤文振水
尾四縣廣威州領麻籠羙良二縣設交阯布政司永盈庫交州府
醫學僧綱司瀘江驛豊盈庫永豊倉建平府永盈庫常豊倉三江
府豊濟倉嘉林州儒學交州北江諒江建平四府稅課司福安三
[046-40a]
𢃄慈廉利仁嘉林武寕北江宣化八州稅課局平大堂山定清
威武寕細江善才武寕東岸青林至平河古勇清安太平多翼
河瑰西関長津同利二十縣稅課局多錦縣之麻浪保祿縣之下
昌唐濠縣之金縷唐安縣之司王峽山縣之峽山五稅課局北江
府并三𢃄州之長江慈廉州之上古利仁州之飬頑宣化州之長
江慈廉縣之兵神大堂縣之江潭山定縣之山定清威縣之清威
唐安縣之涇咍清逺縣之翁羅安謨縣之安謨海口東結縣之車
栗口膠水縣之圓光古勇縣之粉池平河縣之凍羙安老縣之古
齋塲支封縣之阿躡社四歧縣之四岐社域箇婁社安定社河泊
所凡二十一慈廉縣之婆加平縣之三
河大堂縣之三江口
[046-40b]
塲津橋芙蒥縣之河鲁口唐江橋扶隆縣之江口鎮扶寕縣之園
山鎮立石縣之車朗鎮丹山縣之喝江口清廉縣之涇蜍平陸縣
之寕江古榜縣之泡橋永江口嘉林縣之三江口上究蘭青林
縣之平灘江口至縣之古法渡平河縣之多魚海口堆海口安
鋪江口多錦縣之阿牢江口山圍縣之陳舎麻溪縣之花原山夏
華縣之蕩東欄縣之古雷江口西欄縣之軒関虎巖縣之三峽
江口隴㧞縣之費舎古農縣之洒舎懿安縣之路沛江大灣縣之
大安海口安寕縣之山水江平縣之生藥山江安謨縣之神投
海門太平縣之唵江多閤涇口多翼縣之粟江河瑰縣之支隆渡
西関縣之支来庄東潮州之天廖江屯山古費縣之扶𢃄社海口
[046-41a]
安老縣之安老海口多混海口同安縣之同安海口支封縣之多
俚社海口安和縣之小白藤海口長津縣之波了社四歧縣之域
箇婁隊油江隊祝水隊同利縣之多弋俸田縣之俸田建昌縣之
黄江口真利縣之海門東結縣之車栗口羙祿縣之寕江口西真
縣之江口順爲縣之阿江口會江口膠水縣之添福海口膠海
口收物縣之石恩鄉大蠻縣之北果橋當道縣之蘭社文安縣之
渭隆江口平原縣之北衢底江縣之錫山鎮巡檢司凡六十七清
㢘縣之姜橋保福縣之保福嘉林縣之嘉林武寕縣之市橋平陸
縣之永安平縣之生藥保祿縣之芹站馬驛凡七交州府之瀘
江武寕縣之市橋保祿縣之芹站及雞陵丘温逓運所凡五石室
[046-41b]
縣僧㑹司交阯塩課提舉司廣兹大黃二塲塩課司改雞𨹧関為
鎮夷関 癸已設交阯交州左右等衛指揮使司勑總兵官新城
侯張輔等及兵部尚書劉儁曰交阯城中立交州左右中三衛富
良江北立交州前衛昌江丘温各立衛市橋隘留関各立守禦千
户所市橋以兩所守之 十一月丙寅設交阯三江清化乂安新
平順化五衛及演州南靖二守禦千户所 十二月巳丑交阯總
兵官新城侯張輔等奏請於原設七衛之外再撥官軍五千六百
人設交州後衛又請設鎮夷諒山二衛及増設十五千户所該用
官軍二萬二千七百有竒悉從之
[046-42a]
[046-43a]
者宜設中站南寕府至龍州等驛水道差逺宜増驛舟并置逓運
所又言交阯舊太原等五鎮已改為州餘天関等十三鎮未改
上命𫠦司悉准行之己丑吏部尚書蹇義等同六部尚書奏新
城侯張輔等平定交阯建設軍民衙門總四百七十有二都司布
政司按察司各一衛十千户所二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八市
舶提舉司一巡檢司百稅課司局等衙門九十二置城池十二所
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有竒 是月築交阯都司及清化衛城
交阯前後昌江丘温等衛市橋隘留関等千户所各置排柵 九
月己夘陞交阯太原州為太原府宣化州為宣化府改宣化州稅
課局為稅課司設太原府稅課司革威蠻州之山定縣福安州之
[046-43b]
保福縣三帯州之扶𨺚縣利仁州之清廉縣慈廉州之丹山縣嘉
林州之安定縣武寕州之仙逰縣北江州之新福縣諒江州之清
安縣南䇿州之青林縣上洪州之唐濠縣洮江州之山圍縣宣江
州之東欄縣沱江州之隴㧞縣長安州之威逺縣東潮州之東潮
縣靖安州之同安縣下洪州之長津縣以其地各入本州改扶隆
縣之江口鎮巡檢司𨽻三𢃄州清廉縣之涇蜍廵檢司姜橋馬驛
𨽻利仁州丹山縣之喝江口廵檢司𨽻慈廉州保福縣之保福驛
𨽻福安州山定縣之稅課局及山定河泊𫠦𨽻威蠻州清安縣之
稅課局𨽻諒江州青林縣之稅課局及平灘江口巡檢司𨽻南䇿
州唐濠縣之金縷稅課局𨽻上洪州山圍縣之陳舎廵檢司𨽻洮
[046-44a]
江州東欄縣之古雷江口巡檢司𨽻宣江州隴㧞縣之費舎廵檢
司𨽻沱江州東潮縣之天廖江屯山巡檢司𨽻東潮州同安縣之
同安海口廵檢司𨽻靖安州長津縣之稅課局及波了社廵檢司
𨽻下洪州設北江府常儲倉新安府常積倉諒江府常益倉各置
大使副使一員 庚子設交阯各州縣巡檢司三十七𫠦清化府
二十六巴龍関渃河洛関堯山関𨽻古雷縣巴禮涇口𨽻永寜縣
箇勾歷関巴凛関瓮冊関𨽻磊江縣險石関清都鎮𨽻安樂縣蒲
巴隣関絹槐関𨽻細江縣㐌卞関玉局関㳙忙関俄樂関𨽻俄樂
縣長海口
長渠口𨽻河中縣支俄渠口𨽻支俄縣典
海門
𨽻九真州濠渠口沉渠口隊隈𨽻結悅縣布衛海口𨽻縁縣要
[046-44b]
翁関立関黒関𨽻農貢縣諒江府一三江口𨽻清逺縣三江府一
洞淋砦𨽻夏華縣北江府二石神𨽻嘉林州小江橋𨽻東岸縣建
平府二巴辣口屯𨽻安本縣虎河隊江口𨽻安謨縣建昌府一三
江口𨽻芙蓉縣宣化府一関濠𨽻曠縣廣威州三多隘可凛𨽻本
州八圭𨽻羙良縣 置交州後衛三江衛二經歷司經歷各一員
増置雲屯市舶提舉司提舉吏目各一員設新平順化二市舶提
舉司雲屯新平順化三抽分塲宜化府銀塲局司置提舉一員副
提舉二員塲局置大使各二員副使各四員
七年正月甲子設交阯清化府之廣儲倉丘温縣之丘温倉雞陵
縣之鎮夷倉磊江縣之牛鼻関古弘縣之會潮海口支俄縣之支
[046-45a]
𨺚海口神投海口縁覺縣之天甲海口廷河縣之徑農江口古蘭
縣之綴口大全江口雞陵縣之鎮夷関渊縣之坡壘関水浪縣之
慱花江口平縣之寕橋雲屯縣之雲屯快州之阿鲁口十四廵
檢司交沚塩課提舉司之安老安和支封司安四場塩課司永寕
縣之屡柳宋江縣之可屡二馬驛丘温縣之丘温董縣之董站雞
陵縣之沲㶑三驛水浪縣之稅課局乙丑併交阯上文州之庫
縣入本州逺縣入柸蘭縣七源州之披縣入本州容縣入脫縣
平縣入水浪縣
七年九月乙酉設交阯諒山北江建平三府及歸化南䇿二州并
雞陵董淵平武寕保祿平陸七縣醫學塩課提舉司之支俄長
[046-45b]
羅丹夾三塲塩課司歸化州稅課局石廪関巡檢司以交阯太原
鎮金場局𨽻太原府嘉興鎮金場局𨽻嘉興州廣威鎮金場局𨽻
廣威州初設太原等七鎮金場局未定管属至是布政司言天関
等四鎮蠻人㓂亂道梗不通太原等三鎮金場局已行開設冝各
有𫠦𨽻故有是命
八年七月己卯設交阯奉化清化二府稅課司諒江三江清化三
府并快州之醫學北江府之市橋倉諒江府之芹站倉奉化府之
廣積倉三江府之豊盈倉三𢃄州之長江歸化州之石安立縣
之茂阿朱貴文盤縣之忙椀文振縣之文盤甘棠水尾縣之水尾
巴羅九馬驛三江府之三江洮江州之陳舎夏華縣之夏華三水
[046-46a]
驛清化府之古刀鎮安謨海口小安海口大汪海口安寕縣之㐌
蓬江口峽山縣之椰園屯太平縣之太平海門水棠縣之都埋社
萬寕縣之阿葛屯同利縣之争江屯廣源州之寨麻十一廵檢司
愛州之樁市古弘縣之大拜市及七源歸化二州文盤文振麻籠
三縣七税課局併愛州之支俄縣九真州古平縣清化州之細江
縣各入本州其支俄縣之支𨺚海口神投海口支俄渠口細江縣
之蒲巴鄰関絹槐關五廵檢司各𨽻本州 十二月己亥設交阯
三𢃄州之長江安樂縣之安樂沱沱州之江口麻籠縣之真那社
四廵檢司北江府之常盈庫
九年四月癸卯改交阯諒山府雞陵縣為鎮夷縣雞陵逓運所為
[046-46b]
鎮夷逓運所丘温縣之丘温倉𨽻夲府七源州之坡壘関廵檢司
𨽻淵縣水浪縣之愽花江口廵檢司𨽻七源州上思朗州為上思
郎州下思朗州為下思郎州古滕縣為古藤縣 以瘴癘徙交沚
鎮夷関於松嶺髙爽之地 五月丁卯設交沚塩課提舉司之通
濟塩倉諒江府古隴縣之小関廵檢司 八月辛丑徙交阯昌江
衛於昌江橋立諒江府治及市橋守禦千户所於塔山 乙卯併
交阯靖安州之大瀆縣入新安縣 十一月巳已設交阯寕化州
領赤圡車来二縣直𨽻布政司設武禮縣之平隆廵檢司新安府
之廣盈庫
十年五月乙酉設交沚大蠻縣之北㟏溪籠縣之谷册二廵檢司
[046-47a]
六月丁丑設交阯諒江州次五社廵檢司 七月癸已設交阯政
平州之瀰淪海門瓊林縣之芹海門二廵檢司 九月乙酉設交
阯永通縣之那奴材廵檢司古隴縣之小關驛
十一年六月乙亥置交阯廣威州澄冊敬冊二廵檢司
十二年三月庚子設交沚升華思義四州俱𨽻升華府在化州以
南統江等十一縣盖
賊所取占城之地而以阮帥胡具鄧景
異鄧鎔為守及帥等叛占城仍遣人守之至是叛賊就禽總兵官
英國公張輔同黔國公沐晟計議復建四州承制授䧏人阮蕘
夢松范公議阮儉為知州胡交張原注武征范昉為同知仍以書
報占城王使知建置之故備其事来聞 皇太子徔之 六月庚
[046-47b]
戍置交阯乂安新平順化三衛演州守禦千户所乂安衛南靖守
禦千户所時總兵官英國公張輔以四府與老撾占城暹蠻接境
土地廣逺夷民繁夥宜有控制同黔國公沭晟議請於各府置衞
所籍土軍以土官指揮千戸理其事仍請給印信 皇太子從之
十二月庚寅設交沚寕化州瑰縣廵檢司
十三年四月壬申設交沚演州府之葵州乂安府之茶籠玉麻二
州定升華府之升華思義四州所𨽻縣升州領江都和安備三
縣華州領萬安具熈禮悌三縣思州領持平白烏二縣義州領義
純鵝杯溪綿三縣 五月甲辰設交阯三江府稅課司沱江東潮
二州并清波麻溪夏華三縣五稅課局太原府廣積庫利仁縣之
[046-48a]
涇濠江上思州之通廣新化縣之司岡江口楊舎社三巡検司
革諒山府水浪縣稅課局八月丙戍徙交阯新安府治於鎮夷
衛城内改南䇿州并至縣𨽻之以多翼太平二縣𨽻鎮蠻府初
南䇿至𨽻諒江多翼太平𨽻新安至是交阯布政司言南䇿至
近新安多翼太平近鎮蠻改𨽻為便鎮夷衛正在南䇿至
之
地宜移新安府治於鎮夷城内為便 上悉從之 丁亥併交
阯清化府之古弘縣入古藤縣愛州之河中統寕二縣九真州之
縁結悅二縣各入本州諒山府之新安縣入丹巴縣如敖縣入
丘温縣董縣入鎮夷縣七源州之水浪縣入本州琴縣入淵縣上
文州之杯蘭縣入本州新平府之知見縣分𨽻衙儀福康二縣政
[046-48b]
平州之古鄧從質政和三縣南靈州之丹裔縣各入本州夜度縣
入左平縣利仁州之古禮縣入夲州古榜縣入平陸縣古者縣入
利仁縣三𢃄州之元縣入扶寕縣威
州之太堂縣入本州鎮
蠻府之新化縣入廷河縣神溪縣入古蘭縣靖安州之安立縣入
安和縣西関縣入太平縣河瑰縣入多翼縣武寕州之安豊武寕
二縣北江州之安越縣南靖州之河黄縣驩州之沙南縣各入本
州路平縣入衙儀縣建平府之平立縣入安本縣長安州之安謨
縣入安寕縣建昌府之俸田縣入建昌縣快州之施化縣宣江州
之虎岩縣各入本州諒江府之古勇縣入清逺縣革演州府以千
冬縣入演州併演州之芙蓉縣入瓊林縣革威蠻利仁福安南䇿
[046-49a]
諒江嘉林沱江七源八州平清威太堂古勇平河太平河瑰多
翼西𨵿同利武寕善才細江麻溪清波夏華文盤文振麻籠十九
縣及上洪州之金縷愛州之樁市多錦縣之麻浪唐安縣之司王
保禄縣之下昌古杜縣之大拜市稅課局其宣化府之長江威蠻
州之山定利仁州之飬頑慈亷州之上古慈亷縣之兵神清威縣
之清威太堂縣之江潭清逺縣之翁羅古勇縣之粉池唐安縣之
涇咍平河縣之凍羙河四岐縣之安定社四岐社域箇婁社安老
縣之古齋場支封縣之阿躡社膠水縣之圓光安謨縣之安謨海
口河泊所同安支俄長羅三場塩課司太平縣之唵江口結恱縣
之沉渠口二廵檢司三𢃄州倉並革之
[046-49b]
十四年二月辛己設交阯順為縣之僕江口水尾縣之清水江寕
陽醫學僧綱道紀等司交州北江建平諒江奉化建昌鎮蠻新安
化州之鷄江口三廵檢司 五月丙午設交阯府州縣儒學及隂
清化三江太原宣化十二府歸化寕化三帯慈亷福安武寕北江
長安諒江上洪快清化愛東潮下洪南䇿洮江沱江宣江一十九
州慈亷石室平陸安樂立石扶寕清潭芙蒥嘉林超𩔗慈山東岸
善誓細江善才大灣望瀛清逺鳯山平河保禄安寕古隴唐安西
真膠水真利布建昌芙蓉東結永涸太平水棠古費安老同利清
[沔-丏+丐]至安定梁江麻溪清波夏華西欄安定司農永通洞喜武禮
當道文安曠楊底江乙平原收物蒙麻籠安立六十一縣儒學諒
[046-50a]
江建昌鎮蠻新安三江太原六府歸化福安慈亷北江武寕嘉林
諒江上洪快東潮下洪南䇿沱江萬崖十四州石室應平善才安
寕平河保禄安寕唐安多錦真利布芙蓉東結峽山水棠古費安
老至麻溪清波夏華古農當道楊底江平原二十六縣隂陽學
建昌鎮蠻新安太原宣化五府嘉興三𢃄威蠻北江嘉林諒江上
洪東潮下洪洮江沱江宣江十二州麻籠安立水尾蒙清威平
細江善才望瀛大灣清逺平河唐安多錦安寕古隴順為太平真
利布芙蓉東結永涸安老水棠清[沔-丏+丐]麻溪清波夏華古農收物三
十一縣醫學新安清化太原三府僧綱司嘉興廣威歸化北江長
安諒江上洪快東潮下洪靖安九真洮江沱江宣江七源十六州
[046-50b]
僧正司慈亷扶寕安樂立石石室清威清潭芙蒥嘉林超𩔗慈山
東岸善誓細江善才大灣望瀛安本平河保禄安寕唐安多錦順
為西真羙禄真利布建昌芙蓉東結多翼古蘭廷河太平峡山水
棠古費四歧同利清[沔-丏+丐]至靈安定東山梁江麻溪清波夏華古農
富良安定當道曠楊收物羙良五十六縣僧㑹司建昌鎮蠻新安
清化太原宣化六府道紀司歸化福安利仁慈亷武寕北江嘉林
長安上洪快東潮下洪南䇿洮江沱江十五州道正司慈亷立石
清潭清威嘉林超𩔗慈山東岸善誓善才望瀛安夲平平河保
禄唐安羙禄西真芙蓉東結太平水棠古費安老四岐清[沔-丏+丐]至靈
麻溪清波夏華安定當道文安曠乙大蠻收物三十七縣道㑹司
[046-51a]
庚戍交阯總兵官英國公張輔言自廣東欽州天涯驛經猫尾
港至涌淪佛淘從萬寕縣抵交阯多由水道陸行止二百九十一
里比丘温故路近七驛冝設水馬驛傳以便徃来從之扵是設廣
東欽州之防城佛淘二水驛寕越涌淪二逓運佛淘廵檢司靈山
縣之龍門安遷二馬驛安河格木二逓運所交阯靖安州之同安
水驛同安逓運所萬寕縣之萬寕水驛萬寕逓運所新安縣之新
安安和縣之安和東潮州之東潮三水驛至縣之平灘水驛平
灘逓運所慈山縣之慈山水驛改交阯嘉林縣嘉林馬驛交州府
瀘江馬驛廣東欽州天涯馬驛俱為水馬驛廣西横州州門水驛
𨽻南寕府 設交阯新安守禦千户所 七月己亥復設交阯演
[046-51b]
州望江鎮乂安府臨安鎮二金場局先是以蠻人弗靖罷二局至
是㓂平復置十月戊辰設交阯安樂縣之臯農貢縣之永通董
縣之董站三馬驛
十五年正月庚戍改交沚前演州府之葵州𨽻清化府 五月設
北閑守禦千户所於交阯歸化州𨽻雲南都司 設交阯東潮等
州縣廵檢司東潮州之古輦江下墓翁支封縣之阿躡社四歧縣
之但江善才縣之箇齋江口平河縣之麻牢江峽山縣之涇河髙
靖安縣之户陳安和縣之大隴東潮縣之新安社淡水江水棠縣
之竹洞社同利縣之婆移江布縣之語江口演州之羊變社偈江
縣之可楞江古社縣之三江思容縣之婆門社親安縣之脫門
[046-52a]
海口其演州之偈江古杜思容新安四縣民少如所設弓兵不能
及数命於衛𫠦圡軍内撥 六月丙戍改交阯建昌府永涸縣
𨽻本府初永涸縣𨽻快州以夲縣言去府近於州故也 九月丙
寅設交阯乂安府廣積庫衙儀縣丹咍海門廵檢司塩課提舉司
之愽濟廣濟逺濟安濟演濟五塩倉南界真福千冬三塲塩課司
十六年正月巳卯設交阯新安府之太平橋鎮蠻府之海潮江建
平府之大安海口清化府之巴禮三江演州之千冬乂安府之明
市竒羅凡七批驗塩引所各置大使一貟八月己卯改𨽻交阯
所屬廵檢司馬驛逓運所先是併省各府州縣而其所屬衙門尚
未𨤲正至是改交州府大堂縣之三江口及塲津橋二廵檢司𨽻
[046-52b]
威蠻州利仁州古榜縣之泡橋永江口二廵檢司𨽻平陸縣武寕
州武寕縣之市橋馬驛及逓運所宣江州虎巗縣之三歧江口廵
檢司各𨽻夲州長安州安謨縣之神投海門安謨海口小安海口
虎河隊江口四廵檢司𨽻安寕縣新安府河瑰縣之支隆渡廵檢
司𨽻鎮蠻府多翼縣新安府西関縣之支来荘廵檢司𨽻鎮蠻府
太平縣鎮蠻府新化縣之司罡江口楊舍社廵檢司𨽻廷河縣神
溪縣之古刀鎮廵檢司𨽻古蘭縣建昌府俸田縣之俸田廵檢司
𨽻建昌縣諒山府董縣之董站驛𨽻鎮夷縣清化府古弘縣之㑹
潮海口廵檢司𨽻古藤縣愛州河中縣之靈長海口靈長渠口二
廵檢司𨽻本州縁縣之天甲海口布衛海口二廵檢司及結恱
[046-53a]
縣之濠渠口隊隈二廵檢司𨽻九真州 十一月癸亥置交阯丘
温衞
十七年三月癸酉設交阯諒山府及七源廣源上文下文萬崖上
思下思
九真嘉興廣威十州多翼古蘭丘温鎮夷丹巴脫淵
大蠻宣化冨良弄石大慈感化永寕宋江俄樂安樂十七縣儒學
宣化府隂陽學僧綱司廣威州隂陽學醫學道正司萬崖州僧正
司太平鎮夷二縣隂陽學太原縣醫學僧會司道㑹司古蘭縣醫
學道㑹司多翼洞喜二縣隂陽學醫學道㑹司乂安府常豊倉新
平府常平倉建昌府廣平倉 四月壬午改交阯文振縣之甘棠
驛𨽻文盤縣 八月丙申設交阯諒山府之七源鎮及三江府之
[046-53b]
歸化鎮宣化府之宣光鎮金局局置大使二員副使四員九
月丙辰併交阯化州之利蓬思蓉二縣入士荣縣乍令蒲浪蒲苔
三縣入化州順州之利調安仁不蘭巴閬四縣入順州新平府之
福康縣入衙儀縣南靈州之左平縣入本州乂安府之支羅土油
二縣入衙儀縣土黄縣入古杜縣真福縣入驩州偈江縣入石塘
縣南靖州之盤石縣入夲州竒羅縣入河華縣驩州之東岸縣入
本州清化府之安定縣入永寕縣梁江縣入古雷縣東山縣入古
藤縣清化州之安樂縣入夲州磊江縣入俄樂縣愛州之宋江縣
九真州之農貢縣各入本州諒山府之下文州入上文州下思
州入上思州七源州之脱縣入淵縣宣化府之文安縣入曠縣
[046-54a]
乙縣入底江縣太原府之司農縣入安定縣洞喜縣入冨良縣太
縣入宣化縣諒江府之鳯山縣諒江州之安寕縣入清逺縣那
岸縣入陸那縣諒江州之保禄古隴二縣入本州上洪州之多錦
唐安二縣入本州建平府之望瀛太湾二縣入懿安縣長安州之
平縣入本州建昌府之布縣入建昌縣快州之芙蓉縣入本州
東結縣入永涸縣新安府之至縣入南䇿縣東潮州之水棠縣
下洪州之四岐縣各入本州清[沔-丏+丐]縣入同利縣靖安州之支封縣
入安和縣雲屯縣入靖安州三江府洮江州之清波縣入本州麻
溪縣入夏華縣沱江州之古農縣宣江州之西欄縣各入本州交
州府福安州之清潭縣入東関縣芙蒥縣入福安州三𢃄州之安
[046-54b]
朗縣入安樂縣扶寕縣入立石縣威蠻州之清威縣利仁州之利
仁縣各入本州北江府之超𩔗縣武寕州之東岸縣並入嘉林縣
慈山縣入武寕州嘉林州之細江善才二縣北江州之善誓縣廣
威州之羙良縣歸化州之安立縣嘉興州之蒙籠二縣寕化州之
赤圡瑰二縣演州之茶清縣各入本州革鎮蠻府為鎮蠻州以所
𨽻古蘭廷河二縣併入本州多翼縣入太平縣奉化府為奉化州
以所𨽻羙禄順為二縣併入本州西州縣入膠水縣革諒山府之
鎮夷倉諒江府芹站倉奉化府廣積倉北江府東岸縣稅課司
二十二年九月癸巳掌交阯布政司事工部尚書黄福奏請設北
江州三江口丕禄縣明市社二巡檢司從之
[046-55a]
宣徳元年四月已己設交阯諒山府隘留𨵿董站二廵檢司隘留
關舊為小関堡董站舊為董站堡俱以士兵土民守之因諒山府
言其山箐險要請罷堡置廵檢司改民兵為兵故置之
[046-55b]
[046-55b]
大學衍義交阯本秦漢以來中國郡縣之地五代時爲劉隠所并至宋初始
封爲郡王然猶授中國官爵勲階如所謂特進檢校太尉靜海軍節度觀察等
使及賜號推誠順化功臣皆如内地之臣未始以國稱也其後封南平王奏章
文移猶稱安南道孝宗時始封以王稱國而天下因以高麗真臘視之不復知
其爲中國之郡縣矣李氏傳八世陳氏傳十二世至日焜爲黎季所篡季
上表竄姓名爲胡一元子蒼易名奆詐稱陳氏絶嗣奆爲甥求權署國事我
太宗皇帝從其請逾年陳氏孫名添平者始遁至京愬其實季乃表請迎添
平還口國 朝廷不逆其詐遣使送添平歸抵其境季犛伏兵殺之并及使者
事聞 太宗徧告于天地神祗聲罪致討遣征夷將軍朱能等征之能道卒命
副將張輔總其兵生禽季及其子蒼澄獻俘京師詔求陳氏遺裔立之國人
咸稱季殺之盡無可繼承者僉請復古郡縣遂如 今制立交阯都布按三
司及各府州縣衞所諸司一如内地其後有利者乃其夷中之夷也中官庇
[046-56a]
之遂致猖肆上表請立陳氏後 宣宗皇帝謂此 皇祖意也遂聼之即棄其
地俾復為國嗚呼自秦并百郡交阯之地已與南海桂林周入中國漢武立嶺
南九郡而九真日南交阯與焉在唐中葉江南之人仕中國𩔰者猶少而爱州
人姜公輔己仕中朝為學士宰相與中州之士相頡頏矣奈何世歷五代為土
豪所㩀宋興不能討之遂使兹地淪於夷狄之域而為侏㒧藍縷之俗三百餘
年而不得與南海桂林等六郡班班然衣冠禮樂以為聲名文物之郷一何不
幸哉其間宋人雖一逐其王元人雖再入其國都而終不能有我 太祖皇帝
開國之陳氏首先納欵太祖著之祖訓不許後人伐其國陳氏為賊
所
戕太宗皇帝體 高皇之意不絶陳氏之嗣遣使送還其國賊乃殺之并
及使者不得已興師平之求陳氏後不可得乃用漢唐故事復立郡縣而守臣
不謹遂至夷獠復肆而利者州求得陳氏後為辭 宣宗皇帝體 文皇之
心俾復繼陳氏之絶不逆黎利之詐遂為所蔽群臣屡請興兵討之 章皇帝
[046-56b]
念 聖祖之埀訓因置不問而九真日南之域秦漢以來之遺民既得見天日
而又淪於幽谷之中何其重不幸哉惟今日疆域逺過有宋並于唐而不及
漢者以失嶺外此三郡也幸而得之而又失之似若可惜然守 祖宗之訓而
不愆不忘此繼述之大孝守成之大體也所可惜者一方之民重不幸耳
安南疆域在秦漢為三郡地今其地東起廣東之欽州迤西歷廣西之左江至
雲南之臨安元江為界欽以東海道與之對境欽之西乃南寜府界南寕之東
南思明府所属上思州忠州上下石西諸州太平府所属龍英太平安平上下
凍諸州皆與之接境而龍州乃其所必由之路而憑祥縣則其要害也鎮安府
所属有歸順及下雷峝亦與之接境二峝迤西則雲南界矣臨安之阿迷州左
能寨等九長官司皆其近界元江有水路通之而蒙自縣則其所必由之路也
其道路在廣西則由太平府歷龍州及慿祥縣抵其諒山府至其所稱東都者
可七日程在廣東則自欽州西南一日至其永安州由玉山等處至其東都可
[046-57a]
五日程在雲南則由臨安府經蒙自縣河底之蓮花灘至其東都可四五日程
此中國與交南邉境之大略也
[046-57b]
夷情論曰安南占城夲漢郡也故言語文字猶通乎中國真臘
以西則皆扶南躶國所属也自漢時憍陳如以天竺婆羅門主
之其名見於四十二章經明帝遣中蔡愔秦景使天竺求得/之此佛經入中國之始婆羅門華言
僧/也佛與菩薩偏右肩其為躶國之俗可知矣男證果曰佛女/證果曰菩薩按
可談云楽府有菩薩蠻不知何物及在廣州見呼/畨婦為菩薩蠻乃知世音以女證果故云爾夫天竺釋迦
之所自生也佛法行於東西二洋善者赤土瞿曇氏惡者若
羅刹國化而讋之有幻術焉逹摩西來傳至慧能三皷入室
宻授衣鉢行至嶺有奪之者提掇不動是也語在/雜事至今畨僧
猶傳其術雖倭奴亦事佛而任僧其謂根塵寂静心地清凉見
[046-58a]
得本性自然極楽者薦紳喜之多棄孔顔慱約之教而求徑焉
殊不知此乃吾人勦入洗心盡性之說而昜其詞耳豈有畨夷
海㓂所習言語文字反妙於中國者哉逹磨西来不通中國言/語文字而謂楞伽四卷
可以印心其言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反為支離又逹磨傳/至六祖有禅宗金剛經是時房融知南銓寓廣州畨僧持楞𫿞
梵本就寺譯岀而筆授之増入菩提諸義士夫亦喜之白蓮/教去其繁文止
演其呪以焚香聚衆稱孔雀明王其流禍
矣又圓斍経云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李障續諸生死亦為/陽儒隂釋者所宗潮人林大欽作性日照空萬障説而披猖慆
滛以死近又有立息心火以延國脉之說詈孔子四十不惑為/禎皮者與其徒拍柱打拳以為楽言之無文動不以禮一至於
此故羅整庵詩有句云不是皇/天分付定中華那復有衣冠李文鳳氏欲討安南不貢之罪
嗟乎夷㓂内訌乆矣
[046-5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