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二
建置沿革八
元
[062-2a]
[062-3a]
元
元為大寧路大定縣富庶縣金源縣恵和縣武平
縣和衆縣龍山縣利州惠州髙州興中州川州建
州地上都路興州松州兼得開平府地及全寧路
魯王分地
今承徳府西境為上都路興州之興安縣宜興縣
地東境兼得大寧路恵州地灤平縣為興州興安
縣宜興縣豐寧縣為興安縣宜興縣地西北境兼
[062-3b]
得開平府之開平縣地平泉州為大寜路之大定
縣富庶縣金源縣恵州赤峯縣為大寧路之髙州
上都路之松州北境為全寧路全寧縣及魯王分
地建昌縣為大寧路之和衆縣龍山縣利州北境
為恵和縣南境兼得恵州地東南境兼得瑞州地
朝陽縣為興中州建州川州東境兼得義州及懿
州地西北境為大寧路之武平縣兼得魯王分地
元史地理志大寧路本奚部唐初其地屬營州貞
[062-4a]
觀中奚酋可度内附乃置饒樂郡遼為中京大定
府金因之元初為北京路總管府領興中府及義
瑞興利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統三年割興州及
松山縣屬上都路至元五年併和州入利州為永
和鄉七年興中府降為州仍隸北京改北京為大
寧二十二年元一統志作/二十四年改為武平路後復為大
寧元一統志作二十九/年九月改為大寧路領縣七州九在今境/之州六
元一統志大寧路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
[062-4b]
都九百里東至懿州界驛安站六百里西至上都
路界雞嶺一百五十里南至平灤路界䨇峯嶺三
百五十里北至上都路界青陽嶺二百里東到懿
州七百里西到興州三百五十里南到遷安縣四
百二十里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東南到撫寧縣
七百里東北到古慶州遼置慶州屬上京道今属/北京路在臨潢府西一百
六十里元時州廢/故稱為古慶州九百里西南到遵化縣六百三
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062-5a]
按元時大寧路所領之錦州今屬
盛京其瑞州所屬兼得今境之海濵縣義州所屬兼
得今境之宏政縣元時俱經併省又舊屬義州
之同昌縣亦省入遼陽路之懿州故諸縣名均
不復列
元史地里志大定中統二年省/長興入焉
元一統志大寧縣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
都九百里東至金源縣界坌道站九千里西至興
[062-5b]
州界雞嶺一百五十里南至和衆縣界車家嶺五
十里北至髙州界細河一百五十里東至金源縣
二百里西至興州三百五十里南到和衆縣九十
里北到髙州二百二十里東南到富庶縣一百五
十里東北到惠和縣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恵州二
百二十里西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
按元大定縣兼有今長興縣地元一統志謂至
元二十九年改為大寧縣金史未詳
[062-6a]
元史地理志富庶至元三年省入/興中府後復置金源
元一統志富庶縣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
至上都一千里東至建州界弓子嶺十五里西至
大寧路界乾澗廟兒嶺一百三十里南至利州界
南港嶺五十里北至金源縣界滑河堠子嶺六十
里東到建州七十里西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南到
利州七十里北到恵和縣一百八十里東南到錦
州三百五十里東北到金源縣一百二十里西南
[062-6b]
到和衆縣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一百五十里
金源縣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九
百里東至興中州界青山嶺二十里西至大寧縣
界坌道跕一百十里南至建州界隆興寺四十里
北至武平縣界偏道子嶺七十里東到興中州一
百里西到本路二百里南到建州九十里北到武
平縣一百五十里東南到錦州二百七十里東北
到髙州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冨庶縣一百七十里
[062-7a]
西北到恵和縣九十里
按元富庶縣金源縣仍金舊大寧富庶金源二
縣俱屬今平泉州北境
元史地理志恵和
元一統志惠和縣西南至大都一千五十里西北
至上都八百里東至武平縣界黄栢嶺七十里西
至大寧縣界塗河六十里南至富庶縣界趙花谷
六十里北至髙州界荆家寨五十里東到武平縣
[062-7b]
一百五十里西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南到富庶縣
一百八十里北到髙州九十里東南到金源縣九
十里東北到武平縣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本路一
百五十里西北到松州二百五十里
按元惠和縣仍金舊屬今建昌北境
元史地理志武平
元一統志武平縣西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西北
至上都一千里東至川州界欄子嶺七十里西至
[062-8a]
恵和縣界盤道嶺八十里南至興中州界匣口五
十里北至䝉古行營界郭松寨二十里東到川州
一百五十里西到惠和縣一百五十里南到興中
州一百八十里北到臨潢府一千三百里東南到
義州三百里東北到懿州四百里西南到金源縣
一百五十里西北到髙州一百五十里
按元武平縣仍金舊屬今朝陽縣西北境
元史地理志和衆
[062-8b]
元一統志和衆縣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
都九百里西北至本路九十里東至利州界水峪
嶺三十里西至惠州界鵓鴿嶺一百里南至恵州
界燕王城嶺六十里北至大寧縣界車家嶺四十
里東到利州九十里西到興州三百五十里南到
恵州一百六十里北到本路九十里東南到龍山
縣一百四十里東北到富庶縣一百二十里西南
到惠州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062-9a]
按元和衆縣仍金舊
元史地理志龍山初属大定府至元四/年属利州後來屬
元一統志龍山縣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
都一千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本路二百四十里東
至利州界石匣口五十里西至恵州界大嶺一百
五里南至撫寧縣界冷口三百里北至利州界白
道子嶺四十里東到錦州四百里西到恵州二百
二十里南到撫寧縣三百五十里北到利州八十
[062-9b]
里東南到瑞州二百八十里東北到建州二百里
西南到遷安縣三百五十里西北到和衆縣一百
四十里
按元龍山縣仍金舊和衆龍山屬今建昌縣西
南境
元史地里志利州
元一統志利州西南至大都一千里西北至上都
一千里東至錦州界利園嶺二百三十里西至和
[062-10a]
衆縣界文山嶺六十里南至龍山縣界白道子嶺
四十里北至富庶縣界龎家莊三十五里東到錦
州三百五十里西到和衆縣九十里南到龍山縣
八十里北到富庶縣七十里東南到瑞州三百里
東北到建州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恵州二百二十
里西北到本路一百六十里
按金利州領阜俗龍山二縣元一統志謂至元
二年降州為利城縣併省二縣五月復為州四
[062-10b]
年二月復領二縣七月割龍山隸大定府阜俗
縣併入本州隸大寧路皆元史所未詳屬今建
昌縣南境
元史地理志惠州
元一統志惠州西南至大都六百六十里西北至
上都八百五十里東至利州界長嶺二百十里西
至興州界赤嶺六十里南至豐潤縣豐閏至明初/始改閏為潤
界崖兒口三百十里北至和衆縣界燕王城嶺一
[062-11a]
百十里東到利州二百六十里西到興州二百二
十里南到豐閏縣三百五十里北到和衆縣一百
六十里東南到龍山縣二百二十里東北到本路
二百二十里西南到遵化縣三百里西北到松州
四百五十里
按元恵州以遼澤州地改置遼澤州本路神山
縣而别領灤河縣金廢澤州及灤河縣承安時
别置灤陽縣而亦旋罷故金志但有神山縣元
[062-11b]
之惠州盖在遼澤州之境而非即其故城考元
一統志惠州有廢神山縣元罷為神山跕又有
廢灤陽縣元亦為站設巡檢司故知恵州為元
所改置今承徳府東南境平泉州南境皆元惠
州地又建昌縣東南月華山在縣治東南/一百八十里有元
大徳三年林泉寺地産碑詳見藝/文門稱大寧路惠
州東錦川鄉知今建昌縣之南境亦在惠州也
元史地理志髙州
[062-12a]
元一統志髙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二十里西
至上都七百里東至武平縣界夾頭部落八十里
西至松州界隂凉河七十里南至大定河界細河
九十里北至䝉古行營界扢扠河九十里東到武
平縣一百五十里西到松州一百五十里南到本
路二百二十里北到古慶州七百里東南到恵和
縣九十里東北到臨潢府七百里西南到本路二
百二十里西北到應昌府七百里
[062-12b]
按元一統志元甲戌嵗時為元太/祖九年升髙州為興
勝府丙子嵗仍改髙州隸大寧路元史未詳屬
今赤峯縣南境
元史地理志興中州元初因舊為興中府後/省至元七年又為州
元一統志興中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西北
至上都一千二百里西北至本路三百里東至義
州界喀喇山九十里西至金源縣界青山嶺八十
里南至瑞州界油霧嶺一百六十里北至武平縣
[062-13a]
界匣口一百三十里東到義州一百八十里西到
金源縣一百里南到瑞州三百里北到武平縣一
百八十里東南到錦州一百八十里東北到川州
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建州八十里西北到惠和縣
一百八十里
按元史順帝紀至正二年正月升懿州為路以
大寧路所轄興中州義州屬懿州路今朝陽縣
三座塔南六十里道旁有元至正四年重修石
[062-13b]
木橋碑詳見古/蹟門亦稱懿州路興中州元志失載
又元一統志謂金興中府領興中縣及洪寧縣
元因之至元二年縣皆省降府為興中州尋復
為興中府七年復降為州隸大寧路又有永徳
縣亦金興中府所屬元省入興中州皆元史所
未詳
元史地里志川州
元一統志川州西南至大都一千四百里西北至
[062-14a]
上都一千里西北至本路五百里東至懿州界嶺
東山七十里西至武平縣界欄子嶺八十里南至
興中州界獨山一百四十里北至䝉古行營界蝦
蟆山一百里東到懿州二百二十里西到武平縣
一百五十里南到興中州一百八十里北到臨潢
府一千五十里東南到義州一百八十里東北到
咸平府六百二十里西南到金源縣三百里西北
到髙州三百里
[062-14b]
按金川州治宜民縣元時無宜民縣而有川州
亦即治宜民故地今據元至正五年川州重修
東嶽廟碑詳見古蹟/及藝文門則元川州故城當即今朝
陽縣屬三座塔北一百六十八里之黒城子也
元史地理志建州
元一統志建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七十里西
北至上都一千七十里東至興中州界田家嶺四
十里西至富庶縣界兩家店五十五里南至瑞州
[062-15a]
界油霧嶺一百二十里北至金源縣界隆興寺五
十里東到興中州八十里西到富庶縣七十里南
到瑞州五百里北到金源縣九十里東南到錦州
二百六十里東北到武平縣二百五十里西南到
利州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二百二十里
按元一統志謂金置建平縣元初因之後省建
平入州元史未詳興中州川州建州俱屬今朝
陽縣境
[062-15b]
元史地里志上郡路上郡故城在/多倫諾爾㕔 今/領州四在今/境之
州/二
興州唐為奚地金初為興化軍隸北京後為/興州元中統二年屬上都路領二縣
興安至元二/年置
宜興至元二/年置
按元史文宗紀致和元年八月升宜興縣為州
又灤平縣境有元天厯中宜興州所建太平王
徳勝碑其文云天下既定奏升縣為州與元紀
[062-16a]
合元志失載又順帝紀至元五年四月革興州
興安縣志亦遺之元之興安即金之興化元興
州治興安縣而别領宜興縣興州治在今灤平
縣即俗所稱大興州宜興治在今灤平縣西北
之小城子以元時嘗升為州今土人尚稱其地
曰興州也
又按興州之里至元一統志未詳宜興故城本
在灤平縣境而豐寧縣西北之上黄旗汛在縣/治西
[062-16b]
北一百/三十里有元至正時石碣為宜興開平分界之
所承徳府治東南之五指山在府治東/南四十里有元大
輪禪師碑稱為興州宜興縣知今灤平縣及承
徳府之西境豐寜縣之南境皆宜興故地也元
之上都路開平府即今之桓州元上都城在/桓州之東今
豐寧縣西北境兼得開平府地
元史地理志松州本松林南境遼置松山州金為/松山縣隸北京大定府路元中
統三年升為松州仍存/縣至元二年省縣入州
[062-17a]
元一統志松州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
七百里東到髙州分水嶺八十里西到興州坌土
嶺一百四十里南到大寧路二百二十里北到應
昌府七百里東南到武平縣三百里東北到古泉
州金史作全州属北京路在臨潢府西南/二百三十里元時廢故稱為古泉州二百五
十里西南到興州三百五十里西北到上都七百
里松州之四至八到元一統/志未詳今從原文錄之
按松州為今赤峯縣西境地元史世祖紀中統
[062-17b]
三年二月以松州隸上都四年五月升開平府
為上都升上都路松山縣為松州考元中統元
年置開平府至四年始稱為上都又金時廢松
山州存松山縣元初仍其舊至中統四年始升
為松州是中統三年開平府尚未升為都松山
縣亦尚未升為州當云以松山縣隸開平府元
紀謂中統三年以松州隸上都元志謂中統三
年升為松州者皆誤
[062-18a]
元史地理志全寧路領縣一全寧
按志于全寧路下未詳建置沿革今考全寧路
為魯王分地今赤峯縣北烏丹城中有元魯國
大長公主碑是元時全寧路當在今赤峯縣北
所轄巴林二旗境内也元史特色辰舊作特禕/禪今改正
𫝊載特色辰子曰阿禪舊作按陳/今改正曰和浩舊作/火忽
今改/正阿禪初封河西王後追封濟寧王阿禪孫
曰特木爾舊作帖木/兒今改正曰曼濟岱舊作蠻子/台今改正俱封
[062-18b]
濟寜王特木爾子多阿克巴勒舊作琱阿不/剌今改正尚
大長公主加封魯王傳云太祖諭和浩曰哈拉
衮舊作哈老/温今改正迤東塗河潢河之間和爾齊諾舊/作
火兒赤納/今改正慶州之地與伊竒喇斯舊作亦乞列/思今改正
為隣汝則居之又諭阿禪之子蘇嚕克圖舊作/唆魯
大都今/改正曰以爾父子能輸忠於國哈瑪爾温都
爾舊作可木兒温/都兒今改正遂東絡馬河至於赤山塗河
迤南與國民為鄰汝則居之考慶州故城本在
[062-19a]
今赤峯縣北境巴林旗之西北其所謂塗河即/土
河亦名老河自喀喇沁右翼/旗東北流至敖漢奈曼旗境潢河自翁牛特左/翼旗北境東
流至喀爾喀右/翼旗境會老河之間即今赤峯縣屬翁牛特左
翼旗及建昌縣北境敖漢旗朝陽縣西北境奈
曼旗之北境也其所謂絡馬河絡馬與落馬同/金志松山縣及
三韓皆有/落馬河至於赤山塗河迤南與國民國民指/北京路
所/屬為鄰即今赤峯縣屬翁牛特右翼之北境也
知今赤峯縣北境及建昌朝陽二縣西北境在
[062-19b]
元時兼有魯王分地𫝊又云元貞元年濟寧王
曼濟岱尚嘉特舊作
加/真今改正公主請於帝以應
昌路東七百里駐冬之地剏建城邑大徳元年
名其地為全寧路是全寧路本在魯王分地之
中其故城當在今赤峯縣北巴林旗界今巴林
左右二旗應屬元全寜路地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