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昌國州圖志卷二
元 馮福京等 編
敘州
學校
學舊在州東一百步往宋熙寧八年令張懿文所建元
祐七年簿尉顧復又徙而東四十步淳熙十六年令王
徙於丞廳之南役未竟去官令錢棣其後始克有成嘉
[002-1b]
定甲申令趙大忠治増益然始創之規逼仄環學皆水
終不能有所展拓絜齋袁燮記闡斯道之奥發是心之/良而輔成國家之風教
者其惟學乎夫學之於人猶食之有榖粟猶衣之有桑/麻也豈可一日闕哉四明之有昌國海中一島也厥地
狹矣而士生其間俊敏逸羣修潔自將者時時有之其/質美矣加以切磨培植之功孰能而禦之前乎此非無
賢令尹也而教養一事多闕而不備豈不知當務之為/急哉或者其興若廢與兵刑財用不同非有朝家之威
命大吏之督責姑徐徐焉未見其獲戾故雖有所興為/不過一二焉而止亦其勢然也若夫𤼵於誠心無所畏
尊而自為之其度越他人顧不逺哉今承議郎趙侯清/獻公之裔孫也典刑猶在喟然興嘆曰事豈有不可為
者哉力或不足痛節冗費可也檢柅吏奸毋俾侵蝕可/也義所當為勇於必為可也士有強力資以為助可也
[002-2a]
如是而後其用足焉左之右之莫不如志而建學之規/模具其中矣或因其故而葺治之或創其新而増益之
曰殿曰堂屹然中居曰齋曰序翼然旁列門庭由是壯/焉像設由是崇焉祭器祭服由是作焉廪廥以儲之垣
墉以衞之承學之士皆得優游涵泳其中而又課焉試/焉以警厲之鳶飛魚躍咸受其賜無有終極可不謂盡
於其職乎且南安一小郡耳而東坡蘇公記學之成稱/其甲於江西禮殿講堂視大邦君之居典領得人能使
其居官大理固然也今侯之所為其亦若是也夫雖然/侯之設心非獨兹事也嚴祈報之典則冢土是崇䘏窮
乏之民則委積是豐户籍之覈所以窒欺偽也海步之/就與夫嶺路之夷又所以便往來也凡有益於民者是
究是圖如恐不及矧為禮義教化之官其汲汲也宜如/之何侯名大忠三衢人擢進士科居官所至可紀無忝
厥祖矣余是/以深美之歸附後陞縣為州學亦隨之至元十七年
[002-2b]
各道設提學司實五品官遂僭擬教授董學事至元二
十九年省府例以下州不設教授止存正錄
學官二員
學正 學録
儒户五十八户至元二十九年抄定之數其時强有/力之司存頗多間有逃而之彼者今
雖欲歸儒非申/請于上不可
聖㫖長生天氣力裏大福廕䕶肋裏皇帝聖㫖據尚書
省奏江淮等處秀才乞免雜泛差役事准奏今後在籍
[002-3a]
秀才做買賣納商税種田納地税其餘一切雜泛差役
並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加存恤仍禁約使臣人等毋得
於廟學安下非理搔擾准此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缺/日
上天眷命皇帝聖㫖諭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
道垂憲萬世有國家者所當崇奉曲阜林廟上都大都
諸路府州縣邑應設廟學書院照依世祖皇帝聖㫖禁
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於内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
褻瀆飲宴工役造作收貯官物其贍學地土産業及貢
[002-3b]
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所出錢糧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
祀及師生廪膳貧寒老病之士為衆所尊敬者月支米
糧優恤養贍廟宇損壊隨即修完作養後進嚴加訓誨
講習道藝務要成材若徳行文學超出時輩者有司保
舉肅政㢘訪司體覆相同以備選用本路總管府提舉
儒學肅政㢘訪司宣明教化勉勵學校凡廟學公事諸
人毋得沮擾據合行儒人事理照依已降聖㫖施行彼
或恃此非理妄行國有常憲寧不為懼宜令准此至元
[002-4a]
三十一年七月缺/日大成殿三間自遷學後殿宇頹圮
往宋淳祐丁未令沈壡重建郡人尚書王應麟記淳祐/紀元
之六年聖上首善崇化以風四方綠字穗書敷賁廱頖/庠聲序音丕冒出日昌國大夫沈壡始至謁校宮時禮
殿之建適六十禩矣朽蠧弗葺諸生進而言曰學肇基/于縣治之東淳熙間王令阮遷于芙蓉洲西挹秀涵清
氣勢閎偉俊人魁士含章挺生道原文脉實繫兹殿盍/鼎新之對𫾻雲漢作人之休徳君曰承流宣化職也敢
不祇若嗇用鳩工士歡趍之參預應公嘉其意諗帥守/顔公佐以郡少府錢經始于明年暮春越季夏殿成般
爾獻巧枚枚奕奕貌象惟肖如臨沂泗侑坐綴食端章/儼䓇陟降庭止式禮莫愆冠進衣逢瞻儀興敬觀摩麗
習文風藹如明年君入監左帑相與祠于學既十年諸/生思之請著石章應麟鄞末學也辭弗獲嘗讀臨之象
[002-4b]
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夫澤上有地猶君子之近民也近/民則教彌數故周官族閭讀灋視州黨尤宻今之學郡
修而邑弛為吏者政急而化緩期㑹訟獄日緦緦畏百/適慮不越几桉而夫子宮墻漫不省健者舞知怠者視
蔭弁髦武城蒲宻之言而諉曰難治教化不明醇澆樸/散治不愈難與然非獨今日也漢東京儒雅最盛令長
垂意學校者惟宋圴楊仁著于傳何其寂寥哉沈君能/急所緩喟然興於學可謂知本矣昔夫子慨道不行託
興於桴海是邦近天子之光家詩書人孝悌吾道其行/矣乎縣大夫雖不得宿其業以俟道化之成後之君子
勿替引之率時髦士規聖矩賢毋以小成自畫學必正/大志必髙明言必仁義行必篤敬進而經綸天下之大
經退而居賢徳善俗俾耆老搢紳顧瞻楹桷肅然改容/曰此賢令教思之澤也將見立于朝者為皋稷入其里
者比鄒魯尚當墨筆以/頌化民成俗之功云歸附後元貞乙未州判官馮福
[002-5a]
京始至首勉學之士協力修理由内及外為之一新時
學正馮庚苟世英也州判記天下定于一一者何道是/已是故三代之得天下以
仁得此道也恭惟皇帝嗣登大寳嘉與天下洗濯維新/他未遑及首發明詔惠顧學校使秀於民而為士者有
鳶飛魚躣之樂無風震雨凌之恐所以尊崇斯道者恩/至渥也下土一介臣福京授闕銓曹來佐昌國凜凜乎
懼學舍之將就頹圮以不稱聖朝新美之造日與諸生/是究是圖永肩一心遂集羣力殿堂齋廡修理既完訓
蒙有育徳之堂櫺星敞闔闢之户惟是始創之規地勢/逼仄環學皆水雖欲充拓無下手處矣諸生來言曰吾
黨於此既幸而獲全性命于國家混一之餘聖恩隆厚/又幸而弦誦之安其業游息之有其所其可自同於蚩
蚩之氓而不知帝力之有哉廼者護持廟學之詔㫖未/克冩諸琬琰以寓諸生觀省迪厲之忱兹不為大闕典
[002-5b]
乎於是鳩工礲石刋諸禮殿之前晨薰夕燈丕照對越/雖邈在海洲不啻天威之咫尺也因謂諸生曰學既修
矣諸生亦知所以自修者乎修道之教所以率性保命/也修辭立誠所以居業進徳也修其天爵所以置人爵
於無足言也茍惟夏屋渠渠之是修而不能修其身於/暗室屋漏之頃其如修學何古人自入大學已習為治
國平天下之道故胷中所存皆尊主庇民之事業用之/則其道行不用則其學𫝊決不虚生虚老於一世諸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無亦以任重道/逺之事施諸身以一日必葺之規施諸學則芃芃棫樸
薪之槱之庶不負聖天子向用斯道之意先聖先師/墻如見洋洋乎是所望於諸子也乃摭儒籍之與有力
於修學者刋其姓名于下方以為來者/之勸云元貞丙申中秋日潼川馮福京
講堂往宋嘉泰三年令葛洪建扁曰申義叅政樓公鑰
[002-6a]
書申義堂三大字并為之記東陽葛容父洪為昌國令/於縣庠之講堂名曰申義
求書其扁余喜葛君知政之樂為又樂堂名之佳既為/之大書矣而復為之記余分教永嘉時作序齒文以示
諸生其畧曰孔子稱甚矣魯道之衰也洙泗之間齗齗/為相遜孟子曰謹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
負戴於道路矣夫洙泗之間行者相遜何以為魯道之/衰謹庠序之教何與於道路之負戴者及究其説漢地
理志云魯瀕洙泗之水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長老不自安與幼者相遜也徐廣又曰蓋幼
者患苦長者長者忿媿自守故齗齗争辭所以為衰也/想其盛時老者晏然如父兄之役子弟無復相遜子所
謂老者安之殆為此也孟子亦謂孝悌既申則頒白負/戴少者自當代之噫後世教養士子以科舉得人之多
寡為庠校之盛衰者與古意豈不逺甚昌國甬東也民/以漁塩為業近世儒風日興而猶未盛葛君崇教化以
[002-6b]
善其俗一聞余言則曰此名堂之本意也始余從弟鏞/尉東陽而歸余啟得人之問以容父為稱首兹為鄉邑
治聲固已卓然又將興學化民以㡬古人之意誠非文/法吏所能為者齊變至魯魯變至道顧不在兹乎鑰既
為之記而命/鏞弟題其上越明年慈湖先生楊簡復記於其後嘉泰/四年
春昌國葛令君訪簡於慈溪石魚對語從容及邑學忽/作而言曰名學之堂以申義願簡申之簡欣然奉命令
曰此人心所自有惟申而明之爾簡於是益喜令言至/當厥明叙而書之孔子曰人者天地之心又曰心之精
神是謂聖孟子亦每每道性善又曰仁人心也大哉斯/言蓋萬世人心所自有之靈人孰不愛敬其親有不愛
敬其親者非人也人孰不知徐行後長有不後於長者/非人也此心之所自有也不學而能也不慮而知也心
之精神是謂聖果如吾聖人之言也其有不然者非其/心之罪也惟民生厚因物有遷感於物而昏也心之精
[002-7a]
神無方無體至静而虚明有變化而無營禹曰安汝止/明其本静止也舜曰道心明此即道也夫孝天之經地
之義人之行事親事長乃天地之/心列聖之道可不自知自敬乎
齋舊有四造道進徳存心成性至元壬午本學申請于
提舉司添置兩齋曰明善曰立禮其實㭊四齋之屋為
之
小學學東廡之南舊名親仁齋歲久不治至元貞乙未
州判官馮福京重行修蓋扁曰育徳堂専以為訓蒙之
所請鄉之耆宿郭薦應季挺任教𨗳焉且為之記天生/烝民
[002-7b]
有物有則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則孩提之童其徳固已/渾然及其長也是宜天下無不善之民矣然而世有汙
隆之異人有君子小人之分豈天之降才爾殊也無乃/教道之不興而習俗之汚染也康節邵子曰上品之人
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斯言豈欺我哉自非生/知安行之上智其有不待品節裁成之教而能徳勝其
氣哉是故古之君子欲明明徳於天下者上自王宮國/都下至比閭族黨修道之教靡敢一日而廢然而教之
必有其序未始躐等而施故童蒙之養聖人慎焉自胄/子之教昉興於帝朝而家有塾黨有庠小學之教遂盛
於閭里今散見於傳記間者能食教右能言教唯以至/視聼坐立洒掃應對莫不有教迨十歲而出就外𫝊則
其朝夕之所薫陶氣習之所變化已克念其希聖希賢/之質又五年而始入大學教以格物致知修已治人之
事知𩔖通逹有如時雨化之者則其徳業之成就詎可/量哉此隆古盛時道行俗美臣焉而忠子焉而孝人皆
[002-8a]
有士君子之行者蓋自幼至壯日日時時生生不息之/歲月無適而不用其涵養漸摩之教也州庠舊有小學
頹圮弗治草蔓湮塞余始至而懼焉諗于衆曰聖人之/教有始有卒小子之學焉可廢也遂掃地而一新之
厥既訖工乃取蒙養之義書育徳堂三字扁焉専以為/發蒙之所而記夫教之不可逭者如此庶不負菁莪樂
育之/造云
臺門舊有五間圮毁已久至元甲申重建攝教應季挺
實董其事改扁州學二字
櫺星門舊植六柱啟六扉歸附後門遂不存元貞元年
州判馮福京重建存禮制也
[002-8b]
祭器舊所存者歲久刓弊簡陋弗完往宋進士趙若諘
攷訂禮經參以紫陽朱子釋奠圖更造視他學稍整今
多損闕未有能新之者
籩六十 豆九十 簠三十三
簋三十二 篚五 爵三十八
尊五 杓七 坫二十六
奠盆十五 罍三 洗二
羃巾七 几十二 黄絹帳額子
[002-9a]
燭臺二十 木楪百二十
禮服
禮冠十 禮服十 中單十
珮十
錢糧
舊管
水田五百九十三畆四十五步二分
園地山地柴山一千一百三十二畆三角四十七步
[002-9b]
砂岸三所
屋二座
坊基四所
舊收
米二百二十一石一斗六升六合
穀四石
錢九百一十二貫六百八十七文十八界
續添
[002-10a]
田地園山舊志無畆步係郎孝祥没官業
見徵數内巖耗十定舊無之始/於元貞二年馮州判經理
米折省斛一百五十九石七斗六升三合七勺五抄
穀二十七石四斗二升二合
小麥折省斛三十九石八斗五升八合六勺五抄
豆折省斛一十六石八斗二升五合
長短□岩租中統鈔一十錠
貢士莊
[002-10b]
舊於往宋咸淳年間令姚濂任内以邑民張氏争訴立
嗣縣以其家産業五分之一申于府于臺于部照應𨽻
學置莊專為貢選士人計偕之費歸附後至元十七年
升州存縣以本莊田糧歸學後縣革而學亦廢有司收
係入官逮至元甲午欽奉聖㫖節該贍學地土産業及
貢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欽奉如此雖屢告於有司迄今
未歸諸學
舊管
[002-11a]
田七十六畆三角一十步
地八十二畆三角四十五步
山二百丹二畆三角一十七步
内除亭户佔種及撥付文昌宮
實管數見後係官項下
舊收
米一十二石七斗
穀八十八石一斗
[002-11b]
小麥三十石一斗五升
烏豆一十二石六升
租錢四十六貫十八界
除見徵數見官租項下餘無所稽
舊規式
鹿鳴宴主賓每位支三十貫文
緑羅每疋折送八十貫文
鄉舉一百二十貫漕胄宗室舉八十貫宗室取應舉四
[002-12a]
十貫鄉舉過省二百貫漕胄宗室過省一百五十貫宗
室取應過省一百貫鄉舉廷對三百貫漕胄宗室廷對
二百貫宗室取應廷對一百貫鄉補四十貫漕胄宗室
補三十貫升上庠釋褐照過省例一百五十貫升宗庠
釋褐照過省例一百貫以上舊志所載今存之者欽覩
詔書有議行貢舉之法以待來者有考焉
翁洲書院
書院在州治之北往宋帥機應公傃讀書之所登進士
[002-12b]
第姪應公㒡接踵魁多士官至參政於淳祐年間理宗
書賜翁洲二字因以為名宗族婣黨之子弟肄業於中
聖朝混一各道建立提學司首以應翔孫任山長而江
浙行省例以為闕本院素無田産翔孫於元貞乙未帥
其子姪撥已分産𨽻書院公其出納以為教養之資州
判官馮福京記翁洲書院往宋叅政應公葺芷先生讀/書之所也先生由此奮身以詞賦魁天
下士立取要官薦登政府急流勇退歸榮故鄉翁洲為/昌國别名理宗書以寵光其居第先生遂以扁書院延
師其間率其子弟及族之人與夫鄉之俊秀皆造焉講/肄程式一遵晦庵朱文公白鹿洞規衿佩兟兟禮樂秩
[002-13a]
秩實為一方精舎之望先生遺世越三十年大元混一/行省例取以充山長之選厥有既受檄謂無以為養皆
望洋而不至則以其族之儒而耆者董行教事且望舎/菜而已歳在乙未曰天定者以省親辭去白之州州俾
學正攝聞諸府遂次第以達行省之聼繼準命下詰問/資糧之有無存設之當否州謂院既無於寸産士又𨽻
於州庠教養咸闕不可徒冒其名具以實告行省㡬去/其闕先生之猶子全軒翔孫義形於色曰不可使家世
詩書之業自我而墜乃輟已分田𨽻書院公其出納以/贍師生告諸提舉司轉聞省議韙之遂得不廢首選嚴
陵何君之來任山長事實大徳改元之蜡月也乃
/龜朋之吉載刋鹿洞之規爰采新田重恢舊觀於是何
君來言曰書院㡬廢而復興子實與聞其事願為之記/以示後人鳴呼士無志古道之行久矣三代盛時五家
為比家有塾焉五百家為黨黨有庠焉為庠者三十而/後合於鄉鄉即遂也遂有序焉由遂而達於為方百里
[002-13b]
之國若庠若序何可勝計則是無尺地而不興學無一/民而不受教雖兎置﨣赳之夫皆麟趾振振之士三歳
大比王拜賢書實井田中徳行道藝人也其孝友睦婣/任恤之風至今猶可想見豈若後世之郡邑或百里或
千里而後有一學又必俟有司之建立縣官之經費哉/往宋初造如四書院亦鄉自為之非出於在上者之驅
廹其意甚古自是邈乎無聞今書院再創於翁洲不惟/繼志述事以有得於窮神知化之妙且將推一家禮義
之澤以漸沐其鄉里又使黨庠遂序之遺風見諸當世/可謂一舉而三得甚盛甚偉非志於古道而篤於力行
者能之乎因發余之緒言告夫二三子者以為切磨之/益叅政公書院之創為宗晦庵之學像而祠之所以使
來游來歌者之目擊而道存也二三子知之乎晦庵於/經講説殆徧平生精力萃在論孟庸學之四書蓋謂學
者必學於此而後能得夫窮理正心之方以為修已治/人之本故為之章句為之輯畧又設為或問惟恐辨之
[002-14a]
不明𤼵之不盡所以嘉惠後學之盛心勤且忠矣今其/書具存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齊民之子莫不家𫝊而人
誦固宜君子得聞大道之要小人得蒙至治之澤若大/學序文之言矣數十年來庠序日廣而道學愈不明士
籍日増而心術愈不正其故何哉無乃學者誤於眼耳/之見聞不能真體實認而知行之未至耳大抵晦庵之
書論辨反覆訓釋詳明析事理之精微無毫釐之滲陳/漏故讀之者一開卷間口未絶吟而其理已粲然畢
於前不待思索皆自以為有得迨夫卷方釋手一囘顧/頃則向者粲然畢陳之理已若空中之華㒺然復無所
見然則暫曉了於手披口誦之間不浹洽於躬行心得/之妙信奚益哉此道學所以不明心術所以不正遂使
儒先之傳註㡬為聖經之贅疣蓋不善讀書者之罪也/謝顯道嘗以記問自矜明道程純公以玩物喪志語之
是知誦言而忘味者則言乃道之障礙伊川程正公以/易𫝊授尹彦明曰只説得七分學者須自體究是知由
[002-14b]
辭而得意者則辭乃道之筌蹄此伊洛諸老之成就後/學悉皆引而不𤼵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
趣之蓋欲其深造自得實有以見夫道體之大全非徒/從事言辭而已也昔王文公註易或曰加詳焉使學者
易知何為而不可曰不可也易知則學者將不思不思/則其知也非自得之知㫖哉斯言此其為後學慮者夫
豈訓詁諸儒之所及哉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二三子其思之乎猶待警𤼵鞭䇿乎所學所得果何物/哉道是已六經皆載道之文然道非心外物顧思與不
思耳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若有神物以通之超然而覺/頓然而悟洞洞屬屬之輝光全心皆道膠膠擾擾之酬
酢大道即心出處語嘿之間造次顛沛之頃以至起居/飲食之徴將無須臾而非道心之形著矣思至於是復
何思哉達則道行於世非已之逹窮則道藏諸身非已/之窮行藏係道已奚與焉矧今聖明御極詔天下郡國
[002-15a]
養士且議行貢舉制猗歟盛哉二三子何患乎道之不/行也余他日於山澤樵漁之間聞有自海濱而應聘者
必將以為翁洲之士也二三子其試思之則無負全軒/作新書院之意亦何君逺來開堂之所樂云堂舎若干
椽田土若干畆此有司事故/不書大徳戊戌正月望日記
學官一員
山長
屋宇
門樓五間
燕居一間
[002-15b]
齋二曰詩/曰禮
講堂三間扁曰徳/善堂
祠堂二間本晦庵朱文公/儒先二應公
田土
水田四十畆
塗田一百五十畆
歳收
水田租穀六十二石九斗
[002-16a]
塗田租穀每歳與佃户兩平抽分豐歉不等
岱山書院
書院在岱山因以為名往宋咸淳癸酉里人魏榘等請
於郡以岱山廢酒坊空官地建立未就緒而歸附焉恒
産皆無近於至元三十年本處鹽塲官徐應舉朱許芳
買民屋三間遷于市以存其名江浙行省未知其詳例
以為闕
學官一員
[002-16b]
山長
屋宇
屋三間一廈
田無
醫學
學在州前真武宮之南至元二十九年醫提領許若壁
陳錫夀李繼之買民屋以建前以祠三皇聖像後以為
醫生講肄之所至元甲午胡逢辰以儒者流精於倉扁
[002-17a]
之術来為學正醫生賴其啟迪
義莊
舊有田一百二十一畆地一十八畆歳收米九十一石
麥五石專以濟鰥寡孤獨之民今歸有司
社倉
舊有田六十七畆淳祐十二年縣令費詡建屋二十楹
於龍峯山門之左且率鄉人士祖朱文公遺意醵金於
浙右米艘之至頓糴以蓄其中遇青黄不接艱食之時
[002-17b]
則平價以糶歳以為常亦賑饑之美意也歸附後倉燬
于火遂廢云
囚糧
往宋嘉定己夘縣令於縣治之西取在官之田歳可入
粟十斛又取富都中莊洋官田一十七畆歳可入粟二
十三斛吏為掌之以濟在囚無親族之供贍者亦良法
也今歸之有司
鄉村
[002-18a]
富都鄉占東西北總九都
里二
徳行里 鼓吹里
村二
甬東村在東 茹侯村在南
八十三
曉峯 門鹿 螺頭 小□
中莊 小□河 盤嶼 大茅
[002-18b]
小茅 東江 楊 謝浦
翁浦 洞 嚴家
澤浦
鄭 劉嶺東 寺
姚家
祝家 大□
小□
馬
蘆花 苔浦 孟家 沈家門
田公 大剪 下塘頭 王大簄
丘家□ 南 東村 施家
小蘆 釣嶼 沈家 松子
[002-19a]
麻嶼 洩 螺門 小枝
郎家 東湖 北墠 虞家
大□河 小砂 小剪東茅洋
蠶良 大舟 大蘆 干□
三松江 五百 小舟 中莊
溪口 李家 紙甓 侯家
東山 浦東 南墠 溪彈
蘇仲 西山頭 宜坑 水泉
[002-19b]
白泉 東湖 西湖 虞家
柯梅 缺/ 郎家
大□
茅嶺 長嶼 軍亭 大青
安期鄉占東南總三都
里一
三山里
村三
桃花村在東南 馬秦村在東 扶桑村在南
[002-20a]
四十七
梅岑 外黨 桑木灣 裏黨
長股 短股 木丘 黄砂
大馬秦 沙角 螺 小馬秦
蠣 富溪 冊子 陳家
石述 枝 南田 吳農
北田 北砂 桃花 登部
千步砂 黄 石濱 崑十
[002-20b]
東弄 嘉芹 下砂 大田
蝦䗁 黄砂 外
杜莊 車敖 郎家東西
硃 中心 浡塗
厲 東茒峴 竹頭 吳家跳
金塘鄉占西南總四都
里一
湖上里
[002-21a]
村二
大村在西 烈港村在南
四十三
五百 鑿﨑 上周 上林
黄將 三家村 裏
大
塔頭 夏家 上干 泗洲
東堠 西堠 小里 蛤蜊
烈港 岑江 宣家 漲史
[002-21b]
扶桑 盤 大沙 小沙外
青 長白 馬墓 宜山
孤史 冊子岑江/背秀山 秀枝
雙鴉 章門 石屋 厲
長塗 䟦 深水 灌門
許家 稠江 冊子海/西
蓬萊鄉占東北總五都今併/為三
里一
[002-22a]
岱岸里
村三
岱山村在東北 朐山村在西北
北界村在北
六十九
髙亭 南亭 西 莆洋
白峯 青横 谷 松嶼頭
鄭家 千步砂 戽斗 秦頭
[002-22b]
岱支 裏 砂塘下 東
岳子 峮頭 戚家砂 下茒
石述 佘浦 朐東 地砂
桑子 岩子 楊公衕 後
化坑 楊公額 三姑 洋山
馬跡 黄家 䲔門 嘉湖
關 □巉 菱湖 礁
北砂 大小田 大
頭
[002-23a]
外石 泗頭 苔汫 長表頭
裏行 叫兒 墓 上黄砂
雞鳴 深水 大小馬公
□ 福立 下黄砂 神前
西莊 干斜 吟 大盤
石衕 東枯 缺/華 大小壁下
大𤼵 澤下 王家
[002-23b]
昌國州圖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