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2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 (WYG)


[076-1a]
欽定四庫全書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七十六
          廣平府知府李清馥撰
  郡西林氏家世學派
 郡西林氏家學舊矣何司徒為林坦齋先生傳曰有
 泉先輩之盛士專一經者弟子聚而師之楷其模範
 而守其訓詁終身無所改徙以故師名其家士名其
 學文獻之盛所由來也盖自成化以後蔡虚齋修明
[076-1b]
 易學士得聆其緒論轉相授受其傳浸廣林先生受
 易於郭公文博其一也又曰先生所説書已焚草今
 不傳矣乃質行不愧怍於俯仰廣文與志唯君繼述
 有道之盛皆先生開之夫立徳君子烏在尚言耶兹
 録其家學著于篇再素菴先生稱省菴為伯祖未知
 族派之詳姑附待考
   文學林坦齋先生文明
林文明别字坦齋少受易於郭文博而文博受易於蔡
[076-2a]
文莊公虚齋文明襃衣博帶與諸弟子雍容講説陳
紫峯先生與之相重統會聖真窮討理窟旁及詩文
靡不闡究弱冠為諸生教人反復諄切句析條分悉
盡其誠而規矩嚴密無所假借閲史籍見忠臣孝子
貞夫義婦遺事輒掩卷垂涕得一善言隨筆劄記為
人講論不暢不休以此得宗仰諸生間幹質魁梧與
之處油油若無皁白至是非義利嶄然辨毫髪事父
母切至孝敬不違伏臘祭祀洒掃焚香終老忘倦邑
[076-2b]
中饑疫流行家無宿食量力推賑於親友往來恤問
亡少却避鄉有不平得一言而退其篤行如此所講
四書易經故有草説皆手自訂定及見紫峰淺説通
典曰足以傳矣吾不能有加也臨沒取而焚之草説
遂廢子敦忠孫學曽
   教授林錦山先生敦忠
林敦忠字恕甫晉江人生稟至性母陳氏蚤歿權厝叢
間每朔旦輙省視哀哭如成人長為諸生步趨舉止折
[076-3a]
矩準繩同業生望見輙目為有道先生敦忠生平論學
一以躬行為主督學奉新蔡公國珍嘗集諸生講學于
清源山中諸生羣有問難敦忠拱手徐前曰今之學者
基無尋尺而臨深為髙自謂聖賢作用不知中行難得
若狂若狷須求一箇入頭狂者天資洒落地位儘髙若
狷者痛自刮磨掃却枝葉從本源著力亦自覺有洒落
處此狷之可㡬於狂也所謂踏實地人也蔡稱善者久
之其論學如此應嵗貢授南陵司訓已遷諭海澄教授
[076-3b]
興化所至皆立模楷諸生翕然敬信接人恂恂一團和
氣而於義利之闗斬如海澄為生祠南陵莆陽伐石紀
徳歿後三庠並祀名宦泉祀鄉賢子學曽别見學閔并
孫維暹俱見科目志黄文簡銘其墓曰徳行恂恂召伯
春居今行古任定祖史氏傳之標儒林寥寥千古公為
舊郡志/ 墓志/
  司徒林省菴先生學曽學派
 林素菴曰吾郡自蔡文莊而後行脩學富必推黄恭
[076-4a]
 肅光/昇風清塵絶必推李文節九/我至若居官居鄉如寒
 潭秋月心嚴為師老而不倦則吾伯祖省菴先生一
 人而已馥按明自隆萬以後異説蠭起公之學雖兼
 尚餘姚然其教授生徒獨稟朱子小學教人成法步
 趨不失年耄不衰其維持風氣造就髦士之功偉矣
 於時㑹龎雜之日能獨守典型於不墜亦一時砥柱
 中流也
   司徒林省菴先生學曾
[076-4b]
林學曽字志唯號省菴晉江人萬厯二十年進士授南
康司李擢為吏部郎周歴四司疏陳東南水患乞遇災
思儆亟簡賢才共濟時艱尋引疾歸甲寅起為太常少
卿天啟中累官户部尚書致仕歸問業者屨滿閩省直
指使者張巡撫熊特疏于朝略云林某孔孟真詮周朱
正派不愧理學名儒年踰八十猶朝夕講誦不輟學者
羣然宗之比之蔡文莊而其厚徳雅量殆𩔖先代文潞
公韓魏公之為人宜特加優禮恩錫部覆奉㫖命有司
[076-5a]
遵照存問閩自司馬林文安瀚至學曽百二十年僅
再見焉崇禎甲戌年卒年八十八學曽孝友天植學
業庭授盖方髫齡已卜為有道氣象生平自誓一字
不輕出一錢不輕入歴官所任皆以趙清獻一像自
隨苞苴請託望風逺却聞神宗時每呼曰林秀才其
以清白受知如此居恒與李文節相嚮慕文節被攻
時人勸避之學曽恬然如故嘗語人曰吾鄉不可一
日無文節使少年後進有所敬憚宦三十餘載未嘗
[076-5b]
一刺投有司雖至親不少假借室僅蔽風雨門可羅
雀兒童走卒咸知有林夫子年逾七十猶燃夜讀書
或達旦不𥧌終日危坐未嘗跛倚逢人循循善誘開
陳懇至曠若發䝉焉所著有史評警語潔身亭説皆
論學正派又有孝經詮解批㸃小學編諸書新郡志/通志
林氏筍堤集跋語/
  銓部林素菴先生孕昌學派
 按素菴先生為吾郡明季舊獻視鏡山何公為前輩
[076-6a]
 與石齋黄公八公蔣公為同年友榕檀問答公為之
 序皆同時互相觀摩講切其學本之伯氏省菴司徒
 考省菴與公皆談姚江之學然省菴自授徒至耄年
 奉朱子小學書為髙曽矩矱絶無肖似王學者素菴
 則平生景慕文清文成文莊三先生纂輯三公遺書
 不但誦説其文而已是時閩中典型師友猶有可稽
 如莆有金石社漳有榕檀吾泉鏡山何公倡學於恥
 躬社省菴林公講説於不二精舍布衣季&KR0802黄公栖
[076-6b]
 隠於昇文社而素菴則讀書於筍江在兹社嘗自撰
 在兹社序曰筍江在兹山房余小子所草搆耕隠鳩
 子弟讀書其中者也每慨末俗虚名焦心正學不講
 有言及身心性命之故者輒指之為迂詆之為偽而
 後生新進粗知章句便膾炙李秃翁之書言以翻案
 為竒行以跅&KR1375為髙釀成輕薄漸為世道之憂思一
 起而維之顧余非其人也觀素菴自叙結社之志可
 見彼時俗波靡公盖維持于不墜者爾又公嘗集子
[076-7a]
 弟月三會講説經義旁及史學其門人張拱宸何承
 都等緝成名曰經史耨義又著周易解義筍堤集諸
 書著作甚夥今考其門徒姓氏著于編
   銓部林素菴先生孕昌
林孕昌字為磐號素菴晉江人祖雲龍隆慶丁卯舉人
官至運同晚好讀易手評二程及易傳時與布衣黄季
&KR0802論學必依程朱虚齋正派年九十終為諸生時即志
濂洛闗閩之學天啟二年進士歴官吏部文選司郎中
[076-7b]
其秉銓衡澄叙官方疏䘏直節薦揚理學諸名臣後以
避璫黨忤權貴借他事下詔獄百日歸家立朝僅兩嵗
已而三徵不出里居講學從㳺者屨滿所著有易史象
解廣占續小學春秋易義泉山小志經史耨義旦氣箴
語錄在兹會語筍堤集未梓者有論語耨義尚書三禮
三百篇藁前後戊巳自鏡録雁山集等書童氏子煒撰/春秋易義序
 新郡志/
  林素菴先生問問錄節鈔
[076-8a]
   問問錄小引
 學之需問久矣言博學者繼以審問舜大智也而曰
 好問今人迺有學而無問矣夫子以好學下問稱孔
 文子風世也非為文子也學不講是吾憂問弗知又
 烏能措乎中州張得一先生來按吾閩慨然以倡學
 明道為己任巡方事竣則偕參知曽二雲先生進筍
 江社諸友於羅一峰先生書院而提誨之已復出上
 問録三十則見示若謂滿目皆上也何處是下愚拜
[076-8b]
 受讀之不覺起舞曰有是哉學問兩字復明於今日
 也夫皇華之詩諏謀度詢皆問也乃察吏安民而外
 更為崇儒横經之舉則斯問也不獨振風紀且勵風
 化矣愚不敏承問宜有所答而慚未能因抒管見而
 再申問焉遂名之曰問問錄尚冀有道君子之再有
 以教予也
問未發之中解説猶易尋認甚難不認得如何執得此
探本窮源之論也愚謂未發非属𤣥虚人身實實有箇
[076-9a]
中體如花之有根如水之有源雖發矣而有未發者存
焉雖不發矣而有能發者存焉所謂天命之性無極而
太極天地之大本是也人身實實有箇太極却被私欲
蔽錮憧憧勞擾未發之中從何識認惟日夜所息至平
旦之候一夢甫終衆縁未乗天地清寧之氣來與我接
此時良知好惡烱烱不昧已隠具發而中節體段矣在
天為平旦在人為未發此孟夫子旦氣二字程子謂其
大有功於後學也李延平教人静中觀未發氣象夫静
[076-9b]
則孰有静於平旦者從此尋認從此下手用戒慎恐懼
工夫使一日之間無非旦氣之流行推之應事接物隨
處提醒隨處迫現則不獨静可觀未發動亦可觀未發
矣不知可備葑採否
問致知格物格字即有恥且格之格當化字看此論極
是夫格致之説紛紛莫定久矣愚謂當先繹大學本文
明明徳於天下至先致其知工夫已盡乃不曰先格其
物而曰在格物實無所用工夫矣盖知即明體如日月
[076-10a]
當空明鏡在懸著不得一物無論惡物著不得即善物
亦著不得也格字即格君心之格人終日為物所障故
知體不現物格而知自致猶塵去而鏡自空也看來格
去與格化與陽明格不正以歸於正意似相合不審有
當否
問子何以孝臣何以忠俱莫為莫致之光景便是天命
之性此解最為妙悟人但知子臣弟友為庸言庸行故
日用習而不察不知其所以然處皆天也静思默想何
[076-10b]
等竒妙即如人終日目視耳聴手持足行習為固然亦
安知為天所命迨觀盲聾者之無以與於視聴痿痺者
之無以與於持行然後知天之錫我者竒而厚我者至
也子思子將天命説入庸徳使人不苦𤣥虚復將庸徳
歸到天載使人不厭平易
問吾輩下工夫一味枯静終無著落愚見亦是如此程
子曰不哭底孩兒誰抱不得虚齋先生云若是真學問
文章須見於威儀之際與夫日用之常若是真道徳性
[076-11a]
命須見於治家之法與夫當官之政不則閉門静坐亦
虚耳然先輩每教人静坐想為脚跟未定者先下一砭
此法亦可細參否
問忠恕是仁字脈絡歸仁見一貫光景何以知之曰即
以克己兩字知之也夫忠為中心恕以如心此己不克
則一團窒礙到處荆棘己心不能如人心人心不能如
己心仁從何歸一從何貫乎愚嘗謂一字堯舜以來相
傳之意而貫字為聖門獨標之宗一以貫三字内實實
[076-11b]
有克己工夫故告淵以克己而授參賜以一貫其道一
也然否
問愛之一途未足盡仁仁性體也發而為愛則情也仁
體不可見惟惻隠為仁之端故以愛字歸之要亦有不
拘拘於愛者舜舉十六族而誅四㓙何其愛十六族而
不愛四㓙耶總以行吾仁而已此説可相證否
問夫子處處言仁却不曽露出仁字抑夫子與諸賢言
仁者屢矣乃以為罕言仁何也夫子所言非求仁之工
[076-12a]
夫則為仁之作用若仁體渾淪實口角形容不出只可
静㕘黙會耳然否
問讀書須句句收合自家身上此是讀書要法人身自
具有太極具有儀象具有姤復兩卦但非讀書窮理亦
體驗不出如周子著太極之書遡之無極而其用工夫
處只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静張子西銘本於乾父坤
母而其用工夫處則以不媿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
匪懈邵伯温謂乾坤為大父母故能生八卦姤復為小
[076-12b]
父母故能生六十四卦然復之中行姤之&KR0877章皆隠隠
示人以處身處世之法此數者收合自家身上即他書
不讀亦可矣如何如何
問惟怒難忍惟過難覺此兩語聖賢學脈也顔子亞聖
得力處惟不遷怒不貳過忍則能不遷覺則能不貳矣
薛文清嘗言二十年治一怒字尚不能消磨王汝止曰
心有所向便是欲有所見便是妄如此用功檢㸃庶㡬
無過然否
[076-13a]
   童先生子煒
童子煒林氏素菴門人其序素菴春秋易義畧曰煒方
髫齡即炙先生之教受知特深日與彚翁世兄同硯席
親承提命立雪春風者數十載兹復與彚翁同宦一方
適易義一書正在剞劂煒因得効校讐之役聊述生平
有得於易義之㫖以誌授受淵源之有自如此童氏撰/林素菴
春秋易義序/
  王氏家世學派
[076-13b]
 按郡先輩楊氏輿撰彦衡王公銓神道碑稱王氏之
 門世篤忠貞家全孝友今考公在靖難時奮身殉節
 其孫桓庠生早逝妻李氏為吾六世祖樸菴公之女
 誓守節教督其子是為東軒公熺其媵洪氏不字從
 李氏老世號雙節顧新山先生諸公撰志傳詳矣東
 軒首以儒學顯著其子居南公文昇孫三揆公鏞漢
 冶公鍔皆以理學稱東軒居南又以雙孝著同郡先
 正王公用汲何公鏡山許公宗鎰並娓娓作傳述之
[076-14a]
 厥後孫曽某為寧粤軍門贈東軒居南為安東伯考
 其家世累葉濟美自遜國迄季明與國咸休無極此
 可以觀徳矣兹著其家學纂錄前輩所紀述者著于
 編
   司訓王東軒先生熺
王熺字仕顯號東軒曽祖銓靖難時以忠節著父桓郡
庠生早逝母李氏安溪旌義李公森之女矢志守節督
教其子讀書其媵洪氏不字以從李氏老世號雙節熺
[076-14b]
資稟聰穎博學多識事其母以孝聞父墓患水熺哀哭
㡬絶改葬焉追服斬衰蔬粥廬墓母死毁瘠治葬復廬
墓三年正徳十三年以貢授廣東瀧水訓導瀧水僻陋
士鮮知學首以明倫敬身為教以經義啟迪之俗尚鬼
信禨熺刪定家禮教之任官五載乞休歸恒言稱母訓
母好施熺雖貧每新糓升必播精遺四鄰忌日必哀其
生辰雖年七十不敢受子弟上夀禮如忌日肇慶郡志
載名宦顧新山先生志其墓子文昇亦以孝稱顧新山/先生撰
[076-15a]
墓志/ 何鏡山先生撰王先生父子傳/
   王居南先生文昇
王文昇字子騰號居南熺之季子也凝定有至性自
少即不為凡兒嬉戲十三嵗隨父司鐸於廣父患疾
祈以身代躬湯藥少愈乞休歸途疾轉劇值寇警旅
寓郭外又有水患文昇竭力䕶持設床褥卧父床離
水僅尺許文昇立侍水中三日父疾愈亦無恙洎父
歾毁瘠致哀如禮嫡母陶繼母李事之盡歡生母鄭
[076-15b]
疾思荔非其時迨荔熟而母逝則終身弗食焉公於
祀事䖍甚潔脩思慕澘然涕出感母鄭獨子之言中
年議納妾初捐金納一女同安人既至詢已許人盖
儒生也昇不敢近亟物色儒生歸之不責原金其重
義如此生平勤學强識動遵矩矱不愧衾影談吐必
稱古人性和粹莊重口不出暴戾媟狎之言每詫兒
輩仕無崇卑毋以墨敗法課子雖以舉子業而視世
之繁華靡競口習行違者弗善也嘗戒子遺言曰吾
[076-16a]
泉前輩林龍峰近輩王嵎齋此二先生者人皆謂之
樸實頭學者正當樸實上用工夫做到精微細密地
位便是真正聖賢大抵人品好者都樸實不好者都
不樸實好人又有㡬様者全看他學問如何耳昇之
著述可摭入性理者甚多許公宗鎰王公用汲並為
撰志傳子鏞鍔皆以實行理學著聲後以曽孫某貴
贈安東伯許公宗鎰撰本傳/ 王公用汲撰墓志/
   孝亷王三揆先生鏞
[076-16b]
王鏞字庚鑄號三揆旌孝文昇子幼醇謹長有志聖
賢之學覃精會思手筆識之萬厯十六年舉于鄉七
上春官不第無意世途抱遺經以終老嵗丁未下第
歸逰山東卒濟南逆旅舍家僮圗輕裝取所著書焚
之喪至其弟鍔驚問其故大慟而摉家篋中者次之
今見鏡山所撰傳/中附載數十條鏞自少知孝五嵗請父取筆作書
即書老萊子孝奉二親七大字執父喪每餐二合米
數葉菜合煑之陳布衣欲潤題其齋曰今世誰有如
[076-17a]
王庚鑄行古人道執父喪蔬粥三年未嘗一啟齒笑
庚鑄真孝子矣鏞沉静堅忍渾厚洪深得失不分喜
怒不形其言訥訥其貌迂迂而大義所在必為必止
賁育不能奪也趙撫軍欲求賢師以嘱觀察觀察求
得鏞而鏞己先受聘甘廣文所固辭卻之廣文曰此
吾上官足下奈何重名義慢吾上官而使見怪我乎
不得已往館三年未嘗以一事干其梗節大槩𩔖此
所著有天彞淑世編及語録諸書先輩何鏡山先生
[076-17b]
撰本傳其言曰吾泉理學之盛自蔡文莊陳布衣而
後興起者僅僅其當吾身所見者三人焉布衣陳欲
潤諸生林甫任孝亷王鏞云後以孫某貴贈安東伯
何鏡山先生撰本傳/
   明經王漢冶先生鍔
王鍔字淑甫號元液天性孝友少慧穎居南公一言即
服之終身竭力養志㡬微周悉父歾毁瘠骨立喪祭如禮
與兄鏞事嫡母曲盡孝敬事生母雖孝然終嫡母世不
[076-18a]
敢與齒事兄稟命步趨惟謹嵗藉教授弟子吚唔自給
操持極嚴介平生志學以居敬窮理為務讀古人書卷
不去手雖終老明經而實以斯文正脈為己任言動不
茍後學負笈相踵自癸巳受學李見羅徐匡嶽潜心著
述有四書五焚存稿易經七削存稿詩經三百大意及
時習諸説等書與林省菴諸公同脩府志一時名士如
鄭孩如李衷一何匪莪諸公並稱許以為後學楷式設
教江右勉諸生實行與廣文孝亷凃世葉門人呉文盛
[076-18b]
講論不輟獨坐一室不夜分不𥧌卒之前一日猶以吾
未見剛章未脱藁命姪燦記之學者稱為漢冶先生林/省
菴先生撰本傳/
  安海黄氏家世學派
 馥按黄氏之先自正徳間通判公為陽春令其仁澤
 流徽數世矣毅菴尊人菊山公又以詩古文辭名與莊公一
 俊王公遵巖相善王公獨稱其詩與駢語為長平昔庭訓皆
 根本禮教故毅菴立朝清節屏斥中涓書牘出處本末毅然
[076-19a]
 有執猶足窺其家學大端也兹録其家世大畧著於篇首
   同知黄菊山先生伯善
黄伯善字未詳號菊山晉江人以詩賦古文詞名與莊
一俊王道思二公相善王公獨稱其詩與駢語為長庭
訓根本禮教不及㞐積嘗言曰吾行不能矯俗但自信
無一横錢又曰吾未敢即謂君子然不敢為小人此足
窺行已大端矣所著有菊山文集十卷菊山詩集二十
卷讀書彚記八卷連枝集十卷詞賦雜體四卷蔵于家
[076-19b]
子憲清孫汝良
  同知黄以憲先生憲清
黄憲清字以憲晉江人嘉靖甲子舉人隆慶初知陽春
縣縣屬萬山中亡命窟穴桴鼓數起官皆挾兵自衛憲
清一意撫循嘗奉詔清覈民田盤跚橇楯跋履皆徧所
至茹糗席蓐不以供應煩民五閲月而田之溢於舊額
者㡬倍然惟按舊籍纔足而止嵗賦十二三民大便之
立石著為令復革奏籍例金遷亷州同知珠海故多盜
[076-20a]
設有戈船守兵墨者縱兵入海詭云㳺徼而陰與為市
憲清無寇輙出者罪之再攝雷廉守篆並以節愛稱丁
外艱歸卒子汝良
  宗伯黄毅菴先生汝良
黄汝良字名起號毅菴晉江人萬厯十四年進士選庶
常授編脩纂脩國史使趙藩王簡踞欲殿外安節汝良
堅執入殿中禮畢即行餽贈一無所受轉南司業復移
北有監生為巨璫私人偃蹇無狀欲按之挾巨璫書至
[076-20b]
汝良曰國學四方觀瞻且司成無與中涓通書例如法
責懲擢東宫日講官每敷引古今隨事披陳東宫喜動
顔色進大司成天啟初轉南禮部侍郎乞歸乙丑起禮
部尚書掌詹事崇禎初逆奸既殄首疏抗言楊左諸臣
宜加封䘏要典一編亟宜焚毁奏入陛見陳時務八要
遂致政歸著有樂律志氷署筆談野紀朦搜河干集子
慶華崇禎舉人孫光祉康熙補科舉人署甌寧教諭雍/正
九年郡志藁/
[076-21a]
 
 
 
 
 
 
 
 
[076-21b]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