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釋文辯誤卷一 宋 胡三省 撰
通鑑一凡二條/
周威列王二十三年智伯求蔡臯狼之地於趙襄子
史炤釋文曰臯狼春秋蔡地後為趙邑海陵本/費本同余按春
秋之時晉楚爭盟晉不能越鄭而服蔡三卿分晉韓
得成臯因以并鄭時蔡已為楚所滅鄭之南境亦入
于楚就使臯狼為蔡地趙襄子安得而有之漢書地
[001-1b]
理志西河郡有臯狼縣又有藺縣漢之西河春秋以
来皆為晉土而古文藺字與蔡字近或者蔡字其藺
字之訛歟
安王十三年齊田和㑹魏文侯楚人衛人于濁澤
史炤釋文曰濁水名按漢志濁水出齊郡廣縣媯山
海陵本/費本同余謂釋文誤矣史記書齊魏濁澤之㑹徐廣
注云長社有濁澤又酈道元水經注曰皇陂水出胡
城西北胡城潁隂縣之狐人亭也皇陂古長社縣之
[001-2a]
濁澤也史炤縱不能逺考水經注亦不能近考史記
注乎八十四卷晉惠帝元寕元年濁澤注誤與此同
海陵本費氏本則又為炤所誤也
通鑑二凡六條/
顯王元年齊伐魏取觀津
史炤釋文曰齊伐魏惠王請獻觀以和觧即此觀津
也海陵本/費本同余按班志信都國有觀津縣是時屬趙地
去齊境甚逺又東郡有畔觀縣水經大河故瀆東逕
[001-2b]
五鹿之野又東逕衛國故城南古斟觀也徐廣亦曰
觀今衛縣史記正義曰魏州觀城縣古觀國國語注
云觀國夏太康弟五人之所封也以其地臨河津故
亦曰觀津齊伐魏所取者也史炤但據史記所書以
明觀地而不詳言之後人不能博攷地理讀其釋文
將遂以為信都之觀津豈不誤之乎
八年秦孝公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
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
[001-3a]
史炤釋文曰岐謂岐山雍州名謂東崤西漢南商北
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費本/同余謂以岐為岐山是也
以雍為州名則非按班書地理志岐山在扶風美陽
縣西北雍縣亦屬扶風應劭注云四面積高曰雍又
按史記秦紀犬戎殺周幽王秦襄公以兵救周戰甚
力有功平王避戎東徙洛邑賜襄公以岐山以西之
地傳至曾孫德公初居雍城徐廣注云今縣在右扶
風穆公德公子也東平晉亂其地至于河是則所謂
[001-3b]
岐雍之間乃岐山雍縣之間非指雍州州名為言也
李廵注爾雅釋州名雍州固有壅蔽之義然以四履
所至言之東崤可言也其西則越隴抵于河非漢也
南商可言也其北則甘泉九嵕諸山居庸關乃在幽
州懸隔河山何啻千餘里安能為雍州之擁翳哉其
説雍州之義亦非也二百六十七卷梁太祖開平二
年釋雍州其誤同
十六年魏伐趙齊使田忌救之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
[001-4a]
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拳救鬬者不摶撠批亢擣虚
形格勢禁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鋭卒必竭於外
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據其街路衝其方虚
海陵本釋文曰虛音墟余謂虚當讀如字衝其方虛
即上文所謂擣虚也史記索隱義亦如此若讀為墟
全無意義史炤曰擣築也言乗其虚則自解也義與
余同海陵本託公休之名實蹈襲史炤本至其自立
異義者識見又下於史炤
[001-4b]
二十八年龎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
史炤釋文曰剄吉定切以刀自割頸海陵本/費本同余按剄
字音古鼎翻别無它音炤從去聲非也
三十一年趙良語商君持矛而操闟㦸者旁車而趨
史炤釋文曰闟吐臘切海陵本/費本同余按薛綜注曰取四
㦸函車邉此葢令力士旁車而趨有急則操闟㦸以
禦之也後漢書輿服志有闟㦸車晉志曰闟㦸車長
㦸邪偃在後唐韵㦸名曰闟音所及翻史炤音非
[001-5a]
三十六年蘇秦説趙肅侯合天下將相㑹于洹水之上
史炤釋文曰在鄴説文水在齊魯間海陵本/費本同余按徐
廣注曰洹水出汲郡林慮縣水經曰洹水出上黨泫
氏縣東北出山逕鄴縣南又東過内黄縣北東入於白
溝蘇秦所謂㑹于洹上者正指在鄴之洹水非指齊
魯間之洹水二百五十七卷唐僖宗文德元年二百
六十巻昭宗乾元三年洹水注誤與此同
通鑑三凡二條/
[001-5b]
赧王三年張儀説趙王曰秦有敝甲凋兵軍于澠池
史炤釋文曰澠池趙邑余按趙與韓魏接境韓有野
王上黨魏有河東河内而澠池則秦地也漢地理志
澠池縣屬𢎞農郡趙安能越韓魏而有𢎞農之澠池
邪炤説非是海陵本誤同
九年趙王使王賁之楚
海陵本釋文曰賁音奔翦之子離之父余按翦之子
離之父之王賁乃秦將也此王賁乃趙人海陵本誤
[001-6a]
矣
通鑑四凡六條/
二十年主父探雀鷇而食之
史炤釋文曰鷇克角切鳥子欲出者海陵本/費本同余按爾
雅曰生哺鷇生噣雛釋云辨鳥子之異名也鳥子生
而須母哺食者為鷇謂燕雀之屬也生而能自啄者
為雛謂雞雉之屬也鷇音居候翻炤音非
三十一年淖齒執湣王而數之
[001-6b]
史炤釋文曰數所矩切一二而責之也余按漢書音
義數責之數音所具翻炤自漢紀以後皆從音義至
魏晉紀音所矩切者又雜出乎其間
三十二年齊湣王子法章變名姓為莒太史敫家傭
海陵本釋文曰敫吉了切史記作嬓余按徐廣注敫
音躍一音皎海陵本從徐廣下音也漢書王子侯表
有敫字顔師古注云敫古穆字今從此音
三十五年秦白起敗趙軍取代光狼城
[001-7a]
史炤釋文曰光狼城名本中山地趙武霛王取之其
地在代海陵/本同余按史以代光狼城聮而書之以為其
地在代可也而云本中山地中山與代舊為兩國代
在常山夏屋山之北中山在常山之南既云在代不
當云本中山地
四十二年秦王將使武安君與韓魏代楚黄歇上書曰
先王不忘三世接地於齊以絶從親之要
海陵本釋文曰要於笑切約也余按史記索隱要讀
[001-7b]
曰腰以言山東合從韓魏是其腰葢秦得韓魏之地
然後能東接於齊楚不可得而北燕趙不可得而南
是絶從親之要也索隱之説意義為長
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
史炤釋文曰橋音矯海陵/本同余按史記諸家註並無音
當讀如字
通鑑五凡三條/
五十五年趙王以趙括代廉頗將括母上書言括不可
[001-8a]
使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
史炤釋文提起毋置二字注其下曰句斷毋者止之
也使置其事而無復言也余按炤謂毋者止之也是
讀母為毋字又以毋置為句斷則以之字屬下句全
不成文葢母者謂括母也趙王使括母置其事不須
復言吾已决計使括為將文意甚順何必妄為穿鑿
母當讀為母子之母通置之為一句蒼頡篇曰母字
其中有兩㸃象人乳形豎通者毋音無今諸家板行
[001-8b]
通鑑及史記皆作母字而妄以毋字為説是又以字
學誤後人矣
竒兵一萬五千人絶趙軍之後又五千騎絶趙壁間趙
軍分而為二
史炤釋文曰間居棧切間隔之也余謂若從炤説當
以間趙軍為句與下句分而為二意頗重複若以又
五千騎絶趙壁間為句與上句竒兵二萬五千人絶
趙軍之後句法文意殊為停當間讀如字每見為句
[001-9a]
讀之學者於一句之間截而分屬上下句求發先儒
之所未發者以見聖賢深意若文意自来通順而於
一字兩字或四三字之間創分句讀以為新竒似不
必爾又按間隔之間本無上聲而史炤音居棧切葢
字書棧字有平上二音蜀人土音以平上二聲從去
聲者甚多此亦是以上聲從去聲幸字書棧字有二
音可以援從去聲其他則拘閡而不通矣秦隴以去
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葢古人已病之
[001-9b]
五十八年呂不韋見秦子異人説之曰子傒有承國之
業
史炤釋文曰傒胡啓切秦孝文王之子余謂此傒字
即左傳齊高傒之傒陸德明曰傒音兮若音胡啓切
則是溪字非傒字也
通鑑六凡五條/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齊人隆技擊
史炤釋文曰技巨至切海陵/本同余按技渠綺翻炤音非
[001-10a]
莊襄王二年蒙驁伐趙定太原取楡次狼孟等三十七
城
史炤釋文曰次一音慈余按楡次縣自漢至唐及宋
未嘗改名讀皆如字史記諸家音注及正義皆無音
漢書音義亦無音惟武威郡揟次縣孟康注曰揟音
子如翻次音咨一作恣亦無慈音然此乃武威揟次
縣也與太原楡次縣不相關未知史炤何所據也
三年毛公薛公見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於諸侯者徒
[001-10b]
以有魏也
史炤釋文曰重直用切海陵/本同余按文義此乃輕重之
重音直隴翻若音直用翻乃再三之義考經典釋文
可見
始皇六年秦踰黽阨之塞以攻楚不便
史炤釋文曰黽彌兖切海陵/本同余按續漢志江夏郡鄳
縣古冥阨之塞也史記正義曰黽阨之塞在申州黽
音盲炤音非
[001-11a]
九年文信侯詐以舎人嫪毐為宦者
史炤釋文曰嫪盧道切海陵/本同余按顔師古漢書音義
嫪音居蚪翻許愼曰郎到翻姓也無盧道切者得非
蜀人以道理之道為去聲乎公休河内人生長京洛
未必操蜀音也
通鑑七凡八條/
二十三年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大破楚師至蘄南
史炤釋文曰楚地江夏有蘄春亭海陵/本同余按漢書地
[001-11b]
理志沛郡有蘄縣史記正義曰蘄徐州縣此以唐時
疆理言也以漢地理言之陳沛接境王翦既破楚師
至沛郡之蘄縣南楚時都壽春遂渡淮而滅楚若以
為江夏之蘄春則已越壽春而南近大江以道理考
之史炤之誤明矣
雍門司馬
史炤釋文曰雍紆龍切齊城門海陵/本同余按左傳晉圍
齊伐雍門之萩經典釋文雍音於用翻
[001-12a]
二十六年郡置守尉監
海陵本釋文曰監居衘切余謂守尉監皆秦分三十
六郡所置官名此監當從去聲若監郡之監則監字
從平聲記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
國陸德明釋文監古暫翻監於古衘翻可以見矣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
史炤釋文曰嶧山在東海海陵/本同余按漢書地理志魯
國鄒縣嶧山在北應劭注曰邾文公遷于繹即此括
[001-12b]
地志鄒嶧山在兖州鄒縣南二十二里盖縣有遷徙
故漢時嶧山則在縣北唐時則在縣南也惡得在東
海邪
三十五年寫蜀荆地材皆至關中
史炤釋文曰寫四夜切舎車解馬為寫或作卸費本/同
余謂此非舎車解馬之卸乃前寫放宮室之寫通鑑/二十
六年云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寫讀如字寫之為義除也
盡也晉時人多説寫字杜預注左傳云寫器令空郗
[001-13a]
夫人語二弟云傾筐倒寫皆除盡之義
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海陵本釋文曰稱去聲不稱不惬意也余謂始皇初
并天下自稱曰朕至此不稱朕耳稱當從平聲
三十七年將軍恬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史炤釋文曰屬音蜀附也費本/同余謂屬音之欲翻付
也上將賜死以兵付裨將安有屬附之義哉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001-13b]
史炤釋文曰機弩括也相息亮切羣經音辯相訓共
言機共灌輸也余按説文主發謂之機弩之有機亦
主於發故謂之機此所謂機相灌輸止言發機以相
灌輸耳不可徑以弩括為釋若以此釋上文機弩可
也上文云上為機弩/有穿近者輒射之釋機相灌輸則非也相音息亮
切者贊相之相相視之相也若相灌輸之相讀當從
平聲炤讀從去聲義何所取又引羣經音辯相訓共
則亦當從平聲决無讀從息亮切之理
[001-14a]
通鑑八凡四條/
二世二年章邯守濮陽環水
史炤釋文曰環戶班切海陵/本同余按漢書音義環音宦
凡環玦之環讀如字環遶之環音宦
主重明法
史炤釋文曰重直龍切海陵/本同余按二世之言曰凡所
為貴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也是以肆意
極欲與主重明法為二事主重者謂君臣之勢上之
[001-14b]
所主者重則下之勢輕重音直隴翻直龍切非
項羽軍漳南
史炤釋文曰漳南漳水之南山海經曰漳水出荆山
余按山海經曰漳水出荆山南注于沮水此左傳所
謂江漢沮漳楚之望也項羽軍漳南與章邯相持在
唐相州陽縣界下文項羽使蒲將軍引兵度三戶
軍漳南服䖍注曰三戶漳水津也孟康注曰在鄴西
南三十里此豈荆山之漳水哉九十七卷晉康帝建
[001-15a]
元二年趙王虎投王波父子之尸于漳水海陵釋文
之誤與此正同詳辯于後
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驂馬殺之
史炤釋文曰三馬為驂海陵/本同余按王肅云古者一轅
之車夏后氏駕兩馬謂之麗殷益以一騑謂之驂周
人又益以一騑謂之駟自時厥後夹轅曰服兩旁曰
驂詩所謂兩服上襄兩驂鴈行者也史言左則必
有右驂不當引三馬為驂以釋左驂
[001-15b]
通鑑九凡五條/
漢高帝元年秦王嬰降軹道旁
史炤釋文曰字書云車輪之穿為軹余按漢書注徐
廣曰軹道在霸陵蘇林曰在長安東十三里漢宮殿
疏曰軹道亭東去霸城觀五里東去霸水百歩烏得
以車軹為説邪
項羽立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史炤釋文曰翟直格切海陵/本同余謂上郡古白翟所居
[001-16a]
故以翳為翟王古字翟狄通炤音非
立呉芮為衡山王都邾
史炤釋文曰古邾子國即邾縣屬江夏余按古邾國
漢魯國鄒縣也若江夏之邾縣先儒以為楚滅邾徙
其君於此非古邾子國也
二年諸將盡讙
史炤釋文曰讙與歡同余謂讙與諠同讙者譁然不
服之聲歡者忻然相得之意諸將盡讙者不服之聲
[001-16b]
也讙音許元翻
楚追擊漢軍至靈壁東睢水上
史炤釋文曰睢水在梁國睢陽海陵/本同余按水經注睢
水出陳留縣西蒗蕩渠而東北流又東北過睢陽縣
南又東北過相縣南又逕彭城之靈壁東而東南流
項羽敗漢王處也以此觀之睢水固過睢陽而楚追
敗漢軍處乃在靈壁東之睢水上不在睢陽也二百
五十一卷唐懿宗咸通九年睢水注誤與此同
[001-17a]
通鑑十凡一條/
四年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
史炤釋文曰數去聲余按漢書音義數所角翻史記
正義色庾切己非矣况從去聲哉
通鑑十一凡六條/
五年項王分其騎為四隊四鄉
史炤釋文曰隊音隧余按此乃羣隊之隊音徒對翻
鄉讀曰嚮言項王分其從騎為四隊四嚮以禦漢軍
[001-17b]
文意甚明漢書王莽𫝊置六鄉六隊顔師古曰隊音
遂葢因莽倣周禮鄉遂之制而為之音若引以音羣
隊之隊則誤矣
田横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
史炤釋文曰乗𫝊者依乗符𫝊而行若使者持節爾
𫝊者以木為之長尺五書符於上以為信余按如淳
漢書注曰四馬高足為置𫝊中足為馳傳下足為乘
𫝊一馬二馬為軺𫝊急者乗一乗𫝊師古曰𫝊若今
[001-18a]
之驛古者以車謂之𫝊車其後單置馬謂之驛騎此
乃驛𫝊之𫝊非符𫝊之𫝊也史炤自是以後凡釋乗
𫝊處或以為車𫝊或以為符𫝊其曰車𫝊者依漢書
音義而為說其曰符𫝊者則臆見横於中終不知其
誤也
婁敬戍隴西過洛陽脱輓輅
海陵本釋文曰輅音洛余按蘇林漢書注曰輅音凍
之
一木横遮車前二人挽之三人推之顔師古
[001-18b]
曰輅音胡格翻音同廣韵
音涸若從蘇音洛當
作史炤曰輅音路亦非也
周自后稷封邰
史炤釋文曰邰在右扶風功縣余按班志右扶風
有斄縣斄古/邰字又有武功縣顔師古注曰斄即今武功
故城是史記正義曰雍州武功縣西南二十三里故
斄城是也葢邰與武功在漢時為兩縣並屬右扶風
後世則省邰縣併入武功縣至唐則功縣屬雍州
[001-19a]
而扶風為岐州顔師古張守節皆引唐時州縣以釋
古邰城所在史炤不能深知厯代郡縣之離合徑言
邰在右扶風武功縣殊不知漢右扶風所領邰自是
邰縣武功自是武功縣至唐則古邰城在雍州功
縣界内豈可以為在右扶風武功縣邪若曰在唐雍
州武功縣則可矣
傷夷者未起
史炤釋文曰傷夷讀曰創夷余謂傷夷皆讀如本字
[001-19b]
文意自明何必讀傷字為創字邪
六年亟發兵坑豎子耳
史炤釋文曰亟欺冀切又音急余按字書亟從欺冀
切者其義數數也此言亟發兵猶言急發兵也亟音
紀力翻其義疾也趣也急也亟字有急義而無急音
至一百三十二巻宋明帝泰始三年亟字兼有去吏
紀力二切是又兩存其音而不審其義之各有攸當
也
[001-20a]
通鑑十二凡二條/
八年上撃韓王信餘寇於東垣
史炤釋文曰高帝十一年更名真定國余按高帝十
一年擊陳豨豨將趙利守東垣帝攻之卒罵帝既㧞
東垣卒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因改東垣曰真定是
改東垣縣為真定縣也至武帝元鼎四年始置真定
國高帝曷嘗置真定國哉
十二年漢别將撃英布軍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001-20b]
史炤釋文曰洮音兆在淮南海陵/本同蘇林曰洮音兆徐
廣曰洮音道在江淮間余謂史炤引用蘇音而所謂
在淮南者因英布王淮南遂簒取徐廣之説以為洮
水在淮南意之也按通鑑上文布軍既敗走江南高
祖令别將追之别將撃布軍于洮水南北皆大破之
則洮水在江南明矣羅含湘中記零陵有洮水水經
注洮水出洮陽縣西南東流注于湘水漢書地理志
洮陽屬零陵郡如淳注洮音韜葢英布舊與長沙王
[001-21a]
婚既敗走往從之而洮水時屬長沙國境内英布之
軍實大敗於此也
通鑑十三凡一條/
文帝元年趙佗以兵威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
史炤釋文曰顔師古謂駱役為駱越余按師古注西
甌即駱越也未嘗以駱役為駱越葢閩越是一種西
甌駱是一種役屬者役使而服屬之
通鑑十四凡一條/
[001-21b]
二年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
史炤釋文曰置者置郵也以其居符𫝊之所故謂之
𫝊置猶𫝊舍也余謂𫝊置即驛𫝊之𫝊非符𫝊之𫝊
炤言置郵是也言符𫝊之所非也此其誤猶十一卷
高祖五年釋田横乗𫝊之誤
通鑑十五凡二條/
十四年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
止
[001-22a]
海陵本釋文曰要力笑切余謂要之為義刼也約勒
也此所謂固要言力約止之也要讀如邀海陵本音
非
十六年扐侯辟光為濟南王
史炤釋文曰扐音勒余按易大𫝊歸竒於扐記王制
用數之扐音勒若漢書音義則扐侯之扐音力
通鑑十六凡二條/
景帝前四年王夫人知帝嗛栗姬
[001-22b]
史炤釋文曰嗛苦簟切恨也當作慊余按漢書音義
嗛乎監翻口有所銜曰嗛景帝心銜栗姬史因用此
字
中六年上行幸雍郊五畤
史炤釋文曰畤者封土積高之所秦有西畤鄜畤武
畤好畤宻畤皆在右扶風所以祭天地五帝余按史
記封禪書秦襄公始居西垂自以為主少皥之神作
西畤祠白帝此畤在唐秦州上邽縣界襄公之後文
[001-23a]
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黄蛇自天下
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於是作鄜畤其地後為鄜縣唐
之鄜州是也雍旁有故呉陽武畤雍東有好畤皆廢
無祠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都雍雍之
諸祠自此興德公卒後宣公作宻畤於渭南祭青帝
又其後秦靈公作呉陽上畤作下畤祭炎帝索隠曰/呉陽地
名葢在岳之南余按索隠所謂岳者呉山也山南為/陽故謂呉陽之地在岳之南班書地理志呉山在汧
縣西史記正義以為陜州/芮城縣北之條山恐誤又其後櫟陽雨金秦獻公
[001-23b]
自以為得金瑞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封禪書所載
秦嵗時之奉祠者非一惟雍四畤上帝為尊漢高帝
二年東撃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
對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帝曰吾聞天有五
帝而有四何也皆不能對高帝曰吾知之矣乃待我
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進祠上不親
往至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索隠曰據秦舊而言秦
襄公始列為諸侯而作西畤文公卜居汧渭之間皆
[001-24a]
非雍也至德公卜居雍而後宣公作宻畤祠青帝靈
公作上畤祠黄帝作下畤祠炎帝獻公作畦畤祠白
帝是為四并高祖增黑帝而五也以余攷之西畤鄜
畤固不在雍而呉陽上畤下畤及櫟陽畦畤亦不在
雍也自秦德公居雍而諸祠始興於雍後人以雍積
高為神明之隩遂合白青黄赤四帝之祠而祠於雍
高帝又立黒帝祠故雍有五帝畤史炤以為西鄜武
好宻五畤皆在右扶風若史言扶風五畤猶曰依史
[001-24b]
而為之説史言幸雍郊五畤則雍乃扶風之一縣豈
可包扶風一郡之大界言之邪况西畤在隴西郡上
邽縣鄜畤在馮翊鄜縣既不可以為皆在扶風而雍
之武畤好畤皆廢無祠不在五畤之數史炤之説失
之逺矣一百卷晉穆帝升平二年秦王堅祠五畤釋
文之誤與此同
通鑑釋文辯誤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