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史卷九十一
明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宋濓等修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行中書省凡十秩從一品掌國庻務統郡縣鎮邊鄙與
都省為表裏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
省未有定制中統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亊設官
[091-1b]
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
處省事繫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
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至元二十四年
改行尚書省尋復如舊至大二年又改行尚書省二年
復如舊每省丞相一員從一品平章二員從一品右丞
一員左丞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甘肅嶺
北二省各減一員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
品都事二員從七品掾史䝉古筆且齊回回令史通事
[091-2a]
知印宣使各省設官有差舊制參政之下有僉省有同
僉之屬後罷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猶慎於擇人故往
往缺焉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五年罷随路鄂囉官詔
參政阿里僉行省事于河南等路立省二十八年以河
南江北係要衝之地又新入版圖宜於汴梁立省以控
治之遂署其地統有河南十八路七府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揚
[091-2b]
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遷於杭州二十二年割
江北諸郡隸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統有三十路一府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四年置十五年併入福建
行省十七年仍置省于龍興府而福建自為行省治泉
州二十一年以福建行省治入江西二十三年又以福
建省併入江浙本省統有十八路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一年右丞相巴延伐宋行
中書省事于襄陽尋以别將分省鄂州為荆湖等路行
[091-3a]
中書省十三年取潭州即署省治之十八年復徙置鄂
州統有三十路三府
陜西等處行中書省中統元年以商挺領秦蜀五路四
川行省事三年改立陜西四川行中書省治京兆至元
三年移治利州十七年復還京兆十八年分省四川尋
改立四川宣慰司二十一年仍合為陜西四川行省二
十三年四川立行樞宻院本省所轄之地惟陜西四路
五府
[091-3b]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國初其地總于陜西至元十八年
以陜西行中書分省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
成都統有九路五府
遼陽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置治遼陽路統有
七路一府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中統二年立行省于中興十年罷
之十八年復立二十二年復罷改立宣慰司二十三年
徙治中興省于甘州立甘肅行省三十一年分省按治
[091-4a]
寧夏尋併歸之本省治甘州路統有七路三州
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國初太祖定都于哈喇和琳河之
西因名其城曰和琳立元昌路中統五年世祖遷都中
興始置宣慰司都元帥府大徳十一年改立和琳等處
行中書省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至大四年省右丞相
皇慶元年改嶺北等處行中書省設官如上置和寧路
統有北邊等處
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即古南詔之地初世祖征取以為
[091-4b]
郡縣嘗封建宗王鎮撫其軍民至元十一年始置行省
治中慶路統有三十七路五府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年以征日夲國命髙麗
王置省典軍興之務師還而罷大徳三年復立行省以
中國之法治之既而王言其非便詔罷行省從其國俗
至治元年復置以髙麗王兼領丞相得自奏選屬官治
瀋陽統有二府一司五道
各省屬官
[091-5a]
檢校所檢校一員從七品書吏二人
照磨所照磨一員正八品
架閣庫管勾一員正八品
理問所理問二員正四品副理問二員從五品知事
一員提控案牘一員
都鎮撫司都鎮撫一員副都鎮撫一員
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布
于下郡縣有請則為逹于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
[091-5b]
元帥府其次則止為元帥府其在逺服又有詔討安慰
宣撫等使品秩員數各有差等
宣慰使司秩從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員從二品同知一
員從三品副使一員從四品經歴一員從六品都事一
員從七品照磨兼架句管勾一員從九品凡六道
山東東西道益都路置/ 河東山西道大同路置/
淮東道揚州置/ 浙東道慶元路置/
荆湖北道中興路置/ 湖南道天臨置/
[091-6a]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秩從二品使三員同知二員副使
二員經歴二員都事二員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
廣東道廣州置/ 大理金齒等處
蒙慶等處
右二府設官如上唯蒙慶一府使二員同知副使
各一員經歴都事各減一員
廣西兩江道静江路置/ 海北海南道
福建道 八番順元等處
[091-6b]
察汗諾爾等
右五府宣慰使都元帥三員副都元帥僉都元帥
事各二員餘同上
宣慰使兼管軍萬户府毎府宣慰使三員同知副使各
一員經歴一員都事二員照磨兼管勾一員
曲靖等路 羅羅斯
臨安廣西道元江等處
都元帥府都元帥二員副元帥二員經歴知事各一員
[091-7a]
北庭隸吐蕃宣慰司/ 察遜塔拉都元帥三員/
蒙古軍 征東二府都元帥各一員/副一員
元帥府秩正三品逹嚕噶齊一員元帥一員經歴知事
各一員
李店文州 帖城河里洋脱
朶甘斯 當陽
岷州 積石州
洮州路 圖沙瑪路
[091-7b]
十八族
右九府唯李店文州增置同知副元帥各一員其
餘八府隸吐番宣慰司設官並同
宣撫司秩正三品每司逹嚕噶齊一員宣撫一員同知
副使各二員僉事一員計議經歴知事各一員提控案
牘架閣一員損益不同者各附見于後
廣南西道不置副使僉事/麗江路以上隸雲南省/
順元等處 播州
[091-8a]
思州以上隸/湖廣省 叙南等處隸四川行省不/置僉事計議
安撫司秩正三品每司逹嚕噶齊一員安撫司一員同
知副使僉事各一員經歴知事各一員損益不同者各
附見于後
師壁洞不置逹/嚕噶齊 永順等處
㪚毛洞以上隸/四川省 羅番遏蠻軍不置逹/嚕噶齊
程番武盛軍 金石番太平軍
臥龍番南寧州 小龍番靜蠻軍不置同/知副使
[091-8b]
大龍番應天府 洪番永盛軍
方番河中府 蘆番靜海軍
新添葛蠻以上隸/湖廣省
招討司秩正三品逹嚕噶齊一員招討使一員經歴一
員
土番 喇嘛綱等處
天全 班布爾實
㳂邉溪洞以下各置副使一/員無逹嚕噶齊索紐
[091-9a]
諸番 征緬
長河西裏管軍 逹哩管軍
圖沙瑪田地
諸路萬户府
上萬戸府管軍七千之上逹嚕噶齊一員萬户一員
俱正三品虎符副萬戸一員從三品虎符
中萬户府管軍五千之上逹嚕噶齊一員萬户一員
俱從三品虎符副萬户一員正四品金牌
[091-9b]
下萬戸府管軍三千之上逹嚕噶齊一員萬戸一員
俱從三品虎符副萬户一員從四品金牌其官皆世
襲有功則陞之每府設經歴一員從七品知事一員
從八品提控案牘一員
鎮撫司鎮撫二員䝉古漢人參用上萬户府正五
品中萬户府從五品俱金牌下萬户府正六品
俱銀牌
上千户所管軍七百之上逹嚕噶齊一員千户一
[091-10a]
員俱從四品金牌副千户一員正五品金牌
中千户所管軍五百之上逹嚕噶齊一員千户一
員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員從五品金牌
下千户所管軍三百之上逹嚕噶齊一員千户一
員俱從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員正六品銀牌
彈壓二員䝉古漢人參用上千户所從八品中
下二所正九從九品内銓注
上百户所百户二員䝉古一員漢人一員俱從六
[091-10b]
品銀牌
下百户所百户一員從七品銀牌
儒學提舉司秩從五品各處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
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教養錢糧之事及考校呈進
著述文字毎司提舉一員從五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
吏目一人司吏二人
䝉古提舉學校官秩從五品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
一員從七品至元十八年置唯江浙湖廣江西三省有
[091-11a]
之餘省不置
官醫提舉司秩從六品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
一員掌醫户差役詞訟至元二十五年置河南江浙江
西湖廣陜西五省各立一司餘省並無
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國初兩淮内附以提舉
馬里范章專掌鹽課之事至元十四年始置司于揚州
使二員正三品同知一員正四品副使一員正五品運
判二員正六品經歴一員從七品知事一員從八品照
[091-11b]
磨一員從九品三十年悉罷所轄鹽司以其屬置場官
大徳四年復置批驗所于真州采石等處
鹽場二十九所毎場司令一員從七品司丞一員從
八品管軍一員從九品辦鹽各有差
吕四場 餘東場 餘中場 餘西場
西亭場 金沙場 石港場 掘港場
豐利場 馬塘場 拼苶場 角斜場
富安場 安豐場 梁垜場 東臺場
[091-12a]
河垜場 丁溪場 小海場 草堰場
白駒場 劉莊場 五祐場 新興場
廟灣場 莞瀆場 板浦場 臨洪場
徐瀆浦場
批驗所每所提領一員正七品大使一員正八品副
使一員正九品掌批驗鹽引
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員同知二員運判
二員經歴知事各一員照磨一員至元十四年置司杭
[091-12b]
州大徳三年定其産鹽之地立場有差仍于杭州嘉興
紹興温台等處設檢校四所専驗鹽袋毋過常度
鹽場三十四所每所司令一員從七品司丞一員從
八品管勾一員從九品
仁和場 許村場 西路場 下沙場
青村場 表部場 浦東場 横浦場
蘆場 海沙場 鮑郎場 西興場
錢青場 三江場 曹娥場 石堰場
[091-13a]
鳴鶴場 清泉場 長山場 穿山場
袋山場 玉泉場 蘆花場 大嵩場
昌國場 永嘉場 䨇穗場 天富南監
長林場 黄巖場 杜瀆場 天富北監
長亭場 龍頭場
福建等處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員同知二員
運判二員經歴知事各一員照磨一員至元十四年始
置市舶司領煎鹽徴課之事二十四年改立鹽運使司
[091-13b]
二十九年罷立提舉司大徳四年復為運司九年復罷
併入元帥府兼掌之十年復立都提舉司至大四年復
陞運司隸行省凡置鹽七所
鹽場七所每所司令一員從七品司丞一員從八品
管勾一員從九品
海口場 牛田場 上里場 惠安場
潯羙場 浯州場 州場
廣東鹽課提舉司至元十三年始徙廣州兼辦鹽課十
[091-14a]
六年隸江西鹽鐡茶都轉運司二十二年併入宣慰司
二十三年置市舶提舉司大徳四年改廣東鹽課提舉
司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六品副提舉一員
從七品其屬附見
鹽場十三所每所司令一員從七品司丞一員從八
品管勾一員從九品
靖康場 歸徳場 東莞場 黄田場
香山場 矬峒場 䨇恩場 咸水場
[091-14b]
漆水場 石橋場 隆井場 招收場
小江場
四川茶鹽轉運司成都鹽井九十五處散在諸郡山中
至元二年置興元四川轉運司專掌煎熬辦課之事八
年罷之十六年復立轉運司十八年併入四道宣慰司
十九年復立陜西四川轉運司通轄諸課程事二十二
年置四川茶鹽運司秩從三品使一員同知副使運判
各一員經歴知事照磨各一員
[091-15a]
鹽場一十二所每所司令一員從七品司丞一員從
八品管勾一員從九品
簡鹽場 隆鹽場 綿鹽場 潼川場
遂實場 順慶場 保寧場 嘉定場
長寧場 紹慶場 雲安場 大寧場
廣海鹽課提舉司至元三十一年置專職鹽課秩正四
品都提舉二員從四品同提舉二員從五品副提舉二
員從六品知事一員提控案牘一員
[091-15b]
市舶提舉司至元二十三年立鹽課市舶提舉司隸廣
東宣慰司三十年立海南博易提舉司至大四年罷之
禁下番船隻元祐元年弛其禁改立泉州廣東慶元三
市舶提舉司每司提舉二員從五品同提舉二員從六
品副提舉二員從七品知事一員
海道運糧萬户府至元二十年置秩正三品掌每嵗海
道運糧供給大都逹嚕噶齊一員萬户一員並正三品
副萬户四員從三品經歴一員從七品知事一員從八
[091-16a]
品照磨一員從九品鎮撫二員正五品其屬附見
海運千户所秩正五品逹嚕噶齊一員千户二員並
正五品副千户三員從五品若温台若慶元紹興若
杭州嘉興若崑山崇明常熟江陰等處凡五所而平
江又有海運香沙糯米千户所
諸路總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十萬户之上者為上
路十萬户之下者為下路當衝要者雖不及十萬户亦
為上路上路秩正三品逹嚕噶齊一員總管一員並正
[091-16b]
三品兼管勸農事江北則兼諸軍卾囉同知治中判官
各一員下路秩從三品不置治中員而同知如治中之
秩餘悉同上至元二十三年置推官二員專治刑獄下
路一員經歴一員知事一員或二員照磨兼承發架閣
一員司吏無定制随事繁簡以為多寡之額譯史通事
各一人其屬附見
儒學教授一員秩九品一路各設一員及學正一員
學録一員其㪚府上中州亦設教授一員下州設學
[091-17a]
正一員
䝉古教授一員正九品
醫學教授一員
陰陽教授一員
司獄司司獄一員丞一員
平淮行用庫提領大使副使各一員
織染局局使一員副使一員
雜造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091-17b]
府倉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惠民藥局提領一員
税務提領一員大使副使各一員
録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
民之事中統二年詔驗民户定為員數二千户以上
設録事司候判官各一員二千户以下省判官不置
至元二十年置逹嚕噶齊一員省司候以判官兼捕
盜之事典史一員若城市民少則不置司歸之倚郭
[091-18a]
縣在兩京則為警廵院獨杭州置四司後省為左右
兩司
㪚府秩正四品逹嚕噶齊一員知府或府尹一員領勸
農鄂囉與路同同知一員判官一員推官一員知事一
員提控案牘一員所在有隸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
直隸省部者有統州縣者有不統縣者其制各有差等
諸州中統五年併立州縣未有差等至元三年定一萬
五千户之上者為上州六千户之上者為中州六千户
[091-18b]
之下者為下州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地五萬户之
上者為上州三萬户之上者為中州不及三萬户者為
下州於是陞縣為州者四十有四縣户雖多附路府者
不改上州逹嚕噶齊州尹秩從四品同知秩正六品判
官秩正七品中州逹嚕噶齊知州並正五品同知從六
品判官從七品下州逹嚕噶齊知州並從五品同知正
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盜之事參佐官上州知事提控
案牘各一員中州吏目提控案牘各一員下州吏目一
[091-19a]
員或二員
諸縣至元三年合併江北諸縣六千户之上者為上縣
二千户之上者為中縣不及二千户者為下縣二十年
又定江淮以南三萬户之上者為上縣一萬户之上者
為中縣一萬户之下者為下縣上縣秩從六品逹嚕噶
齊一員尹一員丞一員簿一員尉一員典史二員中縣
秩正七品不置丞餘悉如上縣之制下縣秩從七品置
官如中縣民少事簡之地則以簿兼尉後又别置尉尉
[091-19b]
主捕盜之事别有印典史一員
廵檢司從九品廵檢一員
諸軍唯邉逺之地有之各統屬縣其秩如下州其設官
置吏亦如之
諸蠻夷長官司西南夷諸溪洞各置長官司秩如下州
逹嚕噶齊長官副長官参用其土人為之
各處托克托和斯掌辦使臣奸偽正一員從五品副一
員正七品
[091-20a]
勲一十階
上柱國正一/品 柱國從一/品 上䕶軍正二/品
䕶軍從二/品 上輕車都尉正三/品輕車都尉從三/品
上騎都尉正四/品騎都尉從四/品 驍騎尉正五/品
飛騎尉從五/品
爵八等
王正一/品 郡王從一/品 國公正二/品
郡公從二/品 郡侯正三/品 郡侯從三/品
[091-20b]
郡伯正四/品 郡伯從四/品 縣子正五/品
縣男從五/品
右勲爵若上柱國郡王國公時有除拜者餘則止
於封贈用之
文㪚官四十二階
開府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特進 崇進
金紫光祿大夫 銀青榮祿大夫以上俱/正一品
[091-21a]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以上從/一品
資徳大夫 資政大夫
資善大夫以上正/二品 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以上從/二品
正議大夫 通議大夫
嘉議大夫 太中大夫
中大夫 亞中大夫以上從三品舊為/少中延祐改亞中
中議大夫 中憲大夫
[091-21b]
中順大夫以上正/四品 朝請大夫
朝㪚大夫 朝列大夫以上從/四品
奉政大夫 奉議大夫以上正/五品
奉直大夫 奉訓大夫以上從/五品
承徳郎 承直郎以上正/六品
儒林郎 承務郎以上從/六品
文林郎 承事郎以上正/七品
徴事郎 從事郎以上從/七品
[091-22a]
登仕郎 將仕郎以上正/八品
登仕佐郎 將仕佐郎以上從/八品
右文㪚官四十二階由一品至五品為宣授六品
至九品為勑授勑授則中書署牒宣授則以制命
之一品至五品者服紫六品至七品者服緋八品
至九品者服緑武官以下皆如之其官常對品惟
九品無㪚官則但舉其職而已武官雜職亦如之
武㪚官三十四階
[091-22b]
龍虎衛上將軍 金吾衛上將軍
驃騎衛上將軍以上正/二品 奉國上將軍
輔國上將軍 鎮國上將軍以上從/二品
昭武大將軍 昭勇大將軍
昭毅大將軍以上正/三品 安逺大將軍
定逺大將軍 懐逺大將軍以上從/三品
廣威將軍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以上正/四品 信武將軍
[091-23a]
顯武將軍 宣武將軍以上從/四品
武節將軍 武徳將軍以上正/五品
武義將軍 武畧將軍以上從/五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以上正/六品
忠武校尉 忠顯校尉以上從/六品
忠畧校尉 忠翊校尉以上正/七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以上從/七品
保義校尉 進義校尉以上正/八品
[091-23b]
保義副尉 進義副尉以上從/八品
右武㪚官三十四階自龍虎衛上將軍至進義副
尉由正二品至從八品其除授具前
内侍㪚官一十四階
中㪚大夫正二/品 中引大夫從三/品
中御大夫正三/品 侍中大夫從三/品
中衛大夫正四/品 中涓大夫從四/品
通侍郎正五/品 通御郎從五/品
[091-24a]
侍直郎正六/品 内直郎從六/品
司謁郎正七/品 司閽郎從七/品
司奉郎正八/品 司引郎從八/品
右内侍品秩一十四階自中㪚至司引由正二品
至從八品其除授具前
司天㪚官一十四階
欽象大夫從三/品 明時大夫
頒朔大夫以上正/四品 保章大夫從四/品
[091-24b]
司𤣥大夫正五/品 授時郎從五/品
靈臺郎正六/品 候儀郎從六/品
司正郎正七/品 平秩郎從七/品
正紀郎 挈壼郎以上正/八品
司厯郎 司辰郎以工從/八品
右司天品秩一十四階自欽象至司辰由從三品
至從八品其除授具前
太醫㪚官一十五階
[091-25a]
保宜大夫 保康大夫以上從/三品
保安大夫 保和大夫以上正/四品
保順大夫從四/品 保冲大夫正五/品
保全郎從五/品 成安郎正六/品
保和郎從六/品 成全郎正七/品
醫正郎從七/品 醫効郎
醫候郎以上正/八品 醫痊郎
醫愈郎以上從/八品
[091-25b]
右太醫品秩一十五階自保宜至醫愈亦由從三
品至從八品其除授具前
教坊司㪚官一十五階
雲韶大夫 僊韶大夫以上從/三品
長寧大夫 徳和大夫以上正/四品
協律大夫從四/品 嘉成大夫正五/品
純和郎從五/品 調音郎正六/品
司樂郎從六/品 協樂郎正七/品
[091-26a]
和樂郎從七/品 司音郎
司律郎以上正/八品 和聲郎
和節郎以上從/八品
右教坊品秩一十五階自雲韶至和節由從三品
至從八品其除授具前
[091-26b]
元史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