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遼史拾遺卷三
錢塘厲鶚 撰
本紀第四
太宗下
㑹同元年 秋七月戊辰遣中臺省右相耶律蘇哷特
爾格使晉臨海軍節度使趙思温副之册晉帝為英武
明義皇帝
[003-1b]
册府元龜曰晋高祖天福三年十月戊寅北朝命使
以冊寳上帝徽號曰英武明義皇帝左右金吾六軍
儀仗兵部法物太常鼓吹殿中省扇傘等並出城迎
引至崇元殿前陳列帝受徽號畢御殿受百官賀
秋九月庚戌邉臣奏晋遣守司空馮道左㪚騎常侍韋
勲來上皇太后尊號左僕射劉昫右諌議大夫盧重上
皇帝尊號遂遣監軍伊聶濟充接伴
五代史曰天福三年秋八月戊寅馮道及左僕射劉
[003-2a]
昫為契丹册禮使辛丑歸伶官於契丹己未歸静鞭
官劉守威金吾勘契官王殷司天雞呌學生殷暉于
契丹
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及伊勒希巴就館賜晋使馮
道以下晏丙午上御開皇殿召見晋使壬子皇太后御
開皇殿馮道韋勲册上尊號曰廣徳至仁昭烈崇簡應
天皇太后甲子行再生柴册禮丙寅皇帝御宣政殿劉
昫盧重册上尊號曰睿文神武法天啓運明徳章信至
[003-2b]
道廣敬昭孝嗣聖皇帝大赦改元㑹同
資治通鑑曰天福三年秋七月辛酉帝上尊號於契
丹主及太后戊寅以馮道為太后册禮使左僕射劉
昫為契丹主册禮使備鹵簿儀仗車輅詣契丹行禮
契丹主大悦帝事契丹甚謹奉表稱臣謂契丹主為
父皇帝毎契丹使至帝於别殿拜受詔勅嵗輸金帛
三十萬之外吉㓙慶弔嵗時贈遺玩好珍異相繼於
道乃至應天太后元帥太子偉王南北二王韓延徽
[003-3a]
趙延夀等諸大臣皆有賂小不如意輙來責譲帝常
卑辭謝之晋使至契丹契丹驕倨多不遜語使者還
以聞朝野咸以為恥而帝事之曽無倦意以是終帝
之世與契丹無隙然所輸金帛不過數縣租賦徃徃
托以民困不能滿其數其後契丹主屡使止帝上表
稱臣但令為書稱兒皇帝如家人禮 薛居正五代
史曰契丹遣使加徽號于晋晋亦獻徽號於契丹命
宰相馮道充使及行將逹西楼契丹主欲自出迎道
[003-3b]
契丹羣僚奏天子無迎宰相禮乃止其名動殊俗也
如此 阮閲詩話總龜曰晋天福三年與遼和晋祖
曰當遣輔相為使趙瑩桑維翰未言以遼雖通好而
反覆難測咸懼於將命馮道與諸公中書食訖分聼
堂吏前白道言北使事吏入變色手顫道索紙一副
書云道去即遣冩敕屬吏泣下道遣人語妻子不復
歸家舍都亭驛不數日即行晋祖餞之語以家國之
故煩耆徳使逺自酌巵酒飲之契丹以道有重名欲
[003-4a]
留之命與其國相同列所賜皆相等遼賜臣下以象
笏及臘月賜牛酒皆為殊禮道皆得之以詩謝云牛
頭偏得賜象笏更容持王甚喜受賜悉市薪炭云北
地寒老年不堪及還京師作詩五章以述使北之意
其首章云去年今日奉皇華只為朝廷不為家殿上
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龍荒冬住時時雪兎
苑春歸處處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幾人身死掩黄沙
北中大寒賜襖貂襖羊皮貂衾各一每入謁悉披四
[003-4b]
襖夜宿館中并覆三衾詩曰朝披四襖專藏手夜葢
三衾怕露頭 孫光憲北夢𤨏言曰莊宗嫡夫人韓
氏後為淑妃伊氏為徳妃契丹入中原䧟入北廷宰
相馮道尊册契丹主帳殿宴席其國母后妃列坐同
宴王嬙蔡姬之比也 李昭玘樂静先生集記殘經
曰南臺古刹有佛書数百卷多唐季五代時所書字
畫精勁歴歴可喜有毘奈耶雜事一卷徳妃伊氏所
造唐莊宗次妃初神閔敬皇后劉氏以㣲賤得立歸
[003-5a]
賜於佛性喜聚歛惟冩佛書饋賂僧尼而士卒不得
衣食妃為此經豈非畏后所逼也後有印章曰燕國
夫人伊氏盖未進封時所製也唐製太后皇后未嘗
有印凡封令書即太后用宫官印皇后用内侍省印
而夫人不聞有用印之禮是時兩宫交通藩鎮使者
旁午於道而恬不知禁則夫人私自鑄亦不為僭矣
按五代史稱徳妃與韓淑妃居太原晋高祖反時為
契丹所虜不知是經從何至也
[003-5b]
三年 閏月
資治通鑑曰天福四年閏月壬申初義武節度使王
處直子威避王都之難亡在契丹至是義武缺帥契
丹主遣使來言請使威襲父土地如我朝之法帝辭
以中國之法必自刺史團練防禦序遷乃至節度使
請遣威至此漸加進用契丹主怒復遣使來言曰爾
自節度使為天子亦有階級耶帝恐其滋蔓不已厚
賂契丹且請以處直兄孫彰徳節度使廷𦙍為義武
[003-6a]
節度使以厭其意契丹怒稍釋
九月
册府元龜曰天福四年九月契丹使尼瑪哈來獻牛
馬犬腊顛騱十駟
冬十一月
資治通鑑曰十一月戊子契丹遣其臣楊珠來使遂
如呉越
三年 春正月
[003-6b]
資治通鑑曰初晋帝割雁門之北以賂喫丹由是吐
谷渾皆屬契丹苦其貪虐思歸中國成徳節度使安
重榮復誘之於是吐谷渾帥部落千餘帳自五臺來
奔契丹大怒遣使譲帝以招納叛人帝遣供奉官張
澄將兵二千索吐谷渾在并鎮忻代四州山谷者逐
之使還故土 鶚按吐谷渾奔晋通鑑係天福五年
十二月事至逐歸故土係六年正月事遼史首尾差
一年未知孰是
[003-7a]
夏四月庚子至燕備法駕入自拱辰門御元和殿行入
閣禮
宋敏求春明退朝録曰唐入御宣政設殿中細仗兵
部旂旛等於廷朝官退皆賜食自開元後朔望宗廟
上牙盤食明皇意欲避正殿遂御紫宸殿喚仗入閣
門遂有入閣之名在唐時殊不為盛禮唐末常御殿
更無仗遇朔望特設之趨朝者仍給廊下食所以鄭
谷軰多形於詩詠歎羙而五代行之不絶 五代史
[003-7b]
曰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見羣臣曰常参朔望薦食諸
陵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羣臣曰
入閣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
閣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閣門
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見故謂之入閣然
衙朝也其禮尊閣燕見也其事殺自乾符以後因亂
禮闕天子不能日見羣臣而見朔望故正衙常日廢
仗而朔望入閣有仗其後習見遂以入閣為重至出
[003-8a]
御前殿猶謂之入閣五代之時羣臣五日一入見中
興殿便殿也此入閣之遺而謂之起居朔望一出御
文明殿前殿也反謂之入閣 五代㑹要曰入閣儀
司天進時刻牌閣門進班齊牌皇帝自内著袍衫穿
鞾乗輦至常朝殿門駐輦受樞宻使以下起居訖引
駕至正朝殿皇帝坐定卷簾殿上添香喝控鶴官拜
次雞呌次閣門勘契次閤門承㫖喚仗次閤門使引
金吾將軍南班拜訖分引至位對揖次細仗相次入
[003-8b]
朝次執文武班簿至位對揖次宰臣南班拜訖分引
至位對揖次金吾將軍奏平安次文武百官入通事
舍人揖殿靸靴入沙墀兩拜立定次引宰臣及百官
金吾將軍合班立定閤門使喝拜搢笏舞蹈三拜奏
聖躬萬福又引宰相班首一人至近前又兩拜舞蹈
三拜引至位對揖通事舍人引宰臣於東西踏道下
立次文武百官出次兩省官南班揖殿出次翰林學
士南班揖殿出次執文武班簿南班揖殿出次金吾
[003-9a]
將軍南班揖殿出次細仗出次引宰臣香案前奏事
訖宣徽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次閣門使引待制官
到位兩拜引近前奏事訖即歸位罄折宣徽使宣所
奏知又兩拜舞蹈三拜舍人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次
刑法奏事准上次監察御史南班揖殿出次閣門承
㫖放仗次閤門使奏衙内無事次喝控鶴官門外祗
候次下簾皇帝上輦歸内
乙巳幸留守趙延夀别墅
[003-9b]
洛中紀異曰契丹主破團栢谷得趙延夀北歸情甚
狎宻復用之秉政晋主患之潛使上表述趙父子事
清㤗於上黨擁重兵窺玩神器清㤗亡國不忠不孝
天下所知請勿用北主以示趙趙覧訖曰晋主不欲
令皇帝用臣者欲負皇帝之厚恩也北主曰何也對
曰臣在中原日掌樞機此軰方收外鎮常為臣之所
制中原土地河山人民甲馬子女玉帛津梁要害内
外帑藏舟車轉輸臣並知之恐皇帝用臣即為晋主
[003-10a]
之患也北主甚悦乃曰卿在中原日所為之事我不
能知自卿事我以來即未有過乃火其書曰我誓不
疑汝趙再拜復命兼鎮幽州後晋之滅皆趙賛而成
之 五代史曰天福五年夏四月契丹興化王來
秋八月壬寅遣使南唐
陸㳺南唐書曰昇元四年九月戊辰契丹使美棱魯
庫來聘獻狐白裘
九月庚午侍中崔窮古言晋主聞陛下數㳺獵意欲請
[003-10b]
節之上曰朕之畋獵非徒從樂所以練習武事也乃詔
諭之
孫世芳宣府鎮志曰㑹同三年契丹主次奉聖州大
閲諸州軍時山後五州兵半𨽻營衛因閲騎兵於州
南歩兵於州北賞勞有差自是諸兵從獵不休侍中
崔窮古言晋主聞陛下数㳺獵意欲請節上曰朕之
畋獵非徒從樂所以練習武事也乃詔諭之
冬十一月
[003-11a]
册府元龜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契丹使錫里來聘致
馬百匹及玉鞍狐裘等
四年春二月己未晋遣楊彦詢來貢且言鎮州安重榮
跋扈狀遂留不遣是月晋鎮州安重榮執遼使伊喇
五代㑹要曰天福六年成徳軍節度使安重榮執契
丹使伊喇等以輕騎掠幽州之南界高祖累遣中使
齎詔開諭以契丹有助兵之功不欲負其宿約而重
榮好險肆志竟誅伊喇等馳檄天下言契丹之罪惡
[003-11b]
資治通鑑曰成徳軍節度使安重榮恥臣契丹見
契丹使者必箕踞慢罵使過其境或潛遣人殺之契
丹以譲帝帝為之遜謝六月戊午重榮執契丹使伊
喇遣騎掠幽州南境軍於博野上表計数千言大抵
斥帝父事契丹竭中國以媚無厭之欲又以此意為
書遺朝貴及移藩鎮云已勒兵必與契丹决戰帝以
重榮方握强兵不能制甚患之
夏四月 秋八月 九月
[003-12a]
五代史曰天福六年夏四月己未契丹使碩格來秋
八月甲寅光禄卿張澄使於契丹 册府元龜曰天
福六年九月遣供奉官李延業以時果送于契丹
資治通鑑曰九月乙亥帝以安重榮殺契丹使者恐
其犯邉遣安國寕節度使楊彦詢使於契丹彦詢至
其帳契丹責以使者死狀彦詢曰譬如人家有惡子
父母所不能制將如之何契丹怒乃釋 鶚案楊彦
詢使契丹史在二月鑑在九月未知孰是
[003-12b]
十二月戊子晋遣使來告山南節度使安重進反詔以
便宜討之
戊申晋以敗安重榮來告遂遣楊彦詢歸
五年春正月戊辰晋函安重榮首來獻
資治通鑑曰天福六年十二月丁亥安重榮聞安重
進舉兵反謀遂决大集境内軍民衆至數萬南向鄴
都帝聞重榮反壬辰遣䕶聖等馬歩三十九指揮擊
之以天平節度使杜重威為招討使安國節度使馬
[003-13a]
全節副之前永清節度使王清為馬歩都虞侯戊戌
杜重威與安重榮遇於宗城西南重榮為偃月陣官
軍擊之不動重威懼欲退指揮使王重𦙍曰兵家忌
退鎮之精兵盡在中軍諸公分銳士擊其左右翼重
𦙍為公以契丹直衝其中軍彼必狼狽重威從之鎮
人陳稍却官軍從而乗之鎮人大潰斬首萬五千級
重榮收餘衆走保宗城官軍進攻夜分拔之重榮以
十餘騎走還鎮州嬰城自守㑹天寒鎮人戰及凍死
[003-13b]
者二萬餘人契丹聞重榮反乃聼楊彦詢還天福七
年春正月丁巳鎮州牙將自西郭水碾門導官軍入
城殺守陴民二萬人執安重榮斬之杜重威殺導者
自以為功庚申重榮首至鄴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
五代史曰安從進反㐮陽重榮聞之乃亦舉兵是
嵗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飢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
覲行至宗城破家堤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
將趙彦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晋軍其鎧甲
[003-14a]
鞍轡皆裴以銀晋軍不知其來降争殺而分之重榮
聞彦之降晋大懼退入于輜重中其兵二萬皆潰去
陶岳五代史補曰安重榮出鎮常懐不軌之計久
矣但未發居無何廐中産朱鬉白馬有鴉生五色雛
以為鳯乃欣然謂天命在己遂舉兵反指揮使令取
宗嶺路以向闕時父老聞之徃徃竊議曰事不諧矣
且王姓安氏鞍得背而稳何不取路貝州若由宗嶺
是鞍及於鬉得無危乎未幾與王師先鋒遇一戰而敗
[003-14b]
閏月
册府元龜曰天福七年閏三月遣殿直官馬延理内
班王延斌送桃于契丹
夏六月乙丑晋主敬瑭殂子重貴立戊辰晋遣使告哀
輟朝七日庚午遣使往晋弔祭
五代㑹要曰天福七年六月高祖崩少帝嗣立八月
契丹遣隆鄂特來弔兼獻衣服鞍馬等至十月又遣
使大卿以下二十六人來聘以高祖山陵有日致祭
[003-15a]
故也 陸游南唐書曰昇元六年六月契丹使魯庫
美棱來聘獻馬五駟
秋七月庚寅晋遣金吾衛大將軍梁言判四方館事朱
崇節來謝書稱孫不稱臣遣客省使喬榮譲之景延廣
荅曰先帝則聖朝所立今主則我國自册為鄰為孫則
可奉表稱臣則不可榮還具奏之上始有南伐之意
資治通鑑曰初河陽牙將喬榮從趙延夀入契丹契
丹以為回圖使凡外國與中國貿易者置/回圖務猶今之回易場也徃來販易
[003-15b]
於晋置邸大梁及契丹與晋有隙景延廣説帝囚榮
於獄悉取邸中之貨凡契丹之人販易在晋境者皆
殺之奪其貨大臣皆言契丹有大功不可負戊子釋
榮慰賜而歸之榮辭延廣延廣大言曰歸語爾主先
帝為北朝所立故稱臣奉表今上乃中國所立所以
降志於北朝者正以不敢忘先帝盟約故耳為鄰稱
孫足矣無稱臣之理北朝皇帝勿信趙延夀誑誘輕
侮中國中國士馬爾所目覩翁怒則來戰孫有十萬
[003-16a]
横磨劔足以相待他日為孫所敗取笑天下毋悔也
榮自以為失貨財恐歸獲罪且欲為異時據驗乃曰
公所言頗多懼有遺忘願記之紙墨延廣命吏書其
語以授之榮具以白契丹契丹主大怒入㓂之志始
决 又曰帝之初即位也大臣議奉表稱臣告哀於
契丹景延廣請致書稱孫而不稱臣李崧曰屈身以
為社稷何恥之有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胄與契
丹戰於時悔無益矣延廣固争馮道依違其問帝卒
[003-16b]
從延廣議契丹大怒遣使來責譲且言何得不先承
禀遽即帝位延廣復以不遜答之契丹盧龍節度使
趙延夀欲自帝中國屡説契丹伐晋契丹主頗然之
秋七月 八月
五代史曰秋七月甲辰契丹使通事來八月癸酉契
丹使共客省使張九思來
冬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鄭麟趾高麗史曰太祖二十五年冬十月契丹遣使
[003-17a]
來歸槖駞五十匹王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和忽生疑
貳不顧舊好一朝殄滅此為無道之甚不足逺結為
鄰絶其交䀻流其使三十人于海島繫槖駞萬夫橋
下皆餓死 五代史曰冬十月己未契丹使錫里來
十一月契丹使大卿來己亥牛羊使董殷使于契丹
十二月庚午契丹裕悦使凌古結來辛未又使伊哷
濟來
六年春正月 三月 夏四月 冬十月
[003-17b]
陸游南唐書曰昇元七年春正月契丹使逹爾罕等
二十七人來聘獻馬三百羊三萬五千 五代史曰
天福八年春正月契丹裕悦使烏都温來三月辛丑
引進使太府卿孟承誨使於契丹夏四月庚午董殷
使于契丹冬十月丙寅契丹使通事劉𦙍來
十一月辛夘上京留守耶律逹年得晋諜知有二心
十二月丁未如南京議伐晉命趙延夀趙延昭安圖嘉
哩等由滄恒易定分道而進大軍繼之
[003-18a]
契丹國志曰會同六年十二月晋平盧軍節度使楊
光逺遣騎告遼以晋境大饑乗此攻之一舉可取趙
延夀亦勸之帝乃集兵五萬使延夀將之經營中國
曰若得之當立汝為帝延夀信之為盡力 宣府鎮
志曰㑹同六年契丹主將有事於征伐徴山後諸州
兵因下令曰兵行有傷禾稼損租賦者以軍法論又
敇有司於每村定有力人户充村長於村人議有力
人户出剰田苖補貧下不逮頃畆自願者據狀徴收
[003-18b]
七年春正月己夘趙延夀圍貝州其軍校邵珂開南門
納遼兵太守呉巒投井死
契丹國志曰貝州軍校邵珂性兇悖節度使王令温
黜之珂怨望會令温入朝執政以呉巒權知州事遼
帝親攻貝州巒悉力拒之燒其攻具殆盡珂令遼兵
自南門入巒投井死
己丑次元城授延夀魏博等州節度使封魏王率所部
屯南樂丙申遣兵攻黎陽晋張彦澤來拒 二月甲辰
[003-19a]
攻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晋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逺宻
道遼師自馬家口濟河
五代史曰開運元年春正月辛巳殿直王班使於契
丹至于鄴都不得進而復丙申契丹㓂黎陽辛丑劉
知逺及契丹戰於秀容敗之 資治通鑑曰開運元
年春正月庚辰帝遣使持書遺契丹契丹已屯鄴都
不得通而返壬午以侍衛馬歩都指揮使景延廣為
御營使前静難節度使李周為東京留守是日高行
[003-19b]
周以前軍先發時用兵方略號令皆出延廣宰相以
下皆無所預延廣乗勢使氣凌侮諸將雖天子亦不
能制乙酉帝發東京丁亥滑州奏契丹至黎陽戊子
帝至澶州契丹主屯元城趙延壽屯南樂以延夀為
魏博節度使封魏王此契丹主/所命也契丹冦太原劉知逺
與白承福合兵二萬擊之甲午以知逺為幽州道行
營招討使杜威為副使馬全節為都虞候丙申遣右
武衛上將軍張彦澤等將兵拒契丹於黎陽戊戌帝
[003-20a]
復遣譯者孟守忠致書於契丹求修舊好契丹主復
書曰已成之勢不可改也辛丑太原奏破契丹偉王
於秀容斬首三千級契丹自鴉鳴谷遁去天平節度
副使知鄆州顔衎遣觀察判官竇儀奏博州刺史周
儒以城降契丹又與楊光逺通使徃還自馬家口濟
河擒左武衛將軍蔡行邁儀謂延廣曰敵若濟河與
光逺合則河南危矣延廣然之儀州人也
晋將景延廣命石贇守麻家口白再榮守馬家口未幾
[003-20b]
周儒引遼兵滿逹營于河東攻暉州北津以應光逺晋
遣李守貞皇甫遇梁漢璋薛懐譲將兵萬人縁河水陸
並進遼軍圍晋别將於戚城晋主自救之遼師解去李
守貞等至馬家口滿達遣歩卒萬人築營壘騎兵萬人
守于外餘兵屯河西渡未已晋兵薄之遼軍不利
資治通鑑曰開運元年二月甲辰朔令前保義節度
使石贇守麻家口前威勝節度使何重建守楊劉鎮
䕶聖都指揮使白再榮守馬家口西京留守安彦威
[003-21a]
守河陽未幾周儒引契丹將滿逹自馬家口濟河營
於南岸攻暉州北津以應楊光逺滿逹契丹主之從
弟也乙已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義成節度使李守
貞神武通軍皇甫遇陳州防禦使梁漢璋懐州刺史
薛懐譲将兵萬人縁河水陸並進守貞河陽漢璋應
州懐譲大原人也 册府元龜曰晋少帝開運元年
二月丙午先鋒指揮使石公覇遇敵数萬騎於戚城
之北為敵所圍高行周符彦卿在城之東南方息於
[003-21b]
林下忽聞敵至駭愕督軍而進數千騎衆寡不敵
行周遣人馳告景延廣請益師延廣遲留俟帝進止
既而行周等為敵圍之數重三人大譟瞋目奮擊敵
衆死傷甚多帝自御親兵援之前軍獲免戊申李守
貞等兵至馬家渡敵歩卒萬人方築壘濬隍以騎軍
散列其外舟楫數十猶渡兵未已我師薄之敵師退
走遂攻其城四靣樹梯一鼔而上敵衆大敗乗馬赴
河溺者數千西岸敵軍數萬鼓譟揚旗以脅我軍及
[003-22a]
見東岸俘執斬刈大半䧟没水中即大哭而去是日
獲其將莫城義節樓使崔裕先鋒梁思榮契丹大首
領新及兵馬都監常尊王令威吐渾將黨大地羽林
使閻令省軍校張興王佐張令覇等首領七十八人
部典節級五百人送於行在 鶚案莫城義節樓使
六字疑槧本冇誤 資治通鑑曰二月辛亥定難節
度使李彛殷將兵四萬自麟州濟河侵契丹之境壬
子以彜殷為契丹西南招討使 五代史曰開運元
[003-22b]
年二月癸丑北面行營都虞候馬全節及契丹戰於
北平敗之
三月癸酉朔趙延夀言晋諸軍㳂河置柵皆畏却不敢
戰若率大兵直抵澶淵據其橋梁晋必可取是日晋軍
駐澶淵其前軍高行周在戚城乃命延壽延昭以數萬
騎出行周右上以精兵出其左戰至暮上復以勁騎突
其中軍晋軍不能戰㑹有諜者言晋軍東靣数少沿河
城柵不固乃急擊其東偏衆皆奔潰縱兵追及遂大敗
[003-23a]
之
契丹國志曰三月遼帝偽棄元城去伏精騎於古頓
丘城以俟晋軍與恒定之兵合而來擊大軍欲進追
之㑹霖雨而止遼兵馬飢瘦趙延夀曰晋軍悉在河
上畏我鋒鋭必不敢前不如即其城下四面攻之奪
其浮梁則天下定矣遼帝從之親將兵十餘萬陣於
澶州北城與晋高行周合戰自午至哺互有勝負遼
帝以精兵當中軍而來晋帝亦出兵待之遼帝望見
[003-23b]
晋軍盛謂左右曰楊光逺言軍半已餒死今何其多
也以精騎左右掠陣晋軍不動萬弩齊發飛矢蔽地
遼軍稍卻兩軍死者不可勝数昏後各引去 册府
元龜曰時甲馬軍士千餘人在隄間治水塞使人亟
召之旗旛之末出於堰埭敵以為偽遁伏兵起遂
整軍而立良乆復戰李守貞在戰之後立馬於大塜
之端去陣三百餘歩不敢寸進俄頃王師又退至塜
下李守貞以数百騎短兵直進擊之敵稍退戰場之
[003-24a]
地人馬死者無算㫁箭殘鏃交横厚数寸既而昏暝
敵擊鉦而去辛巳契丹主帳内小校竊徳光所乗馬
南奔契丹傳木書收軍北去
壬午留趙延昭守貞州徙所俘户於内地夏四月癸丑
還次南京辛未如凉陘五月癸酉耶律巴爾岱奏破徳
州擒刺史尹居藩及將士二十七人
資治通鑑曰契丹主自澶州北分為兩軍一出滄徳
一出深冀而歸所過焚掠方廣千里民物殆盡留趙
[003-24b]
延昭為貝州留後滿逹䧟徳州擒刺史尹居藩 五
代史曰三月己丑冀州刺史白從暉及契丹戰於衡
水敗之夏四月契丹䧟徳州㳂河廵檢使梁進敗之
取徳州己未馬全節及契丹戰於定豊敗之
六月
資治通鑑曰夏六月初高祖割北邉之地以賂契丹
由是府州刺史折從逺亦北屬契丹欲盡徙河西之
民以實遼東州人大恐從逺固保險拒之及帝與契
[003-25a]
丹絶遣使諭從遠使攻契丹從逺引兵深入㧞十餘
寨戊午以從逺為府州團練使從逺雲州人也府州/領府
各一縣後唐以麟州/東北河濵之地置
九月
五代史曰九月丙子契丹㓂遂城樂夀代州刺史白
文珂及契丹戰於七里烽敗之 資治通鑑曰九月
丙子契丹㓂遂城樂夀深州刺史康彦進擊却之
十二月癸夘南伐甲子次古北口閏月己巳朔閲諸道
[003-25b]
兵於温榆河己夘圍恒州下其九縣
資治通鑑曰十二月乙未契丹復大舉入㓂盧龍節
度使趙延夀引兵先進契丹前鋒至邢州順國節度
使杜威遣使間道告急帝欲自將拒之㑹有疾命天
平節度使張從恩鄴都留守馬全節䕶國節度使安審
琦㑹諸道兵屯邢州武寕節度使趙在禮屯鄴都契
丹主以大兵繼至建牙於元氏元氏縣/屬恒州朝廷憚契丹
之盛詔從恩等引兵稍却於是諸軍洶懼無復部伍
[003-26a]
委棄器甲所過焚掠不復能整 玉堂閑話曰晋少
主之代有婦人儀狀端嚴衣服鈆粉不下羙人而無
腿足繇帶以下如截而齊餘皆具備其父載之於獨
車自鄴南㳺浚都乞丐扵市日聚千人至於深坊曲
巷華屋朱門無所不至時人嗟異皆擲而施之後京
城獲北方間諜官司案之乃此婦為奸人之領袖所
聼察甚多遂戮之
八年春正月庚子分兵攻邢洺磁三州殺掠殆盡
[003-26b]
册府元龜曰契丹主耶律徳光晋少帝天福九年入
㓂䧟貝博及畧諸縣邑所至皆撫寕之給以符牒賞
以章服及戚城小戰不勝博州太衂青州阻絶遂大
怒所俘百姓屠戮者不可勝紀擒獲軍士皆炮烙之
五代史曰開運二年徳光復傾國入㓂南掠邢洺
磁至於安陽河千里之内焚剽殆盡契丹見大桑木
罵曰吾知紫披襖出自汝身吾豈容汝活耶束薪於
木而焚之
[003-27a]
入鄴都境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兵悉陳於相州安陽
水之南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將兵千騎來覘
遼軍至鄴都遇遼軍數萬且戰且却至榆林店遼軍繼
至遇與彦超力戰百餘合遇馬斃歩戰審琦引騎兵踰
水以救遼軍乃還
册府元龜曰皇甫遇為滑州刺史開運三年契丹主
率衆屯邯鄲遇與安審琦慕容彦超等禦之遇初渡
漳河敵前鋒大至遇引退轉闘二十里至鄴南榆林
[003-27b]
店遇謂審琦曰彼衆我寡走無生路不如血戰遂自
辰至未戰百餘合所傷甚衆遇所乘馬中鏑而死遇
有紀綱杜知敏以馬授遇遇得馬復戰久之稍解顧
杜知敏己為㓂獲遇謂彦超曰知敏蒼黄之中以馬
授我義也安可使䧟於㓂中遂與彦超躍馬取知敏
而還敵騎壯之俄而軍士復合遇不能解時審琦已至
安陽河謂首將張從恩曰皇甫遇等未至必為敵騎
所圍若不救則成擒矣從恩曰敵勢甚熾無以支吾
[003-28a]
將軍獨徃何益審琦曰成敗命也設若不濟則與之
俱死假若失此二將將何靣目以見天子遂率鐵騎
北渡赴之敵見塵起謂救軍并至乃引去遇彦超中
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曰此三人者真猛將也
三月戊戌師㧞祁州殺其刺史沈斌
册府元龜曰晋沈斌少帝開運中為祁州刺史契丹
入㓂自鎮州廻以羸兵驅牛羊過共城下斌乃出州
兵以擊之契丹以精騎剗其門邀之州遂䧟
[003-28b]
庚戌杜重威李守貞攻㤗州戊子趙延夀率前鋒薄泰
城己未重威守貞引兵南遁追至陽城大敗之復以歩
卒為方陣來拒與戰二十餘合壬戌復搏戰十餘里癸
亥圍晉兵於白團衛村晋兵下鹿角為營是夕大風至
曙命鐵鷂軍下馬㧞其鹿角奮短兵入擊順風縱火揚
塵以助其勢晋軍大呼曰都招討何不用兵令士卒徒
死諸將皆奮出戰張彦澤藥元福皇甫遇出兵大戰諸
將繼至遼軍却數百歩風益甚晝晦如夜符彦卿以萬
[003-29a]
騎横擊遼軍率歩卒並進遼軍不利上乗奚車退十餘
里晉兵追急獲一槖駞乘之乃歸晋兵退保定州
册府元龜曰杜重威為鎮州節度使契丹主連年入
㓂重威但閉壁自守部内城邑相繼破䧟未嘗以一
士一騎救之毎敵騎数十驅漢人千萬過城下如入
無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無邀取之理開運元
年秋加北靣行營招討使二年大軍下㤗州滿城契
丹主自古北口廻軍追躡王師重威狼狽而旋至陽
[003-29b]
城為敵所困㑹大風猛烈軍情憤激符彦卿張彦澤
諸將引軍四出敵衆大潰諸將欲追之重威曰逢賊
得命更望襆子也遂收軍馳歸常山 資治通鑑曰
開運二年三月乙巳杜重威等諸軍㑹于定州庚戌諸
軍攻契丹㤗州刺史晋廷謙舉州降甲寅取滿城獲
契丹酋長穆蘭及其兵二千人乙取遂城趙延夀
部曲有降者言契丹主還至虎北口聞晋取㤗州復
擁衆南向約八萬餘騎計來夕當至宜速為備杜重
[003-30a]
威等懼丙辰退保㤗州戊午契丹至㤗州己未晋軍
南行契丹踵之晋軍至陽城庚申契丹大至晋軍與
戰逐北十餘里契丹踰白溝而去此南白溝也水經/注所謂淇水北出
為白溝/者也壬戌晋軍結陣而南敵騎四合如山諸軍力
戰拒之是日纔行十餘里人馬飢乏癸亥晋軍至白
團衞村埋鹿角為行寨契丹圍之數重竒兵出寨後
㫁糧道是夕東北風大起破屋折樹營中掘井方及
水輙崩士卒取其泥帛絞而飲之人馬俱渴至曙風
[003-30b]
尤甚契丹主坐大奚車中令其衆曰晉軍止此耳當
盡擒之然後南取大梁命鐵鷂四靣下馬㧞鹿角而
入奮短兵以擊晋軍又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軍
士皆奮怒大呼曰都招討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諸將請出戰杜重威曰俟風稍緩徐觀可否馬歩都
監李守貞曰彼衆我寡風沙之内莫測多少惟力鬬
者勝此風乃助我也若俟風止吾屬無類矣即呼曰
諸軍齊撃賊又謂重威曰令公善守禦守貞以中軍
[003-31a]
决死矣馬軍左廂都排陣使張彦澤馬軍右廂副排
陣使藥元福馬歩左右廂都排陣使符彦卿及左廂
都排陣使皇甫遇引精騎出西門擊之諸將繼至契
丹卻數百歩彦卿等謂守貞曰且曵隊徃來乎直前
奮擊以勝為度乎守貞曰事勢如此安可廻鞚亦長
驅取勝耳彦卿等躍馬而去風勢益甚昏晦如夜彦
卿等引萬餘騎横擊契丹呼聲動天地契丹大敗而
走勢如崩山李守貞亦令歩兵盡㧞鹿角出鬬歩騎
[003-31b]
俱進逐北二十餘里鐵鷂既下馬不能復上皆委棄
馬鎧仗蔽地契丹散卒至陽城東南水上稍復布列
杜重威曰敵已破膽不宜更令成列遣精兵擊之皆
渡水去契丹主乘奚車走十餘里追兵急獲一槖駞
乘之而走諸將請急追之重威揚言曰逢賊幸不死
更索衣嚢也李守貞曰兩日人馬渇甚今日得水飲
之皆足重難以追㓂不若全軍而還乃退保定州契
丹主至幽州散軍稍集以軍失利杖其酋長數百唯
[003-32a]
趙延夀得免 册府元龜曰開運二年三月辛亥易
州安審約奏狼山守把孫方簡掩殺得敵頭轄哩相
公一千餘人奚車一兩内有轄哩妻及奴婢等甲寅
杜重威收獲滿城獲契丹首領穆蘭相公及守城兵
士一千九百六十四人
秋八月
契丹國志曰八月朔日食
九年 夏五月庚戌晋易州戍將孫方簡請内附
[003-32b]
資治通鑑曰定州西山二百里有狼山土人築堡於
山上以避㓂堡中有佛舍尼孫深意居之以妖術惑
衆中山人孫方簡及弟行友自言深意之侄不飲酒
食肉事深意甚謹深意卒嗣行其術稱深意坐化嚴
餙事之如生會晉與契丹絶好北邉賦役煩重㓂盗
充斥方簡因帥郷里豪傑者據寺為寨以自保契丹
入㓂方簡率衆邀擊之頗獲其甲兵牛馬軍資挈家
徃依之者日益衆久之至千餘家遂為羣盗懼為吏
[003-33a]
所討乃歸欵朝廷朝廷亦資禦盗㓂署東北招收指
揮使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如意則舉寨降於契
丹請為郷導以入㓂時河北大飢盗賊蠭起天雄節
度使杜重威遣元隨軍將劉廷翰市馬于邉方簡執
之獻于契丹延翰逃歸六月壬戌至大梁言方簡欲
乘中國凶飢引契丹入㓂宜為之備 册府元龜曰
孫方簡為定州節度先是州北二百里有狼山山上
有堡邉人頼之以避㓂患中置佛舍有孫氏尼者主
[003-33b]
其事以香火之教聚其流俗遠近歸之徒衆甚盛人
亦異之尼死其徒聲言其屍不壊嗣行其道舉俗不
食葷茹其黨推之為主
十一月戊子朔進圍鎮州丙申先遣候騎報晋兵至遣
精騎斷河橋晋兵退保武强南院大王逹年将軍高模
翰分兵由瀛州間道以進杜重威遣共將節度使梁漢
璋率衆來拒與戰大敗之殺梁漢璋
册府元龜曰梁漢璋為永清軍節度使天福八年詔
[003-34a]
領千騎戍冀州㝷以杜重威北討詔以漢璋充北靣
軍馬都排陣使戍游口関與敵騎五千相遇於浮陽
之北界苦戰竟日以衆寡不侔為流矢所中没於陣
杜重威張彦澤引軍據中渡橋趙延夀以歩卒前擊高
彦温以騎兵乘之追奔逐北殭尸數萬斬其將王清宋
彦筠墮水死
資治通鑑曰開運三年冬十一月己酉契丹主大舉
入冦自易定趣恒州晋北靣行營都指揮使杜重威
[003-34b]
等至武强彰徳節度使張彦澤在恒州引兵㑹之重
威等復趣恒州以彦澤為前鋒甲寅重威等至中渡
橋契丹已據橋彦澤帥騎爭之契丹焚橋而退晋兵
與契丹夾滹沱而軍始契丹見晋軍大至又争橋不
勝恐晉軍急渡滹沱與恒州合勢擊之議引兵還及
聞晋軍築壘為持久之計遂不去杜重威雖以貴戚為
上將性懦怯偏禆皆節度使但日相承迎置酒作樂
罕議軍事磁州刺史兼北靣轉運使李榖說重戚及
[003-35a]
李守貞曰今大軍去恒州咫尺烟火相望若多以三
股木置水中積薪布土其上橋可立成宻約城中舉
火相應夜募將士斫敵營而入表裏合勢敵必遁逃
諸將皆以為然獨杜重威不可遣榖南至懐孟督軍
糧契丹潛遣其將蕭翰將百騎並西山出晋後軍㫁
晋糧道及歸路翰等獲晋民黥其靣曰奉敇不殺縱
之南走運夫在道遇之皆棄車驚潰十二月壬戌奉
國都指揮使王清言於重威曰今大軍去恒州五里
[003-35b]
守此何為營孤食盡勢將自潰請以歩卒五千為前
鋒奪橋開道公率諸軍繼之得入恒州則無憂矣重
威遣清與宋彦筠俱進清戰甚鋭契丹勢少却諸將
請以大軍繼之重威不許彦筠為契丹所敗浮水抵
岸得免清獨帥麾下陣於水北力戰互有殺傷屢請
救於重威重威竟不遣一騎助之清謂其衆曰上將
握兵坐視吾軰困急而不救此必有異志吾軰當以
死報國耳衆感其言莫有退者至暮戰不息契丹以
[003-36a]
新軍繼之清及士卒盡死由是諸軍皆奪氣清洺人
也 册府元龜曰王清為奉國都虞候谿州刺史少
帝開運二年從杜重威北征觧陽城之圍清苦戰為
歩校之最加檢校司空及從杜重威收瀛州聞契丹
大至重威率諸軍㳂滹水而下將保常山及至中渡
橋敵已屯於北岸且扼歸路清知勢蹙請於重威曰
軍出常山五里守株於此營孤食盡將如之何請以
歩軍二千為其前鋒奪橋開路公可率諸軍繼之期
[003-36b]
入常山必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獲其橋
敵為之小卻重威猶豫不進宻已貳於國矣彦筠尋
退走清列陣北岸嚴戒部曲日暮酣戰不息敵以全
軍繼至我無寸刃益之清與下俱没焉 鶚案中渡
橋五代史亦云宋彦筠退走通鑑以為浮水而免遼
史云墮水死誤也陶岳五代史補云乾祐中宋彦筠
為鄭州節度使足證彦筠之仕漢矣
重威等退保中渡寨義武軍節度使李殷以城降遂進
[003-37a]
兵夾滹沱而營去中寒寨三里分兵圍之夜則列騎環
守晝則出兵抄掠復命大内特哩衮耶律楚庫勒及趙延
夀分兵圍守自將騎卒夜渡河出其後攻下欒城降騎
數千分遣軍士據其要害下令軍中預備軍食三日不
得舉烟火但獲晉人即黥靣而縱之諸饋運見者皆棄
而走於是晉軍内外隔絶食盡勢窮十二月丙寅杜重
威李守貞張彦澤等帥所部二十萬衆來降上擁數萬
騎臨大阜立馬以受之授重威守太傅鄴都留守守貞
[003-37b]
天平節度使餘各領舊職
資治通鑑曰甲子契丹遥以兵環晋營軍中食且盡
杜重威與李守貞宋彦筠謀降契丹潛遣腹心詣契
丹牙帳邀求重賞契丹主紿之曰趙延夀威望素淺
恐不能帝中國汝果降當以汝為之重威喜遂定降
計丙寅重威遣閤門使高勲齎降表詣契丹是日悉
命軍士出陳於外軍士皆踴躍以為且戰重威親諭
之曰食盡途窮當與汝曹共求生計因命釋甲軍士
[003-38a]
皆慟哭聲振原野重威守貞仍於衆中揚言主上失
徳信任奸邪猜忌於已聞者無不切齒契丹主遣趙
延夀衣赭袍至晋營撫慰軍士曰彼皆汝物也杜重
威以下皆迎謁於馬前亦以赭袍衣重威以示晋軍
其實皆戲之耳以重威為太傅守貞為司徒重威引
契丹主至恒州城下諭順國節度使王周以己降之
狀周亦出降戊辰契丹主入恒州遣兵襲代州刺史
王暉以城降先是契丹屡攻易州刺史郭璘固守拒
[003-38b]
之契丹主毎過城下指而嘆曰吾能吞併天下而為
此人所扼及杜重威既降契丹主遣通事舍人耿崇
羙至易州誘諭其衆衆皆降璘不能制遂為崇羙所
殺璘邢州人也義武軍節度使李殷安國留後方太
皆降於契丹契丹主以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滿逹
為安國留後以客省副使馬崇祚權知恒州事
命御史大夫嘉哩監軍傅珠爾張彦澤持詔入汴諭晋
帝母李氏以安其意且招桑維翰景延廣先来留騎兵
[003-39a]
千人守魏自率大軍而南壬申嘉哩等至汴晋帝重貴
䘮服拜命與母李氏奉表請罪
資治通鑑曰契丹主引兵自邢相而南遣張彦澤將
二千騎先取大梁且撫安吏民以通事傅珠爾為都
監癸酉未明彦澤自封丘門斬闗而入頓兵明徳門
外城中大擾帝於宫中起火自擕劔驅後宫十餘人
將赴火為親軍將薛超所持俄而彦澤自寛仁門傳
契丹主與太后書撫慰之帝乃命滅火悉開宫城門
[003-39b]
帝坐苑中與后妃相聚而泣召翰林學士范質草降
表自稱孫男臣重貴禍至神惑運盡天亡今與太后
及妻馮氏舉族于郊野靣縛待罪次遣男鎮寕節度
使延煦威信節度使延寳奉國寳一金印三出迎太
后亦上表稱新婦李氏妾傅珠爾入宣契丹主命帝
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 五代史曰
范質為帝草降表曰孫男臣重貴言頃者唐運告終
中原失馭数窮否極天缺地傾先人有田一成有衆
[003-40a]
一旅兵連禍結力屈勢孤翁皇帝捄患摧剛興利除
害躬擐甲胄深入㓂場犯露䝉霜度雁門之險馳風
擊電行中冀之誅黄鉞一麾天下大定勢凌宇宙義
感神明功成不居遂興晋祚則翁皇帝有大造於石
氏也旋屬天降鞠凶先君即世臣遵承遺㫖纂紹前
基諒闇之初荒迷失次凡有軍國重事皆委將相大
臣至於擅繼宗祧既非禀命輕發文字輙敢拒尊自
啓釁端果貽赫怒禍至神惑運盡天亡十萬師徒望
[003-40b]
風束手億兆黎庶延頸歸心臣負義抱羞貪生忍恥
自貽顛覆上累祖宗偷度朝昏苟存視息翁皇帝若
惠顧疇昔稍霽電霆未賜靈誅不絶先祀則百口荷
更生之徳一門衘無報之恩雖所願焉非敢望也臣
與太后妻馮氏於郊野靣縛俟命皇太后降表云晋
室皇太后新婦李氏妾言張彦澤傅珠爾等至伏䝉
皇帝阿翁書安撫者伏念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
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皇帝阿
[003-41a]
翁發自冀北親抵河東跋履山川踰越險阻立平巨
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
帝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好息民而反虧恩辜義兵
戈屡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今穹昊震怒
中外擕離上將牽羊六師觧甲妾舉宗負釁視景偷
生惶惑之中撫問斯至明宣恩㫖曲示含容慰諭丁
寕神爽飛越豈謂垂絶之命忽䝉更生之恩省罪撫
躬九死未報今遣孫男延煦延寳奉表請罪陳謝以聞
[003-41b]
初重貴絶和好維翰数諌止之不從至是彦澤殺維翰
紿言自經死詔收塟之復其田園第宅仍厚恤其家
五代史曰自契丹與晋盟始成於維翰而終敗於延
廣耶律徳光犯京師遣張彦澤遺太后書問此兩人
在否可使先來而帝以維翰嘗議毋絶盟而已違之
也不欲使維翰見徳光因諷彦澤圖之而彦澤亦利
其貲産維翰貎狀既異素以威嚴自持晋之老將大
臣見之無不屈服彦澤入京師左右勸維翰避禍維
[003-42a]
翰曰吾為大臣國家至此安所逃死耶安坐府中不
動彦澤以兵入府問維翰何在維翰厲聲曰吾晋大
臣自當死國安得無禮耶彦澤股栗不敢仰視退而
謂人曰吾不知桑維翰何如人今日見之猶使人恐
懼如此其可再見乎乃以帝命召維翰維翰行遇李
崧立馬而語軍吏前白維翰請赴侍衛司獄維翰知
不免顧崧曰相公當國使維翰獨死崧慙不能對是
夜彦澤使人縊殺之以帛加頸告契丹曰維翰自縊
[003-42b]
徳光曰我本無心殺維翰維翰何必自裁徳光至京
師使人騐其屍信為縊死乃以屍賜其家而貲財悉
為彦澤所掠 玉堂閑話曰魏公維翰尹開封一日
嘗中夜於正寢獨坐忽大驚悸如有所見向空厲聲
云汝焉敢此來如是者数四旬日憤懣不已雖齊體
亦不敢有所發問未幾夢已整衣冠嚴車騎將有所
詣就乘之次忽所乘馬亡去追㝷莫知所在既寤甚
惡之不數日及難 五代史補曰當維翰之縊也猶
[003-43a]
嗔目直視嘘其氣再三毎一嘘皆有火出其光赫然
三嘘之外火盡滅就視安然矣 通鑑考異曰薛史
帝思維翰在相時累進謀畫謀與契丹和契丹主到
則顯彰已過欲殺維翰以滅口因令張彦澤殺之按
是時彦澤豈肯復從少帝之命今不取 資治通鑑
曰帝使召張彦澤欲與計事彦澤曰臣無靣目見陛
下帝復召之彦澤笑不應宣徽使孟承誨素以佞巧
有寵於帝至是帝召承誨欲與之謀承誨伏匿不至
[003-43b]
張彦澤捕而殺之彦澤縱兵大掠貧民乘之亦争入
富室殺人取其貨二日方止都城為之一空彦澤所
居山積自謂有功於契丹晝夜以酒樂自娯出入騎
從常數百人其旗幟皆題赤心為主見者笑之軍士
擒罪人至前彦澤不問所犯但瞋目豎三指即驅出
㫁其腰領彦澤素與閤門使高勲不恊乘醉至其家
殺其叔父及弟尸諸門首士民不寒而慄
甲戌彦澤遷重貴及其母若妻於開封府署以控鶴指
[003-44a]
揮使李筠督兵
五代史曰明日遷帝於開封府帝與太后皇后肩輿
宫嬪宦者十餘人皆走從彦澤遣控鶴指揮使李筠
以兵監守内外不通帝與太后所上徳光表章皆先
示彦澤乃敢遣帝使取内庫帛数叚主者曰此非帝
所有也不與又使求酒於李崧崧曰臣家有酒非敢
惜慮陛下憂燥飲之有不測之虞所以不敢進帝姑
烏氏公主私賂守門者得入與帝訣歸第自經死
[003-44b]
資治通鑑曰楚國夫人丁氏延煦之母也有羙色彦
澤使人取之太后遲廻未與彦澤詬詈立載之去高
行周符彦卿皆詣契丹降二人自澶/州來降契丹主以陽城
之戰為彦卿所敗詰之彦卿曰臣當日惟知為晋主
竭力今日死生惟命契丹主笑而釋之己夘延煦延
寳自牙帳還契丹主賜帝手詔且遣嘉哩謂帝曰孫
勿憂必使汝有噉飯之所帝心稍安上表謝恩契丹
以所獻傳國寳追琢非工又不與前史相應疑其非
[003-45a]
真以詔書詰帝使獻真者帝奏頃潞王從珂自焚舊
傳國寳不知所在必與之俱燼此寳先帝所為羣臣
備知臣今日焉敢匿寳乃止帝聞契丹主將渡河欲
與太后於前途逢迎張彦澤先奏之契丹主不許
五代史曰徳光渡河帝欲郊迎彦澤不聼遣白徳光
徳光報曰天無二日豈有兩天子相見於道路耶乃
止
壬午次赤岡重貴舉族出封丘門槀索牽羊以待上不忍
[003-45b]
臨視改館封禪寺晋百官縞衣紗㡌俯伏待罪上曰
其主負恩其臣何罪命領職如故
鶚案通鑑曰有司欲使帝衘璧牽羊大臣輿襯迎於
郊外先具儀注白契丹主契丹主不許参之遼史仍
用牽羊之禮但未衘璧輿櫬耳至諸書所記嵗月不
同當由傳聞之誤
即授安叔千金吾衛上將軍叔千出班獨立上曰汝邢
州之請朕所不忘乃加鎮國軍節度使盖在邢嘗宻請
[003-46a]
内附也
五代史曰安叔千狀貎堂堂而不通文字所為鄙陋
時人謂之安没字晋出帝時為左金吾上將軍契丹
犯京師晋百官迎見耶律徳光于赤岡叔千出班北
語徳光勞曰是安没字否汝在邢州已通誠欵吾今
至此當與汝一喫飯處叔千再拜乃以為鎮國軍節
度使
將軍康祥執景延廣來獻詔以牙籌數其罪八縶送都
[003-46b]
道自殺
五代史曰契丹至中渡延廣屯河陽聞杜重威降乃
還徳光犯京師行至相州遣騎兵數千雜晋軍渡河
趨洛以取延廣戒曰延廣南奔呉西奔蜀必追而取
之而延廣顧慮其家未能引决敵騎奄至乃與從事閻
丕馳騎見徳光於封丘并丕見鎖延廣曰丕臣從事
以職相隨何罪而見鎻丕乃得釋徳光責延廣曰南
北失懽皆因爾也召喬瑩瑩通鑑/作榮質其前言延廣初
[003-47a]
不服瑩從衣領中出所藏書延廣乃服因以十事責
延廣每服一事授一牙籌授至八籌延廣以面伏地
不能仰視遂叱而鎻之將送之北行至陳橋止民家
夜分延廣伺守者怠引手扼吭而死
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備法駕入汴御崇元殿受百
官賀
契丹國志曰帝初入宫諸門皆用兵守衛磔犬於門
以竿懸羊皮於庭為厭勝法謂晉羣臣曰自今不修
[003-47b]
甲兵不市戰馬輕賦省役天下太平矣帝改服中國
衣冠百官皆如舊制 吴任臣十國春秋曰開運四
年春正月丁巳朔契丹主下制稱大遼㑹同十年大
赦遣使冊楚王馬希範為尚父 五代史補曰馬希
範武穆之嫡子嗣位未幾大興土木有金華九龍等
殿用丹砂塗其壁令既下東境山崩湧出丹砂委積
於丘陵於是收而用之契丹南侵聞其事以為希範
非常人遽使册為尚父 鶚案遼史稱二月丁巳朔
[003-48a]
建國大遼大赦改元大同十國春秋所記誤
戊子殺秦繼旻李彦紳及鄭州防禦使楊承勲以其弟
承信為平盧軍節度使襲父爵初楊光逺在青州求内
附其子承勲不聴殺其判官丘濤及弟承祚等自歸于
晉故誅之
資治通鑑曰契丹主入汴殺左金吾大將軍李彦紳
宦者秦繼旻以其為唐潞王殺東丹王故也以其家
財賜東丹王之子烏雲執鄭州防禦使楊承勲至大
[003-48b]
梁責以殺父叛契丹命左右臠食之 冊府元龜曰
東丹長子烏雲晉開運末從契丹主徳光入汴契丹
主遂殺秦繼旻李彦紳于東市復東丹之讐也命烏
雲弟留珪為滑州節度使以處東丹之舊地
己丑以張彦澤擅徙重貴開封府殺桑維翰縱兵大掠
不道斬於市晉人臠食之
資治通鑑曰高勲訴張彦澤殺其家人於契丹主契
丹主亦怒彦澤剽掠京城并傅珠爾鎻之以彦澤之
[003-49a]
罪宣王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澤罪己丑斬彦澤珠爾于北市仍命髙勲監刑彦
澤前所殺士大夫子孫皆絰杖號哭随而詬詈以杖
朴之勲命斷腕出鎻剖其心以祭死者市人争破其
腦取髓臠其肉而食之
癸邜遣趙瑩馮玉李彦韜將三百騎送負義侯及其母
李氏太妃安氏妻馮氏弟重睿子延煦延寳等于黄龍
府安置
[003-49b]
資治通鑑曰天福十二年漢復以天/福紀年春正月辛夘契丹
以晉主為負義侯置於黄龍府契丹主使謂李太后
曰聞重貴不用母命以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偕行
太后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違先君之志絶兩國
之歡耳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以歸
癸巳遷晋主及其家人於封禪寺遣大同節度使兼
侍中崔廷勲以兵守之契丹主數遣使存問晉主每
聞使至舉家憂恐時雨雪兼旬外無供億上下凍餒
[003-50a]
太后使謂寺僧曰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獨無一
人相念耶僧辭以契丹意難測不敢獻食晉主隂祈
使者乃稍得食癸卯晉主與太后安太妃馮后及弟
重睿子延煦延寳俱北遷後宫左右從者百餘人契
丹遣三百騎援送之又遣晋中書令趙瑩樞宻使
馮玉都指揮使李彦韜與之俱晉主在途供饋不繼
或時與太后俱絶食舊臣無敢進謁者獨磁州刺史
李榖迎謁于路相對泣下榖曰臣無狀負陛下因傾
[003-50b]
貲以献晉主至中渡橋見杜重威寨歎曰天乎我家
何負為此賊所破慟哭而去 周煇北轅録曰至東
都未至城二三里車夫指一土岡云是名愁臺乃晉
少帝北狩之路 江萬里宣政雜録曰徽宗北狩經
薊縣梁漁務有還鄉橋石少主命名至今呼之 資
治通鑑曰晉主既出塞契丹無復供給從官宫女皆
自采木實草葉而食之至錦州契丹令晋主及后妃
拜契丹主安巴堅墓晉主不勝屈辱泣曰薛超誤我
[003-51a]
馮后隂令左右求毒藥欲與晉主俱自殺不果 五
代史曰晉帝北行衛以騎兵三百所經州縣皆故晉
將吏有所供饋不得通路旁父老争持羊酒以獻衛
兵擁隔不使見帝皆涕泣而去自幽州行十餘日過
平州出榆関行砂磧中饑不得食遣從官宫女採木
實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錦州遼人迫帝與太后
拜安巴堅畵像帝不勝其辱泣而呼曰薛超誤我不
令我死又行五六日過海北川至東丹王墓遣延煦
[003-51b]
拜之又行十餘日渡遼水至渤海國鐡州又行七八
日過南海府遂至黄龍府 册府元龜曰晉馮玉為
右僕射平章事開運末張彦澤引契丹䧟京城軍士
爭凑其第家財巨萬一夕罄空翼日至假葢而出猶
繞指以謟彦澤且請引送玉璽於契丹主将利其復
用少帝蒙塵終無一言勸之以死欲共偷生視息深
為士大夫所恥 王明清揮塵前録曰韓似夫與先
子言頃使金國見金主所繫犀帶倒透中正透如圓
[003-52a]
鏡狀光彩絢目似夫注視乆之金主曰此石晉少帝
歸獻耶律氏者唐世所寳日月帶也又命磁盆一枚
示似夫云此亦石晉少帝所獻中有畵雙鯉存焉水
滿則跳躍如玉覆之則無他矣二物誠絶代之珍也
周宻齊東野語曰靖康之禍大率與開運之事同
一時記載雜書極多而最無忌憚者莫若所謂南燼
紀聞其説謂出帝之事歐公本之王淑私史淑本小
吏其家為少帝所殺遁入契丹洎出帝黄龍之遭淑
[003-52b]
時為契丹諸司吏於是文移郡縣故致其饑寒以逞
宿怨且述其幽辱之事書名幽懿録比之周幽衞懿
然考之五代新舊史初無是説安知非托子虚以欺
世哉 資治通鑑曰癸丑契丹主以前燕京留守劉
晞為西京留守永康王烏雲之弟留珪為義成節度
使烏雲姊壻潘實納為横海節度使族人隆鄂特為鎮
寕節度使趙延壽之子匡贊為䕶國節度使漢將張
彦超為雄武節度使史佺為彰義節度使客省副使
[003-53a]
劉晏僧為忠武節度使前䕶國節度使侯益為鳯翔
節度使權知鳯翔府事焦繼勲為保大節度使既而
何重建附蜀秦州附蜀張/彦超無所詣史匡威不受代史匡威據/涇州以拒
史/佺契丹勢稍沮晉主之絶契丹也匡國節度使劉繼
勲為宣徽北院使頗預其謀契丹主入汴繼勲入朝
契丹主責之時馮道在殿上繼勲急指道曰馮道為
首相與景延廣實為此謀臣位卑何敢發言契丹主
曰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命鎻繼勲將送黄龍府
[003-53b]
晉昌節度使趙在禮入朝至洛陽謂人曰契丹主嘗
言荘宗之亂由我所致此行良可憂契丹遣契丹將
髙舍音奚王伊喇渤海將髙謨翰戍洛陽在禮入謁
拜於庭下拽剌等皆踞坐受之乙夘在禮至鄭州聞
繼勲被鎻大驚夜自經於馬櫪間契丹主聞在禮死
乃釋繼勲繼勲憂憤而卒劉晞在契丹嘗為樞宻使
同平章事至洛陽詬奚王曰趙在禮漢家大臣汝北
方一酋長耳安得慢之如此立於庭下以挫之由是
[003-54a]
洛人稍安趙延夀請給上國兵廪食契丹主曰吾國
無此法乃縱强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畨剽掠謂之
打草榖丁壮斃于鋒刃老弱委于溝壑自東西兩畿
及鄭滑漕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契丹主謂判三司
劉昫曰契丹兵三十萬既平晉國應有優賜速宜
營辦時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
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
括借皆廹以嚴誅人不聊生其實無所頒給皆蓄之
[003-54b]
内庫欲輦歸其國於是内外怨憤始患苦契丹皆思
逐之矣
三月丁巳朔建國號大遼大赦改元大同
資治通鑑曰契丹主召晉百官悉集於庭問曰吾國
大方數萬里有君長二十七人今中國之俗異於吾
國吾欲擇一人君之如何皆曰天無二日中外之心
皆願推戴皇帝如是者再契丹主乃曰汝曹既欲君
我今該所行何事為先對曰王者初有天下應大赦
[003-55a]
二月丁巳朔契丹主服通天冠絳紗袍登正殿設樂
懸儀衞於庭百官朝賀下制稱大遼㑹同十年大赦
仍云自今節度使刺史母得置牙兵市戰馬
辛未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逺自立為帝國號漢
資治通鑑曰初晉主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
劉知逺相猜忌雖以為北面行營都統徒尊以虚名
而諸軍進止不得預聞知逺因之廣募士卒陽城之
戰諸軍散卒歸之者數千人又得吐谷渾財畜由是
[003-55b]
河東富强冠諸鎮歩騎至五萬人晉主與契丹結怨
知逺知其必危而未嘗論諌契丹屢深入知逺初無
邀遮入援之志及聞契丹入汴知逺分兵守四境以
防侵軼遣客將安陽王峻奉三表詣契丹一賀入汴
二以太原蕃民雜居戍兵所聚未敢離鎮三以應有
貢物值契丹將劉九一軍自土門西入屯於南川城
中憂懼俟召還此軍道路始通可以入貢契丹主賜
詔褒美及進書親加兒字於知逺姓名之上仍賜以
[003-56a]
木拐知逺又遣北都㽞守太原白文珂入獻竒繒名
馬契丹主知知逺觀望不至及文珂還使謂知逺曰
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耶丙寅將佐
勸知逺稱尊號以號令四方觀諸侯去就知逺不許
聞晉主不還聲言欲出兵井陘迎歸晉陽丁邜命武
節都指揮使榮澤史宏肇集諸軍於毬埸告以出軍
之期軍皆曰今契丹䧟京城執天子天下無主主天
下者非我王而誰宜先正位號然後出師行軍司馬
[003-56b]
潞城張彦澤等三上牋勸進知逺疑未决郭威與都
押牙冠氏楊邠入説知逺曰今逺近之心不謀而同
此天意也王不乗此際取之謙譲不居人心且移移
則反受其咎矣知逺從之辛未劉知逺即皇帝位自
言未忍改晉又惡開運之名仍更稱天福十二年壬
申詔諸道為契丹括率錢帛者皆罷之其晉臣被脅
為使者勿問遣詣行在自餘契丹所在誅之甲戌帝
自將東迎晉主及太后至夀陽聞已過恒州乃㽞兵
[003-57a]
戍承天軍而還 又曰建雄㽞後劉在明朝于契丹
以節度副使駱從朗知州事漢帝遣使者張晏洪等
如晉州諭以己即帝位從朗皆囚之大將藥可儔殺
從朗推晏洪權㽞後庚辰遣使以聞契丹主遣右諌
議大夫趙熙使晉州括率錢帛徴督甚急從朗既死
民相帥共殺熈契丹主賜趙暉詔即以為保義㽞後
暉斬契丹使者焚其詔遣支使河間趙矩奉表詣晋
陽契丹遣其將髙謨翰攻暉不克 又曰鎮寜節度
[003-57b]
使耶律隆鄂特性殘虐澶州人苦之賊帥王瓊帥其徒
千餘人夜襲據南城北渡浮航縱兵大掠圍郎五於
牙城契丹主聞之甚懼始遣天平節度使李守頁天
雄節度使杜重威還鎮由是無乆㽞河南之意遣兵
救澶州瓊退屯近郊遣弟超奉表求救癸未帝厚賜超
遣還瓊兵敗為契丹所殺 又曰契丹舒嚕太后遣
使以其國中酒饌脯果賜契丹主賀平晉國契丹主
與羣臣晏於永福殿每舉酒立而飲之曰太后所賜
[003-58a]
不敢坐飲 又曰東方羣盗大起䧟宋亳宻三州契
丹主謂左右曰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亟遣㤗
寜節度使安審琦武寜節度使符彦卿等歸鎮仍以
契丹兵送之
三月丙戌朔以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
資治通鑑曰三月丙戌朔契丹主服赭坐崇元殿
百官行入閤禮壬辰契丹主復召晋百官諭之曰
天時向熱吾難乆㽞欲暫至上國省太后當㽞一親
[003-58b]
人於此為節度使百官請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
大如古栢根不可移也契丹主欲盡以晉之百官自
隨或曰舉國北遷恐揺人心不如稍稍遷之乃詔有
職事者從行餘㽞大梁以汴州為宣武軍以蕭翰為
節度使 陶榖清異録曰耶律徳光入京師春日聞
杜鵑聲問李崧曰此是何物崧曰杜鵑杜甫詩曰西
川有杜鵑東川有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洛
京亦有之徳光曰許大一箇世界一箇飛禽任地㨂
[003-59a]
選要生處便生不生處亦無佛經中所謂觀自在也
龍衮江南野史曰耶律徳光䧟梁宋遣二使來告
其价言語通于中國嗣主問其故曰臣本范陽人厯
世冠冕仕郡為從事後唐清㤗主失御晉太祖以太
原敗投契丹通好結為父子事之為君臣晉主既因
其兵入洛陽登極割幽州五城之地入蕃以奉朝貢
故今臣事于契丹主守職為郎焉嗣主曰契丹為治
何如對曰蕃不治漢漢不治蕃自古而然嗣主曰朝
[003-59b]
見何如對曰詔則呼漢兒曰蕃家既無翰墨何以徴
賦對曰蕃地不産榖故無徴賦然臣仕其朝迨今方
數嵗亦未嘗睹朝庭之事或傳徴兵率以箭為號毎
一部落傳箭一雙曰以限多少白皮為約曰何為皮
約曰築隘卷以皮藉之兵騎過而踐焉以糜壊為度
徴多則以駱駝次以羊以兎為准曰卿主所以命孤
者将奚為曰晉少主逆命背約既遣入蕃我主欲與
君繼先君之好將冊君為中原之主矣嗣主曰孤守
[003-60a]
江南社稷系嗣與梁宋阻修若契丹不忘先好恵賜
行人孤受賜多矣其他不敢拜命之辱蕃使聞之遂
行 陳霆唐餘紀傳曰保大五年春三月契丹㓕晉
使來告㨗且請㑹盟于境上辭不赴遂請差官如長
安修復唐帝諸陵契丹不許
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官寺方技百工圖籍厯象古經
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宫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
送上京
[003-60b]
資治通鑑曰壬寅契丹主發大梁晉文武諸司從者
數千人諸軍吏卒又數千人宫女宦官數百人盡載
府庫之實以行所留樂器儀仗而已夕宿赤岡契丹
主見村落皆空命有司發榜數百通所在招撫百姓
然竟不禁兵士剽畧 鶚案遼史太宗以四月丙辰
朔始發自汴州通鑑係之三月壬寅首尾凡差十四
日誤矣
磁州帥梁暉以相州降漢己酉命髙唐英討之
[003-61a]
資治通鑑曰契丹入汴縱其兵打草榖又多以其子
弟及親信左右為節度刺史妄作威福掊克貨財民
不堪命所在相聚為盗滏陽賊帥梁暉有衆數百送
欵晉陽求效用漢帝許之磁州刺史李榖宻通表
帝令暉襲相州暉偵知髙唐英未至相州積兵器無
守備二月丁丑夜遣壮士踰城入啓闗納其衆殺契
丹數百守将突圍走暉據州自稱留後表言其狀
鶚案梁暉降漢二月事也契丹命討三月事也 五
[003-61b]
代史曰徳光北歸自黎陽渡河行至湯隂登愁死岡
謂其宣徽使髙勲曰我在上國以打圍食肉為樂自
入中國心常不快若得復吾本土死亦無恨相州梁
暉殺契丹守將閉城拒守徳光引兵攻破之城中男
子無少長皆屠之婦女悉驅以北後漢以王繼𢎞鎮
相州得髑髏數十萬枚為大塚葬之徳光至臨洺見
其井邑荒殘矣謂晉人曰致中國至此皆燕王為罪
首又顧張礪曰爾亦有力焉
[003-62a]
夏四月丙辰朔發自汴州以馮道李崧和凝李澣徐台
符張礪等從行次赤岡夜有聲如雷起於御幄大星復
隕於旗鼓前乙丑濟黎陽渡顧謂侍臣曰朕此行有三
失縱兵掠芻粟一也括民私財二也不遽遣諸節度還
鎮三也
資治通鑑曰契丹主以船數十艘載晉鎧仗將自汴
泝河歸其國命寜國都虞候榆次武行徳將士卒千
餘人部送之至河隂行徳與將士謀曰今為契丹所
[003-62b]
制將逺去郷里人生㑹有死安能為異域之鬼乎契
丹勢不能乆㽞中國不若共逐其黨堅守河陽以俟
天命之所歸者而臣之豈非長䇿乎衆以為然行徳
即以鎧仗授之相與殺契丹監軍使㑹契丹河陽節
度使崔廷勲以兵送耿崇美之潞州行徳遂乗虚入
據河陽衆推行徳為河陽都部署行徳遣行友奉蠟
表問道詣晉陽契丹遣武定節度使方太詣洛陽廵
檢至鄭州州有戍兵共迫太為鄭王梁嗣宻王朱乙
[003-63a]
逃禍為僧梁太祖兄存之子友倫封宻王/乙葢梁亡之後避禍而為僧也嵩山賊帥
張遇得之立以為天子取嵩岳神衮冕以衣之帥衆
萬餘襲鄭州太擊走之太以契丹尚强恐事不濟説
諭戍兵欲與俱西衆不從太自西門逃奔洛陽戍兵
既失太反譛太於契丹云脅我為亂太遣子師明自
訴於契丹契丹將滿逹殺之太無以自明㑹羣盗攻
洛陽契丹㽞守劉晞棄城奔許州太乃入府行㽞守
事與廵檢潘環擊羣盗却之張遇殺朱乙請降伊闕
[003-63b]
賊帥自稱天子誓衆於南郊壇將入洛陽太迎擊走
之太欲自歸於晉陽武行徳使人誘太曰我禆校也
公舊帥此地今虚位相待太信之至河陽為行徳所
殺蕭翰遣髙謨翰援送劉晞自許還洛陽晞疑潘環
構其衆逐已使謨翰殺之戊辰武行友至晉陽庚午
史𢎞肇奏遣先鋒將馬海擊契丹斬首千餘級時耿
崇美崔廷勲至澤州聞𢎞肇兵已入潞州不敢進引
兵而南𢎞肇遣海追擊破之崇美廷勲與奚王伊喇
[003-64a]
退保懐州辛未以武行徳為河陽節度使契丹主聞
河陽亂嘆曰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諸道括錢
一失也令上國人打草榖二失也不早遣節度還鎮
三失也 五代史雜傳曰馮道朝耶律徳光於京師
徳光責道事晉無狀道不能對又問曰何以來朝對
曰無城無兵安敢不來徳光誚之曰尔是何等老子
對曰無才無徳癡頑老子徳光喜以道為太傅徳光
北歸從至常山漢髙祖立乃歸漢徳光嘗問道曰天
[003-64b]
下百姓如何救得道為俳語以對曰此世佛出救不
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為契丹不夷㓕中國之人者
頼道一言之善也 北夢𤨏言曰和凝少年時好為
曲子詞布於汴洛洎入相専託人收拾焚毁不暇契
丹入夷門號曲子相公
戊辰次髙邑不豫丁丑崩于欒城年四十六是嵗九月
壬子朔塟于鳯山陵曰懐陵廟號太宗
洛中紀異曰太宗在欒城病時上京西八十里有獵
[003-65a]
人見太宗容貌如故乗白馬追奔一白狐因射殺之
獵人驚國主南征未囬何忽至此因獲其死狐并箭
失國主所在不浹旬而凶問至騐其日乃得疾之日
騐其箭則國主南征所帶之箭失其一矣國人於其
地置堂塑白狐形并箭在焉名曰白狐堂 資治通
鑑曰乙亥契丹主至臨城得疾及欒城病甚苦熱聚
氷於胷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殺狐林而卒國人剖
其腹實鹽數斗載之北去晉人謂之帝羓 張舜民
[003-65b]
使遼録曰契丹太宗北歸于鄴西愁死岡得疾至欒
城殺狐林而崩愁死岡者本魏陳思王不為文帝所
容于此悲哀呌號名愁思岡訛為愁死殺狐林者村
民於林中射殺一狐因以名之 趙與時賔退録曰
蘭亭石刻惟定武者得其真葢唐太宗以真蹟刻之
學士院朱梁徙置汴都石晉亡耶律徳光輦而歸徳
光道卒輜重俱棄之中山慶厯中為土人李學究所
得 桑世昌蘭亭考曰定武蘭亭石世傳善本宣和
[003-66a]
中從仕中山詢訪故老以謂石晉之末契丹自中原
輦載寳貨圖書而北至真定徳光卒漢祖起太原永
康自立而歸與其祖母交兵於國棄此石於中山慶
厯中土人李學究者得之不以視人韓忠獻之守定
武也李生始以墨本獻後守者堅索之生乃瘞之地
中又一紀李生謝世其子乃出石散摸售人毎本須
錢一千由是好事者爭取之其後李氏子負緡無從
取償時宋景文守定武乃以公帑金代輸之因取石
[003-66b]
匣藏于庫非貴㳺交舊不可得也熈寜間薛師正出
牧其子紹彭又刻别本留之中山易古石刻携歸長
安大觀中詔取其石置宣和殿中外間不便見矣
俞松蘭亭續考曰右軍序字為遺蹤之冠太宗寤寐
求之以王氏家傳在其孫智永之弟辨才處用房元
齡計得之及攷紀聞所載乃云元帖為隋末時五羊
一僧所藏誓於死守太宗以威驅勢脅而得之二説
之不同如此自匣殉之後獲見硬黄響榻者且為欣
[003-67a]
幸迨明皇始刋之於學士院洎顯宗朝又刋於翰林
待詔所考其二石一乃懐仁所臨前廋而後肥一乃
王承規模刻豐殺得所轉折精神至石晉時耶律輦
藏北去遺是石於中山遂號之為定武本亦不知其
學士院本耶或待詔所本也 詩話總龜曰幽薊數
州自石晉敗後懐中華不已有使北者見燕京傳舍
寫墨鴉甚精旁題詩曰星稀月明夜皆欲向南飛
[003-67b]
遼史拾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