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a]
中庸卷第二
中庸
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
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此中庸之所以爲大也夫天地雖大而不免
有日月薄蝕彗孛飛流山川震動草木倒植
寒暑失中雨暘差序水旱相繼札瘥流行此
人所以不免有憾也然則財成其道輔相其
冝彌綸範圍眞有待於中庸耳豈如中庸之
君子語其大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豈有
[002-1b]
憾乎此天下所以莫能載也語其小則行
喙息蠉飛蠢動皆待之以順適此天下所以
莫能破也夫中庸之道賛天地之化育如此
而其要止在喜怒哀樂未發巳發之間而巳
而其所以入之之路又止在戒愼不睹恐懼
不聞而巳學者胡爲不少致思乎
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
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夫君子之道所以大莫能載小莫能破以其
戒愼不睹恐懼不聞察於微茫之功也戒愼
[002-2a]
恐懼則於未形之先未萌之始巳致其察矣
察之之至至於鳶飛魚躍而察乃在焉夫能亂
人之徳而居人倫之先者夫婦是也欲識不
睹不聞之實當於夫婦而察之故君子之察
必造端乎夫婦使夫婦之道正則天地之道
皆正矣其要如此安可不察耶察之如何非
心一形邪意一作無不見其所自起知其所
由來戒愼恐懼而不敢肆焉察之旣熟豈特
夫婦間哉則凢象生於見形起於微上際下
蟠察無不在所以如鳶之飛于天如魚之躍
[002-2b]
于淵察乃隨飛躍而見焉而况日月星辰之
運動山川草木之流峙乎顧惟此察始於戒
愼恐懼而巳戒愼恐懼以養中和而喜怒哀
樂巳發未發之間乃起而爲中和大含元氣
而天下莫能載小入無間而天下莫能破察
之之功如此君子於愼獨之學其可忽耶
子曰道不逺人人之爲道而逺人不可以爲道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
之猶以爲逺
率性之謂道道豈逺人哉人具有此性又安
[002-3a]
可舎已之性而求道哉性外無道道外無性
舎人之性而欲求道猶適越而北向趨燕而
南奔雖駕駿馬乗輕車卒歳窮年殆見其無
所得耳夫執柯以伐柯可謂近矣然而猶以
爲逺者以性較之也人之性當幾即是因
體即明非兩物也伐柯而視柯猶是兩物也
柯外有柯豈非逺乎乃人即爲道不待它
求其與伐柯異矣聖人明辨細微至於如此
學者率性其可不致精乎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逺施諸
[002-3b]
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人即性也君子旣率性而得道天下之人有
不由乎道者以迷其性也君子則以我之性
彼之性其寓之簠簋爼豆制度文章以至
鍾皷管磬竽笙環珮元酒大羮蕭鬰鬯之
間者無非其性也使其由此以見性則自然
由乎中庸之道而向來無物之言不常之行
皆掃不見迹矣夫君子所以區區如此者止
欲其率性由道而巳旣巳率性由道復有何
事哉故得其改則止矣此忠恕之道也夫恕
[002-4a]
由忠而生忠所以責己也知己之難克然後
知天下之未見性者不可深罪也故人有平
生爲惡使一見性本不蹈前轍則君子止矣
不復更責矣豈非忠恕乎忠恕去道如此之
近者以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而巳且
吾巳改過而率性使人之責己尚不巳吾意
豈不以其爲太甚乎中庸道中無太甚也由
是可以知聖人之存心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
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
[002-4b]
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君子由戒愼不睹恐懼不聞深致其察故其
形於外也如大舜之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
而楊善如顔子之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
服膺而弗失如詩人之察鳶飛魚躍如君子
之察乎天地故自不睹不聞處察之以至於
丗間人情無所不致其察先察知一己之難
克而後察見天下皆爲可恕之人不敢妄責
備焉每事先求乎已之所能行者然後推之
以善天下凢施諸己而不願者亦不敢以施
[002-5a]
諸人而已之所願者則推而行之與天下同
其樂此所以爲中庸之道而深原其功乃自
於戒愼恐懼以致其察之功也明乎此則
君子之道四如子事父臣事君弟事兄朋友
先施之皆曰求者蓋所以致其察也人倫之
大而致其察則天下之理無遺餘矣察子之
事父吾未能安敢責父之愛子乎察臣之事
君吾未能安敢責君之禮臣乎察弟之事兄
吾未能安敢責兄之友弟乎察朋友先施之
吾未能安敢責朋友之必信乎此忠恕之道
[002-5b]
也夫自以爲能則止矣故終身不能自以謂
未能則皇皇汲汲其敢巳耶如前言聖人有
不知有不能而此言未能此意深矣學者不
可忽也夫聖人常處於不知不能未能之地
以見其皇皇汲汲無敢巳焉之意此所以無
所不知無所不能且於穆不巳天之所以爲
天純亦不巳文王之所以爲文王使聖人於
君子之道四自以爲能則巳矣其責備於天
下豈不深乎巳非天之理也如韓愈作羑里
操曰臣罪當誅天王聖明此深見文王之
[002-6a]
心臣以事君未能之意舜祗載見瞽瞍罪
引慝此亦子之事父未能之意儻文王以爲
能則懟君舜以爲能則怨父中庸之道於此
二事可見矣非於不睹不聞處深致其察又
烏能推之人倫是其微哉是故君子愼其
獨也
庸徳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
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自戒愼恐懼事致其察其發見於忠恕是故
其爲行也則爲庸徳之行其爲言也則爲庸
[002-6b]
言之謹庸者非不足亦非有餘適當其可者
是也夫惟戒愼恐懼則不足者不敢不勉以
至於此有餘者不敢盡發以過於此所謂中
庸也戒愼恐懼則常致其察是故當其言也
則於言察其行當其行也則於行察其言顧
者察也夫中庸之道如此君子胡不戒愼恐
懼事致其察以慥慥於此地乎慥慥者不巳
之謂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冨貴行乎冨
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
[002-7a]
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忠恕之道其至矣乎盡其在我而不責於人
素其位而行盡其在我也不責備於人不願
乎其外也涵泳乎忠恕之中郁如三春薰如
醇酎何所往而不可乎素猶雅素之素舜之
將終身者是也使終身冨貴則以忠恕之
道行乎冨貴堯是也終身貧賤則以忠恕
之道行乎貧賤顔子是也素夷狄則以忠
恕之道行乎夷狄箕子是也素患難則以
忠恕之道行乎患難孔子是也冨貴貧賤
[002-7b]
夷狄患難皆天之所以命我者吾其如之何
哉姑聽之而巳矣然吾有忠恕之道無入而
不自得故盡其在我不責備於人是以戒愼
恐懼不敢使一毫私意介乎其心而寛夷平
易優㳺怡愉衎衎如也融融如也自得之道
㮣在乎此嗚呼忠恕其至矣乎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
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人故君子居易以
俟命小人行險以儌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
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002-8a]
此言君子自戒愼不睹恐懼不聞醖釀成中
庸之道處上下天人之間無所不用其忠恕
也其在上也以忠恕待人故不陵下其在下
也以忠恕自處故不援上援者欲己與之齊
也夫爲上所陵爲下所援而不以忠恕處其
間則不能無怨憾矣君子力行忠恕之道正
己而不求於人故處陵忽干援之中其心泰
然無絲毫之怨以至身行於貧賤憂患禍難
䘮失不可堪處之間一皆以忠恕爲樂將
終身于此而不動焉夫何怨天人之有此
[002-8b]
無他君子居忠恕以天命而巳易者忠恕
之謂夫小人則不能安於忠恕至於䘮名
失節以求合于上卒不免於患難徒使身名
兩失而已此行險以徼幸者也其所以如此
者以其平時不知愼獨之學不留意於戒愼
不睹恐懼不聞以養中庸之道而察忠恕一
貫之理耳射有正鵠賔射之侯則謂之正大
射之俟則謂之鵠使吾内志正外體直持弓
矢審固則賔射必不出正大射必棲於鵠此
必然之理也使在我有杪忽之差則在彼有
[002-9a]
㝷丈之失矣然則失諸正鵠豈正鵠之罪哉
吾内志不正外體不直以至持弓矢不審固
之罪也猶之爲上所陵爲下所援不得處冨
貴安平而每遇貧賤憂患禍難䘮失天所
不祐人所不歸者豈上下天人之罪哉皆吾
戒愼恐懼不至而中和之理不發見不足以
感發天下之幾也使誠中和天地且位於此
萬物且育於此况上下天人之間乎誠知此
理方且戒愼恐懼正已之不給又何暇責備
於人乎此所以爲中庸也
[002-9b]
君子之道譬如行逺必自邇譬如登髙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皷瑟琴兄弟旣翕和樂且耽
冝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此言君子推忠恕之効也夫欲知戒愼不睹
恐懼不聞之効當於忠恕卜之欲知忠恕之
効當於父母卜之使父母順適則忠恕之効
著矣故有登髙行逺之譬夫行逺必自邇登
髙必自卑妻子兄弟邇也卑也欲父母順適
必自妻子合兄弟和始豈非父母髙逺而妻
子兄弟卑近乎使妻子好合如皷瑟琴推之
[002-10a]
於兄弟則兄弟旣翕和樂且耽矣夫人爲人
冝於室家樂於妻拏想其爲人曲盡在我之
理深識人情之微莊肅恭謹寛夷平易以此
心事父母父母其有不順乎使其不知戒愼
恐懼之理待己甚輕責人甚重則於妻子必
不合於兄弟必不和一家之内妻子兄弟如
此父母豈得順適乎此不孝之子也夫在妻
子爲合在兄弟爲和在父母爲順此一理也
今於妻子兄弟父母如此原其所以以不知
忠恕之理也不知忠恕之理以不知戒愼不
[002-10b]
睹恐懼不聞之理也是以君子於愼獨之學
不可須離
子曰神之爲徳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
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
以承𥙊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
不可揜如此夫
神在明則爲中庸中庸在幽則爲
神其
實一也明則有禮樂幽則有神是也夫中
庸之要處在戒愼不睹恐懼不聞而喜怒哀
[002-11a]
樂森列于中不可欺者此神之徳也是以
神之徳雖曰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然
天地萬物森然神列于中不可遺也惟
神之徳如此故足以發天下之敬使皆戒愼
不睹恐懼不聞而齊戒以肅其身明㓗以敬
其心盛服以嚴其貌洋洋乎如在其上在其
左右豈敢有一毫私意哉此正養中庸之幾
也故引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爲證
夫有度有射皆私意耳非戒愼恐懼其可以
享神乎夫
神弗見聞而使人聳然不敢
[002-11b]
起非心邪意儼然如在者則以中庸之道發
於幽者不得不爾嗚呼微之顯誠之不可揜
其狀乃如此君子之於愼獨其可忽乎
子曰舜其大孝也歟徳爲聖人尊爲天子冨有
四海之内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徳必得其
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
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
嘉樂君子憲憲令徳冝民冝人受禄于天保佑
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徳者必受命
夫戒愼不睹恐懼不聞其見於舜也内則以
[002-12a]
養中和外則發之於好問好察邇言隱惡而
善與夫大孝之徳夫所以好問所以好察
所以隱惡所以善所以爲大孝皆戒愼恐
懼之形見也此所謂誠諸中形諸外有不可
得而巳者夫舜罪引慝祗載見瞽瞍䕫䕫
齊慄非戒愼恐懼之形見乎此所以爲大孝
也且應龍之翔則雲霧滃然而起震風薄怒
則萬空不約而號使自戒愼恐懼發而爲大
孝以徳則爲聖人以尊則爲天子以冨則有
四海之内而宗廟饗之子孫保之者此必致
[002-12b]
之理也夫何故以大徳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必得其夀猶石韞美玉則一山爲
之葱青水懷明珠則一川爲之秀潤天理如
此何足怪哉蓋天之生萬物初無容心也因
其材而成之耳如鸞凰爲瑞物自取尊榮鴟
梟爲妖祥自取彈射楩楠自取棟梁蒲柳自
取薪爨天亦因其材而成之耳豈能有所損
益哉栽者本根深固自取培益傾者本根揺
動自取顚覆亦豈有心哉是以知大徳者自
取位禄名壽而無徳者自取貧賤刑戮也是
[002-13a]
位禄名壽乃大徳之形見也不如是是吾徳
之未至也故引嘉樂之詩爲證而斷之曰大
徳必受命其言判別不疑此所以勉天下之
爲徳者當始於戒愼恐懼而以位禄名壽以
卜徳之進否也丗之論者曰孔子大聖人而
名位禄不著顔子大賢而壽亦不聞斯言欺
我哉曰學者讀書當識立言之體方論大徳
受命之理此天下之正理也安得以孔顔爲
至於孔顔可謂天理顚倒事之不幸者也
豈可以爲常談哉然而孔顔之位禄名壽亦
[002-13b]
豈可誣也雖不得志於當時而萬丗之後天
子師事巍然南面尊主大國合天下而拜之
大徳者必受命亦可知矣君子第當論大孝
大徳如何至於位禄名壽至與不至盍亦日
日新又日新以警省其所未至乎上以大舜
當年爲則下以孔顔後丗爲準豈不韙哉
中庸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