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解卷三十
宋 吕本中 撰
哀公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左氏傳七年冬初曹伯陽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孫
彊好弋獲白鴈獻之且言田弋之說說之因訪政
事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彊言霸說於曹
[030-1b]
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宋人伐之晉人不救
築五邑於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鍾邘八年春宋
公伐曹将還禇師子肥殿曹人詬之不行師待之
公聞之怒命反之遂滅曹執曹伯及司城彊以歸
殺之
蘇氏曰此滅曹也其不言滅何也曹伯陽好田弋曹
之鄙人公孫彊獲白鴈而獻之因訪政事大説之
彊言霸說於曹伯曹伯從之乃背晉而奸宋宋人
[030-2a]
伐之晉人不救書曰宋公入曹而不書滅言自滅
也猶虞之滅言晉人執虞公而不言滅也
武夷胡氏曰滅者亡國之善詞上下之同力也書宋
公入曹以曹伯陽歸而削其見滅之實猶虞之亡
書晉人執虞公而不言滅也春秋輕重之權衡故
書法若此有國者妄聽辯言以亂舊政自取滅亡
之禍可以鑒矣
吳伐我
[030-2b]
左氏傳吳為邾故三月伐我伐武城克之吳師克東
陽而進舎於五梧明日舎於蠶室公賔庚公甲叔
子與戰於夷獲叔子與析朱鉏獻於王王曰此同
車必使能國未可望也明日舎於庚宗遂次於泗
上吳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
骸而爨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下之盟
是棄國也吳輕而逺不能久将歸矣請少待之弗
從景伯負載造於萊門吳人盟而還
[030-3a]
泰山孫氏曰吳伐我以邾子益來故也直曰伐我者
兵加於都城也
武夷胡氏傳吳為邾故興師伐魯兵加國都而盟於
城下經書伐我不言四鄙及與吳盟者諱之也來
戰于郎直書不諱盟於城下何諱之深也楚人圍
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亦云急矣欲盟城下則曰
有以國斃不能從也晉師從齊齊侯致賂晉人不
可國佐對曰子若不許請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
[030-3b]
之幸亦云從也遂盟於爰婁而春秋與之今魯未
及虧不能少待遂有城下之盟是棄國也夫棄國
者其能國乎使有華元國佐之臣則不至此矣故
春秋不言四鄙及與吳盟者欲見其實而深諱之
以為後世謀國之士不能以禮義自強偷生惜死
至於侵削陵遲而不知恥者之戒也
夏齊人取讙及闡公作僤/下同
左氏傳齊悼公之來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
[030-4a]
逆之季魴侯通焉女言其情弗敢與也齊侯怒夏
五月齊鮑牧帥師伐我取讙及闡
伊川先生解内失邑不書辱當諱也不能保其土地
民人是不君也已與之彼以非義而受則書取此
與濟西田是也魯入邾而以其君來致齊怒吳伐
故賂齊以説之
杜氏注闡在東平剛縣北
陸氏纂例魯不與季姬故怒而取二邑也
[030-4b]
歸邾子益于邾
左氏傳齊侯使如吳請師将以伐我乃歸邾子注魯/懼二
國同心故/歸邾子邾子又無道吳子使大宰子餘討之囚
諸樓臺栫之以棘使諸大夫奉大子革以為政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
齊人歸讙及闡
左氏傳秋及齊平九月臧賓如如齊涖盟齊閭丘明
[030-5a]
來涖盟且逆季姬以歸嬖冬十二月齊人歸讙及
闡季姬嬖故也
伊川先生解不云我田既歸邾子亦歸其田非以為
惠也
泰山孫氏曰公既歸邾子益於邾故齊人歸讙及闡
凡土地諸侯取之歸之皆書者惡專恣也取而不
歸則又甚矣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邾子益齊出也魯以益來則齊
[030-5b]
人取讙及闡又如吳請師而怒猶未怠也以此見
國君造惡不悛則四鄰謀取其國家莫能保矣歸
邾子益於邾則齊人歸讙及闡又辭師於吳而徳
猶未泯也以此見國君去惡而不積則四鄰不侵
其封境而自安矣曰以曰取者逆詞也曰歸者順
詞也去逆效順息争休兵齊無取地之罪魯無失
地之辱以此見遷善之優改過之大而春秋不諱
入邾以邾子益來者以明歸益於邾之能掩其前
[030-6a]
惡而美之也
吳氏曰吳之伐我齊侯之取讙及闡以魯之入邾以
邾子歸也歸邾子益於邾魯畏吳齊故也齊人歸
讙及闡以我歸邾子也諸侯紛紛如此苟徇目前
無一人求出當世規模者日朘月削以至於亡而
卒不悟也易曰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
吉能知動悔有悔求出乎是變心易慮惟賢是用
改前之為則出乎困矣故曰征吉春秋之世諸國
[030-6b]
君臣束手待斃其亦不知征吉之理矣
九年春王二月𦵏杞僖公
杜氏注三月而𦵏速
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
左氏傳鄭武子賸之嬖許瑕求邑無以與之請外取
許之故圍宋雍丘宋皇瑗圍鄭師每日遷舎壘合
鄭師哭子姚救之大敗二月甲戌宋敗鄭師於雍
丘使有能者無死以郟張與鄭羅歸
[030-7a]
公羊傳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詐之也
杜氏注雍丘縣屬陳留
陸氏纂例趙子曰凡悉俘之曰取某師
劉氏傳此師也其言取之何覆之也覆而敗之不遺
一人之詞也
襄陵許氏曰春秋之季日尋干戈詐力相傾奇變滋
起於是始志取人之師甚其譎惡其盡也鄭以不
義深入敵境而圍其邑此固喪師之道也
[030-7b]
吕氏曰隠十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伐
取之不義也猶有難也此直言取之易之甚也
夏楚人伐陳
左氏傳夏楚人伐陳陳即吳故也
秋宋公伐鄭
冬十月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左氏傳春邾隠公來奔齊甥也故遂奔齊
[030-8a]
公㑹吳伐齊
左氏傳九年春齊侯使公孟綽辭師於吳吳子曰昔
嵗寡人聞命今又革之不知所從将進受命於君
十年公㑹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鄎齊人
弑悼公赴於師吳子三日哭於軍門之外徐承帥
舟師将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
泰山孫氏曰公㑹吳伐齊齊中國也吳夷狄也㑹夷
狄伐中國其惡可知也
[030-8b]
常山劉氏曰公㑹夷狄伐中國諸侯具文可見其罪
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
左氏傳在上文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公㑹吳伐齊齊人弑悼公赴於
師春秋不著齊人弑君之罪而以卒書者亦猶鄭
伯髠頑弑而書卒榖梁以爲不使加于中國之義
也其存天理之意微矣魯人入邾以其君來罪也
齊侯為是取讙及闡如吳請師討之也魯人悔懼
[030-9a]
歸益於邾是知其罪而能改也齊侯為是歸讙及
闡又辭師於吳是變之正也夫變之正也禮義之
所在中國之君也吳人欲遂前言而背違正理狄
道也齊之臣子不能将順上及其君此天下大變
常理之所無也故沒其見弑之禍而以卒書其㫖
深矣春秋弑君大惡不待貶絶而自見也君而見
弑豈無不善之積以及其身乎若夫悼公變而克
正則無不善之積矣故以卒書而沒其見弑所謂
[030-9b]
微而顯著而晦彰善而勸惡者于是乎在春
秋之旨深矣
夏宋人伐鄭
晉趙鞅帥師侵齊
左氏傳夏趙鞅帥師伐齊取犂及轅毁髙唐之郭侵
及賴而還
五月公至自伐齊
𦵏齊悼公
[030-10a]
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
薛伯夷公作/寅卒
秋𦵏薛惠公
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吳救陳
左氏傳冬楚子期伐陳吳延州來季子救陳謂子期
曰二君不務徳而力争諸侯民何罪焉我請退以
為子名務徳而安民乃還
武夷胡氏傳春秋惡首亂善解紛自誅亂臣討賊子
[030-10b]
之外凡書救者未有不善之也救在王室則罪諸
侯子突救衞是也救在逺國則罪四鄰晉陽處父
救江是也救在外域則罪中國楚公子真救鄭狄
救齊吳救陳是也吳雖蠻夷之國來㑹於戚則進
而書人矣使季札聘則又進而書子矣救而果善
曷為獨以號舉而不進之也其以號舉而不進之
者深著楚罪而傷巾國之衰也陳者有虞之後嘗
為楚滅而僅存耳今又無故興師肆行侵伐而列
[030-11a]
國諸侯縱其暴横不能修方伯連帥之職而吳能
救之故獨以號舉深著楚罪而傷中國之衰也孔
子曰道不行乗桴浮扵海從我者其由與非果欲
浮於海其書吳救陳之意乎
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
左氏傳春齊為鄎故國書髙無㔻帥師伐我及清季
孫謂其宰冉求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
曰一子守二子從公禦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
[030-11b]
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
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季孫使從於朝俟於
黨氏之溝武叔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逺慮小
人何知懿子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
共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孟
孺子洩帥右師顔羽御邴洩為右冉求帥左師管
周父御樊遲為右老幼守宫次於雩門之外五日
右師從之公叔務人務人公為/昭公子見保者而泣曰事
[030-12a]
充政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
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於郊齊師自稷曲師不
踰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踰之
如之衆從之師入齊軍冉求/之師右師奔齊人從之孟
之側後入以為殿抽矢䇿其馬曰馬不進也林不
狃之伍曰走乎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
曰惡賢徐歩而死師獲甲首八十冉求/所得齊人不能
師宵諜曰齊人遁冉有請從之三季孫弗許公為
[030-12b]
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
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
孔子曰義也
劉氏傳不言鄙者受之也此其為受之奈何盖伐喪
也
武夷胡氏傳諸侯來伐無有不書四鄙者今齊師及
清渉泗非有城下之盟可諱之辱亦書伐我何也
傅說復於髙宗曰惟甲胄起戎惟干戈省厥躬夫
[030-13a]
省厥躬者自反之謂也自反而縮則為壮自反而
不縮則為老師之老壮在曲直曲直自我而不繫
乎人者也邾子齊之甥魯嘗入邾以其君來齊人
為是取讙及闡請師於吳曲在我矣及歸邾益而
齊人歸讙及闡又辭吳師直在齊矣魯人何名㑹
吳伐之也故春秋之記斯師特曰伐我者欲省致
師之由而躬自厚也垂訓之義大矣
襄陵許氏曰以魯之微搆怨大國郊之戰非其風俗
[030-13b]
禮義正勝則國幾亡此仲尼之化也以是知君子
居人之國雖曰其道不行猶蒙其福焉
夏陳轅公作/袁頗出奔鄭
左氏傳夏陳轅頗出奔鄭初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
嫁公女有餘以為已大器國人逐之故出
襄陵許氏曰春秋書陳轅頗之奔若曰為人臣而刻
以附上託公而營私者其亡乎
五月公㑹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
[030-14a]
師敗績獲齊國書
左氏傳為郊戰故公㑹吳子伐齊五月克博壬申至
於嬴中軍從王胥門巢将上軍王子姑曹将下軍
展如将右軍齊國書将中軍髙無㔻将上軍宗樓
将下軍陳僖子謂其弟書爾死我必得志甲戌戰
於艾陵展如敗髙子國子敗胥門巢王卒助之大
敗齊師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革車
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獻於公公使大史固歸國子
[030-14b]
之元寘之新篋褽之以𤣥纁加組帶焉寘書於其
上曰天若不識不衷何以使下國吳将伐齊越子
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唯
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諌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
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
為沼吳其泯矣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
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
[030-15a]
吕氏曰公㑹吳伐齊而戰不言公齊國書帥師而來
主與吳戰不為魯也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毋卒
冬十有一月𦵏滕隠公
衛世叔齊出奔宋
左氏傳冬衛太叔疾出奔宋疾即/齊也初疾娶於宋子朝
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
侍人誘其初妻之娣寘於犂而為之一宫如二妻
[030-15b]
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奪其妻或淫於外州
外州人奪之軒以獻恥是二者故出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
左氏傳十一年冬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
仲尼曰某不識也三發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
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於冉有曰君
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於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
[030-16a]
雖以田賦将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
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訪焉弗聽十二年春
王正月用田賦
公羊傳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用田賦也
穀梁傳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賦非正也
武夷胡氏傳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古者
[030-16b]
公田什一助而不稅魯自宣公初稅畆後世遂以
為常而不復矣至是二猶不足故又以田賦也夫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底其逺邇賦里以入而量
其有無里廛也謂商賈/所居之區域今用田賦軍旅之征非矣
田以出粟為主而足食賦以出軍為主而足兵周
禮宅不毛者有里布無職事者征夫家漆林之稅
二十而五則弛力薄征當以農民為急而増賦竭
作不使末業者獨幸而免也今二猶不足而用田
[030-17a]
賦是重困農民而削其本何以為國書曰用田賦
用者不宜用也近世議弛商賈之征逹於時政者
欲先省國用首寛農民後及商賈知春秋譏田賦
之意矣
襄陵許氏曰先王之法九夫為井四井為邑井邑未
有賦也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乃有牛馬之賦今以
丘賦為不足也於是更用田賦籍井而取之不待
及丘此非禮也古者盖田有稅丘有賦稅以足食
[030-17b]
賦以足兵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左氏傳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於吳故不書
姓死不赴故不稱夫人不反哭故不言𦵏小君
杜氏注魯人諱娶同姓謂之孟子
劉氏傳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稱孟子何諱娶
同姓盖吳女也何以不曰夫人薨命於天子然後
成夫人孟子不受命不可以稱夫人盖自是魯夫
[030-18a]
人不命於天子也
武夷胡氏傳孟子吳女昭公之夫人其曰孟子云者
諱取同姓也禮娶妻不取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
卜之厚男女之别也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
治際㑹名著而男女有别矣四世而緦服之窮也
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别於
上而戚單於下㛰姻可以通乎綴之以姓而弗别
合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㛰姻不通周道然也
[030-18b]
昭公不謹於禮欲結好強吳以去三家之權忍取
同姓以混男女之别不命於天子以弱其配不見
於廟不書於䇿以廢其常典禮之大本喪矣其失
國也宜故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子曰知禮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
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書
孟子卒雖曰為君隠而實亦不可掩矣
[030-19a]
吕氏曰孟子卒吳女也諱取同姓故曰孟子魯之君
豈苟為無禮而亂男女之别哉迫於彊吳之威欲
自固其國而不知以禮自防以義為上徇目前之
急忘長久之慮遂至於淪于禽獸而不辭也春秋
之世君臣上下所以持其國家者皆如是曰孟子
卒不待貶而惡自見也
公㑹吳于橐臯
左氏傳公㑹吳于橐臯吳子使大宰嚭請尋盟公不
[030-19b]
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
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
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乃不尋盟
杜氏注橐臯在淮南逡遒縣東南
秋公㑹衛侯宋皇瑗于鄖公作/運
左氏傳秋衞侯㑹吳于鄖公及衞侯宋皇瑗盟而卒
辭吳盟吳人藩衛侯之舎子貢見大宰嚭曰衛君
之來必謀於其衆其衆或欲或否是以緩來其欲
[030-20a]
來者子之黨也其不欲來者子之讐也若執衞君
是堕黨而崇讐也大宰嚭說乃舎衛侯
杜氏注鄖發陽也廣陵海陵縣東南有發繇亭
宋向巢帥師伐鄭
左氏傳宋鄭之間有隙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
錫子産與宋人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
蕭奔鄭鄭人為之城嵒戈錫九月宋向巢伐鄭取
錫殺元公之孫遂圍嵒十二月鄭罕逹救嵒丙申
[030-20b]
圍宋師
冬十有二月螽公作/
左氏傳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
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
杜氏注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嵗應置閏而失不置雖
書十二月實今之九月司厯誤一月九月之初尚
温故得有螽
十有三年春鄭罕公作/軒達帥師取宋師于嵒
[030-21a]
左氏傳春宋向魋救其師鄭子賸使徇曰得桓魋者
有賞魋也逃歸遂取宋師于嵒獲成讙郜延以六
邑為虚
泰山孫氏曰宋向巢帥師伐鄭鄭罕逹帥師取宋師
于喦報雍丘之師也
夏許男成公作/戍卒
公㑹晉侯及吳子于黄池
左氏傳夏公㑹單平公晉定公吳夫差于黄池六月
[030-21b]
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隧大敗呉師獲大子友王孫
彌庸夀於姚丁亥入吳吳人告敗於王王惡其聞
也自剄七人於幕下秋七月辛丑盟吳晉争先吳
人曰於周室我為長晉人曰於姬姓我為伯趙鞅
呼司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皷
整列二臣死之長㓜必可知也對曰請姑視之反
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國勝乎大子死乎且
夷徳輕不忍久請少待之乃先晉人冬吳及越平
[030-22a]
公羊傳吳何以稱子吳主㑹也吳主㑹則曷為先言
晉侯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其言及吳子何㑹兩
伯之辭也
杜氏注陳留封丘縣南有黄亭近濟水
泰山孫氏曰黄池之㑹其言公㑹晉侯及吳子者主
在吳子也黄池之㑹不主晉侯而主在吳子者晉
侯不能主諸侯故也吳自柏舉之戰勢横中國諸
侯小大震栗皆宗於吳晉侯不見者二十四年此
[030-22b]
不能主諸侯可知也故黄池之㑹吳子主焉不言
公㑹吳子晉侯者不與呉人主中國也
髙郵孫氏曰春秋之辭雖萬其尊異而為法者三天
王也魯也中國也故内京師外諸夏尊天王也内
諸夏外外裔尊中國也内魯外諸侯尊魯也及其
既久而天王益衰諸夏益弱魯益無道則聖人一
反之以託於春秋之終而深為後世之戒也春秋
天王之事見於經者必曰京師而昭三十二年書
[030-23a]
曰城周天王竞衰而同之列國也魯為他國侵伐
者必曰某鄙而哀公八年十一年再言伐我魯竟
無道而同之諸侯也外裔之㑹稱國而離春秋之
常法也而公㑹晉侯及吳子于黄池進吳稱子又
言晉侯及之諸夏竟弱而同之外裔也春秋之㫖
微矣
武夷胡氏傳黄池衛地其言及者㑹兩伯之辭也春
秋内中國而外諸夷吳人主㑹其先晉紀常也春
[030-23b]
秋四夷雖大皆曰子吳僣王矣其稱子正名也以
㑹兩伯之詞而言及者先吳則拂經而失序列書
則泯實而傳疑特書曰及順天地之經著盟㑹之
實又以見外域之彊而抑其横也定公以來晉失
覇業不主夏盟夫差暴横勢傾上國自稱周室於
已為長盖太伯之後以族屬言則伯父也而黄池
之㑹聖人書法如此者訓後世治中國御外域之
道也明此義則知漢宣帝待單于位在諸侯王上
[030-24a]
蕭傅之議非矣唐髙祖稱臣於突厥倚以為助劉
文靜之䇿失矣況於以父事之如石晉者将欲保
國而免其侵暴可乎或曰苟不為此至於亡國則
如之何曰存亡者天也得失者人也不可逆者理
也以人勝天則事有在我者矣必若顛倒冠履而
得天下其能一朝居乎故春秋撥亂反正之書不
可以廢焉者也
襄陵許氏曰左氏傳春秋曰先晉紀國語曰先吳此
[030-24b]
二國史籍之異也顧自宋之盟則晉已為楚所先
陵遲至於黄池之時豈能復與吳争國語信也晉
人恥吳先之故諱焉爾
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於越入吳
左氏傳六月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隧疇無餘謳陽自
南方先及郊吳大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夀於姚
自泓上觀之彌庸見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
[030-25a]
可以見讐而弗殺也大子曰戰而不克将亡國請
待之彌庸不可屬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戰彌
庸獲疇無餘地獲謳陽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復
戰大敗吳師獲大子友王孫彌庸夀於姚丁亥入
吳吳人告敗於王冬吳及越平二十年十一月越
圍吳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夘越滅吳請使吳王
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越人以歸
泰山孫氏曰於越入吳者吳子方㑹乘其無備也
[030-25b]
武夷胡氏傳吳自柏舉以來憑陵中國黄池之㑹遂
主夏盟可謂彊矣而春秋繼書於越入吳所謂因
事屬詞垂戒後世而見深切著明之義也曽子曰
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老氏曰佳兵不祥之
器其事好還夫以力勝人者人亦以力勝之矣吳
常破越遂有輕楚之心及其破楚又有驕齊之志
既勝齊師復與晉人争長自謂莫之敵也而越已
入其國都矣吳侵中國而越滅之越又不監而楚
[030-26a]
滅之楚又不監而秦滅之秦又不監而漢滅之老
氏曽子其言豈欺也哉春秋初書於越入吳在柏
舉之後再書於越入吳在黄池之後皆因事屬辭
垂戒後世不待貶絶而見深切著明之義也而可
廢乎
秋公至自㑹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公無/曼字
襄陵許氏曰晉以范中行之難伐衛伐鮮虞間齊之
[030-26b]
難而一侵之又再侵衛而諸侯卒莫之宗者唯其
國無政也師雖數出能侵而已益玩而頓矣此王
霸道盡之時
𦵏許元公
九月螽公作/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公羊傳其言孛于東方何見於旦也何氏注旦者日/方出時宿不復
見故言東/方知為旦何以書記異也
[030-27a]
泰山孫氏曰光芒四出曰孛不言所出之次者見於
旦也案文十四年有星孛入于北斗昭十七年有
星孛入于大辰此不言所在之次者見於旦可知
也
盜殺陳夏區公作/彄夫
十有二月螽公作/
襄陵許氏曰自用田賦而比年三書螽貪殘無己之
應也
[030-27b]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左氏傳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
獲麟杜氏注大野在髙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
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公羊傳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
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
之大之也曷為大之為獲麟大之也曷為為獲麟
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
[030-28a]
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
哉反袂拭面涕霑袍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
泰山孫氏曰天子失正自東遷始諸侯失正自㑹溴
梁始故自隠公至於溴梁之㑹天下之正中國之
事皆諸侯分裂之自溴梁之㑹至於申之㑹天下
之正中國之事皆大夫專執之自申之㑹至於獲
麟天下之正中國之事皆南蠻迭制之聖王憲度
[030-28b]
禮樂衣冠遺風舊政盖埽地矣中國淪胥逮此而
盡前此猶可言者黄池之㑹晉魯在焉後此不可
言者諸侯泯泯制命在吳無復中國天下皆從呉
故也
蘇氏曰春秋起於五霸之始而止於戰國之初隠哀
適其時耳
常山劉氏曰麟乃和氣所致然春秋時有者何以應
天地之氣豈可如此間别如聖人之生亦天地交
[030-29a]
感五行之秀乃生聖人當戰國之時生孔子何足
怪況生麟乎聖人為出非其時故有感如聖人生
不得其時孔子感麟而作春秋或謂不然春秋不
害感麟而作然麟不出春秋豈不作孔子之意盖
亦有素因此一事乃作故其書之成復於此終大
抵須有發端處如畫八卦因見河圗洛書果無河
圗洛書八卦亦須作也
武夷胡氏傳河出圗洛出書而八卦畫簫韶作春秋
[030-29b]
成而鳯麟至事應雖殊其理一也世衰道微暴行
交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夫子為
是作春秋明王道正人倫氣志天人交相感應之
際深矣制作文成而麟至宜矣勇夫志士精誠所
格上致日星之應召物産之祥盖有之矣況聖人
之心感物而動見於行事以遺天下與來世哉簫
韶九奏鳯儀於庭魯史成經麟出於野亦常理爾
詩以正情書以制事禮以成行樂以養和易以明
[030-30a]
變垂教亦備矣則曷為作春秋子曰我欲載之空
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知我者其惟春
秋乎何以約乎魯史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
而不足徴也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
我觀周道幽厲傷之舎魯何適矣何以始乎隠公
三綱淪九法斁天下無復有王也何以絶筆於獲
麟其以天道終乎聖人之於天道命也有性焉君
子不謂命也是故春秋天子之事聖人之用撥亂
[030-30b]
反正之書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
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其於格物
修身齊家治國施諸天下無所求而不得亦無所
處而不當何莫學夫春秋故君子誠有樂乎此也
春秋集解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