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穀梁注䟽卷三起桓公元/年盡七年
晉范甯集解 唐陸德明音義 楊士勛䟽
桓公䟽魯世家桓公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以桓/王九年即位世本作軌諡法辟土服逺曰桓
元年春王
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注諸侯無専立之道
必受國於王若桓初立便以見治故詳其即位之始
以明王者之義疏釋曰徐邈云桓公篡立不顧王命/王不能討故無王又且桓公終始
[003-1b]
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無王/故𫝊據以𤼵問而曰桓無王又范氏例云春秋上下
無王者凡一百有八桓無王者見不奉王法餘公無/王者為不書正月不得書王桓初即位若已見治故
書王以示義二年書王痛與夷之卒正宋督之弑宜/加誅也十年有王正曹伯之卒使世子來朝王法所
宜治也十八年有王取終始治桓也是解元年有王/為謹始也餘年無王為不奉王法也若然桓為弑君
而立故十四年没其王文宣公亦篡位而立不去王/者桓弑賢兄讓國之主害成立之君宣篡未踰年之
子又無為臣之義以輕重既異故去王亦殊也杜預/注左氏桓十四年無王者失不班歷也何休注公羊
意與穀梁同唯解有王者别云二年有王者見始也/十年有王數之終也十八年有王桓之終也明終始
有王桓公/無之耳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
[003-2a]
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
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正月公即位注杜預曰嗣子位定於初喪而改元必須
踰年者繼父之業成父之志不忍有變於中年也諸侯
毎首歲必有禮於廟諸遭喪繼位者因此而改元即位
百官以序故國史亦書即位之事於策音義去起/吕反疏注/釋
曰尚書顧命云乙丑成王崩俾爰齊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于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孔安
國云明堂路寢延之使居憂為天下宗主天子初崩嗣/子定位則諸侯亦當然也其改元必須踰年者孝子之
[003-2b]
情不忍有變於中年也然嗣子不忍變於中年故踰年/即位桓公既無惻痛之情朝死夕忘亦於踰年即位者
聖人立法即位必待踰年桓雖不仁未可獨當/年即位即位既是踰年故史官從其實而書之
傳繼故不言即位正也注故謂弑也繼故不言即位
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
也注哀痛之至故不忍行即位之禮繼故而言即位
則是與聞乎弑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弑何
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
恩於先君也注推其無恩則知與弑也此明統例耳
[003-3a]
與弑尚然况親弑者音義與音豫下文/及注皆同疏注釋曰桓/是親弑之
主而𫝊論與弑之事故知𫝊意本明/統例爾故云與弑尚然况親弑者
三月公㑹鄭伯于垂注垂衛地也𫝊例曰往月危往也
桓大惡之人故㑹皆月以危之疏注釋曰𫝊例者定八/年𫝊文也此三月公
㑹鄭伯于垂二年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是㑹皆月以危之
傳㑹者外為主焉爾注鄭伯所以欲為此㑹者為易
田故音義為易于/偽反疏釋曰重𤼵𫝊者嫌易/田與直㑹異故也
鄭伯以璧假許田
[003-3b]
傳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注實假則不應言以璧非
假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
與也注諸侯受地於天子不得自専無田則無許可
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注但言以璧假許而不繼田
則許屬鄭也今言許田明以許之田與鄭不與許邑
也諸侯有功則賜田以禄之若可以借人此蓋不欲
以實言音義借子/夜反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
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
[003-4a]
鄭之不祭泰山也注朝天子所宿之邑謂之朝宿泰
山非鄭竟内從天王巡守受命而祭也擅相換易則
知朝祭竝廢音義朝直遥反下皆同邴彼病反又音/丙見賢徧反竟音境從在用反守
音狩擅市戰反換一/本亦作逭胡喚反疏釋曰經文無邴而𫝊言之者/經諱易天子之地故以璧假
為文若以地易地不得云假故經無邴文𫝊本魯鄭/易田之由不得不言邴也先儒解左氏者皆以為鄭
受天子祊田為湯沐之邑後世因立桓公武公之廟/故謂之泰山之祀案此𫝊及注意則以為祭泰山之
邑謂從王巡狩受命而祭泰山也公羊以為田多邑/少稱田邑多田少稱邑左氏無𫝊或當史異辭榖梁
以為言田者則不得其/邑是三𫝊之説各異也
[003-4b]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注越衛地也
傳及者内為志焉爾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注禮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大水例
時疏注釋曰莊七年與此皆云/秋大水不書月是例時也
傳髙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十月
傳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
為年注編録音義編必連反字林聲類韻集皆/布千反史記音義甫連反
[003-5a]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注宋督宋之卑
者卑者以國氏音義督丁毒反與/如字又音餘疏注釋曰知是卑者/祝吁弑其君取國
𫝊以失嫌言之履緰來逆𫝊稱進之也此督/與宋萬既不取國又無可進明卑者可知也
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注諸侯之卒
天子所隠痛姦逆之人王法所宜誅故書王以正之
及其大夫孔父
傳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注
邵曰㑹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音義
[003-5b]
别彼/列反疏注釋曰及有二義故范引邵云㑹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別内外者謂魯
與他人㑹盟皆先魯以及他若隠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眛及宋人盟于宿是也上下序者此孔父茍息
仇牧皆先言君/後言臣是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
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閑也注閑謂扞禦音義扞/下
旦/反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
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注累謂
從也疏釋曰糜信云累者從也謂孔父先死殤/公從後被弑范注雖不明理亦當然也孔氏
父字諡也注孔父有死難之勲故其君以字為諡音
[003-6a]
義難乃/旦反疏釋曰孔父新死未葬而得有諡者舊解謂/三月既葬之後嗣君諡之但赴者以正月
告亂故書弑在前使者以葬後始來故得稱諡或當/孔父以字為諡得據後言之故云字諡也注釋曰諡
者大夫之常事而云有死難之勲者字者褒德非可/虛加若使孔父無死難之勲唯有凡平之諡焉得以
字為之文𫝊特言字諡也/明知有義故注者原之或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
也孔子故宋也注孔子舊是宋人孔父之玄孫音義
蓋為于偽反/下雖為同疏注釋曰案世本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其子奔魯為防叔生伯
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仲尼是孔父嘉為孔子/六世祖范云玄孫者以玄者親之極至來孫昆孫之
等亦得通稱之亦如左𫝊蒯/瞆禱文王稱曾孫之類是也
[003-6b]
滕子來朝注隐十一年稱侯今稱子蓋時王所黜疏注/釋
曰周公之制爵有五等所以擬其黜陟今𫝊無貶爵之/文明降爵非春秋之義又且此時周德雖衰尚為天下
宗主滕今降爵明/是時王所黜也
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注稷宋地也
傳以者内為志焉爾公為志乎成是亂也注欲㑹者
外也欲受賂者公也疏釋曰十四年𫝊云以者不以/者也僖二十一年𫝊云以重
辭也此𫝊云以者内為志焉爾則以有三種之義范/於僖二十一年注云以有二義矣者以内為志焉與
不以者正是一事耳以成宋亂者公也非諸侯故也/是以云内為志焉爾其實以者仍是不以之例故注
[003-7a]
彼為二事焉注釋曰以經言㑹故知欲㑹/者外也以者内為志故知欲受賂者公也此成矣取
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於内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注取不成事之辭謂以成宋亂也桓姦逆之人故極
言其惡無所遺漏也江熙曰春秋親尊皆諱蓋患惡
之不可掩豈當取不成事之辭以加君父之惡乎案
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𫝊曰平者成也然則成
亦平也公與齊陳鄭欲平宋亂而取其賂鼎不能平
亂故書成宋亂取郜大鼎納于太廟微㫖見矣尋理
[003-7b]
推經𫝊似失之徐邈曰宋雖已亂治之則治治亂成
不繫此一㑹若諸侯討之則有撥亂之功不討則受
成亂之責辭豈虛加也哉春秋雖為親尊者諱然亦
不没其實故納鼎于廟躋僖逆祀及王室之亂昭公
之孫皆指事而書哀七年𫝊所謂有一國之道者有
天下之道者也君失社稷猶書而不隠况今四國羣
㑹非一人之過以義致譏輕於自已兆亂以此方彼
無所多怪音義郯音談大廟音泰下文及注同㫖見/賢徧反治直吏反僖子兮反郜古報
[003-8a]
反/疏注釋曰江熙云微㫖見矣者𫝊意成宋亂者謂/成就宋亂江熙以為加君父之惡太切故以成
為平直書取郜大鼎納于太廟足以示譏是微㫖見/矣言此𫝊成亂之辭為微㫖徐邈引𫝊所謂有一國
之道云者言諸侯専一國猶似天子専天下其/有失社稷猶得書之故此亦得云成宋亂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注𫝊例曰納者
内不受也日之明惡甚也太廟周公廟疏注釋曰宣十/一年𫝊文也
然此𫝊亦有弗受之文而引𫝊例者凡𫝊言内弗受者/指説諸侯相入之例今此言不受者謂周公也恐其不
合故引例/以明之
傳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
[003-8b]
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曰
宋取之宋也注此鼎本郜國所作宋後得之以是為
討之鼎也注討宋亂而更受其賂鼎音義為如字討/麋氏云討
或作/糾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注
主人謂作鼎之主人也故繫之郜物從中國謂是大
鼎疏釋曰名從主人者謂本是郜作繫之於郜物從/中國者謂鼎在宋從宋號也言物從中國者廣
例耳通夷狄亦然其意謂鼎名從作者之主人不問/華戎皆得繫之若左𫝊稱甲父之鼎是也物從中國
者謂中國號之大鼎縱夷狄亦從中國之號不得改/之若𫝊稱吳謂善稻為伊緩夷狄謂太原為大鹵以
[003-9a]
地形物類須從中國之號故不得謂之伊緩大鹵也/何休云周家以世孝天瑞之鼎諸侯有世孝者天子
亦作鼎以賜之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故郜國有之
秋七月紀侯來朝注隠二年稱子今稱侯蓋時王所進
音義紀侯左氏/作把侯
傳朝時此其月何也注據隠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
朝稱時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為齊侯陳侯
鄭伯討數日以賂注桓既罪深責大乃復為三國討
數至日以責宋賂音義為于偽反下同數色/主反注同復扶又反已即是
[003-9b]
事而朝之惡之故謹而月之也注已紀也桓與諸侯
校數功勞以取宋賂不知非之為非貪愚之甚紀不
擇其不肖而就朝之音義惡烏/路反疏釋曰桓雖不君臣/不得不臣所以極
言君父之惡以示來世者桓既罪深責大若為隠諱/便是長無道之君使縱以為暴故春秋極其辭以勸
善懲惡也注釋曰桓十三年注云紀當/為已與此異者觀經而説故两注不同
蔡侯鄭伯㑹于鄧注鄧某地音義某地不知其國/故云某後放此
九月入杞
傳我入之也注不稱主名内之卑者疏釋曰何嫌非/我而𤼵𫝊者
[003-10a]
以隐八年云我入邴此直/云入把恐非我故𤼵之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注告廟曰至𫝊例曰致君者殆其往而喜
其反此致君之意義也離不言㑹故以地致疏注釋曰/𫝊例者
襄二十九年𫝊文也離不言㑹者即左/𫝊所云特相㑹往來稱地亦此類也
傳桓無㑹而其致何也逺之也注桓㑹甚衆而曰無
㑹蓋無致㑹也弑逆之罪非可以致宗廟而今致者
危其逺㑹戎狄喜其得反疏注桓㑹甚衆釋曰謂元/年㑹于垂二年㑹于稷
[003-10b]
是/也
三年春正月公㑹齊侯于嬴注嬴齊地音義嬴音/盈
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注蒲衛地
傳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
近古也注申約言以相達不歃血而誓盟古謂五帝
時音義近附近之近約如字又於/妙反歃本又作喢所洽反疏注釋曰知古非/三王者以𫝊云
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今謹言而退非誥誓/之辭相命而信諭無盟詛之事二國能行三王五帝
之法而𫝊云近古/明知謂五帝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
[003-11a]
以齊侯命衛侯也注江熙曰夫相與親比非一人之
德是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齊衛胥盟雖有先倡倡
和理均若以齊命衛則功歸于齊以衛命齊則齊僅
隨從言其相命則冺然無際矣音義是必一人先如/字絶句比毗志
反應應對之應僅/巨靳反冺亡忍反疏注同聲至相求釋曰易文言文/也今二國相命則大者宜倡小
者宜和大則齊也小則衛也故𫝊云不以齊侯命衛/侯也明齊大也但倡和理均故直以相命言之倡則
同聲相應和則同氣相求聲/氣相通而相命之情見矣
六月公㑹把侯于郕注郕魯地音義郕音/成
[003-11b]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注朔日食也既者盡也有繼
之辭也注盡而復生謂之既音義復扶/又反疏釋曰其日/食或盡或
不盡者歴家之説以為交正在朔則日食既前後/望月不食交正在望則月食既前後朔日不食
公子翬如齊逆女注翬稱公子者桓不以為罪人也
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疏釋曰重𤼵𫝊者履/緰外之始翬是内
之初故重𤼵以/明外内不異也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注已去齊國故不言女未至于
[003-12a]
魯故不稱夫人讙魯地月者重録之音義讙音/歡
傳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
門注祭門廟門也闕兩觀也在祭門之外音義祭如/字觀
古亂/反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
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
踰竟非禮也注般囊也所以盛朝夕所須以備舅姑
之用音義般歩干反一本作鞶/音同竟音境盛音成疏釋曰士婚禮云父/送女命之曰戒之
敬之夙夜無違命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宫事庶母及門内施般申之以父母之命曰敬㳟
[003-12b]
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示諸衿般鄭𤣥云般囊/也男子般革婦人般絲所以盛帨巾之屬為謹敬也
彼戒辭與此不同此注又與鄭異者彼是士禮此即/是諸侯之禮故異辭也般盛帨巾亦得備舅姑之用
則范鄭二注不有違也或以為𫝊并釋禮意故與本/文不同也引此戒辭及上父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
不出闕門者竝證送女踰竟非禮之事也凡親迎之/禮必在廟也故云不出祭門言不出闕門者則已出
廟門之/外矣
公㑹齊侯于讙
傳無譏乎注齊侯送女踰竟逺至于讙嫌㑹非禮之
人當有譏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㑹之可也
[003-13a]
注為親逆之禮
夫人姜氏至自齊
傳其不言翬之以來何也注據宣元年遂以夫人婦
姜至自齊公親受之于齊侯也注重在公子貢曰冕
而親迎不已重乎注冕祭服音義迎魚敬反/一本作逆孔子曰
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巳重乎音義好呼/報反
疏釋曰引之者以齊侯送女公親受/之於禮為可故𤼵冕而親迎之問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003-13b]
有年注有年例時疏注釋曰凡書有年者冬五穀畢入/計用豐足然後書之不可繫以日
月故例時也宣十六年冬/大有年亦時是其證也
傳五穀皆熟為有年也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注春而言狩蓋用冬狩之禮蒐
狩例時而此月者重公失禮也莊四年冬公及齊人狩
于郜𫝊曰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敵所以
卑公也然則言齊人者所以人公則譏已明矣狩得其
時故不月疏注釋曰周禮有四時之田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用夏之四仲之月然周正月則是
[003-14a]
夏之十一月故左氏以此狩為得時今范云春而言狩/蓋用冬狩之禮以為失時者蓋周公未制禮之時權用
此法故得時節不同其名亦異仲尼脩春秋改周之文/從殷之質因以為春秋制也故何休注公羊亦云夏時
不田春秋制也范以春狩為失時又云蒐狩例時者昭/八年秋蒐于紅又莊四年冬狩得其時雖譏公而不月
是例時也左𫝊周禮爾雅竝云春曰蒐夏曰苗秋曰獮/冬曰狩公羊之文則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此𫝊之文
則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所以文不同者左氏/之文是周公制禮之名二𫝊之文或春秋取異代之法
或當天子諸侯别法經/典散亡無以取正也
傳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注取獸於田
音義為于偽反下/注因為同夏曰苗注因為苗除害故曰苗秋
[003-14b]
曰蒐注蒐擇之舎小取大音義蒐所由反麋氏本又/作搜音同舍音捨
冬曰狩注狩圍狩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所擇疏
注釋曰四時田獵若用時王之正則周之冬是夏之/秋而云畢成者冬是一總名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
萬物已收故得/以畢成言之四時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為
乾豆注上殺中心死速乾之以為豆實可以祭祀音
義中丁仲/反下同疏注釋曰何休云自左膘射之達于右腢/中心死疾故乾而豆之以薦宗廟豆祭
器名狀如鐙天子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卿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士三也大夫以上禮器之
文士三者/相𫝊為説二為賔客注次殺射髀骼死差遲音義射/食
[003-15a]
亦反髀歩啓反又必爾/反骼苦嫁反差初賣反疏注釋曰何休云自左膘射/之達於右脾逺心死難故
為次殺毛𫝊云次殺者射右耳本次之今注云射髀/骼則與彼異也髀骼者案儀禮髀骨膝以上者是也
三為充君之庖注下殺中腸汚泡死最遲先宗廟次
賓客後庖厨尊神敬客之義音義庖歩交反汚汚穢/之汚泡普交反又
百交/反疏注釋曰何休云自左膘射之達於右䯚毛𫝊/云左髀達於右䯚為下殺此云中腸同彼二
説竝無/妨也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注宰官也渠氏也天子下大
夫老故稱字下無秋冬二時甯所未詳疏注釋曰公羊/𫝊曰伯糾者
[003-15b]
何下大夫也何休云稱伯者上敬老也今范亦同之矣/何休之意又以為伯仲叔季之字配采地及氏者皆為
上大夫則祭伯南季之類是也兼名及字配官氏者則/為下大夫即此宰渠伯糾叔服之類是也范雖直以叔
服為字觀上下之注義亦似然故此注云伯糾下大夫/文元年注毛伯天子上夫夫也隠九年注南季天子上
大夫是其説耳何休又云桓無王而行天子不能誅反/下聘之故去二時以見貶范以五年亦使臣聘何以四
時皆具七年不遣臣聘何因亦/無二時故直云甯所未詳也
五年春正月甲戌已丑陳侯鮑卒
傳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𫝊信疑以
𫝊疑注明實録也音義𫝊直/専反陳侯以甲戌之日出已
[003-16a]
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舉二日以包也注國君獨
出必辟病濳行音義辟音避本/又作避疏釋曰公羊以為鮑/之狂故甲戌日亡
已丑日死孔子疑之故以二日卒之此𫝊之意言陳/侯辟病以甲戌日出已丑之日得之不知死之日故
舉二日以包之左𫝊以為再赴故兩日竝書是三𫝊/異説注釋曰既云信以𫝊信疑以𫝊疑則是告以虛
事而注云實録者告以實則以一日卒之告以虛則/以二日卒之二者皆是據告而書即是實録之事
夏齊侯鄭伯如紀注外相如不書過我則書例時音義
過古禾反下/文及注同疏注釋曰過我者約州公之𫝊得知也然/紀國在齊之東鄭在魯之西南鄭欲如
紀則直過齊何以二君竝得過魯者蓋齊侯出竟西行/而逢鄭伯遂與至紀途過於魯故得記之知例時者此
[003-16b]
與州公皆不/書月故知之
天王使任叔之子來聘注任叔天子之大夫音義任叔/音壬
左氏作/仍叔
傳任叔之子者録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其
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辭也注録父使子謂不氏
名其人稱父言子也君闇劣於上臣茍進於下蓋參
譏之疏注釋曰君闇劣於上臣茍進於下止是二譏/而言參者舊解𫝊言微其君臣而著其父子
是刺其父之不肖而令茍進更又刺其君臣故曰參/譏之或以為參者交互之義不讀為三理亦得通
[003-17a]
葬陳桓公
城祝丘注譏公不脩德政恃城以安民疏釋曰城祝丘/者左氏之例
凡城邑則有時與不時之例此傳則不然但書之/者即是譏責故注云譏公不脩德政恃城以安民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注王親自伐鄭音義從才/用反
又如字/下同疏注釋曰以舉從者之辭嫌/非自伐故云親自伐鄭
傳舉從者之辭也注使若王命諸侯伐鄭書從王命
者三國也疏釋曰麋信曰舉從者之辭謂解經稱人/也徐邈云舉從者之辭謂王不能以威
致三國三國自以義從耳范以二者不通故為别解/言舉從者之辭謂若王不親伐直舉三國從王命之
[003-17b]
辭也故下句云其舉從者之辭/何也為天王諱伐鄭也是也其舉從者之辭何也
為天王諱伐鄭也注諱自伐鄭音義為于/偽反鄭同姓之
國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為天子病矣注鄭姬姓之
國冀州則近京師親近猶不能服則䟽逺者可知音
義冀州案鄭本京兆鄭縣是雍州之域後徙河南新/鄭為豫州之境冀在雨河之間非鄭都也冀州言
去京師近也麋氏云韓侯滅鄭韓本都/冀州故以目鄭為如字近附近之近疏釋曰徐邈/云新鄭屬
冀州案爾雅兩河間曰冀州新鄭在河南不得屬冀/州是徐之妄也麋信云鄭在冀州者韓哀侯滅鄭遂
都之韓故晉也𫝊以當時言之遂云冀州然則于伐/鄭之時本未有韓國何得将後代之事以為周世之
[003-18a]
名若以韓侯從冀州都鄭則曰冀州大伯從雍州適/吳豈得謂吳為雍州也是麋信之謬矣盖冀州者天
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以鄭近王畿故舉冀州以為説故鄒衍著書云
九州之内名曰赤縣赤縣之畿從冀州而/起故後王雖不都冀州亦得以冀州言之
大雩注雩者旱祭請雨之名𫝊例曰雩得雨曰雩不得
雨曰旱月雩正也時雩不正也禮月令曰仲冬行夏令
則其國乃旱音義雩音于/祭名疏注釋曰何休云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親之南郊
以六事謝過自責曰政不一與民失職與宫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倡與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
雩故謂之雩賈逵云言大雩者别於山川之雩左氏説/不為旱者亦稱大雩則雩稱大者或如賈言也名之為
[003-18b]
雩者鄭𤣥云雩之言吁也吁嗟以求雨服䖍杜預以為/雩之言逺也逺為百穀祈膏雨也未知二説誰當范意
夫為大旱以六事謝過或如何説舞而呼雩理恐不然/云𫝊例曰者僖十一年𫝊文也云月雩正也時雩不正
也定元年𫝊文此雩不月者何休云譏公驕溢也案穀/梁𫝊意月雩則正時雩則非正不論驕溢之事則何休
之言不可/通於此也
螽注蜙蝑之屬禮月令曰仲冬行春令則蟲蝗為敗音
義螽音終蜙相容反/蝑音壻蝗華忘反
傳螽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疏釋曰重𤼵𫝊者經/書時雩非正故不
月螽災與之同不月嫌其/甚而不月故𤼵以明之
[003-19a]
冬州公如曹
傳外相如不書此其書何也過我也注過我六年寔
來是也将有其末故先錄其本疏注釋曰齊侯鄭伯/如紀無寔來亦言
過我者不必悉有下事此因有下事故以相𤼵明其/齊侯鄭伯直途過於魯不入國都故不言寔來也
六年春正月寔來注來朝例時月者謹其無禮音義寔/常
式反朝直遥/反下七年同疏注釋曰二年紀侯來朝𫝊曰朝時此其/月何也惡之故謹而月之也彼書月是
惡則此月亦惡也今州公不以禮朝又至/魯不反是無禮之事故云謹其無禮也
傳寔來者是來也何謂是來謂州公也其謂之是來
[003-19b]
何也以其畫我故簡言之也諸侯不以過相朝也注
畫是相過去朝逺音義畫音獲注同以/過古禾反注同
夏四月公㑹紀侯于郕音義紀侯左氏/作把侯
秋八月壬午大閲注蒐閲例時音義閲音/悦疏注釋曰𫝊/云謹而日
之知不以月為正而云例時者以四年公/狩于郎書月以刺不正故知蒐閲例時也
傳大閲者何閲兵車也注閲為簡練脩教明諭國道
也注脩先王之教以明達於民治國之道平而脩戎
事非正也注邵曰禮因四時田獵以習用戎事存不
[003-20a]
忘亡安不忘危之道平謂不因田獵無事而脩之其
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蓋以觀婦人也音義觀古/亂反
視/也
蔡人殺陳佗音義佗徙/河反
傳陳佗者陳君也其曰陳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稱
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陳侯憙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
禽蔡人不知其是陳君也而殺之注淫獵謂自放恣
遺失徒衆音義行下孟反/憙虛記反何以知其是陳君也兩下
[003-20b]
相殺不道注兩大夫相殺不書春秋其不地於蔡也
疏釋曰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書地今不地/故决之云其不地於蔡也言在蔡故不地耳
九月丁卯子同生注子同桓公嫡子莊公音義嫡丁歷/反又作
適/
傳疑故志之注莊公母文姜淫于齊襄疑非公之子
疏釋曰文姜以桓三年入至今四年矣未有適齊之/云而云疑者蓋文姜未嫁之時已與襄公通後桓
公終為妻淫見殺則其聞雖則適魯襄公仍尚往來/故疑之也子同生公羊以為久無嫡子喜國有正故
書之左𫝊以為備用大子之禮故/書此𫝊云疑故志之是三𫝊異也時曰同乎人也注
[003-21a]
時人僉曰齊侯之子同於他人音義僉七/廉反
冬紀侯來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注日之謹其惡音義惡烏/各反疏
注釋曰侵伐圍例時/故知書日謹其惡也
傳其不言邾咸丘何也注據襄元年圍宋彭城言宋
疾其以火攻也注不繫於國者欲使焚邑之罪與焚
國同
夏穀伯綏來朝
[003-21b]
鄧侯吾離來朝
傳其名何也注據隠十一年滕薛來朝不名失國也
注禮諸侯不生名失地則名疏注釋曰曲禮云諸侯/不生名失地名滅同
姓名/是也失國則其以朝言之何也注據文十二年郕伯
來奔不名疏注釋曰哀十年邾子益來奔昭二十三/年莒子庚輿來奔彼來奔書名彰其失
地則與此穀鄧書名同而范不據之文十二年郕伯/來奔無名而反據之者以邾莒二國更無所見故依
常書名言奔表其失地其郕伯與穀鄧别有所見與/常例違故據之以相决何則郕伯不言名而云來奔
穀鄧書名而稱朝二者相反故特據之郕伯與魯同/姓故不名以表其親言奔以明失國穀鄧與魯有好
[003-22a]
故言名以彰失國稱朝以見和親但入春/秋以來雖無同好之事蓋春秋前有之嘗以諸侯
與之接矣雖失國弗損吾異日也注待之以初也下
無秋冬二時甯所未詳
[003-22b]
春秋穀梁注䟽巻三
[003-23a]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三考證
元年春王𫝊桓無王○臣召南/按隠十年無正月義𤼵
於二𫝊而左𫝊無之至桓無王則義𤼵於穀梁檢公
羊無此義也何休注公羊實取穀梁之説而暢其意
猶作穀梁廢疾何耶
又疏范氏例云春秋上下無王者凡一百有八桓無
王者見不奉王法餘公無王者為不書正月不得書
王○臣召南/按王必書春之下故春王二月春王三
[003-23b]
月時見於經若經僅書春有某事而不得其月則王
字無所置范氏謂餘公無王者為不書正月不得書
王是也但須云不書月不得書王耳又按餘公之僅
書春者皆不可以為桓公之例桓公自三年至八年
皆直書春正月二月自十一年至十七年皆直書春
正月二月月下又皆有事惟十二年為無事書正月
以首時例應書王而不書此穀梁子所以有桓無王
之説也
[003-24a]
正月公即位○臣浩/按經春王正月為句未有以王字
上連春字為句者注疏家因𫝊桓無王云云為王字
𤼵例繼故不言即位句為公即位𤼵例遂畫斷所以
治桓也以上文於春王下因𫝊割經往往如此
又疏孔安國云明堂路寢延之使居憂為天下宗主
○延字監本誤作外今改正
及其大夫孔父𫝊孔氏父字諡也○臣浩/按諡法未有
稱父者何休公羊注曰父者字也禮臣死君字之以
[003-24b]
君得字之知先攻孔父之家休蓋用榖梁以解公羊
也左𫝊孔父嘉為司馬嘉是其名父是其字以父為
字三𫝊所同即字為諡穀梁所獨耳顧炎武日知錄
則曰父字諡也父非諡諡字衍文
又疏但赴者以正月告亂○告字監本誤作者今改
正
紀侯來朝音義紀侯左氏作把侯○臣召南/按隠二年
紀子伯莒子盟于宻穀梁𫝊存二説似以子爵為紀
[003-25a]
之本爵也此之來朝左氏作把侯公穀作紀侯何休
注公羊云稱侯者天子將娶于紀與之奉宗廟𫝊之
無窮重莫大焉故封之百里范注穀梁雖無明文似
從何説以紀之進爵為侯也
齊侯衛侯胥命于蒲𫝊以是為近古也注古謂五帝時
○臣召南/按𫝊近古猶之公羊之近正云爾公羊云
古者不盟結言而退亦不確指何時據前𫝊有盟詛
不及三王之文然則古字正指三王之世對春秋衰
[003-25b]
世時言則稱古耳范氏指為五帝説似迂
公子翬如齊逆女𫝊疏重𤼵𫝊者履緰外之始翬是内
之初故重𤼵以明外内不異也○此段監本誤刋于
下文齊侯送姜氏于讙注下今改正
齊侯鄭伯如紀疏紀國在齊之東鄭在魯之西南○西
南監本誤作西北今改正
城祝丘注譏公不脩德政恃城以安民疏左氏之例凡
城邑則有時與不時之例此𫝊則不然但書之者即
[003-26a]
是譏責○臣浩/按城築亦是守國之要經重土功故
備書之其時與不時亦因以見得失初未有凡城皆
譏之意也雅稱城彼朔方城彼東方溥彼韓城燕師
所完豈亦有所譏責乎
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𫝊其舉從者之辭何也為天
王諱伐鄭也○臣浩/按鄭人有罪王率三國伐之有
何大惡而為天王諱之乎鄭人逆命致使王師撓敗
經書伐不書敗此則為尊者諱耳
[003-26b]
𫝊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疏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
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臣召/
南/按𫝊言冀州猶云畿甸耳書五子之歌曰自彼陶
唐有此冀方亦以冀州為天下之通稱
大雩疏未知二説誰當范意○意字監本誤作言今改
正
螽𫝊疏經書時雩非正○雩字監夲誤作雨今改正
蔡人殺陳佗𫝊陳侯憙獵淫獵於蔡與蔡人爭禽蔡人
[003-27a]
不知其是陳君也而殺之 臣召南/按陳佗有篡弑
之罪蔡人殺之所謂殺當其罪者也左氏莊二十二
年𫝊曰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五父
即佗蔡人殺佗意在立其甥厲公耳較穀梁憙獵及
公羊外淫之説為近理
九月丁卯子同生○臣照/按𫝊曰疑故志之時曰同乎
人也注曰莊公母文姜淫于齊襄疑非公之子時人
僉曰齊侯之子同於他人疏乃謂文姜以桓三年入
[003-27b]
至今四年矣未有適齊之云而云疑者蓋文姜未嫁
之時已與襄公通後桓公終為妻淫見殺則其間雖
則適魯襄公仍尚往來故疑之也此疏蓋臆説也夫
齊襄適魯魯豈能不書於𠕋君行師從豈能儵而來
忽而逝𫝊曰疑故志之言無可疑也月之日之而萬
世可以無疑矣否則不幾魯為齊滅乎夫秦固不滅
于劉項而滅于吕也范注依文解義無所𤼵明楊疏
乃誤㑹𫝊注之意造為襄公于此四年之内往來于
[003-28a]
魯是以可疑之説曲意附㑹穀梁轉與𫝊意相反矣
[003-28b]
春秋榖梁傳注疏卷三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