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巻五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吉禮五十九
宗廟制度
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注謂太祖之廟/及三昭三穆遷
主所藏曰祧先公之遷主藏于后稷之廟先王之遷主/藏于文武之廟 疏先公謂諸盩已前不可下入子孫
廟故入后稷廟后稷廟藏先公不名祧者以有太祖廟/名又文武已名祧故后稷不名祧也云先王之遷主藏
[069-1b]
于文武之廟者當周公制禮之時文武在親廟四之内/未毁不得爲祧然文武雖未爲祧已立其廟至後子孫
文武應遷而不遷乃爲祧也案孔君王肅之義二祧乃/是高祖之父高祖之祖與親廟四皆次第而遷文武爲
祖宗不毁矣鄭不然者以其守祧有奄八人守七廟并/姜嫄廟則足矣若益二祧則十廟矣奄八人何以配之
明其義/非也
王氏應電曰廟即祧故聘禮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此官雖名守祧其職掌則總廟祧之事也
華氏學泉曰遷主所藏曰祧周先公遷主藏于后稷/之廟則后稷之廟爲祧成康以下先王之遷主藏于
文武之廟故文武之廟亦爲祧此周所以有二祧非/凡王者三昭三穆之外必當有二祧廟也諸侯遷主
藏于太廟故聘禮云不腆先君之祧蓋指太廟爲祧/言祧則足以統羣廟也周官守祧掌先王先公之廟
[069-2a]
祧而專以守祧名官/亦舉祧以該廟也
蔡氏德晉曰周初遷主藏于后稷廟之東西夾室則/后稷廟爲祧至懿孝後成康以下遷主藏于文武兩
世室故文武廟亦稱祧此成王周公時所稱祧則專/指后稷廟也守祧兼掌七廟而專以祧名官者舉逺
以該親廟也主以奄人者高紫超謂古人廟近宫内/之故且祭祀之時有后妃内外宗行禮之事故用奄
人女奴/爲宜也
蕙田案廟祧之說華氏爲長
廟則有司脩除之其祧則守祧黝堊之注廟祭此廟也/祧祭遷主有司
宗伯也脩除黝堊互言之有/司恒主脩除守祧恒主黝堊
[069-2b]
華氏學泉曰廟曰脩除祧曰黝堊康成曰互言之其/實廟之昭穆遞遷則有毁壞毁壞則當有脩除春秋
傳曰壞廟之道易檐可也改塗可也脩除之/謂也祧廟不毁但當黝堊之使常新而已
方氏苞曰文武在七世之内本爲祧廟八世九世則/别立世室而祧主藏焉廟既増立則守祧者亦以時
増疏乃謂奄八人守七廟及姜嫄/廟而不得更増文武二廟則固矣
蕙田案華氏方氏二說可開鄭氏之蔽
禮記祭法逺廟為祧有二祧饗嘗乃止注天子遷廟/之主以昭穆
合藏于二祧之/中諸侯無祧
方氏慤曰二祧/顯考之父祖也
[069-3a]
馬氏晞孟曰說者謂七廟之中祧廟二則爲文武之/廟其說非也逺廟爲祧而二祧之廟止于享嘗而已
苟文武之廟而祭止享嘗亦/非先王所以尊祖宗之意也
辨鄭氏三祧
周禮春官守祧鄭注遷主所藏曰祧先公之遷主藏/于后稷之廟先王之遷主藏于文武之廟 小宗伯
辨廟祧之昭穆鄭注祧遷主所藏之廟賈疏周以文/武爲二祧 祭法逺廟爲桃有二祧鄭注祧之言超
也超上去意也天子遷廟之主以昭穆合藏于二祧/之中諸侯無祧藏于祖考之廟中聘禮不腆先君之
祧是謂始/祖廟也
孔潁達王制疏儒者難鄭云祭法遠廟爲祧鄭注周
[069-3b]
禮云遷主所藏曰祧違經正文鄭又云先公之遷主
藏於后稷之廟先王之遷主藏於文武之廟便有三
祧何得祭法云有二祧 祭法疏曰遷主所藏曰祧
是對例言之耳若散而通論則凡廟曰祧故昭元年
左傳云其敢愛豐氏之祧彼祧遠祖廟也襄九年左
傳云君冠必以先君之祧處之服䖍注云曾祖之廟
曰祧者以魯襄公於時冠於衛成公之廟成公是衛
今君之曾祖曰祧也
[069-4a]
何氏洵直曰祭法遠廟爲祧而鄭氏以文武爲之蓋
非是也
陳氏禮書曰祭法云遠廟爲祧則祧者兆也天子則
五世六世之祖爲祧所謂有二祧是也諸侯以始祖
爲祧所謂先君之祧是也鄭氏以祧爲超去之超誤
矣既曰超矣又以文武爲不毁之祧何耶
蕙田案周禮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守祧掌
守先王先公之廟祧廟者主未毁之廟祧者
[069-4b]
主已毁之廟設官不曰守廟而曰守祧蓋尊
之也以仁率祖則主近爲親以義率親則主
遠爲尊遠者以祧爲主故言祧以該廟蓋祧
本以祧遷爲義後遂借以爲祖廟之通稱也
如聘禮曰不腆先君之祧昭元年左傳曰其
敢愛豐氏之祧襄九年左傳曰君冠必以先
君之祧處之有明證矣諸侯以太廟曰祧從
遠祖爲義且以示謙非百世不毁之廟云爾
[069-5a]
祭法遠廟爲祧有二祧先儒皆以五世六世
祖爲二祧蓋親盡世遠漸即祧遷享嘗乃止
禮亦從殺鄭氏誤解以文武二廟當二祧遂
至七廟常數反缺其二且二廟不祧反稱二
祧名實乖違又謂遷主所藏曰祧據先公之
主藏后稷廟先王之主藏文武廟則明有三
祧與二祧之文不合蓋由誤解祭法而即與
祭法之文相戾弗思甚矣服䖍訓先君之祧
[069-5b]
爲曾祖之廟則知諸侯不拘何祖通謂之祧
鄭以爲始祖廟亦未見其必然也陳用之訓
祧爲兆從壇墠爲義類但兆既非廟又非壇
墠不審何者名爲兆恐仍不若鄭作超解於
祧遷之義爲近耳
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注祧遷主所藏之廟自始/祖之後父曰昭子曰穆
疏云自始祖之後父曰昭子曰穆者周以后稷廟爲始/祖特立廟不毁即從不窋已後爲數不窋父爲昭鞠子
爲穆從此以後皆父爲昭子爲穆/至文王十四世文王第稱穆也
[069-6a]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帝疏奠繫世者謂定/ 繫世本辨昭穆者
帝繫世本之上皆自有/昭穆親疎故須辨之
大祭祀以書敘昭穆之俎簋注大祭祀小史主序其昭/穆以其主定繫世祭祀史
主敘其昭穆/次其爼簋
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
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
與太祖之廟而三
周禮夏官司士凡祭祀賜爵呼昭穆而進之注賜爵神/惠及下也
[069-6b]
此所賜王之子姓兄弟爵疏云及賜爵者謂祭未旅/酬無算爵之時皆有酒 賜及之皆以昭穆爲序也
禮記祭統凡賜爵昭爲一穆爲一昭與昭齒穆與穆齒
此之謂長幼有序酬疏凡賜爵者爵酒爵也謂祭祀旅/ 時賜助祭者酒爵在昭列者則爲
一色在穆列者自爲一色各自相旂尊者在前卑者在/後若同班列則長者在前少者在後是昭與昭齒穆與
穆/齒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遠近長幼親疎之序
而無亂也是故有事於太廟而羣昭羣穆咸在而不失
其倫此之謂親疎之殺也注昭穆咸在同宗父子皆來/ 疏昭穆謂尸主行列於廟
[069-7a]
中所以至無亂者謂父南靣子北面親者近疎者遠又/各有次序是故有事於太廟則羣昭羣穆咸在者祭太
廟之時則衆廟尸主皆來及助祭之人同宗父子皆至/則羣昭穆咸在若不於太廟餘廟之祭唯有當廟尸主
及所出之廟子孫來至不得羣昭羣穆咸在也而不失/其倫者尸主既有昭穆故主人及衆賔亦爲昭穆列在
廟不失倫類殺漸也列昭穆存亡/名有逺近示天下親踈有漸也
仲尼燕居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注仁猶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
道/也
中庸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注序猶/次也
大傳合族以食序以昭穆人道竭矣
[069-7b]
喪服小記妾祔於妾祖姑亡則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
其昭穆注中猶間也也疏妾祔於妾祖姑者言妾死亦/祔夫祖之妾 亡則中一以上而祔者亡無也
中間也若太祖無妾則又間曾祖而祔高祖之妾也祔/必以其昭穆者解所以祖無妾不祔曽祖而祔高祖之
義也凡祔必使昭穆同曽祖非夫同列也然此下云妾/母不世祭于孫否則妾無廟今乃云祔及高祖者當爲
壇祔/之耳
蕙田案妾母不世祭謂奠而不祭無牲之謂
非竟不祭也妾母無廟謂以昭穆祔祭於妾
祖姑非無廟祭之謂也疏謂爲壇祔之王制
[069-8a]
之謬惑之耳
雜記士不祔大夫祔於大夫之昆弟無昆弟則從其昭
穆婦祔於其夫之所祔之妃無妃則亦從其昭穆之妃
妾祔於妾祖姑無妾祖姑則亦從其昭穆之妾注夫所/祔之妃
於婦則祖姑祭疏大夫祔於士者謂祖爲士孫爲大夫/若死可以祔 於祖之爲士者也士不祔於大夫者謂
先祖爲大夫孫爲士不可祔祭於大夫唯得祔於大夫/之兄弟爲士者無昆弟則從其昭穆者謂祖爲大夫無
昆弟爲士則從其昭穆謂祔于高祖爲士者若高祖爲/大夫則祔於高祖昆弟爲士者則亦從其昭穆之妃謂
亦間一以上祔於高祖之妃高祖無妃則亦祔於高/祖之祖妃若其祖有昆弟之妃班爵同者則亦祔之
[069-8b]
喪服小記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從祖祔
食疏已不得祭父祖而以此諸親皆各從其祖/祔食祖廟在宗子之家故已不得自祭之也
儀禮士虞禮記明日以其班祔注卒哭之明日也班次/也喪服小記曰祔必以
其昭穆亡則中一以上凡祔已復於寢如既祫主反其/廟練而后遷廟 疏引喪服小記者彼解中猶間也一
以上祖又祖孫祔祖爲正若無祖則祔於高祖以其祔/必以昭穆孫與祖同昭穆故間一以上取昭穆相當者
若婦則祔於夫之所祔之妃無亦間一以上若妾/祔亦祔於夫之所祔之妾無則易牲祔女君也
周禮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爲
左右
[069-9a]
春秋僖公五年左氏傳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注太伯虞仲皆太王之子穆生昭/昭生穆以世次計故太伯虞仲於
周爲昭王季者太伯虞仲之母弟也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仲叔皆虢君字
二十四年左氏傳富辰曰管蔡郕霍魯衞毛聃郜雍曹
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晉應韓武之穆也疏文之昭/者自后穆
以後一昭一穆文王於次爲/穆故文子爲昭武子爲穆
二十八年左氏傳曹侯曰曹叔振鐸文之昭也先君唐
叔武之穆也
[069-9b]
文公二年大祀於太廟躋僖公 穀梁傳曰先親而後
祖逆祀也逆祀是無昭穆也無昭穆則是無祖也無祖
則無天也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春秋之義也注祫祭/者皆合
祭諸廟已毁未毁之主於太祖廟中以昭穆爲次序父/爲昭子爲穆昭南鄉穆北鄉孫從王父坐也祭畢則復
還其廟僖公雖長已爲臣矣閔公雖小已爲君矣臣/不可以先君猶子不可以先父故以昭穆父祖爲喻
國語夏父弗忌爲宗伯烝將躋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
曰我爲宗伯明者爲昭其次爲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
宗廟之有昭穆也以世次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疎也夫
[069-10a]
祀昭孝也各致齊敬於其皇祖昭孝之至也故工史書
世宗祝書昭穆猶恐其踰也弗聽遂躋之
劉歆曰孫居王父之處正昭穆則與祖相代此遷廟
之殺也
張純曰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父
決疑要注曰凡昭穆父南面故曰昭昭明也子北面
故曰穆穆順也
通典杜氏佑曰太祖於室中之奥西壁下東面太祖
[069-10b]
之子南面爲昭次之昭之子北面相對爲穆
張純曰元始中禘禮父爲昭南向子爲穆北面父子
不並坐
陳氏禮書宗廟有迭毁昭穆則一成而不可易春秋
傳言太王之昭王季之穆又言文之昭武之穆此世
序之昭穆不可易也周官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
葬居中以昭穆爲左右此葬位之昭穆不可易也儀
禮曰卒哭明日以其班祔禮記曰祔必以其昭穆此
[069-11a]
祔位之昭穆不可易也司士凡祭祀賜爵呼昭穆而
進之祭統凡賜爵昭爲一穆爲一昭與昭齒穆與穆
齒此賜爵之昭穆不可易也大傳曰合族以食序以
昭穆此合食之昭穆不可易也生而賜爵合食死而
葬祔皆以世序而不可易則廟之昭穆可知矣其制
蓋祖廟居中而父昭在左子穆在右始死者昭耶則
毁昭廟始死者穆耶則毁穆廟昭與昭爲列而無嫌
乎子加於父穆與穆爲列而無嫌乎父屈於子也先
[069-11b]
儒謂周藏先公木主於后稷之廟先王木主穆在文
王廟昭在武王廟於理或然
周氏世樟曰廟之外爲都宫諸廟在内各有門堂寢
室牆宇環之太祖居北其餘以次而南廟皆南向廟
主在本廟之室中皆東向若羣廟之主合食於太廟
則唯太祖東向羣昭皆列北牖下而南向羣穆皆列
南牖下而北向若禘祭則於太廟中特設太祖所自
出之帝於東向而太祖退居南向以配之太祖之主
[069-12a]
不遷其餘親盡則遷遷昭之首廟主則以次廟末廟
之主遞遷而上而以新主祔於末廟遷穆廟之主亦
然總之昭常爲昭穆常爲穆有時子在三昭父在三
穆似乎倒置然廟有門垣各全其尊不以左右爲尊
卑也凡遷主必毁其廟榖梁傳云壞廟之道易簷可
也改塗可也謂更而新之移置其主也古者遷主皆
入於太廟之東西兩夾室至周則王季以上穆之遷
主入於太廟文王以下穆之遷主入於文王世室武
[069-12b]
王以下昭之遷主入於武世室凡藏主必藏石室之
中左傳昭十四年鄭原繁云我先人典司宗祏所謂
宗祏者宗廟中藏主石室也
附辨陸氏佃昭穆爲父子之號及廟次世次不同
陸氏佃曰昭穆者父子之號昭以明下爲義穆以恭/上爲義方其爲父則稱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爲
子則稱穆取其穆以恭上也豈可膠哉張璪何洵直/謂昭常爲昭穆常爲穆左者不可遷於右右者不可
遷於左既爲昭矣又有時而爲穆既爲穆矣復有時/而爲昭是亂昭穆之名此說非也苟爲昭者不復爲
穆爲穆者不復爲昭則是子常事父爲之子者今雖/有子不得爲父苟復爲父則以爲是亂父子之名可
[069-13a]
乎父又曰假令甲於上世之次爲穆今同堂合食實/屬 行乙於上世之次爲昭今同堂合食實屬子行
則甲宜爲昭乙宜爲穆豈可遠引千歲以來世次覆/令甲爲右穆乙爲左昭以紊父子之序乎 又曰世
次與廟次不同世次無遷法而廟制親盡則移世次/無遷法則昭生穆穆生昭廟制親盡而遷則昭穆移
易祭統曰昭穆者所以别父子逺近長幼親疎之序/故有事於太廟則昭穆咸在而不失其倫若廟次昭
常爲昭穆常爲穆則子或壓父尊/卑失序豈所謂不失其倫者耶
何氏洵直曰案古者宫寢宗廟皆以孫居王父之處
而不以子代父自始祖之後父曰昭子曰穆孫爲昭
曾孫爲穆𤣥孫爲昭謂之昭穆通於存亡居昭位者
[069-13b]
不可遷於穆行居穆行者不可入於昭位本之於經
質之於傳驗之以先儒之說根據盤互枝連葉貫議
論符合如出一人請得條别而陳之何謂宫寢宗廟
皆以孫居王父之處曰春秋書高寢路寢小寢何休
曰父居高寢子居路寢孫從王父母疏義謂孫死亦
從王父母是殯於其宫之西序矣殷則殯於祖廟之
兩楹間設朝而殯於祖是也及冢人辨其兆域則以
昭穆爲左右至卒哭明日又各從其昭穆祔於祖父
[069-14a]
女子則祔皇祖妣婦則祔皇祖姑故曰以其班祔以
士大夫言若祖爵尊則祔於諸祖父爲士大夫者若
無可以祔或王父母在則越曾祖一世當爲壇而祔
高祖若又無可以祔則越高祖之父一世祔高祖之
祖記所謂亡則中一以上而祔必以其昭穆者也以
諸侯五廟爲言祔祭既畢則主復於殯宫之寢如既
祫主還其廟然也練而後遷廟於是以始祔之孫入
王父廟以王父入高祖廟以高祖之主藏於太祖廟
[069-14b]
春秋榖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壞廟壞廟
之道易檐可也改塗可也范甯曰親過高祖則毁其
廟將納新神故示有所加孔潁達曰練時壞祖與高
祖之廟改塗易檐示有壞意以其高祖入於太祖之
廟其祖祔入高祖廟其新神入祖廟是練時遷廟也
遷廟以孫代王父取其昭穆相當所以壞祖與高祖
廟而不毁曾祖爾漢劉歆之論最博而篤曰孫居王
父之處正昭穆則孫常與祖相代此遷廟之殺也今
[069-15a]
之說者祔廟與遷廟異是不然也至祥禫既終而合
食於祖則室中之位太祖西方東向太祖之子爲昭
北方南面太祖之孫爲穆南方北面差次而東孫與
王父並列下達於禰張純曰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
父王肅引賈逵說吉禘於莊公曰遷主遞位孫居王
父之處也雖祭殤與無後亦以孫從王父記曰從祖
祔食蓋曰自祭於殤在於父廟祭無後兄弟當就祖
廟祭無後諸父當於曾祖廟各從其班也祭成人者
[069-15b]
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皆衣其祖之遺
衣服而坐於祖主之左然於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
事之故曰君子抱孫不抱子子不可以爲父尸以其
異昭穆而祖孫則同耳祭統曰羣昭羣穆咸在而不
失其倫謂同宗人皆來助祭也又曰昭爲一穆爲一
昭與昭齒穆與穆齒賈公彦曰昭穆在助祭之中者
皆在東階之前面陳假令父行爲昭子行爲穆孫行
還爲昭曾孫行還爲穆就昭穆中各以年長者在上
[069-16a]
幼者居下故云齒也夫古者葬祔以其班祫以其班
爲尸及賜爵以其班故昭常爲昭穆常爲穆義據明
白有如日星說者謂父昭子穆何常之有對父則身
爲之穆對子則身爲之昭其意以爲廟次與世次不
同故昭穆遷徙無常位右者可移之左左者可移之
右殊不知廟次與世次一也廟次雖遷唯昭穆之班
一定不移祖以傳孫孫以傳子縱厯百世其當爲昭
當爲穆者未之有改也如武王之時廟次以文王爲
[069-16b]
穆至襄王之世凡厯十八君矣猶謂之穆左氏載富
辰之語曰管蔡郕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
文之昭也十六國文王之子文王於廟次世次皆當
爲穆故謂其子云文之昭也康王時廟次以武王爲
昭至襄王之世猶謂之昭富辰曰邗晉應韓武之穆
也四國武王之子武王於廟次世次皆當爲昭則謂
其子曰武之穆也至於宫之奇謂太伯虞仲爲太王
之昭虢仲虢叔爲王季之穆與此同意夫文王太王
[069-17a]
其子對父皆稱昭曰文王之昭太王之昭武王王季
其子對父皆稱穆曰武王之穆王季之穆其爲子一
也對父或稱昭或稱穆知昭穆爲定班而廟次世次
未始異也書曰七世之廟記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
書言世而禮言昭穆則世與昭穆無不同之理說者
引魯語曰上史書世宗祝書昭穆知廟次昭穆與世
次異臣以爲不然工史所書者帝繫世本之屬宗祝
所書者几筵表著之位自其譜諜則謂之世據其班
[069-17b]
秩則謂之昭穆此離而言之者也又楚語曰宗廟之
事昭穆之世此合而言之者也既曰昭穆之世則廟
次昭穆果與世次不同乎經傳之言既然矣觀先儒
之論則韋𤣥成曰父爲昭子爲穆孫復爲昭杜預曰
穆生昭昭生穆漢帝詔曰孝宣皇帝爲孝昭皇帝後
爲義一體顔師古曰一體謂俱爲昭也禮孫與祖俱
爲昭鄭氏曰周以文武爲二祧藏遷主文爲穆祧爲
昭主武爲昭祧爲穆主此先儒論昭穆一定不易皆
[069-18a]
與經合但祭法逺廟爲祧而鄭氏以文武爲之蓋非
是也說者曰穆王入廟王季親盡而遷則文王宜自
右而左居昭位武王宜自下而上居穆位必如此言
則世次廟次常以子代父古無此理又曰王季既遷
文王居昭成王昭王次焉武王居穆康王穆王次焉
所謂孫與祖昭穆同臣謂此非禮意何者葬與祔祫
皆以孫從王父其無祖可祔者必中一以上祔於高
祖論其爲尸則抱孫不抱子是昭是昭班穆是穆班
[069-18b]
故曰孫與祖同若謂祖遷於上則孫與𤣥孫皆次之
昔以爲穆今以爲昭昔以爲昭今更爲穆以葬位祔
位祫位尸位觀之皆顛倒失序是但知有昭穆之名
不知有昭穆之班何所謂孫與祖同故曰此非禮意
竊嘗以爲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此
據迭毁爲言也祭法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
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遠廟爲祧去
壇爲墠此據定體爲言也迭毁者言乎其動也言乎
[069-19a]
其動則云三昭三穆而孫代王父之意寓於其中矣
定體者言乎其常也言乎其常則云考與王考至於
遠廟去壇而墠遷祖遞位之義亦不外是矣祔與廟
遷雖非一時然均名昭穆豈有二位祔則孫從王父
合食遷則孫常與祖相代者入其廟而襲其處如劉
歆王肅之論是也既生居王父之寢殁則殯於其宫
之西序葬與祔祫俱從祖列至其爲尸亦襲祖之遺
衣服而坐於主之左助祭賜爵各以昭穆序以受氏
[069-19b]
命族又以王父之序是無所不用其班何獨遷廟則
以子代父而亂其班乎說者又引適子冠於阼爲証
蓋亦不類記曰適子冠於阼以著代明其代父傳重
其當祖統昭穆相代也 又曰禮記天子七廟三昭
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
而五大夫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謂之祖則無
對故其位居中而不以昭穆居之且世世不毁昭穆
有對故斷自始祖之後父曰昭子曰穆至親盡則迭
[069-20a]
遷后稷爲周祖其子不窋曰昭其孫鞠陶曰穆周公
爲魯祖其子伯禽曰昭其孫考公曰穆萬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祖者天也昭居左爲陽穆居右爲隂以三
昭三穆言之則一爲昭二爲穆三爲昭四爲穆五爲
昭六爲穆一三五者陽奇之數也二四六者隂耦之
數也自一世推而至百世皆然昭者有昭班與陽奇
同類穆者有穆班與隂耦同類故葬與祔祫必以孫
從王父蓋神得同班同類則爲安也昭之王父以昭
[069-20b]
孫爲尸穆之王父以穆孫爲尸蓋神得同類則憑依
之也夫奇耦爲定數左右爲定位昭穆爲定班若曰
右者可移之左左者可移之右猶陽奇有時爲耦隂
耦有時爲奇班類顛錯尊卑失序矣周禮冢人掌公
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爲左右是葬位有昭
穆儀禮曰卒哭明日以其班祔禮記曰祔必以其昭
穆亡則中一以上而祔是祔位有昭穆大祫室中太
祖東向昭南面穆北面父子不並坐而孫從王父是
[069-21a]
祫位有昭穆孫爲王父尸子不可以爲父尸是尸位
有昭穆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諸侯五廟二昭二穆大
夫三廟一昭一穆是廟位有昭穆葬位之昭穆一定
不移則祔可知也祔位之昭穆一定不移則祫可知
也祫位之昭穆一定不移則尸可知也尸位之昭穆
一定不移則廟可知也葬位祔位祫位尸位廟位五
者均謂之昭穆豈有二義哉在葬位爲昭則於祔位
祫位尸位廟位俱爲昭在葬位爲穆則於祔位祫位
[069-21b]
尸位廟位俱爲穆今之說者曰父昭子穆何常之有
對父則爲穆對子則爲昭故有在廟位爲昭而於祔
位祫位爲穆在廟位爲穆而於祔位祫位爲昭失禮
意矣王季之時以太王爲穆至惠王厯十八君而謂
之穆文王之時以王季爲昭至惠王時厯十八君而
謂之昭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虢仲虢叔王
季之穆太伯虞仲者太王之子虢仲虢叔者王季之
子太王於廟次世次爲穆故謂其子爲昭王季於廟
[069-22a]
次世次爲昭故謂其子爲穆武王時廟次以文王爲
穆康王時廟次以武王爲昭襄王之世亦謂其子曰
文王之昭武王之穆周大夫富辰既言之矣曹伯之
臣侯獳又曰曹叔振鐸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
也襄王距文王之時無慮十有八世景王之子恭王
距襄王又七世而遠魯定公四年衞大夫祝鮀之言
猶曰曹文之昭晉武之穆由此論之昭常爲昭穆常
爲穆雖百世無易也始祖之位定則昭穆從而正始
[069-22b]
祖之位不定則昭穆從而不正漢以太上廟瘞於陵
園而悼皇考序於昭穆是高皇帝以有功加其父史
皇孫以旁支干大統有以知漢之昭穆不正也唐以
景皇帝爲太祖而上有獻懿二祖貞元中用陳京議
遷獻懿於别廟而景皇帝正東向之位有以知唐之
昭穆不正也漢唐猶然又況晉隋五代之末造乎祖
位定而昭穆正者殷周與本朝是也
蕙田案何氏之論援據詳盡斷制明確論昭
[069-23a]
穆者無出其右
張氏□曰以周制言之王季爲昭文王爲穆武王爲
昭成王爲穆則所謂父昭子穆也然則王季親盡其
廟既遷武王自右而上從王季之位而不嫌尊於文
王何也蓋昭穆以定位也武王既爲昭矣則其位在
左自爲尊卑而無與乎文王之穆也又四時常祀各
於其廟不偶坐而相臨此其所以進居王季之位而
不嫌尊於文王也及乎合食於太祖之廟則王季文
[069-23b]
王更爲昭穆而世次雖遠不可謂無尊卑之序矣今
若以王季親盡毁廟文王自右而左居昭位武王自
下而上居穆位及合饗之祭而文王復爲穆武王更
爲昭則是一身既爲昭矣又有時而爲穆既爲穆矣
復有時而爲昭不唯亂昭穆之名又考之經傳無所
據矣且生而居處殁而殯葬以至祔祭入廟爲尸賜
爵皆孫從祖而不從父所以昭穆常用世次奚至於
廟次獨不然乎
[069-24a]
蕙田案張氏昭穆自爲尊卑而不嫌相臨可
補何氏所未及
張子曰夏殷以前太祖亦以世數而遷復於郊禘及
之至周則太祖常存當文武時則以后稷爲太祖至
後世則以文王爲太祖稷則郊祀以配天二祧則武
王必居其一武王是其德可宗者也凡廟須推始祖
以爲太祖又須有一剏業之主即所謂祖也又須有
一有功業致太平之主所謂宗也祖宗二祧與始祖
[069-24b]
之廟永不祧也若後世之君有中興大勛業者亦當
爲不祧之主如祖宗也若漢高祖爲剏業之主文帝
爲太宗武帝爲世宗此二宗者後世祧之亦可若光
武復興後世安得不立爲宗也又如東漢既滅劉先
主復立漢嗣後世安得不以宗事也以此言之則周
之文武二祧蓋亦不可爲定數又如四親廟自高至
禰皆不可不祭若使一世之中各有兄弟數人代立
不可以廟數確定却有所不祭也雖數人止是當得
[069-25a]
一世故雖親廟亦不害爲數十廟也
朱子禘祫議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
而七諸侯大夫士降殺以兩而祭法又有適士二廟
官師一廟之文大抵士無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鄭/氏
曰夏五廟商六廟周七廟今案商書已云七世之廟/鄭說恐非 顔師古曰父爲昭子爲穆孫復爲昭昭
明也穆美也後世晉室/諱昭故學者改昭爲韶其制皆在中門之左外爲都
宫内各有寢廟别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
而南晉博士/孫毓議天子太祖百世不遷一昭一穆爲宗亦
[069-25b]
百世不遷
二昭二穆爲四親廟高祖以上親盡則毁而遞遷昭
常爲昭穆常爲穆昭之二廟親盡則毁而遷其主於/昭之宗曾祖遷於昭之二新入廟
者祔於昭之三而高祖及祖在穆如故穆廟親盡倣/此新死者如當爲昭則附於昭之近廟而自近廟遷
其祖於昭之次廟而於主祭者爲曾祖自次廟遷其/高祖於昭之世室蓋於主祭者爲五世而親盡故也
其穆之兩廟如故不動其次廟於主祭者爲高祖其/近廟於主祭者爲祖也主祭者殁則祔於穆之近廟
而遞遷其上倣此凡毁廟遷主改塗易/檐示有所變非盡毁也見榖梁傳及註諸侯則無二
宗大夫則無二廟其遷毁之次則與天子同但毁廟/之主藏
[069-26a]
于太/祖儀禮所謂以其班祔檀弓所謂祔於祖父者也
曲禮云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爲王父尸子/不可以爲父尸鄭𤣥云以孫與祖昭穆同也周制自
后稷爲太祖不窋爲昭鞠爲穆以下十二世至太王/復爲穆十三世至王季復爲昭十四世至文王又爲
穆十五世至武王復爲昭故書稱文王爲穆考詩稱/武王爲昭考而左氏傳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
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又曰管蔡魯衞文之昭也邗晉/應韓武之穆也蓋其次序一定百世不易雖文王在
右武王在左嫌於倒置而諸廟别有門垣/足以各全其尊初不以左右爲尊卑也三代之制
其詳雖不得聞然其大略不過如此漢承秦弊不能
深考古制諸帝之廟各在一處不容合爲都宫以序
[069-26b]
昭穆韋𤣥成傳云宗廟異處昭穆不序但考周制先/公廟在岐文王在豐武王在鎬則都宫之制亦
不得爲與漢亦無/甚異未詳其說貢禹韋𤣥成匡衡之徒雖欲正之
而終不能盡合古制旋亦廢罷後漢明帝又欲遵儉
自抑遺詔毋起寢廟但藏其主於光武廟中更衣别
室其後章帝又復如之後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廟
皆爲同堂異室之制見後漢明帝紀祭祀志又云其/後積多無别而顯宗但爲陵寢
之/號自是以來更厯魏晉下及隋唐其間非無奉先思
孝之君據經守禮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弊至
[069-27a]
使太祖之位下同子孫而更僻處於一隅既無以見
其爲七廟之尊羣廟之神則又上厭祖考而不得自
爲一廟之主以人情而論之則生居九重窮極壯麗
而没祭一室不過㝷丈之間甚或無地以容鼎俎而
陰損其數孝子順孫之心於此宜亦有所不安矣肆
我神祖始獨慨然深詔儒臣討論舊典蓋將以遠迹
三代之隆一正千古之謬甚盛舉也不幸未及營表
世莫得聞秉筆之士又復不能特書以詔萬世今獨
[069-27b]
具見於陸氏之文者爲可攷耳然其所論昭穆之說
亦未有定論圖說/在後獨原廟之制外爲都宫而各爲寢
廟門垣乃爲近古但其禮既不經儀亦非古故儒者
得以議之如李清臣所謂略於七廟之室而爲祠於
佛老之側不爲木主而爲之象不爲禘祫烝嘗之祀
而行一酌奠之禮楊時所論舍二帝三王之正禮而
從一謬妄之叔孫通者其言皆是也然不知其所以
致此則由於宗廟不立而人心有所不安也不議復
[069-28a]
此而徒欲廢彼亦安得為至當之論哉
[069-29a]
[069-29b]
周世數圖
后稷不窋公劉皇僕毁隃髙圉公叔王季武康穆懿夷宣/鞠 慶節差弗公非亞圉太王文王成昭共孝厲幽
周七廟圖 周九廟圖
[069-30a]
[069-30b]
朱子曰韋𤣥成劉歆廟數不同班固以歆說為是今
亦未能決其是非姑兩存之至於遷毁之序則昭常
為昭穆常為穆假令新死者當祔昭廟則毁其髙祖
之廟而祔其主於左祧遷其祖之主於髙祖之故廟
而祔新死者於祖之故廟即當祔於穆者其序亦然
葢祔昭則羣昭皆動而穆不移祔穆則羣穆皆移而
昭不動故虞之明日祔於祖父葢將代居其處故為
之祭以告新舊之神也今以周室世次為圖如右所
[069-31a]
謂高祖以上親盡當毁虞之明日祔於祖父者也元
豐議禮何洵直張璪以此爲說而陸佃非之曰昭穆
者父子之號昭以明下爲義穆以恭上爲義方其爲
父則稱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爲子則稱穆取其
穆以恭上也豈可膠哉壇立於右墠立於左以周制
言之則太王親盡去右壇而爲墠王季親盡去左祧
而爲壇左右遷徙無嫌又曰顯考王考廟與左祧爲
昭皇考廟與右祧爲穆如曰成王之世武王爲昭文
[069-31b]
王爲穆則武不入考廟而入王考廟矣此皆爲說之
誤殊不知昭穆本以廟之居東居西主之向南向北
而得名初不爲父子之號也必曰父子之號則穆之
子又安得復爲昭哉壇墠之左右亦出先儒一時之
說禮經非有明文也政使果然亦爲去廟之主藏夾
室而有禱之祭且壇墠又皆一而已昭不可以越壇
而徑墠穆不可以有壇而無墠故迭進而無嫌非若
廟之有昭穆而可以各由其序而遞遷也又況昭穆
[069-32a]
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廟之時便有定次後雖百世不
復移易而其尊卑則不以是而可紊也故成王之世
文王當穆而不害其尊於武武王爲昭而不害其卑
於文非謂之昭即爲王考謂之穆即爲考廟也且必
如佃說新死者必入穆廟而自其父以上穆遷於昭
昭遷於穆祔一神而六廟皆爲之動則其祔也又何
不直祔於父而必隔越一世以祔於其所未應入之
廟乎佃又言曰假令甲於上世之次爲穆今合堂同
[069-32b]
食實屬父行乙於上世之次爲昭今合堂同食實屬
子行則甲宜爲昭乙宜爲穆豈可逺引千歲以來世
次覆令甲爲右穆乙爲左昭以紊父子之序乎此亦
不曉前說之過也蓋昭穆之次既定則其子孫亦以
爲序禮所謂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傳所謂太祖之昭
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者是也如必以父爲昭而
子爲穆則太伯虞仲乃太王之父而文王反爲管蔡
魯衞之子矣而可乎哉且一昭穆也既有上世之次
[069-33a]
又有今世之次則所以序其子孫者無乃更易不定
而徒為紛紛乎曰然則廟之遷次如圖可以見矣子
孫之序如佃所駮得無真有難處者耶曰古人坐次
或以西方為上或以南方為上未必以左為尊也且
又安知不如時祫之位乎其虞祭祔禮俱詳/見讀禮通考中
[069-34a]
周時祫圖
[069-35a]
昭穆之不爲尊卑說已前見其大祫則始封以下以
次相承亦無差舛故張璪以爲四時常祀各於其廟
不偶坐而相臨故武王進居王季之位而不嫌尊於
文王及合食乎祖則王季文王更爲昭穆不可謂無
尊卑之序者是也但四時之祫不兼毁廟之主則有
右無昭而穆獨爲尊之時若兩世室之主則文常爲
穆而武常爲昭也故陸佃以爲毁廟之主有皆不祫
之時難之而未見璪之所以對也余竊謂以上世之
[069-35b]
次推之一昭一穆固有定矣而其自相爲偶亦不可
易但其散居本廟各自爲主而不相厭則武王進居
王季之位而不嫌尊於文王及其合食於祖則王季
雖遷而武王自當與成王爲偶未可以遽進而居王
季之處也文王之爲穆亦虚其所向之謂而已則雖
北向而何害其爲尊哉
朱子或問昭穆之昭世讀爲韶今從本字何也曰昭
之爲言明也以其南面而向明也其讀爲韶先儒以
[069-36a]
爲晉避諱而改之然禮書亦有作佋字者則假借而
通用耳曰其爲向明何也曰此不可以空言曉也今
且假設諸侯之廟以明之蓋周禮建國之神位左宗
廟則五廟皆在公宫之東南矣其制則孫毓以爲外
爲都宫太祖在北二昭二穆以次而南是也蓋太祖
之廟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廟二世之君居之穆之
北廟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廟四世之君居之穆之
南廟五世之君居之廟皆南向各有門堂寢室而牆
[069-36b]
宇四周焉太祖之廟百世不遷自餘四廟則六世之
後每一易世而一遷其遷之也新主祔於其班之南
廟南廟之主遷於北廟北廟親盡則遷其主於太祖
之西夾室而謂之祧凡廟主在本廟之室中皆東向
及其祫於太廟之室中則唯太祖東向自如而爲最
尊之位羣昭之入乎此者皆列於北墉下而南向羣
穆之入乎此者皆列於南墉下而北向南向者取其
向明故謂之昭北向者取其深遠故謂之穆蓋羣廟
[069-37a]
之列則左爲昭而右爲穆祫祭之位則北爲昭而南
爲穆也曰六世之後二世之主既祧則三世爲昭而
四世爲穆五世爲昭而六世爲穆乎曰不然也昭常
爲昭穆常爲穆禮家之說有明文矣蓋二世祧則四
世遷昭之北廟六世祔昭之南廟矣三世祧則五世
遷穆之北廟七世祔穆之南廟矣昭者祔則穆者不
遷穆者祔則昭者不動此所以祔必以班尸必以孫
而子孫之列亦以爲序若武王謂文王爲穆考成王
[069-37b]
稱武王爲昭考則自其始祔而已然而春秋傳以管
蔡郕霍爲文之昭邘晉應韓爲武之穆則雖其既遠
而猶不易也豈其交錯彼此若是之紛紛哉曰廟之
始立也二世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五世穆則固當
以左爲尊而右爲卑矣今乃三世穆而四世昭五世
穆而六世昭是則右反爲尊而左反卑也而可乎曰
不然也宗廟之制但以左右爲昭穆而不以昭穆爲
尊卑故五廟同爲都宫則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
[069-38a]
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爲一廟則昭不見穆穆不見
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大祫而會於一室然後序
其尊卑之次則凡已毁未毁之主又畢陳而無所易
唯四時之祫不陳毁廟之主則高祖有時而在穆其
禮未有考焉意或如此則高之上無昭而特設位於
祖之西禰之下無穆而特設位於曾之東也歟曰然
則毁廟云者何也曰春秋傳曰壞廟之道易檐可也
改塗可也說者以爲將納新主示有所加耳非盡撤
[069-38b]
而去之也曰然則後世公私之廟皆爲同堂異室而
以西爲上者何也曰由漢明帝始也夫漢之爲禮略
矣然其始也諸帝之廟皆自營之各爲一處雖其都
宫之制昭穆之位不復如古猶不失其獨專一廟之
尊也至於明帝不知禮義之正而務爲抑損之私遺
詔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别室而其臣子不敢有加
焉魏晉循之遂不能革而先王宗廟之禮始盡廢矣
降及近世諸侯無國大夫無邑則雖同堂異室之制
[069-39a]
猶不能備獨天子之尊可以無所不致顧乃牿於漢
明非禮之禮而不得以致其備物之孝蓋其别爲一
室則深廣之度或不足以陳鼎俎而其合爲一廟則
所以尊其太祖者既䙝而不嚴所以事其親廟者又
厭而不尊是皆無以盡其事生事存之心而當世宗
廟之禮亦爲虚文矣宗廟之禮既爲虚文而事生事
存之心有終不能自已者於是原廟之議不得不盛
然亦至於我朝而後都宫别殿前門後寢始略如古
[069-39b]
者宗廟之制是其沿襲之變不唯窮鄉賤士有不得
聞而自南渡之後故都淪没權宜草剙無復舊章則
雖朝廷之上禮官博士老師宿儒亦莫有能知其原
者幸而或有一二知學古之人乃能私議而竊嘆之
然於前世則徒知孝惠之飾非責叔孫通之舞禮而
於孝明之亂命與其臣子之苟從則未有正其罪者
於今之世則又徒知論其惑異端狥流俗之爲陋而
不知本其事生事存之心有不得伸於宗廟者是以
[069-40a]
不能不自致於此也抑嘗觀於陸佃之譏而知神祖
之嘗有意於此然而考於史籍則未見其有紀焉若
曰未及營表故不得書則後日之秉史筆者即前日
承詔討論之臣也所宜深探遺㫖特書總序以昭來
世而略無一詞以及之豈天未欲斯人者復見二帝
三王之盛故尼其事而嗇其傳耶嗚呼惜哉然陸氏
所定昭穆之次又與前說不同而張璪之議庶幾近
之讀者更詳考之則當知所擇矣
[069-40b]
辨朱子兄弟異昭穆
朱子禘祫議周九廟圖宣王/時穆懿夷三昭共孝厲三穆
祧廟議狀第七室欽宗/爲穆第八室高宗爲昭
文獻通考馬氏曰七廟之制諸儒皆能言之而厯代
不能如其制而建造者又在昭穆之位太拘諸儒之
言昭穆者莫詳明於晦菴之説矣既爲之說又爲之
圖覽者一見可決然愚謂此制也必繼世有天下者
皆父死子立而後可若兄終弟及則其序且紊矣姑
[069-41a]
以其圖考之圖自武王至於幽王皆定六廟三昭三
穆之位然自懿王之前皆父傳之子則其序未嘗紊
也懿王崩孝王以共王之弟懿王之叔繼懿王而立
故晦菴廟圖宣王之世則以穆懿夷爲昭共孝厲爲
穆夫穆王於世次昭也共王爲穆王之子於世次穆
也懿王爲穆王之孫則繼穆而爲昭也皆是也孝王
爲共王之弟而以繼共王爲穆雖於世次不紊然以
弟而據孫之廟矣至夷王爲懿王之子世次當穆而
[069-41b]
圖反居昭厲王爲夷王之子世次當昭而圖反居穆
則一孝王立而夷厲之昭穆遂至於易位於是晦菴
亦無以處此不過即其繼立之先後以爲昭穆而不
能自守其初説矣又況宣王之世三昭三穆爲六代
則所祀合始於昭王今以孝王厠其間而其六世祖
昭王雖未當祧而已在三昭三穆之外則名爲六廟
而所祀止於五世矣然此所言昭穆祧遷之紊亂者
不過一世耳前乎周者爲商商武丁之時所謂六廟
[069-42a]
者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是也然南庚者祖
丁兄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又祖丁子也姑以祖丁
爲昭言之則南庚至小乙皆祖丁子屬俱當爲穆是
一昭五穆而武丁所祀者上不及曾祖未當祧而祧
者四世矣後乎周者有唐唐懿宗之時所謂六廟者
憲穆敬文武宣是也然穆宣皆憲之子敬文武又皆
穆之子姑以憲宗爲昭言之則穆宣爲穆憲敬文武
爲昭是四昭二穆而懿宗所祀上不及高祖未當祧
[069-42b]
而祧者三世矣至此則不特昭穆之位偏枯而祧遷
之法亦復紊亂若必祀及六世則武丁之時除太祖
之外必剙十廟懿宗之時除太祖之外必剏九廟而
後可且繼世嗣位者既不能必其爲子爲弟而剙立
宗廟又安能預定後王之入廟爲穆多昭少爲昭多
穆少哉則立廟之制必合於升祔之時旋行營剙屬
於昭者於太祖之左建之屬於穆者於太祖之右建
之方爲合宜而預爲六廟定爲三昭三穆之說不可
[069-43a]
行矣又必如晦菴之說外爲都宫内則各有廟有寢
有門有垣則其制甚大且必在國中門之左則其地
有限昭穆之位既已截然則雖昭多於穆昭必不可
侵穆之位而穆位多虚雖穆多於昭穆必不可居昭
之地而昭地半闕易世之後又不知爲昭爲穆者何
如而已剙之廟其世代之近者既未可祧遷如武丁/十廟之
類/其昭穆之不順者則必逐代旋行位置營建而後
可而其地又拘於中門之内太祖之左右剙造煩擾
[069-43b]
非所以安神明對偶偏枯又無以聳觀聽則反不如
漢代之每帝建廟各在一所東都以來之同堂異室
共爲一廟之渾成也故曰昭穆之位太拘也
蕙田案朱子昭穆之說止言父死子立之常
而未及兄終弟及之變設有善發問者舉以
相難朱子必有說以處之矣馬氏所駁雖爲
明辨然其說實先自疏家發之春秋文公二
年左傳孔疏云若兄弟相代即異昭穆設令
[069-44a]
兄弟四人皆立爲君則祖父之廟即已從毁
知其理必不然此與馬氏同義且張子亦嘗
曰若使一世之中各有兄弟數人代立不可
以廟數確定却有所不祭也雖數人止是當
得一世則已發其端矣馬氏乃以衆難自塞
而欲苟安於漢代之末失豈古禮真不可行
耶又檢諸儒近世四明萬氏能發揮其說而
不失禮之意附於後以補馬氏所不及云
[069-44b]
萬氏斯大曰天子七廟固爲定制然而處常則易明
遇變則難曉何謂常父死子繼是也何謂變兄終弟
及或以兄繼弟以叔繼兄子之類是也經傳止道其
常而處變者無從考見唯春秋躋僖公一事三傳以
祖禰父子爲言國語則直謂異昭穆諸家注疏皆謂
閔雖弟先爲君僖雖兄嘗爲臣臣不可以先君猶子
不可以先父故假祖禰昭穆爲喻范甯獨不然之胡
安國亦以兄亡弟及爲易世以愚觀之則諸家爲善
[069-45a]
會傳文而深得乎禮意者也蓋嘗思之昭穆之爲義
生於太廟中祫祭位鄉而子孫因之以定其世次故
父子異昭穆而兄弟則昭穆同如左傳所謂太伯虞
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管蔡郕霍文
之昭也邗晉應韓武之穆也皆一定而不可易在虞
虢管蔡諸子雖生列藩封死亦不得入先王之廟然
而昭穆之稱太伯虞仲不聞異於王季也虢仲虢叔
不聞異於文王也管蔡及邗晉而下不聞異於武王
[069-45b]
成王也是則身爲諸侯且不與天子異昭穆之班而
如以兄終弟及之故即如父子之易世則設武王無
子立管蔡而下一人成王無子立邗晉而下一人此
一人者反以天子故而昔爲文之昭者今且爲武之
穆昔爲武之穆者今更爲成之昭矣而可乎故曰父
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此至當不易之理也至於兄
而繼弟則弟爲適而兄爲庶庶不並適又昔已爲臣
故雖兄不得加於弟叔而繼兄子雖本異昭穆亦必
[069-46a]
進之先廟謂其/兄廟始不至以兄子而子叔以兄而孫弟
若夫廟制則一凖王制之言太祖而下其爲父死子
繼之常也則一廟一主三昭三穆而不得少其爲兄
弟相繼之變也則同廟異室亦三昭三穆而不得多
觀考工記匠人營國所載世室明堂皆五室知周同
廟異室古人已有通其變者正不得指之爲後人之
臆見也得乎此制則位置井然雖如殷之兄弟四人
相繼亦豈有昭多穆少或昭少穆多如馬端臨所謂
[069-46b]
對偶偏枯之慮哉朱子之圖可以處常而不可以處
變故孝王以叔居子列弟處孫行遂使夷王以穆而
居昭厲王以昭而居穆蓋亦未酌乎此制也
蕙田案昭穆之說何氏洵直爲的至朱子始
詳然馬貴與猶有昭穆偏枯祧遷紊亂之疑
萬充宗據兄弟同昭穆之義定爲同廟異室
之制則世次不紊而廟制有常不唯補先儒
之闕直可爲萬世之典矣
[069-47a]
顧氏炎武曰商之世兄終弟及故十六世而有二十
八王如仲丁外壬河亶甲兄弟三王陽甲盤庚小辛
小乙兄弟四王未知其廟制何如商書言七世之廟
賀循謂殷世有二祖三宗若拘七室則當祭禰而已
徐邈亦云若兄弟昭穆者設兄弟六/人爲君至其後世當祀不及祖禰唐書禮樂志自
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世祔廟睿𤣥肅代以次遷至
武宗崩德宗以次當遷而於世次爲高祖禮官始覺
其非以謂兄弟不相爲後不得爲昭穆乃議復祔代
[069-47b]
宗而議者言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禮官舊史亦/但言禮
儀使不/載其名曰昔晉元明之世已遷豫章潁川豫章府君/宣帝之曾
祖潁川府君宣帝之祖惠帝崩遷豫章元帝即位江/左升懷帝又遷潁川位雖七室其實五世蓋從刁協
以兄弟爲/世數故也後皆復祔元帝時已遷豫章潁川尋從温/嶠議復故明帝崩又遷潁川簡
文帝立/復故此故事也議者又言廟室有定數而無後之
主當置别廟開元初奉中宗别廟/升睿宗爲第七室禮官曰晉武帝時
景文同廟廟雖六代其實七主至元帝明帝廟皆十
室賀循曰廟以容主爲限而無常數也於是復祔代
[069-48a]
宗而以敬宗文宗武宗同爲一代何休解公羊傳文
公二年躋僖公謂惠公與莊公當同南面西上隱桓
與閔僖當同北面西上據大祫如此則廟中昭穆之
序亦從之而不易矣鄞萬斯大本之立說謂廟制當
一凖王制之言太祖而下其爲父死子繼之常也則
一廟一主三昭三穆而不得少其爲兄弟相繼之變
也則同廟異室亦三昭三穆而不得多觀考工記匠
人營國所載世室明堂皆五室則知同廟異室古人
[069-48b]
或已有通其變者正不可指爲後人之臆見也記曰
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然則賀
循之論可爲後王之式矣
任氏啓運曰同堂異室以西爲上朱子謂其失始於
漢明帝蓋别爲一室則深廣不足以容俎豆而合爲
一廟則事太祖者既䙝而不嚴事親廟者又厭而不
尊也然愚謂禮有經有權朱子之說以論父子祖孫
當異廟而同堂者耳若兄弟嗣位不當以此拘也朱
[069-49a]
子議祫禘以太祖爲昭太宗爲穆欽宗爲昭高宗爲
穆蓋因宋制而言觀欽宗高宗當爲一世而同祧一
疏則知朱子云昭常爲昭穆常爲穆者爲定論而欽
昭高穆之說非確論矣故兄弟嗣位必同堂異室並
祔同祧也
蕙田案此與萬氏義同
蔡氏德晉曰天子諸侯廟祧昭穆之制天子始受命
諸侯始封之君爲太祖不在昭穆之數其子爲昭之
[069-49b]
始孫爲穆之始以後穆生昭昭生穆相間而下至於
無窮太祖之廟百世不毁昭穆之廟謂之親廟親盡
而迭毁凡廟必建於宫室之左中門之外總度立廟
之地而環之以牆其南爲門謂之都宫都宫之内乃
建羣廟每一廟爲三屋皆南向一爲門塾士冠禮筮
於廟門是也一爲廟以奉神主而祭祀焉一爲寢以
藏衣冠祭祀畢則燕飲於此小雅樂具入奏是也三
屋總周之以牆爲一廟天子七廟太祖居中坐北而
[069-50a]
向南三昭居左三穆居右皆下於太祖以次而出向
南廟必有主藏於本廟室中皆居奥而東向及祫祭
於太廟惟太祖東向居尊羣昭皆列坐於北而南向
羣穆皆列坐於南而北向位皆自西而東以近至尊
者爲上也南向者取其向明故謂之昭北向者取其
深遠故謂之穆昭穆所以别世次而名義必取於祫
祭之位者祫祭則祖考子孫咸在死者以世次爲坐
位生者以世次爲立位秩然不紊而名分可因以正
[069-50b]
也七廟初立之時一世爲太祖二世居一昭三世居
一穆四世居二昭五世居二穆六世居三昭七世居
三穆至第八世没仍當祔於三昭内而以六世主遷
於二昭四世主遷於一昭而祧其二世主藏於太廟
之東夾室如第二世主有功德不當祧而爲後世所
當宗者則别立廟於三昭之上與太祖並謂之世室
第九世没仍當祔於三穆内而以七世主遷於二穆
五世主遷於一穆而祧其第三世主藏於太廟之西
[069-51a]
夾室如第三世主有功德不當祧而爲後世所當宗
者則别立廟於三穆之上亦與太祖並而謂之世室
世室或稱祖或稱宗家語所謂古者祖有功而宗有
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毁是也凡死者卒哭而祔
祭於祖祔祭者將代居其廟故爲之祭以告新舊之
神也既祭復反於寢練而毁廟毁廟者榖梁傳云易
檐可也改塗可也以示將納新主而有所加非盡撤
去而更造之也始死者昭則羣昭之廟皆毁始死者
[069-51b]
穆則羣穆之廟皆毁三年喪畢而後祔廟祔昭則羣
昭皆動而穆不移祔穆則羣穆皆移而昭不動何氏
洵直所謂昭常爲昭穆常爲穆居昭位者不可遷於
穆行居穆行者不可入於昭位是也然昭穆初建之
位二世昭而三世穆則左尊而右卑至八世升祔於
昭而祧其第二世於是四世昭而五世穆則左反卑
而右反尊者陳用之謂昭與昭爲列而無嫌乎子加
於父穆與穆爲列而無嫌乎父屈於子朱子謂宗廟
[069-52a]
之制但以左右爲昭穆不以昭穆爲尊卑蓋諸廟各
有門垣足以各全其尊故也況禮之尚左尚右何常
父居昭而子居穆則以東爲上父居穆而子居昭則
以西爲上固無不可也特是父死子繼昭穆之廟得
其常如兄終弟及或以兄繼弟以叔繼姪則昭穆之
廟際其變考之商書云七世之廟而禮天子七廟三
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則毎一世而一廟明矣故
父子異昭穆而各爲一世兄弟同昭穆而並爲一世
[069-52b]
各爲一世則祔於祖而各居一廟並爲一世即祔於
其兄同居一廟而異其室蓋禮祔必以其昭穆故孫
祔於祖子不祔於父弟可祔於兄士虞禮所謂以其
班祔也孫祔於祖則有祔必有遷有遷必有祧而同
班之廟皆毁弟祔於兄則有祔而無所遷亦無所祧
但毁其兄廟之室並爲二室兄居第一室弟居第二
室耳如三人祔則並爲三室一居中二居左三居右
四人祔則並爲四室一居中之左二居中之右三居
[069-53a]
左四居右五人祔則並爲五室一居中二居中之左
三居中之右四居左五居右古者廟皆有五室故五
人並祔而不嫌多廟後之寢其室數亦同於廟而各
藏其廟主之衣冠也如弟先立而兄繼之亦同祔一
廟而爲二室但弟當居第一室兄當居第二室其祫
祭之位則弟與兄同班而兄必位於弟之下兄弟之
序不先君臣故也如姪先立而叔繼之則叔當祔於
姪之父廟而異其室然不嫌躋於姪之上者同昭穆
[069-53b]
則有嫌異昭穆則無嫌也至祫祭於太廟則叔必與
姪之子同班叔姪之序亦不先君臣故也兄弟既同
廟異室故祔則並祔遷則並遷祧則同祧是以昭穆
不紊而廟數有常也祫祭之位昭穆相對兄弟嗣位
者或三人俱昭則唯第三昭與穆相對而一昭二昭
對面之穆位皆虚或三人俱穆則唯第一穆與昭相
對而二穆三穆對面之昭位皆虚餘可例推也以厯
代之制言之家語云天子立七廟自有虞以至於周
[069-54a]
之所不變也朱子云劉歆謂宗不在七廟中者恐有
功德者多則占了七廟數也其說是故虞夏皆以顓
頊爲太祖虞之時以帝嚳爲文祖帝堯爲神宗皆功
德廟而自立親廟五祀瞽瞍以上史記瞍父曰蟜牛
蟜牛父曰勾芒勾芒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
即帝顓頊之子故親廟止於五也夏禹之時増立舜
爲功德廟而自立親廟五祀鯀以上漢書律厯志鯀
爲顓頊五世孫則可具五廟若史記以鯀爲顓頊之
[069-54b]
子恐太近而非也其後子孫又祖鯀宗禹爲功德廟
而親廟漸増爲六焉商以契爲太祖而祖㝠宗湯後
以湯爲烈祖太甲爲太宗太戊爲中宗武丁爲高宗
皆爲功德而親廟則六周以后稷爲太祖其後祖文
王而宗武王爲功德廟二而親廟亦六也至於昭穆
之制莫詳明於周后稷第一世爲太祖第二世不窋
爲昭第三世鞠爲穆傳至太王十三世復爲穆王季
十四世復爲昭十五世文王又爲穆十六世武王又
[069-55a]
爲昭故書稱文王爲穆考武王爲昭考而左傳宮之
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虢仲虢叔王季之穆富辰
曰管蔡郕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豐郇文之昭
也邗晉應韓武之穆也衛祝鮀曰曹文之昭晉武之
穆何氏洵直謂父於廟次世次爲昭者故謂其子爲
穆父於廟次世次爲穆者故謂其子爲昭由此論之
昭常爲昭穆常爲穆雖百世無易是也若諸侯之制
則都宫中立五廟一爲太祖二昭二穆爲高曾祖禰
[069-55b]
四親廟升祔祧遷之法與天子同但第六世祔於昭
即當祧第二世第七世祔於穆即當祧第三世而有
功德不當祧者亦爲世室如祝陳杞宋以堯舜禹湯
爲太祖而陳胡公杞東樓公宋微子之屬皆始封之
君當另立世室也至如魯始封周公尚存而禮諸侯
不得祖天子故不立廟周公薨始立昭第一廟至五
世當祧以魯之受封實始於魯公故另立世室於二
昭之上如齊太公始封即立二昭二穆四親廟而無
[069-56a]
太祖以諸侯非始受封不爲太祖故也太公薨則入
禰廟而上祧一世所祧之主則瘞埋於墓所至五世
當祧乃正太公之位於太祖而更定其子丁公爲昭
之始丁公以後祧主則不瘞埋而藏於太廟之夾室
矣丁公不立世室者以齊之受封實始於太公也任
翼聖謂後世帝王掘起其禮亦當如齊之例漢元瘞
太上主於園寢晉初祀征西六世唐初祀宣簡四世
宋初祀僖祖六世皆有昭穆而虚太祖司馬溫公以
[069-56b]
爲太祖未正位故止祀三昭三穆太祖已正位乃並
昭穆爲七世是也蓋祖有功宗有德與郊議諡同義
皆本天以衡之非意爲推崇王安石以僖祖爲始祖
謬甚其說精當不可易矣
又周世次昭穆圖說后稷第一世/爲太祖不窋第二世/爲昭鞠第/三
世爲/穆公劉第四世/仍爲昭慶節第五世/仍爲穆皇僕六世/昭差弗七世/穆
毁隃八世/昭公非九世/穆高圉十世/昭亞圉十一/世穆祖紺十二/世昭
史記作公/叔祖類太王十三/世穆王季十四/世昭文王十五/世穆武王十六/世昭
[069-57a]
成王十七/世穆康王十八/世昭昭王十九/世穆穆王二十/世昭共王二十/一世
穆/懿王二十二/世昭案周自后稷以至懿王凡二十二世
皆父死子繼后稷爲太祖其下一世昭一世穆相間
而下故文王以前立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武
王以後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凡親盡而祧
之主皆藏於太廟之夾室至懿王時文王親盡當祧
而以有功當宗因另立文世室於三穆之上及懿王
崩孝王立孝王者共王之弟懿王之叔也懿王本有
[069-57b]
子乃不立子而立叔昭穆之變於此始矣史稱懿王
時王室始衰此亦其明徴也然懿王既崩自當祔廟
懿王爲共王之昭其主自當祔於第三昭廟之内由
是穆王遷於二昭康王遷於一昭而武王當祧矣亦
以有功當宗因另立武世室於三昭之上夫孝王爲
共王之弟孝王在位猶共王在位也共王時文王且
不當祧況武王乎今以共王祔之故不得不祧文王
又以懿王祔之故不得不祧武王是則孝王時三昭
[069-58a]
三穆之廟雖仍有六世之主而上事止四世矣幸而
文武有功當宗得立二世室而所事仍六世否則僅
得事四世而止矣故成周廟制之變於此始也然猶
變而不失其常者也至孝王没夷王立而廟制抑又
變矣孝王共王弟二/十一世穆夷王懿王子二/十三世穆夷王孝王之姪
孫而懿王之子也以常制論則孝王當祔於第三穆
廟之内由是共王遷於二穆昭王遷於一穆而成王
當祧然天子七廟本七世商書所謂七世之廟也則
[069-58b]
三穆廟當三世今共王與孝王本同一世而居二穆
廟則三穆廟二世矣設兄弟四人嗣位則三廟止一
世而祖亦在祧毁不祀之列矣其可乎然則孝王之
主當祔於何廟曰祔於共王之廟而共王之主不遷
爲同廟異室之制可也同廟異室則遷則並遷祧則
同祧則廟制之極其變而仍不失其常者也夷王崩
厲王立夷王爲懿王之穆當祔於第三穆廟之内由
是共孝並遷於二穆昭王遷於一穆而成王祧矣至
[069-59a]
厲王之子宣王當祔於三穆則夷王當遷於二穆共
孝並遷於一穆而昭王祧矣宣王之孫平王當祔於
三穆則宣王當遷於二穆夷王當遷於一穆而共孝
同祧矣所謂並祔同祧廟制之變而不失其常者也
其廟主之祧者既立文武之世室則穆主之祧者藏
於文世室之夾室中昭主之祧者藏於武世室之夾
室中鄭康成所謂先公之遷主藏於后稷廟先王之
遷主藏於文武廟也厲王二十四/世昭宣王二十五/世穆幽王
[069-59b]
二十六/世昭平王二十七/世穆洩父平王太子未立而/卒二十八世昭夷王以
後厲宣幽平皆父子相繼昭穆世次井然矣及平王
時太子洩父卒立其子林是爲桓王蓋以嫡孫而承
正統也然則洩父當祔廟乎不當祔廟乎洩父之没
在平王時其卒哭而祔當祔於祖乎不當祔於祖乎
雜記言公子祔於公子喪服小記言諸侯不祔於天
子士大夫不祔於諸侯祔於諸祖父之爲士大夫者
則王子不當祔於先王矣然太子儲君也非王子比
[069-60a]
固可祔於先王但不立其子而立其弟則正統有屬
異日太子不當祔廟則卒哭而不祔於先王可也如
伯邑考是也既立其子則正統昭穆不容缺一世異
日太子必當祔廟則卒哭而祔不可不祔於先王矣
如洩父及明懿文太子是也特是喪畢祔廟王不當
祔其子而遷其父且父爲王而主祭則子亦不得獨
居一廟之尊故喪畢祔廟不毁廟不遷主但以廟之
夾室藏其主可也及子嗣位則當取父之主追尊其
[069-60b]
號祔之於正室以爲禰廟而遷其曾祖於上廟此不
易之理也明建文帝以太孫嗣高祖位元年追尊皇
考懿文太子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皇妣懿敬皇太
子妃爲孝康皇后祔享宗廟禮之正也否則不父其
父而禰其祖天下豈有無父之人乎漢宣帝以昭帝
之兄孫而嗣昭位因立悼皇考廟明孫鑛謂以孫繼
祖不嫌爲考立廟是也此禮之權也而漢尹更始及
王莽乃以皇考廟爲不當立則必將以孫禰祖而紊
[069-61a]
昭穆之序可乎至正統昭穆不缺而以旁支藩裔入
繼大統者其祖仍當祀之於本國非唯不得祔享太
廟并不得追尊其號也明世宗之祔興獻王於太廟
也欲尊其父而陷其父以三罪以臣匹君一也以支
庶亂大宗二也以藩王干天位三也不孝莫大於是
矣桓王太子洩父子/二十九世穆莊王三十/世昭僖王三十一/世穆惠王三/十
二世/昭襄王三十三/世穆頃王三十四/世昭匡王三十五/世穆定王匡/王
弟三十/五世穆桓王爲平王孫同居穆位厯莊僖惠襄頃五
[069-61b]
王至匡王而世次復爲穆定王以弟而繼兄之位故
匡定二王當同居一穆廟而異其室也簡王三十六/世昭
靈王三十七/世穆景王三十八/世昭案景王有太子晉壽蚤卒
因立子猛壽之弟也晉壽雖爲太子而其弟嗣位則
晉壽非正統相繼者矣故皆不當祔廟也子猛未終
喪而卒其弟敬王立諡猛爲悼王以猛嘗立爲王當
祔廟也其後敬王亦當與悼王同廟異室也悼王三/十
九世/穆敬王四十/世穆元王四十一/世昭貞王四十二/世穆貞王史記
[069-62a]
作定王世本作貞王皇甫謐帝王世紀作貞定王司
馬貞索隱以爲周家不應有兩定王况世數非逺史記
乃文偶誤皇甫謐彌縫兩用之未爲得也當以貞王
爲正蘇氏古史從之爲允哀王四十二/世昭思王四十二/世昭
考王四十二/世昭貞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爲哀王哀王立
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爲思王思王立五月
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爲考王夫哀思皆嘗爲
王當祔廟而思考攻殺其兄或未必以其兄之主祔
[069-62b]
廟然所以攻殺兄者不過利其國耳既奪其國而兄
又死諡典虚名廟享虚位可以不吝故既爲立諡必
祔廟可知如祔廟則哀思考當同廟而異室矣威烈
王四十三/世穆安王四十四/世昭烈王四十五/世穆顯王烈王弟四/十五世穆
烈顯二王兄弟相繼則其廟必同廟異室並祔同祧
明矣慎靚王四十六/世昭赧王四十七/世穆周自后稷至於赧
王凡四十七世皆父死子繼以爲常而際其變者五
一則懿孝夷之交也二則平王洩父桓王之交也三
[069-63a]
則匡定之交也四則靈景悼敬之交也五則哀思考
之交也余因考其世次而論定其昭穆如此則變而
仍不失其常者也或疑兄弟同廟異室固可無疑以
孫繼祖而祔其父於廟必太子未立而死者可也設
太子有罪而廢者恐不可以罪人而祔廟也周禮冢
人職死於兵者不入兆域王昭明謂刑戮之人惡其
毁傷故也廟制宜亦當如是然則祖與孫同昭穆其
中虚其一世不亦可使昭穆不紊乎曰是不然死於
[069-63b]
兵者不入兆域先王以是閑其臣子而不可以加於
君父故魯昭公失國而死季氏葬之於墓道之南孔
子溝而合諸墓況宗廟之制又非墓域比雖厲王之
流彘幽王之被弑楚穆王弑父自立皆得祔廟蓋立
廟而祭孝子順孫所以申其孝養之志也不以祖父
之賢不肖而異也惟親盡廟毁始論其功德而立不
祧之廟非所論於親廟也唯厯代帝王廟專以厯數
相繼爲次序亦非所論於親廟也親莫親於父子乃
[069-64a]
以有罪不立而不使入廟可乎且父廢而子得立易
所謂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者也子幹父蠱猶已之
悔過遷善也悔過遷善不失爲全人子幹父蠱則考
得无咎故禹幹父蠱而鯀可以配天蔡仲幹父蠱而
叔度可爲始祖又何嫌祔於昭穆之廟乎哉昔蒯聵
得罪出奔其子輒立而拒其入孔子以爲不仁及蒯
聵入立仍諡爲莊公而祔廟君子不以爲非而諡輒
爲孝公蓋罪者一時之過舉而可贖父子者千古之
[069-64b]
大倫而不可廢擯斥之權祖父得加之子孫而享祀
之孝子孫當自盡於祖父者也惟爲人後者爲之子
父不可二既以所後者爲父不得復以本生父爲父
而僅得以伯叔稱之今既未嘗爲人後而有所後之
父乃廢其父而不祀則是無父也人有無子者不聞
有無父者無父者其必禽獸乎禽獸之行而可爲乎
或疑不祔廟而别立廟以祀之可乎曰禮無别立廟
之文昭穆之廟皆親廟也既爲吾父惡得不入親廟
[069-65a]
然則虞舜嗣堯之位當祀堯爲禰乎曰禮同宗則可
爲之後異姓不相爲後使舜與堯爲同宗當以堯爲
禰而封其弟象以奉瞍祀無弟則立瞍同宗之子爲
後亦封之使奉瞍祀今舜既與堯異姓故祀堯於功
德之廟謂之神宗而自立高曾祖禰四親廟祀瞍以
上孔子所謂宗廟饗之者此也孟子言孝子之至莫
大乎尊親而以天下養生而爲天子父以天下養没
則以爲禰而祭之所謂追養繼孝者也曰後世如周
[069-65b]
世宗爲郭氏養子則何如曰養異姓爲子非禮也然
其生也既撫育之爲子嚴事之爲父没而禰之所謂
事死如事生者也似不得以異姓不相爲後之禮繩
之矣酌乎人情以變而通之同宗爲後之禮可也
蕙田案蔡氏推廣萬氏之說曲鬯旁通殆無
剰義由是宗廟不易之制古今事勢之變經
可守而權可達矣惟天子七廟引家語云自
虞至周所不變又謂舜宗堯爲功德廟而自
[069-66a]
立四親廟不知所云七廟者指堯以上之祖
乎抑瞽瞍以上乎所謂功德廟者將合親廟
爲一局乎抑分爲兩事乎合之則宗在堯而
祖在瞍無此兩岐之理分之則宗堯一廟而
祀瞍四廟不合七廟之文此尚未深考也
觀承案昭穆之說自漢以來紛然聚訟至朱
子而始有定論然是乃父子相繼之常經若
有兄弟相及或以伯叔繼統則昭穆紊矣萬
[069-66b]
充宗据張子之說謂兄弟當同廟而異室而
叔則祔於所繼之考廟始有以通其變而仍
不紊其常蔡德晉因之更爲推廣焉亦云詳
已雖然禮莫大於宗廟蓋一舉而尊尊親親
賢賢貴貴之義無不盡固未可以一端論也
夫廟制太祖居上而昭穆分列者所以尊尊
也三昭三穆以次遞遷而不容少減者所以
親親也而又有祖有功宗有德祀帝配天百
[069-67a]
世不遷之廟則所以賢賢也諸侯不得祖天
子有以藩侯入承正統者亦不得顧私親而
祔廟又所以貴貴也今於尊尊親親之禮可
以無憾矣而賢賢貴貴之道似尚未盡何也
夫所謂祖有功宗有德者必其功德在人炳
然難掩則没身而後定諡稱宗已衆著其爲
百世不遷之主矣而說者論周之文武一似
隨例祔廟茫不知其爲宗者直至懿孝之世
[069-67b]
當遷始覺其不可而爲之立廟則聖人之垂
典則以遺後人者不已疎乎夫周公制禮於
文王既没特宗祀於明堂以配上帝東都甫
建又特立文武二廟而不及其餘則百世不
遷當時已有定制必不以世室大典委諸六
七世後不可預知之子孫也決矣殷武之詩
亦然蓋高宗没而即立廟必不遲之又久至
武乙時也漢書使顧成之廟稱爲太宗是文
[069-68a]
帝在時且有此論若武帝則原有不滿人意
處故數世之後尚煩集議爾觀此乃知說者
多事後懸揣之詞而未合於當日之情形也
若夫太子無後而立其弟則不得祔廟當如
伯邑考太子有後而其子立不妨追尊祔廟
如周之洩父明之懿文此固例之可援者也
顧其說曰太子本宜爲君故可稱宗入廟則
彼無後而令終之太子豈不宜爲君者耶又
[069-68b]
謂天下無無父之人則彼同宗之入繼者獨
可爲無父之人耶是不知君命立其弟則兄
弟不相爲後故不可祔若立其子則祖孫不
可異昭穆故不得不祔也與夫旁枝入繼非
一脈相承者固不可同年而語矣至若得罪
於父而廢斥以死者而其子或得立竟可追
崇而祔廟則有所未安焉夫天下無無父之
人亦無無祖之人毋出而與廟絶則子雖繼
[069-69a]
位而不可以欺死父然則獨可以死父而欺
其王父乎非所謂不以父命辭王父命也說
者謂子爲天子則已能幹蠱而父罪可贖然
繼世而立乃承襲之常而未可遂謂之幹蠱
也幹蠱如周宣之中興而不敢改其父之諡
也禹之配鯀於郊則鯀但斥於君而未嘗絶
於宗也或更例之孔子溝昭公之葬而合諸
墓然昭公乃君逐於臣而非父之逐其子也
[069-69b]
是所未安於心者也雖然苟不祔則將與王
父異昭穆是正所謂不父其父而禰其祖者
而昭穆之次不乃大亂乎此所以不得已而
爲之辭也然而其意是也其説非也當曰父
子天性無終絶既生而斥之使不爲君則已
足以蔽其辜矣初未嘗没而并欲絶其後也
今而其子既立則子固不可以無父而孫亦
不可以禰祖然則追王祔廟固亦義之可安
[069-70a]
而爲王父在天之靈所許者歟夫如是則於
賢賢貴貴之義固两無所妨而其所以尊尊
而親親者亦益以篤厚而不替也已
右廟祧昭穆
[069-70b]
五禮通考巻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