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玩辭困學記卷九
海寧張次仲 撰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說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衆也其
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拆石/經作
[009-1b]
坼/
解之西南即蹇之西南也在蹇為展布之方在解為
休息之地在蹇謂之得中在解謂之得衆世固有難
解而人仍反側者必得衆然後為解也來復往夙聖
人設此兩端以發眀利西南之義无所往者險既解
則无所往矣无所往則當來復來復于坎為九二之
中得中故吉蹇五之得中在上故曰往此之得中在
下故曰來天下既平地大人衆時有意外故曰有攸
[009-2a]
往攸往指四震為雷鋤奸去暴如疾雷破山不及掩
耳方可奏功故曰夙吉褚氏曰世有无事求功故戒
以无難宜靜亦有待敗乃救故戒以有難宜速
蹇解反對九二即蹇九五向往而在上今則來而在
下九四即蹇九三向艮止不動今則進而在四上下
二卦皆以陽為主惟陽能解乎隂也
胡仲虎曰蹇言不利東北解不言者艮東北蹇有艮
解无艮蹇方止于險中故言利平易不利險阻解已
[009-2b]
出險外故但言平易之利不言險阻之不利得中有
功本義皆指九二九二猶在坎中未出險也何功之
有險之所以出者以震也九四為成卦之主有功宜
指四
來復不止安靜整頓紀綱皆復如舊故曰復乃之為
言申明來復之義言來復非畏事必如此乃得中道
耳夙者敏㨗决斷不移時而定豈不有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009-3a]
周禮司刺掌赦宥之法一赦曰㓜弱再赦曰老耄三
赦曰蠢愚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初六无咎
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初六有占无辭一片无字碑也當解之初穢惡滌蕩
湯火清冷故曰无咎傳明之曰剛柔際剛謂二柔謂
初際即泰天地際坎剛柔際之際解難之初剛柔不
接後將畸勝而不可救矣此即卦中无事來復有事
[009-3b]
夙往之㫖
何閩儒曰卦以二四為解之主以去小人為解之功
夫天下多事敵國外患雜然並作此亂之形也小人
用事則亂之本也漢唐之祚不訖于曹朱而始于閹
宦之擅權宋之鼎不移于金元而起于王呂之新法
故諸爻皆以君子小人立論然所以處之者亦自有
道罪未形而深文以誅之則彼之辭直惡有首而株
連以盡之則我之釁深无所往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009-4a]
此解之善道也
胡仲虎曰恒九二悔亡大壯九二貞吉解初六无咎
三爻之詞只二字其言甚簡象在爻中不復言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黄矢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孔仲逹云狐者隠伏之物三為成數舉三言之搜獲
備盡矣按凡物不獲則兩失獲則兩得黄矢所以取
狐狐獲則黄矢亦返矣黄中色矢直物此去小人而
[009-4b]
得君子也坤黄色二以一陽亘于坤隂之中黄矢之
象
狐者多疑之物君子之不能解小人皆疑為之累也
疑則昵于情而不忍懾于勢而不敢委于力而不能
小人何由得解君子于此當如田者焚林竭澤種種
疑情搜獲殆盡中道自見正氣自伸有何不貞有何
不吉爻言去疑則中道自得象言得中道則自然廓
清疑不必論兩聖互相發眀如此私/記
[009-5a]
解天下之難自小人始然非柔者所能辦亦非剛過
者所能辦九二有剛中之徳果而不激用能審㡬以
靖亂源故有田獲之象而傳以得中道眀之
狐以言其媚惑負乗以言其僭竊拇以言其附麗隼
以言其鷙害蕩天下之反側易去君側之僉壬難故
赦宥寛于百姓而田射加于小人
章本清曰解二田獲三狐得黄矢坎中陽畫象矢故
云得旅五射雉一矢亡離中虚故云亡坎為狐故既
[009-5b]
濟亦坎取狐象離為雉鼎三亦因上離取雉膏之象
各卦須會通觀之象義自見
六三負且乗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乗亦可醜也自我致寇又誰咎也
負者小人之事乗者君子之器負者負四乗者乗二
曰貞吝者乗君子之器則勉為正懐小人之心則終
為可吝也
余銘缶曰負雖醜未必可醜可醜者負而且乗也說
[009-6a]
可醜便有致寇意在誰咎着一又字正見咎自我作
更埋怨人不得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此震動之始彖所謂攸往夙吉者也卦惟二四兩陽
任解之責而三介處其間故為告四之詞曰必解汝
之拇而後朋之至斯相孚信拇不解未有相信者也
斯字重看震為足拇居足下三居四下奔走趨附之
[009-6b]
象曰而拇者見其為四所親也象曰位未當木必先
蠧而後蟲生之不然拇其如之何哉二四同徳為朋
未當位傳義謂以九居四失位不正則何以處九二
若謂指六三則何以處六五此皆未觀其會通者也
九二象傳以為得中道則此之未當位指不中而言
然不曰不當位而曰未當者四居高臨下自謂與小
人毫无比昵而不知藕斷絲聨有隠隠難割之處故
以未字提醒之欲其忍痛割愛一刀兩斷私/記
[009-7a]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六五柔中居尊二剛輔之狐已獲拇已解矣所慮者
君子胸中未能氷消霧釋則羣小猜疑從此復起故
此時更不用他術維有蕩然廓然无纎毫芥蔕則豈
惟朋至而孚小人亦信之而不疑矣質卿曰君子維
有解只是自治便吉便有孚于小人小人之孚正是
吉處在小人惟有結在君子維有解維有解而天下
[009-7b]
无不可化之人无不可為之事矣象曰君子有解小
人退也總責成君子身上
朱康流曰柔中居尊以温厚和平之徳解險釋難如
春氣至而堅冰渙惟見其解不見其所以解之故如
此為解不惟屈其勢且有以服其心小人之退非九
五退之盖自退也故曰有孚于小人
李宏甫曰小人之心其初亦願交歡君子以保富貴
唯君子之怒不解故反噬之毒愈深然則小人之禍
[009-8a]
卒不可解者皆君子之不解者先之此千古治亂之
大機故聖人于此復致意焉
上六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或以隼為上六公指二四玩繫詞則義主本爻鄭申
甫曰隼六三也射之者上六也上六在上髙墉之象
不是隼集髙墉乃據髙墉以射隼得機得勢故无不
利當解之時百姓之過罪可原小人之奸惡難恕三
[009-8b]
以隂險之才啟天下之難故稱之以悖悖之一字其
罪大矣不解則害有不可言者上豈有所私忿亦豈
好事而為此哉
解之諸爻皆不當位惟上以當位收解之全功上葢
元老重臣任天下之事者君側之惡非上其孰能殱
之
隼祝鳩也鷂屬鷙鳥之害物者 爾雅牆謂之墉書
曰既勤垣墉
[009-9a]
䷨兌下/艮上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說文損减也从手員聲楊止菴曰凡物/皆以手持持而不定必有所失故象損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
有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
舊說損従泰益從否此祖卦變之說非也但據見在
之象損之下兌上艮乃損下卦之三為上卦之上益
[009-9b]
之下震上巽乃損上卦之四益下卦之初至于命名
之義其說有三凡陽為有餘隂為不足故損下益上
損上益下皆主損陽益隂言葢陽屬剛强隂屬謙柔
剛强可損而謙柔不可損謙柔可益而剛强不可益
也此其一損益二卦皆就下言聖人不以損上為損
而以損下為損不以益上為益而以益下為益貴以
賤為本髙以下為基故損下則下與上俱損益下則
下與上俱益所謂君子務知大者逺者損下以自益
[009-10a]
君子以為自損自損以益下君子以為自益也此其
二損卦不損二與初而損三益卦不益三與二而益
初損殺其盈益培其本也此其三私/記
王注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也損下益上非
補不足也損剛益柔非長君子之道也損而可以獲
吉其惟有孚乎損而有孚則元吉无咎可貞利往矣
損剛益柔不以消剛損下益上不以盈上損剛而不
為邪益上而不為諂則无咎可貞以斯有往物无距
[009-10b]
也
卦辭曰損有孚彖辭曰損而有孚加一而字其義曉
然曷何也自為問荅之詞言將何所用乎可用二簋
而享也以喻損下益上惟在乎心何必竭于不足而
補有餘也文王發損之理孔子眀損之用故掲過元
吉无咎諸辭而直解二簋一語又因二簋及卦畫之
時而歎損益盈虚與時偕行之妙葢非特二簋之用
有時以卦畫推之損剛益柔有時以天下之理推之
[009-11a]
凡損益盈虚皆有時也疏云鳬足非短鶴脛非長何
須損我以益人虚此以盈彼但時之所在不能不爾
朱康流曰剛必至三乃損柔必至上乃益所謂損剛
益柔有時也然一卦有一卦之時一爻有一爻之時
故損不獨在三益不獨在上所謂消息盈虚與時偕
行也
陸君啟曰損之為道可以養徳可以居功可以處髙
可以節用故以元吉无咎可貞利往許之然天下固
[009-11b]
有呴呴于聲色黽勉于節文可謂之實能損乎損之
妙全在有孚有若无實若虚非惟无一毫矯飾并无
一毫矜持所謂損而有孚乃備此諸美耳
馮元敏曰以隂損乾之陽而為兊以陽益坤之隂而
為艮艮陽止于上而受益兊隂說于下而甘損有孚
之義也
胡仲虎曰元吉无咎可貞利往占之辭繁而不殺自
坤彖外未有如此反覆詳悉者損本拂人情之事損
[009-12a]
下未必大吉未必无過未必可固守未必可有往惟
損其所當損于理可行而下信之其占乃如此耳
又曰上下經隂陽各三十畫然後為否泰為損益咸
男女之交變而損則不交恒男女之不交變而益則
交咸者夫婦之情情之感也極必損恒者夫婦之道
道之久也極必益
損之釋彖曰損下益上不言損民諱之也益之釋彖
曰損上益下民說无疆快之也然此特設卦觀象之
[009-12b]
一義耳非全卦本㫖私/記
享主燕享說禮陳饋八簋為盛四簋為中二簋為簡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山下有澤其山日損人有忿欲其徳日損忿起象山
當懲其勢欲流象澤當窒其源
陸子静曰學者未知道縦令懲窒得忿欲全无亦未
是學問此言當深味之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已音/紀
[009-13a]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者也内三爻同以益
上為事三已往上二五剛柔相當惟初以剛居剛四
以柔居柔正損剛益柔損下益上之時也損益之際
一分人我便遲回觀望補救不力聖人親切而告曰
己事言此非人之事乃己事也遄往則无咎少遲則
有咎矣匹夫不獲時予之辜聖人視天下後世那一
件不是己身上事禹稷過門不入只為己溺己饑故
[009-13b]
耳既曰遄往又曰酌損就遄往中示以損之良法救
病如救火固須遄往用藥時或補或㵼或緩或急又
須細細商量故曰酌酌即酌以二之中耳二之志惟
欲剛柔得中初之遄往正損剛益柔以合二之志故
曰尚合志尚庶㡬也遄往庶㡬可合不則不能合矣
曰遄往曰酌損輕重疾徐各當其可所謂損剛益柔
有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也私/記
胡仲虎曰益道在人損道在我益人必欲其盡損已
[009-14a]
須擇其可如酌酒者量其所受隨器而止不傷其本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彖言損剛益柔有時損益有過不及故損一益一以
求中如初之過剛四之過柔當遄往以益是也二以
剛居柔五以柔居剛兩得其中若更有増損則反失
其中矣故守貞則利有往則凶夫一往耳何以便凶
不宜往而往則枉道狥人无所不至此名義所關風
[009-14b]
氣所係為害不小弗損益之乃申明利貞之義子瞻
曰以損己者益人其益止于所損以无損于己者益
人則其益无方損之三益之四皆以損己者益人而
損之二益之五皆以无損于己者益人彖曰二簋可
用享夫祭祀之設簋也亦以其意而已我豈予之神
豈取之哉君子之益人也葢亦有无以予之而人不
勝其益者故初可遄往而九二征凶
以人事論則初乃捐軀狥國之勞吏二乃直己守道
[009-15a]
之大人地位不同作用亦異下之所以益上不過此
二者而已然初之益上易見二之益上在功名氣節
之外象曰中以為志志者堅而不可動者也必不損
己狥人可知矣私/記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本義下卦本乾而損上爻以益坤三人行而損一人
也一陽上而一隂下一人行而得其友也兩相與則
[009-15b]
専三則雜而亂
此爻損之所以成卦也聖人不取損下益上之義就
卦體看出剛柔上下不測之妙兩則字有不期然而
然之意損固无心得亦无意也敬仲云天下之理消
與長聚門損與益同根三人同行其衆可喜也而見
疑于二人一人獨行其孤可弔也而得友于一人豈
惟損益无定形哉親疎衆寡亦无定與矣小象繫詞
則不泥著卦體又就爻辭中發明兩則一三則疑之
[009-16a]
理君禹云三而損一兩也一而得友亦兩也兩相與
則専専則一天地之化醇男女之化生皆一而兩兩
而一有何疑之有損貴有孚疑正與孚相反
鄧汝極曰目兩以視一而明耳兩以聽一而聰足兩
以布一而行手兩以端拱而恭牝牡相従馬牛其風
施于禽蟲交交噰噰巨虚蛩蛩形行景從大之而天
地和同明穆恊衷
陸與偕曰三則疑者謂三爻同往而與上交則疑非
[009-16b]
謂乾三為偶遂有疑象也
焦弱侯曰下乾上坤隂陽皆應何待三上二爻相易
而後為兩相與哉葢下體三陽无隂上體三隂无陽
疑于不相交者今一陽既行而之上一隂又來而之
下其相交之象益明而初與四二與五不待言矣故
孔子以天地絪緼男女搆精釋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009-17a]
上三爻皆處損而受益者書曰沉潛剛克髙眀柔克
隂陽不得中皆為疾六四以柔居柔而不中偏于柔
者下與初應損剛益柔對證之藥葢柔之為疾常失
諸緩緩則佩弦四之損疾如刮骨療毒毫无畏憚使
遄往而益我者亦踴躍稱快彖之无咎歸諸斯人矣
夫子見諱疾忌醫者衆故言亦可喜以鼓舞之亦之
為言謂无疾固可喜能損其疾與无疾等亦可喜也
張中溪曰初言遄往四言使遄初之遄四實有以使
[009-17b]
之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子瞻曰六五者受益之主非受益之地也以受益之
主而不居受益之地不求益者也不求益而物自益
之故曰或或者不知所從來之詞也何以曰十朋之
龜龜之為寳謂其知吉凶而前民用猶國之有賢也
國以賢為寳人主受益莫過得賢十朋之龜謂上九
[009-18a]
也何以不言九二九二正應不得言或六五坤體質
本柔暗損三益上而為艮艮徳光眀龜之象也原非
招之而來豈能違之而去徳與福俱人與我合天與
人全而損與益復通為一大善而吉之道也象推原
于上祐賢才之生帝簡嶽降子房所謂天以臣賜陛下
豈凡情常理所可擬議哉二卦之受益者不在九二九
五而在六五六二以柔中故也謙受益之義可知矣私/記
質卿曰人之益必有所自六五之元吉為或益之意
[009-18b]
者自上祐乎思若啟行若翼其必有黙感而黙受者
天地鬼神所不能違也
損損三以益上者也而五受其益故曰自上祐益損
四以益初者也而二受其益故曰自外來上謂上九
外謂外卦
否泰之初上相易故茅茹象同損益之二五相易故
龜朋象同既濟未濟之三四相易故鬼方象同卦變
之道于是乎觀
[009-19a]
徐子與曰班固食貨志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
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注冉龜甲緣也岠至也度背
兩邊縁尺二寸也古者以貝為貨兩貝為朋朋直二
百一十六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朱元晦曰汪彦章說離為龜故卦言龜處皆有離象
如頤之靈龜損益十朋之龜以其卦雖无離而有中
虚之象通體似離也此其求之巧矣然頤猶取龜義
而无取于離損益則但言其得益之多而義亦不復
[009-19b]
係于龜矣今乃不論其所以得益之故以為求益之
方而必求其龜之所自來亦可謂枉費心力矣讀易
者不可不知此說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為卦主損下而受益者也而曰弗損益之所謂弗
損者何物益者何物也彖言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
往為有孚也此亦曰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則知此弗
[009-20a]
損之益即彖之有孚也孚者心也孟子曰得其民者
得其心也此心在天地間取之不禁用之不竭上不
為淫刑暴斂以損傷其心民亦不忍自損傷其心以
欺其上忠君愛國之念充滿盈溢有纎毫之損否既
无纎毫之損即是鉅萬之益更有何咎有何不貞不
吉不利往不大得志耶不然民自反此中君親之念
剥削殆盡將以何者而益上乎得臣无家謂三三棄
其同類以上行是无家也上有无家之臣下有弗損
[009-20b]
之民雖欲不永安長治不可得矣私/記
三曰得友以隂從陽言上曰得臣以陽乗隂言項平
甫曰六三所以損也故爻詞極論損之精義上九受
損之益者也故爻詞備言損之成效
楊敬仲曰弗損而益心之中正始為得始為大得謂
不失本心之大全非世俗所謂得志也錢塞菴曰大
得志者初之合志二之中志至此乃大得也
損之為卦損下以益上也二下體而曰弗損益之不
[009-21a]
損己而益人也上上體而曰弗損益之弗損人而益
已也天下未有益人而不損己受益而不損人者而
此曰弗損何也以學問言不斵喪天機天機自長以
政事言不掊克民力民力自裕不枉道以事君則君
日進于聖眀不徇黨以内交則交自敦于膠漆不觀
于龜乎龜之于人豈有以與人而人有以取之哉亦
効其知而已不觀于二簋乎二簋之于神豈有以與
神而神取之哉亦取其意而已故損之益有限而弗
[009-21b]
損之益无窮知弗損之益者可以語損益矣私/記
孔子讀易至損益喟然而歎子夏避席而問荅曰夫
自損者益自益者損吾是以歎也又淮南子引孔子
讀易至損益喟然而歎曰或欲利之適足以害之或
欲害之適足以利之利害禍福之門不可不察
東漢向長字子平讀易至損益卦喟然歎曰吾己知富
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中嵗嫁娶畢
遂與禽慶遊五嶽不知所終
[009-22a]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說文益饒也六書正譌益/器滿也从水从皿㑹意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讀/動而巽日進
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損卦則損下益卦則益下得名皆就下而不據上者
凡卦以内為主凡物以下為本草木之根墻屋之基
人之氣血皆従下始也
[009-22b]
益下本于損上則所謂益者不是虚名故事一切仁
政俱自勞心節用中來民說无疆固其宜也自上下
下又言其所謂益下者乃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
則是遐陬僻壤无不沾溉非若覇者之狹小卑暗故
曰其道大光聖人于損不過曰其道上行而已至益
則不勝贊歎情見乎詞若此
天下惟大中至正到處可往偏僻之性寸步難行二
五中正相應何事不辦震巽屬木五行金火土入水
[009-23a]
則滅木性任重善浮風濤可濟木道乃行乃字可玩
見惟大川乃見木之作用置諸溝澮則膠矣
動巽句就卦徳言人事之益巽者沉潛深入之謂學
貴奮迅若不細心理㑹終難長進施生句就卦變言
造化之益乾施一陽于坤而為震坤一隂上應乎乾
而為巽震巽于時為春夏正天施地生雷雨益物之
時也凡益之道總言造化人事學到工夫足處自然
无疆物到氣候足處自然无方所謂與時偕行也
[009-23b]
鄒黍回曰凡益之有形者有方无形者无方雷動風
散不過太虚鼓盪而萬物生機潛為開暢人莫窺其
朕兆亦莫測其涯際故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雨露
之施生易見風雷之施生人孰得而知之
陸君啟曰因損而知盈之必虚聖人不能圉其時之
去能為不盈因益而知虚之必盈聖人不患其時之
不來患其欲速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从已从攴攴/音朴擊也李
[009-24a]
陽氷曰己有/過攴之則改
遷善改過稍涉遲回善不為吾有過遂成吾過矣何
益之有聖人所以取義于風雷也
益莫益于遷善改過風雷一過宇宙改觀人心一新
靣目皆别故遷改者起死回生之神劑超凡入聖之
㨗法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009-24b]
五為卦主損四以益初然則初者奉五之命以益下
者所謂自上下下也以陽居陽為震之主是大有作
為之人五用之以興大事成大功决不負所託所慮
者功名念重意氣方新不能盡善盡美開萬世無疆
之福故必元吉乃得无咎初剛大象震動作象何閩
儒曰下民愚賤不能自厚於所事非陽剛自上來而
為之所則下何賴焉故必元吉而後无咎卦之所謂
損上益下在此爻也
[009-25a]
當初四之未交上乾下坤有否之象乾坤始交而成
益則轉否為泰實惟斯時苟不能大有作為置天下
于久安長治之域後雖欲為之无及矣故利用為大
作附/録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二即損之六五也在損卦益上五承上故受上益
在益卦益下二乗初故受初益擬諸人事二與五應
[009-25b]
藩屛之臣以柔居柔而得中徳量有餘才略或不足
當益下之時求賢若渴之際初九大有作為之人自
外而來所謂或益之十朋之龜也天作之合不膠自
固誰能違之哉虚心任賢二之貞也二惟永守此貞
勿二勿三子孫黎民胥賴之矣如此人薦之于天而
天受之故曰王用享于帝吉書所謂咸有一徳克享
天心是也象云自外來初九自外卦之四而來合諸
人事大臣好善士輕千里而來不必其素相識也五
[009-26a]
曰元吉二曰貞吉位有剛柔之殊分有君臣之異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圭从/二土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陸君啟曰卦益下而三居下之上損上而三居上之
下四卦之所損也而三近之上欲自專其益者也而
三應之此其于益豈復有善事哉張有如曰益之三
損之四也下益上則損疾上益下則凶事
初剛正二柔中其受益宜也三不中不正更加寵利
[009-26b]
是為美疢滋毒愈甚五為益主栽培傾覆惟其所用
投之艱大加以譴告動心忍性在此一舉是凶事非
益用以震動切磋乃為益也洗金以盬攻玉以石其
无咎矣有孚中行乃无咎之故告公用圭乃有孚中
行之象凡遇大疑大難只是至誠只是和平自然化
凶為吉此萬世良法孚信也圭所以通信禮之用圭
也卒事則反之用圭者以此始以此終不渝其初也
凡人遇凶事輙以為分不當得怨天尤人聖人先以
[009-27a]
无咎安其心而後告以處凶之道至象傳則不驚不
怖直視為固有矣夫益之以十朋也則曰外來益之
以凶事也則曰固有合觀之可以識受益之道此曰
固有以事勢言也无妄曰固有以徳論也
林黄中曰凶事有三有札瘥之政有死喪之禮有甲
兵之事歉嵗曰凶今益之時損上益下其為凶荒札
瘥之政乎胡潛齋曰周禮珍圭以徴守以恤凶荒杜
云珍作鎮鄭康成云王使人徴諸侯憂凶荒則授之
[009-27b]
以徃致王命焉去病曰圭義周禮既如此先儒又曰
平常用璋興作用圭凶荒之事或發倉或赦宥後代
多持節三代則用圭告公用圭葢受命而出成命而
返也
六四中行告公従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従以益志也
王輔嗣曰居益之時處巽之始體柔當位在上應下
卑不窮下髙不處亢位雖不中用中行者也以斯告
[009-28a]
公何有不從以斯依遷誰有不納也
二體以二五為中全體以三四為中損上益下之時
所以聫上下之交在于三四故特稱中行以明上下
一體之義四乃損上益下之爻初之大作全賴于四
四者居中調䕶通上徳達下情之臣也不激不阿無
偏無黨人適政間無不轉圜則上獲其君矣萬一國
有大難用之遷國必能防其患難周其緩急如周之
依晉鄭邢衛之依齊豈非緩急有用之人哉象推本
[009-28b]
于志使五有恵民之心而四无益下之志言稱先王
徒具文耳孰信之而孰從之
大臣于官所曰公不曰告王而曰告公公事公言之
也從者君從卿士從庶民從也這一中行告公則從
遷國則利中行之道若此
坤為國四下之初有遷國象張有如曰益之四即損
之三往來之交也故損三曰行行而上益四曰遷遷
于下
[009-29a]
焦弱侯曰六三告公在用凶事之後用而後告也六
四告公在遷國之先從而後遷也
初大役二大禮三大災四大遷皆國重事益以興利
彖所謂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徳字書恵从□/省石經从叀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徳大得志也
王輔嗣曰得位履尊為益之主者也益莫大于信恵
莫大于心不待問而元吉以誠惠物物亦應之故曰
[009-29b]
有孚惠我徳諡法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
初曰用作二曰用享三曰用凶四曰用遷誰用之五
用之也人主益民全在用人人主用人全憑此心五
有真實恵民之心則諸賢自為之用不必朝發一令
夕下一詔諄諄然問其如何如何而得元吉我五自
謂也五既有孚則諸臣亦有孚以實心行實事五之
徳意彰彰見諸行事而惠及于民矣豈非人君大得
志之事乎中實為孚施下為惠根心為徳志者心之
[009-30a]
堅而有力者也損二曰中以為志上曰大得志益四
曰以益志五曰大得志私/記
唐凝菴曰益道以孚為本五有益下之誠心而損四
為初以益下初遂能體五之心以益之則不必更問
其益之自我出與否矣此自上下下之本所以元吉
錢塞菴曰三四曰告公五曰勿問告公者事君之禮
勿問者任下之誠
鄭申甫曰損之六五受下之益者也下何以益君益
[009-30b]
之以善而已益之九五益下者也君何以益下恵之
以心而已勞心以為民即損上以益下也又曰損六
五受益而獲元吉益九五但知民之當益并元吉亦
置勿問此真所謂有孚恵民者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卦以損上益下損剛益柔為義上九當卦之極剛强
髙亢處巽之成進退无常不肯自損益人誨盗施奪
[009-31a]
擊所時有若是則已凶矣而復推本于立心勿恒者
當益下之時上亦或有慕義好施之事但天性刻薄
非其本懐朝與暮奪是其故態故曰立心勿恒凶嗚
呼九五之吉由中心之有孚上九之凶由立心之勿
恒吉凶之道孰有不自心生哉私/記
損上九弗損則吉此上九莫益則凶見下可无損上
不可不益也損下之道暫時而已故曰損剛益柔有
時益下之道不可不久故曰立心勿恒凶
[009-31b]
雷風恒風雷益益之上九即恒之九三故其詞同三
上皆巽體說卦巽為不果為進退為躁卦此立心勿
恒之騐
莫益謂上无以益人也此特就其慳吝一節而言若
槩論其生平更有巧取强奪罄竹難書者矣豈特莫
益一端而已哉故曰偏辭或擊之自外來也人人得
而擊之也或益之自外來也人人得而益之也私/記
李九我曰卦主益下下三爻皆受益也上三爻皆益
[009-32a]
下也故初二受寵用之益三受凶事之益皆益也四
大臣有益下之志五大君有益下之孚皆益下也惟
上求益不已不能益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李荆陽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損極則益交而成泰益
極則損不交成否損益乃泰否所由來也泰過盛用
减法損曰徳之修所以防否否過衰用増法益曰徳
之裕所以致泰損益又泰否所由轉也此卦變之說
也震春巽夏兊秋艮冬秋冬屬隂為消為損春夏屬
[009-32b]
陽為長為益風雷氣也山澤形也有形必敝山岳有
時而傾河海有時而竭故主損風雷鼓動惟有生長
何曽虧减故主益山下有澤上非不實也上實而下
虚故為損風雷益風非不散也外散而内盈故為益
此卦象之說也損有餘補不足各視其盈虚益自上
而下則四在上之下者為虚初以陽居陽為盈損自
下而上則三在下之上者為盈上以隂居隂為虚損
三益上上艮陽損四益初初震陽陽變隂為損隂變
[009-33a]
陽為益損處皆隂兊巽也益處皆陽艮震也陽饒而
隂乏也盈則損虚則益是損益之對損極必益益極
必損是損益之行益培其下實損披其上浮是損益
之地損不常損故曰有時益則不損故曰无疆損兼
言益益不言損是損益之時不消不長即消是長損
非真損益乃真益是損益之一損下益上者上亦損
損上益下者上并益是損益之反也損益之義天道
人事无一不該専以君民賦稅立論非冐道之㫖也
[009-33b]
䷪乾下/兊上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說/文
夬分決也从□从丨象形趙凡夫曰左傳賜之環則/還賜之玦則決圜者為環缺者為玦从□□象環鈌
之形从丨丨者索形所以決之/也从又又為手所以持之也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乗
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決也為卦五剛一柔五剛如彭蠡孟諸波濤洶湧
[009-34a]
有必決之勢一柔如附贅懸疣膿血飽滿有必決之
機故曰決也當此之時自恃黨援以為孤鄒腐䑕則
不肯決睹其披猖以為城狐社䑕則不敢決當㫁不
㫁坐失機㑹天下事從此去矣故曰夬決也剛決柔
也說到夬決未免尚意氣動聲色卦徳乾健兊說健
則能決說則能和髮落距脫而人不知此夬之至徳
妙道一卦六爻之大㫖也下正申明此義私/記
吳叔美曰夬決也決字義要看得分眀無決而去之
[009-34b]
義五剛在下一柔在上勿謂其在上是方退之候也
以其地則居髙得了上乗之勢以其氣則兊肅全是
消陽之氣若要去他如何去得所以要決決者因勢
利導潛移黙奪不言去自然去而又無激與潰之患
者也
揚者小人飛揚跋扈之意以一柔而乗五剛又在君
之左右揚于王庭之象卦中三號字皆指上六兊為
口舌小人辯口佞舌號之象孚謂五也五陽剛中實
[009-35a]
有孚之象五與上近能蠱惑君心五孚于上必有危
厲聖人即于危處看出一種精爽曰其危乃光人君
若與小人相孚心事何等曖昧今因其號而抱臨履
之意此等心事全為社稷蒼生起見何等光明觀五
象之未光則此之孚號㫁指五可知
五剛類聚有如同邑最易蔑視小人朋謀起釁故戒
以不要去管小人但諄諄告自己邑人以即戎之不
利而已即迫而治之也我即戎戎必即我何利之有
[009-35b]
小人所尚者鬭智角力我不生事起釁山鬼伎倆何
所用之故曰所尚乃窮既不利即戎矣又言利有攸
往即戎則有躁進之凶不往則失事機之㑹陳竇之
去曹節即戎者也五王不去三思不攸往者也剛必
長乃為純乾乃為完局所謂除惡務盡也不則死灰
復然能无慮乎他利往以效言此利往以事言聖人
於五剛一柔之卦諄諄告戒者如此
兌徳為說兊象為口舌咸之上六曰滕口說此辯言
[009-36a]
博學利口覆邦之人故二聞之而惕五近之而孚惕
則勿恤孚則有厲
胡仲虎曰易于剛乗柔不書柔乗剛則書志變也復
利有攸往剛長也夬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小人有
一人未去猶為君子之憂人欲有一分未盡猶為天
理之累李子思曰孚號有厲有之為言不必然之辭
也知其有而戒之斯有萬全之勢无一跌之虞矣徐
衷明曰三乃字有然而未必然不然而却然之意要
[009-36b]
人睨視諦審復一陽在下其詞平夬一隂在上其詞
危
朱元晦曰今人謂陽不能无隂中國不能无寇盗君
子不能无小人故小人不可盡去今觀剛長乃終之
言則聖人豈不欲盡去耶但所以決之者自有道耳
楊庭秀曰唐之徳宗其志有一日不在平藩鎮者乎
然不勝其忿銳于遣三將而生朱泚之變則不敢言
及藩鎮者終其身以至于亡文宗之志有一日不在
[009-37a]
誅宦官者乎然不勝其忿銳于任訓注而生甘露之
變則不敢言及宦官者終其身以至於亡此皆不識
夬卦之義者也
蘇君禹曰甘露之變以小人攻小人也元祐之朋以
十人制千虎也以手推席徒犯壯頄之凶産禄猶存
不防莫夜之戒何進徵董卓之羣而卒以釀禍昌遐
結朱温之援而竟以啟災決之而不勝也則禍集于
君子決之而勝也則禍貽于國家世亦何賴此人哉
[009-37b]
項平甫曰君子去小人而不假餘力者古惟王沂公
公之詭言乞恩而留身進說則非道也借題山陵以
併逐丁雷則非法也然天下不惜崖州之非罪而快
大奸之距脫信乎去小人之有其術矣夫去小人而
必以其罪罪之又必以君子之道治之則小人終不
可治而君子常倒授之柄毒遍清流禍延社稷非不
幸也沂公所以善蔵其用而莫闚其際者豈旦夕之
故僥倖之謀當寇公逺竄之日居停銜憾之際彼也目攝
[009-38a]
此也口噤謹避其鋒姑示以弱而葢世神奸早入其
彀中矣鷙之將擊也必伏龍之將飛也必潛葢兵機
也亦易道也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陸次婁曰雲上于天必須待然後成雨故為需澤上
于天一決注便為雨故為夬
施禄及下亦夬中之一事所以小人既畏其威復懐
其徳若居而不施或施而自以為功非徒不感且以
[009-38b]
為忌君子為小人所忌而天下多事矣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四陽為壯五陽為夬大壯之初曰壯趾故因大壯初
趾而加前以别之公論之不平常在无位之人故初
不勝其憤然往必不勝且為咎為者挑釁速禍之謂
孫武子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爻曰往不勝不勝在往後象曰不勝而往不勝在往
[009-39a]
前不勝而往便是咎胡潛齋曰京房欲去恭顯而卒
困于恭顯劉蕡欲去宦官而卒困于宦官皆不勝而
往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三與上應四與上同體五與上比皆上之所號而三
四五所㡬㡬欲信之者也二為決主以剛居柔而得
中因上六之號而惕然戒備此无事而若有事也小
[009-39b]
人隂謀不測卒然而起如暮夜之戎二惟静以鎮之
不為張皇无間可乗此有事而若无事也象曰得中
道見有戎勿恤者不是漫不經心亦不是姑示閒暇
只是得中道中道有无數作用其危乃光者如此
郝仲輿曰二之惕非惕于上之來三也惕于三之欲
往上耳葢三本重剛勢欲決上而二與之隣恐其挑
禍越禮如大壯九三觸藩則凶矣故不憂上之難去
而憂三之興戎老成持重臨事㡬密三上所以得免
[009-40a]
于搆者皆二之力也兊西于日為暮乾西北于時為
夜
有戎與即戎相應惟平日不即戎故暮夜有戎而勿
恤也周亞夫軍中夜驚堅卧不動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此聖人設兩端以告如此則凶如此則无咎欲人臨
事斟酌九三過剛應上過剛故有壯頄之戒應上故
[009-40b]
有夬夬之戒兊為澤卦惟三與上應獨行遇雨之象
獨行而不暴其意遇雨而不避其嫌若濡而暫晦于
形跡有愠而見疑于同類王允之于董卓温嶠之于
王敦仁傑之于武氏李文正之于劉瑾似之
人之邪正全不在形迹上壯于頄雖未必凶而有凶
之道故曰有凶象單提夬夬而以終无咎㫁其疑二
之念葢壯頄者其氣浮逞原无堅忍之力不過隨衆
肆其剛暴耳故必以夬夬為主夬夬是心遇雨若濡
[009-41a]
是迹有愠是因跡而疑其心无咎是心白而跡不足
以累之也
三五皆言夬夬者三應隂五比隂非倍其決不可也
三之夬夬以心言五之夬夬以事言陸君啟曰自古
無術以處小人者皆曰調停不知君子于小人當其
時之不利勢之不和寧可伏而待時不可和而失勢
一曰調停君子所以制小人與所以防小人者俱盡
譬之黑白同器不盡黑不已又如鴻溝之約項羽既
[009-41b]
退一步則沛公必進一步此處豈容通情放手故知
壯之凶而不知和之害者烏足以當小人哉
乾為首三乾之上畫頄象頄顴也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九四不中不正與上同體欲決不能下逼壯頄之三
意氣激昻名義正大難與之忤不決不敢居則不安
因而行則不進為臀无膚其行次且之象羊指上六
[009-42a]
兊為羊四居上之下羊在前而人牽之象也牽羊非
挽拽之謂當其前而與之争則羊與人抗惟縦之前
而牽制其後欲逸則繩約在手欲止則鞭䇿在手陽
順之而隂實制之不激不隨此牽羊之術駕馭小人
之法也聞言不信有深望之辭有慨惜之意胡仲虎
曰牽羊則悔亡而九剛无下人之志聞牽羊之言當
信而四柔无克己之功葢時之迫人也如此氣之難
下也如此
[009-42b]
三四頄臀倒置與咸艮異咸艮合六爻成象夬分二
體取象三在下卦之上為頄四在上卦之下為臀
林素菴曰王旦之于丁謂欲諌則業己同之欲去則
上遇之厚非居不安而行不進乎李膺不能聴荀爽
之言卒以名髙賈禍非言不信而聰不明乎若公孫
𢎞奏事必待汲黯先發而已推其後盧懐慎當事則
讓姚崇身退薦宋璟庶乎得牽羊悔亡之義矣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莧音/現
[009-43a]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宋咸曰詳注騐/經誤増中字
莧指上六夬三月之卦莧始生之時也亦如𤓰五月
生故姤取𤓰象地之髙平曰陸喻小人比于剛中之
五也莧陸而夬夬即斬草除根之意張彦陵曰人君
之去小人與人臣異人臣去君側之奸有无數顧忌
人君操屏逐之權但視心之㫁與不㫁耳馮元敏曰
五最近上勢接則彼易縻情昵則此難㫁即過于決
其于中无過咎天下有過剛而中者五之中行是也
[009-43b]
陸君啟曰爻許其中行之夬象原其莧陸之私谷永
所謂公志未専私好頗存葢激之也
郝仲輿曰夬夬者取之以時用之有節非過時而不
採亦非一拔而遽盡既不滋其長又能盡其用中行
之道是以无咎此乃今所食之莧也李東璧謂莧三
月播種六月後不堪食此與夬三月卦之義相近且
不能久生亦小人凋落之象故用其說而别以陸為
陸地之陸謂莧所生之處也餘說紛紛不勝枚舉
[009-44a]
源流至論曰范忠宣主持平之論而小人之魂返吕
汲公持内恕之心而小人之胍盛清臣一用而首倡
紹述楊畏一用而盡援邪黨元祐諸賢皆海隅嶺表
矣嗚呼冰炭同處必至交争薰蕕共器久當遺臭使
熙寧之初沮抑金陵亦如慶歴十八疏攻夏竦之力
則熙豐餘孽不為異日之宣靖使元祐之初斥逐舊
黨亦如乾興諸公逐丁謂羣邪之決則元祐善政不
為異日之紹聖惜哉
[009-44b]
上六无號終有凶
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長去/聲
上六以一隂處五剛之上恃三為應恃五為比恣其
口舌嘵嘵不已自謂可以免禍今正應夬夬則三不
可號矣近比亦夬夬則五不可號矣故絶之曰无號
終有凶言无以號為也一時獲免到底有凶此小人
一生結果處象曰終不可長當夬之終陽盛而隂將
盡豈有復長之理困獸猶鬬故以為君子戒
[009-45a]
人窮則呼天疾痛則呼父母至于无號葢孽自己作
无一憐憫之者小人亦悔之晚矣私/記
余酩缶曰終不可長是足剛長乃終意一陽之剥曰
終不可用慮其變為純坤也一隂之夬曰終不可長
恐其不得為純乾也
夬者決也以五陽而決一隂故六爻以上隂為主而
下五陽則皆以上取義三五皆以剛居剛而復曰夬
夬者五比三應恐係累于隂也二與四俱以剛居柔
[009-45b]
而詞之美惡殊者四不中而二得中也夬以中為主
而五不如二者五與上比也然則夬之盡善者惟二
而已初乃新進喜事之人如癰疽初起一決而命亦
隨之者健而說決而和㫖哉言之也
喻安性曰隂窮則變剛長則終天地有自然消長之
數君子无決然用壯之心故趾可勿前戎可勿恤羊
可牽雨可遇直待其无號可孚剛長乃終而後夬夬
之心无復遺憾葢天地之數如此君子之心如此
[009-46a]
䷫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說文姤偶也从女后聲曰姤古文作/遘鄭康成本同馮竒之 遘遇也以
女遇男為象王洙易改今文為姤按馮王俱宋時人/唐歐陽石經本作姤則古文作遘王洙易改今文之
說俱未必確女舉/正取字下无 字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
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
哉舉正勿用取女上有女/壯字取字下無女字
姤復本造化之常理聖人於姤獨以人事斷之以為
[009-46b]
隂盛之機姤遇也不擬其來而卒然相值駭之之詞
也卦本剛遇柔而曰柔遇剛葢夬方決于上而柔即
生于下剛无心于柔而柔敢于遇剛也剛來為反内
之也柔來為遇外之也夬之一柔不能為主者柔往
而窮也故曰剛決柔姤之五剛不能為主者柔來而
信也故曰柔遇剛女壯有三義一則巽為長女一則
一柔而遇五剛一則自此而為遯為否為觀為剥皆
一隂為之也故曰女壯四剛方成大壯姤止一柔而
[009-47a]
即云壯人心惟危發即難遏君子小人之進退亦復
如此此作易之大旨也不可與長者小人漸長君子
必有以啟之如馴致堅冰之類與之長則長矣故曰
不可與長在彼曰取在我曰與戒君子也此已盡姤
義矣孔子又因遇之一字别成一段佳話孔疏所謂
就卦以騐名義只是女遇于男博尋遇之深㫖乃至
道該天地葢遇而不善則犯女壯取女之戒遇而善
則有咸章大行之美此時此義不可一端求不可一
[009-47b]
事定也以天運言建午之月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之
時以世道言則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之世皆以為可
无憂者而孰知一隂已生于下哉
剛遇中正指二五而言使剛不遇中而柔遇之則不
為姤而為遯是无臣也剛不遇中正而柔遇之則不
為姤而為剥是无君也姤之時上有君下有臣君子
欲有為无所不可故曰剛遇中正天下大行
司馬君實曰姤遇也世之治亂人之窮通事之成敗
[009-48a]
不可以力致不可以數求遇不遇而已姤之時義大
矣哉
焦弱侯曰齊桓公七年始覇十四年陳完奔齊亡齊
者已至矣漢宣帝甘露三年匈奴來朝而王政君已
在太子宫唐太宗以武徳丙戌即位而武氏己生于
前二年宋藝祖受命之二年女真來貢而宣和之禍
乃作于女眞
來矣鮮曰幽王得褒姒髙宗立武昭儀養梟棄鶴皆
[009-48b]
出于一時一念之差而竟成莫大之禍楊氏曰一許
敬宗在文舘唐為武氏矣一楊畏居言路元祐為紹
聖矣
張芸叟曰易者極深研㡬當潛而勿用之時必知有
亢當履霜之時必知有戰邵堯夫曰復次剥明治生
于亂姤次夬明亂生于治時哉時哉未有剥而不復
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長子孫其昌聖人貴
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綱
[009-49a]
劉元炳曰遇以天取以人遇則可以明㣲取則㡬于
用壯係則處柔往則乗剛此卦爻之微㫖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善入物而无不遇者惟風善諭人而无不動者惟言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此正女壯之爻聖人設兩端以告如此則吉如此則
凶是勿用取女之法所以為君子謀也柅之為物有
[009-49b]
二說蒼頡篇柅作檷音/你絡絲柎也王肅以為織績之
器婦人所用來矣鮮解之曰柅者收絲具金者籰音/約
上之孔籰柄也以金為之馬季長則以為柅在車下
所以止輪令不動者也按初六隂爻卦詞曰女壯則
王說為合巽為繩有繫之象詩曰不績其麻市也婆
娑婦人无外事惟以女紅為職繫于金柅是確守婦
道也誰繫之九二也二與初遇在他卦則初正應于
四在姤則以遇為重初遇二而二即以金柅牽制之
[009-50a]
其在人事則謹其韜鏇豐其豢養覊縻而不動此理
之正事之吉者也若不繫而縦其所往則立見其凶
矣羸即羸瘦之羸林氏曰孚孳尾也一隂初生其性
之汙下也如豕其柔弱而未能奔逸也如豕之羸其
志在樹黨而卵翼同氣也如豕之孚其蠢動而不忘
跳梁也如豕之蹢躅此皆凶之象也傳曰柔道牽柔
之為道依阿淟涊纒綿不斷故二即以金柅授之如
服牛乗馬因其性而馴擾之㢲為進退故有繫有往
[009-50b]
其究為躁卦故以蹢躅終焉私/記
韓侂胄奔走于定䇿之際自負有功冀得節鉞此時
與之以縻其心亦金柅之繫也汝愚靳而不與遂至
潰壊決裂不可收拾非攸往之凶乎子産賂伯石曰
无欲實難古之君子御小人固自有道也私/記
胡仲虎曰彖指一卦而言則以一隂當五陽故于女
為壯爻指一畫而言五陽之下一隂甚㣲故于豕為
羸壯可畏也羸不可忽也
[009-51a]
蔡子木曰復得乾初爻故謹復之道當如初九之潛
以待其盛姤得坤初爻故察姤之㡬當如初六之履
霜以謹其始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包王輔/嗣作庖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大包小外包内姤之全卦一隂小而在内五陽大而
在外故多取象于包以杞包𤓰言其作用包有魚言
其時勢有之為言操縦自我之意也㢲隂為魚二在
[009-51b]
初上首與初遇魚遂為二所有可无與長之咎矣詩
詠嘉魚魚麗甚言燕賔之樂而此曰不利賔何也魚
餒不食擊鮮烹小貴在乗時徧贊賔筵味减鮮美此
操刀必割日中必彗之意象曰義不及賔不及二字
何其迅㨗君子之于小人太阿在手當斷則斷少為
濡忍必至大亂此義也非利也私/記
張清子曰初與四為正應初本四之有也今初先與
二遇二包而有之則二為主而四為賔矣所以不利
[009-52a]
賔而四包无魚
馮宗之曰包魚者穢之也穢物豈容及賔穢人豈升
公所
鄭申甫曰姤之君子聖人委其擔于二繫之包之全
在于二繫不住包不過二化而為隂衆君子盡遯矣
故初之不遽消陽者九二力也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009-52b]
二與初遇初為二有三與初同體見初之為二有也
不勝熱中欲坐視而不安欲籠致而无術與夬之九
四同病為九三者當念身為大臣小人道長遇不遇
之際闗係甚大操心慮患則上不獲罪于君子下不
開釁于小人咎固不能无也无大咎而已私/記
徐子與曰夬一隂在上故下之五陽皆趨而上姤一
隂在下故上之五陽皆反而下隂陽相求之情也
九三以剛居下卦之上于初隂无所遇故雖厲而无
[009-53a]
大咎上九以剛居上卦之上于初隂亦不得遇故雖
吝而亦无咎左傳曰美疢滋毒尤物移人如此女不
遇未為不幸也
行未牽與柔道牽相反隂性喜牽惟牽則為二剛所
係陽性惡牽未牽則不為初隂所制
焦弱侯曰益之六二即損之六五皆曰或益之十朋
之龜弗克違姤之九三即夬之九四故皆曰臀无膚
其行次且夬之九四志欲上行而後迫于三前阻于
[009-53b]
五欲決而不能決也姤之九三志欲下行而後迫于
四前阻于二欲遇而不能遇也坐則臀在下故困于
初言之行則臀在中故夬姤于三四言之膚者臀之
藉也柔者剛之藉也初與二遇而三乗二之剛骨梗
无肉臀无膚之象謂與二不相得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
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初與四為正應初遇二而為二有二有魚則四无魚
[009-54a]
矣二本不欲以凶貽四而四憤初之不為己有據正
應之理而與二争于是操戈入室上之姤角三之无
膚皆四一人起之矣見凶者為彼所傷也往在隂凶
在陽也起凶者凶自此始也事在今災在後也象傳
推原禍本由于逺民葢天生君子原以為民士君子
以斯世斯民為念則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荆人失馬荆人得之四有魚亦可己无魚亦可期于
民之太平无事而已故无魚非凶也无魚而凶者止
[009-54b]
因生民利害漠不闗心所以傷功害能荼毒一世而
不悔夫子掲出逺民二字將千古媢疾肺腸刳剖發
露為人臣者亦可惻然矣私/記
胡仲虎曰二剛得中以近而得初之比四剛不中正
以逺而失初之應四在上而二為主故視四為賔初
在下而四正應故視初為民易象或以隂為小人或
以為民以為小人逺之可也以為民不可逺也
九五以杞包𤓰含章有隕自天
[009-55a]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當姤之時小人固不可使長為君子計不可无以畜
小人故聖人既戒初之不可往又于二五言所以包
制之道人君之于小人不宜悻悻然以誅鋤為事但
培植善類使正人在朝小人自忌憚而不敢動五與
二應二與初比五任二以制初喬木世臣亭亭屹立
杞之象也𤓰之為物種類不一依附蔓延形容小人
最為親切杞非包𤓰之物而茂樹之下雨露虧蔽其
[009-55b]
草不蕃猶君子未嘗斤斤欲制小人而精神自足以
懾服汲黯在朝淮南寢謀孰敢肆也五居中守正不
動聲色一隂之來不見害氣之伏反為生氣之資轉
沴為祥得之非意故曰含章有隕自天周公推本造
化孔子歸功人事而曰志不舎命凡事委于氣運是
舎命也力争于形跡非志不舎命也志不舎命全在
含章内看出舍則不含含則不舍中心蔵之有黙與
造化相通者宜其有隕自天也不利賔恐其失之疎
[009-56a]
含章恐其失之激𤓰以五月生杞以五月盛二與初
皆㢲木故以初柔為𤓰二剛為杞包𤓰使之自潰是
周公文字妙處私/記
傳不徒言含章而題以九五有无窮義味葢以九居
五才大位尊視羸豕有如䘊蠓最易露才使氣今乃
韜其鋒頴不大聲色此非學問純粹徳性冲和誰能
至此私/記
唐凝菴曰姤五即夬二也夬二號五以夬上姤五用
[009-56b]
二以包初蓋姤惟初時可包隂初長也惟九二一爻
能包與初近也
初六取象不一于本爻則曰豕于二四則曰魚于九
五則曰𤓰皆取隂而在下之義明其勢之將蹢躅義
之不及賔終必至于大潰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卦中五爻不言姤初為二有三四五不與初遇者也
[009-57a]
上爻言姤當二五包含之後初亦隨二五以與上遇
也此時初垂頭弭耳非復蹢躅之情狀矣上位尊性
剛悻悻然猶以意氣相臨如遇其角者然居卦之上
毫无度量學問徒憑藉客氣可為窮矣窮則可耻故
吝然學者寧為子路故无咎私/記
初為成卦之爻而主持世界不使牝雞之晨者五與
二也初與二遇即為二有如釡中之魚求脫淵漏網
不可得五陽所以无女壯之禍者皆二之力也三與
[009-57b]
四上優㳺坐享其成足矣乃憤初之不與己遇又忌
二之不與同功技癢而无膚妄動而起凶相觸而姤
角自非中正之五何以含章而造命耶若此者非諸
君子有他腸不過功名一念熱中好事遂至凶于爾
國害于爾家可不戒哉可不戒哉私/記
蘓君禹曰復為天根陽含隂也姤為月窟隂含陽也
如隂不遇陽陽不遇隂即天地无以成咸章之化矣
聖人之心亦然謂隂可與長而不抑之非也謂隂可
[009-58a]
終絶而使之不遇亦非也女不可取壯豕不可使蹢
躅何峻也魚可包𤓰可包又何宏也有履霜堅氷之
防未嘗无納汚蔵垢之量非所謂剛遇中正天下大
行乎
䷬坤下/兊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說文萃草貌从艸卒/聲葢如草之聚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009-58b]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萃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舉正大人亨/下有利貞字
萃聚也情同而後合氣感而後羣順以說剛中而應
故聚也不則蜂屯烏合真意不屬非聚也人聚則亂
物聚則争事聚則紊當萃之時在王者當假廟以致
孝享在君子則利見大人以行其道何也天下崩離
民怨神怒雖欲享祀與无廟同萃之時人心聨屬鬼
神憑依可為有廟有廟非王者不能假假格也聚一
[009-59a]
已之誠孝而躬致之非徒修故事已也聚而无主或
所主非其人則亦割據之雄天下何時而定惟見大
人則聖作物睹不為苟合聚以正也大牲乃假廟之
事物聚則禮隆不宜菲薄利往乃見大人之事人聚
則立功不宜近小此王者受命而興為天下神人之
主之卦若損之時用大牲剥之時有攸往是逆天命
也何吉與利之有由是觀之人生至衆也而可一其
歸仰鬼神不可度也而可致其來格此不期而聚情
[009-59b]
之不容己者故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宗廟者人心所係武王伐商載主而行漢髙初興立
漢社稷渙時假廟所以收拾人心之亂而合其流萃
時假廟所以返人心之初而報其本然萃與渙稍異
渙初立廟而萃則假廟也
鄭申甫曰此卦當與比卦叅看比地上有水萃澤上
於地據一卦觀之則主上之比乎下萃乎下而言也
據六爻觀之則主下之比于上萃于上而言也比卦
[009-60a]
盡比五陽此卦諸爻亦宜盡萃于五而九四分五之
權故諸爻有萃五者有萃四者夫萃五正也萃四不
正也卦辭曰利見大人蓋恐人之萃于四也天下无
二主初雖與四應三雖與四比却宜舍以從五以眀
從王之義不得以比應論矣陽者隂之所附也此卦
有二陽聖人欲其擇于所附故諄諄于利見大人
蘓君禹曰人與天地萬物總是一個精神吾之精神
不聚則天自天地自地我自我物自物判不相屬吾
[009-60b]
之精神既聚則天與我一地與我一萬物與我一絪
緼化醇之景象不在造化而在吾心矣故觀其所聚
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所聚在我不在天地萬物徐
子與曰言天地萬物之情者三咸見其情之通恒見
其情之久萃則見其情之合 坤為牛大牲之象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水聚而不防則潰衆聚而不防則亂除者去舊取新
之謂
[009-61a]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此下三爻彖所謂利見大人者孚有二義有謂孚四
者以正應論也有謂孚五者以萃時論也二說俱无
剌謬但玩志亂之語則萃時孚五不失從王之正不
得以棄四歸五為亂唯以四為權勢所在而孚五不
終則是惑于聲利奔走私門昧利見大人之義命之
為亂不誣矣故曰乃亂乃萃萃者萃五也亂者為四
[009-61b]
所亂也
此六爻當以比參看比初爻言孚此亦言孚皆孚乎
九五也比无他陽以分其比故初得以専孚于五萃
有四爻以分其萃又為初之應故孚五不終而亂于
四夫不終而亂非利見大人之正也聖人于是就初
志眩亂之際將俗情說破以㫁其二三之念以決其
歸往之志曰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號者號五
笑者羣隂或云舍親近而就疎逺則笑或云昧本始
[009-62a]
而修晚節則又笑畢竟號者是正笑者非正何必以
此介意止是往從于五晚節末路自可无咎葢邪正
之極定于内則流俗不能易逺近不能間毁譽不能
惑此一卦六爻凖的故聖人于初爻言之詳悉如此
一握猶言一班團聚之意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引字孚/字宜讀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當萃之時或欲萃未能或求萃不得二以隂居隂志
[009-62b]
于静退與衆同聚而異操者也民之多僻獨處則危
變節則悖惟因初三之或笑或嗟摇摇不定引而合
萃于五乃為吉而无咎蓋二五正應君臣之分宜爾
也凡同類相聚牽輓而進半是聲名相附意氣相朝
非其誠然者也夫心之誠然所謂孚也二之引萃本
于天性發于至誠將蘋蘩蕰藻可以格鬼神而况引
賢才以進于君父乎故曰孚乃利用禴私/記
九五萃之主也得力全在于二初應四三比四若非
[009-63a]
二之引則權分勢散不成其為萃矣四處疑逼之地
亦安所得大吉而无咎哉私/記
祭有四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周禮改勺従
龠龠和樂之器其祭以樂為主夏物未備惟薦麥與
魚而已張中溪曰卦以大牲為吉而二以用禴為利
何也備物王者所以隨時朴誠臣子所以格主
中未變于卦外另立一義即達不變塞之意凡人情
散則不聚聚則呼朋引類全无介特之操二牽輓二
[009-63b]
隂以從五袛是君臣至誼中體淡然絶无逐臭慕羶
之意故曰中未變私/記
章本清曰坤兊皆隂假有廟用大牲利用禴皆取象
于祀典者隂幽之義也何必謂其互艮互㢲而伏坎
耶凡象義不原本卦皆妄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五為卦主而不得近上為己應而非其正下引于二
[009-64a]
既有道義之援上比于四又有勢利之炙徘徊岐路
但有歎息而已何利之有不利則當往初之往往五
也三舎五安之乎初之往已无咎矣三豈復有咎乎
但初未免為笑三未免小吝耳若是者以不能㫁之
于早也私/記
何閩儒曰當萃之世要以利見大人為正故初三皆
決之曰往无咎
九四大吉无咎
[009-64b]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下比三隂上比九五而以剛居柔為得衆而不敢自
有率之以媚于天子之象君臣相安社稷之福故曰
大吉耳目所屬衆忌攸歸故又以无咎足之
易之義有取于純剛純柔者則以不當為咎有取于
剛柔相濟者則以不當為美此位不當有二義以剛
居柔位不當也居五之下羣隂之上位不當也位不
當即以位不當處之有歉仄不自安之意四之所以
[009-65a]
大吉而无咎也易之妙用若此
九五萃有位句/无咎匪孚句/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此姬公告戒之語也九五陽剛中正公不言其有徳
而言其有位就萃之時言也萃之時九四在下有旁
撓上逼之勢下之匪孚事所必有然厯數在躬業已
有位矣有位則人之孚不孚在我何必歸咎于匪孚
哉元永貞則悔亡矣初之亂三之嗟上之涕洟皆匪
[009-65b]
孚也名為萃而心苟未得大人所深耻故曰悔曰未
光庸人之論必曰破私家散羣小聖人不然惟教以
元永貞則匪孚者自孚而悔亡比之辭曰元永貞此
亦曰元永貞上之于下舍元永貞更有何者聫屬人
心哉私/記 咎猶又誰咎之咎
丘行可曰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比以一陽統五隂一
陽為之主也一則専故五有顯比之吉萃以二陽統
四隂二陽為之主也二則分故五有匪孚元永貞之
[009-66a]
戒初之亂二之引三之嗟以見下之萃于上為難五
之永貞上之涕洟以見上之萃其下亦不易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錢塞菴曰上在說終與比上之居險極不同故比上
絶无求比之意萃上實有求萃之心三隔于四求萃
不得尚可往也上居五之外卦之終求萃不得將安
往乎此居位使然上惟有齎咨涕洟而已亦有何咎
[009-66b]
又曰三上皆處卦極三失萃而嗟所謂庶婦羈臣靡
室靡家者也上六无位失萃而涕洟此孤臣孽子操
心慮患者也
萃極則散勢之常說極則悲情之變齎咨兊口之聲
涕洟兊澤之流自目出曰涕自鼻出曰洟
人之真情莫真于聚散處孤獨而恬不介意此莊老
之學非孔孟之道曰號曰笑曰嗟曰咨曰涕洟皆真
情發見故總歸于孚所謂見天地萬物之情者以此
[009-67a]
李子思曰萃六爻或有應无應或當位不當位而詞
皆曰无咎萃乃天地萬物之真情真情相合吉多凶
少茲萃之所以亨與
[009-67b]
周易玩辭困學記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