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園周易解卷一
宋 張根 撰
上經乾/訟 坤/師 屯/比 蒙畜需履/小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伯夷之事
[001-1b]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仲尼之事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文王之事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武王觀兵之事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禹湯之事
[001-2a]
上九亢龍有悔
穆王之事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堯舜之事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道无所不該四徳特舉其應物之跡耳故有人君
[001-2b]
之象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帝之所興王之所成皆原于此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徳施普也終日乾乾反
復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
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天為剛徳猶不干時况於人乎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001-3a]
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
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
元亨利貞
四徳所配惟乾為然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𨼆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時命大謬而樂則行此所以為聖人之𨼆
[001-3b]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徳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有君徳而无位私淑艾者也閑邪存其誠是以能守
其中庸善世而不伐徳博而化是以无思不服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001-4a]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内文明所以進徳也外柔順所以居業也三分天下
有其二非幾而何以服事商非義而何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咎
時哉不可失何咎之有
[001-4b]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𩔖也
聖賢相須然後可大有為于天下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潛龍勿用下也見
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
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
[001-5a]
也
變則通故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聖人所以在下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所以時出而含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所以行其能事
[001-5b]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所以進而自試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
所以居上而治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所以處窮為災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所以常治而不亂葢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001-6a]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羙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乾造始而萬物自亨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各正其性
命之情此其所以為大而人君法之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
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具此七徳是以能不息而首出无所不利為人君之
象焉
[001-6b]
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𨼆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待時而動之謂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寛以居之无欲速之謂仁以行之不欲一物失所之
謂學問以成之寛仁以用之此徳之所以博而施之
所以普也以此處下元聖素王以此處上帝王天子
[001-7a]
之徳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徽柔懿恭小心翼翼之謂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動以不得已之謂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001-7b]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所謂順乎天而應乎人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
人乎
持滿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亂也
䷁坤下/坤上
[001-8a]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雖具四徳而所利己小况屯隨臨无妄革一時一
事者乎案易卦元亨利貞四徳全具者自乾坤外惟/屯隨臨无妄革五卦原本多一賁卦係傳寫
之誤/今刪故曰齊小大者存乎卦此學易者所以當變而
通之然後可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此所以為坤而為人臣之象
[001-8b]
坤厚載物徳合无疆
隨天所覆
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生育亭毒
牝馬地𩔖行地无疆
不爾不足以配天之健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柔順而不正則小人之徒爾
[001-9a]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陰以從陽為正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巽離兌皆陰卦也
東北喪朋
坎艮震皆陽卦也
乃終有慶
陰以佐陽為功
[001-9b]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不安于正其能无疆乎人臣之道盡此矣
象曰地勢坤
天動故言行地靜故言勢
君子以厚徳載物
于國有不聞于家有不見之謂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001-10a]
罔不在初之義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臯陶之事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此所以為大
六三含章可貞
可猶可卷而懐之之謂
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001-10b]
大禹之事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既明且哲之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微子之事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坤道革故
六五黄裳元吉
[001-11a]
伊周之事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后羿之事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大而能終伊周告歸之事
[001-11b]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不剛不方不足以配天然行之有時必主于順而後
可往而不返斯有至于龍戰者矣此君子所以當辨
早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葢言順也
[001-12a]
不辨故積習而不自知辨者察其善惡之謂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徳不孤
有敬以直内然後可盡義以方外不然能免于疑乎
不孤之謂大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諫諍輔拂人臣所以塞責何疑之有
陰雖有羙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001-12b]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三公北面執璧而面槐義取于此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𨼆
陰道勝故
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葢言謹也
非盡言之時
君子黄中通理
逹權之謂謹案非通則御纂周易折中引蔡氏清曰/黄中 無以應乎外與逹權之義正
[001-13a]
合原本作逺權係/傳寫之誤今改正
正位居體羙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羙之至也
功成治定制禮作樂之謂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
明其為賊之謂
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各正其分用六所以大而能終也
[001-13b]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震坎皆陽而曰剛柔始交者此論乾坤而不論卦與
損剛益柔之義同
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
于物則利于人則屯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001-14a]
无主益亂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拯危定難固屬君子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應物則利治亂則凶案初九雖係有為之才然當屯/難之初伏處在下未可出而治
亂故曰治亂則凶原本作/始亂與卦義未協今改正
六二屯如邅如乗馬班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
[001-14b]
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乗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歳寒然後知松栢擾攘然後見君子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屯難之際失位无應進退之幾于是乎在惟君子為
能不俟終日也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乗馬班如求婚媾
[001-15a]
屯道革故
往吉无不利
以貴求下利孰大焉
象曰求而往明也
不失時故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人主病不廣大况多難之時乎
[001-15b]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上下无交志當益壯而乃效兒女之悲不足道矣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險在下而止所以為蒙
[001-16a]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直而温寛而栗之謂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
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剛而无虐簡而无傲之謂
蒙以養正聖功也
守之以愚
象曰山下出泉蒙
[001-16b]
初出于山莫適所之蒙之始也道之以道可至于海
蒙之終也不知所以道之茫然无所歸宿斯為下矣
君子以果行育徳
乃免于蒙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發蒙之道以威為先始雖甚艱終乃甚福治亦如之
以往吝
蒙之始故
[001-17a]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正法所以警之宥罪所以待之不少假借之謂
九二包蒙吉
善救之謂
納婦吉
勿庸疾怨之謂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001-17b]
夫義婦徳宜有子焉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此所以為蒙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自棄之謂
六五童蒙吉
[001-18a]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成王之事
上九擊蒙
待之盡故
不利為宼利禦宼
象曰利用禦宼上下順也
䷈乾下/坎上
需
[001-18b]
交則為屯不交則為解
有孚光亨貞吉利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䧟其義不困窮矣
所以異于蹇二得之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所以異于屯五得之矣
利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001-19a]
萬物皆得故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處難之初故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乾之體故
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001-19b]
義不勝故
九三需于泥致宼至
密邇于難故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宼敬慎不敗也
過剛不中猶有待故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待傷而出亦已晚矣
[001-20a]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險難既平徳澤既降天下宴樂之時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萬邦庶民惟中正之供耳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處卦之外不與物爭三陽彚進于己无嫌能敬以待
之可无虞也
[001-20b]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此所以異于需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
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渉大川入于淵也
訟之不可如此故聖人反復戒焉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
[001-21a]
天左旋水東注此訟之端
君子以作事謀始
所以防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猶所謂果而已不敢取强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001-21b]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君无尤焉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食徳雖未至于訟然有訟之端矣為能從之所以異
于二而終吉也以此從王事亦可以免成猶成事不
說之成
象曰食舊徳從上吉也
非始事故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001-22a]
聞理而止不遂而遯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中不取强正則我直訟之元吉孰大于是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此天下所以利見而願質焉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禠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001-22b]
取强之辱如此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
丈人之義如此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
矣
感而後動之謂應我直彼曲之謂順兵凶器惟如此
[001-23a]
然後可以免于咎甚于訟故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
伍法示倣焉
君子以容民畜衆
惟如此然後為有名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師以嚴為貴故初失律三輿尸四左次五弟子則皆
[001-23b]
凶其有功者惟二而已至上六則又以柔終焉惡夫
黷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從順天討故
王三錫命懐萬邦也
兼愛夫民故
六三師或輿尸凶
[001-24a]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初事之始失律而已三事之成故有輿尸之象焉
六四師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左次不能用衆之謂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田以教戰而已執言問罪而已故雖不剛无害若夫
[001-24b]
欲用師惟長子為可何則民素服其貴也雖未必有
功然未有輿尸之患焉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賚之師是已苟小人是用則師復起矣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001-25a]
此所以吉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
此戒于私不慎必爭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非獨順從而已
後夫凶其道窮也
所謂後服者必凶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001-25b]
比孰大焉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
虚中而質誠應之象
終來有它吉
當比之初无應乎外然而上比于賢也苟能强而附
之可以无咎至誠而已則終與之同升矣故曰有它
吉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之謂乎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001-26a]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雖以陰居陰然中正而應故吉
六三比之匪人
順乎上六故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君子所以居必擇鄉遊必擇士
六四外比之貞吉
[001-26b]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水性趨下而四得位故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惟正中為能顯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田有驅譟逐奔之義邑人不誡天下可知葢中正以
觀天下不求于物而物自歸焉莫不取于中正區區
[001-27a]
上六何足為累乎舜之舞干葢得之矣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所畜小故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位非中正故
[001-27b]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
西方收斂之地故以懿文徳為貴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
異于觀矣
君子以懿文徳
始于自益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001-28a]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小畜之初有應于上吾斯未信量力而止豈徒免賊
夫之譏且无自傷之患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雖无初自知之幾亦免夫三不勝任之辱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窒也
[001-28b]
重剛不中其理固然然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能
任重乎盆成括是已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上雖貞孚所畜未大以弱制强不免于傷懼以終始
庶可无咎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001-29a]
居位得中而乃攣如不能獨富所畜小故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徳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處徳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懿徳之極雖可施為所畜者小當思危滿與夫大畜
之上九異矣
䷉兌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001-29b]
剛莫如虎而柔能勝之禮之可尚如此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上健下順盡為辟之義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正名分為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所謂无入而不自得
[001-30a]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上无應而不比于三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
者也
六三𦕈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有其志而无其才處非其位而不度時之可否者也
惟于武人為宜職在犯難故也
象曰𦕈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
[001-30b]
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所謂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者也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履而泰然後安五以剛克者也其來泰乎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001-31a]
乾剛之極下應乎三所謂和而至者其是之謂乎進
極當返物之理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徳之基故
[001-31b]
吳園周易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