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9 續佛祖統紀-- (master)





* 續佛祖統紀諸師列傳之一

* 法照法師
* 文杲法師
* 智覺法師
* 永清法師
* 子儀法師
* 允澤法師
* 元凱法師
* 性澄法師
* 蒙潤法師
* 弘濟法師
* 本無法師
* 允若法師
* 善繼法師
* 續佛祖統紀諸師列傳之二

* 必才法師
* 普曜法師
* 正壽法師
* 子實法師
* 大佑法師
* 慧日法師
* 子思法師
* 普容法師
* 祖禰法師
* 弘道法師
* 友奎法師
* 如𤣱法師
* 自朋法師
* 大山法師
* 良玉法師
* 元領法師
* 紹宗法師
[001-0739b] No. 1515
續佛祖統紀卷之一



北峰印法師法嗣



法師法照



字晦岩。台州黃岩大墺人。俗姓童氏。族聚
四百餘年。父冕。事佛崇善里苾童佛。生九子。師居其
次。母陳氏。夢日[雨/貝]褰裳得之妊。十二月乃娩。氣貌奇
偉。耳垂肩。眼瞱瞱如電。方入小學。根器巳不凡。讀儒
書多頴悟。年十三繼父志。願為僧。禮聖水宣公出家。
一夕歸自外寺。僧望兩炬晶熒近接之。乃目光也。月
溪暉公言於多福堪首座曰。此子異。必振吾宗。堪為
薙落。自後肄業東掖。精進教乘。三𨵃大藏。出遊諸方。
先往北禪謁北峰印法師。次參蔣山琰淅翁。北峯住
下竺。招師歸。講論授受冷然有得。北峯順寂。振錫東
還。錢丞相作高僧堂以延之。年三十三出住陽淡。改
住天台大慈。迁聖水。史衛王舉住雲間延慶。繼迁鳳
山褒親。丞相史永公舉住四明。延慶.海順二師自日
本來聽講。請所撰讀教記。繪師像歸國。高麗崔丞相
亦致書問佛法大旨。乞九祖圖。且遺師縹甆鉢及金
硯匣香藥。育王虗席。郡請兼住辭。曰。自梁隋巳降。達
磨智者各有宗承。舉痴絕冲。自代[閫-木+夭-乂-必-心]師奪寺園為酒
庫。師即排包而遁道。出東掖。兩山學徒歡迎於境上。
[001-0739c]
宏齋包公屈致智者真覺。重祖庭也。理宗聞師名。勑
住下天竺。尋迁上竺。補右街鑒義。特賜佛光法師。進
錄左街。賜金襴袈裟。召見倚桂閣。對御稱旨。時集慶
寺成。有旨命開山。力辭。舉白蓮觀主南峰誠法師以
代。明年誠圓寂。特旨轉左右街都僧錄。令兼住。不許
辭免。御書晦岩二大字賜之。師曰。開無礙講。凡禪教
律三宗學徒雲集。聞者多所解悟。召見延相殿講華
嚴經。又大書靈山堂以賜。遣姪武經即童炎奉震翰
歸里。東宮成引見後右殿講般若經。再賜紫金襴衣。
齋于明華殿。力奏還山。度宗即位。勅再住上天竺。前
後閱二十四年。平章賈魏公為造塔於寺之東岡。奏
請額天岩塔院。賜田三頃以助香灯。是年秋示疾。移
歸塔院。郤藥屏醫。作文自祭。中秋之夕書偈云。仙壽
八十。我多九年。虗空掇轉。大用現前。擲筆端坐而逝。
享年八十又九。僧臘七十四。生於淳凞乙巳七月二
十八日。終於咸淳八月十五日。大弟子妙聲.繼席及
時舉等四十餘人。手度一百餘人。奉全身窆。以衣髮
窆金地天岩墓。導初志也。次年賜謚普通法師。塔曰
慈應。師以學問之淵愽。識見之峻拔。機鋒之敏捷。度
量之廓容。禪律無不貫通。等視幻世。不物於物。人莫
得以涯涘窺。宜德表叢林。名薄海外。上而冕旒簡知。
下而名公鉅卿。皆願與交。衡台之道至師尤盛。有讀
教記二十卷行世。其餘法語遺文具見別集。法師行
果號南㵎。住天竺靈鷲。與湯文清公漢為莫逆交。有
[001-0740a]
唱和詩文。又乞檜於吳中學士云。昨荷許頒蟠檜。足
仞慨特。然非托世契。不敢致此請。倘蒙踐言。遴選二
株高大相稱者即授以的。俾群目聳觀。飛來增勝。亦
不孤珍賜也云云。無文燦禪師祭之以文曰。我昔遊
長安。見公飛來峰下。挾病負貪轍煩車。殆公授之舘。
餉之泉石。納之圖𦘕中。倐而來。忽而逝。公不以久數
而厭且殆也。綠[竺-二+哀]青箬西還大江之南。今七十年矣。
量如泰山之納雲。氣如春風之著物。公風度儀軌耽
耽心目間也。去年秋。伯氏還京師。公以書來。感慨激
越。與昔者往來書詞大異。既讀而疑曰。老子將厭人
間世乎。何其言之訣也。不幾何時。前之疑者遂信然
矣。烏乎。悲夫口不必講而心法合於契經。眾不必多
而光𦦨厭於靈竺。貨不必殖而揮斥富於猗頓。天地
大矣。如此人品百年能幾見哉。尚記昔者侍坐時。升
降進退。眼中無凡子。韻如叔凱。清如小山。雅如貫卿。
和如養直。顒顒印印。應接不暇。今三子者巳不可作。
小山深入台雲。燦也眩甚。亦將槁死江南澤中。今北
道主人亦不復見矣。遙想北山之下。疏通岩戶自若
也。玲瓏臺觀自若也。鮮明松桂自若也。一世人物能
復如昔之盛乎。歛不知以何日。葬不知以何時。塔不
知以何地。長安故人既不我告。天地闊遠。欲問無所
也。我哀無聲。我言無文。山中猿鶴。間應斷魂。


總庵心法師法嗣



法師文杲



字如晦。姓喻盛氏。其先開封人。生秀之華
[001-0740b]
亭。自號古鏡。以母初妊甞驚窹大圓鏡也。早失恃怙。
慶寧寺僧師訓謂出家可以報德。師從之。十八受具
戒。性醇。謹一鬱多羅未甞去體。時台宗推總庵心公.
坦庵英公。師遊其間盡究宗旨。一夕夢韋天神執雙
箭處層閣。師欲陞未能。忽垣庵從旁招之。平躋𨆈視。
皆大教古軸。若干親題抄者。早起識于慶寧之壁垣。
庵住天竺靈山。請為第一座。坦庵聞其提唱。嘆曰。吾
鉢囊有所付矣。從容次言及執箭事。垣庵曰。子神交
賢聖。晚迭住上下兩竺。此其兆乎。嘉定戊辰住青鎮
廣福塔寺。有盜數十。擕凶具夜至。師略無怖意。空所
蓄與之。甞謂學不悟則不能洞徹佛意。行不密則不
能優入聖域。是故諸三昧期或七七晝夜。歲率為常。
間舉似總庵之偈曰。一隊痴漢患顛。四七晝夜不眠。
費盡娘生氣力。分明掘地討天。又遷吳王之時。思薦
福雲間之延慶。鳳山之褒親。惟廣福前後三至焉。壬
辰秋詔主天竺靈山。端平三年中使齎御奩。賜無量
壽佛像。建閣嚴奉。奎章大書其扁。昭回雲漢。嘉凞巳
亥上竺虗席。京兆端明趙公與權奏。無以易文杲。詔
曰可。明年意若有不豫。抗章請退。先是信人羅氏創
寶華院。擬師開山。至是適副其願。上竺挽請益力。師
乃還。天旱。大士出明慶寺。六月晦。師入奏謝。丙寅皇
帝詣寺請禱。師啟白辭意懇切。上契震哀。駕回而雨。
即班左街僧錄。主管教門公事之旨。及佛慧法師之
號。未幾詔主靈山。聽學者日不下數千指。歲饑。雲水
[001-0740c]
之眾無歸。獨靈山不戶。其入腹皆果然。建僧堂以贍
眾。廣懺室以熏修。增置畎畝靡費不舉。甞述住持十
箴。自儆不逮。務誠實以成智行。依定慧以導律儀。弘
道德以接方來。崇梵福以裨國祚。量才能以為翊輔。
合禮義以識安危。用悉檀以應眾機。儉一巳以興百
廢。明因果以護常住。立法度以振紀綱。缺一於斯。虗
名何益。端明平齋洪公咨夔。見而題曰。此古鏡磨鏡
法也。久後光明透徹。似無待磨。諸禪莫被老行者熱
瞞道不須拂拭。時北㵎簡師亦有贊辭。又以四無自
厲。謂然無盡灯。續無聲漏。坐無生境。觀無量壽也。栢
庭月公以四偈發明其趣。甞疏嚴觀諸師異同。會歸
于一。以啟學者。淳祐二年六服乙亥示寂于靈山。正
𥨊先一日。力疾草奏。手書訣朝賢。或以藥進。正色曰。
世間相常住。汝知之。手書偈。擲筆而逝。奉全身塔于
月桂峯之右。謚其塔曰圓照。坐夏五十九。享年七十
六。得度者幾二百人。得法者東掖.妙湛.延慶.如益.廣
福.如皎.興福.懷總.先福.懷德.永寧.道彬.永福.德斌.慈
感.普慧等十餘人。


嘯岩虎法師法嗣



法師智覺



號頑空。東嘉項氏簪纓之族。蚤惠就家塾。
進倍羣穉。十三捨家。禮郡之越興寺從定得度。甫具
戒即白定曰。誓學台乘。徧依諸老。隙地淨几金玉寸
陰決志大猷不弄筆墨。涼霄雨夕朗誦祖誥曰。吾以
此代聲律。忽感而曰。卿先哲廣智.法智適也。在則人。
[001-0741a]
亡則書。敢不勉諸。歸取二智遺書。沉潛反覆。砉然解
會。回視群言如破竹矣。往見嘯岩於東掖山。岩巳默
識之。從容詶詰。尺囲鑰合。即俾冠冕多士。久之徜徉
二竺間。栢庭.古雲二主翁禮敬優異。先後命分其席
庭。羅致尤勤。形諸偈語。紹定巳丑春有旨。以禳禬事
宣上竺主僧赴南水門引見。庭方在假。師居座元。得
旨代入峻事。王音褒嘉。賜賚甚渥。庭目疾久。擬告老。
表師自代。牢讓乃巳。出世明之。超杲濵海。凋瘵處旋。
徙室嚴。京尹節齊.趙大資以大雄招。僅及。暮有旨住
圓覺。學子繩繩雷動蟄奮。各隨根器。及玄鍵闔開。雖
老同門叵測。首闢大義堂。雋徒質疑問難其中。滯於
言則引之以意味。膠於玄則示之以正直。方將索之
於意味徑直中。則舌端河漢濤瀾起伏。不使滯一隅
矣。四處應緣一香未拈。有間焉則曰涅槃堂裡看。眾
莫涯其意。當示寂日。始撾皷會眾。一瓣為嘯岩。償初
心也。書偈曰。六十一年。弄巧成拙。末後翻身。虗空迸
裂。擲筆而逝。僧臘四十七。龕留四日。闍維頂骨牙齒
儼然於燼餘。塔藏歸雲之東。師傾然而癯。頴邁超豁。
筌[ㄇ@企-止/弟]名句。槖籥深徵。當講說時部帙皆屏去。惟趺坐
默然。及臨筳捉麈則庭瓴決隄未足為駛。每言三千
中道之談。乃性德圓具之旨。雖肧胎妙經中。由智者
發其秘。法智宏闡深切著明。淨覺封執而失諸馴致。
厥後謬謂三千尅體則當俗諦。其毫𨤲千里之謂歟。
早年假道禪關入太白無際之室。與諸老相抑揚。故
[001-0741b]
見于講貫者。脫洒圓活與執帒上語者大遼邈矣。一
日講至迦葉聞琴起舞。須彌涌沒低昂。海水騰波處。
縱學流之說隨攻破之。俟其語窮意盡。忽指露柱曰。
請為諸人說。或謂師曰。盍著述乎。師曰吾不欲屋下
架屋。因曉之曰。夫言所以達意。得意忘言。言忘則意
亦忘。名相何有哉。龍猛建宗。達磨別傳。同工而異曲。
安晚鄭丞相問曰。一人發真歸元。十方世界悉皆消
殞。頑空消殞也無。師曰向甚處見頑空。又曰。好箇佛
堂未有佛在。師曰何處不稱尊。存畊趙開府為奏賜
真悟大師之號。餘公卿以內典問者。隨機啟迪。皆充
然有得焉。一衲修然終老孝敬。方母病革呻吟。師為
焚香哀懺即安。然而終子夜必盥漱誦經。資親於冥。
寒暑造次不爽。把弟隨緣不問榮陋。傾鉢勝新建置。
輟施利。周貧急。所至皆然。此時餘事耳。


桐洲坦法師法嗣



法師永清



字夷仲。號古源。嘉興海鹽人徐氏。生嘉定
乙亥十一月二十四日。在襁褓能稱佛號。其母驚異。
年十二依邑之廣程萬壽寺義公習法華。甫三月背
誦如流。二十薙髮受具戒。晨夜禮佛。聞華亭延慶桐
洲法師學行高世。白義往從之。五年得其道。復見佛
光於上竺。佛光偉視之。遂以為領袖。淳祐辛亥出世
常熟報慈。越十年百廢具舉。丘公岳.常公懋.即公用
雷皆因是知之。有捨田伍頃為立觀堂者。邑令尹俾
文士為之記。辛酉遷杭之興福新像。設作猊軒。講貫
[001-0741c]
無虗日。暇則與同志補涅槃經。未入科者學徒賴之。
增置田土以給饘粥。聲譽徹聞。壬戌召入內道場懺
禱有驗。賜號祥應法師加紫服。甲子冬召至福寧殿
講法華稱旨。內翰林公希逸贊其繪像云。得佛心。傳
佛口。福寧殿上師子吼。蓋紀實也。甲戌歸舊隱。自時
厥後世故相仍甞遭剽掠。勑牒伽黎。得之水濵。為靈
山都講。歲餘副參楊公鎮疆。起住南竺演福。甞與林
公論一心三觀。林曰。欲知智者空中假。即是南華周
遍咸。師以為南華虗無之說豈同三觀真實名義者
哉。要不可以文字語嘿會。林以偈謝曰。誰能會得渠
三昧。便是宗家老大虫。乃作興其寺。瓶立宏規。象龍
雲會。大昌教海。自是而始。寺右有肇法師講經處。名
曰白蓮華遺迹。猶存寺左。有僧史寧僧統塔。越在艸
莾。遷於肇之東。建堂三間。每月八日集同袍四十八
人效廬山社修念佛三昧。一日語眾曰。辨才在上竺
年七十遂退歸龍井。吾年今巳及不可復留。亦退歸
白蓮華。天竺.南湖爭致之。辭不復往。偶行山後卓錫
得泉。觱沸甘美闢以為池。名曰祥應。示不忘本也。師
姿狀瓌秀襟期洒落。所至多有建立。日誦法華雖老
不懈。亦有言句傳諸其人。自更憂患。一味退歛。作貧
老歌以見志。布衣蔬食隨化委順而巳。隨建四七晝
夜法華期懺。僅再舉。示疾而終。辛卯正月十日也。壽
七十七。臘五十七。茶毗齒不壞。舍利燦然。二月四日
藏骨肇寧之西。中順大夫牟[嶽-狺+巿]為作塔上之。銘有曰。
[001-0742a]
昔田命其子曰。我死必塟西門豹邊。其履行與吾等。而
王伯鸞宜相近今古。源塔近肇寧。得非志行之同者歟。


冶堂模法師法嗣



法師子儀



鳳山其號也。會稽上虞人。其父陳□。在宋
知縣溫之樂清。為元兵所執。不屈而死。師在襁褓。其
母懷抱歸里。家益窶。十歲依郡之大善寺德公。㖟以
梵書。一覽即嘿誦。又五年祝髮稟戒。尋從冶堂於華
涇報本。習智者教。治堂遷台之國清。又侍焉。悉究其
學。繼遊錢唐。謁雲夢澤公於演福。俾綱維其眾。由是
聲譽驟起。甞手寫法華經三帙。其一以墨。二用黃金。
三則出指血也。出世餘姚之積慶。辨香卒歸冶堂。至
大初觀光上國。高麗瀋王.璋王秉意教門傾心內典。
問法師授據經論。談辨雲興。引見武宗。皇帝降璽書
復台之瀑布。既領寺事。廣興土木。更瓶殿宇及佛菩
薩天神之像。明年朝京賜金納失失伽黎。加佛智強
範海月寶淨妙慧大師號。特命講經三藏試鴻臚卿
以冠其首。繼奉青宮令旨。撰金剛膽巴上師行業傳。
書成經進。同高僧傳入藏。賜賚優渥。荐沐綸音。升住
杭之天竺靈山。師極力振興。犯律軌者擯斥焉。持行
業者與進焉。人多嚴憚之。四方學子捿止輪下。師皆
待以殊禮。甞曰初學難同老成云云。累聀充講。乃分
內事。初學之士離父師。棄鄉井。非負道念奚能至是。
吾等據宗師之位。不以禮貌汲引。使其望涯而退。寧
不為斷佛種人。延祐中瀋王遊江淅。集諸山碩德於
[001-0742b]
郡之明慶律寺。啟如意輪懺期。竣事設伊蒲饌。有司
供張。推王中居高座廁。諸山下席。法師昌言於前曰。
今日齊事誰為之。審斯禮。甚非王者待教門之意。即
令撤下其座。王欣然服從。即延諸山上席。聞者莫不
韙之。尋歸越城。購別業。奉母氏食息其中。夷險不貶
其志。至治初英宗皇帝踐祚。入覲被旨再住下天竺。
名香馹騎絡繹于道。錫予無虗日。明年復趨上京。寓
慶壽寺之西堂。名公鉅卿從師論道。戶外車馬常滿
鄈丘。李公仲賓.吳興子昂趙公.漁陽鮮于伯機.東陽
柳公道傳皆與師交。詩文酧唱累滿卷軸。師以母老。
欽省侍丞欲還里。至下邳。忽得微疾。[厂@既-旡-日+口*頁]謂左右曰。吾
平昔講貫。鮮事利養。雖處住持。然皆廢弛之餘。力莫
能興。思仰聖上鴻福。少展未景。今既若此。時緣可知。
而等能以白金奉吾母。死無所憾。言畢書偈遂卒於
舟中。是歲丙寅十一月十日也。其徒奉遺骨歸葬受
經之石奇山。世壽僧八五十。臘四十三。所著有讀教
私記。其詩文曰天遊集。前奎章學士蜀郡虞公為之
序。師神觀雄邁。音吐如鐘。英風剛氣。震動山岳。自國
家崇尚教乘。海內宗匠莫不奮躍所長以趨至化。故
世道益理教法益振。師出入禁闥二十年。際遇三朝。
聖君賢相能以吾佛妙說彌縫昌運扶樹教基。使東
南弘天台之學者金舂玉應。為世所重。殆非偶然者矣。


剡源先師法嗣



法師允澤



字立翁。自號雲夢。越之剡溪人。俗姓求氏。
[001-0742c]
師生時。伯父夢神人東下。輿服導從非常。明日瑞彩
充幃。異香滿室乃娩。在褓襁。神氣冲裕。齠齔類成人。
不茹世味。十四出家于報恩寺。投剡源妙悟法師得
度。明年稟具。習法華.楞嚴.楞伽諸經。悉通大義。玅悟
時主淅東西名剎。從學者常數百人。師侍巾瓶盡得
其道。一心三觀之旨洞然無疑。年二十九出住崇壽。
如新發硎。上慢退席。繼遷廣福。起廢歸侵。刻石猶在。
復升延慶。講席大啟。樓殿𣇄新。粥魚齊皷歲入有加。
孤山以玄門廢。師起而寺復。開山之席乃成遠襲。國
清以禪宗革。師出而論定。雨華之塵乃授同門。基故
宮以創興源。而規畫之。而闡揚之。相形勢以恢演福。
而指授之。而振起之。下至姚園五百羅漢寺日崇且
闢而綱維之。余山建報恩為退處之地。龍井創安養
為十方學子之歸。剡之報恩則又追崇其師之鄉也。
一皆崇以棟宇。入以土田。慈恩之報意亦勤矣。師凡
再詣闕庭。世祖神功文武皇帝召見。問佛法大旨。賜
齊香殿。授以紅金襴大衣。錫佛慧玄辨之號。璽書屢
降。光被諸方。便教之冠於禪者。實師之功也。翰林伯
淳張公苾為權實之教魁。圓頓之宗碩者。殆非虗語。
大德丁酉七月十六日留偈示寂于南竺演福。越八
日門人奉遺骨塔于龍井之安養。春秋六十有七。僧
夏五十有三。得法弟子志安.元淨.性澄.淨真.宗渠等
四十餘人。師歷名剎七復道場。二被璽書。三其道德
之隥重。考燄之輝赫。一時玉公大臣交致問法。宗工
[001-0743a]
磌士北面服膺者亦有所自矣夫。


東屏吾法師法嗣佛光下



法師元凱



號南叟。以南天竺演福第一座出世青鎮
廣福。初寺西向而紆。議開正路以易之。三十年弗克
底成。延祐三年南叟既至。以弘教為急務。故人從之
者日益眾。乃架橋芙蓉浦曰翠波。疏榛穢直至。車溪
墓道。作門揭其扁曰。車溪祖關。又搆亭曰景遠。所以
尊祖也。始開正路得大坦平。所以繼志也。宋大參陳
公簡齊奉祠于寺。與大儒葉天經.詩僧大圓叟洪智
講道賦詩。作三老亭於浦上。既久廢。南叟亦即其基
作亭以復其舊。所以敬賢也。翰林待制周仁榮寺記
云。南叟之行學事業逈異於眾。宜所建立。克輝前哲。
故喜道之以為記。


雲夢澤法師法嗣



法師性澄



因字以為號曰湛堂。家本越之會稽。故又
以越溪為別號。父孫君滿。母姜氏。夢日輪從空而墮。
既覺。初日正照其榻。師遂以生。幼有異質。四歲戲拈
筆為佛像。授以經書即能成誦。若宿習然。至元丙子
出家。投佛果寺石門殊律師。明年祝髮受具戒。持法
華經以為日課。石門謂。三世佛法。戒為根本。而通其
遮性雙單制聽止作之義。歲乙酉始依佛鑑銛法師
為天台之學。聞𣇄山講席之盛。更往依焉。尋歸侍石
門。時弘公道夫.靜公仁叟適相密邇。二公皆宗門巨
擘。朝夕咨扣得益為多。逮石門示寂。乃謁雲夢澤公
[001-0743b]
於南天竺。一見深加器重。歷居要職。天台國清寺實
智者大師行道之所。或據而有之。且易教為禪。師不
遠數千里走京師。具建置之顛末。白于宣政院。平復
其舊。以秘密教不傳於東土。因稟戒於膽巴上師。既
入其室而受覺海圓明之號。又從哈尊上師傳修習
法門而究其宗旨。元貞乙未入覲于上京。賜食禁中。
復以國清為言。宣政院為奏請降璽書加護。命弘公
主之。辨正宗緒扶植教基。使來者有依庇焉。師欲東
遊勾麗求天台遺書。先上書其國之嗣王。而彼國答
以無有遂止。再詣上京。陛辭而歸。大德丁酉出世東
天竺之興源。丁未吳越大旱。師為說法禳禱。好事之
家多為感動。指所有以活。其不能自食者死。無以歛。
則為掩其遺骸。仍作大會普度之。至大戊申遷住南
天竺之演福。郡長官剡上其道行及濟人利物之功
于行宣政院者。轉聞于朝。降璽書加護焉。至治壬戌
驛召至京師。入對明仁殿。被旨於青塔寺校正經律
論三藏。有司供張。歲時錫予為禮殊厚。駕幸文殊閣
引見問勞。賜食正旦。及天壽節再朝於大明殿。賜以
無量壽經。挍正事畢。特賜金襴袈裟加以御用衣段
巳給驛劵。將南還。俄有旨。即白塔寺建水陸大會。亟
相東平忠獻王留陞座說法。眾感悅服事。聞寵賚尤
渥。仍降璽書加護。追號佛海大法師。一時文學侍從
之臣皆賦詩以美之。泰定甲子選住上天竺。越至順
辛未七年矣。是歲六月朔。撾鼓告眾曰。吾三住名山
[001-0743c]
逾三十年。自行無益。世緣有限。雖愧不敏。古德風烈
猶或可攀。即說偈。以辨才歸龍井自喻。眾固留不可。
竟拂衣歸南竺雲外齊。歲餘東還佛果以終老焉。師
所至學徒坌集。諸方宿衲素有時名者爭趨其座下。
誨迪獎勵未甞少怠。台乘四書大小部講徹則復始。
雄談愽辨風駛濤湧。有疑而未決者折以數語。莫不
冷然意解。晚年薦志淨業。晨昏繫念雖病不廢。曾屏
絕左右修一心不亂觀門七晝夜。屢感瑞應。至於統
領庶務。細靡密未始憚煩。規制庳陋則增廣𤨏之。居
處弊壞則繕完之。資用儉薄則經度之。不以其涉於
有為而忽之也。佛果久廢。師歸休其中。慨念石門付
囑之重。罄巳槖一新之。一日眾以月旦問訊如常。時
師遽迎之曰。老僧向非退閑。十二年幾在半途。今日
則有。明日則無。光陰其可把。既乎煩大眾點指行李。
用表無常。眾為念佛。師曰。止止。佛須自念。明日却勞
送別。黎明眾集。端坐書偈而逝。至正壬子八月二日
也。春秋七十有八。夏六十四。奉全身窆于清泰院。先
是師在上竺剏流香塔院以奉開山臻法師.洎如法
師。而肖巳像於其左。至是分爪髮建塔其中。及南竺
明靜塔院。以為後人展敬之地。所著有金剛經集註.
消灾經注.彌陀經句解.仁王經如意論。呪經科並行
於世。嗣其法者弘濟.本無.允若.大安.善繼等若干人。


古源清法師法嗣



法師蒙潤



號玉岡。海鹽顧氏。父敏。隱君子也。母強氏。
[001-0744a]
祥應法師清公之甥女。師方娠。母感異夢。年十四棄
家依清公於白蓮花。甞禮護伽藍神。土偶輙仆若荅
拜然。左右皆驚。授以經書應口成誦。命禮院僧一祥
為師。祝髮進具。從古源受天台家金錍.十不二門諸
書。即能了其大義。會古源歸寂。又從竹堂傳公以卒
其業。因苦學嬰奇疾。修請觀音懺七七日。既獲靈應。
疾愈而心倍明利。勤說勤行。自集慶維那分座於演
福。湛堂澄公來莅教席。號為極盛。師陞居第一座。凡
所闡揚。辭暢旨顯。老成宿學咸敬服焉。出世於海鹽
德藏。長夏講法華經。聽者日千餘人。屠沽有為之易
業者。瑞應不可勝紀。遷主演福。宗風益振。居六年退
歸白蓮花修念佛三昧。依之者益眾。日於肇公講堂
為說止觀。間語其徒曰。吾祖智者所謂風烟山水外
足忘憂。妙慧深禪內充愉樂者。其在茲乎。自是誓不
出山。行宣政院強起之主下竺靈山。時寺新燬惟普
賢殿巋存。因慨然曰。吾茲寺成於慈雲。一殿尚存則
祖師願力有在。乃首加葺治。次苐構諸堂舍。然不以
經度程督之勞癈教。事書夜講演無倦色。率同志修
法華三昧。感普賢放光現瑞。居三年以涉世將迎幸
其素志。復歸白蓮老焉。至正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示寂。呼子實.法明䇿示止觀安之法。且告之曰。吾生
緣殆盡。茲惟其時。驟苾佛號數考。泊然而逝。世壽六
十八。僧臘五十四。明年正月三日茶毗。得舍利於遺
燼中。始師無恙時。有請預為造塔者。以偈謝之曰。死
[001-0744b]
後茶毗一幻身。盡収白骨煅為塵。何須石塔標名字。
畢竟當初無此人。其人遂不敢復請。至是門人建塔
於風篁嶺下白蓮華院之六唯亭。奉舍利藏焉。所着
有四教儀集註行於世。師神資頴秀出於天賦。道力
純固。觀慧虗融。志在他有所即應利。甞求古源塔銘
於凌陽牟公。問以三觀之義。其答如響。公擊節不巳。
以為聞所未聞。每與儒士折衷儒釋所談理性之異
同。無不嘆其言簡而理盡。及於徇緣御物一本於誠。
所至道俗嚮慕。或捨所居或剏寺宇以延致之。在嘉
禾則有演壽.吉祥.慧光。在杭則有壽聖.瑞光懺院等。
至於自行之精進。修常坐三昧以九十日為期者七。
法華.光明.大悲.淨土諸懺法不計期數。而潛德密行
證語所及。有未易淺窺者。此特其應迹而巳。天目中
峰國師甞致書曰。法師能以芬陀利香充塞宇宙。人
謂古佛復出。信矣。


佛海澄法師法嗣



法師弘濟



字同丹。別號天岸。紹興餘姚姚氏。蚤孤投
從父舜田滿禪師出家。其祖繼公授以妙經。應口能
闇誦。十六薙染。二十進戒。持四分律。忽自奮曰。律可
學。教不可學乎。遂往四明延慶。從半山全公習衡台
止觀之書。甞修法華.金光明.淨土期懺。在觀定中都
智者國師授以犀角如意。自是講貫了無留碍。時大
山恢公主松江延慶。佛海澄公董杭之演福。學徒川
委。並延師居第一座。高昌總統般若室利公。學通華
[001-0744c]
梵出入經論。以本國言與法師譯小止觀。文釆粲發。
公深敬服。泰定初開法圓覺。倡佛海之道自師始。兩
浙學人奔湊。師罄大小部帙。晝夜弘演多所啟發。明
年鹽官洲崩。行省亟相脫驩公憂之。禱于上竺廣興
法事。命法師親履其地。仍令有司修水陸大會七日
夕。法師呪以沙水。足迹所按土皆凝然。至今居民不
化魚𩻪者。葢師願力有在也。天曆改元陞住大集慶。
歲饑喟然嘆曰。吾教雖以食為外命。其如四眾何。即
退處別室。吳人以䟽幣來聘師。誘掖來學留姑蘇者
六夏。至元再紀之五年。郡以圓通久廢。屈師主之。則
曰。先德弘化。報地主恩為重。越吾父母邦。欣然應聘。
至焉。糧食闢齊舍。攝徒侶至數千指。隘無以容。咸謂
茲山自開。香嚴重興。後五十年無此。作四載又謝事。
旋故丘。專修念佛三昧。當會心處不知念而非念。非
念而念也。扁室曰其中。着銘以自見。至正七年年八
十矣。杭三宗又以大普福起之。師堅臥不赴。門人法
航請曰。圓頓大教退藏於密久矣。不在此時作某等
龜鏡。將抱終身之憾。乃束裝徑度。居亡何海內兵興。
竟拂衣還山。開清鏡閣而深蟄焉。龍翔咲隱訢公有
詩美之。甞閱楞嚴經古註。繁簡不倫。方將折衷其說。
俄疾作進。諸徒申淨土法門有未解師意者。師厲聲
曰。死生難。頃之書偈而逝。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也。
世壽八十六。僧夏七十一。嗣法上首上竺.道臻.超果.
允中.雍熈.淨琛.圓通有傳等。先是師卜地受經之西
[001-0745a]
崦。植松其上。標曰松華塢。其法孫至大以陶器奉蛻
質焉。導治命也。師狀貌魁偉。言吐洒然。魯誥竺墳過
目不忘。緇白無貴賤爭導事之。平日以疏通教觀為
務。講法華妙義無慮百十會。若杭城東之吉祥。西湖
之崇福。獲之南翔大德。皆有瑞徵感天雨花。集賢仁
榮周公曰。法師才贍而言約。器宏而道深。安陽明善
韓公曰。師才全學愽。以文寓意。無求於名觀二先生
之言。可以知師之為人矣。所著有四教儀紀要.天岸
外集。並行於世。至若上堂題贊詩頌。時苾獨步。不俟
編集。傳諸人人焉。


法師本無



字極元。或以其宴居之扁苾為我菴。台之
黃岩著族。姓陳氏。父自然。素業儒。其高曾皆以科舉
取顯仕。父早世。母趙清献公抃四世孫。賢而知書。師
在髫齓。母課之語孟。殊進年十三。依方山寶禪師於
瑞岩為落髮受具柢。中竺元叟端禪師留居侍旁。時
佛海澄公住演福。而寺之方山大公佐焉。實師母黨
親。每過候之。輙以老病相屬托。遮挽不聽去。咄曰。佛
法隨緣。若果無情耶。會澄公亦問以山家教義開其
意。玉岡潤公從臾其間。師由是無它志。篝燈達曙。深
契二威緘授之妙。而荊溪四明記述之詳。過目皆能
口辨指畫。以極其淵奧。故任之紀綱而眾濟其才。位
之表率而眾熏其德。甞曰。文字之學必待靜默而後
有所悟入。師得之矣。俄以宣政院檄出住鳳山崇壽。
繼遷普福及明之延慶。詔書法旨累加漿譽。授以佛
[001-0745b]
護宣覺憲慈匡道之號。時教法大行。簦笈趨擁。鼓聲
籤顯靡間書夜。其智謀幹力有餘地。則理產業。飾佛
像。起頹仆。為壯麗事。蹟見所在碑刻。若以金新昌彌
勒像板。集註楞嚴經。亦其化風所致。師性姿高潔。所
交多名士大夫。若屬文議論雄拔。有山意集行世。尤
不耐紛[虺-兀+完-、-虫+厂@既-旡/寸]。稍遇之則引避。[厂@既-旡-日+口*頁]延慶酬應煩劇。即築溪
舍南湖上以老焉。至正二年納麟高公使行院。起師
住上天竺三年。癸未示寂。世壽五十八。臘四十二。門
人以其遺體塔于上竺之流香別院。嗣法弘道.慧隱.
允中.大始等。


法師允若



字季蘅。族相里氏。父慶。以儒行苾。師九歲
能通春秋。其父方以亢宗為期。忽翛然有出塵之想。
乃依雲門廣孝元公祝髮。十五納滿分戒。渡江至虎
林謁大山恢師於興福。授以天台諸乘即知大意。巳
而聞佛海澄公主南竺演福。四方名德多來棲止。而
方岩則師.愛山靜師尤龍象中苾雄者。師復住依焉。
凡法智立陰觀妄別理隨緣究竟蛣𧏙理毒性惡等
文。益推斥其義而沉涵之。至於恩清之兼業。昭圓之
異說。齋潤之黨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及所
以害道之故。心既有得乃質之二師。而復取正於澄
公。聲入心通解行日著。澄公甚器之。俾歷要職。至治
初澄公奉詔入燕都挍正經律論三藏。遂白其行業
於帝師大寶法王。錫以慈光圓照法師之號。大德中
出世昌源淨聖。丁歲侵師為經度之。田之菜蕪者闢
[001-0745c]
之。室之弊漏者葺之。踰三年演福請師居第一座。攝
眾千餘人。師持規峻整。升堂入室具有儀範。經其指
示多所悟入。泰定中行宣政院請主興福。當是時倡
道杭之南北兩山者。若天岸濟我庵.無玉庭罕與師
皆有重望。人苾為佛海四天王。居無何。退皈雲門。與
斷江恩師.體畊逸師翱翔千岩萬岳中。人又目之為
雲門三高。至正間起主越之圓通。亟相康里公具疏
延主下竺靈山。有瓔珞泉其涸巳久。師持錫扣岩祝
曰。吾緣苟在是。泉當為吾一來。言始脫口。泉果涌出。
戶部尚書貢公師泰。比之慈雲重榮檜。命名曰再來
泉。作文記之。師四坐道場。教雨灌溉如甘露醍醐。飲
者心泰。尋以年高退居雲門。築深居精舍。以法華觀
慧三昧為暮年淨行。會天下亂干戈紛擾。師與之遇。
脅以白刃毅然不為屈。因遇害。白乳溢於地。實至正
巳亥二月二十九日。世壽八十。僧夏五十有五。兵既
退。其徒孫息幻具衣棺為歛。闍維之夕獲舍利甚夥。
塔于雲門之麓。師風度簡遠。不妄言笑。趙魏公孟頫
呼之為僧中御史。善詩若文。雄健有法。黃文獻公溍
為序其首。謂其遊戲如幻。變化不測。理事混融。不相
留礙。一時名公卿如鄧文肅公.袁文清公.虞文靖公.
韓莊節公皆與師方外交。而忠介公泰不華歆豔為
尤切。函書問道殆無虗日。雲門之旁有若耶溪。世以
法師名高宜配地望。故復稱之為若耶溪。嗣其法者
則集慶友奎.演福良謹等。或者以師素履之美而不
[001-0746a]
獲考終命。頗致疑焉。殊不知定業所感千劫弗遷。雖
以西域聖師深入神通三昧。或為鴆毒所加。或罹刀
劍之厄。卒未能免。何傷乎道德之高也。


法師善繼



字絕宗。族婁氏。越之諸暨人。母王氏。當有
妊。夢神人授白芙蕖乃生。始能言。見母持佛號合掌
隨聲和之。年稍長。季父客授山陰靈秘寺。從治春秋
經。竊窺三藏諸書。嘆曰。春秋乃世間法。欲求出世。非
釋氏將疇依。即投其寺僧思恭祝髮授具戒。從杭之
興福大山恢公習天台教觀。時大山遷雲間延慶。師
復往南竺演福從湛堂澄公。間問之曰十不二門屬
何觀。法師曰。三種觀法屬對三部。此文既與止觀同
成觀體。的是從行。又問諸經之體為迷為悟。師曰。體
非迷悟。迷悟由人。顧所詮經之旨何如耳。湛堂喜溢
顏色曰。真法輪將。它日有望於子矣。宗周文公時住
集慶。豔師之學。延曲賓師。尋領懺事。湛堂復招師居
座端。南竺素稱教海。師提唱宗乘有聲。絕出於四方。
會湛堂遷上竺。而玉岡潤公來補其處。仍留師居其
職。學徒四集。無不涵腴飲醇克足而後去。天曆已巳
出往良渚大雄。日講金光明經。夢法智謂之曰。汝所
談經與吾若合符節。惜乎所踐猶未逮其言耳。遂益
篤精進之行。至正壬午高公納麟為宣政院使。移住
天竺薦福。丙戌江浙行省左亟相朵爾只公領院事。
陞住天台能仁。凡三主名剎。執經輪下者多豪俊之
士。開闡法華妙玄文句五章四釋奧義昭晣。且䇿勵
[001-0746b]
之曰。吾祖有云。止觀一部即法華三昧之筌[ㄇ@企-止/弟]。十乘
十觀即法華三昧之正體。須解行並馳。正助兼運。則
圓位可登。而不負吾祖命家之意。未幾兵難荐作。其
高弟是乘請師还華經。歡然就之。且以無常迅速。嚴
修淨業。繫念佛名晝夜不輟。一日集眾而言曰。佛祖
弘化貴乎時節因緣。緣與時違。化將焉托。吾其歸矣。
遂索筆書偈端坐而逝。時丁酉七月二十二日也。春
秋七十有二。夏六十三。火化齒牙及舌根不壞。舍利
纍纍然。歛骨塔于靈秘之西坡。嗣其法者靈鷲懷古.
延慶自明.崇壽是乘.演福如𤣱.能仁淨昱等。師氣局
衍裕。行履固純。山家諸書無不精徹。大江東南推為
教中之宗。講演法華.金光明凡若干會。主修懺期所
感靈異不一。是乘甞請著書以淑後人。師曰。吾宗本
離言說。不得巳而有言。為彰授受也。是故章安結集
之後。不過代相緘授。其間或有斥邪衛正者。亦豈好
辨哉。今大經大法粲如日星。宜修習不暇。奚俟予言。
聞者悅脫。


續佛祖統紀卷之一
[001-074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