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54 愚菴智及禪師語錄--(門人)觀通 (master)



愚菴和尚語錄卷第十



自題


門人 道彝 等編


芷都寺請



沅有芷。澧有蘭。花根本艶。虎體元斑。楊岐輔慈明匡
徒。只說此法。鼓山佐雪峯闡化。話無兩般。覺斯今行
斯道。若丹青之寫象。猶匠石之斸墁。坐斷西湖南宕。
力回倒海狂瀾。金圈栗棘橫該抹。千古叢林作話端。


淨慈行堂請



眼生三角。頭峭五嶽。心性急如弦。胸中無點惡。東海
[010-0697c]
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南山白額奮全威。天魔膽落。
截斷妙喜葛藤。埽蕩永明糟粕。却憶老盧公。辛勤在
龍朔。碓觜花開劫外春。千古高風動寥廓。


延慶略長老請



韜略全無。威權何有。皮膚脫落盡。留得一張口。四會
說法住山。一味縣羊賣狗。父子雖親妙不傳。喝下須
彌顛倒走。


定慧寶長老請



滿肚貪瞋癡。通身戒定慧。日用任縱橫。非如亦非異。
拈來妙喜竹篦。敲出臨濟骨髓。南山鱉鼻噴腥風。龍
王宮殿波濤起。


中竺悟長老請



老屋數椽春寂寂。長松萬本晝陰陰。空山盡目無餘
事。時聽黃鸝送好音。


題䟦



趙魏公。書楞嚴長偈



梵語首楞嚴。此飜一切事究竟堅固。良由慶喜未全
道力。求佛方便故。世尊示之。以十方如來。一門超出。
妙莊嚴路。乃至多方。決擇真妄。發明陰入七大。皆如
來藏。使悟器界萬法。當體全真。銷億劫顛倒妄想。獲
究竟堅固法身。於是說偈。讚佛。發願度生。虗空可亡。
心無動轉。實為微妙章句。


松雪居士趙魏公。大書特
書。以傳不朽。書法之妙。大海為口。須彌為舌。贊莫能
及。


而公出處光大。名滿天下。碩德盛業。不可思議。得
[010-0698a]
非楞嚴會上。菩提薩埵。乘大願輪。一來人間。遊戲者
歟。


公非獨書是偈。至若金剛般若圓覺諸大乘經。皆
勵精書寫。鋟梓流布。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
佛恩。浮俗闡提觀此。亦當自化。


陸遜齋。書華嚴經



無上法王。初成正覺。稱法界性。說華嚴經。譬如虗空
具含眾象。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唯上乘大士。信解弗
疑。中下之機。如聾若啞。


吳郡遜齋陸公。吏隱而事佛
尤篤。佐政之暇。手書是經。八十一卷。裝潢函秘。安奉
五瑞山大雄寶殿。以永傳持。非上乘根器。疇克是也。
觀其發大信心。啟大行願。不翅陰翊王度。報資恩有。
欲壽大法。無有盡滅期。與極微塵剎海。無盡眾生。同
證一真法界。功德其可量哉。


至正壬寅。余客留山中。
得遂披閱。時公巳沒於王事。追授承事郎昌化縣尹。
木落天空。秋高氣肅。淨几明窻。焚香展卷。恍若與公
游泳毗盧性海。死生何閒焉。


秀峯徽太古。所藏圓鑑寂照妙明三老遺墨



老圓鑑。與寂照先師。蚤時嘗充書記之職。各以文學
鳴世。厥後相繼。主法雙徑。為天下師表。致叢林禮樂
全盛。四海象龍。川委雲集。道德之光。猶日月麗乎中
天。亘千古而不可磨滅也。時妙明太古二兄。實能同
參法席。後三十年。妙明由補陀中竺。亦主雙徑。


今觀
圓鑑贈休復子蘭說。以蘭比有道君子。期漸乎馨。熏
乎心。潤乎道。而周流乎天下。


寂照送中一上人序。切
[010-0698b]
切以斯道勉旃。有謂非俶儻瑰瑋。信之篤。見之明。奮
不顧流俗。孰能相與踔厲乎此哉。之語。回眎碌碌。冐
名竊位。馳騁浮華。勾章棘句。不原道之所存。至竟癡
狂外邊走者。愧當何如也。


太古分座說法華藏時。妙
明居補陀。書疏往復。曾弗及世諦。唯以遊心華藏世
界。與法報化。同為唱導。為喜。


三大老。可謂同一舌頭。
同一心知。雖片言隻字未嘗不以單傳直指之道自
任。而其後先接踵聯輝。為天下師表也。宜矣。


太古匡
徒秀峯。方東南兵變之餘。所至若逃亡家。叢席為之
特振。堂中衲子。數十人。皆嶄嶄出頭角者。一日鉢盂
兩度濕。不可蹔缺。因行化。訪余受業海雲。出此俾題。
引紙運筆。覺我形穢。


張居士。血書法華



龍勝菩薩曰。眾生心性。猶如利刀。唯用割泥。泥無所
成。刀日就損。理體常妙。眾生自粗。能善用心。即合本
妙。寂音尊者謂。世之人。疲精神於紙筆。從事於無用
之學。是皆以刀割泥者也。


清河張居士。中年割棄塵
累。篤志佛乘。瀝娘生十指之鮮血。書法華七軸之真
詮。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端可謂善用其心
者矣。既書寫之。又讀誦之。苟能一言之下。心華發明。
徹見一會靈山。儼然未散。不妨便是千佛一數。居士
宜加勉諸。


靈源清禪師遺墨



靈源大士。道德言行。為宗門百世師表。觀其遺輔公
[010-0698c]
坐元小帖。雖似簡率。一再展卷。恍若黃龍山。壁立萬
仞。俯仰今古。為之凜然。


與上人所藏羅漢圖



諸禪四無量。無色三摩提。一切受想滅。心量彼無有。
是謂阿羅漢。深山大澤。聖賢所都。信非凡愚。肉眼之
所能見。內秘外現。應化無方。出沒卷舒。如幻如夢。又
豈筆端三昧。所能彷彿。好事者。繪之為圖。以寓遐想。
良有旨哉。世之覽者。徒愛其奇形怪狀。精巧入神。孰
究道之所存。為何如耶。


上人為佛之徒。當觀其迹。究
其道。自覺覺他。勿墮聲聞。自覺聖差別境界。直趣自
覺聖智。究竟之地。可也。雖然。我作是說。猶如繪像。若
是眼裏有筋。終不按圖索駿。


錢子善三教異同論



三教學者。互相矛盾。其來遠矣。屏山李公。嘗謂。儒釋
道之軒輊。非唯釋道。不讀儒書之過。亦儒者。不讀釋
道之書。之病也。君子韙之。


今觀彭城支離叟三教異
同論。窮理盡性。無黨無偏。可謂撤藩籬於大方之家。
匯淵谷於聖學之海。立一家之成說。埽末流之浮議。
使三聖人之學。凋瘵之秋。復將鼎峙。而不致偏仆其
於聖教。豈小補哉。


雖然。道本無言。離文字相。離心緣
相。世界未立。三才未備。儒釋道。甚處得來。當與麼時。
孰是孰非。誰同誰異。向這裏。下得一轉語。則辨論之
作。功不浪施。其或未然。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却向
汝道。
[010-0699a]


中峯和尚蓮花吟卷



普應國師中峯和尚。說法如雲如雨。蓮花吟一篇。豈
亦懷淨國之遊。而作耶。趙魏公。因而畫之。為圖。馮待
制。又從而大書特書。合成一卷。可謂三絕矣。


京口張
天民。獲之於烽塵澒洞之際。不翅夜光明月。謂是卞
山幻住。舊所藏者。即歸諸吳門幻住照用菴。為傳家
之劵。張亦有德者歟。


噫中峯。為東南大善知識。據師
子巖。作師子吼。垂三十年。氣吞佛祖。道重王臣。


如趙
魏公馮待制。皆儒林鉅擘。往來參扣。咸稱弟子。蓋欲
咨決大事因緣。碎塵勞窟宅。拔生死根株。豈吟詠云
乎哉。然達人大觀。游戲翰墨。無非佛事。


用菴為中峯
直下的孫。得此寶諸。宜矣。倘能捩轉面皮。伸出毛手。
付諸丙丁。則老和尚。大寂定中。必為破顏一笑。


天童佛海禪師遺墨



河南褚士文。博學而尤精書法。四方多士。咸願遊從。
嘗與太白佛海。為方外交。徵言於海。海時年八十有
五。能作凍蠅細字。手書舊詩數十篇。詶之。士文寶秘
珍惜。時一展玩。如見古道顏色。雖隋珠卞璧。不換。或
謂佛海。為一代尊宿。不以本分事。接人。遺之以詩。有
失大體。予曰。不然。上乘菩薩。善巧利生。乃至示現種
種形相。與其同事。佛海遺詩。豈非四攝之一也。噫儒
與釋。分兩塗。跡雖不同。道實靡間。苟非達而不拘者。
往往肝膽楚越。觀士文佛海之風。亦當少愧。


佛印禪師遺墨


[010-0699b]


佛印禪師。竊怪叢林。以文字為禪。嘗示眾云。雲門說
法。如雲如雨。絕不喜人記錄其語。見必罵逐曰。汝口
不用。返記吾語。異日裨販我去。學者漁獵文字語言。
正如吹網欲滿。非愚即狂。蓋師荷負臨濟正傳。言語
道斷。心行處滅。䇿勵禪徒。法如是故。豈欺人哉。


觀此
送茶手帖。種種譬喻。深入法味。醍醐毒藥。毒藥醍醐。
亦能殺人。亦能活人。雖知法離語言文字。而能遍一
切處。如實為人演說。於師見之矣。


全室禪師法語



說法不應機。總是非時語。故先佛世尊。隨宜演說。良
有旨哉。今觀全室禪師鍾山法會。奉
旨普說。窮理盡性。徹果該因。顯密淺深。無機不被。真
得先佛之意。深與契經相合。贊西堂。得而寶諸。可謂
具一隻眼。


題白菴禪師三會錄



向上一路。離言說相。離文字相。諦觀白菴禪師三會
錄。一一從自已胸襟流出。言滿天下。未嘗道著一字。
松源和尚云。正路行者有。但不能用黑豆法。難以荷
負正宗。大慧老祖云。諸方說禪。彎彎曲曲。如海螺兒
相似。我這裏則不然。開著口。便見心肝五臟。此錄。二
者兼得之矣。


師得法上首。衍慶澤長老。結集鋟梓。以
惠後學。同器而食。飯色有異。覽者。自宜著眼。


愚菴和尚語錄卷第十
[010-0699c]

No. 1421-B


塔銘
前翰林學士承 旨嘉議大夫知 制誥兼
脩國史兼 太子贊善大夫金華宋濂 撰


浙河之西。山川清妍。其所毓人物。性多敏慧。學禪那
者。以攻辭翰。辨器物。為尚。雖據位稱大師。亦莫不然。


自宋季。以迄于今。提唱達摩正傳。追配先哲者。惟明
辨正宗廣慧禪師。一人而巳。


師諱智及。字以中。蘇之
吳縣。顧氏子。父茂卿。母周氏。師之始生。靈夢發祥。及
入海雲院為童子。智光日顯。釋書與儒典。竝進。其師
嘉之。同見閩國王清獻公都中公大賞異。留居外館。
撫之如已子。使其祝髮。受具足戒。


師聞賢首家。講法
界觀。往聽之。未及終章。莞爾而笑曰。一真法界。圓同
太虗。但涉言辭。即成賸法。縱獲天雨寶華。於我奚益
哉。


遂走建業。見廣智訢公於大龍翔集慶寺。廣智以
文章道德。傾動一世。如張文穆公起巖。張潞公翥。危
左丞素。皆與之游。以聲詩倡醻。為樂。師微露文釆。珠
潔璧光。廣智及羣公。見之大驚。交相延譽。唯恐後。



之同袍嶼上人。呵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負荷大法。
甘作詩騷奴僕乎。無盡鐙偈。所謂黃葉飄飄者。不知
作何見解。師舌噤不能答。即歸海雲。胸中如礙巨石。
目不交睫者。踰月。忽見秋葉吹墜于庭。豁然有省。機
[010-0700a]
用彰明。觸目無障。師雖自慶幸。然不取正有道恐涉
偏執。於是杖䇿。遊虎林。升雙徑山。謁寂照端公。自列
其所證甚悉。初寂照嘗以法器期師。聞其言喜甚。因
勘辨之。師隨機而答。隼落秋空。而兔走荒原也。精神
參會。不間一髮。


未幾。命執侍左右。以便咨叩。俄遷主
藏室。師取三乘十二分教。益溫繹之。宗通說貫。袞袞
如懸江河。聲光煒燁。頓超諸老上。


元至正壬午。江南
行宣政院。舉師。出世昌國之隆教。海濵之民。暨清淨
四眾。手持香華。百里驩迎。如見諸佛。師為升座說法。
不翅大將樹建旗鼓。申令發號。聞者。靡不畏服。


乙酉。
轉隣剎普慈。其激揚誘掖。如隆教時。


戊戌江淛行省。
左丞相達識帖穆爾。兼領院事。延師。主杭之淨慈。兵
燹之餘。囏窘危厲。人所不能堪。師運量有方。軌範峻
整。綽有承平之遺風。較之普慈。君子恒謂過之。


丞相
猶謂。未盡尊師之道。辛丑之秋。復請住持徑山。補寂
照故處。師亦不辭而往。風動四方。考德者愈眾。


亡賴
男子瞿範日饕盤飱。主庖者。厭之。瞿銜而去。赴部使
者訴。院之僚屬受賕。誣師為通衷私。使者。攝師問狀。
師了無懼色。癸卯省憲二府。白其冤。強師復還徑山。
緇素駿奔。如戴父母。至有樂極而悲泣者。


皇明龍興。洪武癸丑 詔有道。浮屠十餘人。集 京
師大天界寺。而師實居其首。以病不及召對。


乙卯賜
還穹窿山。山即海雲所在也。


戊午八月。忽示微疾。至
九月四日。索筆書偈而逝。九日行茶毗法。火𦦨化成
[010-0700b]
五色。有氣襲人。如沈水香。齒牙數珠不壞。遺骨紺澤。
類青流離色。室利羅。交綴於上。是日。其徒大均士龍
等。藏於所居之山陰。寶盈分爪髮。歸徑山。卜於無等
才公塔右。瘞焉。世壽六十八年。為僧五十一夏。度弟
子若干人。嗣其法者。若干人。


師長身山立。昂然如孤
松在壑。威令嚴肅。其下無敢方命。故所至百廢具興。
然處事達變。接引後進。又如春風時雨之及物。使人
不自知。元帝師以為賢。為錫今號云。


師在天界時。濂
頗獲聞其緒論。於其歿也。上首弟子普慶。住持道衍
藉是之故。自狀其行。來請銘。夫圓明妙性。實具三千。
四聖六凡。悉從中現。諸佛不得巳而說經。雷動蟄驚。
風行草偃者。為明此性也。諸祖不得巳。而忘經。絕其
枝末。直探本根者。亦明此性也。性在是。則道在是矣。
柰何道喪性乖。非惟學徒為然。至於師表當世者。壹
從事於末學曲蓻之間。以資清玩。其去佛祖之道。蓋
亦遠矣。有如師者。可不表之。以為東南龜鏡哉。


師出
世時。穹窿山石夜走。及涖普慈。神降於人。述師清嚴
之狀。天之生師。殆不偶然。四會語有錄。其機緣。巳備
載之。茲不敢勦入也。銘曰。


「 華梵諸祖
 所了惟心
 函乾蓋坤
 開陽闔陰
 萬彚芸芸
 靡不苞括
 肯捐全軀
 而局一髮
 奕葉相仍
 軌轍弗殊
 融通小大
 無礙無拘
 猗歟禪師
 神觀孤聳
 文釆漸彰
 雲流山涌
 一旦易慮
 面壁自治
 攝念入定
 如斬棼絲
[010-0700c]
 秋葉之零
 飄墮庭[一/尸@巳]
 仰視青天
 一碧萬里
 我性之覺
 證諸碩師
 機鋒交觸
 劍戟差差
 出世海濵
 人天拱手
 發祥含徵
 白石夜走
 全提正印
 法鼓頻撾
 以眼聞者
 斷除空華
 由其見凝
 轉識為智
 珠璣落紙
 亦第一義
 方嶽大臣
 遣使候迎
 陟于南屏
 惟德之馨
 名山列五
 首曰雙徑
 匪私于師
 東南龜鏡
 輕儇小夫
 憯不自懲
 皦皦白璧
 何憂蒼蠅
 風騰波掀
 萬辭嗟惜
 是非既昭
 重涖舊席
 昔師之去
 泉流哭聲
 師今之旋
 卉木含榮
 世緣巳終
 微笑而滅
 設利如珠
 綴于紺骨
 末學競奔
 曲藝宏施
 胡不反觀
 本實在斯
 遺光所被
 千載猶淺
 瞻之仰之
 誰敢不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