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01 石雨禪師法檀-明-明方 (master)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八
嗣法小師淨柱編


書問二



與石浪首座



自首座去後。每以入山不大深為憂。故今年春亦欲
掩關以深之。忽無所至。知首座早巳出關住超山矣。
豈技癢之若是耶。朽尚掩關者有四故。一以法門愈
亂愈不可辨。亦且不必辨以正不勝邪故。二者觀時
觀機。知分知力。恐不知不觀。非唯無益。且有損故。三
者屢有不可卻之招。恐費周折故。四以行人數十輩
忍苦忍貧。死守不去。唯恐住持不耐久為不安。以約
三年之限為慰諸行人故。但不識首座何所見而入。
何所見而出也。前光明寺有二僧來。一稱首座為姪。
一稱首座為弟者。俱以老成。俱以吾首座不甘寂寞
為言。今聞遷住。可謂之知侄與弟者矣。雖然倘住超
山。自有別意。非人所能料。則慰我甚矣。前得首座書。
讀未竟而象田即念書亦至。彼亦往往以我不復出
為願。故聞其守益堅語益切。此與吾首座臨行與藻
雪言無異也。倘首座之守亦無異。則雲門二甘露門
他日普天匝地有不可量者在也。觀象田嘗以得吾
首座為有同氣。為幸為慶。此深有挽回薄俗之度者。
首座又不可不時通氣脈。為他日計也。又聞首座每
與人抗此金與石觸之謂也。知不可勝而為不可也。
況法門雖屬不堪。不久自有定論。何用是汲汲為故。
我於二月十五入關。大書聯曰定論。不須下千古偷
安。聊爾約三秋。此立而待之之道也。願吾首座亦宜
安心而待之。今洞下雖不乏人。但少遞相護惜者。聞
永覺師為人頗端。此可幸事。但可讚之而巳。以其扶
律行事不致損故耳。無諍無辨之道正宜今日力行
山居。殿有半功。葵心巳退。執事月印嵌石二公并知
[018-0144b]
眾敬愚及數十輩少枝葉可稱精進。即鶴凌孫亦頗
能逐隊執勞。能久久不退。或有過師之作未可定也。
首座所應承緣事得能修德以化之則無不濟者。若
以末為本。我不願也。目下近遠意頗悅從。但以歲儉
為難。禪堂從房一齊歇下。聽緣而巳。方今各各努力。
鋤钁山田。較首座去時俱巳轉生作熟。盞飯可供四
十人。菜圃春收可續絕糧。即堂中主有山鳴。悅眾有
維弦。書記有藻雪。普梆一響。草鞋如虎。此山居之近
況也。寄聞吾首座喜之。


復黃元公司理



宗風雜沓。王事勤劬。此窮和尚之對極門徒也。承訂
梅花開後主人對客。今梅花開巳。主對客巳。有人問
客。如何是主。不識居士何以答之。山中萬境雖閒。無
奈諸禪者往來煎逼特甚。此入山不大深之故也。故
限約三年掩關以深之。昨巳偷安矣。


與余集生中丞



昨承光顧。使十四年來積想一傾。頗稱慶快。及捧讀
復黃海岸居士書。至為道不為名。為法不為身處。令
人愧愧不休。幾欲薄懶瓚而不為矣。復自顧疏拙。恐
螳努之。取笑於人也。然法門危亂。得居士兼內外而
護之。衲輩敢終默而置於不聞耶。第觀時觀機。思懶
瓚之尚不可薄也。容山居殘局苟完三年。鄙願得遂
當拼此殘質。唯命是從。是至願也。


復章天對居士



每當岑寂時與道侶相集。一詠鬱花。令人遊夢無盡。
忽接惠翰。暢讀花因。欣慰欣慰。爰發孝廉巳先居士
著鞭耶。天華護彩。舍此其誰。山荒失賀。居士能為我
致意否。禪道之衰。今時巳劇。所期入此門者。以真實
履踐為先。然後應機接物。妍媸自辨。所以佛祖言句。
大似試金石子。具正眼者用之。任他頌古拈古。轉機
[018-0144c]
著語。是佛是魔。無不悉辨。履踐不真者未免金鋀易
換矣。居士天性生知。讀書之暇又能搆此格外語言。
逢場作戲。無不可者。再得捉膝時一番商確。然後流
通為美。鬱花之洗豁人目。見者無不以為不朽之業
也。恨不能多得耳。昨有相知欲為小序。至手當即寄
覽也。


復曹一蕊居士



前接尊翰及箑頭。深知不忘我故人甚。但天各一方。
流光漸遠。每一興懷不能罷。眾命千里杖為愧。仲春
得脫雲門。入西溪寶壽。非隆慶也。較隆慶深數里。竹
木蕭疏。修徑不減雪棲。是嚴印持。聞子將諸公所蓄
以遲某者。憶往與兄輩願頗不淺。此特為之先導耳。
天如居士兩番入山場後後訪之。想巳還新安矣。其
冷骨如故。真隱君子也。聞白僧兄獨居故里。欲附一
信與天如往。奈又不果。山居初得安懶。幾與世隔絕
見聞。故不及為覓便郵。兄有書往。幸達此意。不識何
時來湖上也。聞兄近不乏道交為慰。又得趙居士偈
意更慰。第不即覿面為惜。想真辦道人應不便爾休
去。其間出入。於境緣逆順處定能以不欺自鑑耳。聊
評其意以復。長至邊果能一遊乎。先附力主做功夫
語二紙一煩致之。嵌石兄近況每同弟打橡栗為安
心法。因續元去。促托筆伸意。翰生棧西蘭友兄弟蹤
跡。何似有便通。我以慰念舊之懷。世情擾擾。法門猶
惡。有心者能一揀邪正。庶報佛恩於萬一。弟亦當於
岑寂自砥。以觀其時也。




承書與續元禪友來。如親覿一度。即以書復續元去。
亦應如見我然。猶未免於一水盈盈之思也。不如天
如兄偷空入山數日。與七十二賢峰分賓列主。談以
為暢。力窮向上。不涉世緣。令人益珍其為老成。聞兄
[018-0145a]
近況頗細。稍慰。懸懸趙公之約。何以杳然。不可以兄
之憨法帶累人也。笑笑。


答祁德公居士



秋空岑寂。忽承令弟至。得接尊翰惠施。又知道念日
堅。雖覺喜躍。然猶未能深慰鄙懷者。以居士是大猛
烈人。定能一刀兩段。討個分曉。而肯悠悠說堅不堅
乎。堅不堅則疑信相參。隨人上下而巳。宜居士所不
為也。近欲入閩。將有一年之別。古人云三日不相見。
莫作等閒看。想居士自能努力。而不俟衲歸。當先有
便羽報平安也。


答邢吉先居士



前翰中有一切無心。即離俱病之問。此特遣著語耳。
苟執而不化。則又有無心猶隔一重之語。其疑又何
有巳時乎。真辦道人觀時觀機。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出處聽緣而巳。至於功名。宜冷則冷之。離亦一道也。
宜熱則熱之。即亦一道也。但得左右逢原。何病之有
哉。


與蔡子穀居士



世情戀戀。法愛猶覺依依。但不可為愚者道耳。分袂
歸。每與相知言及護持金粟之神。餘光豈止被及一
法相而巳哉。不知近日戒酒光景何似。石車兄以雨
阻不及入山。特遣侍者渡江踐約。可謂不負先師者。
見時煩為致意。元公居士幾日曾相見否。


與集生余中丞



承護念。入閩冬復春矣。不識道體健飯否。叢林得人
否。某扺長慶來。縉紳居士俱欣然。誠不虛老居士願。
華雨監院雖根性過緩。亦稱穩當。臘八日付戒一壇。
春新積香儀。續置禪堂一所。張方伯捐俸。結制內外
三百餘。俱精進。擬浴佛解制後同京臺諸居士上雪
峰。或可存老居士意。第欲併爨恐不易也。大約閩中
[018-0145b]
法道邪禪未熏。似有起色在。宿願未酬者。今正是時。
且僧俗望駕如渴。未審肯即扶策否。否則冤有頭。債
有主。與山僧有何交涉。衡廷田事勢不可復。茲另捨
百金造廊。起手其東邊精室。向為人得。今巳力為復
之。以滿尊願為杜口處耳。此間興廢任在居士。故不
得不喋喋也。餘不悉。


與季超祁居士



閩中緣未竟而歸思動者再矣。雖知僧無家。其如知
巳何。近聞邊報甚恐。而憂國憂民之人未審此時作
何話說。陰翌之論斯林下人所深愧也。觀令弟才力
裏赤片片。終不甘弄寓山片石。巳者居士能佐之乎。
今居士既承當個事。則知向之稱隱稱逸。可謂前言
戲之耳。古云見道易。守道難而行道復難。況戴兩莖
髮而居於行守之間。抑又難中之最難。不可不深慎
也。居士勗之。


與陳華甫居士



福建佛事喜無男女雜踏之擾。諸鄉縉紳俱認真護
念。第衲所深意投老者。唯寶壽拳石耳。況與諸善信
大有夙緣。令人夢寐以之。非勉強也。惟居士力護。以
俟衲歸。歸期舊約。或半年一年。決不至爽信者。今秋
入闈。定當努力。念我山林人自不能安邦定國。又無
德堪為陰翊。惟居士蠖伸一肩任之而巳。使人人各
發此念而國界未有不安者。居士勿以一人力微為
自怯也。我教謂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此雖理路。亦可事推。況居士巳知會萬法為自巳者。
則一人自幹一人事皆居士之本願。衲特為饒舌耳。
忝知愛之私故私望之。


答陳克一居士



石頭南嶽上諸祖以人多質樸。故酬對處顯多密少。
其真證者即顯亦密也。其未證者俱以意通。意通則
[018-0145c]
落知解。即密亦顯也。非師家咎也。至於石頭南嶽猶
顯密兼唱。下及五家分門列戶。純貴乎密者。以人心
雕琢殆盡。有錯會者。有附會者。真假莫辨。非的悟的
傳。暗機圓合。賓主協通者。孰能把住探竿。知水之深
淺哉。所以推此秘密一路。最妙最玄。極尊極貴。使放
僻邪侈。惡魔外道不能假借以亂真。此不得不密也。
古謂威音王以前無師自證即得。威音王後無師證
者盡屬魔邪。良有以矣。今居士雖做處質樸。省處亦
真。故見諸祖平實顯言。一印印去。略隱密便料理不
下。此過在以顯為顯。未能顯密圓通耳。如居士所印
正脈中南泉之寬廓非外。寂寥非內。及不是心不是
佛不是物等謂無疑。至於斬貓趙州頂鞋等謂不了
則疑信相半。非過量人所自安者。唯居士更過此關。
則一任懷中抱子。腳後登妻。盡是秘密法門。否則平
地上跌有日在。珍重珍重。


復贛州嵯峨諸檀護



靈際斯興。道音遠播於桑門。隹聲此振。德化潛施於
詞苑。瞻貽言而色起。聞高韻以神飛。恭惟諸大居士
閣下心空及弟。氣吞秋月之長江。意極無為。法運春
風之百丈。嵯峨古剎。賴檀信而重整型規。寂照寶方。
得法侄而一新儀範。叢林幹蠱。祇樹金湯。內外得人
而有慶。邇遐獲善以無虞。想佛法之隆盛俱讓豫章。
思祖道之恢弘咸輸廬阜。衲入於仙霞。經三百而遊
七閩。目窮水山之勢。離乎浙地幾十度。而接八行招
歸故里之殷。且解富沙之新令。還酬寶壽之舊緣。或
趁春風而笠戴。江西事難預定。或取白門而棹遊貴
境。法不先期。茲承寵召。未便專辰。聊申裁復以代晤
言。


復王東里總憲



下雪峰滿。擬走候道履奈隨緣轉流。覽古汀淹滯山
[018-0146a]
水。曾以數行遣徒代訊。復為永安路阻。至今覓便無
郵。每念華林把晤。若非老居士打開格則的又焉能
令貧道肆口恣心。橫拈到弄。為作家相見也。呵呵。冬
制正結。建寧之普明而洽。禪友適至。捧讀翰招。住持
三平。不勝踴躍。奈先一日為建陽靈峰邀住。未及應
命而至。然積想未消。終當向百丈漈邊與老韓覿面
相見。不煩向侍者處尋消問息也。偈扇伴啟。草復不
宣。


答考亭朱步紫使君附來問



佛曰覺。儒曰睿。作聖皆屬思也。六祖乃謂不思善。
不思惡。則孔子九思中間思明。思聰。思問難等獨
非善歟。周公夜以繼日。思兼三王而施四事。豈非
欲多多益善歟。善何不可思也。關睢寤寐反側。鍾
情窈窕。思果善歟。惡歟。豈聖人獨難之歟。且善惡
雙遣。思置何處。釋亦戒偏空也。抑聞之老莊其言。
上善若水。水和萬物而不爭。又曰。賊莫大於德有
心而心有眼。六祖無亦欲人忘其爭。去其眼歟。易
稱無思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語頗
有會歟。三教一理。愚蒙未能融合。大和尚何以教
之。


人生日用雜念雖多。不出善惡無記三性。出則為空。
入則為有。空為小聖。有為凡夫。唯大根器。大力量人。
以中道第一義諦。不偏不倚。極學窮參。一旦豁然。空
有雙銷。二六時中。隨緣任運。不著於凡。不住於聖兩
邊不立。中亦不居。克盡巳私。復還天理。如鏡垢盡。因
人妍醜。非鏡有妍醜也。佛為覺。睿作聖。亦若是而巳。
非屬思。非屬無思也。非思故寂然不動。非無思故感
而遂通。道之上善。儒之至善。釋之性善。非善惡相待
之善也。此語三教真可會通。一言以蔽。又何足疑。若
疑六祖不思善。不思惡。似屬無思。不妨深體六祖問
[018-0146b]
意。即知宗門謂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接
引人之言外風規也。彼以三教學人著於言教。不重
巳靈。去道似遠。間有體認。誤以思惟測度。聖人境界。
說時似順。行時卻違。不肯將此思惟測度的心體究
一番。故祖師西來。見人說心說性。要覿體舉出個心
來。性來。見人思善思惡。要人覿體舉出個思善。思惡
的道理來。故六祖問惠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
時。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則知宗
門為人。別有長處。其意非專教人不思善惡也。今老
居士既巳會通。肯於不思善惡處更加參究體認一
番。定知飯是米做。從上疑情一笑而釋矣。然參究體
認是又思。思者與思不同。教中先以無思為體。後以
有思為用。尚屬漸途。以其不如頓教。以思無思之妙。
反思靈燄之無窮也。故終日思而無思。無思而思。高
登聖域。豈小聖只知無思而凡夫只知有思耶。此六
祖去古未遠。尚可如是提撕。處今之世。穿鑿殆盡。才
有言語知解橫生。不能復爾激發後昆。至使陞座指
揮。難為下口。不得巳曲暢旁通。若一味以言遣言。以
理遣理。使人撞入葛藤。無有解脫。此無貴於宗門也。
衲不敢以宗自居。特信宗之妙。或可與老居士同參。
何如。


答唐祈遠孝廉



昨走數行草草附訊。正恐道駕冒暑。令人不安。忽接
惠翰。殊慰鄙懷。所云弁山法道。居士全始。實賴全終。
然全終惟艱。貴使先瑞兄安於常寂耳。雖雲門一脈
靡靡不振。而弟兄之分恒安枘鑿者。皆貧道自甘所
致。今一旦僭竊。不唯取笑諸方。亦獲罪於常寂矣。況
寶壽雖小。未可遽有庖人之越。萬不得巳。尚容秋涼。
一奠弁山。擇一法侄主之。一整無諍之風。庶不負全
始盛懷。而且為全終穩策。餘則不敢與聞。向承布施。
[018-0146c]
百不卻一。此謹奉璧者。恐蹈傷廉故轍耳。笑復不盡。


復弁山諸法侄



叢林者。道德之所從出也。欲行道德。先正名言。名言
不正。道德廢矣。今弁山法道巳遍天涯。而獅蟲咀嚙。
賴以鎮安。使愚得以傍觀泉石。猶冀略伸管見於他
日耳。恐一番當局。未免迷生。此在諸法侄所宜深護
於我也。況百丈移龕。未曾親送。二世新遷。未曾遣吊。
萬勿復舉。杜我將來。常住公物。檀護公書。統此璧謝。


與離言法侄



冤有頭。債有主。此大眾告諸龍天而吾法侄有不容
避者。昨數行中無許多便宜與法侄討得。若為先讖
焉。兼之護法傾城。即請高踞龍華頂𩕳。則寶壽峰在
西溪深處當贊嘆無盡也。


復考亭朱步紫使君



一出仙霞。略無寧晷。此佛法之累人耳。至於千里神
馳。夢無迷路。知老居士正入慈恩院裏游也。自念形
骸雖遠而玉枕峰松終無變色。此亦貧道於居士另
一思路矣。冰輪至。得接惠翰。不異把臂一度。何啻閩
越作同室觀耶。靈峰殘局。全賴護法為之合尖。其叢
林規矩決意付托來雲入室主之。以幻來年老。午星
善病樵之時。想住山恐不與一人肩之。則遞相推托。
殊非長策。餘樂助者。助之貧道。則年巳知非。不復料
理常住。明年俟寶壽稍妥。準頂笠一行。一瓢一侍。別
搆一茅於寺之北隅。或資化寺側。得與老居士啜茗
對奕。拭眼看來雲與大眾之有為。此又不啻樂死也。


復會稽諸護法



向年濫席天華。過蒙內外之護。至今銘佩。猶懷戀慕
之私緣。貧道分慚迂拙。道力浸微。祇合屏跡空巖。任
情丘壑。故拂然渡江。似不再問人間事矣。豈期入閩。
輒爾數年。蓋素愛閩山。故有是舉。雖彼剎紛及略。不
[018-0147a]
加顧卒。一旦竟歸者原為寶壽破壞。意欲粗加修葺。
得把茅蓋頭。足了一生。誓不欲再現前粧重新舊樣。
區區此心大都如是。前渡江登拜。欲寫闊悰。復以緣
隔不偶。茲蒙瑤翰忽頒。琅琅珠玉且復有天華之命。
是更欲鐘鼓爰居耶。雖達師弟暫避巽床。奈某衰朽。
難承鼎餗。況師侄輩俱翩翩超逸。自能料理。何藉手
一躑躅朽僧渡江濡首耶。萬不獲巳。一到即行。并候
興居。聆霏霏玄屑也。


復曹石倉侍御



西溪道上。等個人來。十里梅巳脫雪飛花而個人猶
屬杳然。忽接翰惠。雖免梅花笑人。終未似把袂閒林。
生我山光也。承命作讚。聊搆小偈塞責。謹書請政靜。
聞假歸便謝不宣。


別夏緩公居士



貧和尚。清宰官。正爾相當。唯損清惠。為受不安耳。貴
境多善信。款話甚殷。此皆賴呵護使然。所喜郡伯政
亦甚善。似不復用頭陀法行常不輕行也。至廿五日
始解纜。滿擬一造高齋。作數刻別語。聞交游接踵。唯
望風依依。覺新我瓢笠。晤謝有期。為道自愛。華藏菴
樸僧數輩人頗憐之。第憐之以道者。又不得不仰仗
鼎言於郡伯處矣。


答王祇叔居士



正臥疾間。高人韻士一時良集。復得居士至。使荒山
生色不淺。賤恙亦繇是起。第愧黃牛橘皮。助話太清
耳。前巳承惠。茲復損米。正當結制。敢不拜領。為居士
結一度禪悅也。謝謝。隹扇如命塗抹容補。不盡。


復福城眾護法



靈山親囑。原為末法之金湯。梓里光招。適愜同仁之
志願。豈是祖禰不了端因。道種將圓。固漸添錦。聊用
續貂。恭惟諸大護法臺下朝廷柱石。鄉國觀瞻。攄席
[018-0147b]
上之經綸。不難旋轉乾坤。撥林皋之餘暇。亦且推敲
堂奧。以治國者治心。無異孔顏面目展。報君者報佛。
居然楊李芳蹤。所惜祖庭秋晚。兼之狐跡縱橫。愧無
寶劍之橫抽。猶藉杵光之鎮肅。寵翰來。當重九後。鬱
鬱菊花新開。期諒在小春初。融融冬日暖。敬酬台諭。
無任溯瞻。謹復。


復天寧大眾書



于木隨身。意在驚蛇撥草。逢場作戲。妙於唱主酬賓。
奈何近日宗風似隆而實替。法席似安而實危矣。佛
恩難報。信施何當。福城東塔既為先師來應。萬壽天
寧復因寶閣相招。雖指揮不能推重於人天。登臨未
必增輝於梵宇。喜法舟之靈塔猶存。漢官之威儀復
整。移藤不遠。覿面非遙。此復。


與存憶唐總憲



昨者瑤翰賁臨。兼承隃糜管城之錫。奈艸野不文。無
以克當。雅惠可勝缺然。蒙君以蚤年掇巍科業。巳追
蹤繼美。復以慧眼勘破世籬。飄然長逝。此豈高閭門
陳車馬之亢宗也哉。行將起九世之白骨。登之寶池
珍域。矧陟岵在瞻。宛然康壽。倘轉哀為樂。決疑成信。
只淨名龐老不得擅媺於先宗矣。擬欲躬弔靈龕。奈
方結制。不便行邁。謹遣監院俚語代伸。併祈老居士
熙熙怡怡。完此一段家風。則光前耀後。雖今日之慈
孝。乃他日之道愛也。耑此布悰。統希鑒茹。無任顒溯。


與扶搖唐居士



猶憶曩歲。萱慈遐逝。山僧曾以葛藤一絡索向繐帷
饒舌。爾時尊公深道德器。可徵世德之報不爽。不料
尊公便爾撒手。政以繼美有人。掉臂不顧。真解脫丈
夫也。擬躬吊靈位。奈時方結制。不便攜錫。謹以俚語
半紙代伸。統惟亮鑒。可勝瞻跋。


寄次升陳孝廉


[018-0147c]


久嚮高致。不異大蘇乃從小蘇邊得精神交接。何幸
如之。因憶皋亭桐扣。雖絕響來久。以衲觀之。遍山皆
石鼓也。第復俟知音耳。他日既聞。聲逸遐邇。當不使
張華擅美千古矣。況渥洼池讀書處蹤跡無恙。豈慧
業文人多忘前事耶。笑笑。


寄稚升陳居士



紫雲佛日。兩度快談。草草送別。雖不作世情想。而道
念猶覺依依。不識日來精進何似。深羡師資相契。尋
常巳是難得。況契以道乎。且當仁不讓。頓入頓深。吾
宗謂智過於師。方堪傳授。豈虛語哉。卷第十八
[018-01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