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124 那先比丘經--失譯 (master)



No. 1670 A
那先比丘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僧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大臣長者人民。及
事九十六種道者。凡萬餘人。日於佛前聽經。
佛自念。人眾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捨人眾
去至閑避處坐思念道。佛即捨人眾去。入山
至藂樹間。其樹大有神。佛坐其下思念道。
去樹不遠有群象五六百頭。中有象王賢善
知善惡之事。譬如人狀。象輩眾多周匝象王
邊。諸小象走居前水中。走戲㧌水令濁
惡。諸小象復走居前食噉美草。走戲蹈踐其
上。我眾大多患。是諸象及小象子。㧌撈水令
濁惡令草不淨。而反常飢飲濁惡水。食足踐
之草。象王自念。我欲棄是諸象去。至一避
處快耶。象王即棄諸象而去。轉行入山到頭
羅藂樹間。象王見佛坐樹下。心大歡喜。即
前到佛所。低頭屈膝為佛作禮。却在一面住。
佛自念。我棄眾人來在是樹間。象王亦棄眾
象來到是樹間。其義適同。佛為象王說經言。
佛於人中最尊。象王於象中最尊。佛言我心
與象王心適相中。今我與象王俱樂是樹間。
象王聽經心意即開解知佛意。象王即視佛
所仿佯經行處。以鼻取水灑地。以鼻撈草掃
地。以足蹈地令平好。象王曰。朝暮承事佛如
是。佛久後般泥洹去。象王不知佛所在。為
[001-0694b]
周旋行求索佛不得。便啼垂淚愁憂不樂不
能食飲。時國中有佛寺舍。在山上名加羅洹
寺。中有五百沙門常止其中。皆已得阿羅漢
道。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
十九日三十日。常以是日誦經。至明時象王
亦在山上止於寺中。象王知有六日誦經。至
其日當行入寺中聽經。諸沙門知象王意聽
經。欲誦經時湏象王來。乃誦經。象王聽經。至
明不睡不臥不動不搖。象王數聞經承事佛
故。後象王以壽命盡死。死後便化為人作子
生婆羅門家。以後年長大不聞佛經亦不見
沙門。便棄家去入深山學異道。在山上止。近
比亦有一婆羅門道人俱在山上。相與往來
共為知識。其一人自念言。我不能於世間懸
憂苦老病。死後當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中。
用是故我欲剃頭鬚披袈裟。欲求羅漢泥洹
道。其有一人自念言。我願欲求作國王得自
在。令天下人民隨我教令。如是久後二人
各命盡。俱生世間作人。其一人前求作國王
者。生於海邊為國王太子字彌蘭。其一人前
世欲剃頭作沙門求羅漢泥洹者。生於天竺
字陀獵與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
生。天竺名象為那。父母便字為那先。年十
五六。那先有舅父字樓漢。學道作沙門大高
才世間無比。已得阿羅漢道。能出無間入無
孔。自在變化無所不作。天上天下人民及蠕
動之類。心所念皆豫知之。生所從來死趣何
道。那先至舅父所自說言。我喜佛道欲作沙
門為舅父作弟子。寧可持我作沙門。樓漢哀
[001-0694c]
之。即聽作沙彌受十戒。日誦經思惟經戒便
得四禪。悉知諸經要。時國中有佛寺舍名和
戰。寺中有五百沙門皆得羅漢道。其中有第
一羅漢名頞波曰。能知天上天下去來現在
之事。那先年至二十。便受大沙門經戒。便到
和戰寺中至頞波曰所。時五百羅漢適以十
五日說大沙門戒經。在講堂上坐。大沙門皆
入。那先亦在其中。諸沙門悉坐。頞波曰悉
視坐中諸沙門心皆是羅漢。獨那先未得羅
漢。頞波曰言。譬若揚米。米正白中有黑米。
即揚為不好。今我坐中皆白清淨。獨那先黑
未得羅漢耳。那先聞頞波曰說如是。大憂愁
起為五百沙門作禮出去。自念我不宜在是
座中坐。譬若眾師子中有狐狗。我從今以後
不得道不入中坐。頞波曰知那先意。以手摩
那先頭言。汝得羅漢道不久莫愁憂。便止留
那先。那先復有一師年八九十字加維曰。其
中有一優婆塞大賢善。日飯加維。那先且
為師持鉢行取飯食具。師令那先口含水。行
到優婆塞家取飯食具。優婆塞見那先年少
端正與人絕異有名字。智慧廣遠有志能說經
道。優婆塞見那先前為作禮叉手言。飯諸沙
門日久。未曾為我說經者。今我從那先求哀
願。與我說經解我心意。那先自念。我受師教
戒令我口含水不得語。我今吐水者為犯師
要。如是當云何。那先知優婆塞亦高才有志。
我為其說經想即當得道。那先便吐水却坐
為說經言。人當布施作福善奉行佛經戒。死
後生世間得富貴。人不犯經戒者。後不復入
[001-0695a]
地獄餓鬼畜生中貧窮中。得生天上。優婆塞
聞那先說經心大歡喜。那先知優婆塞心歡
喜。便復為說經。世間萬物皆當過去無有常。
諸所作皆懃苦。萬物皆不得自在。泥洹道者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愁不惱。諸惡懃苦皆
消滅。那先說經竟。優婆塞便得第一須陀洹
道。那先亦得須陀洹道。優婆塞大歡喜。便極
與那先作美飯具。那先語優婆塞。先取飯具
置師鉢中。那先飯竟澡漱訖畢。持飯具還與
師。師見言。汝今日持好飯具來。以犯眾人要。
當逐出汝。那先大愁憂不樂。師教言。會比丘
僧。悉會皆坐。師言。那先犯我曹眾人要來。
當逐出無令在眾中止頞波曰說經言。譬
若人持一箭射中兩准。那先自得道。亦復令
優婆塞得道。不應逐出。師迦維曰。政使一
箭射中百准。會為犯眾人。要不得止。餘人持
戒不能如那先得道。如效那先當用絕後。眾
坐中皆默然師教即逐出那先。那先便以頭
面禮師足起。遍為比丘僧作禮訖竟。便出去
入深山坐樹下。晝夜精進思惟道不懈。自成
得羅漢道。能飛行徹視徹聽。知他人心所念
善惡。自知前世所更從來生。得羅漢道已。便
來還入和戰寺中。詣諸比丘所。前頭面悔過
求和解。諸比丘僧即聽之。那先作禮訖竟。便
出去轉行入諸郡縣街曲里巷。為人說經戒。
教人為善。中有受五戒者。得須陀洹道者。中
有得斯陀含道者。中有得阿那含道者。中
有作沙門得羅漢道者。第二忉利天帝釋。第
七天王梵第四天王皆來到那先所作禮。以
[001-0695b]
頭面著足却坐。那先便為諸天說經。名字聞
四遠。那先所行處。諸天人民鬼神龍見那先
無不歡喜者。皆得其福。那先便轉到天竺舍
竭國。止泄坻迦寺中。有前世故知識一人在
海邊。作國王子名彌蘭。彌蘭少小好讀經學
異道。悉知異道經法。異道人無能勝者。彌蘭
父王壽盡。彌蘭立為王。王問左右邊臣言。國
中道人及人民誰能與我共難經道者。邊臣
白言。有學佛道者。人呼為沙門。其人智慧妙
達。能與王共難經道。北方大臣國名沙竭。
古王之宮。其國中外安隱人民皆善。其城四
方皆復道行。諸城門皆刻鏤。及餘小國皆多
高明。人民被服五色焜煌。國土高燥珍寶眾
多。四方賈客賣買皆以金錢。五穀豐賤家有
餘畜樂不可言。其王彌蘭以正法治國。高才
有智謀明於官事。戰鬪之術無不通達。能知
九十六種道。所問不窮人適發言。便豫知其
所趣。王語傍臣言。是間寧有明經沙門。能與
我共難經說道者不。王傍臣名沾彌利望
群。白王言。然有沙門字野惒羅。明經道能
與王難經道。王便勅沾彌利望群。即行往請
野惒羅言。大王欲見大師。野惒羅言。王欲相
見者大善。王當自來耳。我不往。沾彌利望群
即還白王如是。王即乘車與五百伎共行到
寺中。與野惒羅相見。前相問訊就坐。五百騎
從皆坐。王問野惒羅。卿用何等故棄家捐妻
子。剃頭鬚披袈裟作沙門。卿所求何等道。
野惒羅言。我曹學佛道行中正。於今世得其
福。於後世亦得其福。用是故我剃頭鬚被袈
[001-0695c]
裟作沙門。王問野惒羅。若有白衣居家。有妻
子行中正。於今世得其福。於後世亦得其福
不。野惒羅言。白衣居家有妻子行中正。於今
世得其福。於後世亦得其福。王言。卿空棄家
捐妻子。剃頭鬚被袈裟作沙門為。野惒羅默
然無以報王。王傍臣白言。是沙門大明達有
智者。迫促不及言耳。王傍臣皆舉手言。王得
勝。野惒羅默然受負。王左右顧視。優婆塞面
亦不慚。王自念。是諸優婆塞面不慚者。復有
明健沙門能與我共相難者耳。王語傍臣沾
彌利。寧復有明智沙門能與我共難經道者
無。那先者諸沙門師。知諸經要難。巧說十
二品經。種種別異章斷句解。知泥洹之道。無
有能窮者。無能勝者。智如江海。能伏九十六
種道。為佛弟子所敬愛。以經道教授。那先來
到舍竭國。其所相隨弟子皆復高明。那先如
猛師子。沾彌利白王。有沙門字那先。智慧微
妙諸經道。要。能解人所疑無所不通。能與王
難經說道。王問沾彌利。審能與我共難經道
不。沾彌利言。唯然常與第七梵天共難經說
道。何況於人王。即勅沾彌利。便行請那先來。
沾彌利即到那先所白言。大王欲相見。那先
言大善。即與弟子相隨行到王所。王雖未甞
見。那先在眾人中披服行步。與人有絕異。王
遙見隱知那先。王自說言。我前後所更見眾
大多。入大坐中大多。未甞自覺恐怖。如今日
見那先。今日那先定勝我。我心惶惶不安。沾
彌利居前白王言。那先以發旦到。王即問沾
彌利。何所是那先者。沾彌利白。因指示王。
[001-0696a]
王即大歡喜。正我所隱意是。那先即到。王因
前相問訊語言。王便大歡喜。因共對坐。那先
語王言。佛經說言。人安隱最大利。人知足最
為大富。人有所信最為大厚。泥洹道最為大
快。王便問那先卿字何等。那先言。父母字我
為那先。人呼我為那先。有時父母呼我為首
那先。有時父母呼我為維迦先。用是故人
皆識知我。世間人皆有是耳。王問那先。誰
為那先者。王復問言。頭為那先耶。不為那先。
王復言。耳鼻口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
頤項肩臂手足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
髀脚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顏色為
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苦樂為那先耶。不
為那先。王復言。善惡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
復言。身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肝肺
心脾腸胃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顏色。
為那先耶。不為那先。苦樂善惡身心合。是
事寧為那先耶。言不為那先。王復言。無有
苦樂無有顏色無有善惡無有身心。無是五
事。寧為那先耶。那先言。不為那先。王復言。
聲響喘息寧為那先耶。言不為那先。何等為
那先者。那先問王。何所為車者。軸為車耶。
不為車。那先言。轂為車耶。王言轂不為車。
那先言。輻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輞為車
耶。不為車。那先言。轅為車耶。不為車。軛為
車耶。不為車。那先言。輿為車耶。不為車。那
先言。蓋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合聚是材木
著一面。寧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音聲為車
耶。不為車。那先言。何等為車耶。王默然不
[001-0696b]
語那先言。佛經說。合聚是諸材木。用作車因
得車。人亦如是。合聚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
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
息苦樂善惡合為一人。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言。那先能與我難經說道不。那先言。
如使王作智者問。能相答王。作王者問愚者
問。不能相答。王言。智者問王者問愚者問
何等類。那先言。智者語對相詰相上語相下
語。語有勝負則自知是為智者語。王者語自
放恣。敢有違戾不如王言者。王即強誅罰
之。是為王者語。愚者語。語長不能自知。語短
不能自知。𢤱悷自用得勝而已。是為愚者語。
王言。願用智者言。不用王者愚者言。莫持王
者意與我語。當如與諸沙門語。當如與諸弟
子語。如與優婆塞語。當如與給使者語。當以
相開悟。那先言大善。王言。我欲有所問。那先
言。王便問。王言。我已問。那先言。我已答。
王言。答我何等語。那先言。王問我何等語。
王言。我無所問。那先言。我亦無所答。王即知
那先大明慧。王言。我甫始當多所問。日反欲
冥當云何明日當請。那先於宮中善相難問。
沾彌利望群。即白那先言。日暮王當還宮。明
日王當請那先。那先言大善。王即為那先作
禮騎還歸宮。於馬上續念那先。至明日沾彌
利望群及傍臣白王言。當請那先不。王言當
請。沾彌利望群言。請者當使與幾沙門俱來。
王言自在。那先與幾沙門俱來。主藏者名慳。
慳白王言。令那先與十沙門共來可。如是至
三。王瞋恚言。何故齊令那先與十沙門共來。
[001-0696c]
王言。汝字慳。不妄強惜王物自汝物。當云何
汝逆我意。當有誅罰之罪。可言可哀赦汝過。
今我作國王不堪飯沙門耶。慳大恐怖不敢
復語。沾彌利望群到那先所。為作禮白言大
王請。那先言。王當令我與幾沙門共行。沾彌
利望群言。自在那先與幾沙門共行。那先便
與野惒羅八十沙門共行。沾彌利望群旦欲
入城時。於道中並問那先。往曰對王言無有
那先。何以那先問沾彌利望群。卿意何所為
那先者。沾彌利望群言。我以為喘息出入命
氣為那先。那先問言。人氣一出不復還入。其
人寧復生不。沾彌利望群言。氣出不復還入
者定為死。那先言。如人吹笳氣出不復還
入。如人持鍛金䇶吹火氣。一出時寧得復還
入不。沾彌利望群言。不復還。那先言。同氣出
不復入。人何故猶不死。沾彌利望群言。喘息
之間我不知。願那先為我曹解之。那先言。喘
息之氣皆身中事。如人心有所念者舌為之言
是為舌事。意有所疑心念之是為心事。各有
所主。視之虛空無有那先。沾彌利望群心即
開解。便作優婆塞。受五戒。那先便前入宮到
王所上殿。王即前為那先作禮而却。那先即
坐。八十沙門皆共坐。王手自持美飯食著那
先前。飯食已竟澡手水畢訖。王即賜諸沙門
人一張疊袈裟革屣各一緉。賜那先野惒
羅各三領袈裟各一緉革屣。王語那先野惒
羅言。留十人共止。遣餘人皆令去。那先即遣
餘沙門去。與十人共止留。王勅後宮諸貴人
伎女。悉出於殿上。帳中聽我與那先共難經
[001-0697a]
道。時貴人伎女悉出於殿上。帳中聽那先說
經。時王持座坐於那先前。王問那先言。當道
說何等。那先言。王欲聽要言者當說要言。王
言。卿曹道何等最為善者。用何故作沙門。
那先言。我曹輩欲棄世間苦惱。不復更後世
苦惱故作沙門。王言沙門者悉爾不。那先言
不悉用是故作沙門。中有負債作沙門者。中
有畏縣官作沙門者。中有貧窮作沙門者。那
先言。我但說欲脫愛欲苦惱滅今世懃苦。至
心未道作沙門者耳。王言。今卿用是故作
沙門耶。那先言。少少作沙門有佛經道。是
故欲棄今世後世苦惱作沙門。王言。善哉善
哉。


王問言。寧有人死後復生不。那先言。人有
恩愛貪欲者。後世便復生為人。無恩愛貪欲
者。後世便不復生。王言。人以一心念正法。後
世不復生耶。那先言。人一心念正法。智慧
及餘善事。後世不復生。王言。人以善心念正
法與黠慧者。是二事其義寧同不。那先言。其
義各異不同。王言。牛馬六畜各自有智謀其
心不同。那先言。王曾見穫麥者不。左手持麥
右手刈之。那先言。黠慧之人斷絕愛欲。譬如
穫麥者。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餘善事者。那先言誠信
孝順精進念善一心智慧是為善事。王言。何
等為誠信者。那先言。誠信解人疑。信有佛信
經法信有比丘僧。信有羅漢道。信有今世信
有後世信孝父母。信作善得善。信作惡得惡。
信有是以後心便清淨去離五惡。何等五。一
[001-0697b]
者婬妷。二者瞋怒。三者嗜臥。四者歌樂。五者
疑。人不去是五惡。心意不定。去是五惡。心便
清淨。那先言。譬如遮迦越王。車馬人從厲度。
令水濁惡過度以去。王渴欲得水飲。王有清
水珠置水中水即為清。王便得清水飲之。那
先言。人心有五惡如濁水。佛諸弟子度脫生
死之道。人心清淨如珠清水。人却諸惡誠信
清淨如明月珠。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精進誠信者云何。那先言。佛諸
弟子自相見輩中說諸清淨。中有得須陀洹
道者。中有得斯陀含道者。中有得阿那含道
者。中有得阿羅漢道者。因欲相效行誠信便得
度世道。那先言。譬如山上大雨。其水下流廣
大。兩邊人俱不知水淺深。畏不敢前。若有遠
方人來。視水隱知水廣狹深淺。自知力勢能
入水便得過度去。兩邊人眾便隨後度去。佛
諸弟子如是。人心清淨便為須陀洹道。得斯
陀含道。得阿那含道。得阿羅漢道。善心精進
得道如是。佛經說言。人有誠信之心可自得
度。世人能自制止却五所欲。人自知身苦惱
能自度脫。人皆以智慧成其道德。王言。善哉
善哉。王復問那先。何等為孝順者。那先言。諸
善者皆為孝順。那先言。有四善事心意所止。
言何等四心意所止者。那先言。一者自觀其
身中外內。二者知意苦樂。三者知心善惡。四
者知正法。是為四。那先言。復有四事。何等四。
一者制其意。二者諸有惡事不聽入心中。三
者心中有惡事即出之索諸善。四者其心中有
善制持不放。是為四。那先言。復有四事。自在
[001-0697c]
欲所作。何等為四。一者却欲。二者精進。三者
制心。四者思惟。是為四。那先言。復有五效事。
何等為五。一者誠信。二者孝順。三者精進。
四者盡心念善。五者智慧。是為五。那先言。復
有七事棄除諸惡。名為七善。亦名七覺意。復
有八種道行。亦名為阿姤者。是凡三十
七品經皆是孝順為本。那先言。凡人負金致
遠有所成立。皆由地成。世間五穀樹木仰
天之中皆由地生。那先言。譬若師匠圖作
大城。先度量作基址已乃起城。那先言。譬若
倡伎欲作。先淨掃地乃作。佛弟子求道先行
經戒。作善因知懃苦棄諸愛欲。便思念八種
道行。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精進者。那先言。助善是
為精進。那先言。譬若垣牆。欲倒從傍柱之。
舍欲傾壞亦復柱之。那先言。譬若國王遣兵
有所攻擊。兵少弱欲不如。王復遣兵往助之
便得勝。人有諸惡如兵弱。人持善心消惡心。
譬如國王增兵得勝。人持五戒譬如戰鬪得
勝。是為精進助善如是。那先說經言。精進所
助致人善道。所致善者無有逮斯。王言。善
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意當念諸善事。那先言。
譬若取香華。以縷合連𢴲風不能吹散。那先
復言。譬王守藏者。知中金銀珠玉琉璃珍寶
有幾所。那先言。道人欲得道時。念三十七品
經。佛道意念當如是正。所謂脫人道人有
意。因知善惡知當所行。別知白黑思惟。以後
便棄惡就善。那先言。譬如王有守門者。知王
[001-0698a]
有所敬者。有所不敬者。知有不利王者。所
敬利王者便內之。王所不敬者。不利王者。
即不內。人持意若是。諸善者當內之。諸不
善者不內。意制人善惡如是。那先說經言。
人當自堅守其意。及身六愛欲持意甚堅。自
當有度世時。王言。善哉善哉。王復問那先。何
等為一其心者。那先言。諸善獨有一心最第
一。一其心者諸善皆隨之。那先言。譬若樓陛
當有所倚。諸善道者皆著一心。那先言。譬若
王持四種兵行戰鬪。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王
行出諸兵。皆隨引前後。佛經善事皆隨一心
如是。那先說經言。諸善一心為主。學道人眾
多皆當歸一心。人身死生過去。如流水前後
相從。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智。那先言。前已對王說。
是人智斷諸疑明諸善。那先言。譬如持燈火
入冥中室。便亡其冥自明。人智如是。那先言。
譬若人持利刀截木。人以智截諸惡如是。那
先言。人於世間智最為第一。度脫人生死之
道。王言。善哉善哉。前後所說經種種智善也。


王復問那先。佛經但為趣欲却諸惡事耶。那
先言。然是所說種種諸善者。但欲却一切惡。
那先言。譬若王發四種兵象馬車步兵行戰
鬪。初發行時意但欲攻敵耳。佛經說種種諸
善。如是但欲共攻去諸惡耳。王言。善哉善哉。
說經甚快也。


王復問那先言。人心趣善惡道。續持身故神
行生乎。更貿他神行生耶。那先言。亦非故身
神。亦不離故身神。那先問王。王小時哺乳時。
[001-0698b]
身至長大時。續故身非。王言。小時身異。那先
言。人在母腹中始為精時。至濁時故精耶異。
堅為肌骨時故精耶異。初生時至年數歲時
故精耶異。如人學書傍人寧代其工不。王言。
不能代其工。那先言。如人法有罪語王。王不
能解知。王言。如人問那先解之云何。那先言。
我故小時從小兒至大續故身耳。大與小時
合為一身。是命所養。那先問王。如人然燈火。
至天曉時不。王言。人然燈火油至曉時。那
先言。燈中炷一夜時續故炷火光不。至夜半
至明時故火光不。王言。非故火光。那先言。然
燈火從一夜至半夜。復更然燈火耶。向晨時
復更然燈火耶。王言不。中夜更然火續故一
炷火至明。那先言。人精神展轉相續如是。一
者去二者來。從精神至老死。後精神趣所
生。展轉相續是非故精神。亦不離故精神。人
死以後精神乃有所趣向生。那先言。譬如乳
湩作酪。取上𦘺作醍醐。與酪酥上𦘺還
復名作乳湩。其人寧可用不。王言。其人語
不可用。那先言。人神如乳湩。從乳湩成酪。從
酪成𦘺。從𦘺成醍醐。人如是從精沫至生
至中年。從中年至老至死。死後精神更受身
生。人身死當復更生受一身。譬若兩炷更相
然。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人不復生後世。其人寧能自知
不。復生不。那先言。然有能自知不復於後世
生。王言。何用知之。那先言。其人自知無有恩
愛。無有貪欲無有諸惡。用是自知不復生後
世。那先問王。譬若田家種穀。大得收斂盛簞
[001-0698c]
簟中。至於後年不復耕種。寧復望得穀不。
王言。不復望得穀。那先言。道人亦如是。棄捐
苦樂恩愛無所復貪。是故自知後世不復生。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其人於後世不復生者。於今寧有智
異於人不。那先言。然異於人。王言。明與智為
同不。那先言。明與智等耳。王言。人有明智寧
能悉知眾事。作一事成五事耶。那先言。作眾
事所成非一。譬若一地種穀。當其生時各各
自生種類。人身五事皆用眾事。各有所成。王
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世間人頭面目身體四支皆
完具。何故有長命者有短命者。有多病
少病者。有貧者富者。有長者有卑者。
有端正者有醜惡者。有為人所信者。為人
所疑者。有明者有闇者。何以故不同。那先
言。譬若眾樹木生菓。有酢者有苦者。有辛者
有甜者。那先問王。此等樹木何故不同。王言。
不同者本栽各異。那先言。人所作各各異不
同。故有長命有短命。有多病有少病有富有
貧。有貴有賤。有端正有醜惡。有語用者有語
不用者。有明者有闇者。那先言。佛經說。豪貴
貧窮好醜。皆自宿命所作善惡自隨行得之。
王言。善哉善哉。
那先比丘經卷上
[001-06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