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11 淨心誡觀法發真鈔-宋-允堪 (master)



淨心誡觀發真鈔卷中本
天台沙門 允堪 述


「誡觀女人十惡如實厭離解脫法第十一」


【十一釋解脫篇屏處造非猶防於釁[〦-一+尸@女]女人交染
詎免於沈淪故次前篇以立茲位謂報柔患重曰
女人十惡真可棄背曰如實厭離因若能遠果亦
非繫故名解脫矣。】


「女人十惡者具說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


一者貪婬無量無厭經云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
地獄一切障道此為是苦女人欲男如海吞流百千
萬劫畢竟不滿得一望一心意狂亂見可意男悉願
與交猶火納薪多益多熾晝夜行坐無忘欲時受五
道身皆女形攝先際巳來女根未轉徹窮劫世不免
女身故名貪欲無厭二者嫉妬心如毒蛇家有婦類
悉生憎垢口似相親心如冤家若同夫壻更相規命
或作符厭解奏毒藥或雇人殺害或截支節或毀面
目或削衣食鞭打罵辱方便除他欲得獨立故名嫉
妬三者謟曲詐親凡見人時未語先笑口云憶念心
懷嫌根對於夫壻思他男子願夫遠行或願早死或
與外人多種謀計及見夫時謟媚附近身向心背名
為詐親四者放逸但念綵衣裝粉釵釧修治面目望
[002-0540b]
他愛念躭著五慾不避親疎不畏後世畜生餓鬼名
為放逸五者口多惡業出言虗誑實情難得凡所論
說虗多實少喜道鄙弊穢惡之語母女姉妹不相避
忌兩舌鬪亂傳送消息數作呪誓不畏殃報屏罵尊
長窮逐諍訟是名口多惡業六者厭背夫主若見端
正男子無羞追逐或遣信逼或自身往坐臥不安休
廢生業或結成病或時託病屏處飲噉人前不飡夫
壻辛苦勤勞得財割減偷竊供給傍夫共作謀計規
欲殺害見夫即瞋冤家無異是名厭背夫主七者一
切女人多懷謟曲實情難得所以女人姦險性器難
量雖與對面共言心隔千里之外皆為貪求世利性
逐澆浮言是返引為非指虗翻將為實顛倒常理每
事多端向背有無情隨冷熱或憑勢要或黨親知或
因財色相誣或諍名位而起謗是以口如脂膏心若
錐刀八者貪財不顧恩義父母養育劬勞難報及嫁
得夫弃忘恩德規父母物潤益夫家多得便喜不稱
便恨父母飢寒無心供給是名貪財不顧恩義九者
慾火燒心不耻父母不懼刀杖或未嫁姙身或奔逐
他逃或拘引他人向家造過耻辱父母敗亂宗親出
嫁巳後復叛夫壻夫亡未幾更思後嫁男女成人猶
弃改出心迷欲醉不避羞耻女人過患窮劫難盡故
名欲火燒十者女身臰惡不淨常流春夏熱時虫血
雜下經云女根之中二萬婬虫形如臂釧細若秋毫
腥臊臰穢私墮胎孕懷妊產生污穢狼藉善神見聞
[002-0540c]
悉皆捨去惡鬼魍魎數來侵擾。」


【女人禮記曰女如也如男子之教也無量者言患
彌多也無厭者言渴心難滿也一切下言一切障
道中女人為最也是當作最得一望一者得一男
巳復望一男乃至百千心終無厭故涅槃第十六
云譬如大地一切作丸如亭歷子如是等男與一
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假使男子數如恒沙與
一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又如大海一切大雨
百川眾流皆悉投歸而彼大海未曾滿足女人之
法亦復如是可意者言稱可其意也五道者地獄
旁生餓鬼人天也所以不言六者有云合修羅在
鬼畜趣故若據智論問曰修羅非天非人地獄苦
多異畜生形應鬼道所攝答曰不然阿修羅力與
三十三天等何以故或為諸天所破或能破諸天
如經中說釋提桓因為阿修羅所破四種兵眾入藕
根孔中以自藏翳受五欲樂與天相似如是威力
何得餓鬼所攝以是義故應有六道又問曰經說
有五云何言六答佛過久遠經法流傳五百年後
多有別異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說五
者於佛經回文說五若說六者於佛經回文說六
又摩訶衍中法華經說有六趣眾生觀諸義意應
有六道復次分別善惡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
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惡有上中下故有地獄餓
鬼畜生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有二果報是
[002-0541a]
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不違今言五者亦順經耳
若楞嚴中加十種仙乃有七處嫉妬楚詞註云害
賢曰嫉害色曰妬家者爾雅云宮謂之室室謂之
宮其內謂之家婦類言似婦之流類也即娣妾等
也劉熈云長婦謂姒少婦曰娣娣弟也巳後來也
妾接也以賤見幸也憎亦嫉也壻女夫也規命規
求損他命也或作下是損命之法符厭於琰切魅也
解奏解謂解除奏謂進奏灌頂經云解奏神明呼
諸邪妖今謂解善藥而奏毒藥等或截下是損彼
好相令失夫寵也或削刻削也除他反欲進巳也
謟曲非質直也詐親許偽親胒也綵衣二儀錄云
殷周以女人之服太質稍加之以華繡也莊粉亦
殷周以降即塗鉛粉謂之胡粉乃紂所造𨥁女媧
氏以荊枝及竹為笄至堯用銅舜雜以牙[王*氏]今多
以金銀為之釧續漢書曰孫程十九人立順帝各
賜金釧指環今為女人之飾修治面目者易曰治
容誨淫畜下文略地獄指二除之報喜道上去呼
好也兩舌戒疏云二邊傳言故為兩舌新云離間
語生業者即女工及夫家活業也澆浮澆薄浮沈
也相誣枉也脂膏者外出可美之語也錐刀者內
韜害物之心也劬勞勤劬也詩云父母劬勞妊身
妊本去呼又音壬身或作娠詩云大妊有娠傳曰
娠傳也謂懷胎孕也未幾者言未多時也猶棄改
出者言有子長大尚拋棄而出也毛詩譏淫奔云
[002-0541b]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言猶自嫁出腥臊上桑經切下蘇遭切
皆臰氣也通俗文曰魚臭曰腥𩸯臭曰臊孕次證切
身懷子也𦵧籍亦作狼音義指歸云狼性獷暴凡
食物即藉地鄉人呼狼食處為狼藉魍魎說文云
山川之精也通俗文曰木石恠謂之魍魎淮南子
云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赤瓜長耳美髮也。】


「如是鄙弊愚人猶貪弃捨念處破佛淨戒死入獄中
畜生餓鬼長劫受苦無解脫時是名女人十種惡業
能觀能遠名為淨心。」


【如下指上諸過愚人者簡智人也永嘉云凡夫顛
倒為欲所醉躭荒迷亂不知其過如捉華莖不悟
毒蛇涅槃云如妙華莖毒蛇纏之喻意可見也智人觀之毒蛇之口熊
豿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為喻銅柱鐵床燋背爛膓
血肉糜殨胡對切肉爛也痛徹心髓作如是觀唯苦無樂
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塗內唯臭穢不淨流
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乃至應當遠離
如避怨賊又云寧近毒虵不親女色何以故毒虵
殺人一死一生女色繫縛百千萬劫種種楚毒苦
痛無窮諦察深思難可附近楞嚴云汝愛我心我
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又弉師為
西域女王說偈云鴆鳥入水魚皆死毒龍行處草
不生野狐妖媚不堪親一切女人障聖道世可悲
兮世可悲無常能得幾多時一旦凡夫心不盡千
生萬劫墮泥犁白骨從來無錦繡髑髏何處書娥
[002-0541c]
眉念處即四念處如上所辨。】


「偈曰。



 四百四種病
 宿食為根本
 三塗八難苦
 女人為根本
 生死無數劫
 貪愛為根本
 賢聖解脫樂
 離欲為根本


【四百四種病者僧祇云水火風雜各有百一也是
病之本由宿食生故增一云多食多患食不消化
故致病也貪愛下妙經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
滅食欲無所依止。】



 四虵成身界
 顛倒想為心
 膿血徧九竅
 淨想起貪婬
 順情稱快樂
 不信墮刀林
 報生猪狗道
 由前貪愛深


【四虵即喻四大光明曰地水二虵其性沈下風火
二虵性輕上昇涅槃云觀身如四大毒虵小遠疏
曰譬如四虵性相乖反地大堅重風動而輕水濕
而冷火燥而熱各相乖反故四大如四虵九竅兩
眼兩鼻兩耳口并大小便道亦名九孔九瘡晝夜
常流不淨也如眼流眵叱支切目汁凝也淚耳出結嚀乃頂
切耳垢也鼻出洟涕口出涎唾廁道常出屎尿也涅槃

云是身不淨九孔常流淨想於上不淨翻作淨想
即不淨許淨是名顛倒不信下由不信故恣貪欲
境故墮獄之刀林畜之猪狗也。】



 一切女人性
 少實多謟曲
 不念臰穢身
 坐臥思念欲
 邪視他男子
 情喜相逼觸
[002-0542a]
 百千萬億劫
 畢竟不滿足
 不羞慙父母
 敗損諸親族
 男少女多者
 家衰數被辱
 女具十惡業
 死入鐵床獄
 大鍤剌女根
 苦痛大嘷哭
 地獄罪畢巳
 轉入母猪腹


【大鍤楚洽切七消切也劉熈云錘地起土也嘷胡高切
說文咆也又犬吠鳴也。】



 噉糞居圊廁
 臰泥生溷虫
 復被屠割苦
 累劫罪難終
 從畜入餓鬼
 穢食恒不充
 支節皆火然
 骸骨不消融
 貪欲暫時樂
 受報苦無窮


【圊釋名云至穢之處宜常潔淨也廁人雜廁其上
也臰泥去呼言滯泥也溷即圊溷胡困也劉熈曰溷濁
也楚詞云世溷濁而不分屠割苦此轉釋上母豬
腹句為受此報必受屠剝支節下釋餓鬼之別報
也。】


「誡觀檀越四事從苦緣起出生法第十二」


【十二釋食緣篇觸食無染巳得於清修四事起貪
何名於上行故次前法以立茲篇謂能施衣食房
藥故曰檀越四事成非自然損人害物故曰從苦
緣起受者不染為成道業故曰出生。】


「損害生命名苦業筋骨斯盡名苦緣。」


【苦業者以身口所作名業此業非出世之樂故名
苦筋下運勞致極故云盡此緣非樂故名苦。】


「經曰食者從耕種鋤刈収治颺簸窖藏運輦舂磨炊
[002-0542b]
㸑蒸煑聊設供給奉送又種菜造牆溉灌田園營為
醬酢計一鉢食出一鉢汗汗在皮肉即是其血一食
工力出於作者一鉢之血況復一生凡受幾食始從
耕種乃至入口傷殺無數雜類小虫是以佛戒日受
一食支持性命寄過一生。」


【耕種耕梨也周書云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
種之自後相仍也鋤士居切蒼頡作鉏田器也釋名
云鉏者助也去穢助苗也刈割也颺風所飛颺也
或作揚輕重儀云把扠抲拂揚簸之屬是也簸補遇
箕也或作播尚書云播厥百穀窖交効切北人穿

地而作以藏物也運輦輦合作攆擔運物也僧祇
多作輦彼云輦泥輦甎等恐字通用舂書容切世本
云雍父作舂呂氏春秋云赤冀作春磨磑五對切
字林作䃺即造麵具山東曰磨關東曰磑炊昌垂切
七亂切文選注爨炊也公琰云推蘇不爨樵蘇薪草也
釋名云爨銓也銓度耳辛調和之處也聊設聊音
誤合作料即度量也謂量料營設也溉亦灌也此
等皆苦緣也傷殺無數等者是苦業也四分為說
利養難消六十比丘得無學果六十比丘熱血從
面門流出六十比丘畏佛語故便退還家是以下
結示上行也又律中佛在舍衛說一食法於五正
中令飽足後猶燋悴佛聽食病人殘及作餘食法
復因沙㝹施食開其食粥此皆被中下根人若上
根者唯遵一食經云日中一食是也寄過一生者
[002-0542c]
以三界之內非久安之地楞嚴經曰寄於殘世泊
於三界業疏云林谷是託四海為寄乃至終喪溝
壑也又超日明三昧經偈云三界如寄居四大非
我所解諸法如夢則無有取捨。】


「衣服者養蚕殺蠒取桑織絡染浣裁縫眾緣調度無
量辛苦計上下衣資凡殺幾蚕出幾氣力蚕繭入湯
受幾痛苦是故佛教著糞掃衣障弊陋質冀得修道。」


【衣服劉熈云凡服上曰衣下曰裳衣依也所以依
此以庇寒暑也蚕繭入湯者章服儀云肉食蚕衣
為方未異害命夭生事均理一暴繭爛蛾非可忍
之痛懸庖登爼成惡業之酷漁人獻鮪榮美切崔豹古今注
云鱧之大者曰鮪桑妾登絲假手之義不殊分切之賞無

別是以至聖殷鑒審惡報之難亡經律具彰兩俱
全斷故律云蚕家乞綿用成臥具為俗所訶名殺
生也佛因制戒不許服之縱得巳成斬壞塗壁此
則永捨之極誡也糞掃者大師云謂世弃者四分
云捨檀越施衣著糞掃衣寶梁經云周那沙彌洗
糞掃衣諸天取汁以洗身則知此行為十二頭陀
之首矣。】


「房舍者從起立牆壁穿坑掘地傷殺土虫斫伐材木
傷林樹虫造塼瓦時殺泥水虫放火陶冶殺柴草虫
作人苦力施主費財飲食眾緣勞損甚大始成一房
是故行者依於塚樹草蓐自安。」


【房舍釋名曰房者旁也在堂兩旁也舍於中舍息
[002-0543a]
也牆壁牆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壁辟也辟御風寒
也土蟲即螻蟻等林樹蟲即犯壞音恠鬼神村戒也
四分云鬼者非人是村者一切草木是十誦云材
者蚊蟁蛱蝶蟻子諸蟲以之為舍也泥水蟲犯用
蟲水戒也四分若以草土擲水中若澆泥草一切
皆墮教人亦同五分隨用蟲水一一墮陶冶陶即
瓦窰作泥也戰國䇿云範土曰陶字林大窂切案西域
無窰但露燒之耳史記陶瓦器也蒼頡篇陶作瓦
家也舜始為陶諸書亦音為桃冶銷也言世爐冶
以銷化物耳尸子曰蚩尤造九冶是塚樹収二種
頭陀十住論云在死人間住者隨順厭離心故又
智論云樹下思惟如佛生時成道轉法入滅皆在
樹下行者隨諸佛法常處樹下論云不樂處覆地
有十利所謂無有房舍臥具所愛受用疲苦及隨
四依法易得無過復無眾閙等草蓐蓐薦也此治
貪好臥具心。】


「念食是苦節身而食念衣殺命著糞掃衣念房舍臥
具從苦緣生志樂頭陀三月一移念四事難消少欲
知足經云受檀越食如飢饉世食子肉想受施主衣
如熱鐵纏身入房舍時如入鐵鑵受牀坐時如熱鐵
牀寧破此身猶如微塵不以破戒之身受人供給三
塗苦報皆為愛衣貪食樂好房舍。」


【節身者大師云貪心出於情著無染良由自節遺
教經云節身而食清淨自活馬鳴云節身者對治
[002-0543b]
他求放逸障而食者對治內資無厭足障今文於
食以辨節身則異馬鳴所分也三月一移者以律
有分房法許三月二住然後當移故自恣篇問云
安居竟須離本處否答律云安居竟不去犯罪又
增一云佛告諸比丘常一處住有五非法意樂屋
舍器物又著財產恐人奪之或多集財物貪著親
眷常共白衣往來反此得五功德飢饉爾雅云穀
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當此之時若
食子肉豈有滋味食信施食當作此想則貪著滋
味亦可息矣受施主衣下此取苦具以況令於衣
等無染也寧破下言寧可現受於苦不可後受地
獄報也以獄報苦深而時久故四分亦云寧以熱
鐵為衣燋爛身盡不著信心男女衣服寧在鐵牀
燒身燒爛不受信心好牀臥具寧在鐵屋中住燒
身不受房舍在中止宿寧吞熱鐵鈎燒爛五臟從
下而出不受信心飲食寧以熱鐵戟刺脚不受信
心接足作禮寧以熱斧自斬其身不受信心捫摸
其身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道此言極誡吾從
勉之僕報也。】


「若破戒因緣還償施主或作奴婢鞭打驅䇿或受畜
生形大毛帶角生償筋骨死還皮肉負重力盡起而
復倒虗受信施樂不足言及償施主苦過萬倍。」


【指歸云及填也苦過萬倍者言受樂片時償苦長
世則萬萬不類也南山甞有言曰大丈夫既不能
[002-0543c]
造大過入地獄豈一口食而陷沒耶又如五百問
云昔有比丘多乞積聚不肯為福又不行道命終
作一肉駱駝山廣數十里時世飢饉一國之人日
日取食隨割隨生有一國人來見便斫取大𠮧動
地人問其故便言吾本是道人為貪財不施負此
國人物以肉償之我不負卿物是故𠮧耳佛告比
丘貪為大患捨之則應比丘法也。】


「是故教汝知慙知愧慎護後世莫破戒受施名為淨
心。」


【知慚知愧者謂慚天愧人經云有愧之人則有善
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若知有則此無
破戒之惡故屬淨心。】


「偈曰。



 智者不貪食
 貪食者無智
 不念出糞苦
 唯取人食利
 自噉腦中涎
 上盛向下弃
 慧命斷四食
 行者不貪嗜


【出糞苦者十誦云當觀入口在生臟之下熟臟之
上若後出時唯是不淨又增一云多食五苦一大
便數二小便數等今不念此唯取食敢以為利樂
者迷之甚矣自噉下智度論曰觀是食從不淨因
緣生如肉從精血水道生是為膿蟲住處酥酪血
變所成與爛膿無異厨人污垢種種不淨若著口
中腦有爛涎二道流下與唾和合然後成味其狀
如吐從腹門下巳上本文故曰目噉腦中涎上盛向下
[002-0544a]
弃文中作腦是胡定切字義非也四食成論云一
摶食弉師作段若麁若細飯等名麁蘇油香氣等
名細二觸食者冷腹風等三思食者或有人以思
願活命四識食者中陰地獄無色眾生入滅盡定
者雖無現識識得在故亦名識食巳上本文而皆言食
者以資益為義又言斷者以離著為義。】



 比丘不樂靜
 貪利受道具
 追求心散亂
 忽忽緣諸務
 得一更望一
 心規恒不住
 宜應愧施主
 臰身裏破絮


【道具資道之具即三衣一鉢等忽忽者急動㒵宜
應下是觀勉宜當懷愧於施主顧身之不淨但以
絮衣而遮寒弊劉子尚云食足充虗接氣衣足蓋
形禦寒苟有道者奚足耻之又吾宗道整禪師身
服艾絮吾祖南山體被布荦荊溪尊者大布而衣
一牀而居斯皆百世之下名在方𠕋苟或厚於滋
味豐於繒纊而德無一稱始為耻矣經云當自摩
頭以捨飾好此又如來最後之誡得不思之。】



 勸觀三脫門
 離相自調御
 少欲學知足
 可依釋子賦


【自調御者謂善自調伏制禦也少欲學知足經云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
堂亦不稱意可依釋子賦賦歛也既誡少欲知足
則宜情意収歛方可依豫於釋氏子也。】


「誡觀六道流轉受報無窮法第十三」
[002-0544b]


【十三釋流轉篇總前破戒咸為生死之因觀後招
殃盡是輪迴之果故次前行以之立茲篇謂互為
高下名六道流轉生死罔竭號受報無窮。】


「三界眾生無始巳來造善惡業皆熏本識成業種子
淨染合雜數過塵筭。」


【眾生者漢書中去呼今佛經多平呼解脫道論曰
何名眾生答依諸根種於世假說也又藏法師云
諸識生滅相集而生故名眾生皆熏下即無明熏
本藏識結成生滅種子也弉師云梨耶心體不守
自性是生滅因根成生明熏動心體是生滅緣淨
染合雜者若約梨耶以明如稜伽云以七識染法
為生滅以如來藏識淨法為不生滅此二和合為
阿梨耶識至於熏成種子亦含染淨如熏種落六
道受生是染於六道中佛性平等是淨今迷者既
眾故喻塵筭。】


「受六道報生死無邊從地獄出生諸天中人中鬼神
畜生中畜生者先受蝎蠓蠕動形類一日一夜百死
百生千死萬生漸受大身乃至摩竭魚等長十千由
旬脫畜生身受修羅身天上福盡復生地獄餓鬼中
經云鬼有百千萬種果報各別六道人畜各千萬種
色命苦樂質像好醜千差萬品說難窮盡。」


【蝎蠓上胡葛切下莫孔切爾雅云蝎蜉[虫*游]樊光云糞中蝎蟲
隨陰雨時朝生夕死蠓爾雅疏云小蟲似蜹亂飛
者也又名蠛莫結切蠓列子云生朽壤之上陰雨而
[002-0544c]
生得陽而死一名醯雞郭象云蠛蠓是也蠕而宣切
動即濕生小蟲也楞嚴云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
顛倒故和合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
濕相蔽尸此云肉團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摩
竭如下所明由旬智論有三別大者八十里中者
六十里小者四十里修羅者楞嚴有四若於鬼道
以護法力垂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卯而生鬼趣所
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
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
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
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
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虗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
因濕氣有畜生趣攝今雖不分理在前二也。】


「今言人道本業來處經云受形顏貌端正為性淨潔
諸天中來皮膚麤弊不喜修施畜生中來形色醜惡
瞪矒少智地獄中來舉動輕躁獼猴中來機捷調戲
妓兒中來性多謟媚鬼神中來略而言之廣即難盡
一道之中有恒河沙因果。」


【色命者色即稟諸形體命則未捨執持是也瞪矒
上犬證切下武亘切瞪直視貌經云瞪矒瞻佛目睛不瞬是
也矒悶也亦作懵音同。】


「受一螘身猶經多劫況受餘形及餘道中是故生死
不可窮盡汝可諦觀捨身命時受大苦痛受身生時
復大苦痛如是苦痛巳經塵劫巳捨無數身巳受無
[002-0545a]
邊苦愚者於中猶行放逸。」


【螘身或作蟻同用猶經多劫者靈感傳云須達共
舍利弗往圖精舍即祗桓也須達自捉繩一頭舍利弗
自捉一頭共經精舍乃至舍利弗慘然憂色即問
尊者何故憂色答曰汝今見此地中蟻子不答曰
見時舍利弗語須達言汝於過去毗婆尸佛亦於
此地為彼世尊起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乃
至七佛以來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
此中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又智論
云佛令舍利弗觀鴿過未前後各八萬劫猶不捨
鴿身故知畜生受報長久捨身命下俱舍云人身
有百處異支節臨欲終時三大解此死節火大解
時令心燥悶翻睛吐沬等水大解時形體洪腫筋
脉爛壞此二必受惡報風大解時瞥爾命終不知
不覺正法念經云若風大不調一切身分相互割
裂從足至頂分散如塵苦痛難忍受身下寶積經
云處胎不樂猶居牢獄又五王經云在母胎中生
臟之下熟臟之上母噉一柸熱食如入鑊湯母飲
冷水如寒氷切身母飽之時迫迮身體母飢之時
猶如倒懸乃至生墮草上身體細軟草觸其身如
履刀釰失聲大𠮧等愚者下三界六道生死極苦
而以苦為樂故行放逸法華云眾生沒在其中歡
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
斯之謂也。】
[002-0545b]


「汝可思之勤求出離專精䇿勵成無學果證真解脫
快樂安隱能如是觀者名為淨心。」


【汝可下結勸淨心矣。】


「偈曰。



 一切世人欲受樂
 遣修樂因不肯作
 愚人得樂謂常樂
 不覺命終被減削
 十五姿容言可愛
 四十巳去自疎索
 縱使生天八萬劫
 不免無常墮溝壑
 凡夫暫樂忘大苦
 受大苦時復忘樂
 所受苦樂皆空華
 本來祗是情迷錯
 迷解悟道獲神通
 永斷生死名真樂


【遣修樂因者謂佛有無數方便令修出世因趣涅
槃樂眾生業重不肯修耳愚人下將世間五欲樂
為常樂也不覺下樂無久保終至衰盡況至老死
豈復在哉十五者成童歲容顏殊好人之所愛四
十者不惑之年也以顏容凋落齒髮漸衰朋友稀
疎世相將盡故致疎索索盡也又蕭索也八萬劫
者按俱舍中是非非想天壽量也不免無常者如
出曜經佛說偈言命果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巳生
皆有苦孰能致不死又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皆
得五通自知命促七日必死議曰我等神通能翻
覆天地捫摸日月移山住流無所不辨豈不能避
此難耶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中間第二弟言吾入
須彌山腹中第三弟曰吾處處空隱身第四弟曰
[002-0545c]
吾當隱大市中眾人閙處各謂無常殺鬼必不能
取議畢各去至七日命終佛以天眼見巳而說偈
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
受死故知縱生非非想處何可逃之溝壑喻所墮
處也問天福墜後生人中多墮三塗多答案大論
云如經中說佛問比丘甲頭土多地上土多諸比
丘言地土甚多不可為喻佛言天上命終還生人
中者如甲頭土墮地獄者如地下土所受下以達
者觀之則苦樂非有猶空中華本無所有祇由迷
故見苦樂相如目之有病見空華耳故曰本來祇
是情迷錯也楞嚴曰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
仙天阿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為相妄想
發生妄想墮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
無所著但一虗妄更無根緒迷解下若迷情釋解
即是悟道由悟道故即獲神通道力既全即斷生
死而得涅槃樂也。】


「誡觀八風力大智者不動法第十四」


【十四釋不動篇隨六趣之流蕩實謂至愚靜八事
之動搖方稱上智故立此法以次前篇謂利衰等
殊能動於物名八風力大明慧之人對之能制故
曰智者不動。】


「何者為八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樂
一切眾生為八所動不自安心故名八風。」


【一利下案佛地論云得可意事名利得不可意事
[002-0546a]
名衰不現前誹撥名毀不現前讚美名譽現前讚
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
名樂通名風者取扇動為義。】


「何者動相得利便悅衰惱便憂毀辱即瞋譽談即喜
逢苦懷慼遇樂生逸稱讚情歡譏剌抱恨此之八法
能令癡凡動搖不安。」


【逢苦下釋文不次尋之可見。】


「毀譽聲一妄起二業造三塗因報四趣果波浪五道
成就十纏永處樊籠何時解脫。」


【毀譽聲一者謂辱毀褒譽語雖有殊而聲是一由
著語昧聲故起瞋喜二業大智之人則非此縛故
智論云如一婆羅門以五百種惡口眾中罵佛佛
無異色亦無異心此婆羅門心伏還以五百種語
讚佛佛無喜色亦無悅心又云菩薩觀眾生雖復
百千劫罵詈不生瞋心若百千劫稱讚亦不能歡
喜了知音聲生滅如夢如響故四趣如上解五道
者毗奈耶中大目犍連往五道觀察至捺落迦此云
無喜樂即地獄也見諸有情受種種苦於四眾中普皆宣

告乃至佛勅諸苾蒭於寺門壁𦘕生死輪中安穀
次安五輪表五趣也當輪糓下𦘕地獄二邊𦘕傍
生餓鬼上𦘕人天等其輪頂𦘕無常大鬼鬚髮張
口舒手抱輞號為五趣生死輪以警於人也知由
惑業於苦海中致斯漂蕩故曰波浪五道十纏者
一無慙二無愧三嫉四惱五悔六眠七掉舉八昏
[002-0546b]
沈九忿十覆樊籠一切經音義云樊即籠也。】


「然十界者緣和故生性空故滅體解生滅即無嫌恨
恨風不起罪火不然火不熾然心得清凉無諸熱惱
以無熱惱故名為淨心。」


【十界者十法界也皆由善惡因緣和合故生如諸
佛即修六度萬行圓滿所成三塗即十惡等業所
成若了體性本空則諸界皆泯經云觀求佛道如
眼前華又應體解生本無生滅亦無滅縱遇陵害
及處惡道其心無恨如因果經云釋迦因地為忍
辱仙在一山中修道時憍陳如為國王名歌利受
性暴惡一日將婇女入山獵倦假𥧌時諸侍女入
林採華行至仙菴前仙為說法良久王窹不見諸
女擕釰尋覓見在仙菴前王怒問云汝何人也答
忍辱仙也又問得上地定耶答未王曰既未得上
定乃是凡夫遂拔釰截下仙人手足見仙人神色
不動遂問汝恨我耶仙曰不恨願我成佛先度於
王後成佛先度陳如故曰即無嫌等又小遠云菩
薩憐生雖處阿鼻如三禪者為物甘處如似世人
樂三禪樂若能如是觀不唯心得清涼三界火宅
亦清涼矣。】


「偈曰。



 愚人貪美食
 憎惡腹內屎
 見生竟愛染
 薄賤老病死
 毀譽同響聲
 瞋喜更互起
 取相心高下
 不識平等理
 癡惑著音聲
[002-0546c]
 凡夫共如是
 死生糞與食
 經文遣相比
 耳被虗聲誑
 神仙墮崖死
 智者解真空
 視聽不相似


【愚人下以無智故於食生貪於屎憎惡蓋不思屎
因食化智者不然觀食生厭故大集云若得食時
應觀是食如死屍蟲乃至得乳酪種種醬時作膿
血等想見生下謂世人見生者則起愛見老病死
者則起薄斯至愚也中庸子甞撰生死無好惡論
云世人惟知惡其死而不知惡其生可不大哀乎
何居基音楚語也夫枝必有根流必有源噫生也不曰
死之根源乎既有其生安得無死生也人之始也
死也人之終也物既有始終人故有生死故涅槃
云功德黑暗姉妹相隨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此則
不受其生故無其死矣且夫春必有冬晝必有夜
其有好春而惡冬好晝而惡夜豈不大愚乎生死
亦猶春冬晝夜何所好惡哉又佛說八苦生居其
一何足為樂愚人不了妄起愛染取相心下若取
著聲相者遭毀則瞋心貢高蒙譽則喜心謙下又
得利則心高遇衰則心下皆由不了相空違平等
理死生糞與食者覆括前偈四事也修多羅等皆
以生老病死比對合辨悉是苦相故法華云見諸
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又前文云捨身命時
受大苦惱受身生時復大苦惱糞食比對者去貪
相也如摩得伽云若得食時觀從倉中出地中以
[002-0547a]
糞屎和合種子得生還養糞身神仙墮崖者智論
云如五百仙人飛行時聞緊陀羅女歌聲心著狂
醉皆失神足一時墮地等視聽不相似者智者不
著色聲雖終日聽而無著終日視而無染又觀聲
生滅前後不常五欲無實如夢所得故凡夫殊不
相似維摩經云所見色與盲等所聞聲如響等所
齅香與風等所食味不分別受諸觸如智證知諸
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生今則無滅。】


「誡觀身心相苦惱過患法第十五」


【十五釋過患篇前遭風動巳息於外非今察身心
令知於內患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謂身報心動名
之為相亦非樂招咎故曰苦惱過患也。】


「身相者。


六道異類陰大假成感現前果酬過去因故名身相
身相有八萬四千種形依正二報各各差別一人遍
受爾許種身巳經無量阿僧祇劫。」


【陰大假成者即五陰四大假合以成其身也現前
果異熟果也過去因即引業因也身有下以對下
八萬四千塵勞故如楞嚴十二數生中皆約八萬
四千為數故彼云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有
卵羯邏籃此云凝滑流轉國土乃至八萬四千新故亂
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此云硬肉流轉國土此則隨想
以分眾形一人下智論云計一劫中一人積骨過
於鞞浮羅山此云天竺以人常見易信故說如是無量劫中受生
[002-0547b]
死苦故諸比丘聞是語巳厭患世間即時得道阿
僧祇具云阿僧祇劫臘波此云無數時分即數中
最多者最少者號一剎那又云僧祇是劫名非謂
無其數也。】


「今誡觀身唯及人道一人有九萬九千毛孔八百種
風出入其中八萬戶虫遍身充滿四百四病更互發
動三百六十骨節迭相依持百一十苦無時不受三
十六種不淨膿血合成陰身九孔漏瘡穢物流出如
上苦業始成一人賢聖捨離如除惡病故名觀身。」


【八萬戶蟲如依髮之蟲名髮鐵依髑髏蟲名耳種
等各有其名如解脫道論第七卷具明三百六十
骨節者案解脫道論細分有三百骨八百節故彼
云當念身自性有九頭骨兩頰骨三十二齒骨十
頂骨十四胸骨二十四脇骨十八脊骨兩額骨六
十四手骨六十四足骨依肉六十四軟骨此三百
骨有八百節又九百筋纏肉一萬七千腠八萬髮
九萬九千毛等百一十苦者備如地持第七卷列
所謂集苦變易生苦愚癡報苦報苦行者等至下
更明三十六種者大論云髮毛爪齒薄皮厚皮筋
髓脾腎心膽肝肺小腸大腸胃胞屎尿垢汗淚洟
涎唾膿血黃白痰癊肪音方腸中脂也𦙽薩殘切胃中脂腦膜於
三十六中內有十二名性不淨外有十二名相不
淨中有十二通於性相賢聖下遺教云我今得滅
如除惡病馬鳴云證成可疾故。】
[002-0547c]


「心相者。


一念之間九十剎那生住異滅猶如電光塵起識生
貪境招報經云貪欲心有二萬一千瞋恚心有二萬
一千愚癡心有二萬一千等分心有二萬一千合有
八萬四千塵勞一百八種煩惱五百四十種受有九
十八種使故名觀心。」


【剎那者俱舍云對法諸師說如壯士一疾彈指頃
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為一剎那量又一剎那九百
生滅生住異滅者此約一剎那心明四相也生相
最細滅相最麤於一念中生巳即住住久故異異
終則滅也如電者言疾速也陰陽激曜曰電釋名
云電殄也乍見則殄滅也塵起下如色塵起時牽
眼識生貪著好境即招惡報二萬一千者真諦准
十使經云以貪等十為根本謂貪瞋癡慢疑身見
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一一各有九隨眠一即成
十十即成百前後等分各一百成三百置本一百就
前後二百中又各以十使為方便二百即成二千
并前成二千一百約五類眾生謂多貪多瞋多癡著我思
覺五品各二千一百成一萬五百配巳起未起成二萬
一千又配貪瞋癡等分此四各有二萬一千成八
萬四千也等分心者即其貪瞋癡均等也百八煩
惱者准智論六根各三受苦樂捨受三六成十八受三受對三
好惡平平亦計十八塵并上十八受都合三十六煩惱復歷三世共成百
八五百四十種受未暇撿配九十八使三界見惑
[002-0548a]
有八十八使三界思惑有十使如下所明此皆由
不了真心妄致紛動役惱眾生往來生死。】


「若入安般觀法心所漸息乃至九次第定還歸一真
清淨心中此清淨心名為佛性名真常法身無心之
心無相之相如是觀察名為淨心。」


【安般觀即數息觀如下本篇翻辨九次第者即四
禪四空處并滅盡定也還下攝末歸本也以修諸
禪定發真智慧斷除結惑則委彼不起復性旋湛
故曰清淨心也此心既覺故曰佛性又非變滅故
曰真常法身實無覺之覺不象之象故曰無心之
心無相之相也起信云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
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
能觀無念則為向佛智故藏師釋云在因地時雖
未離念能觀如是無念道理說此能觀為向佛智
以是證知佛地無念此是舉因望果說也如是下
結歸淨心。】


「偈曰。



 廢緣託淨境
 正命自養身
 諦觀虗空心
 隨分得解脫
 貪瞋若欲起
 觀空以止遏
 河沙煩惱根
 定力能斷割


【癈緣下既觀身心差變妄受輪轉當宜癈滅塵緣
安心淨境淨境者即諸三昧也正命者當以淨智
通除三業中五邪四邪活命住清淨正命以養身
也身若恊下韻應作活字諦觀下以空滅有則能
[002-0548b]
廢眾緣緣不妄生隨分得脫若又觀空而不滯空
方名真解脫。】



 專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雖復苦身行
 徒自歷年歲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體
 直至大涅槃
 何況世間諦


【專定下以定但伏除慧方真斷故勸修智也又三
乘之人雜有智慧而慧非大焉徒自苦形彌歷年
數定慧下示雙修謂若定慧雙運離於偏修則名
平等由平等故一性無二即名見佛性體矣直下
舉勝況劣也以定慧故能至佛果況世間諦乎。】


淨心誡觀發真鈔中本
淨心誡觀發真鈔卷中末


「誡觀詐善揚名口清心濁法第十六」


【十六釋心濁篇形異心乖既觀為重患外揚內穢
豈曰於正修故次前篇以立茲位謂不實妄施稱
詐善規求虗響號揚名說巳功德名口清意專得
利曰心濁也。】


「聖賢密行內智外愚凡夫狂癡內愚外智未有戒定
現戒定相彰揚善名招引利養隱匿垢過外顯清白
[002-0548c]
常向道俗說巳功德。」


【密行謂薀巳善行不欲彰外也又內實有智而似
於愚老子云明道若昧凡夫反此故曰內愚外智
言內實愚暗而外虧聰智也說巳功德者自伐其
善也顏淵曰願無伐善尚書云汝惟不矜天下莫
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史記老子
謂孔子曰夫良賈深藏若虗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熊色興淫志是皆無益於子
之身況釋氏乎。】


「經云此是無刀大賊罪於劫掠誑詐犯重墮三惡道
詐善之人具足五業一者天神不護證知缺戒受施
二者五千大鬼常遮其前唱言大賊掃其脚迹三者
或於現世得大衰惱四者常不值佛生邪見家五者
自欺亦欺誑他自受苦報施主無果是為五業。」


【無刀大賊者雖無刀杖而灒掠彼利非賊是何律
中凡損五錢即大盜故言大賊也掠力讓切奪取也
闕戒等者律云不闕不穿漏無染污戒疏云不闕
不犯第二篇不穿不犯三四聚無染污謂餘篇聚
受施梵網經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
心毀犯聖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得國
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
言大賊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掃其脚跡一切
世人咸皆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欲見犯
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施主無果者無布施
[002-0549a]
福報也。】


「是以誡汝推直於人引曲向巳祕善陰德似不能言
何以故善如金玉不用他知惡如糞土不須藏覆糞
土之法貴在早除細貨寶物默然牢掌。」


【推直下二句出沙彌戒經今謂彼雖實曲而巳實
直常令及巳於他也老子云大直若曲唐玄宗注
云直而不肆故若屈又律云應自卑下如拭塵巾
謂攬穢歸巳也祕下內韞其善曰祕闇施其德曰陰淳淳
然似不能言者伯陽云大辨若訥。】


「知足之性不求好名少欲寂靜寧懼惡響計我之人
欲得名利察身無我名利安在名利俱空離我即實
滅於空實正入平等能捨名利是為淨心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隨汝心淨即佛土淨名為淨心。」


【惡響響即聲也以少欲故則無懼於馳求惡聲察
身下觀察自身既無主宰自在之我則外之名利
有何所屬若了此空即見實理以實遣空實亦非
有空實俱蕩則無取捨故曰正入平等能捨下結
歸淨心隨汝下引淨名為證肇師云淨土蓋是心
之影響耳夫欲響順必和其聲欲影端必正其形
此報應之定數。】


「偈曰。



 出家行非法
 感得多衰惱
 危苦隨念豐
 安樂稱情少
 天神不愛護
 魔事數來擾
 死時懷恐懼
 長劫墮惡道
 善德深密藏
[002-0549b]
 其猶摩尼寶
 過惡悉除滅
 理同苗邊草
 真行不求名
 戒定內明了
 詐善覆藏惡
 佛法中非好
 諦觀此誡文
 繫意開懷抱
 一切障道因
 懺悔更莫造


【出家下八句通頌衰惱初二句標示危苦下四句
出在世惱相以危險苦厄由眾生惑業所招故易
豐滿也樂事適意既內無美德可當故稱情者少
是以天神不護而魔徒致擾也死時下二句據沒
後惱相釋名云人始氣絕曰死死澌也就消澌也
戒疏云智士覺過尋智厭蕩愚夫縱罪初無改悔
身心強健放逸刑科要至死時方生怖畏以色力
廔顇神慮無歸自知佛賊臟狀業現苦具將臨何
得不畏是以律主懸知濁世非死不憂故曰死時
懷恐懼等楞嚴云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生從順習
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燸觸一生善惡俱時頓
現善德下六句頌上內智外愚人摩尼應法師云
末尼此云離垢言此珠光淨不為垢穢所染也又
云增長謂此寶必增長威德也喻上善德苗邊草
者嘉苗之邊既有野草不令久茂必須速耘喻上
過惡早須除去詐善下二句頌上內愚外智人諦
觀下四句結觀繫意則心常覺察開懷則內不覆
藏障道則以惡為因莫造則要斷後習。】


「誡觀眾生各著依正二報法第十七」


【十七釋二報篇三業諂詐是內愚所造務在早除
[002-0549c]
六道依正為羣迷所躭理須速厭故次前篇以立
茲位謂六道各起迷戀計於自身及所住境故曰
各著依正二報。】


「三界眾生住著堅牢為貪二報障於解脫。」


【堅牢者非解脫也貪下即貪於欲色無色等所依
及著巳身等由是業故障修出離。】


「非非想天自謂涅槃果報終極懷增上慢不逸三塗。」


【非非想者楞嚴云識性不動識性者標有細想不動者標無麤想
滅窮研釋上不動義前無所有處猶用心窮研令識心與無所有法相應今此一天研窮心
滅伏令不動故云以滅窮研也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

盡非盡此釋竹相是依此識不動之處故云於無盡中辨為非想故云發宣盡性雖見盡而
識在故云若盡非盡雖見在而不起故云如存不存也如是一類名為非想

非非想處此則第六識麤想不起仍有細分及賴耶流注不息故約此義以立其名耳
自謂下智者云於非非想處雖離麤煩惱而亦有
十種細法以其無麤煩惱故一切凡夫謂是涅槃
增上慢者戒疏云無漏正道出過相有名為增上
然於增上之法未得謂得名之為慢不免下如鬱
頭藍子生彼天巳後為飛狸復墮地獄婆沙云飛狸身廣五
千由旬長八百由旬殺害眾生水陸空行無能免者。】


「色界眾生貪著禪味自謂安樂更無過者復念身光
宮殿明淨我果最勝。」


【色界者通包十八天即第四禪有九天下三禪各
三天也禪味者以著禪樂之滋味也楞嚴云清淨
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清淨心中麤漏巳伏名
[002-0550a]
為二禪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有所得心
功用純熟名為四禪由非正修真三摩地亦不免
於輪迴生死身光著正報也宮殿著依報也。】


「欲界眾生性多放逸貪五欲樂不覺無常天福盡還
歸惡道。」


【欲界者包六天也即四天王忉利𦦨摩兜率變化
他化自在也性多下謂下三天放逸上二天根鈍
唯兜率一天於六欲中勝今約多分而論也。】


「薄地凡夫臰身隔陋果報卑劣起大憍慢各恃我見
謂此人中常樂我淨更無過者。」


【薄地上補各切文選注云薄逼也謂逼下地而居耳此
通收四洲人也。】


「畜生萬類巢居穴處各愛壽命不願人天不嫌巳身
不希淨土此雜類身一身遍受乃至毒蛇屏虫之類
悉愛壽命貪著住處不覺身中同有佛性。」


【巢居說文云鳥在木上曰巢穴處地窟而居也說
文云在穴曰窠口和切身遍受者即胎卵濕化含蠢
蝡動無不遍受久在癡暗都亡所知下為廁蟲尚
躭依正皆欲久於壽命故涅槃云一切眾生類無
不愛壽命哀此沈困反之尚遠豈覺一靈佛性未
甞有異。】


「然此諸身無始巳來隨業轉換無暫停時。」


【隨業轉換者如有漏業若善則轉換惡趣生人天
中有漏業如惡則轉換善趣墜三塗內如是輪轉
[002-0550b]
略未休止故曰無暫停息也。】


「汝可諦觀當起厭離勤求方便脫於生死依正二報
漸證法身巍巍不動至得如是覺悟除諸疑惑決定
誠信名為淨信。」


【諦觀審諦觀上諸趣俱非樂者既知之後當起厭
惡脫離之心精勤求慕出世要道擺脫六趣依正
然後從凡入聖漸小終大極趣佛果究竟法身無
變無遷故曰巍巍不動也至得下結示淨心。】


「偈曰。



 三界六趣中
 無數種眾生
 形壽各差別
 依正亦難明
 今就人道修
 對治隨分行
 觀諸眾生類
 憎愛心不平
 憎者欲相殺
 愛即長癡盲
 貪瞋更互起
 身壞墮三坑
 各貪愛危命
 處險未知驚
 造因不畏果
 寧知死復生


【難明者言難盡明示也對治隨分行者隨起對治
隨分修善行持也癡盲劉熈云盲茫也茫茫無所
見也三坑者即三惡道是眾生陷墜之處故喻坑
也觀心論云無智之人墮三塗坑危命者是身非
堅命亦危脆由今不了妄起貪愛處險即生死險
道也。】



 菩薩以是故
 欲令眾生樂
 眾生煩惱垢
 方便為除却
 教觀十八空
 六塵莫取著
 四倒及五欲
 禁斷更莫作

[002-0550c]


【十八空者即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
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
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解義如法界次第中若能修此法則遣蕩諸有無住無著也
四倒即無常計常乃至不淨計淨也。】



 愚人貪現樂
 不識當來惡
 當來還是我
 如何即疎薄
 假使多身樂
 一一填溝壑
 為此求常住
 解脫無明縛


【當來是我者此斥愚人謂後世之報非我受也雖
六道有變而一性不易當知後身即是我也如何
親此生之受樂疎後世之受苦耶若儒教則謂神
靈在滅釋教正談三世報應故持誡焉假使下縱
受多種富貴身多種歡樂事及乎身謝命終不免
一一填塞溝壑為此下結觀為上有此苦故宜應
求慕解了證取常住巍巍法身脫取三界無明結
縛。】


「誡觀煩惱結使法第十八」


【十八釋結使篇依正高卑巳審妄躭於三界煩惑
麤細無令久役於四生故次前篇以立茲誡謂惑
性昏躁能害於物故曰煩惱也又繫滯眾生使受
輪轉故名結使。】


「一切生死障道苦業皆因結使如毗曇說。」


【一切生死者包二十五有也古師曰別則二十五
有總則六道四生乃至聖人尚有變易況下凡乎
[002-0551a]
毗曇即論也下既略出故不曲疏。】


「今略況言令息覺觀結有十結使通三界九十八種
今恐文繁少分喻說。」


【況言況即比況或是可說字從結有至九十八種
來是略說也今恐下是生喻說所以也十結常途
多言九結今恐取五鈍五利為十九十八使見諦
惑欲界三十二使苦諦下具十使即貪瞋癡慢疑身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集滅
諦下各有七使除身見邊見戒禁取道諦下有八使除身見邊見故欲界四行下合有三十二使也

界二十八使苦諦下有九使除瞋集滅諦下各有六使除瞋身見邊見戒禁取道諦下
有七使亦除瞋及身邊二見故色界四行下合有二十八使也無色界二十八使

若取除並如上色界中分別成二十八總三界四諦下有八十八使並是能障見諦之惑為須陀洹見道
所斷也思惟惑欲界四使即貪嗔癡慢此從斯陀舍向入修道斷乃至阿那含
果九品方盡也色界三使即貪癡慢此三並阿羅漢向用修道智斷也無色界

三使即貪癡慢也故三界思惟惑合有十使足前見諦合為九十八使但此三使亦是阿羅漢
向斷至果方盡。】


「結使者阿梨邪藏染分種子名之為結受六道果報
名之為使使業發生增有漏種如賊居險潛伏聚集
名之為結持仗劫害掠人財寶名之為使貪瞋性習
依真潛伏還緣起能能劫戒財取著諸塵害於智寶
剎那相續追求如使無對名結外觀名使止慮名結
攀緣名使繫念名結役心名使。」


【阿梨耶或云阿賴耶真諦翻為無沒識弉師就義
翻為藏識藏是攝藏義無沒是不失義義一名異
起信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
[002-0551b]
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謂不生滅心因
無明風動作生滅其中取一分染法生成種子名
為結也皆在第八識中含藏故藏法師以四句辨
之一以如來藏唯不生滅如水濕性二七識唯生
滅如水波浪三梨耶識亦生亦滅亦不生不滅如
海含動靜四無明倒執非生滅非不生滅如起浪
猛風非水非浪因此成結役於眾生受六道報使
業者業通身口所造也賊喻種子居險險喻六道
在此六道中聚名結持仗喻身口作惡財寶喻戒
智依真潛伏者依託真性潛藏隱伏也潛伏下合
有名結兩字文脫也還緣還應是遇字謂結雖潛
伏若遇因緣即隨發起其猶波相在水遇風即生
無對下如貪性未對色起以來名結色塵若現則
役貪外求觀視名使止慮名結者雖止義非過而
慮體是患故得名結此中六義皆釋結使。】


「為有結使愛恚互生由愛恚故成取捨業妄取捨故
癡翳轉厚故障其慧眼慧眼未開名無明闇闇心緣
事與顛倒相應抱真常性愛生死苦生死流浪迷失
正道未見正道名為迷惑無常常想無樂樂想無我
見我無淨見淨如是狂錯皆因結使如是結使造顛
倒業。」


【愛恚下謂一切事境染著名愛愛不常起遇違則
瞋瞋久乃銷愛心還起故曰互生又愛成取業瞋
成捨業故曰成取捨業癡下謂癡障慧明如翳覆
[002-0551c]
眼以慧眼見真故今不能見謂無明所障也小遠
云即隨聖言不見男女舍宅車乘及所施等是慧
眼今妄有取捨是則名障與顛倒下即無常計常
乃至不淨計淨由無慧眼故至顛倒真常性即佛
性雖有此性而被結使所覆故染生死而不知脫
無常下且身受心法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今反
作常樂我淨想名為顛倒。】


「欲斷結使即修五停觀法以對治之。」


【修五停者若約身受心法觀為無常等即應修總
別想念觀今言五停者且約七方便中初位為言
又如觀身不淨屬不淨觀斯亦通也。】


「安般守心入三脫門觀空離相結使斷除身心寂靜
故不起煩惱煩惱滅處名真解脫解脫者即大涅槃
欲起染心當自挫辱挫不令散名為淨心。」


【安般具云安那般那即數息也以此觀正為止息
散亂故而名守意故安般經云念出入息巳念息
不生惡故為守意觀空離相此收空無相二解脫
門由空無相故則身心寂靜由寂靜故不造一切
三有生死之業故無惡報即屬無作解脫門故名
真解脫也挫辱當自折挫陵辱令不亂起也。】


「偈曰。



 佛於波羅奈
 三轉猒離行
 授與四諦法
 為治煩惱病
 永斷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禪斷結使
 照理心懸鏡
 調心唯柔耎
[002-0552a]
 持戒須彌硬
 戒淨不悔恨
 布薩心喜慶


【波羅奈亦云婆羅奈此云江遶即國名一云城名
十二遊經翻鹿野即如來初成正覺趣波羅奈施
鹿園中初為陳如等五人三轉四諦法輪一示相
轉此是苦此是集此是道此是滅二勸修轉此是
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
汝應證三引證轉此是苦我巳知此是集我巳斷
此是道我巳修此是滅我巳證故曰三轉等修禪
屬定照理屬慧調心等屬戒戒淨下以持戒清淨
則無罪悔恨由無罪故堪應僧法布薩心懷喜慶。】



 煩惱生結使
 結使長煩惱
 唯有禪定力
 摧之如腐草
 結使妄取捨
 瞖厚障見道
 故修五停觀
 淨心內明了


【煩惱下以十使煩惱對三界細分故生九十八使
所以云煩惱生結使又以九十八使能出一切微
細煩惱故曰結使長煩惱如此總別惟定發慧方
能摧壞今雖舉定義收戒慧以戒捉定縛慧方殺
故。】


「誡觀十八界假緣生法第十九」


【十九釋緣生篇結使煩勞修安般觀空而可免根
塵縛著誡學人不學以妄躭故次前篇以立斯行
謂根境識三體別分六故曰十八界丘相表發全
成妄有故曰假緣生也界者以界別為義此十八
種各有別體義非混濫故。】
[002-0552b]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謂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塵
謂色聲香味觸法中間生六識三六假合名十八界。」


【身下標示內六根界謂身分對能見色處名眼能
聞聲處名耳能齅香處名鼻能知味處名舌此四
各用十色共成謂四大四微成八并四身根微隨根各一
并八成九眼耳鼻舌根微也亦隨眼等名一并上成十身者能覺之

處名身此用九色所成謂四大四微身根微也而
各言微者案俱舍云眼根極微在眼星上傍布而
住如香荾音雖華清徹暎覆令無分散有說如頗𦙁
迦不相障礙耳根極微居耳穴內旋環而住如卷
樺皮鼻根極微居鼻頞內背上面下如雙垂瓜舌
根極微布在舌上形如半月身根極微遍住身分
如身形量意者對一切法有能知之用名意外下
此六法疎故屬外也眼所見之色曰色耳所聞之
色曰香舌所嗜之色曰味身所覺之色曰觸上一屬可
見有對色下四屬不可見有對色觸在夜闇亦不可見有對巳上五塵包依正

二種又意所知者曰法不越心非心等法中下根
塵之內故曰中間以根塵相對即有識生如眼根
若對色塵即生眼識等。】


「云何名根能生諸業長養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塵坌
污淨心觸身成垢故名塵云何名識能了前境妄起
分別名為識。


然此根塵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緣生起無真實性。」


【根塵下以塵為能入根為所入若將識通望根塵
[002-0552c]
則識依根塵却識為能入根塵為所入故智者云
今此十二六根六塵從所入受名是也假緣謂丘假為
緣妄生搆起此相元無真實體性故楞嚴云由塵
發知因根起相相見無性同於茭蘆又云緣生故
如幻不實如空華斯可明矣。】


「眾生不達謂內外入有常樂我淨貪心熱惱堅著執
取迷惑昏謬不信聖道順情生貪違意起瞋以此貪
瞋增長結使。」


【內外入者內即根外即塵也有下即於此上起四
倒執也涅槃云無常計常常計無常乃至不淨計
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如是四倒皆為煩惱無明
所覆生顛倒心若破此倒應修念處以治之具如
前辨貪心下根塵相著貪則熾盛故曰熱惱卒不
能解故曰堅著執取此著全是無明不了故曰迷
惑昏謬因迷故不信出世之道故曰不信聖道此
又屬癡也順下示貪瞋則三毒具矣然後增長九
結十使一切煩惱也。】


「此名凡夫以十八界。


學人十八界者。」


【學人者大小二乘皆有學無學位今可通收。】


「著三十二相名貪色願聞說法名貪聲願上香供養
名貪香願證大乘理教諸法實相名貪味願得清淨
法身名貪觸願成一切智名貪法。」


【三十二相者即足下平安相乃至肉髻頂相也諦
[002-0553a]
論法身虗寂豈有形相有可見聞乎但由佛慈接
物使見懷欣故示之耳經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
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是知相
知不可貪著為實貪聲者著迦陵仙梵音聲相也
上香者願以五分及覺意等華香為熏也貪味者
即教理之滋味也以一實相亦是假名今妄躭起
味而欲趣證即成法執須無證而證無味而味方
契大道願得下以法身無相何有所得若計有得
則妄為覺觸一切智者無法不知故言一切以佛
湛然性中隨緣起用今願成者我所得中皆成其
病又今雖說塵影取根識故成十八當知塵既如
幻根識亦如幻若起偏著則非解脫。】


「於此緣修之中有善貪瞋癡進求上地名貪背捨劣
行名瞋情有向背名癡見身證道名慢。」


【善貪下雖有貪等非對惡境故俱名善進下歷配
三毒上地望無學巳上皆名上地劣行者即凡夫
及下地等行向背欣上猒下也而不體大小平等
即權而實故有惡小欣大之患豈非與煩惱合乎
慢者自恃輕他之心也不唯起慢抑亦著見故曰
見身等。】


「故云學人十八界義名智障非有煩惱非無煩惱。」


【義名智障者言上十八為平等真智之障也約理
而推故曰義名此障對前不屬界繫故曰非有煩
惱未契無為還成有過故曰非無煩惱。】
[002-0553b]


「能知二種根塵而熾然修入平等大道無為法中故
名淨心。」


【二種即對凡夫與學人也皆由麤細執心而致猛
盛故曰熾然修入下遣過故也不著二邊中亦不
立凡聖平等無能念之智無所住之理無修因無
果證能所因果了無所得則菩提妙果自然成就
若能如是斯為淨心經曰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
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斯之謂歟。】


「偈曰。



 塵境雖如幻
 見色起慈悲
 發意離諂慢
 不失四威儀
 六塵行坌污
 亦是行者師
 除病不除法
 七覺分修持


【塵境下空一切法也見色下立一切法也所謂雖
知塵性本空而無所著當於無所著中不妨濟物
離過攝儀也夫如是則不以空為縛不實取於空
矣六塵下以不達故為塵所污悟塵解脫翻得名
師如優波尼沙悟色得道香嚴童子由香獲通斯
實師矣除病下所生法者貴遣塵病不為除法故
下云雖觀文字空要須遍讀經是故於覺分中當
起修奉又須修性不二方為達者然法師云由修
照性依性發修在性則全修成性起修則全性成
修性無所移修常苑爾。】



 雖觀文字空
 要須遍讀經
 廣尋聖者義
 般若漸得成
 雖觀根塵空
 和敬護人情
[002-0553c]
 戒儀須具足
 修德慎惡名
 雖觀諸行空
 對塵修五停
 貪癡結使斷
 寂滅心安寧


【雖觀下賢首云尋教得實理理教無礙常觀理而
不礙持教常持教而不礙觀空此則理教俱融合
為一觀方名究竟又華嚴云雖知一切法無有造
作而亦不捨諸法自相雖於諸境界永離貪欲而
常樂瞻奉諸佛色身雖知不由他悟入於法而種
種方便求一切智雖知諸國土皆如虗空而常樂
莊嚴一切佛剎雖恒觀察無人無我而教化眾生
無有疲猒雖於法界本來不動而以神通智力現
眾變化雖以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薩行無有休
息雖知諸法不可言說而轉淨法輪令眾生喜雖
能示現諸佛神力而不猒捨菩薩之身雖現入於
大涅槃而一切處示現受生能作如是權實雙行
法是佛業也學者當思寄意般若下若明了一切諸法皆
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閡乃至佛果菩提方曰
般若成就至此巳前皆屬因也和敬者即修六和
敬也所謂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
事口和同默意和同忍論語云君子和利不同小
人同而不和今釋子比丘和而同也又須善觀他
意無傷物心故曰護人情也華嚴云調伏巳情守
護他意戒儀者通包篇聚也當須大小等持隨行
無缺方曰具足戒行若具廣修眾德無使惡名流
之他耳諸行即諸善行也不可言空故而頓不修
[002-0554a]
故誡云對塵修五停此喻藥也因藥差病故曰貪
瞋結使斷由病斷故身心調適故曰寂滅心安寧。】



 雖觀三界空
 擇惡善須歸
 修行擇覺分
 離垢識是非
 雖知三諦空
 知諦義窮微
 常依二諦說
 與理不相違


【擇惡下謂惡法須擇離善行宜擇歸即七覺分中
擇法覺支也所謂三界雖空當用智慧觀諸法時
善能簡別真偽不妄取諸虗偽法受於三界流轉
也三諦者即空假及中諦也以中亦假名對待而
立雖曰空故當須了知諦義窮幽討微何則以如
來常依二諦說法與真理不相背故問上說三諦
下舉二者答舉二收三以不著二即名中諦尚恐
滯中故先遣物。】



 十八界雖妄
 出生於珍寶
 觀解緣和義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薩
 不名無煩惱
 金剛心滅後
 然證無為道


【珍寶者喻諸善功德也由假此界出生眾善故觀
下若能善觀解了此十八界伹因緣和合為義則
不妄計為實由非實故達人法空不為生老等四
相之所遷也七地者即遠行地以有無明可斷故
曰不無煩惱問從初地至十地皆有一分無明可
斷何獨指七耶答經論有說七地巳前名有功用
道八地巳上名無功用道今且指有功用極處為
言耳乃至十地後更斷一品無明入等覺位名金
[002-0554b]
剛心亦名一生補處亦名有上士更破一品無明
入妙覺位故曰金剛心後證無為道。】


「誡觀修習安那般那假相觀法第二十」


【二十釋安般篇假緣生起既曉於根塵止亂有方
令修於數息故次前位以立茲篇謂安那般那者
亦云阿那波那阿那謂入息波那謂出息安般守
意三昧經云安之言生般之言滅緣此出入生滅
二息以治散心之病是則根本諸定從數息而入
此觀非觀實相故言假也。】


「夫坐禪要法當有十種。」


【禪者此云思惟修謂攝心思惟入諸三昧也於下
種中前四及第八為助緣五六七為正修九為對
治十成功益。】


「一者先託靜處遠於水火禽獸音樂八難土境令心
安隱二者厚敷草蓐中高邊下三者緩帶衣裳節食
少飲四者結加趺坐左手壓右手閉目合口齒不相
嚙端身平視五者年少腹飽當數出息年老腹飢當
數入息六者當觀出息去鼻遠近入到何處即知氣
色初麤後細下至氣海上衝於頂七者從第一息數
至第十若未至十緣於異想還攝取心更從一數八
者手掌之內置一明珠繫念觀珠心心相續光明即
現九者如五停觀對治現行五種煩惱隨起隨治隨
分解脫煩惱不行令戒清淨以戒清淨故諸天歡喜
善神衛護十者以修定故舉動審諦心不卒暴謙下
[002-0554c]
柔和忍辱無諍以是功德增長智慧臨命終時他方
菩薩來迎神識不遭苦患諸天世人所共稱讚生於
淨土見佛聞法永離三塗受解脫樂。」


【靜處者以初心修定處必安靜所以如來偏讚靜
處故經云當離憒閙獨處閑居帝釋諸天所共敬
重水火等即下八難數音樂者音即八音五經通
義云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金為鐘石為磬絲為絲
竹為管匏為笙土為塤革為鼓木為柷𢾚上曷六切下音
樂白虎通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

得其欲欲過則成患矣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聾八
難者四分曰王賊水火病人非人惡蟲人難明了論云
有人欲執縛比丘是也草蓐說文曰蓐陳草也或作褥裀褥

也理通中高邊下者令中間高踊四邊委下欲使
坐時身之後分當中助身端直不容後倚也緩帶
衣裳者上曰衣下曰裳劉熈云裳障也所以自障
蔽也今緩帶者使氣脉之通暢耳節食者以食飽
則心昏氣塞息道不利又增一中多食則多睡及
以身重不堪修業也結伽趺趺或作跗儀禮云棊
音其結于跗跗足上也謂足跗相交加其若結然左
手壓右者小遠云右多躁動故坐禪人右手右足
皆令在下閉目杜絕闚覽也合口示無外納也使
息從鼻出入令清細也嚙五結切音誓也平觀雖上
曰閉目相若平視也五下據此觀意正為欲界麤
散難攝非數不治故須善調身息則為入定之要
[002-0555a]
今約老少等以分者謂觀前方便無妨治病觀出
息者安般守意經曰息有四事一為風二為氣三
為息四為喘有聲為風無聲為氣出入為息出入
不盡為喘今又先觀出者若據婆沙論中先觀入
息順於生也以從母胎第五鉢羅賖佉此云形位生諸根形
方有諸根相現此時業風穿臍而入百毛穴孔方
通於息後觀於出者順死時法以有情臨終但有
出息無入息故今約麤細以分故出初入後去鼻
遠近者謂觀察此息離身一尺二尺乃至漸遠散
滅無餘然後了身非有入到何處及下至氣海上
衝於頂者此俱約入息在身內為言俱舍云觀息
初入至唯至胸乃至足指為遍不遍又觀在內如
珠中縷為冷為煗等又出則麤濁入則輕細故曰
初麤後細永作此觀須具四緣一者息所依地即欲
界及下三禪若第四禪無出入息也二風道具足即口鼻二道須無噫塞三毛

孔開張即一毛孔等皆須開通如欲界胎前位毛孔未開也四麤識現前謂欲
界及下三禪即有麤識現起若欲界入第四禪及四無色定則無麤識也一息至十者

此有單雙逆順兩數如單則以入為一出為二雙
則以出入二息合為一又從一至十名順數從十
至一名逆數作觀熟時任時取捨或有問云何不
增至十一減至八九耶答若減於十則心極驟促
若過於十則心極散緩俱令作觀不然今欲從易
故數至十若准安般經中應內十息即六情并痛癢想生死識
成十應外十息即殺盜等十業止不得行也若未下此觀本治異

[002-0555b]
想今若攝心數至八九而起異想者當復重數以
數法不續則修觀名失矣觀珠者既數內外兩息
心漸澄寂復觀此珠助發心曜境智相照得之又
其豈非要乎如五停者以上所立五停為對治五
種病今既別立數息即五中之一也恐云此無所
治故復指云如五停觀治五種煩惱也所謂貪瞋
癡我慢亂相是也今則治亂相是也隨起下隨一煩惱起
隨修一觀治而不行名為解脫以修下謂修定是
入細行法當使內外相應故誡於卒暴令使柔和
等臨命下指當來益上說諸天歡喜等指現在益。】


「自餘諸法如經所說。」


【自餘者離前十外曰餘謂須知一數二隨三止四
觀等法廣如安般經所明。】


「汝當受行成戒定根根性明利名為淨心。」


【受行者觀受上觀門勤而行之以此數息能為淨
戒及諸禪定作根本故又妄想散心不起即根性
明利以明利故斯名淨心。】


「偈曰。



 凡夫學道法
 唯可心自知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
 人重德能成
 遠眾近靜處
 端坐正思惟


【凡夫下四句誡內修不可外告外或不信則致誹
謗且律中實得道尚不許向人說況復未得則成
大妄誹謗也諦觀下四句誡修定之人少言論也
[002-0555c]
遠眾等者遺教云當捨巳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
苦本。】



 但自觀身行
 口勿說他短
 結舌少論量
 默然心柔耎
 無知若聾盲
 內智懷實貨
 頭陀樂閑靜
 對修離懈惰


【但自觀身謂唯觀自巳之身行正則更加切不正
則當從於正斯為自行之本矣口下大論云若見
他有過尚不說其實何況讒毀故馬援誡子孫曰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
不可言也當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結舌文選云鉜
口結舌謂少其言也柔軟離麤橫也此誡意業無
知下不起虗妄覺智若聾盲人也使智淨內實如
懷寶貨也亦猶老子云是以聖人虗其心心不為可欲所
乱則虛矣實其腹道德內充則無矜徇頭陀善見云漢云抖擻謂

抖擻煩惱離諸滯著也合成四位衣食處威儀也開為十
二衣中立二衲衣三衣食中立四乞食不作餘食法一坐食一揣食也
處立五闌若塚間樹下露坐隨坐威儀立一常坐今即處也對下
此句結勸勤修也。】


「誡觀善惡相資法第二十一」


【二十一釋相資篇身心靜攝尚屬於自修生佛相
須宜行於濟物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謂凡聖不同
曰善惡互為資取曰相資唐玄宗注老子云資取
也。】


「夫善者是諸惡之師惡者是萬善之資經曰眾生能
[002-0556a]
度佛佛復度眾生何以故一切諸佛皆因眾生而成
佛道經曰高原陸地不生蓮華淤泥之中出生華耳
又一切眾生皆因於佛而得解脫。」


【善者者字指人也老子云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
人善人之資今借彼語耳一切下證眾生度佛義
由菩薩假眾生為因為緣而成佛故經曰下此出
淨名彼經佛道品云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
如來種文殊乃至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什師曰苦
法忍至羅漢無生至佛皆名正位也言無為而入者由取相見故入正位而取證等不能復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
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
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
法耳巳上經文彼經高原不生華者喻二乘聲聞不能
發無上道意於淤泥生華喻眾生能發道意故大
迦葉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堪任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
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
士等又一切下明佛度眾生義。】


「言諸惡者謂五逆十惡犯四重八重禁謗諸賢聖破
正法輪一闡提等菩薩於此將為福田何以故同體
大悲故於三塗四趣代諸眾生受碎身等苦耎語引
導教令懺悔慈心拔濟救令得樂廣開甘露說微妙
法破彼惡業善言誘示令信十善生人天處復勸迴
向無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薩道成即名眾生亦能度
[002-0556b]
佛。」


【諸惡者牒前文也五逆即殺父母阿羅漢出佛身
血破法輪僧也十惡身三口四意三也四重婬盜
殺妄也八重尼有八夷前四同僧加觸八覆隨也
賢聖七賢三賢四聖十聖也破正法輪即前五逆
之一也摩得伽云捨八正學餘道是輪壞戒疏曰
法輪者有二種一就行者無過八正用譬世輪語
業命三以為戒轂見思二正為慧輻念定二正為
定輞方便精進為轉輪人若依此修行出生死道
故名行也二就教者以如來法輪化被三千該通
道俗調達唱告五法為是四依為非乃至天神地
神唱告三千世界禪誦不行是也將為福田者以
菩薩於向來眾生上種百福莊嚴種子故命彼為
田也何以故菩薩不嫌彼惡而來度之蓋由法身
同體故又悲心之廣故四趣以六中人天容樂故
偏舉餘四方顯菩薩之勞耳甘露喻法門也經云
開甘露門。】


「又身中真性由人弘顯若無信力聞思修等諸佛菩
薩雖具慈悲無如之何。」


【身中真性者以一切眾生本具一真佛性也性雖
本具必假人顯顯之有方要藉信力及以三慧等
以信為首故先標之儒教云當民無信不立今若
闕者則聖賢無以垂度故曰無如之何遺教云導
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或曰佛與菩薩權巧
[002-0556c]
頗多何不能化乎答眾生業厚惑深善緣斯薄非
佛無方便矣大師嘗云然則聖人非不能化但此
人不可化故所以拱手待機熟耳如嬰兒造惡父
母所不教者非父母不解善教嬰兒不可教耳。】


「是故誡汝凡是罪惡可賤眾生惟起哀愍不應瞋罵
生下劣心又見上行清淨好人不應偏重別請供養
何以故善惡一如性俱空故於好醜色二見平等常
觀空寂入三解脫門含生之類皆如幻化不著諸相
名為淨心。」


【可賤猶言可惡賤者亦須起哀愍救濟心不可毀
呰等禮不云乎毋音無不敬又淨名云施城中最下
乞人與難勝如來等又常不輕言我不敢輕於汝
等汝等皆當作佛又見下令離取相心也如經云
亦不稱名讚歎其美豈行偏重邪智論云自讚讚
他自毀毀他如是四法智者不為別請簡僧次也
十誦善生雖別請五百羅漢猶故不名請僧福田
者能於僧中請一像似極惡比丘猶得無量果報
增一成論如飲海水即飲眾流僧次請僧亦爾此
則抑取捨之心行平等之慧也何下推所以善下
是釋謂上至諸佛下至眾生一如無二如淨名云
一如無二如又無垢稱言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
法亦如也眾賢聖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又圓
覺曰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
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
[002-0557a]
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故性俱下謂善惡兩性
本自空故既了此理則無好可忻無醜可惡故曰
二見平等矣常觀下雖曰二見平等當於等無等
入三三昧諸相泯然方契淨心之道也。】


「偈曰。



 欲得解脫樂
 踈巳常親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若聞我與彼
 便是分別魔
 眾生壽者見
 賢聖共譏訶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欲得下即果中涅槃之樂也疎下菩薩不惜身命
曰疎巳而常運慈悲濟物故曰親他行下示親他
之行反釋第二句自下因行利他則反功歸巳此
應上句解脫義向云眾生能度佛斯義是也若聞
下破著聞應作著若計著彼我則分別妄生還屬
魔業此屬十六知見中第一我見也故下復舉眾
生與壽者即十六知見中第二第三也言眾生於
名色陰入界等法和合中妄計有我生故名眾生
壽者見謂於名色陰入界等法中妄計有我受一
期果報壽有長短故名壽者賢聖下以如來訶此
知見正破妄計之流恐因此顛倒備起一切煩惱
輪墜生死法界下示同體義起信云心真如者即
是一法界又云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水
共波者水喻真波喻妄若迷真起妄則全水是波
若息妄歸真則全波歸水水不離波波不離水體
[002-0557b]
性湛然一體無二豈有自他兩相乎若能了此則
我人眾生及壽者皆不可得豈得於此而起見也。】



 善門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薩陀倫
 世號常啼泣
 憐愍眾生故
 捨樂懷憂悒
 護生成佛因
 損生佛道澀
 無財施貧厄
 分食與減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善門下此說法施也門以通物為義多途途路也
慈悲等者以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菩薩起行用此
為先故言急也薩陀輪者具云薩陀波輪此云常
啼哭大品般若云此菩薩求般若時不惜身命又
念貧窮往彼無物供養般若及說法師法踊菩薩
遂唱言我欲賣身以賣不售音壽憂愁啼哭帝釋試
之化波羅門言我於今者正欲祠天須人血人髓
人心常啼即取利刀剌臂割髀通俾陛二音股也破骨出
髓欲出其心等終不退悔此證菩薩求法利他施
蓋慈悲之行深耳廣如彼經三百九十八九兩卷
中明捨樂者不住菩薩之樂懷憂者憫念眾生之
苦也護生下因悲護眾生故入道則易是成佛之
因下句反此入道遲澀無財下此說財施有則以
國城妻子財寶等施無則减巳鉢中之施故寶雲
經云四分之一食凡乞得食四分分之一分與同
梵行者第二分與窮下乞丐之者第三分與諸鬼
神第四分自供身食故曰分食減粒也修一慈者
智論云如人大行布施不及行慈三昧行慈三昧
[002-0557c]
眾生無所得而自得無量福十六分者智論云如
聲聞法中常以十六不及一為喻大乘法中則以
乃至筭數譬喻所不能及也若賢愚經中則分十
六分彼云若檀越於十六種具足別請雖獲福報
亦未為多何為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輩不如
僧中漫請四人所得功德福多於彼十六分中未
及其一巳上正文又小遠云十六亦是一數之門如一
斤物十六兩等是也。】
淨心誡觀發真鈔中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