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186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唐-般若 (master)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四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共牟尼室利=等【明】共牟尼室利譯共牟尼室利譯


入如來大悲不思議品第四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
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如
來應正等覺。為我宣說諸佛如來於諸眾生
大悲隨轉。世尊如來大悲為有幾種。以何為
相以何為因。以何為緣為何所住。善哉世尊
唯願為我具足宣說。及說如來一切智智現
證事業。
[004-0539b]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
子。善能諮問如是深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諸佛如來大悲海門一
渧之相。善男子一切如來。於諸眾生所有大
悲不生不滅。何以故如來大悲。常恒不斷無
時不轉。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圓滿諸功
德故無去無來常恒不捨一切眾生。皆悉護
念而攝受故。如來大悲無量無邊無有窮盡。
甚深甚深不可思議。堅固猛利難解難入。非
是語言所能宣說。何以故。善男子。譬如如來
得大菩提。於諸眾生起大悲心亦復如是。云
何如來得於菩提。善男子佛得菩提。無有根
本無有住處。云何根本云何住處。身見為根
本妄想為住處。而身見妄想及與菩提平等
平等故。說菩提無有根本無有住處。依於此
義佛得菩提。一切眾生不覺不知無有根本
無有住處。為欲令其如實覺悟。是故如來普
緣眾生而起大悲。


復次善男子。菩提寂靜親近寂靜。言寂靜者
即是於內。親近寂靜即是於外。何以故眼空
我空我所亦空。性如是故名為寂靜。耳空鼻
空舌空身空意空我空我所亦空。性如是故
名為寂靜。由眼空故不行色境。是故名為親
近寂靜。由耳鼻舌身意空。故不行聲香味觸
法境。是故名為親近寂靜。如是寂靜親近寂
靜。眾生不知欲令其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
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本性清淨光明。何以故。心
之實性本清淨故。云何清淨。性無合故。猶
[004-0539c]
如虛空性清淨故。亦如虛空無有相故。亦如
虛空性平等故。是故菩提名為最極清淨光
明。此淨光明童蒙凡夫不能覺知。客塵煩惱
之所覆故。欲令眾生如實覺悟。是故如來於
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取捨。何以故捨生死岸
橫截瀑流。至於彼岸名為取捨。如來深入第
一義諦。不見此岸不見彼岸。以一切法無彼
此故。是故菩提無有取捨。凡夫不知無取無
捨。欲令其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相亦無觀察。云何無相。
所謂眼識不可得故。云何名為無有觀察。眼
識於色無分別故。如是耳識不可得故名為
無相。耳識於聲不分別故名無觀察。鼻識不
可得故名為無相。鼻識於香不分別故名無
觀察。舌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舌識於味不
分別故名無觀察。身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
身識於觸不分別故名無觀察。意識不可得
故名為無相。意識於法不分別故名無觀察。
如是無相無有觀察是聖者境。出過三界故。
非凡小之所能知。為欲令其如實知覺。是故
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故。
三際平等斷絕三輪。云何名為斷絕三輪。於
彼過去心不起故。於彼未來識不行故。於此
現在意不作故。此心意識無有住處。云何名
為三際平等。過去之事不可思量。未來之識
不可宣示。現在之意不可說故。如是甚深三
際平等三輪清淨。眾生不知。為欲令其如實
[004-0540a]
覺悟。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身菩提無為。云何無身。
所謂眼識不可知故。如是耳鼻舌身意識不
可知故。云何無為。無生無滅亦無住故。故說
無為遠離三相。如無為相有為之相亦復如
是。何以故一切諸法性如是故。無性之性此
性不無。此二無二是菩提性。如是無身及無
為相。童蒙凡夫不覺不知。欲令知覺。是故如
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壞無所證跡。云何所
證及不可壞。所謂真如是所證跡。由無住處
故不可壞。法界是所證。由無種種故不可壞。
實際是所證。由不可動故不可壞。空門是所
證。由不可得故不可壞。無相是所證。由無分
別故不可壞。無願是所證。由不可求故不可
壞。無眾生是所證。由無本性故不可壞。虛空
是所證。由不可取故不可壞。無生是所證。由
無有滅故不可壞。無為是所證。由無諸行故
不可壞。菩提是所證。由於寂靜親近寂靜故
不可壞。涅槃是所證。由本無生故不可壞。如
是所證跡及不可壞。眾生不知。欲令覺悟。是
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何以故身無知故心如幻故。如是正知名得
菩提。隨順世諦說有菩提。當知菩提體不可
得無能說者。於何不可得。若身若心若理非
理。若無若有若實若虛皆不可得。云何不可
說。一切諸法種種方便。無能顯說此菩提故。
無有少分而住於法。以無住故。非是文字言
[004-0540b]
說境界。譬如虛空無有住處不可宣說。菩提
亦爾無住無說。如來如是如實觀察一切諸
法皆不可說。何以故一切法中無有語言。諸
語言中亦無法故。如此妙法一切眾生不覺
不知。欲令覺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
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取無有依處。云何不
可取云何無依處。如來如實知見法故。所謂
眼不可得故不可取。色不可得故無依處。耳
不可得故不可取。聲不可得故無依處。鼻不
可得故不可取。香不可得故無依處。舌不可
得故不可取。味不可得故無依處。身不可得
故不可取。觸不可得故無依處。意不可得故
不可取。法不可得故無依處。如來如是無取
無依。故於菩提現正等覺。由眼無取色無依
處故識無所依。由耳無取聲無依處故識無
所依。由鼻無取香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舌
無取味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身無取觸無
依處故識無所依。由意無取法無依處故識
無所依。由無所依故識無住處。一切眾生虛
妄橫執識有住處。云何眾生識心住處。此有
四種。所謂色蘊受想行蘊。即是眾生識之住
處。如來了知眾生住處即無住處窮無住際。
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欲令覺知。是故如來於
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言菩提者名體性空。由體空故
則菩提空。由體空故一切法空。如來如是如
其體空。於一切法現正等覺。以是義故不以
空覺而覺於空。此即名一三菩提智。謂若空
[004-0540c]
若菩提少分無二。空與菩提不可分別。與一
切法亦復如是無二無二相。審諦觀察一切
諸法無名無相。無有能行亦無所行無所趣
向。無言無說無執無取。是名為空。第一義中
空亦叵得但有言說。如說虛空但有空言空
非言境。如是說空名不可說。是名為入一切
法門。謂一切法無有名字。於無名中強以名
說。如是名字於一切法無有住處。何以故依
一切相假立其名。相本性空名依何立。如來
如是以如實智知一切法。此云何知。知從本
來不生不出不起不滅。無障無礙無相無為。
離心意識無有名字無有音聲。如是知見而
得解脫。如是解脫不縛不解。何以故性平等
故。而諸凡夫不覺不知。欲令於彼如實知覺。
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虛空平等平等。而其虛空
無等無不等。菩提亦爾無等不等。何以故諸
法如實無生無滅故。一切法無等不等。如來
如是如實知見無等不等。故於諸法現等正
覺。是故於中無有少法說等不等。於一切法
如實而知。當云何知。知一切法無有根本無
生無滅。一切諸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彼無
生者亦無滅者。如是生滅從因緣生從因緣
轉。此中無有少法可轉。如來為斷生死長遠
危險道故。故說如是如實之法。一切眾生不
覺不知斷生死道。亦復不知法性平等及不
平等。欲令於彼如實知覺。是故如來於諸眾
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所證即是如如。如菩提如
[004-0541a]
色亦如是。於第一義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
受想行識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地界
如水火風界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眼
界色界眼識界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
耳界聲界耳識界如。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
如亦不即不離。如是諸蘊及界處等。一切諸
法不離於如。如來稱如知一切法。是故現前
成等正覺。稱於性相等正覺故。如現在如過
去未來亦復如是。前際不生後際未至中際
寂靜。如是平等即是菩提真實所證。如是所
證一法不異一切法。一切法不異一法。以如
實中若一若二若復多法俱不可得。如是所
證凡夫眾生不覺不知。我當令覺。是故如來
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相善入諸相。云何為相
云何無相。此中相者謂始修起一切善法。言
無相者謂一切法皆不可得。又復相者是無
住心所住之處。言無相者即是無相三昧解
脫。又復相者心心所法。稱量觀察一切諸法。
言無相者過於稱量隨識作業。又復相者於
有為法審細觀察。言無相者於無為法現證
相應。如是甚深相無相門。凡夫不覺我當令
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漏無煩惱蘊。此中云何
為漏無漏。漏有四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見
漏。於此四漏皆悉遠離故名無漏。云何名為
無煩惱蘊。遠離四種煩惱蘊故。所謂遠離欲
蘊遠離邪見蘊。遠離我見蘊遠離戒禁取蘊。
此四煩惱皆為無明黑暗所覆。盲無智眼。欲
[004-0541b]
貪渴愛使令乾燋。積集建立故名為蘊。如來
知此我見等惑無有根本本來清淨。亦隨順
知眾生清淨。若我清淨若眾生清淨無二無
二相。此無二相即無生義。此無生義即無滅
義。於此無生無滅之中。心意識等皆悉不轉。
此心意識不轉之處分別不生。若有分別即
生死法生。若無分別即解脫法生。若解脫法
生即無明不起。若無明不起即十二有支不
生。若十二有支不生。即是無生。若無生者即
是解脫。若解脫者即是了義。了義即是第一
義諦。云何名為第一義諦。所謂無我。若無我
者即不可說。若不可說即是因緣和合之義。
如是因緣和合之義即一切法義。一切法義
即如來義。以是義故。若見因緣和合之法即
見諸法。若見諸法即見如來。如是真見第一
義中。審諦觀察不見少分。云何少分所謂觀
察。隨觀察心見其真實名真實見。如是而知
諸法平等。是故如來現等正覺。此之無漏無
煩惱蘊。凡夫眾生不覺不知。我當令覺。是故
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清淨無垢無有處所。此中
何法名為清淨。云何無垢云何復名無有處
所。所謂空即清淨。無相即是無垢。無願即無
處所。無生即是清淨。無行即是無垢。無起即
無處所。諸法本性即是清淨。窮究清淨即是
無垢。本性光明即無處所。體不可說即是清
淨。體無分別即是無垢。離言寂默即無處所。
真諦清淨法性無垢真實之際即無處所。知
蘊清淨知界本性即是無垢。知入遠離即無
[004-0541c]
處所。知於過去盡智清淨知於未來無生之
智即是無垢。知於現在法界住處即無處所。
有如是等清淨無垢無處所義。皆悉入於一
所證中。言所證者即是寂靜。寂靜者即是寂
滅。寂滅者即是親證。親證者即是無相。無相
者即勝義諦。勝義諦者即虛空相。如虛空相
則菩提相亦復如是。如菩提相一切法相亦
復如是。如一切法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如諸
眾生一切佛剎亦復如是。如一切剎大般涅
槃亦復如是。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即涅槃相。
此為究竟實際之相無對之相。無始清淨本
來無垢。從本已來無有處所。如來如是於如
是等種種色相見無色相。故於諸法現等正
覺。等正覺已遍觀十方。見諸眾生住不清淨。
起於垢穢執著處所。便於眾生普皆發起遊
戲大悲。以善方便欲轉法輪。而念梵王未來
誠請。


爾時尸葉大梵天王知佛所念。與梵眷屬
八十億天。前後圍繞。於梵宮沒現如來前。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
唯願善逝轉於法輪。即說偈言。


「 如來所證最寂靜
 清淨無垢妙光明
 不可宣說無名言
 佛淨智慧方窮究
 為此經於多億劫
 難行苦行靡不經
 無始癡愛我隨眠
 顛倒眾生令覺悟
 此會眾生多善利
 昔於佛所已修因
 唯願廣開甘露門
 轉最勝輪利含識
 彼當覺悟最上法
 摧破魔軍無有餘
 引導邪徑諸眾生
 令住如來真正道
[004-0542a]
 如來大悲為最上
 為利一切不思議
 我今勸請天人師
 轉於最上微妙法
 如拘留孫佛所轉
 亦如拘那含牟尼
 迦葉善逝轉法輪
 今請世尊如是轉
 譬如大雲降甘雨
 藥草卉木皆發生
 願佛興大慈悲雲
 遍降難思妙法雨
 如來初生師子吼
 誓普解脫諸有情
 願澍法水應其時
 以滿人天深渴仰」



善男子尸葉梵王說偈請已。我於爾時受梵
王請。不捨如來遊戲大悲。於波羅奈城仙人
墮處施鹿林中。最初轉於無上法輪。若沙門
若婆羅門若天魔梵一切世間所不能轉。轉
法輪時其無常聲。普聞三千大千世界。時阿
若憍陳如最初聞法悟解得果。我於爾時而
說偈言。


「 不可說甚深
 勝義無文字
 我說非無果
 陳如初悟解」



善男子我轉法輪時。復有無量無數眾生。皆
於如來遊戲大悲而得調伏。復有無量無數
眾生發菩提心。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常
轉。


善男子是為如來具足圓滿十六大悲。常住
其中不假功用任運恒轉。為一眾生經恒沙
劫。於大地獄具受眾苦。而此眾生或有調伏
或未調伏。要令調伏置於如來正法之中。如
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如是經於
無量劫中。受地獄苦無有疲厭。大悲之心亦
無減少。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深重不可
思議。二乘之悲如割皮膚。菩薩悲心如割脂
[004-0542b]
肉。如來大悲深徹骨髓。又復隨順佛智是聲
聞悲。勸諸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悲。授當佛
記是如來悲。因慈心起是聲聞悲。因化眾生
是菩薩悲。因於究竟成熟眾生是佛大悲。求
斷生死是聲聞悲。運度眾生至於彼岸是菩
薩悲。普能度脫一切生死一切煩惱至於彼
岸是佛大悲。是故當知如來大悲最為尊勝。
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或經一劫或復百劫。或
百千劫久住於世。不入究竟無餘涅槃。


善男子乃往久遠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
現於世。名栴檀舍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世界名有香。劫名最勝香。佛壽十
六八萬四千歲。聲聞弟子其數十六八萬四
千之所集會。彼如來身諸毛孔中恒流妙香。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普熏無諸穢惡。垣
墻舍宅樹木山河。種種色相無不皆香。故此
世界名為有香。其中眾生遇斯香者。三業清
淨具足眾善。捨家修道深入四禪。此世界中
一萬如來相續出現。皆同一號名栴檀舍。是
故此劫名最勝香。栴檀舍如來作佛事已涅
槃時至。復以出過一切人天淨妙天眼。遍觀
眾生何等眾生餘佛調伏。何等眾生我當調
伏。乃見非想非非想天有一眾生。過去世中
曾種善根。樂聞大乘心得清淨我應調伏。而
此眾生尚經八萬四千劫住彼天中。過是已
後方從天下。生於人間未知五欲。聞讚大乘
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大菩提永
不退轉。爾時栴檀舍如來。方便大悲遍觀察
已告諸比丘。我於今夜當入涅槃。便入大悲
[004-0542c]
憐愍三昧。入三昧已示現涅槃。佛滅度後分
布舍利。十方人天恭敬供養。正法住世八萬
四千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純以正法一味
化人。無復像法流行於世。彼佛世尊雖示涅
槃。以其大悲憐愍三昧神通力持。復住於世
八萬四千劫。隱相好身世無能覩。過於八萬
四千劫已。彼一眾生住非想者。方生人中大
豪貴家。年始八歲。時彼如來從三昧起至童
子家。現相好身住童子前。唯此童子及萬二
千天子。應調伏者得見如來餘無能覩。時彼
如來先為童子發起大乘。復為演說五欲過
患。而告之言善男子。五欲過惡甚可怖畏。譬
如高大五聚毒蛇。隨一毒蛇即便害人。況於
五聚。亦如積集五聚毒藥。若嘗少分便能害
人。況食五聚。是故汝應勿生貪著。爾時童子
聞是語已。觀其舍宅資生之具。若男若女一
切所有。皆如毒蛇深生厭離。便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發深重心得不退轉。佛知童子
身心澄淨具足眾善。便與授記告諸天子言。
今此童子過七十二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名最勝寶如來應正等覺出現
於世。佛授記時餘人不聞。唯此童子及萬二
千天子。堪住法器皆悉得聞。時諸天子皆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彼最勝
寶如來若成佛時。我等當生彼佛國土。時栴
檀舍如來告諸天子當得往生。彼最勝寶如
來皆當與汝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爾
時栴檀舍如來。與彼菩薩授記別已。然後
究竟入於涅槃。一切人天供養舍利。善男子
[004-0543a]
以是義故。一切如來大悲深重具足圓滿。非
諸聲聞緣覺境界。善男子如是法門。能令汝
等佛種不斷。若有眾生聞此法門。受持讀誦
書寫解說。乃至一字一句一偈所得善根。未
入涅槃相續不斷。何以故因不斷故。如來於
此眾會之中。說是大悲深法門時。有一恒河
沙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恒
河沙菩薩得隨順忍。三恒河沙菩薩得於如
來十六大悲。及一切佛灌頂法忍。爾時一切
大眾聞此法門。踊躍歡喜清涼悅澤傾竭身
心。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善哉如來善哉善逝
快說斯義。即以人天種種供具以申供養。或
以種種妙寶瓔珞。或以種種上妙衣服。或以
種種珍膳飲食。或以法服幢幡傘蓋。持如是
等種種供具。恭敬尊重供養於佛。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