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103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後魏-菩提流支 (master)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四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又成就修行者,以起一切種修行清淨故。
[004-0248a]
此明何義?以諸菩薩起一切種清淨十善業
道,是名菩薩成就修行。如《十地修多羅》中說,
『是菩薩復深思惟,行十不善業道集因緣故,
則墮地獄畜生餓鬼;行十善業道集因緣故,
則生人中乃至生有頂處。』又是上十善業道
與智慧觀和合修行其心狹劣故,心厭畏三
界故,遠離大悲故,從他聞聲而通達故,聞
聲意解成聲聞乘。又是上十善清淨業道不
從他聞故,自正覺故,不能具足大悲方便故,
而能通達深因緣法,成辟支佛乘。又是上上
十善業道清淨具足,其心廣大無量故,為諸
眾生起悲愍故,方便所攝故,善起大願故,不
捨一切眾生故,觀佛智廣大故,菩薩地清淨
波羅蜜清淨入深廣行成。又是上上十善業
道,一切種清淨十力,力故集一切佛法令成
就故,是故我應等行十善業道,修行一切種
令清淨具足故,是名菩薩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為利益一切眾生修行十
善業道故。此明何義?以諸菩薩不著自樂修
行十善業道,為利益眾生見我能利益眾生,
以慈悲心非直自利能自利已,復能令他住
十善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以是義故,《十
地修多羅》中說:『是故我當先住善法,亦令他
人住於善法。』是故成就修行。又如《十地修多
羅》中說:『是菩薩復於一切眾生中,生安隱心、
柔軟心、慈心、悲心、憐愍心、利益心、守護心、我
心、平等心、師心、世尊心。又菩薩復作此念:「是
諸眾生墮於邪見,惡意惡心行惡道稠林。我
應令彼眾生行真實道、住正見道如實法中。」』如
[004-0248b]
是等。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修行善業道畢竟無盡故。此
明何義?以諸菩薩為不斷絕三寶,修行不斷
絕,常修行善業道無盡,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如《無盡意修多羅》中說:『大德舍利弗!諸菩薩
摩訶薩尸波羅蜜無盡,以常修行故。何以故?
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盡,人中十善盡
故有盡,欲界諸天福報功德盡故有盡,色界
諸天以禪無量盡故有盡,無色界天取入諸
定盡故有盡,外道仙人所有諸戒退失神通
盡故有盡,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盡
故有盡,辟支佛戒無大悲心盡故有盡。舍利
弗!菩薩淨戒皆無有盡。何以故?於是戒中出
一切戒,如種無盡果亦無盡,是菩提種不可
盡故,如來戒禁亦無有盡。』


「又成就修行者,遠離身見煩惱垢故。此明何
義?以諸菩薩十善業道離我見等垢,彼時名
為清淨業道,是故菩薩成就修行,即彼修多
羅中說:『清淨戒者所謂不著我相戲論。』如是
等。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就一切種清淨故。此明
何義?以諸菩薩修行善業道一切種、一切眷
屬清淨,彼時菩薩名善業道成就修行應知。
如彼修多羅中說,無盡意言:『唯舍利弗!菩薩
戒眾六十六事清淨,修治亦不可盡。何等名
為六十六事?一者、於他眾生不起惱苦;二者、
於他財物不生竊盜;三者、於他婦女終不邪
視;四者、於諸眾生無有欺誑;五者、初不兩舌,
於自眷屬知止足故;六者、無有惡口,忍麁獷
[004-0248c]
故;七者、無有綺語,常善說故;八者、於他樂事
不貪嫉故;九者、初無瞋恚,忍惡言故;十者、正
見不邪,賤餘道故;十一者、深信於佛,心不濁
故;十二者、信順於法,善法法故;十三者、信敬
於僧,尊重聖眾故;十四者、五體投地志念佛
故;十五者、五體投地思惟法故;十六者、五體
投地宗敬僧故;十七者、堅持禁戒一切無犯,
乃至小禁不放捨故;十八者、持不缺戒,不依
餘乘故;十九者、持不穿戒,離惡處生故;二十
者、持不荒戒,不雜諸結故;二十一者、持不污
戒,專長白法故;二十二者、持是深戒,隨意迴
向得自在故;二十三者、持讚歎戒,智者不呵
故;二十四者、持純善戒,正念知故;二十五
者、持不呵戒,一切戒不散故;二十六者、持善
堅戒,防護諸根故;二十七者、持名聞戒,諸佛
所念故;二十八者、持知足戒,無不厭故;二十
九者、持少欲戒,斷貪惜故;三十者、持性淨戒,
身心寂滅故;三十一者、持阿蘭若戒,離憒閙
故;三十二者、持聖種戒,不求他意故;三十
三者、持威儀戒,一切善根得自在故;三十四
者、持如說戒,人無不歡喜故;三十五者、持慈
心戒,護眾生故;三十六者、持悲心戒,能忍諸
苦故;三十七者、持喜心戒,不懈怠故;三十八
者、持捨心戒,離愛恚故;三十九者、持自省戒,
心善分別故;四十者、持不求短缺戒,護他心
故;四十一者、持善攝戒,善守護故;四十二者、
持慧施戒,教化眾生故;四十三者、持忍辱戒,
心無恚礙故;四十四者、持精進戒,不退還故;
四十五者、持禪定戒,長諸禪支故;四十六者、
[004-0249a]
持智慧戒,多聞善根無厭足故;四十七者、持
多聞戒,博學堅牢故;四十八者、持親近善知
識戒,助成菩提故;四十九者、持遠離惡知識
戒,捨遠離惡道故;五十者、持不惜身戒,觀無
常相故;五十一者、持不惜命戒,勤行善根故;
五十二者、持不悔戒,心清淨故;五十三者、持
不邪命戒,心行清淨故;五十四者、持不焦戒,
畢竟清淨故;五十五者、持不燒戒,修善行業
故;五十六者、持無慢戒,心下不憍故;五十七
者、持不掉戒,遠離諸欲故;五十八者、持不高
戒,心平直故;五十九者、持柔和戒,心無抵突
故;六十者、持調伏戒,無惱害故;六十一者、持
寂滅戒,心無垢穢故;六十二者、持順語戒,如
說行故;六十三者、持化眾生戒,不離攝法故;
六十四者、持護正法戒,不違如實故;六十五
者、持如頌成就戒,於諸眾生心平等故;六十
六者、持親近佛戒,入佛三昧具足一切諸佛
法故。』是故名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不共果故。此明何義?以
諸菩薩成就修行十善業道攝取菩提心,以
是義故得菩提時成不共果,是故名為成就
修行應知。如《聖者娑伽羅龍王經》中說:『龍王!
離殺生人得十種清淨法,遠離殺生,一切善
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人得菩提
時心自在故,壽命無量。』如是等。」


問曰:「應說業道義,云何業道義?」


答曰:「次說,
云何說以造作故名為業相?即業名道,能趣
地獄故名業道。又身口七業即自體相名為
業道,餘三者意相應心,又即彼業能作道故
[004-0249b]
名業道。此明何義?唯心是業,彼心七業共起
名道,餘三共相應名為業道。」


問曰:「若即業名
道,皆悉能趣地獄等者,何故餘三非是業道?」


答曰:「如彼七業,此三能作彼根本故、以相應
故、不能如彼業故,不名業道。」


問曰:「一切美
味、飲酒、食肉、捲手摑打、一切戲笑,如是等惡
行,一切禮拜、供養、恭敬、遠離飲酒等,如是等
善行,何故不說以為業道?」


答曰:「遠離飲酒
等,唯是心業能起七業,非身口業,是故非業
道;若作與心相應,亦是業道。」


問曰:「若即彼業能作道名為業道,如是相解
業道者,一切法於心皆應名業道。若爾,何故
但說十種業道,不說無量業道?」


答曰:「以勝重
故。此明何義?以諸惡行及善行中十業道
重,餘非重故,不說無量。」


問曰:「此義不然。何
以故?以業不定故。此明何義?或有近遠方
便為重、正業為輕,是故不應但說十業以為
業道,不說無量。」


答曰:「不然。何以故?十業多
重、近遠方便多輕。又世間眾生多畏十業,不
畏近遠方便。又十業道能作深重逼惱,餘者
不能,是故汝說業不定者,是義已答。又汝向
言一切法於心皆應名業道者,此義不然。何
以故?七業一向極重,意三亦輕亦重,飲酒
等不爾。以是義故,但說彼十名為業道,不說
餘者名為業道。」


問曰:「遠離殺生者,殺生等相
應說?」


答曰:「殺生有八種:一者、故心;二者、他;三
者、定不定眾生相;四者、疑心;五者、起捨命方便;
六者、作;七者、不作相;八者、無作相。是等名為
殺生身業。身口意業名為殺生。故心者。」


問曰:
[004-0249c]
「有人言:不作心殺成殺生罪,譬如觸火。此明
何義?如火能燒,若故心觸、不故心觸皆能燒
人。殺生亦爾,若故心殺、不故心殺,悉皆應得
殺生罪報。」


答曰:「不然。何以故?若無心殺得罪
報者,則阿羅漢不得涅槃。此明何義?以阿羅
漢斷世間因,有不作心而殺眾生,如是亦應
還生世間,而實不然。以是義故,不故心殺不
得罪報。又言如火者,此義不然。何以故?以
惡業中無惡心隔故。所明何義?猶如彼火,薪
炭等隔,觸而不燒,如是彼惡業中無惡心隔,
雖復殺生不能與報,是故火喻義不相應。」



曰:「云何死者受苦,而殺生者不得罪報?」


答曰:
「以心不壞故。又此義不然。何以故?離逼惱眾
生有罪,離利益眾生有福,如斷善根慈悲無
諍滅盡定等,得罪得福。」


問曰:「何故名他?」


答曰:「非自命故。」


問曰:「以
何義故自斷命者不得罪報?」


答曰:「以無可殺、
殺者故。此明何義?若有他人是可殺者,能殺
生人得殺生罪。以自殺者無可殺境,即更無
殺者,以無殺者故,自斷命不得惡報。又過
去陰不續殺生等陰,是故自殺不得殺罪。」



曰:「自殺身者,起於殺心斷人命根,破壞五
陰捨離人趣,殺業成就,何故不得殺生罪報?」
答曰:「若爾,阿羅漢人應得殺罪。此明何義?以
死相羅漢自害其身斷己命故,彼阿羅漢亦
應獲得斷命之罪。而彼無罪。何以故?以離
瞋心等故,是故自殺不得殺罪。


「又定不定眾生相者,定眾生相、不定眾生相,
彼眾生相名為定不定眾生相。又定眾生相
[004-0250a]
者,有百千人作心於中定殺某人,是名為定,
若殺彼人得成殺罪,若殺餘人不得殺罪。不
定者,以捨一切故隨殺得罪,以彼處不離
眾生相故。


「疑者,疑心殺生亦得殺罪,以彼
是眾生。既捨眾生,其心雖疑,以捨慈悲心殺
眾生故得殺生罪。


「起捨命方便者。此明何義?
若殺者於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斷彼眾生
命根,非慈悲心、無護罪心,捨眾生心作殺方
便是名為起。


「又作不作相無作相者,作者所作事,不作者
所不作事,彼作事共起,雖作業滅而善無記
法相續不斷。」


問曰:「云何不作而名為業?」



曰:「以能與作事作因、與作果事作因。此明何
義?處處亦有因中說果、果中說因,如如來
經中說,可見可觸名無作色,以作不可見不
可觸而作,名為可見可觸。以彼不作說名可
見可觸,如是彼處若身所依身事刀杖等殺
生,名為作不作,得名身業。又如自在人口
勅令殺仙人,瞋心欲殺眾生;受勅使者依
自在人口勅而殺信仙夜叉,依仙瞋心而殺
眾生。彼自在人及仙人等作殺生因,使人夜
叉身業成時,彼自在人及以仙人俱得成就
不作身業。又如受戒人,臨受戒時身動口
說,及受戒時默然而住身口不動,師羯磨已,
彼人成就無作身業,此亦如是。又如口業事,
而口不言但動頭眴目奮眉舉手如是等相表
前事者,亦得成就不作口業。又應身作業,
而身不動口說種種身業方便,彼事成時亦
得成就不作身業。


「有人言:口意亦得成就殺
[004-0250b]
生,此殺生業是口意業非是身業。雖有此言,
是義不然。何以故?若即口說心念之時成殺
生者,可是口業?可是意業?此明何義?若口與
意是殺業體,自在人勅殺某眾生,仙人心念
殺某眾生,即勅念時彼命應斷,而此事不然。
以彼使人信仙夜叉身業成時成殺生事。若
不如是,彼自在人口言殺時,及彼仙人起瞋
心時應即成殺,而實不成。又復有過,彼自在
人口勅殺生,使人未殺,彼自在人得證見道,
受勅使者後方殺生。若口勅殺已成殺者,證
見道已然後殺生。而此義不然,以得遠離彼
殺生因破戒等惡心,是故不以口意二業為
殺生體。何以故?以業無差別故。此明何義?
以善、不善、無記等業相各異故。以無差別相,
如是身口意業則無差別,而遠近方便身口
意等成殺生業,此則不遮。」


問曰:「口言殺者,為畢竟成、為不成耶?」


答曰:
「不成。何以故?以過時等故。此明何義?以何
等時、以何等方便、以何等處?彼人殺時過自
在人說時處等,殺者得罪,教者無罪。身業者,
依身作業名為身業。此明何義?依身作業,
隨身所作名為身業。」


問曰:「無命可殺,云何斷命得殺生罪?」


答曰:
「雖無實命,斷和合體名為殺生,如斷樹林滅
燈炷等,若有神我神我是常,無殺生義。」


問曰:
「害何等陰名之為殺?為害過去、為害未來、為
害現在?若害過去過去已滅,若害未來未來
未到,若害現在剎那不住。」


答曰:「有人說言:住
現在世,壞未來世,和合陰體。復有人言:壞未
[004-0250c]
來、現在。此明何義?以現在陰中刀杖能到能
作害事。復有人言:五陰自滅非因緣滅。復
有人言:現在陰中唯壞色陰,以刀杖等能割
能觸,餘四陰者不可割觸故。復有人言:殺害
五陰,自餘四陰雖不可觸而依色陰住,色陰
壞故彼亦隨壞,如破瓶故水乳亦失。復有人
言:唯害無記陰,以無記陰中刀杖能觸,以
無觸陰有其二種、一切業有三種,如向所說
應知。」


問曰:「如來修多羅中說有二種業:一者、
起業;二者、作業。此二種業廣說有三,謂身口
意業。此三種業云何差別?為從依說、為從體
說、為從起說?若從依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
依止身故。若從體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唯
口業故。若從起說,即是一業,以一切業從心
起故。」


答曰:「依三次第有三種業。此明何義?
由心思惟即是心業,依彼心業起身口業。以
依心故起身口業,如是次第應知,彼作無作
應知,彼身口業差別應知。又身業作者依身
威儀,依止身作彼彼形相,是名身作業。」


問曰:「以身去來動轉名為身業,不去不來不
名為業?」


答曰:「若言去來是身業者,此事不
然。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剎那不住故。剎那不
住者隨何處滅?不去不來。云何而言去來動
轉名為身業。」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若一
切法剎那不住,可如是說,亦見有法剎那間
住非是不住,云何而言無去無來?」


答曰:「此義
不然。何以故?以有為法畢竟不住。此明何
義?以彼一切有為諸法,無因無緣自然而滅
故。此復何義?以可作法是有因緣而滅,法者
[004-0251a]
即是無物,若無物者彼法不作,以有為法無
因無緣自然滅故。若法即生時不滅。後亦不
應滅,若不滅者應是定實,若是定實不應變
異,若如是者,不應從彼滅因緣滅。」


問曰:「我
見有法從因緣滅,如薪等法從彼火等因緣
而滅。一切量中現見量勝,以是義故,一切法
滅從於因緣。」


答曰:「云何知薪等法依於火等
因緣而滅?我言無因自然而滅,此義應思,為
因火等薪等法滅故不見耶?為無因緣自然
而滅故不見耶?此義云何?本相續因緣滅,餘
更不生,是故不見,非因緣滅,如風滅燈手滅
鈴聲,如是等知是比智知。」


答曰:「已說非可作
事故。此明何義?若有一法從因緣滅,應一切
法皆因緣滅,不應有法非因緣滅,猶如生法,
一切皆悉從因緣生,無有法生不從因緣,如
心聲焰非因緣滅,以彼不待因緣滅故。」


問曰:
「此義不然。何以故?以後心生前心滅,後聲
生前聲滅,以彼先法待後法故,是故得知從
因緣滅。」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彼心聲
不相待故。此明何義?以有疑知決定知故,二
法不俱,苦樂貪恚等皆亦如是。又以前心聲
疾後心聲遲,云何不疾心聲而能害彼疾心
疾聲?是故法滅不從因緣。」


問曰:「雖燈與焰念
念不住,以無因住而有滅法及滅非法,依彼
滅法滅於燈焰,是故應依因緣而滅。」


答曰:「此
義不然。何以故?以無物法,云何能作滅因?又
生因滅法非法剎那不住,剎那心剎那心中
終不能作生因滅因,如是一切有為諸法不
從因滅應知。


「又答:若依火等能作薪等滅因,
[004-0251b]
如是生因即是滅因。此明何義?依何等火焰
生何等色,即彼火焰能作熟勝、熟勝滅因,以
是故即生因是滅因,更無異因。而此義不如
是,云何此一法能令法生、能令法滅?又,異異
火焰中如是因差別虛妄分別,如因灰汁、苦
酒、雪日、地水、穀米能生熟異,熟異等色,彼處云
何分別?」


問曰:「不然。何以故?以火煎水,水由火
盡,火為滅因。」


答曰:「如向解釋,云何得知水因
火滅非自然滅?」


問曰:「若爾,火何所作?」


答曰:「火
界增上,依彼火力水力漸微,乃至後時水相
續體斷絕不起,是火所作非火所滅。是故一
切有為之法自然而滅,無因緣滅,以彼滅法
剎那不住是故即滅,如是成就諸法剎那不
住剎那不住,是故此法不彼處去。」


問曰:「我於
餘處猶見此法,若法不去,云何而得於餘處
見、於餘處識?」


答曰:「如草火焰,是故不去。是故
身威儀名身作法,此義已成,非謂異身別有
實法。如一方生色名為長色,依彼長色更見
餘色名為短色,依四方故見四方色,依圓物
故名為圓色,如是長短方圓高下諸色。譬如
挑火,一廂直去不斷不絕相續而見名為
長火,周匝四廂不斷不絕名為圓火,隨種種
轉見種種火,如是離火更無別有實形相法。
若離火外有形相法,應為二根所伺,眼根見
長、身根觸短,以一色入非二根見,如觸法
長短等。如是色中應知,觸法唯心,非是現根
可捉可知,如見火色觸中生念知,如嗅華香
色中生念,此法應如是,依餘法念餘法而無
一觸法,於威儀中實有依觸法得餘法,是故
[004-0251c]
無實身威儀法。」


問曰:「此義不然。何以故?若於
闇夜遠見土墻等色,或長或短此應是實。」


答曰:「但見色,不了虛妄分別長短等色,如不
異蟻子等見行見圍,此亦如是,異身威儀更
無實法,唯身威儀名為作法,不離身外別有
作法。向說心思惟者,心中分別我如是如是
作,能生身口業名為心業,若身所作名為身
業,若口所作名為口業,不異三業別有實法。」


問曰:「異身口業實有別法。何以故?以有三種
無垢色增長不作業道等故。此明何義?以如
來修多羅中說色攝三種。何者為三?一者、有
色可見可礙;二者、有色不可見可礙;三者、有
色不可見不可礙。無垢色者,謂無漏色。何者
無漏色?無漏色者謂無漏法。何者無漏法?
謂於過去未來現在色中不生瞋愛,乃至識
中不生瞋愛,以是義故名無漏法。若如是者,
離無作法何處有色不可見不可礙是無漏?
故知應有無作法離身口意業增長者。如來
修多羅中說:『有信者善男子、善女人修行七
種功德,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功德增長功
德。』若離身口業更無無作,云何異心法而得
增長?是故當知,離身口業有無作法。又自不
作業使他作業,若無無作此云何成?


「又復非
但使人作業即得名為成就業道,以彼業未
成復更有過。雖作業未有實體成就,以如
來經中說:『諸比丘!外入十一入不攝,不可見
不可礙。』而不說非色。此為何義故如是說?以
如來見法入中攝無作色故如是說。


「又復作
難,若無無作法亦應無八聖道,以定中無正
[004-0252a]
語、正業及以正命,當知決定有無作法。又復
有難,若無無作法,離波羅提木叉亦應無無
作戒,以受戒竟後即無故,以在睡眠及顛
狂等諸失心者,亦名比丘、比丘尼故,當知決
定有無作法。復有修多羅中如來說言離破
戒橋梁,若無無作法,云何說言離破戒橋
梁?是故當知有無作法。」


答曰:「此難極繁,雖有種種眾多言說而義
皆不然。何以故?汝向雖引如來修多羅中說
色三種,而汝不解如來經意。此義云何?一
切聖人禪定力見三昧境界色,依三昧力而
生彼色,彼色非是眼根境界故不可見,餘一
切物所不能障故不可礙。」


問曰:「若言非是眼
根境界不可障礙,云何名色?」


答曰:「汝離心意
有無作色,云何得名為無作色?又答:此色乃
是無漏境界聖智三昧色,不同世間有漏之
色。又言無漏色者,即是依彼三昧禪定力色
名為無垢,聖人於無漏三昧中說無漏法。


「又
有人言:阿羅漢色及以外色名為無漏,以離
有漏法故。我不受此義。又增長功德者,此義
云何?法如是故,如是如是施主施物數數受
用,如是如是數數受用者,依受用人功德力
故,雖施主異心而依本心念,修相續體細細
轉勝。以轉勝故,於未來世而得成就多福德
果。依此義故,如來說言多生功德增長功德,
非離心離色有無作法。」


問曰:「云何異身心依
異身心,異身心中相續轉細增長福德?」


答曰:
「云何異身心依異身心,異身心中有無作法?
又答:而此義不然,我依於心身業口業有善
[004-0252b]
惡功德,依本心作不失本心有相續體,癲狂
睡等常得增長。不作者,已自不作、使他人作,
云何而得成於業道?此明何義?以依使者於
他眾生起於害法,是故使者細相續體轉轉
生麁,以是義故未來世中能生多過。亦復不
但使人作惡,自作惡者作惡事竟,未來世中
亦生多過,是故於彼未來身體相續轉生名
為業道,以於因中明果義故。離破戒橋梁者,
汝今為有狂癲病耶!而作是說。若狂癲者
速覓陳酥服令除愈,不應種種非法言說。」


問曰:「何故增我有無作法,而汝自立從心起
於細相續體有增長法。」


答曰:「我不增汝有無
作法,而汝所說法無如是義。此明何義?以依
心故身口行事,行事訖竟成就業道。汝所有
法離心身口,於佛法中無如是義,是尼乾子
微塵、世性、時方等法離心而有,無心善惡如
是等法智者不受,是故不立離於色心、身心
之外有無作法。」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