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46 毘耶娑問經-元魏-瞿曇般若流支 (master)




No. 354 [No. 31049]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毘
耶娑仙,即其人也。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
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
請說,即以名經,故因此部「毘耶娑問」。


魏尚書
令儀同高公,愍諸錯習,示其歸則,簡集能人
善辭義者,在宅上面出此經典。正求法人沙
門曇林,婆羅門客瞿曇流支,興和四年,歲
[001-0223c]
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建初辛已,甲
午畢功,凡有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七字。



《毘耶娑問經》卷上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遊阿踰闍強伽河
岸,與大比丘眾俱。彼比丘眾所作已辦,盡
一切漏,無有障礙,離有不退,勤為禪誦,加趺
而坐,隨何處坐——有在地處,二人相隨如法語
論,群行如鵝、如鴛鴦者,有在空舍、有依樹根——
皆悉行禪,能取如來法之光明、正法威儀。復
有無量菩薩眾俱,彼諸菩薩無量功德、名稱
普聞。彼處復有無量百千種種樹林,多有婬
欲俱耆羅鳥、孔雀、鵝、鳥、群蜂等聲,娑羅枳樹
枝葉垂布。如是處者,欲心、懈怠、憙睡、頻申皆
悉遠離,常有無量善香妙華。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常當勤行,作
所應作,持戒正行。」


爾時,世尊與慧命阿難陀、
長老大迦葉、長老舍利弗、長老薄居羅、長
老利波多、阿若居憐等大聲聞俱,歡喜語說。


爾時,西方有光明相,猶如日輪。


時阿難陀漏
未盡故,見彼相已,即白佛言:「云何,世尊!西
方分處焰色光明甚有威德?」


佛言:「阿難!於此
世界有五通仙名毘耶娑——揵陀迦離婦人之
子——有五百仙以為眷屬,住在彼處勤修苦行,
不食而齋,其身瘦瘠,有命而已,讀誦不住以
為莊嚴。其名曰:阿斯仙童子、那羅提、娑裴
[001-0224a]
若、波耶那、那荼延、那迦摩延、那商枳、囉娑鞞
軻、那娑徒、囉陀等,諸大仙人相隨經行。」


即於爾時,毘耶娑仙亦見世尊與諸比丘、多
千眷屬之所圍遶——諸根調柔,心意寂靜,在於
禪定,離欲安樂——在樹林中。


毘耶娑仙既見佛
已,思惟念言:「此人應是一切智者,名稱普聞,
彼必應是不妄語人。如是如來勝色具足,諸
相成就甚為希有、世未曾有,如是色相勝妙
希有。如是世尊捨王欲樂、捨轉輪王富樂
自在如捨毒食、六萬婇女第一端正,一切捨
已,而便出家在林中住。」


仙人眾中有一仙人
名那羅陀,既見世尊心生歡喜,以妙伽他
讚如來曰:


「 「青色樹林中,
 誰光洋金色,
 如淨毘琉璃、
 如日出雲山?」」



時彼大仙及諸仙眾聞是說已,心喜開眼,皆
悉合掌欲向佛所。


爾時,佛語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見閻浮提如
是諸仙繫縛手足,自懸著樹,不食而齋,著樹
皮衣,臥在塵土。若在石上,有以兩手合取食
已開手而食、或有食風,有十五日不食而齋、
或有一月不食而齋,頭、鬚、髮、爪悉皆長利。
寅旦、中、暮三時讀誦,有種姓財、有福德財,先
呪物已,置於火中而供養火。在地而臥,有在
露地、有在樹下,有懸自手著樹而睡、或有蹲
踞如是睡者、或有在水如是睡者。有以五熱
而炙身者、有身逼火自炙臥者、有在大焰
下風臥者、有臥棘刺、有日炙身。受苦求福,自
誑其身得處便住,種姓勝上心以為足、心以
[001-0224b]
為喜,離無上智。諸比丘!此大仙人而不能知
生死出要。以欲癡故,還生有中,自謂正行,不
知是邪。」


爾時,彼諸比丘歸命如來,白言:「世尊!
我等梵行真正具足,和集相應,得離生、有。」


彼毘耶娑大仙人等——以阿羅漢威德力故而
生畏懼,安詳諦視,心意敬重,一心正意——與
諸仙人眷屬相隨,絞攝長髮并在一箱,以好縫繩角絡其體,形色不白,端攝身儀,二眼皆
黃,頭髮無膩,絞結相著,塊聚非一,手執三奇
杖,置瓶之物世中最醜,種種語言悉皆善
巧因成就語。躡空而行,到如來所,白言:「世尊!
應知此義,我何因緣并諸眷屬今來到此?」



言:「大仙!一切有生、一切諸法,我悉知之。」


爾時,慧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大仙仙
眾圍遶,心有正知、有種種知、細知、盡知,知而
不畏,長髮不理。為是何人?」


佛言:「阿難!此是仙
人,名毘耶娑。婆羅門法是其所作,造四毘陀、
善知聲論、知種種書。」


時彼一切阿羅漢人
見毘耶娑大仙人已,作是思惟:「彼人受苦、勤
勞持戒,為何所得?此毘耶娑生死苦惱未得
解脫。」彼阿羅漢如是思惟:「此毘耶娑來至佛
所,云何問難?為問因緣?為問無我?」


時毘耶
娑問世尊言:「佛出世難。今諸仙眾和合來此,
我少難問,唯願且住,為我解說。」


佛言:「大仙!
恣汝所問,隨汝所念皆悉可問,我為汝說。」


時毘耶娑問言:「世尊!云何布施?何故布施?何
義名施?云何施主?何義施主?云何施人而非
施主?云何不與得名施主?云何死已施福隨
行?施福云何?為有形段聚集可見?為不可
[001-0224c]
見?施主施福為在何處?為在受者?為在施者?
云何世尊入涅槃已,供養塔等而得福報?佛
入涅槃,誰為受者?」


爾時,世尊語毘耶娑大仙
人言:「汝問此法甚為微細,汝有辯才不可思
議,能如是問。」


爾時,長老舍利弗——髮白面皺,眉
垂覆面——偏舉一眉,長引氣息諦觀思量。見已
而言:「此毘耶娑大仙人主有大名聞——一切人
知、一切人說——豈可不知同如世間愚癡小
兒、無智慧者,捨說因緣、捨說無我、種種深
法、種種善、如智言語已,而問如是布施之法?」


爾時,慧命阿難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此毘
耶娑大仙所問布施果報,我亦能說。」


佛言:「阿
難!此則非時。若問如來,聲聞人說,此非所
儀。且止,阿難!無此道理。」


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隨彼仙人何
意而問,我亦能說、能滿其意。」


佛言:「舍利弗!
汝語太卒,心不思量。長老舍利弗!勿作是語,
此不相應。若如是者,我聲聞人則不相應。若
來問我,聲聞說者,此不相應,則有人言:『彼如
來者非一切智。』當有人言:『毘耶娑仙往問如
來,自不能說,遣聲聞說。』或有人言:『彼如來
者,有我慢見而不自說。』」


爾時,彼諸比丘於世
尊所生信淨心,白言:「世尊!彼大仙問,如來
能說、能斷彼疑。」


爾時,世尊語毘耶娑大仙人言:「汝聽施報,復
有施分。何義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
已報轉,故名布施。以何義故名為施主?如是
問者,大仙當聽。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
生已,以財付人遣向他國,彼人將物向他國
[001-0225a]
施;彼人布施,財主得福,非施者福。彼所遣者,
雖持物施而非捨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則
是捨主、亦是施主。


「大仙當知,有三十三不淨
布施。何等名為三十三耶?


「一者、有人邪心倒
見、無淨信心而捨財物,如是施者非淨布
施。


「二者、有人為報恩故而捨財物,則非布
施。


「三者、有人無悲愍心而捨財物,亦非布
施。


「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捨財物,亦非布
施。


「五者、有人捨物與火,亦非布施。


「六者、有
人捨物與水,亦非布施。


「七者、有人生如是心:
『捨物與王,望王識念。』如是捨物,非淨布施。


「八
者、有人以畏賊故捨物與之,如是施者亦非
淨施。


「又復更有五種捨物皆非淨施。何等
為五?


「一者、施毒,非淨布施。


「二者、施刀,非淨布
施。


「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淨布施。


「四者、有
人所攝眾生平等施與,和集養育望得其力,
非淨布施。


「五者、有人為名聞故而捨財物,非
淨布施。


「十四、有人為歌戲故與伎兒物,非
淨布施。


「十五、有人年終月盡破散財物,非淨
布施。


「十六、有人屋舍因緣而捨財物,則非布
施。


「十七、有人善友因緣以他財物受與餘
人,非淨布施。


「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
宅,或有穀聚、或有麥聚,鹿鳥所食、鼠等所
食,無清淨心,非淨布施。


「十九、有人為學作
故與工匠物,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二十、有人
身有病患,恐命盡故捨物與醫,非淨布施。


「二
十一者、若人打他、若罵他已,心悔生愧捨物
與之,非淨布施。


「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則生
疑:『為有報不?』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二十三者、
[001-0225b]
若人施已,心中悔熱,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二
十四者、若人捨物與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
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屬我、為我所秉。』如是施
者非淨布施。


「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
『如是施福唯鍾我身,不屬他人。』如是施者非
淨布施。


「二十六者、若人年老捨物而施、又非
中年後時病困、死時欲至、脈節欲斷、苦惱
所逼欲入死道,無清淨心、無信淨心,閻魔
羅使見之生笑、兄弟諸親啼哭悲泣,至如是
時捨物而與,非淨布施。


「二十七者、若人為名
捨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國遍聞——某國、某城大施
之主。』彼如是施非淨布施。


「二十八者、若與餘
人迭相憎嫉,見彼捨物多行布施,見已心慢
不能堪忍,以嫉彼故捨物布施,非淨布施。


「二
十九者、貪他女故、為種姓故,捨珠、捨金、若
銀、金剛、若毘琉璃、繒絹、衣裳及兜羅綿、造
作敷具,如是捨物,非淨布施。


「三十者、有人如
是思惟捨物與人:『我無兒息、大富饒財,應當
捨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三十一
者、若復有人心生簡擇,如是念言:『若與此人
則有福德、若與彼人則無福德。』如是施者非
淨布施。


「三十二者、若人布施,捨離貧窮、衣裳
破壞、垢膩之者,與多豐樂、大富之人,非淨布
施。


「三十三者、若復有人望好花果,捨物而與,
非淨布施。


「大仙當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
捨財物,彼施報者如以種子種之醎地,爛壞
不成。大仙當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
報。


「復次,大仙!譬如有人隨何所取得種子已,
種之荒田。彼種子界、地界相依,須得天雨,種
[001-0225c]
子變壞,雖有牙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
花果,亦復如是。」


如是說已,毘耶娑仙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如
來世尊一切智人,以相應語說布施報,已作
利益安樂眾生。又復,世尊!云何布施不失果
報?有人持戒、有不持戒,二俱施與,此義云
何?」


佛言:「大仙!汝今善聽布施報法。若有心
信一切施與,故名布施;不畏未來而行布施、
不輕毀他行布施者,乃名布施。


「大仙當知,若
復有人不簡福田——若有戒人、若無戒人——心信
開眼,生愛念已,捨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
眾生。大仙當知,彼人施主。


「大仙當知,有五種
施,施主滿足。何等為五?一者、時施,二、施行人,
三、施病人及瞻病者,四、施法器,五、施欲行異
國土者;是為五種。


「復有五施。何等為五?一者、
法施,二、資生施,三、屋宅施,四、燈明施,五、香鬘
施;是為五種。」


大仙問言:「何者淨施?」


佛言:「大仙!若人有信,
緣於眾生而生慈心、常心、喜心,捨物布施,
彼一切淨;若願解脫,如是布施則為清淨。


「復
有五種無上布施。何等為五?一、施如來則為
無上,二、施眾僧則為無上,三、施法器則為無
上,四、施父母則為無上,五、施王者失位、貧窮
則為無上;如是施者是上布施。


「若施老人、孤
獨、病急,是大布施;若為王瞋,一向捨棄繫縛、
欲殺;若諸急難,為救彼故不顧自命、為捨財
物,是大布施;施病人藥,是大布施;若於持戒
具足眾僧隨時施與,是大布施;施求智人,是
大布施;若施畜生有怖畏者——所謂訓狐、烏、
[001-0226a]
鹿等畜——是大布施;若人貧急,施隨所須,是大
布施。大仙當知,此為大施,常應正修。


「若復有
人,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淨心,同得施福。
若復有人見他布施,心生隨喜,亦得施福。若
人勸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復次,大仙!如汝問言:『云何世尊入涅槃已,供
養塔等得福報?』者,大仙當聽,若人於我入涅
槃已當設供養,若復有人,我未涅槃,今現在
世供養我者,所得福報此二平等。何以故?法
身如來非是色身。若人於今現在供養、若我
滅後而為供養,心平等故,得福無異。


「大仙當
知,如轉輪王遍勅諸國:『一切人民從今日始
勿復殺生,莫作妄語。』彼有一人聞王勅已,雖
不見王,善護王勅。如是之人雖不供養轉輪
王身,王於彼人心生歡喜。如是之人善護
王勅,以不殺生善業因緣報生天處。


「大仙當
知,若人不見我身色相、不學戒句,為何所得?
若人見我而心邪見,如提婆達入地獄故;若
人於我入涅槃已善學戒者,彼勝應知。


「大仙
當知,今我色勝,證一切智,無信眾生能令學
戒,況有信者?若人於我入涅槃已而為供養,
與現供養等無有異。


「大仙當聽,如汝所問:『布
施福德為在何處?』如是問者,譬如葦草叢密
稠穊,於中火起,若雨墮時即沒彼處。如是如
是,隨何施主布施具足、福德和合,信雨既墮,
如是福德即依施主,不餘處去。大仙當知,如
是施福非有聚處、非有形相。


「如是施已,施者身亡,施福不離,如影隨形,是
名施者得福報果。果福不失,譬如甘蔗、若
[001-0226b]
蒲、桃子,如其不壓不得其汁,壓之則得。非甘
蔗中、蒲桃子中現前和集有汁可見,非在節
中、亦非無汁。如是如是,布施財物,如是施報
於彼施主,非住手中、非住心中、非住腹中,而
是施報不離施主;猶如彼汁不離甘蔗、若蒲
桃子。如是施報不離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
盡不得施報。


「譬如樹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細,
種之在地則不可見,至樹生時方乃可見。施
主施福亦復如是,和合熟時乃得果報。


「譬如
商人所齎至少,入於大城——彼城功德,少物治
生所獲乃多——具足而得。施亦如是,施時雖
微,得福報大。


「又如蜜蜂採取花味而不損花。
施主如是,隨何布施得果報力,則是施主。如
是,大仙!施主布施福德勢力,言施主者,以自
施故得名為施。


「云何受者?受他所施、能消他物,故名受者。


「又
問:『云何為施福者?』於世間中能救、能護、能令
滿足,得人天身,故名福德。言他世者,次第傳
生至後世身,故名他世。」


爾時,毘耶娑仙白佛言:「世尊!我離疑心,決定
施分,復更有疑。世尊!此識云何於身中轉?識
云何見?云何於身而生貪樂?」


佛言:「大仙!譬如國王住於城內,怖畏他軍,先
作坑塹周匝遶城,備具糧食、弓箭、刀楯、種種
器仗,多集勇健能鬪戰者立健人憧,亦多
聚集年少健人,給以食糧,勅諸酒肆多辦好
酒。攝出家人布施供養,以好財物攝受諸人。
既如是已,唱聲勅言:『安住勿動,各嚴器仗,手
執弓箭、身著鎧鉀,拔刀警防。』如是誡已,他
[001-0226c]
軍來至,多有象、馬。是時國王安慰軍眾,作如
是言:『盡力勿畏,城壁若有不牢之處,當好防
護,日日常爾。』如是乃至福德盡已,為他軍眾
之所破壞,俄爾敗散,捨國而去。


「識亦如是,住
身城中諸入中王,見無常軍欲至生畏。即時
造作信心坑塹,治界嶮岸,著憶念鎧,發勤精
進,法藏為酒,善調心馬。彼時如是勅誡諸
入,作所應作:『若有大力、有無量力無常軍
眾來逼身城,速著施鉀、速取智刀,慚愧機關
安置相應,護持實戒,如是正住。』彼無常軍忽
然而至,即時共鬪,迭互相違。無常軍勝,識則
捨去。如城中王捨城而去,識亦如是。和合身
中,根大界中既破壞已、六入失已,捨彼身城,
如壞城王捨城而走。彼王如是既捨城已,依
止餘城;識亦如是,捨此身已,攝取餘身。應知
此識如王無異。」


爾時,毘耶娑仙白佛言:「世尊!如是,識者云何
知身若有福德、若無福德?此識云何作如是
知:『我捨此身。』?」


佛言:「大仙!譬如行人路遇大水,
其水汎漲,為渡彼水故上大栰。彼水既長,奮波亂動,而復甚濁多饒惡虫——謂那迦羅舒、
舒摩羅、水蛇、惡黿。有大惡風亂吹旋轉,依彼
栰故,得到彼岸,平安不乏。如是之人於彼惡
水大畏惡處既得脫已,遶栰三匝,於彼木栰
轉生愛心。愛心生已,如是思惟:『善哉!此栰能
令我渡如是大水。』


「如是,大仙!又復更有福德眾生身既死已,
識如是念:『由我此身得生善道,天中而生。我
於人身得利不空,我此死身猶如牢栰,能令
[001-0227a]
我度惡道大水。我身大善合應供養,如是之
身不誑於我,生死過中與我天處。』如是念已,
即於彼身生愛念心。彼身如栰,捨彼身已,去
向他世。


「若復有人身無福德,彼人心識,譬如有人身
上爛栰渡於大水,然彼栰木或出、或沒。彼
人怖畏,心生疑慮:『我於今者將死不久。』如是
之人依彼爛栰甚大怖畏,隨流下退,至饒師
子、虎等惡獸大怖畏處,然後得渡。彼人如是
既得渡已,於彼爛栰生瞋怒心,罵彼爛栰,作
如是言:『顛倒惡行,此水汎漲,多波濁惡。云
何如是令我遂到如是惡處?我於爛栰竟得
何力?』用此栰為即便棄捨。


「如是,如是。眾生心
識依無福身隨流下退,墮於地獄。呵責此身,
作如是言:『我得何力?我已報得如是惡身。如
是身者猶如羯那,我負此身如負羯那。我
今甚惡,因此爛身到地獄門,猶如蓮花自絲
所縛。』


「大仙當知,識亦如是。若善福德,如依
善栰得渡生死;若無福德,如依爛栰則墮
惡道。彼二種身,一有福德、一無福德,應如是
知。


「又復此識轉捨此身得第二身,初在胎藏一
七日中,如是憶知:『我某處退而來至此。』亦能
憶知前所作業:『我作此業。』若作善業,心則生
喜。既住藏中,母心喜笑,多有勝相——顏有笑容,
皯䵴䵴不生——面有勝色,隨所行動多用右足蹈
地壓重,無有因緣手摩右脇,憙鮮白衣,著
則嚴好。眾生如是有福德識,住母脇中如是
相現。
[001-0227b]


「大仙當知,若無福識,初受生時一七日中,則
能憶知:『我某處退而來生此。』亦能憶知前所
作業,如是念:『云何作惡業?』如是憶念,心則愁
憂;以心憂故,母相外現。彼無福德、無善眾生
住母脇中有外相出,身體臭惡而復瘦瘠,心
愁憂惱,數唾不止,皺面怒眼。如是眾生初在
脇中,即令彼家衰禍、得病。如是惡業無福眾
生欲出胎時,或能殺母、或藏中死。無福眾生
有如是相。」


爾時,毘耶娑仙白佛言:「世尊!此初識心始入
胎時,何所憶念?何所見知?」


佛言:「大仙!彼識初
生如是憶念:見樹林中戲樂之處、宮殿、樓觀
地水屈曲,平澤寬博,種種屋舍,此閻浮提
多有愛人、父母、兄弟。如是見已,極生愛心。福
德和集,迭相攝受,有施物者、有受物者。能
知過去宿世之事,憶念過去無量百生、無量
千生,彼識如是數數憶念。既憶念已,心生愛
喜,能如是知:『我此母者,過去已曾五百世中
與我為母。』彼既如是心憶念已,於彼生處不
生願樂,心得離欲,作如是心:『我於此處數數
生死,我於今始不用生死、不用有攝。』」


如是說已,毘耶娑仙問言:「世尊!如是識者,於
生死中得離欲耶?」


佛言:「大仙!此則非時、此則
非處。彼時,彼識無色不見、無有光明。如是,識
界非於此處而得離欲,於有為中非是不生。
若如是者,一切眾生——有福德者、無福德者——皆
得涅槃。彼義如是,大仙應知。若彼識心如是
思念,彼識則有如是勝力,應如是知,非是身
力。所言識者,何故名識?集故識思,知故名智,
[001-0227c]
故名識識。識義如是,大仙應知。」


爾時,世尊
即說偈言:


「 「護一切怨家,
 聚集作煩惱,
 有知、有不知,
 癡、慧和合行。
 見、慢、無明等,
 一切皆識知,
 此三不離識,
 非餘處別有。
 雙相應說識,
 一輪非是車、
 二輪不能行;
 有人復有牛,
 車輻輞和合,
 是二輪相應,
 復以繩繫縛,
 如是為行車。
 如是身之車,
 彼以界和合,
 復有根和合,
 識見彼身車。
 脈、節等和合,
 喉、脈根繫縛,
 髮、骨、齒、頭等,
 甲皮之所覆,
 脇及腸處、胃、
 并心肚與肺,
 彼一切和合,
 具足故名身。
 識王身為車,
 身車中行坐,
 一切法皆知,
 如是名為識。」



「復次,大仙!此識微細,無色、無質,非是可見。識
非有色,非青等色。色中無根,識若離根則無
境界。若人心中驚動怖畏、若疑思量,如是
一切皆是識力。」


爾時,毘耶娑仙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本性
云何?云何生天道?云何生鬼道?云何生畜
生?云何生地獄?云何生善根?何者善根而
生天中?以何業故生畜生中?以何業故生餓
鬼中?以何業故生地獄中?」


佛言:「大仙!汝當善聽,我為汝說。凡夫眾生退
於本性若生福德,此法乃是一切智知,非五
[001-0228a]
通者所知境界,非天、非梵、阿迦尼等之所能
知,是一切智所知境界。此法尚非聲聞所知,
況餘能知?大仙當知,若我弟子聲聞之人,已
離三垢、證得初果所知境界,諸餘大天、天中
天等一切不知,非汝大仙之所能知,乃至不
能知其少分。」


如是說已,毘耶娑仙心即思惟,如是念曰:「生
死誑我。」如是念已,禮如來足,白言:「世尊!我今
老弊破壞之身,無有憶念、不能得果、不能荷
負菩提重擔。我於今者歸依世尊、歸依於
法、離三有僧,我從今日乃至命盡受三歸依,
并弟子眾一切如是。唯願,世尊!善為我說,
令我眷屬大獲善利。世尊乃是一切智日,除
煩惱闇。唯願,世尊!說此本性——眾生本性——退生
天中。」


佛言:「大仙!今正是時,我為汝說。大仙當
知,若人以花、香鬘而施,心樂修行,信心相應,
命終得生鬘莊嚴天。又復,大仙!人欲死時,身
有善香,是花熏香。又欲死時,上見花網有種
種色,以散彼人。爾時,諸親、父母、兄弟、諸眷屬
等,手執華香而供養之,悲號啼哭。彼人爾時
面色膩潤,目視不轉,手足正直,如是捨命。


「彼
欲死時,見有勝相,所謂見丘、見鬘莊嚴、見有
百千端正婦女遶天宮殿。彼人見已而語兄
弟、諸親等言:『我於夢中見有丘聚、種種寶珠、
諸莊嚴具、散種種花。』若彼病人如是說者,應
知此相命終得生鬘莊嚴天。


「彼人欲死,則見
父母房室和合,見已即生。


「又復彼時鬘莊嚴
天,有二種根和合行欲,如閻浮提男子不異,
有一勝法,不淨不出。彼心欲發,迭相知已,身
[001-0228b]
則和合,有愛風出而受欲樂。即於彼時經七
日中住天女藏。七日滿已,右脇而生。即於生
時有天善香第一可愛,有種種花相繫為鬘
生在胸前。彼時復有妙香普熏滿一由旬,隨
風遍行。彼時復有雜色鬘生,所謂白色、黑、黃、
赤色、毘琉璃色、閻浮汁色、清淨勝妙鉢頭摩
色、種種雜色、銅色、火色。如是妙鬘,乃至未
死不萎、不蔫,常有善香。以是義故,名鬘莊嚴。


「彼鬘莊嚴天宮之處有妙天樹,不長、不短,其
汁極甜,味如甘露。其枝垂下而復清淨,種種
樹林處處和集。彼樹有果,八分和合,天味相
應。彼果形量如頻騾果,隨彼天心憶念何
食,於彼果中隨念皆得。應知彼天食如是果,
不名揣食。


「於彼地處遠離棘刺,妙花莊嚴。復
有地處有青軟草。復有地處金沙遍覆,金角
上出。復有臥處,自然而有種種敷具。復有天
女,清淨無垢,妙衣莊嚴,偏舉一眉而作戲笑,
種種衣服莊嚴其身。又於彼處第一勝樂,行、
住具足。


「於彼天年壽二百歲,命欲盡時則有
五相。何等為五?一、謂彼天所依之樹枝心萎
蔫,頭低卷屈,其花失香;二、於彼樹心不喜樂;
三、則鬘萎;四、天風涼變為熱觸;五、諸天女心
生憐愍,皆悉憂愁,一切同聲而說偈言:


「 「『具足天甘果、
 饒種種天樹、
 多有天婇女,
 天勝妙樂處,
 天中福德盡,
 捨已而離去。』」



「彼諸天女圍遶天子,發聲大喚,唱如是言:『無
常甚惡,無憐愍意。如是天子有愛念心,命不
自在,於此處退,願天童子速生人中。』如是,天
[001-0228c]
女懊惱說已,彼天子身舉體熱發。既熱發已
身則普然,火起一焰即退彼處——身雖炎然,不
受苦惱。既退彼已,則見人中父母和合。如是
見已,即便受生。


「大仙當知,彼鬘莊嚴天子生
時,云何處胎?彼住母脇則有勝相。若住藏中,
母則愛香、憙樂花鬘,樂種種果、青林、叢樹,受
用心適,彼一切樂皆悉具足,身不疲倦。又,彼
福子住藏中故,復有善相,或夢見城種種寶
物市易之處,種種華鬘以散道巷。應知,彼母
有如是相。


「復次,大仙!如是童子於鬘莊嚴天中退已,既
生人中,若見鬘者生勝愛心。樂鮮白衣,身色
殊勝,心無黠慧,不愛多婬、樂多戲樂,若行、住
等悉皆迅疾,樂見戲處,好尚細衣,愛好樹林,
見他財富多設方便,悕望欲得。大仙當知,鬘
莊嚴天退生人中,有如是相。
《毘耶娑問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