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48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宋-法天 (master)



No. 299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卷第一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傳教大師三藏賜紫沙門臣法天
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
大比丘眾百千人俱,圓滿一切白法,大師子
吼,智慧無量,得大善利,并諸菩薩摩訶薩眾,
其名曰:


普賢菩薩摩訶薩、寶印手菩薩摩訶薩、常現
菩薩摩訶薩、功德莊嚴菩薩摩訶薩、福德音
菩薩摩訶薩、大慧菩薩摩訶薩、德嚴菩薩摩
訶薩、金剛慧菩薩摩訶薩、金剛藏菩薩摩訶
薩、金剛光菩薩摩訶薩、金剛器仗菩薩摩訶
薩、妙金剛菩薩摩訶薩、持地菩薩摩訶薩、現
一切法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得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堅牢慧菩薩摩訶薩、金
剛吉祥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妙
吉祥菩薩摩訶薩、滅惡趣菩薩摩訶薩、除一
切煩惱慧菩薩摩訶薩、安詳步菩薩摩訶薩、
離取捨菩薩摩訶薩、栴檀香菩薩摩訶薩、海
慧菩薩摩訶薩、難勝菩薩摩訶薩、寶勝菩薩
摩訶薩、慧行菩薩摩訶薩、辯積菩薩摩訶薩、
妙香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如是等
無量菩薩摩訶薩,皆住不可思議解脫勇猛
三摩地門,亦得不空無量音聲故,觀一切音
聲諸佛剎土寂然憺怕,壽命無量,得大名稱,
[001-0884c]
三界無著,亦無破壞,一切智者而為眷屬。出
生無量諸三摩地三摩鉢底,能滿眾願,皆悉
到於般若波羅蜜多故,獲得不空身語意業,
得住一切智智無量行願,了達空、無相、無願
解脫法門。如是等諸大菩薩眾,皆來會坐。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從座而起,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法界應云何知?」



言:「善男子!此法界無性,無能知者。何以故?
善男子!由如虛空,離諸戲論、非離戲論,非取、
非捨,非性、非無性,亦無處所。善男子!是故法
界應如是知。」


爾時普賢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法界應云何
住?」


佛言:「善男子!處所尚無,況復有住?善
男子!此法界不可思、不可議、無自性、無能了
知。善男子!彼法界性不可知、不可見。」


普賢菩
薩復白佛言:「世尊!菩提者為有幾何?」


佛言:
「善男子!菩提有無量相,不可測量。」


普賢菩薩
言:「世尊!法界復云何分別?」


佛言:「善男子!法
界本無分別。」


普賢菩薩言:「世尊!若法界不可
分別者,云何凡夫眾生而能解了?」


佛言:「善男
子!有分別者,即是一切愚迷眾生,於無分別
而生分別。」


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菩提
如是甚深,微妙難解。」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


佛復告言:「善男子!菩提者即一切
法也,離諸戲論,是故無有分別。」


時彼眾中,妙吉祥童子亦在會坐,從座而起,
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願為我等,說此寶光
明總持法門。」


佛言:「善男子!汝今問彼一切法
海辯才菩薩摩訶薩,彼為汝說。」


於是妙吉祥
[001-0885a]
童子,在如來前,合十指爪掌,白佛言:「世尊!
如來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云何不說?」


佛言:
「善男子!為有如是大菩薩摩訶薩,以是義故,
如來不說。」


妙吉祥言:「唯然,世尊!如來何故不
自說耶?棄捨我等。」


佛言:「善男子!吾非棄捨有
情界故。善男子!為欲顯示彼菩薩摩訶薩,所
說校量不可思議故。」


時妙吉祥童子,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大
慈無量,為我說是寶光明總持法門。」


佛言:「善
男子!汝今問此普賢菩薩摩訶薩,必當為汝
說此法門。善男子!當知此菩薩摩訶薩智慧
無量。」


妙吉祥言:「如來若令我問彼普賢菩薩
摩訶薩,我今當問。」


佛言:「妙吉祥!汝自已得微
塵等三摩地門,何故問於如來?」


妙吉祥言:「世
尊!我非但一佛所說之法,乃至一切如來所
說真如實性,我能憶持不忘,由如今日。」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說。」


佛言:「妙吉祥!
汝當問此普賢菩薩摩訶薩總持法門。」


時妙
吉祥童子白佛言:「世尊!此普賢菩薩摩訶薩
深達實相大乘法行。」


佛言:「善男子!汝等皆是
自在法王之子,豈得異乎?善男子!汝福德無
量,了達空法,得不可思議解脫三摩地門。」



時妙吉祥童子,承佛聖旨,在普賢菩薩摩訶
薩前,合十指爪掌,一心恭敬,白普賢菩薩摩
訶薩言:「佛子!願為我說二字法門。」


時普賢菩薩言:「善男子!汝今所問二字者
何?」


是時妙吉祥童子,白普賢菩薩言:「佛子!覺
與覺者二字,為何等相?」


普賢菩薩言:「佛子!覺
本無相、無性、不可思議、無有等等、離諸戲論、
[001-0885b]
非離戲論、非言議之所能及。善男子!是故諸
佛覺性如是。」


妙吉祥言:「佛子!若佛法非戲論
者,云何佛法作如是說?」


普賢菩薩告妙吉祥
言:「佛子!離言說故作如是說。」


妙吉祥言:「佛
子!云何離言說?」


普賢菩薩言:「妙吉祥!智離言
說。」


妙吉祥言:「佛子!智云何知?」


普賢菩薩言:
「妙吉祥!謂智無性,智非無性。」


妙吉祥言:「佛子!
云何智無性,智非無性?應云何說三乘法?」



賢菩薩言:「妙吉祥!法界離染,云何有說?」


妙吉
祥言:「云何一切法,此亦無性?云何說如來性
無漏?」


「五蘊性不可得故。」


妙吉祥言:「云何菩提
有戲論耶?」


普賢菩薩言:「佛子!菩提無有戲論,
非離戲論。此菩提有戲論、非戲論者,非言、非
說也。」


是時,世尊讚普賢菩薩摩訶薩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是不可思議法門,幽
邃深遠,是真實言,天上人間無能解了。」


時妙
吉祥童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不可知,不可
見,無法可說。」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


時普賢
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今此清淨法門
難解難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


是時,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普賢菩薩
善說如是清淨法門。」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
是!復次,善男子!一切諸法清淨若此,霔大
法雨。」


是時,平等寂靜婆羅大娑羅子,白佛言:「世尊!
此不可思議平等菩提,離文字相,不可見,離
諸色相。」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法界性離,泯
絕諸相。」


是時,妙吉祥童子白佛言:「世尊!空云
何相?為聲、為色、為是相好?」


佛言:「妙吉祥!空離
[001-0885c]
聲色,離諸言說,非離言說。善男子!法性如是,
空離文字故說空,又離言故說空。善男子!空
者一切法法之自性故。」


是時,長老舍利弗白
佛言:「世尊!如來觀此得大變現不可思議
解脫菩薩耶?」


佛告長老舍利弗言:「此阿羅漢
智慧,與初發心菩薩智慧甚遠,何況此菩薩
故!所以者何?初發心菩薩當得成佛,阿羅漢
終不能得。」


是時,一切法自在王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我悉了知。此聲聞應不得聲
聞法?」


佛言:「善男子!此聲聞非不得聲聞法。復
次,善男子!若聲聞與菩薩對論,智慧有殊,是
故所不能及。」


是時,妙吉祥白佛言:「世尊!如來
云何說此舍利弗得智慧第一?」


佛告妙吉祥:
「如我所說,實無所得。」


是時,妙吉祥童子語長
老舍利弗言:「長老!汝云何得聲聞法?」


舍利弗
言:「我所不任。」


妙吉祥言:「汝豈非凡夫不?」


「不
也!善男子。」


妙吉祥言:「舍利弗!汝應云何學?」


舍利弗言:「我無所學。」


妙吉祥言:「云何得智慧
第一?」


舍利弗言:「我亦不任。」


妙吉祥復語長老
舍利弗言:「汝既非凡夫,又非智慧第一,為是
何人?」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亦不知。汝智慧無
量,由如巨海,是故我今,非汝對論。」


妙吉祥言:
「長老舍利弗!莫作是說,汝自耆年宿德,何故
謙讓?」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雖耆年,無德無
證。復次,善男子!譬如一切差別萬法,由如巨
嶽,金剛一擊,殞碎如塵。善男子!汝亦如是,於
一毛孔所有智慧量等微塵數,一切眾生皆
悉如我,亦所不及,善男子!況我一人乎?是故
我今亦所不任。善男子!如大惡象,其身偉大,
[001-0886a]
氣力便多,人用其鈎而能制伏,我亦如是。善
男子!所以者何?汝有大智力,我力怯弱。善男
子!汝等同於大龍,云何我力與仁者敵?」


長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生盲人欲往他州,在
道路中,決定不能見彼城邑,云何而能周遍
遊歷?善男子!此亦如是,我對仁者如彼盲
人,我今亦爾,佛道懸曠,由來甚遠,當云何
知?」


佛告舍利弗:「勿作是說!如來威德能令一
切眾生,暫歷耳根,尚得此法。舍利弗!況汝已
得此不可思議三摩地故。」


是時,世尊說是法
時,天上人間有九萬二千眾生皆得是法。


是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即入三昧,名菩薩
無邊相應寶光明三摩地。于時,法慧菩薩即
便入於十方十千佛剎微塵等世界,於一一
方,各各有十千佛剎微塵等諸佛世尊,皆現
在前。時彼諸佛世尊,語法慧菩薩言:「一方如
是,十方亦然。」彼佛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法慧!
汝能入此菩薩無邊相應三摩地故。復次,善
男子!是時於一一方,有此一切十方十千佛
剎微塵等如來位,彼如是等一切如來,皆同
一號,皆是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最初威德本
願力故,得大善利,乃至轉大法輪。彼如是等
諸佛同說偈言:


「 「『佛智本清淨,
 普周於法界,
 及觀眾生界,
 遍入無礙智,
 無等相應門,
 善一切言語,
 速得一切智,
 圓滿於諸法,
 三世智皆圓,
 善說如是法。』」



「善男子!汝今以佛威神力故,說此菩薩十住
[001-0886b]
法門。」


是時彼佛世尊各以無礙智,往照法慧
菩薩,復得如是三摩地門,所謂無礙、無斷、不
空法、不空智、無漏、無際、無盡、無來、無去、無邊、本
性無著,得如是等三摩地門。是時彼佛世尊
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彼佛世尊摩菩薩
頂已,即時法慧菩薩,從三摩地起,告諸菩薩
言:「佛子!菩薩族類廣大無量,周遍法界、虛空
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過去如來族中已生,
現在如來族中今生,未來如來族中當生。」



時,彼諸菩薩摩訶薩,告法慧菩薩言:「佛子!如
汝所說,彼菩薩摩訶薩云何得過去、現在、未
來諸如來族中生?復云何說彼菩薩得菩薩
住故?」


彼諸菩薩摩訶薩告法慧菩薩言:「佛子!
善哉!願為我等說此菩薩十住法門,彼過去佛
已說,現在佛今說,未來佛當說。」


「佛子!云何說
菩薩十住法行?所謂:一、發心住,二、治地住,三、
相應住,四、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
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王子住,十、灌頂住。佛
子!是為菩薩十住法行。此過去、未來、現在三
世諸佛世尊已說、今說、當說。


「佛子!云何彼菩
薩發心住?謂此菩薩得覩諸佛世尊色相巍
巍、殊特妙好、廣大無比、說法廣大、化眾生廣大。
見如是等廣大變現,又聞廣大法故,得未曾
有。復見如是苦惱眾生,是故菩薩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求如來一切智、一切相
智,是故名為初發心住。又學如是十力,何等
為十?謂:一、處非處智力,二、過現未來福業報
智力,三、禪定解脫三昧智力,四、至一切處道
智力,五、無數種種界智力,六、無數種種勝解
[001-0886c]
智力,七、根勝劣智力,八、宿住憶念智力,九、天
眼智力,十、無漏智力。佛子!此初發心菩薩應
學此十住力故,彼初發心菩薩於一切時,恭
敬供養諸如來故,彼菩薩安住稱讚故,為世
間最上第一世主故,求佛無量最上智慧故,
為求寂靜相應三摩地故,遠離輪迴故,轉正
法輪故,救度一切苦惱眾生故。何以故?為真
實法發心故,聽受親近、離諸散亂、相續不斷
故。佛子!是故名為菩薩初發心住。


「佛子!復云
何名菩薩治地住?佛子!此治地住菩薩,為諸
眾生先發十種心。何等為十?謂信心、念心、
精進心、慧心、願心、戒心、護法心、捨心、定心、
迴向心。佛子!此治地住菩薩復發如是十種
心故。佛子!此治地住菩薩常念多聞,相續不
斷,常樂奉事善知識故,供承親近,於一切時
能覺察故,發言謙敬故,求堅固無畏智故,發
趣菩提智故,志求寂靜勇猛智故,志求妙法
離諸虛假故,心不迷惑。何以故?謂發如是誠
實心,求一切佛法故,乃至隨方有聖法處,躬
自往彼,聽受親近,離諸散亂,相續不斷,未曾暫
捨。佛子!是故名菩薩治地住。


「佛子!復云何名
菩薩相應住?佛子!此相應住菩薩,有十所觀
求一切法。何等為十?謂求一切無上法故,遠
離一切憂苦故,觀法無自性故,空無體相故,
一切法無有常故,一切法不可度量故,離諸
疑惑故,不可改變故,非有非無故,非取非捨
故。佛子!相應住菩薩,復觀一切眾生界平等,
法界平等,世界平等,地界平等,水界、火界、風界、
虛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諸界悉皆平等。
[001-0887a]
何以故?謂如是一切法,自性平等故。為求勝
法往詣十方,於諸佛前,親近聽受,離諸散亂,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佛子!是故名菩薩相應
住。


「佛子!復云何名菩薩生貴住?得生十種圓
滿淨業解聖言說故。何等為十?謂此菩薩有
所說法,眾必崇受,漸漸增長,堅固不退,了達
諸法,觀諸世間無壞滅故,觀一切業性離妄想
故,觀諸果報無取捨故,觀於輪迴無去來相
故,觀於涅槃湛然寂靜故。佛子!此生貴住菩
薩,得是十種圓滿淨業解聖言說故。復言佛
子!生貴住菩薩,觀過去佛法平等,恒時憶念
相續不斷故,觀未來佛法平等,願當學故,觀
現在佛法平等,勤修習故。觀諸佛法如是平
等,是故得過去際、未來際、現在際,於此三際
皆得值遇,如是修習,憶持不忘,一切佛法慇
懃恭敬。復觀過去佛法學,平等增長故,未來
佛法亦如是學,平等增長故,觀現佛法亦如
是學,平等增長故。佛子!此生貴住菩薩,如是
觀察,趣向一切佛法,普皆平等,增長修習故。
何以故?謂三世平等,最勝真實住,無虛假故,
乃至聞彼他方有如是法,親自往詣,勤求精
進,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佛子!是故
此名菩薩生貴住。


「佛子!復云何名菩薩方便
具足住?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薩,觀於無量
無邊無數阿僧祇,不可思議無等等眾生界,
由如虛空,不生不滅,自性清淨,同真際等法
性,如是觀察一切眾生,是名菩薩方便具足
住。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薩,有十種事,所修
善業,皆為方便利樂一切眾生故,謂令一切
[001-0887b]
眾生於無上道心不退轉故,愛樂一切眾生
不捨離故,饒益安樂一切眾生故,悲愍一切
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思議解脫
道故,洗滌一切眾生業垢故,攝伏一切眾生
故,欲令一切眾生歡喜無厭故,以諸方便引
導一切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究竟涅槃寂
滅樂故。佛子!此方便具足住菩薩,如是乃至
聞彼他方說如是法,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
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佛子!是名菩薩
方便具足住。


「佛子!復云何名菩薩正心住?佛
子!此正心住菩薩,有十種法,應當樂聞,勤求
志意,於佛法中得正心住。佛子!何等為十?謂
說佛有色、無色,於佛法中得正心住;說法有
色、無色,於佛法中得正心住;說菩薩所行之
行有色、無色,於佛法中得正心住;如是乃至
說此眾生界、大生眾生界、有煩惱眾生界、無
煩惱眾生界、易化眾生界、難化眾生界,乃至
大法界、出生法界、有色世界、無色世界、有法
世界、無法世界。佛子!此正心住菩薩,如是乃
至於佛法中聞此法故,是為菩薩得正心
住。佛子!此正心住菩薩,復聞此十種法故,
入理勤求,乃至聞於一切無上法,亦皆修學。
何等為十?謂無相、無性、無實、無染、遠離、無
著、無自性、如幻、如夢、離諸疑惑。聞如是一
切法故,應勤修習。何以故?為此正心住菩薩,
入於真實法門故。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
是法,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
續,無有間斷。佛子!是名菩薩正心住。


「佛子!復
云何名菩薩不退住?佛子!此不退住菩薩,聞
[001-0887c]
十無著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故。何等為十?
謂聞非有佛、非無佛,此菩薩於佛法中心不
退轉故;非有法、非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
故;非有菩薩、非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
故;非取菩薩、非不取菩薩,非離菩薩行、非不
離菩薩行,菩薩非出生、非不出生,於佛法中
心不退轉故;過去諸佛非去、非不去,未來諸
佛非來、非不來,現在諸佛非住、非不住,如是
三世諸佛,智慧平等,一相無相,非盡、非不盡,
離諸罣礙。此菩薩聞如是法故,非佛法中心
不退轉故。佛子!如是名菩薩不退住。佛子!此
不退住菩薩,復聞十種法,而能修習,何等為
十?謂聞一多眾生,於一切法精勤修習故,此
勝義諦,為一多緣起,為勝義諦故,即性、即無
性、即相、即無相、即有色、即無色、離諸相好,心得
決定,慇懃修習。何以故?謂聞如是一切諸法,
因果該徹,通達無礙,真實法故,成熟解了;如
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是法,親自往詣,勤求
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佛子!是
故此名菩薩不退住。


「佛子!復云何名菩薩童
真住?佛子!此童真住菩薩,得十種法。何等為
十?謂得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得察
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彼諸眾生凡所施為,悉
能了知,能知眾生如是解脫,能知種種眾生
界、種種法界、種種世界、及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虛空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諸界悉能了
知,神通奮迅,隨念而至。佛子!如是名菩薩童
真住。佛子!此童真住菩薩,復聞十種法,而能
修習。何等為十?謂聞一佛剎智,震動一切佛
[001-0888a]
剎,觀一切佛剎,訪尋一切佛剎,遊行一切佛
剎,往詣阿僧祇世界,問阿僧祇義趣,遠離種
種自性差別,發一念心,而能周遍阿僧祇佛
剎,聽聞修習故。何以故?謂聞如是真實法故,
成熟解了第一義故。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
如是法,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
相續,無有間斷。佛子!是故此名菩薩童真住。


「佛子!復云何名菩薩法王子住?佛子!此法王
子住菩薩,有十種法,皆能了知。何等為十?謂
能知一切眾生所生之處,能知一切眾生煩
惱,能知一切眾生戀著,能知一切眾生方所,
能知諸佛深妙法故,能知諸佛方便真實性
故,能知世界種種差別法故,能知過去未來
現在三世諸佛智慧故,能知一切世間廣大
不堅牢法故,能知真性如如湛然寂靜故。佛
子!是故此名菩薩法王子住。佛子!此法王子
住菩薩復有十種法,應勤修習。何等為十?謂
善學一切王城種種作用故,善一切王城禮
樂故,善一切王城安住故,善入一切王城故,
善能自在遍遊歷一切王城故,住法王灌頂
故,住法王觀察故,得法王自在力故,繼紹法
王位故,得住法王辯說故。何以故?謂修習一
切無礙真實法故。如是乃至聞彼他方說如
是法,親自往詣,勤求修習,心不散亂,念念相
續,無有間斷。佛子!是名菩薩法王子住。


「佛子!
復云何名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十種神通。
何等為十?謂能令阿僧祇世界種種動搖故;
能照曜種種阿僧祇世界故;能觀察種種阿
僧祇世界故;能於種種阿僧祇世界同時一
[001-0888b]
心修習故;能於阿僧祇世界成就種種善業
故;能於阿僧祇世界種種眾生差別心,同時
能知故;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眾生,種種心
行能一時行故;能於阿僧祇世界一一眾生,
有種種根器同時能解了故;能教化阿僧祇
世界種種眾生故;能遍知阿僧祇一切眾生
心所作用故。復次善男子!此灌頂住菩薩潛
行密用,施為佛事,無人能知。所以者何?謂身
業不能知,口業不能知,意業不能知,變現不
能知,觀察種種變化不能知,觀過去所行之
行不能知,於剎那頃所行之行皆不能知,觀
智慧不能知,心意不能知,一切智用不能知。
佛子!此灌頂住地菩薩,乃至法王子位菩薩,
終不能知故。佛子!灌頂位菩薩,復聞佛世尊
十住。何等為十?謂聞三世智、佛智、法智、法
界分別智、法界中邊智、一切世界量等法界
智、照察一切世界智、圓滿一切眾生智、一切
法智、無邊佛智,此菩薩住一切諸佛智故。何
以故?謂聞如是一切實際理智故。佛子!是故
此名菩薩灌頂住。」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