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2 新華嚴經論-唐-李通玄 (master)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五


長者李通玄撰


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六
行經。約分為四門。一明推德於前。二示善知
識方所及國土。三舉善知識名號。四善財敬
戀善友流淚辭去。


第一推德於前者。明解脫長者推德於前位
善知識有十種殊勝。勸令善財進求加行。第
二南行。如前初位已釋。至閻浮提畔者。明此
位正心住。是得出世間及處世間智慧神通
之極畔故。故云閻浮提畔。唯得世間出世大
悲心。未得入俗同纏行圓滿大慈悲心故。故
以比丘表之。於世間中出俗相故。後位即明
入俗大悲心圓滿。即以優婆夷滿願表之。有
一國土名摩利伽羅者。此梵本未譯。有比丘
名海幢者。明約以德智慧如海能破眾生業
[035-0960c]
惑處。名之為幢。幢者摧壞義故。


第一正入當位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一心
正念已下。至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羅蜜三昧
光明。此一段經約分為五門。一正念前法令
其增長。二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
三周遍求覓海幢比丘是進求觀照。四乃見
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
別思覺。五明入三昧中身分出眾十方教化。
何故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表寂用
自在。以經行地是用三昧是寂。表依用有寂。
地側者。表不住寂用之中而任運自在故。離
出入息。明稱理而寂稱理而用性自遍周非
同二乘作寂滅證也。此同十地中第六地也。
以十地行依此十住行樣。修行至彼同此本
故。是故第六地菩薩得寂滅定神通現前。此
是隨空慧寂用門十地大悲寂用。從第五身
出眾海十方教化中。約有二十三種法門。



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周遍
十方者。表足是所行之行還從其中出行故。
為長者居士婆羅門是世間仁士之行故。


二從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皆
悉聰慧者。以兩膝是起止坐臥卷舒自在之
所由。膝還出清淨王種。表智制生死如王自
在。剎帝利者。是王種也。婆羅門者。是淨行
也。表智隨生死自在。如王無染也。聰慧智能
明白萬法故。種種色相者。從智化現也。餘皆
是智中之行故。以義取之。


三從其腰間出等
眾生數無量仙人者。表腰間是世間行五欲
之境。表以智幻生同眾生行利眾生事。自無
[035-0961a]
五欲也。故出仙人。


四從兩脇出不思議龍及龍女眾者。表兩脇
是覆蔭義故。於中出龍雨潤眾生故。


五從胸前卐字中出無數百千億阿脩羅王。
皆悉示現不可思議自在幻力。令百千世界
皆大震動者。胸是勇猛義卐者清涼義故。於
中出修羅眾。表精勤勇猛震動摧破煩惱魔
軍高慢山王諂愛宮殿故。令清涼故。


六從其背上出無數百千億二乘者。表背是
背眾生之方所。還從其中出二乘眾。表二乘
背佛大智大悲萬行利眾生事及法界體用
故。


七從其兩肩出無數百千億諸夜叉羅剎王
者。表兩肩是荷負守御之處。還從負中出夜
叉羅剎可畏之狀。守護行眾善業之眾生。及
向十住及正入十住十行位者。乃至現作執
金剛神。守護諸佛及佛住處。


八從其腹出無數百千億緊那羅王及女。及
出無數百千乾闥婆王。及各奏無數百千天
樂及歌讚歎一切諸佛及法者。表腹包含眾
法義。還於其中出歌詠音樂之神稱讚諸佛
及法故。


九從其面門出轉輪王者。明口是轉法輪王
之所由。還於其中出輪王之眾故。


十從其兩目出無數百千日輪普照地獄趣
者。表目是慈悲破暗處故。及一切眾寶國土。
以作種種光明莊嚴顯曜。及照一切眾生無
量事業。


十一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數百
千帝釋者。表眉間白毫相中道十地之果。還
[035-0961b]
於其中出帝釋身。表住於中道。得法之頂者。
能為世主主導眾生以帝釋號能主故。


十二從額上出無數百千億梵天。


十三從其頭上出無量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
者。明修行至法之頭表行遍滿故。


十四從其頂上出無數百千億如來身。明佛
果故。如隨位雨法。如經自具。


十五又海幢比丘從身一切毛孔一一皆出阿
僧祇佛剎微塵數光明網者。表全身總是法
界般若波羅蜜妙慧三空無礙解脫教眾生之
光重重無盡故。


十六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已下。是善財
觀察善知識所作三昧境界事業。


十七六月六日已下海幢出定善財稱歎。


十八聖者已下是善財問三昧之名。


十九海幢比丘舉三昧之號名普眼捨得。又
名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又號普莊嚴
清淨門。


二十明海幢比丘舉修般若波羅蜜門所得三
昧有百萬阿僧祇三昧莊嚴。


二十一善財重問三昧境界。


二十二海幢比丘重說此三昧。為說二十二
種無障礙法。


二十三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
推德於先。令善財昇進善財以如上十法。觀
察海幢比丘。又住立思惟觀察經一日一夜者。
明檀波羅蜜。七日七夜者。明七支戒。半月者。
忍波羅蜜。以明忍但自益不益於人故。半
月表之。一月者。以明精進自利利他故。一月
[035-0961c]
表之。六月者。第六住也。復經六日者。是第六
波羅蜜故。以為海幢比丘是十住中第六正
心住修般若波羅蜜智慧日故。故云六月。是
第六正心住。六日是第六波羅蜜智慧日故。
此是十住中。第六正心住般若波羅蜜為主。
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諸位通治。以約位門
中。第六波羅蜜。偏治世間出世間寂用不自
在障。得寂用神通自在門。猶出世慈悲心多
入俗。常住世間慈悲猶劣故。以海幢比丘表
之。雖有慈悲。但得無染行清淨之慈。不得同
眾生行等眾生事。一無有違方便取一切眾
生故。即以後位俗士休捨優婆夷。其行明處
真不證知真行俗。


第二明昇進。前位第七不退住中。如諸菩薩
入智慧海已下。至辭退而行。有十六行經。約
分為五門。一推德於先。二示善知識居處。三
舉善知識所居園林。四舉善知識名號。五明
善財正念海幢比丘教戀慕辭退而去。南行
義如前已釋。住處名海潮者。明善知識住生
死海。廣度眾生如應引化。而無失時。猶如大
海潮不失時故。以所居以表其行。園林名普
莊嚴者。以一切生死海為園。以萬行海為林。
以行此大悲無盡無邊之行海。以嚴淨十方
眾生海。令成佛海故。園林名普莊嚴。於園中
有優婆夷名為休捨者。此云滿願自滿本願
遍化眾生故。優婆夷者。表慈悲行也。此是十
地中第七遠行地大慈悲行之軌樣。從此倣
之至彼地功熟故。以神表之。明神用自在。前
位是出世無染大悲法門。即以比丘表之。此
[035-0962a]
位入俗處染而不污。處真同俗之慈悲。即以
優婆夷表之。漸成力用自在故餘如文自具。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
我唯知此一解脫門。於此段中約分為十三
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勝進。二漸漸南行至
海潮處。三見普莊嚴園林莊嚴眾寶。四入
其園中周遍推求。五見優婆夷往詣其所。六
致敬禮拜正申所求。七休捨優婆夷為說自
己所行之法。八善財白言聖者發無上菩提
心其已久如。九善財童子言聖者久如當得
成無上菩提。十休捨優婆夷正答成佛久近
因緣。十一善財請說解脫法門如何名目。十
二休捨優婆夷正答其名名離憂安隱幢。十
三我唯知此一解脫門。已下推德昇進。如園
林眾事及宮殿眾事皆眾寶所嚴者。表約行
願廣大盡佛界眾生界故。依報莊嚴廣大無
限。容貌端正及諸嚴飾。表慈心悲慜益物利
生調順柔和體道無我。十波羅蜜無順逆行
十方諸佛身遍奉侍供養。所感正報容止可
觀。見者除惑人天崇重。表大悲行示現女身
而非女心。所有莊嚴及以宮殿樓閣池沼。皆
約悲智萬行報生。如前先約略表示。所有嚴
飾如經自明。意明此位方便波羅蜜慈悲行
廣莊嚴報廣。經云善男子其有眾生得見我
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者明
來至此位要修至三空解脫世間智。出世間
智慧現前。成廣大慈悲行。方來至此方便入
生死門。達生死性與佛福智海本來一性。便
得離憂安隱幢解脫門。方名不退住。雖復知
[035-0962b]
空無我。常於生死有畏。未入離憂安隱幢。常
居退位設不退還凡夫。還退作二乘。及生淨
土別欣樂果。故云十方諸佛悉來至我所於寶
座上為我說法。表悲與智會。明此位以悲成
無功之智門。第十住中王女慈行童女。明以
智成悲自在門。師子幢王。表是十住位中無
功用智自在。女表無染之慈也。至第十灌頂。
住智悲滿故。第十地是蘊積大悲成行門。以
九箇女天一箇如來妻表之。十一地是大悲
行滿以悲起智成佛門。即以摩耶生佛表之。
以此十一地中十箇善知識。總佛果已滿善知
識。以具普賢行故。遍作世間人中仁士之行。
童子師居士長者童子童女行同凡士。此明果
極行遍故。大約以智發心。從初發心住。即悲
智齊發為其始。學出世道根本智為先以此立
五位五十箇行門。以簡生熟同別。由茲五十
箇波羅蜜五位中五重練磨。簡其智悲廣狹生
熟出世入纏逆順。和會福慧多少勝劣不同。
令發心者不住一法及三四五十百千即以為
足故。意令進昇至於無限廣大如法界故。就
諸五位五十重中。一一具有智悲二行。五十
箇波羅蜜互相參徹。約有五百箇波羅蜜門。
共為主伴。圓此悲智世及出世心量廣狹生熟
之門。方明總別同異成壞六義。如此十住門
十波羅蜜。直以約法界體實法安立。十法圓
融互參成一百法門。以初發菩提心。以此佛
本果行為樣。修行從此本樣。修行五重加行
練磨方始得依初樣。雖復練磨生熟差別。然
智悲不異初心。日月時節亦無遷轉。以約智
[035-0962c]
發心本無三世時分故。此優婆夷。表對第六
住是世間出世間法故。為迴彼出世心多者。
令依滿本願故。起愛處生死。愛度眾生。成慈
行故。以優婆夷名滿願表之。以取其志養育
子孫無疲勞故。表大悲菩薩養育一切法界
眾生。若善不善皆無捨離。未曾起不濟之心。
化種種身。未曾捨一眾生如毛髮許。恒常對
現一切眾生前。種種教化令成就故。此位約
迴第六住出世心多不斷生死愛度眾生猶在
愛習。以優婆夷表之故。名有行有開發。第十
灌頂中以一分無功智成。以智生悲無有愛
習。以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表之。此是當十
住位中調治和會智悲生熟之意。如上我有
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明以
眾生八萬四千那由他諸煩惱園林悉皆與之
同行而接引之。善財問優婆夷發菩提心久
近者。意明求解脫無有久近。一發即三世一
時求。解脫體中無有久近故。明大悲行中問
發心久近者。意明大慈大悲深厚。還與眾生
界住劫久近相似。若眾生界無盡大悲願行
無盡。後問久如成佛。意亦如之。且舉三十恒
河沙為量。已去唯佛所知意不可極也。又前
三比丘得出世心是一十。至彌伽海幢比丘。
得了世間出世間心。是二十。至此第七住入
世行慈悲。是三十也。明發心久近。俱枳羅鳥
梵本未譯。毘盧遮那摩尼寶者。名為光明遍
照如意無價寶也。寶多羅樹形。如此方椶櫚。
以妙寶所成。阿盧那香此云赤色香。婆樓那
天佛。此云水天解脫。名離憂安隱幢者。此有
[035-0963a]
二義一教化眾生使令離憂。是菩薩安隱幢。
眾生未離生死。菩薩不自取安隱故。因化成
名。二菩薩雖達生死性空。於生死有畏。未為
究竟安隱無憂。若能入生死教化眾生。達生
死眾生及以教化者。總涅槃行無出無沒。方
名離憂安隱幢故。此是十住中第七不退住。
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五位
通治。約位門中偏治世間出世間心大悲心
劣。而令悲智得圓滿故。


第二推德昇進前位中。如諸菩薩摩訶薩已
下至辭退而行。有十六行半經。於中文義約
分為五門。一推德於先令其勝進。二示善知
識處名為海潮。三示其國土名那羅素。四舉
善知識名號。五頂禮流淚辭退而行。此流淚
者。表大悲弘深。又敬法貴入情至厚重。又表
智悲自在垂悲俗流傷嗟苦趣聖心廣濟悲嘆
難勝此。南方有海潮處者與前位同名海潮處
者。表悲智同會以將前位慈悲之門。昇進會
於智體。以將第八願波羅蜜。發起智業會其
悲門。智若不發興大願行悲。趣寂無由起用。
是故十地中至此第八地位。諸佛三加七勸。
令念本願方能生大慈悲。是故二位同名海
潮。明第八願波羅蜜會其悲智一體方得無
功大用行廣利而無思。猶如海潮汎洪波而
不作像此位菩薩以無功智化諸群品知根而
不失時也。是故二位同名海潮。此會智悲不
二。國名那羅素者。此云不嬾惰。為第八住入
無功之智稱本智遍周利生無懈無疲勞嬾惰
之心。此位是十地中八地之樣。從此而起。初
[035-0963b]
跡至第八地。中方與本樣會同。此中一分相
應十地中第八地。大用一體無功智周佛地
方滿。至如來出現品是其滿處。以法界品為
源始。根本智恒爾無功大用故。以初發大菩
提心者。元依法界普光明智體。發心功熟即
是本來法界。但約智悲生熟廣狹。上明位次
第。仙人名毘目瞿沙者。此云出聲可畏。為智
目增明善摧邪論出言契當異論息心故。名
出聲可畏。善財悲泣流淚思惟有十難事。如
經具明。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初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得無勝幢解脫門。此一段文約分為十
三門。一念教誨思惟勝進。二漸次遊行至那
羅索國。三周遍推求毘目瞿沙。四見一大林
阿僧祇樹以為莊嚴。五見彼仙人旃檀樹下
敷草而坐領徒一萬六申其所求。七仙人稱
歎善財。八仙人示其善財法門名字。九善財
問其無勝幢解脫境界。十仙人以手摩善財
頂執其手令善財自見其身往十方佛剎微塵
數世界中。十一善財見佛獲益。十二仙人放
善財手還在本處。十三我唯知此無勝幢解
脫已下是推德昇進。波吒羅樹者。似此方楸
樹。其氣香其花紫色。尼拘律樹者。葉似此方
柹葉。其子似枇杷子。子下承蔕如柹。其種類
耐老。於諸樹中最高大。領徒一萬。明行具足。


問曰。何故此位見仙人何意。


答曰。此有二義。
一表智淨如仙。為明此位無功智現。無染如
仙。二為無功智現以大悲行能同異道同事
接生。其居處林樹莊嚴。明蔭覆利物。池沼蓮
[035-0963c]
花莊嚴。明慈悲處世而無染行。仙人於旃檀
樹下敷草而坐。表智樹覆蔭。熏戒定慧解脫
知見香。遍周法界敷草而坐。明無功之智能
善治貪亂。明少欲之相。鹿皮草衣。示行少欲
知足。髻鬟垂鬢者。無功之智圓滿。如是徒眾
前後圍遶者。明主伴萬行圓滿。善財見已往
詣其所五體投地者。明敬法重人之禮。又表
以五塵之境皆歸智地。歎言真善知識。善知
識者。無功之智本自真故。無勝幢解脫者。明
此位無功用智性自遍周利益一切眾生摧破
煩惱無有斷絕下位不如故。云無勝幢。仙人
以手摩善財頂者。示以安慰接善財。手者表
引接也。善財自見其身往詣十方十佛剎微
塵數世界中。及到十佛剎微塵數佛所者。明
會智境遍周也。凡至十住中第八住十地中
第八地。皆須諸佛聖者。灌頂勸發加持。及第
十灌頂住及第十法雲地。總須諸佛灌頂加
持故。若不加持。或時滯寂。或不了佛境界故。
無能自進。為創初不達佛無功用智之境界
故。已下見佛境界。如經具明。阿庾多者。此方
一兆之數。那由他者。此方一溝。仙人放善財
手善財即見身還本處。明以智力加持入法。
既得法已自力常然。雖復聖者捨其加持一見
見無有異故。如舟濟度於岸。不可負舟而行。
此是童真住明創初童蒙入真無功智之界。
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明此位無功智
現恐當滯寂。以大願門興其智用故。又令念
本願廣度眾生有此節級。以法防之令不滯
寂故。以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此位
[035-0964a]
會七住中悲行。第八住中無功之智。以大願
波羅蜜興作。令使智悲任用自在。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南行有十二行半經。於中義意約分六
門。一推德於先。二示善知識所在。三舉聚落
名伊沙那。四示善知識名為勝熱。五勸令致
問所行法門。六禮敬辭退南行。南方如初所
釋。聚落名伊沙那者。此示長直。為表此善知
識攝化長其直道無諸諂誑。故名長直。婆羅
門者。此云淨也。為表此善知識無染寂靜故。
名勝熱者。表勝世間煩惱熱故。示勝盛火炎
熱故。此是第九法王子住得法自在。明第九
力波羅蜜法力自在示同外道五熱炙身。引
接邪徒令歸正智。明得智同邪接諸邪見妄
行苦行者。令皆信伏。下自具文。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得此無盡輪解脫。此一段經約分
為二十五門。一得無勝幢法光所照入諸佛
不思議神力。二念善知識教漸次南行。三至
長直聚落見彼勝熱修苦行四面火如大山。
四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
五善財頂禮諮問所求。六婆羅門令善財上
其刀山投身入火。七善財人身難得心有懷
疑。八十千梵天在虛空中勸念此是金剛焰
定光明。九有十千諸魔在虛空中勸念善財
歎婆羅門德行。十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虛
空中告語善財不令生疑。十一復有十千化樂
天王亦在虛空歎婆羅門德。十二復有十千
兜率天王在空稱歎。十三復有十千三十三
[035-0964b]
天於虛空中雨天鬘陀羅花供養。十四十千
龍王。十五十千夜叉王。十六十千乾闥婆王。
十七十千阿修羅王。十八十千迦樓羅王。十
九十千緊那羅王。二十有無量欲界諸天如
是等十三種眾。皆在空中稱歎婆羅門德。勸
念善財不生疑惑。二十一善財悔過。二十二
婆羅門為善財說頌。二十三善財順教登其
刀山入大火聚。二十四善財入火聚時獲益。
二十五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已下是推德昇
進。如上婆羅門示行此行時。隨諸眾生總
見行門。各自差別。約表法中。刀山是法王
子住中力波羅蜜。智慧為體。成修行者達生
死苦難。但見法界性解脫。須得無有怖畏。堪
力用自在。火焰是金剛智之光明。亦名金剛
三昧。如上諸天已說。伊那跋羅龍王。往因由
破戒損其極臭樹。遂頭上生此臭樹。故以名
之也。優婆者。清信也。難陀者。此云歡喜。明
此龍聞法信樂歡喜故。菩薩無盡輪解脫者。
意明法王子住得法師位。以此一行隨諸眾
生樂欲不同。各見說法及行門無盡差別。明
稱眾生根圓滿故名無盡輪。此是法王子住。
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以
五位通治。以約位門中以治說法不自在障。
同十地中第九地。從此果行修行至第九善
慧地。功熟倣此。十住中本果還以法界體普
光明智為大用。


第二推德昇進門中。約分為四門。一推德昇
進。二示善知識處云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
三舉善知識名云童女慈行。四頂禮勝熱婆
[035-0964c]
羅門足辭退而去。南方義如前初位釋。城名
師子奮迅者。是師子幢王所居之城其王是
慈行女父。表智自在為王大悲行遍為女。明
此從智生悲處生死染而與不染等。明習氣
盡故。前第七住中休捨優婆夷。明故存愛習
用成悲門。以未斷愛度眾生之愛習故。號優
婆夷。以此成大慈悲之行滿。八住中無功之
智方成。即明以從悲生智。此位以從智生悲
故。即師子幢王女是童女也。表此位任運利
生無染習也。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約經文
義分為二十二門。一於善知識心生尊重。二
念教昇進。三漸次南行。四至師子奮迅城。五
推求慈行童女。六聞其童女族姓王種。七五
百童女以為侍從。八明女所居之殿。九明女
所坐之座。十善財聞已往詣。十一善財入已
覩見童女依正報得莊嚴。十二善財見已正申
所求。十三童女令善財觀其依果所居報得
知其行因。十四善財觀已合掌瞻仰慈行童
女。十五童女告善財法門名般若波羅蜜普
莊嚴門。十六童女告善財所修行法門見佛
之數。十七正舉其見佛之數有三十六恒河
沙諸佛名號不同。十八明童女受此法門諸
佛各以異門而入。十九諸佛一說更不重宣。
二十善財白言問此法門之境界。二十一正舉
所修觀察法門時得普總持門。其數有百萬
阿僧祇總持法門。其大數有一百一十七。二
十二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已下明
推德昇進漸次南行者勝進也。至師子奮迅
城周遍推求慈行童女者。會智悲無二體也
[035-0965a]
聞此童女是師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為侍從
者。明信此十住位中灌頂住普該五位智悲
二門總如此十住中修更無異路故。名師子
幢王女。五百侍從以聞法者。是此當位中修
行也。信此一位都攝。五位智悲總如此門。方
名此十住門。名住佛所住。當如是知。以此
住中善知識依報之境總與佛果報所得境界
名體俱同。皆具因陀羅網互參之佛境身土。
重重含容。時劫歲月都無延促。一一門各各
具足無量一切法門。如經文自具。令善財觀
察者是。如慈行童女所居之殿名毘盧遮那
藏殿者。即是佛果包含眾德。五位行藏佛因
果門。總在此位之中故。龍勝旃檀足金線網
天衣座上而說妙法者。明以大慈悲身坐一
切智智座上為龍勝也。說一切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白淨教網。覆護引
接一切眾生。以之為座。善財聞已詣王宮門
求見彼女見無量眾來入宮中者。明此智殿
悲宮是一切眾生共所入處五位菩薩共所居
都。善財問言。諸人今者何所往詣。咸報之
言。我等欲詣慈行童女聽受妙法者。此明信
而無疑善財童子即作是念。此王宮門既無
限礙我亦應入者。自念信已當入。入已見毘
盧遮那藏殿者。自心智悲萬行與五位因果
智悲一時會入故。[王*頗][王*梨]為地者。明以此寶似
水精然紅白赤碧不同但以明淨類。以法身
報得。瑠璃為柱者以淨行住持萬德。金剛為
壁者。智淨防護也。閻浮檀金以為垣牆者。表
淨戒外嚴也。百千光明而為窓牖者。以教光
[035-0965b]
明照俗報得也。阿僧祇摩尼而為莊絞者。離
垢行嚴報生。寶藏摩尼鏡周匝莊嚴者。根本
智起差別智照眾生根本報生也。以世間最
上摩尼寶而為莊飾者。淨行無染世間行報
生也。無數寶網羅覆其上者。即能設教網報
生也。百千金鈴出妙音聲者。明聲遍十方說
法之音所報生也已下明正報莊嚴。慈行童
女皮膚金色。明法身白淨心無垢報生。金色
應真菩薩皆金色也。目髮皆悉紺青。以淨智
照矚覆護諸眾生法故。梵音聲者。清朗遠聞
十方也。令善財觀其依報者。明知果即識其
法門也。於一一鏡中所現一切佛境界互相
含者。具如經說。云此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
門。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者。明
十住十行十迴向為三十故。六恒河沙佛所
求得法者。通攝六位十信十地十一地佛果
行總在十住十行十迴向法中。成彼前後六
位法故。以前信位具信未是實入住位故。十
地十一地因果行門。但依十住十行十迴向
法。會融理智悲願行門已。備十地十一地。依
而倣之。令使慣熟。更無新法故。以後十地十
一地中。不立隨位進修佛果名號。亦無遙見
佛來。亦無迎佛法事。上下隨文看之。意自現
爾。以是此第十灌頂住中。智悲二行。總收十
住十行十迴向智悲願行。總在其內。故云三
十。教雖文字有前後安立之跡。約智悲願行。
歲月日劫總是一法。總是一時。乃至十信心
亦爾。十地十一地亦爾。此一位中一切總別
同異成壞法無不在中故。如此位經文中。令
[035-0965c]
善財童子觀莊嚴境界見一一壁中一一柱中
一一鏡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乃至一一寶
中。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心修菩薩
行。成滿大願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妙法輪。
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影像靡不皆現如
水中普現虛空星宿日月所有眾。像廣如經。
說以此境界用明一位總含諸位諸劫日月時
分皆不遷移。故云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
求此法門。一說不再說悉皆領受。即須知十
住十行十迴向此三種十法。總在十住中一
住中行故。亦以智中有此三十箇法門。悲中
亦有三十箇法門。亦為六十恒河沙佛也。以
一一位皆有遍法界行門故。以恒河沙略舉。
其遍義故。亦取一位通該六位故。亦表一切
智慧解脫不離三空六波羅蜜故。一一位中
有六位故。一一六位皆有無盡行願故。以下
舉一百七箇陀羅尼門。明此一位總攝十信
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因果。不出此
位。一百七箇總持收故。如是一百七大總持
門。不出十波羅蜜中行。互參有百波羅蜜。如
是百波羅蜜不出三十七覺支。以為互參助
伴。成三賢十聖等妙六位。共名三十六恒河
沙佛所求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以此恒
河沙是此經中最初小數故。故舉之明初發
心中十住門即遍該六位中六十法故除十信
不入位。深細思之可解。大意智此十住十行
十迴向三賢位。一一皆含十地十一地及妙
覺地法界門。總通收一法界故。一智慧一慈
悲一解脫一劫一歲一月一日一時。無前後
[035-0966a]
無別異門。然安立種種隨世差別法門故。終
可不作延促長短見故。如初善財童子於善
知識所起最極尊重心。生廣大清淨解。常念
佛乘專求佛智。願見諸佛觀法境界。無障礙
智常現在前。不合云常念大乘。以此經是法
界佛果門。與二乘無比對分。亦與權教大乘
十地之後安立佛果者。亦非比對。何得云專
念大乘。以大者比小者說大。此法門所有發
心。皆依佛果發心。所有心量願行智悲之境。
皆非比對。不可以將比對大小之乘惑亂佛
乘之門。令使失其經意妄傳教門。此是譯經
者不達誤言也。如後應專求佛乘一切智乘
不思議乘佛果乘。以佛果文殊普賢法界。纔
初發心總入故。又終始不分時劫差別。絕情
所量。唯是智故。餘如經文。此灌頂住位以
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位以智治修行
前後差別及智悲不均平障。入智悲圓滿前
後自在無二門。


問曰。此灌頂住位智悲已
滿。何故不以佛表之。何故將王女表之。


答曰。
明此十住中一住即十住。明前德雲比丘海
雲比丘善住比丘海幢比丘總是成佛出世間
解脫位。彌伽解脫長者休捨優婆夷毘目仙
人勝熱婆羅門王女慈行。總果中圓會菩薩
道。以一位互體通收。總在其內具足。凡見比
丘是表求佛果以莊嚴菩薩行凡見俗士即明
求菩薩行不離佛果。或男或女長者外道神
天。表法一一隨位行門配之方明。此已上十
箇善知識初德雲比丘明以禪定觀照顯發自
心佛智慧普見諸佛境界光明門。第二海雲
[035-0966b]
比丘是觀生死海十二有支本來清淨佛國海
門。第三善住比丘法身智自在無礙出俗門。
第四彌伽長者明處俗修行世間文字門。第
五解脫長者明處俗身舍無盡佛剎莊嚴自體
萬境自性禪定門。第六海幢比丘真俗二達
出纏寂用無礙神通門。第七休捨優婆夷處
世成長大慈門。第八毘目瞿沙無功智現同
邪門。第九勝熱婆羅門攝諸邪見苦行門。第
十王女慈行明智悲圓滿總攝諸位智悲因果
同時具足門。如是十門總攝六位因果。三
十七道品互體圓融。一多具足。如帝網法門。
此十住法門明自住佛所住。已下十行經明
自利利他之行。已下推德昇進入於十行位
也。此童女慈行是智波羅蜜中大悲圓滿門。
明總攝諸位同該。位位如是。故云三十六恒
河沙佛所求此法門。三十為十住十行十迴
向是也。六云通佛果妙覺及五位。通收表智
波羅蜜圓該三賢六位。總含一際約法門依
報。表之如前。以六相明之。於此十行中。從初
善見比丘已下至出家外道。名為遍行。是十
行中十箇善知識。於此第一初行中。如諸菩
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一行經。於中文義
約分為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
三舉國土名。四舉善知識名號。五禮敬辭去。
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是推德勝進。南方
義如初釋。國土名三目者一法眼。二智眼。三
慧眼。如推德中。智眼無瞖。普觀法界慧心廣
大。此是三眼國土。明隨世利生。智眼觀根。法
眼知法。慧眼決擇正邪。此三是一。隨用說
[035-0966c]
三。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自爾時已下至我唯
知此菩薩隨順燈解脫門於此段中經文義分
為六門。一善財思惟菩薩所住行有。一十三
種甚深。二漸次遊行至三眼國。三推覓善見
比丘。四見在林中經行往返天龍恭敬。五善
財頂敬申請所求。六善見比丘授與善財經
行恒遍十方菩薩隨順燈解脫門。比丘號善
見者。明此法眼智眼慧眼善見諸法。善見一
切眾生根性。應時教化而令解脫故。號善見
也。比丘者。此名滅諍。能化眾生煩惱見諍故
名比丘。


何故十行之初先見比丘。


答曰。為明
菩薩所行之行。皆令一切眾生無諍離染出
世間故。為行之首。皆須無染出世間。以此先
見比丘。明心離世間方堪處俗同光利物。是
故已下方明俗倫。在林中經行者。表行廣多
如林覆蔭根莖枝葉花果明濟。俗行如是故。
林中經行往返者。明入生死度眾生。令諸眾
生得出世涅槃之樂。又令不住涅槃起大悲
願入於生死。又度眾生令至涅槃是往返義。
如是轉轉無有休息。猶如一燈然百千燈冥
者皆明明終不盡故。以隨順燈法門授與善
財故以林中經行往返所表也。又壯年美貌
端正可喜者。明能行諸行為壯年也。美貌端
正是行報生故。又心端行正名為端正。其髮
紺青右旋不亂者。心清行正所報生也。又右
旋不亂者。順正法也。頂有肉髻者。智高德滿
報生也。皮膚金色者。智淨心安素白無垢。慈
悲利物業報所招。黃相是福德色也。頸文三
[035-0967a]
道者。是不妄言出報所生故。額廣平正者。智
寬博達之報也。眼目脩廣如青蓮花者。以智
悲慈所報得也。脣口丹潔如頻婆果者。明赤
色也。是南方色。以為南為离离為日為虛無
為心為法門。以智為日。口為說法之門。以智
慧日。口能詮表正法。所生報也。胸標卍字者。
業清涼所生。七處平滿者。兩手兩足兩肩馬
王陰藏。為七處滿其臂纖長者。引接成善所
生報業。其指網縵。以教漉眾生所生報業手
足中有金剛輪。明轉法輪利眾生所生業果。
如是廣歎其福。皆具如經所明。皆是智行內
修外嚴眾福因不虛棄。明知因識果。無量天
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
伽釋梵護世人及非人前後圍遶者。明比丘所
攝生依根遍故。以招其眾侍從隨之。亦是表
法眾也。主方神隨方迴轉引導其前者。方法
也。法隨眾生根器。迴轉引接眾生。方無定相。
即法無定相。足行神持蓮花以承其足者。表
行無行無染無盡光神舒光破闇者。以教光破
惑也。閻浮幢林神雨眾雜華者。明以廣多善
言眾行引眾生。令住戒定慧香花故。不動藏
地神現諸寶藏者。此是禪定行能現智慧之
寶藏故。普光明虛空神莊嚴虛空者。明以正
智慧觀照諸法莊嚴法空起差別智行差別行
不離法空故。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寶者。明以
普賢大願成就大慈悲之德普雨法雨利益眾
生故。須彌山神頭頂禮敬曲躬合掌者。明謙
下離慢恭敬行也。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花者。
明柔軟語敬語無我語和悅語無麁惡語知時
[035-0967b]
語不妄語利益語如法語讚歎語一切眾善語。
皆為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花所聞之者。戒定
慧香華悉皆具足。是故易云巽為言說。風行
於地上可以觀。此明君子之典禮雅言也。有
所倣學以成仁德。故云風行地。地者坤也。坤
為眾人。倣君子言教故有所可觀。此經以正
智慧。風神口出正教言音為風出。合典禮之
言為香華。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舉體投地
者。明慈悲和悅常處生死之夜令眾生見者
皆悉歡喜。發生善根名為春和主夜神。莊嚴
其身投地者。明大慈大悲願行莊嚴投於生死
之地教化安樂一切眾生。常覺主晝神執普照
諸方摩尼幢住在虛空放大光明者明法空根
本智照諸眾生以差別智度令解脫故。時善
財童子詣比丘所已下申請所求。皆云已發
無上菩提心者。明於初文殊師利所已發菩
提心。即達菩提體無行無修無求無得無證。
以此求菩薩道。即不離菩提心。但求菩薩道
成菩提心。本自無成壞故。不可已求當求現
求已發當發現發。若無如是念故。名為已發
無上正覺之心故。出此三世心故。名為已發
無上正覺之心。比丘答善財言我年既少出
家又近。明始從十住初生諸佛智慧。而生此
行。名為年少出家又近。此十行門列名前後
行。是一時十迴向亦然。此三法一時行以智
境界不出一剎那際。都該十信及十地十一
地六位一時故。又初始發心不見生老前後
際故。名為年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者。即明
不見始終之生中也。於三十八恒河沙佛所
[035-0967c]
淨修梵行者。明十住十行十迴向以三十箇
法均調智悲以此三十箇隨位佛因果法互參
智悲無盡故云三十。不離八正道行門。故云
三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前慈行童女。
即云三十七恒河沙。即表三賢七覺之行。此
云三十八恒河沙佛所者。即勝進至八正道
故。三十八恒河沙佛者。總三賢之位八正道
中佛因果也。總明發心之際正智現前破無
明時。無量惡業滅無量智慧現前號為恒河
沙佛數故。從一日一夜淨修梵行或七日七夜
淨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歲百歲乃至
不可說歲乃至不可說劫滿足六波羅蜜者。
此明出世道滿足六波羅蜜。餘四方便願力
智波羅蜜等。是入生死成大悲行故。此是比
丘但云六度不云十波羅蜜也。亦成道遺教
入滅各差別悉能見者。明智境界順俗差殊
智。無纖毫時分遷也。已上日月歲劫明時不
遷也。又云。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
方皆悉現前。乃至不可說佛剎皆悉嚴淨。乃
至不可說眾生差別行皆悉現前。乃至成就
普賢行滿願力故。一念領受不可說不可說如
來法。廣如經說。此一段明遠近含容不可遷。
不可具陳。總不出一念者。意明經行所表法
身智體無依。以智無依故。即智無表裏中邊
故。以智無表裏故。即十方不遠十方無近。以
智無遠近。體若虛空。明照十方。隨願起行。應
根利物。不去不來。對現色身。如日現於眾水
之內。以此智境界故。時日歲劫性自無遷。一
念悉亡。古今多劫即纖毫不轉。遠近境界不
[035-0968a]
出塵中。智為願使。願是智王。悲行神通普賢
行海。皆由願使智。如聲聞緣覺。雖有神通。以
無大願利眾生故。對普賢行願神通。猶如百
千日光比一箇螢火也。餘意如經自明。法門
名菩薩隨順燈解脫門者。明菩薩以自如來
普光明智。順諸眾生行起差別智。教化眾生
恒令發明無有休息。名菩薩隨順燈解脫門。
此是歡喜行行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
約智門中一行之中通修眾行。以約位門中
偏修六波羅蜜出世之行。此十行初門。以將
十住中智波羅蜜門。普印三世一切佛境界
眾生境界無盡劫。總一時故。不出毫內故。已
下例然。初終總爾。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