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14 金剛三昧經注解-明-圓澄 (master)



No. 651-A


金剛三昧經註解敘


夫真心獨露若皓月之朗於太虗法性無虧似驪珠
之耀於滄海了了不昧日用明明無生即生以真如
不守自性而變現隨緣生即無生以實相本來無物
而一塵不受求之叵得如木中火決定是有而方處
無憑體之即神比鏡內華儼然可見而取不能得無
方妙用猶暎色之摩尼影雖移而體實不變具足本
來若迷家之貧子身雖困而寶未甞無悲夫我輩沈
埋嚝劫迷背日深本有家財致生難認良由不逢善
友開悟何從故我如來離兜率降皇宮捨富貴逃雪
嶺苦行六年覩星成道作眾生之慈父為九界之宗
師三七思惟法輪大轉葢為利鈍難齊所以教分漸
頓四十餘年欲說不能說權實互覆涅槃時近欲休
不能休罄示一心其猶握金剛劒用斬群疑豎正法
幢破諸邪惑革小乘而純入一乘會百川而同歸大
海真救病之良藥運寶筏以濟人是故世尊無問自
說施甘露而普救沉疴伽陀說偈贊揚鼓瑟琶而相
席打令解脫發廣問之端知六度皆歸無相心王問
無生之義識三行惟一自心無住示法身非來非去
大力啟果德有証有修身子重聞一偈之因緣達真
空具含四德梵行守真修之一味即俗諦頓具四緣
[001-0217b]
地藏騰七品之餘疑阿難請一經之名字始末究竟
秪是自心前後辨明寧逃法性惜乎澆漓末世妙典
難逢茲得無瑕師夢祈神授刻此流通旨奧文奇讀
者彷彿由是不揣愚庸伸此管見若夫昔人片言而
擲地金聲一語而大千廣被余何敢言但心慕大乘
聊希贊嘆奈聖言莫測凡智叵思倘或淆訛願施懺
悔。


明傳曹洞正宗第二十七代會稽雲門山顯聖寺住
持圓澄註并序
[001-0217c]


金剛三昧經註解目次





* 卷第一

* 自序
* 序品第一
* 無相法品第二
* 卷第二

* 無性行品第三
* 本覺利品第四
* 卷第三

* 入實際品第五
* 真性空品第六
* 卷第四

* 如來藏品第七
* 總持品第八
* 䟦



金剛三昧經註解目次
[001-0218a] No. 651
金剛三昧經註卷第一
失譯人名附北凉錄
明會稽顯聖寺沙門 圓澄 註


金剛義言堅固三昧義翻正見世以不見為昧佛
法以無見為正見故亦云正定因二行所發故有
二名為止所發則名正定修觀所發則名正見見
驅內惑定却外魔二者同得堅固取喻金剛也夫
金剛之為義也而有多種姑舉三名一曰能持二
曰勇徤三曰威猛是三者合三世間能持者即是
器世間故楞嚴曰堅明立礙堅覺寶成故有金輪
保持國土是故世界皆依金剛際所持也勇徤者
即是眾生世間故人中有金剛力士之稱威猛即
是智正覺世間故曰金剛藏王菩薩精心陰速摧
伏魔冤保綏法忍是知乃聖乃凡若情無情莫不
皆稟金剛三昧為本覺正體也又復通因徹果因
即是眾生本覺故曰一切眾生本根覺利所以云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者此也果即是諸佛始
覺菩薩華臺受職十方諸佛同放寶光灌菩薩頂
入金剛三昧一剎那中轉成正覺者是也曰若金
剛三昧即是眾生本覺胡不一時成佛而有凡聖
差別者何也答正因佛性生佛本同緣因佛性眾
[001-0218b]
生未具諸菩薩等皆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
地等覺至等覺巳是覺方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眾生無緣因故不
能一時成佛也蓋本師深知一切眾生本自具足
迷而罔返出世以種種方便種種因緣開導眾生
知依緣因漸漸修集始契未有故曰始覺也而涅
槃經取喻多種經云譬如金剛所擬之處無不碎
壞而是金剛無有折損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擬
之法無不碎壞而是三昧無有折損善男子如諸
寶中金剛最勝菩薩所得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於
諸三昧為最第一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修是三昧
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如諸小王悉來歸屬
轉輪聖王一切三昧亦復如是悉來歸屬金剛三
昧善男子譬如有人為國怨讐人所厭患有人殺
之一切世人無不稱讚是人功德金剛三昧亦復
如是菩薩修習能壞一切眾生怨敵是故常為一
切三昧之所宗敬善男子譬如有人其力盛壯人
無當者復更有人力能伏之當知是人世所稱美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力能摧伏難伏之法以是義
故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
浴當知是人巳用諸河泉池之水菩薩摩訶薩亦
復如是修習如是金剛三昧當知巳為修習諸餘
一切三昧善男子如香山中有一泉水名阿耨達
其泉具足八味之水有人飲之無諸病苦金剛三
[001-0218c]
昧亦復如是具八正道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
重病善男子如人供養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巳為
供養一切諸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有人修習當
知巳為修習一切諸餘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薩安
住如是金剛三昧見一切法無有障礙如於掌中
觀阿摩勒果菩薩雖復得如是見終不作想見一
切法善男子譬如有人坐四衢道見諸眾生來去
坐臥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見一切法生滅出沒善
男子譬如高山有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明了金
剛定山亦復如是菩薩登之遠望諸法無不明了
善男子譬如春月天降甘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
淨眼之人見之明了菩薩亦爾得金剛定清淨之
目遠見東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國土成壞一切
皆見明了無障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善男子如由
乾陀山七日並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燒盡
菩薩修習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一切煩惱叢
林即時消滅善男子譬如金剛雖能摧破一切有
物終不生念我能摧破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
修巳能破煩惱終不生念我能壞結善男子譬如
大地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火亦不念我
能燒物水亦不念我能潤漬風亦不念我能動物
空亦不念我能容受涅槃亦復不生念言我令眾
生而得滅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雖能滅除一切
煩惱而初無心言我能滅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
[001-0219a]
剛三昧於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徧滿十方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如是菩薩雖作是化其心初
無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有是定能作是
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乃能作耳菩薩
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徧至十方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還其本處雖有是力亦不念
言我能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摩
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能斷十方恒
河沙等世界眾生所有煩惱而心初無斷諸眾生
煩惱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住是
金剛三昧以一音聲有所演說一切眾生各隨種
類而得解了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
色相安住一處身不移易能令眾生隨其方面各
各而見演說一法若界若入一切眾生各隨本解
而得聞之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見眾生而心初
無眾生之相雖見男女無男女相雖見色法無有
色相乃至見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雖
見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煩惱諸結亦無一切
煩惱之相見入聖道無聖道相雖見菩提無菩提
相見於涅槃無涅槃相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
本無相故菩薩以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本無
相何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
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在於大眾色亦
不定是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
[001-0219b]
世人不能平價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功德一
切人天不能平量是故復名金剛三昧善男子譬
如貧人得金剛寶即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
諸苦諸魔邪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知金剛三
昧義利難思功德難思豈小智之能議哉准天台
大師以五重玄義用釋一經旨趣此經以三種名
共目一經一曰攝大乘經即是能攝二曰金剛三
昧即是法喻三曰無量義宗即是所攝法身無相
為萬法所宗即中道義解脫猛利摧堅破惑即妙
有義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普含萬有即真空義進
不至四退不至二祗目三名是知此經以三德圓
融為名顯秘密藏作涅槃之先導也曰既具三名
何以獨名金剛三昧耶答破惑義顯故以名之以
本覺利行為體故經首名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
定實際本覺利行若有聞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
偈是人則為入佛智地以真空實相為宗故偈曰
一味無相利猶如太虗空無有不容受云云他經
以破疑蕩執為用此經不然以無執可蕩無疑可
破無化為化無修為修無得為得是此經之妙用
也故經云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
云云他經以各善巳味為教相此經不然應是
般若最後法華當先以二時不定為教相何也般
若雖則指示家財未敢希取一飡之意猶住門外
[001-0219c]
止宿草菴既未的明父子一乘尚昧而此經偈云
當為入實說隨順皆一乘又云一味之法潤普充
於一切又決定斷疑悔一法之印成寧不為般若
之後耶此經雖示一乘一法一雨一味而未蒙面
授劫國嘉號故知法華前矣若准賢首即是一乘
頓教他經以行布熏修至等覺巳是覺始獲金剛
心中初乾慧地此經一時於人天眾前無問凡聖
頓說金剛三昧現前大眾一念開悟便名本得頓
同佛體是知其為頓教也經者道也其猶大王之
道人人可以共行無有委曲離諸險難徑達帝都
此經徑直捨方便令入於佛道直指自心見性成
佛不落見思不涉邪小真猶長安大道也。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
丘眾一萬人俱皆得阿羅漢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
犍連須菩提如是眾等阿羅漢復有菩薩摩訶薩二
千人俱其名曰解脫菩薩心王菩薩無住菩薩如是
等菩薩復有長者八萬人俱其名曰梵行長者大梵
長者樹提長者如是等長者復有天龍夜叉乾闥婆
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六十萬
億。」


【如是乃指法之辭我聞者法有憑據非為謬集一
時者廣舉有多不同總指即有五時所謂華嚴時
等此經的在般若法華兩間之時如前明佛乃說
[001-0220a]
法之主闍崛山乃弘法之處葢言如是之法我從
佛聞要見佛何時何處所說故時處並舉也以據
事相大途如是若依理序又且不然何也葢真理
無朕無相無狀不可以文言求不可以有無得不
可以言辭載不可以心識辨一切禁止但曰如是
而巳使人默識於意外了鑒於言前阿難恐人不
信疑為謬談指佛為證使人必信也故寶鏡三昧
云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銀盌
盛雪明月藏露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
機亦赴是知傳佛心宗曾無別旨阿難恐又別人
作難云雖則時處可憑為復惟汝一人得聞為復
多人共聞非我一人比丘有一萬人菩薩有二千
長者有八萬天龍等有六十萬億以杜一人獨聞
之難也。】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為諸大眾說大乘經名一味真
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若聞是經乃至受
持一四句偈是人則為入佛智地能以方便教化眾
生為一切眾生作大知識。」


【佛所說經有五味差別所謂乳味酪味生酥味熟
酥味醍醐味此經純一醍醐更無餘味無餘味者
即是真實自心生佛本同眾生全迷諸佛全悟聖
賢居於迷悟兩間故我本師直以金剛三昧盡破
其迷使獲究竟故為說也以真心無相為眾相所
依目曰法身真性無生不妨熾然發生目曰法性
[001-0220b]
法身無相猶如虗空虗空無相普含萬有法性無
生猶如天地天地無生不妨萬物發生佛為眾生
文字詮表開化物務故立假名若我等契旨言前
了不可得決定秪是一實相也不說無相而說實
相何也恐人不解無相而空之義作有無見故說
實相也何以為實以人人本覺終不容他如眼不
容塵火之不容水等何以為利行所言本覺利行
即楞嚴所謂本覺妙明也上言無相無生若定執
無相則落外道斷常邪見而安知法身無相而靡
所不相法性無生而無所不生真心無為而無所
不為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今以本覺妙明有如
是利行眼如是見耳如是聞曾非心思言議所及
略著意思則成妄想非本覺也以妙明故不期然
而然不知所以然而然莊子無知目為自然似差
一著矣雖然須知如是註釋猶是畵蛇添足何也
昔者世尊陞座默然而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若如是者世尊云一味
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都來是箇註
解若非文殊識破則學者往往錯過也若人受持
世尊未開口以前一句真經是人則為入佛智地
所謂自證實相者既能證實便解施權作眾生大
知識也何以故惟實非權則收機不廣惟權非實
終難究竟權實並施三根等利寧不為真知識耶。】


「佛說此經巳結跏趺坐即入金剛三昧身心不動。」
[001-0220c]


【上文以文言顯無文言之理故古人云他說的說
箇不說的而學者終滯言詮今則跏趺入定以無
言顯無言直使心思路絕言語道斷非神通所至
文殊不能出女子之定非三昧可到普眼不能見
普賢之身非言語可辨淨名杜口於毗耶非身世
可擬世尊掩跡於摩竭非金剛三昧而何。】


「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名曰阿伽陀從座而起合掌胡
跪欲宣此義而說偈言。」


【上文世尊說經巳而入三昧者雖則有言而終歸
無言也此中比丘名阿伽陀者梵語未翻以多含
故意謂無言無言則無說無說而不妨說偈對佛
所謂說即無說無說即說不偏枯不沁漏圓融中
道自在若此。】


「 大慈滿足尊
 智慧通無礙
 廣度眾生故
 說於一諦義
 皆以一味道
 終不以小乘
 所說義味處
 皆悉離不實
 入諸佛智地
 決定真實際
 聞者皆出世
 無有不解脫」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三乘共有但彼以愛見經懷
不名滿足豈若世尊無緣慈悲不揀冤親等皆度
脫故稱大稱滿智慧有二一者寶二者權三乘同
入法性聲聞執實迷權故目偏空菩薩執權滯實
故曰事度而世尊初以大擬次以小導始也從實
開權終則廢權顯實而中間應權與權應實與實
無方化導故曰無礙小乘度人如羊車載人中乘
[001-0221a]
大乘可知其化有限豈若世尊以虗空無礙乘度
人故稱廣度三乘以分證智齊巳所解用度眾生
非不欲廣度以力不及也世尊智慧無礙一乘作
無量乘說究竟秪是一諦一諦即是一心此心生
佛同稟其味真正猶如醍醐非前四味大小相隔
故能廣度所說義味義即一諦味即醍醐一諦無
二諦一味非襍味無二無襍皆離不實矣既離不
實當詣何所離不實故詣實際而入佛智宜矣如
是之法希有難遇苟能遇之若見若聞皆得出世
解脫也比丘說偈有二巳上對眾稱揚此下勸眾
廣問。】


「 無量諸菩薩
 皆悉度眾生
 為眾廣深問
 知法寂滅相
 入於決定處
 如來智方便
 當為入實說
 隨順皆一乘
 無有諸雜味
 猶如一雨潤
 眾草皆悉榮
 隨其性各異
 一味之法潤
 普充於一切
 如彼一雨潤
 皆長菩提芽
 入於金剛昧
 證法真實定
 決定斷疑悔
 一法之印成」



【上來稱揚巳竟此下勸問揀云菩薩智深志固自
度有餘何必更問意謂菩薩度生為懷若不廣問
深要安能如世尊之廣也所以下文解脫等菩薩
皆因勸發起問也由廣問故知法寂滅知寂滅故
入決定處此證實智也既證實智當問如來權智
了明權智當如如來善巧方便會諸方便皆為入
[001-0221b]
實而隨順一乘無有雜味設喻猶如天雨一味平
等草木根莖大小之不同而受益各異非謂雨有
私也如來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解雖則各解之
不同而究竟所以無非皆長一乘菩提之芽入此
金剛三昧斷疑生信更無別印也。】


「無相法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而說是言諸佛智地入實法相
決定性故方便神通皆無相利一覺了義難解難入
非諸二乘之所知見惟佛菩薩乃能知之可度眾生
皆說一味。」


【前品結集家首敘世尊說法一味真實無相無生
提起示人意在言先利根之人見鞭影而行不待
再說恐中下之機不信不解故世尊從定而起無
問自說作不請友入實法相決定性者乃諸佛自
覺聖智地境界惟佛與佛乃能究盡不通他解是
為實智此由出定反示入定之事也何也葢此事
非文字語言所到之境若非入定何能斬斷羣疑
所言方便神通者即是權智指前所謂一味真實
無相無生等於自分上本無可說為眾生故從實
施權以無礙智神而通之方便為說種種名相如
是名義雖權非實非權無以導其實然權不自權
乃顯實故施權實不自實為遣權故說實是二者
皆從諸佛自覺地流出故皆無相一覺了義以三
乘見隔權實難融故曰難解難入也。】
[001-0221c]


「爾時解脫菩薩即從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尊者
若佛滅後正法去世像法住世於末劫中五濁眾生
多諸惡業輪迴三界無有出時願佛慈悲為後眾生
宣說一味決定真實令彼眾生等同解脫。」


【此菩薩名解脫者因佛入定深悟真實所有一切
群疑眾惑皆不為累故名解脫也其問有二一為
阿伽陀比丘所勸廣深問故問二者自既解脫憫
及將來未解脫者故問也佛在世時佛自教化不
待我問佛滅度後正法巳去於像法時彼等眾生
不能面稟嘉猷將何依准末法眾生無救無歸無
依無怙更兼五濁濃厚鬪諍堅固既無師法可憑
悞造惡業輪迴莫返故請世尊預懸法鏡炤彼將
來使識正道等同解脫也。】


「佛言善男子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眾生令彼眾
生獲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議以大慈故以
大悲故我若不說即墮慳貪汝等一心諦聽為汝宣
說。」


【出世之因者法華云諸佛世尊為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於世所言一大事者即佛知見也眾生迷佛
知見故入生死諸佛入佛知見故證涅槃證涅槃
故就無量樂入生死故受無量苦故世尊美云汝
若非有大慈悲安能問此不思議事也汝既以慈
悲心為眾故問我當以大喜捨心與汝宣說。】


「善男子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令
[001-0222a]
彼眾生皆離心我一切心我本來空寂若得空心心
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於無化。」


【世尊既許與說恐其不解落於能所故云若化眾
生無生於化若存能化之心所化之眾則涉愛見
其化有限不稱大慈故金剛經云所有一切眾生
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
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
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
薩然亦不生無化何以故若生無化即不與眾生
界接慈無所施書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何言
哉萬物育焉實乃無欲無言方見天地之大化若
天言我能育萬物地言我能載萬物其量窄小豈
稱大德雖則無言而天下之人推功有本皆歸天
地故惟諸佛以離能所化被大千功牟天地矣既
非能化所化何名化眾生也實無所化諸聖了知
一切眾生所有身心皆非身心無明妄執枉受生
死方便開示令離心我所言心我者我即是色身
心即是緣影圓覺所謂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
緣影為自心相云何開示耶身如幻泡遇緣成形
緣盡則滅心如石火剎那不住一念了達當體空
寂此所謂虗妄身心也若得空心者所謂常住真
心也不同四大緣影虗幻不實以其常實無幻無
化了此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性自寂滅
非他能化也。】
[001-0222b]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眾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
之心體無色相云何修習得本空心願佛慈悲為我
宣說。」


【菩薩上聞若得空心心不幻化則知眾生心性本
來空寂空寂則無色相可求無求則云何脩習得
本空心。】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無
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復如是。」


【佛答所言心性本空為度眾生作此詮表究竟實
旨則本來無本無本處所空寂故無本無生故無
處直了自心無處無本即入空寂所謂心欲緣而
慮忘口欲談而辭喪無相故不可以識識無心故
不可以智知了達心相二邊無我可得古人所謂
一念不生全體現者也菩薩向依三乘熏煉執有
身心修證可得今聞一乘頓說身心本來空寂以
解無修無得心未決了故騰此問而世尊意謂我
說本來不本來猶是表詮之說若了惟名無實即
得空心何必更說脩與不修證與非證。】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一切眾生若有我者若有
心者以何法覺令彼眾生出離斯縛。」


【承上答菩薩領解心性空寂本無脩證理果有在
事即不然何也若一切眾生現前執有身心未審
世尊何法開示令其覺悟出離斯縛。】
[001-0222c]


「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
從因果因果所起興於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若
有我者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若心生者令
滅生性若心滅者令滅滅性滅是見性即入實際何
以故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一切
法相亦復如是。」


【十二因緣資始為因助因為緣冥通三世由迷背
自心名曰無明無明不覺曰行此二支屬過去因
不動而動妄起分別曰識不緣而緣曰名色根塵
相會曰六入根境相對曰觸領歸苦樂曰受此五
支屬現在果因受起憎愛曰愛由憎愛故造未來
業曰取聚三界業曰有此三支屬現在因三界受
生曰生老死相繼此二支屬未來果緣業為因受
報為果如是因果皆由無明不覺妄心取捨今觀
緣生之法三世不住剎那不停何處有心因心不
有由心妄搆幻身當念消滅故圓覺云四大既巳
各有所歸今者妄身當在何處以此十二因緣反
復窮究何者是我若眾生執有我者為無明是我
耶行識名色乃至生老病死是我耶若一一是我
應有十二我若一一非我則有見自除此對凡夫
執有我者所破若二乘外道執無我者彼因緣所
生之法應離心有若離心有無我者則同外物非
我所預誰定有無若即心有無我者因緣變滅若
同變滅顯發一切都無都無則知無者誰知無不
[001-0223a]
無故令滅無見復有執云因緣去來皆從心生既
知從心所生而復應知心本無生因境有生前境
若無生亦叵得若二乘執心永滅不生心本圓融
無生不生妄執成謬若知其謬妄執自遣故楞伽
云大慧我說藏識相滅不說性滅若性滅者無始
流注應斷而是藏性實不滅滅是見性者非謂明
心見性之見乃是執有無生滅等見若滅是見即
入實際何以故本生不滅以法性真常無滅可滅
本滅不生剎那不住無生可生由是吾心外推萬
法等一無生故云亦復如是。】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有眾生見法生時令滅
何見見法滅時令滅何見。」


【前有我見者令觀十二因緣因緣無生由心妄生
故若心生滅令滅妄心則故是若法生滅令滅何
見。】


「佛言菩薩若有眾生見法生時令滅無見見法滅時
令滅有見若滅是見得法真源無入決定性決定無
生。」


【法法無生因心成見若彼凡夫執法本無見法念
念出生豈是永無令滅無見若彼凡夫執法本有
見法念念滅壞豈是常有令滅有見若法有無不
定定知法無自性無性故無生無生故無見何也
譬如明暗相傾夜則無明晝則無暗世人不解各
起定執智者示云汝言無明當明生時明相現前
[001-0223b]
那得云無即滅無見汝云有明當明滅時暗相現
前何處有明即滅有見明暗自相傾奪虗空何預
前塵自相有無於心何預以無預故當其生滅達
法本空知心妄計滅心妄見然亦不可定執有無
若法定有有不應無云何剎那不住若法定無無
不應有云何念念出生故曰無入決定性。】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令彼眾生住於無生是無
生耶佛言住於無生即是有生何以故無住無生乃
是無生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
生心常空寂空寂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若謂住於無生是無生者有無生可住即是有法
有法有住即是有生非無生也無住無生乃是無
生雙遣之辭若以前念能生之心滅於後念所生
之法是即為生若以後念能滅之念滅前巳滅之
法是即為滅如是則但名生滅豈為無生直使生
滅俱滅心常空寂亦不住生亦不住滅兩頭坐斷
中間自虗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心無有住有何修學為有
學耶為無學耶佛言菩薩無生之心心無出入本如
來藏性寂不動亦非有學亦非無學無有學不學是
即無學非無有學是為所學。」


【若心無住則超然自得非因學就而世尊嘗勸人
脩學為有學耶為無學耶世尊意曰我勸人脩學
者葢由無生之心非內非外本如來藏人不能自
[001-0223c]
知攀緣顛倒起內外有無等見故我勸彼了證自
心入無生地原非有學離外慕故亦非無學親近
觀照自心故自心迷背日久若非數數親近則何
由證入無生無別所學是即無學以學其無所學
故非謂一無所學是所學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如來藏性寂不動佛
言如來藏者生滅慮知相隱理不顯是如來藏性寂
不動。」


【如來藏有二種一曰在纏眾生為生滅所隱二曰
出纏復有三種謂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
如來藏諸佛圓證顯了無礙故能出生入死救護
眾生眾生為無明所覆死此生彼自尚不知何能
化他雖則無知而本性未嘗有動以不動故勸令
數數親近學知不動非出非入是為所學無別學
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生滅慮知相佛言菩
薩理無可不若有可不即生諸念千思萬慮是生滅
相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
為動亂失本心王。」


【根境如如心性無知意識隨緣思慮妄起分別緣
現則生緣散則滅生滅皆緣於我何有妄認自心
真理為隱隨順緣慮則生滅宛然隨順真理則了
不可得眾生由認妄為巳即生諸念乃至千思萬
慮總是生滅故我世尊勸諸菩薩常須觀理觀理
[001-0224a]
則理自滿足心王處於正堂巍巍自在不應隨事
隨事則千思萬慮不益道理為物所轉心王失主
受他處分楞嚴所謂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皆
言心隨事轉之故也。】


「若無思慮則無生滅如實不起諸識安寂流注不生
得五法淨是謂大乘菩薩入五法淨心即無妄若無
有妄即入如來自覺聖智之地入智地者善知一切
從本不生知本不生即無妄想。」


【眾生隨事則內起思慮外成生滅菩薩觀理則思
慮泯於內生滅忘於外如實內外不起則諸識安
寂流注不生諸識即是思慮流注即是生滅思是
意識慮是識識知是八識生滅是五識此識同八
識具含世出世間生滅種子故內外不起生滅何
狀以無狀故得五法淨如楞嚴所謂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義同五法者名相妄想
正智如如眾生為幻相諸佛名如如眾生名妄想
諸佛名正智正智治妄想如如治幻相是二者分
別有凡聖優劣合則等一幻名而無實體若了唯
名無識則了心本無妄入如來自覺聖智之地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妄想者應無止息佛言
菩薩妄本不生無妄可息知心無心無心可止無分
無別現識不生無生可止是則無止亦非無止何以
故止無止故。」


【領上法無生滅妄心取捨知妄本空應無止息佛
[001-0224b]
云汝謂無妄想則無止息而安知妄本不生心亦
是無無心則內不起思慮無妄則外不著生滅不
起思慮則無分別不著生滅則現識不生內外既
如則無生滅思慮可止無可止即是無止之止非
因有顯無之止若因有顯無則非無止何以故止
無止故。】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止無止止即是生何謂
無生佛言菩薩當止是生止巳無止亦不住於無止
亦不住於無住云何是生。」


【若後念止前念之生滅所止生滅雖止而能止之
念巳生何為無生佛答當其後念止前念之生滅
前滅後生誠如所問然前念生滅既滅則後念能
止之心不住何也因生滅故說止既無生滅可滅
亦無能止可止前不生生滅後亦不住於能止前
後既空中間無住何者是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無生之心有何取捨住何
法相佛言無生之心不取不捨住於不心住於不法。」


【心若無生應無取捨若無取捨則時中當依何法
而住佛答以心無生當依無住為住內不住思慮
之心外不住生滅之法應如是住也故古人所謂
靈光獨耀逈脫根塵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云何住於不心住於不法
佛言不生於心是住不心不生於法是住不法善男
子不生心法即無依止不住諸行心常空寂無有異
[001-0224c]
想譬彼虗空無有動住無起無作無彼無此得心空
眼得法空心五陰六入悉皆空寂善男子修空法者
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淨無念無攝無放性等金剛
不壞三寶空心不動具六波羅蜜。」


【既巳無住云何復有心可不住復有法可不住耶
佛答非謂有心可不住法可不住但內滅思慮心
是住不心外不住生滅法是住不法心為能依法
為所依能所相依故有諸行若能所相忘則諸行
不住心常空寂無有異想能想即思慮所想即生
滅若證空寂自心即無能所之異等於虗空虗空
無動起住作心亦無動起住作動起合思慮住作
合生滅無此則無思慮無彼則無生滅得心空眼
能圓鑒生滅得法空心則不礙思慮夫脩空法者
不依三界有為之法不持小乘有為之戒證得清
淨自性則無欲無念無有攝心無有放蕩超然自
在等於金剛不壞三寶者彼外道二乘執有空心
可得撥無三寶大乘即此清淨心中本具三寶覺
了自性是佛寶圓鑒萬有是法寶空有不二是僧
寶三寶本是一心不妨一心不動而具足六波羅
蜜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六波羅蜜者皆是有相有
相之法能出世耶佛言善男子我所說六波羅蜜者
無相無為何以故善入離欲心常清淨實語方便本
利利人是檀波羅蜜至念堅固心常無住清淨無染
[001-0225a]
不著三界是尸波羅蜜修空斷結不依諸有寂靜三
業不住身心是羼提波羅蜜遠離名數斷空有見深
入陰空是毗梨耶波羅蜜具離空寂不住諸空心處
無住不住大空是禪波羅蜜心無心相不取虗空諸
行不生不證寂滅心無出入性常平等諸法實際皆
決定性不依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羅蜜善男子
是六波羅蜜者皆獲本利入決定性超然出世無礙
解脫善男子如是解脫法相皆無相行亦無解不解
是名解脫何以故解脫之相無相無行無動無亂寂
靜涅槃亦不取涅槃相。」


【前云無住無生不心不法應是無為而六波羅蜜
者有修有證事是有為豈應以有為法而契無為
心耶佛答若先三乘教中所說六度原是有為以
有為不契無為誠如所問今一乘教中所說六度
當體無相無為非前所比何也所言檀度者即是
捨義但捨有為而住無為不名波羅蜜也今則了
心無生則有為無為二者並捨故是波羅蜜也何
以知二邊俱捨善入離欲是捨有為心常清淨是
捨無為二邊既捨則超然中道證中道故善了實
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應與實利
則說實應與權利則說權是二者皆本覺中本具
之利也又以無利為利是為本利前文云無生於
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戒為防非止惡志念堅固
不為世法所侵而心不住善惡以無住故清淨以
[001-0225b]
清淨故不如凡夫染有為不同二乘之染無為凡
夫染有為則於三界不能出二乘染無為則於三
界不肯入菩薩心契中道不著三界不離三界超
然自得矣三乘所修忍辱身心未空根結未破內
有能忍之心外有所忍之境能所既形非真忍辱
大乘門中根結巳破不依諸有內不住能忍身心
外忘所對三業冥然一相名數擾動空有相非捨
懈怠而修精進是名妄想遠離名數空有齊泯了
陰非有非精進非不精進是精進義小乘捨動求
靜破有入空二邊相敵是有為禪大乘空寂尚離
誰住起動空不住空禪非禪相是無為禪凡夫執
心有相或取諸有或取諸空或雙離空有而取寂
滅大乘了達心法皆空不取不捨非出非入平等
實際善達根本決定無惑外不取證故不依諸地
內不著自心故不住智慧如是六度度無可度本
覺中妙明真性本來如是非度非不度非有為亦
非無為能以有為無為而脩菩薩行莫不皆一本
覺無為任運而超然出世無解脫無不解脫是真
解脫義是解脫中無相無行無動無亂。】


解脫菩薩聞是語巳心大忻懌得未曾有欲宣義意
而說偈言。


「 大覺滿足尊
 為眾敷演法
 皆說於一乘
 無有二乘道
 一味無相利
 猶如太虗空
 無有不容受」


[001-0225c]


【二覺巳圓故稱大覺二行巳備故稱滿足然三乘
賢聖未甞不與人說法但隨分所證齊巳所領所
說偏頗三乘相雜不能盡稱一乘而世尊窮盡妙
覺果海徹法根源所說皆是一乘無有二乘一味
醍醐無有餘味皆從自覺聖地稱性流出故等無
相猶虗空普含萬有所謂一音演說法大小根器
邪見正見莫不皆為如來一乘所容也。】


「 隨其性各異
 皆得於本處
 如彼離心我
 一法之所成
 諸有同異行
 悉獲於本利
 滅絕二相見
 寂靜之涅槃」



【法雖一味根器萬差隨類各解獲益大小雖則大
小不等其所得利益皆領自心本有之利益非外
有也何謂得本非外而三乘所證大小雖異莫不
皆一味遠離身心是其所得故行有同異其所得
無二也何為無二既能頓空身心則能滅絕有無
等六十二邪見保證一味涅槃也。】


「 亦不住取證
 入於決定處
 無相無有行
 空心寂滅地
 寂滅心無生
 同彼金剛性」



【有煩惱可離有涅槃可證落所知愚又謂之果縛
不成增進不稱大乘而此一乘頓教了身心不有
何涅槃可證而生死不生死涅槃非涅槃皆如來
稱機權說豈可作決定解耶何無決定以常住自
心無相無行空寂無生不為二邊所動同金剛性
故。】
[001-0226a]


「 不壞於三寶
 具六波羅蜜
 度諸一切生
 超然出三界
 皆不以小乘
 一味之法印
 一乘之所成」



【恐眾生聞自心無相無行作撥無解或引古人所
謂念佛一聲𠻳口三日又云佛之一字我不喜聞
如是等語不解秘密起撥無見故菩薩頌中意云
若悟自心心外無法不壞三寶又長行中所說六
度皆無相行便云不必脩行六度豈知非事不表
其理非理不顯其事事理雙運始不偏枯故云具
六波羅蜜始可度眾生始可出三界如是事理大
小皆從如來本覺性海流出皆一乘一味甚勿取
捨直信自心本來具足也。】


「爾時大眾聞說是義心大欣懌得離心我入空無相
恢廓曠蕩皆得決定斷結盡漏。」


【在會大眾向依身心所脩盡屬有為所向多局今
聞是義身心遠離入空無相向所執之局見今也
恢廓曠蕩所以忻懌也。】


金剛三昧經註卷第一
[001-02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