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2 放光般若經-西晉-無羅叉 (master)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七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品第七十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薩云然念,從初
發意不離薩云若念行尸波羅蜜,意初不墮
婬怒癡,亦不念婬怒癡,亦不為所纏裹。諸
不入道撿事,嫉妬惡戒恚意、懈怠亂意、愚癡
項佷,自用著於吾我,及二地意悉無。何以
故?皆知諸法相空,皆知諸法無所有、無所成,
觀見諸法皆無轉還,皆解諸法相,度諸世事,
處於無為,具足漚惒拘舍羅增益功德,為行
尸波羅蜜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不於世受
尸波羅蜜之報。至般若波羅蜜,但欲益於一
切,教化眾生。


「復次,須菩提!菩薩行四禪、四等、
四無形禪。雖行諸禪,不受禪福。何以故?以
漚惒拘舍羅,知諸禪相皆空,亦知動還者。


「復
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從初發意行
漚惒拘舍羅,行觀行淨,亦不趣須陀洹、不取
須陀洹果,至阿羅漢亦不取其果。何以故?知
諸法相空,及知不轉還法,亦行三十七品過
於二地。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無所從生
法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行八惟無禪及九
次第,亦不取須陀洹道。何以故?悉知諸法
相空,知不動還。


「復次,須菩提!菩薩行佛十力
[017-0117c]
業及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大慈大
悲,淨佛國土、教化眾生,然後乃逮薩云若。菩
薩當作是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菩薩摩訶薩其智甚廣大,乃行是深法,然
不受其報。」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所以者
何?菩薩於所有處不動不轉。」


「世尊!何等為
於所有處不動不轉?」


佛言:「於無所有而不
動轉,於五陰所有不轉,於六波羅蜜所有不
動,於諸禪、四等所有不轉,於三十七品所有
不轉,於三脫門所有不轉,於大慈大悲所有
不轉,於十力、十八法所有不轉。所以者何?
是諸法所有皆無所有故。須菩提!不可以無
所有逮覺所有。」


須菩提言:「世尊!寧可持所
有逮覺所有不?」


佛言:「不也。」


須菩提言:「世尊!
寧可持無所有逮覺無所有不?」


佛言:「不也。」


「如
是,世尊!將無所逮無所覺耶?」


佛言:「有逮覺,
不以是四句。」


「世尊!是逮覺當云何?」


佛言:「諸
逮覺者,亦非所有、亦非無所有。逮覺者,亦非
戲言、亦非不戲言。」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是
菩薩戲言?」


佛言:「言:『五陰有常無常』,是菩薩
戲言。『五陰苦樂』者,是菩薩戲言。『五陰是我所
非我所』,是菩薩戲言。『五陰淨不淨』者,是菩薩
戲言。『分別知五陰』者,是菩薩戲言。『知四諦』者,
是菩薩戲言。念『四禪、四等及四無形禪、三十
七品、總三脫門、八惟無、九次第禪』,是菩薩戲
言。『我得須陀洹道至阿羅漢、辟支佛道』,是菩
薩戲言。『我具足菩薩十住』,是菩薩戲言。『我淨
佛國土、教化眾生』,是菩薩戲言。『我具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是菩薩戲言。『我
[017-0118a]
逮薩云若』,是菩薩戲言。『我盡諸習緒』,是菩薩
戲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五陰有常無常,亦
不戲亦不不戲,乃至薩云若有常無常,亦不
戲亦不不戲。所以者何?於所有亦不戲所有,
於無所有亦不戲無所有,於所有無所有中
亦不戲無不戲。是故,須菩提!五陰及薩云若
為非戲也。菩薩於般若波羅蜜,行亦不以戲。」


須菩提言:「云何五陰不戲乃至薩云若不戲?」


佛告須菩提:「五陰無所有乃至薩云若亦無
所有,諸可無所有者皆非戲。以是故,五陰及
薩云若皆無有戲。須菩提!菩薩作是學般若
波羅蜜者,得上菩薩位。」


須菩提言:「世尊!諸法
所有尚不可得,云何得菩薩位?為用二地?為
用佛道乎?持何等得位?」


佛言:「菩薩亦不以
二道,亦不以佛道也。遍學諸道,乃上菩薩位。
如第八賢聖遍學諸道,雖在乎地,未受果
證。菩薩亦如是,皆行諸道得菩薩位,未及薩
云若,未得金剛三昧。得功德時,乃具足逮薩
云若。」


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遍學諸道爾乃
上位者,菩薩為復在第八地取須陀洹道耶?
在斯陀含地得斯陀含道,在阿那含地得阿
那含道,在阿羅漢地得阿羅漢道,在辟支佛
地得辟支佛道,在佛地得佛道耶?此諸道各
自異。世尊!云何菩薩皆當遍學諸道上菩薩
位耶?若菩薩於是八地受八道者,是終不然。
在菩薩位便逮薩云然者,亦復不然。若菩薩
得聲聞、辟支佛道至薩云然者,亦復不然。世
尊!我當云何知菩薩遍入諸道上菩薩位?」



告須菩提:「如汝所言,菩薩終不於八地得須
[017-0118b]
陀洹及羅漢、辟支佛道以逮薩云若。須菩提!
菩薩從初發意常行六波羅蜜,以慧見八地。
何等八?淨地、性地、四賢聖八地、觀地、薄地、無
垢地、已辦地、辟支佛地。以慧觀過於八地,以
道慧過菩薩位。過位已,以薩云若慧捨諸習
緒。須菩提!第八地者是菩薩之忍。須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慧及習緒除,亦是羅漢慧觀,亦
是菩薩辟支佛慧,亦是菩薩忍。具足聲聞、辟
支佛道,以道慧上菩薩位,以薩云若慧除諸
習緒。以是故,須菩提!菩薩當遍具足諸道,爾
乃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成阿惟
三佛已,為眾生作道地。」


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所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道;何等為道慧
之道?」


佛言:「當起諸道淨於諸道,遍觀眾生及
相貌像,盡覺盡知。皆遍知已,當教一切分流
廣化,遍採音聲令得大聲,遍三千大千剎土,
當如響相。以是故,菩薩當遍具足諸道。當知
道慧,悉知眾生之意,亦當知泥犁,復知泥犁
之趣,亦當知眾生罪報。當斷泥犁緣作罪之
報,薜荔、畜生亦當知之。薜荔、畜生緣作報應,
悉當斷之。當知真陀羅、摩睺勒、諸龍、閱叉,當
知人之因緣、人道果報,亦當知天,從四天王
上至三十三天,亦當知天人因緣、天人果報。
當知三十七品法、三脫門法,亦當知十力,亦
當知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大慈大悲、佛十八
法。盡知是已,立諸眾生於三乘之道。須菩
提!是為菩薩具足道慧。菩薩學是已,皆知眾
生意之所願。已知所願,如應說法初不斷絕。
所以者何?普知眾生根、生死之趣。菩薩當作
[017-0118c]
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所可應行法,三十七
品所行,二地所行,盡入般若波羅蜜中故。」



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及三十七品及道法,
是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無有形,亦不見見,
一相,一相者則無相。云何能致道?是法亦
不見,亦無有形,一相,一相者則無相。云何能
致道?世尊!譬如虛空,亦無所沒、亦無所致。」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空法亦無所致、亦
無所趣,以眾生不知法相無所有故,佛為說
三十七品,及諸法有所致、有所辦。雖爾,須菩
提!所有五陰、六波羅蜜、內空、外空及有無空,
三十七品、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四無礙慧、四
無所畏、佛十力、十八不共、大慈大悲,至薩云
若,於賢聖法律亦不合亦不散,亦無有形亦
不可見,亦無有對,一相無相。如來以是故,欲
度脫眾生,以世俗因緣而說是教,非第一最
義。是故菩薩當遍學諸道,以慧觀隨習俗,於
法中有應用者、不應用者。何等是菩薩應用?
何等是菩薩所不應用?羅漢、辟支佛道以慧
觀學而所不用,以薩云若慧當用諸法。菩薩
如是於賢聖法律,當學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所說賢聖律,賢聖律者為何
謂?」


佛告須菩提:「聲聞、辟支佛、菩薩摩訶薩、如
來、無所著、等正覺,亦不與婬怒癡合亦不不
合,是我所非我所亦不合亦不散,亦不狐疑
亦不不狐疑,於戒行亦不合亦不散,於欲、於
色、於無色界亦不合亦不散,於不黠及頑佷
亦不合非不合,凶暴亦不合非不合,於四禪、
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及有為無
[017-0119a]
為性,亦不合亦不散。何以故?以諸法無有形、
不可見、無有對,一相無相。無色不與無色合
亦不散,不可見不與不可見合亦不散,無有
對不與無對合亦不散,一相不與一相合亦
不散,無相不與無相合亦不散。須菩提!是
名為賢聖律。亦無形、不可得見,亦無對,一相
無相,是菩薩無相度,菩薩當作是學。作是
學已,當得諸法無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為
不學色聲香味細滑識法相耶?不學地水火
風空識相耶?不學六波羅蜜相耶?不學有無
空相耶?不學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
三脫門相,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
大慈大悲、四諦相、賢聖相?不學逆順十二因
緣相耶?不學有為無為性相耶?於是諸法無
相亦不學,所作相亦不學,菩薩當云何過於
二地上菩薩位?上菩薩位已,云何逮薩云若?
逮薩云若已,云何轉法輪?轉法輪已,云何以
三乘法度脫眾生?」


佛告須菩提:「若諸法有相
者,菩薩當學諸法相。諸法無形,亦不可見亦
無有對,一相,一相者則無相,是故菩薩亦不
學相亦不學無相。云何作是問?」


佛言:「若前
有相,後便有相;以前法無相故,後亦無相。是
故菩薩亦不學相亦不學無相。所以者何?有
佛無佛一相性常住如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若諸法非相非無相,云何為念般若波羅
蜜?菩薩若不念般若波羅蜜者,不能過於二
地。不過二地者,不能過菩薩位。不能過菩薩
位者,不得無所從生。不得無所從生者,不得
菩薩神通。不得神通者,不能淨佛土、教化眾
[017-0119b]
生。不淨佛土、教化眾生者,不能逮薩云若。未
逮薩云若者,不能轉法輪。不能轉法輪者,不
能安立眾生於三乘法,亦不能安立眾生於
三福地:一者、施,二者、戒,三者、念諸善法。」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諸法亦非無相亦非一
相。無相之法當云何念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般若波羅蜜者非菩薩之念,菩薩以無念是
為般若波羅蜜相。」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無
念是般若波羅蜜相?」


佛言:「於諸法無所念,是
為般若波羅蜜相。」


「云何於諸法無所念?」


佛言:
「不念五陰、六情,是為般若波羅蜜念。不念色
聲香味細滑識法,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不
淨,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四禪、四等及四空
定,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三尊、不念三福,
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滅盡、不念安般守意,
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無常相、苦相、非我相,
不念四顛倒、十二因緣,不念吾我、壽命及知
見相,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三脫門,不念
三十七品法,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八惟無、
九次第禪,不念四禪,是般若波羅蜜念。不
念十慧,不念六波羅蜜,不念內外空及有無
空,是般若波羅蜜念。不念十力,不念四無所
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不念大慈大悲,是般
若波羅蜜念。不念須陀洹及羅漢、辟支佛,是
般若波羅蜜念。不念薩云若,是般若波羅蜜
念。不念斷諸習緒,是般若波羅蜜念。」


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念五陰,乃至斷諸
習緒復不念,是般若波羅蜜念?」


佛言:「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念五陰無所有。何以故?
[017-0119c]
須菩提!諸有相者,無有般若波羅蜜念。不念
婬怒癡所有,不念無道之處所有。何以故?諸
有想者,為無般若波羅蜜念。諸有相者,為無
六波羅蜜。何以故?諸有貪者亦無有六波羅
蜜,是名為著諸有。縛著者,無有度脫。須菩
提!著有者,無有三十七道品念,亦無三脫
門念,乃至薩云若亦無念。何以故?縛著於
有故。」


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為有?何等為無有?」


佛言:「有二者為有。」


「世尊!何等為二?」


佛言:
「五陰相者為二,十二衰相者為二,有佛相者
為二,有道相、有為無為相者是則為二。須菩
提!一切相乃至無有相,是皆為二。適有二,
便有。已有,便有世間眾生,不得離生老病死
憂悲勤苦。以是故,須菩提!當知有二者無有
六波羅蜜,亦無有道,亦無所逮,亦無所覺,何
況能捨五陰及薩云若者?」


佛告須菩提:「尚無
道念,那得須陀洹至羅漢、辟支佛道?那得離
諸習緒?」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堅要品第七十五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
順忍、不得逮覺;若無相者當得順忍不?當及
聲聞八地不?當及辟支佛地不?當及菩薩地
不?可得度脫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羅漢、辟
支佛習緒除不?能使菩薩得上菩薩位不?上
菩薩位已能得薩云若不?得薩云若已能滅
諸習緒不?世尊!若無意,若不生意、不起是法
相,可逮薩云若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無有相者亦無有順忍,亦不能除諸習緒。」



問:「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相意耶?於五
[017-0120a]
陰有相耶?乃至薩云若有相耶?有婬怒癡相、
無有婬怒癡相耶?有六衰、有六衰盡相耶?有
近、有近盡相耶?有覺、有覺盡相耶?有愛、有愛
盡相耶?有受、有受盡相耶?有有、有有盡相耶?
有生、有生盡相耶?有死、有死盡相耶?有憂悲
勤苦?有憂悲勤苦盡相耶?有苦、有苦盡相耶?
有四諦、有四諦盡相耶、有薩云若、有薩云若
盡相耶?有習緒、有習緒盡相耶?」


佛言:「不也。須
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無有相亦無無
相。須菩提!菩薩順忍者則無相,是菩薩無有
相則為念道。無有有相、無有無相,則是菩薩
之果報。」


佛言:「有相則是菩薩道,無相則逮
覺。是故,須菩提!當知諸法所有皆無所有。」



菩提白佛言:「世尊!若無所有,云何於無所有
中得逮覺,而於諸法得自在?」


佛告須菩提:「我
本為菩薩行六波羅蜜,從第一禪至第四禪,
觀禪性不念貢高,亦不倚禪、亦不味禪,於
四禪事寂淨無所悕望。已安足於禪,便處於
神通。天眼徹視,天耳徹聽,意知他人宿命所
從來,自識宿命便飛行。雖爾,不以是神通貢
高,不味不倚於六通,無所分別。須菩提!我
以應一合相智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便覺
四諦,具足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
十八法,處眾生於三乘。」


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如來云何於無所有中起四禪?六通無所
有?眾生為無所有?如來云何安立眾生於三
乘?」


佛告須菩提:「若婬怒癡及餘諸非法之事,
若有所有、無所有者,我為菩薩時不於有無
中起四禪。是故,須菩提!亦不有所有、亦不無
[017-0120b]
所有,是故我初發意行菩薩道時行四禪。」



告須菩提:「若神通中當有所有、無所有者,我
終不於神通中覺所有無所有而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以於神通知所有無所有故,成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白佛言:「若菩
薩於諸法所有無所有,於禪五通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云何菩薩於無所有法中,未曾
所知能知、未曾所學得學,從是中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


佛告須菩提:「菩薩已從過去諸
佛所供養若干佛菩薩,所從諸佛聞無所
有中無有佛、無有辟支佛,無所有中無有羅
漢,無所有中無有眾賢聖,從無所有中無有
毛髮許所有。菩薩作是念言:『無所有中亦無
有須陀洹乃至佛,皆無所有。以諸法無所有
故,我或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我或不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假令我當成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者,諸可有行相眾生,我當立著無相
地。』須菩提!諸有菩薩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者,欲度脫眾生故,便習未曾習者,未曾學
者、未曾受者,便學、便受。於諸過去諸佛所
學,先學六波羅蜜,勸人令行六波羅蜜,見人
行者代其歡喜。以布施無貪垢故,便得大富。
以布施故便守戒,便得天上、人中尊。以布施
故便得三昧。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故,便
得智慧品、解脫品、見解脫慧品。持是諸品及
六波羅蜜,得過二地,上菩薩位。已上位已,便
淨佛土、化眾生,便逮薩云若,轉法輪,以三乘
度眾生。須菩提!菩薩以是先當從檀波羅蜜
起,次得諸慧;是亦不可得。何以故?無有實
[017-0120c]
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自持戒
勸人持戒,見人持戒代其歡喜,以持戒得天
上、人中之豪。貧者以財施之,復以戒、三昧、智
慧、解脫、見解脫慧而立之,以五品之德過出
二地,上菩薩位,度脫眾生,便逮未曾所知所
學所習,皆學知習之。何以故?欲習無所有
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行忍,勸人使行,見人
行忍代其歡喜。飽足眾生以財安立,或以
五品之德過於二地,上菩薩位。何以故?所施
與亦無有要故。


「復次,須菩提!菩薩自行精進
於善,勸人精進,見人精進代其歡喜。復以財
物給足眾生,以戒、忍辱五品之德過出二地,
上菩薩位。何以故?所施亦無有要故。


「復次,
須菩提!菩薩行四禪、四等、四無形定,勸人令
行,見人行者代其歡喜。以位於禪布施
窮乏,教令智慧、解脫見慧,過出二地,上菩
薩位。何以故?所有者無有要故。


「復次,須菩
提!菩薩從發意以來,行般若波羅蜜,以財
給足眾生,立以於戒、三昧、智慧、解脫見慧,自
行六度,勸人令行,見人行者代其歡喜。以漚
惒拘舍羅過於二地,上菩薩位,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何以故?無有形故。須菩提!菩薩從
是便得本所不學、本所不知、本所不應,皆學
皆知皆得所應。


「復次,須菩提!菩薩學諸未曾
學者,從初發意以來,常有薩云若念,解諸有
無之事,便念三尊行:常念天行、戒念、施念。」



問須菩提:「云何為念佛?念佛者不以色痛想
行識念。何以故?五陰無有堅要故。無堅要
者為無所有,佛念者為無念。


「復次,須菩提!
[017-0121a]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當以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念,不當以金色光明念。何以故?佛形
無有堅要故。無堅要者為無所有,念佛者
為無念。


「復次,須菩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不當戒性、智慧品、三昧品、解脫品、見解脫品。
不當以是五品念如來。何以故?以是無有堅
實故。無有堅者為無所有,念佛者為無念。


「復次,須菩提!念如來不以十力念,不以四無
所畏念,四等、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四無礙慧,
不以是念如來。何以故?無有堅實故。不堅實
者無所有,念佛者為無念。


「復次,須菩提!念
如來者不以十二因緣念。何以故?無有堅要。
無堅要者為無所有。念佛者為無念。須菩提。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當作佛念,以是故知
次第學,未曾學者習,未曾應者具足,悉應順
至諸道,應作是學,具足三十七品及三三昧,
便具足薩云若慧,便應所有無所有。覺不堅
固要,便得所有無所有處。


「須菩提!云何為法
念?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當念善惡法,亦
不念當受莂不受莂,亦不當念俗法道法,亦
不念有漏無漏法,亦不念賢法愚法,亦不念
三界法,亦不念有為無為性法。何以故?諸法
無有堅要。無有堅要者為無所有,念法為無
所念。學法念以應所有無所有,便逮薩云若,
便逮所有無所有處。須菩提!菩薩當念法
念。


「須菩提!菩薩當云何念僧?菩薩從初發意
至薩云若,常念僧,為無念。如是,須菩提!菩薩
當作僧念。


「須菩提!菩薩云何念戒?行般若波
羅蜜,從初發意以來不缺於戒,不差於戒,善
[017-0121b]
攝於戒,當念有無。如是念者,為順所應,便逮
薩云若無有有無之處。須菩提!云何菩薩念
施?所有無所有應施,所可物施及以法施,於
中不起亂意,亦不念有所施、無所施。雖持身
命支節布施,於中亦不起亂意。何以故?無
有堅要故。無堅要者則無所有。常念於施,至
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菩薩云何當
作天念?諸須陀洹生四天上者至于六天,諸
生天者無有堅要。無堅要者為無所有。須菩
提!當順是念至成薩云若。須菩提!諸阿那
含生於色天及無色天,亦無堅要。無堅要者
為無所有。菩薩當順是念,至成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須菩提!菩薩常念六念順其所應。


「復
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欲學所順所
習,欲成諸功德,當學內外空及有無空,當學
三十七品、大慈大悲,當學菩薩道行,皆逮有
無之要。尚無毛髮之相,何況有薩云若相?須
菩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得隨次第應。」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所有皆無所有,
乃至五陰、六衰無所有,諸性無所有,三十七品
無所有,薩云若慧亦當無所有。亦無佛、無法、
無比丘僧,亦無有道,亦無果報,亦無著斷,亦
無逮覺,諸法亦皆無所有。」


佛告須菩提:「諸
法有所有、無所有可得見不?」


須菩提言:「不
可得。世尊。」


「須菩提!云何言諸法所有皆無
所有,五陰及逮覺耶?」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我於是法無有狐疑,但為當來之世三乘道
家,恐或言若諸法所有無所有,何誰著者?
何誰斷者?不知著斷之事,便能敗戒毀戒
[017-0121c]
不知所趣,如是敗戒行者,各各趣三惡處。世
尊!我不敢有狐疑,我畏當來之世,是故問
如來耳。」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倚相品第七十六



於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諸
所有者皆無所有,菩薩為見何等,為眾生發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告須菩提:「菩薩以所
有皆無所有故,能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
以故,諸有倚著者難得解脫,有倚相者不得
逮覺,亦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無倚相者,為有逮覺成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耶?」


佛言:「逮覺已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則是無所倚,以不別法性故。欲得無所
倚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則為欲示一
切法性。」


「世尊!若無所倚者無有逮覺,則無有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緣菩薩從第一住至
十住耶?何因緣得無所從生法忍?何因有五
通及六波羅蜜之德,而受諸法之德,攝取佛
國、教化眾生、供養諸佛,一切有至般泥洹?」



言:「無所倚者,與五通之報等,與十住等,與
六波羅蜜等,及供養諸佛功德等。以是故,至
般泥洹供養不斷。」


須菩提言:「世尊!無所倚
及五通、六波羅蜜,有何差別?」


佛言:「無有差別,
說有差別。」


「世尊!云何三事有差別?」


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倚所施,亦不自倚,亦
不倚受者。至般若波羅蜜亦無所倚,行神通
亦無所倚,行三十七品亦無所倚,行三三昧
亦無所倚,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無所倚,逮
覺諸佛法亦無所倚。須菩提!是為菩薩行般
[017-0122a]
若波羅蜜為無所倚。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者,
諸魔魔天無能壞者。」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意受持六波羅蜜,受
四禪、四等、大慈大悲及四空定,四無礙慧、四
無所畏、三十七品、總三脫門、佛十種力、佛十
八法,云何受持八十種好?」


佛言:「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所作施、戒、忍辱、精進及諸禪事,皆
以般若波羅蜜行;及三脫門、四等、大慈及三
十七品,所作所念皆不離般若波羅蜜;及三
三昧、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
法、八十種好、皆不離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
「世尊!云何菩薩一意行般若波羅蜜,受持六
波羅蜜乃至八十種好?」


「須菩提!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行六波羅蜜初無二相;乃至八十
種好亦無二相。」


「世尊!云何行六波羅蜜至八
十種好不以二相?」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皆悉具足總持諸波羅蜜及三十七品而
行布施。」


須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


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以漏意,行檀波羅蜜
於無漏,作念言:『我為是誰?所施何物?受者為
誰?』於是三事無相受念,爾時亦不見意及所
施受者,至十八法亦復如是。


「復次,須菩提!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無有
相,亦不見六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乃至八十種好,亦無有相、亦無所見。」


須菩提
言:「世尊!以無相、無所作法,云何得具足六波
羅蜜,云何具足三十七品,云何具足三空及十
種力,云何具足四無所畏、佛十八法?」


佛言:「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相施隨眾生所欲,或
[017-0122b]
索肌肉妻子國城珍寶,所有財穀皆不逆人。
作是施時,或有人來問菩薩言:『用是無相布
施為作。』雖有是言,我續布施不可斷絕,持是
布施與眾生共,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無
相念,亦無施意,亦無物意,亦無受者意,亦不
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何以故?所見一切
皆悉空故。如是,誰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
如是作為則是真作,則能淨佛國土、教化眾
生,則為行六波羅蜜,則為具足三十七品及
三脫門,則為具足佛十八法。如是行者,則為
不受布施之報,譬如第六天王有所欲者,但念
即至。菩薩如是,但意念諸法,皆具足至。以布
施之德能供養諸佛,悉能飽滿諸天及人。以
漚惒拘舍羅行檀波羅蜜,安立眾生於三乘
法,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檀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
足尸波羅蜜?」


佛言:「菩薩悉知賢聖無漏道法
之戒,不毀不亂,奉賢聖戒。於諸法無所㧗,亦
不㧗五陰,亦不㧗三十二相,亦不㧗四性,亦
不㧗四天王至三十三天,不㧗須陀洹至
羅漢、辟支佛,亦不㧗轉輪聖王。所作功德但
欲與眾生共,為薩云若;不相不倚亦不以二。
但為世事,非最要義。具足戒已,以漚惒拘舍羅
起四禪,不以貪受天眼。以天眼觀十方諸佛,
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初不離天眼。以天
耳淨盡聞諸佛所說經法,不失所聞。至得自
辯,悉知諸佛之意。知諸佛意已,便能饒益一
切眾生。持識宿命之慧,覺諸所作不失本行,
以無漏之法立眾生於三乘,隨眾生所欲而
[017-0122c]
悉授之。須菩提!是為無相具足尸波羅蜜。」



言:「菩薩云何具足於忍?從發意至坐道場,若
眾生來以刀杖捶加於菩薩,菩薩終不起意。
當起二忍:一者、忍辱,二者、無所從生法忍。起
意念言:『以刀捶杖加我者為誰?受者為誰?』
當觀法相,觀法相者亦無所有、亦無所觀。無
所觀者,便得無所從生法忍。住二忍已,便具
足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便具足三十七品及
三脫門,便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菩
薩已住是法,便得神通,非是二地所能及者。
具足神通已,便具足六波羅蜜。以天眼慧見
十方佛,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忘佛念。復
以天耳慧聞十方佛所說教法,悉知諸佛,諸
佛所念悉復逮。知眾生之意,如應說法。自知
宿命,以慧皆識眾生功德,持諸善本功德勸
勉眾生,以漏盡之慧立眾生於三乘。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行,教化
眾生、淨佛國土,具足薩云若慧,逮得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轉於法輪。是為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具足羼波羅蜜。」


佛言:「云何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具足惟逮波羅蜜?須菩提?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身意精進具足四禪。於四禪起,便
得無數神通,變化來往、手捫摸日月。持是精
進,遍至十方無數剎土,供養諸佛一切所有供
養之具,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天、世人皆
當恭敬。是菩薩至般泥洹,以神足到十方聽
受諸佛法言,所聞法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終不忘,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具足薩云若。
是為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惟逮波羅蜜。


「復次,
[017-0123a]
須菩提!以無漏道法具足意精進,口不言
惡、身不行惡、意不念惡,亦不㧗苦樂、有常無
常,不㧗有我無我,不㧗有為無為,不㧗三界,
不㧗四禪及四空定、四等、三脫門、三十七品,
至十八法亦無所㧗。亦不㧗聲聞、辟支佛,不
㧗聲聞、辟支佛道,亦不㧗菩薩,亦不㧗菩薩
地,亦不㧗五趣,亦不分別是天、是人、是畜
生、是泥犁、是薜荔,亦不分別是須陀洹道、是
羅漢道、是辟支佛道,亦不分別是菩薩道,亦
不分別是薩云若,亦不㧗諸法,諸道亦不分
別。所以者何?是諸法者,皆無有要、無可㧗者,
亦無可分別者。以具足意精進,便救一切魔
怨眾生。救眾生已,亦不見眾生。具足精進已,
亦不見精進。具足佛法已,亦不見佛法。淨佛
國土亦不見不得,具足精進便受諸善法,亦
不於是善法中生念。遍遊諸國救益眾生,所
作變化自恣無礙。或雨諸華或散諸香,或以
伎樂鼓樂絃歌事,或震動事或以光明,或以
國土七寶示現,或以博弈,或現水火隨道而
入,與為因緣使行十善。或以施戒而攝取之,
或以支解身體妻子國土,或以自身隨眾生
意而攝取之。須菩提!菩薩以漚惒拘舍羅無
相行惟逮波羅蜜。」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住於無相之法行禪。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除如來三昧,一切餘三昧皆當具足。具足四
禪,具足四等及四空定,皆當逆順行八惟無
及九次第禪,行空,無相,無願三昧,電光三昧,
金剛三昧,直治三昧,住是禪波羅蜜便得三
十七品,住於三昧具足道慧,諸三昧門皆來
[017-0123b]
入是,具足道慧,具足十住地作行,至薩云若
終不中道取證。於三昧中住,遊諸佛剎供養
諸佛,於諸佛所殖諸德本,淨佛國土、遊諸
四域教化眾生,廣立眾生於六波羅蜜。或立
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隨
其所欲而滿其願。於是禪波羅蜜者,悉總持
諸陀隣尼門,便得四無礙慧,便受神通,終不
墮女人胞胎。不受色欲無生不生,雖生不著
於生。何以故?善觀於幻法,知所有如幻,救濟
眾生便得無眾生之相,以無所得法立眾生
於無所得法,以世俗數不以最上要。以禪波
羅蜜遍入諸禪及解脫禪,不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終不捨禪波羅蜜。行道慧入薩云若
慧,便盡習緒為以自救當復救餘。救他人已,
為諸天及人及阿須倫而作福田。如是,須菩
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是為具足無相三昧。」


「云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無相法具足般
若波羅蜜念?」


佛言:「菩薩不見法有實成者,亦
不見五陰實成者,亦不見五陰生,亦不見五
陰來生處;乃至須陀洹道,亦不見所生,亦不
見來住處。以虛空故,其實不可得,亦不見須
陀洹漏盡法。行般若波羅蜜以解有要無要
之法,如是解者便解內外及有無空,於諸法
無所入,亦不入於五陰,乃至于道亦無所入。
學無所有般若波羅蜜,便具足菩薩道。何等
為菩薩道?則六波羅蜜是。三十七品、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慧、佛十八法、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於無所有成佛道,具足六波羅蜜,具足
三十七品及五神通,隨眾生所欲,於六度中
[017-0123c]
有貪嫉者,以檀波羅蜜授之;有惡戒者,以道
戒授之;有瞋恚者,以忍授之;有懈怠者,以精
進勸之;有亂意者,以禪救之;有愚癡者,以慧
授之,至解脫品、解脫見品皆以授之;有聲聞
道意者,隨其本應,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羅漢、辟支佛道,隨本授之;有大乘者,以佛
道授之。以是方便,能作無央數變化,乃至恒
邊沙諸佛國土,隨人所欲,則能變其剎土之
好,滿諸眾生之願。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欲
取國土隨其願。譬如第六天人,所有衣食伎
樂隨意即至。菩薩以六波羅蜜行菩薩道,隨
意所願盡皆具足,逮薩云若。於五陰無所受,
於一切諸法,道法俗法、善法惡法,皆悉具足
無所受。後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時,國土所有皆悉隨意即得,無有持來者亦
無有持往者,亦如第六天上。何以故?諸法
無所恃亦無所倚。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以無所有相,是為具足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有相品第七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
於無所破壞法、無相法、無所有法中,能具足
六波羅蜜念?云何於是無形法而知差別入
般若波羅蜜中?云何於無相法以一相而逮
正覺?」


佛告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五陰如幻、如響、如夢、如影、如熱時焰、如
化。持是五陰行六波羅蜜,五陰無相,如幻、如
響、如夢、如影、如熱時焰。何以故?夢幻之法無
所有故。無所有者則一相,一相者則無有相。
以是故,須菩提!當知檀波羅蜜無有相,所布
[017-0124a]
施及主受者皆無有相。作是知者,則為具足
檀波羅蜜。作是具足檀波羅蜜已,終不於六
波羅蜜轉還,便於六波羅蜜中具足四禪、四
等、四空定,悉具足三十七品,具足內外空及
有無空,便具足三脫門,具足八惟無、九次第
禪,具足五通,具足諸陀隣尼門,具足四無
礙慧、四無所畏、十種力,悉具足佛十八法。」



語須菩提:「菩薩以住於賢聖無漏法,便能飛
行供養諸佛,隨其所安救濟眾生。或以布施
攝取眾生,或以戒、或以忍、或以精進攝取眾
生,或以禪、或以智慧攝取眾生,隨其所善而
教之。為眾生故受生死法,不與同歸,亦不受
生死勤苦。為眾生故種天上、人中之福,欲以
攝取眾生故。知諸法無有相,便學須陀洹道
法,亦不於中住;及學羅漢、辟支佛道法,亦不
於中住。何以故;悉知諸法已,當逮薩云若慧
故,非羅漢、辟支佛之所知。」


佛語須菩提:「如是,
如是!諸法無有相。知六波羅蜜無有相,乃至
諸佛法亦知無有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五陰如夢、如幻、如響、如
影、如熱時焰、如化。行尸波羅蜜,知五陰如夢、
如幻化,便以無相具足尸波羅蜜。持戒不犯
不毀,善持戒不犯不毀,善持不亂,習智慧
賢聖業,遍護諸戒以法義,戒身口意以等於
諸戒。不以戒㧗四性及遮迦越王,亦不言:『我
持是戒當生四天及第六天上。』亦不念言:『持
是戒得須陀洹道乃至羅漢、辟支佛道。』何以
故?諸法一相,為無有相故。無相之法終不逮
無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有相法,有相之法
[017-0124b]
亦不逮無相之法。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以無相法具足尸波羅蜜,上
菩薩位。已上菩薩位,便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便行道慧,具足神通,住於諸陀隣尼門,便得
四無礙慧。從一佛國遊一佛國,供養諸佛如
來,攝取眾生,淨佛國土、教化眾生。生五趣之
世,不著於生死行。譬如彌遮加越王,坐起行
來無有知者,育養眾生不仰臣下、不嬈人民。
譬如須延頭須延頭者晉言甚淨如來轉法輪,於三乘無
有菩薩可教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便般
泥洹,後令化佛教授眾生一劫。須菩提!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具足尸波羅蜜,諸法便隨從
之。


「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五
陰如幻、如夢、如響,以無相法具足羼波羅蜜。
須菩提!菩薩以二忍事具足羼波羅蜜。何等
為二?從初發意至于道場,於其中間,若有眾
生持刀杖捶來撾打割刺。菩薩欲具足羼波
羅蜜者,意不起亂,當計念言:『誰有罵者?誰有
割者?誰有撾者?何以故?以諸法無有相。』如是
觀者,便具足羼波羅蜜。以具足是忍,便得無
所從生法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所從
生法忍,為是滅?為是智耶?」


佛言:「於忍不起毛
髮惡意者是為智,以是智得無所從生法忍。」


須菩提言:「世尊!聲聞、辟支佛無所從生法忍,
及菩薩摩訶薩無所從生法忍,有何差別?」



言:「須陀洹智及滅,至羅漢辟支佛智及滅,是
菩薩摩訶薩之忍。須菩提!是為聲聞、辟支佛
之差別。菩薩摩訶薩有是忍者,過出二地上。
以住無所從生法忍者,便行菩薩道,便具足
[017-0124c]
道慧,不離三十七品,不離三脫門,不離神
通,教化眾生,淨佛國土,逮薩云若。須菩提!菩
薩以無相法具足羼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
薩住於五陰如幻、如夢、如響、如野馬、如熱時
之焰,於是無相法便行身意精進,便辦神通,
遊諸佛剎供養諸佛,以身精進教授眾生,立
眾生於三乘。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無
相法具足惟逮波羅蜜。意精進者,以意精進
於聖賢無漏之法,具足諸善本法、三十七品
法,具足三脫門,具足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具
足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菩薩於中學已,
當具足薩云若慧,消諸習緒具足成相,得普
遍光明,三倒十二法輪轉,能令三千大千剎
土六反震動,能以光明照遍三千大千剎土,
能出音聲遍三千大千剎土,諸眾生聞音者
必至三乘之道。須菩提!菩薩精進所有饒益
弘大如是。菩薩住精進,盡具足諸佛法,逮薩
云若慧。


「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
於五陰如夢、如幻,具足於禪波羅蜜。行四禪、
四等、四無形禪及三脫門,電光三昧、金剛三昧、
真禪三昧——除佛三昧,諸餘無央數三昧意
皆遍至——亦不味諸三昧,亦不受其果報。何
以故?以菩薩盡知諸三昧相法空,所有者
皆無所有,無相不味無相,無所有不味無
所有。以不味故,不隨禪生至形無形處。
何以故?不見其形故。亦不見三昧,亦不見三
昧相,亦無所見故,便具足無相三昧。持
是三昧,過出二地上。」


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菩薩云何以禪波羅蜜出過羅漢、辟支
[017-0125a]
佛道上?」


佛告須菩提:「菩薩以禪學內外空及
有無空,於空法不見有住處。聲聞、辟支佛法
及薩云若法皆空,以是空故,上菩薩位。」


「世尊!
云何是菩薩位?云何非菩薩位?」


佛言:「諸有倚
著非菩薩位,無所倚著是菩薩位。」


「世尊!云何
為倚?云何不倚?」


佛言:「五陰、十二衰是菩薩倚,
乃至薩云若亦是菩薩倚位者。須菩提!都不
見諸法,亦無有名字,盡無所倚,是菩薩位。何
以故?五陰所有事、薩云若所有事,亦非行、亦
非說、亦非見。須菩提!是為菩薩受,是為菩薩
位。菩薩以是上位,便具足諸三昧,尚不隨禪
生,何況隨婬怒癡生而有所作?是事不然。但
以幻法饒益眾生,不見眾生亦不見幻。於無
所得法中攝取佛土、教授眾生,是為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具足禪波羅蜜,轉無倚法輪。


「復次,
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諸法如幻、如
夢、諸法如響、如化、如光影、如熱時焰。」


須菩提
言:「世尊!云何菩薩知諸法如幻、如焰?」


佛言: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持夢幻示人,
亦不見響亦不見持響示人,亦不見光影、幻、
化、熱時焰亦不見持此示人。何以故?諸凡愚
夫於夢幻諸法皆著顛倒;諸羅漢、辟支佛,諸
菩薩,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夢幻法亦不
見有,亦不見可持示人者。所以者何?諸法
所有者皆無所有,亦無所成亦無所有。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終無貪相,亦不成就相,亦不
生相。是事不然。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亦不
念法有生者有成者。菩薩如是行者,亦不生
五陰,亦不生三界,亦不生諸禪,亦不生於
[017-0125b]
解脫禪,亦不生三十七品,亦不生三脫門,亦
不生六波羅蜜,當具足於第一地至十住,不
於中生欲。何以故?是處不可得亦不可見,況
當於中生欲意?雖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
若波羅蜜,於不見中盡見諸法皆來入般若
波羅蜜,亦不見諸法。何以故?諸法及般若波
羅蜜,一無有二,亦非二事。何以故?為如如教、
如法性教、如真際教,是諸法無有別。」


須菩提
白佛言:「假令諸法無有別、無有散,云何有善
惡之教言、有漏無漏教言、道法俗法、有為無
為之法教?」


佛言:「於須菩提意云何,如諸法
之法,頗有善惡、有漏無漏、若道若俗、有為法
無為法不?頗見有須陀洹及羅漢、辟支佛法
不?頗見有佛道不?」


須菩提言:「不見也。世尊!」


「是故,須菩提!諸法無有別、無有相、無所生、無
所有。須菩提、我本為菩薩,初不見諸法有要
者,亦不見五陰,亦不見有為無為,從須陀
洹至佛道亦無所見、亦無所得。須菩提!菩薩
欲學般若波羅蜜,從初發意至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當善於所有無所有。菩
薩善於無所有者,則能具足道慧,教授眾生、
攝取佛國,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降諸眾生,
不見於三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行
般若波羅蜜,應無所有。」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七
[017-01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