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h0041 岱史--查志隆 (master)


[006-001a]
岱史第六卷狆典紀附封禪
叙曰曷紀乎狩典也紀帝王時廵之大典也
而並及夫封禪者何紀其變也亦紀夫當時
君之侈臣之諛以示儆也夫五載一狩昉於
虞書十二年一廵見諸周制時維仲春則生
長之月岳維泰岱則生長之方於時坐明當
朝群后考覈其政令凢以爲民也豈似後世
人主琢石銘山以夸大其業泥金檢玉以徼
福於神盤樂戕民千乘萬騎而猥云七十二
君之故事秦漢以來即所稱英君亦不免焉
[006-001b]
卓哉我
成祖文皇帝灼見而却絶之以垂憲
昭代豈非超越千古者哉余兹附録前代封
禪文一二而終之以先賢記論俾觀者得以
考鑒焉
唐虞歲二月東廵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
 川肆覲東后恊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
 五禮如五器五載一廵守群石四朝見舜/典
夏后氏因之
周十二年一廵狩嵗二月東廵狩至於岱宗
[006-002a]
 覲諸侯於明堂見周禮○明堂說見遺蹟/紀
秦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
 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
 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
 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𣗳爲五大夫禪
 梁甫刻所立石見史記○王仲淹謂封禪/非古啓於秦漢故志封禪
 以秦/爲首
  李斯篆刻石文今存二十九字詳見遺/蹟紀
 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人以仁
 四海之内莫不郡縣四夷人蠻咸來貢職
[006-002b]
 人庶蕃息天禄永得今皇帝臨位作制明
 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一
 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覽東極
 從臣思迹本原事業祗誦功德治道運行
 諸産得宣皆有法式大義休明垂於後世
 順承勿革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
 夙興夜寐建設長利專降教誨訓經宣達
 遠近畢理咸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
 愼遵職事昭格内外靡不清凈施於後嗣
 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006-003a]
漢武帝元封元年東巡海上夏四月登封泰
 山降坐明堂詔曰朕以𦕈身承至尊兢兢
 焉惟德菲薄不明於禮樂故用事八禮遭
 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震於怪
 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然後
 升䄠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其以十
 月爲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歷
 城梁父民田租逋賦貸已除加年七十以
 上孤寡帛人二匹四縣無出今年筭賜天
 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户牛酒又下詔曰古
[006-003b]
 者天子五載一廵狩用事太山諸侯有朝
 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太山下
 二年秋作明堂於泰山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
 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祁
 於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計癸未祀孝景皇
 帝於明堂甲申修封丙戌禪石閭
 征和四年春三目上耕於鉅定還幸泰山
  司馬遷封禪書畧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盖有無其應
[006-004a]
 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
 山者也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而欲
 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
 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
 封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
 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黄帝
 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
 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
 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
 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
[006-004b]
 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
 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南
 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兵車之會
 二而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
 侯莫違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異乎於是
 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
 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爲盛
 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爲藉也東海致
 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
 召而自至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壽
[006-005a]
 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
 禪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其後百有
 餘年而孔子論述六藝傳畧言易姓而王
 封泰山禪乎梁父者七十餘王矣其俎豆
 之禮不章蓋難言之秦始皇即帝位三年
 東廵郡縣祠鄒嶧山頌秦功業於是徵從
 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於泰山下諸
 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爲蒲車惡傷山之
 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稭言其易遵
 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
[006-005b]
 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
 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
 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
 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始皇之上泰
 山中阪遇暴風雨休於大𣗳下諸儒生既
 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
 譏之始皇封禪之後十二嵗秦亡諸儒生
 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
 叛之皆僞曰始皇上泰山爲暴風雨所擊
 不得封禪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
[006-006a]
 今上自得寳鼎與公卿諸侯議封禪封禪
 用希曠絶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
 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
 九十餘曰封禪者古不死之名也上於是
 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
 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
 封禪皆致恠物與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
 神仙蓬萊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采儒術
 以文之群儒既不能辯明封禪事又牽拘
 於詩書古文而不能騁上爲封禪祠器示
[006-006b]
 群儒盡罷諸儒不用三月東上泰山泰山
 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
 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
 施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
 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
 郊祀太乙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
 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
 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
 陰道丙辰禪泰山下趾東北肅然祭后土
 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句雲起封中天
[006-007a]
 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明年夏旱
 公孫卿曰黄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上
 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修五年之禮如
 前而加以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址南
 方方士多言此仙閭也故上親禪焉太史
 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
 焉入壽宫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意
 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
 具見其表裹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若俎豆
 珪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
[006-007b]
  班固白虎通畧
 王者易姓受命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
 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
 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
 萬物所交代之處必於其上何因高告高
 順其類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甫之
 山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
 自效也天以高爲尊地以厚爲德故增泰
 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甫之址以報地明天
 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
[006-008a]
 加高厚者加厚矣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
 曰石泥金繩封以印璽故孔子曰升泰山
 觀易姓之王可得而數者七十有餘封者
 廣也言禪者明以成功相傳也於梁甫何
 以三皇禪繹繹之山明已成功而告有德
 者居之繹繹者無窮之意也五帝禪於亭
 亭者量度審諟德著明也三王禪於梁甫
 之山者梁信也甫輔也輔天地之道而行
 之也太平乃封告於天必也於岱宗何明
 告易姓刻石紀號告自紀于百王也燎祭
[006-008b]
 天報之義也詩云於皇時周陟其高山言
 周太平封泰山也
 光武皇帝建武二十年十月東巡狩至於
 岱宗 三十年群臣上書請封禪詔曰即
 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汙七十二代之
 編録桓公欲封禪管仲非之若郡縣遠遣
 吏上壽盛稱虚美必髠兼令屯田從此群
 臣不敢復言 三十二年帝夜讀河圖會
 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感此父乃詔
[006-009a]
 梁松按索圖讖文言九世封事梁等列奏
 乃許焉求元封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
 奏當用方石累壇玉牒玉檢金泥及石檢
 度數帝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禪故
 詔梁松因故封石空更加封而已松䟽爭
 不可正月至奉高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將
 工先上山刻石辛卯封泰山甲午禪於梁
 父四月己卯肆赦以建武三十二年爲建
 武中元元年
  光武刻石文畧
[006-009b]
 維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東巡狩至
 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徧於群神遂覲東
 后從臣太尉𢝫行司徒事特進高密侯禹
 等漢賓二王之後在位孔子之後褒成侯
 序在東后蕃王十二咸來助祭河圖赤岱
 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闘野
 四七之際火爲主河圖會昌符曰赤帝九
 世廵省得中帝劉之九會命岱宗誠善用
 之姦僞不萌赤漢德興九世會昌廵岱皆
 當天地扶九崇經之常漢大興之道在九
[006-010a]
 世之王封於泰山刻石著紀禪于梁父退
 省考五河圖合古篇雒書甄曜度孝經鉤
 命經讖所傳昔在帝堯聰眀密微讓與舜
 庶後裔握璣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
 冢宰之權勢依託周公霍光輔幼歸政之
 羕逐以簒叛僣號自立宗廟隳壞社稷喪
 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揚徐青三州首亂
 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傑並兼百里屯聚
 徃徃僣號北夷作寇千里無煙無鷄鳴犬
 吠之聲皇天睠顧皇帝以匹庶受命中興
[006-010b]
 年二十八載興兵起是以中次誅討十有
 餘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爾田安爾宅書
 同文車同軌人同倫舟輿所通人迹所至
 靡不貢職建眀堂立群雍起靈臺設庠序
 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死
 贄吏各修職復于舊典在位三十有三年
 六十有一乾乾日昃不敢荒寧涉危歷險
 親巡黎元恭肅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
 聰允明恕皇帝唯愼河圖雒書正文是月
 辛卯柴登泰山甲午禪于梁陰以承靈瑞
[006-011a]
 以爲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後昆百僚從臣
 郡守師尹咸蒙祉祐永永無極
 章帝元和二年正月東巡狩柴告岱宗幸
 奉高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丙子東巡狩辛卯柴
 告岱宗
魏眀帝東巡狩凢三至岱宗所過存問高年
 恤疾苦或賜穀帛
隋文帝開皇九年朝野皆請封禪詔畧曰以
 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所
[006-011b]
 聞今後言封禪宜即禁絶十四年百官抗
 表固請封禪帝令牛弘等創儀注既成帝
 視之曰兹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
 廵因祭奉山耳
唐太宗貞觀初群臣並請封禪唯魏徵以爲
 不可 六年文武官以初平突厥盛德被
 於海内又年穀屢登表封泰山太宗謂侍
 臣曰朕每見衆議以封禪爲盛事頗奏勸
 朕行之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
 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
[006-012a]
 姓不足夷狄内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
 桀紂昔秦始皇爲暴虐之主漢文爲有德
 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且禮云掃地而
 祭以表至誠何必遠登高山封三尺土也
 太宗雖納徵言而藩臣猶抗表勸請 十
 五年東幸至洛陽而彗星見乃止
 高宗麟德二年幸東嶽乾封元年正月封
 泰山禪于社首以皇后武氏爲亞獻越國
 太妃燕氏爲終獻其帷帟錦繡群臣瞻望
 多竊笑之
[006-012b]
  玉牒祝文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有
 隋運屬顛危數窮否塞生靈塗炭鼎祚淪
 亡高祖扶黄鉞而赦黎元賜玄圭而拯沈
 溺太宗功宏鍊石定區宇於再麾業壯斷
 鼇飲滄海而一息臣忝奉餘緒恭承積慶
 遂得崑山寢燎炎海澄波雖乃業茂宗祧
 斯實降靈穹昊今謹告成東岳歸功上玄
 大寳克隆鴻基永固凝薰萬姓陶化八紘
  駱賓王爲齊州父老請陪封禪文
[006-013a]
 圓天列象紫官通北極之尊大帝凝圖玄
 猷暢東廵之禮是知道隆光澤既輯玉于
 雲臺業紹禋宗必塗金于日觀伏惟皇上
 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御極登樞應千
 靈之累聖故得河浮五老啓赤文于帝期
 海薦四神奉丹書于王會瑞開三脊祥洽
 五雲既而緝總章之舊文紹辟雍之故事
 非煙翼戟移玉輦于梁陰若月承輪祕金
 繩于岱巘臣等質均芻狗陰謝桑榆幸屬
 堯鏡多輝昭餘光于連石軒圖廣運追盛
[006-013b]
 禮于摐金然而鄒魯舊邦臨淄遺俗俱沐
 二周之化咸稱一變之封境接青疇俯瞰
 獲麟之野山開翠屺斜連辨馬之峯豈可
 使稷下遺甿頃隔陪封之禮淹中故老獨
 奏告成之儀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輪而三
 舍望雲紆素叫天閽于九重倘允微誠許
 陪大禮則夢璦餘息翫仙閭以相驩就木
 殘魂遊岱宗而載躍
 玄宗開元十二年群臣多言封禪中書令
 張說又固請乃下制以十三年有事於泰
[006-014a]
 山御製御書紀泰山銘
  玉牒祝文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
 啓李氏運興土德高宗太宗受命立極高
 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紹復繼體不定上
 帝眷祐錫臣忠武底綏内艱推戴聖父恭
 承大寳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
 祀岱岳謝成于天子孫百禄蒼生受福
  玄宗紀泰山序銘勒石嶽嵿磨崖碑詳/見遺蹟紀
 朕宅帝位十有四載顧惟不德懵於至道
[006-014b]
 任夫難任安夫難安兹朕未知獲戾於上
 下心之浩蕩若涉於大川賴上帝垂休先
 后儲慶宰衡庶尹交修皇極四海會同五
 典敷暢歲云再熟人用大和百辟僉謀倡
 予封禪謂孝莫大於嚴父謂禮莫尊於告
 天天符既至人望其積固請不已固辭不
 獲予與夫二三臣稽虞典繹漢制張皇六
 師震疊九宇旌旅有列士馬無譁肅肅邕
 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頂也爾雅云泰
 山爲東嶽周官曰兖州之鎮山實惟天帝
[006-015a]
 之孫群靈之府其方處萬物之始故稱岱
 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稱宗焉曰昔者受
 命易姓於是乎啓天地薦成功序圖録紀
 氏號朕承先王兹率厥典實欲報玄天之
 眷命爲蒼生之祈福豈敢高視萬古自比
 九皇哉故設壇場於山下受群方之助祭
 躬封燎於山上冀一獻之通神斯亦因高
 崇天就廣增地之義也乃仲冬庚寅有事
 東嶽類于昊天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
 罔不畢降粤翌日禪於社首侑我聖者祀
[006-015b]
 於皇祇在地之神罔不咸舉暨壬辰覲群
 后上公進曰天子膺天符納介福群臣拜
 手稽首稱千萬嵗慶苔歡同陳誡以德大
 渾叶度彝倫攸叙三事百揆時乃之功萬
 物由庚兆人允殖列牧衆宰時乃之功一
 二兄弟篤以孝友錫類萬國時惟休哉我
 儒制禮我史作樂天地擾順時惟休哉蠻
 夷戎狄重譯來貢累聖之化朕何慕焉五
 靈百寳日來月集會昌之運朕何感焉凡
 今而後儆乃在位一王度齊衆法搉舊章
[006-016a]
 補缺政存簡易去煩苛思立人極乃見天
 則於戲天生蒸人惟后時乂能以美利利
 天下事天明矣坤厚載物惟后時相能以
 厚生生萬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
 矣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
 孫克享上帝時若馨香其丕乃曰會我之
 文武曾孫其誕錫新命纘我舊業永保王
 禄子孫其承之予小子敢對揚上帝之休
 命則亦與百執事尚綏兆人將多于前功
 而毖彼後患一夫不獲萬方其罪予一心
[006-016b]
 有終上天其知我朕惟寳行三德曰慈儉
 謙慈者履無彊之吉儉者崇將來之訓自
 滿者人損自謙者天益苟如是則軌迹易
 循基搆易守磨石壁刻金記後之人聽詞
 而見心觀末而知本銘曰惟天生人立君
 以理惟君受命奉爲天子代去不留人來
 無已德涼者滅道高斯起赫赫高祖明明
 太宗爰革隋政奄有萬邦罄天張宇盡地
 開封武稱有截文表時邕高宗稽古德施
 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皷禮備封禪功齊
[006-017a]
 舜禹巖巖岱宗衍我玄神中宗紹運舊邦
 維新睿宗繼明天下歸仁恭己南面絪緼
 化醇告成之禮留諸後人緬予小子重基
 五聖匪功伐高匪德矜盛欽若祀典丕承
 永命至誠動天福我萬姓古封泰山七十
 二君或禪社首或禪云云其迹不見其名
 可聞祗遹文祖光昭舊勳方士虚誕儒書
 齪齪佚后求仙誣神檢玉秦灾風雨漢汙
 編録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觀政名非
 從欲銘心絶巖播告群岳
[006-017b]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八年泰山父老千餘
 人詣闕請東封上謙讓不允中外群臣獻
 歌頌稱功德請封禪者不可勝計 雍熙
 元年群臣三上表陳請詔以今年十一月
 有事于泰山尋以乾元文明二殿灾詔罷
 封禪
 眞宗大中祥符元年兖州父老吕良等千
 二百七十八人詣闕請封禪上曰此大事
 不可輕議知州邵曄又率屬官及兖州進
 士孔謂等伏闕陳請宰相王旦率文武百
[006-018a]
 官諸軍將校州縣官吏蕃夷僧道耆壽二
 萬四千七十人詣東上閤門請封泰山詔
 不允又四表懇請乃詔以今年十月有事
 於泰山先是殿中侍御史趙湘請封禪上
 拱揖不答王旦等曰封禪之禮曠廢已久
 若非聖世承平豈能振舉初王欽若既以
 城下之盟毁寇準上自是常𢗲𢗲他日問
 欽若曰今將奈何欽若度上厭兵即謬曰
 陛下以兵取幽薊乃可刷此耻也上令思
 其次欽若因請封禪以鎮服四海誇示夷
[006-018b]
 狄上曰王旦得無不可欽若以上意諭旦
 旦黽勉而從十月辛卯發京師丁未次奉
 高庚戌步輦登山辛亥祀昊天上帝于圖
 臺中書侍郎讀玉牒文即日還奉高宫日
 輪五色雲見先朝以來四方所獻珍禽産
 獸悉縱於山下癸丑御朝覲壇大赦天下
 改乾封縣曰奉符改泰山頂曰太平頂
  玉牒祝文
 有宋嗣天子臣諱敢昭告于昊天上帝運
 啓大同惟宋受命太祖開階功成治定太
[006-019a]
 宗膺圖重熙累盛奥惟中人丕承列聖一
 紀于兹四隩來暨玄貺殊尤六府章示時
 和年豐群生咸遂僉議大封聿申昭事躬
 陟喬岳對越上玄祈福逮下侑神奉先天
 禄無□靈休允迪萬乘其昌求保純錫
  眞宗御製序銘
 朕聞一區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昇平
 此邦家之大業也考茂典而薦至誠登喬
 嶽而答純錫此王者之昭事也結繩已徃
 茫茫而莫知方册所存章章而可辦罔不
[006-019b]
 開先流福累洽儲休長發其祥求錫爾類
 故能禋祀上帝肆覲群后追八九之遐躅
 徇億兆之歡心是以武上勦獨夫集大統
 而成王以之東巡高帝平三□啓天禄而
 武帝以之上封曩以五代陵夷四方分裂
 嗷嗷九域顧影而求存顒顒萬民籲天而
 仰訴不有神武多難何以戡不有文明至
 治何以復恭惟太祖啓運立極英武聖文
 神德玄功大孝皇帝積善自始受命無疆
 歷試于艱難終陟于元后威靈震疊玄澤
[006-020a]
 汪翔無徃不賓有來斯應濟民於塗炭登
 物於春臺俾乂萬邦成湯之甚盛咸宣九
 德文王之有聲啓運于前垂裕於後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
 洪基載紹景貺誕膺如日之升燭于率土
 如天之廣覆于群生人文化成神道設教
 尊賢尚德下武後刑金石之音明靈是格
 玉帛之禮蠻䫉來同書軌畢臻典儀無闕
 上玄降鑒虞舜之温恭庶民不知唐堯之
 於變重熙之盛冠絶于古先增高之文已
[006-020b]
 頒乎成命逡廵其事謙莫大焉肆予冲人
 獲守丕搆其德不類其志不明弗克嗣興
 罔識攸濟屬以陽春届節靈文錫慶由是
 濟河耆老鄒魯諸生啓予以神休邀予以
 封祀不遠千里來至闕庭朕惕然而莫當
 彼磪乎而莫止俄而王公藩牧卿士列校
 獻封者五上伏閤者萬餘以爲景命維新
 珍符紛委不可辭者天意不可拒者群心
 天意苟違何以謂之順道群心苟欝何以
 謂之從人是宜登介丘成大禮敦諭雖至
[006-021a]
 勤請彌固切念乾坤垂祐宗祐儲祉導場
 嘉氣僅洽小康俾夫疆場以寧干戈以息
 風雨以順稼穡以登無震無驚既庶既富
 皆天之賜也豈朕之功歟雖則告成功紀
 徽號非涼德之克堪也然而序圖録答殊
 禎非𦕈躬之敢讓也天孫日觀梁甫仙閭
 五嶽之宗萬物之始升中燔燎舊章斯在
 繼繩先志懿範遵已定之規祗事園壇嚴
 配肅因心之孝於是詔輔臣以經置命群
 儒而講習給祠祀者罔有不至供朕身者
[006-021b]
 無必求豐故玉幣犠牲朕之所勤也羽儀
 服御朕之所簡也精意篤志夙興夕惕誠
 明洞達顯應遝彰自天垂恩正眞親臨於
 雲馭奉符行事子育敢怠於政經奥以暮
 秋之初恭享清廟告以陟配孟冬之吉虔
 登岱宗伸乎對越奉寳籙於座左升祖宗
 以並侑禮之正也孝之始也乃禪社首厥
 制咸若于時天神畢降地祇畢登肸蠁可
 期奠獻如睹其薦也雖慙乎明德其感也
 實在乎至誠亦復酌酆宫之前聞遵甘泉
[006-022a]
 之受計百辟委珮五等奉璋肆青□仁舉
 善勸治稽考制度採摭風謡文物聲明所
 以揚二聖之洪烈歡娱慶賜所以慰百姓
 之來思盖又兩儀之純嘏七廟之餘慶邦
 家之盛美蒸黎之介福豈予寡昧所可致
 焉唯當寤寐寅威夙夜惕厲不自滿假不
 自逸豫寵綏庶國茂育群倫以答穹昊之
 眷命焉勒銘山阿用垂永世銘曰節彼岱
 嶽巋然東方庶物伊始玄感其章自音受
 命反始穹蒼燔柴於此七十六王顧惟寡
[006-022b]
 薄恭嗣洪猷乾乾慄慄雖休勿休元符昭
 錫餘慶遐流群情所迫盛則妥修前王丕
 顯是月告成伊予冲𦕈無德而名永懷眷
 佑祗荅景靈聿崇嚴祀用達精誠殊祥疊
 委㝢縣奔馳禮無違者神實格思藏封石
 累刻字山嵋蒸民永泰繁祉常垂
  孫奭諫䟽
 陛下才畢東封又議西幸非先王卜征五
 年重謹之意今國家土木之功累年不息
 水旱作沴饑饉居多乃欲勞民事祀神其
[006-023a]
 享之乎又曰今之奸臣以先帝嘗封禪故
 賛陛下以繼承先志先帝欲北平幽朔西
 取繼遷則未嘗獻公謀畫一策乃卑辭厚
 弊求和於契丹蹙國縻爵姑息於保吉謂
 主辱臣死爲空言以誣下罔上爲己任是
 陛下以祖宗艱難之業爲奸臣僥倖之資
 此臣所以長嘆痛惜也
 徽宗政和四年兖鄆濮開德興仁潁昌府
 鄭州廣濟永興軍等上言父老欲詣闕請
 皇帝登封詔却之時蔡京當國將講封禪
[006-023b]
 以文太平預具金繩玉檢及凡儀物甚備
 造舟四千艘雖雨具亦以十萬計他皆稱
 是然不果行
皇明永樂間太常官獻頌請封泰山
成祖文皇帝却絶之 王直題郤封禪頌藳
 右郤封禪頌藁前翰林學士贈禮部尚書
 文穆公胡廣謚作也昔
太宗文皇帝在位時太常臣有言曰古者聖
 人治天下功德盛隆則必興封禪之禮以
 告于神明垂美於萬世今陛下繼統天清
[006-024a]
 地寧民物咸遂 聖德神功古無與讓而
 乃封禪那講何以繼前代帝王之盛請命
 禮部行之上曰封禪非古也帝王之有聞
 於後者在德不在封禪不許公聞之曰此
 盛德事也而大臣有與之比者陰助之公
 慮爲所惑乃本封禪非古之說與後世賢
 君良臣所以闢而不行之美作此詩以獻
皇上聖性高明眞知灼見足以破千古之謬
 爲百王之明監覽之喜曰是朕心也於是
 言者沮而封禪卒不行君子之尊君務引
[006-024b]
 其君以當道若公是也彼秦皇漢武肆其
 侈心以瀆擾上下天地厭之顧乃以是爲
 說此爲邦者所以遠佞人而公之所深慮
 也
  歷代儒臣封禪論
 漢司馬虎曰自上皇以來封泰山者至周
 七十二代易姓則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
 不相襲也繼世之王巡狩則有修封以祭
 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因好仙
 信方士之言及造石檢即封之事也天道
[006-025a]
 質誠約而不費故牲用犢器用陶匏殆將
 無事於檢封之間而樂難攻之石也夏少
 康周宣王由廢復興不聞改封光武欲因
 孝武故封而梁松固爭以爲必改乃當天
 意既封之後未有能福而松卒被誅死雖
 罪由身作盖亦誣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
 能大著于後者實在其德加於人不聞其
 在封矣崔靈恩曰自周以前封者皆封土
 爲壇至秦皇漢武始用石檢袁宏曰夫揖
 讓受終必有至德於天下征伐受命必有
[006-025b]
 大功於萬物是故王者初基則有封禪之
 事盖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東方者
 萬物之所始山嶽者靈氣之所宅故求之
 物本必於其始取其所通必於所宅崇其
 壇場則謂之封明其代興則謂之禪然則
 封禪者王者開務之大禮也德不周洽不
 得輙議斯事功不弘濟不得彷彿斯禮曠
 代一有其道至高自黄帝堯舜至于三代
 各一得封禪未有中修其禮者也雖繼體
 之君時有功德此盖率復舊業增修其前
[006-026a]
 政不得仰齊造國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
 眞一其用不煩天地易簡其禮尚質故籍
 用白茅貴其誠素器用陶匏取其易從然
 則封禪之禮簡易可也若夫石函玉牒非
 天地之性也
 梁許懋曰舜柴岱宗是爲廵狩而鄭玄引
 孝經鉤命决云封于泰山考績燔燎禪于
 梁甫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七十二君
 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
 而治安得鐫文告成妄亦甚矣若聖主不
[006-026b]
 湏封禪若凡主不應封禪秦始皇嘗封泰
 山孫皓嘗封國山皆由主好名於上而臣
 阿㫖於下非盛德之事不可爲法也
 宋胡致堂曰緯書本原於五經而失之者
 也而尤紊於鬼神之理幽明之故夫鬼神
 無灾吉曜臨軒錫五福以曰福曰□稽
 首皈依至眞妙道 德光常曜天尊
 法衆等志心皈命靈濟宫
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普濟清微
 洞玄冲虚妙感慈惠護國庇民崇福洪
[006-027a]
  恩眞君
 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慱濟高明
  弘靜冲湛妙應仁惠輔國佑民隆福洪
  恩眞君
  宫中神仙諸靈官謹燃璣衡七政神燈
  上布日曜太陽之象
  恭聞道在太極之始莫見乎隱莫顯乎
  微日者衆陽所宗無願不成無幽不察
  莫測其妙所存者神赫赫厥靈人可畏
  之如趙盾明明在上民皆仰之若周公
[006-027b]
  輝光其德盛矣乎潔白其節皎如也烏
  輪肅備朝覲欝儀之宫羲駕莊嚴燕享
  洞陽之殿放在毫光萬丈普照世界三
  千入吾門也無蔀屋之疑遵吾道也滅
  索塗之病伏念一切衆生塵埃汨没徒
  窮逐影之勞雹露虚華惟有過隲之歎
  自今反照與道常明伏願中爲市者獲
  行啇坐賈之財出而作之安耕田鑿井
  之業藝之巧者以圭測影工之勤者繼
  晷焚膏爲儒者賦誇五色文章入仕者
[006-028a]
 武遠矣使其舉措每如此則金甌之業何
 缺壞之有
 章俊卿曰以封禪爲非古者王仲淹也以
 封禪爲不經者李泰伯也以封禪爲不足
 信者蘇子由也夫六經無封禪之文帝王
 無封禪之事著是文者管仲䟽其源史遷
 浚其流季仲推其波張說助其瀾侈是事
 者祖龍嘘其煙孝元封其燼隋帝熾其膏
 玄宗烈其焰是封禪之典惟以肆情示誇
 也證之以六經之明文質之以帝王之實
[006-028b]
 迹則後世之惑滋甚且云云一山也或以
 爲在東山或以爲在蒙陰亭亭一名也或
 以爲在牟陰或以爲在鉅平社首一地也
 或以爲在鉅平或以爲在博縣則服虔晋
 灼應劭之論不同既曰伏羲神農禪云云
 又曰三皇禪繹繹既曰帝嚳堯舜禪云云
 又曰五帝禪亭亭既曰禹禪會稽湯禪云
 云又曰三王禪梁有則管仲孔穎達之說
 爲不一紛紛異議迄無訂證唐虞三代果
 有是乎七十二君果足信乎設有是事六
[006-029a]
 經遺文豈應不載吁安得仲淹泰伯子由
 與之議封禪之非哉
 馬端臨曰按文中子曰封禪非古也其秦
 漢之侈心乎而太史公作封禪書則以爲
 古受命帝王未嘗不封禪且引管仲荅齊
 桓公之語以爲古封禪七十二家自無懷
 氏至三代俱有之盖出於齊魯陋儒之說
 詩書所不載非事買也當以文中子之言
 爲正
 野翁詩話唐竇庠冬夜寓懷寄王翰林詩
[006-029b]
 云滿地霜蕪葉下枝幾回吟斷四愁詩漢
 家若欲論封禪須及相如未病時按史記
 天子曰相如病甚可徃悉取其書使所忠
 徃相如已死妻曰長卿未死時爲書一卷
 曰有使來求奏之言封禪事所忠以奏天
 子異之夫封禪秦漢侈心既非古禮而相
 如至死不忘獻諛夫豈忠臣而庠以自比
 或以比人此唐儒之陋也韓退之亦上表
 勸封禪又數自謂希相如退之儒宗猶爾
 如庠何議焉
[006-030a]
 明丘濬曰封禪之說說書禮典畧不經見
 審有是事乃天下國家之盛舉堯舜禹湯
 文武成康皆身致太平安得闕而弗講所
 謂七十二君者果何代何人哉先儒有言
 養生至於長生不死爲國至於祈天永命
 皆有是理然人未有能爲之者縱爲之然
 亦不出乎身心日用之間非必由乎服食
 藥物徼求鬼神而後致之也是故明君永
 年莫若寡欲延國祚莫若愛民寡欲而至
 於全其天愛民而至於過其曆誠有是理
[006-030b]
 亦誠有是事嗚呼世主所以甘心於不貲
 之費而行封禪之禮者以有秘祝之求也
 誠知此理反之於心知其必無驗之於古
 知其無效則自不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