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75 宗玄先生玄綱論--吳筠 (master)


[002-001a]
華陽陶隱居集卷下尊二
    昭臺弟子傅霄編集
    大洞弟子陳桷校勘
   許長史舊館壇碑
悠哉曠矣宇宙之靈也固非言象所傳文跡
可記默然則後之人奚聞乎含吐萬有化育
羣生本其所由義歸冥昧至於形域區分性
用殊品事限觀聽理窮數識者儻或可論山
之高海之廣夫何故以其有容焉大天之内
復有小天三十六所並拓寓地空亘涂水脉
[002-001b]
闢闈風岫通氣雲巘此山本號句曲其下是
第八洞宫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周迴一百五
十里分置三府前漢元帝世有咸陽三茅君
得道來掌此任故稱茅山具詳傳記至𣈆太
和元年句容許長史在斯營宅厥迹猶存宋
初長沙景王就其地之東起道士精舍梁天
監十三年勑貿此精舍立爲朱陽館將逺符
先徵定詳火曆於館西更築隱居住址十四
年别創鬱崗齋室追玄洲之蹤十七年乃繕
勒碑壇仰述眞軌眞人姓許諱穆世名謐字
[002-002a]
思玄本汝南平輿人後漢靈帝中平二年六
世祖光字少張避許相諛俠乃來過江居丹
陽句容都鄉之吉陽里後仕吴爲光禄勳識
宇亮拔奕葉才明祖尚字元甫有文章機見
吴中書郞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風格清簡
𣈆剡令寧朔將軍下邳太守西城侯長史副
第五子也正生少知名簡文在藩爲世表之
交起家太學博士朝綱禮肆儒論所宗出爲
餘姚令懃恤民隱惠被鄰邑徵入凱闈納言
帝側升平末除䕶軍長史本郡中正外督戎
[002-002b]
章内銓茂序遐邦肅律鄉采砥行太和中遷
給事中散騎常侍蟬冕輝華事歸尚德簡文
踐極方優國老儵值晏駕於焉告退專靜山
廬以脩上道君雖搢紱朝班諷議庠塾而心
標象外志結霞門第四兄逺遊永和四年嘉
遁不反君尚想幽奇歲月彌軫恒與揚君深結
神明之契興寧中衆眞降楊備令宣喻龍書
雲篆僉然遍該靈謨奧㫖于兹必究年涉懸
車遵行愈篤太元元年解駕違世春秋七十
有二子姪禮窆虛柩於縣西大墓京陵之蹤
[002-003a]
未逺飛劔之墩在焉謹按眞誥君挺命所基
縁業已久乃周武王世九宫上相長里薛公
之弟也兼許肇遺功復應垂祉後胤故乘運
託生因資成道玉札所授爲上淸眞人爵登
侯伯位編卿司理仙撫治佐聖牧民矣眞傳
未顯於世莫得具述楊君諱羲/事具眞誥
長史第三子諱玉斧世名翽字道翔正生母
陶威女先亡巳得在洞府易遷宫中君淸頴
瑩潔特絶世倫郡舉上計掾不赴糠粃塵務
研精上業即弘景玄中之眞師也恒居此宅
[002-003b]
繕脩經法楊君數相從就亟通眞感太和五
年於兹告逝時年三十眞誥云後十六年當
度東華爲上相青童君之侍帝晨受書爲上
清仙公與谷希子併職帝晨之仕/比世侍中君長兄揆
世名甽次兄虎牙世名聯並亦得道揆今有
玄孫靈眞在山勑立嗣眞館以褒逺祖之德
皇上乘弘誓本力來君此土燾育蒼衹範鑄
羣品導法裁俗隨縁開教以隱居積藴三眞
經誥久棲華陽宜還舊宅供養修理乃勑工
匠建兹堂靖旣仰衹
[002-004a]
帝則兼闡大猷東位青壇西表素塔壇塔之
間通是基址埋領揜瓦投鍤便值紫煙白霧
纏徊蔭蓋宅南一井即長史所穿井南大塘
乃郭朝遺製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軌
傍枕雷平前瞰下泊東際連崗北横長壟柳
汧陽谷俱會西垂四域之内皆謂之金陵地
肺者也長史所居尤爲標勝方將駟雲虬而
高騁驅奔鶴以追風望洪濤之浩汗睠故都
以浸逺古人有言匪作奚傳敢刊石頌永屬
來賢渾樞騖氣方衹吐靈依性分境傳識賦
[002-004b]
形化通八㝢功浹四溟巡跡電滅測體淵停
旋區岳立亘海雲舒搏風泳水跡實憑虛亦
有幽匠開石架廬情高身麗天府地居縈巒
已曲畫壤肺浮五闈面啓九涂環周長隰旁
嶺交汧比流廼稱龍伏寔謂金丘昔在西漢
三茅來賔爰曁東𣈆二許懷眞裁基浚井棲
道接神允膺輔聖錫兹侍晨參差年代絪緼
名氏書誥具宣精暉未弭甀甃將淪沉階已
毁拱樹霜摧脩庭草委肇館華陽歲躔二紀
永觀前猷聿遵鴻軌帝曰楙哉爾焉斯止經
[002-005a]
之營之輪乎奂矣勝殿宻響瀉瓶楊芬瑶官
碧簡絢采垂文瓊函玉檢綺幕繡巾蘭釭烈
耀金罏颺薰桐栢雙教方諸兼學並證心淸
俱漏身濁離有離無且華且朴結號虛皇筌
法正覺藥徵質瑩禪感慧通飛行欻怳捫景
帶虹振苦排鄣還明反聰物言是力我見無
功紛紜今古汗漫兩儀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縁來則應不慮不爲式題龜録人天鑒知
   呉太極左宫葛仙公之碑
道冠兩儀之先名絶萬物之始者固言語所
[002-005b]
不得辯稱謂所莫能筌焉可以文字述云何
以金石傳古其遂休也則日月空照遂默也
則生人長昏是故出關導以兩卷將昇犒其
五文令懷靈抱識之士知杳冥之有精焉自
時厥後奕代間出雲篆龍章之牒炳發於林
岫壤辭麗氣之㫖藻蔚於庭筵其可以垂軌
範著謡誦者迄于兹辰昔在中葉甘左見駭
於魏王象奉擅奇於吴主至如葛仙公之才
英俊邁蓋其尤彰彰者矣公於時雖歷遊名
岳多居此嶺此嶺乃非洞府而跨據中川東
[002-006a]
視則連峰入海南眺則重嶂切雲西臨江滸
北旁郊邑斯潜顯之奥區出處之關津半尋
石井日汲莫測其源三足白麂百齡不異其
質精靈之所弗渝神衹之所司衛麻衣史宗
之儔相繼棲託後有孫慰祖亦嗣居彌歲山
陰潘洪字文盛少秉道性志力剛明前住餘
姚四明隩國爲立觀直上百里榛途險絶旣
術識有用爲物情所懷天監七年郡邑豪舊
遂相率輿出制不由已以此山在五縣衝要
舍而留止于兹十有五載將欲移憩壇上先
[002-006b]
有一空碑久已摧倒洪意以爲蔭其樹者尚
愛其枝况仙公眞聖之遺蹤而可遂淪乎廼
復建新碑於其所願勒名迹以永傳隱居不
逺千里寓斯石而鑴之仙公姓葛諱玄字孝
先丹陽句容都鄉吉陽里人也本屬琅耶後
漢驃騎僮侯廬讓國於弟來居此土七代祖
艾即驃騎之弟襲封僮侯祖矩安平太守黃
門郞從祖彌豫章等五郡太守父焉字德儒
州主簿山陰令散騎常侍大尚書代載英哲
族冠吴史公幼負奇操超絶倫黨神挺標峻
[002-007a]
精暉卓逸墳典不學而知道術纔聞已了非
復軌儀所範思識所該特以域之情理之外
置之言象之表而已吴初左元放自洛而來
授公白虎七變爐火九丹於是五通具足化
道無方孫權雖愛賞仙異而内懷猜害翻琰
之徒皆被挫斥敬憚仙公動相諮禀公馳涉
川嶽龍虎衛從長山蓋竹尤多去來天台蘭
風是焉遊憩時還京邑視人如戲詭譎倜儻
縱倒河山雖投鳧履墜叱羊石起篾以加焉
于時有人漂海隨風眇漭無垠忽值神島見
[002-007b]
人授書一函題曰寄葛仙公令歸吴達之由
是舉代翕然號爲仙公故抱樸著書亦云余
從祖仙公乃抱朴三代從祖也俗中經傳所
談云已被太極銓授居左仙公之位如眞誥
并葛氏舊譜則事有未符恐教迹參差適時
立說猶如執戟侍䏶豈謂三摘靈桃徒見接
神役鬼安知止在散職一以權道推之無所
復論其同異矣仙公赤烏七年太歲甲子八
月十五日平旦昇仙長徃不返恒與郭聲子
等相隨久當授任玄都衹秩天爵佐命四輔
[002-008a]
理察人衹瞻望舊鄉能無纍纍之歎顧盻後
學庶垂汲引之慈敢藉邦族末班仰述眞仙
遺則云爾九陔夐絶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
炁構天物滋數後化起象前命隨形轉神寄
業傳霜野於衰竹栢翠微泉墟共徃彭羡獨
歸生因事攝年以學祈如金在冶如帛在機
仙公珪警臨齠發頴襄童比跡項孺聯影濯
質綺闈凝心黛嶺虎變已攄龍輈遂騁竭來
臺霍偃蹇蘭穹碧壇自肅玉水不窮巡芳沐
道懷古惻衷表兹峻碣永扇高風蘭風寓憩
[002-008b]
已勒豐碑此土舊居未鑴貞琰今之遠裔仰
慕淸塵敬思刊樹傳芳來葉
   解官表
聞堯風沖天頴陽振飲河之談漢德括地
商陰峻餐芝之氣棲遲早日簮帶久年仕
豈留榮學非待禄恒思懸纓象闕孤耕壟下
席月澗門横琴雲際始奉中恩得遂丘壑今
便滅影桂庭神交松友一出東闕故鄉就望
睠言興念臨波瀉淚舟棹巳遄無容躬詣
不任仰戀之誠謹奉表以聞
[002-009a]
   詔答
卿遺累却粒尚想清虛山中閑靜得性所樂
當善遂嘉志也若有所須便可以聞仍賜帛
十疋燭二十挺又别勑朕月給上茯苓五斤
白蜜二斗以供服餌
   進周氏冥通記啟
某啓去十月將末忽有周氏事旣在齋禁無
由即得啓聞今謹編成事迹凡四卷如别上
呈但某覆鄣疑網不早信悟追自咎悼分貽
刻責淵文口具陳述伏願宥以闇惰謹啓
[002-009b]
   詔答
省䟽並見周氏遺迹眞言顯然符驗前誥二
三明白益爲奇特四卷今留之見淵文并具
一二唯增降歎
   告遊篇
性靈昔旣肇縁業久相因即化非冥滅在理
淡悲欣冠劔空衣影鑣轡乃仙身去此昭軒
侣結彼瀛臺賔儻能踵留轍爲子道玄津
 殘文
   雲上之仙風賦
[002-010a]
縹緲遥裔亘碧海而颺朝霞凌青煙而溥天
際出龍門而激水度葱關以飛雪於是漢區
動御月軌驚文浮虛入景登空泛雲一舉萬
里鲁不浹辰此列子有待之風也若乃緜括
宇宙苞絡天維周流八極迴環四時氣值節
而動律位涉巽而離箕徒見去來之緒莫測
終始之期此太虛無爲之風也
   茅山長沙館碑
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之育百法紛凑無越
三教之境榗紱之士飾禮容於闈閤耿介之
[002-010b]
夫揚旌麾於山裔銘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皇王受命三才乃理惟聖感神惟神降祉德
被歌鍾名昭圖史友于兄弟敬惟西宣言追
茂實用表遺先敢巡奮制有革雜章刊石弗
朽奕代留芳
   太平山日門館碑
日門館者東霞啓暉開巖引燭以爲名也先
是吴郡杜徵君聲高兩代德冠四區教義宣
流播乎數郡拓宇太平之東結架菁山之北
爰以此處幽奇别就基構棲集有道多歷世
[002-011a]

   茅山曲林館銘
層嶺外峙邃宫内映仄穴旁通縈泉逺鏡尚
德依仁祈生翊命且天且地若凡若聖連甍
比棟各謂知道參差經術跌宕辭藻孰如曲
林獨爲勁好掩跡韜功守兹偕老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
岸石壁立色交暉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
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頽沈鱗競躍實是欲
[002-011b]
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虞仲書
棲玄翮於荆枝望綺雲於青漢者有日于兹
矣而春華來被草石開鮮辭動情端志交衿
曲信知鄰德之談無虛徃櫝夫子雖迹躔朱
閣而心期岱嶺豈但散髮乎高岫以將飛霜
於絶谷良爲欽哉野人幸得託形崇阜息影
長林每對月流歎臨風軫慨徒事累可豁而
髮容難待自非齊生死於一致者能不心熱
者乎舉世悠悠孰云同此儻遇知己相與共
[002-012a]
憂朅來虞公兹焉可邁何爲棲棲空勞鼓缶
迨及暇日有事還童不亦皎潔當年而無忸
前脩也
   答趙英才書
子架學區中飛才何外不肯掃門覓仕復懶
彈鋏求通故偃蹇園巷從容郊邑昔所謂傲
賔者此其是乎巖下鄙人守一介之志非敢
蔑榮嗤俗自致雲霞蓋任性靈而直徃保無
用以得閑壠薪井汲樂有餘歡切松煑术此
外何務然亦以天地棟宇萬物同於一化死
[002-012b]
生善惡之能聞
   相經序
相者蓋性命之著乎形骨吉凶之表乎氣貎
亦猶事究謀而後動心先動而後應表裏相
感莫知所以然且富貴壽夭各值其數董賢
甫在弱冠便位過三公貲半於國而纔出三
十身摧家破馮唐袴穿郞署揚雄壁立高閣
而並至白首或垂老玉食而官不過尉史或
頴惠若神僅至齠齔或不辯菽麥更保黃耇
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002-013a]



華陽陶隱居集卷下








[002-013b]











[002-014a]
二篇同卷尊六
 宗玄先生玄綱論
 南統大君內丹九章經



進玄綱論表
道士筠言聞道資虛契理藉言彰臣曩
棲巖穴之時輙撰修行之事伏以重玄深而
難賾其奥三洞祕而罕窺其門使向風之流
浩蕩而無據遂總括樞要謂之玄綱冀循流
[002-014b]
泒而可歸其源闡幽微而不泄其㫖至於高
虛獨化之兆至士登仙之由或前哲未論眞
經所略用率鄙思列于篇章伏惟
開元天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䏶下爲
至道之主弘自然之訓品物咸熈於陶鈞之
際黎元輯寧於仁壽之域豈纖塵有裨於崇
嶽爝火能助於太陽然蒭蕘雖微明聖不棄
敢陳菲薄希燭天光所述舊文謹隨表奉進
輕瀆宸扆伏增戰越筠誠惶誠恐頓首頓
首謹言天寶十三載六月十一日中嶽嵩陽
[002-015a]


觀道士臣筠表上









[002-015b]











[002-016a]
宗玄先生玄綱論
 上篇明道德凡九章
   道德章第一
道者何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
地之源其大無外其微無内浩曠無端杳冥
無對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
物有方混漠無形寂寥無聲萬象以之生五
音以之成生者有極成者必虧生生成成今
古不移此之謂道也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陰
陽所資經以五行緯以四時牧之以君訓之
[002-016b]
以師幽明動植咸暢其宜澤流無窮羣生不
知謝其功惠加無極百姓不知賴其力此之
謂德也然則通而生之之謂道道固無名焉
畜而成之之謂德德固無稱焉嘗試論之天
地人物靈仙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
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奥索隱莫
窺其宗入有之末出無之先莫究其眹謂之
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綱也
   元氣章第二
太虛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眞一生焉
[002-017a]
眞一運神而元氣自化元氣者無中之有有
中之無曠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氲漸著混茫
無倪萬象之端兆眹于此於是清通澄朗之
氣浮而爲天濁滯煩昧之氣積而爲地平和
柔順之氣結而爲人倫錯謬剛戾之氣散而
爲雜類自一氣之所育播萬殊而種分既涉
化機遷變罔窮然則生天地人物之形者元
氣也授天地人物之靈者神明也故乾坤統
天地精魂御人物氣有陰陽之革神無寒暑
之變雖羣動紏紛不可勝紀滅而復生終而
[002-017b]
復始道德之體神明之心應感不窮未嘗疲
於動用之境矣
   眞精章第三
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極太極不能自
運運太極者眞精眞精自然惟神惟明寔曰
虛皇高居九清乃司玄化總御萬靈乾以之
動坤以之寧寂默無爲羣方用成空洞之前
至虛靡測元和澄正自此而植神眞獨化匪
惟巨億仰隸至尊咸有所職丹臺瑶林以游
以息雲漿霞饌以飲以食其動非心其翔非
[002-018a]
翼聽不以耳聞乎無窮視不以目察乎無極
此皆無祖無宗不始不終含和藴慈愍俗哀
蒙清濁體異眞凡莫同降氣分光聿生人中
賢明博達周濟爲功爲君爲長俾物咸通爰
歷世紀玄勳允充德掞天壤名書帝宫於是
運絶北都命標南府元眞乃降是爲形主陰
氣旣落世塵自阻鍊胎易質革穢除腐神形
合契白日輕舉所謂反我鄉歸我常與道無
疆而孰知其方
   天禀章第四
[002-018b]
夫道本無動靜而陰陽生焉氣本無清濁而
天地形焉純陽赫赫在乎上九天之上無陰
也純陰冥冥處乎下九地之下無陽也陰陽
混蒸而生萬有生萬有者正在天地之間矣
故氣象變通晦明有類陽以明而正其粹爲
眞靈陰以晦而邪其精爲魔魅故禀陽靈生
者爲睿哲資陰魅育者爲頑兇睿哲惠和陽
好生也頑兇悖戾陰好殺也或善或否二氣
均合而生中人三者各有所禀而教安施乎
教之所施爲中人爾何者睿哲不教而自知
[002-019a]
頑兇雖教而不移此皆受陰陽之純氣者也
亦猶火可滅不能使之寒冰可消不能使之
熱理固然矣夫中人爲善則和氣應爲不善
則害氣集故積善有餘慶積惡有餘殃有慶
有殃教於是立
   性情章第五
夫生我者道禀我者神而壽夭去留匪由於
巳何也以性動爲情情反於道故爲化機所
運不能自持也將超跡於存亡之域棲心於
自得之鄉道可以爲師神可以爲友何爲其
[002-019b]
然乎夫道與神無爲而氣自化無慮而物自
成入於品彙之中出乎生死之表故君子黜
嗜慾隳聰明視無色聽無聲恬澹純粹體和
神清虛夷忘身乃合至精此所謂返我之宗
復與道同與道同則造化莫能移鬼神莫能
知而況於人乎
   超動靜章第六
夫道至無而生天地天動也而北辰不移含
氣不虧地靜也而東流不輟興雲不竭故靜
者天地之心也動者天地之氣也心靜氣動
[002-020a]
所以覆載而不極是故通乎道者雖翱翔宇
宙之外而心常寧雖休息毫釐之内而氣自
運故心不寧則無以同乎道氣不運則無以
存乎形形存道同天地之德也是以動而不
知其動者超乎動者也靜而不知其靜者出
乎靜者也故超乎動者陽不可得而推出乎
靜者陰不可得而移陰陽莫能變而況於萬
物乎故不爲物之所誘者謂之至靜至靜然
後能契於至虛虛極則明明極則瑩瑩極則
徹徹者雖天地之廣萬物之殷而不能逃於
[002-020b]
方寸之鑒矣
   同有無章第七
夫道包億萬之數而不爲大貫秋毫之末而
不爲小先虛無而不爲始後天地而不爲終
昇積陽而不爲明淪重陰而不爲晦本無神
也虛極而神自生本無氣也神運而氣自化
氣本無質凝委而成形形本無情動用而虧
性形成性動去道彌逺故溺於生死遷於陰
陽不能自持非道存而亡之也故道能自無
而生於有豈不能使有同於無乎有同於無
[002-021a]
則有不滅矣故生我者道滅我者情苟忘其
情則全乎性性全則形全形全則氣全氣全
則神全神全則道全道全則神王神王則氣
靈氣靈則形超形超則性徹性徹則返覆流
通與道爲一可使有爲無可使虛爲實吾將
與造物者爲儔奚死生之能累乎
   化時俗章第八
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萬物之父帝王者
三才之主然則道德天地帝王一也而有今
古澆淳之異堯桀治亂之殊者何也夫道德
[002-021b]
無興衰人倫有否泰古今無變易性情有推
移故運將泰也則至陽眞精降而爲主賢良
輔而姦邪伏矣時將否也則太陰純精升而
爲君姦邪弼而賢良隱矣天地之道陰陽之
數故有治亂之殊也所以古淳而今澆者亦
猶人幼愚而長慧也嬰兒未孩則上古之含
純粹也漸有所辯則中古之尚仁義也成童
可學則下古之崇禮智也壯齒多欲則季世
之競浮僞也變化之理時俗之宜故有澆淳
之異也覈其所以源其所由子以習學而性
[002-022a]
移人以隨時而朴散雖然父不可不教於子
君不可不治於人教子在乎義方治人在乎
道德義方失則師友不可訓道德喪則禮樂
不可理雖加以刑罰益以鞭楚難制於姦臣
賊子矣是以示童蒙以無誑則保於忠信化
時俗而以純素則安於天和故非執道德以
撫人者未聞其至理者也
   明本末章第九
夫仁義禮智者帝王政治之大綱也而道家
獨云遺仁義薄禮智者何也道之所尚存乎
[002-022b]
本故至仁合天地之德至義合天地之宜至
禮合天地之容至智合天地之辯皆自然所
禀非企羡可及矯而效之斯爲僞矣僞則萬
詐萌生法不能理也所以貴浮古而賤澆季
内道德而外仁義先素朴而後禮智將敦其
本以固其末猶根深則條茂源濬則流長非
棄仁義薄禮智也故道喪而猶有德德衰而
猶有仁仁虧而猶有義義缺而猶有禮禮壞
則繼之以亂而智適足以憑陵天下矣故禮
智者制亂之大防也道德者撫亂之宏綱也
[002-023a]
然則道德爲禮之本禮智爲道之末執本者
易而固持末者難而危故人主以道爲心以
德爲體以仁義爲車服以禮智爲冠冕則垂
拱而天下化矣若尚禮智而忘道德者所爲
有容飾而無心靈則雖乾乾夕惕而天下敝
矣故三皇化之以道五帝撫之以德三王理
之以仁義五伯率之以禮智故三皇爲至治
五伯鄰至亂故捨道德而專任禮智者非南
面之術是以先明道德道德明則禮智薄矣
老子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以智治國
[002-023b]
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此謂禮虧則亂
智變則詐故塞其亂源而絶其詐根而揚雄
班固之儔咸以道家輕仁義薄禮智而專任
清虛者蓋世儒不達玄聖之深㫖也
 中篇辯法教凡一十五章
   神道設教章第十
九玄之初二象未構靈風集妙空洞凝華寶
章結於混成玉字標於獨化挺乎有無之際
焕乎玄黄之先日月得之以照臨乾坤資之
以覆載於是無上虛皇命元始天王編之於
[002-024a]
金簡次之於玉章初祕上玄末流下土降鑒
有道乃錫斯文故伏羲受圖軒轅受符高辛
受天經大禹受洛書神道設教兆於兹矣又
玄元愍俗歷爲帝師人倫澆浮則陳道德以
示朴鬼神雜擾則演盟威以盪邪爰及蘇茅
周王裴魏楊許莫不躬接玄聖親傳寶經故
西臺無隱於靈文東華不秘於眞訣是以龍
章雲篆漸降人間師資相承經法彌廣然可
以周覽難可以盡行何者以一人之心兼累
聖之道神疲形倦莫究其微故周覽以絶疑
[002-024b]
約行以取妙則不虧於修習無廢於閑和道
在至精靡求其博爾
   學則有序章第十一
道雖無方學則有序故始於正一次於洞神
棲於靈寶息於洞眞皆以至靜爲宗精思爲
用齋戒爲務慈惠爲先故非至靜則神不凝
非精思則感不徹非齋戒則眞不應非慈惠
則功不成神凝感徹眞應功成者是謂陟初
仙之階矣然後吐納以鍊藏導引以和體怡
神以寶章潤骨以瓊醴皆承奉師訣研味眞
[002-025a]
奥則氣液通暢形神合同不必金丹玉芝可
俟雲軿羽蓋矣若獨以嘘吸爲妙屈伸爲要
藥餌爲事雜術爲利者可謂知養形不知寶
神矣不知寶神者假使壽同龜鶴終無冀於
神仙矣
   陽勝則仙章第十二
陽與陰并而人乃生魂爲陽神魄爲陰靈結
胎運氣育體搆形然勢不俱全全則各𨑰其
本故陰勝則陽竭而死陽勝則陰銷而仙柔
和慈善貞清者陽也剛狠嫉惡婬濁者陰也
[002-025b]
心澹而虛則陽和襲意躁而欲則陰氣入明
此二者制之在我陽勝陰伏則長生之漸也
漸也者陟道之始不死之階也
   虛明合元章第十三
道不欲有心有心則眞氣不集又不欲苦忘
心苦忘心則客邪來舍在於平和恬澹澄靜
精微虛明合元有感必應應而勿取眞僞斯
分故我心不傾則物無不正動念有屬則物
無不邪邪正之來在我而已雖所尚虛漠遺
形能慮非精感遐徹則不能通玄致眞故上
[002-026a]
學之士怠於存念者陰尸之氣勝也忻於勤
銳者陽和之神勝也一怠一勤者其戰未决
也决之者在於尅節勵操務違懈慢之意使
精專無輟於斯須久於其事者則尸銷而神
王神王者謂之陽勝陽勝者道其鄰乎
   以陽鍊陰章第十四
陽火也陰水也冰炭不同器勝負各有所歸
道俗反其情人各有所鍊衆人則以陰鍊陽
道者則以陽鍊陰陰鍊陽者自壯而得老自
老而得衰自衰而得耄自耄而得疾自疾而
[002-026b]
得死陽鍊陰者自老而反嬰自濁而反清自
衰而反盛自麤而反精自疾而反和自夭而
反壽漸合眞道而得仙矣是以有纖毫之陽
不盡者則未至於死有錙銖之陰不滅者則
未及於仙仙者超至陽而契眞死者淪太陰
而爲鬼是謂各從其類所以含元和抱淳一
吐故納新屈伸導引精思靜默瀟灑無欲者
務以陽靈鍊革陰滯之氣使表裏虛白洞合
至眞久於其事者仙豈逺乎哉
   形動心靜章第十五
[002-027a]
夫形動而心靜神凝而跡移者無爲也閑居
而神擾恭默而心馳者有爲也無爲則理有
爲則亂雖無爲至易非至明者不可致也夫
天地晝亦無爲夜亦無爲無爲則一而理亂
有殊者何哉晝無爲以明故衆陽見而羣陰
伏夜無爲以晦故羣陰行而衆陽息是以主
明而無爲者則忠良進姦佞匿而天下治也
主闇而無爲者則忠良隱姦佞職而天下亂
也故達者之無爲以慧蔽者之無爲以昏慧
則通乎道昏則同乎物道與物俱無爲也奚
[002-027b]
可以一致焉故至人雖貴乎無爲而不可不
察也察而無爲者眞可謂無爲也
   神清意平章第十六
上學之士時有高興遠寄陶然於自得之境
爲眞仙可接霄漢可昇者神之王也雖曰神
王猶恐陽和之氣發泄陰邪之氣乘襲耳可
入靜室夷心抑制所起靜默專一則神不散
而陽靈全愼無恣其樂康之情以致陰邪之
來耳古人所謂樂往則哀來陽衰則陰勝若
有時躁競而煩悖者此乃形中諸魄爲陽靈
[002-028a]
之氣所鍊陰尸積滯將散故擾於絳宫之眞
矣可入室靜慮存一握固激其滓濁候神清
氣平然後省巳悔過務令自新則轉合於虛
靜之途此亦洗心之一術爾
   行清心貞章第十七
行欲清心欲貞言勿過乎行行無愧乎心則
遊於四達之衢四達之衢者涉道之通逵也
行之不已則天地愛之神明祐之凶横無由
加鬼神不能擾若言清而行濁名潔而跡污
雖醜蔽於外而心慙於内心慙於内者天地
[002-028b]
疾之神明殛之雖力强於道不可致也故寧
受人之毁無招天之譴人毁由可弭天譴不
可逭也
   眞人爲儔章第十八
道之所至忌者婬殺陰賊此誠易戒至於小
小喜怒是非可否人之常情甚難愼也都不
欲有纖芥之事關乎方寸之中慮靜神閑則
邪氣不能入我志不擾則眞人爲儔又好譽
而憎毁者賢達之所不免然審巳無善而獲
譽者不祥省躬無疵而獲謗者何傷以此論
[002-029a]
之得失在乎巳而靡由其他故泰然忘情美
惡不動乎衷者至人哉至人哉
   仁明貞靜章第十九
夫仁明而貞靜博達而英秀者皆天人分氣
降生以濟時利物也積世功備則丹臺著名
元貞潜運於上玄正氣宻集於關府自然魄
鍊而尸滅神凝而體清陰滓都銷則合形而
輕舉故古之仙者未始非天人也使行尸同
其所好不亦難乎有積修累行而不獲昇舉
者何也前功未著也有不因修習而自得仙
[002-029b]
者往行克充也夫功無虛搆善不徒施不可
見爲而不得則於我生怠覩自然羽化則謂
功不由人皆失之遠矣
   立功改過章第二十
功欲陰過欲陽功陰則能全過陽則可滅功
不全過不滅仙籍何由書長生非可冀然功
不在大遇物斯拯過不在小知非則悛不必
馳驟於立功奔波於改過過在改而不復爲
功惟立而不中倦是謂日新其德自天祐之
若爾者何必八節三元言功悔過神眞明察
[002-030a]
固其常焉又謝過祈思務在精誠懇志注心
於三清之上如面奉金闕之前不必屈伏形
體宣通言辭若徒加拜跪扣搏誦課平常之
文者可謂示人以小善實未爲感激之弘規

   制惡興善章第二十一
陽之精曰魂與神陰之精曰尸與魄神勝則
爲善尸强則爲惡制惡興善則理忘善縱惡
則亂理久則尸滅而魄鍊亂久則神逝而魂
銷故尸滅魄鍊者神與形合而爲仙神逝魂
[002-030b]
銷者尸與魄同而爲鬼自然之道也
   虛白其志章第二十二
神魂好潔尸魄好穢常欲虛白其志澡雪其
形則神魂樂康尸魄鍊滅神康尸滅者日益
清爽雖未輕舉吾必謂之仙矣又悲哀感恚
者與陰爲徒歡悅忻康者與陽爲徒故心悲
則陰集志樂則陽散不悲不樂恬澹無爲者
謂之元和非元和無以致其道也
   委心任運章第二十三
夫目以妖艷爲華心以聲名爲貴身好輕鮮
[002-031a]
之飾口欲珍奇之味耳歡妙美之聲鼻悅芳
馨之氣此六者皆敗德傷性秪以伐其靈根
者也故有之即可逺無之不足求惟衣與食
人之所切亦務道者之一弊耳然當委心任
運未有不給其所用且天地之生禽獸也猶
覆之以羽毛供之以蟲粒而況於人乎必在
忘其所趣任之自然爾
   虛凝靜息章第二十四
覺與陽合寐與陰並覺多則魂彊寐久則魄
壯魂彊者生之徒魄壯者死之徒若餐元和
[002-031b]
徹滋味使神清氣爽至於晝夜不寐唯虛凝
而靜息者善無以加焉
下篇析凝滯凡九章
   會天理章第二十五
或問曰夫人之心久任之則浩蕩而忘返頓
棲之則超躍乎無垠任之則弊乎我性棲之
則勞乎我神使致道者奚方而靜愚應之曰
性本至凝物感而動習動滋久胡能遽寧既
習動而播遷可習靜而恬晏故善習者寂而
有裕不善習者煩而無功是以將躁而制之
[002-032a]
以寧將邪而閑之以貞將求而抑之以捨將
濁而澄之以清優哉游哉不欲不營然後以
玄虛爲境域以澹漠爲城闕以太和爲宫觀
以寂照爲日月惟精惟微不廢不越行如是
息如是造次於是逍遥於是習此久者則物
冥乎外神鑒於内不思靜而已靜匪求泰而
彌泰即動寂兩忘而天理自會矣故履霜乃
堅冰之始習靜爲契道之階古人豈不云乎
積習生常其斯之謂歟
   畏神道章第二十六
[002-032b]
或問曰人有善惡天地神明豈悉知之乎愚
應之曰是何言歟是何言歟夫心者神靈之
府神棲於其間苟心謀之即神知之神知之
則天地神明悉知之矣未有爲善惡不謀於
心者旣謀於心則神道所察無逃於毫分無
逃於毫分則福善禍淫其不差矣曰何爲顔
生夭冉子疾盜跖壽莊蹻富楚穆霸田恒昌
乎愚應之曰天道逺人道邇報應之效遲速
難量故君子遭命小人有幸然吉凶紏纏豈
止於一形乎故經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又
[002-033a]
曰其事好還則報應之道可明矣何必一切
徵之於目前乎
   率性凝神章第二十七
或問曰神主於靜使心有所欲何也愚應之
曰神者無形之至靈者也神禀於道靜而合
乎性人禀於神動而合乎情故率性則神凝
爲情則神擾凝久則神止擾極則神還止則
生遷則死皆情之所移非神之所使曰然則
變性爲情者爲誰乎曰内則陰尸之氣所悖
外則聲色之態所誘積習浩蕩不能自寧非
[002-033b]
神之所欲動也
   道反於俗章第二十八
或問曰人情之所至愛者皆道家之所至忌
何也愚應之曰夫福與壽人之所好禍與夭
人之所惡不知至愛者招禍致夭無欲之介
福永壽若斯而過求自害何迷之甚乎且燕
趙艷色性之冤也鄭衛淫聲神之諠也珍饌
㫖酒心之昏也搢紳紱冕體之煩也此四者
捨之則靜取之則擾忘之則壽躭之則夭故
爲道家之至忌也
[002-034a]
   專精至道章第二十九
或問曰古之學仙者至多而得道者至少何
也愚應之曰常人學道者千而知道者一知
道者千而志道者一志道者千而專精者一
專精者千而勤久者一是以學者衆而成者
寡也若知道能絶俗絶俗者能立志立志者
能專精專精者能勤久未有學而不得者也
曰然則理世者絶望於仙乎曰不然若特禀
眞氣大庇羣生者則無妨於理世若中人好
道志慕輕舉必藉於棲閑故太昊襲氣母軒
[002-034b]
轅昇雲軿顓頊處玄宫文命遊紫府斯皆撫
俗而得道者也若乃玄元寄柱史南華吏漆
園王喬莅葉縣方塑登金門此亦佐時而得
道者也又仙欲隱宻道貴無名或昭其蹤或
祕其跡不可以一途而察不可以一理而推
按眞誥及抱朴子元始上仙記咸云自古至
忠至孝至眞至廉有大功及物者皆有所得
不同常流堯舜周孔伊吕昔諸聖賢皆上擢
仙職斯所謂死而不亡者壽又白華自以隨
世畏死而希仙没爲靈官其骨不朽功充之
[002-035a]
後靈肉附骸返魂還形倏忽輕舉若爾者則
片善不失而況專以神仙爲務者乎
   長生可貴章第三十
或問曰道之大㫖莫先乎老莊老莊之言不
尚仙道而先生何獨貴乎仙者也愚應之曰
何謂其不尚乎曰老子云死而不亡者壽又
曰子孫祭祀不輟莊子曰孰能以死生爲一
條又曰聖人以形骸爲逆旅此其證乎愚答
曰玄聖立言爲中人爾中人入道不必皆仙
是以教之先理其性理其性者必平易其心
[002-035b]
心平神和而道可冀故死生於人最大者也
誰能無情情動性虧秪以速死令其當生不
悅將死不懼翛然自適憂樂兩忘則情滅而
性在形殁而神存猶愈於形性都亡故有齊
死生之說斯爲至矣何爲乎不尚仙者也夫
人所以死者形也其不亡者性也聖人所以
不尚形骸者乃神之宅性之具也其所貴者
神性爾若以死爲懼形骸爲眞是修身之道
非修眞之妙矣老子曰深根固蔕長生久視
之道又曰谷神不死莊子曰千載厭世去而
[002-036a]
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又曰故我修身千
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又曰乘雲氣馭飛龍以
遊四海之外又曰人皆盡死而我獨存又曰
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斯則老莊之言長生不
死神仙明矣曷謂無乎又道德經南華論多
明道以訓俗敦本以靜末神仙之奥存而不
議其幽章隱書鍊眞妙道祕於三洞非賢不
傳故輕泄者獲戾於天官欽崇者紀名於玄
録殃慶逮乎九祖昇沈繫乎一身何可使行
尸之徒悉聞悉見耳
[002-036b]
   道無棄物章第三十一
或問曰物自道生道無棄物何獨得道者靈
長失道者滅亡乎愚應之曰夫龍之與魚同
育於水明之與暗俱生於道龍則興雲施雨
出有入無魚則在藻而樂失泉而枯龍則得
水之妙而能化於水魚不得水之妙而不能
化於水也上士則棲神鍊氣逸於霄漢之上
下士則伐性損壽淪乎幽壤之下上士得道
之妙而能化於道下士不得道之妙而不能
化於道也故魚不知水之生乎巳而棄之非
[002-037a]
水之棄魚也人不知道之生乎巳而棄之非
道之棄人也或曰龍魚異質明暗殊禀安能
使魚化於水凡化於道乎愚答曰若魚能潜
深淵匿幽穴不貪餌及其大也即奮鱗激鬛
超吕梁而爲龍矣人能遊崆峒息澹泊絶嗜
慾及其至也即含微契虛蹈眞境而爲仙矣
所恨藏身不宻保神不固而水之與道豈負
魚之與人哉
   明取捨章第三十二
或問曰仙者人之所至美者也死者人之所
[002-037b]
至惡者也而歷代之君子罔有不知而從俗
者至多習仙者至少何也愚應之曰此有二
理一者所禀之氣非高即所希之志難廣故
溺於近務忘乎逺見爲聲名所汩嗜慾所昏
終縶伏於世網竟無蹈於眞域二者雖禀氣
蕭遐神襟秀邁而濟物之功未備登仙之路
猶逺是以遲迴人爵未解帝懸耳若夙勳已
著名入丹臺則超跡絶塵物所不能累也又
問曰仙必有骨無骨不可學仙奈何愚應之
曰夫工者必因其材而施乎巧學者必有其
[002-038a]
骨而志乎道故冰不可鏤愚不可仙自然之
理也所以神不清骨不峻者皆非禀陽靈之
氣也非禀陽靈之氣者必無慕仙之心也苟
有慕仙之心者未有不夙挺夫仙骨者也曰
然則有仙骨不修而可致乎曰有骨而不學
者亦如有材而無工故金蔵於礦也不冶而
爲石道在於人也不鍊而爲凡雖無骨而不
仙亦不可恃骨而待輕舉也
   以有契無章第三十三
或問曰道本無象仙貴有形以有契無理難
[002-038b]
長久曷若得性遺形者之妙乎愚應之曰夫
道至虛極也而含神運氣自無而生有故空
洞杳冥者大道無形之形也天地日月者大
道有形之形也以無係有以有合無故乾坤
永存而仙聖不滅故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所
以見六合之廣三光之明者爲吾有形也若
一從淪化而天地萬物盡非吾有即死者人
倫之荼毒也是以鍊凡至於仙鍊仙至於眞
鍊眞合乎妙合妙同乎神神與道合即道爲
我身所以昇玉京遊金闕能有能無不終不
[002-039a]
殁何爲理難長久乎若獨以得性爲妙不知
鍊形爲要者所謂清靈善爽之鬼何可與高
仙爲比哉曰然則古有仙矣胡爲旣隱而不
復見乎曰清濁殊流眞凡異境安可得而見
邪雖然令威千載而暫歸玄元至今而屢降
何爲不復見乎曰然則今之仙者爲誰乎曰
自我唐以來可略而言矣劉慶雲舉於蜀土
韋俊龍騰於嵩陽道合蟬蛻於太一洞玄骨
飛於冀方其餘晦跡遁世得道輕舉者不可
勝紀此皆接於聞見詎可誣而蔽之蓋知道
[002-039b]
者稀故得仙者寡至音不娱於俚耳悲夫




宗玄先生玄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