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75 宗玄先生玄綱論--吳筠 (master)


[001-001a]
華陽陶隱居集卷上尊一
    昭臺弟子傅霄編集
    大洞弟子陳桷校勘
   江總序
昔劉向通古今之學馬融見天下之書京房
察風雨之占裴楷曉陰陽之術子政傷於簡
易季長敝於驕侈君明遂不旋踵公矩纔免
極誅鮮有盡美之迹罕聞克終之譽若夫德
行博敏孔空四科經術深長鄭門六藝丹陽
陶先生備斯矣至知紫臺青簡緑帙丹經玉
[001-001b]
版秘文瑶壇怪牒靡不貫彼精微殫其㫖趣
蓋非常之絶伎命世之異人焉文集缺亡未
有編録門人補輯若逢遼東之本好事研搜
如誦河西之篋奉勑校之鉛墨緘以緹緗藏
彼鴻都副在延閣
   尋山誌年十/五作
倦世情之易撓乃杖䇿而尋山旣沿幽以達
峻實窮阻而備艱眇遊心其未已方際夕乎
雲根欣夫得志者忘形遺形者神存於是散
髮解帶盤旋其上心容曠㫰氣宇條暢玄雖
[001-002a]
逺其必存累無大而不忘害馬之弊旣去解
牛之刀乃王物我之情雖均因已濟吾之所
尚也若夫飛聲西嶽邀利東陵楚湘之潔吴
江之矜輕死重氣名貴於身迷眞晦道余所
弗丞襲衣縫掖端委章甫徘徊廊廟趨翔庭
宇傅氏百王流芳世緒負德叨榮吾未敢許
爾乃荆門書掩蓬户夜開室迷夏草逕惑春
苔庭虛月映琴響風哀夕鳥依簷暮獸爭來
時復歷近壟尋逺壑坐盤石望平原日負嶂
以共隱月披雲而出山風下松而含曲泉瀠
[001-002b]
石而生文草𧆑𧆑以拂露鹿颯颯而來群捫
虛蘿以入谷傍洪澤而比清照石壁以端色
攀桂枝而齊貞亟扈蘭而佩蕙及春駃之未
鳴且含懷以屏炁待惠風而舒情乃乘興而
遂往遵巖路以達遊竚天維而漂思𢠵怳惚
而莫求眺回江之淼漫眩疊嶂之相稠日斜
雲而色黛風過水而安流觸嶔巖而起巘值
闊達而成洲石孤聳而獨絶岸懸天而似浮
緑隥道其過半魂眇眇而無憂悟伯昏之條
宕躡千仞而神休遂乃淩巖峭至松門背通
[001-003a]
林面長源右聯山而無際左憑海而齊天竹
泫泫以垂露柳依依而迎蟬鷗雙雙而赴水
鷺軒軒而歸田赴水兮汎濫歸田兮翱翔此
翔濫之足樂意斯齡之不長悼菌蟪之危促
羨靈椿兮未央雖鵬鷃之異類託逍遥乎一
方願敷衽以逺訴思松朝而陳辭至赤城兮
一憩遇王子而宿之仰彭涓兮弗逺必長年
兮可期及榆光之未暮將尋山而採芝去採
芝兮入深澗深澗幽兮路窈窕窈窕路兮終
無曙深澗深兮未曾曉高松上兮亟停雲低
[001-003b]
蘿下兮屢迷鳥鳥迷羅兮繽紛雲停松兮欲
紛紛停雲遊兮安泊離鳥棲兮索群嗟群泊
其無所思參差而誰聞旣窮目以無閡先生/去世
後久無人編録文集至陳武帝貞明二年勑/令侍中尚書令江總始撰文集先生以梁大
同二年解駕至是五十/三載矣文章頗多散落問漁人以前路指示
余以蓬萊曰果爾以尋山之志館爾以招仙
之臺就瀛水以通懷謂萬感其巳會亦千念
而必諧竟莫知其所躋反無形於寂寞長超
忽乎塵埃
   水仙賦
[001-004a]
淼漫八海汯泊九河中天起浪分地瀉波東
卷長桑日窟西斡龍築月阿廼者潼關不壅
石門已開導江出漢浮濟達淮漳渠水府包
山洞臺娥英之所游徃琴馮是焉去來或窮
髮逸鵬咸池浴日隨雲濯金漿之汧追霞採
建木之實弄珠於淵客之庭卷綃乎鮫人之
室此眞夐矣至於碧巖無霧緑水不風飛軒
紖鳳游軿駕鴻上朝紫殿還覲青宫進麾八
老顧拂四童拊洞陰之磬張玄圃之璈酌丹
穴之酎薦麟洲之餚安期奉棗王母送桃錦
[001-004b]
旌麗日羽衣拂霄又其英矣及秋水方至層
濤架山各巡封隩來賚王言選奇於河侯之
府出寶於驪龍之川夜光燭月洪貝充轅亦
其壞矣若夫層城瑤館縉雲瓊閣黄帝所以
觴百神池塗山石帳天后翠幕夏禹所以集
群臣也岷嶓交錯上貫井絡穹漢碅磳横帶
玉繩浸湯泉於桂渚涌沸壑於金陵崩沙轉
石驚湍走沫絶壁飛流萬丈懸瀨奔激芒碭
之間馳騖壺口之外逮乎璇綱運極儿六數
翻用謀西漢受事龍門少周姒後初會嬀前
[001-005a]
平陰鉅鹿再化爲淵清河渤海三成桑田撫
二儀以惻愴哀萬兆以流漣僉自安於蝣晷
緬無羨於鵠年皆松下之一物又奚足以語
仙嗟乎循有生之造物固莫靈於在人寧不
踵武於象帝入妙門而自賔苟淪形於無曉
與螻蟻而爲塵亦有先覺之秀獨徃之英窺
若士於蒙穀求吕梁於石城從務光於砥柱
索龍威於洞庭迎九玄於金闕謁三素於玉
清更天地而彌固終逍遥以長生
  華陽頌
[001-005b]
  
   樞域
河篇徵徃册孔記昭昔名三宿麗天序兩金
摽地英
   質象
宅無乃生有在有則還空靈構不待匠虛形
自成功
   形位
總神列三府分除交五便陰暉迎夜晢晨精
望曉懸
   摽貫
[001-006a]
南峰秀玄鼎北嶺横秦壁表裏玉沙津周迴
隱輪跡
   區別
左帶栁汧水右浚陽谷川土懷北邙色井洌
鳳門泉
   迹號
郭干跱留岸姜巴亘逺蹤鶴廟或聞響别宅
迺恒恭
   類附
吴居非知地越家詎隱遷樹蓋徒低蔭石竈
[001-006b]
未嘗煙
   物軌
果林鬱餘奈蔬圃蔓遺辛熒芝可燭夜田泉
常澣塵
   遊集
降轡龜山客解駕青華童寢宴舍眞館高會
蕭閑宫
   才英
清歌翔羽集長嘯歸雲翻子絃有逸調空談
無與言
[001-007a]
   學禀
摽舍雷平下立靜連石陰上道已冲念飛華
當軫心
   業運
濟神既有在去留從所冝心迹何用顯冥途
自相知
   挺契
方隅游瓊丒華陽棲隱居重離儻或似七元
乃扶胥
   機萌
[001-007b]
號期行當滿亥數未終丁迨及唐承世將賔
來聖庭
   誠期
刊石玄窻上顯誠曲階門動靜顧矜録不負
保舉恩
   授陸敬游十賚文
隱居先生遣總事弟子戴坦乘䇿執簡膝授
前學弟子吴郡陸敬游建連石之邑爲棲靜
處士策文曰
咨爾敬游昔我紆紱帝闈侍笏梁席雖迹混
[001-008a]
教塗而心摽逸境芝田之想無忘曉夜濠頴
之志歲月以深至德有鄰雲風相會爾之來
矣爰移兩春於是褫帶青墀挂冠朱闕携手
東驅創居兹嶺脉潤通水徙石開基登崖斲
榦越壟負卉筋力盡於登築炁血疲乎趨走
肌色憔悴不以暴露爲苦心魂空慊寧顧飢
寒之弊棟宇旣立載離霜暑于時七稔經始
甫訖今日之安爾有勤焉君子不獨居其榮
仁人必與物同泰是用邑爾長阿北阪積金
山連石之鄉方七十步澗水屬焉茂爾嘉業
[001-008b]
永爲華陽上賔爾其蒞之右/一
爾以專慤爲性恬淡爲情質直居本沉重樹
志不邀世才高謝接俗權謀詭譎非意所欲
今故賚爾爲棲靜處士可謂因德立號克終
斯美右/二
爾基架館境營獲授域堂壇宏敞棲路通嚴
官私行止並有棲憩繕築之勞莫匪爾力今
故賚爾四雷飛軒厢廊側屋可以安身靜卧
顯衹遐福右/三
爾奉上惟勤接下以惠稼穡艱難備嘗勞苦
[001-009a]
貨植之冝允瞻糧服手足胼胝未獲告休櫛
沐風雨於焉猶切今故賚爾蒼頭一人厥名
多益可以傳代薪水省息劬劇右/四
爾族惟舊緒身沗邦聞道雖一貫事冝望分
今故賚爾銅鐵如意可以麾對賔僚即名立
右/五
爾崇教惟善法無偏執器服表用爰寄玩習
今故賚爾筇竹錫杖可以振動三界精衹憚
右/六
爾期誠玄契遐想靈風致懷所指因心則通
[001-009b]
今故賚爾香爐二枚薰陸副之可以騰煙紫
閣招感上司右/七
爾澡形潔蔵餚糧旣去宣道松术實資芳醑
今故賚爾杯盤一具可以夕挹桂漿朝承菊
右/八
爾敬事經誥遵尚模楷翰墨之用於是乎在
今故賚爾大硯一面紙筆副之可以臨文寫
字對眞受言右/九
爾眞心内固清行外彰滌蕩紛穢表裏雪霜
今故賚爾鍮石澡灌手巾自副可以登齋朝
[001-010a]
拜出入盥漱右十
今賚爾十事事准前史可對揚嘉策循言來
理無或驕惰以騫斯㫖援筆申懷敢告處士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
持寄君
   題所居壁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言昭陽殿忽作
單于宫
   寒夜愁
[001-010b]
夜雲生夜鴻驚悽切嘹唳傷夜情空山霜滿
高煙平鉛華沉照帳孤明寒月微寒風緊愁
心絶愁淚盡人情不勝怨思來誰能忍
   胡笳篇
自戾飛天曆與奪徒紛紜百年四五代終是
甲辰君
   上梁武帝論書啟
奉㫖左右中書復稍有能者唯周喜贊夫以
含心之荄實俟夾鍾吐氣今既自上體妙爲
下理用成工每惟申鍾王一論於天下進藝
[001-011a]
方興所恨沈朽不能鑚仰高深自懷歎慕
前奉神筆三紙并今爲五非但字字注目乃
畫畫抽心日覺勁媚轉不可說以酬昔歲不
復相類正此即爲楷何復多尋鍾王心本
自敬重今者彌增愛服俯仰悅豫不能不以
啓適復蒙給二卷伏覽標帖皆如聖㫖旣不
顯垂允少留不能久停已就摹索者一叚未
畢不赴今信紙卷先已經有兼多他雜無所
復取亦請俟俱了日奉送兼此諸書是篇章
今不辯復得修習唯願細書如樂毅論
[001-011b]
太師箴例依倣以寫經傳永存冥題中精要
而已
   梁武帝答書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爲異紙卷是出裝書旣
須見前所以付耳無正可取備於此及欲更
須細書如論箴例逸少迹無甚極細書樂毅
論乃微麤徤恐非眞跡太師箴小復方媚筆
力過嫩書體乖異二者已經至鑒其外便無
可付也
   上梁武帝啟
[001-012a]
樂毅論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輕言今㫖
以爲非眞竊自信頗涉有悟箴吟贊過爲淪
弱許靜素叚遂蒙永給仰銘矜奬益無以喻
如此書雖不在法例而致用理均背間細楷
兼復兩翫先於都遇得飛白一卷云是逸少
好跡不嘗别見無以能辯唯覺勢力驚絶
謹以上呈於非用脫可充閣願仍以奉上
昔於馬澄處見逸少正書目録一卷澄云
右軍勸進洛神賦諸書十餘首皆作今體唯
急就篇二卷古法緊細近脫憶此語當是零
[001-012b]
落已不復存澄又云帖注出裝者皆擬賚諸
王及朝士近見三卷首帖亦謂已久分本
不敢議此正復希於三卷中一兩條更得預
出裝之例耳天㫖遂復頓給先卷下情益用
悚息近初見卷題云二十三四已欣其多今
者賜書第至二百七十惋訝無已天府如海
非一瓶所汲量用息心前後都已蒙見大小
五卷於野拙之分實以過幸若非殊恩豈可
觖望愚固本博涉而不能精昔患無書可看
乃願作主書史晩愛隸法又羨典掌之人嘗
[001-013a]
言人生數紀之内識解不能周流天壤區區
唯充恣五欲實可耻愧每以爲得作才鬼亦
當胜於頑仙至今猶然始欲翻之自無射以
後國政方殷山心歉默不敢復以虛閑塵觸
謹於此題事故遂成煩黷伏願聖慈照録誠

   梁武帝答陶隱居諭書
又省别疏云故當冝微以著賞此既勝事雖
風訓非嫌云云然非所習聊試略言夫運筆
邪則無芒角執手寬則書緩弱點撆短則法
[001-013b]
擁腫點撆長則法離澌畫促則字横畫踈則
形慢拘則乏勢放又少則純骨無媚純肉無
力少黑浮澁多墨笨鈍比並皆然任之所之
自然之理也若抑揚得所趣舍無違值筆連
斷觸勢峰鬱揚波折節中規合矩分間下注
濃纖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稱婉婉曖曖視
之不足稜稜凛凛常有生氣適眼合心便爲
甲科衆家可識亦當復貫串耳六文可工亦
當復由習耳一聞能持一見能記且古且今
不無其人大抵爲論終歸是習程邈所以能
[001-014a]
變書體爲之舊也張芝所以能善書工學之
積也旣舊旣積方可以肆其談吾少來乃至
不嘗盡甲子無論於篇紙老而言之亦復何
謂正足見嗤於當今貽笑於後代遂有獨冠
之言覽之背熱隱眞於是乎累眞矣此直一
藝之工非吾所謂勝事此道心之塵非吾所
謂無欲也
   又上梁武帝論書啟
一一卷中有雜迹謹䟽注如别恐未允愚衷
並竊所摹者亦以上呈近十餘日精慮悚悸
[001-014b]
無寧涉事遂至淹替不冝復待填畢餘條並
非用唯叔夜威輦二篇是經書體式追以單
郭爲恨伏按卷上第數甚爲不少前㫖唯有
四卷此似是宋元嘉中撰集當由自後多致
散失逸少有名之迹不過數首黃庭勸進像
讚洛神此等不審猶有存否
第二十三卷今見有十二/條在别紙按此卷是右軍書
者唯有八條前樂毅論書乃極勁利而非甚
用意故頗有壞字太師箴大雅吟用意甚至
而更成小拘束乃是書扇題屏風好體其餘
[001-015a]
五片無的可稱濤言一紙此書乃不惡而/非右軍又不識
誰迹又/似是摹給事黄門二紙治廉瀝一紙是子敬/書亦似
摹/跡後又治癧貍骨方一紙是子敬書/亦是摹跡
 右四件非右軍書
第二十四卷今見有二/十一條在按此卷是右軍書者
唯有十一條並非甚合迹兼多漫/抹於摹起難復委曲前黄初三
年一紙是後人/學右軍繆襲告墓文一紙是許先/生書
懷憂痛一紙是張/澄書五月十一日一紙是摹王/珉書被
尚想黄綺一紙遂結滯一紙凡二篇並後/人所學甚拙
不復展一紙是子/敬書便復改月一紙是張/翼書
[001-015b]
月十五日繇白一紙亦是王/珉書治欬方一紙是/謝
安/書
 右一十條非右軍書
伏恐未垂許以區别今謹上許先生書任靜
書如别比方即可知王珉張澄謝安張翼書
公家應用
   梁武帝答隱居書
省區别諸書良有精賞所異同所可未知悉
可否耳給事黄門二紙爲任靜書觀所送靜
書諸字相附近二紙靜書體解雜便當非靜
[001-016a]
書復當以點盡波擎論極諸家之致此亦非
可倉卒運於毫紙且保拙守中也許任二迹
並摹者並付反
   又上梁武帝論書啟
啓伏覽書前意雖止二六而規矩必周後字
不出二百亦褒貶大備一言以蔽便書情頓
極使元常老骨更蒙榮造子敬懦肌不沉泉
夜唯逸少得進退其間則玉科顯然可觀若
非聖證品析恐愛附近習之風永遂淪迷矣
伯英旣稱草聖元常寔自隸絶論㫖所謂殆
[001-016b]
同機神實曠世莫繼斯理旣明諸畫虎之徒
當日就輟筆反古歸眞方弘盛世愚管見預
聞喜佩無届比世皆尚子敬敬元末繼以齊
代名實脫略海内非唯不復知有元常於逸
少亦然非排棄所可黜涅而不緇不過數族
今奉此論自舞自蹈未足逞泄願以所摹竊
示洪逺思曠此二人皆是均思者必當賛仰
踴躍有盈半之益與洪逺雖不相識從子
翊以學徃來故因之有會但旣在閣恐或已
應聞知摹者所採字大小不堪均調郭看乃
[001-017a]
尚可恐筆意大殊此篇方傳千載故冝令跡
隨矣偕老美晩所奉三紙伏循字跡大覺勁
宻竊恐旣以言發意意則應言而心隨意運
手與筆會故益得楷稱下情懽仰寶奉愈至
世論咸云江東無復鍾跡常以歎息皆竚望
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採今論㫖云眞
迹雖少可得而推是猶有存者不審可復幾
字旣無出見理冒願得工人摹填數行脫蒙
見此實爲過幸又逸少學鍾勢巧形宻勝於
自運不審此例復有幾紙垂㫖以黄庭像讚
[001-017b]
等諸文可更有出給理自運之跡今不復希
請學鍾妙仰惟殊恩
   梁武帝答書
鍾書乃有一卷傳以爲眞意謂悉是摹學多
不足論有兩三行許似摹微得鍾體逸少學
鍾的可知近有二十許首此外字細畫短多
是鍾法今欲令人帖採未便得付來月有竟
者當遺送也
   論書啟
逸少自吴興以前諸書猶爲未稱凡厥好迹
[001-018a]
皆是向會稽時永和十許年中者從失郡告
靈不仕以後畧不復自書皆使此一人世中
不能别見其緩異呼爲末年書逸少亡後子
敬年十七八全倣此人書故遂成與之相似
今聖㫖摽顯足使衆識頓悟於逸少無末年
之譏阮研聞近有一人學研書遂不復可别
比郭摹所得雖麤寫字形而無復其用筆
跡勢不審前後諸卷一兩條謹宻者可得在
出裝之例復蒙垂給至年末間否此澤自天
直以啓審非敢必覬
[001-018b]
   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
初梁諸朝散大夫問曰嘗竊觀仙書輒嗟欣
忘倦徒羨其文莫測其理尋七尺之體旣同
禀太始俱服五常以何因縁獨超青雲而弊
金石者乎先生領神玄門學窮仙苑必有以
竭其川岸請略聞雅說
隱居答曰至哉嘉訊豈蒙生所辯雖然試言
之若直排竹栢之匹桐柳者此本性有殊非
今日所論若引庖刀湯榢從養漑之功者此
又止其所從終无永固之期夫得仙者並有
[001-019a]
異乎此但斯族復有數種今且談其正體凡
質像所結不過形神形神合時是人是物形
神若離則是靈是鬼其非離非合佛法所攝
亦離亦合仙道所依今問以何能而致此仙
是鑄鍊之事極感變之理通也當埏埴以爲
器之時是土而異於土雖燥未燒遇濕猶壞
燒而未熟不久尚毁火力既足表裏堅固河
山可盡此形無滅假令爲仙者以藥石鍊其
形以精靈瑩其神以和氣濯其質以善德解
其纏衆法共通無礙無滯欲合則乘雲駕龍
[001-019b]
欲離則尸解化質不離不合則或存或亡於
是各隨所業脩道進學漸階無窮教功令滿
亦異竟寂滅矣
   登眞隱訣序
昔在人聞已鈔撰眞經脩事兩卷于時亦麤
謂委宻頃巖居務靜頗得恭潔試就遵用猶
多闕畧今更反覆研構表裏洞洽預是眞學
之理使了然無滯一字一句皆有事㫖或論
有以入無或據顯而知隱或推機而得宗或
引彼以明此自非閑鍊經書精涉道數者率
[001-020a]
然覽之猶觀海爾必須詳究委曲乃當曉其
所以故道備七篇義同高品嘗聞古言非知
之難其在行之意謂非學之難解學難也屢
見有人得兩三卷書五六條事謂理盡紙上
便入山脩用動積歲月愈久愈昏此是未造
門墻何由眄其帷席試略問麤處已自茫然
皆答言經說止如此但謹依存行耳乃頗復
開動端萌序導津流若值智尚許人脫能欣
爾感悟詢訪是非至於愚迷矜固者便徑道
君何以穿鑿異同評論聖文或有自執己見
[001-020b]
或云承舊法永無肯發對揚之懷此例不少
可爲痛心夫經之爲言徑也經者常也通也
謂常通而無滯亦猶布帛之有經矣必須銓
綜緯緒僅乃成功若機關疏越杼軸乖謬安
能斐然成文眞人立象垂訓本不爲蒙校設
言故每標通衢而恒畧曲徑知可教之士自
當觀其隅轍凡五經子史爰及賦頌尚歷代
注釋猶不能辯况玄妙之秘途絶領之奇篇
而可不探括冲隱窮思寂昧者乎旣撰此粗
立乃輟書而嘆曰若使願玄平在此乃當知
[001-021a]
我心理所得幾於天人之際徃矣如何孰與
言哉方將寄之於玄會耳
   藥總訣序
上古神農作爲本草凡著三百六十五種以
配一歲歲有三百六十五日日生一草草主
一病上應天文中應人道下法地理調和五
味製成醪醴以備四氣爲弗服欲其本立道
生者也當斯之時人心素朴嗜欲寡少設有
微疾服之萬全自此之後世僞情澆智慮日
生馳求無厭憂患不息故邪氣數侵病轉深
[001-021b]
痼雖服良藥不愈其後雷公祠君更增演本
草二家藥對廣其主治繁其類族旣世改情
移生病日深或未有此病而逆設彼藥或一
藥以治或百藥共愈一病欲以排邪還正爲
之原防故也而三家所列疾病互有盈縮或
物異而名同或物同而名異或冷熱乖違甘
苦背越採取殊法出處異所若此之流殆難
按據尋其大歸神農之時未有文字至於黄
帝書記乃興於是神農本草列爲四經三家
之說遞有損益豈非隨時適變殊途同歸者
[001-022a]
乎但本草之書歷代久逺旣靡師授又無注
訓傳寫之人遺誤相繫字義殘闕莫之是正
方用有驗布舒合和
   肘後百一方序
太歲庚辰隱居曰余宅身幽嶺迄將十載雖
每植德施功多止一時之設可以傳芳逺裔
者莫過於撰述見葛氏肘後救卒殊足申一
隅之思夫生人之所爲大患莫急於疾疾而
不治猶救火而不以水也今輦掖左右藥師
易尋郊郭之外已自難值况窮村迥野遥山
[001-022b]
絶浦其間枉夭安可勝言方術之書卷秩徒
煩拯濟殊寡欲就披覽回惑多端抱朴此製
實爲深益然尚闕漏未盡其善輒更採集補
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别爲肘後百一方
於雜病單治略爲用遍矣昔應璩爲百一詩
以箴規心行今余撰此蓋欲衛輔我躬且佛
經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輒有一百一病是
故深宜自想上自通人下達衆庶莫不各加
繕寫而究括之余又别撰效驗方五卷且論
諸病證候因藥變通而並是大治非窮居所
[001-023a]
資若華軒鼎室亦宜脩省耳葛氏序云可以
施於貧家野居然亦不止如是今縉紳君子
若常處閑佚乃可披於方書脫從禄外邑將
命遐征或宿直禁闈晨宵隔絶或羈束戎陣
城栅嚴阻忽遇疾倉卒唯拱手相看曷若採
之囊笥則可庸竪成醫故備論證候使曉然
不滯一披條領無使過差也
   本草序
隱居在乎茅山巖嶺之上以吐納餘暇頗遊
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爲盡聖人之心故撰
[001-023b]
而論之舊說皆稱神農本經余以爲信然昔
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八卦以通鬼神之情
造耕種以省殺生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
之命此三道者歷衆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
象繫辭幽賛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穀惠被
群生歧黄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並歲踰
三千民到于今賴之但軒轅以前文字未傳
如六爻指垂畫象稼穡即事成迹至於藥性
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于桐
雷乃著在於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
[001-024a]
人多更脩飾之爾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預
故猶得全録而遭漢獻遷徙𣈆懷奔迸文籍
焚靡千不遺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
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
記又云有桐君採藥録說其花葉形色藥對
四卷論其估使相須魏𣈆已來吴普李當之
等更復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
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
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
能備見則識智有淺深今輒苞綜諸經研括
[001-024b]
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爲主
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
種精麤皆取無復遺落分别科條區畛物類
兼注詔時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并
此序録合爲七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
家撰製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華陽陶隱居集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