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11 道德真經註(六)--李榮 (master)


[002-001a]
道德眞經註卷之二  絲八
    元天觀道士李榮注
 道經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長生
 日月迴薄虧昃之運難停陰陽慘舒寒暑
 之期易往萬物於焉不足兩儀所以獨長
 故摽天地之德問乎長乆之由莫不彼無
 心不自營生也言人若能法天地以無心
 不自營以厚養仙骨冠金石以長存惠命
[002-001b]
 絡方圓而永固若不能泯是非以契道遺
 情欲以凝眞聲色聾盲於耳目香味因爽
 於鼻口形勞於外心疲於内則百年同於
 朝露千金齊於暮槿故曰人之輕死以其
 生生之厚是以輕死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忌情息機者少逐欲乖眞者多唯聖人能
 知能行此行謙退以居物後德尊所以居
 先存道於是外身身存自與道合也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002-002a]
 凡情幽滯靈識疏通無至公之心有偏私
 之行尊己而加物厚身而薄人欲先而不
 能超物須存而報體已亡聖人無心欲居
 物先自然在先無情欲得存固自然存故
 曰成其私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之所
惡故幾於道
 理本深遠難可側知善人修道行亦微妙
 故借於水以爲喻焉水能潤物道能濟人
 故言善利水則决壅任人道則大順平等
[002-002b]
 故言不爭物多惡下人多愛上今水流趣
 下道行謙退故言處惡幾者近也水性與
 道相近故取以爲譬焉
居善地
 水不擇地隨處俱流行道之人所居皆善
 也
心善淵
 水心靜而明人心虚而鑒也
與善仁
 水洽於物仁惠於俗
[002-003a]
言善信
 水之鑒物妍醜不失其形仁者爲言終始
 不乖其實
正善治
 大平莫盛於停水無偏不越於善人
事善能
 水之無用不成君子何爲不可
動善時
 水冬凝夏溢不差其節君子相時而動不
 失其宜也
[002-003b]
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本無心人能虚己不與物爭自然無過
 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欹器滿而必傾奢侈極而必敗若欲不傾
 不敗唯有不驕不盈
揣而鋭之不可長保
 尊則議廉則挫鋭意出羣爲人所辱難長
 保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002-004a]
 金玉無趾自爾流行水火之灾莫之能却
 盜賊之來難可固守是知貪而聚者失理
 也積而散者合道也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積貨不能散乘貴以陵人咎自内生非自
 外得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陰陽遞代凉燠推遷物無恒理天之常道
 若貪榮不退必致危亡二疏所以見機四
 皓於焉長往達於物理合於天道也
[002-004b]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載運也營護也魄身神也一道也人者神
 之車故言載身清則魂魄安心濁則眞神
 遠絶慮以守神故言營灰心無有二故言
 一智將道合神與形同故曰無離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一身心則純和不散專氣也得長生之道
 致柔也未識陰陽之合無復是非之情能
 嬰兒也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002-005a]
 浴玄流以洗心滌也蕩靈風以遣累除也
 内外圓靜同水鏡之清凝表裏貞明絶珠
 玉之瑕類也
愛人治國能無爲乎
 居上不能自化必藉於人化物理人事資
 安靜但有爲而躁動者傷物也無爲而安
 靜者愛人也
天門開闔能爲雌乎
 天有四時之門青門開而暄赤門開而熱
 白門開而凉黑門開而寒今之小人暑雨
[002-005b]
 祁寒皆生怨嗟此不能靜也闔閉也一門
 開三門閉雌靜也聖人神凝於太漠智寂
 於虚玄死生否泰不能驚水火寒熱不能
 動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聖人智周萬物明齊兩曜四方皆照爲四
 達也照而常寂光而不曜遺識混心能無
 知也
生之畜之
 道生之德畜之聖人同道德之生畜長黔
[002-006a]
 黎於淳化養庶類於自然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忘功德也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忘德之德
 深而且遠故言玄也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輻外也轂内也内轂空故外輻凑之聖人
 虚心億兆歸之無者空虚也車形雖有賴
 無爲用若車無空處其用不成今用本由
 空故曰當其無有車之用借此爲譬以况
 理教教具文字爲有也理絶名言爲無也
[002-006b]
 
 教之行也因理而明理之詮焉由教而顯
 理因教顯無教理無所寄教藉理明無理
 教何所說既知理教之相由足體有無之
 爲用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作器必須知泥泥調則器可用修身理宜
 鍊行行潔則道可成埏和也埴土也
鑿户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爲室内不空虚外無户牖其爲用也不亦
 難乎爲道内既闇昧外復聾瞽以此求道
[002-007a]
 理非易乎室開户牖有用也人生慧解道
 成之
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單有而無無有不得爲利單無而無有無
 不得爲用明有因無以爲利無因有以爲
 用既識有無之相因自知麤妙之相籍也
五色令人曰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

 目雖能見躭色不已喪其明耳雖能聞淫
 聲無倦失其聽口雖能嘗察味而後乖其
[002-007b]
 養爽失也然盲以不見爲義聾以不聞爲
 義有目而不見眞人大聖盲也有耳不聞
 希聲之廣樂微妙之靈音聾也口以知味
 爲用若貪俗味失於道味故言爽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縱之於畋漁大康失業獵之於名聲張毅
 發病狂之大也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美色重寳難得也以此亂心傷行也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002-008a]
 虚心而内實爲腹也反聽而不盲不爲目
 也有累之業遣去也無爲之道來取也
寵辱若驚
 官高而慮危賤極而多恥皆懼也
貴大患若身
 夫外其身者得失難駭貴其身者寵辱易
 驚若也貴身即有大患故言貴大患若身
 也
何謂寵辱起問寵爲下
 釋答也寵爲貴應言上辱爲賤應言下令
[002-008b]
 說寵則知有辱言下自明於上不能具出
 略舉也若依文而解俗愛榮華以寵爲上
 居上近危榮來辱及寵乃爲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寵則榮來辱便枯至得之與失並悉皆驚
 唯虚澹之人不駭其慮
是謂寵辱若驚
 此結上義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問也吾所以有大患爲吾有

[002-009a]
 解也有身帶榮悴之病兼生死之灾故云
 大患也
及我無身吾有何患
 虚己忘心無身也是夫患累起在於身身
 苟忘也則死生不能累寵辱不能驚何患
 之有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
下者若可託天下
 太上貴德不貴身明王愛人不愛己茍能
 知此則可以長乆也若貴身而賤物愛己
[002-009b]
 以憎人不能同天地之不仁齊日月而均
 照則寄託而已
視之不見名曰夷
 道遠乎哉眼所不見聖人體之獨見曉焉
 名之曰夷夷平也大道甚夷坦然善謀也
聽之不聞名曰希
 大音希聲耳所不聞聖人洞之獨聞和焉
 名之曰希玄教難遇希言自然也
搏之不得名曰微
 大象無形難可搏觸聖人玄悟了達虚無
[002-010a]
 故言微微者機也無也動而應物機也妙
 絶有名無也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希微夷三者也俱非聲色並絶形名有無
 不足詰長短莫能議混沌無分寄名爲一
 一不自一由三故一三不自三由一故三
 由一故三三是一三由三故一一是三一
 一不成一三是一三三不成三三不成三
 則無三一不成一則無一無一無三自叶
 忘言之理執三執一翻滯玄通之教也
[002-010b]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乘乘不可名復歸於無

 皦明也昧闇也乘乘猶泛泛也乘物以遊
 而無繫也言乎至道不皦不昧不可以明
 闇名非色非聲不可以視聽得希夷之理
 既寂三一之致亦空以超羣有故曰歸無
 無無所有何所歸復須知無物無物亦無
 此則玄之又玄遣之又遣也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超有物而歸無物無物亦無色視聽而契
[002-011a]
 希夷希夷還寂恐迷塗之未悟但執無形
 示失路之有歸更開有象無狀之狀此乃
 從體起用無物之象斯爲息應還眞息應
 還眞攝迹歸本也從體起用自寂之動也
 自寂之動語其無也俄然而有攝迹歸本
 言其有也忽爾而無忽爾而無無非定無
 怳然而有有非定有有無怳惚無能名焉
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
 有也有前可接無也無後可追迎之不見
 非有隨之不見非無也
[002-011b]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御正也古道無爲正也今道有爲邪也聖
 人持無爲之道以正有爲息澆薄之風反
 淳和之化也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玄古之道難知無爲之風罕悟上御下以
 正下從上以敬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昔之道者難行也古之智士能修也道乃
 機微要妙玄寂虚通行亦極細窮微不滯
[002-012a]
 無壅行與道合不側難知不可以言言言
 之者非道不可以識識識之者乖眞故云
 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
 容相貌也夫道既難思行亦叵識恐來人
 無因體道學者不知立行下文略舉容相
 以勸勖也
豫若冬涉川
 履薄冰者恐陷在浮生者慮危兢兢不敢
 爲非勤勤唯知進道也
[002-012b]
 
猶若畏四鄰
 處俗行惡驚鄰保以覺知志道從善懼幽
 明以彈糺也
儼若容
 爲容唯事安然修道不宜妄動
涣若冰將釋
 春日麗而冰釋玄風舉而累銷
敦兮若樸
 厚而不薄實而不華
曠兮若谷
[002-013a]
 谷之虚也容物而應聲心之虚也懷道而
 濟俗
混兮其若濁
 心無分别混也與俗和同濁也懷玉無染
 握珠自明似濁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乆動之徐生
 安靜也徐漸也夫息動於心而神自靜莫
 撓於水而濁自清行之者少故曰誰能
保此道者不欲盈
 上來廣陳道行以勸學人人能守之自得
[002-013b]
 清靜義存謙退不事滿盈
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立身者不志滿盈匡輔務存忠正雖老而
 還少在弊如更新學道者虚心遺於聲色
 澡慮蕩於紛累雖於朽身弊俗復得成於
 眞道也
致虚極守靜篤
 其性靜而貞其行清而遠守之厚者可得
 虚極之道
萬物並作
[002-014a]
 凡物常人不能守無爲以安靜爲情之動
 作去眞以從偽失本而逐末也
吾以觀其復
 復本也凡人失本而逐末離淳以入澆聖
 人抑末而崇本反澆以還朴也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物亦人也根亦本也言人以一心攀縁萬
 境其事非一故曰芸芸聖人皆勸以反本
 故言各歸其根也
歸根曰靜
[002-014b]
 在末所以輪迴反本寂然不動也
靜曰復命
 近而爲語强梁不得其死名之中夭虚靜
 保其天年是謂復命遠而言之動則有生
 有死失於眞性靜則不死不生復於慧命
 也
復命曰常
 有死有生故斷不死不生故常
知常曰明
 迷斯理者闇悟此道者明
[002-015a]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信道所行皆善天祐人助故云吉背
 道從邪縱情任意觸塗妄作爲失當人誅
 鬼責故云凶也
知常容
 知常達理等虚空無所不包故曰容也
容能公
 正而無私
公能王
 偏私不堪宰物公正自可君臨也
[002-015b]
王能天
 無心廣覆運行以時
天能道
 與天地合德共道齊眞踈通無滯動皆合
 理
道能久
 道則自古以固存聖則永享無期壽也
没身不殆
 没終也與天爲期與道同乆終於此身永
 無危殆也
[002-016a]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謂上德之君德既不德名亦難名但
 以大人在上寄言大上而上懐道德於下
 無所須下皆自足於上無所奉君臣上下
 知有而已
其次親之譽之
 下德之君有爲迹起未能忘言上則親信
 於臣下下則稱譽於君上
其次畏之侮之
 不能因萬物之化任自然之性設刑法以
[002-016b]
 威之故言畏令繁而下欺故言侮此下古
 之化也
信不足有不信
 夫爲上也化之以道示之以信上能信下
 下亦信上上若不能信下下亦不信於上
猶其貴言
 此中古之時也未能忘言借言傳意更相
 親譽是以重言
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帝皇之道隆功成也無爲之風著事遂也
[002-017a]
 前歷明三古言失道後德自淳至澆後重
 結之欲示絶仁棄義反澆還淳也道淺易
 睹德高難見今聖化既深神功莫側日用
 不知故言自然
大道廢有仁義
 夫重玄之境氣象不能私至虚之理空有
 未足議迎隨不得何始何終乎盛衰無變
 何廢何興乎純粹之日彼此不隔於親疏
 靜恭之辰上下不彰於貴賤自然符會未
 待結繩蹈乎大方寧資書契時冥至一故
[002-017b]
 言道興行偏愛之仁用裁非之義澆薄斯
 作不能行道故言道廢時有澆淳道無興
 廢
智慧出有大僞
 昏昏默默道之極也昧昧晦晦行之至也
 未能光而不耀故知飾智慧以驚愚競是
 非以先物是非迭起姦巧互生盜跖履之
 以爲盜田成乘之而竊國斯大偽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
 父子兄弟夫妻六親也彼此相須是非不
[002-018a]
 作長短相形好惡斯起和以不和標稱孝
 因不孝立名也
國家昬亂有忠臣
 羲農之時未聞股肱之節桀紂之日始稱
 關比之賢故知旭日麗天星宿無以照其
 景時雨降矣浸灌無以著其功若君昏於
 上臣亂於下有能内輔其君外靜於寇忠
 名顯矣



[002-018b]
道德眞經註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