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47 西昇經-宋-徽宗 (master)


[002-001a]
西昇經卷中慕四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吾重告子子當諦受道以無爲上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而巳
徳以仁爲主
 徳無不容仁也
禮以義爲謙
 稱物平施適時之宜
施以恩爲友
 因惻隱之心推以及物非求報也故其施
[002-001b]
 博
恵以利爲先
 惠者仁之施以利物爲功口恵而實不至
 怨菑及其身
信以效爲首
 信將以復其言必有效見焉
僞世亦有之雖有以相誘是以知世薄華飾
以相拊
 至徳之世是七者皆本於自然逮徳下衰
 是七者皆出於或使故道隱於小成徳傷
[002-002a]
 於小識禮以僞爲施而求報恵不由心信
 非中出類皆矯情性以沽名飾智以驚愚
 豈自然哉
言出飛龍前行在跛鱉後仁義禮信廢道徳
荒亡腐
 飛龍爲速矣言猶在其前跛鱉爲鈍矣行
 猶在其後則以言之非艱而行之惟艱故
 也失道而後徳失徳而後仁禮尤在其後
 禮信且廢道徳可知
不以道相稽反以財相輔譬如鑑中影可見
[002-002b]
不可取言如響中應風聲豈可聚僞世教如
此如是迷來久
 君子徇道小人徇財古之人以稽爲決蓋
 相稽以道也周衰之末不知與道相輔而
 行而以財相輔是猶摶風捕影而求其實
 豈可得哉此無他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
 興乎道小惑易方大惑易性矯僞之俗勝
 而不明乎自然之真故也經曰民之迷其
 日固巳久矣
天下之人物誰獨爲常主迷迷以相傳輾轉
[002-003a]
相授與邪僞來入真虚無象如有
 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巳怒者其誰耶蓋妙
 體無偶真常不宰可得矣而不可言博可
 傳矣而不可相授一曲之士指末流爲大
 源認陳迹爲至妙以迷傳迷猶醉者之負
 醉也殊不知誠正可以入真而邪僞終莫
 之能以邪僞入真是以虚无之象爲有而
 實非有也
自僞不别真爲貪利徃守非常正復亡癡盲
持自咎如木自出火還復自焼腐
[002-003b]
 定巳然後議人主中可以正外巳自爲僞
 矣其能辯真僞之歸哉已之爲僞以徃守
 於利而爲貪也以利徃則遠於道以利守
 則失於道既非眞常正亦隨亡此無他於
 道見疑而冒昧故違人而自遺其咎也何
 異木生火而還尅木哉隂符曰火生於木
 禍發必尅
   聖人之辭章第十一
老君曰聖人之辭云
 混元博大真人也吐辭爲經自我作古猶
[002-004a]
 不自矜而曰聖人之辭則以述而不作故
 也
道當以法觀如有所生者故曰爲自然
 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麤而不可不陳者
 法也道不可見即法而顯道之與法初無
 二致入則爲道出則爲法爾天下之物生
 生不窮而不知所以生生者誰耶本諸自
 然而巳道以法顯法以道立豈人爲哉
眼見心爲動
 賊莫大於徳有心而心有眠坎爲耳離爲
[002-004b]
 目耳目者精神之户牖也一有所覩心斯
 動出矣隂符曰機在目聖人爲腹不爲目
 者以此
口則爲心言
 言心聲也心之所欲非言不宣口實司之
鼻爲通風氣鼻口風氣門喘息爲宅命身壽
立息端譬如榖草木四時氣徃縁氣別生者
死增減羸病勤
 人之所恃者息而息之出入鼻其所自也
 一呼一吸隂陽寓焉聚則爲生散則爲死
[002-005a]
 故命之所宅在是真人息之以踵衆人息
 之以喉息之本有所立而根深蔕固焉故
 與天地齊其長久譬之百榖草木資四氣
 以生植盛則榮衰則悴氣散則生者死矣
以是生死有不如無爲安無爲無所行何縁
有咎愆子不貧身形不與有爲怨
 命亘古今而常存性更萬形而不易初無
 死生也物之所以有死生者以失性命之
 情故也唯無爲然後能安性命之情爲則
 有成虧成虧分而是非立矣無爲故無敗
[002-005b]
 曽何咎愆之有世之人未免有爲者以有
 我故也苟能墮肢體而皆忘外形骸而不
 有雖無爲而無不爲矣
五行不相尅萬物悉可全萬物無有常成者
不久完
 成變化行鬼神徃來天地之間而不窮者
 五行也一徃一來更旺更廢相生所以相
 繼相尅所以相治此囿於大化者有生必
 有死而莫能逃也聖人役造化命萬物把
 握隂陽顛倒五行而不相沴故能存亡自
[002-006a]
 在而入於不死不生彼既以爲物矣成壞
 相因欲久而不亡何可得也惟道則萬世
 而無弊經曰道乃久
三光無明㝠天地常昭然
 天積氣爾地積形爾日月星宿則積氣中
 之光耀者人徒見其一徃一來一伏一見
 一晦一明不知昏晝之變眀暗自異三光
 二儀常自若也
   觀諸章第十二
老君曰觀諸次爲道存神於想思道氣和三
[002-006b]
光念身中所治髣髴象夢寤神明忽徃來
 虚無恬淡不思而得上道也閑邪存誠思
 則得之其次也蓋神妙物而無方存之則
 守形而不離神全斯精全精全斯氣全三
 者和而不乖矣天之三光日月星是也人
 之三光神氣精是也和三光之道無他返
 照内觀取足於身而巳蓋人一身真君内
 存五官咸備百骸六藏固有相治者念之
 不忘則友神明於恍惚之際此其効也髣
 髴象夢寤則恍惚若有無之際也
[002-007a]
淡泊志無爲念思有思意自謂定無欲不知
持念異
 淡言不與物交泊言靜止不流志於大道
 者無思無爲不逐於物不流于動曽何有
 思想之意蓋有想則相生有思則未免有
 心也謂是爲定已渉于動矣謂是爲無欲
 巳堕於欲矣天下之治方術者皆以其所
 爲不可有加故自以爲是以不知持念之
 各異故道有小大之不同也夫念有正有
 妄過而不留感而後應正念也既徃而不
[002-007b]
 擇未至而逆焉者妄也此存神於想思所
 以爲之次
或氣尚麤盛自知尚多事事興則形動動則
外通謀謀思危之首危者將不久不久將欲
衰衰者將不壽
 夫志氣之帥也心勞於謀智盡於事則氣
 有蹶趨之不正而暴盛蓋棄事則形不勞
 形休則謀不用一有所謀則機變之巧作
 擾擾萬緒自此起矣恭然疲役不知其所
 歸欲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不亦難乎至
[002-008a]
 人不從事於務不相與爲謀滌除外慕玄
 覽至理故専氣致柔能如嬰兒也
以身觀聲名物事難可聚以名聲稱號必爲
是所誘皆坐於貪欲貪欲爲殃咎貪者爲大
病習貪來巳久合㑹微漸滋非鍼艾所愈
 一節重於一國兩臂重於天下則名與身
 孰親物無常是事無常宜去而不守未嘗
 暫止況儻來之寄哉儻來之寄其來不可
 圉其去不可止而累於名髙者趨名不已
 殘生傷性以身爲殉正坐於貪欲故也咎
[002-008b]
 莫大於欲得則貪者身之大病民迷日久
 積習既深始微而終盛猶病在膏肓非鍼
 艾能愈也
還身意所欲清靜而自守大聖之所行不慕
人所主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
 形之疾其甚者鋮艾不能及性之疾其甚
 者小道不能化貪欲性之疾爲甚者也將
 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必損之又損以至
 於無爲則清不能汙靜不能染而不知所
 守矣蓋無爲者聖人之所行貪欲者衆人
[002-009a]
 之所主行大道之無爲不慕衆人之貪欲
 則事物形名天下所謂有者可使之無恬
 淡寂寞天下所謂無者可使之有也
   經誡章第十三
老君曰經誡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
微妙
 經以載道無非教誡之言法以顯道有義
 可以推考類皆以本爲精以物爲粗赫赫
 興盛物之勢也勢有時而盡深妙元微道
 之本也道無時而窮以是較其精粗則道
[002-009b]
 之與物相去遠矣
實不如虚
 實則有礙虚則無間
數不如希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䟽矣
邪多卒驗疾不如遲
 欲速則不達大器晚成美成在久
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日中則昊月滿則虧天地尚爾況於人乎
聖人絶智而爲無所爲言無所言行無所施
[002-010a]
孰能知此
 道之要妙雖智大迷非可以智索也離形
 去智然後同於大通去智與故然後循天
 之理聖人於言爲之際以絶智爲先蓋以
 此爾世豈識哉爲無爲所謂處無爲之事
 也言無言所謂終身言未嘗言也行無所
 施所謂事無事也
偶不如竒
 獨立不改者道也自道而降有對有待聖
 人不與物偶而立於獨體道故也
[002-010b]
多不如寡
 通於一而萬事畢少則得多則惑
孰質難随孰仁難可其義少依
 世之所謂賢者孰爲賢哉賢者過之於道
 或不能隨也世之所謂仁者孰爲仁哉仁
 者失之於道未見其可也仁賢且猶如此
 道之奥妙依之者鮮蓋可知巳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
 知之淺矣不知深矣能知無知之知是乃
 真知也道之本宗蓋在於此
[002-011a]
空虚滅無何用仙飛大道曠蕩無不制圍
 虚非無也無實而巳空其虚則致虚極矣
 無者有之對因有而者未離於有也滅其
 無則無無亦無矣夫然故岀入六合遊乎
 九州獨徃獨來行乎萬物之上其視仙飛
 不足多也蓋道廣大悉備未始有封包褁
 六極無有端倪天地之大秋毫之小皆在
 範圍之内豈止仙飛之一端乎一本作空/滅成無可
 用仙/飛
子能眀之所是反非經言審諦孰之能追
[002-011b]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天下是非特未
 定也雖然有真是非存焉欲是其所非莫
 若以明蓋自知者明苟能自知則昔之所
 是卒而非之所謂真是非者見焉經之所
 言蓋明是非也夫豈妄哉大惑者終身不
 解大愚者終身不靈非審諦不妄之言孰
 能追愚惑之非歟
   深妙章第十四
老君曰道言深妙經誡乙宻
 道深而難測妙而難名經以載道故其勸
[002-012a]
 戒之言亦玄微而隱宻也
天地物類生皆從一子能明之爲知虚實子
若不照顯之不别
 太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
 形物得以生謂之徳一者形變之始也自
 天地至于萬物皆從此生則天下本在是
 焉爲道者當明其本而巳蓋通於一而萬
 事畢能知一則無一之不知不能知一則
 無一之能知苟非照之于天而自見雖顯
 告之而不悟況微言哉
[002-012b]
子志於有無爲所疾爲有所嬰億載無畢
 無爲故無敗爲則有成虧無爲者道之本
 有爲者道之病也蓋俗之所爲皆墮於有
 不能損實以爲通至於外内並韄而不可
 解者以積習之久故也惟聖人然後爲能
 達綢繆
道言微深子未能別撮取於畧戒慎勿失
 悟道以頓行道以漸迷悟岀於自性非人
 力可致行道以積習而成在於謹守而勿
 失焉蓋道之至妙以悟而後得行道之要
[002-013a]
 以多聞然後可守也
先捐諸欲勿令意逸
 罪莫大於可欲遣其欲則心自靜矣意則
 心有所感而生焉無以持之縱或至於敗
 禮故正其心者先誡其意
閑居靜處精思齋室
 棄事則形不勞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故通於一而萬事畢
經非不達中有虚實言有必無子未能别言
[002-013b]
無必有子未能㳏但當按行次來次㓕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寓言爲廣重言爲真
 則書之所言虚實有無特未定也惟得其
 所以言者爲能知之借曰未知姑取正於
 書而按行焉則損之又損亦可以致無爲
 矣傳曰世之所貴道者書也
道有真僞福有凶吉
 有爲則僞無焉則真以僞獲福者凶以真
 致福者吉
罪有公私明有纎宻
[002-014a]
 爲不善於顯明之中人得而誅之爲不善
 於幽暗之中鬼得而誅之天網恢恢踈而
 不失曽何纎宻之遺哉
占徃知來不如樸質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俗人昭昭我
 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雖有不假卜
 筮而知吉凶之明不如樸質者欲復歸於
 樸故也道經於終篇言鎮之以無名之樸
 正此意也
  虚無章第十五
[002-014b]
老君曰虚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道深章曰道深甚奥虚無之淵言道爲虚
 無之本也道經曰道法自然言道降而下
 法自然也於此言虚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何也蓋言虚无則自然在其中矣言自然
 則道在其中矣別而言之裂一爲三合而
 言之貫三爲一自其無所有則曰虚無無
 所因則曰自然偶而應之則曰道烏有先
 後之殊哉
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002-015a]
 易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
 爲天濁重者下爲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萬物抱一而成
 萬物以精化形一者精之數也原其始則
 得一以生要其終則抱一而成
得微妙氣化
 通天下一氣爾自有形以至無形自有情
 以至無情神竒臭腐興時更化皆氣使之
 然也聚則生散則死盛則榮衰則悴摶之
 不得幽而難測可謂微妙矣
[002-015b]
人有長久之寳不能守也而益欲尊榮者是
謂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物有時而盡何可長
 也性命之真與生俱生至富國財并焉豈
 特隋珠之重哉昧者喪其不貲之樸而矜
 覽外慕其去本逺矣生天生地道之本也
 莊子曰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
 地
   恍惚章第十六
老君曰虚無恍惚道之根
[002-016a]
 虚則無實無則非有恍者有光而無象惚
 者有一而未形虚無恍惚而在其中矣莊
 子曰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此之
 謂本根
萬物共本道之元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元者氣之始道之用也天之生物使之一
 本豈二致哉萬物一府同岀於道爾莊子
 曰萬物與我爲一
在己不亡我黙焉
[002-016b]
 聖人著書立言用意深而勸戒切蓋欲倒
 置之民返其性情復其初也使天下之人
 皆能内觀取足不失其在我之真聖人將
 宻爾忘言不可以容聲矣孟子曰予豈好
 辯哉予不得巳也
   生置章第十七
老君曰生哉於虚置我於無
 虚化神神化氣氣化形物所以生也魂炁
 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骨骸返其根我尚何
 存則亦復歸於無爾生我於虚原始而言
[002-017a]
 之也置我於無要終而言之也
生我者神殺我者心
 神守其形故生神去於形則死人心惟危
 僨矯而不可係宵人之離形者心則使之
 此致道者所以忘心
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
 賊莫大於徳有心有心斯有意意者謬心
 也人以有身爲大患者以有意存焉爾誠
 能心無所知内靜其意吾又何患是以至
 人於羊棄意莊子曰兵莫𢡚於志鏌鎁爲
[002-017b]
 下
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積氣聚血成我
身爾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也
主人安靜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
 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一受人之形若
 運轉而不能自止者孰居無事推而行是
 哉神實妙之子輿曰以神爲馬子因而乗
 之豈更駕哉故曰我身乃神之車不特爲
 神之車又爲其舍焉蓋身者神之字所以
[002-018a]
 形生而不敝者以其保神也全其形而不
 虧神將來舍矣傳曰七竅者精神之户牖
 神以身爲舍可知矣身不特爲神舍又爲
 其主人焉蓋感之者爲主應之者爲客神
 未甞先物也應物而有所麗猶客爲主所
 覆而受命於主也身爲神之主人可知矣
 主人安靜則居之形完則神全也躁動則
 去之質朽則神喪也
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返未生也
 内觀其心心無其心故能返其性情而復
[002-018b]
 其初莊子曰既巳爲物矣欲復歸根不亦
 難乎其易也其惟大人乎
人未生時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
哉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徳一合
與道通也
 吾有大患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蓋身非我有是天地之委形生非我有是
 天地之委和認而有之皆惑也覩道之人
 不以利累形不以形累心四肢百骸將爲
 塵垢故外其身而身存神未嘗有所困也
[002-019a]
 夫然故形全精復與天爲一通乎道合乎
 徳矣蓋失道而後徳失徳而後仁道徳一
 合則徳緫乎道之所一而無成與毀也唯
 達者可以語此
   爲道章第十八
老君曰古之爲道者莫不由自然故其道常
然矣強然之即不然矣夫何故以其有思念
故與道反矣
 曲者不以鈎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䂓方
 者不以矩天下之常然也爲道者居無思
[002-019b]
 行無慮順其自然無容心焉夫豈益生勸
 成而有斷鶴續鳬之患哉故其道亘萬世
 而無弊
是以橐籥之器在其用者虚實有無方圎大
小長短廣狹聽人所爲不與人爭善人在於
天下譬如橐籥乎非與萬物交爭其徳常歸
焉以其空虚無欲故也
 橐籥虚而能受受而能應道幾似之善人
 之在天下順而不逆應而不藏常處於不
 争之地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其猶橐籥也
[002-020a]
 處重而人不輕處前而人不害其徳常歸
 焉莊子曰行賢而去其自賢之行安徃而
 不愛哉
欲者凶害之根無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
知其原聖人者去欲而入無以輔其身也
 罪莫大於可欲故爲凶害之根天地者形
 之大也而有形生於無形故爲天地之原
 人之有欲決性命之情以爭之莫知其根
 也不見天地之純莫知其原也聖人則不
 然洒心去欲而遊於無人之野則以貴愛
[002-020b]
 其身與道相輔而行故也
   色身章第十九
老君曰人皆以聲色滋味爲上樂不知聲色
滋味禍之太樸故聖人不欲以歸無欲也
 好色音聲厚味世俗之所樂也目不得好
 色耳不得音聲口不得厚味則大憂以懼
 殊不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
 味令人口爽是三者身之大患也然目之
 綦色耳之綦聲口之綦味皆生於有欲罪
 莫大於可欲而欲者徳之累是以聖人欲
[002-021a]
 不欲而復乎素樸也
   道虗章第二十
老君曰道者虚無之物若虚而爲實無而爲
有也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恍兮惚言若無而非
 無若有而非有也既曰虚無而謂之物者
 即不物之物也道深章言虚無之淵此言
 虚無之物淵言其體物言其用故繼之曰
 若虚而爲實無而爲有虗而爲實荘子所
 謂虚則實是也無而爲有道經所謂兩者
[002-021b]
 同出而異名是也
天者受一氣蕩蕩而致清氣下化生於萬物
而形各異焉
 大易既判天得一以清萬物化作萌區有
 狀皆其所資始列子曰天地氤氲萬物化
 生
是以聖人知道徳混沌玄同也亦知天地清
靜皆守一也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與道同
身而無體而後天道盛矣
 徳緫乎道之所一渾渾沌沌終身不離玄
[002-022a]
 之又玄衆妙之門也天得是故無爲以之
 清地得是故無爲以之寧聖人誠能兩間
 天道雖逺見之以心故明於天而同乎無
 知通乎道而合乎無體與天爲徒與道爲
 一而道興乎世矣
以制志意而還思慮者也去而不可逐留而
不可遣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持其志無暴
 其氣將返其性情而復其初則岀思不思
 而思出於不思矣來者勿禁徃者勿止不
[002-022b]
 將不迎應而不藏雖䨱却萬物方陳乎前
 而不得入其舍易曰天下何思何慮
逺者出於無極之外不能窮也近在於巳人
不見之
 四海雖逺治之在心反求諸巳萬物咸備
 然道在邇而求諸逺是猶目之明能見百
 歩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也
是以君子終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内知而
抱玄
 傳曰内視之謂明反聽之謂聦不視不聽
[002-023a]
 則目無所見見暁於㝠㝠耳無所聞聞和
 於無聲也易曰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不
 言不食則黙而識之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無饑渴之害味人之所不味也凡此無他
 復以自知抱一而不離故爾
夫欲視亦無所見
 聖人見道不見物而視人所不視莊子曰
 賊莫大於徳有心而心有眼經曰聖人爲
 腹不爲目
欲聽亦無所聞
[002-023b]
 聞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巳豈聽之以
 耳哉仲尼所以六十而耳順
欲言亦無所道
 縱口之所言更無利害故有謂無謂無謂
 有而遊乎塵垢之外
欲食亦無所味淡泊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復
歸於無物
 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味味
 者道也真人其食不甘以道之出口淡乎
 其無味也惟返其性情而復其初者能之
[002-024a]
 道經言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繼之以復歸
 於無物與此同意
若常能清靜無爲氣自復也返於未生而無
身也無爲養身形體全也天地充實長保年

 虚化神神化氣道之委也氣化神神化虚
 道之用也蓋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惟
 持其志無暴其氣則虚而物不能汙靜而
 物不能雜淡而無爲將見氣合於神神合
 於無遊乎物之初外形體而不有矣以其
[002-024b]
 不自生故能長生所以全其形骸與天地
 齊其長久莊子曰無爲則俞俞俞俞者憂
 患不能入年壽長久矣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君曰人哀人不如哀身哀身不如愛神愛
神不如合神含神不如守身守身長久長存

 守孰爲大守身爲大身之所以存者在養
 神神之所以全者在守身謹修其身抱神
 以靜則人與物化而我獨存長生久視之
[002-025a]
道殆不出此



西昇經卷中







[002-0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