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21 西漢文紀-明-梅鼎祚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漢文紀卷九     明 梅鼎祚 編
  孔臧魯國人嗣父彦封蓼侯官至御史大夫元朔/二年拜太常其禮賜如三公在官數年著書
   十篇而卒事按表/三年即坐 免
   與侍中従弟安國書
    臧仕厯御史大夫自謂世以經學為家乞為/太常與安國紀綱古訓使垂來嗣武帝重違
    其意遂拜太常其為書/與従弟及戒子皆有義
臧報侍中相知忿俗儒淫辭冒義有意欲校亂反正由
[009-1b]
來久矣然雅達博通不世而出流學守株比肩皆是衆
口非非正将焉立每獨念至此夙夜反側誠懼仁弟道
非信於世而以獨知為愆也人之所欲天必従舊章潛
於壁室正於紛擾之際歘爾而見俗儒結舌古訓復申
豈非聖祖之靈欲令仁弟讚明其道以闡其業者哉且
曩雖為今學亦多所不信惟聞尚書二十八篇取象二
十八宿謂為至然也河圗古文乃自百篇邪如堯典説
者以為堯舜同道弟素嘗以為雜有舜典今果如所論
[009-2a]
及成王道雷風周公信自在俗儒羣驅狗吠雷同不得
其髣髴惡能明聖道之真乎知以今讎古之𨽻篆推科
斗已定五十餘篇並為之傳云其餘錯亂文字磨滅不
可分了欲垂待後賢誠合先君闕疑之義顧惟世移名
制改變文體義類轉益難知以弟博洽温敏既善推理
又習其書而猶尚絶意莫肯垂留三思縦使來世亦有
篤古碩儒其若斯何嗚呼惜哉先王遺典闕而不補聖
祖之業分半而泯後之君子將焉取法假令顔閔不殁
[009-2b]
游夏更生其豈然乎不得已已貴復申之
   與子琳書琳位諸吏/亦博學問
告琳頃來聞汝與諸友生講肄書傳滋滋晝夜衎衎不
怠善矣人之進道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霤
至柔石為之穿蝎蟲至弱木為之弊夫霤非石之鑿蝎
非木之鑚然而能以㣲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
之致乎訓曰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學
者所以飾百行也侍中子國明達淵博雅學絶倫言不
[009-3a]
及利行不欺名動遵禮法少小長操故雖與羣臣並參
侍見待崇禮不供䙝事獨得掌御唾壺朝廷之士莫不
榮之此汝親所見詩不云乎毋忘爾祖聿修厥徳又曰
操斧伐柯其則不逺逺則尼父近則子國於以立身其
庶矣乎並孔叢子書李善選注引學者所以飾百行也/為與従弟 誤 朱熹云孔叢子所載臧兄弟
往還書疏正類西京/雜記偽造漢人文章
  孔安國臧従弟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厯臨淮太守
   尚書序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逸書十餘篇
[009-3b]
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
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犧神農黄帝之書謂之三墳言
大道也少昊顓頊髙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奥義其歸一揆是
故厯代寳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説謂之八索求其義也
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
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
[009-4a]
生於周末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
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脩春秋讃易道以黜
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
周芟夷煩亂剪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是以垂世
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𢎞至道示人
主以軌範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三千之徒
並受其義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
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蔵其家書於屋壁漢室隆興開設
[009-4b]
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濟南伏生年過九十失其本
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百
篇之義世莫得聞至魯共王好治宫室壊孔子舊宅以
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蔵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
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聞金石絲竹之
音乃不壊宅悉以書還孔氏科斗書廢已久時人無能
知者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𨽻古
定更以竹簡寫之増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
[009-5a]
合于堯典益稷合于臯陶謨盤庚三篇合為一康王之
誥合于顧命復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
其餘錯亂摩滅弗可復知悉上送官蔵之書府以待能
者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
采摭羣言以立訓傳約文申義敷暢厥㫖庶㡬有補於
将來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
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畢會國有巫蠱事經
籍道息用不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世若好古博雅
[009-5b]
君子與我同志亦所不隠也
   孔子家語序附/
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
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記其所問焉與
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
其餘則都集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凡所論辨疏判較
歸實自夫子本㫖也屬文下辭往往頗有浮説煩而不
要者亦由七十二子各共叙述首尾加之潤色其材或
[009-6a]
有優劣故使之然也孔子既殁而㣲言絶七十二弟子
終而大義乖六國之世儒道分散游説之士各以巧意
而為枝葉唯孟軻荀卿守其所習當秦昭王時荀卿入
秦昭王従之問儒術荀卿以孔子之語及諸國事七十
二弟子之言凡百餘篇與之由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
李斯焚書而孔子家語與諸子同列故不見滅髙祖克
秦悉斂得之皆載於二尺竹簡多有古文字及吕氏専
漢取歸蔵之其後被誅亡而孔子家語乃散在人間好
[009-6b]
亊者或各以意増損其言故使同是事而輒異辭孝景
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遺書于時京師士大夫皆送官得
吕氏之所傳孔子家語而與諸國事及七十子辭妄相
錯雜不可得知以付掌書與曲禮衆篇亂簡合而蔵之
私府元封之時吾仕京師竊懼先人之典辭将遂泯没
於是因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
事類相次撰集為四十四篇又有曾子問禮一篇自別
屬曾子問故不復錄其諸弟子書所稱引孔子之言者
[009-7a]
本不存乎家語亦以其已自有所傳也是以皆不取也
将來君子不可不鑑
   連叢子敘書附/
家之族𦙍一世相承以至九世相魏居大梁始有三子
焉長子之後承殷統為宋公中子之後奉夫子祀為褒
城侯小子之後彦以将事髙祖有功封蓼侯其子臧嗣
焉厯位九卿遷御史大夫辭曰臣世以經學為家轉相
承作訓法然今俗儒繁説遠本雜以妖妄難可以教侍
[009-7b]
中安國受詔綴集古義臣乞為太常典臣家業與安國
紀綱古訓使永垂來嗣孝武皇帝重違其意遂拜太常
其禮賜如三公在官數年著書十篇而卒先時嘗為賦
二十四篇四篇別不在集似其幼時之作也又為書與
従弟及戒子皆有義故列之于左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以貲/為郎使蜀為中郎将病免
   喻巴蜀檄相如為郎會唐蒙使畧通夜郎僰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發轉漕萬餘
    人用軍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遣相如責唐蒙等因諭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009-8a]
告巴蜀太守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邉境勞
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撫天下輯安中國然後興師出兵
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屈膝請和康居西域重
譯請朝稽首來享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右弔番禺太子
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惰延頸舉
踵喁喁然皆争歸義欲為臣妾道理遼遠山川阻深不
能自致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故遣中郎将往
賔之發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幣帛衞使者不然靡
[009-8b]
有兵革之事戰鬬之患今聞其乃發軍興制驚懼子弟
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當行
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也夫邉郡之士聞烽
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
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懐怒心如報私讎
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
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
珪而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終則遺顯號於後世傳土
[009-9a]
地於子孫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聲施于無窮功
烈著而不滅是以賢人君子肝腦塗中原膏液潤野草
而不辭也今奉幣使至南夷即自賊殺或亡逃抵誅身
死無名諡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
豈不遠哉然此非獨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
之率不謹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
宜乎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
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
[009-9b]
罪譲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方今田時重煩百姓已
親見近縣恐逺所谿谷山澤之民不徧聞檄到亟下縣
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史記作漢書請朝作納貢/怠情 隋怠皆争歸義作
嚮風慕義士民作士義作議/行事作事行役作使知作諭
   難蜀父老文相如還報唐蒙已畧通夜郎是時/卭莋君長願為内臣比南夷上用
    相如言以為中郎将往使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南夷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為用
    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已建之不敢乃/著書藉蜀父老為辭而已詰難之以風天子
    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009-10a]
漢興七十有八載徳茂存乎六世威武紛紜湛恩汪濊
羣生㴻濡洋溢乎方外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
之所被㒺不披靡因朝冉従駹定莋存卭畧斯榆舉苞
滿結軌還轅東鄉将報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紳先生
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因進曰葢聞天子之
於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絶而已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
之塗三年於兹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
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
[009-10b]
左右患之且夫卬莋西僰之與中國並也厯年滋多不
可記已仁者不以徳來彊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
乎今割齊民以附夷狄敝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
識所謂使者曰烏謂此邪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
巴不化俗也余尚惡聞若説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
所覯也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麤陳其
畧葢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異也故曰非常之
[009-11a]
原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昔者鴻水浡出汜
濫衍溢民人登降移徒陭䧢而不安夏后氏戚之迺湮
鴻水決江疏河漉沈澹菑東歸之於海而天下永寧當
斯之勤豈惟民哉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胈膚
不生毛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来兹且夫賢君之
踐位也豈特委瑣握&KR1029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説
云爾哉必将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故馳騖乎
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且詩不云乎普天之下
[009-11b]
莫匪王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
外浸潯衍溢懐生之物有不浸潤于澤者賢君恥之今
封疆之内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闕遺矣而夷狄殊
俗之國遼絶異黨之地舟輿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
流風猶㣲内之則犯義侵禮於邊境外之則邪行横作
放弑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為奴係
纍號泣内嚮而怨曰葢聞中國有至仁焉徳洋而恩普
物靡不得其所今獨曷為遺已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
[009-12a]
雨盭夫為之垂涕況乎上聖又惡能已故北出師以討
彊胡南馳使以誚勁越四面風徳二方之君鱗集仰流
願得受號者以億計故迺闗沬若徼䍧牱鏤零山梁孫
原創道徳之塗垂仁義之統将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
疏逖不閉阻深闇昧得曜乎光明以偃甲兵於此而息
誅伐於彼遐邇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於沈
溺奉至尊之休徳反衰世之陵遲繼周氏之絶業斯乃
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哉且夫王事固
[009-12b]
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然則受命之符合
在於此矣方将増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
頌上咸五下登三觀者未覩指聴者未聞音猶鷦明已
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於是諸大夫芒然
喪其所懐來而失厥所以進喟然並稱曰允哉漢徳此
鄙人之所願聞也百姓雖怠敢以身先之敞罔靡徒因
遷延而辭避史記尚漢書紜作云澍作霑滿作蒲薦作/搢余 作僕尚常之所異作常人之所異
原作元浡作沸登作升陭䧢作崎嶇水作原漉作灑贍/作澹躬胝無胈作躬傶骿骶無胈閎作谹潯作淫地作
[009-13a]
域輿作車弑作殺奴作奴虜纍作絫零作靈阻深作曶/爽誅伐作討伐遲作夷王事作王者焦明作焦朋芒作
茫怠/作勞
   諫獵疏相如嘗稱疾閒居不慕官爵嘗従上至/長揚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
    壄獸相如因上/疏諫上善之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
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
阻險射猛獸卒然遇軼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
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力
[009-13b]
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害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
接軫也豈不殆哉雖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
也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而
況涉乎蓬蒿馳乎丘墳前有利獸之樂而内無存變之
意其為禍也不亦難矣夫輕萬乗之重不以為安而樂
出於萬有一危之塗以為娱臣竊為陛下不取也葢明
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蔵於隠㣲
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009-14a]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願陛下之留意幸察史記作漢/書害 難
涉乎蓬蒿二句作涉豐草/騁丘虚禍作害喻作諭
 赤牘清裁載司馬相如答䍧牱盛覽云詞賦者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宫一商此賦
 之迹也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内不可得而傳 按西京雜記曰其友人盛覽字長
 通䍧牱名士嘗問以作賦相如曰云云覽乃作合組/歌列錦賦而退終身不復敢言作賦之心矣則本非
 書/也
   封禪書相如病免家居茂陵武帝使所忠往取/其書而相如已死其妻曰長卿未死時
    為一卷書曰有使來求書奏之/其遺札書言封禪事天子異之
[009-14b]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厯撰列辟以迄於秦率
邇者踵武逖聴者風聲紛綸葳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
勝數也續昭夏崇號謚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
而不昌疇逆失而能存軒轅之前遐哉邈乎其詳不可
得聞也五三六經載籍之傳維見可觀也書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因斯以談君莫盛于唐堯臣莫賢于后稷
后稷創業于唐公劉發跡于西戎文王改制爰周郅隆
大行越成而後陵夷衰㣲千載無聲豈不善始善終哉
[009-15a]
然無異端慎所由于前謹遺教於後耳故軌迹夷易易
遵也湛恩濛涌易豐也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
繼也是以業隆于繈緥而崇冠于二后揆厥所元終都
攸卒未有殊尤絶跡可考於今者也然猶躡梁父登泰
山建顯號施尊名大漢之徳㷭涌原泉沕潏漫衍旁魄
四塞雲旉霧散上暢九垓下沂八埏懐生之類霑濡浸
潤協氣横流武節飄逝邇陜游原迥闊泳沬首惡湮没
闇昧昭晳昆蟲凱澤回首面内然後囿騶虞之珍羣徼
[009-15b]
麋鹿之怪獸䆃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獸獲周
餘珍收龜於岐招翠黄乘龍於沼鬼神接靈圉賔於間
館竒物譎詭俶儻窮變欽哉符瑞臻兹猶以為薄不敢
道封禪葢周躍魚隕杭休之以燎㣲夫斯之為符也以
登介丘不亦恧乎進譲之道其何爽與於是大司馬進
曰陛下仁育羣生義征不憓諸夏樂貢百蠻執贄徳侔
往初功無與二休烈浹洽符瑞衆變期應紹至不特創
見意者泰山梁父設壇場望幸葢號以況榮上帝垂恩
[009-16a]
儲祉将以薦成陛下謙譲而弗發也挈三神之驩缺王
道之儀羣臣恧焉或謂且天為質闇珍符固不可辭若
然辭之是泰山靡記而梁父靡㡬也亦各並時而榮咸
濟世而屈説者尚何稱於後而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徳
以錫符奉符以行事不為進越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
祗謁欵天神勒功中嶽以彰至尊舒盛徳發號榮受厚
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
不可貶也願陛下全之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畧術使
[009-16b]
獲燿日月之末光絶炎以展采錯事猶兼正列其義校
飭厥文作春秋一藝将襲舊六為七攄之無窮俾萬世
得激清流揚㣲波蜚英聲騰茂實前聖之所以永保鴻
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於
是天子沛然改容曰愉乎朕其試哉迺遷思回慮總公
卿之議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乃作頌
曰自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壌可游滋液滲漉
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曷蓄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
[009-17a]
唯濡之汜専濩之萬物熙熙懐而慕思名山顯位望君
之來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白質黒
章其儀可嘉旼旼睦睦君子之能葢聞其聲今觀其來
厥塗靡蹤天瑞之徴兹亦於舜虞氏以興濯濯之麟遊
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以享祉三代
之前葢未嘗有宛宛黄龍興徳而升采色炫燿熿炳煇
湟正陽顯見覺寤黎烝於傳載之云受命所乗厥之有
章不必諄諄依類記寓諭以封巒披藝觀之天人之際
[009-17b]
已交上下相發允答聖王之徳兢兢翼翼也故曰興必
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
顧省厥遺此之謂也史記輪漢書撰作選逖聴作聴逖/綸作 續作繼聞也作間已唐堯
無唐字夷作遲濛涌作龎洪㷭作逢漫衍作曼羡旉古/布字飄作焱陜作陿沬作未湮作鬱晢作晣凱澤作闓
懌䆃作導獲周餘珍作獲周餘收作放攘古譲字其何/作何其憓作譓浹作液薦作慶謙作嗛闇作闇示梁甫
靡㡬作罔㡬濟世作濟厥世丕作卒薦作縉校作祓義/作儀愉作俞乃作作遂作非並作匪濡之作偏我専作
布慕思作慕之君乎並作君兮般般作股股囿作圃嘉/作喜睦睦作穆穆能作態觀作視蹤作従兹亦作兹爾
帝以作帝用炫作𤣥熿作煥湟作/煌記作託徳作事興必作於興必
[009-18a]
   題市門晉常璩華陽國志蜀郡城百十里有昇/仙橋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陳以莊註
    云相如題柱本云大丈夫不乗/駟馬車不復過此橋此文小異
不乗赤車駟馬不過汝下
  唐蒙
   上武帝通夜郎書南粤以財物役屬夜郎蒙為/番陽令上書拜蒙郎中将往
    諭置&KR1779/為郡
南粤王黄屋左纛地東西萬餘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
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絶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
[009-18b]
兵可得十餘萬浮船䍧牱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竒也
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史記十/餘萬漢
書作/十萬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待詔金/馬門為太中大夫給事中
   初上武帝書武帝即位徴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
    士多上書言得失朔初來上書文辭/不遜髙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學擊劒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呉
[009-19a]
兵法戰陣之具鉦鼔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几臣朔固
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嘗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
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
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
再拜以聞
   諫起上林苑建元初武帝數好㣲行後以道遠/勞苦又為百姓所患乃詔吾丘夀
    王舉藉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欲除/為上林苑屬之南山又詔中尉左右内史表
    屬縣草田以償鄠杜之民夀王奏事上大悦/朔在傍進諫是日因奏泰階之事上拜朔為
[009-19b]
    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夀王所奏 按劉向嘗録朔書則此類
    雖云従旁進諌及化民有道對亦是面語今/據文義本末粲備必朔書有載而班氏采之
    入傳/也
臣聞謙遜静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
應應之以異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髙也弋獵之處恐
其不廣也如天不為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為苑何必
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上林雖小臣尚以為
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従
[009-20a]
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
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
虜西戎兼山東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
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又
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薑芋水多鼃魚貧者
得以人給家足無飢寒之憂故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其
賈畝一金今規以為苑絶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
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損
[009-20b]
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長養麋鹿廣
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壊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弱
懐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營之垣
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騖南北又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
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是其不可三也故務苑囿之大
不恤農時非所以強國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諸
侯畔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
下亂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不
[009-21a]
勝大願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不可不省
   化民有道對上従容問朔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顔色直
    言切諫上/常用之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經厯數千載尚難言也
臣不敢陳願近述孝文皇帝之時當世耆老皆聞見之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足履革舄以韋帶劒莞
蒲為席兵木無刃衣縕無文集上書囊以為殿帷以道
徳為麗以仁義為準於是天下望風成俗昭然化之今
[009-21b]
陛下以城中為小圗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號稱千門
萬戸木土衣綺繡狗馬被繢罽宫人簮瑇瑁垂珠璣設
戲車教馳逐飾文采叢珍怪撞萬石之鍾擊雷霆之鼓
作俳優舞鄭女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
農事之難者也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推甲乙之帳燔
之於四通之衢却走馬示不復用則堯舜之隆宜可與
比治矣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願陛
下留意察之
[009-22a]
   與公孫𢎞書
葢聞爵禄不相責以禮同類之游不以遠近為初是故
東門先生居蓬戸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騎馳
造之吕望未嘗與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譲以天下半大
丈夫相知何必以撫塵而游垂髮齊年偃伏以日數哉
北堂書鈔云初一作故是故作是以馳造之一作尊寵/之楊用脩 撫塵謂童子之戲若佛書所謂聚沙也鼎
按六朝人事中多/用之具見于後
   従公孫𢎞借車馬書
[009-22b]
朔當従甘泉願借外廏之後乗木槿夕死而朝榮者士
亦不必長貧也榮一/作生
   公孫𢎞答東方朔書
譬猶龍之未升與魚鼈為伍及其升天鱗不可覩並東/方朔
別/傳
   答驃騎難
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劒也水斷鵠鴈陸斷馬牛将以補
履曾不如一錢之錐騏驎綠耳蜚鴻驊騮天下良馬也
[009-23a]
将以捕䑕於深宫之中曾不如跛猫騏驎一/作騏驥
   答客難朔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専商鞅韓非之
    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辭數萬言終不見/用因著論設客難已用位卑以自慰諭又設
    非有先/生論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壹當萬乗之主而身都卿相
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
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
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内
[009-23b]
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
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㦸意者尚有遺
行耶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東方先生喟然長
息仰而應之曰是固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
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壊諸侯不朝力
政争權相禽以兵并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
士者亡故談説行焉身處尊位珍寳充内外有廩倉澤
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流徳天下震懾諸侯
[009-24a]
賔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
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賢與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
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
則為将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
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䑕雖欲盡節效情安知
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衆竭精馳説並進輻輳者不
可勝數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
僕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傳曰
[009-24b]
天下無害菑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
無所立功故曰時異事異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
詩曰鼓鐘于宫聲聞于外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茍能
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于文
武得信厥説封於齊七百嵗而不絶此士所以日夜孳
孳脩學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
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
君子不為小人之匃匃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
[009-25a]
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
愆何恤人之言故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
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
有所不聞舉大徳赦小過無求備于一人之義也枉而
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
之葢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則敏且廣矣今世
之處士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由下察
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
[009-25b]
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我哉若夫燕之用樂毅秦之任
李斯漢用酈食其之下齊説行如流曲従如環所欲必
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國家安是遇其時也子又何怪之
邪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鍾豈能通其條貫
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由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孤
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
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
大道也文選談漢書記作數無天下平均二句淵作泉/馳作 無傳曰六句鶺作䳭塊作魁無漢用二
[009-26a]
字/
   非有先生論
非有先生仕於呉進不能稱往古以厲主意退不能揚
君美以顯其功默默無言者三年矣呉王怪而問之曰
寡人獲先人之功寄於衆賢之上夙興夜寐未嘗敢怠
也今先生率然髙舉遠集呉地将以輔治寡人誠竊嘉
之體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聴鐘鼓
之音虚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今先生進無
[009-26b]
以輔治退不揚主譽竊不為先生取之也葢懐能而不
見是不忠也見而不行主不明也意者寡人殆不明乎
非有先生伏而唯唯呉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将竦意而
覽焉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夫談有悖
於目而拂於耳謬於心而便於身者或有説於目順於
耳快於心而毁於行者非有明王聖主孰能聴之吳王
曰何為其然也中人已上可以語上也先生試言寡人
将聴焉先生對曰昔者闗龍逢深諫於桀而王子比干
[009-27a]
直言於紂此二臣者皆極慮盡忠閔主澤不下流而萬
民騷動故直言其失切諫其邪者将以為君之榮除主
之禍也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
紛然傷於身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
何容易是以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並進遂及蜚
廉惡來革等二人皆詐偽巧言利口以進其身隂奉琱
瑑刻鏤之好以納其心務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遂
往不戒身没被戮宗廟崩阤國家為虚殺戮賢聖親近
[009-27b]
䜛夫詩不云乎䜛人㒺極交亂四國此之謂也故卑身
賤體説色㣲辭愉愉喣喣終無益於主上之治即志士
仁人不忍為也将儼然作矜嚴之色深言直諫上以拂
主之邪下以損百姓之害則忤於邪主之心厯於衰世
之法故養夀命之士莫肯進也遂居家山之間積土為
室編蓬為戸彈琴其中以詠先王之風亦可以樂而忘
死矣是以伯夷叔齊避周餓于首陽之下後世稱其仁
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談何容易於是呉王戄
[009-28a]
然易容損薦去几危坐而聴先生曰接輿避世箕子被
髮佯狂此二人者皆避濁世以全其身者也使遇明王
聖主得清燕之間寛和之色發憤畢誠圗畫安危揆度
得失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㡬
而見也故伊尹蒙恥辱負鼎俎和五味以干湯大公釣
于渭之陽以見文王心合意同謀無不成計無不従誠
得其君也深念遠慮引義以正其身推恩以廣其下本
仁祖義褒有徳禄賢能誅惡亂總遠方一統類美風俗
[009-28b]
此帝王所由昌也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則天地和
洽遠方懐之故號聖王臣子之職既加矣於是裂地定
封爵為公侯傳國子孫名顯後世民到于今稱之以遇
湯與文王也太公伊尹以如此龍逢比干獨如彼豈不
哀哉故曰談何容易於是呉王穆然俛而深惟仰而泣
下交頤曰嗟乎余國之不亡也綿綿連連殆哉世之不
絶也於是正明堂之朝齊君臣之位舉賢才布徳惠施
仁義賞有功躬節儉減後宫之費損車馬之用放鄭聲
[009-29a]
遠佞人省庖厨去侈靡卑宫館壞苑囿填池塹以予貧
民無産業者開内臧振貧窮存耆老䘏孤獨薄賦斂省
刑罰行此三年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隂陽和調萬物咸
得其宜國無災害之變民無飢寒之色家給人足畜積
有餘囹圄空虚鳳凰來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
牙遠方異俗之人嚮風慕義各奉其職而來朝賀故治
亂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見而君人者莫肯為也臣愚
竊以為過故詩曰王國克生惟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
[009-29b]
以寧此之謂也漢書作是不忠文選作臣不忠閔作慜/賢聖 賢臣之治作理嚴作莊主作人
主家山作深山懼作戄得清燕作得賜/清燕渭作渭水躬作親刑罰作刑辟
   隠真論見佛蔵/辯正論
處天地之先不以為長在萬古之下不以為久隨時應
變與物俱化
   寳甕銘王子年拾遺記黄帝時碼碯甕堯時猶/存甘露在中謂之寳露及舜遷寳甕於
    衡山故衡山有寳露壇於壇下起月館時有/雲氣生於露壇人遷甕於零陵舜崩淪於地
    下後秦始皇従零陵掘地得赤玉甕容八斗/以應八方之數在舜廟至漢東方朔識之乃
[009-30a]
    作寳甕銘兩前云碼碯後云/赤玉一甕 物虚謬可知
寳雲生於露壇祥風起於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
如縈帶三壺者方壺蓬壺瀛壺/也八鴻者八方之名也
   旱頌
維昊天之大旱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雲之酆淳滃曈
曈而亡止陽風吸習而熇熇羣生閔懣而愁憒隴畝枯
槁而允布壤石相聚而為害農夫垂拱而無為釋其耰
鉏而下涕悲壇畔之遭禍痛皇天之靡濟
[009-30b]
   誡子
明者處世莫尚於中優哉游哉於道相従首陽為拙栁
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代農依隠玩世詭時不逢是故
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羣者累生孤貴者失和遺
餘者不匱自盡者無多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蔵
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東方朔集/
   臨終諫天子帝曰今顧東方生多善言怪之居/無何朔果病死見禇先生補傳
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㒺極
[009-31a]
交亂四國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
   嗟夷齊北堂書鈔賦此未/詳為文為 附載
窮隠處兮窟穴自蔵與其隨佞而得志不若従孤竹於
首陽
  公孫卿
   受申公札書武帝得寳鼎之嵗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寳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與黄帝時等卿有札書因嬖人奏之召問卿/對以受此書齊人申公與安期生通受黄帝
    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云云申公/因言黄帝升仙事拜卿為郎進中大夫
[009-31b]
黄帝得寳鼎宛朐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黄帝得寳
鼎神策是嵗已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
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嵗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
百八十年黄帝僊登於天漢書宛朐/作冕侯
   鼎書
漢興復當黄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髙祖之孫且曾孫
也寳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
泰山封並史/記
[009-32a]
 
 
 
 
 
 
 
 
[009-32b]
 
 
 
 
 
 
 
 西漢文紀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