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6 吳都文粹續集-明-錢穀 (master)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都文粹續集巻五十六  明 錢榖 撰
  詩文集序
   甘白先生後集序      朱逢吉
文章聲心也見乎學力之淺深才識之髙下而心為之
本焉譬如習樂心所尚者古淡也則蕢桴土鼓不假音
律而自然之聲叶焉茍所尚者哇淫也則鄭衞交作流
宫泆羽而去古逺矣故觀文章必先觀其人觀其人必
[056-1b]
先求其心然後其識其才其學可見也古今騷人韻士
學博才髙者衆矣而求其識之卓心之古則可屈指焉
甘白先生可謂全備者乎余來吳中聞先生之名而不
及見矣得見其子用軫淳篤而文雅其鼓琴嘗動乎帝
聽其才行克振先生之髙風者也間出先生文集俾余
序其端嗚呼先生往矣其出處大節已於貞木俞公誌
中見之而先生之古心卓識髙才博學則於是編著焉
燦然星斗之輝也巋然河海之深也其天地間之正氣
[056-2a]
乎氣正矣辭嚴義直而理無不致益世教多矣故能委
順以時樂天知命不以夷險易其守不以否泰二其中
而遂克考終於其官殆猶駕萬斛之舟乗風濤於滄溟
洶湧中而終允濟非古心卓識其克爾耶與古之君子
不假勲業而名徳拔類者同其休聲可謂俯仰無媿者
矣用軫其廣傳之以為後學者式斯不負先生之用心
焉永樂元年春二月望日修史官奉議大夫大理寺右
寺丞朱逢吉序
[056-2b]
   甘白先生詩集序     陳鑑
甘白先生詩集凡六巻其孫大理評事祝承命于父放
翁之所刋也先生姑蘇人姓張氏名適字子宜自幼頴
悟年七嵗即能賦詩彈琴九嵗能誦五經十二應江浙
鄉試人以神童目之值元運將革遂不仕國朝洪武初
與渤海高季廸諸公同徴修元史授工部水部郎中無
何乞歸鄉里日與周正道陳惟寅及季廸輩更倡迭和
而先生才思尤敏捷方其吟琢直欲旋斡造化牢籠萬
[056-3a]
物使無一或有可遁者先生將以此自老而復以明經
薦授廣西理問厯滇池魚課及宣課二司大使遂終於
官先生所作之詩甚多遺稿若樂圃南湖江行滇南諸
集藏於家者殆數十巻兩遭回禄今所刻者纔得什二
三於煨燼之餘及士林傳誦者而已雖然昔人於詩有
以一篇之佳一句之美若崔顥題黄鶴樓林和靖之暗
香疎影自足使名聞後世今先生之佳篇美句求之集
中豈少也哉是亦不足較於此也經曰詩言志盖詩者
[056-3b]
志之所發然則誦先生之詩者殆亦可以識先生之志
焉先生之志有所未竟其將竟之於祝乎祝予同學友
而放翁又與父友因觀是集故為序而書之正統六年
嵗在辛酉仲冬初吉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
郡陳鑑有戒書
   王先生詩集序      鄒亮
天地間流行之物皆詩也若夫光華為日月動盪為風
霆森列昭明為星辰河漢燦爛為雲霞輝映為虹霓融
[056-4a]
潤凝冱為雨露霜雪以至山岳之流峙花木之妍蔚鳥
獸魚龍之飛躍變化何莫而非詩乎是物者人皆得以
用之而患不能成乎詩詩之而患不能曲盡其妙詩之
道可謂難矣吾鄉王先生汝玊風韻豪邁藻思俊逸學
問𢎞博淵邃為文敏捷辭意通暢於詩為尤工葢嘗馳
騁出入古樂府漢魏六朝唐人諸作故其五言古選若
三代鼎彛雖朱湮翠融而龍章鳥蹟欵識典雅無琱鎪
鏤䤤之狀殊可玩焉七言歌行如奔流出峽汪洋演迤
[056-4b]
層瀾萬頃自然成文長風衝激駭浪滔天物怪出没則
又可驚可愕焉五七言近體猶大將軍出師紀律嚴整
旗旌鮮明劒㦸銛利軍容整肅鼓吹既作其聲悲壯激
烈鋭氣憑陵直欲拔唐人之壘焉五七言絶句譬之鶴
唳秋空清音嘹亮迴視他人之作不啻草根蛩語蚓竅
蠅聲焉耳嗚呼先生之詩可謂兼備古人之體製者矣
予自早嵗即䆒心斯事惜乎學識謭陋無所成就不足
以窺先生之藩籬尚敢望闖其户而入其室耶鄉友華
[056-5a]
彦謀雅擅好事之譽嘗編次先生之詩夀梓以傳於後
徵序其端輙評先生之詩如此且謂先生得乎兩間萬
物之妙用故其詩卓然為一名家云景泰二年嵗在辛
未秋九月上澣監察御史郡人鄒亮序
   青城山人詩集序     徐珵
國朝文章之盛稱洪武而永樂次之若宋承㫖景濓胡
徵君仲申徐徵君大章王待制子元蘇太史平仲高太
史季廸張太常來儀輩皆傑然名家者然當其時高皇
[056-5b]
帝初定天下懲元之寛無制而矯之以猛網羅天下之
豪傑用法剪除之而彼諸老皆勝國之遺才雖用於維
新之朝而偪於法或死或遯不得以盡其鳴世之能事
及太宗之入乘豐富致太平乃崇儒術廣文學之選以
潤飾鴻業照耀天下於是士之幸存而後出者始皆濯
拂登進以鳴一時之盛而致翰林檢討兼春坊贊善太
子賓客諡文靖王公汝玊則其先鳴者也公之學長於
春秋其為文盖兼古今體製而詩則深得唐法其所著
[056-6a]
述甚富而稿之藏家者皆燼於火獨其詩散逸於四方
好事者得而錄之公之孫鎧繕寫藏於篋笥友人華彦
謀與王氏連婣尤好公詩既為編次復鋟梓以傳於世
而諉予序予嘗評公之詩清而不刻麗而不靡佚宕而
不麄俗驟而見之如九霄一鶴盤雲獨遊如玊井蓮花
浥露初發如瑶臺仙子臨風微歩殆難以塵情凡態想
像如武陵年少衣輕䇿駿馳騁春風紫陌間意氣奕奕
不可耐品而第之其大厯貞元諸才子之流乎因並著
[056-6b]
之序末以與知言者商確之青城山人者盖公所自號
也凡公之生平官簿事行則國史備焉景泰癸酉春正
月之望奉直大夫太子諭徳兼翰林侍講兼修國史玊
牒東海徐珵元玊序
   後䟦          王鎧
右青城詩集若干巻先大父文靖公之所著也大父自
幼以詩文名接交當時海内碩儒非一徃來倡和靡不
見之賦咏自入國朝登仕籍洎陞翰林聲光益著其製
[056-7a]
作特盛然兩為回祿所虐稿皆殘缺所幸别或收貯得
十之二閲嵗既久鎧以菲才宦游古汴束以自隨公暇
因掇拾分類繕寫一帙有外集者附之藏之篋中家居
以來罔敢失墜偶婣好華君彦謀過而見之三復嗟嘆
遂於内各刪百首命工刻次嗚呼大父文名盖一世著
述布天下而遺稿灰滅無幾又弗克傳世豈造物者不
使有見於後哉實子孫不肖不能述先業之所致也今
大父殁餘三十年而一旦幸表而出之是明珠寶劒之
[056-7b]
起於重淵必有待其時歟彦謀讀書好義常輯其族譜
諸集行世足羨故家子孫立志超卓不屑細故如是時
正統十二年嘉平望日孫鎧謹識
   謝孔昭詩集序       周傳
詩自國風以降言選者稱漢魏言律者獨稱唐而已為
選而不宗漢魏非選也為律而不宗唐非律也選豈易
言哉自梁昭明太子選漢魏以來諸傑作者因時所尚
分為五言七言皆以偶對切實音韻諧協者中其律而
[056-8a]
詩以律稱矣則欲學詩者舍古人奚取法哉然後人擬
之者不失之疎則失之淺調格似矣而意趣則未易及
也由古及今以詩名家者幾何人哉姑蘇自吾朝以來
文運與時大興以詩名者則有高君季廸楊君孟載為
尤二君之詩言選則入漢魏言律則入於唐音響調格
宛然相合而意趣或有過之雖識者莫能辨其異也余
友孔昭謝氏自少嗜詩得二君之㫖趣故其為詩不茍
必擬於古人調格似矣而音響之不合者不作也音響
[056-8b]
似矣而意趣之不佳者不作也不作則已作則必欲如
古人焉是將駸駸乎漢魏唐者也今編其稿分為選詩
律詩絶句凡若干首屬予為序余豈知詩者哉然聞志
於古者即古人也詩而逼於漢魏唐之作則雖以今之
詩為漢魏唐之詩可也詩而不能效古其如古人何哉
孔昭有志於古而用意若此蘇人翕然稱之則蘇人以
詩名家而不絶者將不繫於孔昭乎愧予非能詩者不
足以知之姑序所聞于簡以塞其請云癸未嵗七月既
[056-9a]
望汝南周傳序
   又序          張肯
書云詩言志心之所之之謂志詩者言其心之所之者
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有諸内而形諸外也心之所之
之不同而其詩亦有憂抑感傷憤怨悲戚喜樂和恱之
異觀其詩則知其所志矣故窮夫出婦逐臣逆旅必多
憂抑傷感憤怨悲戚之言騷人勝士富翁貴客必多和
恱喜樂之語非才之優劣而詩之不同觀其志則知其
[056-9b]
人矣雖然世道有升降風氣有盛衰而其詩亦然因而
隨之者有矣其言之喜樂和恱者大抵多盛世之音也
其不然者則其人有大過人而不繫於時者也又豈可
一於心之所之而然乎嗚呼詩之言志有不同如是邪
詩之言志雖不一然其同者則同得其性情之正也詩
而不得其性情之正則不足以言詩矣欲得其性情之
正非學問之功其可得乎詩而得性情之正斯可以言
詩矣余少也亦嘗執筆而學言也由其志之卑陋而又
[056-10a]
無學問之功其所言惡能得其性情之正哉今觀夫謝
君孔昭之詩凡二百餘篇其憂抑傷感憤怨悲戚而不
傷也喜樂和恱而不流也奕奕乎其風韻也翩翩乎其
英俊也皜皜乎其潔而白也而又皆得性情之正噫非
有學問之功者其能然乎予方自愧有不可企及之嘆
而又命予序其篇目予非能詩者將何所言乎姑書詩
之言志者以為叙云永樂甲申五月十日浚儀張肎序
   草窓集序        姚綬
[056-10b]
予弱冠時草窓先生以詩鳴吳下及予壯遊學宮先生
起為太醫院吏目以詩鳴公卿間聲價籍甚景泰癸酉
予領薦書上京師先生已卒於邸舍竟弗之識往往見
談於詩句警䇿而氣舂容恨不得其生平之集而盡觀
之爾來餘二十年其子俸手一編於吳門寓館曰此某
先君子之草忩集願為之序受而觀之總若干篇諸體
悉備釐上下巻以授梓焉嗚呼先生往矣其詩則存往
者同存者獨悲其往序其存可也世謂詩人之心聲也
[056-11a]
予獨本之氣焉夫氣在天地之間迎之不見其首隨之
不見其後洪纎生息者以之人與物同稟而獨得其清
故身心之中凡一運動莫不由此養之以直不為勢摧
不為利拘不為欲屈則浩然充塞沛然流行有不可得
而禦且遏者詩云乎哉吾用是知先生自少至壯優游
于典墳涵濡于義理不浮於約不華以實養成是氣罔
或少餒故其所發隨扣隨應譬猶富足之家所積者厚
一旦用之羨餘尚多誠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在公卿
[056-11b]
間彼此忘勢必有忠讜之論可施於用隂為裨益惜無
紀載奚止詩而已也論者又曰詩由性情止乎禮義先
王典則以垂美刺易風俗係世運非曰小補今先生詞
意之正足以風勵來學有非騷囊之風雲月露同日並
語又不可以詩為先生少也予恨未能知言或味乎此
幸獲盡觀其所作姑序其所存以歸其子將以俟夫知
言者論定之如何先生姓劉氏名漙字原博草忩乃其
别號云成化十六年七月上浣賜進士出身第前廣東
[056-12a]
道監察御史嘉興姚綬書於雲東精舍
   劉文恭公文集序     吳寛
文章之士世固有之山林之間賤而在下者其文既多
晦而不傳至於貴顯之人或放而無行讀其文者且嗤
之况欲其傳哉夫人自少至老矻矻然執筆纘言能造
其妙者幾人幸其文之妙矣貴而鄙其行賤而揜其名
欲其傳又難如此寛故於鄉先達文恭劉公之集讀之
所以深嘆也劉為吳中世家自宋以來以儒官相承入
[056-12b]
國朝值家中衰而公居貧力學未嘗降志永樂間竟取
科第入翰林益篤於學纂修講讀皆稱其任文名既著
有求者輙酬應之若不辭拒然平生慎許可少假借言
之所施未嘗殉俗以悦人人亦未敢易而求之也葢公
之為人儉質無華而少玩好靜退不競而絶奔趨故形
於著作者不以險怪侈靡為工往往於和平簡淡之中
而有温純典雅之意知公者以為似其為人焉公既沒
藏於篋中率多亂稿其子瀚從仕中外皆以刑獄為職
[056-13a]
未暇編次及是以陜西按察副使致仕始以其暇為之
以寛居同里及仕又嘗同朝契好甚久乃奉其遺稿以
示俾序其首寛生也後不獲承公之教特從諸生中一
嘗望見其顔色而已今幸得其遺稿而讀之亦何異蒙
公之指授者顧淺陋之學雖按察君謬加委重其非公
之望乎既辭不獲他日君則以書俾其子今直閣尚寶
卿棨來言曰某老矣先子之文將板刻行世願序文之
及見也盖公在翰林最久後自國子祭酒擢少詹事亦
[056-13b]
貴顯矣而公所以儉質靜退自持者愈至猶夫山林人
也故其行巳鄉人知之同時之人知之逺方後輩或有
不知者將無疑其文乎孔子曰有徳者必有言敢書曰
此有徳者之言也學者宜相與傳之公沒數年後天子
念公為春宮舊學之臣特贈禮部左侍郎諡曰文恭而
有司復祠公於學宮知徳者以為合於公議云𢎞治癸
丑冬十二月甲申資善大夫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兼
翰林學士延陵吳寛謹序
[056-14a]
   感樓集序        楊循吉
詩在精不在多在専不在備誠以其道之難盡故也有
唐氏之世詩莫甚焉然自數大家外其餘諸公之集偏
或局於一體簡有止於數篇此豈其力之不能乎亦知
詩之難為不必多與備也故其時詩人量力盡智各能
自成一家言竟以取名於千載之下者以此大抵詩在
天地間實藝之至精者其工可為其妙不可為也妙在
觸觸則情感故其句美雖善詩者莫能知之是以求好
[056-14b]
詩必有所俟俟於事之觸境之觸無故之觸也不觸則
不可舉筆就題而浪為然則雖欲其多且備又烏能多
且備也先生吳中之耆舊剛明介特有通變之才素不
業進遂隠於時其正則不惑鬼神其達則不諱負乏勤
儉自持以清儒致産千金持邦人風俗之柄者數十年
其為人豈特詩而已哉既沒之明嵗其子慈息抱稿見
命定其次初漫録殆千篇三選三減止於闕/闕/首或
以咎我曰太少哉余曰詩有片紙而存有累箱而亡者
[056-15a]
其傳否不在乎多與少也詩人之詩多以迫成非必盡
其胷次中語也余用是逆推先生之意以為此編所謂
有觸妙作具在焉豈必其多且備哉觀者自知之矣先
生姓賀諱甫字美之其仲子恩中戊子解元有學行不
第而歿孫放今亦未冠遊場屋其將益顯大先生之隠
行而及其詩乎𢎞治四年夏四月二日禮部主事前進
士吳人楊循吉序
   杜東原詩集叙       王鏊
[056-15b]
東原先生諱瓊字用嘉家吳城之樂圃里孝友退讓好
古力行於時同志則有陳醒菴孟賢二人皆有高義皆
好為詩醒菴詩清脆可誦而先生沈着古雅有風致間
喜畫山水故其詩於評畫尤深也詩多散佚不傳鏊從
其子啟所得百篇焉讀之為選定如左仍附雜著若干
篇於後序之曰先生其隠者歟昔之隠者姓名邑里影
響恐聞於人顧其詩乃若有不能自巳者焉而張志和
魏野林逋之流尤喜為詩其於世之興衰理亂毁譽得
[056-16a]
失榮辱進退憂悲愉懌一切末殺不獨玩於烟雲泉石
之間其詞冲澹幽深而其名特焜燿在人者盖世方卓
行之為賢而夫人者復高標掲已以驚動流俗萬乘詣
而不見千金召而不屈其跡竒其聲烜赫而流於人世
謂今之世無隠士是果然哉盖有之矣而世方以科目
是崇是長外是有人皆擯弗用敺一世之人相摩相染
於熟爛之程文言竒者得疑行殊者來毁廟堂不聞物
色之訪丘園不覩束帛之賁於是時也所謂隠者即有
[056-16b]
之方且潛身裹跡日遁於大山長谷之中世安得而知
世不得而知則遂曰無亦宜也其果然哉鏊猶及見先
生與醒菴深衣幅巾曵杖履革蒼顔白髮所至人望之
若綺皓郡將縣大夫延禮賓致恐後縉紳之行過吳下
者必請造其廬而販夫樵子皆知二先生之為賢也二
先生死吳中耆舊亦益衰後生之知者益鮮而知之者
顧猶以其詩也惜乎東原詩稿傳世者止此然平生大
畧具焉讀其詞考其世得其所以為人於戯豈非古所
[056-17a]
謂遁世無悶之君子歟樂圃里在吳城西其東有原焉
故世稱東原先生先生好著鹿皮冠又稱鹿冠道人𢎞
治七年二月奉訓大夫右春坊右諭徳王鏊序
   武功伯徐先生文集序    萬安
文章者期於世用而已非雕蟲篆刻之謂也故學者以
此自負朝廷以此取士上下相期莫不以經綸參贊為
事也使非期於實用而惟爵禄之為榮雖有文抑末矣
將安用哉若武功伯徐公有貞平生立朝大節持危扶
[056-17b]
顛廷臣無岀其右負其豪氣志在行其所學真所謂間
世之才而用世之文也公自幼穎敏年十二三入小學
巳能古文詞既長登進士第及被選翰林益自砥礪日
有造詣凡經傳子史百家雜説以及夫天文地理醫卜
釋老之書無不該䆒更取秘書考古軍旅刑獄水利良
法孳孳講求明可以施於今者而識之盖期於有用之
學也厥後正統末邉郡繹騷京師戒嚴公出領璽書即
往撫諭之比至要害民老稚潛匿山壑間者甚衆見公
[056-18a]
出慰勞而復業者數萬人遂鳩為義兵教以戰攻擊刺
之法民喜有賴而事亦旋定公在經筵時會河决山東
之沙灣前此遣治河者卒皆績用弗成公應詔出治乃
乘舟遡河源踰濟汶沿衞及沁循大河道濮范而返因
陳治水之䇿起自金隄張秋之首凡百餘里便宜法制
水勢底平國家永賴之以無虞天順改元以公有迎復
功陞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大學士内閣辦事尋封推誠
宣力守正文臣特進光禄大夫柱國武功伯食禄一千
[056-18b]
一百户兼華盖殿大學士辦事如故仍錫誥券追封其
三代子孫世襲錦衣衞指揮使公感上知遇毎奏對多
剴切上亦才公多所開納一時委任權力無復有過之
矣嗚呼公以用世之學得展經濟之才故一時勲業之
隆盖我朝之韓范富歐而文章之盛則我朝韓栁蘇王
也豈非用世之學之文而雕蟲篆刻者云乎哉是集之
流傳其有功於學甚大予故樂而序之賜進士資善大
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知制誥經筵官眉山萬安
[056-19a]

   完菴詩集序       吳寛
夫詩自魏晉以下莫盛於唐唐之詩如李杜二家不可
及巳其餘誦其詞亦莫不清婉和暢蕭然有出塵之意
其體裁不越乎當時而世事相隔其情景皆在乎目前
而人不能道是以家傳其集論詩者必曰唐人唐人云
抑唐人何以能此由其蓄於胷中者有高趣故寫之筆
下往往出於自然無雕琢之病如韋栁又其首稱也世
[056-19b]
傳應物所至焚香掃地而子厚雖在遷謫中能窮山水
之樂其高趣如此詩有不妙者乎完菴先生劉公少為
刑部屬出僉山西按察司事居三載即棄官歸吳中年
始五十耳公神情蕭散無冠裳之累其家長洲之野江
湖之上日玩雲水不足引水為池累石為山號小洞庭
與客登眺以樂興至輙瞪目為吟哦聲其詩専法唐人
語多與合當時所與倡和者武功徐公參政祝公及隠
士沈石田數人而巳自公之殁而徐祝二公相繼下世
[056-20a]
吳中風流文雅不可復見矣予與公為後輩而托交久
成化辛夘予北上與公别明年公遂不起竊恨之於是
公之曾孫布登進士第既喜公之有後而布嘗輯公詩
名曰完菴集者請序則又喜其詩之不亡也完菴者公
歸田時號也自以保其聲名幸而無虧如玉返璞以全
其真觀公晚節之善如此又唐人王右軍輩有不可及
者其詩僅百篇所遺者尚多讀者如得其為人則又奚
以多為哉𢎞治十七年夏五月朔旦資善大夫掌詹事
[056-20b]
府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延陵吳寛序
   完菴詩集後序      王鏊
故山西按察僉事劉公詩凡四巻公諱珏字廷美自少
志向不凡郡守况鍾將引為從事公言於况曰願為儒
不為吏况從之遂登應天鄉薦久之授刑部主事擢山
西按察僉事三年上疏固乞致仕以歸焉公髙節清操
年甫五十脱屣名利而自樂於山巔水涯凡有觸一於
詩發之詩多清妙可喜公又喜行草兼工繪事今其斷
[056-21a]
縑殘墨往往流傳吳下而警句膾炙人口思欲得其集
觀之則未能也𢎞治壬戌公之曾孫布登進士始以一
編授予予疾讀一遍歎其能以眼前語道胷中事信有
唐人之風乎而平日傳誦之句或不在焉乃知公之著
述遺落多矣其可惜也雖然讀其集論其世見公之胷
次翛然超出埃壒之表嗚呼是亦足矣公嘗言士之保
身應常如玉之無玷乃為完節故自號完菴卒列祀郡
學鄉賢之祠云正徳壬申光禄大夫柱國少副太子太
[056-21b]
傅兼户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經筵官致
仕王鏊序
   括囊稿序        李東陽
括囊稿者淶水教諭贈南京太僕丞文君功大所著
詩也其子知温州府林欲刻於郡齊未果而卒今南京
太僕少卿森手自編校刻於家比上京師請序首簡夫
士之為古文者每奪舉業或終身不相合至於山林巖
穴之間雖當有述作或不本之經術卒未免支離畔散
[056-22a]
而無所歸論者盖兩難之封君早邃於經學執經問業
者往往掇巍科階膴仕以去君獨不時售累舉僅得一
第而程試之暇不廢吟諷其所為詩又尚風韻有節制
寧朴而不為巧寧簡而不為汎故雖月累嵗積而其所
自擇者止於如此且其古體有謹身慎獨語又詞人藝
匠所不能道非根於經術者能然乎雜文若干篇亦皆
平實簡靜類其為詩今並為一集雖非君所自擇而亦
君之志也且經學之於詞賦深淺難易固不俟論然茍
[056-22b]
可以合繩墨取名籍而巳又不若行四方傳後世者其難
尤甚故父子祖孫世守經業者時不乏人而詞賦之承傳
殆不數見文氏兄弟繼舉進士職業治行光於前人又
皆以詞翰侈聲聞東吳文獻於是有徵焉君之孫徵明
方績學待用尤善楷書是稿其手録者故附書之正徳
十年二月朔特進光禄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
部尚書華盖殿大學士長沙李東陽序
   又序           王鏊
[056-23a]
故易州淶水縣學教諭文先生蘇之長洲人也古貌古
心清苦力學學尤深於易吳下士多從之游從游者多
去為顯官而先生久不達晚乃授淶水教諭未幾輙自
免歸以卒初先生於世無所好顧獨好為詩時有張豫
源者實與之相上下豫源天才豪宕奔佚頃刻千言見
之辟易先生呐焉如不能言者而興寄閒逺有唐人之
風焉初讀之若簡淡咀嚼之久乃有味乎其言也故豫
源之名大噪吳下而先生則以經學名非與其游者殆
[056-23b]
不知其工於詩也憶成化初鏊侍先生傅於太學始學
為詩先生過之授以詩法今老矣於其言之未能忘而
亦終莫之至也聞其家有所謂括囊稿者思一見而讀
之則未暇也今年春先生仲子監察君森始出以授鏊
讀之數過未嘗不喜其精而恨其少也雖然詩豈在乎
多哉雜著若干篇監察君選附於後先生諱洪字功大
贈太僕寺丞今列祀郡膠之鄉賢祠正徳辛未二月之

[056-24a]
   括囊稿自序        文洪
古人於詩以發情止義為主故不必工不必不工工則泥
於雕琢不工則流於鄙近予性喜作詩少與内兄張豫
源共學日有所課不間寒暑稍長從事舉業遂置去不
省潦倒塲屋三十年童習忘之久矣然燕居游賞間闗
羇旅卒不能終忘也一時欲言之㫖畧已就之彀率間
自評之謂如春山早鶯初出深谷舌弱語澀不能成聲
盖雖不渉於雕琢而鄙近特甚以求所謂發情止義而
[056-24b]
合和平醇厚之㫖何可得哉暇日檢前後所作汰其已
甚得百篇聨録為冊時自展適不敢示人因命括囊稿

   容菴集序         吳寛
鄉校間士人以舉子業為事或為古文詞衆輙非笑之
曰是妨其業矣噫彼盖不知其資於場屋者矣故為古
文詞而不治經學於理也必閡為舉子業而不習古作
於文也不揚二者適相為用者鄉貢進士謝君少游郡
[056-25a]
學即好古文詞既取鄉貢不幸未仕而卒其子昞及其
二孫雍睦能承其家嘗痛其父祖早世而無所傳捜篋
中得遺稿數十篇將刻之以自慰盖君殁於景泰初至
今五十年吳中舉子何啻數百人其中登髙科躋貴仕
以功名顯者固有之餘子皆寂然無聞而謝君為當時
所不好者獨傳於人不知君者讀之猶知有其人而若
不死者則古文詞之為用豈特資於塲屋而已睦方為
邑學弟子介其友陳維祐持君遺文來請一言予不及
[056-25b]
識君竊嘆所傳者止此使更活數十年其成就當何如
哉聊書以還之君諱會字惟貞吾長洲人以號容菴故
名其集云
   又序          祝允明
士之在世要以建志為重而聲業後之今國家以經術
取士或以為尚文藝異徳行之科不知所以取之者特
假筆札以代其口陳之義所主在經術耳非文藝也然
其名也遂視經術文藝為二道夫塲屋之習固可以為
[056-26a]
用世之業矣而文藝之云則又何物其果無當於兹道
邪國家又豈嘗錮手殱筆使不得一申其遐衷散抱於情
性議論邪有人於此知所從事則所謂能建志者非與
謝君昞使其二子雍睦持其考惟貞遺文示僕校而叙
之以傳乃稍為整齊而歸之且附致此意於編後亦以
闡惟貞之所立耳惟貞名會嘗從先參政游以府學增
廣生中正統甲子鄉試會試兩得教職遜不就繼在家
居朝命特起為御史命下而先一日以病死矣盖端重
[056-26b]
士也其所著甚富今定錄詩二十三篇雜文九篇𢎞治
四年八月一日長洲祝允明序
   潛齋詩集序        吳寛
昔在永樂間文治既興人才振迅爭欲出為世用文學
吏事蔚然可觀至於書藝醫術亦極一時之選盖文皇
帝在位造就作興以遺後聖無窮之用者也當是時吾
吳中則有沈以潛先生以文學之良傳經術之妙初居
京師稠人中巳有儒醫稱然上未甚知名也一日太醫
[056-27a]
院判蔣用文病上遣使問之曰卿即死誰可代者用文
以以潛對即日自醫士擢御醫時朝廷方慎名器俄以
潛得此人以為榮遇後殁楊文貞公志其墓寔載其事
以潛有四子寅賓宇宙能世其醫不絶宙有子復以儒
顯其仲伯曰杰曰燾相繼登甲科杰守歸徳有善政召
授京秩而燾且績學翰林為庶吉士相與謀刻其大父
著述以顯僅得其詩數十首而巳盖以潛為學長於詩
初有稿號潛齋集後忽散佚而此數十篇則錄之人家
[056-27b]
者其生平得意之作尚多有也沈氏兄弟既以為恨乃
視此益重之曰吾大父之言可以少而不傳乎使更訪
求之安知其不積累而多乎乃終刻之而請予序其首
以俟云𢎞治癸丑六月既望
   後題          沈杰
先大父御醫府君以儒醫受知於仁宣二廟一時才名
徳望海内翕然稱之而雅好吟咏特其餘耳杰生也晚
不獲親領謦欬於几杖之下毎得其片言隻畫未嘗不
[056-28a]
寶而藏之是編幼與仲弟編修燾季弟譙奉先考誥
封歸徳府君之命錄諸人家而成是全集也恐嵗久湮
没謹用鋟梓藏之家廟寢室以圖不朽嗚呼愚兄弟非
知詩者知寶先世之言而已乃若音律格調其工與否
安敢容喙於其間哉詩壇老將指麾之下必有定鑒幸
為我評之𢎞治戊午孟春孫杰百拜謹識
   沈石田稿序        吳寛
詩以窮而工歐陽子之言世以為至矣予則以為窮者
[056-28b]
其遇阨必其言悲則所謂工者特工於悲耳故嘗竊以
為窮而工者不若隠而工者之為工也盖隠者忘情於
朝市之上甘心於山林之下日以耕釣為生琴書為務
陶然以醉翛然以游不知冠冕為何制鐘鼎為何物且
有浮雲富貴之意又何窮云是以發於吟咏不清婉而
和平則髙亢而超絶求之唐人若陸魯望是巳今其詩
具在予嘗讀而愛之魯望吳人也吳之詩自魯望首倡
盛於宋尤莫盛於元然其人多生於季世身雖隠其時
[056-29a]
既窮則其詩亦悲而巳予嘗讀而傷之入皇朝來偃兵
息民天下向治及承平日久人情熙熙士之求仕者爭
治經義取科第而出若相城有沈氏顧獨好隠盖自絸
菴徴士巳有詩名播江南二子貞吉恒吉繼之至吾友
啟南資更秀穎雖得父祖之教自能接乎宋元之派以
上遡乎魯望且其宅居江湖間不減甫里之勝賓客滿
座尊俎嘗設談笑之際落筆成篇隨物賦形緣情叙事
古今諸體各臻其妙溪風渚月谷靄岫雲形蹟若空姿
[056-29b]
態倏變玩之而愈佳覽之而無盡所謂清婉和平髙亢
超絶者兼有之故其名大播不特江南而巳予少居鄉
亦喜為詩辱相倡和方自媿於松陵之襲美而其子數
以書來欲得予序其石田稿者予何以為序也噫聖俞
既仕而得以窮名啟南不出而全乎隠節其詩之工一
也而悲樂則殊覽者當自得之啟南詩餘發為圖繪妙
逼古人或謂揜其詩名而卒不能揜也今年七十餘詩
思益發數日輙成什予雖不能窺其際又安得而盡讀
[056-30a]
之耶
   書沈石田詩稿後      李東陽
右石田沈君啟南詩稿若干巻吳文定公叙之詳矣初
文定以寫本帙示余欲有所叙嘗觀擬古諸歌輒愛其
醇雅有則忽忽三十餘年間石田年益髙詩日益富至
若干篇總之為若干首頃始刻於蘇州而文定已捐館舍
翰林吳編修南夫來自蘇則以石田之意速予予憮然
感之夫形聲之在天下皆出于自然然亦有詩歌以為
[056-30b]
聲藻繪以為形者其大用之朝廷邦國固未暇論而閭
巷山林之下或不能無若論其至亦可以通鬼神奪造
化降于後世乃流為文技之末而造其妙者猶以為難説
者謂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二者盖相為用而不
兩能若詩之為聲尤其重且難者也石田寄竒林壑博
渉古今圖籍以毫素自名筆勢横絶夐出蹊徑片紙匹
練流傳遍天下情興所到或形為歌詩題諸巻端互以
相發若是者不過千百之什一故多以畫揜其詩及其
[056-31a]
撫事觸物感時懷古連篇累牘則藏於其家非遇知者
斂不自售今既梓行而人誦則詩揜其畫亦未可知而
惜余之不盡見也姑以是復南夫且終文定之諾云石
田名周蘇之長洲人石田其所自號年八十正徳十二
某/某/
   先大夫韋菴集序      皇甫録
録始分司呂梁先師文恪王公道焉錄謝公所撰先大
夫韋菴府君志銘曲盡平生友誼公止之曰勿言昔吾
[056-31b]
愛先生詩擬其得冉曾家法先生嘆曰予嘗力為文思
繼持正而起然其集不可概見奈何吾亦為先生憾之
近得之秘閣手繕之而先生逝矣歸之以卒先生之意
録泣拜受之及觀所謂福先寺碑玊鈎亭記又不具載
則知集所遺者尚多重以為憾也既刻之以傳屬者諸
兒將刻大夫韋菴集録竊惟持正没七百餘年而後大夫
奮起以繼其業固不難哉大夫負不羈之才有為之志
而不遇於時君子謂臣黨分爭當事者斂手避大夫獨
[056-32a]
上書自劾有耻不與黨人之風施之政事亦若是矣而
竟無所表見乃沈酣於詞章翰墨之間適以自終其著
述多漫不存稿今所集殆十一耳可勝痛哉後之人有
興起於先人如大夫之於持正者不能無憾也嗚呼皇
甫氏自宋南渡居吳世富至録則落寞矣錄方以仕顯
輙獲棄斥是富貴不可常賴以世其家而不隕者斯文
而巳遂刻之藏於家俾後之觀是集者無忘世業云耳
嘉靖丙戌秋日男録書
[056-32b]
   西村集序        周用
莊周有言曰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髙論怨誹為亢而已
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語大
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
主强國致功並兼者之所好也夫仁義忠信以為學出
則朝廷處則山谷人徒以為為亢也以為為治也而不
知亢之未始不為治治之未始不為亢也故曰夫人幼
而學之壯而欲行之欲行則君子欲之然能必其行乎
[056-33a]
哉欲之而不可得則其學猶是也是故亢而不為倍治
而不為矜則固世之所謂通儒者巳西村先生自少好
學於書無所不讀卓然舉大義不掇拾以為文辭而猶
攻於史學於古今治亂之端官府政事名物數紀縱横
上下指掌論説莫不有肯綮歸宿以為學者宜如是而
不屑以求一試聲名隠然起東南成化中三原王公廵
撫江南以百姓之利病坐先生而問焉則厯厯語所以
退復疏其事以道諸所宜更置公歎曰子之才可以當
[056-33b]
一面乃今得先生所著述自歌詩文辭之外其與旬宣
大臣臺部諸使郡縣長吏徃復論白及於政事者居其
三之一焉莫不適常變盡利害里閭韋布之所推遜而
無有選擇縉紳大夫之所以向用致理而不能舍去者
皆備也則所謂通儒者非先生歟吾吳中經生學士講
求時務水利莫先焉決塞變遷大要歸諸海而已殆難
按跡而求復其舊也職方禹貢以來互為援据夫人而
能之舉而加諸水則悖矣不然則又吏於兹土者大發
[056-34a]
在官之盖藏而以畚鍤從事壞廬舍敝腓脛拓地數千
里引旁流納其中而曰水去矣明年不幸而恒雨曾不
能損水之分寸其如浮而不實費而無功何哉至讀先
生論水利書首以謹隄防其大法有司使田者因地勢
豫為防以擬水於是立之表以程其功課之藝以益其
用代之粟以博其力夫民水也力為之防民猶踰之况
不為之防乎裕民成賦之道未有能行之者其有用之
學可以畫一而論也予生也晚不獲操几杖以從讀其
[056-34b]
書而毎有感焉先生既殁其文孫進士臣裒其稿為集
予曰是集也約而達勤而節謀而有徴不獨論水利若
是矣可以傳也予所嘗欲見先生所著禮纂若干巻者
尚不在集中先生史氏諱鑑字明古吳江人學者稱西
村先生吳文定公表其墓家世行實可具考也賜進士
及第奉敕提督南贑汀漳等處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
史邑人周用書
   又序           盧襄
[056-35a]
余少有志古文辭家無藏書乃取法近代又力不能致
逺乃自近地始焉聞之吾鄉長老云吳興有張淵先生
長洲有沈周先生吾吳有杜瓊先生吳江有史鑑先生
其所論著皆可法也乃日夜求諸先生之文茍獲一篇
輙口誦而手抄之然皆未睹其全而史先生者不茍出
積日月莫能多得既而復求諸先生為人皆淵潛泥蟠
冥探𤣥覽而又守禮謹度純王之民也於是名公卿之
在朝野與有事其地者若前武功伯天全徐公禮部尚
[056-35b]
書文定吳公兵部尚書恭毅王公皆為布衣交上下其
論商確古今區畫利害而沈史之名在公卿間尤赫然
者也諸先生既沒三四十年間遂不復見有隠君子之
作夫豈聲跡俱晦抑偶然無其人邪而諸先生之作尤
播在人口嘉靖癸未春史先生之孫臣與予同舉進士
進士之子璧通家往來因請史先生之作凡昔所未覩
者悉檢以授有若夜光明月賈人知其至寶求之弗得
而一旦盡得之盖有不勝其喜者乃日夜讀讀其賦其
[056-36a]
詞𢎞演而不至於滛體斯備矣讀其古詩其詞淡而不
厭其雋永者乎讀諸近體其詞峻而整約而逺出乎興
比之外者也讀其引膚引旁達秩秩如也章章如也讀
其記辭覈而事舉謂之善志讀其銘墓之詞實錄而不
近於諛其生者已慰而死者無遺憾乎讀其雜著其體
殊其詞班班乎可觀商彛漢鼎其欵式要自有别也及
讀其水利議郡政盡誅巫之文革奸之對則嘆曰繄豈
詞人之詞也慷慨憤世懼俗敝而上勿恤政缺而民日
[056-36b]
以病不得已而言也嗚呼有本哉世嘗謂文學家有二
臺閣經世之文山林遁世之文史先生居震澤之濆耕
而讀焉釣而游焉爵祿不入於心非所謂山林之士乎
然采其論著有足以經世者其於臺閣固已具之而諸
名公卿固巳識之矣先生有其具而未發故發之於其
子孫天道亦不爽哉璧將請於父以先生遺稿夀諸梓
使予書其言為序先生字明古别號西村故曰西村集
云諸體總若干巻嘉靖八年己丑三月上巳兵部職方
[056-37a]
郎中前進士郡人盧襄師陳甫書
   匏翁家藏集序       李東陽
匏翁家藏集七十巻吳文定公所著而手自編輯者也
為詩三十巻不分體製以年月先後為序文四十巻則
分體彚載而先後亦隠然寓乎其間盖維輯其所可識
而散佚于世者弗與也公之殁其子中書舍人奭刻梓
于家既免䘮上京師以屬其諸從兄數月報詩成又數
月報文巻成奭持以告予請序首簡予覽之悵然嘆曰
[056-37b]
言之成章者為文文之成聲者則為詩詩與文同謂之
言亦各有體而不相亂若典謨訓誥誓命爻彖之為文
風雅頌賦比興之為詩變于後世則凡序記書疏箴銘論
贊之屬皆文也詞賦歌行吟謡之屬皆詩也是其去古
雖逺而為體固存彼才之弗逮者粗淺局滯欲進而不
能强其或過之不失之竒巧則失之詰屈不失之詭誕
則汗漫錯亂而無所歸於是作者雖多而文之體亦微
矣然言發心而為行之表必其中有所養而後能言盖
[056-38a]
文之有體猶行之有節也若徒為文字之美而行不揜
焉則其言不過偶合而幸中文以古名者固若是乎哉
公以經學為程試既而徧讀左傳遷史韓栁歐蘇諸家
之文欲盡棄其舊業及為部使所廹取科甲官史局文
名滿天下老居臺閣弗究厥施而終始於所謂文者故
其為詩深厚穠郁脱去凡近而古意獨存其為文典而
不俗鬯而不汎約諸理義以成一家之言由是觀之則
其識見之真正行履之端恪情趣之冲泊無累者不待
[056-38b]
挹其容儀聆其議論而後可知也其文之傳世固不可
少哉昔人為一代數人一人數篇其漸盡冺滅者弗若
今求之成帙之間非世所選者亦難乎其為觀矣知言
君子執體裁而求之公之文其有取之無窮而讀之不
厭者乎然則其散佚者尚博而求之以盡白於天下無
徒曰家藏云爾正徳三年冬十月朔
   又序          王鏊
文章不難於竒麗難於醇難於典則雖然醇與則可能
[056-39a]
也醇而不俚則而能暢殆有非力所致而至者焉其必
曰所養乎是難能也故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文定
吳公官禁近前後三十餘年文章傳布中外海内宗之
公既卒其子中書舍人奭刻其所謂家藏集者授予請
序予不自揆竊嘗評公之文矣擺脱尖新力追古作豐
之千言不見其有餘約之數語不見其不足其為詩寄
興間逺不為浮艶之語用事精切不見斧鑿之㾗自謂
得公之深也兹復何言乎獨念公生頗好蘇學其於長
[056-39b]
公毎若數數然者及其自著乃獨異焉紆餘有歐之態
老成有韓之格信其學力之至自得者深乎其所養可
知巳明興作者代起獨楊文貞公為之最謂其醇且則
也公之文視文貞吾未知所先後位亦顯矣使獲當路
於時其功業豈少哉議者至今惜焉而公之所以自托
於不朽者固自有在又何待於外者與余獲從公久毎
以道義相劘切其於序有不得辭然公此集自當信今
傳後云家藏者公之謙也詩諸體凡三十巻序記碑銘
[056-40a]
雜著四十巻總之為七十巻
   後叙          徐源
詩以咏性情文以貫道徳立言之純疵世道隆汚之所
係也古詩三百篇風雅頌具載國政民風之異唐虞三
代典謨訓誥則直言帝王治天下大經大法故誦其詩
讀其書而其時其人盖可想見也降自漢唐其文其詩
雖各有表見回視風雅典謨之制迥然不倫何怪乎風
頺俗降氣化之機使然也五季不足道有宋真儒輩出
[056-40b]
則曰詩曰文一以闡明義理而視古作自闢一途矣嗚
呼詩之變遷文之造詣而其人之品殆與世相須而莫
之能違也如是哉吾故友吳文定公幼游學校稟賦清
純志趣超卓涵養端正筆刀雄健賦詩屬文即能鄙逺
塵俗追蹤古人予也叨陪研席同舍橋門出入相友毎
見一詩一文心竊嘆異館閣之具也巳而禮闈廷對果
皆首魁自是入官翰林登樞内相日惟文字啟沃為職
位望日益髙製作日益盛凡友朋宴會離合之私君臣
[056-41a]
吁咈治化之大形之諷詠著之紀述若雅音畢敔山泉
宿潭必底其極者不止千篇而巳也方將憤樂忘老而
無何痰作遂殞矣既葬之又明年其子中書舍人奭與
其從兄奎奫奕捜閲笥稿得公手筆存錄諸體詩凡三
十巻序記誌説之類凡四十巻自題曰家藏集盖將以
遺其後人知精力之有在也奭懼或散失既壽之於梓
以公平生知厚莫予先也請序于帙嗚呼公之名編盖
亦示謙爾若其詩其文予既知之上而朝廷政治下而
[056-41b]
父子兄弟友朋載之金石碑版散見於四方者其與孝
經小學人知傳誦者為不逺是皆發乎人情止乎理義
渾然治世之音也非吾國家當天運之隆臻治化之美
安得有是人而有是言耶是集也固藏之天下藏之人
人者也豈特家藏乎哉異時史官采輯當代文章求之
珠淵玉海以鳴聖世之盛獲見三代之人有不在於是
集也耶予不能辭僭為之序正徳三年嵗次戊辰二月
朔旦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仕
[056-42a]
友人𤓰涇徐源書
   𤓰涇集叙        王鏊
𤓰涇集者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長洲徐公源
之文也公與予同年進士而齒先于予時同年三百人
予獨善公且相約為古文詞志甚鋭務追古作者為徒
相與劘切倡和往來然公詞出示予毎詘焉自以為弗
及也未幾公以水部分司山東之寧陽地僻務簡益肆
力於學及官武選時吳文定公在翰林吳中名士皆集
[056-42b]
倡和益富而公出補外藩于浙于嶺南于湖襄最後以
御史中丞巡撫齊魯所至不獨以政事稱而尤以文學
著聞盖著述滋富矣然予自是與公濶焉久不聞問𢎞
治末公上疏謝政事予亦旋自内閣告歸乃復聚首吳
中追思往時之會盖三十餘年當時社友幾無存者其
存而復會於兹獨公與予也亦且老矣寧復往時意氣
之盛然公遇事感觸必有作作必以示予顧予學殖荒
落不復能一一追和與之上下其議論也而以為恨近
[056-43a]
世士爭治文詞以干科第既得第則遂棄去如弁髦盖
以時之進退升詘不在是焉耳公雖老矣而好學不倦
是非其出於天性者哉固宜其所得之深且邃也而何
可使其無傳焉故公之門下士與弟季止裒類其詩若
文得若干巻刻之而予為之序公名源字仲山𤓰涇其
所家處也
   朱性父詩序       楊循吉
世以位為詩輕重者小人哉里巷之見也人嗜榮利至
[056-43b]
於朝市而止矣乃詩亦然雅道䝉厄評賞不公與世態
俱作可嘆哉然隠士晦處邱樊之中跡不及四方交不
遍天下無豐餼大勢以招啖賓客使稱巳則其詩何怪
不振悲夫惜哉彼市人者斯亦已矣固為騷友以知其
詩不肯出一語褒賞至又為指斥排棄者皆然此則又
可為太息者也嗚呼惟女子則妬惟小人則忌揜能蔽
才獨何人歟性父居吳葑門之外早嵗力學左圖右史
殆於忘寒暑一吟一咏用以自適或應親友之求或寫
[056-44a]
胷臆之見率皆簡淡髙古有味有法不落穠麗枯澁二
境非深妙入悟烏能然邪性父詩未嘗自匿毎亦流布
在人家而知其詩者盖鮮性父豈徒自咏自歌而已哉
推敲指㸃務盡情境亦誠欲求賞於知己之士也茍使
其終身不遇有碧山雙淚之嘆則友朋奚辭咎焉今吳
中詩家不少何不共扶少借公論於齒牙間乎性父老
矣諸公推轂騷壇幸甚
   朱性父詩序       祝允明
[056-44b]
古人為詩趣識既卓而齊量又充其命題發思類有所
主雖微篇短句未嘗無片意新特今人之詩自數大家
外能者甚衆佳篇亦未嘗乏而求其合作者則殊鮮焉
予嘗究之盖其率有二等而其病之所在則有四其率
也守分者多疲詞腐韻無天然之態如東鄰乞一裾北
舍覓一領錯雜裝掇識者可指而目之曰此東鄰裾也
北舍領也是可謂之陋循質者多穠唇利口無敦厚之
氣如丹青塗花伶人倡女茍悦俗目不勝研覈是可謂
[056-45a]
之浮陋與浮皆非詩道與古背馳無惑乎其不合作也
至其所謂四病則趣識凡近蹇歩茍止望不出檐外行
不起户限篇句之就如貨劵公牒惴惴焉不敢超夐常
狀之一二抑又齊量寒薄一取便竭言梅必著和羮道
鶴不脱九臯至其命題發思往往茍欲娛人不由己主
且多為俚題惡目之所縈繞號别縱横居扁齷齪慶生
輓死妄頌謬哀大抵生紐情性趂人道路况其摹倣師
法泄邇忘逺祇知繩武雲仍不肯想像宗祖嗚呼以二
[056-45b]
率為之岐塗而四病根乎其衷則何怪乎古詩之不復
見哉僕少有志學詩然暗資謭學雖目力稍知毫釐如
此而力之不逺率不能砭&KR0778二竪自致古人亦可哀矣
友人朱君性父攻詩有年自集其所賦成帙從前後所
操曰鶴岑集曰野航漁歌間以屬予序予觀君詩之佳
已有儀部君之序在無待贅詞竊獨喜其不墜二岐途
有觸鄙懐因為之縱論以自致區區之抱如此以相為
商度之不知君謂何如也
[056-46a]
   募刻詩疏        朱存理
伏以嘔心少日已無錦囊之才流淚終年空有碧雲之
嘆白髮因他捜索而生雌黄正我推敲而用抹去若干
存來二三早䝉知賞前輩推轂之恩晚遇校編同儕斤
削之力拈出三十年之前選得一百首之外欲望收拾
在後之子孫莫若流傳先自於朋友刻梓不必如宋板
之精鑑藻豈覬擬唐風之盛疏請諸盟義當厚助友生
朱存理再拜
[056-46b]
   徐廸功集序        李夢陽
徐廸功集六巻並談藝錄子容寄我豫章予即豫章刋
焉印傳同好意表廸功文云初廸功殁京師也予在梁
子容訃予曰昌穀遺言子序其遺文於是手其文欷歔
久之曰嗟乎予忍序吾友文耶麟鳯芝寶世所希遘見
遘見之而遽夭滅亡也天生之故奪之耶抑既巳生而
或修或短非天所諳哉廸功以賦文起吳中十數年間
鸞翔而虎變彬彬乎出人士前矣然竟轗軻夭滅亡也
[056-47a]
凡此天果弗諳之邪乃予觀李唐之李杜轗軻勃賀短
夭未始不憐才流涕也然猶異代足寛解孰謂親遘見
之如廸功者云客曰氣積久斯漓三代以後聖人罕生
孔子以周末故不得位觀其大可占其細若是則魏徵
將為鬼魅之説非耶客曰羣體廸功奚以之也予曰談
藝錄備矣夫追古者未有不先其體者也然守而未化
故蹊徑存焉雖然辭榮而躭寂浮雲富貴慷慨俯仰廸
功所造詣予莫之䆒竟矣今詳其文温雅以發情微婉
[056-47b]
以諷事爽暢以逹其氣比興以則其義蒼古以蓄其詞
議擬以一其格悲鳴以示不平參伍以錯其變該物理
人道之懿闡幽剔奥綜記名實即有蹊徑厥麗鮮矣修
短細大又曷論焉不載廸功履厯以别有志述北郡李
夢陽叙
   䟦            髙第
西蜀髙第曰徐廸功予家食巳聞其名竊慕之末由見
也比余遊京師幸賓次一接其顔色未幾廸功遂辭去
[056-48a]
惜未有以叩益也僅得談藝錄讀之余涖長洲始得廸
功集以窺其藴亦甚慰矣如九原之不可作何哉才高
為造物之所忌豈諒然與觀其祖漢宗魏扢雅揚風盖
將與古作者爭衡於異代造物其尚能忌之邪吁廸功
亦可謂無憾也已余又奚悲哉
   又䟦          徐縉
右廸功集六巻吾友故國子博士昌榖徐君之所作也
余嘗校焉以寄獻吉遂刻諸豫章然吾鄉大夫士猶不
[056-48b]
多見於是昌穀之子伯虬復刋之家塾云初昌穀甫弱
冠游郡庠即攻古文詞知所向往談藝錄其一也既舉
進士與獻吉諸君子游而藝益工其寄興逺修詞潔尤
長𤣥理有古詩人之風焉使天假以年所造豈止是耶
雖然是亦足以傳矣正徳庚辰春正月三日郡人徐縉

   朱敬之集序        王鏊
天之生才甚難而摧之有若易然者夫天欲摧之則勿
[056-49a]
與之才與之才又曷為亟摧之此理之不可推而天之
不可問者也吾洞庭朱氏有子曰敬之生有淑質抱負
甚竒學又過苦始讀易又讀春秋日夜不懈遂得疾年
二十八以死敬之好為詩遇事有感輙形於詩年少耳
已有憫時病俗之志亦自悼其疾傷其生之不永也余
讀其詞而悲之孔子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有斯疾也哀哉吾洞庭近有黄訓季行者得第甫授給
事中即死吳文與成者甫得第入翰林又即死今敬之
[056-49b]
未得第又死嗚呼吾洞庭之氣數邪三人者之不幸邪
敬之有詩若干首其兄琰不忍其冺沒也欲刻行之余
因為之序嘉靖癸未仲冬敬之名琬/
   唐伯虎集序       袁袠
唐伯虎集二巻樂府詩總三十二首賦二首雜文一十
五首内金粉福地賦闕不傳唐伯虎者名寅初字伯虎
後更字子畏吳人也少有雋才性豪宕不羈家貧不問
産業好古文詞與京兆祝公允明博士徐公禎卿内翰
[056-50a]
文公徴明相友善而尤工四六藻思麗色翩翩有竒氣
然行寔放曠人未之竒也嘗上書吳文定公寛覽書曰
吳安得有此人邪頗為延譽公卿間而提學御史方誌
惡其不檢將黜之比試大學士梁公儲讀其書驚嘆以
為異材遂薦第一由是聲稱籍甚會試禮部衆擬伯虎
復當首選伯虎亦自負江隂徐經者通賄考官程公敏
政家人得其節目以示伯虎且倩代草文字事露逮錦
衣衞獄掠問無狀先是梁公奉使外夷伯虎將持束帛
[056-50b]
乞程公文送之竟以此論廢為吏耻不就免歸文徵明
以書慰之伯虎答書自明文多載集中乃後益自放縱
廢灑落魄所著述多不經思語殊俚淺人或規之伯虎
曰夫太上立徳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寅遭青蠅之口而
䝉白璧之玷為世所棄雖有顔冉之行終無以取信於
人而䕫龍之業亦何以自致徒欲垂空言傳不朽吾恐
子雲劇秦蔡邕附卓李白永王之累子厚叔文之譏徒
資嗤辱而已且人生貴適志何用劌心鏤骨以空言自
[056-51a]
苦乎宸濠之謀逆欲招致四方材名之士乃遣人以厚
幣招伯虎堅辭不可至則隂知將有淮南之謀遂徉狂
以酒自汚宸濠曰唐生庸妄人耳乃放歸得免於難過
富春渚想子陵之風慷慨悲歌徘徊者久之築室桃花
塢中讀書灌園家無擔石而客嘗滿坐風流文采照映
江左外若奢汰而中慕沉𤣥勤究内典旁精繪事袠童
時嘗獲侍髙論接杯酒之歡哲人巳逺九京不作撫誦
遺文慨仰遐烈爰加蒐摭存梗概云爾
[056-51b]
   王履吉集序
王履吉者名寵吳人也少負逸材博渉墳籍沉精篇翰
下筆綺詞壯思滔滔不休補郡學弟子員督學者最其
文試必首列然非其好也試于鄉輙弗利乃貢入太學
比游燕趙觀朝廟制度與四方縉紳先生游上下其論
議而文益竒歸而嘆曰夫神龍升于赤霄尺蠖伏于泥
淖黄鵠一息千里而斥鷃終日不過蓬蒿此其志大小
懸絶何如哉且夫屈伸者時也利鈍者命也夫儒者握
[056-52a]
寸管挾方牘而揚聲名於億載彼得志者曵紱乘朱髙
爵豐禄以焜燿一時不知駒馳電滅雲浮草腐後世無
稱焉此與蠖鷃何異哉由是田佃石湖之旁築室其上
臨流賦詩益窺古作者之奥而病作矣乃養痾於虞山
之白雀寺洩其精於聲詩而病乃大作歸不逾月竟卒
卒之前一日夢兩蝴蝶入袖寤而嘆曰吾殆已矣夫莊
叟之言殆謂吾也嗟乎亦異矣履吉詩初宗李白既乃
宗杜故其詩才力雄濶詞篇麗贍去輕靡而就沉著尚
[056-52b]
鋪綴而畧陶鎔乃白雀集諸篇又復寄興冲𤣥思調清
逸遂窺陶謝之堂幾入王孟之室矣惜乎天抑其進有
志未就故所著僅此然亦足傳矣憶與履吉銜杯論文
窮夜達旦謂古人之庶幾大雅之可作而竟已矣獨恨
夫天之忌才不少假也昔魏之應劉唐之勃賀咸以才
夭近代如姑蘇徐禎卿信陽何景明沁水常倫閩鄭善
夫亦不享年何天之忌才若斯邪豈天既畀之才乃奪
之年邪嗟乎履吉古之稱不朽者不以年也又何憾哉
[056-53a]
   又序           顧璘
嗚呼觀今滃然雲興燦然星燿豈不有美於當世之士
哉然性緣情泊志以習乖考之温仁成徳固以鮮儔矣
姑畧言之自視有餘者驕視人有餘者妬驕妬所終敗
於人國烏用士為也得夭猶幸若吾友王履吉氏遹發
鄉國早聞四方龍鳯為章山海為藴不謂有餘既甚者
乎然逡巡若處女俯詘若蒙士自余所覩未嘗失色於
人及其遇一善覿一才若饑渇之於飲食不厭不止故
[056-53b]
年逮强仕而海内勝流什五齒交矣乃抱痾長終玉毁
牖下嗚呼慟乎人皆曰履吉之才不可再得也余獨曰
履吉之清純不可再得也盖傷人國焉其兄太常履約
氏刻其詩余得而論曰古體五言沉鬱有色可憤可樂
盖類曹植鮑照七言跌宕瀏麗號幽吹而靄春雲盖類
杜甫岑參近體亦歩驟杜岑而自攄神情殆與盛唐諸
家相雄長可謂詩人也特非其致也謂所取於履吉者
非以此嘉靖戊戌孟秋望日姑蘇顧璘序
[056-54a]
   又序          王守
余弟履吉氏弱冠攻古文辭才情俊逸川至雲起垂二
十年著述盖千餘篇余幼共席研交師友蓬蒿環堵彈
琴咏歌呴呴朝夕相樂也中嵗慕祿仕散游四方嗟乎
遽棄予而逝耶余悲夫才哲之夭傷顧余蹇劣以獨存
每讀其文未嘗不呼天而泣也乃選其詩八巻文二巻
因年編次庶可考其進云明嘉靖丙申七月一日中憲
大夫太常寺少卿前吏科給事中王守撰
[056-54b]
 
 
 
 
 
 
 
 吳都文粹續集巻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