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16 吳都文粹續集-明-錢穀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都文粹續集巻十四   明 錢榖 撰
  祠廟
   文正公祠記       徐琰
至元壬辰予奉命亷訪浙西莅吳中是為文正范公之
鄉尊賢勵俗政所當先既仰慕其餘烈奬進其後人仲
秋次丁有司以故事告將舎菜於公祠舎予肅然偕僚
吏拜祠下與觀盛典是日成禮訪義莊登歲寒堂家園
[014-1b]
之碑巍然獨存祠在其左門堂寢室嚴整合度蓋宋郡
守潛公所建牲牢器幣則撥田以給之俾公子孫世守
焉薦奠儀文皆當時所定意有所増廣而不遂亦未暇
有所記也一日主祠邦瑞踵予門求記且曰祠雖建於
前代禮實存於今日有一言而可以毋底荒墜者繄我
公之靈實永賴之予固辭弗獲移治錢塘再歳徴踐言
益勤謹按釋奠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説者謂如唐虞
有䕫夷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各自奠之近世則通祀
[014-2a]
孔子向微通祀公獨非故有之䕫夷乎而石守道慶厯
之詩固巳指公輩為䕫卨矣又按鄉先生殁而祭於社
社稷民以生先師民所以生師法公獨不祭於鄉乎矧
公為政所去見思慶鄧數州之民往往生祠畫像既殁
後祠於長白於海堰於睢陽於廣德於鄱陽公蘇人也
郡學以建學祠公天平山先壟僧寺舊有祠然稽協古
典必專祠於此而後愜於人心夫亦何為而然耶致至
之志動物之誠放諸四海則雖百世而下聞者莫不興
[014-2b]
起也是豈區區富貴利達以炫耀於須臾者可同年而
語哉昔宋人定五代軍鎮之亂以儒立國儒而見用者
何限以公而不得相其君展其憂天下致太平之畧彼
一時也非可為之時乎自其入館閣為諫官諫則必黜
黜而益諫陳善閉邪寧以身蹈不測而不悔非直以言
語侍從為職也故雖當路不容委之邊鎮才兼文武適
受主知正巳而不求人相與解仇戮力卒臣夏人以安
中土為所當為一以自信其屢為守帥又豈尋常多議
[014-3a]
論少事功者哉晩參大政請倣周官六職分任輔相漸
復古制開陳未終權倖惎閒不得安於朝廷之上雖其
國家盛衰由此而分而君子小人迭為勝負嘗使人躊
躇鑒戒而未巳也嗚呼尚論其世不知其人可乎或以
為王佐或以為傑出要其平生則以為有德者又公光
明俊偉之本原歟畱心聖賢𢎞毅力行漢唐人材鮮克
進於是矣初公買田以贍其族而族滋大立塾以教其
人而子孫類份份焉遭聖明仁恕恤其科徭祭前古忠
[014-3b]
烈比有事於公源深流長天佑善人於公蓋無爽者昔
晁仲約之款賊完城公不肯加誅文忠富公服其絶識
蔡確詩獄公之子忠宣公謂責之太重元祐諸賢亦以
自悔即其存至公全大體世之研幾成務不當如是邪
人有古今道有顯晦瞻相儀刑是豈一家一鄉所得私
者逺惟耉成人宅心知訓而予也曾何足以發之至元
三十一年正月廿日中奉大夫江南浙西道肅政亷訪
使徐琰撰朝列大夫治書侍郎御史行御史臺事李處
[014-4a]
巽書并篆額
   范文正公祠堂重修記    張益
肆惟我國家敦崇教化尊尚儒賢其於前代良臣誼弼
功德及人而廟祀於郡邑者必命守臣嚴祀事葺祠宇
示勸之意不既深乎顧在守臣之賢乃克視此為重而
盡心焉蘇郡實宋太師魏國文正公范公桑梓之里而
其先壟義莊義宅義田義學咸在故公之祠堂久建於
此事詳舊刻西江況侯伯律以奉政大夫禮部郎中奉
[014-4b]
勅來守兹郡政敷民安百廢並舉嘗有事於祠下顧瞻
棟宇有圯撓者因喟然曰兹責在我弗急所圖曷稱上
意即請於朝用加修治於是卜日鳩工度材築基撤舊
易新拓小以大為祠堂前後各五楹後以奉公神像前
置累朝碑刻東西有廊廡東祠宋郡守潛公咸淳中始
建是祠者也堂東偏為書院構用舊材以其尚堅好也
院亦有堂前後各三楹揭以忠厚舊扁東西有廡齋宿
閲牲旁及庖湢莫不有所西偏為范氏家廟歲寒堂者
[014-5a]
子孫歲祀公父子於其中外為門屋三閒亦仍以文正
書院舊額揭之垣墉周繚規制宏壯視昔有加凡所用
度一皆出粟之羨貯於官者經始於宣德甲寅六月三
日畢工於九月十日沉侯謹率寮屬暨學官諸生合范
氏子孫以落其成主奉元理及提管希賓爰與族人謀
曰祠宇再新既賴郡守盍礱鐫辭用著不忘遂以屬予
予忝為公郡人於斯盛事在所當述故不敢辭以蕪陋
惟公閒氣所生心與學術俱正毅然有為於世奈何周
[014-5b]
旋中外政府方登讒慝巳構雖其才不盡展乃若功德
之及人者尚多節義足以厲俗進退綽綽非古之所謂
大臣者何能與於此乎當時使能盡用必將成就大
業以濟天下此蓋君子所深惜也然而公之自立於天
地閒者百世不泯祠當百世愈新況侯為郡賢守克承
上意亟致修治宜乎在郡多善政也詩云伐柯伐柯其
則不逺斯之謂歟故余特為之書
   重建范文正公祠堂記    徐有貞
[014-6a]
宋有天下三百載視漢唐疆域之廣不及而人才之盛
過之此宋之所以為宋者也蓋自太祖而後十有五君
君德莫盛於仁宗前後輔政之臣幾百數十人人才亦
莫盛於仁宗之朝就仁宗朝之人才論之蓋莫盛於范
文正公公之為人剛大清純天資忠孝而為學得聖賢
之心庶乎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者故其為臣表裏一
誠始終一正而文武經緯備焉公事仁宗自秘閣登諫
垣出入侍從守郡帥邊多所涉厯而不得久處於朝及
[014-6b]
參大政方將及時復古權倖閒之曾不期月而去凡所
建明旋亦更革公之所存十不施其四五然而勳業德
望之盛視彼久於其位者猶倍蓰焉使其久且盡施則
宋之為宋當有不止於是者矣甚矣直道之難行也有
君如仁宗有臣如文正公其猶若此此有志於世者所
深惜也公之同時名臣莫如韓魏公富鄭公魏公於公
毎事推重而鄭公因事感嘆至擬公於聖異時大儒莫
如朱文公文公謂公傑出之才為天下第一流而吳澂
[014-7a]
氏亦謂公為百代殊絶人物之數公者豈無所見而言
哉是以後之君子聞風而起者未嘗不稱公之為盛也
凡公所嘗過化之地皆有祠吳中公之故鄉而文正書
院故義莊也其祀事自宋元國朝列於常典春秋享之
而其祠宇因故歲寒堂為之屢毁屢葺規制未宏乃者
今大司冦萬安劉公孜以都憲奉璽書巡撫南圻而臨
是邦因謁公祠顧瞻興懷爰諮所司撤舊為新闢而宏
焉協議以贊其圖者前郡守黃岩林侯一鶚今郡守璚
[014-7b]
臺邢侯克寛承命以董其工者吳邑主簿南昌李榮也
於是公之十二世孫主奉祠事從規來以記請有貞聞
之君子之於道也其有所立也必有所宗也求乎今而
不足則尚友乎古之人所謂世異而道同者也今夫都
憲公之巡撫於斯也猶文正之經制於河東陜西也兩
郡侯之繼守於斯亦猶文正之為治於蘇潤饒越也事
文正之事也心文正之心也是亦文正而巳矣然則三
君子之學於公豈非所謂世異而道同者歟有貞於公
[014-8a]
幸為鄉之後學固嘗寤寐乎公而思所企及者其能自
己乎哉雖不文也願執筆焉附名於三君子之後以庶
幾夫高山景行之意云成化二年歲次丙戌春三月朢
日立石武功伯徐有貞記
   范文正公祠        高啓
開閣陳書對御筵共言天子得時賢才陪上相趨廷内
遽撫豪羌出塞邊松栢自依先壟廟稻禾猶滿義莊田
古來直道難終合何必深嗟慶厯年
[014-8b]
   同前           周南老
天平吳臣鎮奕奕魏公祠靈氣盛鬱積慶源來逶迤䇿
勲佐台輔威聲鎮羌陲庶幾百年後忠烈表令儀歲祀
具牲醴有司循典彛雲仍蔭垂裕永永惟欽祇
   同前          王賓
逺憂人主近憂民心在安邊肯顧身成就人才又多少
中庸一語到今新
   本朝春秋祀祝文
[014-9a]
學冠天人才兼文武義敦九族名垂千古
 范文正祠在義宅之東即文正書院也天平山忠烈
 廟蓋公先祠也此則專祀公而諸子配焉宋咸淳十
 年知府潛説友奏建自元及今皆因之
   韓蘄王廟記        張習
一人之忠義一代之忠義也千古之忠義也忠義本於
人心同是心者同是好也烏有彼此久暫之異哉我朝
列聖發德音一則曰忠臣一則曰義士毎令臣下舉以
[014-9b]
褒崇之不以古今而閒者恩至渥也曩蘇郡守鄱陽邱
侯霽以宋名將忠武韓蘄王上聞謂王當靖康建炎閒
屢立戰功捍衛王室維持駐蹕臨安而三吳實在畿内
民獲脱虎口而弗致肝腦塗地者惟王倚賴也王後薨
葬於吳墓在靈巖山麓止剰一穹碑而荒凉殊甚雖有
裔孫居其傍微若一綫時享恒缺據禮凡有勞以衛民
者於法當祭矧民至今感之兹臣欲毎歲官為一祭所
以酬其勞而慰夫民用塞明詔惓惓激厲忠武之盛意
[014-10a]
敢請制曰可命大宗伯下有司以行事然而祭無常所
或借山寺或在城結社而祭如是者三十稔矣今太守
新蔡曹侯鳳惻然於懷以為事神報功吾民牧分内事
也擬於王墓立廟以為栖神常祭之所兼得洒掃松楸
免為貍兔草莽之場乃白於巡按侍御安成劉公丙欣
然允俞遂委郡貳守吳川林侯廷瓛董其事侯相攸得
舒坦之地於冢南為構正堂四楹奉神主前堂四楹列
祭儀有寢以安庶職之齋宿有廡以處百工之庖宰繚
[014-10b]
以周垣闢以儀門甍棟丹堊孔曼且碩侯用心良密矣
經始於𢎞治戊午如月丁丑至仲秋之腓落其成於是
郡之士庶靡不相慶幸以為順其所望也爰授習志諸
石嘗諗王諱世忠字良臣陜右延安人也風骨偉岸目
瞬如電蚤抱忠義見國步艱險即躍然應募而起始攻
夏城斬關而入斷敵將首擲之埤下掃平南北羣盜既
而徽欽北狩高宗渡南而士氣幾淪兵禍方熾神器殆
非宋有王於是時以數千殘卒與烏珠四十萬衆小戰
[014-11a]
百餘大戰數十自黃天蕩之克㨗金師北退誓清烽壘
克復中原迎回二帝以竭其忠義之氣而後巳奈何主
蔽奸相弗圖周漢之中興忘讎忍恥自甘瘡痍其生民
棄捐其土地使智勇元勲置而弗用齟齬偃蹇徒老而
斃所謂自壞爾萬里長城惜哉豈惟王之不幸實宋之
不幸也吁以一人之身為國家之用否而繫天下之安
危可見忠義之在斯人與天地之正氣相為周流日月
同其光明山川同其流峙草木昆蟲同其生息暢達有
[014-11b]
不可掩焉者故前後大夫不私於吾郡而揚於大廷襮
之天下聖天子於前代之忠義錫之寵光載之祀典俾
三百年之隱伏煥然一新於今日由是垂衍千萬世而
弗泯曠蕩之恩為何如哉王之行實備載本傳習何人
耶敢爾加喙然誠蘇之齊民同一感仰於王者故忘其膚
謭謹述如右仍贅詩以道王之功頌朝之恩為迎享送
神三章當祭俾歌以侑爵云詩曰
延綏山川秀鍾於王英雄慷慨忠義滿腔出為國家掃
[014-12a]
除粃糠挺身百戰劒弗剉鋩攙搶既滅强禦亦亡誓迎
二皇以復舊疆垂四百年汗青有光
煌煌天朝褒揚元勲前代忠義廟建于墳牲牡廣腯豆
籩旅陳清酤黄流苾苾芬芬灌鬯達泉燔蕭于旻八音
和鳴百職駿奔肅肅忱恂致享厥神
神既格思吉蠲享饎赤騮朱軝騶從導隨颯然令儀歆
畢言旋抑何所之亦惟在兹體物不遺答我聖恩貽我
民禧百歲千秋式遵定規允慰慕斯
[014-12b]
 韓蘄王廟在吳縣靈巖山西麓紹興二十年勅葬於
 此墓有穹碑而廟巳廢成化十年知府邱霽奏入祀
 典毎歲仲秋祀之𢎞治中知府史簡以王舊宅在城
 内南禪寺之左即其地祭之嘉靖二年知府胡纘宗
 始以妙隱庵撤去佛像為王專祀俾僧守之胡有記
   勅祀鶴山先生魏文靖公記  吳寛
𢎞治十一年四月蘇州府長洲縣民魏芳奏宋魏了翁
登慶元五年進士累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贈
[014-13a]
太師秦國公諡文靖公嘗講學臨邛白鶴山下及謫居
請州建鶴山書院以居學者後在政府理宗親書書院
扁仍賜居第於蘇州以疾命就醫郡中及卒遂葬城西
高景山下後以居第為書院而墳墓至今有碑在焉惟
公立朝大節及講明道學之功當時與真文忠公相上
下故人以真魏並稱國朝既以文忠公從祀孔子廟庭
而范文正公蘇人也亦有文正書院又以公有功於宋
亦命守臣即書院歲時致祭顧獨遺公徒使書院巍然
[014-13b]
神位虚設實為缺典兹幸遭際聖明崇儒重道屢降明
詔表章先賢修舉廢墜如念公之功特賜秩之祀典豈
惟為魏氏之榮而巳所以慰吳中士大夫之望者在是
蓋芳之自陳如此事下禮部議以公平生具載史傳考
論其功於法得祀宜命守臣春秋舉行如范文正公故
事覆奏從之芳感激乃謁予告曰聖朝盛典一旦光賁
於斯文至矣幸載之文詞以示後世寛謝不能而其意
益懇蓋公居第實在蘇城之南元至順初公之孫起欲
[014-14a]
以其地規為書院言於侍臣以達於上命以舊扁揭於
堂楣復勅學士虞公為之記公之功至是始顯觀記之
所云一時尊崇之意雖若甚盛亦不過令其子孫世奉
祀事而巳豈若今日酌於禮官之所議出於君上之所
從陳其牲醴奉其幣帛内出祝詞俾有司奠讀如儀有
國朝之盛者哉公之功至是益顯豈前代之可擬哉抑
公之仕宋當冦亂擾攘蹙於偏安之地忠言沮塞厄於
權奸之人其事業既不得大行於時獨其講學之迹見
[014-14b]
於所著如九經要義周易集説等書有不可泯者故雖
百世之下學者猶有賴焉則夫論其功者祀之於一郡
果足以報之乎蓋國初王忠文公子充嘗著從祀孔子
廟庭議其謂厯代儒先有功於聖道者至宋有周元公
而程氏兄弟承之迨朱子集其大成中更學禁獨真魏
二公不背其學力為巳任其所著述皆黜異端崇正理
質諸聖人而不謬足以贊朱子之緒以為當列於從祀
其言合於公道君子取之久之詔文忠從祀既如其議
[014-15a]
然則公固不得而遺之也夫報功之典夫人當言之非一
人所能私者則寛之記此亦豈以私於公哉君子其必
有以取之
   宋太師鶴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
                楊循吉
𢎞治歲巳未之夏六月詔祀宋儒鶴山先生文靖魏公
於蘇先生本蜀之蒲江人蘇得祀先朝賜第與其墓在
焉於時中順大夫知蘇州府事河南曹侯實承今上命
[014-15b]
卜以是年秋吉有事於書院惟謹既而以為先生遭遇
明天子得發揚其道光於無窮德意甚盛不可以弗志
乃屬愚俾書之石愚按先生諱了翁字華父宋慶元五
年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通奉大夫臨邛郡侯加贈
太師進秦國公其曰鶴山先生者著書白鶴峯下學者
所共稱也先生學以忠信篤敬為工夫踐履既茂用發
而宏故能正色立朝而不附韓史立言垂範而羣經以
明所謂有本者如是乎當宋之季宰相行偽禁法天下
[014-16a]
莫敢言道學先生以其所負者起而振之靡然從風士
克返正然則程朱以來吾道嘗中微矣至於先生而又
為一始斯文之不墜地實有人焉不然且莫知所紀極
也由是言之厥功為大而況有懿德忠節炳炳乎哉是
以皇上發綸音稽太常慨焉以列於禮典而不惜者蓋
其報宜然也然先生去世且三百載澌融盡寒寂寥無
聞而恩命優隆始自今日斯非直以為君子私頌而巳
國家崇賢禮德之大於此焉覩而亦世道之所係也歟
[014-16b]
曹侯莅郡以正篤尚名教至是尤以風勵為急加勤拳
焉故不敢以淺陋辭顛末既具又為樂歌繫其後將請
用之獻爵云其辭曰奕奕兮新堂牲醴兮苾芳靈風穆
兮絳帷揚皇有命兮神來肅將襃衣兮峩冠有懷兮明
德凜正直兮元氣儼靜兮容色擊彼晝鼔兮吹參差蘭
烟焚而桂漿淋漓神其樂兮匪土之思徘徊國恩兮按
雲節而不儵馳以祐治化兮萬年為期
   本朝春秋二祀祝文
[014-17a]
晩宋名儒繼明絶學著書行世抗節立朝遺疏攸存餘
風未泯式彰明祀以厲方來
 魏文靖公祠祀宋參知政事魏公了翁𢎞治十年從
 郡人魏芳奏即鶴山書院祀之
   晉顧元公祠堂碑      周伯琦
吳城之東六里有邱焉曰晉散騎常侍顧元公之墓公
諱榮字彦先吳人也仕晉累官至散騎常侍封嘉興郡
伯卒於永嘉六年十二月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
[014-17b]
三司諡曰元後追封公至是千有五十年吳人指為顧
榮墓者是巳以其地形如鳳又相傳曰鳳凰嶺云墓前
有祠前代所建厯年滋多屢修屢圯蚩民雜祀他鬼其
中褻而不虔過者病之毗陵老儒謝應芳避地其側睹
兹汙瀆惕焉不寧適真定周君舜臣來為長洲今君讀
書化民知先務應芳請焉君曰我之責也遂偕詣墓祠
展敬乃黜淫祀惟新是圖邑人張實承命惟謹徵工庀
材更朽易撓填黫葺缺新像設具器用階庭門墉秩然
[014-18a]
完飭祠前二墩植以梧桐名雙梧墩以張華嘗稱公為
鳳鳴朝陽也踰月訖工周君祇奠而妥靈焉他日應芳
介江東文士薛毅夫熊進德謁文於麗牲之碑遂諾之
予按晉史公機鑒絶人器識超逺有文武長材始與陸
機兄弟入洛號三雋方厯朝署値宗室相殘宫輿播遷
進退觸藩惟以沈酣晦迹﨑嶇而南屬廣陵相陳敏阻
兵竊據厯陽姻族盤固志在躡武孫氏鼎峙而國公乃
頓首受職佯順風旨潛誘同心曉諭大義羽扇一揮狂
[014-18b]
豎烟散而六州帖然雖周玘紀瞻甘卓輩合謀協力然
非公之言行素孚忠憤感動親冒矢石為衆率先曷能
有濟遂使東南人心有所綴繫而司馬氏不絶如綫之
緒復延百有餘載其功為何如哉司徒王導表江南之
望躬致賓禮以振士衆公進謨軍國以定大業觀其陳
諫薦才孜孜捄弊則其平昔所蘊豈浮虚蕩軼清談惑
世者比哉或曰賀循與公齊名士方陳敏之亂循以老
疾不起何也夫人品雖同才智各異守道者以全身為
[014-19a]
潔徇義者以致身為忠未易以輕重之也公之卒也引
循代之而終不就亦足以知其志於乎勸善懲惡人心
所同不以今古而有閒也永嘉之際運祚屯厄其奸邪
詭險擅權流毒者為後世唾斥不啻鬼蜮若公之忠義
而功在天下者至今人所追慕睠睠不巳此豈人力所
致哉記曰以勞定國則祀之顧公之功宜秩祀典其可
緩乎作迎送神詩貽吳民俾歌以祀焉其辭曰羣岳之
望兮岱宗南土之望兮顧公岱之雲雨兮歲以豐公之
[014-19b]
倡義兮功無窮邑有賢宰兮新其宫率吳民兮潔齊以
恭千載一日兮人心同樵蘇逺迹兮馬鬛其封鳳皇翽
翽兮棲其雙桐吳人追慕兮嘉慶是䝉教我以忠兮繄
誰之功大元至正二十五年歲在乙巳仲冬朔日資政
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鄱陽周伯琦撰幷書
   顧榮廟          高啓
軍司吳國秀機神夙超朗弱冠遊洛師巳䝉南金賞﨑
嶇諸王幕沈湎務遵養中罹廣陵艱計服匪誠枉風雲
[014-20a]
一揮扇義旅臻同響事成恥言勳飄然理歸鞅晉社始
東遷羣賢悉収奬道謁真感㑹矯翼丹霄上德聞一代
稱跡泯千齡往時屯乏良佐英謨益堪想墳祠托荒郊
蕭條並榛莽蕘童侵雨隧淫巫闖塵幌大夫過停轅式
瞻為含愴衣冠復故貌筵几陳新享寡劣忝鄉人因歌
表遐仰
   顧榮墓原註榮與張翰言惟酒可忘憂其如作/病何榮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座上
                王賓
[014-20b]
不見人琴將走過白楊風𦂳獨秋多生同張翰言還在
酒可忘憂如病何
 晉顧元公廟祀驃騎將軍顧榮也在長洲縣黄天蕩
 東以其墓在彼故稱其地為顧墓元知縣周舜臣重
 建
   晉大將軍右司馬陸士龍祠記 徐有貞
蘇長洲益地鄉厚生里有祠祠晉大將軍右司馬陸士
龍之神祠久廢近里士沈隱君貞吉以巳資興之既落
[014-21a]
成隱君具顛末徵予記之士龍雲也雲與兄機士衡並
生於吳而仕於晉以文章顯辟為公府掾遷太子舍人
出補浚儀令政稱神明去官百姓追思之為立祠於社
尋拜呉王晏郎中令一以忠誠輔導之雲愛才好士多
所貢達嘗薦衛將軍舍人同郡張瞻時論韙之入為尚
書郎侍御史太子中舎人中書侍郎成都王穎表為清
河内史時穎將討齊王冏以雲為前鋒都督㑹冏誅轉
大將軍右司馬因督粮過吳婁地見歲祲以所督粮儲
[014-21b]
盡賑飢民忤成都王穎穎將殺之而孟玖素忿怨於雲
由是雲遂遇害雖死一身能救萬民民感其德名其塘
曰濟民以衣冠葬陽城湖之濱人呼為陸墓村立祠於
相城市中至今民祀之不絶士龍家華亭華亭故吳郡
古婁地也正今長洲東北維之壤所謂益地鄉厚生里
固其址焉夫陸氏自遜與抗為將於吳有功德遺其鄉
國久矣士龍又以賑貸故祠之宜也古之享天下後世
祀者必有大功德被於人人思慕之而不忘其祀及乎
[014-22a]
逺蓋天地之妙萬物者神也神之為之者氣也是氣也
得其靈竒則為偉人況雲為時名臣有文武長才故發
而為忠義之業及其遭禍之死人皆悼惜之感之深思
之久祠之不廢豈非出於天理民彛之正也故記之以
告來者知所自焉
 晉陸内史祠在長洲縣相城益地鄉祀晉大將軍右
 司馬陸士龍雲也雲為郡人因以督粮賑飢遇害民
 感其惠以衣冠葬此立祠祀之成化中里人沈貞吉
[014-22b]
 重建
   短簿祠          高啓
下馬空林問廟扉衣冠寂寞掩塵幃不能復使桓公怒
莫怪年來祭客稀
   春申君廟
封吳開巨壤相楚服强鄰名重三公子謀疎一婦人畫
幃畱古像珠履絶遺塵簫鼔時迎祭還憐舊邑民
   同前           周南老
[014-23a]
築居故吳墟封邑遂有吳邑民嚴廟祀高宫儼冠裾説
秦歸楚嗣于時多智諝相楚誇豪雄得君良有初胡為
惑寵嬖用計計益疎彼謂毋望人英也其置諸
   同前           王賓
後來毋望事分明從約當初幸喜成門下客多誰第一
蘭陵有令是荀卿
   甫里先生碑銘       胡宿
君子之無所失道與世而汙隆聖人之不滯於物因時
[014-23b]
而遷徙達則奮庸而兼濟否則懷默而獨善堯舜許由
昔賢標一揆之論禹稷顔子先民有同道之説繼世而
作易地則然自風流之聿頽固先靈之不屬中古以降
作者實繁舊史所存孤風可見咸能自潔身累脱去世
紛耕岩石以相高蹈山林而不返語其玉立之節姑得
而云體無道勝之韻蓋亦有幾若乃揖紛亂而高謝標
耿介而長往漁釣一壑寄傲無何之鄉鼔吹六經圖芳
不朽之事非夫高雅淑靈粹溫簡正疇可以議夫是矣
[014-24a]
先生陸氏諱龜䝉字魯望笠澤之幽居者也吐崇嶽之
符倬生民之俊溫其如玉而不加雕琢淵乎似道而無
所澄撓神茂初學聲冠當世屬土行標季天宇驛騷俎
豆委而不収干戈尋而未巳先生歎深鳳鳥志劇鴻冥
著書函谷之關鼓枻滄浪之水棄去驕君之餌謝絶畏
友之方於是上㑹稽探禹穴由臨安訪仙室歸長洲茂
苑之下樂松江甫里之勝乃歎曰時無明主安能宗予
施於有政是亦為政退而賦考槃之詩且有終焉之計
[014-24b]
薙草開徑為臨江之居剪地一作/剪茅作堂傲在鄒之宅南
挹弁一作/岍峰之色西帶重湖之光孤雲無心白鳥可狎
道素自處物累不嬰好事之流或載酒而相訪雅遊之
子時款關而請見户外之屨常滿席閒之丈屢啓稻田
一㕓歲供薪水之費魚陂數頃日充庖膾之事至若金
樞之月靜夜赤城之霞啓旦花瀨不逺蘋風甚快先生
則必飾軥牛之乗戒白鵠之舫招來僧社之舊申命朋
簪之盍泛覽節物從容談燕筆床硏格靜置於左右琴
[014-25a]
歌酒賦相繼以晝夜擊銅缽而賦詩指石鼎而聫句青
溪之曲亦復何窮白雪之唱其和益寡飄然聲利之表
自適仁智之樂眞所謂風塵之外物天地之逸民者也
加以癖好聚書本皆有副得以傳冩則烏闌不計其費
躬加校正則鷄距未嘗去手亡一簪而不戚似百城而
一作/自喜雖張華海内之秘班超禁中之副無以過也
由是富擁多聞優入聖域紬六經之妙論泛九家之清
流摘發異聞多黄香之不見沈硏精義皆郭璞之未詳
[014-25b]
此又稽古之宗師博物之淵藪也若夫言不詭聖志在
拂世英辭闢楊朱之塵高論攻墨翟之守潤色唐虞之
際煥乎有章潛心大業之中卓然不類斯又三代之遺
英萬世之先覺也自頃元和而下風什陵喪淫哇之響
甚喧大雅之作幾墜先生収五際之長波駕四始之高
蹈縮制萬變入道奥而惟深刻雕衆形等天機之不宰
微言之緒既墜正始之音復聞時皮公日休以高文大
筆為世元儒先生幅巾過從一面如舊相與文酒之間
[014-26a]
坐忘形骸之外凡所賡唱溢於几篋莫不硏幾深以繹
志叨虚寂以成韻天才豓發縟體交變褭蹄之性百煉
而不耗大韻之音九變而彌雅居然嗣響蔚於中興其
命世傑出之雄乎昔子山構閔辭多主於悲哀韓非遭
亂書頗露於孤憤屈平怨刺托方物以寄懷虞卿窮愁
慨詩書而見志何自待之未厚將不遇之所興竊況淵
雲曾未髣髴密而不雨嗟乎西郊之雲瑞非其時異哉
東魯之獸至於青編紀素尚之節鏤板昭炳蔚之文雖
[014-26b]
與日月爭光金石無盡可也宿仰企風徽積有年籥經
涂所出舊址存焉巋然靈光鞠為茂草憝交照之不接
悼園秀之無聞亦猶厯高唐者想綿駒之謳過夷門者
感侯生之事導揚盛德其庶幾乎銘曰 仰以觀文少
微之位含德葆光淪精毓粹猗歟先生鍾厥靈氣郁哉
懿文倬然上智五代尋戈三靈塞霧鶴在衛軒豺盈漢
路衰鳳成歌冥鴻曷慕長洲苑下松陵水邊内樂名教
中有聖賢擁書萬巻掞藻千篇江山豈助造化無權名
[014-27a]
理之言有補於世清高一作/尚之風未墜於地壤樹俄空
壠書不至清暉眇邈幽靈潛翳鞠草實繁柅車增欷講
樹巳凋琴臺久墜茫茫太素英魂兮何歸杳杳終古香
名兮獨飛
 甫里先生祠祀唐處士陸魯望也在長洲縣東五十
 里甫里白蓮寺即其故宅或云卒後就葬其傍廟食
 於此嘉定十七年錢塘龔時俌别建祠於左元至正
 間縣尹馬玉麟重建齊東埜語云白蓮寺魯望祠堂
[014-27b]
 像設皆當時物咸淳中有盛氏子醉仆其像於水滿
 腹皆平生詩稿也知府魏普置盛罪更為塑像其腹
 稿不復存矣
   王長洲祠堂記       黃由
孟子之言大丈夫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蓋古之所謂大丈夫者必有高天下之識容天下
之量蓋天下之氣不得志則獨善其身得志則未嘗不
欲行其道乗田委吏不敢辭卑而盡吾職之當然及乎
[014-28a]
立人朝則謀主斷國以身徇義死生禍福不足以動其
心此豈尋常瑣瑣者所能為也後世徒見古人功名鼎
盛以為是出於偶然不知胷中涵養早由素定非一朝
一夕而紀旂常汗簡青特其粗也内翰王公元之自為
布衣巳慨然有經綸天下之志洎遭明時事聖君正色
立朝凜乎不可犯文忠蘇公至追配以漢唐六君子平
生大節載在信史夫人而能言之若夫服勤小官孜孜
民事言誼卓然有大過人者國史逸其傳或不得而紀
[014-28b]
也公以雍熙改元宰吳之長洲首論𣙜酒之弊懼遺斯
民之害以至激風俗而厚教化抑兼幷而哀流亡形諸
壁記而垂詔後來者大率皆有深旨非涵養之厚不以
職守大小貳其心者能若是乎公没二百年邦人雖知
公之有德於民莫有發其微者今總卿贑川曾侯㮚德
寛來宰是邑始求公像繪之而倂鑱歐陽蘇黄三公詩
贊於石嘗屬子序其大概矣蓋曾侯之去十有七年天
台黄君宜實來拜公遺像而且嘆祠事之禮猶缺乃闢
[014-29a]
縣治東偏建堂而奠焉而求文以為記竊謂公之雄文
直道暴白天下豈待予之文而後信況獲附名於三公
詩贊之尾尚復何言昔王文公介甫宰鄞有聲利興害
除民甚便之其後坐廟堂臨大政乃用其所以治鄞者
而治天下惜其學術喜同惡異故為相聲名減於邑公
則不然自令滿召試再陟諫坡三登掖垣而晩入翰苑
危言讜論裁抑冗費禁戢游惰緩刑薄賦修德厚本終
始為上言之而愛民之意出於一轍咸平以來卒為名
[014-29b]
臣然則由百里之政充而至於致君澤民果且有異乎
哉長洲為今壯縣今宰名德前後相望其閒因是有聞
而登宰輔者豈公風流在人於今未泯邪黄君舊同學
校知其人不茍為政三年去之日如始至燕居之所未
嘗葺而獨於此焉惓惓可謂知所本矣予嘉其志故喜
為書慶元六年華文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新知建寧軍
府事長洲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黄由記
   王元之祠
[014-30a]
心知百姓在寒飢古寺荒祠有去思清夜虎邱山月上
却疑顔色見今時
   讚           范仲淹
昔王文正公曾居相位二十年未嘗見其愛惡之跡天
下謂之大雅冦萊公凖左右天子却戎狄保社稷天下
謂之大忠樞密馬公知節有犯無隱天下謂之大直此
三君子一代偉人也公與三君子深相交許情如金石
則公之道可知矣
[014-30b]
 翰林王公祠祀宋王禹偁也公嘗為長洲宰天禧四
 年子嘉言復宰長洲作堂祀之後又建眞堂於虎邱
 藏小畜集其中知州康孝基撰碑景祐閒范仲淹守
 郡嘗為之贊後其子純禮易之而去淳熙九年知縣
 曾㮚復繪公象而祀之黄由記仍刻歐蘇黄三公詩
 贊於石慶元閒令黄宜又作堂於縣治東偏名企賢
 堂由復記之
   忠烈廟記        牟巘
[014-31a]
文正范公忠烈廟今在姑蘇三讓里天平山公自睦移
守鄉郡再省三世松楸不但漢人過家上冢之榮而巳
嘗即白雲菴奉香火洎登政府得追封三世置墳寺始
奏改菴為白雲寺祀徐國公唐國公周國公蓋慶厯時
也猶未有忠烈廟之名先是元昊據靈武納旌節僭位
號威脅諸羌肆為邊患朝議舉兵攻討遂以邊事付公
首用种世衡䇿城青磵扼衝要大營屯田聽民互市鄜
延乃異時西夏貢路但嚴備不出以示招納又築大順
[014-31b]
城以捍環慶築細腰胡盧十二塞以制明珠滅臧二族
元昊勢漸折乃命公及諸公知兵者分領要害為持久
計以待其弊巳而昊卒納款如公言而公在廟堂以議
論不同裁削倖濫既遂謝事矣公外剛内和恩威迭用
當時邊人相語此小范老子胷中有數萬甲兵不比大
范老子大范指雍也或有以龍圖老子稱之其為人所
畏愛如此邠慶諸郡與屬羌皆立生祠繪像以事其終
也屬羌酋數百舉哀舍哭之如父三日乃去宣和閒慶
[014-32a]
帥宇文虚中以郡人思公不忘祠事甚謹奏賜額忠烈
廟他有舊額皆易新牓紹興失秦隴慶陽廟邈邈在他
方始改奉於天平山毎歲上巳三司率僚屬郡博士率
前序偕來致祭廟久頹毁至元乙酉主祭邦瑞提管士
貴共議重建取義學餘米歸之義莊為土木費司計邦
翰宗遜等佐之其年四月既朢新廟成丙戌二月既朢
率族奉安前設文正公神像内設三國公神儀廟凡十
楹黝堊丹漆備極壯麗供具皆完好大德甲辰行省聞
[014-32b]
於朝禁治煩擾崇奉尤嚴於是士貴以書抵巘俾記厥
成謭焉末學固辭弗獲惟昔文正公在朝聞延州危急
自請代張存直欲委身不測之地人以為難巘竊謂未
若上百官圖詆宰相為張禹雖觸盛怒坐以越職曾不
少沮為尤難蓋不顧其一身之利害禍福故能内肅朝
綱外正方面諡曰文正廟號忠烈如是之偉也夫士大
夫則知尊祖矣尊之者何銘其德善也是宜作為銘詩
刻石列廡下其辭曰 南陽諸葛蜀漢再造志決身殲
[014-33a]
民哭陌道乃廟沔陽成都䕫子號曰忠武西人悲喜相
傳尚記馘雙誅郃於惟文正異世同轍雖老益壯雖死
不忘精忠盛烈夏日秋霜昔討靈武皇威逺加聲勢震
憚摧其角牙忠烈有廟參錯西土公像在堂莫予敢侮
天平之山白雲之泉公歸自西廟貌宛然誰實新之偉
以柱石上公之服揚休山立内祀先公爰備廟制維垣
啓宇光榮三世式濟世美忠宣弟昆粤至斯今代有賢
孫乃厚義廩乃廣義學同志合慮新廟攸作潔我牲醪
[014-33b]
率我宗黨竭䖍妥靈黙通肹蠁公在帝旁玉虬既駕神
遊委迤馭風來下佑我後人俾熾而昌廟祏是保千載
奉嘗前朝奉大夫牟巘謹撰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前
行淛江等處儒學提舉趙孟頫書中奉大夫浙東道宣
慰使都元帥李果篆額
   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廟記   王直
正統八年十一月蘇州府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廟成其
十一世孫都察院照磨子易具事始末屬直為之記蓋
[014-34a]
公蘇人也曾祖徐國公祖唐國公考周國公皆葬蘇之
天平山公嘗請於朝改天平山白雲菴為白雲禪寺世
度僧守焉作祠於寺之右以奉祀事至公之子孫又作
祠於是祠之南以祀公然忠烈之名未有也宋自元昊
反西鄙騷動師出無功仁宗乃命公經畧公選將練兵
築城塞墾屯田據其要害示以形勢招徠屬羌恩信大
洽決䇿取横山復靈武元昊勢屈乃請降西人仰公之
德服公之化皆為公置生祠公薨相與哭於祠下者累
[014-34b]
日不絶宣和閒宇文虚中為慶帥言公忠於朝廷功烈
顯於西土至今猶廟祀益䖍然廟未有額徽宗命以忠
烈名之且為題其牓凡廟之在西者皆易以新名然蘇
猶未有也紹興以來西土皆陷忠烈之廟越在異邦蘇
之守令與其士夫謀曰蘇公故郡也而天平山則公祠
墳在焉公之精神必往來乎此乃更作新廟揭忠烈之
牓於廟門由是蘇始有忠烈廟毎嵗上巳郡縣長吏率
其屬致祭歲乆廟壞元至元乙酉嗣孫邦瑞士貴復新
[014-35a]
之末世兵亂燬焉逾八十年未有能復之者至是工部
侍郎廬陵周公忱巡撫至於蘇而監察御史壽光劉君
甄武昌劉君仕昌錢塘鄭君顒皆以事莅焉郡守李侯
從智來㑹政事之暇語及兹廟因相與歎曰公之德業
著於當時傳於天下後世不繫乎廟之有無也然表先
正以儀來今使後生小子得瞻其廟貌想其精忠偉烈
而興企慕之心則廟亦不可無也乃各出貲俾吳縣令
永嘉葉錫圖其成錫毅然以身任之殫心盡力規畫處
[014-35b]
置凡鄰邑之令佐皆以貲來助市良材命衆工為堂前
後各三閒以奉公及三世先公像東西廂如其數以藏
祭器而齋宿寓焉壯麗嚴整有加於昔中作石橋橋南
左右為碑亭前作大門牓曰勅賜范文正公忠烈廟經
始於是年九月九日閲兩月而廟成直聞之士之能任
天下之重者必以天下為心心之欣戚主乎人而不私
於巳是以天下為心者也以天下為心則人庶乎有濟
矣初公未顯時巳欲任天下之重嘗曰士當先天下之
[014-36a]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夫憂人之憂而欲免其憂使
人皆樂然後與之同其樂此豈小丈夫然哉孟子曰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巳溺之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巳飢之
公之心猶是也故其德業之盛不愧乎古人豈特著於
西土也哉嗚呼士不以天下重者有之矣不以天下之
重自任則其所存所行一主於為巳人之利害不少概
於其心而又悻悻然自以為得功烈之卑無足怪也而
所為士者固當為是邪然則公之孫與邦之人士及四
[014-36b]
方之來者拜公之廟慕公之功業必當師公之心充之
以仁義而力行之於公其殆庶幾乎故為之記而道愚
之所聞使刻諸石告焉凡以貲來助者其姓氏皆載之
碑陰
   天平山謁范公祠      鄭元祐
西望層巒草木青魏公祠下拜儀刑經綸有䇿回天地
憂樂無時忘國廷異代蒸嘗遵典禮故山香火下神靈
浮雲變滅知何在閒聽秋風語塔鈴
[014-37a]
   同前          倪瓚
魏公祠宇青山麓崖石巃嵸森古木山下居人幾世孫
泉道瓜綿分譜族太湖之水去悠悠異代蒸嘗春復秋
吁嗟濟世安邊計今日誰先天下憂
   同前          蔡羽
春山社日鳥嚶嚶父老銜香忽滿庭西北風雲遺廟貌
邦家忠義仰儀刑陰霞細䕶碑文緑靈谷常籠竹樹青
𤣥酒一巵心不死海空天濶鳳冥冥
[014-37b]
 忠烈廟在天平山白雲寺范文正公先祠也公之先
 自徐國公而下三世葬此宣和五年慶帥宇文虚中
 奏賜此額本建邠慶閒南渡隔絶改奉於此毎歲上
 巳有司致祭今祭於城中書院此廟則其嗣享焉正
 統中重修
   崇本堂記         王直
崇本堂者姑蘇周浦所作祠之名也祠以祀先昔之作
者未有名今名曰崇本尊祖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014-38a]
古者卿大夫士必有廟祀廟制不行於是而有祠堂取
尊祖之義以名之使為子孫者仰而望俯而思油然生
其孝敬之心亦君子之所可者也周氏之先居汝之安
城晉太康中有諱浚者都督揚州又徙家陽陵其後子
孫衆多散處遂昌蒲城營道代有顯人營道之族有輔
成者登宋進士第為桂嶺令實生濓溪先生封道國公
諡曰元先生嘗過潯陽愛廬山之勝攜長子壽家焉壽
之孫興裔官至武功大夫和州觀察使領侍衛軍馬都
[014-38b]
虞候駐劄平江請立先生祠於吳縣胥臺鄉道山之左
武功與金人戰没於福山勅葬虞山東麓子孫世守焉
宋亡祠廢有元盛時浦之曾祖松江監税文英復建祠
於故址監税卒子江浙行省照磨南奉附於道山子孫
因家蘇城中至正兵亂祠又燬焉浦之父長洲教諭敏
嘗欲重構而力不逮乃專祠於家浦與弟淵奮欲成父
志淵出為遂昌令滿九年銖積寸累得餘俸若干欲以
修祠堂歸至錢塘而卒浦乃極力經營市材庀工共為
[014-39a]
堂若干楹於正寢之東中祀先生武功以下列置左右
凡器用所宜有者無不畢具繚以周垣前為大門以時
啓閉而祠堂之制大備正統元年朝廷尊崇儒道凡聖
賢子孫皆復徭役其秀茂者収録之恩禮至厚也先生
子孫之在姑蘇者初由道而徙郡守況侯驗其實皆復
之浦既䝉朝廷之德而益重本源之思至是堂成欲使
子孫咸不忘其所自出而恭敬奉承於悠久既以崇本
揭於楣使其子融縣丞綱來京師因都察院司務鄒亮
[014-39b]
屬予記自孟子没而聖人之道不傳學者莫知所向先
生奮乎百世之下負絶出之資有默契之妙繼往聖開
來學圖書之作闡陰陽鬼神之祕啓性命道德之奥使
天下後世曉然知聖人之道如日之麗天其本自先生
發之今祀於宣聖之廟徧天下蓋不忘本也況為子孫
者乎禮不忘其本而君子謂之仁以其心之厚也斯堂
也推本於先生而尊事之信可謂厚矣然君子之尊祖
豈獨祀享而巳哉遵其道率其教而不違焉斯善矣先
[014-40a]
生之道載之書其所以為教者蓋曰誠五常之本百行
之源也茍能存誠則仁義禮智之具於心孝悌忠順百
行之見於事者皆無有不實此大賢君子事也充而至
於聖人不難矣今之學者皆知讀先生之書求其為教
之本而盡心焉則周氏子孫之當務可知矣朝夕出入
於此堂仰先生之德容服先生之教皆有以明善誠身
處則為良士出則為良臣斯無媿於先生無負於朝廷
優待之盛意崇本之名不亦光逺有耀哉是為記資政
[014-40b]
大夫吏部尚書前國史總裁泰和王直撰
 濓溪祠在萬壽寺西濓溪坊内祀宋周元公茂叔初
 茂叔孫興裔以和州觀察使駐節平江奏立祠吳縣
 胥臺鄉後裔孫文英南老屢復而廢正統元年孫周
 淵等遷於家
   新建和靖尹先生祠記    黄榦
和靖尹先生寓居平江府虎邱西菴牓曰三畏齋所題
雜録論語解皆可考所寓即上方也去之七十有五年
[014-41a]
郡守直秘閣陳君芾通守太學博士丁君焴始度菴空
地為屋繪先生像祀焉尊前賢厲後學也先生諱焞洛
陽人年二十師伊川程子舉闈䇿士議誅元祐黨人不
答遂棄舉子業靖康初以布衣召不至詔襃為和靖處
士洛陽陷家殲焉先生死復蘇竄長安山谷中逆豫以
禮聘溺水逃去展轉蜀道累年紹興五年以崇政殿説
書召凡二十辭八年冬始入見除秘書郎明年遷太常
少卿權禮部侍郎毎選輒力辭其冬除徽猷閣待制提
[014-41b]
舉萬壽觀辭不巳遂奉外祠即虎邱以居年巳七十矣
貧無以為歸也後二年竟没於㑹稽之寓舍先生所遇
於世如此蓋嘗考先生之所學篤於踐行不為虚語未
嘗求人之知人亦莫能窺其所蘊也今其可見者經帷
進講門人記録耳惟即其所遇於世者觀其所處然後
知先生之於道卓乎不可及矣利害者人心之私義理
者道心之公公私之閒迭為勝負一取一舍而賢不肖
可知也至於厯險難之極而不變處貴顯之驟而不動
[014-42a]
抱仁戴義終其身而不悔非盛德能若是乎理義充於
中則禍福成敗榮辱得失轇轕萬變日陳乎前而心自
若也程子之門從遊之士皆宏博俊偉極天下之選而
於先生亟稱之其察之審矣顔淵退然如愚而夫子稱
之亦曰簞瓢陋巷不改其樂又曰庶乎屢空然則先生
者程門之顔氏歟里巷小人顛𡨕利害之塗不足道學
士大夫則知禮義矣臨利害未毛髮許棄其所守者可
歎也聞先生之風得無小媿有志於道者亦可以自勉
[014-42b]
歟二君為是祠有補於名教大矣故述其躬行之大節
以示學者庶幾驗之於身而得先生之道云嘉定七年
六月既朢後學黄榦記
   重遷和靖先生祠堂記    黄士毅
平江府虎邱西菴尹公和靖先生祠者嘉定甲戌今軍
器少監丁公焴通守吾邦之所創也祠在山之西北隅
後二年貳卿孟公猷聞有殯在西階之上甚懼非所以
祓不祥而致蠲祀之誠者告刑獄使者柴公中行乃屬
[014-43a]
長洲丞趙君崇偘即上方通幽軒之南闢地而遷焉蓋
先生寓居之所也知府事沈公皥悉資其役為堂三間
西向羣山前列環隴近䕶老松修竹交閟左右高明靚
深稱祀如昔甫成而柴公以召去王公涔繼之復摹先
生晩歲片紙手書聖賢格言五千餘字刋置西序常平
使者吳公格割公田四十六畝俾住菴者為增葺費孟公
以始創遽遷合有以示來者命士毅書之士毅因竊慨
念昔登朱子之門獲聞先生之學嚴於持守之本在此
[014-43b]
用力之真體驗之熟復發主一無適之旨至講説而不
踐行則為虚語問答而少差失則至悞人與夫未至於
磨不磷涅不淄則不可如聖人之見南子者類皆務於
簡實而戒謹恐懼之意隱然於其間未嘗不三復警省
是皆持守之功也蓋持守則心存心存則其言斯訒其
行斯察有不期然而然者於是深嘆夫周程之所以上
續孔孟者至於朱子粲如日星有目咸覩先後本末區
别在前大小精粗各有攸屬學者於此不患講習之不
[014-44a]
能明所患講習之易明而忘持守之為本耳則嘗推明
先生之學以勵後進今之祠事仰止遺像如親炙之必
求先生之學而學焉是乃興起之漸豈曰小補之哉此
又其所可書之大者遂不復辭既次其畧輒附所聞如
此然自先生來居積七十有五年未有表其事而出之
者而二三年閒其役再舉始克就緒則感夫事之難成
而俾終弗壞焉以興起於無窮者又有待於後之君子
也先生居之歲月出處之大致巳詳於黄榦之前記是
[014-44b]
役也始於四月甲午而訖於六月庚戌實丙子歲云後
學黄士毅記
   尹和靖三畏齋      王賓
兵後南來巳白頭虎邱行過偶遲畱齋居猶自名三畏
點檢身心肯暫休
 和靖祠祀尹肅公焞也在虎邱西菴公紹興中嘗讀
 書於此扁所居曰三畏齋嘉定七年知府陳芾始繪
 像祠之九年郡人孟猷請於刑獄使者柴中行即上
[014-45a]
 方通幽軒之南闢地遷焉即先生寓居所也常平使
 者吳格割公田四十六畝為住庵者増葺費黄士毅
 記今廢改祀於學宫
   包山祠         皮日休
白雲最深處像設盈岩堂村祭足茗栅水奠多桃漿䇹
䉦突古砌薜茘綳頹牆罏灰寂不然風送杉桂香積雨
晦州里流波漂稻粱公惟大司諫憫此如發狂命予傳
明禱祇事實不遑一奠若肹蠁再祝如激揚出廟未半
[014-45b]
日隔雲逢澹光&KR1128&KR1128雨點沙漸収羽林槍忽然山家犬
起吠白日旁公心與神志相向如𤣥黄我願作一疏奏
之於穹蒼畱神千萬祀永福吳封疆
   同前          陸龜䝉
靜境林麓好古祠烟靄濃自非通靈才敢陟羣仙峯百
重波浪沓中堂簫鼔重直君貝瓊轝髣髴來相從清露
濯巢鳥陰雲生畫龍風飄橘柚香日動幡蓋容將命禮
且潔所祈年不凶終當以疏聞特用諸侯封
[014-46a]
 包山廟在洞庭西山俗稱包王廟唐咸通中郡從事
 皮日休禱雨有應與陸龜䝉皆有詩
   水仙大王廟碑       楊循吉
人有曲直必告諸吏至於水火疾病之厄吏無能焉神
斯專之神之治人比於吏而其可憑過之何也吏未必
盡公神則無不公者焉故人之憑神人甚於慿吏敢欺
吏不敢欺神人也吾鄉世事水仙大王建廟天子之所
封也有鄉者三視他人為貴鄉人有事則告惟大王之
[014-46b]
神在上巍然而聽之若受焉者及其歸而或賜之或不
賜之又若有分别者蓋誠有吏職焉然人得賜於神則
喜不得賜於神不怒則神之尊吏不得參焉非其公之
至也人烏以若此嗚呼有良吏或易而去神一而巳則
吾鄉人其敢不䖍矣乎夫牲醴錢幣所以報也若夫無
辭以宣神德神謂人莫知其公焉故碑
 水仙廟在子城東南古蒼龍堂神即柳毅也今為上
 元鄉土社祠額著靈異一在城西雁蕩/村俗名三鄉廟
[014-47a]
   重建武安王廟碑      祝允明
王勳在劉蜀天下得祀之勸忠也始王官終前將軍既
没蜀人祀之代有崇廣逮宋大觀閒追諡又以義勇稱
廟而四方之祠亦益廣矣若蘇城之祠則昉見於淳熙
三年之公牒蓋當時市户俞拱等請府判執狀置祠基
石本也其前後兵火傷剥祠之始構與其歲時與其紀
載幷為消沈而不可考巳屬者廟旁民湯文淵輩以兹
邦荷王休靈人和物蕃感而思報遂與其廟道士張某
[014-47b]
等謁告於太守太守亦以王忠民思之捐俸餘銀為匠
作費幷諭長洲吳二縣出銀數佐之俾鼎建焉張等遂
購材立殿三間木備而價不及陶甓湯文淵乃獨典領
其他裨宇翼舍鄉人又相與共成之廟遂以完以予亦
鄰祠居被王祐深來請紀事嗟夫王之陰力在吾土吾
土之民知家寧户嬉之樂而因以知其力之所出知其
力之所出而因以知所以報之者是固理之自然而王
之忠義勳烈則又足以勸夫人故太守之徇民又所以
[014-48a]
勸忠也今之後吏益忠於為公民益忠於報上虚𤣥之
徒亦益忠於所事勸忠之効大白當有兹舉始予受衆
請為畧工度始末取義之大者記之而又為歌詩三章
系其後俾祀者用焉其詞曰 秩秩兮王宫桓桓兮王
容藹牢醴兮潔豐王之神兮來降惟王之神兮降止鼔
鏜鳴兮成禮王之享兮凱如蔭吾民兮翼吾里惟王之
去兮莫畱神洋洋兮無行不周勸忠兮報德長無絶兮
春秋
[014-48b]
 闗王廟在武狀元坊東大街上元甲午歳道士李原
 祐建
   太倉關王廟記在教場演/武㕔後   陸伸
太倉舊有公廟在小北門内教場之西偏𢎞治十年奉
命鼎建州治教場南遷於張王倉基越六年州民始請
于總督備倭都指揮西公修舉如故或者謂公斃吳人
之手當不食於吳殆非通論今天下大一統非復偏據
一隅之吳矣況國初定鼎於鍾山鍾山非孫氏開國之
[014-49a]
地乎故有公廟而新之是時禮官無以為否者必有説
也或又謂公之稱號不一當何從伸嘗考之公在漢末
封為漢壽亭侯至宋祥符以來始有義勇武安王之號
迄於元之延佑則倂諸號為一多至八十餘字而濫極
矣國初下詔謂忠臣烈士惟當時初封以為實號宜正
書其額曰漢壽亭侯關公之廟載記謂公生辰九月十
八日今以五月十三日官殺少牢以祭因為詳著其事
於麗牲之碑而系之以詩俾有事於廟則歌以侑之其
[014-49b]
辭曰山西兮河東神靈㑹兮虎臣以降炎光兆滅兮大
統聿分庶還於一兮式𢎞厥功命之不淑兮弗克有終
悠悠有識兮孰不哀慟忠魂炳朗兮彌塞區宇鞭霆掣
電兮爰上爰下作廟迓神兮于江之滸我心不貳兮公
將我與維其來兮以祀以妥維公之來兮其從如雲髯
之飄飄兮顔如渥丹狐狸遯跡兮魑魅失羣雲風蕭颼
兮至止欣欣我心不貳兮公寧我嗔無遄其歸兮爰嚌
于飱載拜稽首兮無敢不肅曰公是型兮以佑列服公
[014-50a]
其少畱兮旋車勿速神曰醉飽兮既受爾禄爾心不易
兮我猶爾復
   靈祐廟記         范成大
按元符三年林戊記云梁衛尉卿陸僧瓚捨宅為寺有
女不嫁既死祠於寺之東廡開寶中吳越王朝京道出
吳江大風幾覆舟見女子拯之自言通𤣥寺之神本國
加封感應夫人郡人於此祈子頗驗元符初夏大旱人
多暍死明年疫厲繼作通判祝安上攝州事禱神致雨
[014-50b]
歲大熟事聞詔封慧感夫人政和二年曹斐記賀鑄書
中吳記聞云安上除知台州至錢唐將濟夢一婦人告
以風濤之險明日果覆舟數十獨安上得免嘗有祝史
竊廟中縣幡縶其身環走殿内自言某實盜也夜半踰
城還家神靈潛制於此建炎中嘗有邊警居民有事之
者夢神告以兵難不數日陷乾道三年秋禱雨有應父
老顧安時上其事加封慧感顯祐善利夫人參政范成
大記
[014-51a]
   聖姑廟          高啓
潮心涌出黿頭山白波翠島非人寰清虚宜作水仙府
鱗堂荷屋居其閒淵都羣靈孰為主烟髩翛然一神女柔
姿孰敢狎相親笑叱鼉龍起風雨玉骨蜕來經幾秋世
縁巳斷信無愁采蘭毎約湘濱㑹拾翠時陪漢上遊水
禽翔鳴衛芝蓋長在蒼茫杳冥外鮫人獻綃裁作衣螺
女供珠綴為佩花落閒祠謝古春蕙幃瑶席揜香塵空
山夜夜星河逺芳渚年年蘅杜新霞舒霧捲凝光彩笑
[014-51b]
語無聞復誰待冷風幾度引舟迴宛似蓬萊隔烟海猿
呌楓林魚躍波桂旂翻翠莫寒多女巫佇望飛輿度獨
奏箜篌引曼歌椒觴奠罷沈𤣥璧鳥没遥天湛空碧遺
情不結楚臺雲世人何處尋蹤跡
   同前           周南老
盈盈粉黛粧遺廟臨芳嶼揚靈洞庭西弭節黿山渚駕
龍乗白黿鱗鱗魚媵予儵來兮忽逝衛風挾雲雨過舟
恐濤惡妥靈奠椒醑傳載或可稽曰晉王彪女
[014-52a]
 
 
 
 
 
 
 
 
[014-52b]
 
 
 
 
 
 
 
 吳都文粹續集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