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1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五上 明 程敏政 撰
  行實文苑/
   江東撫幹通直郎致仕汪公儀鳳/墓誌銘
               方 回
歙汪氏自越國公以六州歸唐其後始大入宋雖仕隠
相半而厚與薄取以徳自植者乆愈益大公諱儀鳳字
翔甫其先自績溪徙今為徽州歙縣人徙之十二世為
[102-1b]
公曾祖崇實鄉稱為長者夫婦俱年八十五祖擇善父
鵬舉承務郎資沉毅誠恪以儉勤審取與愈益大其家
者也年八十二母鮑氏封孺人年八十五厯世植徳並
詳見公所為壙記盖公祖禰三世而四人皆年近九十
公之卒亦八十四公六嵗工文師静菴吳公自牧治易
公趨嚮既正而承務公察公兄弟三人皆偉器又為延
師得丞相訥齋程公元鳯改治詩訥齋居塾九年為南
省第二人躋顯仕公與二弟治鳯鳴鳯不更他師盖深
[102-2a]
得其學云吾州詩大比舊不與選回先君師四明舒公
璘禮部符許㧞觧自先君慶元乙夘始先君入上庠登
第而左史竹坡吕公午與訥齋相後先然鄉額僅拘於
一端平改元甲午公俯就鬻爵以詩中江東漕薦嘉熙
丁酉又為漕試第一時四明安公劉有聲上庠以同經
先内交永嘉陳公淳祖二曹公元發良朋同社結課誓
將同登而戊戌榜公獨退舍竹坡時為監察御史因客
留公於科舉外講義理學盖訥齋發其先而竹坡成其
[102-2b]
終公於是所聞粹矣所居旁近靈山之下有寺焉歸而
為李公擇山房讀書之計意將終老郡守貳魏公克愚
龔公應之章公公權訪公山中佐築樓蔵書費山房成
訥齋為題其扁又為亭泉上曰山泉而世因稱公為山
泉先生公雖身遯巖谷名震京師江東漕使趙公與弼
合諸臺以遺逸剡聞謂當處以孫明復陳無巳魏元履
官而僅與免觧公雅不欲逐舉子迫於二親出山又二
年淮閫申前奏㫖賜文學出身免銓㕘注訥齋適當國
[102-3a]
喜且疑以為嫌參政丁大全欲擠訥齋去而攘其位則
偽力贊決而隂嗾張鎮繳論其意實不在公也公寳祐
戊午景定辛酉又連與浙漕薦凡五上春官㑹有奏辨
大全鎮誣衊者玉音賜可授廸功郎隆興府司户㕘軍
改辟夀春府下蔡縣主簿權淮西制司準備差遣秩滿
差充淮東安撫司幹辦公事滁城上功以儒林郎循承
直郎陞淮東制置司幹辦公事連丁内外艱服闋添差
江東安撫司護視訥齋𦵏事候任滿與陞擢差遣公終
[102-3b]
不自陳丞相信菴趙公葵而下舉改官狀五及格咸淳
甲戌詣部班引廟堂議處以史館公謝不願改通直郎
致其事緋衣銀魚居里終身嘗自稱老山居士若老於
山不出云者丙子五月兵變盜起屠戮慘甚公之族斃
於冦者十一人公言有司罪人皆得庚寅三月盜又起
濳口焚四都巨室數十家羣黠於公前後獨不敢犯如
黄巾迎拜鄭康成者則可知公之為人矣回少公二十
嵗洎休官甞同友人曹涇清父以癸未訪公里第登西
[102-4a]
爽之樓對靈山吟嘯竟日不鄙辱賜和篇時公年七十
有七又七年乃哭公其生開禧三年丁夘正月十六日
卒以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八月十日狀公行者吾清父
也言皆可信回聞朱子曰三代以上氣數醇醲聖賢皆
夀以下反是由是推之周室東遷以入春秋夀者鮮矣
然其間有能審於取與之際薄取而厚與者亦必天之
所甚佑而有不容不夀者焉其不夀非必皆疾癘短折
之氣為之也劉子政紀弑亡之禍有數而經書殺其大
[102-4b]
夫者至不可勝數盈與謙之異也魯季孫行父季友子
也僖十六年季友卒文六年行父用事始見於經文宣
成皆十八年至㐮五年行父卒去季友七十六年行父
當近百嵗其所以夀妾不帛馬不粟也鄭子産七穆之
一子國子也㐮八年鄭侵蔡始見於傳昭二十年卒行
事可考者四十四年歴事簡公定公聲公獻公亡慮八
九十嵗其所以夀孔子稱之曰古之遺愛行已恭養民
惠也齊晏平仲之父桓子㐮十七年卒平仲以知禮見
[102-5a]
於傳史記魯定公十年平仲卒言議可見者五十餘年
亦當八九十歲其所以壽一狐裘三十年又納邑辭
富也呉季札呉王壽夢少子兄諸樊欲立之季札讓
國年可十五六哀十一年楚子期伐陳季札救陳退
兵以為子期名杜氏注襄十二年至今七十七年季札
盖九十餘其所以壽葢以國與人大矣又能以名與人
至於以劍挂人之墓則又無一物能累其心也嗚呼此
四名卿者於春秋衰世諸人不得其壽之時獨能以壽
[102-5b]
永終則豈非薄取厚與之德有以勝之歟惟今山泉之
德亦然科第可取也不可必取則巳之官爵可取也或
畀之或奪之游幕府通閨籍筋力未也可懸車則去之
貨財可取也同氣柝居田園瘠羸室廬弊卑器物圯欹
我願受之入相出藩我資我師代匱翰墨言不及私乃
若名髙當世尤士所願鈎取者也公識淵學詣幽討古
汲旁行敷落急就凡將鼓籀鼎刻奇字廋辭聱牙格磔
探𤣥入㣲儷語宗真西山韻語尚劉潜夫散語慕江子
[102-6a]
逺妙年初務崛竒至晚節泯圭角削險就夷視後生奮
觜距躐聲價恂恂退黙若罔聞知混迹於社叟里老泥
飲巷歌之間能以名譲人不取則尤近世人物所希有
也其於族黨鄉鄰昇平而變故歡娛而患難孤姪與師
授㓜女與姻對出粟與下價市物與髙估澗吾與梁塗
吾與甃疾與藥殣與槥寒與絮飢與飫索游與資裝家
世素必厚所與而公於時之既異愈加厚無求不與也
嗇於勢利而豐於慈惠輕於物欲而重於友弟不足於
[102-6b]
榮耀侈靡而有餘於恬澹潔清行可以交神明則功足
以奪造化也公素不飲酒善飯寡疾將卒之前一月稍
力弱食減家人異之公自謂無所苦却藥餌與醫者語
必正冠焚香漸不粒食者旬餘忽一日令具湯沐盛服
索紙書數十字乃口授孫濬紀載千二百四十三言而
於末自書曰全而歸之原始反終乙夜熱氣上出如炊
掖坐間小咳咽而逝其不怛化如此平生著述充屋僅
存山泉類槀四十二巻程文六巻傳世娶宋氏先公三
[102-7a]
十年卒子男女各一人秉陽郡庠生早卒前太學内舍
發觧進士方闕/飛其壻也孫男一人即濬業儒好修曾
孫男二人源清源深承務公存日祖墓生雙竹識者謂
文字之祥題詠盈庋公治命屢進二曾孫親為説書雙
竹之應其在斯乎山房書兵後失亡公重貲贖求復如
故親校讎遺後人濬將以明年辛卯十一月四日奉公
柩𦵏于永豐鄉後村之原回先君鄉舉舍選遺文賴公
襲蔵至今且早相賞㧞銘敢辭銘曰
[102-7b]
約以納博以施夀斯宜善則祥謙則福理若兹歙之原
全厥歸觀刻辭
   廬州梁縣尉事天先生江公潤身/墓誌銘
               曹 涇
故廬州梁縣尉事天先生江公既𦵏之明年其子心宇
以前進士山屋許公月卿乙酉嵗所為行狀視曹涇使
為誌銘涇望輕筆力弱慊弗敢任然知敬愛公舊矣憶
春水鱗鬛之後先悼人世萍蓬之閃倐死生亦大胡得
[102-8a]
無言矧嘗渉筆存耕公之𦵏其可辭乎存耕公諱師䕫
公考也自存耕公上遡蕭公十三世居徙官歴名諱已
見存耕公銘内公諱潤身字明徳徽婺源人生而俊頴
異常兒髫齓時嵗旦上元族里歌呼羣飲長少畢出獨
凝坐一室晝夜讀存耕公大竒之於書一覧即觧暗誦
不誤缺一字於文操筆立成据經引傳切中肯綮而繩
墨具焉景定甲子以流寓領浙漕舉登乙丑第授廬州
梁縣尉明年攝本職兼簿事自兵興淮為次邉郡曹邑
[102-8b]
僚半出鶡弁或起卒伍豪民賈竪至以賄權公涖以公
㢘不為怯愞首黜掌户胥數人無譁者上司若郡委送
駢來迎刄輙觧訟者至乞從公求直居數月平反大獄
者三衆以為神於是方議迎母携家忽報制司辟某人
直替即以詩辭制置應山李公庭芝應山舊知公愕焉
留攝寳應主簿旋奏充瓜洲鎮官曰吾知子貧又㢘姑
用資以筦庫毋見薄也朝㫖猶以及期而辟非格却之
再奏命下而公卒矣嗚呼俗吏文法淹天下士如此公
[102-9a]
貌古而岸峭直軒豁幅巾縫掖辭辨風生少或為矯世
之行喜靣折人當山屋公初第時甞戲取其緑袍服之
己又曰是何足云孔明景略吾事耳晚乃不然恂恂怡
怡如也居母夫人洪氏䘮哀毁過制䘮父一遵遺令以
文公家禮從事事繼母龍氏盡禮遇二季巖囦愛而敎
之不有私財嘗大書於屋壁曰天下無不是厎父母家
人離必起於婦人於姻族不肯隨俗炎凉好奬後進謀
人必忠未第前嘗伏闕上書諌三事其治兵條極言三
[102-9b]
衙諸閫廂禁營寨諸項利病欲以兩淮曠土内地荒田
給游民貸其資糧籍為民兵然後以諸寨移之松江諸
屯移之極邉以㐮閫經理京㐮以湖閫進守利路皆指
切精的詩文少慕靚麗竒辭逸語衝齒頰出不休晚羞
其為一主以理壯嵗師陸子静門人不嗛已而師北山
何公基實勉齋黄文肅公髙弟而勉齋晦菴嫡傳也造
詣益粹戊辰春自廬書示心宇曰吾十嵗見朱子祭張
敬夫文心慕之癸巳得近思録丙申得周程諸書旁求
[102-10a]
於張吕陸氏近始自信蔡氏程氏自太極圗而下之勉
齋自四書而上之蔡謂四書梯階六經近思録梯階四
書勉齋不謂然吾今專守勉齋學又云佛氏勸人為善
本不大畔於儒至謂燃香誦經飯僧一㑹即滌隂慝實
無此理秖足長惡如胥吏軰為欺為虐何所不至每奉
佛以自觧既恃有此稔惡益甚屠兒劊卒操刀欲割必
誦佛號亦此類也吾州佛寺半是黄巢時所建吾邑四
月八日飯僧大㑹其重施者多出於椎埋之徒兹豈非
[102-10b]
佛氏實長其惡乎公之學問精博議論勁正大略如此
既第鋭志及物改號民齋然事天云者自少及壯學者
習知如誦王彦方司馬君實然既卒門人三山林茂春
應山祝櫸相與言曰必存養事天先生志也用之不究
則亦曰天是所謂事天以終身者乎因以為私謚公以
己巳十月十六日卒于寳應心宇號跣奉柩浮淮絶江
藁𦵏于無錫之湖埭實依從子一新寓居則庚午之五
月二十一日也其返于鄉以甲午九月六日其合𦵏于
[102-11a]
夫人馬氏之兆以乙未十二月二十一日𨽻丹陽鄉瑞
亭里吳村之官牌塢抱亥挹丙卜者曰祥夫人之葬在
丁亥二月二十八日其卒庚午十二月八日也心宇於
是大事終而形神亦瘁矣公生以嘉定丁丑十月得年
五十三公惟一子心宇孫男二人賔王佐王女秉禮曾
孫遵善狀謂心宇能世其學所著深衣説有據以予觀
於心宇君博洽不減前人而深濳密栗以為性行紆餘
峻潔以為文詞則豈惟鄉之同軰少比而已賔王兄弟
[102-11b]
皆秀文不凡又將酷類其父江氏世世有人如此亦何
必公慙卿卿慙長以倘来之物易無窮之譏哉况所謂
劬躬燾後而委祉者又有在也銘曰
以為不遇邪則既第也以為已仕邪則屢千百儲之而
試者才一二也夫孰匪中枵而外肆此獨来之遲失之
遽也將天所以命我所以事貴其不貳而流與坎姑置
也抑饑而豐天亦至公既嗇其躬後當顯融嵬嵬官牌
噫玉斯埋庭則有槐其大而家
[102-12a]
   方總管回/傳       洪焱祖
方總管回字萬里歙縣人父琢以太學上舍登第仕至
承直郎廣西經幹權融州通判坐廣西提刑錢𢎞祖挾
私憾誣劾謫死封州回幼孤從叔父琭學頴悟過人讀
書一目數行下少長倜儻不羈賦詩為文天才傑出鄉
先達呂左史方吏部咸亟稱之郡守魏公克愚一見其
詩即延置郡齋移知永嘉亦拉以自隨制帥呂公文徳
尤相厚善景定三年以别院省元登第調隨州教授呂
[102-12b]
公師夔提舉江東辟克幹辦公事歴江淮都大司幹官
沿江制幹所至皆得幕府譽獨與賈似道不偶嘗一再
除國子正太學博士輙遭誣劾登第後踰紀始改官通
判安吉州都堂禀議時則徳祐元年矣似道魯港喪師
之後猶在揚州衆皆懼其復入莫敢論列回獨首上書
數其罪有十可斬中外快之俄除太常寺簿又上言賈
似道與其客廖瑩中皆當即誅王爚不可為平章陳合
不可為同僉當去福王入輔之議當寢出知建徳府方
[102-13a]
用兵之際興建學宫以雅量鎮浮俗煦弱鋤强賞罰必
信鄰郡草㓂乗間竊發獨境内肅然至元丙子春奉宋
太后及嗣君詔書舉城内附改授嘉議大夫建徳路總
管兼府尹己卯入覲遷通議大夫依舊任在郡七年無
絲髪為利意至賣寓屋猶不足以償逋代歸不復仕徜
徉錢塘湖山間二十餘年豁達輕財喜接引後進嗜學
至老不厭經史百氏靡不研究而議論平實一宗朱文
公有璧流集桐江集若干巻行於世又有讀易釋疑易
[102-13b]
中正考皇極經世考古今考厯象攷衣裳攷玉攷先覺
年譜瀛奎律髓名僧詩話合若干巻藏於家卒年八十
一子存心䕃授義烏尹先君遺體惟回一影自先嫡妣/卒戊子己丑二年書家事後事
以託諸弟者盈四冊惟恐回之不能歸也又慮其歸而/不能長也又慮其長而不能成也然則先君之意哀矣
痛矣逮回四歳得歸賴先七叔父養回以至于長先八/叔父教回以至于成回不專為科舉之學學性理自真
西山讀書記入學典故自吕東萊大事記入學五七言自/張宛丘入學四六自周益公入而時文之進自州教授天
台諸葛公泰始年二十二見知於左史呂公午年二十/四見知於丞相程公元鳳年二十五見知於端明洪公
勲叅政饒公虎臣詩人亦山鄭公㑹年二十六見知於/郡守卿魏公克愚郡倅應公彌正郡糾常博張公汝諧
[102-14a]
年二十九見知於秋崖方公岳踰三十觀文趙公與憲/提舉金公文剛江閫馬公光祖制使吕公文徳尚書吕
公師䕫禮侍劉公震孫相次見知年三十五中兩浙漕/舉登仕郎誥吕公師䕫所與而魏公克愚解送年三十
六僥倖别院省試第一人丞相馬公廷鸞賞其義丞相/章公鑑賞其䇿廷試丞相文公天祥制帥趙公日起叅
政常公挺為考官置回首選不遂猶與第一甲歴官隨/州教授江東提司凖遣國子監書庫官江東提舉司幹
辦公事國子正江淮都大司幹辦公事再國子正太學/博士再沿江制幹改官通判平江府改通判常州改淮
西帥機監華州西岳廟通判安吉州都堂禀議太常寺/簿除監察御史丞相王瀹格之兼莊文府教授知建徳
府節制往来駐戍軍馬除秘書郎加直秘閣依舊任都/督府叅議官於是年四十有九矣小狀舉主三人運使
聶公棠提刑鮮于公應文制帥呂公文徳京狀舉主五/人呂公師夔馬公光祖制帥朱公穓孫禮侍翁公合制
[102-14b]
帥黄公萬石特薦舉主一人工侍程公元岳為回買宅/特相知深者郡守府卿宇文公十朋餘詩友文人及直
諒多聞之交滿天下不勝書雖然回何以得此於一時/哉皆先君之餘澤為之也二三叔父之教養為之也回
早遊江湖不及娶納杭人姚氏併它婢生七男四女七女/男存心正心髙心明心餘三人庾孫鶴孫雷孫早夭四
禾娘潮娘餘二人孿生不舉存心娶林氏史館檢閲添/差通判建徳府士愷之女生女桐娘禾娘嫁貴池縣丞
程桂嗚呼回之所以名實先君名之自初生即名曰回/哥以寓他日還鄉之義長而不敢更他名左史呂公午
先君之友一見謂回貌肖先君字之曰萬里以其歸自/逺嶠而又將期之以逺到云者然自收科立朝内獨與
賈似道不遇四取以彈譽之者不勝毁之者多將求無/負竹坡先生之所 望以永慰先君於地下亦曰强為
善而已矣回泣血謹書回先是徳祐乙亥治郡退用陳/后山先君事狀體著為 先君事狀刋冩已定明年丙
[102-15a]
子春二月六日奉太皇嗣君詔書以郡歸附是為至元/十三年始行在所宰執大臣以嗣君名具表納土送壐
于臯亭山在正月十八日軍馬入臨安府易守在二十/日回猶堅守孤城半月餘王郎中世英蕭郎中郁提兵
五千賫詔至郡官吏軍民一口同辭恐有如常州之難/者回按蜀志景耀六年蜀并于魏霍弋時以安南將軍
統南郡事聞成都不守大臨三日諸將咸勸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必也得後
主東遷之問始辛六郡將上表歸魏羅憲時以已東領/軍守永安城聞成都敗城中擾動江邊長吏皆棄城走
憲斬稱成都亂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後主委質問至乃/帥所統臨于都亭三日吳聞蜀敗圍攻六日晉王遣荆
州刺史朝烈救憲憲歸魏史臣謂霍弋羅憲保全一方/雖非人臣之正義然國亡主遷土地人民無所歸為小
郡者力不能全國矣全其部民可也建徳府大邑户十彼/二萬有竒口四十萬許全十二萬户四十萬户亦可也
[102-15b]
列閫連城先下臨安未下之先者可罪也而譁士或以/不死責回籌帷鉅公分鉞虓帥不責之死於未亡國之
先而以責一内郡太守於國已亡之後乎殷有三仁亦/異乎孔子之論人矣今謹附書于先君事狀之後伺稍
定諸子名數藏之家屈伸出處易有時義付諸後世之/公論足矣要之回假守七年無絲髪為利意徽州李世
達之變家藏書數萬巻一空他物稱是在郡倒囊竭廪/至賣寓屋猶不足償逋而一子在燕旅食不繼此豈有
所貪而然哉持是以見先君於地下/亦當有辭矣壬午正月回泣血再書
   元中順大夫同知徽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贈中
   憲大夫上騎都尉追封新安郡伯程公龍/家傳
               程 樞
[102-16a]
公諱龍字舜俞初名淵性明好學初從伯祖就學漢東
滕氏滕故曽祖母家也其先淡齋先生文公畏友弱冠
館于徳興程村道西坑口董氏又故祖母家也其先叔
重先生亦文公門人故公所學最有源委館東程國諭
家嘗夢門右石鼔有龍蟠其上夢覺令家人開門視之
公方造門以門尚閉因假寐石鼓上國諭大驚出迎知
公不凡館遇加厚而不言居二年秋闈將近國諭始畧
言之且請改名龍遂登咸淳七年進士第公先議昏胡
[102-16b]
氏報榜後胡氏忽戒媒者来辭曰君已榮貴顧家世甚
寒願聽别議公不許卒娶之識者知其逺大矣授黄州
黄陂縣主簿就任除安慶府教授值有遷城版築之勞
調池陽可户㕘軍随除嚴州推官與虚谷先生方回同
官二年北軍下臨安太后手詔諭州軍降方遂以嚴郡
入附公不肯署被擒巴延丞相以文學士釋之辟差同
知江西贛州路總管府事勒令之任中道走歸隠居養
毋匿影藏形者十餘年㑹拘刷宋故官不奉詔者族其
[102-17a]
家威令峻切時太夫人尚無恙逮者及門公垂涕曰安
有為人子而愛身棄毋者哉因出受命授温州永嘉縣
尹奉母之官九年除松江府判官又以承事郎除興化
路總管府判官隨以奉訓大夫宣授奉化知州三年以
奉直大夫除潭州路同知湘隂州事五年来歸歸舟所
載惟所著三分易圖板數十擔而已年逾七十告老于
朝以中順大夫徽州路同知總管府事致仕給半俸終
身贈考君京六府君中順大夫信州路同知總管府事
[102-17b]
妣汪氏贈新安郡君夫人胡氏封新安郡君孫燧䕃授
將仕佐郎杭州新城縣主簿時延祐五年戊午冬也公
居官五十餘年善政甚多惜不得熟聞而詳述之其為
學以尚書義成名後所著述有尚書毛詩二傳釋疑禮
記春秋辨證及弄環餘説三分易圖在湖南時省院以
圖鋟梓板留鶴嵩莊經壬辰刧火莊池有亭曰得寓學
士大夫多為記序歌詠名得寓亭集公所作詩文名歸
田録又㑹宗譜逺而河南江西湖湘近而休歙饒信開
[102-18a]
化金華博采文籍考索備至名龍陂程氏世譜譜與歸
田錄樞執事編寫今經世變片紙無復存者可勝嘆哉
公號茍軒又號不不翁讀書之室曰不不堂所居之屋
曰致政堂生於宋淳祐壬寅五月二十七日卒於至治
壬戌閏五月六日壽八十有一贈中憲大夫上騎都尉
追封新安郡伯先是河南有談禄命者謂公壽有九九
加五之數至是果驗加五閏五月也郡君胡氏壽九十
卒於至元四年戊寅正月無子有女二人側室陳氏一
[102-18b]
子曰楠早卒無子以從兄林次子燧入繼仕止太平路
推官公貌髙古而長身其性情温和寛厚言不輕發居
官愛民在鄉睦族與湖南憲使程雪樓友善後雖相去
遼逺書札往來相問勞不絶書所言亦多保民睦族之
道歸田後退居鶴嵩莊以樞可教因留侍焉晝則代應
賔客暮則授受講貫凡三年時樞年十六七學未有成
公貽書鄉丈人雪矼先生江公曰吾家續一脉之文者
惟此子而已今戒其請見敢求開發或尋一小館俾為
[102-19a]
童子師庶得收斂其心雖欲不學不可得矣延祐庚申
始假館中平葉氏得執經問道於先生前今能稍知詩
書及文字者皆先生之賜也然則我伯父愛奨之徳其
又可忘邪天蒼蒼而地茫茫伯父之儀型不可復見矣
嗚呼悲哉誠懼後人不知先徳始末故述其大畧以詔
之如右延祐五年歲在戊午秋八月望日從子樞百拜
謹書
   曹主簿涇/傳       洪焱祖
[102-19b]
曹主簿涇字清甫屯田郎中矩之裔曾祖然始居歙南
葉村涇幼頴悟八歲能通誦五經不專攻舉子業研窮
經學尤精詣於朱氏之書故為文率皆典古有法寳祐
丁巳年二十五歲江東漕解第二咸淳戊辰殿試丙科
授迪功郎昌化縣主簿曹氏自屯田至涇正奏凡六人
辛未丞相馬廷鸞以書幣聘主教席廷鸞諸子端臨最
博學知名撰文獻通考其學實出自涇壬申奉勅充廣
西廊階祠官禮成父鎬以高年得封承務郎癸酉充信
[102-20a]
州考試官甲戌赴昌化簿任尋轉修職郎乙亥權知縣
事不乆奉親還里元至元丁丑建徳路請教儒學戊寅
江東按察請充紫陽書院山長招致生徒創闢學宫壬
午辭歸養自是不復出州里循理篤行士林宗之與方
囬齊名延祐乙夘卒年八十二號𢎞齋所著有講義四
巻書文韻儷藁各五巻餘如服膺録讀書記雜作管見
泣血録曹氏家録甚多次子仲埜能文著書先涇二年
卒有詩文講義二巻通鑑日纂二十四巻長孫次炎曽
[102-20b]
孫宗垕皆能承其學馬碧梧送曹清甫序休寧曹清甫/壯年擢髙科遲逺次抱邁往不屑
之韻予心敬焉於是館粲於我再寒暑矣予輔政中朝/清甫不肯為薛宣之吏予謝病幽谷清甫不肯為翟公
之賔予觀世之塗附者不然其趨也翕然為蠅蚋其去/也倐焉為風雨獨予備位中書心門俱水特無二者之
患焉清甫助我多矣清甫筆底殊有陽秋前此衡文秋/浦士之嶄然露頭角者率歸鑑裁今兹又詔求士方將
治任東州清甫往來予無以贈惟有得進士為将相以/應今世之需予之願也倘得斯人則予之贈言無踰此
矣癸酉閏秋碧/梧病叟敬書
   定齋先生汪公一龍/墓銘  方 回
自孔子以來厯周二程張始有紫陽朱子昔金人入中
[102-21a]
原知孔子為聖人猶護視孔林莫敢毁徳祐乙亥吾州
戍将李銓懐貳作威撤傍城屋為城守斧紫陽書院薪
之以辱多士不旋踵天報之罰身殞家滅然書院由是
夷為蓁棘者四年蓋新安以書院奉朱子祠如魯之事
孔子孔子廟徧天下皆原廟也魯為重朱子祠徧天下
新安為重興之者郡守上饒恩軒韓公也復之者郡人
定齋汪公也彼廢之者一無知之小武弁何足齒復之
者與興之者關於名教甚大今汪公亡矣足與韓公同
[102-21b]
不朽是宜銘之於墓以詔永乆而況公學雖博知所宗
仕雖淺知所從知己雖衆不輕於容皆宜銘按狀公諱
一龍字逺翔徽州休寧人曽祖體仁知房州竹山縣祖
汝鑑父茹迪功郎母吳氏封孺人公妙年英發文藪理
窟窮研深鈎當魁鉅淪喪之後士所為隨時汗下浙學
屏息而江西之學猶稍鼔行末既卑而本尤舛朝廷乏
儒相場屋循偏私濓洛正論㡬壅公固守紫陽之傳不
少屈淳祐壬子寳祐乙夘年二十三二十六連以經甲
[102-22a]
鄉薦景定辛酉又領浙漕貢值春官有尚陸而疑朱者
壬戌由京庠升上庠咸淳乙丑入禮部丁父憂戊辰廷
對賜進士出身所以發譽早而登名遲者文衡不純一
也初授瑞安縣尉改句容當權臣擅國之際達官不憚
吻舌糞痔惟公官卑志行嘗攝縣癸酉五月歲大饑倣
朱子南康遺規為便民十條民無瘠殍秩滿陞從仕郎
部注婺州教授乙亥淮閫李公庭芝辟泗州判官留幕
時京口瓜州失守公奉母航海南歸鄉守王公積翁辟
[102-22b]
判官鼎命革丙子休寧士民推公為宰不就遜朱頴達
為之完鄉井平㓂盜皆頼籌畫方事之殷陳公宜中留
公夢炎為相有朝為選人改秩暮為州郡監司臺諫者
予在朝嘗獨薦公都督府叅議俱退郤不前李銓乃子
漢英之變有以白衣領守貳者屢强公宰鄉邑終不就
皆以母老辭至元戊寅江東道按察鄂通公以紫陽書
院山長提學事起公顧書院瓦礎盡矣並命者曹公涇
叶心疚力得南門外江東道院故郡學基别為新書院
[102-23a]
焉公知己滿世書其大者丞相馬公廷鸞求塾客予言
公可公已第需次訓丞相諸公子矩度嚴整講授精切
尉缺至不戀相府可速化竟棄去至如予太常應詔特
舉公一人公若無所聞公於學於事於知己可不謂内
之養也粹而外之省也密乎公事親尤盡孝母夫人年
開九袠侍藥廢食寐前後居喪皆骨立家築樓曰經畬
貯書萬巻弦誦之室曰定齋使究老壽浩涉淵詣於道
涯聖閾未見其止也生以紹定庚寅四月十八日以至
[102-23b]
元壬午正月十九日卒年五十三夫人曹氏歸公四十
年婦道全母道備生以寳慶乙酉五月二十五日以至
元丙戌五月初三日卒年六十二子男三人䝉進義校
尉建寧路建陽縣主簿艮徳慶路儒學教授巽元漳州
路儒學教授男孫八人伯塤孟堅仲篪益社美孫希善
孫葆孫女三人曾孫鐔諸子以母夫人卒之年十二月
庚申合𦵏於松蘿山豊林之源㨿兊揖夘公詩文多散
落句容䇿三巻四六講義各二巻僅存予長公三年擢
[102-24a]
科偶先六年早同出郡守靜齋魏公克愚之門中年漫
仕俱不逢晩節休官窮居里中無可與語輙思公而公
僊去十餘年矣銘誼不得辭銘曰
學失所宗業精易荒仕迷所從名羶弗芳知己常至於
誤已集不如翔公能察於此三者雖死兮猶有耿光昔
嶽麓書院廢乾道中忠肅劉公復之于湘白鹿書院亦
嘗廢矣淳熈中朱子復之于南康彼以十連二千石之
力曾何難鼓動於一方繄是紫陽起仆植僵孰愛我而
[102-24b]
助我突儒宫於戰場松蘿之岡斯銘不忘亦何異刻鼎
彛而書旂常
   艮軒先生俞公君選/墓誌銘 江 靁
鄉先生艮軒俞公卒二十年其孤若思譜公宦歴出處
大槩緯以賦永之歲月屬為墓銘父之執不得以不詳
公行為解公諱君選字憲可世家徽之婺源有繇六館
前序典教鄉邦者掇正科終淮郡倅者在公皆為伯仲
公曾祖雱祖天瑞父元弼從江閫奏辟幕屬㓜授公易
[102-25a]
家學也少長為文跬步規矩景定壬戌第進士三甲選
主隆興府武寧簿自陳母髙年乞便迎養改尉饒州餘
干垂滿以憂去服除授揚州司理為應山李公客入淮
東制幕已而沿檄徑歸徽守三聘不就遂終老焉公襟
度粹夷其接人和氣溢於顔面詩多似太白而自律之
嚴臨事剛果直有峻立千仭者初攝宰安仁議新邑學
或以公儲空乏沮之公首輟俸稍捐家帑人乃欣佐其
役不日而成維揚將校婁忠者殺人事覺制閫憐其才
[102-25b]
欲置末減公争曰人才可復得國法不可暫偏卒正典
刑他日閫帥謂機幕程應常曰吾未見剛者今於俞掾
見之癸酉維揚真泰俱歉公建議發府廩賑饑真泰皆
襁負而至或議格之公曰率土皆王民奈何以隣州為
限白使者均給活三州人凡數十萬他如立江都漁湖
之租民遂免陷於罪撥安仁衣糧就邑給贍宗室弓兵
皆實受賜其猷為卓然可紀者類如此而急義篤交有
古道蕭閒醖藉不受俗塵用是丞相文忠公丞相番昜
[102-26a]
公以暨東澗蛟峯諸大老稱許如出一口歸隱艮軒常
曰時止時行艮之義也在我法當止耳吾何為不樂哉
所為詩文若干巻曰艮軒小藁藏於家至元丙戌九月
日卒生於嘉定八年八月至是七十二矣娶江氏繼戴
氏皆貴族子男二若愚先公卒若思優於學行有職府
庠孫男五人越翁惠翁鶴翁同翁慶翁女孫一元貞乙
未始得地永川之南曰西館大徳癸夘筮築壙之日吉
時則有戴君某哀而資之厚𦵏明年十二月日江氏戴
[102-26b]
氏之柩實祔銘曰
寛而栗行有徳時行止辨乎易猗歟先生後世則宜爾
子孫慶無斁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