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二十一  明 程敏政 撰
  序
   青陽先生文集序     程國儒
文莫盛於三代而三代無以文名者其名不以文也漢
以降始有以文得名而其文己不復三代之盛矣嗚呼
豈惟文哉文者徳之華行之表徳行之不足而名能文
者亦偽耳是故山之寳氣結為龍文日之回光散為霞
[023-1b]
采十圍之木上干霄漢秀色而繁隂必其節幹勁堅根
柢深固非風雨所能揺振者有元右文聲教所被鴻儒
秀士萃於一時繪繡錯施韶濩迭奏著作之盛儗諸隆
古至如服章縫持翰墨以莅戎事而能樹駿功守大節
誠無愧於古人則四海之内百年之間青陽余先生一
人而己至正之亂天下騷然名都大邑所在為墟文武
之臣鮮克勤事而先生以孤軍守皖城持必死之志處
就危之地岌乎江上與天為謀使國勢既衰而復振民
[023-2a]
心已離而復合者葢五六年城陷先生與其夫人若子
俱死於難平生所為文悉為煨燼中原士大夫所甞傳
誦者南北析離不可復得得諸其門人郭奎僅數十篇
而已嗚呼汝鳩亡而忠臣之志不泯白華逸而孝子之
心無窮以先生勲徳之茂節行之著使其文不傳自足
以名世矧猶有如奎所傳者雖然三代之文厄於秦火
莫得其全而僅存者世謂之經以其所以為訓者皆人
道之常也先生處大變而不失其常是以身為訓者也
[023-2b]
然則植世教勵名節以與詩書並傳者將不在其文也
夫先生名闕字廷心武威人至順癸酉進士官至淮南
行省左丞命下而先生已死賜謚文忠追封夏國公甞
讀書青陽山中學者稱之曰青陽先生故因以名其集

   贈安慶知府譚敬先序   汪 叡
臣子趨君父之命不計利害惟忠義之為尚非達於理
者不能然譚君敬先知安慶之明年夏六月冦至鎮卒
[023-3a]
不戰以潰冦退君倡僚幕之官撫殘傷遺民固守三越
月或曰郡府無兵甲冦出没難測未若還請命於省府
君不聴九月幾望右丞徐公達領兵城安慶於是民得
安全而官有寵錫之榮又明年八月我吳國公躬率舟
師解洪都之圍三戰皆捷大敗陳氏之兵其將校悉已
殺溺擒降偽主友諒中流矢死降其卒數十萬盡得其
樓船公憫江夏之民屢年困迫於陳氏戰鬭供億不少
蘇不忍輒以兵加之謀得其人將命以招諭之而譚君
[023-3b]
往焉或曰友諒死未知其信否不可以輕往或又曰友
諒果死其嗣子必繼立亦不可往君曰上命也其可辭
避乎於是奉命趨江夏宣明吳國威徳懷柔寛惠之恩
言論慷慨氣不餒竭人為之感動厚其禮遇乃以其官
使來復命若是二者豈非不計利害惟忠義之為尚
者乎茍不達於理而惟人言之去就鮮有不較乎利害
者也以趨利避害為心而能忠於事君者未之有也故
曰非達於理者不能然君既復命還安慶九華知府劉
[023-4a]
君喜而寄頌以詩九江宋伯圻又率郡之能詩者咸歌
詠之新安汪仲魯乃以事之闗於大節者二并書以為

   送彭萬里之江夏序    汪 叡
王師西平江漢伐罪弔民義明勢張人心翕合是故一
戰而殺其大將焚其巨艦再戰而俘其衆不可以數計
三戰而殱其渠魁降其將卒數萬盡得其樓船古今大
快無逾於此夫殺主自立逆亂天常者人得而誅之國
[023-4b]
家申明春秋大義於天下江漢之民望風順服知者獻
謀勇者効力抱才藝懷道徳山林幽逺之士率皆振奮
而願有為於時也況其勇徤有謀直言好善如吾彭萬
里者哉萬里以萬戸侯從鎮同安戰守招懷屢建勲績
向之三戰皆預焉兹再往江夏且視予疾以别予覩國
家盛事絶古今多士雲集而予則病廢甚不能振拔有
為獨壯萬里之行也執其手而語之曰王師方拯民於
水火之中保之若赤子俘獲者盡釋不殺仁聲達逺邇
[023-5a]
真所謂保民而王者哉夫義之著所以勝敵也仁之孚
所以安民也敵勝而民安以定天下不難也大丈夫樹
勲名於不朽殆不違斯言也夫
   贈汪徳元序       唐桂芳
我大丞相吳國公以天縱之資恢復疆土不五年奄有
東南列郡乃辛丑冬十月提兵聲討破九江湖湘間望
風奔潰陳友諒瑟縮若狐㹠然然人才國家根柢内衛
外扞折衝萬里未甞標文武為兩途我國公發諸夢寐
[023-5b]
惟恐人才求而弗獲先是行省責守令舉所知一人休
寜左萬戸汪徳元出戍祁門境上知縣亷其能上薦無
何召畀以牧民之職徳元諏日撰行有贈言者曰子前
日之戍鄉邑栁營肅清不聞喘息聲白日坐堂上老校
數輩捫蝨嗜睡不肯下村疃受私遺間有持酒漿至者
揺手辭今舍矛槊而事筆硯棄軍壘以蒞民部錢粟委
積訟牒旁午世之守令六事必以闢田野增戸口均賦
役為治之端而興學簡訟屏慝為治之驗往者遭瘡痍
[023-6a]
之秋下車率不加意輙於縣庠公館悉華而新之民力
未甦而就敝可勝慨哉徳元胄出越國公初從縉紳先
生游類知治體者鮑伯原父子儒林之良咸歌之唐仲
又序之是嵗日南至也
   御書孝義家詩巻後序   程 昆
予幼則聞浦江鄭氏以孝義名四方思欲一造門徵文
獻而未能也今年夏待次京師獲識左庶子仲辨繼而
其宗長仲渶詣闕謝旌表恩又相遇客邸二公蒼顔白
[023-6b]
髮執禮謙厚信為聖代之良臣故家之耆徳也仲渶當
陛辭日皇帝御奉天門親書孝義家三大字題其傍曰
賜浦江鄭渶而識以精一執中之璽仲渶稽首拜受百
僚卿士歡欣鼔舞咸為詩文以頌仲渶之孝義荷天子
之寵光也㑹予授浦江縣令之官踰兩月始過白麟溪
又獲進謁前禮部尚書仲與公辭氣從容謙恭謹恪一
門子姪數千餘指雍雍于于動中禮度同居己十三世
歴數百年而遵守家䂓如一日也葢為家長者不必張
[023-7a]
公藝之忍而長幼欣欣如春陽之和煦為師傅者不必
焦千之之嚴而子弟循循雅飭安然於䂓矩準繩之中
信自今以往雲仍昆來蕃衍盛大以昭先烈於無窮者
雖百世可知也噫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此聖朝化民成
俗之良䂓而承流宣化為民之師帥則刺史縣令職也
予何能哉獨浦陽得鄭氏以孝義昭信於天下被恩榮
於聖代其鄉黨州閭必有觀感而興起者則予之治斯
邑殆不難也夫
[023-7b]
   送監察御史萬資中序   方 勉
臺臣國家耳目綱紀所係豈文法吏云乎彼以刑名為
任烏盡其職哉然則欲提綱正紀俾百司有所慎四海
有所賴非才行卓異之士為御史不足以臻其效南京
聖朝舊都自我太宗文皇帝駐蹕行在南京官屬其制
一也然而臺臣之選朝廷尤注意焉今南京副都御史
姑蘇呉公才行卓異帝心簡在實總臺綱值各道缺員
公薦安成萬君資中為御史識者謂宜萬君永樂辛丑
[023-8a]
進士髙第始授榮昌令將之邑被留館閣預修國史陞
大理左寺副轉光禄大官署正寜親歸家以道自娯副
都公既薦驛召赴北京循例理刑四川道予時亦自太
常博士改是道御史因得與資中聚首知其學富才敏
謹於言而達於政既而總北京臺綱者進資中與同輩
䇿以憲務資中在優等於是命下授陜西道監察御史陛辭
赴南京僚友知資中者交口慶之且惜其去屬予贈言
予惟訊讞刑獄伸雪寃枉彰善劾惡糾謬繩愆固今御
[023-8b]
史職事愧予才未稱資中之所能至於耳目綱紀之係
凡臺綱所當為者予不敏願與資中共相勵也若夫舍
國家生民安危休戚不慮於心而惟掇拾人之小過文
以大失致加於罪求聞於時資中與予必不為矣復何
言哉資中行矣予與諸君子日相望焉
   美新安太守孫侯詩序   楊 寜
周官之制備矣自秦罷侯置守以郡國計之守之職視
古諸侯為重其任重若此其選不尤重乎然豈人人當
[023-9a]
其選哉東西都之盛得牧史籍若龔黄召杜不數人可
見己我國朝治隆前古預是選者必臻簡拔其間亦有
聞望儒臣在選中若福山孫侯遇其人也哉侯世家也
長才異能來為徽州本政教正法則審均辨利不待次
而舉病不待頑而廢哀惸恤孤而惠養不遺折奸禁悍
而刑罰不過豈非知慮足以治之仁厚足以安之徳音
足以化之歟九載考最六邑之民塗奔巷聚乞留復任
命下之日黎老童孺舞蹈歡呼更相賀曰吾族克安而
[023-9b]
生矣予承乏長秋官時聞其聲譽日著及致政歸益見
侯治行卓卓起人若平婺源程烈女休陽販夫二疑獄
其事尤赫赫在人耳目非政通神明者鮮或有此是宜
里巷之詩歌搢紳之清頌作矣祁門士汪思敬於是勇
激於心鏗戛其聲以新安山水人物之勝撮其最者發
詠徳之什以予傳卜氏之學請叙其美予固知侯之深
者其徳澤在是州與山髙水長而能竝任公之賢不負
文公之教以增他日太史循良之籍宜矣顧寧雖在野
[023-10a]
敢不為吾君分治其民者以得賢為心哉則思敬之詩
雖託之麥秀襦袴之作而於比興之義殆又過焉所謂
百世之甘棠者在是矣予故樂道之以為分民牧之麾
者勸
   去思詩序        鮑 寧
去思詩者前太守永嘉孫公既去徽士民思之而作也
昔公為秋官主事以多病乞歸大臣髙其名不聴其請
謂徽江左大藩薦公俾卧治焉公為政以清心省事為
[023-10b]
本始至郡一切事有擾於民者悉罷去不煩其令使民
易從其聴訟也情可矜者辨遣之怙惡不悛者繩之蒞
政幾四年病居其半推心以待物鎮之以静而民益安
嗚呼此所以無赫赫之名而有去後之思也歟士民所
以思於公者或見於篇章或見於方言不一而足休寧
士曰孫鼎甞親炙於公最深於是因士民之歌采其近
而可知者裝潢成巻將詣公廬以申起居之問屬寧叙
之寧謂公心學髙明清風雅徳足以表正流俗故在位
[023-11a]
而民安之既去而民思之思之不足而詠歌之詠歌之
不足至有不逺千數百里而造其廬者焉嗚呼非徳義
之感於人心能如是夫昔寧之見公也公待以客禮而
忘其勢分之髙下寧退而言曰孟子所謂古之王公好
善而忘勢我公有焉雖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寧也亦
不敢不勉由是寧雖感公知遇而足迹未甞輕至公門
是豈踈於公哉葢道義之所存也此鼎所以不逺千數
百里造公之廬而寧所以拳拳於述其情者歟鼎往拜
[023-11b]
公於庭下請以六邑士民之思公者為公壽復為我謝
曰寧昔受公明訓謹不敢忘公賜梅花與詩尚無恙他
日鼎歸寧候之於城東門外以審公之安否儻得見公
手翰又如親見公焉是為叙
   贈程文實序       鮑 寧
予家去槐川不二里視程氏為世戚而予又與文實俱
業儒為同道交地近也世戚也同道也其相知之深為
何如嗟夫文實世家後裔之賢者也修在己之學以紹
[023-12a]
徳於前述先世之勲以垂聲於後此其志也數年前文
實以其六世祖丞相文清公所上宋理宗道學表並救
災備邉諸劄俾讀之予歎曰不圖公之造道至於斯也
其濟時垂訓之典乎文實曰先丞相文翰甚多今存者
無幾家傳者若干篇續得者若干篇小子將益圖之彚
集以垂永久誠大願也未幾又告予曰先丞相去忠壯
公凡若干世忠壯勲烈之大者梁史固載之矣然神而
明之以廟食百世膺誥命之褒贈而垂耀無窮則至宋
[023-12b]
而後大備惜其文辭事實散漫間出而無以覩其全嚮
者甞得一二而珍襲之今也天與之幸十得七八矣僭
欲有所論述窮上極下旁通曲暢以備一家之言庶有
以垂不朽子謂如何予聞而壯之又二年文實遂以成
書二帙屬予校其得失其一曰明良慶㑹録則先丞相
在位時君臣賡歌賜奏之辭暨其出處本末也其一曰
程氏源流録則述忠壯公為詳上泝其源則忠誠君元
譚公之遺事可以槩見下衍其流則雲仍之賢者達者
[023-13a]
可附載焉一開巻間上下千數百載如指諸掌而程氏
之文章人物如繁星麗天其光芒有不可得而掩者矣
嗚呼使文實以文學發身得一郡一邑以自効所以顯
揚其先者又豈加於此哉惟其不為一代之顯故能永
百代之傳此君子所以有取於斯也今年八月望日文
實年周五十是為始生之辰諸君子因其述祖之有成
而願其流慶於永久此歌詠之所以作也雖然五十而
知天命聖人事也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賢者
[023-13b]
之希乎聖也文實於述祖可謂有功矣由是而進修不
懈則聖賢性命之學必將與有聞焉文實其勉諸予日
望之
 
 
 
 
 新安文獻志巻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