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7 湛園集-清-姜宸英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湛園集巻三
          翰林院編修姜宸英撰
 記
  重修嘉善縣署記
古之爲政者非獨以簿書聽斷爲急也澤有津川有梁
賔有候館野有亭障凡所以用其心者無不至若此者
非以勞民也葢教濡而徳孚則民不期競趨而集其事
[003-1b]
及乎政成既去而歌思之雖所嘗憩之樹木猶相戒不
忍剪伐其枝葉况於朝夕居處以出號布令而身經營
之者宜其所繫於民心者益深不僅如津梁候館亭障
之爲設而已而歌思以樂傳之者又不待其既去而後
然也嘉善故嘉興縣地前朝宣德間始分設縣治而署
之建而圮圮而復新者數矣某覽其邑乘攷其當時主
者之爵里姓氏多不可得豈以事㣲故略而不著歟或
者其所用心不能盡如古人故至今亦無得而稱之歟
[003-2a]
邑故劇地自予師莫公之筮仕於此人皆爲公難公洗
手奉職拔去故常嚴霜加於豪猾和風棲於窮閻登進
秀良討論文義民俗蒸然丕變矣先是官署器用常取
給羡餘一有期㑹團里次甲供其芻食公一切除去家
世陽羨薪米酒醴泛舟之役不三舍而至一勺之外弗
以累民夏秋兩税用符下諸里符到以次輪輸閭閈絶
追呼聲伍伯㦸手倚墻終日無一人後通者故報課常
為諸邑先視事未期大小事悉就理乃仰瞻其堂則頽
[003-2b]
焉剥焉漸欹以壓公曰吾為天子牧養民是之不葺非
所以係觀瞻始謀於其屬諏日鳩工民承命荷畚偫挶
任輦恐後未閲月而堂之缺者完蠧者堅黝者堊墝者
甓凡幕宇帑藏廊廡之屬以次整齊是役也撙節取具
材不費城守用不煩官府公每旦夕視牘堂上吏民序
立庭下益&KR0719以嚴耄倪歡悦頑冥滌慮某日受公異知
千里来謁門下始至則問父老言生身六七十嵗未嘗
遇侯若此咸謂是堂之新不可以無述公亦以其用心
[003-3a]
之所在懼其久而易沒也命某紀其事公廉明聞於牧
伯累被褒旌近所條兑運六條頒下諸郡縣為式其見
寵優如此今
朝廷方行外吏卓異之典待以顯秩當事旦暮以公名
上則嘉善之民且不得久私公何有於是堂耶然自縣
分治以来為吏兹土者非一人矣而民之戴公也特異
於前豈非仁愛之結於人心不可强哉使後之至者忘
畫一之守專務更張則小民何望不然而潔已奉職以
[003-3b]
世世繼公之德於不替将我民終有賴焉而斯堂之建
而圮圮而復新固可以一俯仰而得所取法也已某辱
公門墻之末敢不敬志
  惠山秦園記
天地之大昔人等之蘧廬至於宫室之麗亭臺之勝直
以為寓目而已視其轉易成毁興廢之不常特瞬息間
耳而傳之一姓以至數百年之久此自古未有也余少
時讀吾鄉屠儀部惠山園記謂其中之上干層霄下蔭
[003-4a]
數畝者幾數百十章有泉從惠山寺而左淙淙㶁㶁注
為清渠日夜流不涸中疊石條為細澗分流並涓潔可
愛園固秦有也然自端敏公迄中丞公之改葺時計将
百年屠公已歎為難得今去其為記者度又可八九十
年而古木清泉蒼翠無改向時結構雖不必盡存要之
有撤而更新無蕪而不治也予時與客遊其上或指示
予山寺故為宋湛長史宅其南麓唐李丞相紳讀書樓
旁去數武為宋尤文簡公遂初堂故址不獨其室宇無
[003-4b]
存而其子孫亦零落盡矣若愚公谷者一時勝絶呉中
今亦將漸廢而為荒墟夫物之有成有毁此消息之常
何足深論惟搢紳有道之士能持身正直創業以世其
家而子孫之賢者能修徳以光大前烈此百世不忘者
也今以一園之有無為秦氏重輕者故不足以知此而
因此知秦之世有令徳将裵徊瞻眺之餘必有感慕而
興起者荘子曰舊國舊都望之暢然不然彼獨不能以
忘情乎哉園今為太史對巖公有太史日侍養園中讀
[003-5a]
書承歡饔飱必潔其父子兄弟常熈熈終日也以此思
秦之世徳所從来矣
  五園圗記
奕美何子家山陰之峡山去蘭亭舊址五里許嘗欲傍
山依流結園雜植花果叢竹菜茹靈藥竒草於其中而
未就於其遊也命友人鍾陵樊㑹公按其山川營構而
為之圗又屬予記之庶時觀覽以自慰焉今夫士之窮
居蓬蓽揣摩干進者其晝而思夜而夢所為取富貴立
[003-5b]
功名以及於宫室田園妻妾之奉子孫之計無所不至
及其思䦨而夢醒廻視所居依然四壁也此真可謂之
妄耳若夫所求者僅在一邱一壑魚樵麋鹿之所羣居
而獨遊此復與造物何與乃亦若有靳焉而不即予求焉
而不易得者而徒托之無聊之思則士之窮至此誠有
無可如何者矣此五園圗之所以作也雖然以圗為妄
耶則非獨功名富貴之不可恃即一邱一壑之孰為吾
有而執之以為得䘮邪以此圗為非妄邪則古固有戴
[003-6a]
冕垂紳鳴鐘鼎食享天下之奉而若固有之者盖君子
無入而不自得何子雖倦遊吾知其於蘭亭之所謂崇
山峻嶺茂林修竹之趣無日不在胸臆間而特以其興
之所托無所徃而不遇也則於是圗盖亦有足喜者焉
  持敬堂記
三代之制營立宫室有廟有寝寝廟之中皆有堂而古
者家有塾凡里之子弟之俊秀則畢集於塾而教之爾
雅謂塾者門側之堂所謂夾門堂是也以此知堂者亦
[003-6b]
古人所以為教之地也古一命以上皆别立宗廟以祭
而今自公卿世胄以及士庶人無不祭於其家者故以
為迎神獻尸祼鬯登餕徹爼以著為趨蹌駿奔之儀賔
客宴衎入席敷坐饋食進餉以立為旋辟登降跪立拜
起之節冠有三加昏有六禮無不恪恭齋潔而於堂乎
觀禮者故君子入其門登其堂則無敢弗敬焉先是河
南二程子以持敬之學教學者其㫖以嚴恭儼恪為要
其功始於動容貌正顔色出辭氣之間而推之至於盡
[003-7a]
性達天知命盖作聖之基學者無時而可離者也南宋
時有呉柔者獨傳得持敬之學於朱子歸而教授鄉里
以學世其家今長洲呉氏其後也夫敬者非獨以整齊
其身而巳凡父兄之教其子弟與其師長無以異也然
自道之不明學之不講則人不知所以齊其家而教亦
愈失何也彼齊家固莫先於子弟也今之為父兄者固
日夜以望其子弟而利禄之事射覆揣摩之術有一之
弗工則戚然為愧以忿彼之為師者亦以其父兄之所
[003-7b]
望而勉且力焉利欲薫其中得失紛其外譬之於馬羈
絡而馳驟之非不善矣然而舍其五父之衢而試之江
河則陷溺隨之矣今之不為陷溺其教者誰也余於呉
氏之堂有感焉至其堂聞弦誦鼔歌之聲則辴然喜入
觀其圗史陳設師友賔主所議論弟子磬折趨走階序
雍雍乎秩秩乎其習乎禮也盖呉君既以其先之所嘗
聞於師者銘於其堂而又延良師傅帥子弟教習之以
聖賢之道以合於古人家塾之義則可謂能不陷溺其
[003-8a]
心而庶幾乎嚴恭儼恪以期於盡性達天知命者也今
世士大夫家輪奐相望落成而名之備極五福之辭若
類於世之巫祝者非所稱貽謀之善也呉子獨能不以
世俗之所棄者為迂闊務勉其子於聖賢豈不卓然有
志之士哉使呉氏之有成俗其庶有變乎雖然不可以
不誡也吾願君子孫居是堂者無以險詖驁慢之心入
無以驕僻放侈之行入無跛倚怠倦以為堂之享祀無
俾晝作夜以為堂之晏飲無淫朋狎遊六博觝戲浮談
[003-8b]
不根以為堂之周旋晋接左氏曰有敬無灾衛武公以
敬威儀慎出話為子孫萬民䋲承之兆保世滋大莫過
於是夫聖學之不明於時久矣吾於呉氏有厚望焉
  狄梁公廟記
甚矣賢者之流澤逺也八月予道東鄉歸避雨古廟廡
下仰見題額塵埃中曰唐丞相狄梁公祠按唐書梁公
嘗以冬官侍郎持節江南巡撫使而唐貞觀制分天下
為十道明州屬江南道為公使事之所及其私被徳而
[003-9a]
尸祝之於其鄉里或然也予既揖而降謂其里人曰若
知兹祠所由建乎神何為者曰不知也相傳其為宰相
時挈女后之天下而致之唐豈古之忠臣耶予曰然然
則其廟食於兹也其亦有靈否乎曰是惡得無靈徃年
有不敬於其父者見有神若殛之不旋踵已有不義而
謀人之貲及其身者神殛之亦不旋踵其為善者則否
吾春秋享薦無後時者是惡得無靈予聞之憮然按公
生平一為寧州郡人立碑以頌徳活死罪二千人相牽
[003-9b]
率哭碑下三日乃去再為奸臣誣貶彭澤令邑人復置
生祠奉之遷魏州魏人亦徳之為立祠其所至得民如
此當其使江南時毁淫廟以千數僅存者四詎意其身
更一千餘年後瀕海遐僻之鄉村落之聚復有所謂狄
公者而爼豆之如數邦且為之賞善懲惡降威福於其
地哉亦可異矣里人曰是祠幾毁行謀葺之子盍為
之記予乃指謂其人曰夫公太原人也其服官足跡疑
未必親至於此然汝祖父以来皆祀之無異辭者何哉
[003-10a]
以其忠於君而澤於民也夫忠於君而澤於民雖非其
地之生與未嘗親至其處而民争廟祀之不衰其為臣
則反復不忠其為民上則貪且暴則雖其生長之地與
其親歴之處民愈加疾怨詈之唾棄之焉是不可為人
臣者之明鑒乎非獨此也汝鄉有善人焉即徙而之他
所鄉之人必曰某固某生也其他所人亦必曰某地某
之所經歴與其葬處也夫孰不愛而欲引之近乎即其
違道悖徳為不善於鄉以没者不獨其鄉之人疾之雖
[003-10b]
其子孫亦以為恥問其姓氏則諱若不聞指其室廬墳
墓則變色疾趨而過也夫孰不惡而欲推之逺乎彼與
公為難者来俊臣霍獻可之徒今皆安在居其土者奚
待其善惡之著禍福之及是尚不可入廟而知警也哉
里人曰善遂記其辭於石
  小有堂記
有林蔚然從數百武外望之隠出於連甍比宇之間是
為葉君九来半蠒之園先是君曽大父孝廉公經始於
[003-11a]
邑東南陬父工部公稍葺而大之則園之修廣幾六十
畆工部晩年析園以為三以與君之兄弟而君得其東
偏之半於是小有之堂横踞兩山間反處園之中焉自
君之處此益務修治凡一椽一石皆身自經理位置莫
不有意嘉卉林立清泉繞除客之来是邑者君未嘗不
設主人既與之遊而飲酒賦詩則未嘗不維縶信宿而後
去盖園之至君四世矣其同時之廢為榛莽或易名他
氏者多矣而是園者至今無壞益新則以君之能無忘
[003-11b]
先人之業以然也或謂君以彼其才宜早自表暴取世
光寵顧退而自安於邱壑誠非所宜余謂今之汲汲自
勵為當世資者非必其天性皆汨沒於富貴利欲者也
盖亦有求為買山而隠而不得者而隠忍以就之蘇秦
曰使吾有田二頃安得佩六國相印乎由今觀之六國
相印之與二頃田所得孰多况又有求而未必得者耶
葉君之賢其知之審矣且古之君子雖其功成名立巍
然係天下之望猶常以區區者與夫山人逸士爭其所
[003-12a]
嗜好於一泉石之間此其寄託者甚深未可以常情測

  劉孝子尋親記
初順治乙酉五月
王師破建昌城明益王遁去長史劉君某挈家亡匿山
中卒其伯子某即孝子也為諸生先赴試歸呉未得父
耗憂泣成疾戊子嵗始決䇿至旴江時亂後藩府毁廢
舊人無在者邑有張令公祠宿禱焉夢恍惚如聞神語
[003-12b]
云寄居石漈者醒求其地不得傍偟道左遇一尼謂曰石
漈在閩廣交今方阻兵道塞有徑潛行七日可達也遂
如其言取道徃所過藤峡通仙一線天皆山谷窮絶處
蒲伏晝夜行數百里不見人烟最後至白石嶺嶺陡插
霄漢阪道陿者纔六七寸俯臨不測之溪捫壁絶險既
上復下履巉巖衝虎豺攅棘被膚血流殷足每仰天一
號則陰風颯然山木悲嘯瀕於阽危者數矣嶺盡得村
尋得父所依姚氏居母管孺人在焉既入門母子相持
[003-13a]
而泣已問知父䘮行一年所則號絶仆地久之始甦居
數月間闗輿櫬復踰嶺侍母而歸歸十年母卒當母寝
疾孝子侍湯藥不解衣帶者四閲月也初長史避難數
遷獨攜先世世系圗册一篋自隨至嵗戊子母時聞有
聲窸窣出篋中啟鐍無有閉則復然一日母見緋衣人
數輩冉冉從篋中出益大驚逾宿而孝子至其所居村
見娘堡舊傳宋王龍山者於此見母得名異矣哉鬼神
幽明之故君子之所慎言也而父子骨肉之間顛沛流
[003-13b]
離之際徴應巧合又徃徃若有陰相之者非茍然而已
也其子某因婦翁金進士穀似屬余傳之余嘗慨自明
季中原兵起延蔓四五十年其間父子分散各所夫婦
生死異路抱忠孝節烈名填溝壑者何限其幸不相隨
以没而間著於逋臣逸士之手者又多避忌諱不出或
文辭蕪漫不足以傳今表孝子之墓有韓閣學之辭特
工又綴以余文則所以不冺君於後世庶在乎此也孝
子字蓼蕭蘇之長洲人
[003-14a]
  蘭溪縣重建尊經閣記
蘭溪縣學之有尊經閣建於明嘉靖間舊矣後圮不治
經籍散失士子無所於考則古學愈以荒廢嘉善陳君
霆萬教諭於邑之二年始請於前御史張侯相度舊址
謀重建之經始於康熙二十六年之五月比七閲月而
竣事户牖疏朗丹堊煥如儲經之數十有三旁列子史
百家規制整宻視昔改觀落成之日搢紳先生邑弟子
員瞻望咨嗟皆以為文教之復興於是乎兆今年戊辰
[003-14b]
春陳君就試北上謂是役也宜有記以告羣學者而固
請於余余雖不文不可無辭以塞我友之意也昔者夫
子雅言詩書執禮而曰吾志在春秋學易可以無大過
當是時未有以經名也至六經十二經之說見於莊子
而漢儒記禮始著經解之篇班氏傳儒林亦有所謂經
學者聖人之教人在於躬行曰習而已其終身為學之序則
曰十有三年學樂誦詩成童舞象二十而冠始學禮三十
博學無方遜友視志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其分
[003-15a]
年而授之學則自一年離經辨志以後有三年五年七
年之視由小成以至九年知類通達强立而不反而謂
之大成其分時而教於樂正則春秋以禮樂冬夏以詩
書盖詩書禮樂之教相須而為用也如陰陽之迭運於
四時而無一之可間如律吕之分播為八音而無一之
可缺也其内外交養本末兼事為之有次第得力有先
後不可誣也及其教之成則身心意知得其理而可以
為天下國家之用其施之天下則人才陶淑而化民成
[003-15b]
俗矣此六經相為終始之效也或曰如此則大樂正之
教何以不及易春秋乎曰春秋未經孔子筆削而易理
精㣲非可言説也故韓宣子至魯始得觀易象春秋明
非他國所得有矣然而春秋記事書之例也學至於知
類通達比方窮理而及於大成則易之精㣲將不言而
自喻矣是詩書禮樂其術雖四而猶之六也䆒之六經
止一心也古人治經以養心故缺其一經則其本末内
外之不備養之為無其具而才憂其不成後世以經視
[003-16a]
經則雖專通一經而已足名其家上應功令之求而有
餘矣而其實不免於俗學之淺陋此金谿陸子所以有
六經注脚之言而朱子亦曰經之於理猶傳之於經傳
所以觧經也經明則可無傳經所以明理也理明則可
無經其説皆病夫俗學之淺陋欲學者反求之心而不
徒溺於口耳記誦而已也然而陸子之説卒不能以無
疵者其為之無次第得力無先後故也盖但知窮經而
不知内反之於心以求其實得於已者謂之俗學知反
[003-16b]
之於心矣其非有讀書窮理之功以驗夫此心之邪正
而自陷於茫昧不可知之地者謂之異學陸子之學非
以求異也而其流弊足以至此既及於此則何以矯正
於俗學之淺陋哉若知夫二者之弊而其於尊經也思
過半矣蘭溪自仁山倡教守朱子之學於一冄傳之後
其士子皆朴茂而好修而又得賢師儒以為之帥而導
之嚮方吾滋幸經尊而道明而人才之易成風俗之易
變以復於古不難也閣在敬一亭後三面皆臨山朝嵐
[003-17a]
暮烟浮列几案而西瞰城市鱗次萬家皆可以供學者
息游之助襄其事者為訓導曹君洪然董役者諸生某
某陳君字紫馭方以文行有聲於時其成此宜不茍云
  白鹿洞講堂圗記
白鹿洞本以唐李渤讀書處得名其為受經之地始自
顔翊南唐就洞中建學宋南渡後朱子来知軍事拓地
為書院四方從學者日衆於是時天下四大書院白鹿
洞為尤盛元之山長多以處士博聞有道義者充之明
[003-17b]
三百年山長之設無聞書院時廢時復卒不領於天子
之經制以至於今士大夫官於其地而知以講學為事
者寥寥也翰林院侍講髙公先秉憲督學江右甫下車
進士子諭以
朝廷崇儒重道所以興起文事至意以其校藝之暇帥
士子至鹿洞釋奠先師退就講堂陳經敷席鐘鼓笙磬
叶奏堂下音吐朗徹揖讓有儀瞻歎者以為目所未經
見於是命善手圗其事用垂久逺昔魯頌美僖公新泮
[003-18a]
宫其前三章皆曰思樂泮水水三面縈繞學宫如璧判
然紀其勝也繼之以采芹采藻采茆水之所産也又述
其出郊儀衛之盛旂斾飛揚車馬壮飭而鸞聲在道亦
噦噦然和而有節無小無大從公于邁願學者衆也載
色載笑匪怒伊教則講學行禮之事也古之重學也如
是余未獲從公遊今披圗而觀之則潯陽之江九𣲖出
其前風帆徃来禽魚翔泳而並效於欄檻之下泮水之
象與樹木蔭翳莎緑苔碧可以遊息而盤桓者有采芹
[003-18b]
采藻采茆之思焉織文鳥章掩映山麓畫&KR0955停轍於林
樾羣駟散齕於豐草伍伯圉𨽻雜坐卧其傍皆有喜色
旂筏筏鸞噦噦馬蹻蹻可知也司鐸之官傴僂前引青
青子衿老而擁書足趨階者少弱擠不前者立偶語者
肩摩視者倚石傾耳如領悟者不可數計無小大從公
者也公坐堂上對諸生若有所指揮温温然有樂易之
容匪怒伊教此之謂也昔者魯道之盛泮宫修而頌聲
作由斯以觀書院其復興如朱子時乎公以余為可與
[003-19a]
道古也者故屬記之如此
  拙閒堂藏硯記
海昌陳公岱青司李髙凉有仁㢘聲嘗自言吾視身外
皆長物獨性嗜硯至癖毎恨不能自克耳時卿士大夫
為公徳者競以好硯遺之公精於鑒别雖宦粤者數輩
傾裝不能及也余從其季君子文叩所藏出之有曰卞
璧者色正青紫長五寸餘圍八寸厚如其長數而不及
者半其右却剡而窪中徑容三指許此石子文尤所寳
[003-19b]
愛陸君冰修為之記與兔弦白郡丞宣徳舊坑三枚皆
下巖石也又有曰龜巢端瓊爽鳩桃核鍾硏之屬者合
十有二枚而汰其次者弗著録子文藏以方底襲以綈
錦毎示客則拭几鄭重正衣冠而出之曰吾無以此為
寳也先君數十年之精力聚於此矣孝子之於親也思
其所嗜與其所好是鏗然而石者庸不得為吾之兑之
戈和之弓乎願吾子之有以記之也傳曰父没而不能
讀父之書手澤存焉耳母没而不能執母之桮棬口澤
[003-20a]
存焉耳夫不能讀者非却父書而不親也特其思慕之
至執巻傍偟亦有若廻翔蹢躅而不可已者斯其所以
為不能也不能之心惟讀而後知之矣今子之於是硏
也将終襲而藏之乎抑有所用之乎子瞻曰真硏不損
真手不壞夫真硏不損矣能保其久而無散乎故聚必
有散此物之常理也以子之真手用彼之真硏則硏将
得子之手以發其精華美粹之氣充滿宇宙焜耀竹帛
斯經千百餘年無損矣况直人世俛仰旦暮之間哉吾
[003-20b]
視陳氏兄弟皆讀書修行紹其家學而子文之得之心
而為文也其光鬰郁而肆浮其體温栗而柔潤傍及六
書變態波磔䇿勒之法無不諳善吾知子之所以守是
硏矣且子無僅謂是鏗然而石者是先君之遺也子文
起曰善哉子之記是硏也唯先君之靈吾不聞子之言
硏如卞璧者三一曰執法以司李公銘語故以名屬長
君子厚一曰蟾蜍屬次君子啓三石皆最竒好事者不
能目其髙下其端瓊者子文以貽余
[003-21a]
  敦好齋記
錢唐王子丹麓自署其所居曰敦好齋取陶公詩書敦
宿好之義也余嘗稱陶公為學道者願因敦好之義而
終言之夫自漢以来詩書之放廢久矣至魏之末季王
何輩出競為清談以惑世士大夫非易老荘之書不讀
易聖人所以明陰陽消息之理而與異端之㫖同述其
傳流於江左糟粕六經菲薄湯武百餘年不絶而後熾
為乾竺之教至於江陵失守蕭繹輟講文武之道竟與
[003-21b]
瓦礫同殉此晋名流之遺禍所以不在秦李斯下也陶
公傷之其言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詩書復何罪
一朝成灰塵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如何絶世下六
籍無一親其悲時憤俗而自寓之意見矣南朝二百八
十餘年無人能為此言者惜也遭時不幸終以酒人自
晦非其志也使其得時以試行其所學佛老之害或者
其猶未甚歟今王子徳修學殖適於世用其視陶公之
所好當不僅托諸閒居也已然而今天下風俗之患與
[003-22a]
前又異人懷狙詐貪利鮮恥名節不立忠信不植朝野
相被習為固然此其較清談之害孰多吾滋懼先王仁
義禮智之教不盡委諸地不止傳曰君子反經而已矣
經正則庶民興夫物流極則必反由今之道反之必自
經術始吾友能無意乎吾與子之稱是齋者宜在此不
在彼也
  汪東川讀書圖記
中允東川汪君一日攜此幅過余曰此禹生為余畫少
[003-22b]
陵詩讀書秋樹根圗盖兼取負米刈葵之意余視京師
士大夫無慮三四百人其間禄得侍養者不及三之一
求如余之具慶者殆十無一二比䝉
天恩許之歸覲家在兩湖間山水幽勝奉吾親而處焉
暇則執巻吚唔其中以博老人之一笑此吾所謂至樂
也願子有以記之余嘗謂人生有三不可悔少年不讀
書老大不可悔有親不能事親後不可悔此身一敗行
終身不可悔自循卑賤無過人之節亦不至自陷於不
[003-23a]
肖之行但於養親讀書蹉跎兩負每終夜思之戚然餘
痛顧人老事去而悔無及矣君具幾先之哲常能處
人所不争之地以此免於悔吝者數矣余每從事後私
為人傳説其梗概今復乞養於强仕之日讀書而養親
以終老焉可不謂賢哉昔漢仲長公理欲卜居清曠兼
珍奉養以樂其志晋潘安仁居騎省時思御板輿奉太
夫人遊於家園而作閒居賦二人昧於榮利卒嬰世網
為世所惜君獨能瀟然於出處之際如此非獨於余之
[003-23b]
所悔而不得者幾可以無憾迹其所為古人有所不及
也然彼二子者遭時喪亂欲遂其志誠難搢紳先生幸
遇承平之世進則迴翔
禁闥盡啓沃之職退則偃卧邱園有定省之樂出入顯
晦無所不可上下千百年間如此遭際豈多得哉此觀
是圗者不可不思其所自也
  勉齋記
余寓天津日從愚菴張君遊其嗣君子勉子勉師宛平
[003-24a]
楊子可久吾同年友也每率兒子嗣洙過其讀書之齋
飲酒論文常至夜分别余將還京師子勉請所以名其
齋者余即以其字題之曰勉齋昔孔子對哀公以困知
勉行為三累之下今子勉天性敏妙為人醇懿篤實有
造道之器其於學也可不勞而成余之以是名其齋也
何居盖古人為學工夫次第其勞逸雖殊等而君子之
自治也恒樂處其最下者而已惟其質之駑鈍故勞苦
艱難而猶懼其無所成若夫有過人之姿而自甘於庸
[003-24b]
衆人之所不屑為程之以逺大鼔之以勇猛積之以不
已譬猶聚糧出門戒舟輿冒險阻以行於萬里之途雖
不遽至其至也可計日待矣若夫閉門而安坐雖趫材
軼足跬步不足以自達勉與不勉之故也人一已百人
十已千彼豈必皆中材以下哉凡事力均而功倍則其
舉之也易而成之可以久而弗壞鹵莽而為之則亦鹵
莽而報之矣故董子亦曰事在勉强而已子勉尊甫望
子成立延名師教之又廣市書籍經史監本及諸子名
[003-25a]
集雜家者流之書視其校讐之善而摹刻之工緻者無
不充牣於齋中子試掇其精而咀其華以為養心修身
理物經世之用而餘以資為文章之助上之可嫓夫古
作者下之不失為聞人可以取榮名顯當世勉之時義
不既大矣哉遂書以質吾友其平時所常為子勉論説
者宜有取於此也
  停舟書屋記
余於京師宣武門外從逆旅主人僦屋數椽其半撱而
[003-25b]
分為室者三畧如舟然而以余之所居也因名之曰停
舟書屋主人曰吾視往来之人凡有事於江湖者逺或
數千里近或數舍莫不候風色伺便利計日併程窮力
而求至故遇便風揚颿聨艦比艘乘濤上下舟子安坐
而擁櫂行者憑艫而眺望瞬息抵岸則釃酒撃牲以為
樂此亦行旅之至適也有舟於此偃桅踣檣蕩漾洲渚
曠日而不得濟目送去者羣百千輩已獨惶惑不離其
處此則勢之所去而行道者之所不顧也子之以是名
[003-26a]
也必更之無以子累吾居余曰子不知天道乎夫盈乎彼
必虧乎此者天之數也子桑曰父母豈欲我貧天地豈
私貧我哉吾求其為此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
也夫今是舟之遇我於此亦命也子惡庸諱是哉雖然
吾未見彼之必得而此之必失也今夫駕風而行勢若
激箭不終日而舍者舟之常也一旦風水撓之及涯而
阻者有矣不幸放乎中流卒然而遇不測之險顧視兩
岸茫無涯涘當此之時則停舟之不如且夫豫憂其顛
[003-26b]
隮之及不當止而中止者過也舍其安居無患而歆羡
於目前之快意者惑也吾知命焉而已主人莞爾笑曰
子言固當然使子之有求於此則無以異事營營者也
子信無所求也則何不舍子之舟以返子之家偃息乎
庭闈散步乎園廬流覽乎詩書頓撼之所不及驚戚之
所不加不亦善乎孰與夫栖栖以待是者哉余曰子休
矣吾行謀之矣遂述其言為停舟書屋記
  思硯齋記
[003-27a]
僉憲許生洲先生示余以施侍講思硯齋記先是僉憲
之大父中丞公為紹興守夢蘇端明手授一研翌日使
𨽻種竹掘地得硯於卧龍山麓旁刻天然硯三字畫其
背為東坡小象中丞寳之終身崇禎間公殁後兵亂失
去子封奉直公每追念出涕因營齋而居之而思硯以
為其名客有謂余曰噫嘻夫夢果可憑耶彼硯者果有
所受之耶其得之也豈其適然而失之也豈偶然耶吾
聞中丞公居官㢘去任之日所載不過囊衣至今浙人
[003-27b]
猶能稱道之計其土苴金玉而粃糠富貴久矣方且以
其神徜徉浮遊於造化之表而其視一硯之得失也詎
有毫末足芥蒂其胸中者而以是名其齋無乃非先中
丞之意乎余曰不然夫為人子者思其先人之所嗜好
所遊處觸目而感之一切不敢以為無有者孝子之志
也至於無見而懓然如有見無聞而愾然如有聞甚矣
則其視一硯之得失於夢醒間也不猶之視人生之存
亡得䘮聚散離合俯仰變換於數十年之中而與之感
[003-28a]
而思思而有所歔欷宛轉為不可解哉夫死生亦大矣
而况於父子之間哉此思研齋之所為作殆有不期哀
而哀至者已僉憲之官京師也徧謁於所知求詩文以
述其尊先生追慕之至而冀以少慰其思侍講謂奉直
公賢能不匱其孝僉憲之能曲成其志皆可書信也僉
憲公新奉
命督學政闗中装行有日矣縁奉直公志將躬行表帥
講學明道以興起其一方之士子意甚盛也余謂中丞
[003-28b]
公之硯不亡矣故記
  十二硯齋記
余至京師交汪舍人蛟門聞有所謂十二硯齋者輒欲
一至其處舍人曰無有也硯者吾夢也而齋者吾所假
於大司馬梁公之館以挈吾妻子奴婢所朝夕與處者
也自吾之来京師攜一硯粗理而不受墨其旁縁缺然
吾挟貲以僦人之居則朝至而夕徙然而硯者吾之所
癖好也嘗夢得之其數十二故以名吾齋聊以寄吾生
[003-29a]
平之趣而已余曰善哉子之所託也今夫芸芸而生者
其所需於物寧有涯耶膏澤取於天貨財取於地日用
玩好耳目之養取於山川雲物鳥獸蟲魚草木之繁夥
若是者何一非假之於物者哉及其事去時移則向之
所需冺然無一存焉已夫且與物而俱化而愚者妄信
之以為實然且執之以為已有庸詎非大惑歟夫日中
而行説夢於途之人指逆旅而號之曰吾廬也則人必
溺然疑之而不知吾生之孰非夢吾所居之孰非逆旅
[003-29b]
也不亦悲夫若知凡物之本非吾有吾皆得資之以為
吾用此其為樂豈不大哉其處也仰而採於山俯而汲
於泉烟雲足以資吾之懷抱琴書足以供吾之笑傲其
達也宫室帷帳以為安黼黻旗斿以為飾鐘鼔絃筦八
音之備以為樂肥甘以為吾之飲食而輿臺以為吾之
使彼其初皆非有與於我也而吾皆得而有之其得之
以為固然取之不知其為誰余終身享之而不可以厭
是尚不知吾身之為吾有也而况凡物之自外至者乎
[003-30a]
故曰身者天地之委形也知身為吾之所本無與物之
原未嘗為吾有以無有遇無有則汜然而若辭充然而
不居若是者以語於道則幾矣然則舍人疇昔之夜殆
非夢也子之硯固在而子之齋固不待假而有也余以
舍人為知道
  雲起樓記
樓居惠山禅寺之左二百步其下為惠泉舊有築於泉
之上者曰極目亭後改為三賢祠皆背山而俯瞰泉以
[003-30b]
為遊觀者之所登眺而休息然其規制庳隘浸圯以隳
伯成公之莅兹土也拊摩嫗煦民以大愉謳誦接乎閭
閻祥風被乎山川乃以其休暇與客登山飲泉久之仰
視山半邱壤穢茀草木叢蔽以為無以蕩滌神明助耳
目之觀也爰謀於邑之士大夫披石剪莱相其舊址而
廣之創髙樓其上懸若天半圍以雕欄曲楯夾以栝栢
松杉砌以文石周以清泉然後躡梯而升倚樓而望則
澄江逺帶衆山如拱射貴之湖澹灔潝潗澄碧萬頃皆
[003-31a]
若攬挹於杖履之下徃来得所憑依登覽者以為快焉
是山自惠山而北矗起九峰岡壠合沓状若九龍之相
連綴故名為龍山或傳嘗有龍鬬於其上故亦名鬬龍
也而以雲起名其樓者則自公今日始山取其騰踔如
龍樓取其蒸變如雲公所以願望乎邑之人士也彼邦
之人沐浴滲漉慶公之有作反以祝乎公龍之蚴蟉兹
山之下雲徃而合崇朝其雨龍之蜿蜒兹山之巔雲之
油油布䕶自天公所居地潁川南陽實龍之藏誰靳公
[003-31b]
以澤而以潤於一方皇皇
寵命有降自昔公不可遺民以袵席余以公與民之交
相得也異日政成而去民將視其所憇而樂依焉則是
樓之建其可輕乎遂因搢紳先生之有請紀石以告来

  貞靖祠雙松記
故兵部主事三原房公以明崇禎十三年省墓歸里值
賊李自成盜據闗中脅降諸搢紳强之官公不屈走深
[003-32a]
山匿跡至絶粒死里人哀其節私諡貞靖先生立祠祀
之其嗣君今慎菴京兆得白松二株於涇陽韓氏歸植
之祠廡外時松以拱把又種異或滋疑其難植閲今二
十年豐幹攅起相對峙如人拱揖状摽枝外蔭髙出牆
垣數尋恍如百餘年物人皆以是松之堅貞皜潔為與
公類意者其神靈所憑過其下者莫不咨嗟生敬京兆
君繋官京師十年每瞻慕桑梓遇客自里中来輒問祠
修飭與否兩松度今長大何若既知其然則益喜請所
[003-32b]
知為詩文辭紀其事以及余余歎公完節而京兆能封
植此樹不忘孝思足世其家愚不自揆為侑神之曲一
章使歌而薦之曰有祠肅穆兮嵯峨之下嗟我公兮神
所舍驂虬駟兮霓旌撫八極兮逰太清忽下顧兮中庭
素鬛兮緑髪枝連蜷兮長歎曽陰屯兮天寒乞孤凰兮
啼鵑指翠栢兮摧為薪感冬青兮颯已殘靈之来兮遲
遲心悱惻兮有所思蕙肴陳兮桂醑紛交柯兮承宇既
碩且蕃兮永福女
[003-33a]
  萼圃記
定海為甬江入海地余所見十五六年間艅艎之驚數
至居人負盾荷擔而立猶日惴惴然邑著姓謝氏第閥
相望余從游其羣從間顧視其居亦多就毁撤臧獲廬
舍與兵馬雜居逮余再来而居民稍復其故處謝子在
武治園於其室之西偏名曰萼圃日與諸伯仲㳺翔其
間以講徳而問藝焉一日君觴余園中問余浪遊幾年
意中得失幾何事追念前十年間烽火震驚婦子之不
[003-33b]
保今得息焉逰焉於此者豈非邀天之倖而然耶余倚
酒㣲酣為謝君詠杜少陵詩安得廣厦千萬間大庇天
下寒士皆歡顔輙奮袖慷慨起君兄弟亦不以余為狂
也嗚呼此屋雖修廣不數畝無竒花怪石以供耳目之
玩而得此於亂離之後可以見戎馬之漸息太平之將
兆其在君兄弟朝夕聚處又可以見其能無事而儐籩
豆飲酒以相樂有事而敦在原急難之意以相恤更世
多故如此等皆不數見也然以君之才度非久淹滯於
[003-34a]
此者今吾鄉雖幸少安頃所經過自呉㑹之屬之淮南
北被災處懷襄千里一望村墟無不蕩為魚鼈之居而
魭鰍之宫生靈數百萬安所托命又不獨天下寒士可
念也君異時富貴其無忘吾賦詩忼慨時乎
  京口義渡贍産碑記
自岷山導江而下出峽汗漫數千里至金焦一束外旋
行逆折然後朝宗於海此曹子桓所為臨江賦詩徘徊
而不敢進者也然余考之史記秦始皇登㑹稽還從江
[003-34b]
乘渡註其地在句容縣北六十里不知何時復徙瓜步
梁庾信集有奉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詩至唐開元二十
二年刺史齊澣以舟行繞瓜步回逺六十里始從京口
埭下直趨渡江路徑而免漂溺之患故自唐至今瓜步
渡者皆徙而之京口然往時京口與揚子橋對岸瓜洲
特江中一洲耳後瓜洲以北淤漲與揚子橋連南直對
潤州江身益狹則水流益汛急舟縁金山之麓而行春
秋之間上流泛漲山水相摶觸漩而為渦激而成湍雖
[003-35a]
恬風霽景猶懼變生不測少遇風波失利一匏千金故
京口之渡為天下最險余六月渡江登金山見山足艤
舟五六舟人操楫而坐若有待者寺僧深爽進曰此為
濟渡之舟自巡檢某公設此後凡有事於兹土者及往
来行旅各捐俸及貲益造舟買田置市租以贍水手之
稍食及其賞格之費焉然久滋易弛也某懼斯人之弗
脱於險而大隳前功願得一言以示来者余惟易既濟
稱君子思患而預防其説在六四爻曰繻有衣袽終日
[003-35b]
戒夫涉川者不能戒之於未濟之前特恃其一舟之無
隙以與彼狂颷駭浪争命於呼吸之頃固且不可况於
待其既濡然後操舟而拯之此與夫救火者之焦頭爛
額何以異然而聖人之慮患也偏視夫事之可需者則
需之有需之不能不得已而濟者則終日戒之至不得
已而濟而終日之戒之猶不足以勝夫所濟者之險既
已瀕於死亡矣乃忽然而得生彼仁人者之於此視夫
人之脱之死而易之生其心樂不樂也自數舟之設常
[003-36a]
嵗活人以四五十計不十年而得活者四五百人矣由
十年以前觀之彼四五百人者皆江上之遊魂水府之
鬼籙也然則使自今十年之後之人有一不得濟以淪
胥以亡者於吾心不且有戚戚乎哉若夫推前人之心
以濟於無窮此則思患預防之道宜如是也深爽學佛
者也為佛之學者使人求福於𡨕𡨕其説多幻妄不可
信深爽獨能推廣有司徳意使人之得免於險且曰我
佛之道固然其為世利益多矣余樂其有是請也而書
[003-36b]
  重建陜西驛傳道衙門記
本朝驛傳之制昉自前代順治間部議裁闕陜西則并
其事於糧儲道康熈三十一年總制題復之移某於黔
中来領其事時舊署既毁余至乃請於督撫治舊按院
衙門顧按院署亦廢久唯荒址僅存或議請官給其費
或議宜責成有司量𣲖里甲余唯闗中向罹兵燹繼當
災祲流亡之後䝉
皇上恩徳多方賑濟還定安集之民始克胥匡以生驛
[003-37a]
傳之復所以佐行省旬宣之不逮余首膺此任其可重
繁費以厪
聖天子西顧憂乃勉自經營召吏興工庀材飭事自門
廡㕔事以至内廨射堂賓館公私之舍官吏之棲以間
計者幾千楹棟樑櫨欂椽桷巨細之木以數計者幾千
株至於磚甓瓦石蜃蛤之灰丹黝之漆綵繪之色之以
物計者夫役工匠執事之屬之廪而以人計者莫不先
為程度量力而授之事經始於某年某月日訖事於某
[003-37b]
年某月日用工之多至若千總費鐵五千萬有竒而官
與民不知焉盖余之為此也綦勞矣昔周禮地官遺人
之制掌郊里之委積以待賔客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
凡軍旅㑹同師役掌其委積之事則今驛傳所職掌近
是其制曰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其屬則地官
所謂廬氏若有賔客則令守凃路之人聚&KR1909之是也三
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其屬則地官所謂委人
掌以稍聚待賔客以甸聚待羇旅而軍旅共其委積芻
[003-38a]
薪者是也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其屬即秋
官所謂司市凡㑹同師旅司市帥賈師而從治其政令
者是也周建都豐鎬畿内千里為今布政司所轄之地
當時車書萬國玉帛奔輳而十里三十里五十里之委
積儲之也素而供之也時故遺人之職可以不勞而集
今夷為列省地當西北徼道大帥設閫開府者數十處
又内接晋豫楚蜀西抵蕃界北連沙漠冠盖之銜命而
出者與夫兵馬之徃来驛騷日百十軰而十里三十里
[003-38b]
五十里之委積儲之不必其素而供之不必其時董其
事者不亦難乎夫人必安其身而後可以盡其思於職
業且長安省治諸屬國
朝貢所出之孔道也使野處而草茇焉
天子命使之謂何而何以繋觀瞻余自下車以来釐革
冗弊凡芻料之減尅夫役之疲困勢利之豪脅有司之
徇情莫不上遵
國憲下順人情而曲為之制洗手奉職與民無擾冀以
[003-39a]
少報
天子特簡之恩與督撫虚公委任之意然後經理是役
迄於有成既落成而記之以志吾之不敢苟於其職已
耳非敢以為後来之法然後之登斯堂者或亦慨然興
感思有以補吾之不及此余之所以深望也已
  記周孝㢘兩世改葬事
孝㢘以父墓非吉數謀改卜而兄弟難之未果臨沒以
誡其三子既沒猶視母夫人從城中来撫之乃暝卒後
[003-39b]
三年子廷韓兄弟遂遵先命請於伯叔父自鄧尉遷葬
軍障山啓封之日孝㢘殯猶在堂家人歸竟夜聞若有
聲哭嗚嗚不止聽者皆為感慟至棺出於土則蟻蝕木
幾盡然後其兄弟咸服其先見而悔其遷之不蚤也孝
㢘初祔葬山左後廷韓卒廷范與其季揚議以軍障兆
域隘復卜地泉瀆河陽泉瀆者地本周氏業佃者竊鬻
諸富室嵗輸之租而糧存舊户孝㢘知之不問也後富
室訟糧於官佃者窘以情告孝亷笑曰是無患吾并糧
[003-40a]
予之則汝訟解矣佃感激去范兄弟至是乃厚值贖歸
其地遷孝亷與其元配倪孺人柩合𦵏焉孝亷之不校
廷范兄弟之能曲成先志而妥其神靈於地下也詩曰
教誨爾子式穀似之周氏有焉孝亷諱炳文文季其字
無錫人余在京師廷范持總憲徐公墓表來日造余邸
復謀所以久逺其親者言及必涕交横下其請至經年
益勤余以是愈知孝亷之賢而樂其有後若孝亷名行
總憲公援明季朱徳升先生贈諡故事以為惟孝亷足
[003-40b]
嫓美其鄉先輩而自愧不能為表章徳升之姚文毅其
說既以備矣余故不敢復贅
  與萬充宗書
承教儀禮商已命童子錄竟披玩反覆意義周到無罅
可尋其尤辨者在寢廟之論謂大夫無私朝此皆先儒
所未及愚更有臆說可與兄論相發明者附質於右周
制三朝一在庫門之内大門之外曰外朝一在路門之
外曰治朝亦謂之内朝亦謂之外朝一在路寢庭曰内
[003-41a]
朝亦曰燕朝自愚攷之則周二朝也曲禮天子當宁而
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周官太僕掌燕朝之位文王
世子公族朝於内朝臣有貴者以齒此燕朝在路寢庭
不過為公族相朝燕飲之地臣以齒為上下非有朝儀
位署之法也故玉藻日視朝於内朝退適路寢聽政路
寢之制特用以聽政耳故不曰朝其大朝會則在路門
之外其時則司士掌朝儀天子當宁而立於門諸公諸
侯以次東西面立始謂之朝耳其禮儀儼肅非路寢庭
[003-41b]
比由此知路寢庭無朝名當時因天子取其近便居以
聽政猶唐人喚仗入閣之制而其後遂相㳂以為朝耳
不然路寢庭外既有朝矣而復置内朝於庭之内不既
贅乎哉由此觀之則知天子之寢庭亦無私朝不獨大
夫為然也大夫路寢庭無私朝可曰私朝天子路寢庭
無内朝亦可曰内朝考内朝之名始見於文王世子文
王為世子時王季諸侯也不得有庫門外外朝之制故
以治朝為外朝以燕朝對外朝則謂之内朝耳周既有
[003-42a]
天下兩從其稱然謂治朝之為内朝者正也玉藻之文
也周既有天下之制也謂為外朝者非正也文王世子
之文也周未有天下之制也又諸侯庫門外朝經亦無
明文鄭氏特據周禮及戴禮玉藻意推之知中門之内
大門之外别是有朝既有内外兩朝則燕寢之不得復
為朝審矣故曰緣文王世子之文也偶見及此兄意或
未為然必以示我
  上張閣學書
[003-42b]
昨客都門倉皇返棹未獲時親教益至今惘惘也先生抱匡
時之畧應泰交之㑹外長官寮入㕘機禁異數重叠出自
宸衷旦夕用其道以𢎞太平之化草野伏聽可勝欣
慰史局得先生與南陽公為領神發凡起例勒成
一代之書自當與日月並懸豈直嫓美三史而已承部
下徴先曾祖太常公志銘前已繕送今别緘一冊奉覽
明神廟時國本一案實發於先太常公此後盈庭水火
為東林者莫不指公為之嚆矢而立儲自有長㓜之㫖
[003-43a]
則已早定於萬厯十四年之一䟽矣後伏闕再䟽幾萬
言語尤激切至以晉獻驪姬為比值當時厭言之際幸
得留中然卒忤權相候補五年不得而去晩節被召至
京纔一月又為黨人擠退此公立朝行已之始末也愚
歴考前史他不具述即前漢時如賈山路温舒諸葛豐
劉輔之輩皆僅以一䟽慷慨史為立傳垂光竹帛况先
太常奮不顧危浴日虞淵身受萬里之竄而之死靡悔
至其謫尉之後拊循餘蹟光明俊偉比之前人懸絶萬
[003-43b]
萬此於例皆宜得書先生平生正直是與尤樂成人之
美不肯苟沒人一節之善先太常之行事卓卓如此似
無待於某之辭說者然而樂成人善者必其疾惡如凂
者也不沒人一節之善者必其不妄徇人者也先太常
直聲雖著於一時而其終始守道不渝之節概三十年
沈淪州里採聽罕及先生或有所未悉而其中或不能
以無疑疑而姑徇焉君子為之乎此某之所以不忍終
於無言而有待於左右之一察之也且以先太常之潛
[003-44a]
德積久而未耀以先生之文章道徳可傳信於後世而
躬任筆削之事如此某因得冐昧攀援進求一字之褒
以垂之無窮或者天憐孤忠不忍聽其終於冺冺而適
值乎此時其亦有待而然耶未可知也伏望與同館諸
賢商畧定例特立一傳則不肖幸甚又先叔祖御史公
諱思睿崇禎號能言事一參烏程再劾宜興諸所建白
多闗切治亂前䝉同徴及家傳故并以閒或得附書太
常傳末尤所感戢徂暑惟為時保攝不宣
[003-44b]
  上葉學士書
都門拜别倐而載周涉兹炎夏伏惟尊候萬福逺承榮
問晉陟崇階行且作時霖雨以慰顒顒者之望辱在知
愛其為欣抃益何如也史局想已有成緒班馬著作成
于一人之手今衆巧在門統歸繩削去取之際較前更難
朝廷以兹事甚鉅正非先生莫與任耳某草土餘生
奄奄神氣文字之縁不復置想徒負知已二十年期許
盛心良可浩嘆前䝉史館徴及先曾祖太常公誌銘今
[003-45a]
奉到一巻先太常明神宗朝首爭冊封鄭貴妃觸上怒
幾殆随奉立儲自有長㓜之㫖後國本得以無動者賴
此一言為之地也身雖竄逐而功存宗社謫尉之後移
令餘干服闋至京一扼於權相晩年内召再困於閹兒
從此齎志牖下雖通籍四十餘年計散館後立朝僅百
二十餘日沉淪外吏作尉者四年為令者三年耳易簀
之日猶勅令寘朝衣冠棺中我將上見二祖言天下事
其忠君愛國之念無頃刻忘聞者無不哀其死而惜其
[003-45b]
生之不竟其用也今使悠悠之名復埋於身後則不孝
為人子孫之罪何以自逭先祖户部公命某為家傳曰
吾為曾祖伏闕請䘏典守之七年竟得之恨未見國史
耳汝後必成吾志某坐困一經潦倒白首不足以表章
先人之遺緒則先祖之望或幾乎息矣而適與先生有
平生之雅於此先生矯矯風節儀表當世獨立而不懼
衆非而不頋推其志以達之於其所事誠有不可與流
俗人言者噫亦難矣然先生不以其道之孤也所見匹
[003-46a]
夫匹婦纎介之善猶將進而誘之廣其聲譽以為好善
者之勸况乎其言足以尊主安民其道足以濯世厲俗
其遇之艱一躓而不振以至於窮老而不悔而其人已
死徒幸其名在焉不幸其名之未立又以其子孫之無
狀不足以表章先烈而使其名又將至于無所藉以傳
則於大君子與人為善之心或者其猶有所未盡也且
先太常之可傳不獨在國本一事其尉廣昌也境内有
白狼為害則檄於邑城隍之神不數日而禽戮之如捕
[003-46b]
雛䑕焚妖廟之歲殺人為祭者三而民不驚宋丞相趙
忠定公墓在餘干為守冢方氏所侵公正其侵地為文
以祭之雷擊其人于墓道不旋踵此其政績之尤奇者
其他所為民興革不可勝數比古循吏尤為卓犖列之
諌臣類傳中宜無不可者某非敢以私干先生也朝廷
委詞臣以筆削之任正以其是非明而好惡當耳是非
之明好惡之當不在於地在於不沒其實而已先太常
之名實暴著于天下已久使其不沒於萬世則先生之
[003-47a]
職也某何與焉然以某之無狀而使先世之流風餘跡
得頼其人以傳以幸寛於不孝之罪戾則是先生由善
善惡惡之公而波及於某一家之私某又何心可不知
所以感也敬俟杪秋北上泥首以謝併所緝家傳及先
侍御公傳尋送閣學公向承其顧遇因附候一通見希
道愚悃臨書惓切
  寄鄧㕘政書
某不肖不能自彫琢為文脂韋滑稽以投時好顧獨喜
[003-47b]
為古文辭間取古人希夷淡漠之㫖泊然而無味者閉
户絃歌之以自排比成文章用自娱樂業與營營者背
馳兼禀性迂拙不善隨時俗俯仰又絶不喜陰賊讒佞
之習見人若此即拂衣起去不問貴賤而今世正多此
輩觸手罣足動成觗迕自計此生當屏之深山長與木
石為侣猶復不自禁時時出遊南北間以不合時宜之
人挾其泊然無味之文輿服不足以動人丰采不足以
敬衆積毁竦誚日引月長是以踵接貴人之門望閽趦
[003-48a]
趄無由自進宜其遊而困困而無所告訢以至於斯也
而適遇執事於吴門呉之友曰宋子既庭曰繆子歌起
者縷述執事之為人謂能貴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得
其歡心而其餘賢者禮遇之尤若不及焉卓然不以流
俗之見動其中者也且又善子之文曰是百年中所無
者子盍徃見之夫先生古人也子以古人之道求之庶
其有合也已已而相見果然復聞於繆子謂將謀之館
人退自忖度以某之才非有所分毫得當於左右者襲
[003-48b]
碔砆於懐投卞和之門其庸濟乎既而念古之人有杜
牧之者當奇章相之節鎮淮南牧之客焉日縱飲從狹
斜間遊奇章不問也且日令壯士左右之牧既去始問
知其故感泣終其身又有滕元發者館於范文正公家
亦豪放不羇文正嘗思規之一日伺其出遊明燭坐室
中少頃元發歸長揖問文正讀何書曰漢書又問曰漢
髙祖何如人范逡巡不對而入此二公者雖不同然即
其才能豈有所不如於輕雋之二年少哉然而前輩愛
[003-49a]
惜人才之至意固有出於尋常萬萬者初非有所責其
勞而後待之厚望其報而後禮之殷也且牧之元發倜
儻奇偉之士也非二公者容之則孰容之哉今某辱執
事之知不後於古人不敢自外竊在下風聞之道路曰
屬有小人之言間于左右不敢以辨夫合則留不合則
去者某之道固然也豈以疑似之際與瑣瑣者多其辭
說哉然而懐不能自已者以執事之知我今而有疑隠
忍而就固不可黙然而去尤未是也揆之或者之情當
[003-49b]
無他說直以某為狂不可近爾若以為狂則某固當學
聖人之道而習其說矣其狂尚不如前二生云云之甚
也就使某真狂如前二生者執事將不能容之乎是執
事之卓然不惑其賢尚不如竒章文正也於某何有焉
或者道路傳之非其真與而執事固未嘗有所過聽與
則非愚之所敢知也某今歸矣家貧幸有先世遺書數
千巻足自發憤薄田不多妻子尚不知凍餒某何求于
人哉特以素䝉執事國士之知卒然辭去萬一世復有
[003-50a]
好士如竒章文正者起而誤收之儔人之中以不得出
于門下為恨者恐亦執事之所恥也故敢以書謝且以
為别臨書惶恐
  復張鳯陽書
某再拜昨承手翰屬為先太君傳為僕之文為足以發
幽而闡微則非愚力所敢任以僕列官史館有表揚幽
貞之責若徒工祝辭而譽墓則何文之足傳某捧讀惶
悚敢不勉焉竭其駑憊以副知已之望以慰孝子順孫
[003-50b]
顯揚無已之盛心然伏自思維唐李習之與皇甫持正
書謂前漢事跡灼然在人口者以遷固叙述之工於學
者恱而習焉其讀之詳也故温習者事跡彰罕讀者事
跡晦讀之踈數在辭之髙下而自誇其叙髙愍女楊烈
婦謂不出班孟堅蔡伯喈下後唐書所記亦悉仍其舊
文則其詞之工可知今太夫人節概固不讓此兩婦女
者僕才非李翺而門下猥望之以遷固之事以期所以
不朽于先人僕竊以為過也緣此逡巡閣筆者數日既
[003-51a]
感門下見知之甚誼不可以淺陋自外輒按狀撰次錄
呈惟左右讀而擇焉抑僕又聞之曾子固求歐陽公為
其大父誌銘先自為先大夫集叙一書致謝歐公今所
傳者歐之文固精矣而曾公兩文激昻頓挫具有史公
家法微歐陽其大父事亦多傳若門下所為家狀及枉
書一通文詞茂美叙致悽惋不啻頡頑子固頋僕無歐
陽之筆則太夫人之節烈後之秉史筆者舎門下所自
為又奚取也僕拜命之辱因書其所愧并所嚮徃於左
[003-51b]
右者用以為答
  復洪虞鄰書
某自少讀先生行巻便心知嚮徃藏此三十餘年矣長
公來承先生不鄙而先恵之書兼賜大集讀之感荷不
勝顧其辭㫖深博後進淺學茫然如望洋于大河之濱
不能涯涘其涯涘也承諭比來有兩淅古文十名家之
選所以嘉恵承學意良厚頋竊有疑者不敢不白於左
右吾浙固稱文獻之邦自明洪永以來能以古文辭名
[003-52a]
世至今烜赫人口耳者幾人哉計三百年中無過三四
公止耳王子充宋景濂方希哲王陽明是也他如謝方
石茅鹿門徐文長諸公猶具體而未醇不足以齊肩於
數公之列自浙而推之他省亦猶是也葢人才之難得
也何數百年英靈之聚靳于昔而獨盛于今時又皆出
于浙東西一水之間而其數又不啻十人之多至此耶
此某所以始承來教竊不能無疑也及展讀終幅云欲
徴某文就選以充其所謂十人之數者於是不覺汗流
[003-52b]
顔頳舎其所以疑者復而為愧焉某固常有志於古之
文矣若姿性駑鈍開巻過目輒眊亾向所習書隔數月
視之如未經見以此自詭常得新書讀耳雖於作者之
㫖稍窺見本原執筆為文時復相近然少年時科舉輟
其半中年以後奔走疾患復輟其半所涉獵經傳竊取
之以縁飾為文者特其稠雜中工夫什百之一二耳而
貧賤也俗下應酬之文字又不能以無所為則其一二
存者果可以盡信乎此視古人之并力一嚮以耑攻斯
[003-53a]
事至于久而後名其家者大不侔也先生誤采其浮名
而不知其實之無有使以某文字入選豈不足為門下
知言之累哉不但是也且使逺近有識之士讀某之文
而妄揣量彼九人者之于文亦如是而已矣其為九人
者之于累先生者益不淺也某之所以終疑而且愧者
以此然荷先生沖懐下問誼不可令長公虚徃因裒次
所著數巻附呈可一看置之若不䝉垂諒必欲以煩剞
劂則某有瘞筆焚硯而逃耳臨復狂率唯鍳其誠欵勿
[003-53b]
罪某惶恐再拜
  與友人書
昨承注示近著雜文十篇屬加㸃定僕于文無所諳識
兼屢為時義所窘不得一意向古人書偶一開巻意緒
茫然如日遊鄉閭小兒間而忽接於長者有道之側神
氣塞然不能自勝豈復足以論不朽之業耶辱教惓惓
不敢固辭於從者輒竭其愚陋於意有未安亦妄改易
數處或疑其太狂率重開罪左右然以僕之憒憒為不
[003-54a]
辨文之佳惡則可使必欲掩飾聾聵隨儕拊抃竊知音
之名投時俗之好于義不可且非所以待足下也方今
古學陵遲足下憤然興起以作者自期此古人所難前
年在金閶與計子甫草徃還甫草日為文成必命僕檢
定信使反覆再四不倦僕感激其誠亦時有異同不復
更存形迹嘗作友說贈之述所以欲相扶而同進于古
人之意今甫草稿中多載僕評論足下與同在京師久
豈未之見耶既以此待甫草於足下懐有未盡亦誼所
[003-54b]
不敢出若其無見而好為妄言此在足下諒之耳僕從
去夏别後亦時得文十餘篇俟暇時錄呈足下論文精
當非如僕之妄言者以僕操斧于大匠之門而劾其區
區之誠亦冀足下之轉相報也不備某頓首
  投所知詩啓
伏承閣下以某詩為可採特令送上者今抄就彚為一
巻如左偕閽人以進或謂某詩多失志悲愁之作方今
明良在上五辰時叙百工協和不宜以此瀆當路之聽
[003-55a]
且重見尤矣某應之曰君以哀怨之詩謂必出于衰亂
之際而盛世無聞耶昔之聖人雖道溥澤隆而不能必
民之皆徳已愽施濟衆堯舜以為難能班固食貨志載
冬時民入居室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廼相與詠歌自言
其傷言三代聖王使民夜作燎火相共男女皆得以其
間申其鬱積而比興之事起焉今所傳變風變雅者恐
不盡周衰以後詩也韓愈謂物不得其平則鳴又曰臯
陶鳴虞伊尹鳴商周公鳴周或疑此數人者處盛朝事
[003-55b]
聖君何不平之有而不愉而怨失事實矣不知伊尹當
悔過之前周公居流言之後何得無怨耶特其怨之事
有大小其用心公私不同耳今謂盛世之必無怨者是
失人生憂樂之正者也然或以某之詩為自傷卑賤而
有所憤許不平是又未是也愚自分道之興廢有命故
嘗息意無營于世其觸物感發不能自禁而時激為酸
楚悲凉之調以冩其不得已之衷此亦詩人之常事而
其志或更有存者昔者伯夷傷黄農虞夏之不作悲道
[003-56a]
衰將餓死采薇自食作為詩義不忍與盜跖同富貴其
志正矣然非孔子孰知其非怨耶又孰知其非如匹夫
匹婦之自言其傷而有憂天下之志也故有憂天下之
志而不與匹夫匹婦同其失所之歎者此伊尹周公伯
夷之所同也太史公曰伯夷顔子雖賢得孔子而名益
彰然則士非有知已則雖有伊尹周公伯夷憂天下之
志其不同于匹夫匹婦之怨者幾希矣伏惟閣下其必
有以鑒之其惶恐再拜
[003-56b]
 
 
 
 
 
 
 
 湛園集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