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6 鐵廬集-清-潘天成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鐵廬集卷一       溧陽潘天成撰
  黙齋湯子訓言湯子諱之錡字/世調宜典人
康熙壬子三月天成/年十九嵗因葛公琰茅楚傳兩先
生引進拜先生於宜興北門外藍田里即以聖賢勉勵
我教我做頂天立地一箇人 先生云孟子言人皆可
以為堯舜堯舜之道孝弟而已聞汝十三四嵗隻身千
里尋親備極艱苦周旋而歸以些須本錢經營於外養
[001-1b]
父母兄弟孝弟有足稱也此即為聖為賢根本且苦心
讀書肩挑重擔一路歌吟此皆古人之所為果能將聖
賢之書句句心體力行始終不變又何聖賢之不可為
哉勉之勉之 又曰子路為親負米非有錢買米負之
而歸也不過為人負米得數升脚錢以養親耳汝今做
小本生意得微利以養親此亦賢者之所為古人耕養
三年通一經拚得十五年五經可通矣只恐不立志蹉
跎嵗月而無成耳 九月先生命行髙忠憲公復七規
[001-2a]
看未發氣象有雜念起只黙誦喜怒哀樂之未發一句
初坐雜念紛起黙誦千餘遍雜念漸少第二日雜念漸
少而氣昏再靜坐數時昏氣漸散而心漸清矣先生端
視吾之顔色謂曰漸得力矣第三日晨起心氣清明若
天開日出萬境澄澈焉即作詩數章見後/卷先生閱之曰
語雖不工而有自得之意若我教你做詩不知費許多
力而今頃刻能之可見聖賢道理吾心自有只因氣拘
物蔽而不得見耳今袪其物慾澄其昏氣而本體自見
[001-2b]
朱子所謂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而應萬事者
也然而先儒有言本體當下了然工夫終身無盡朱子
所云學者當因其所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以後須
將四書五經句句體認到身心上來自見聖賢千言萬
語總是發明我之一心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物格知至
明德復其初也 問此時一念不起則心靜矣事到面
前則念必起心能無動乎先生曰隨其事理之自然而
應之念起而無妄也所謂靜固靜動亦靜也動靜因時
[001-3a]
所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程
大夫子見人靜坐便歎善學得濂溪主靜立極之㫖一
傳楊龜山再傳羅豫章李延平教人觀未發氣象黙坐
澄心體認天理延平傳朱子白鹿洞學規半日讀書半
日靜坐後來諸君子一日為三分一分靜坐一分讀書
一分應事髙忠憲公靜坐立為復七規蓋取大易七日
來復之義也存心從靜坐而入窮理從讀書而入靜坐
讀書由朋友講貫而入非天下大福人不能與於此炎/聞
[001-3b]
當時襲好為異之說者羣指黙齋先生為禪學玩此一/段知其决非禪學矣乃明道先生定性之微指也吾邑
吳存庵延湯先生課子勸行復七規吳先生勉從之第/一日辰刻炷香趺坐雜念起滅矜持急廹甚不自適第
三日上午始覺此心湛然清凉泰然愜適未免心喜明/日稍理家務客至應酬頗生厭意遂覺此心作梗不快
者一日乃以病告之湯先生先生言不可厭動喜靜事/來即應事過即休須使動靜合一乃可吳先生乃悟時
止則止時行則行之義意思豁然仍復端坐如髙公所/云平平常常黙然靜去乃覺此心湛然太虛無復紛擾
門潘師嘗為炎極論喜靜厭動之非靜然則師/ 之授受可知已門下晩學生許重炎附記 先生
曰先儒謂體認聖賢𦂳要語莫過喜怒哀樂之未發謂
之中一句此心便一先儒又謂從衣冠瞻視整飭間此
[001-4a]
心便在這裡此莫過檢㸃九容將此心安頓在九容上
便是顯微無間 五日後遂辭先生出做生意覺宜興
城郭山川更換一番景色滿街滿路之人俱是一家痛
癢闗切見老者行路艱難便要扶持幼兒啼哭便知憐
愛素不相識之人同行談講不覺相親見争名奪利之
事不覺羞耻此皆真性發見自然而然者也一路上或
背書或作文或以青山緑水涵養其心或以花落鳥鳴
怡悅其意風塵之勞苦竟不知也歸家見父母兄弟親
[001-4b]
愛歡樂更倍於往日矣由是而後此心或明或昩而於
先生之教終不忍忘數十年來貧賤困頓艱苦異常而
此心不以為苦者皆先生當日之教也 論作文之法
不可拾人餘唾須要自抒性靈我教你將四書五經從
心上體認明白原原本本信筆所之如萬斛泉源隨地
湧出與挈瓶汲水者異矣真文章須要真識力不可如
猜啞謎者徒逞空談今人作文𠞰襲陳言真所謂抛却
自家無盡藏沿門托鉢效貧兒 先生常曰學者做工
[001-5a]
夫須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臨事時念頭初動闗頭扼要
尤宜謹慎然非戒懼於不睹不聞此心雜亂昏昩隠微
之際動不及覺何能慎獨如鏡塵昏物來難照故戒懼
無須臾之間此心精明隠微畢見如鏡無纎塵妍媸悉
照兩節工夫原非兩截又云不睹不聞是源頭莫見莫
顯是闗頭源頭要清闗頭要謹又云千古竒文莫過中
庸一書慎獨於一心可以致中和而成位育舜為大知
不過好問好察執兩用中甚是平常達道達德九經三
[001-5b]
重皆出於天命之本然而無竒特 問格物致知先生
曰物有本末朱子曰明德為本新民為未身心意知明
德之物也家國天下新民之物也吾究已之意何以不
誠而誠之吾究己之身心何以不正不修而正之修之
明德之物格也吾究家國天下何以不齊不治不平而
齊之治之平之新民之物格也豈止格一草一木哉然
格一草一木亦為身心意國家天下也如五穀百草衆
木而知其材之用孰非養身心而濟天下乎初學之人
[001-6a]
必讀真西山大學衍義邱瓊山衍義補以為格物致知
之要 先生曰人性皆善身心意知本無不修不正不
誠不致惟圖私利於己則知不致意不誠心不正身不
修矣甚則為倡優盗賊殺身而不顧也天下國家本無
不平不治不齊惟不公利於人則家不齊國不治天下
不平矣甚至父母兄弟争財相殺上下征利民窮財盡
盗賊蜂起身弑國亡而不顧也故大學一書而以理財
終焉理財不是聚財而在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三農
[001-6b]
生九穀九職任萬民他如士農合一横經亦負耒民兵
合一戈刀之手亦荷鋤也至於僧道游惰皆驅之南畆
矣食之者寡流品當清也冗員當汰也冗役當革也為
之者疾使之以時大役不宜輕動也用之者舒九賦九
式量入為出冡宰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也則財恒足
矣然理財必在用人大臣法小臣㢘而財始可生也周
禮一書理財居其大半掌之者各有其人 問理財要
道先生曰理財之道在先興水利禹治水而後稷教稼
[001-7a]
今時之水雖異堯時然大河屢决當水衝者民為魚鼈
運道艱阻轉輸不時多因溝洫不治禹盡力溝洫使大
河之水有所分洩而渟蓄不至泛濫奔潰旱則可資灌
溉賈讓之中策可行中原河北豐收轉輸隨處可通今
衞河之跡可尋不至專運東南之粟又三吳之水自溧
陽銀林諸閘由宜興而達太湖銀林堰即東壩壩西之/水出蕪湖采石壩東之
水由溧陽宜興入太湖東壩本金陵來龍過脉本中髙/昔伍子胥以吳伐楚開通運糧以後築銀林五堰勢甚
單薄宜思/患預防又宜興有百瀆湖州有七十二漊皆滙於太
[001-7b]
湖惟吳淞一道注之於海霪雨連朝山水暴漲能無泛
濫乎宜興進士單鍔欲於李禹卿所作太湖之堤作千
洞石橋蓄洩太湖之水東坡愛其書上而行之今皆壅
塞疏而通之甚便也青龍鎮入海諸口有七十三㑹曲/折宛轉以防海潮沙漲後人不明
古人之意一皆直之沙淤江底/内不能出外反入矣宜復古法又單錫議圩田築埂埂
髙一尺内溝外河皆深一尺田主出糧佃人出力嵗嵗
築之埂彌髙而河溝彌深旱潦俱有備矣植榆栁以捍
風浪倘有决伐之為帚平時可伐之為薪其利無窮二
[001-8a]
單之書具在可詳考之時與丁文緒兄於大學衍義中/得其畧於名臣奏議王圻續文
獻通考悉其詳纂得有書湖萬紀美曰向吳淞江設三/千淘河夫疏濬淤泥使太 之水不致壅阻且習水戰
以禦倭寇蘇常二州設水利/㕔以督之今皆名存而實亡先生又曰理財之道在屯
田一曰官屯永樂初著令每一都司另撥旗軍十一名
耕種號曰様田蓋欲據所收籽粒多寡以别嵗之豐凶
地之肥瘠軍之勤惰初未嘗以田予官也始於隆慶二
年將宣大屯田開墾成業者每十頃内給官軍五十畆
為養㢘之資而又令各自行開種若副叅不及百頃守
[001-8b]
備以下不及十頃者叅論戒飭原其初意蓋欲將領偏
禆等官督率家丁克勤稼穡為士卒倡後則強役部曲
佔收籽粒如宣大山西諸鎮固帥肆其鯨吞延寧甘固
諸鎮䕃職恣其蠶食肥區歸已瘠磽移之軍士久之竄
易册籍糧彌不均不得不寄甲於勢要而欺隱日多不
得不攤稅於佃軍而包賠愈苦流病相仍人鮮樂耕野
多曠土而官屯壞宜為限制總官受田不過二頃副總
以下由是為差如郭子儀以河中軍苦乏食乃自畊百
[001-9a]
畝將佐以是為差士皆不勸而畊京西節度使劉昌亦
身率士卒墾田三年而軍有羡食兵械銳新邊障安寧
皆官屯龜鑑也 一軍屯明初定制每衞所軍士以三
分守城七分屯種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平等例皆以
田土肥瘠地方衝緩為差蓋即先王寓兵於農之意無
事為農有事為軍各衞所無論軍民舎餘雜色但種軍
屯即應軍役俾一軍之屯而衆佃者朋出一丁務於農
隙之時分番操練則城操之軍不妨調發而即以屯軍
[001-9b]
代之戍守合天下屯田共六十四萬三千餘頃各處屯
軍受田則例多寡不一推算當不下一百二十餘萬人
以備戍守便可於城操内挑出一百二十餘萬人以資
調發不煩召募不增餉饋而緩急俱有所恃誠國家無
形之鉅利也頂種者禁其典賣 一兵屯明初定制守
邊士卒備譏察外令屯田每將以東西五百里為制畊
作以時訓練有法遇敵則戰寇去則畊且人共為佃人
共為守所墾之田給為永業二年後量照下則起科蓋
[001-10a]
但求積穀之多則士飽馬騰戰守有備而邊境之士桑
麻遍野穀價必平召買既賤運費亦省公私兩利 一
民屯屯田因兵屯得名則固以兵畊若夫募民畊之而
分里築室以居其人又有民自墾蕪不由官募而第為
之畫其疆理之數量行起科者謂之民屯宋制兵屯以
使臣主之民屯以縣令主之魏了翁疏曰墾田之效多
於屯田其言良為有見漢人有徙逺方民以實廣虛之
地今恐不可行亦惟善用其勞來之術而已一曰因之
[001-10b]
一曰利導之一曰整齊之何謂因東坡所謂大荒大祲
民輕去其鄉之時也聞畿輔棄田甚多津涿水利無窮
即近邊膏腴所在有司加意招徠鼓舞開墾額内者俟
三年起科起科分數雖上中之田止照下中則例其農
器牛具量行借動庫銀漸續補還如是則人可無流離
野可無曠土是之謂因何謂利導倣晁錯拜爵實塞下
之意虞集軍官授富民之法能闢五百畆者予秩視百
户等而上之予秩有差俟三年後以上中下勻算照中
[001-11a]
則起科邊地仍照下則起科果嵗入如額即給職仍於
籽粒之中撥三分之一為月俸幹止既定必許其占籍
長子孫得以三途進或疑土著之民不能相容莫如另
立屯額或謂若輩非武功何以畀武爵然田墾而食足
食足而兵强又何武功之足羡是謂利導何謂整齊令
邊腹有司報其所部荒田可開墾者報布政近限三月
逺限六月報部一面督率開荒如匿隠不報以不職論
獨慮成熟之後或有妄認世業希圖吞霸者惟當開墾
[001-11b]
時即各屯給帖承掌俾此疆彼界瞭然難混雖有新軍
補役逃户復業亦不許告爭有世家豪右强佔者必罪
不宥是謂整齊雖然勸民急矣勸吏急焉漢王粲謂農
益地闢吏受大賞農損地荒吏受大罰 一商屯明初
計邊地寒又受兵且畊且守力最難乃通商中之鹽以
維之令商輸粟邊郡官給之引一引二百/五十斤赴鹽所領鹽
轉鬻永樂時粟二斗五升得鹽一引商利過當争趨之
各自設保伍督畊於是邊地盡墾而塞下粟充溢露積
[001-12a]
饒於中土屯軍亦因其保障守望相助得力畊當此之
時各鎮軍就其地足給無有所謂太倉年例者閭左自
正供外無他賦烝庶樂業𢎞治中部臣葉淇謂賈人輸
薄而獲利厚遂令納銀運司解部部分輸各邊於是商
各散歸逐本業營貲而故所墾田盡廢邊地米價頓湧
一遇災荒即積錢如山金如土而米無從出鹽課不足
給重以私鹽盛行官引壅滯倉鈔莫售減價投於囤户
貲空本壓商皆逃徙若於沿邊荒地有可墾者每商量
[001-12b]
給填與印信照帖永不起科及米荳入倉之日則酌時
估以定斛量飭官額而革常例庶耗費少而輸納無難
尤自疏通鹽法始必禁私販於産鹽之地消壅引於行
鹽之區又嚴掣摰杜浮課則引鹽無滯倉鈔速售彼執
母權子之徒不負耒而樂趨塞下無矣明制直省九邊/設衞四百九十
三守禦千户所三百五十九額軍/三百餘萬居則為守行則為戰修屯不過清舊墾新
二事而墾之課效賖不如清之計功實大抵膏腴之區
貪併於巨室隣界之處侵奪於豪強各處有司細將魚
[001-13a]
鱗老册與屯田户繇逐一勘對頃畆務取相符四至坐
落備開現在畊種有無包占欺隱荒蕪坍塌之數 邊
屯塞卒必先無侵田之害趙充國金城屯田部曲相保
為塹壘木樵校聫不絶唐韓重華令沿邊於屯田多處
因其地勢立為營堡相其要害廣置樵栅内得安居外
難猝攻又彼此相望聲息相聞敵豈能為患逺外之地
苦於勢孤則謹烽火布遊兵遇抄掠入境未至之先豫
知為備勢可敵則出拒不可敵則歛避百無一失效䝉
[001-13b]
恬之累土為山植榆為塞植梨棗柿等樹更妙添/數重長城又可為糧倣李
允則之為園井列畦隴築短垣倣吳璘之地網平地鑿
渠深丈餘連環不斷我疆我理地自為險我鼔我鐸家
自為衞矣 墾種欲使地無遺利人無留力其道有三
一曰用水一曰因土一曰俵牛用水之法濬川疏渠引
流設壩建閘設擺其規制在輔臣徐光啟疏中最為詳
備今北方之地皆可作水田所以廢置不講者北人習
懶故也徐貞明規度水利遼海以東青徐以南鑿鑿可
[001-14a]
據大抵京東之地山之湧泉溢地而出河之支流等地
而平未有如東南轉水於數仞之深者海勢趨於東南
嵗多潮患自逺以及青徐有海之潮而鮮潮之患至若
中州之地或低窪則圍田之法可行也山東之地多瓦
礫則叠畊之制可議也瀕海之地多鹹鹵則支河之說
可採也濱湖之地每沮洳則芍陂之迹可求也又如髙
燥之區平衍之地天澤不時非旱則澇其效在廣開溝
洫先量度地勢之髙下跟尋水所歸宿濬河以受溝之
[001-14b]
水開溝渠以受潢潦之水官道之衝設大堤以通行偏
小之邨亦增卑薄以成徑惟於道旁多開溝洫使接續
通流水由地中行不占平地又度低窪處多開塘堰以
瀦蓄之夏潦之時水歸溝塘亢旱之日可資灌溉髙者
麥低者稻平衍地多則木棉桑枲皆得隨宜樹萟土成
膏腴地無遺利遍野皆衣食之資矣左光斗曰沿河地
方除運河不敢開洩外其餘源流瀦委不一水陂塘堤
堰不一用或故迹之可尋或方便之可設工力多者官
[001-15a]
為量給費少者聴民自舉惟無水之處不得鑿空尋訪
斯言深得其要矣何謂因土周禮職方穀宜三種大中
祥符時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居民擇地髙仰者蒔之
内出播種法不擇地可生今皆以稻永樂三年定嵗收
屯田籽粒則例每粟穀穈黍大麥蕎穄各二石稻穀薥
秫各二石五斗穇稗各三石並各凖米一石小麥芝蔴
與米同宜令凡新墾之田無論粱菽薏芋蔬菜審從其
便不必規規種稻又如邊方果屬不毛即種樹亦可蘇
[001-15b]
秦言燕雖不佃作而棗栗之利足富於民程琳植雜木
數萬曰異時樓櫓可不出於民總期於盡地力而已何
謂俵牛攷洪武時給天下畊牛共二十五萬五千六百
六十四隻仍嵗課孳生數目登報三策畢舉人力既修
地利可盡矣 一考課明初制屯田衞以指揮提督所
以千戶提督都司不時委官督察法本甚詳而武弁自
好者少或攬納而恣其狼貪或侵欺而詭於䑕耗後例
督屯副使僉事等官及府之管糧㕔與州正官之帶徴
[001-16a]
屯糧者各照民賦例綜覈完欠一體叅罰功令具在可
謂無遺法矣惟在實實舉行耳昔劉定之有言優游城
市而足不歴溝塍慿信簿書而目不按廩實此兩者屯
官之大戒也以上皆侯司徒奏議司徒諱恂商邱人侯/朝宗諱方域父○司徒曰屯田之利人人
言之大槩不過兩語在腹裏則屯田少而隠佔多/宜用清察在塞下則屯田多而畊種少宜用開墾 先
生曰屯政書甚多最簡要者莫如侯司徒奏議故錄其
畧又曰屯政之書與唐府兵之制相似學者當詳為參
酌 先生曰學者講理學而不講經濟必流於空虛講
[001-16b]
經濟而不講理學必流於雜霸講理學者必實實見得
萬物皆備於我天下之所當為者無不包含於心性之
中講經濟者時時痌瘝在我之身吾心之所欲為者無
不措施於日用之際犬成曰顯微無間體用/一源說得極親切有味 見得心
性明無聲無臭之中自具緯地經天之略練得經濟熟
旋乾轉坤之道即在一言一動之時 一言一動不苟
臨大事决大疑方可無差緯地經天做得視無形聽無
聲方能無愧 心性要在事功上練事功要在心性中
[001-17a]
出 假理學不獨沽名釣譽即實心實意做而非天性
之自然亦還是假假經濟不但挾數任術即實心實政
行而不達事勢之變化亦還是不真 事故有大小心
性無大小 大經濟不必乗時得位只要時時存濟物
之心所以老安少懷隨處可行欲立欲達不必博施濟
天成曰心性中流出經濟/時時足以濟人利萬物 一念無私即物與民胞
便與天地同量試驗心無私時對山川雲物無不欣然
而悦途人異姓無不翕然相親由是讀十三經二十一
[001-17b]
史自然通貫不然讀盡萬卷書與已何益於人何益如
今之人純是一團私心至親骨肉亦視為仇讐讀書俱
如說夢
先生嘗與學者金廓明諱敞號闇齋年長於湯/子三嵗晩年師事湯子萬雲倬
茅楚傳輩論為相之道宰相為天下之權衡須心平如
衡隨物之輕重定之以權輕重自見故書稱伊尹為阿
衡然無星之稱又不能知物之輕重必多讀古書參酌
時勢天下之人情物理洞悉於中又積數十年養心之
[001-18a]
功始能心平如衡每平旦時整衣冠靜坐片時使雜念
昏氣消除臨事始能定之以權故伊尹曰先王昩爽丕
顯即平旦靜坐除昏氣雜念也伊尹必自如此做工夫
故知君之工夫咸有一德 學者讀書時便要做箇太
平宰相宰相讀書人分内事也故范文正公做秀才時
便以天下為己任 天之生我原是物與民胞必如西
銘視吾君為天地父母視吾民為子弟骨肉天下之事
為一已之事凡讀經史百家之書句句要體貼到心上
[001-18b]
來體驗到事上去一切禮樂政刑制度農田水利邊防
屯衞象緯輿圖古人皆有成書如通典通誌通考經世
八編圖書編水經注俱要博觀尤精要者真西山大學
衍義邱瓊山衍義補一日不可去諸案頭常常翻閱體
認天下之人情事故自然洞悉於中矣尤要本原上用
功一念未起即須存養清其喜怒哀樂之源念頭初動
更當省察順其喜怒哀樂之節始能心平如衡杜佑通/典馬端
臨貴與正文獻通考王圻元翰續文獻通考各省新修/通誌酈道元水經註顧景范圖書考一百本方輿紀要
[001-19a]
唐荆川/八編 宰相告君必以古帝王成法參酌時勢而進
之尤須積誠感格自然聽從 君若有過緩言㡬諫不
可訐直 造膝宻謀謹防竊聽不可洩露 善則稱君
過則歸已 僚友論事從容商酌不執已見不徇人意
總歸於當 功則讓人失則自認 臺諫糾彈和顔聽
受言是則從言非不辨 薦達賢材不可市德驅除奸
佞不可示威 物情倉皇鎮之以靜時事倥偬應之以
暇 羣言混淆决之以理衆心怠惰先之以勤 事變
[001-19b]
未來圖之以豫事勢既至臨之以斷 不急近功不規
小利立法定制要於可久事定功成歛身以退戒飭子
孫習於謙讓
論為將之道必本於仁義念念不忍殺人不得已而殺
人殺其害於仁義者也即賊冦生發必先撫而後勦誅
其渠魁赦其脅從則賊亦易平也然必振其威力能勦
而後能撫不然冦心玩忽撫未必從即從復叛漸至蔓
延不可為矣故古人云能戰而後能守能守而後能和
[001-20a]
昔陽明先生征諸山冦必先示諭以恩信句句痛切木
石感動受撫者既多負固者亦易殄滅至於寧藩叛亂
即速擒之此不待教而誅者也義也使天下安享太平
之福者仁也 為將必勝之道不外吾夫子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兩語古之善用兵者多本此掲子宣先生亦/云岳忠武每着
着算到敗故/能着着皆勝 為將要學問兵法精要者備載五經如
詩之小戎東山六月采芑江漢常武殷武諸篇書之𦙍
征泰誓易之師卦禮多兵法不獨招摇等制春秋四大
[001-20b]
戰及他戰伐甚多雖無義戰而實有節制古之名將多
讀春秋漢唐以來兵家言無慮數十百種毛氏武備誌
極詳唐荆川武編尤妙潘龍游康濟譜將相之道兼備
皆當博考參酌時勢而用之 為將之道只在知言養
氣不動心蘇老泉曰太山崩於前心不驚麋鹿興於左
目不瞬兩軍對敵不但生死利害不一毫芥蔕即生平
學問一切知謀才略俱要放却惟存一片虛明心體始
能集思廣益隨機應變 參佐定謀不可使衆人共言
[001-21a]
一則恐各執已見起争一則恐洩漏機闗敗事一人問
答而退再進一人數人議論皆善擇其尤善者用之有
善有不善擇其善者從之有功歸之於衆有失責之於
己自能深得士心功成身退辭讓勲爵以保子孫
論臺諫為朝廷之耳目天下之咽喉識見要廣思議要
精凡所言者皆理之所必然事勢之所必至我之才力
之所能為愛國愛民懃懃懇懇然後慷慨論列觸犯忌
諱而不顧所謂勿欺而犯之者也 臺諫要識大體肅
[001-21b]
官常培國脉養士氣正風俗攻擊巨奸不可吹毛索瘢
薦舉賢士不可避嫌小疵整百代之紀綱流萬世之恩
澤此大體也 臺諫要識㡬先圖治於未亂防患於未
萌燭隠微儆玩忽使奸雄不敢生心敵國不容窺伺豫
養君德固結民心使邦本奠於磐石國勢安於泰山此
㡬先也
論舉儒吏古人云官如傳舎吏長子孫俗云清官難逃
猾吏手積弊最為難除欲除其弊莫若舉儒吏儒者讀
[001-22a]
聖賢書必明道理又有出身之階亦不肯貪小利誤逺
大前程舉者必察有孝弟忠信之實而有練達時務之
才潔清自守之節此西漢所舉孝㢘也由郡縣吏可以
至三公監司太守聘為功曹待有成效薦之於朝廷學
校中有才德兼優之秀才俱可舉選欲科舉者聽其告
假以應科舉此吏員也若夫書辦於屢應童子試而未
入泮者擇其才幹老成者分班辦事待有成績可考亦
薦之使有出身其有才德傑出者不妨保舉於朝以備
[001-22b]
大用此所謂茂才六部以及各憲大衙門皆如此選舉
待之以禮貌礪之以㢘耻九年考滿隨其才使之出仕
蓋儒吏本有儒生之學又有練達經濟之才不但各衙
門積弊可除仕途建豎必有卓卓可紀之勲績矣此科
貢吏三途並用之成法且使讀書寒士不得一衿一第
者終不至窮餓於荒烟野草中也 有勇力者亦當訪
求為各衙門效用不使窮餓起為盗賊最要𦂳
論教士取士必先教士士不教而欲取猶不稼而欲穡
[001-23a]
必不可得之數也古来家國教士之法備矣胡安定蘇
湖之法程大夫子上修學校書皆切當可行太學積分
之法亦嚴𦂳實在舉而行之可也然闗係最重者在鄉
里䝉師養之以正於孝弟謹信愛衆親仁習慣自然於
詩書六藝熟讀講究字字躬行即做時文亦句句是坐
而言可以起而行者鄉先生日與少年講明理學經濟
人材蔚興待國家選而用之可也
論取士虞廷敷奏以言明試以功古來取士之法未有
[001-23b]
不先之以言者今作文者必有實得於心加之以文采
始為入彀然必有司之有實學者方能識得不然海底
遺珠道旁棄寶掉頭不顧者正多多也且廩生保結同
考生互結鄰里甘結皆鄉舉里選之遺意循其名責其
實可也然人各有長不必限於一途當如司馬温公十
科取士之法庶㡬無遺才乎
天成/事先生近十年在左右時略有兩載察先生容貌
顔色辭氣行止動靜待人接物頗亦得其彷彿迄今數
[001-24a]
十年精神夢寐間猶覺儼然在也條其一二以告同志
 先生容貌極端嚴几窓對坐如春山麗日自有以快
人心目道路追隨如流水行雲自有以娛人性情 顔
色極莊雅偶然覿面便覺和氣拂人朝夕侍從不啻霽
月朗照晩年充養純粹温然如玉至今思之猶覺寒冬
挾纊蓬室生輝也 吐辭酌古凖今是非利害洞悉&KR0655
毫雖古今極難明事理片言剖决講論經史數萬卷融
㑹於一言一言旁通數萬卷使聞之者眼界頓豁心境
[001-24b]
洞開而聲氣如宫商迭奏鐘鼓和鳴至今思之猶覺餘
音在耳也 行則如林雲蔚興止則如磐石奠定 動
則如春郊起蟄靜則如幽壑潛龍 待人不論智愚賢
否俱盡至誠人亦待之以誠雖極粗暴者見先生亦自
温和雖極夸詐者對先生不忍妄語化惡為善者不止
一人 接物無大小輕重必以小心故物無有失
先生家不甚貧每年租稅館榖分給宗族戚友之貧者
常至絶炊枵腹終日講誦不輟
[001-25a]
先生嘗曰天地之物無不為我享用目之所見皆是竒
觀耳之所聞都是雅樂只要洗滌嗜慾之心自能享用
或月夜開忩指示予曰此蘇子所云造物之無盡藏也
急當享用或早晩有暇引予南望銅官諸山西望西氿
諸水舉樂水樂山之義學者心能明理對此波光萬頃
碧色連天茭蘆掩映檣帆往來與吾心之理流行不竭
者一般豈不可樂試心無私妄望此層巒叠嶂巑岏嵯
峨峭壁懸崖樹木蒼翠與吾心之體靜鎮不摇者一般
[001-25b]
豈不可樂然山雖萬古不移草木年年生長烟雲變化
無窮觀吾心未發時生意充滿而無息靜也未嘗不動
水雖晝夜長流波瀾蕩漾而常明藻荇縱横而常潔試
驗吾心既發時本體虛靈而不昧動也未嘗不靜先儒
所謂動靜一色靜亦定動亦定也今富貴家費萬金做
一花園堆山鑿池樹樓築榭歡娛有限何如天地大園
不費一錢觀玩無窮吾貧賤人享用豈不逺勝於富貴
者哉天成/飄泊江湖數十年窮途逆旅勞苦萬狀追念
[001-26a]
先生此時指㸃光景愁心頓忘倦力復振凡我同人
急須着眼
先生與諸同學及世兄允武議論甚多天成/從旁聽
之黙記於心數十餘年終不忍忘然不敢即筆之於
書者恐詞拙不能達其精意欲明反晦且以下愚不
肖年近七十頑鈍如故有負先生之教不敢出諸口
以貽先生羞幸先生遺風尚在宗右人楊鄰筠張岷
南蔣若黎許少來瀛選諸子聞風興起問先生之遺
[001-26b]
訓於予不得已條其大概詞不達意望諸君子略其詞
以深思其意康熙六十年辛丑孟夏受業不肖門人潘
天成/謹述
雜記訓言後
乙夘春問治平之要先生曰正士風士風正則經史之
用實在家父子兄弟夫婦之恩洽在朝君臣僚友之義
盡天下無不治矣正士風固在國家建學設科而其要
尤在鄉里䝉師教小學生今汝已為䝉師矣不可徒
[001-27a]
受些須束修忘其責任之重也試觀古今來聖賢豪傑
名公鉅卿孰非出於小學生乎人性皆善小學生孰不
可聖賢豪傑名公鉅卿者乎况嗜慾未開真性未喪其
教易入易曰䝉以養正聖功也特䝉師不善教之耳凡
為師者必自盡孝弟忠信之道為宗族鄉黨推重小學
生聞之必起欣慕正身以立師範視聽言笑不敢茍且
行止動靜不敢輕浮小學生見之必生敬畏當句讀時
必粗為之訓解使其易知也由粗漸可以及精孝弟忠
[001-27b]
信家常日用本於天性粗即精也試觀學生之父一來
館中學生必欣然喜先生當指而訓之曰此爾之孝也
天性也再看有長輩來館中小學生見之必肅然起先
生指而訓之曰此爾之弟也天性也小學生嬉戱時一
見先生必惕然收歛先生益自嚴肅以深學生之敬心
學生歸去必教他孝順父母和睦兄弟姊妹寛待婢僕
養其仁愛之心一事不常一言不實必婉轉訓戒先生
尤嚴自反一言一事不欺學生學生方能不欺孟母買
[001-28a]
隣肉以啖孟子所以為善教也日日如此學生天性日
開嗜慾無由而起即後來或起而先入之言不㤀於中
自知悔改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矣學生稍長
與之講解經書先生必句句向自己身心上體認親切
於學生身心上指㸃親切蓋聖賢道理不外吾之身心
故從身心上體認指㸃方得真知灼見即做文字亦得
神得理可以坐而言起而行不徒為無用之空文也自
家之身心見得真天下萬世人之身心亦無不知矣學
[001-28b]
生大成達而在上致君澤民可以治一時之天下窮而
在下師友傳習可以治萬世之天下吾故曰治天下之
要在正士風正士風之要尤在䝉師也今汝已為師矣
勉之勉之 又曰凡有朋友來館中切不可閒談說笑
一則曠職一則起學生慢心必與之討論經史切究心
性或商酌經濟時務學生聞之開發神知彼此有益
又曰朝廷立學設科不得不以爵禄勸善士之為善未
嘗有求爵禄之心也此在唐虞三代之政則然浸滛至
[001-29a]
於末季則不然矣故孟子曰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
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
爵是朝廷以三物為教三年賓興不適足啟人勢利之
心也哉此君師之權不得不分也故天生孔子為萬世
師以布衣而操繼天立極之權非有髙爵以榮人厚祿
以養人七十子心悦誠服三千之徒仰髙山而行景行
者皆由於天性之不容已非有勢利之念參於其中也
漢唐以來真儒輩出教養人材為朝廷之用是先絶其
[001-29b]
勢利之心而得髙爵厚祿之享勲名節義朝廷得養士
尊賢之報君師之權分君師之權所以合也凡為人師
者可不知其責任之重也哉
庚子十月二十日至許一清兄家夜睡小樓夢見先業
師黙齋湯先生形容如舊更覺少壯精彩炳麟命余講
大學聖經一章畢先生曰說亦良是但註中虛靈不昩
一句體認得真否對曰體認頗真先生大怒以長大紅
色竹板責五下跪受而起先生曰不但聲色貨利累心
[001-30a]
不虛冨貴功名動心不虛聰明才智自恃不虛即數十
年讀書學問執着亦不虛須一切放下使此心如太虛
㣲雲不起如明鏡纎塵不染始能隨感而應朋友議論
間纔能集思廣益日用應事纔能因時制宜即遇錯節
盤根亦能隨機利導衆理之具者庶㡬不失萬事之應
者或不至大誤矣勉之勉之感泣而醒淚流枕席時漏
下四聲矣噫吾自十九嵗春三月從事先生二十九嵗
春三月先生棄我我今年六十有七矣四十餘年在天
[001-30b]
之靈猶惓惓於我責之勉之比當年更切奈我不肖辜
負先生慙懼無極趂此餘年鞭策駑駘刻刻儆醒未審
果能不負先生否謹錄以告同志大家勉勵刻刻在獨
知處體認庶㡬有以慰在天之靈也哉
  湯子四願即用横渠先生語/
一願為天地立心一願為生民立命一願為千聖繼絶
學一願為萬世開太平
  湯子四戒
[001-31a]
一戒鄙夫之患得患失一戒鄉原之同流合汙一戒楚
狂沮溺果於忘世一戒自暴自棄怠緩失時
 
 
 
 
 
 
[001-31b]
 
 
 
 
 
 
 
 鐵廬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