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0 榮陽外史集-明-鄭眞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滎陽外史集卷八
              明 鄭真 撰
 記
  豫齋記
忠翊校尉漕運慶紹所工户韓侯將名其齋居之室取
連山易筮之得雷出地之兆筮史曰吉是其繇曰茫茫
堪輿至陽發舒君子得之利厥攸居動無不順佚樂舒
[008-1b]
徐悠哉優哉造化與俱斯其為豫之義矣乎於是以豫名齋
而屬記於予予謂聖人作易以前民用有象焉有占焉
侯以象占而定居室之宜其有得於聖人作易之㫖哉
予嘗讀四聖之易而以連山參之則知造化之理載諸
簡册者一而已矣豫者安和恱樂之名豫之為卦上震
下坤一陽居四而五隂隨之有豫説之義焉侯之於是
齋也温清之暇終日宴坐心念澄黙得夫坤之靜者也
及其事為之際則發奮果毅期於必行是又得夫震之
[008-2a]
動者也靜而動動而順順而成其為豫何如哉雖然豫
固以說為義矣然溺於驕肆則鳴豫而致凶失於中正
則盱豫而有悔之二者侯固無是矣其尚慎其誠矣乎
九四之爻辭曰勿疑朋盍簪葢以至誠不疑則同類合
而従之其為豫葢無大於此者然則侯之齋居葢不特
為一已之豫而已其必將由已而致天下於豫者乎以
是觀之筮者之言於是為有徵矣連山之易豈欺我哉
侯名闕/闕/昔受知於今丞相康里公以千夫長戍于
[008-2b]
甌粤間遂以功陞讀書有文章㓜嘗受易於鄉先生駱
君伯善先天之學心傳面命故予敢誦其所聞者以諗
之是為記
  方齋記
莆田吳先生義孚年五十餘龎厚老成學貫經史而尤
䆳於書隠居深山中杜門立言以自見迺洪武壬子有
司敦迫就試閩省遂領薦書計偕春官中書省臣議以
中都興龍之地教職之重宜使進士為之於是先生來
[008-3a]
為鳯陽府學教授既至日進諸生訓以性命道徳之説
退治一室寢席其中織&KR0034以為葢障架以横板上下書史
旁設几案置觴豆之屬外編竹為籬植叢菊數本客至
對坐清晤有酒輒醉不吝也嘗曰兹室雖陋然審勢面
陽位正而方正吾儒者居之且吾嘗以執方忤物而不
變也將守此以終身焉於是扁以方齋而命真為記夫
方者圓之對方圓規矩之器也天下之物舉不能違之
然圓鑿方枘昔人固知其齟齬而難入矣況夫後世俗
[008-3b]
尚之趨其有不喜圓而惡方者乎且夫士之處世不過
言行動靜四者而已隨時而圓轉之其有合於理者耶
有人焉立心以正守道不回言行方也動靜亦方也不
偏焉不倚焉順理而行之功名富貴死生禍福不以為
欣戚也君子之道孰有加於此哉先生累世科第有司
嘗表其里曰桂籍宋時為太守者五人有萬石君之號
曾大父珤由進士通守潮州北兵至守節死義大父請
學上舎生值宋社移隠居不仕國清湖灌溉一郡淛省平
[008-4a]
章烏瑪喇欲湮為田上舎慨然爭之累年湖得不廢雖
時異事殊民至今稱之父柏字庭堅號石亭布衣儒素
克守先業先生七嵗失恃石亭令就外傅見其記誦喜
而謂曰吾家詩書之澤其在兹乎不幸石亭即世先生
年方十五有持家之責至二十有九厲志發憤師鄭先
生獻可林先生學矩以及丁先生文逺學矩元進士知
福清州岡孫之子文逺則其高弟也問學淵源葢可見
矣今以教席之尊任斯文之寄而所以自處者如此可
[008-4b]
謂不負所學哉唐次山元公嘗作惠圓先生喜方而以
名其齋居其何愧於古人也耶抑又有説焉易曰直方
大不習无不利夫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君子所以法坤
道也敬義既立徳斯盛矣何假於習而後利哉先生
取義於方其善於用易者耶真忝教於淮托在下執而
亦以不能刓方為圓見誚於衆先生獨咻噢之奬厲之
葢志同道合有如此者屬筆紀事不敢以淺陋不文為
解先生其尚有以教之哉
[008-5a]
  約齋記
松江陳氏為巨家名族自其先世嘗以好義稱於鄉里
名布字孟敷者年幾四十清慎修謹而種學績文不倦
不怠早嘗受易於嘉禾鮑先生仲孚洪武六年以儒士
徵試吏部中選授宿州儒學正宿為汴泗要衝自金宋
以來為用武之地際今天下一統文教聿興而宿為中
都畿甸孟敷講授之暇退歸所寓端居靜念人莫窺其
際自題曰約齋云予嘗以使事過焉叩之曰子何以約
[008-5b]
為哉孟敷曰吾自志學時嘗欲推已及物斯文之過我
者得用其情焉然事至物來必裁制品節而後可故字
孟敷而以約名所居敷有廣博之義約有要束之義二
者葢相須也今因於羇旅所謂約者非向之約矣予應
之曰是何傷哉亦足以見子之志矣夫守約而施博者
善道也天下之事寧有約而失之者哉是故約之以禮
約之見於行也博學而詳説之約之見於言也言必以
約則有綱有要不泛然以無統行必以約則有規有矩
[008-6a]
不侈然以自放約之時義大矣哉孟敷年壯力彊心存
惠濟交接應酬必以其禮而忠信篤敬見於日用常行
間殆易所謂納約自牗者耶乃今以教席之尊任斯道
之重將使成人有徳小子有造其於名教信非小補也
異日昇之館閣進諸廊廟將見學之所及徳之所施大
有以慰夫民生者非徒簡儉窮約之謂也雖然君子之
徳當論其世孟敷居家時嘗事其從父充之先生充之
亦明易學兩領鄉薦元至正末年張士誠據吳中分兵
[008-6b]
畧地松江充之散家財聚義士與官軍相犄角及敵戰
屢㨗同里有背恩反噬者引敵兵為内應充之兵衂家
燬僅以身免省憲交章論薦得授江淛提舉入聖朝知
和州事歸老於家以卒予家海上時嘗書其事比之辛
讜成敗非所論也夫善善及其子孫況其節義之著足
以裕夫後人者耶然則孟敷豈終約者哉併書以為記
  常齋記
括蒼王景彰先生教諭懷逺縣學治其齋居之室以蓍
[008-7a]
䇿筮之得易之恒筮者曰吉恒者常也久也常故能久
久則悠逺矣且恒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有恒
久之義焉於是以常名齋而求記於予夫天下之理亦
惟其常而已非其常則為怪為異為變徒以駭耳目之
觀聴奚可哉子不觀諸宇宙間乎日月星辰之運行山
岳河海之流峙四時之行百物之生形形色色厯千萬
年無有差繆不常而能之乎人於其中賢愚貴賤固有
等差而彛倫日用之須修齊治平之要豈外乎是常者
[008-7b]
哉書曰彰厥有常而子思子於中庸之庸以平常之理
言之而張思叔座右銘亦曰常徳必固持噫常之為義
㣲矣哉景彰世為括蒼儒族而清謹好修力學不倦為
古文歌詩皆典雅蔚贍可喜洪武壬子以文詞領淛江
行省鄉貢進士薦書計偕京師選部將奏以官力辭不
得遂領懷逺教職以去懷逺鳯陽屬邑塗山禹㑹之地
兵燹以來學校之事有所未遑景彰既至而館舎蕭然
在學子弟皆復業之家樵牧童豎迫於有司勉彊應命
[008-8a]
從師授業之誠無有也景彰曰吾惟盡其職焉耳晝夜
程督不見有不堪之色人以是敬憚之斯其有常之吉
士而得於易之恒者耶視夫好高立竒索隠行怪以釣
聲名取利祿者相去何逺哉雖然恒卦之九三爻辭曰
不恒其徳或承之羞上六振恒凶所以深戒人不能固
守其常者國家文治大興菁莪樂育之盛前古莫及景
彰臯比之席已越三年將使久於其職以遂責成焉者無
以輕動為也傳曰肆成人有徳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
[008-8b]
譽髦斯士於景彰竊有望焉景彰曰筮之言信矣抑
或子之説其亦有以教我乎於是乎記之
  樹徳堂記
傳曰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徳者人心所同得也而書言
樹徳務滋者何哉夫樹徳猶樹木也晉人謂十年之計
樹之以木百年之計樹之以徳夫其堅固而不拔則盛
大而無窮徳其可以不樹矣乎四明韓氏出自高陽有
字君垕號妙心居士者由定海徙居郡城以勤儉致産
[008-9a]
業天性孝友好善樂施尤向慕佛乗年六十有三而終
有子二人長惟善次可善克承先志益大以振惟善有
子二人長懋簡號節齋不樂仕進淛省兩以慶元幕長
薦不為就次懋和號務齋由慶紹海運千户三轉至海
道都漕運正萬户積階由忠翊校尉至奉議大夫奉議
貴為三品有司奏當疏榮二代於是妙心贈中憲大夫
追封高陽郡伯惟善封太中大夫高陽郡侯其職皆以
海道都漕運萬户云聖運肇興懋和以閑良謫居汴梁
[008-9b]
郡侯與長子懋簡力貢賦以奉有司嘗奉命旅朝京師
拜伏奉天殿下面聞聖諭賜酒食以歸恩意醲渥夙興
夜寐用圖報其萬一噫非樹徳之極其至是乎予客居
中都郡侯之孫名中字允傳以書來言曰韓氏世澤非
一日矣先曾大父郡伯善慶之積大父郡侯遵守以至
於今若子及孫之盛先生有以知之先叔祖可善翁扁
其堂曰樹徳蔣先生徳純者實為之記藐焉弱息無所
肖似亦欲取以名其所居幸先生為執筆焉夫君子之
[008-10a]
於人論其世而已論世者不於其人於其徳徳之樹也
如甘棠之勿翦嘉樹之封植斯可矣使夫怠惰放棄弗
樹弗藝蕪廢而茅塞焉至於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或
偃以拔或撼以搖其能有所獲也哉若稽前史韓以國
氏漢唐及宋為將相為牧守為名儒士大夫先後相望
其年代之逺譜牒之殊不可攀援而彊合然泝源窮委
所以興懷先哲垂裕後昆者可不思所以生息而蕃衍
之乎昔端明蘇長公銘王氏之堂曰鬱鬱三槐為徳之
[008-10b]
符樹徳之謂也夫樹木者常待其熟樹徳者亦待其熟
木之熟徳斯熟矣徳之熟徳其可勝用哉允傳氣貌清
修循循謹飭讀書工文辭溯妙心之傳已四世於是勿
替引之自根而榦自榦而枝而葉廣大高茂可幾矣傳
曰繩其祖武受天之祜於允傳切有望焉予既書其所
以以示鄱陽周先生克復先生曰某以先左丞玉雪
公使命淛東知鄞有韓氏久矣然㣲先生之文不足以
發之因用古篆法題諸篇端且扁其額揭諸楣間
[008-11a]

  慎獨齋記
國學生嚴陵王以寧奉上㫖賜襲分教中都之屬邑之
臨淮邑大夫樂侯瓚命父老考古者黨庠閭塾之制為
之建學率子弟二十餘人事之以寧朝夕講授不倦既
閉門不與物接端居靜念深有得於先師曽子子思慎
獨之説喟然嘆曰至矣哉聖門傳心之要也信矣哉理
欲善惡之幾也可不思所以用力哉因以慎獨名其齋
[008-11b]
居而求予著記昔者儒先之論詳矣嘗試以其説身體
之平居暇日燕坐寂然融心㑹意湛然如太空明鏡天下
之物不足以動之而其好善惡惡之誠存養省察之實
固已黙具於中矣或者事機之來勢會之乗一念之發
或有不謹而幽暗隠㣲之間少不致察焉則不免於自
欺之蔽而其離道也不既甚乎是雖人所不知而其手
指目視亦不可掩矣以是而曰吾將以慎其獨也繄孰
信之哉今以寧之居是齋也扁焉而朝夕觀焉則其遏
[008-12a]
人欲存天理誠中而形外者不徒一時為然而時時皆
然則不必乎不睹不聞而始有所謹矣精義入神氣象
具見小而掃洒應對外而出門使民大而天徳王道之
純亦不已功用所及言語云乎哉詩曰潛雖伏矣亦孔
之昭獨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子嘗有言曰世之學栁
下惠者未有若魯獨居之男子而後世亦有借此以明
慎獨者以寧氣温貌恭在鄉黨循蹈規矩入成均以明
經中高選博士先生稱之是固能心曽思之心於數千
[008-12b]
百載之上矣豈止魯男子之學栁下惠者耶予家東海
上朅朅而來塊然獨居虀鹽薪水朝不繼夕而清苦自
甘于今三年竊嘗儗古盤盂之戒書其辭於室壁曰慎
厥止汔小愒相在屋漏尚不愧書於枕席曰夢寐處㒺
或愆明靈司之眇幽𤣥書于户牗曰仁為樞義為閾敬
爾威儀慎出入烏乎兹言予其勉旃此皆慎獨之要也
因書以遺以寧庶幾相與警惕以無負名教矣乎以寧
齋居在清流門水簾洞南昔傳有蜀卒自青城山來訪
[008-13a]
求水簾先生者葢古仙遺跡云併書以為記
  自省齋記
真年十餘嵗時挾册侍先處州教授側先教授謂真曰
志士之為學當有其要為學之要其惟自省矣乎昔之
日孔聖之道傳之曽子三省之功不以一日廢也今去聖門
數千百載其能有學曾子之學者乎嗚呼汝勉之哉真
服膺先訓至今凡三十年然而一日之間事至物來是
非取舍忤於理者多矣反而求之其能不愧矣乎洪武
[008-13b]
六年夏五月忝以淛江進士典教于中都畿邑而天台
呉叔祥氏以謫居密邇嘗過而訪焉叔祥方以講授為
業草齋數椽僅庇風雨丱角之童劔侍林立叔祥端坐
其中起而迎之如舊相識従容言曰鴆毒生於宴安徳
業成於憂患古之人未嘗不致謹焉往吾自東海上來
居濠梁計其道途所經餘二千里魚鳥與東海鄰飢渴
頓踣者數矣今幸而就衽席之安得與二三子朝斯夕
斯以從事簡册者斯文之幸也其有所惕厲矣子因以
[008-14a]
自省名齋子其有以教我哉真聞而有感焉竊意叔祥
庶幾有意於學曽子也夫人所以立於天地間而為萬
物之靈者以有是心也心之在人謂之有物則不可以
形像求謂之無物則其日用常行亦無非心之所為而
已一念之間善則交修過勿憚改審乎天理人欲之判
囿乎流行賦予之中斯其為自省之道矣哉叔祥南冠
之士北來于兹悄焉羇旅常情匪堪顧方以反身修已
為進徳入道之域其志行不可尚矣夫濠梁國家興王
[008-14b]
之地賢才之所聚車馳輻輳叔祥志學如是有司固將
轉而上聞矣真老病駸尋簡編荒落而趨庭日逺無従
是正方將與叔祥究竟曾子之學殆恐公車之召敦迫
上道非老生所能挽留也
  立志齋記
鳯陽府學楚生闗家居中都之道門前望獨山後睨長
淮城郭之高大宫闕之壯麗一寓目而盡得之予與教
授莆田呉先生義孚同在斯文嘗以公府期會往來二
[008-15a]
十里間過其廬為之憩息生之父谷石翁謹慤篤實而
尤切於教子出酒饌相勞苦先生謂予曰吾忝教職無
補事功弟子員若生其幾乎號其齋居曰立志俾予記
之夫士之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示夫志之所向
也自髫而童童而冠有成人之道焉成人之道非立志
不可也志之立則事必成功必遂不爾其不至於頺墮
而委棄者幾希且生不觀諸射乎張爾弓挾爾矢彀滿
而發不至於中的不止也生之立志如射之志的斯可
[008-15b]
矣常存於平居無事之中不離乎困窮患難之際夙興
夜寐弗忘也安榮順適弗墮也志茍立矣則自格物窮
理處事接物以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無所往而不得
矣孔子十五志於學又曰志於道而孟子亦曰持其志
生知亞聖之資猶若是況學者乎生清修明敏讀書解
義音吐清暢學為詞章亦時有可觀者以是日求其未
至其於道也孰禦國家誕興文治以諸生進者不次超
擢為御史為部郎為郡守為承宣布政使者先後相望
[008-16a]
生既有志於學異日進之朝廷所以烜衣冠之華耀襲
簮組之光榮者其不權輿於此乎詩曰肆成人有徳小
子有造生其勉乎哉予不敏不文輒因吳先生之言而
為記之
  不貳庵記
同郡周舜言氏隠居城東偏一室數楹窻明户虛陽光
交映外有山石高一二丈許若戈鋋搜疏玲然瓏然&KR1713
然呀然萃而聚之培以沙土植叢竹數十本間以幽葩
[008-16b]
異草雅淡靜素芬芳清潔有林野之趣舜言屏絶人事
挾䇿之暇靜居黙念間以㣲疾親岐黄之書既心定神
完覺恍然自得者乃號為通一子而其所居曰不貳庵
云以予有交義之厚求執筆為記作而言曰甚矣子之
善於立名也夫一者數之始二者所以配夫一也一者
竒而陽二者耦而隂天地生成之數也自一而十十而
百百而千千而萬億及于無窮而卒歸於一也故天下
之理一而已矣寧有貳乎哉子不觀諸天地間乎日月
[008-17a]
星辰之運行隂陽寒暑之代謝山岳江海之凝聚流溢
鳥獸草木之飛走生植與夫禮樂鬼神之奥器用度數
之詳自然而然而不抑之使然者其非理之一也耶葢
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會一心故即諸物者即諸理
可也即諸理者即諸心可也心即理理即心通乎理之
一者由其心之一也通一則不貳不貳則不雜不虛偽
不間斷如是則自吾身而推之家國天下事至物來皆
一以貫之而無礙於其間矣是豈非善學者歟雖然一
[008-17b]
也者誠也不貳所以誠也書曰善無常主恊于克一所以
言誠也而先儒朱子者著敬齋箴亦曰勿貳以二勿參
以三亦即所以為誠也誠之時義大矣哉誠故不息不
息則久久則專乎一矣專乎一則其不貳也可以終身
矣尚務其誠矣舜言聞之謝曰先生之言良是哉佩服
書紳可矣遂書以為記
  去非軒記
同郡蔡景和氏年三十餘性資明敏儀矩㓗修居于郡
[008-18a]
城東北廂近鄭魏王故第王在宋時以甘盤舊學
身相理宗端平之政號稱元祜今其園池廢為墟市而
猶以鄭氏得名景和居其間有冠帶之遺風當海宇清
平晏然自適泛觀經史究古人立言行事而有得焉踵
門謂予曰天理人欲同行異情諗其是非而取舎之吾
未之能也竊有志焉將以去非名軒可乎予應之曰可
哉夫人之生也得天地之氣以成形五常之徳莫不具
焉渾然至善而無有駁雜也大中至正而無有偏倚也
[008-18b]
初何是非之云哉自世學不明人心錮蔽喜怒哀樂之
發聲色臭味之交固有汨於形氣之偏而忘其徳義之
正於是昧者日趨於非而莫知所以為是者矣聖人憂
之本之以仁義節之以禮樂刑之以法度使其就是
而去非者於是為至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則夫子
告曽子以孝親之本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非
禮勿動則夫子告顔子以克已之功顔子去聖人未達
一間曾子親得聖道之傳而其授受之際指是為則所
[008-19a]
以遏人欲而存天理者其要莫重於此矣景和於是而
用力焉其亦庶幾矣乎雖然善學者持久之功一日之
間事物之來千態萬狀是非取舎之心少有間斷則混
淆錯雜而利欲従而蠱蝕之矣然則如之何其誠矣乎
誠則明明則久久則是非判然矣推之於日用其於道
也孰禦哉景和聞之曰子告我以聖賢之學吾殆自是
而有進也耶請書以為記
 
[008-19b]
 
 
 
 
 
 
 
 滎陽外史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