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50 師山集-元-鄭玉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師山集巻五       元 鄭玉 撰


  記


  績溪縣三皇廟記


  國朝之制通天下得祀者惟三皇社稷孔子而已盖治
始於三皇學極於孔子農之功著於后稷祀之所以崇
徳報功不忘其本也績溪縣故有孔子廟社稷壇壝歳
時有司行事如彛禮三皇廟獨未置前此縣大夫不知
[005-1b]
其闕典也部使者數以為言至元元年今達嚕噶齊某
言於衆曰縣地方百里比古公侯之國三皇廟不建為
之上者不知為治之本為之民者不聞古昔之盛固吾
縣大夫之責亦爾民之羞也衆曰然乃卜日相攸得地
於縣治之某所鳩工度材經始於某年某月某日殿堂
門廡如他縣之制而雄壯有加焉既成以九月九日行
釋奠禮文武官屬咸與薦祼父老聚觀咨嗟嘆息相與
語曰使我輩得聞古昔之盛典禮之大縣大夫之力也
[005-2a]
其可無所紀乎礱石請書其事某惟伏羲神農黄帝開
天立極創物作則垂之萬世天地有不能為其所為者
而况於人乎况於後之聖人乎故雖堯舜禹湯文武之
盛亦不過因三皇之治隨時而損益之非有加於三皇
也其見祀於天下享報於無窮宜哉朝廷之令典縣大
夫之盛心與父老之言皆可書也故不讓而為之記


  養晦山房記


  木之能生於春以其當天地閉塞萬物藏蟄之時乃能
[005-2b]
收華反實聚其秀而納之根及其天地變化雷雨奮作
然後芽萌甲拆生意衝突而不可遏人之為人亦猶是
耳幼而學焉壮而行焉盖幼而不學則無以窮天下之
理而致其知及其壮也不究之用則亦何以為學哉未
有用而不本之學學而不究於用者當其學時若無所
為於世而人以為晦及其用也則人以其有補於世而
謂之顯易以龍蛇之蟄譬之精義入神於言學切矣伊
伊之耕於莘太公之釣於渭卒輔湯武之聖君成商周
[005-3a]
之大業此始晦而終顯者也孔子孟子以大聖大賢而
不見用於當日然道隆天地澤被古今此晦於一時而
顯於萬世者也夫顯晦雖有窮達之不同而於聖賢者
無與也此予晦之所以致養而山房之所以得名歟予
少時嗜讀書號能記誦稍長涉獵世故出入憂患中益
驚恐其心勞其體馴致健忘藥石不能愈思所以完神
復志因逰黄山從祥符主僧借隙宇加闢治兀坐其間
盡取天下之書而讀之以求聖賢之所謂道濳心而勉
[005-3b]
學焉庶㡬董仲舒之不窺園陳烈之閉户者昔紫陽夫
子之冠也屏山劉先生祝之曰木晦於根春容曄敷人
晦於身神明内腴夫子能用其言以繼往聖千載不傳
之學而為百代宗師嗚呼夫子往矣予其徒歟


  尊已堂後記


  汪氏望於新安自隋唐至今代有聞人七八百年衣冠
之傳詩書之澤不墜益振城南隅汪氏在宋淳熈間鄉
先生曰伯舉與其弟伯虞伯言築堂以居讀書其間兄
[005-4a]
弟自為師友樂夫天命之貴不假外物為榮故尚書金
忠肅公名以尊已邕州呉文肅公為之記朱文公嘗書
尊已堂三大字掲之楣間炳如也當時名勝如鄂州羅
公皆有篇什傳誦天下膾炙人口堂災於景定元年庚
申繼而復之者則其孫某也元貞元年乙未郡城不戒
於火堂復遘災惟時綿蕝草創卑漏湫隘視舊弗稱因
循苟且者二十有一年延祐二年乙卯五世孫晞聖字
一清始更而大之髙明爽塏宏麗静深簷桷翬飛牕户
[005-4b]
敞達烏聊前揖披雲後擁山若增而髙地若闢而廣凡
登斯堂者心若有所感而通目若有所豁而明格物窮
理若有所見而得操觚命辭若有所助而成一清則曰
吾非敢廣室廬侈逰觀也盖以承先志彰祖徳耳屬其
里人鄭玉使記之玉惟斯堂之建命名題扁作記賦詩
皆當世儒先生長者玉得置名壁間託以不朽是固願
也然斯記之作以吾文公而委重二公謙讓不遑則玉
何人而敢贊一辭焉第以堂之重建不可以不記姑記
[005-5a]
其重建而已嗚呼堂存則名存名存則尊已之義存而
一清之先志為不孤四君子之言為有考也又烏俟夫


  向杲寺重建彌陀殿記


  向杲寺在新安郡城之西寺後為彌陀殿歳九月之望
合四方善信作净土㑹號曰西蓮社盖一百六十年矣
歳月滋久殿益傾圮寺僧徳新告於㑹之衆得錢若干
緡以改造焉既畢事謁余請記余惟先大父自宰鄉邑
[005-5b]
告老來歸即主是會先君子每待次家居亦往與焉余
時以童子得奉几杖侍立左右見其蕆事之夕旄倪咸
至序齒而坐飲食之際内外肅然已乃結跏合掌黙誦
朗宣氣象雍容有足觀者此余之所喜聞而樂道也殿
起於寳慶三年丁亥扁曰極樂則里人羅永臣之所書
也泰定三年丙寅徳新乃建是議先從父學正公諱某
實始倡之同時都㑹首某人等僉謀以同衆力齊舉㑹
之善信鄉之好施者咸有助焉乃以九月庚申撤其殿
[005-6a]
而新之齋㕔五間則因其舊而加葺焉按佛書阿彌陀
國土在天竺十萬億國土之西其民無有衆苦故名極
樂新安為郡介大江之東居萬山間其境四塞故無兵
戈之擾而隣里得以相保依山為田素無澇溢堰溪鑿
渠足以灌溉故無水旱之苦而老稚得以相守地曠人
稀其氣清&KR1065故疫厲罕作而生死得以相安其人復以
禮義自持勤儉自處故其風俗淳厚家給人足有非他
處之所可及者是即極樂國土矣又何必天竺十萬億
[005-6b]
國土之西而求所謂極樂國土者耶且一百六十年間
星移物換世異人殊至元徳祐之交鼎遷運改而斯㑹
未嘗廢輟亦可見其土之為極樂而其民之無有衆苦
矣季秋之月農事既隙鄉黨隣里父兄子弟咸㑹於此
修設佛事之餘因其長幼之序語以孝悌忠信之道則
斯殿之建豈唯足以資其冥福而於皇極之福亦有助
焉此則余之望也敢以為記


  松月齋記


[005-7a]
  客有以松月名齋而謁記於余者余曰松月之齋何如
客曰吾居雲水之鄉結廬城市之㑹而有隙地焉地有
古松數本樛屈偃蹇蒼甲若龍適當吾齋之前月上東
山又在此松之外良宵美景吾坐齋上推牕慿欄輒見
松月吾是以名之余曰噫嘻異哉子之名齋也今夫地
有逺近景有優劣而月無不在焉世有古今人有賢否
而月無不照焉是則古今之月一同而逺近無以異也
自東坡以江上之清風配山間之明月而後天下之以
[005-7b]
山月為勝者有人也至於月生松外景若天成則世未
有知其妙者堅貞夭矯歲寒不易者松也清輝皎潔容
光必照者月也而月出滄海之上松影牕牖之間虚室
生白素壁如畫此時此景則與世間月色為不同而吾
齋之所獨有也此齋之所以得名與而余未之前聞也
何時具扁舟過太湖訪子齋中哦松弄月收覽景物為
子記之未晚也客曰公言詎非記乎吾請歸而書之齋
壁客姓某氏名某毗陵人


[005-8a]
  黄竹嶺廵檢司記


  黄竹嶺在休寧縣之西百六十里前至元間江南新附
殷民未安時多反側乃設廵檢司置官一人行省版受
吏一人兵三十人以守之及天下既平海宇寧謐若無
所事乎兵黄竹在深山中幽僻不可處乃移治江潭江
潭去縣纔七十里亦一墟市也然無吏舍僦民居以為
治無常所得盗賊寄繫閭閻情或漏泄案牘棲藏無所
復多散逸前承後繼漫不之省元統二年春吾友程君
[005-8b]
以文以著書奎章閣借注是官始命於朝既至慨然曰
廵檢官雖卑亦天子九品吏涖事無所非所以示觀瞻
乃出錢為倡其𨽻於兵與民之好事者咸以錢助為若
干緡而莫宜其地江潭舊有三官祠地勢夷亢山川回
合為一方勝處請於提控官以緡錢貿得之舁三官像
置道士觀以至元元年某月某日徙治其中除舊布新
構塗甃甓各盡其美中為涖事之堂扁曰不欲東西各
為一室以待部使者與大府之客有事過吾境者而館
[005-9a]
焉又以儀制之未備也兩旁繚以脩牆列樹竹木其前
因門為樓置鉦鼓其上候測更㸃以警民出入其西别
為屋三間使吏處其中右厨左庫案牘庋焉書抵京師
乞記於閣老豫章掲公未至以文滿且代走書語予曰
掲記不可得矣子其為我記之使來者嗣而葺之則子
之賜也予念以文不卑其官能勤其事後之人或不能
承其志也強為書其歲月著作之始然觀以文此舉豈
禍福利害所能動其中者乎斯亦可書也已若夫求掲
[005-9b]
公之文而再刻之則來者之任也提控官縣達魯花赤
名額森托音字仲禮官承事郎以文名文婺源人


  聽雨舟後記


  予既為李文卿作聽雨舟記又四年始識文卿於京師
卿之言曰自吾少時即有江湖之興長而益篤甚欲上
龍門訪七澤效古人為萬里之逰而吾有母朝夕以奉
養為事安得舍吾所事以勤舟楫之勞乎然而良晨佳
夕波濤上下漁歌響答江湖之樂雖不能心賞而目識
[005-10a]
之亦未嘗頃刻而去于懷也此聽雨舟之所說而子記
之所以作也今吾不幸至於大故且除䘮矣方將駕一
葉之舟掛數尺之㠶得意於風煙之上放情於滄海之
間遍尋名山大川徜徉乎泉石之側以遂平昔之志然
後歸卧此舟以終餘生此則吾情之所至切而子記之
所未及者請書其逸語為後記如何予乃諾而記之時
元統二年正月二十有五日也


  黄石施水菴記


[005-10b]
  休寧縣東南三十五里地曰黄石是為四通八達之衢
行旅之趨閩廣渡淮浙者踵相接也齊祈寺僧某未祝
髮時在宋咸淳庚午因里人王公竹牕父母墓兆餘地
卓菴三間其女兄程四娘者家饒於財又能割其所有
以成某志夏秋設茗飲其中以待行者且買田園為齋
粥計傳之永久其徒某某某勤苦不懈相繼興葺又得
王氏諸孫佐之凡菴之百具始備盖七十年於此矣寺
僧某懼夫歲月之久将泯沒而無傳也合其衆之辭欵
[005-11a]
門作禮請書其事於石昔者予以負薪之役嘗有事於
四方見七閩兩浙佛者之徒結屋道傍設粥具茗遇人
輒合掌恭敬捧盂而前如子弟之事其父兄及其去也
歡喜餞送如主人之禮其賔客濟人飢渇之苦曽無徳
色於人予賤且貧財不足以及人力不足以利物心竊
愧之某之請也故不忍辭雖然飢然後為之食渇然後
為之飲視人之飢猶已飢之視人之渇猶已渇之本吾
聖人之事佛氏最後入中國乃能得吾聖人遺意於道
[005-11b]
路遼絶之處天氣炎歊之時為糜以待餓者為飲以待
暍者使行旅無飢渇之患雖吾聖人以已及人之心亦
不過推是心以往耳記之又豈為過乎某程氏子邑之
合陽人寺在菴南五里柏山之下其衆曰某某某某云


  王干里洪氏始祖墓記


  王干里洪氏始祖府君之墓在其所居里中葉村之上
官道之傍按譜府君諱政始自睦之遂安徙今居今里
中數百家皆洪姓盖祖府君云府君之墓世次既逺歴
[005-12a]
年滋多蕭茅篠簜䝉翳其上墓道塋域蕪穢不治重以
埋𦵏侵陵㡬不可識十七代孫斌幼有至性每過墓下
輒重感傷至正六年十二月甲戌始克伐石甃砌列以
堦級聚土版築繚以垣墻立表其上請記於予予惟人
之於其祖宗所以奉其祭祀守其墳墓者無所不用其
至苟或祭祀之不修墳墓之不保則亦何以子孫為哉
且人有一金之藏猶必謹而識之恐忘其處况祖宗體
魄之所存乎其於四尺之封表而異之當何如也又恒
[005-12b]
見中原士大夫家遭遼金之亂髙曾之墓已有不可考
者而况十七世之逺乎我輩幸生江南承平日久祖宗
墳墓無所遺逸子孫世守雖百世可也而况十七世之
近乎然則知其所在而不知所以守之其罪將有所歸
矣若斌者豈惟舉一家之廢墜實流俗之軌範也予故
樂為書之使世之為人子孫者知所勸戒而益勉焉斯
記也豈特為洪氏設哉斌字節夫予為邑人鄭某書者
婺源程文


[005-13a]
  鳳亭里汪氏墓亭記


  婺源汪匯謂予曰匯之先自二十世祖徙居鳳亭里十
三世而生念四府君至匯又八世矣府君之配曰程氏
墓在里中鳳嶺環嶺左右皆其子孫之居以其墓之近
於家也昔者歲正之朝族人子弟㑹拜族長之家然後
以鼓樂前導省謁墓下還宴於家明日以次謁先世諸
墓遍而後止故墳墓無所遺失近年以來省墓之禮既
廢墳墓之失隨之矣鳳嶺之墓或創為宮室或開為道
[005-13b]
路或犯以犁鋤五患㡬於備矣侵陵之禍至有不忍言
者匯之父子方謀於家圖為興復族兄梓聞之曰是亦
吾之志也乃合辭以告於族之長族長首助以錢力贊
其事然後遍吿族之人聞者以喜侵者以愧於是宫室
以徹道路以塞犂鋤不敢犯而侵疆盡復矣又懼久而
復有斯禍也圍以垣墉周五十丈負土封之累石砌之
創屋四楹以為拜掃之所族人讓徳又建重門焉先生
幸賜之言使刻墓上俾吾萬世子孫嗣而葺之無或廢
[005-14a]
墜豈惟宗祊之幸實風教之幸也予聞𦵏者必誠必信
之道古之人封之若堂若坊若夏屋若斧者所以表而
識之欲其既堅且固久而不忘也坊墓之崩聖人為之
泫然流涕况於侵陵驚犯乎然非有拜掃之禮世次既
逺不至於遺忘者㡬希矣故墓祭非古也自近世以來
莫之能廢也然則汪氏之事其亦可書也矣予又聞往
年汪氏先墓有為盜所發者匯之祖天祐傾家以討賊
又為人所侵&KR1025者梓之髙祖友義竭力以陳辭予故牽
[005-14b]
連書之以見匯梓此舉其淵源有自况善善原其世亦
古之道乎匯之父名明初其族長名元偉於匯為族曾
祖云


  重修横山路記


  歙東南境接杭之昌化自昱嶺闗至郡城百里而逺出
入山谷間無跬步夷曠者其間自小坑口至溪子里舊路
由溪下﨑嶇坑澗中厲掲二三十度行者以為病其險
絶處髙則架木為棧低則疊石為塘修葺無時官民勞
[005-15a]
費至不可勝計㑹宋岳武穆王飛提兵過郡境至則溪
水大漲軍不可前王命大衆伐山開道由三嶺出遂為
康莊且省其程三之一焉出其途者咸歌舞之盖二百
年於此矣獨葉村之下地曰横山上倚懸崖下臨深溪
號最險處國朝至元中討平西坑寨之亂里人洪君聲
甫雜木石為路取平正以通軍馬事出臨時不能經久
梅潦侵齧漸致崩腐負者側足而步乗者執轡而趨聲
甫之孫節夫與其弟仲徳季安謀鳩工選良伐山取堅
[005-15b]
層累而上如城如堵鱗比而成如砥如掌於是戴星步
月不擇地而可履矣又於其傍築亭以休行者而祀武
穆王其中予按武穆王以紹興元年提兵討楊么過此
故老相傳軍過巖寺鎮夜宿人門外居民無有知者黎
明啟户見㸑迹宛然方知王兵已過矣其持已律人有
大過人者盖古之忠賢天地因之以立極人物頼之以
有生者也開路之役乃其餘事然功在吾州比之秦渠
蜀堰歴千萬世而不可忘豈但見甘棠而思召伯也哉
[005-16a]
節夫舉此於二百年之後使王之功績因之而益著其
視世之修橋路徼果報者為不侔矣予懼王此遺跡國
史既所不書又復逸於郡志歲月滋久將遂無聞乃併
書之使節夫刻之道上不才名氏亦將託王以不朽也


  上清靈寳道院記


  謝君叔畊過玉言曰本真不天蚤歲孤及長羇旅江淮
閩蜀間險阻艱辛歴萬状久而後獲歸以至於此而無
有子也昔在大徳五年嘗走龍虎山中致謁太素凝神
[005-16b]
廣道明徳大真人是為嗣漢三十八代天師乞披度為
道士願以城南居宅為道院節朔讚誦如宫觀禮𨽻上
清正一萬夀宫本真將終焉事下如請俾禮凝和宏道
𤣥妙法師劉公立中甲乙相傳勿墜十一年道院成屋
凡百餘楹太清殿居中前則玉皇閣左右奉羣真後重
屋以處徒衆儀制畧備賜上清靈寳道院為額乃割已
田五十一畝歲入租以稱計者六百三十有六以供吾
徒而積其六之一有竒為繕葺備復命吾兄之子曰安
[005-17a]
老為吾後以奉先人烝嘗所存田以畆計者六十有七
耳願記諸玉惟三代以上天下無遺材士君子皆為有
用之學後世髙見逺識之士或不為世用輒相引去山
林藏遯而人遂指以為仙雖以子房之賢及其晚年且
謂欲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逰盖始顯而終隠漢初天下
未定曹參得盖公之一言而齊以大治既隠者又為世
用是其清净合道明哲保身固非後人所可擬及然其
為學又豈必以捐絶世務而後為髙哉今觀是舉既不
[005-17b]
畔吾先王之法又得以盡其師之教是可書謝君世居
新安祁門縣叔畊字本真名其先君子諱及篤學有聲
譽與秋崖吏部方公為同門友嘗補太學生叔畊今年
七十一童顔兒齒行步如飛盖得於所養云


  龍興觀修造記


  老子設教清静無為而已秦漢以來乃有神仙解化飛
昇之說至於正一之宗冠氅以為飾宫觀以為居行符
水以救疾病設齋醮以祀天今惟其徒獨盛於天下者
[005-18a]
以感應之機在人為易動禍福之語入人為已深也然
求精修不懈足以傳其師之教而副世人之所祈請者
盖亦未之見也不老山龍興觀自昔髙君景修以法籙
煉度為四方所尊信誅茅于此逮奚君岳卿得觀額而
名之鄉先達郢守羅公為之記遭宋末造鼎遷物改世
異事殊重以山髙氣寒風雨侵蝕簷頽壁壓支柱不仆
而已至今住持提㸃元素冲妙真一法師陳君崇正乃
始有意興復而加充拓十數年間心惟力悴銖累寸積
[005-18b]
克厎於成内外巨細靡不完好三清像玉皇像七星十
一曜像諸天神王像瓊章寳藏飾以金碧光彩相射照
耀人目添甍易棟而加整飭則三清殿藏殿東西兩廡
也其重建者為法堂為玉皇閣其創建者為東華樓為
屋十五間凡若干楹合修造之費鈔以錠計若干米以
石計若干畚鍤斧斤之役以日計若干出於已者十之
三化於人者七起皇慶元年壬子訖天厯元年戊辰又
慮其久而将不繼也裒田積榖置籍以稽出入立修造
[005-19a]
之局使其徒世守勿壞用心勤矣師字真空邑西人頎
然長身目光如漆誠意懇懇專事禳禬諸公貴人争相
迎致之用是有所樹立盖予所謂精修不懈者因其謁
記畧叙梗槩使刻之石若夫山川之勝沿革之故羅公
已著者此不復書


  怪松記


  新安在萬山間植物最繁屬縣皆宜杉而歙獨宜松山
顛水際青青不彫者皆松也然地奥氣和松皆直榦叢
[005-19b]
葉不異凡木故雖繁而不為人所稱道郡城東出二十
里又折而北二里鑿渠引溪水灌田曰豐堨頭土人即
溪上為壇以祀社植松其傍為社木不記年數矣今存
者五株其西四株皺膚裂甲擁腫攣拳樛枝疎葉屈曲
槎牙與他松不類或一枝夭矯飛入雲漢如虯龍上騰
雲霧四起或一枝横出低垂掠地如飛鷹旋野狐兔在
目利爪方張或蟠結如車輪或曲折如矩尺逺視之則
青山矗矗翠色照眼近視之張盖當逵横縱布頂四縁
[005-20a]
飛舞班荆而坐恍若箕踞巖下谽谺上聳藤蔓聫絡枕
石而卧則疑偃息髙堂飛桷華榱蔽虧天日其東一株
枝皆下垂蓊欝蔥蒨又如卿雲騰空飛鸞翔集予嘗坐
卧其下不能捨去頃遭亂離庭户之外即如江海不見
此松四三年矣往來夢寐神逰而賞識之至正十有四
年立冬之日與友人鮑以仁行視東荘復過其處相與
㳺衍咏歌如見故人情不能割語以仁曰此松以偃蹇
不材為世所棄故得置身寂寞之濵而免於斧斤之患
[005-20b]
同於予之出處且去吾家不一舍逺所兾世道漸康四
方寧謐賔客過從或挽舟遡流或肩輿就陸時一過此
彈琴賦詩酌酒釣魚與此松結歲寒之盟為莫逆之友
以盡餘年之樂實予之願也以仁作而言曰先生此舉
固斯松之幸矣他日荘中稍有贏餘當以其資築亭松
下門人弟子日奉几杖來逰來歌庶㡬昔人風乎舞雩
之興又諸生之幸也可無一言以紀其事使之流傳以
為佳話乎乃誦其本末使以仁書之
[005-21a]









[005-21b]









  師山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