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2 山堂肆考-明-彭大翼 (master)


[036-1a]


卷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山堂肆考卷三十六   明 彭大翼 撰
君道



赦宥


 易解卦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周禮司刑掌三
 赦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又王符潜
 夫論或三辰有候天氣當赦故人從之施德也文中
 子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
[036-1b]
肆大眚


左莊二十二年肆大眚


解大難


袁崧後漢書賈彪遊京師郭林宗李元禮等為談論之
首一言一行天下以為凖的黨錮事起彪謂同志曰吾
不西遊大難不解即入闗乃設方略天子為之大赦


鶴留


漢書詔曰朕郊見上帝巡於北邊見羣鶴留止光景並
[036-2a]
見其赦天下


鸞舉


漢書詔曰嘉瑞並見鸞鳳並舉其赦天下


烏啼


宋元康中徙彭城王義康為豫章臨行王義慶時為江
州相見而笑文帝聞而怏之召義慶還宅義慶大懼妓
妾夜聞烏啼聲叩閣云明日當有赦後改義慶為南州
因製為烏夜啼曲
[036-2b]
蠅集


秦苻堅欲赦與王猛苻融宻議於甘露堂親為赦文有
一大蠅集於筆端俄有小青衣大呼於市曰縣官今大
赦須臾不見


大害


管子曰凢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而不勝其禍無赦
者小害而大利也故久而不勝其福赦者奔走之委輿
也無赦者痤疽之礦石也又曰赦出則民不敬惠行則
[036-3a]
過日益


小惠


常璩華陽國志時有言丞相諸葛亮惜赦者亮答曰為
政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先帝亦言
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言理亂之道悉矣曾不
論赦若劉景升父子嵗嵗赦宥何益於政又東漢吳漢
病篤光武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願陛下
無赦而已
[036-3b]
赦亡命


東觀漢記章和元年赦天下繫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
死罪一等而詔令不及亡命郭躬奏曰死罪以下並䝉
更生而亡命捕得獨不霑澤伏惟大恩莫不蕩宥上善
其言即下詔赦之


赦殊死


崔鴻前秦錄王猛疾病未瘳苻堅赦殊死以下


滌穢


[036-4a]
荀悦漢記論大赦者權時之宜非常典也漢興承兵革
之後大過之代比屋可刑故設三章之法申以大赦之
令蕩滌穢流與人更始時勢然也後代承業習而不革
失時宜矣


蕩瑕


晉郭璞傳宜發哀矜之詔引在予之責蕩除瑕釁贊揚
德澤


得銀印


吳志孫皓天册元年吳郡言掘得銀印長一尺廣三分
[036-4b]
上刻有年月字於是改年大赦


得玉璽


崔鴻前趙錄劉元海遷都平陽汾水中得玉璽文曰新
保之印葢王莾時璽也元海以為巳瑞大赦改年


雲出


望氣經黄雲四出期五十日當赦


風來


[036-5a]
翼奉風角書春甲寅日風髙去地三四丈鳴條従甲上
來有大赦應在六十日又曰冬至後丁巳日有風従巳
上來當大赦


東狩大赦


司馬彪續漢書章帝元和三年二月帝東巡狩泰山至
於岱宗柴望秩山川羣神大赦天下


南郊大赦


王隠晉書惠帝元康六年正月上南郊大赦天下
[036-5b]
樹竿


唐武后時仗前有大檞樹赦日置金雞其杪賜號金雞
樹又百官志赦日植金雞於仗内竿長七尺上有雞髙
四尺黄金飾首銜幡長七尺盛以絳繩將作監供焉集
百官父老囚徒於闕下令衞尉樹金雞宣制訖乃釋之
又文粹云建雞竿伐鼉鼓帝命出皇恩普錫巽風作解


動籥


[036-6a]
王充論衡赦令將至繫室籥動獄中人當出故沈佺期
觀赦詩云聖人宥天下幽籥動圜狴六甲迎黄氣三元
降紫泥籠僮西上鼓振迅廣場雞歌舞將金帛汪洋被
逺黎


封三錢


史記每楚王且赦常封三錢之府按三錢黄白赤金也
虞夏商周金幣有此三品慮人逆知有赦者或竊盜故
封之
[036-6b]
受八寳


宋徽宗大觀二年受八寳於大慶殿赦先是有以玉印
六寸龜紐獻者文曰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詔名鎮國
寳至是又得良工帝命作六寳以合秦制天子六璽之
數與受命鎮國二寳通曰八寳


貫索夜見


晉天文志貫索九星七星夜見大赦天下


驛馬夜流


[036-7a]
北史徐路繫冀州獄别駕崔隆宗慰問之路曰昨夜驛
馬星流主赦須臾應至隆宗遣人出城候焉俄而赦果


一嵗再赦


唐太宗謂羣臣曰語云一嵗再赦好人喑啞吾有天下
未嘗數赦者不欲誘民於幸死也


三年再赦


宋太平興國六年太宗親享太廟合祭天地於圜丘先
是秦再思上書願勿再赦且引諸葛亮佐蜀數十年不
[036-7b]
赦事上以問趙普普曰國家開創以來具存彞制三年
一赦所謂其仁如天堯舜之道也劉備區區一方無足
師法上然其對赦宥之議遂定


偏枯之物


孟光責費褘曰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宜有


曠蕩之恩


宋欽宗嘉靖二年子旉生故事當肆赦李綱言陛下登
[036-8a]
極曠蕩之恩獨遺河北河東及勤王之師夫兩河為朝
廷堅守而赦令不及何以慰忠臣義士之心勤王之師
擐甲荷戈冒犯霜露而恩恤不及後有急難何以使人
願因今赦廣示徳意帝従之於是人情翕然


耕藉


 禮祭統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於北郊
 以共純服諸侯耕於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於北
 郊以共冕服
[036-8b]
三推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乃擇元
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
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反執爵於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注
云元日上辛也郊祭天而配以后稷為祈穀也元辰郊
後吉日也天子藉田千畆收其穀為祭祀之粢盛故曰
帝藉推謂代也
[036-9a]


一墢


國語周宣王即位不藉千畆虢文公諫曰古者太史順
時[瓜*見]土先時九日告稷稷以告王王乃使司空除壇於
藉命農大夫咸戒農用及期膳夫農正陳藉禮太史賛
王王敬従之王耕一墢班三之庶人終千畆民用莫不
震動恪恭於農注云天子田藉千畆諸侯百畆一墢一
耜之墢也王無耦以一耜耕班次也三之謂下各三其
上也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也
[036-9b]
勸民


周成王時耕藉以勸民祈社以求穀實故其時民樂治
田業也


帥屬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以時入之以共
粢盛注云屬府史胥徒也


祀天地


禮祭義昔者天子為藉千畆冕而朱紘躬秉耒諸侯為
[036-10a]
藉百畆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
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給宗廟


漢書文帝二年詔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率
耕以給宗廟粢盛


先致孝敬


五經要義天子藉田千畝以供上帝之粢盛當孟春啓
蟄既郊之後身率公卿大夫而親耕焉所以先百姓而
致孝敬也
[036-10b]


當知艱難


晉武帝詔近世耕藉有慕古之名無供祀之實今修千
畝之制當與羣公卿知稼穡之艱難帥先天下


耕於鉅定


漢武帝征和三年帝耕於鉅定還至泰山罷方士候神
人者


耕於下邳


[036-11a]
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春二月帝東廵耕於下邳又章
帝東廵狩至於岱宗祀五帝於汶上明堂耕於定陶


青車


漢官儀天子東耕之日親率三公九卿載青車駕蒼馬
公卿以下車駕如常法


黑耜


宋太宗雍熙五年大赦改元制振前王之闕典脩耕藉
之盛儀載陟青壇肅事接神之禮躬推黑耜用恢敦本
之風寧惟奉眷祐於乾坤兼以備粢盛於宗廟可大赦天
[036-11b]
下改雍熙五年為端拱元年


躬耕盡畝


唐明皇開元中親祀神農於東郊配以勾芒遂躬耕盡


復耕數步


宋太宗端拱元年親耕藉田始三推有司言禮畢上曰
朕志在勸農恨不能終畝豈須為限復耕數步又宋仁
[036-12a]
宗明道二年行藉田禮禮儀使張士遜奏皇帝三推而
止上曰朕既躬耕不以古禮為式願得終畝乃耕十二
步而止


諸侯知敬


禮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
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劒也祀
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
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敎也
[036-12b]
人士聳觀


宋仁宗明道三年赦文秩開元之遺事述端拱之舊章
毖祀農壇親臨帝藉公卿執耒而陪侍人士側肩而聳
觀於以荷靈休於以勸力穡


迎和


東漢順帝即位不行藉田黄瓊上䟽昔宣王不藉千畝
卒有羌戎之患終損中興之名先農之禮所宜自勉以
迎和氣
[036-13a]


順氣


唐太宗貞觀二年將親耕孔穎達議禮云天子藉田南
郊諸侯東郊太宗曰書稱平秩東作而青輅黑耜順春
氣也五方位少陽田宜於東郊乃耕於東郊


擇日有事


宋太宗雍熙四年詔燔柴告類紫壇屢薦於至誠而執
耒親耕青輅未行於盛禮三推宜舉於舊章百代永垂
於信史其以來年正月擇日有事於東郊
[036-13b]
因時展采


宋仁宗明道元年詔紹述神宗之成憲爰舉先穡之精
祠申命所司因時展采朕取來年二月擇日耕藉田先
請皇太后恭謝宗廟


巡狩


 白虎通巡者循也狩者牧也王者為天循行以牧人
 也


觀民


[036-14a]
易觀卦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


類帝


禮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襧注曰類宜
造皆祭名將出言出為巡狩也


修五禮


虞書嵗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
后恊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岳如岱禮八
月西巡守至於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岳
[036-14b]
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注云五禮吉凶軍賓嘉也修
之所以同天下之風俗


問百年


王制嵗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觀諸侯
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
觀民之所好惡


周四嶽


[036-15a]
詩周頌於皇時周陟其髙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敷天
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柴三辰


馬融東巡頌類乎上帝柴乎三辰禋祀於六宗祇燎乎
羣神


審權衡


越絶書禹巡狩大越見耆老納詩書審權衡平升斛


宣聲敎


東漢章帝巡幸詔惟巡狩之制以宣聲敎考同遐邇解
[036-15b]
釋怨結


展義


左莊二十七年天子非展義不巡守注云天子巡守所
以宣布徳義


作歌


漢武帝南巡至於盛唐登天柱山舳艫千里薄樅陽而
出作盛唐樅陽之歌
[036-16a]


天動


崔駰東巡頌三軍霆激羽騎火列天動雷震隠隠轔轔


神行


崔駰北巡頌雍容清廟謐爾無虞垂拱穆穆神行化馳


馭夷


 帝王之於夷狄叛則懲其不恪而加之以兵來則嘉
 其慕義而接之以禮


格有苗


虞書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徳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
[036-16b]
苗格


叙西戎


夏書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伐鬼方


易旣濟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伐玁狁


周宣王時玁狁内侵逼近京邑命尹吉甫伐之故小雅
[036-17a]
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賜越王書


初漢隆慮侯竈擊南越㑹暑濕大疫不能踰嶺趙佗因
此遂乘黄屋左纛穪制與中國侔文帝即位復遣中大
夫陸賈使南越賜佗書願與王分棄前惡通使如故賈
至南越佗恐頓首謝罪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職貢按
蔡邕曰天子車有翠羽葢以黄絹為裏是為黄屋纛以
㲠牛尾為之如斗或在衡上或在左騑馬&KR2475上李裴曰
纛羽葆幢也在乘輿車衡上左方注之故曰左纛
[036-17b]


賜滇王印


漢武帝元封二年遣將軍郭昌發兵擊滅勞深靡草以
兵臨滇滇王降以其地為益州郡賜滇王玉印復長其


遺以車馬


漢惠帝時匈奴冒頓方强為書遺髙后辭極褻嫚后怒
議發兵擊之樊噲曰臣願得十萬衆横行匈奴中季布
[036-18a]
曰前匈奴圍髙帝於平城噲為上將不能解圍今歌吟
未絶傷夷甫起而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衆横行是
面謾也后曰善令報書遜謝遺以車馬冒頓復使使來
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馬遂和親


賜以冠帶


漢宣帝甘露三年上幸甘泉郊泰畤匈奴呼韓邪單于
來朝賜以冠帶衣裳金璽盭綬玉具劒佩弓矢棨㦸安
車鞍馬等禮畢使使者道單于先行宿長平上還登長
平坂詔單于毋謁其羣臣皆得列觀及諸蠻夷君長數
[036-18b]
萬咸迎於渭橋下上登渭橋咸穪萬嵗單于就邸長安
置酒建章宫享賜之一月遣歸國


擊右賢王


漢武帝元朔五年上以匈奴右賢王數擾朔方乃令車
騎將軍衞青將三萬騎出髙闕别遣將出朔方及右北
平凢十餘萬人皆令屬衞青擊匈奴右賢王飲醉青等
夜至圍之王驚潰圍北去得禆王十餘人衆萬五千人
[036-19a]
畜數十百萬天子使使者持大將印即軍中拜青為大
將軍


虜樓蘭王


漢武帝以樓蘭王姑師嘗攻劫漢使為匈奴耳目元封
三年遣趙破奴擊之破奴以七百騎虜樓蘭王遂破車
師因舉兵威以困烏孫大宛之屬封破奴為浞野侯於
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


登臺


漢元封元年詔南越東甌咸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
[036-19b]
睦朕將巡邊陲躬秉武節北登單于臺至朔方遣郭吉
告單于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今單于能戰天子
自將待邊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漢單于怒留吉上乃還


置郡


漢武元光五年從番陽令唐蒙言通南夷置犍為郡元
朔元年東夷薉君南閭等二十八萬人降置蒼海郡二
年匈奴入上谷漁陽遣衞青等擊走之遂取河南地從
[036-20a]
主父偃言置朔方郡元狩元年以張騫通西域置酒泉
武威郡又六年平南越置九郡平西南夷置五郡


還其侍子


光武建武二十一年莎車王賢數攻諸國諸國愁懼車
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願得都䕶帝
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諸國大
憂恐乃與燉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帝許之後
西域侍子久留燉煌皆亡歸莎車王賢知都䕶不至擊
破鄯善攻殺龜茲王鄯善王上書願復遣子入侍更請
[036-20b]
都䕶帝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従心
東西南北自在也於是鄯善車師復附匈奴


不許和親


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遣使詣武威求和親皇太子言
南單于新附北虜懼於見伐争欲歸義耳今未能出兵
而反交通虜臣恐南單于將有二心北虜降者且不復
來矣帝然之
[036-21a]


招降烏桓


建武二十二年烏桓乘匈奴之弱擊破之匈奴北徙數
千里幕南地空詔罷諸邊候亭吏卒以幣帛招降烏桓


擊降車師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遣奉車都尉竇固等擊車師前後
王降之


收祭天人


漢武元狩二年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出隴西擊匈奴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餘里斬首虜獲甚衆收休屠王
[036-21b]
祭天金人按休屠王作金人以為祭天主即浮屠祠金
人也今佛像是其遺法


獲甌脱王


漢昭帝元鳳元年匈奴入冦邊兵追擊之獲甌脱王自
是匈奴恐漢以甌脱王為道擊之即西北逺去不敢南
逐水草甌脱詳見邊塞


隔水與語


[036-22a]
唐太宗貞觀初頡利突利二可汗大舉入冦進至渭水
便橋之北帝與房玄齡等六騎徑詣渭水上與頡利隔
水語責以負約突厥大驚皆下馬羅拜俄而諸軍繼至
旌甲蔽野帝麾軍使却而布陣獨留與語久之突厥懼
而請和受盟而去


御樓受俘


貞觀四年李靖襲破突厥於隂山頡利可汗遁走往依
沙鉢羅設蘇尼失部落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蘇尼
失執頡利行軍副總管張寳相取之以獻蘇尼失舉衆
[036-22b]
來降漠南遂空上御樓受俘館之太僕上皇聞之嘆曰
漢髙帝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付託得人
復何憂哉


不受康國内附


貞觀五年康國求内附帝曰前代帝王好招來絶域以
求服逺之名無益於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國内附儻有
急難於義不得不救行師萬里豈不疲勞百姓以取虚
[036-23a]
名朕不為也


不加懷逺戍兵


貞觀十七年太常丞鄧素使髙麗還請於懷逺鎮加戍
兵以逼髙麗帝謂之曰逺方不至則修文徳以來之未
聞一二百戍卒能威絶域者也仁義忠信不理於内兵
甲士卒逺勞於外有國之深忌朕所不取也


復遼東地


遼東即禹貢冀青二州之地舜分冀東北為幽州青東
北為營州秦以幽州為遼西郡以營州為遼東郡漢初
[036-23b]
因之武帝拓朝鮮地并割遼屬邑置樂浪玄莬真畨臨
屯四郡漢末為公孫度所據三國魏置東夷校尉居襄
平而分遼東昌黎等五郡置平州晉改遼東郡為國尋
為慕容廆所據後魏仍為郡隋初為髙麗所據唐征髙
麗復其地尋為渤海大氏所據五代時地入契丹契丹
至宋真宗景徳四年城遼西為中京仁宗慶厯四年以
雲州為西京英宗治平二年復改國號曰遼
[036-24a]


改安南府


安南古南交地秦屬象郡漢初為南越所據武帝平南
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東漢屬交州吳增置九徳武
平新昌三郡宋又增置宋平郡而徙交州治龍編梁陳
于交州置都督府隋改為總管府唐初仍曰交州調露
初改安南都護府至徳初改鎮南都䕶府大厯間復曰
安南五代梁土豪曲成美專有其地後為劉隠所并楊
延藝紹洪相繼為交趾節度使既而管内大亂推丁部
為州帥其子璉繼立宋平嶺表璉内附封交趾郡王弟
[036-24b]
璿嗣立為其將黎桓所簒後李公藴簒黎氏陳日煚簒
李氏然皆臣服中國封交趾郡王元憲宗時遣將破其
國日煚竄海島後歸附封其子光昺為安南郡王光昺
卒子日烜自立世祖發兵討破之日烜卒子日燇遣使
入貢


受倭奴貢


按倭國即古之倭奴國其地西南至海東北隅隔以大
[036-25a]
山國王以王為姓厯世不易文武僚吏皆世官其地有
五畿七道附庸國凢百餘自漢武滅朝鮮使驛始通於
漢其大倭王居邪焉臺國即邪摩維是已光武中元初
始來朝貢後國亂國人立其女子曰卑彌呼為王其宗
女壹與繼之後復立男王並受中國爵命厯魏晉宋隋
皆來貢唐咸亨初惡倭名改曰日本宋雍熙後累年朝
貢有願留授經肄業者元初招諭不至命范文虎等率
兵十萬征之至五龍山暴風破舟敗績終元之世使竟
不至
[036-25b]


拔百濟城


唐龍朔二年熊津都督劉仁願等乘百濟無備拔其數
城按百濟東夷國名馬韓之屬本扶餘王東明之後有
仇台者篤於仁信始立國於帶方故地遂為東夷强國
初以百家濟故號焉其國東極新羅髙麗西南俱限大


親征契丹


[036-26a]
宋真宗景徳元年契丹進冦澶州邊書告至一夕五至
帝聞之大駭以問冦凖凖因請帝幸澶州帝難之欲還
内凖曰陛下入則臣不得見大事去矣畢士安力勸帝
如凖所請帝乃議親征渡河次澶州城下契丹請盟而
退


通好女真


宋徽宗重和元年使武義大夫馬政同髙藥師由海道
如金約夾攻遼政言於金主曰主上聞貴朝攻破契丹
五十餘城欲與通好共行吊伐若允許後當遣使來議
[036-26b]
通金好自此始按金即女真也政和五年女真完顔阿
固達穪帝國號金初髙麗來宋求醫帝命二醫往至是
歸奏云髙麗館醫甚勤日夕引之視其用兵布陣禦敵
之方曰聞天子將與女真圖契丹茍存契丹猶足為中
國捍邊女真人滿萬不可敵也宜早為備帝聞之不樂
又按女真本古肅慎之地在混同江之東東漢曰挹婁
元魏曰勿吉隋唐曰黒水靺鞨金初號女貞後避遼興
[036-27a]
宗諱改曰女直臣服於遼


取伊吾廬地


哈宻衛本古伊吾廬地在燉煌郡北大磧之外為西北
諸夷往來要路漢明帝始取其地後為屯田兵鎮之所
後魏始置伊吾郡又為胡戎所據唐貞觀中内附置西
伊州五代號胡盧磧小月氐遺種居之


授角厮羅官


吐蕃本西羌屬姓勃窣野居析支水西在吐谷渾西南
唐貞觀中始通中國既而滅吐谷渾盡有其地唐末衰
[036-27b]
弱種類分散入内屬者曰熟戸餘曰生戸宋時朝貢不
絶其首領角厮羅始居鄯州後徙青唐神宗哲宗髙宗
朝皆授以官元憲宗始於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


掠人琉球


琉球自漢以來不通中華隋大業中令羽騎尉朱寛訪
求異俗始至其國語言不通掠一人以返後遣武賁良
[036-28a]
將陳稜率兵至其都虜男女五千人還唐宋時未嘗朝
貢元遣使招諭之不従至明朝始内屬受冊封王


徵兵囘紇


唐肅宗寳應中遣中使劉清潭使囘紇修舊好且徵兵
討史朝義時囘紇登里可汗已為朝義所誘曰唐室繼
有大喪中原無主清潭謂曰先帝雖出幸今皇帝乃廣
平王也囘紇乃為起兵至三城見州縣皆丘墟有輕唐
之志
[036-28b]
却諸國請貢


唐貞觀中髙昌王麴文泰入朝西域諸國皆因文泰請
朝上令文泰使人迎之魏徵諫曰若諸國皆來將不勝
其弊姑聴其商賈往來與邊民交市則可時所遣使已
行上遽止之按髙昌本漢車師前後王地以其地勢髙
厰名曰髙昌壘後魏有闞伯周者始為髙昌王


撫諸蠻納土


宋徽宗大觀二年知桂州張莊奏寛樂州安沙州譜州
[036-29a]
四州七原等州諸蠻納土計二萬人一十六州三十三
縣五十餘峒幅員萬里蔡京帥百官表賀詔莊為黔南
經略安撫使
 山堂肆考卷三十六
[036-2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