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master)


[012-1a]


卷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律厯
時令



炎帝分八節


晉志炎帝分八節以始農功伏羲造八卦作三畫以象
二十四氣 家語黄帝治五氣髙辛厯日月之生朔而
迎送之 左傳少皡有分至啓閉之官 史記髙陽載
[012-1b]
時以象天 月令章句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剛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曰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枝枝幹
相配以成六旬 宋志髙陽氏以十一月為正&KR1002玉以
赤繒髙辛氏以十三月為正&KR1002玉以白繒又見後


黄帝迎日推策


史記注策數也未来而推之曰迎黄帝得蓍以推筭厯
數於是逆知節氣日辰之將来故曰推策迎日
[012-2a]


堯授人時 舜協時月正日


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舜典協時月正日注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
甲乙使齊一也正義周禮太史正歲年頒告朔於邦國
則節氣晦朔皆天子頒之世本云容成作厯大撓作甲
子皆黄帝之臣蓋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
日甲子一周 宋志髙堂隆曰尚書傳曰舜定鍾石更
四時改堯正
[012-2b]
夏四時書 小正


禮運孔子曰欲觀夏道之杞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時焉
注得夏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本或作有夏小正正義
夏四時之書殷坤乾之說並載前王損益隂陽盛衰故
觀此二書知二代家語問禮篇同 大戴禮第二卷夏小正第
四十七正月啟蟄鴈北鄉雉震呴魚陟負氷農緯厥耒
初歲祭耒囿有韭時有俊風寒日滌凍塗田鼠出農率
均田獺祭魚鷹則為鳩農及雪澤初服于公田采芸鞠
[012-3a]
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栁梯文選注引梅杏杝桃則華
緹縞雞桴粥二月徃耰黍禪初俊羔助厥母粥綏多女
士丁亥萬用入學祭鮪榮堇菜色菜蘩由胡昆小蟲抵
蚳來降燕乃睇剥鱓有鳴倉庚榮芸時有見稊始收三
月參則伏攝桑委楊䍷羊&KR1386則鳴頒冰采識草也妾子始
蠶執養宮事祈麥實越有小旱田鼠化為鴽拂桐芭鳴
鳩四月昴則見初昏南門正鳴扎囿有見杏鳴蜮王萯
詩七月箋引之取荼越有大旱執陟攻駒五月參則見蜉蝣
有殷鴂則鳴時有養日乃瓜良蜩鳴之興五日翕望
[012-3b]
乃伏啓灌藍蓼鳩為鷹唐蜩鳴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
煑梅蓄蘭頒馬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煑桃鷹始摯七
月秀萑葦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苹秀漢案户寒蟬
鳴初昏織女正東鄉文選注引之時有霖雨灌荼斗柄懸在
下則旦八月剥瓜玄校剥棗栗零丹鳥羞白鳥蚊蚋辰則
伏鹿人從鴽為鼠參中則旦九月内火遰鴻鴈
主夫出火陟玄鳥蟄熊羆貊貉鼬鼪則大榮鞠
[012-4a]
樹麥王始裘雀入于海為蛤十月豺祭獸初昏南門見
黑烏浴時有養夜雉入于淮為蜄織女正北鄉十有一
月王狩陳筋革嗇人不從萬物不通隕麋角十有二月
鳴弋玄駒賁螘也納卵蒜虞人入梁隕麈角 史本紀太
史公曰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索隱云大戴記篇名 隋
志夏小正一卷戴徳撰 徳取以為記云撰誤矣唐志大戴禮十三卷無小正之别
 唐志大衍厯日度議曰夏小正雖頗踈簡失傳乃羲
和遺跡何承天循大戴之說復用夏時更以正月甲子
夜半合朔雨水為上元進乖夏厯退非周正故近代推
[012-4b]
月令小正者皆不與古合開元厯推夏時立春日在營
室之末昏東井二度中古厯以參右肩為距方當南正
故小正曰正月初昏斗杓懸在下魁枕參首所以著參
中也季春在昴十一度半去參距星十八度故曰三月
參則伏立夏日在井四度昏角中南門右星入角距西
五度左星入角距東六度故曰四月初昏南門正昴則
見五月節日在輿鬼一度半參去日道最逺以渾儀度
[012-5a]
之參體始見肩股猶在濁中房星正中故曰五月參則
見初昏大火中八月參中則旦失傳也辰伏則參見非
中也十月初昏南門見亦失傳也定星方中則南門伏
非昏見也 月令注夏小正正月啓蟄漢始亦以驚蟄
為正月中 詩七月箋夏小正四月王萯秀葽其是與 爾
雅注引夏小正傳 月令注夏小正正月啓蟄魚陟負
冰孟春農率均田仲春丁亥萬用入學季春妾子始蠶
執養宮事孟夏今月令曰王萯生夏小正曰王萯秀仲
夏五月啓灌藍蓼季夏鷹始摯仲秋九月丹鳥羞白鳥
[012-5b]
説曰丹鳥謂丹良也孟冬十一月王狩凡九 文選注白
虎通郭璞注爾雅通典初學記宋厯志大衍厯議皆引
夏小正始於啟蟄終於隕麈角 傳曰何以謂之小正以小著名
也 周禮疏管子篇時令云春以令男女以仲春著在
詩易夏小正之文二月綏多士女 春秋正義引正月啟蟄其
傳曰言始發蟄也 北史魏孝武釋奠國學詔中書舍
人盧景宣講大戴禮夏小正篇 語顔淵問為邦子曰
[012-6a]
行夏之時 左傳漢志同夏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 谷
永傳漢家行夏正夏正色黑 豳七月之詩皆以夏正
為斷三之日夏正月也 孔&KR1244子子思曰夏數得天堯
舜之所同也殷周王征伐革命以應乎天因改正朔三
統之義夏得其正是以夫子云 春秋元命包樂稽耀
嘉云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注云物之始其色尚
黑以寅為朔 月令正義云呂不韋在於秦世秦以十
月為歲首不用秦正而用夏時者以夏數得天正也周
禮雖以建子為正其祭祀田獵亦用夏正 史記正月
[012-6b]
上日正義云鄭玄云舜正建子此時未改故依堯 周
書周月云夏數得天百王所同 商頌疏正朔三而改
夏以建寅為正則舜當以子堯當以丑 朱子發曰二
十四氣七十二候見於周公之時訓呂不韋取以為月
令焉其上則見於夏小正夏小正者夏后氏之書孔子
得之於杞者也夏建寅故其書始於正月周建子而授
民時巡狩烝享皆用夏正故其書始於立春夏小正具
[012-7a]
十二月而無中氣有候應而無日數至于時訓乃五日
為候三候為氣六十日為節二書詳略雖異其大要則
同豈時訓因小正而加詳歟易通卦騐易家傳先師之
言所記氣候比之時訓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當以時
訓為定故子雲太玄二十四氣闗子明論七十二候皆
以時訓 鄭玄曰月在星紀周以為正月在玄枵殷以
為正皆不得四時之正後五行志注 傅崧卿序曰鄭注月
令引小正者八政和中閱闗澮藏書始得而讀之星昏
旦伏見中正當鄉若寒暑日風冰雪雨旱之節草木稊
[012-7b]
莠榮秀之候羽毛鱗臝蠕動之屬蟄興粥伏鄉遰陟降
離隕鳴呴之應罔不具紀而王政民事繫焉蓋夏之月
令也闗本合傳為一卷而不著作傳人名氏後讀禮記
正義其疏月令注曰大戴禮之篇名也且小正夏書德
所撰傳爾而隋志云然可謂疎矣乃倣左氏春秋列正
文其前而附以傳月為一篇凡十有二篇釐為四卷名
曰夏小正戴氏傳宣和辛丑九月一日序 朱文公曰夏小正疑
[012-8a]
出迂儒之筆非孔子所見夏時本文


夏令 時儆


周語單襄公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
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先王之教曰
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
裘具清風至而脩城郭宮室韋昭注教謂月令之屬夏令曰九月
除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偫而畚挶營室之
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財
賄而廣施徳於天下也注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時儆
[012-8b]
時所以儆告其民 政典有先時不及之戒 唐大衍
厯議亦引夏令云 北史李業興案尚書中候運衡篇
曰日月營始知尚書正月上日為夏正月


周時訓 周書月令


汲冢周書序周公正三統之義作周月辨二十四氣之
應以明天時作時訓周公制十二月賦政之法作月令
周月解第五十一時訓五十二月令五十三周月解
[012-9a]
曰數起于一而成于十次一為首其義則然凡四時各
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氣以著時應春三月中氣雨水
春分糓雨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氣小雪
冬至大寒閏無中氣斗指兩辰之間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商
順天革命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月
為正易民之視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異械以垂
三統至於敬授民時廵狩祭享猶自夏焉是謂周月以
紀政時訓解自立春之日東風解凍至大寒又五日鷙
鳥厲又五日水澤腹堅 與記月令同月令正義初學記引之 郎顗傳
[012-9b]
大壯用事於此六日之中靁當發聲注周書時訓曰春
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靁乃發聲 唐志大衍卦候議
七十二候原於周公時訓月令雖頗有增益然先後之
次則同自後魏始載于厯乃依易軌所傳不合經義今
改從古 日度議引時訓爰始收潦而月令亦云水涸
 論語鑽燧改火注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正義曰周
書孔子所刪尚書百篇之餘晉太康中得之汲冢有月
[012-10a]
令篇其辭今亡 書召誥正義周書月令云三日粤朏
 崇文總目周書月令一卷 唐㑹要顔師古議明堂
曰文王居明堂之篇正義王居明堂禮逸禮篇名帶以弓韣禮於禖
下九門磔攘禦止疾疫置梁除道以利農夫令國為酒
以合三族凡此等事皆合月令之文 隋志梁有月令
七十二候一卷月令正義曰二十四氣每三分之七十二氣氣間五日有餘故一年七十二候
 案通卦騐亦五日一候 月令一書漢馬融賈逵晉孔晁皆以為
作於周公鄭玄髙誘孔穎達謂呂不韋所作漢淮南王
安取呂氏十二紀附益為時則訓而禮家復有増加孔
[012-10b]
穎達正義曰官名時事多不合周法有四證然周書先
有月令鄭謂不韋作者以吕氏春秋十二紀與此同也
 李林甫注月令云周公作時訓定二十四氣辨七十
二候 夏后小正周公時訓皆月令之宗首 管
子有四時五行篇淮南子有時則訓 唐㑹要天
寳五載正月二十三日詔曰堯命四子所授惟時
周分六官曾不繫月其禮記月令宜改為時令
[012-11a]
方周之時以馮相㑹天位保章辨地域太史正歲年以
序事頒邦國以告朔萬民觀於月吉官屬觀於正歲
月令季冬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
来歲之宜注飭國典者和六典之法周禮以正月今用
此月則所因於夏殷也 尚書大傳曰夏以十三月為
正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鷄鳴為朔周以十一月
為正夜半為朔 禮記曰正朔三而改文質再而復三
㣲者三正之始王者取法焉章紀注
[012-11b]
漢隂陽五行時令


志五行三十一家隂陽五行時令十九卷 李尋對諸
侍中尚書近臣宜通知月令之意設陛下出令有謬於
時者當爭之以順時氣尋學天文月令隂陽


漢明堂月令 月令圖 四民月令 明堂隂



陽錄 月令章句 漢四時月令


大戴禮明堂篇有曰明堂月令注於明堂之中施十二
月之令 淮南子五帝三王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
[012-12a]
 祭法注引明堂月令月令注引王居明堂禮 禮記正義曰此
於别録中屬明堂隂陽記 隋牛弘傳今明堂月令者
鄭玄云呂不韋著春秋十二紀之首章正義云十二月紀正與此同不
過三五字别蔡邕王肅云周公所作周書内有月令第五十
三即此也東晢以為夏時之書弘明堂議又引明堂隂陽録曰明堂之制周圜
行水左旋以象天 魏相傳數表采易隂陽及明堂月令奏之
荀恱紀元康二年上明堂月令奏上從之云隂陽未和咎在臣等隂陽之分
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
常職不得相干文中子曰魏相真漢相達時令逺乎哉注相作明堂月令議 魏相
[012-12b]
上言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
興坎治則雹髙帝詔議天子所服蕭何等請以中謁者
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兒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
時願選明經通知隂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
職以和隂陽或有風雨災變相輒奏言之 李尋對王
者敬四時嚴月令今忽於時月之令諸侍中尚書近臣
宜皆令通知月令之意 藝文志禮家明堂隂陽二十
[012-13a]
三篇 通典注云月令本出於管子呂不韋編為春秋
戴聖集成禮記並周制 太史公六家論隂陽四時八
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注謂月令 成紀陽朔
二年春詔曰公卿大夫不信隂陽所奏請多違時政而
望隂陽調和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漢有四時令五時令
儒林傳景鸞作月令章句 隋志蔡邕月令章句十二
卷 十二篇中興書目今存一卷 唐志戴顒月令章句十二卷 晉
天文志十二次度數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頗有先後
記月令正義引蔡邕云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
[012-13b]
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故先建春以奉天奉天然
後立帝立帝然後言佐言佐然後列昆蟲之别物有形
可見然後音聲可聞故陳音有音然後清濁可聽故言
鐘律均聲可以章故陳酸羶之屬也羣品以著五行為
用於人然後宗而祀之故陳五祀此以上者聖人記事
之次也東風以下效初氣之序也二者旣立然後人君
承天時行庶政故言帝者居處之宜衣服之制布政之
[012-14a]
節明欽若昊天然後奉天時也 後律厯志注引月令
章句鍾律度數冬夏至為極有三意焉又載十二次十
二分 五行志注選注引之南齊禮志引月令章句解元辰云 隋志劉焯論渾天
云月令章句同張衡法 春秋正義潁子嚴以龍見即
是五月釋例曰月令之書其意欲為秦制非古典也
周禮疏周禮凡言正歲者則夏之建寅正月直言正月
者周之建子正月也 詩生民疏引蔡邕月令章句云
髙禖祀名 後漢永平二年正月辛未詔百僚師尹勉
修厥職順行時令敬若昊天元和二年七月庚子詔曰
[012-14b]
月令冬至之後有順陽助生之文無鞫獄斷刑之政十
一月壬辰日南至初閉闗梁章和元年七月壬戌詔曰
秋令是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注月令仲秋之令永元
六年六月己酉初令伏閉盡日十五年初令郡國以日
北至案薄刑十六年七月戊午詔疑者勿決以奉秋令
元初四年七月辛丑詔連雨未霽人怨所致月令仲秋
養衰老云云六年二月乙夘詔月令仲春養幼存孤季春
[012-15a]
賜貧賑乏以順陽氣崇生長也永建四年正月丙寅詔
敬順時令遵典去苛 蔡邕傳熹平六年七月條七事
曰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節迎五帝於郊所
以導致神氣祈福豐年注天子居明堂各依其月布政故云明堂月令書奏帝
乃迎氣北郊 說文廣韻注明堂月令曰腐草為蠲
後厯志揆時施教頒諸明堂以為民極者莫大乎月令
 唐志日度議梁大同厯夏后氏之初冬至日在牽牛
初以為明堂月令乃夏時之記據中氣推之不合更以
中節之間為正廼稍相符不知進在節初自然契合
[012-15b]
明堂位疏案異義明堂月令說 禮記月令疏呂不韋
集諸儒著十二月紀篇首皆有月令與此文同不合周
法有四證然周書先有月令鄭必謂不韋作者以呂氏
春秋十二月紀正與此同 鄭目録云名曰月令以其
記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
禮家好事抄合之後人因言周公所作然其官名時事
多不合周法此於别録屬明堂隂陽記今申鄭㫖釋之
[012-16a]
吕氏春秋篇首有月令與此文同一證也周無太尉惟秦
官有之而月令云乃命太尉此官名不合周法二證也秦
以十月建亥為歲首而月令云為来歲受朔日即是九月
為歳終十月為受朔此時不合周法三證也周有六冕郊
天迎氣用大裘乘玉輅建大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飾車
旗並依時色此事不合周法四證也不周秦正而用夏時以夏數得天正周禮
祭祀田獵亦用夏正 崇文目周書月令一卷月令小疏二卷 侯
霸傳建武四年為尚書令每春日下寛大之詔奉四時之
令皆霸所建注奉四時謂依月令 元帝初元三年六月詔有司毋
[012-16b]
犯四時之令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隂陽災異者各三人
後志司隷有月令師主時節祠祀隋志唐志同崔寔四民
月令一卷選藉田賦注引之宋書厯志引之 説文明堂月令曰舫人習
水玄鳥至之日祠于髙禖 隋志梁有月令圖一卷 陳
寵傳元和二年奏曰冬至之節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
芸荔之應時令曰注月令也諸生蕩安形體天以為正周以為春
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鳴雞乳地以為正殷以為春十三月
[012-17a]
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夏
以為春三㣲成著以通三統注三禮義宗曰三㣲三正也周以天元
殷以地元夏以人元殷周斷獄不以三㣲陛下稽春秋
之文當月令之意 祭祀志注蔡邕明堂論月令記曰
明堂者所以明天氣統萬物 文選注蔡邕明堂月令
論曰周官有闈門之學 韋彪傳建初七年盛夏多寒
上疏以為刑罰刻急郡國不奉時令之所致 魯㳟傳
永初元年上疏月令孟夏斷薄刑仲夏挺重囚今孟夏
之制可從此令其決獄案考皆以立秋為斷以順時節
[012-17b]
王者質文不同四時之政行之若一樊鯈永平元年議刑辟宜須秋月以
 順時氣從之郎顓對宜宣告諸郡使敬授人時 明堂位疏蔡邕明堂月令
章句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祭祀 詩疏袁凖正論云
古有王居明堂之禮月令則其事也 魏鄭公諌錄月
令起於上古書云敬授人時呂不韋止是修古月令未
必始起秦代也


漢永平班時令


[012-18a]
紀永平二年正月辛未祀明堂詔驃騎將軍三公曰其
班時令勑群后注謂月令也四時各有令乖舛必致妖災升靈臺望元氣吹
時律觀物變三年正月癸巳詔水旱不節有司勉順時
氣勸督農桑四年二月辛亥詔再得時雨有司勉遵時
政平刑罰


漢候歲


志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有泰壹雜子候歲二十
二卷子贛雜子候歲二十六卷 天文志凡候歲美惡
謹候歲始冬至旦臘明日正月旦立春四者候之日漢
[012-18b]
魏鮮集臘明正月旦決八風察太歲所在金穰水毁木
飢火旱


唐四時纂要


志農家韓鄂五卷 中興書目崇文目歲時類鄂采諸家農書
紀風雲之候録種殖之法下及方書蓄産之事皆載天
禧中頒其書於諸道鄂自序曰徧閲羣書爾雅則言其
土産月令則序彼時宜採氾勝種蓺之書二卷崔寔試穀
[012-19a]
之法四民月令一卷韋氏月録傷於簡缺齊民要術弊在迂踈
韋行規保生月録一卷賈思勰要術十卷 志又有歲華紀麗二卷書目四
卷鄂采經史歲時雜事述以駢儷之語


皇朝歲時雜詠


二十卷皇朝宋綬掇詩人歲時雜詠分類編次歲時廣
紀一百二十卷南唐徐鍇掇古今傳記前賢詩文凡時
政風俗耕農養生之事悉載崇文目類書有歲時廣記一百二十卷時鏡
新書五卷皇朝劉安靖以四時分十二月各繫其事書目
 崇文目有四序總要十二卷四時録四卷十二月纂
[012-19b]
要一卷齊人月令一卷時鑑新書五卷兵家有行軍月
令一卷


總論時令


三禮義宗歲者依中氣一周以為一歲年者依日月十
二㑹以為一年中朔大小不齊故有歲年之異 宋志
魏髙堂隆曰黄帝髙辛夏后氏漢皆以十三月為正少
昊有唐有殷皆以十二月為正髙陽有虞有周皆以十
[012-20a]
一月為正 五徳更王有二家之說鄒衍以相勝立體
劉向以相生為義張蒼以漢水勝周火廢秦不班五徳
賈誼以漢土勝秦水以秦為一代論秦漢雖殊而周為
火一也相勝之義為長土生乎火水生乎金漢以土為
赤帝子秦以水為白帝子也相勝者以土勝水相生者
土自火子義豈相闗 後漢魯恭傳恭議曰月令周世
所造而所據皆夏之時也注謂氣候及星辰昬旦皆夏時也其變者唯
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已 後魏正光厯有推七
十二候術因冬至後五日一候 李燾著七十二候圖
[012-20b]
三卷 月令正義十二月之時候體例不一而正月七
月記時候凡有五句自餘皆四句二至二分之月皆再
記於時候以二至隂陽之始終二分隂陽之交㑹 方
氏曰積六候而成月故一歲則有七十二候三候為一
氣積六氣而成時故一歲則有二十四氣 春秋後傳
夫子修春秋每孟月書時以見魯史每正月書王以存
周正 月令之書雖起秦世然先王之制存焉漢興頗
[012-21a]
用其略如春行寛大之令夏布封賞之恩以至秋冬理
獄十月而後不復論囚皆本之月令自髙帝有分舉四
時之制魏相為宣帝言之李尋告哀帝謂朝廷忽於時
月之令諸侍中尚書近臣宜令通知月令之意陳寵魯
恭亦皆言之 三代雖不改時與月而春秋紀春無氷
為異則固以周正紀事也左傳記祭足取麥穀鄧来朝
三事經傳所記有例差兩月者是經用周正傳取國史
有自用夏正者失於更改也詩多用夏正書金縢秋大
熟亦是夏時此不改時月之驗但孟子謂七八月乃五
[012-21b]
六月謂十一十二月乃九十月此當闕之 天人之道
雖殊象類之理則一聖人將有為有行也仰觀日月星
辰霜露之變俯察蟲魚草木鳥獸之化不先時而起不
後時而縮以之授民事而無不順以之因物性而無不
適此堯典若昊天以授時周官正歲年而序事 後漢
五行志注尚書大傳云云鄭玄曰自正月盡四月為歲之
朝自五月盡八月為歲之中自九月盡十二月為歲之
[012-22a]
夕 胡氏春秋傳曰周人以建子為歲首而以夏時冠
周月何哉聖人語顔回以為邦則曰行夏之時作春秋
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見諸行事之驗也以夏時冠
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專也 月
令正義案呂不韋集諸儒士著為十二月紀合十餘萬
言名為呂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與此文同


迎氣



周迎氣四郊


禮大宗伯祭五祀注玄謂五官之神在四郊四時迎五
[012-22b]
行之氣於四郊而祭五徳之帝亦食此神焉疏月令四
時四立之日迎氣在四郊并季夏迎土氣是五迎氣四
時皆陳五徳之帝并五人神於上為十二月聽朔及四
時迎氣青圭赤璋之下注云迎氣時并祭五人帝五人神也 掌次祀五帝疏謂
四時迎氣月令四立之祭 小司冦禋祀五帝疏謂四
時迎氣 詩我將疏雜問志云四時迎氣於四郊祭一
帝還於明堂亦如之 月令疏案賈馬蔡邕皆為迎春
[012-23a]
祭大皥及勾芒鄭獨以為蒼帝靈威仰 郊特牲疏五
時迎氣東方用青圭南用赤璋西用白琥北用玄璜中
央亦用黄琮五時迎氣以五方人帝配之 月令疏周
法五時迎氣皆前期十日而齋秦法簡省故三日


漢四時迎氣 迎氣五郊 五郊祭祀又見郊祀類


記禮器因吉土饗帝于郊注祭於四郊今漢亦四時迎
氣其禮則簡月令迎春東郊注祭靈威仰於東郊之兆王居明堂禮曰出十五里迎歲蓋殷禮也
 周迎郊五十里禮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注黄帝亦於南郊 明紀永平二年始迎
氣於五郊注引續漢書云云 祭祀志迎時氣五郊之兆自永
[012-23b]
平中以禮䜟及月令有五郊迎氣服色注光武二年初制郊兆于城南
中元二年初營北郊城北因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於雒陽四方中
兆在未壇皆三尺階無等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青
帝勾芒車旗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雲翹之舞祭祀志又
曰縣邑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於東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野中迎者拜之而還弗祭三時不
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
歌朱明八佾舞雲翹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黄靈於中
[012-24a]
兆祭黄帝后土車旗服飾皆黄歌朱明八佾舞雲翹育
命之舞禮儀志郊黄帝迎氣于黄郊樂奏黄鍾之宮歌帝臨冕而執干戚舞雲翹育命所以養時訓也
立秋迎秋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顥八
佾舞育命之舞使謁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於壇有事
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廟名曰貙劉立冬迎冬北郊祭
黑帝玄㝠車服皆黑歌玄㝠八佾舞育命之舞前志青陽朱明
西顥玄㝠皆鄒子樂 肅宗紀建初五年冬始行月令迎氣樂東觀
記馬防上言聖人作樂所以宣氣致和可因歲首發太簇之律奏雅頌之音以召和氣時以作樂器費多獨行
十月迎氣樂馬防傳數言政事見采用十二月迎氣防所上也順帝復黄鍾隨月律  祭祀志
[012-24b]
注月令章句東郊去邑八里因木數也南郊七里因火
數也中兆去邑五里因土數也西郊九里因金數也北
郊六里因水數也獻帝起居注建安八年公卿迎氣北
郊始復用八佾皇覽曰迎春東堂堂髙八尺階三等青
稅八乗旗旄尚青田車載矛號曰助天生唱之以角舞
之以羽翟此迎春之樂也迎夏南堂堂髙七尺階二等
赤稅七乗旗赤田車載㦸號曰助天養唱徵舞鼓鞉迎
[012-25a]
夏樂也西堂九尺階九等白稅九乗旗白車載兵號曰
助天收唱商舞干戚迎秋樂也北堂六尺階六等黑稅
六乗旗黑車載甲鐵鍪號曰助天誅唱羽舞干戈迎冬
樂也 董鈞傳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
廟禮樂威儀章服輒令參議 蔡邕傳熹平六年七月
上封事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罕出
四時至敬屢委有司皇天不恱顯此諸異書奏帝乃迎
氣北郊及行辟雍之禮 輿服志迎氣五郊各如其色
從章服也皁衣群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順氣助微尊
[012-25b]
其方也 禮儀志立春垂青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下
寛大書立夏衣赤至季夏衣黄先立秋十八日迎氣黄
郊立秋迎氣白郊立冬迎氣黑郊冬至夏至長短之極
微氣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鍾之律間
竽或撞黄鍾之鐘或度晷景權水輕重水一升冬重十
三兩或擊黄鍾磬或鼓黄鍾瑟或擊黄鍾鼓 隋志續
漢禮儀志云立春之日京都皆著青衣秋夏悉如其色
[012-26a]
逮于魏晉迎氣五郊行禮之人皆同此制 魏相傳元
康中上言髙帝詔四人各職一時願選明經知隂陽者
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隂陽服䖍曰主一時衣服禮物
朝祭百事也 後魏禮志崔瓉議月令有青旂赤玉黑衣白
輅隨四時而變不列弁冕司馬彪續漢書輿服祭祀志
云迎氣五郊衣幘各如方色又禮儀志立春京都百官
皆著青衣服青幘秋夏悉如其色自漢逮魏晉迎氣五
郊用幘從服改色隨氣 北史劉芳傳盧植云東郊八
里郊也南郊七里中郊五里西郊九里北郊六里賈逵
[012-26b]
云中兆黄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於四郊鄭
玄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王肅云八里因木數
七里因火數九里因金數六里因水數 宋氏含文嘉
注云周禮王畿内千里二十分其一以為近郊近郊五
十里倍之為逺郊迎氣蓋於近郊漢不設王畿則以其
方數為郊處故東郊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六
里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祭祀志云建武二年正月初
[012-27a]
制郊兆於雒陽城南七里採元始中故事北郊在雒陽
城北四里此漢世南北郊之明據也 詩甫田以社以
方注方迎四方氣於郊也 曲禮祭四方注祭五官之
神於四郊


唐迎氣東郊 迎氣壇 迎氣五郊


開元十一年正月一日制獻歲之吉迎氣方始敬順天
時無違月令所由長吏可舉舊章開元二十六年正月
丁丑迎氣于東郊 㑹要開元二十五年十月一日辛丑
制自今以後每年立春之日朕當率公卿親迎氣于東
[012-27b]
郊其後夏及秋常以孟月朔於正殿讀時令仍令禮官
修撰儀注至二十六年正月八日親迎氣于東郊祀青
帝壇以勾芒配歲星及三辰七宿從祀其壇本在春明
門外以祠所隘移於滻水之東面值望春宮壇一成壇
上及四面皆青色勾芒壇在其西歲星以上共為一小
壇青帝壇北 通鑑太常博士王璵請立青帝壇迎春
從之 按通鑑係開元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正月丁丑上迎氣于滻水之東 冊府元龜
[012-28a]
開元十八年正月丁巳親迎氣於東郊 㑹要武徳九
年命祖孝孫考正雅樂貞觀二年六月十日樂成孝孫
以十二律順其月旋相為宫五郊迎氣各以月候而奏
其音 文粹祀五方上帝于五郊樂章乃魏徵褚亮作
 禮樂志迎氣以六尊惟山罍減上帝之半十二和一
曰豫和五郊迎氣黄帝以黄鍾為宮赤帝以函鍾為徵
白帝以太蔟為商黑帝以南宮為羽赤帝以姑洗為角
皆文舞六成
[012-28b]
讀時令



周頒朔 告朔 中朔


禮太史正歲年以序事頒之于官府都鄙頒告朔于邦
國注中數曰歲朔數曰年中朔大小不齊正之以閏若
今時作厯日疏節氣一名朔氣朔氣在晦則後月閏中
氣在朔則前月閏中氣帀則為歲朔氣帀則為年鄭云
天子班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者案玉藻諸侯皮弁
聽朔於太廟即祖廟也至朔朝于廟告而受行之月用
[012-29a]
羊懸於中門帀日斂之藏於廟此經及論語稱告朔玉
藻謂之聽朔春秋謂之視朔視者人君入廟視之告者
使有司讀之聽者聽治一月政令司農云以十二月朔
布告天下諸侯言朔者以十二月厯及政令若月令之
書號之為朔春秋之義天子班厯於諸侯日食書日不
班厯則不書日先近及逺故先官府次都鄙下乃言邦
國 記玉藻天子玄端而朝日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
之外注端當為冕朝日春分之時也東門南門皆謂國門也天子廟及路寢皆如明堂制明堂在國之陽
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聽朔焉卒事反宿路寢亦如之凡聽朔必以特牲告其帝及神配以文王武王䟽月令孟
[012-29b]
春居青陽左个仲春青陽太廟季春右个以下所居各有其處論語曰告朔之餼羊注云天子特牛與以告朔
禮畧故用特羊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注閏月非常月也聴其朔於明堂門
中還處路寢門終月䟽明堂有四門即路寢亦有四門閏月各居其時當方之門禮大史詔王居門終月注 
路寢門也於文王在門為閏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日少牢朔月大
牢諸侯皮弁以聽朔於大廟朝服以日視朝於内朝䟽凡
每月以朔告神謂之告朔于時聽治此月朔之事謂之聽朔又謂之視朔文十六年公四不視朔是也告朔又
謂之告月文六年閏月不告月是也行此禮天子於明堂諸侯於大祖廟謂之朝廟朝享月祭又謂之朝正
[012-30a]
劉氏曰天子聽朔於明堂而頒正朔于天下諸侯受而藏諸太廟每月之吉以餼羊告朔祭于太廟因而聽其
月朔之政 士冠禮皮弁服注此與君視朔之服也 禮大
宰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歲又
書而懸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焉小宰亦帥
屬而徃皆所以重治法新王事也 左傳僖五年正月
辛亥朔日南至公旣視朔登觀臺注親告朔也䟽天子
班朔於諸侯諸侯受而藏於太祖廟每月之朔告廟受
而行之歩厯之始以朔旦冬至為首厯之上元 釋例
曰聖人簡其節敬其事因月朔朝遷坐正位命群吏而
[012-30b]
聽大政考其所行而決其煩疑歲首謂之朝正襄二十
九年正月傳曰釋不朝正于廟是也告朔視朔聽朔朝廟朝享朝正二禮
各有三名同日為之經稱告月傳言告朔明告月必以朔也每月之朔必朝於廟因聽政事事敬而禮成故告
 以特羊論語注鄭曰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有祭謂之朝享魯自文公始不視朔子貢見其禮廢故欲去其
 羊禮司尊彛注朝享謂朝受政於廟 公羊傳文六年閏月不告月不
告朔也注禮諸侯受十二月朔政於天子藏於太祖廟每月朔朝廟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
受之比時使有司先告朔謹之至也十六年夏五月四不視朔注禮月終于廟先受
[012-31a]
朔政乃朝明王教尊也朝廟私也故以不視朔為重 穀梁傳天子告朔于諸侯諸
侯受乎禰廟禮也注告廟以羊天子以十二月朔政告于諸
侯諸侯每月必告朔聽政因朝于廟 周書大聚云銘之
金板藏府而朔之注月旦朔省 家語諸侯皮弁以告朔然
後服之以視朝 唐㑹要閭丘湑等議經史正文無天子每
月告朔之事玉藻云聽朔周禮大宰正月之吉布政干寳注
云周正建子之月告朔日也此即玉藻之聽朔而鄭玄注云
告其時帝及神配以文武此誤也漢魏至今莫之行用其每
月告朔者諸侯之禮案禮論三禮義宗江都集禮貞觀顯
[012-31b]
慶禮及祠令並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 張齊賢議案穀
梁傳曰閏月天子不告朔是知他月則天子告朔矣左氏
以魯侯不告閏為弃時政則諸侯閏月亦告朔矣周禮大
史頒告朔之下有閏月居門之事是天子亦以閏月告朔
案禮論王珉范甯議有明堂每月告朔之禮崔靈恩義宗
載天子視朔之服諸侯受朔於天子於祖廟告而受行之
天子受朔於天宜於明堂告帝而配以祖考 王方慶議
[012-32a]
天子以孟春正月上辛於南郊總校十二月之政還藏
於祖廟月取一政班於明堂月令居青陽明堂總章玄
堂是告朔之事後漢祀典仍存永平二年郊祀五帝明
堂以光武配祭牲各一犢奏樂如南郊 宋志魏楊偉
表曰時以紀農月以紀事少昊則玄鳥司分顓嚳則重
黎司天唐虞則羲官掌日三代因之世有日官日官司
厯則頒之諸侯諸侯受之則頒於境内周室旣衰戰國
横騖告朔之羊廢而不紹登臺之禮滅而不遵閏分乖
次而不識孟陬失紀而莫悟大火猶西流而怪蟄蟲之
[012-32b]
不藏也是時天子不協時司厯不書日諸侯不受職日
御不分朔仲尼於春秋司厯失閏則譏而書之登臺頒
朔則謂之有禮 穀梁疏三朝記云周衰天子不頒朔
於天下


漢讀五時令 太史月厯


後禮志禮威儀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厯有司侍郎尚
書見讀其令奉行其政 晉禮志陳本云通典亦云漢儀太史
[012-33a]
每歲上其年厯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
令皇帝所服各隨五時之色帝升御座尚書令以下就
席位尚書三公郎以令置桉上奉以入就席伏讀訖賜
酒一巵魏氏常行其禮晉亦有其制通典云非古制自東漢始 魏
景初元年通事奏曰前後但讀四時令至服黄時獨闕
髙堂隆以為土王四季是以服黄無令 官志太史令
六百石注掌天時星厯凡歲將終奏新年厯 周禮大
史正歲年序事注若今時作厯日 馮相氏㑹天位注
若今厯日
[012-33b]


漢中朔


宋志魏楊偉表曰秦漢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後九月中
節乖錯時月紕繆加時後天蝕不在朔至元封七年改
正朔更厯數使大才通人造太初厯校中朔所差以正
閏分課中星得度以考䟽密以建寅之月為正朔以黄
鍾之月為厯初其厯斗分太多後遂䟽闊 前志三統
厯有中朔相求之術朔不得中是謂閏月閏所以正中
[012-34a]
朔也


漢立春寛大書


禮儀志立春之日下寛大之書曰制詔三公方春東作
敬始謹微動作従之罪非殊死且勿按驗皆須麥秋退
貪殘進柔良下當用者如故事注月令曰命相布德和
令蔡邕曰即此詔之謂也獻帝起居注建安二十二年
二月壬申詔絶立春寛緩詔書不復行肅宗詔曰律十二月立春不以
 報囚陳寵奏蕭何造律季秋論囚俱避立春之月 侯霸傳建武四年拜尚書
令時無典故朝廷又少舊臣霸明習故事收録遺文條
[012-34b]
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時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寛大
之詔奉四時之令皆霸所建也 論曰先奏寛大之令
注月令春布德行慶施惠 建武七年正月丙申詔中
都官三輔郡國出繫囚非犯殊死勿案罪中元二年顯
宗即位十二月甲寅詔方春戒節人以耕桑其勑有司
務順時氣使無煩擾殊死以下聽得贖論永平二年正
月辛未詔殊死以下皆赦除之百僚師尹勉修厥職順
[012-35a]
行時令敬若昊天以綏兆人三年正月癸巳詔春者歲
始始得其正則三時有成有司勉順時氣勸督農桑詳
刑謹罰明察單辭至於方春東作勉勸農桑罪非殊死
須立秋案驗有司進柔良退貪猾順時令理寃獄則肅
宗建初元年正月丙寅之詔也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
助萌陽以育時物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條書
相告不得聽受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立秋如故則元
和二年正月乙酉之詔也三朝之㑹朔旦立春嘉與海
内洗心自新務崇寛和敬順時令遵典去苛則順帝永
[012-35b]
建四年正月丙寅之詔方春東作育微敬始其勑有司
罪非殊死且勿案驗以崇在寛則質帝本初元年正月
丙申之詔 建武五年五月丙子以久旱詔出繫囚罪
非犯殊死一切勿案務進柔良退貪酷永平四年二月
辛亥詔有司勉遵時政務平刑罰十八年四月己未詔
時雨不降理寃獄録輕繫永元十六年七月戊午以秋
旱詔囚徒於法疑者勿決以奉秋令察煩苛之吏顯明
[012-36a]
其罰則不特立春而下永嘉元年五月甲午詔罪非殊
死一切任出以須立秋 舊制立秋乃行薄刑和帝永
元十五年改用孟夏下令麥秋得案騐薄刑 永初元年魯恭上
䟽伏見詔書敬若天時罪非殊死且勿案驗進柔良退
貪殘奉時令所以助仁徳順昊天致和氣章帝助三正
之微順物性命以致時雍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
報囚如故事 陽嘉二年正月郎顗對方春東作布徳
之元王者奉順時氣宜崇温柔遵其行令今立春之後
考事不息秋冬之政行乎春夏邪氣乗陽皆刻急所致
[012-36b]
立春前後温氣應節者詔令寛也其後復寒者無寛之實也又上書云春秋書正月敬歲始也宜流寛大之 
澤王者崇寛大順春令則靁應節 谷永傳願陛下立春遣使者循行
風俗宣布聖徳存䘏孤寡問民所苦勞二千石勅勸農
桑毋奪農時 魏相奏文帝時以二月施恩惠於天下
賜孝弟力田頗非時節朝錯為家令奏言其状陛下恩
澤甚厚而災氣未息恐詔令未合當時 宣帝黄龍元
年二月詔曰數申詔公卿大夫務行寛大 成帝鴻嘉
[012-37a]
四年正月詔數勅有司務行寛大禁苛暴漢紀杜周
嘗冬獄未竟㑹立春有寛大令


魏四時讀令見上



晉四時讀令


晉志成帝咸和五年六月丁未三十日有司奏讀秋令侍
中荀奕黄門侍郎曹宇駁曰尚書三公曹奏讀秋令儀
注舊典未備臣等參議武皇帝時光禄大夫華恒議以
秋夏盛暑常闕不讀令在春冬則不廢令服章多缺請
如常議詔可六年三月有司奏十六日立夏宜讀夏令
[012-37b]
奏可咸和六年三月有司奏四時讀令是祗述天和之道 晉世常臨太極殿尚
書郎讀時令宋元嘉六年讀時令三公郎讀皇帝臨軒
百僚備位惟世祖世劉勰太宗世謝緯為三公郎善於
其事人主公卿屬目稱歎北齊立春日服通天冠青介
幘紗袍佩蒼玉青帶絝襪舄而受朝太極殿西廂東向
三公郎中詣席跪讀時令立夏立秋施御坐於中軒南
向立冬如春東向各以時色服儀並如春元魏太和十五年十二月
[012-38a]
始迎春東郊十六年春居青陽左个布政事自是每朔行之 宋志漢儀立秋日獵
服緗幘晉哀帝初博士曹弘之議立秋御讀令不應緗
幘詔改用素傅咸曰立秋一日白路光於紫庭白旂陳於玉階則其日旂路皆白也 魏
臺雜記曰前後但見讀春夏秋冬四時令至於服黄之
時獨闕不讀令不解其故景初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太史令髙堂隆上言曰黄於五行中央土也王四季各
十八日土生於火故於火用事之末服黄其令則隨四
時不以五行為分是以服黄無令
[012-38b]
唐明堂讀時令


禮志皇帝御明堂讀時令通典云讀五時令孟春禮部尚書先
讀令三日奏讀月令前三日尚舍設大次於東門外道
北南向守宮設文武侍臣次於其後之左右設羣官次
於璧水東之門外文官北武官南前一日設御座於青
陽左个東向三品以上及諸司長宮座於御座東北南
向武官座於御座之東北向設刑部郎中讀令座於御
座東南北向有桉設文官解劍席於丑陛之左武官於
[012-39a]
卯階通典云卯陛下同之右皆内向大樂令展宮懸於青陽左
个之庭設舉麾位堂上寅階通典云寅陛下同之南其一位於
樂懸之東北其日陳小駕皇帝服青紗袍佩蒼玉乗金
輅出宮至於大次刑部郎中以月令置於案覆以帊侍
中奏外辦皇帝御輿入自青龍門升自寅階即座通典夏入
自朱雀門秋白虎門冬玄武門夏升自己陛秋申陛冬亥陛符璽郎置寳於前公王
以下就位再拜侍中奏讀月令制曰可刑部再拜解劍
俛脱舄取令升自卯階席南北向跪置令於桉立於席
後典儀唱就座公王以下並就座刑部郎中讀令每句
[012-39b]
一絶使言聲可了讀訖堂上典儀唱可起公王以下皆
起羣官復位侍中奏禮畢自仲春以後每月各居其位
皆冠通天服玉之色如其時四時之孟月及季夏土王
讀五時令於明堂亦如之禮樂志太宗時房玄齡等因隋之禮増讀時令為貞觀禮
 通典春令其文具小戴禮


唐太極宣政殿讀時令


紀貞觀十四年正月庚子有司讀時令㑹要正月二日讀春令開元 
[012-40a]
二十六年四月己亥朔有司讀時令詔百官之長升太極殿列坐聽焉通典
云貞觀十一年修四時讀令㑹要作十四年傳韋縚為太常卿初明堂詔
歲率公卿迎氣東郊至三時常以孟月讀時令於正寢
二十六年詔縚每月奏月令一篇㑹要開元二十六年四月一日命縚進月
孟月朔日於宣政殿側設榻東向置桉令縚讀之諸
司官長悉升殿坐聽歲餘罷之 㑹要開元二十五年
制自今後立春之日朕當率公卿親迎春東郊其夏及
秋常以孟月朔於正殿讀時令肅宗元年赦文朕躬授
人時謹月令每至孟月令所司明按典禮宣讀時令朕
[012-40b]
當舉而行之天寳五載改月令日時令通典杜佑云非古制也又武后長安四年司禮少卿崔 
融奏罷 乾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丙寅立春御宣政
殿命太常卿于休烈讀時令㑹要通典云讀春令常參官五品已上升殿序坐而
聽之 貞元六年二月制四孟月迎氣之日令所司宣讀
時令 大和八年六月中書門下奏天寳後盛典久廢
請来年正月依舊禮讀時令命太常撰儀注 通典太
極殿讀五時令 開元五年十月甲申詔每月禮官條
[012-41a]
奏所行事 開元定禮有明堂及太極殿五時讀令之
儀冠服佩玉悉從方色 南史齊永明六年十月庚申
初臨太極殿讀時令


景祐讀時令


景祐四年丁丑歲三月詔五月朔行入閤之儀仍讀時令
以朔日夏至戊戌改用七月朔尋罷之先是詔國朝時
令委編修官約唐月令撰定以備宣讀於是賈昌朝等
采國朝律厯典禮日度昏曉中星及祠祀配侑諸事當
以歲時施行者改定一篇上之遂詔因入閤行其禮後
[012-41b]
亦不果 初李淑上時政十議議時令曰願命有司講
舊禮以氣至之日集文武官讀時令於天安殿


政和明堂頒朔布政


政和七年十月乙夘朔御明堂頒朔布政 唐武后聖
厯初詔議告朔于明堂讀時令布政事太常博士辟閭
仁諝曰經無天子月告朔唯玉藻天子聽朔南門之外
周太宰正月之吉布政干寳曰建子月告朔日也今元
[012-42a]
日讀時令合古聽朔事獨鄭玄以秦制月令有五帝五
官因言聽朔必以特牲告時帝及神非是張齊賢質曰
周太史頒朔邦國是摠頒于諸侯天子月告者頒邦國
都鄙内外異言之禮不可闕㑹要元年閏臘月十九日制依王方慶議四時孟月
朔日及季夏於明堂行告朔禮用鄭玄義告五時帝於堂上
 玉海卷十二
[012-4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