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57 採芹錄-明-徐三重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採芹録卷一
            明 徐三重 撰
牧民之職當以加惠孤窮為首務蓋不能自食之民懸
 命於上之人者所當約已勞身圖其生事者也次當
 以恤灾為念蓋天灾無時一方終嵗無望之人流移
 破散死亡所係拯救之䇿不但臨事多方尤當先期
 預備者也次則均田土戸役以抑豪右而扶齊民禁
[001-1b]
 淫奢浮冗以節用度而端俗尚此古人治安本義常
 日行之以漸圖富庶實效者也至於貪猾吏卒藏蠧
 公庭煽殃鄉曲上閼清明之化下亂寧一之規所當
 簡其人數信其約法令公私之情不隔於耳目淳和
 之俗毋琢於姧欺精察曲防正當加諸此徒不宜苟
 且聽狥者也乃若持廉一節欲行繩吏當先自盟潔
 已庶可格人無愧乃能督下此寔詩書之士所稱誦
 法聖賢不但名位之流僅欲兢持物論而已其他寛
[001-2a]
 賦緩刑訓義重本恒若家庭之事並闗切身之情如
 此縱未便侈口王仁一郡一境有不實受其澤者鮮
 矣
洪武初令天下郡縣立養濟院收養孤獨殘病不能自
 生之人人月給米三斗柴三十斤冬夏布一疋小口
 三之一慈憫元元直同父子骨肉矣夫孤獨殘病飢
 寒之人上闗九重深念所以圖其生理者罔不周詳
 寧忍令海内丁夫壯女不安生事以至流亡失所知
[001-2b]
 必無矣我祖宗徳澤下迨庶品何减乾坤雨露但遐
 深曲隱正頼長吏奉行若令弊藏於法之徒美實喪
 於文之虚具則大非矣夫國家不愛課稅征求之額
 以全無告困窮殘命而中間稍有㫄出無論此升合
 脂膏有失救死存生之本意倘實政一化為弊藪則
 必有萬分不能自生者又苦於不可得收而哀號稿
 死何由知之此在官司所宜推廣徳心體隱詢瘼而
 不得目為案牘故事一切付之廷吏已也嗚呼士大
[001-3a]
 夫所學何事四民之政童而誦之况國家懿典明章
 皎然方冊當其任者烏得忽諸
四民無告王政所最先洪武條章載列監司守令職事
 更為殷切乃今號啼載塗當事者身逢目覩恬焉靡
 有詰其情状為之收恤毋論吾心為忍即吾職亦重
 慢國憲所學所任胥負之矣嗚呼儻謂人衆不能盡
 養今郡邑冗耗費何止一端在世途則難已在國典
 則不經若節此施彼所活何限謂嵗辦不能額外夫
[001-3b]
 天下以富養貧天道人理然也在明白正大隨宜曲
 處焉耳我無㡬㣲私而以痛閔元元之意明布一境
 人有不同此心乎如是財固可多方畫也謂情偽不
 易得實夫上以誠感未有不以誠應法以仁立未有
 不以嚴行里圖街坊烏容盡欺一時矇矓豈能終掩
 且既欲處之得所寧不審之周詳但使吾有實心終
 不令虚文冒濫也謂流乞勢難兼收夫宇宙同生寧
 分彼此或遂令寄命或使得還鄉各因其情與之生
[001-4a]
 路但患吾心不竭毋患吾力不周也夫萬物為已斯
 道本義一夫顛連痛切吾躬凡有斯人之責皆不可
 無此意而稱於天下曰士大夫也若鮮珍自奉而&KR1102
 腹者哀號泥塗渺然乃若不聞高倨快心而黔瘠者
 宛轉谿壑漠然不加動色此亦非人情矣
古今救荒惟蠲賑二事余不獲盡覩天下地土知其利
 害姑以身所經行耳目聞見竊謂長淮以北賑急於
 蠲大江以南蠲重於賑淮北居人星落地曠土瘠粮
[001-4b]
 課甚薄田無畜洩之利一遭水旱千里極目即不蠲
 亦無所得徴而流乞之民旦暮懸命溝壑之外便虞
 剽掠是賑之惠實於蠲也大江以南田賦浩繁生人
 駢塞無藉之人居多升斗之給難遍若復以薄收之
 物充重額之輸則地方之存無幾而食貨之直必涌
 且飢寒交廹敲朴難堪斥賣流亡勢所不免是蠲之
 益重於賑也夫蠲賑二事荒嵗何可廢一顧於並行
 之中畧計其虚實重輕則然耳然江南田多鉅室蠲
[001-5a]
 亦難從㮣例列為差等明示低昻亦厚業者之所不
 能怨也至於賑之一事苐責成良有司興發勸募公
 勤以行之多方以稽之務使無業者得濟必死者得
 全斯為實政夫發帑遣官豈非聖朝徳意苐奉行乖
 方反滋騷動列郡之費不貲民間竟無大益此亦當
 事者所宜鍳徃覺來先圖無弊而後可言其利也
為郡守積榖備荒是第一務不入私室不為饋遺買榖
 入倉擇部民有行父老主之倉須完繕高燥用柴蓋
[001-5b]
 䕶待主倉者如家之主計優以禮遇免其雜役不使
 左右羣小有所需求毎厫有定數折耗有罰再勤加
 檢問察其盈縮一遇凶歉發而平糶豫訪耆徳散布
 各鄉質盟於明神感動以誠懇間遣自愛属吏廵行
 稽查或親乘小舟突詣亷問夫預備則有待無弊久
 而益饒散糶則民便利均不至羣聚而又身勞誠感
 不廢稽防庶幾民有實惠如此而百姓猶流亡喪亂
 始可委諸天矣
[001-6a]
  晦翁常論常平倉弊云米俱浮埃空殻不敢挑動
  又影射侵支有難理會愚謂此等事正生治人實
  希法從人弊故耳今談者亦苦口常平之難行謂
  害甚於利夫居位任職使國家良法無利而滋弊
  不知士大夫有生於世其處身利物當如何而漫
  無用心如此也
救荒一事士大夫稍以民物為懐未有不惻然圖其實
 濟苐心雖欲盡而勢所不遂身所難親一人之心思
[001-6b]
 耳目有限而閭閻不悉之情隱羣小乘便之姧欺不
 無此顧而彼遺名然而實否意美而法弊費實而惠
 虚縱有禹稷飢溺之思無禆溝壑顛連之苦㫺人乃
 言荒䇿無竒誠恨之也偶見世廟時廣東僉事林希
 元上荒政樷書内列綱六目二十有三曰有二難得
 人難審戶難有三便極貧之民便賑米次貧之民便
 賑錢稍貧之民便賑貸有六急垂死貧民急饘粥疾
 病貧民急醫藥病起貧民急湯米既死貧民急墓瘞
[001-7a]
 遺弃小兒急收養輕重囚繋急寛恤有三權借官錢
 以糶糴興工作以助賑貸牛種以通變有六禁禁侵
 漁禁攘盗禁遏糴禁抑價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戒
 遲緩戒拘文戒遣使其審勢立欵推情設䇿可謂幾
 盡若斟酌事宜務令實惠及民則在仁人君子自盡
 厥心焉耳竊思遣使之戒厥有前㣲徃年江南被灾
 發帑命官賑濟無益而更滋騷擾㫺司馬文正公謂
 不如專任監司守宰者真為石畫此在朝廷之上老
[001-7b]
 成之識但為責成核實而不牽惑於少年浮論則善
 矣若監司守宰身任其事又以得人為急而難葢苦
 心綜理雖在我而布散分任須用得其人茍一人失
 用即一處一事為其所誤而僵死不知幾何人矣㫺
 富鄭公在青州所用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
 以禄使就民所聚選老弱病廢者廪之公感之以誠
 人人盡力今固無待缺寄居惟有見任本境官吏雖
 當民艱之日同有良心顧地方事任孔棘如欲付孤
[001-8a]
 子於乳母所以審擇之伺察之亦不得不加之意也
 丘文莊則欲於所部致仕閒住待選依親等項官吏
 監生與夫僧道耆老醫卜人等凡平日為鄉人所信
 服者俾各就所在因便給散是用本鄉士民也然又
 必為人所信服亦豈得一槩付之天要各就一方人
 情土俗酌於才品而期其不負委任若官吏士民正
 不拘耳誠幸得慷慨盟天矢日與吾共志之人而即
 属以辨戶業之上下有無察丁口之老弱疾病孤苦
[001-8b]
 或隨居給散以便民或就食其不能出入徃來者令
 逺近飢寒赤子宛然若咸當吾前而凡荒政所施徳
 意靡不若吾躬行而人實受之豈非一方生靈厚幸
 歟至於牛種之貸宰牛度僧之禁則預為荒後生事
 計者又不但茍舒今日一朝之急惟預備勸助二端
 不在明白開欵蓋勸助一事行之不善反成苛索預
 備一節當在平日臨廹則難倘被灾太甚應用浩繁
 倉卒措置錢米不免巧婦束手之歎若只倚辦官庫
[001-9a]
 額少用浮中道稱竭安得委而坐視歟念此必當先
 事不忘經營臨事廣為方畧凡諸行仁之事以身倡
 之則好義者自衆不可强廹以不堪及民之政以實
 致之則受惠者必得母令借竇以生弊要在賢明並
 濟經權一體上下倘按常守矩而盡其在我或用智
 多事而不通物情利益未施怨咨横出矣嗟嗟志在
 蒼生者必不自專一人之見則於艱難倥&KR1555之秋真
 如一家一身之厄焦勞之外更務周詢凡所以集衆
[001-9b]
 思藉羣力察幽細行實然者宜更如何皇皇切切也
竊憶㫺年灾荒官司出米煑粥然食粥者死甚衆非粥
 之能死人盖飢寒雨濕人自無生理耳當知得食而
 生是粥之功餓傷疫染而死非粥之過倘歸過於粥
 而不為料理則可生者亦死是與於不仁甚也惟官
 司出米或委任所属官吏或差派地方富民中間苟
 且塞責又不無侵尅减省襍以他物乃足為害聞有
 和入石膏沙土者乆困瀕死之人膓胃豈堪着此是
[001-10a]
 適以好生行殺也若擇人而任用意稽察當不至是
 食粥之人其間亦有自能食而冒濫支給者似所當
 裁已給粥而有室可歸者亦不必慮惟流集飢人聚
 守於此&KR1102腹待食以次逓給日晏得餐數嵗豐穰饕
 恣之人僅僅得此已不能飫且老㓜疾病羣居一厰
 疫氣相襲而又當隂兩彌月濕衣冷地俱足傷人此
 官司之所無可奈何者也夫丁壯濫食非曰惡之特
 分取無告之口且令官司勢不能遍亦為未平飢人
[001-10b]
 不下千百林立魚次取給鼎鑊之間豈能如期得食
 米珠薪桂欲令充飽其勢自難而逺村境外扶老提
 弱坐卧荒凉浮露之厰㫄穿下透漬骨侵肌以積羸
 之人備六氣之賊疾病死亡又豈粥糜所能救療嗚
 呼羣公皆才名良吏猶然患此豈救荒真無䇿耶竊
 議欲倣范文正營作之意令丁壯者以力得錢不虚
 坐食老弱則編名定額限米分炊數止貧廹給可從
 優而散處空閑各有覆藉至於疾病醫藥自不可無
[001-11a]
 脫有死亡瘞理亦不容己若預備實積以奉聖朝徳
 意勤亷自矢以憂百萬生靈此亦吾輩立心之事也
 嗚呼行之惟艱談何容易捉麈而論兵得無為介胄
 嗤乎
程伊川與人論立賑濟法云不制民之産無儲蓄之備
 飢而後發廪以食之廪有竭而飢者不可勝濟也今
 不暇論其本救目前之死亡唯有節則及廣常見今
 時州縣濟飢之法或給之米豆或食以粥飯來者與
[001-11b]
 之不復有辨中雖欲辨之亦不能也榖貴之旹何人
 不願得食倉廪既竭則殍死者在前無以救之矣數
 年前一親戚為郡守愛恤之心可謂至矣鷄鳴而起
 親視俵散官吏後至者必責怒之於是流民歌詠至
 者日衆未幾穀盡殍者滿道愚常矜其用心而嗤其
 不善處事救飢者使之免死而已非欲其豐肥也當
 擇寛廣之處宿戒使晨入至己則闔門不納午而後
 與之食申而出之日得一食則不死矣其力自能營
[001-12a]
 一食者皆不來矣比之不擇而與當活數倍之多也
 凡濟飢當分兩處擇羸弱者作稀粥早晚兩給勿使
 至飽俟氣稍完然後一給第一先營寛廣居處切不
 得令相枕藉如作粥飯須官員親嘗恐生及入石灰
 不給浮浪游手無是理也平日當禁游惰至其飢餓
 則哀矜之一也按此議載於遺書斟酌事勢徴見已
 徃似甚可行夫每日一食近傷於薄然仁人君子立
 愛欲廣而施澤當節節正所以成廣非不欲厚之也
[001-12b]
 小有凶歉米粟易措飢人鮮少不妨如意優給若大
 荒疊荒之嵗流離在在充塞食貨無計宛轉救此不
 應遺彼豐前又恐嗇後則此法最為長便夫日得一
 飽雖飢不死中間省兩飡之費以全活衆命衍易竭
 之財廣得生之路於人不為忍於物不為吝何妨於
 仁人君子之用心且羸病食之他所早晚兩給稀粥
 俟其氣完而與徤者同給所給粥飯並官員親嘗浮
 浪游手亦弗拒遏處置存恤更為周詳矣竊又謂食
[001-13a]
者已給而出未必不可别營㡬㣲土毛水族亦皆接
 濟之物惟所給粥飯則須甘羙豐厚務令充足又不
 作病此正在官司委托得人每鑊親嘗騐給若但付
 之尋常色役任彼尅减濫惡粥或稀薄飯或虧少是
 每日一給當不待三五日而餓損枯瘠瀕死大不如
 一日兩給尤徼倖一度得救死之益縱它日事不能
 繼而一時猶幸有得生之人其利害相懸殆天壤矣
 故愚最善伊川此議而不敢輕言正恐或以虚文應
[001-13b]
 事之心行節浮從實之政實之利未䆒虚之為害更
 深是前賢苦心密議反為厲階以殺人因用䇿之不
 才不良而致此䇿之遺禍可深慮哉可深慮哉
  伊川此議慮事最周然或在地窘極荒榖粟無可
  措置之處則宜用之又必須以勤敏精明身親目
  睹令事皆實際則可若少有虚漏則死亡無稽矣
  至如米可廣營量不至乏竭從優兩給何惜煩勞
  但此說亦不可知仁人君子酌時宜而贏縮摠於
[001-14a]
  血氣生靈盡同生一脉之念凡思曲防其未盡正
  欲實遂其生理古人不敢自惜焦勞胼胝之軀此
  意可想也
限田一事均産平役節富右貧最為治安善政昔人每
 苦救荒之䇿無竒竊謂荒䇿亦孰竒於此盖救於已
 荒則倉卒難展故無竒救於未荒則無臨事補苴之
 廹無多費不均之患且人各有頼荒自不能為灾兹
 非竒䇿歟大抵天生斯人食以此土以一方之土養
[001-14b]
 一方之人是土與人常相均者也先王審於是乃方
 百里而制國君各民其人井其地而授之田人得百
 畝以贍老㓜至於餘夫亦有分業所收既足卒嵗餘
 者即以待荒何有乏衣食而流亡者自阡陌既開田
 無常制多者吞并至千萬無者不得置錐於是始有
 奴婢佃戸而貴賤有餘不足大懸殊矣豐稔之年貧
 者力作以養富㐫歉之嵗富者厚自畜而困貧此三
 代以下至今日弊政天下所由不均不平者胥是也
[001-15a]
 夫言井田於郡縣之日非迂則妄然富貧何不可均
 量也今之富人有田千畆則古十餘家之産也有田
 萬畆則古百什餘家之産也田之入千萬其所當食
 之口不過二三十止矣所餘皆耗於冗食浮用彼百
 十餘家之無田者其身其老㓜咸資於為人力作以
 終嵗遇凶歉則束手而坐死亡是致此百十餘家之
 顛頓安得謂非千萬畆者之造孽耶今若令限其額
 數多者不得逾若干少者不失百畆或五十畆或二
[001-15b]
 三十畆夫無論各百畆五十畆就令人得二三十畆
 男子力農婦女操織常年計所食用之不盡者即可
 漸畜以備荒即無有餘畜而田廬宛然猶可轉移質
 借以茍取給一嵗而强待來嵗之復熟亦不遂至委
 頓溝壑也且人既各有㣲産其鄉黨同籍有餘者尚
 可推以相濟而冀後日之取償官司之設法救濟者
 亦可按籍查審而不思於虚實之難據即其間有無
 籍㪚漫伶仃孤寡者其人既稀亦易為推求别議周
[001-16a]
 給必不苦於難稽而棄置無措也兹非灼然通利之
 道歟孟子曰明君制民之産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
 足以畜妻子樂嵗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葢千古聖
 帝明王救荒竒䇿具於王政中甚明聖賢明布其䇿
 於書傳而後人常患於無䇿豈忽而不講歟抑泥於
 古法而不善師其意以變通歟然則三代而下數千
 年間生靈飢困轉死者無算罪豈真屬之嵗凶由豪
 强恣肆兼併而上之人恬然不為限制聖賢大有竒
[001-16b]
 䇿而不能講究變通以見於施行均為可恨也
梁惠王移民移粟是言救荒事孟子只云行王道始之
 以不違農時不用數罟不非時伐山林繼之以樹宅
 桑畜鷄豚制田里此言於嵗荒之日無乃近迂然平
 日審能行此荒亦自不足慮古人三年耕餘一年食
 九年耕餘三年食正為此也魯哀公憂年飢乏用有
 若告以行徹徹者一夫受田百畆八家通力而作上
 之人賦什一而已生者得盡力取者不求贏人咸得
[001-17a]
 以勤儉自致畜積何憂乎灾祲周禮荒政凡十有二
 慮極周詳然要是聖人立法於官守盡曲防之事以
 待天行之數耳若桑林雲漢之後則雖明聖不能不
 皇皇何者天灾横行不可力遏民間澤涸難以支吾
 財不得神運而鬼輸人不能家賜而户給爾時即欲
 為竒䇿恐二帝猶病於博施是以王道貴預當令荒
 不為灾此古㫺養民善政有以輔相天地所不及者
 誠非小補也當今授田之法難行而民間産業可漸
[001-17b]
 均量惟重禁兼并使富强不得逾數多占貧弱衣食
 之資極意撫存令得保守苛徭繁賦悉意寛除要使
 户有名田人鮮亡賴是乃當今王道而於荒嵗之備
 亦庶幾十之六七矣
江南差役以田為序此經法也夫國家以民為役以田
 制雖古盛世不能易後代人姧法弊民不皆有田役
 亦不盡從田於是有偏累不均之恨蓋舉海内皆然
 江南為甚矣夫江南財賦劇地諸役最稱煩重廼今
[001-18a]
 鉅産之家優遊豐盈坐作淫侈而徒使貧苦之民貲
 窘力单奔馳搞扑此當世所為不平者誠於士大夫
 之産立有定例限其品額額外有餘更為裁抑之法
 或即從官途懲警或特設鄉政遏防務令不得任意
 逾越以侵削閭閻陵夷志節倘過營分外即議在毁
 亷但令教肅風清必無敢顯托不類者若夫登壟意
 重振濯心微彼既欲自同庸民國家亦何難賤士此
 定士大夫之例當明布朝章以成畫一不得但委之
[001-18b]
 郡縣者也此制既定然後將㮣縣官民戶田履畆核
 實歸併造冊照産列名以次注役多寡不紊輕重不
 踰下毋得私營脫减上毋得曲法低昻此則於均役
 之中便有限田之意大要田多役不妨過重田少役
 不妨加輕將令富者勢不可多貧者無可使有需以
 嵗月之深徐俟推移之理此作法於無制之後寓意
 於常法之間在任事者以至公之心行至平之政而
 堅持之永守之庶乎齊均之效可以漸致即末世無
[001-19a]
 全功亦或可幾十五也至於因時隨勢法在必利而
 不至病人正行㫄行無失本意而摠歸合轍則在善
 行之人用意真密審圖無弊焉耳顧其所以難行則
 有由然大要九重一人與閭閻萬口未有不知其便
 而當事及梗撓之夫皆大所不利言則為仇行則為
 賊所以厯千餘載而訖無成法定議無惑也
  自貢助徹行皆計民授田下有養上有供盖均天
  地大利為帝王良法萬世不可易也春秋時猶未
[001-19b]
  盡湮魯加履畆有子病之戰國闢土諸人遂大壊
  舊章流毒後代故孟子宅井經界之說諄諄於齊
  梁盖宇宙非此法生人之理不均聖賢非此道推
  仁之事不逹因攷紀漢以下謀國之議於後大要
  建議因時倣古用意一也
  漢董仲舒說武帝以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
  賣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邑有人君
  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雖
[001-20a]
  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塞并兼之
  路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歛省徭役以寛民力
  然後可善治也所云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此最為徹論然卒未
  有能行非法難行無肯行之人也豪限名田塞兼/并去奴婢除專殺無困貧苦無滋 强斯為善治
  後之議治率云便民然所便者十九富厚之室而/飢廹者鮮所沾及稱善治乎 治天下者乃使商
  鞅之法尚至今/在如何得善治
  漢哀帝時師丹建言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貲數鉅
  萬而貧弱愈困宜畧為限廷臣議請自諸侯王列
[001-20b]
  侯公主名田各有限闗内侯吏民名田皆毋過三
  十頃奴婢毋過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没入官時
  以貴戚近習不便遂寢不行期盡三年犯者没入/官不為苛矣獨縁貴
  戚近習不便使宇宙生靈大計竟廢格不行此正/世事沉痼病根 漢法嚴惟貴戚近習力能撓此
  吏民不敢也後代權門富室皆得以私意梗其事/行之更難矣 闗内侯吏民名田奴婢亦須有差
  等定限今槩云毋過三十此/牛竒章所謂踈而未可行也
  北魏孝文時李安世上言嵗飢民流田業多為豪
  右所占奪雖桑井難復宜更均量使力業相稱力/業
[001-21a]
  人人殊便應人人均量事既傷繁且田無定數惟/力是稱即為他日多占之端而均量無己時矣時
  南北交争兵事未息田制或難定限暫為此融/通便計以救時弊而拯民艱亦不為無益也
  唐陸贄論限田曰古者一夫受田不過百畆欲使
  人不廢田業無曠耕耘今富者連阡陌貧者無容足之
  居依托强家服勞終嵗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
  租稅京畿田畆稅五升私家收租一碩官取一私
  取十宜為占田條限此安富恤貧之善經也所云/依托
  强家服勞終嵗者今奴婢佃户皆是也惟兼并之/後貧人失業乃有此等若計夫受田時則俱同井
[001-21b]
  通作之夫各得自食其/力何至依人服役乎
  唐牛僧孺論均田曰㫺周人井田之制逺而不可
  復漢氏名田之數踈而未可行今版籍不備遷徙
  無制富者得以專其利貧者不能專其業於是編
  户逸為游惰良田併於豪家誠能詔天下官吏隨
  人所在皆備貢藉來者根其所從去者審其方向
  居者詳其業疾者籌其數時貢籍於縣嵗貢籍於
  州州與縣相聞然後頒限田之科重兼并之律使
[001-22a]
  公侯卿士方伯連帥下及於豪商大賈不得廣併
  吞以專厚利若然則均田之事寓其間矣藉民限/田計口
  受業者當如是但於藉時恐不無繁擾且既非受/田人藉之何為不若一意限田重禁兼并自然惠
  及無藉至有田之後隨産立户列/於版圖則民不待藉而自藉矣
  宋太宗謂宰相曰井田之制實經國之要道後世
  為天下者違井田則富貧不均朕深念黎庶雖井
  田之制不可卒復因時創法漸均貧富則朕别有
  規制終當行之以安四海三代以下人主未有自/能知此者惟宋太宗知
[001-22b]
  之而卒未見所創規制豈當時/佐理奉行之人莫或相成耶
  宋仁宗天聖間上書者言賦役未均田制不立因
  詔限田卿以下毋過三十頃牙前將吏應復役者
  毋過十五頃止一州之内過是者論如違制律以
  田賞告者既而三司言限田一州而卜葬者牽於
  隂陽之說至不敢舉事又聽數外置墓田五頃而
  任事者終以改田不便未幾即廢嗚呼任事之人/即是不便限田
  之人法如何得行古者無死徙出鄉以厚風俗今/以隂陽小數復通卜葬墓田之例不知三代公卿
[001-23a]
  世家何處皆得吉壤/而子孫相繼賢良也
  宋高宗初在河朔親見民間之苦嘗歎知縣不得
  其人一充役次即至破家及即位深加講求至建
  炎四年十二月遂定差役法以材疃三十戶每科
  輪差甲頭一名催納租稅以二十五家為一保十
  六保為一都内選才力高富者二人充都保主一
  都盜賊烟火之事其次有保長若品官則一品限
  田五十頃至九品五頃免差子孫䕃盡則同編戶
[001-23b]
  太學生及得解試者許募人充役軍丁女戶及孤
  弱悉免按此法即今里甲差徭也今江南解/頭收兊等項號稱粮長役更煩重
  宋留正役議曰自井田之政廢而賦役之法弊至
  於役法之不均未有甚於此時者豪右貴戚之家
  占田踰制雖有限田之法然其田百倍於編民縱
  能使之服役其何以救細民之困哉盖其力既有
  十家之田而特供一家之役則㫺之為役之家九
  又將移之於平民矣限田之役誠不足以均之則
[001-24a]
  不役之而限田庶乎其可行聖朝將以寛民而在
  廷議論未定豈非有待於今日而行之乎三代盛/王能使
  千八百國君民謹守井田之制後世人主不能禁/豪右貴戚不逾制占田然則統一海宇所命令何
  事此當求其故而得根因矣留/公限而不役之論最為精當
  宋理宗淳祐六年殿中侍御史兼侍講謝方叔上
  言豪强兼併之患至今日而極非限民名田有所
  不可是亦救世道之㣲權也國朝駐蹕錢塘百有
  二十餘年矣外之境土日荒内之生齒日繁權勢
[001-24b]
  之家日盛兼并之習日滋百姓日貧經制日壊上
  下煎廹識者愳焉夫百萬生靈生養之具皆本於
  榖榖粟之産皆出於田今百姓膏腴皆歸貴勢之
  家租米有及百萬石者小民百畆之田頻年差充
  保役官吏誅求百端不得已則獻其産於巨室以
  規免役小民田日减而保役不休大家田日増而
  保役不及以此弱之肉强之食兼并寢盛民無以
  遂其生於斯時也可不嚴立經制以為之防乎去
[001-25a]
  年諌官嘗以限田為說朝廷付之悠悠乞諭二三
  大臣摭臣寮論奏而行之使經制以定兼并以塞
  於以尊朝廷裕國計陛下勿牽貴近之言以揺初
  意大臣勿避仇怨之多而廢良䇿則天下幸甚帝
  從之種種即是今日江南事不必别求民瘼敷陳/矣 陛下勿牽貴近二語是一篇中千斤擔
  子/
  元世祖時趙天麟上䇿言臣嘗計方千里之地提
  封百萬井山川城市等除百分提封之三十六外
[001-25b]
  定六十四萬井為私田五萬一千二百萬畆其井
  中區除宅居二十畆之餘為公田五千二十萬畆
  又乘除粟稻等子粒之多寡每畆嵗只率一石五
  斗而計之則私田子粒可得七萬六千八百萬石
  公田子粒可得七千六百八十萬石其鰥寡孤獨
  無告者須先賑惠焉上下相睦貧富相均此隆周
  所以㫄作穆穆迓衡而孟子所以不憚區區告人
  也自嬴秦變法之後富者田連阡陌而貧者無置
[001-26a]
  錐之地回思古道邈矣哀哉越至於今王公大人
  之家或占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塲專
  放孳畜又江南豪家廣占農地驅役佃戶無爵色
  而有封君之貴無印節而有官府之權恣縱妄為
  靡所不至此而弗治化實難行又貧家樂嵗終身
  苦凶年不免於死亡荆楚之域至有賣妻鬻子者
  雖土風之常然亦衣食不足之所致也衣食不足
  由豪富之兼并故也方今之務莫如復井田尚恐
[001-26b]
  驟然騷動天下豪富之家宜限田以漸復之凡宗
  親王公之家限田幾百頃凡巨族官民之家限田
  幾十頃凡限外退田者賜其家長以空名告身毎
  田幾頃官階一級不使之居實職也凡限田之外
  蔽欺田畆者坐以重罪凡限外田有佃戶者就令
  佃戶為主凡未嘗墾闢者令無田之民占而闢之
  且全免第一年租稅次年减半第三年依例科徴
  凡占田不可過限凡無田之民不欲占田者聽凡
[001-27a]
  以後有賣田者買田亦不可過限也私田既定乃
  定公田之法凡九等一品者二十頃二品者十六
  頃三品者十五頃四品者十二頃以下俱以二頃
  為差至九品但二頃而已庶乎民獲恒産官足養
  亷如是而行之五十年之後井田可望復興矣九/等
  公田此為見任職官禄食之數豪勢大家田畆尚/有限而無額也右者百乘之室乃有采地其下則
  皆禄食仕有常職亦有常禄今遷改進退靡定不/得禁其自營産業但無有限制任其縱橫力足自
  殖靡不極意利厭豪門役貽小戶使貧窶失業而/凍餓轉死者固皆因此居位柄事與豪徤巨室無
[001-27b]
  一人不圖私家便利而莫肻公議/施行良法者其病亦正坐是也
  愚謂限田均田異議而法相成也大贏有限則不
  足自均縱事難倉卒需以嵗數終自得平愈於任
  其自弊者豪貴之産限外加役亦是裁抑一法宋
  留丞相又謂田多役輕無救細民之困不若不役
  而但限之毋令過度為愈亦慮之宻而籌之深矣
  自秦法弊後董江都便倡言於漢後人人能言卒
  尠施行由梗議者多而且要任事者怯而不專也
[001-28a]
  夫力能行者咸惡行之人身在事者無畢事之任
  宜乎其難然制産有規溢數有禁非私利國非慘
  毒人多田奪之不忍貧人無田任其死忍乎苐謂
  亟則不宜耳定以限而需令自裁損何云奪也誠
  得願治之朝奉公之佐彊力不阿之長吏上下齊
  心彼此無戾酌量一之制寛什年之期豪右不敢
  姧法而踰窶貧有所委曲而濟即不得田井宅桑
  追復隆古之事當見墟里之間煙火漸宻而鮮蕪
[001-28b]
  田空舍也語又云有治人無治法非謂人可自治
  無所事法正謂法無人則不行然則限田均役厯
  數千載為空談者非難其人哉
長民之吏其政事當以教化風俗為本正倫理篤恩義
 定名分崇禮節凡曉諭聽斷之間無非此意行之期
 月必能有所挽回此亦修復古㫺之漸也嗚呼非逹
 於聖賢大學之道熟識帝治王風者不足與能於此
五帝三王世稱有道不過曰平而已後代亂亡相尋正
[001-29a]
 為反此夫三代而上王畿不踰千里而匹夫匹婦亦
 不失百畆口分公卿大夫士上食君之土下任民之
 事豈有厚植靡用自縱逸以厲人夫是之謂平周衰
 以後失平乆矣然每代末運則彌甚焉夫不平之極
 不可以終極必有變終無不復反復之間此千古隆
 替之候所由致也余竊觀吳下貴室田業動以千萬
 所入既厚即僣濫無度華堂廣苑聲伎肥甘窮極縱
 恣勢固未有一人兼數千百家而猶謂無妨於人者
[001-29b]
 當途亦厭惡之圖為耗損屢矣秉正者罕任怨者艱
 卒亦莫能誰何竊謂事勢已極須一停平不停平將
 來必有反復平之更遲則事變更大我不敢䇿其後
 而徴見徃迹知其不爽故不憚衆尢重為惓惓也
天下之亂成於民貧民漸於過用過用由於文之盛而
 質之漓此往㫺固然之轍也長人之吏有意敦風援
 俗當先之朴素繩其侈浮凡厥靡耗之端一一明示
 本末而諄其教戒夫人非狂愚蕩敗鮮不喜於節損
[001-30a]
 但以一時嗜好迷溺之偏有濫溢而不暇顧者若上
 以理曉下以習成莫不修雅而惡繁樂省而靳費庶
 富可幾風俗日美矣今舉末世費財之事有十一曰
 屋舍之𢎞壯二曰器用之工巧三曰厨饌之精腆四
 四服飾之華珎五曰奴婢之衆盛六曰玩好之收藏
 七曰倡優之嬉䙝八曰寺廟之修建九曰齋醮之祈
 䜟十曰婚喪之冗浮十事而外雖有未盡之欵大都
 亦足該之但能推類充餘當亦無所不簡者至於一
[001-30b]
 方士人君子又當與之共圖表正取徴詩書修盟古
 義毋或舍固而就不遜毋或昧義而作無益既以儉
 而去奢復以禮而由儉夫上人官長之命令既尊之
 鄉邦仕族之家規可慕人有不趨向而成淳風鮮矣
 如是世固可今而復古也其間富豪貴勢無意遵行
 倡率而更令人目其為梗此足自闗身世門庭何論
 今日列諸禮樂政教之外也
太平有道之世民間風俗未有不淳厚儉朴亂世之事
[001-31a]
 未有不由澆薄侈靡蓋侈則財耗財耗則人窮人窮
 則姧縱懐亂世道遂以多故古者百畆一家僅給終
 嵗鷄豚蠶績惟供老人士大夫羔羊素絲以質嗇為
 寳上者不貴侈下者不能侈所以道隆俗美治稱雍
 熈自王道敝後上下無度貧富不均有一介而擬公
 卿服食供用任意豐麗惟力是為無有限節富者習
 費而罔顧其繼窘者豔人而不安其初天下豈得竟
 冺然無有意外也漢賈生䇿中所謂屋壁帝服倡優
[001-31b]
 后飾者信末代靡俗之所有又云飢寒切於肌膚欲
 其亡為奸邪不可得國已屈矣盗賊直須時耳此亦
 豈漫於恐世亡效之論耶我高皇立制庶民之家不
 得用金綉錦綺紵絲綾羅止用紬絹首飾釧鐲並不
 許用金玉珠翠止用銀花又諭户部曰朕思足食在
 於禁末作足衣在於禁華靡爾宜申明天下四民各
 守其業不許游食庶民之家不許衣錦綉卓哉聖謨
 所爲足民保㤗之要端在是後人漫焉視若無闗治
[001-32a]
 理者非也假令當今有此陳言設禁必應相笑以為
 蔑屑即施行亦罔肻盡心皆未暏實行之效耳試令
 長人者以此處家而騐其省煩敦素果有實益則推
 之諭衆齊俗必有灼然知其終利世道者矣
天下所恃以安全者刑政紀綱也昔賢以紊刑政紀綱
 為亂邦亂者理之對刑政紀綱不得其理非亂而何
 政亂則國危而喪亡隨之此千古徃事必然之成騐
 甚著明也然刑政紀綱之所以亂大要由人主柄臣
[001-32b]
 各便其欲九列百執並撓其公賢愚不必稱其人陟
 黜不必據其事由是在外大小以守正而招尤以行
 私而起譽政清刑平朝無聞而不逞者忌振綱肅紀
 上不察而被梗者讐茍非素厲節懐貞不肻自甘之
 士何苦困身危行孑立風波氷炭之間以營國家之
 務攄生民之憂也於是舉相蒙附因循一切茍且以
 幸安妥而刑政紀綱日入玩敝不復料理積以成局
 乃至破壊廢滅勢必不可再振則上無制義之令下
[001-33a]
 懐播弄之奸昧理者莫識為恥扞罔者不伏其辜彊
 雄其力而孱者莫必其命富行其貨而窶者莫伸其
 抑智專其狡而愚者不逹其情吞啖摶撃之禍轉相
 加而日彌甚勢有所必窮理有所必反於是夫天思
 改樹人懐别投大難勃發而神器不可保有矣故刑
 政紀綱者整齊一世民物之具而天命人心所由得
 喪去就誠可為昭鑒定衡者後代人主欲自為宗廟
 社稷計其得泄泄玩慢隨失此事耶
[001-33b]
 
 
 
 
 
 
 
 採芹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