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g0014 大衍索隱-宋-丁易東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衍索隠卷三     宋 丁易東 撰
  稽衍按二字舊混於前卷之末/考小序當為篇題今校正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儒說者各自名家未
見有一定之論如王弼如孔頴達類皆言理而不言數
自乾鑿度而下余得而攷之者凡五十七家其言數也
非不可通率多牽合𫝊㑹余既成原衍翼衍二書懼學
者迷舊說而昧其指歸也復叙次諸家之異折𠂻而為
[003-1b]
是編名稽衍武陵丁易東叙
 乾鑿度曰陽以七隂以八為彖一隂一陽合而為十
 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隂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太
 一取其數以行九宫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五音六
 律七宿由此作焉大衍之數必五十以成變化而行
 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
 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
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合為五十可也但易中未甞有
[003-2a]
日辰宿之說今乾鑿度合三者而為五十不㡬傅㑹乎
用四十九亦無說
 别本乾鑿度曰天地合策數五十五所用法古四十
 九六而不用驅之六虚注云六虚/上下四方
五十五去六之說本此先儒亦多宗之但不見五十此
書古無恐亦假託後来胡安定之說實本之遂謂五十
之下闕一五字
 子夏傳曰其一不用者太極也無可名之謂之太極
[003-2b]
虚一為太極之說始此但未見五十之所自来晁公武
謂子夏易乃張弧偽撰理或有之
 太史公曰五音六律十干二十八宿為大衍四十九
 其一則元氣也
此說盖本乾鑿度而失之盖乾鑿度以五音為十干六
律為十二支今既有五音而又有十干誤矣然元氣之
一在五音六律十干二十八宿之外差勝京房
 京氏房曰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凡五十其一不用
[003-3a]
 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虚来實故用四十九焉
合三者而為五十即乾鑿度之說以生氣為所虚之一
又在五十之外
 楊氏子雲曰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成友
 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
按河圖五與十合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今子雲謂五
與五相守意者言大衍之數也此說後儒多宗之如邵
康節張觀物之學皆是也
[003-3b]
 馬氏季長曰易有太極謂北辰也太極生兩儀兩儀
 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
 二月生二十四氣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運轉
 而用也
以太極為北極已誤合七者而為五十尤見傅㑹
 鄭氏康成曰天地之數以五行氣通凡五行減五大
 衍又減一故用四十有九
五行減五之說亦通但未甚的當大衍減一又不言其
[003-4a]
所以然李鼎祚之說亦本此後多宗之
 荀氏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
 五十初九?龍勿用故用四十九
四十八爻并二用凑成五十似矣至四十九乃以為初
九之乾傅㑹勿用之語則非也善乎朱子發之言曰用
九用六元在四十八爻之内?龍勿用如勿用取女之
類斯言可以規其失矣
 姚氏信董氏遇曰天地之數五十五其六以象六畫
[003-4b]
 故減之而用四十九
此說但見其用四十九而不見衍數之五十
 虞氏仲翔曰天二十五地三十故五十有五天地數
 見於此故大衍之數畧其竒而言五十也
此亦康成虚五之說
 闗氏子明曰蓍不止法天地必以五行大耦則五十
 小竒則五天地之數舉大而去小盈竒而虚耦小竒
 之五大耦之一皆盈而不用
[003-5a]
此說亦康成之說理却頗通但所謂竒中之五耦中之
一盈而不用者未見其所以去盈之義
 崔氏憬曰按說卦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
 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既言蓍數則是說大衍
 之數也明倚數之法當三天兩地參天者謂從三始
 順數而至五七九不取於一也兩地者謂従二起逆
 數而至十八六不取於四也此因天地數止以配八
 卦而取其數也按數止二字今李/氏易解本作致上艮為少陽其數三
[003-5b]
 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
 九兊為少隂其數二離為中隂其數十巽為長隂其
 數八坤為老隂其數六八卦之數總有五十故云大
 衍之數五十也不取天數一地數四者此數八卦之
 外大衍所不管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法長陽七七之
 數也六十四卦既法長隂八八之數故四十九蓍則
 法長陽七七之數焉蓍圓而神象天卦方以知象地
 隂陽之别也捨一不用者以象太極虚而不用也且
[003-6a]
 天地各得其數以守其數故太一亦為一數而守其
 位也云云
此說李鼎祚已辨之詳見下段但大衍四十九為用七
七實本於此
 李氏鼎祚曰崔氏將八卦隂陽以配五十之數餘其
 天一地四無所禀承而云八卦之外大衍之所不管
 者斯乃談何容易哉且聖人之言連環可解約文申
 義須窮指歸即此章云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
[003-6b]
 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
 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是結大衍之前義也
 既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即將五合之數配屬五行
 所以云大衍之數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更減一
 以并五備設六爻之位蓍卦兩兼終極天地五十五
 之數也自然窮理盡性神妙無方藏往知来以前民
 用斯之謂矣
減五之說本之虞翻減一并五為六而備六爻本之别
[003-7a]
本乾鑿度其得失已論於前矣按此叚當為李鼎祚一/條斷語原本誤冩於後
又冠以吕與叔/曰云云今校改
 沙門一行曰自五以降為五行生數自六以往為五
 材成數錯而乗之以生數衍成位一六而退極五十
 而増極一六為爻位之統五十為大衍之母按此叚/見新唐
 書歴志僧一行歴本議原本誤分為二自自五以降/至一六而三十一字錯寫在後退極至之母二十一
 字在前又與吕與叔一條/相混今按新唐書校改又曰五十者太極包四十
 九用也按唐志云以五十約之則四象周六爻也二/十四約之則太極包四十九用也此句盖櫽
[003-7b]
 括成/文
一行之說亦通但五十為大衍之母止是以五合十未
見其為真五十也太極包四十九用之說粗通
 希夷陳氏圖南曰物數有進退人夀百嵗前五十為
 進後五十為退大衍五十者半百之進數也四十有
 九者體用之全數也
希夷之說見於麻衣易朱子謂是戴師愈之假託今觀
此論亦甚淺近且於易數無所發明朱子之論為不誣
[003-8a]

 安定胡氏曰天數象君地數象臣臣不可盛於君聖
 人於地數之中去六合天數為四十九又曰大衍之
 數即天地之數當有五十有五今言五十者盖脫漏
 也五十有五之數去坤六爻之數為四十九
按上兩說皆是去六與别本乾鑿度及姚董之說同但
鑿度及姚董以為去爻之六數而此謂去隂數之六耳
 彭城劉氏牧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大衍之數五十
[003-8b]
 者天五退藏於宻其用四十有九者天一居尊不動
此亦不過虚五虚一之說但變五行為天五變太極之
一為天一耳
 青州李氏挺之曰一二為二二三為六三四為十二
 四五為二十合先天一二三四之用數而為大衍之
 五十
以一二為二至四五為二十若便合五十之數尚不牽
强今又須再用一二三四以補之然後成五十非傅㑹
[003-9a]

 康節邵子曰易之大衍何數也聖人之倚數也天數
 二十五合之為五十地數三十合之為六十故曰五
 位相得而各有合也五十者蓍數也六十者卦數也
 五者蓍之小衍也故五十為大衍也八者卦之小成
 則六十四為大成也蓍徳圓以况天之數故七七四
 十九五十者存一言之也卦徳方以况地之數故八
 八六十四六十者去四言之也蓍者用數卦者體數
[003-9b]
 以體為基故存一也體以用為本故去四也圓者本
 一方者本四故蓍存一而卦去四也蓍之用數七并
 其餘分亦存一之義也掛其一亦去一之義也
合天數之二十五倍為五十其說固通但如此則是以
二乗天數也未見其所以用二之故
 伊川子程子曰大衍之數五十數始於一備於五小
 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則為五十五數之成也成則不
 動故損一以為用
[003-10a]
此即以五乗十之說朱子之說本此但其言引而不發
故有所未詳
 横渠張子曰參天兩地五也凡三五乗天地之數總
 四十有五并參兩之五共五十虚太極之一故其用
 四十有九
用洛書四十五數而加參兩之五合兩數而成便不自

 洓水司馬氏曰易有太極一之謂也分為隂陽之間
[003-10b]
 必有中和故一衍之則三而小成十而大備小衍之
 則六大衍之則五十一者數之母數者一之子母為
 主子為用是故小衍去一則為五大衍去一則為四
 十九
小衍之則六大衍之則五十而不言其所以然之故此
余所未達
 龜山楊氏曰一三五天數也三之為九二四地數也
 兩之為六盖天地之數備於五其十也以五成之故
[003-11a]
 參天兩地之數具於五而已
其十也以五成之若與余第二說相表裏者但觀其立
意似謂五與五合而成十非以五乗十之謂也
 吕氏與叔曰天三地兩參天兩地而倚數又曰按以/上十
 八字原本即接減五之/說云云係錯簡今校改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不獨以
 五亦有參焉有兩焉天數二十有五五其五也地數
 三十六其五也地數五故又兩之為三才按按語内/才作十未
 知孰/是參天兩地以為五小衍之為十兩其五也大衍
[003-11b]
 之為五十十其五也易之數皆類此按參伍以變云/云原本在前且
 無吕氏與叔曰五字今詳考前後/文義係與一行之說相錯謹校改
五其五六其五兩其五十其五之說比他說為通但地
數五又兩之為三十其說未詳
 東坡蘇氏曰五行盖交相成也自六以往者相因之
 數也水火木金得土而後成故一得五而成六二得
 五而成七三得五而成八四得五而成九土無定位
 無成名水火木金四者成而土成矣故得水之一得
[003-12a]
 火之二得木之三得金之四而成十言十則一二三
 四在其中而言六七八九則五在其中矣大衍之數
 五十者五不特數以為在六七八九之中也一二三
 四在十之中然而特數者何也水火木金特見於四
 時而土不特見言四時足以舉土也而言土不足以
 舉四時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
 皆有以名之而土爰稼穡而已故曰土無定位無成
 名
[003-12b]
一二三四在十之中六七八九在五之中可也謂五不
特言可乎子由甞破其說矣
 潁濱蘇氏曰一氣判而為天地分而為五行易曰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
 十者天地五行自然之數雖聖人不能加損也及文
 王重易將以揲蓍則取其數以為蓍數曰大衍之數
 五十大衍五衍之數而取其五十云爾用於揲蓍則
 可而非天地五行之全數也故繼之曰天地之數五
[003-13a]
 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明此天地五行
 之全數古之聖人知之所以配天地參隂陽其用有
 不可得而知者非蓍數之所及也及子瞻論易乃以
 蓍數之故而損天地五行之全數以合之為之說曰
 大衍之數五十者五不特數以為在六七八九之中
 也言十則一二三四在其中言六七八九則五在其
 中矣一二三四在十中然而特見者何也水火金木
 特見於四時而土不特見故土無定位無成名無専
[003-13b]
 氣夫五行迭用於四時其不特見者均也謂土不特
 見此野人之說也今謂五行之數止於五十是天五
 為虚語天數不得二十有五天地之數不得五十有
 五乎且土之生數既不得特見其成數又以水火木
 金當之是土卒無生成數也使土無生成數四十而
 已尚何五十之有且天地五行之數人所不與也今
 也欲取則取欲去則去是以意命五行也盖天以一
 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
[003-14a]
 生土五行既生矣而未及成地安於下天運於上則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地以五合一而水成天以五合
 二而火成地以五合三而木成天以五合四而金成
 地以五合五而土成天之所生不得地五則不成地
 之所生不得天五亦不成此隂陽之至情而古今之
 定論非臆說也且土之在天地四行之所賴以成而
 土之賴於四行者少其實可視而知不可誣也今將
 求合蓍數而黜土其為說踈矣
[003-14b]
子由之說其破子瞻之論當矣而其自為說乃云其用
有不可得而知者盖未有說以處之故也
 夢溪沈氏曰土無所待生數五成數亦五則大衍之
 數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蓍聚之則一而四十九
 隠於一中散之則四十九而一隠於四十九中一者
 道也謂之無則一在謂之有則不可取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何謂成數亦五沈存中善算學乃
不能精察於此則可怪也散聚之說却通
[003-15a]
 李氏泰伯曰天地之數五十五揲蓍之法只可用四
 十九取其整數而已増一損一則不可揲
但可言其已成之用而不見其所取之初意
 兼山郭氏曰河圖縦横列之為十五小衍之數也天
 五?運於中統而用之則大衍之數也
與劉牧之說相似
 合沙鄭氏曰數起於一中必具函三之理三引之則
 六天地五十五數之中去六而為四十九合六為一
[003-15b]
 以成五十
去六而為四十九合六為一而為五十其說甚巧但三
引之則六亦甚牽强且合六為一之說亦無所據但成
先用四十九而後成五十之數
 耿氏南仲曰五在五十之中一在四十九之中五者
 胃氣播於諸脉一者腎氣主乎餘藏
胃氣腎氣之說甚鑿易元不言五臟五在五十中一在
四十九中亦是强說元無所見
[003-16a]
 楊氏元素曰以一加九以二加八以三加七以四加
 六以五加五盈於十者凡五而大衍之數成矣又云
 九之數以九衍之則八十一以八衍之則七十二由
 七而至於一可以類知矣十不可衍盈數也九衍之
 數凡千一百五十有七盈數因之則萬有一千五百
 二十去其大衍之數則與二篇之策合矣
大傳明有天十而此乃去之恐無所據大抵張行成之
說亦如之
[003-16b]
 陳氏可中曰天地之數五十五五行各虚其一故大
 衍五十大衍自虚其一故其用四十有九
即虚五虚一之說
 申氏孝友曰五無定所迭行四時惟十即五太元亦
 謂五與五相守其用四十有九者揲蓍之所當用而
 豈有他哉
惟十即五固然但既有十便與五為對河圖有五與十
而無二五則此說亦甚牽合矣此等之病亦不特申氏
[003-17a]
為然
 安正潘氏植曰蓍之徳圓六包一則為七七七四十
 九為蓍之數五十有五而除四十九則餘六是五與
 一出乎數又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
 十是天五冲氣為出數者也冲氣精神之大全故以
 隂陽言隂陽為未分以水火言水火為未判判則兆
 於一故一為形變之始出則散為萬而不同入則㑹
 於中而無二是一為出數而用數其常用者四十有
[003-17b]
 九而一常虚焉盖一専妙用為出數者也
此即虚五虚一之說而巧於議論耳
 石林葉氏曰一物之間各有其二隂陽之義也故水
 有一六而為壬為癸火有二七而為丙為丁木有三
 八而為甲為乙金有四九而為庚為辛土有五十而
 為戊為己此一物而具隂陽者也夫一物之間隂陽
 尚不可偏廢五行周流天地之中自古亘今而不息
 使一行用事而四時無以成之孰為相剋孰為休囚
[003-18a]
 王廢各自為謀而不能相通譬之木用於春而不知
 有夏秋冬則何以成嵗功乎是又一行之間不可不
 具其十者也故聖人用為之法推一行而總其十推
 五行而總其五十洪範卜五占用二衍忒衍者何也
 爻之有動變而之他卦者也今自一衍之至於十自
 五衍之至於五十而天地萬物之理無有不徧其所
 總者固已大矣兹亦變而之他如洪範之所謂衍是
 也所以為大衍者歟
[003-18b]
此乃用一行為十五行為五十之說
 漢上朱氏曰小衍之五參兩也大衍之五十則小衍
 在其中矣一者體也四十九者用也非四十九復有
 一而不用也又曰二十四合三十六五十也二十八
 合三十二亦五十也非大衍五十其用四十九乎
既曰五十則四十九之外有一矣以小衍為五却是一
說至如老與老合少與少合皆得六十漢上謂亦五十
何其不審也
[003-19a]
 昭徳晁氏曰小衍者參兩是也參者一三五水木土
 也兩者二四火金也各循而十之一衍之至十二衍
 之至一三至二四至三五至四所謂互為首者衡衍
 之也從衍之則一十百千萬也
此說初看亦善但六七八九十亦可衍而為五十盖六
衍之至五七衍之至六八衍之至七九衍之至八十衍
之至九不獨參天兩地為可衍矣於四十九亦無發明
 觀物張氏曰九數分兩而得五十一二三四五參天
[003-19b]
 兩地也五六七八九亦參天兩地也又曰九數合五
 而得五十一九成十一之/衍也二八成十二之/衍也三七成十
 三之/衍也四六成十四之/衍也五五成十五之/衍也又曰竒數相合
 而得五十一一三三五五七七九九相合為五十又
 曰九數相得而為五十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五相
 得亦為五十
張氏之說凡四條其三條大率皆是用兩五而去十恐
於地十之數有所欠缺不合於易至若竒數相合即康
[003-20a]
節之說也
 子朱子曰河圖洛書之中數皆五衍之而各極其數
 以至於十則合為五十矣河圖積數五十五其五十
 者皆因五而後得獨五為五十所因而自無所因故
 虚之則但為五十又五十五之中其四十者分為隂
 陽老少之數而其五與十者無所為則又以五乗十
 以十乗五而亦皆為五十矣洛書積數四十五其四
 十者散布於外而隂陽老少之數惟五居中而無所
[003-20b]
 為則亦自含五數五并為五十矣
朱子之說兼取諸家盖亦以先儒未有定說故也
 朱子又曰大衍之數五十而蓍一根百莖可當大衍
 之數者二故揲蓍之法取五十莖為一握置其一不
 用以象太極而其當用之䇿凡四十有九盖兩儀體
 具而未分之象也
此亦但是先儒象太極之說盖亦有先天圖畫前之意
然而未詳所謂蓍一根百莖可當大衍之數二者說見
[003-21a]
原衍
 建安袁氏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諸儒不
 勝其異說惟闗子明知其為五位皆十然猶以大耦
 之一盈而不用為四十九蓍之解其說固與諸儒少
 異而溺於虚一之見則同耳今作此圖以明揲蓍不
 用五十庶㡬無失經㫖可以少袪諸儒之惑矣又曰
 合五倚天地之數分十衍乾坤之策一六二七三八
 四九各居隂陽老少之位則五十不用自見矣
[003-21b]
不用五十之說似矣而非也此所謂五十者五與十也
五與十為兩字大衍之五十則是四十九下之五十而
五十為一字安得混為一數哉若五十可以言五與十
則四十九亦可言四與九矣不用五十而用四九則所
謂少陽之七少隂之八太隂之六安在哉
 長樂林氏曰夫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有小衍有大衍
 小衍之數衍其五大衍之數衍其五十大衍之數具
 於小衍之中小衍之數包乎大衍之内小衍之數至
[003-22a]
 五十而終大衍之數自五十而起五者何土之生數
 也十者何土之成數也土與水火木金先後而生不
 與水火木金先後而成水火木金一者成而土在其
 中矣是故一之成為六而五與之俱其數十有一二
 之成為七而五與之俱其數十有二三之成為八而
 五與之俱其數十有三四之成為九而五與之俱其
 數十有四總而言之則五十也是故洛書五十而居
 中央河圖縦横而為十五天造地設授之聖人非私
[003-22b]
 智之所能擬矣或曰圖書之數有一二三四而子不
 用為五者一而子四數之何也曰為五者一而四數
 之則既言其畧矣一二三四既已為六七八九矣又
 可得而見乎水火木金非土則不成東西南北非中
 央則不位故六七八九各居其方而五無乎不在故
 為五十之數也以土之生數而合四者之成數既為
 五十以土之成數而合四者之生數亦為五十也
土與水火木金先後而生不與之先後而成其說不可
[003-23a]
曉以土生數合四成數以十成數合四生數雖可强合
亦不自然盖乗則可以四用其數合則不當分而為四
故也
 平庵項氏曰生數自一二三四而極於五成數自七
 八九六而極於十故大衍之數五十取天地之極數
 以立本也布算者生數至四而止遇五則變而為一
 成數至九而止遇十則變而為一故其用四十有九
 取天地之變以起用也
[003-23b]
此說似乎近理但極於五極於十乃是五與十與四十
九之下五十不同詳見辨袁機仲條以布算變而為一
之說未知古人亦如今之布算否
 山齋易氏曰大衍八卦之衍數也八卦經畫二十四
 重之則為四十有八又每卦各八變其爻亦四十有
 八是四十有八者八卦之爻數衍其二則為五十之
 成數其義見於陳希夷之說盖五十去一者非數之
 數是為無極傳所謂易無形埒是也四十有九而掛
[003-24a]
 其一者數之所始是為太極傳所謂易變而為一者
 是也掛一而用四十有八者即八卦之爻數傳所謂
  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者是也四揲其數而歸竒
 於扐者即卦變之數傳所謂九者究也乃復為一者
 是也自一而七則如乾之變姤以至於剥之類自七
 而九則如遊魂之晉歸魂之大有之類無非以四十
 八而宗本於一數以一數而總攝於非數之數易道
 至此深矣
[003-24b]
以五十虚一為無極四十九掛一為太極如此則無極
在太極之外矣
 廬陵羅長源曰以生數自乗乗之為五十有六而一
 無乗為五十五以竒數自倍倍之為五十而一無倍
 為四十九此七七之合也四十有九而一之本未嘗
 亡一者衆之主也總之則一而散則四十九非一之
 外為四十九而四十九之外有一也
以生數自乗止得五十有五不待去無乗之一以竒數
[003-25a]
自倍倍之為五十而一無倍為四十九說見原衍
 劉氏志行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由起自隂數二十而
 小衍陽數三十而小衍二數合而大衍隂數逆而二
 十自下而上陽數順而三十自上而下上下交而天
 五退用又作龜圖以十干三才二十四宫圖於龜背
 十二支圖於龜腹以為四十九而以神龜之身即為
 五十而虚一又作七七圖自太極而生一二三四五
 五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而歸太極去
[003-25b]
 其中重疊五字者兩一字者一共去十一之數而曰
 天地十五自然之序竒數交接循環而入太極即知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瞭然矣
按劉志行此說凡三變太傷於巧殊不自然其一以二
十對三十而為五十以二十對二十九而為四十九不
知何故去一至十九之數於前去三十一至五十之數
於後至於用四十九則又再去第三十位殊不可曉牽
强殊甚其二龜圖合腹背之數而為四十九何以異於
[003-26a]
京房太史公之說其三以生數接而成四十九而去五
字者兩一字者一亦不自然
 松峯何氏萬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數也大衍之
 數五十者衍數之一也數自數法自法數者天地之
 自然法者人之所為亦出於自然故五十五不可減
 四十九不可増以其皆本乎自然也今必欲取其數
 而一之有所不一則致辨於其間此何為者耶譬如
 七十二候此十二月之氣數也氣數不可得而推則
[003-26b]
 聖人為律法以推之律法則黄鐘為宫而下損益以
 八十一絲為本是其律數與氣數不同也三百六十
 五度四分之一此二十八宿之度數也度數不可得
 而推則聖人為歴法以推之歴法則一嵗之日贏縮
 不齊以三百五十四日而為朞是其歴數與度數不
 同也律數與氣數不同所以推氣數其終則同也歴
 數與度數不同所以推度數其終則同也蓍數與天
 地之數不同所以衍天地之數其終則同也又何必
[003-27a]
 牽合而為一哉
此亦潁濱蘇氏之論盖皆不得其本而又疑他說之牽
强故也
 河南楊氏忠輔曰天數五再自乗為實中數五自相
 乗為法實如法而一得四十九地數五再自乗為實
 中數六自相乗為法實如法而一
此說盖用求經率法即余數學經緯中第一條也與余
乗圖之說頗相類亦不易及此但止得其偏而未得其
[003-27b]
全但知用於河圖之十位而未知亦可用於洛書之九
位耳
 節齋蔡氏曰天三地二合而為五位每位各衍之為
 十故曰大衍虚一以象太極
以五位衍之為十亦與石林之說不甚逺
 侍講徐氏僑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大衍則五十虚
 五也損一以存本重虚五以為主故其用四十有九
 又云四象數也九天之用數也
[003-28a]
此亦虚五之說
 古為徐氏曰天地之數五十五而大衍之數却只五
 十盖為本只是一箇一以一對一為二以一對二為
 三以二對三為五故數止於五以言乎身則首與四
 體為五也以言乎四體則手足雖各十指而一手一
 足皆五指也兩手足故有十指爾數止於五衍之至
 五十為五者十謂之大衍五者數之母也大衍之數
 五十則既藏其母於用矣而一者又數之父也其用
[003-28b]
 四十有九則并其父之用而藏之矣邵子謂圖皆自
 中起自中起者非謂自五起也正謂自一起爾五居
 其中而一又居其最中也居中之五一便是天圓四
 便是地方其用四十有九又掛其一以一為君而八
 六四十八之數為之用也
五者數之母一者數之父為說甚新然究其指歸亦前
虚五虚一之說也
 樸卿吕氏曰大衍之數即天地之數也數備於五成
[003-29a]
 於十五而十之則五十也小衍之為五大衍之則五
 十矣在河圖則五十相乗為五十在洛書則五自含
 五亦為五十此自然之數也故揲蓍之數用五十其
 置一不用者象太極也
此即朱子之說
 東越馮氏曰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虚其五故其數五
 十復虚其一故其用四十有九又曰四與六水數十
 一與九金數十三與七火數十二與八木數十十與
[003-29b]
 五土數十五土數當五此五乃衍者也故虚之虚之
 所以為用又曰天一與地十至天五與地六皆得十
 一數成數多一此一乃衍者也故虚之
虚一虚五之說即先儒之說此又推其所以然亦佳後
靣十數多一之說亦是一說但前所謂五衍之數各十
而土數十五者未當何者一不可為金數二不可為木
數三不可為火數四不可為水數故也
 雲間儲氏曰大者陽也衍者衍而伸之加倍是也大
[003-30a]
 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取其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之陽數而衍之
 故曰大衍也衍天一而為二天三為六天五為十天
 七為十四天九為十八合為大衍之五十也陽則變
 化故可衍而伸之以大名衍表其用陽而不用隂也
此即康節兩倍之說
 古杭袁氏曰兩儀四象八卦衍而通之共四十九
此說即用先天圖之說比先儒為最通但扵天地五數
[003-30b]
之說未合
 
 
 
 
 
 
 大衍索隠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