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91 二程子抄釋-明-呂柟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二程子抄釋卷一
             明 呂柟 編
  李籲傳第一
伯淳先生嘗語韓持國曰如說妄說幻為不好底性則
請别尋一箇好底性來換了此不好底性著道即性也
若道外尋性性外尋道便不是聖賢論天德葢謂自家
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無所汚壞即當直而行之
[001-1b]
若小有汚壞即敬以治之使復如舊所以能使如舊者
葢為自家本質元是完足之物若合修治而修治之是
義也若不消脩治而不脩治亦是義也故常簡易明白
而易行禪學者總是强生事至如山河大地之說是他
山河大地又干你何事至如孔子道如日星之明猶患
門人未能盡曉故曰予欲無言如顔子則便黙識其他
未免疑問故曰小子何述又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
物生焉可謂明白矣若能於此言上看得破便信是㑹
[001-2a]
襌也非是未尋得葢實是無去處說此理本無二故也
釋於此見人性之善與天同大故孔子之道欲以/不言而見佛氏之幻妄則以山河大地爲見病也
王彦霖以爲人之爲善須是他自肯爲時方有所得亦
難强曰此言雖是人須是自爲善然又不可爲如此却
都不管他葢有教焉脩道之謂教豈可不脩釋雖中人/之資有被
明師指引而成者矣雖上智之/資有被燕友蠱惑而廢者矣
蘇季明嘗以治經爲傳道居業之實居常講習只是空
言無益質之兩先生伯淳先生曰脩辭立其誠不可不
[001-2b]
仔細理㑹言能脩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是脩飾言
辭爲心只是爲僞也若脩其言辭正爲立己之誠意乃
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之實事道之浩浩何
處下手惟立誠才一作/方有可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
以脩業也終日乾乾大事大事却只是忠信所以進德
爲實下手處脩辭立其誠爲實脩業處正叔先生曰治
經實學也譬諸草木區以别矣道之在經大小逺近高
下精粗森列於其中譬諸日月在上有人不見者一人
[001-3a]
指之不如衆人指之自見也如中庸一卷書自至理便
推之於事如國家有九經及歴代聖人之迹莫非實學
也如登九層之臺自下而上者為是人患居常講貫空
言無實者葢不自得也爲學治經最好茍不自得則盡
治五經亦是空言今有人心得識達所得多矣有雖好
讀書却患在空虛者未免此弊釋伯淳謂講習以誠體/經非空言也正叔謂治
經而不自得/亦空言也
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盡用天下
[001-3b]
之才此其不能大治釋無一/个臣也
佛學一作/氏只是以生死恐動人可怪二千年來無一人
覺此是被他恐動也聖賢以生死為本分事無可懼故
不論死生佛之學爲怕死生故只管說不休下俗之人
固多懼易以利動至如禪學者雖自曰異此然要之只
是此箇意見皆利心也籲曰此學不知是本來以公心
求之後有此弊或本只以利心上得之曰本是利心上
得來故學者亦以利心信之莊生云不恒者意亦如此
[001-4a]
也如楊墨之害在今世則已無之如道家之說其害終
小惟佛學今則人人談之瀰漫滔天其害無涯舊嘗問
學佛者傳燈錄幾人云千七百人某曰敢道此千七百
人無一人達者果有一人見得聖人朝聞道夕死可矣
與曽子易簀之理臨死須尋一尺布帛褁頭而死必不
肯削髮胡服而終是誠無一箇達者禪者曰此迹也何
不論其心曰心迹一也豈有迹非而心是者也正如兩
脚方行指其心曰我本不欲行他兩脚自行豈有此理
[001-4b]
葢上下本末内外都是一理也方是道莊子曰遊方之
外者方何嘗有内外如此則是道有隔斷内面是一處
外面又别是一處豈有此理學禪者曰草木鳥獸之生
亦皆是幻曰子以爲生息於春夏及至秋冬便却變壞
便以爲幻故亦以人生爲幻何不付與他物生死成壞
自有此理何者爲幻釋此知天立命之意也/佛氏不知天安能立命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後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釋用/法只
是有政者喜/合己之人
[001-5a]
忠信所以進德終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葢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
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
則謂之教孟子於其中又發揮出浩然之氣可謂盡矣
一作/性故說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之事而只曰
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徹上徹下不過如此形而上爲道
形而下爲器須著如此說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不繫
今與後己與人釋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以造至誠也
[001-5b]
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釋驕人非/眞學問也
若不能存養只是說話釋此非欲其/自得之也
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欲人將己放之心約之使反復入
身來自能尋向上去下學而上達也釋眞知死生榮辱/禍福貴賤之有定
則心不/外馳矣
先生嘗語王介甫曰公之談道正如說十三級塔上相
輪對望而談曰相輪者如此如此極是分明如某則戅
直不能如此直入塔中上尋相輪辛勤登攀邐迤而上
[001-6a]
直至十三級時雖猶未見相輪能如公之言然某却實
在塔中去相輪漸近要之須可以至也至相輪中坐時
依舊見公對塔談說此相輪如此如此介甫只是說道
云我知有箇道如此如此只佗說道時己與道離佗不
知道只說道時便不是道也有道者亦一作/言自分明只
作尋常本分事說了孟子言堯舜性之舜由仁義行豈
不是尋常說話至於易只道箇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則
知性字由字也不消道自已分明隂陽剛柔仁義只是
[001-6b]
此一箇道理釋相輪言厲不聞介甫有怒豈惟見有道/者氣象足服其心而舜由仁義易立仁義
之說言約理明/實可折其私也
嘉禮不野合野合則秕稗也故生不野合則死不墓祭
葢燕饗祭祀乃宮室中事後世習俗廢禮有踏青藉草
飲食故墓亦有祭如禮望墓爲壇井墓人爲墓祭之尸
亦有時爲之非經禮也後世在上者未能制禮則隨俗
未免墓祭旣有墓祭則祠堂之類亦且爲之可也釋此/亦縁
情而起/之義也
[001-7a]
家祭凢拜皆當以兩拜爲禮今人事生以四拜爲再拜
之禮者葢中間有問安之事故也事死如事生誠意則
當如是至如死而問安却是凟神若祭祀有告謝神等
事則自當有四拜六拜之禮釋此須從/時制可也
凡人家法須令每有族人逺來則爲一㑹以合族雖無
事亦當每月一爲之古人有花樹韋家宗㑹法可取也
然族人每有吉凶嫁娶之類更須相與爲禮使骨肉之
意常相通骨肉日䟽者只爲不相見情不相接爾釋此/孝子
[001-7b]
順孫尊祖敬/宗之志也
籲問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無事時如何存養得
熟曰古之人耳之於樂目之於禮左右起居盤盂几杖
有銘有戒動息皆有所養今皆廢此獨有理義之養心
耳但存此涵養意久則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養意言
不莊不敬則鄙詐之心生矣貌不莊不敬則怠慢之心
生矣釋此君子之所以/戒懼不覩不聞也
漢儒如毛萇董仲舒最得聖賢之意然見道不甚分明
[001-8a]
下此即至楊雄規模狭道即性也言性已錯更何所得
釋董仲舒似分明矣然仲舒遇驕王而化毛萇遇獻王/而行楊雄當王莾而仕其說性若不錯亦難與毛董倫
也/
漢策賢良猶是人舉之如公孫𢎞者猶强起之乃就對
至如後世賢良乃自求舉耳若果有曰我心只望廷對
欲直言天下事則亦可尚矣若心在富貴則得志便驕
縱失志則放曠與悲愁而已釋此恥惡衣惡食/夫子不與議也
有人勞正叔先生曰先生謹於禮四五十年應甚勞苦
[001-8b]
先生曰吾日履安地何勞苦佗人日踐危地此乃勞苦
釋君子不安於縱猶小人不/安於禮葢皆習與性成也
憂子弟之輕俊者教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釋經/學念
書則輕俊者日威重觧/作文字便長傲飄蕩矣
子弟凡百玩好皆奪志至於書札於儒者最近然一向
好著亦自䘮志如王虞顔柳輩誠爲好人則有之曽見
有善書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於此非惟徒廢時日
於道便有妨處足知䘮志也釋子弟初有識若知先立/乎其大則其後他好難換
[001-9a]
矣/
伯淳近與呉師禮談介甫之學錯處謂師禮曰爲我盡
達諸介甫我亦未敢自以爲是如有說願徃復此天下
公理無彼我果能明辨不有益於介甫則必有益於我
釋就與師禮之言亦可以化介/甫之自是然而不化真下愚也
籲言趙澤嘗云臨政事不合著心惟恕上合著心是否
曰彼謂著心勉而行恕則可謂著心求恕則不可葢恕
自有之理舉斯心加諸彼而已不待求而後得然此人
[001-9b]
之論有心爲恕終必恕矣釋臨政事亦有/不宜用恕處
持國曰道家有三住心心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此所
謂存三守一伯淳先生曰此三者人終食之頃未有不
離者其要只在收放心釋既收放心則神氣自/在非謂住之以延年也
持國常患在下者多欺伯淳先生曰欺有三有爲利而
欺則固可罪有畏罪而欺者在所恕事有類欺者在所
釋此三欺之處/臨政之方也
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箇身與心却
[001-10a]
不要好茍得外面物好時却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却已
先不好了也釋此不願文繡膏粱/之意也必須實見得
人患乎懾怯者葢氣不充不素養故也釋只在/集義
忿&KR1264怒也治怒爲難治懼亦難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
以治懼明釋理茍明/ 已亦可克
  呂大臨東見錄第二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此是徹上徹下語聖人元無二
正釋作則爲學者/ 熟則爲聖人
[001-10b]
志道懇切固是誠意若迫切不中理則反爲不誠葢實
理中自有緩急不容如是之迫觀天地之化乃可知正/
釋迫切猶是/有爲人意
教人之術若童牛之牿當其未能觸時己先制之善之
大者其次則豶豕之牙豕之有牙既已難制以百方制
之終不能使之改惟豶其勢則性自調伏雖有牙亦不
能爲害如有不率教之人却須置其檟楚别以道格其
心則不須檟楚將自化矣釋近其正路則邪徑自不肯/由開其可美則可耻自不肯
[001-11a]
爲/
事君須體納約自牖之意人君有過以理開諭之既不
肯聽雖當救止於此終不能回却須求人君開納處進
說牖乃開明處如漢祖欲廢太子叔孫通言嫡庶根本
彼皆知之既不肯聽矣縱使能言無以易此惟張良知
四皓素爲漢祖所敬之人使事太子漢祖知人心歸太
子乃無廢立意及左師觸讋事亦相類釋仁之至/者智必周
天下善惡皆天理謂之惡者非本惡但或過或不及便
[001-11b]
如此如楊墨之類
學者須敬守此心不可急迫當栽培深厚涵泳於其間
然後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只是私己終不足以達道
釋栽培不深厚/只是不爲己也
訂頑一篇意極完偹乃仁之體也學者其體此意令有
諸己其地位已高到此地位自别有見處不可窮高極
遠恐於道無補也明釋人若見得訂頑正/ 如醉而醒後景象
醫書言手足痿痺爲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
[001-12a]
萬物爲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爲已何所不至若不有諸
已自不與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己不貫皆不屬己故
博施濟衆乃聖人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己欲立而
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己欲令
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明釋此言可玩堯舜之心是/ 故親而嚚訟不欲登庸踈
而頑䜛則/欲並生也
嘗喻以心知天猶居京師往長安但知出西門便可到
長安此猶是言作兩處若要誠實只在京師便是到長
[001-12b]
安更不可别求長安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知性便
知天一作性/便是天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釋此之/謂易簡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三事一時並了元無次序不可將
窮理作知之事若窮得理即性命亦可了釋此知行並/進之㫖故不
行即不知若曰先知而後行等到幾/時行也則其知殆後世博洽之類矣
學者識得仁體實有諸己只要義理栽培如求經義皆
栽培之意釋親正/人亦是
昔受學於周茂叔每令尋顔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釋/要
[001-13a]
見孔顔所樂只/看常人所憂
眞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曽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
衆莫驚獨田夫色動畏於衆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
莫不知之然未嘗眞知眞知須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
善而猶爲不善是亦未嘗眞知若眞知决不爲矣釋格/物者
至於/物也
嘗言鄭戬作縣定民陳氏爲里正既暮有姓陳人乞分
居戬立笞之曰安有朝定里正而夕乞分居既而察之
[001-13b]
乞分居者非定里正也今夫赤子未能言其志意嗜欲
人所未知其母必不能知之然不至誤認其意者何也
誠心愛敬而已若使愛敬其民如其赤子何錯繆之有
故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釋鄭戩知求義/而不知求仁
欲知得與不得於心氣上驗之思慮有得中心悅豫沛
然有裕者實得也思慮有得心氣勞耗者實未得也强
揣度耳嘗有人言比因學道思慮心虛曰人之血氣固
有虛實疾病之來聖賢所不免然未聞自古聖賢因學
[001-14a]
而致心疾者釋勞耗之病/猶有牽係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若心
懈則有防心茍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
乆自明安待窮索此道與物無對大不足以名之天地
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
爲大樂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
有之一本下更有/未有之三字又安得樂訂頑意思乃備言此體以
[001-14b]
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㤀勿助長
未嘗致纎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葢
良知良能元不䘮失以昔日習心未除却須存習此心
乆則可必奪舊習此理至約惟患不能守既能體之而
樂亦不患不能守也釋學者課燕識此當日就/到顔子欲罷不能之境
昔見稱介甫之學對曰王安石之學不是王愕然問曰
何故對曰臣不敢遠引止以近事明之臣嘗讀詩言周
公之德云公孫碩膚赤舄几几周公盛德形容如是之
[001-15a]
盛如王安石其身猶不能自治何足以及此明一本此/ 云又嘗
稱介甫顥對曰王安石博學多文斯其有之守約則未/也 釋安石只是博辯驚動主上其實非眞博學也使
有人只以當時事問之/彼便不知手足無措
聖人即天地也天地中何物不有天地豈嘗有心揀别
善惡一切涵容覆載但處之有道若善者親之不善者
遠也則物不與者多矣安得爲天地故聖人之志止欲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釋學到無私處始可語/此初學而然易䘮所守
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齋學者有欲明治道者講之於
[001-15b]
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筭數之類嘗言劉彛善治水利後
果爲政皆興水利有功釋此必先有本/以主之始可
大學乃孔氏遺書須從此學則不差明釋學到能平天/ 下出不過誠意
居今之時不安今之法非義也若論爲治不爲則已如
復爲之須於今之法度内處得其當方爲合義若須更
改而後爲則何義之有釋此中有夏時殷/輅周冕韶舞意
克己則私心去自然能復禮雖不學文而禮意已得明/
釋人只有一箇己私既克矣/便與天相似文在其中矣
[001-16a]
今之監司多不與州縣一體監司專欲伺察州縣專欲
掩蔽不若推誠心與之共治有所不逮可教者教之可
督者督之至於不聽擇其甚者去一二使足以警衆可
釋必實有爲國爲民之心始能/如此此事在君相鼔舞之耳
孟子才高學之無可依據學者當學顔子入聖人爲近
有用力處明釋收放心及/ 集義亦可據
談經論道則有之少有及治體者如有用我者正心以
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朝廷百官至于天下此其
[001-16b]
序也其間則又繫用之淺深臨時裁酌而應之難執一
釋若不及治體亦非談經/論道者也經道又有權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厭無德者惑釋此便/見是有
德者/之言
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惟進誠心其文章雖不中不遠所
守不約泛濫無功明釋此修身/ 知本之說
學者須學文知道者進德而已有德則不習無不利未
有學養子而後嫁葢先得是道矣學文之功學得一事
[001-17a]
是一事二事是二事觸類至于百千至於無窮盡亦只
是學不是德有德者不如是此言可爲知道者言不可
爲學者言如心得之則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譬如
學書若未得者須心手相應而學茍得矣下筆便能書
不必積學釋存乎黙識/不言而信
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述事之言有德者正言己
分事造道之言顔子言孔子孟子言堯舜止是造道之
深所見如是釋言心/聲也
[001-17b]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志大
心勞力小任重恐終敗事釋量力有漸/從克己處作
某接人多矣不雜者三人張子厚邵堯夫司馬君實釋/皆
取其/誠也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窮理而至於物則物理盡釋此亦/用心苦
而力行/切乎
正叔言不當以體㑹爲非心以故有心小性大之說聖
人之心與天一有/地字爲一安得有二至于不勉而中不思
[001-18a]
而得莫不在此此心即與天地無異不可小于佗不可
一作/若或將心滯在知識上故反以心爲小時本注云横渠/云心禦見聞不
𢎞於性體釋體即心/也能㑹 即心大矣
行禮不可全泥古須視當時之風氣自不同故所處不
得不與古異如今人面貌自與古人不同若全用古物
亦不相稱雖聖人作須有損益釋此便是/一貫之道
伯淳言學者須守下學上達之語乃學之要釋下學處/便是上達
更别無/上也
[001-18b]
嫂叔無服先王之權後聖有作雖復制服可矣釋嫂叔/無服是
踈兄/弟也
師不立服不可立也當以情之厚薄事之大小處之如
顔閔於孔子雖斬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功與君父並
其次各有淺深稱其情而已下至曲藝莫不有師豈可
一概制服釋此以恩/義斷也
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使學者先有所據守釋禮行處/敬自生
朋友講習更莫如相觀而善工夫多釋此以友/輔仁之義
[001-19a]
君實常患思慮紛亂有時中夜而作達旦不寐可謂良
自苦人都來多少血氣若此則幾何而不摧殘以盡也
其後告人曰近得一術常以中爲念則又是爲中所亂
中又何形如何念得佗只是於名言之中揀得一箇好
字與其爲中所亂却不如與一串數珠及與他數珠他
又不受殊不知中之無益於治心不如數珠之愈也夜
以安身睡則合眼不知苦苦思量箇甚只是不與心爲
主三更常有人喚也諸本無此八字之釋此/知止而後有定 意
[001-19b]
學者於釋氏之說直須如滛聲美色以遠之不爾則駸
駸然入於其中矣顔淵問爲邦孔子既告之以五帝三
王之事而復戒以放鄭聲遠佞人曰鄭聲滛佞人殆彼
佞人是佗一邊佞耳然而於己則危只是能使人移故
危也至於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
言畏只是須著如此戒愼猶恐不免釋氏之學更不消
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後便不能亂得釋心無所定/見者易惑
以書傳道與口相傳煞不相干見而言因事發明則幷
[001-20a]
意思一時傳了書雖言多其實不盡釋此經師不/及人師之意
觀秦中氣燄衰邊事所困累歲不稔昨來餽邊䘮亾今
日事未可知大有可憂者以至士人相繼淪䘮爲足粧
㸃關中者則遂化去吁可怪也凡言王氣者實有此理
生一物須有此氣不論美惡須有許大氣燄故生是人
至闕里有許多氣燄故此道之流以至今日昔横渠說
出此道理至此幾乎衰矣只介甫一箇氣燄大小夫伯
淳嘗與子厚在興國寺曽講論終日而曰不知舊日曽
[001-20b]
有甚人於此處講此事釋此聖賢之生/將亦氣化乎
伯淳自謂只得佗人待做惡人敬而遠之嘗有一朝士
乆不見謂伯淳曰以伯淳如此聰明因何許多時終不
肯回頭來伯淳答以葢恐回頭後錯也釋回頭後錯者/便䧟流俗也
今語道則須待要寂滅湛靜形便如槁木心便如死灰
豈有直做墻壁木石而謂之道所貴乎智周天地萬物
而不遺又幾時要如死灰所貴乎動容周旋中禮又幾
時要如槁木論心術無如孟子也只謂必有事焉一本/有而
[001-21a]
勿正/心字今既如槁木死灰則却於何處有事釋若無所事/便曰是失心
人/
君實之能忠孝誠實只是天資學則元不知學堯夫之
坦夷無思慮紛擾之患亦只是天資自美爾皆非學之
功也釋謂君實堯夫非學恐/大過但學非聖人耳
持國嘗論克已復禮以謂克却不是道伯淳言克便是
克之道持國又言道則不須克伯淳言道則不消克却
不是持國事在聖人則無事可克今日持國須克得已
[001-21b]
便然後復禮釋一日克己復禮顔子也日/日克己以求復禮韓持國也
游酢楊時是學得靈利高才也楊時於新學極精今日
一有所問能盡知其短而持之介甫之學大抵支離伯
淳嘗與楊時讀了數篇其後盡能推類以通之釋學不/先立乎
其大者終/有差也
新政之改亦是吾黨爭之有大過成就今日之事塗炭
天下亦須兩分其罪可也當時天下岌岌乎殆哉介甫
欲去數矣其時介甫直以數事上前卜去就若青苗之
[001-22a]
議不行則决去伯淳於上前與孫莘老同得上意要了
當此事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甫要得人擔當了而介甫
之意尚亦無必伯淳嘗言管仲猶能言出令當如流水
以順人心今叅政須要做順人心事何故介甫之意只
恐始爲人所沮其後行不得伯淳却道但做順人心事
人誰不願從也介甫道此則感賢誠意却爲天祺其日
於中書大悖緣是介甫大怒遂以死力爭於上前上爲
之一以聽用從此黨分矣莘老受約束而不肯行遂坐
[001-22b]
貶而伯淳遂待罪既而除以京西提刑伯淳復求對遂
見上上言有甚文字伯淳云今咫尺天顔尚不能少回
天意文字更復何用欲去而上問者數四伯淳每以陛
下不宜輕用兵爲言朝廷群臣無能任陛下事者以今
日之患觀之猶是自家不善從容至如青苗且放過又
且何妨伯淳當言職苦不曽使文字大綱只是於上前
說了其他些小文字只是偹禮而已大抵自仁祖朝優
容諌臣當言職者必以詆訐而去爲賢習以成風惟恐
[001-23a]
人言不稱職以去爲落便宜昨來諸君葢未免此茍如
是爲則是爲己尚有私意在却不在朝廷不干事理釋/伯
淳論介甫事可/以觀仁智矣
今日朝廷所以特惡忌伯淳者以其可理會事只是理
㑹學這裏動則於佗輩是所不便也故特惡之深釋此/謂一
薛居/州也
以吾自處猶是自家當初學未至意未誠其德尚薄無
以感動佗天意此自思則如此然據今日許大氣燄當
[001-23b]
時欲一二人動之誠如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復可
笑也據當時事勢又至於今日豈不是命釋小人能亂/人國家亦天
意/乎
人能放這一箇身公共放在天地萬物中一般看則有
甚妨礙雖萬身曽何傷乃知釋氏苦根塵者皆是自私
者也釋孔氏無我佛氏有/我故其道不相爲謀
要修持佗這天理則在德須有不言而信者言難爲形
狀養之則須直不愧屋漏與愼獨這是箇持養底氣象
[001-24a]
釋不言而信雖鬼/神可通况於人乎
養心者且須是教佗寡欲又差有功釋理欲不並立/此少則彼多
大凡利害禍福亦須致命須得致之爲言直如人以力
自致之謂也得之不得命固己定君子須知佗命方得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葢命茍不知無所不至故君子於
困窮之時須致命便遂得志其得禍得福皆已自致只
要申其志而已釋志立處/便是命也
堯夫豪傑之士根本不帖帖地伯淳嘗戯以亂世之姦
[001-24b]
雄中道學之有所得者然無禮不恭極甚又嘗戒以不
仁己猶不認以爲人不曽來學伯淳言堯夫自是悠悠
釋堯夫/狂也
須是大其心使開闢譬如爲九層之臺須大做脚須得
釋人須思如何/能大其心方得
元亨者只是始而亨者也此通人物而言謂始初發生
大概一例亨通也及到利貞便是各正性命後屬人而
言也利貞者分在性與情只性爲本情是性之動處情
[001-25a]
又幾時惡故者以利爲本只是順利處爲性若情則須
是正也釋性情一理識情者/識性識性者識情
醫家以不認痛癢謂之不仁人以不知覺不認義理爲
不仁譬最近釋醫言不仁其氣血/滯人言不仁其心死
横渠教人本只是謂世學膠固故說一箇清虛一大只
圖得人稍損得没去就道理來而人又更别處走今日
且只道敬釋敬則清/虛自存
聖人之德行固不可得而名狀若顔子底一箇氣象吾
[001-25b]
曹亦心知之欲學聖人且須學顔子釋顔子是學/孔子的様子
今學者敬而不見得又不安者只是心生亦是太以敬
來做事得重此恭而無禮則勞也恭者私爲㳟之㳟也
禮者非體之禮是自然底道理也只㳟而不爲自然底
道理故不自在也須是㳟而安今容貌必端言語必正
者非是道獨善其身要人道如何只是天理合如此本
無私意只是箇循理而已釋安在定/靜之後
公琰昨在洛有書室兩旁各一牖牖各三十六隔一書
[001-26a]
天道之要一書仁義之道中以一榜書毋不敬思無邪
中處之此意亦好釋此亦是分天人爲/二又分已爲三也
人多言天地外不知天地如何說内外外面畢竟是箇
甚若言著外則須似有箇規模釋惟無我者/能知無外
學者用了許多工夫下頭須落道了是入異教只爲自
家這下元未曽得箇安泊處那下說得成熟世人所惑
者鬼神轉化佗總有說又費力說道理又打入箇無底
之壑故一生出不得今日須是自家這下照得理分明
[001-26b]
則不走作形而下形而上者亦須更分明須得雖則心
有黙識有難名狀處然須說盡心知性知天亦須於此
留意釋學至知/天則不惑
孟子論王道便實徒善不足爲政徒法不能自行便先
從養生日說將去旣庶旣富然後以飽食煖衣而無教
爲不可故教之也孟子而後却只有原道一篇其間語
固多病然要之大意儘近理若西銘明是原道之祖宗
也原道却只說到道元未到得西銘意思據子厚之文
[001-27a]
醇然無出此文也自孟子後葢未見此書釋西銘之意/教在養中聖
君賢相/之業也
聖人之教以所貴率人釋氏以所賤率人初本無此十/六字卷末注
云又學佛者難吾言章一本首/有云下同餘見昨日之㑹章學佛者難吾言謂人皆
可以爲堯舜則無僕𨽻正叔言人皆可以爲堯舜聖人
所願也其不爲堯舜是所自賤也故以爲僕𨽻釋雖僕/𨽻亦有
堯舜之道小/德川流也
游酢楊時先知學禪已知向裏没安泊處故來此却恐
[001-27b]
丕變也暢大隱許多時學乃方學禪是於此葢未有所
得也呂進伯可愛老而好學理㑹直是到底天祺自然
有德氣似箇貴人氣象只是却有氣短處規規太以事
爲重傷於周至却是氣局小景庸則只是敏須是天祺
與景庸相濟乃爲得中也釋切磋琢磨之意故/君子無友則佩弦韋
人之於患難只有一箇處置盡人謀之後却須泰然處
之有人遇一事則心心念念不肯捨畢竟何益若不會
處置了放下便是無義無命也釋義命/是處
[001-28a]
伯淳言西銘其得此意只是須得他子厚有如此筆力
他人無緣做得孟子已後未有人及此得此文字省多
少言語且教他人讀書要之仁孝之理偹於此須臾而
不於此則便不仁不孝也釋西銘是/大心之方
詩前序必是當時人所傳國史明乎得失之迹者是也
不得此則何縁知得此篇是甚意思大序則是仲尼所
作其餘則未必然要之皆得大意只是後之觀詩者亦
添入釋由是知小/序不可改也
[001-28b]
堯與舜更無優劣及至湯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之自
古無人如此說只孟子分别出來便知堯舜是生而知
之湯武是學而能之文王之德則似堯舜禹之德則似
湯武要之皆是聖人釋孟子幾/乎聖矣
今志於義理而心不安樂者何也此則正是剰一箇助
之長雖則心操之則存舎之則亡然而持之太甚便是
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須且恁去如此者只是德孤德
不孤必有鄰到德盛後自無窒礙左右逢其原也釋此/猶有
[001-29a]
牽引/處
得此義理在此甚事不盡更有甚事出得視世之功名
事業甚譬如閑視之仁義者甚煦煦孑孑如匹夫匹婦
之爲諒也自是天來大事處以此理又曽何足論若得
這箇義理便有進處若不得則何縁仰高鑚堅在前在
後也竭吾才則又見其卓爾釋天下惟/義理耳
德者得也須是實到這裏才得釋要在黙識/不言而信耳
人於天理昏者是只爲嗜欲亂著他莊子言其嗜欲深
[001-29b]
者其天機淺此言却最是釋理欲/不並立
今天下之士人在朝者又不能言退者遂亡之又不肯
言此非朝廷吉祥雖未見從又不曽有大横見加便豈
可自絶也君臣父子也父子之義不可絶豈有身爲侍
從尚食其祿視其危亡曽不論列君臣之義固如是乎
釋此豈惟是/義亦是仁
所務於窮理非道須盡窮了天下萬物之理又不道是
窮得一理到只是要積累多後自然見去釋此亦存/乆自熟之
[001-30a]
意/
當春秋戰國之際天下小國介於大國奔命不暇然足
以自維持數百年此勢却似稻塍各有界分約束後世
遂有土崩之勢道壞便一時壞陳渉一叛天下遂不支
吾今日堂堂天下只四方一敗朝廷遂震何也葢天下
之勢正如稻塍各有限隔則卒不能壞今天下却是一
箇萬頃波要起卒起不得及一起則洶湧遂奈何不得
以祖宗徳澤仁厚涵養百餘年間一時柔了人心雖有
[001-30b]
豪傑無箇端倪起得便只要安靜不宜使揺動雖夷狄
亦散兵却鬬特一本無/特字此中國之福也一本此字下有/非字 釋封建
郡縣要在/得人耳
不愧屋漏便是爽特氣象釋勤亦/愼也
孔孟之分只是要别箇聖人賢人如孟子若爲孔子事
業則儘做得只是難似聖人譬如剪綵以爲花花則無
不似處只是無他造化功綏斯來動斯和此是不可及
釋孔孟之所以/分亦其學力乎
[001-31a]
和叔常言及相見則不復有疑既相别則不能無疑然
亦未知果能終不疑不知佗既已不疑而終復有疑何
故伯淳言何不問佗疑甚不如劇論釋疑即是/心不定也
和叔任道擔當其風力甚勁然深潜縝宻有所不逮於
與叔蔡州謝良佐雖時學中因議州舉學試得失便不
復計較建州游酢非昔日之游酢也固是頴然資質溫
厚南劒州楊時雖不逮酢然煞頴悟林大節雖差魯然
所問便能躬行劉質夫乆於其事自小來便在此李端
[001-31b]
伯相聚雖不乆未見佗操履然才識頴悟自是不能已
釋於數子/獨許與叔
介甫當初只是要行己志恐天下有異同故只去上心
上把得定佗人不能揺以是拒絶言路進用柔佞之人
使之奉行新法今則是他已去不知今日却留下害事
釋才要行己志便/是私才私便害事
新進游楊輩數人入太學不惟議論須異且動作亦必
異故爲學中以異類待之又皆學春秋愈駭俗矣釋㧞/乎流
[001-32a]
俗亦有/見矣
堯夫詩雪月風花未品題佗便把這些事便與堯舜三
代一般此等語自孟子後無人曽敢如此言來直是無
端又如言文字呈上堯夫皆不恭之甚須信畫前元有
易自從删後更無詩這箇意思古元未有人道來釋堯/夫近
乎生知/語多精
行已須行誠盡處正叔謂意則善矣然言誠盡則誠之
爲道非能盡也堯夫戯謂且就平側釋此堯夫㣲諷/正叔之泥耳
[001-32b]
司馬子㣲嘗作坐忘論是所謂坐馳也㣲一作綦忘釋/心不在則
伯淳昔在長安倉中閑坐後見長廊柱以意數之已尚
不疑再數之不合不免令人一一聲言而數之乃與初
數者無差則知越著心把捉越不定釋用意太/過反差
呂與叔以氣不足而養之此猶只是自養求無疾如道
家修養亦何傷若須要存想飛昇此則不可釋氣不足/而不自養
是自/賊也
徐禧奴才也善兵者有二萬人未必死彼雖十萬人亦
[001-33a]
未必能勝二萬人古者以少擊衆而取勝者多葢兵多
亦不足恃昔者袁紹以十萬阻官渡而曹操只以萬卒
取之王莾百萬之衆而光武昆陽之衆有八千仍有在
城者然則只是數千人取之苻堅下淮百萬而謝𤣥才
二萬人一麾而亂以此觀之兵衆則易老適足以資敵
人一敗不支則自相揉踐至如聞風聲鶴唳皆以爲普
軍之至則是自相殘也譬之一人軀幹極大一人輕㨗
兩人相當則擁腫者遲鈍爲輕㨗者出入左右之則必
[001-33b]
困矣自古師旅勝敗不能無之然今日邊事至號疎曠
前古未之聞也其源在不任將帥不愼任人閫外之事
將軍處之一一中覆皆受廟筭上下相徇安得不如此
元豐元年永洛城事/釋用兵惟在得士心
楊定鬼神之說只是道人心有感通如有人平生不識
一字一日病作却念得一部杜甫詩却有此事天地間
事只是一箇有一箇無既有即有無即無如杜甫詩者
是世界上實有杜甫詩故人之心病及至精一有箇道
[001-34a]
理自相感通以至人心在此託夢在彼亦有是理只是
心之感通也死者託夢亦容有此理有人過江其妻堕
水意其爲必死矣故過金山寺爲作佛事方追薦次忽
其婢子通傳堕水之妻意度在某處作甚事是誠死也
及三二日有漁人撑舟以其妻還之乃未嘗死葢旋於
急流中救活之然則其婢子之通傳是何也亦是心相
感通既說有感通更說甚生死古今之别釋理起處即/心動動即理
應/
[001-34b]
天祺自然有德氣望之有貴人之象只是氣局小太規
規於事爲重也昔在司竹常愛用一卒長及將代自見
其人盗筍皮遂治之無少貸罪己正待之復如初略不
介意觀其德量如此釋天祺亦其認/理而行者乎
正叔謂子厚越獄以謂卿監以上不追攝之者以其貴
朝廷有㫖追攝可也又請枷項非也不已太辱矣貴貴
以其於近君子厚謂若終不伏則將奈何正叔謂寜使
公事勘不成則休朝廷大義不可虧也子厚以爲然釋/義
[001-35a]
成即/事成
闕/
[001-36a]
 
 
 
 
 
 
西/事須有議論如苻堅壽春之役其朝廷宗室固多有言
者以至宮女張夫人者猶上書諫西晋平呉當取也主
[001-36b]
之者惟張華一人而已然當時雖羊叔子建議而朝廷
亦不能無言又唐師取蔡州此則在中國容其數十年
恣睢然當時以爲不宜取者固無義理然亦是有議論
今則廟堂之上無一人言者幾何不一言而䘮邦也釋/程
子窺見宋室後/來削弱之患矣
胎息之說謂之愈疾則可謂之道則與聖人之學不干
事聖人未嘗說著若言神住則氣住則是浮屠入定之
法雖謂養氣猶是第二節事亦須以心爲主其心欲慈
[001-37a]
惠安一作/虚靜故於道爲有助亦不然孟子說浩然之氣
又不如此今若言存心養氣只是專爲此氣又所爲者
捨大務小捨本趨末有濟甚事今言有助於道者只爲
柰過何心不下故要得寂湛而已又不似釋氏攝心之
術論學若如是則大叚雜也亦不須得道只閉目靜坐
爲可以養心坐如尸立如齋只是要養其志豈知待爲
養這些氣來又不如是也釋佛孟養氣之/說一名而二義
浮屠之術最善化誘故人多向之然其術所以化衆人
[001-37b]
也故人亦有向有不向者如介甫之學他便只是去人
主心術處加功故今日靡然而同無有異者所謂一正
君而國定也此學極有害以介甫才辨遽施之學者誰
能出其右始則且以利而從其說乆而遂安其學今天
下之新法害事處但只消一日除了便没事其學化革
了人心爲害最甚其如之何故天下只是一箇風風如
是則靡然無不向也釋孟子正人心息/邪說意正如此
關中學者以今日觀之師死而遂倍之却未見其人只
[001-38a]
是更不復講釋子厚之/徒寡也
饋運之術雖自古亦無不煩民不動揺而足者然於古
則有兵車其中載糗糧百人破二十五人然古者行兵
在中國又不遠敵若是深入遠處則决無省力且如秦
運海隅之粟以饋邊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是二百倍以
來今日師行一兵行一夫饋只可供七日其餘日必俱
乏食也且計之須三夫而助一兵仍須十五日便回一
日不回則一日乏食以此校之無善術故兵也者古人
[001-38b]
必不得已而後用者知此耳釋古人所以去/兵食而貴信也
目畏尖物此事不得放過便與克下室中率置尖物須
以理勝他尖必不刺人也何畏之有釋欲豈便能誘/人在自窒耳
自古治亂相承亦常事君子多而小人少則治小人多
君子少則亂然在古亦須朝廷之中君子小人雜進不
似今日剪截得直是齊整不惟不得進用更直憔悴善
類略去近道則須憔悴舊日交遊只改節者便於世事
差遂此道理不知爲甚正叔近病人有言之曰在他人
[001-39a]
則有追駁斥放正叔無此等事故只有病耳釋此便不/可謂之數
乎/
介甫今日亦不必誅殺人人靡然自從葢只消除盡在
朝異己者在古雖大惡在上一面誅殺亦斷不得人議
論今便都無異者釋才欲同/已便非
今日雜信鬼怪異說只是不先燭理若於事上一一理
㑹則有甚盡期須只於學上理㑹釋學明則/百事不差
師巫在此降言在彼只是抛得遠决無此理又言留下
[001-39b]
藥尤知其不然人氣盡則死死則謂之鬼可也但不知
世俗所謂鬼神何也聰明如邵堯夫猶不免致疑在此
嘗言有人家若虛空中聞人馬之聲某謂旣是人馬須
有鞍韉之類皆全這箇是何處得來堯夫言天地之間
亦有一般不有不無底物某謂如此說則須有不有不
無底人馬凡百皆爾深不然也釋此足/破惑
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箇翻車流轉動揺無須臾停所
感萬端又如懸鏡空中無物不入其中有甚定形不學
[001-40a]
則却都不察及有所學便覺察得是爲害著一箇意思
則與人成就得箇甚好見識一作無意於學則皆不之/察暨用心自觀即覺其爲
害存此紛雜竟/與人成何見識心若不做一箇主怎生柰何張天祺昔
常言自約數年自上著牀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後
須强把他這心來制縳亦須寄寓在一箇形象皆非自
然君實自謂吾得術矣只管念箇中字此則又爲中繫
縛且中字亦何形象若愚夫不思慮𠖇然無知此又過
與不及之分也有人胷中常若有兩人焉欲爲善如有
[001-40b]
惡以爲之間欲爲不善又若有羞惡之心者本無二人
此正交戰之驗也持其志便氣不能亂此大可驗要之
聖賢必不害心疾其他疾却未可知他藏府只爲元不
曽養養之却在修養家一作持其志使氣不能亂此大/可驗要之聖賢必不病心疾他
藏府有患則未嘗專志於養/焉 釋必定而后能靜也
仁祖時北使進言高麗自來臣屬北朝近來職貢全缺
殊失臣禮今欲加兵又聞臣屬南朝今來報知仁祖不
答及將去也召而前語之曰適議高麗事朕思之只是
[001-41a]
王子罪不干百姓事今旣加兵王子未必能誅得且是
屠戮百姓北使遂屈無答不覺汗流浹背俯伏於地歸
而寢兵他都不言彼兵事勢只看這一箇天地之量亦
至誠有以格他也釋此亦宋仁/祖之智乎
問古者百畝今四十一畆餘若以土地計之所收似不
足以供九人之食田百畆九人固不足以天下計之則
亦可家有九人只十六已别受田其餘皆老少也故可
供有不足者又有補助之政又有鄉黨賙捄之義故亦
[001-41b]
可足釋古人之/用亦有節
使人謂之啞御史猶可且只是格君心釋此與孟子同耳/若孔子更有法
正叔嘗爲葬說有五事相地須使異日决不爲路不置
城郭不爲溝渠不爲貴人所奪不致耕犂所及此大要
也其穴之次設如尊穴南向北首陪葬者前爲兩列亦
須北首各於其穴安夫婦之位坐於堂上則男東而女
西卧於室中則男外而女内也推此爲法觀之葬須爲
坎室爲安若直下便以土實之則許大一塊虛土壓底
[001-42a]
四向流水必趨土虛處大不便也且棺椁雖堅恐不能
勝許多土頭有失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之義釋論葬法/惟此爲的
禮言惟天地之祭爲越紼而行事此事難行而言越紼
則是猶在殯宮於時無由致得齋又安能脫䘮服衣祭
服此皆難行縱天地之祀爲不可廢則消使冢宰攝爾
昔者英宗初即位有人以此問先生答曰古人居䘮百
事皆如常特於祭祀廢之則不若無廢爲愈也子厚正
之曰父在爲母䘮則不敢見其父不敢以非禮見也今
[001-42b]
天子爲父之䘮以此見上帝是以非禮見上帝也故不
如無祭釋廢䘮祭天地/天地爲至尊也
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歴事皆能不忘故善養子者當其
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和氣乃至長而性美教之示
以好惡有常至如養犬者不欲其升堂則時其升堂而
朴之若既朴其升堂又復食之於堂則使孰從雖日撻
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養異類且爾况人乎故養正者
聖人也釋此若生子罔/不在初之意
[001-43a]
極須爲天下之中天地之中理必相直今人所定天體
只是且以眼定視所極處不見遂以爲盡然向曽有於
海上見南極下有大星十則今所見天體葢未定雖似
不可窮然以土圭之法驗之日月升降不過三萬里中
故以尺五之表測之每一寸當一千里然而中國之到
鄯善莎車已是一萬五千里若就彼觀日尚只是三萬
里中也天下之或寒或暖只縁地形髙下如屋隂則寒
屋陽則燠不可言於此所寒矣屋之西北又益寒伯淳
[001-43b]
在澤州嘗三次食韭黄始食懐州韭次食澤州又次食
幷州則知數百里間氣候爭三月矣若都以此差之則
須爭半歲如是則有在此冬至在彼夏至者雖然又没
此事只是一般爲冬爲夏而已釋以地勢辯/寒暑見大雅
貴姓子弟於飲食玩好之物之類直是一生將身伏事
不懈如管城之陳醋瓶洛中之史畫匣是也更有甚事
伯淳與君實嘗問觀史畫猶能題品奈煩伯淳問君實
能如此與佗畫否君實曰自家一箇身猶不能事持得
[001-44a]
更有甚工夫到此釋君實言亦不/可謂不知道
神農作本草古傳一日食藥七十死非也若小毒亦不
當甞若大毒一甞而死矣安得生其所以得知者自然
視色嗅味知得是甚氣作此藥便可攻此病須是學至
此則知自至此釋此與伏羲仰/觀俯察同功
英宗欲改葬西陵當是時潞公對以禍福遂止其語雖
若詭對要之却濟事釋事有可用/智者此也
父子異宮者爲命士以上愈貴則愈嚴故父子異宮猶
[001-44b]
今有逐位非如異居也釋貴能生/尊與分
 
 
 
 
 
 
 二程子抄釋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