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6 輿地廣記-宋-歐陽忞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輿地廣記卷二十七
             宋 歐陽忞 撰
闕/
 
 
 
 
[027-1b]
在今縣西故得江夏之名春秋時謂之夏汭後世謂之
夏口亦謂之魯口歴代常為重鎮梁武帝自襄陽起兵
進逼郢城有數百毛人踰堞且泣因投黄鵠磯蓋城之
精也明旦城降有黄鵠山鸚鵡洲
望崇陽縣唐天寳二年開山洞置唐年縣屬鄂州朱梁
改為臨夏後唐復故名石晉天福初改為臨江皇朝開
寳八年改為崇陽
上武昌縣故楚之東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紅為鄂王二
[027-2a]
漢鄂縣屬江夏郡吳孫權都之皇初三年改為武昌縣及
置江夏郡黄龍元年遷都建業以陸遜輔太子鎮武昌孫皓
亦嘗都此及東遷使滕牧守之晉太康元年改江夏郡曰
武昌郡永平中始置江州傳綜為刺史治此東晉時庾亮
謝尚亦鎮焉宋齊梁陳皆為武昌郡隋屬鄂州唐因之故
西陵縣二漢屬江夏郡魏屬弋陽郡晉憲帝分屬西陽國
宋因之陳省入武昌有樊山峥嶸洲晉劉毅破桓𤣥於此
中蒲圻縣晉太康元年置屬長沙郡宋元嘉十六年屬
[027-2b]
巴陵郡孝建元年屬江夏郡梁置上隽郡隋平陳郡廢
屬鄂州唐因之有赤壁山漢末孫權遣周瑜與劉備併
力敗曹公於此有蒲圻湖
中咸孚縣五代時置永安縣屬鄂州皇朝景徳四年改
今名有鍾臺山牛鼻潭
中通城縣本崇陽縣地皇朝熙寧五年升通城鎮為縣
有九嶺山鷄鳴山太平港
下嘉魚縣晉沙陽縣地屬武昌郡宋元嘉十六年屬巴
[027-3a]
陽郡孝建元年屬江夏郡梁置沙州尋廢隋省沙陽入
蒲圻五代時置嘉魚縣屬鄂州有魚嶽山左大江中
中安州春秋戰國屬楚秦屬南郡漢髙帝置江夏郡東漢
晉因之宋孝建元年分置安陸郡齊因之梁置南司州尋
罷西魏置安州總管府隋開皇初郡廢十四年府廢大業
初復置安陸郡唐武徳四年平王世充改為安州天寳元
年復曰安陸郡後唐升安逺軍節度皇朝因之今縣五
中安陸縣漢屬江夏郡晉為郡治宋置安陸郡梁置南司州
[027-3b]
西魏置安州隋唐因之漢江夏郡故城在東南有禹漢陪尾
山石巖山晉張昌作亂山下鎮南將軍劉𢎞擊斬之有溳水
東南入汚有雲夢澤然楚之雲夢跨江南北非止此而已
中雲夢縣西魏置隋屬安州唐因之皇朝寧熙二年省
入安陸元祐元年復置按漢地理志西陵縣為江夏郡
治而有雲夢官疑此地是也
中應城縣漢雲杜縣地西魏置隋大業初改曰應陽屬
安陸郡唐武徳四年復曰應城屬安州元祐三年省入
[027-4a]
雲夢大和二年復置天祐二年復曰應陽後唐復故有
没河水出大洪山東流入於溳有温泉水出京山東澤
中淵静如鑑聞人聲則湯湯奮發其熱可以燖鷄東南
流注於溳有蒲騷城左傳鄖人軍於蒲騷是也
中孝感縣本孝昌縣宋孝武帝置屬江夏郡西魏置岳
州及岳山郡後周並廢又有澴岳郡隋開皇初廢以縣
屬安州唐武徳四年置澴州及澴陽縣八年州廢省澴
陽入孝昌來屬元和三年省入雲夢咸通中復置後唐
[027-4b]
改為孝感有澴河鎮九宗山
中下應山縣本東漢平春縣地屬江夏郡晉因之宋屬
義陽郡後省梁置永陽縣及應州隋大業初州廢改永
陽為應山屬安陸郡唐屬安州有大龜山石龍山漻水
按水經漻水出江夏平春縣西南過安陸入於溳
上復州春秋戰國屬楚秦屬南郡二漢屬南江夏二郡
晉元康元年分置竟陵郡宋齊因之梁又置沔陽郡後
周置復州隋因之而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沔陽郡唐
[027-5a]
武徳五年改為復州天寳元年又曰竟陵郡石晉天福初
改曰景陵郡皇朝因之熙寧六年州廢後復置今縣三
緊景陵縣楚封大夫鬬辛於此是為鄖公戰國秦使白
起攻楚㧞郢東至竟陵二漢屬江夏郡晉置竟陵郡後
省入霄城後周復改霄城為竟陵隋開皇初州自建興
移治此仁壽三年州仍治建興貞觀七年徙沔陽陽五
代時又徙治此皇朝熙寧六年州廢屬安州後復置來
屬有巾水戍山晉元熙三年竟陵郡言巾水戍山得古
[027-5b]
銅鐘七枚藏於相府有漢水夏水
下沔陽縣春秋鄖子之國漢雲杜縣地屬江夏郡東漢
晉因之宋屬竟陵郡後省梁置沔陽郡西魏省州陵惠
懷二縣置縣曰建興後周置後州隋開皇初州移治竟
陵仁壽二年州仍治建興大業初改建興曰沔陽州廢
仍置沔陽郡唐武徳中屬復州貞觀七年州徙治此五
代時又徙治景陵皇朝熙寧七年省入監利後復置来
屬雲杜城在縣西北又有石城在西南西臨沔水因山
[027-6a]
為固晉杜預為荆州刺史開陽口達巴陵徑千餘里内
避長江之險通零桂之清即此惠帝始置竟陵郡治此
下玉沙縣皇朝乾徳三年以白沙院置屬江陵府至道
三年來屬熙寧六年省入監利元祐元年復置按唐地
理志郢州富水有白沙山白沙水所出而水經言江水
過下隽東得白沙口謂白沙水入江處也然則白沙院
之取名蓋以水所經矣
上鼎州春秋戰國皆屬楚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東
[027-6b]
漢晉宋齊皆因之梁置武州後改曰流州隋平陳郡廢
改州曰朗州大業初州廢復置武陵郡唐武徳四年平
蕭銑置朗州天寳元曰復曰武陵郡皇朝因之大中祥
符五年改曰鼎州今縣三
望武陵縣本漢臨沅縣屬武陵郡東漢為郡治晉宋齊
梁陳皆因之晉趙欽問潘京曰貴郡何以名武陵京云
鄙郡本名義陵郡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為此敗光
武移東出共議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稱髙平曰陸隋
[027-7a]
廢郡置朗州改臨沅為武陵縣唐因之皇朝改曰鼎州
故漢壽縣本名索漢為武陵郡治東漢陽嘉三年更名
為荆州刺史治而郡徙治臨沅至魏州徙治江陵長改
漢壽為吳壽晉復故宋齊梁陳皆因之隋省入武陵有
武陵山原/闕山上有善卷壇有沅水鼎水枉渚
望桃源縣東漢沅南縣地建武二十六年置屬武陵郡
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隋省入武陵皇朝乾徳元年析武
陵置桃源縣有桃源山晉陶潜桃源記晉太元末有漁
[027-7b]
人深入武陵溪見桃花夾岸居人衣冠皆秦製自言避
秦隱居數世矣不知朝市之變漁人既出後冄尋之路
迷終不能至有沅水
中龍陽縣吳置晉宋齊梁陳皆屬武陵郡隋唐屬朗州
有龍陽山零水有龍陽州吳李衡植柑於其上臨死謂
其子曰吾洲有木奴千頭不責衣食嵗絹千疋後柑成
果如言
上澧州春秋戰國皆屬楚秦屬黔中郡二漢屬武陵郡
[027-8a]
吳孫休永安六年分置天門郡晉末以後因之隋平陳
郡廢置松州尋改為澧州大業初置澧陽郡唐武徳四
年平蕭銑置澧州天寳元年曰澧場郡皇朝因之今縣

望澧陽縣晉太康四年置屬天門郡宋因之後省焉隋
復置及置澧州太業初置澧陽郡唐為澧州有大浮山
崇山昔舜放驩兠於此有澧水涔水涔東南流入澧
中下安鄉縣東漢作唐縣地後置安鄉縣隋屬澧州唐
[027-8b]
因之作唐縣東漢分孱陵置屬武陵郡晉置南平郡宋
齊梁陳皆因之隋開皇中郡廢改作唐為孱陵屬澧州
唐貞觀元年省入安鄉亦漢壽縣地有澧水澹水按水
經注澧水東逕安南縣南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於作
唐東逕其縣北又東注於澧謂之澹口龍王仲宣詩所
謂悠悠澹澧是也
中下石門縣漢零陽縣地吳時武陵充縣松梁山有石
洞開廣數十丈其髙似弩仰射不至名曰天門孫休以
[027-9a]
為佳祥置天門郡於此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隋開皇中
郡廢置石門縣屬澧州唐因之有層山水經注所謂澧
水東歴層歩山是也有漊水㳿水東注澧水謂之㳿口
下慈利縣二漢零陵縣属武陵郡晉宋屬天門郡後省
隋開皇中復置屬澧州十八年改曰慈利唐因之亦漊
中縣地吳置晉宋屬天門郡後省亦崇義縣地後周置
衡州隋開皇中置縣十八年改州曰崇州大業初州廢
屬澧陽郡唐屬澧州麟徳元年省入慈利有九度山澧
[027-9b]

中峽州春秋戰國屬楚秦二漢屬南郡魏武平荆州分
置臨江郡劉備改為宜都郡吳晉齊宋梁皆因之兼置
宜州西魏改曰柘州後周改曰硤州隋開皇七年郡廢
大業初州廢置夷陵郡唐武徳二年復為硤州天寳元
年曰夷陵郡皇朝因之今縣四
中夷陵縣夷山在西北縣以為名秦令白起代楚三戰
而燒夷陵即此二漢屬南郡建安十五年劉備以屬宜
[027-10a]
都郡吳黄武元年改曰西陵以為重鎮郡城陸坑所築
也晉太康元年復故名宋齊梁陳皆因之隋置夷陵郡
唐置硤州已出塞本巴山縣隋分長陽置屬清江郡後
省唐武徳四年復置屬睦州八年屬東松州貞觀元年
屬硤州天寳八載省入長陽五代時復置皇朝開寳八
年省入夷陵有西陵山虎牙山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
牙形焉有黄牛硤南岸髙崖間有石如人牽牛狀人黑
牛黄此巖既髙加以江湍紆迴行者謡曰朝發黄牛暮
[027-10b]
宿黄牛三朝一暮黄牛如故
中宜都縣二漢夷道縣地屬南郡劉備置宜都郡晉宋
齊梁皆因之又析夷道置宜昌縣隋開皇七年郡廢宜
昌屬江陵府大業初夷道屬夷陵郡唐武徳二年改宜
昌為宜都以宜都及夷道置江州六年曰東松州貞觀
元年州廢省夷道入宜都來屬有荆門山上合下開通
徹山南有門象焉大江東歴荆門虎牙二山之間荆門
在南虎牙在北為楚之西塞故即璞江賦曰虎牙築起
[027-11a]
以屹崒荆門鬬竦而盤薄圓淵九囘以髙騰溢流雷响
而電激也東漢建武中岑彭擊荆門破公孫述將任滿
田戎於此有勾將山夷水自施州東北流至縣北注大
江即清江水也
中下長陽縣本佷山漢屬武陵郡東漢屬南郡晉屬宜
都郡太康元年改為興山後復故宋因之後改為長陽
隋屬江陵府唐武徳四年置睦州八年州廢屬東松州
貞觀元年州廢來屬故鹽水縣後周置及立亭州資曰
[027-11b]
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改州為庸州又廢為清江郡
後郡徙而縣省唐武徳四年復置為睦州八年省入長
陽昔巴蠻廩君乘土舡徙夷水下至鹽陽射殺神女又
下及夷城而居之蓋此地也有佷山出藥草恒山世以
銀為音有長陽溪出射堂村東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清
泉濆流三十許歩復入穴其水重源顯發北流注於夷

中下逺安縣本東晉沮陽縣地義熙初分置髙安縣及
[027-12a]
汶陽郡後周改縣曰逺安隋開皇七年郡廢属峽州唐
因之有沮水東南流逕當陽枝江縣入於江謂之沮口
 
 
 
 
 
 
[027-12b]
 
 
 
 
 
 
 
 輿地廣記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