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6 輿地廣記-宋-歐陽忞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輿地廣記卷十一
            宋 歐陽忞 撰
  河北西路
次府真定府春秋時屬鮮虞為晉所滅戰國時屬趙秦
屬鉅鹿郡漢髙帝置恒山郡後避文帝諱改曰常山亦
屬真定國東漢屬常山國魏晉復為郡元魏因之後周
兼立恒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立常山郡唐
[011-1b]
武徳初復曰恒州後升為成徳軍節度元年十五年避
穆宗諱曰鎮州五代時曰真定府梁以諱改曰武順唐
復曰成徳晉曰順徳漢復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縣

次赤真定縣本中山國之東烜邑漢十一年代相陳豨
反其將趙利守東垣髙帝攻抜之改曰真定元鼎四年
立真定國東漢併入常山魏晉為郡治在今縣南元魏
道武移郡治於此今府城是也自唐寳應後叛將李寳
[011-2a]
臣王武俊王廷凑等相繼據之有滹沱水
次畿槀城縣漢屬真定國北齊立鉅鹿郡後周因之隋
開皇初郡廢十年立亷州大業初廢義寧元年復立鉅
鹿郡唐武徳元年改曰亷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九門
縣二漢屬常山郡魏晉元魏因之北齊省隋開皇六年
復置皇朝開寳六年省入
次畿欒城縣春秋晉大夫欒氏之邑漢為牛棘縣地東
漢置欒城縣北齊省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欒州大業
[011-2b]
初州廢屬趙郡唐本屬趙州大厯三年來屬
次畿元氏縣本趙公子元之封邑漢髙帝立恒山郡治
此故城在焉東漢為國魏晉元魏屬趙國北齊省隋開
皇六年復置唐屬趙州五代時來屬
次畿井陘縣漢屬恒山郡東漢魏晉元魏皆因之後省
北齊廢石邑以置井陘隋開皇六年復石邑分置井陘
有逕山其道險隘李左車所謂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
列是也有綿蔓水韓信攻趙背水為陣即此
[011-3a]
次畿獲鹿縣漢石邑縣地隋開皇十六年分置鹿泉縣
唐天寳十五載更名獲鹿石邑鎮本漢縣皇朝開寳六
年省有井陘口亦曰土門秦始皇興兵塞井陘口漢韓
信出井陘破陳軍唐李光弼出土門破史思明軍皆在
此地有萆山滹池水
次畿平山縣本晉之蒲邑二漢為蒲吾縣屬常山郡魏
晉皆因之後徙焉隋開皇十六年置房山縣唐天寳十
五載改為平山
[011-3b]
次畿行唐縣二漢曰南行唐屬常山郡魏晉以後皆因
之隋曰行唐屬恒山郡唐屬鎮州五代屬真定府有禹
貢恒水
次畿靈夀縣漢屬常山郡魏晉以後皆因之後周立蒲
吾郡隋開皇初郡廢唐屬鎮州五代時屬真定府皇朝
熙寧八年省元祐二年復置焉有禹貢衛水
望相州商王河亶甲居相此其地也春秋時屬晉戰國
時屬魏後屬趙秦屬邯郸郡二漢為魏郡曹公為魏王
[011-4a]
都此晉亦為魏郡後趙石季龍前燕慕容儁皆都之後
魏置相州東魏北齊又都焉改為清都尹後周復置相
州及魏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魏郡唐為相州
天寳元年曰鄴郡故屬天雄軍節度梁分置昭徳軍而
天雄軍亂遂入于晉莊宗滅梁復屬天雄晉髙祖置彭
徳軍今縣四
緊安陽縣漢為侯國曹魏時併入鄴徐廣晉紀曰石遵
自孚城北入斬張豹扵安陽後周移鄴縣及相州扵安
[011-4b]
陽故城遂改為安陽縣魏郡治焉唐為相州有韓陵山
髙歡破爾朱兆扵北永和鎮本漢内黄縣地隋開皇十
四年置長樂縣十八年改曰堯城屬魏郡唐屬相州天
祐三年改曰永定皇朝天聖七年改曰永和熙寧六年
省入安陽
緊湯隂縣本二漢蕩隂縣屬河南郡晉屬魏郡後廢焉
隋開皇六年復置屬汲郡唐屬相州貞觀元年改為湯
隂有羑里城商紂囚周文王之所
[011-5a]
緊臨漳縣本漢鄴縣地東漢天平初析置臨漳縣屬魏
郡後周及隋因之唐屬相州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
西門豹為鄴令民不敢欺至襄王時史起為鄴令引漳
水溉鄴民頼其用漢髙十二年置魏郡治此漢末袁紹
為冀州牧鎮鄴曹公取之以為鄴都作三臺皆因城為
基晉亂胡作石季龍慕容儁皆都之後魏置相州東魏
北齊又都焉後周平齊復置相州隋文輔政總管尉遲
逈舉兵不順韋孝寛討平之乃焚燒鄴縣徙其居民南
[011-5b]
遷四十里以安陽城置鄴縣屬魏郡唐屬相州皇朝熙
寧六年省入臨漳
中林慮縣本漢隆慮縣屬河内郡後漢避殤帝名改曰
林慮晉屬魏郡後魏置林慮郡北齊廢之後復置隋開
皇初又廢之大業初屬魏郡唐屬相州
次府中山府堯時都扵此春秋時為鮮虞戰國初為中
山國後為魏所并後又屬趙秦屬上谷鉅鹿二郡漢髙
帝置中山郡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漢晉皆因之後燕慕
[011-6a]
容垂移都扵此置中山尹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大
唐改為定州升義武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元年改定
武軍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山郡今縣七
𦂳安喜縣古中山國魏文侯使樂羊伐取之以封太子
擊漢為盧奴縣城内西北隅有水淵而不流色正黑或
云黒水曰盧不流曰奴故以取名後魏皇始二年滅慕
容寳立安州道武帝天興三年改曰定州北齊改為安
喜後周置鮮虞郡隋開皇初郡廢置鮮虞縣大業初廢
[011-6b]
安喜入焉屬博陵郡唐屬定州武徳四年改鮮虞曰安
喜故陘邑縣本漢苦陘屬中山國後漢章帝改曰漢昌
魏改曰魏昌晉元魏因之北齊廢焉隋開皇十六年復
置曰隋昌屬博陵郡唐武徳四年改曰唐昌屬定州天
寳元年改曰陘邑皇朝康定元年省入安喜
𦂳無極縣二漢為無極屬中山國晉省之後魏復置隋
屬博陵郡唐屬定州武后改毋極為無極景福二年置
祁州周徙治蒲陵皇朝景徳元年来屬
[011-7a]
上曲陽縣漢為上曲陽屬常山郡後漢屬中山國晉屬
常山郡北齊去上字隋開皇六年改為石邑屬博陵郡
七年改曰恒陽唐屬定州元和十五年改為曲陽在北
岳常山西
中唐縣昔堯為唐侯國扵此春秋時屬北燕昭十二年
齊髙偃納北燕伯欵扵唐是也漢屬中山國後漢及晉
皆因之北齊廢焉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博陵郡唐屬
定州舊治中人城縣西四十里有中人亭左傳昭十三
[011-7b]
年晉荀吳侵鮮虞及中人大獲而歸是也聖厯元年徙
治今所
中望都縣昔堯母慶都所居有堯山在北慶都山在南
登堯山見慶都山故以望都名縣漢屬中山國後漢及
晉皆因之北齊省入北平唐武徳四年復置屬定州初
治安險故城貞觀八年徙治今所
中新樂縣古鮮虞國子姓漢為新市縣屬中山國後漢
及晉皆因之後廢焉隋開皇十六年置曰新樂縣屬博
[011-8a]
陵郡唐屬定州
中下北平縣漢屬中山國後漢及晉皆因之後魏置北
平郡北齊郡廢隋屬博陵郡唐屬定州萬嵗通天二年
契丹攻之不下更名徇忠神龍元年復舊漢曲逆縣濡
水扵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
晉取曲逆是也漢髙帝過之曰壯哉吾行天下唯洛陽
與是耳詔封陳平為曲逆侯屬中山國後漢章帝醜其
名改曰蒲隂晉因之北齊廢入北平
[011-8b]
上邢州春秋時為邢國衛人滅之戰國時屬趙秦屬鉅
鹿邯郸郡常山王張耳都焉漢屬趙國廣平鉅鹿常山
郡後漢因之晉屬鉅鹿趙國後趙石勒亦都焉後魏為鉅
鹿郡隋置邢州後為㐮國郡唐復為邢州天寳元年屬
鉅鹿郡梁升保義軍節度後唐改為安國軍今縣八
上龍國縣故邢國秦時謂之信都項羽立張耳為常山
王居此更名曰襄國漢屬趙國後漢因之晉省焉石勒
陷皇州干寳曰襄國因山慿險形勝之地可都也大興
[011-9a]
元年勒僣號扵襄國其後為慕容氏所滅隋開皇九年
改為龍岡縣襄國郡焉唐為邢州有夷儀城在縣北一
百五十里春秋僖五年邢遷于夷儀即此
上沙河縣漢襄國縣地隋開皇十六年置沙河縣屬襄
國郡唐武徳元年置温州四年州廢来屬有湯水
上鉅鹿縣本漢南蠻縣屬鉅鹿郡後漢因之晉省焉隋
扵南蠻故城置鉅鹿縣屬襄國郡唐武徳四年屬趙州
貞觀元年來屬有禹貢大陸澤
[011-9b]
上平鄉縣本鉅鹿縣秦始皇二十五年滅趙以為鉅鹿
郡秦將王離圍趙王歇扵此漢因之後漢及晉徙治廮
陶而鉅鹿屬焉北齊縣廢置平鄉縣屬襄國郡唐屬邢
州皇朝熙寧六年省入鉅鹿元祐元年復置
上内丘縣本中丘縣漢屬常山郡後漢屬趙國晉因之
元魏屬南趙郡隋曰内丘屬襄國郡唐武徳四年屬趙
州五年来屬有干言山詩所謂出宿扵干飲餞扵言是

[011-10a]
中堯山縣本柏人春秋晉邑也漢屬趙國髙帝過趙欲
宿心動問縣名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廹扵人也去弗
宿趙相貫髙等果有逆謀後漢及晉皆屬趙國元魏屬
南趙郡隋屬㐮國郡唐屬邢州天寳元年改為堯山皇
朝熙寧六年省入内丘元祐元年復置
中南和縣地屬廣平國後漢屬鉅鹿郡晉省之後復置
後周置南和郡隋開皇初郡廢屬襄國郡唐屬邢州
中任縣春秋晉邑也鄭皇闕/扵晉為任大夫漢屬廣平
[011-10b]
國後漢屬鉅鹿郡晉省之隋開皇初六年復置屬襄國
郡大業初省入南和唐武徳四年復置屬邢州皇朝熙
寧三年省入南和元祐元年復置
雄懐州禹貢三懐之地太行山在焉春秋時周襄王以
陽樊温原攅茅之國賜晉武公晉扵是始啟南陽又云
武王克商蘇忿生以為温司冦其左有隤懐是也戰國
時屬魏兼屬衛秦滅衛徙其君相扵野至二世廢角為
庶人以其地屬三川郡項羽立司馬邛為殷王都此漢
[011-11a]
初為殷國尋更名河内郡後漢因之晉分屬汲郡後魏
置懐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廢而懐州如故煬帝初州
廢復置河南郡唐為懐州天寳初曰河内郡今縣三
𦂳河内縣本野王秦始皇徙衛君角扵此阻其山而保
之漢屬河内郡後漢因之晉為郡治後魏兼置懐州隋
開皇十六年改野王為河内唐為懐州西北三十里有
䢴城故䢴國也周武王子所封太行山在西北武徳鎮
本秦縣始皇東巡自以武徳定天下因以名縣焉二漢
[011-11b]
屬河南郡晉為郡治後置武徳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八
年改州縣為邢丘大業初又改曰安昌屬河内郡唐武
徳二年復名武徳屬懐州皇朝熙寧六年省入河内漢
射犬縣故城在北平臯縣故城在西
中武陟縣本漢懐縣地隋開皇十六年析置武陟大業
初省焉唐武徳二年置陟州及修武縣四年州廢改修
武為武陟屬懐州故懐縣本禹貢覃懐之地後為晉邑
春秋時赤狄伐晉圍懐是也二漢為河内郡晉屬河内
[011-12a]
隋大業初廢之後復置唐貞觀元年省入武陟故城在
今縣之西
上修武縣本商之甯邑周武王伐紂勤兵扵甯更名修
武晉始啟南郡即此故有南陽城二漢屬河内郡晉屬
汲郡隋屬河内郡唐武徳四年改修武為武陟而别置
修武縣扵隋修武故城屬懐州漢山陽縣屬河内郡後
漢晉皆因之魏阮籍嵇康等同居山陽時人號竹林七
賢後縣廢故城在今縣西北有雍城故雍國周文王子
[011-12b]
所封左傳僖二十四年富辰曰郜雍曹滕文之昭也有
濁鹿城漢獻帝為山陽公居此
望衛州春秋時分屬於晉衛戰國時屬魏秦屬三川郡
二漢屬河内郡魏置朝歌郡晉改為汲郡後魏因之東
魏置義州後周改為衛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廢煬帝
初州廢復置汲郡唐為衛州天寳元年曰汲郡今縣四
中汲縣故商都牧野之邑水經注云太公生於汲城北
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有太公廟相傳云太公之故居
[011-13a]
也二漢屬河内郡魏屬朝歌郡晉為汲郡治焉太康初
縣人有發魏安釐王冡大得古書皆簡編科斗文字所
謂汲冡書也北齊置五城郡後周廢為五城縣隋開皇
六年復改為汲屬汲郡唐屬衛州
上獲嘉縣本漢汲縣地武帝南越相吕嘉反𤼵兵討之
元鼎六年行幸至汲新中鄉得吕嘉首因以為獲嘉縣
屬河内郡後漢因之晉屬汲郡後周置修武郡隋開皇
初郡廢十六年置殷州大業初州廢屬河内郡唐屬衛
[011-13b]

𦂳新鄉縣隋開皇初析汲獲嘉二縣於古新樂城置屬
河内郡唐屬衛州皇朝熙寧六年省入汲元祐三年復
置東北有故臨清闗東南有故延津闗
中共城縣故共國左傳隠元年鄭太叔出奔共是也二
漢屬河内郡晉屬汲郡北有共山隠者孫登所處北齊
縣廢隋開皇六年復置曰故城屬河内郡唐屬衛州
望洺州春秋時為赤狄所有後屬晉戰國時屬趙秦屬
[011-14a]
邯鄲郡漢置漢平國後漢國廢為鉅鹿郡之西境魏置
廣平郡晉及後魏皆因之後周置洺州隨大業初置武
安郡後為洺州天寳元年曰廣平郡今縣五
上永年縣今曲梁左傳宣十五年晉荀林父敗赤狄于
曲梁是也漢屬廣平國後漢屬魏郡魏晉屬廣平郡地
齊省曲梁入洺州廣平縣廣平漢為國治自魏至隋皆
為郡隨仁夀元年避太子名改廣平曰永年為武安郡
治唐為洺州漢廣平縣故城在今縣北臨洺鎮本漢易
[011-14b]
陽縣屬趙國後漢因之晉屬廣平郡東魏屬魏郡隋開
皇六年改易陽曰邯鄲十年改邯鄲為臨洺屬武安郡
唐屬洺州皇朝熙寧六年省入永年
望肥鄉縣漢為邯溝縣地屬魏郡曹魏置肥鄉縣屬廣
平郡晉因之東魏省焉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武安郡
唐屬洺州漢列人縣屬廣平國後漢屬鉅鹿郡晉屬廣
平郡故城在今縣東北
緊平恩縣本漢舘陶之别鄉元帝分置立恩以封石父
[011-15a]
許伯為侯國屬魏郡後漢因之晉及元魏屬廣平郡隋
屬武安郡唐屬洺州
中鷄澤縣春秋襄三年公㑹諸侯同盟扵鷄澤漢為曲
梁縣地隋開皇初置鷄澤縣屬洺州大業初省入永年
唐武徳四年復置杜預注左傳云鷄澤在曲梁西南曲
梁今永年也此縣在永年東北非古鷄澤地矣
上曲周縣漢武帝建元四年置屬廣平國東漢屬鉅鹿
郡晉省之唐武徳四年復置屬洺州皇朝熙寧三年省
[011-15b]
入鷄澤元祐四年復置洺水鎮本漢斥漳縣屬廣平國
後漢屬鉅鹿郡魏晉屬廣平郡北齊省入平恩隋復置
改曰洺水屬武安之郡唐屬洺州㑹昌三年入曲周
望深州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秦蜀鉅鹿郡漢屬信
都國後漢屬安平國魏晉為博陵國後魏北齊後周為
博陵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深州大業初廢屬博
陵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先天二年
復置天寳元年曰饒陽郡今縣五
[011-16a]
望静安縣本下博漢屬韓信都國後漢屬安平國光武避
王郎自龍陽南出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
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為長安守去此八十里光
武即馳赴之晉亦屬安平國隋屬信都唐初屬冀州後
来屬後周為州治焉皇朝太平興國八年置静安軍雍
熙二年軍廢還蜀三年縣省四年復置改為静安故陸
澤縣本郻縣漢屬鉅鹿郡後漢作鄡晉屬趙國唐先天二
年析饒陽鹿城扵故鄡城陸澤縣為深州州治所後周
[011-16b]
徙治静安皇朝雍熙四年省入焉有禹貢大陸澤
望束鹿縣本漢郻縣地屬鉅鹿郡北齊改郡曰安國隋
開皇六年改曰安定十八年改曰鹿城屬信都郡唐屬
深州天寳十五載改曰束鹿五代時屬真定國皇朝淳
化元年来屬漢貫縣故城在西南
望安平縣漢屬涿郡後漢屬安平國魏晉為博陵國治
焉此齊置博陵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深州大業
初州廢屬博陵郡唐武徳四年屬深州貞觀十七年還
[011-17a]
故屬先天二年来屬
望饒陽縣漢屬涿郡後漢屬安平國魏晉屬博陵國後
魏屬博陵郡隋開皇中分置安平蕪萎二縣大業初省
入焉屬河間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治此貞觀十七年
州廢屬瀛州先天二年置州後復来屬而州徙之陸澤
焉東北有無蔞亭漢光武避王郎扵此
望武彊縣本武隧秦破趙將扈輒扵武隧即此漢屬河
間國後漢屬安平國晉因之後分置武彊縣元魏屬武
[011-17b]
邑郡隋開皇初郡廢省武遂入焉屬信都郡唐初屬冀
州貞觀元年屬深州十七年屬冀州先天二年復来屬
開元二年屬冀州永泰元年又来屬唐末屬冀州五代
時又来屬
 
 
 
 輿地廣記卷十一